头脑风暴法都不会,还怎么工作

订阅最新的管理资讯
热点搜索:
头脑风暴过时了吗?
  我刚刚看了《纽约客》(New Yorker)上一篇关于毫无意义的文章。过去数年来,从工作小组讨论会,到参与的大规模研讨会,我曾在上百个场合积极推动头脑风暴。就像其他任何工具一样,头脑风暴虽然有效,但并不适合所有情境。头脑风暴也不是适用于某种性格的人的最佳方式,它却可以让才华横溢、性格内向的人和极度活跃、性格外向的人协同工作,就像鱿鱼可以和芝士蛋糕搭配一样。
  我发现人们经常试图用头脑风暴来替代实际工作,或者将其当作完成工作的捷径。就像Twinkies的夹馅面包和品克(Pringles)薯片这种看起来很像正经食品但却是零食一样,头脑风暴虽然也能带来一连串的活动,并经常被误认为是实际工作,但其实不然。
  我发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头脑风暴的效果最佳:
  1、头脑风暴适用于在实施必要而紧迫的大型活动或方案时,而不是附加在具有不清晰或不现实期望的孤立活动上。
  2、在需要对后续行动承担重大责任和自主权时,比如,X行动到6月还没启动,负责人就要卷铺盖走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头脑风暴。
  3、当需要从外部世界获取真知灼见,尤其是要从对行为的观察中获取深刻见解时,而使用和研究的方式会落入方法论的缺陷中。还有,要以真知灼见当跳板,让参与者进行收集这些洞见的活动,以减少坐井观天式的讨论时。在这些情况下,进行头脑风暴可以避免出现愚蠢的想法。
  4、当团队成员较少、富有创造力、对拉帮结派不感兴趣、关系融洽,并与总体目标的成败存在密切关系时,适合进行头脑风暴。(如果出于某些理由,必须邀请没有创造力、过于吹毛求疵或心态消极的人参加头脑风暴的话,可以先查看他们的日程安排。不妨在他们外出度假或视察布达佩斯新工厂时进行头脑风暴)
  最近几年来,我谈的更多的是让人们摆脱而不是使用头脑风暴。你可能也在这么做。头脑风暴不能替代深刻见解的搜集、研究、分析、实验和个人意愿及创造力。如果实际结果(而不是政治做秀)会驱动新产品开发(NPD)或创新行动,那么,由富有创造性的成员构成小型团队进行头脑风暴往往比大规模团队能取得更好的成果。正如上文所述,要对症下药。
  最重要的是,任何人都不要将头脑风暴当成灵丹妙药,而是应该将其视为工具箱中的众多工具之一。把头脑风暴比作网上约会最为恰当。我看到很多人将其全部爱情生活都寄托在虚拟的网络身份上,可当超级名模并没有如过江之鲫纷纷前来时,便黯然神伤、意志消沉。就像爱情生活一样,创新的最佳途径也是融入真实世界,接触更多的人,偶尔争吵一下。这样,你就不会独坐在沉闷的房间里,纳闷自己的工具为什么如此令人失所望了。
  对于头脑风暴,你有什么想法和经验呢?
  本文经商业评论网许可转载。&&
世界经理人【官方微信】
&&关注世界经理人微信定制属于你的管理资讯
* 搜索“世界经理人”,加 V 的是我们。
更多相关文章&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请首先&&或&
历史最佳管理文章
最佳管理智囊
新浪微博推荐
喜欢“”也喜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共享单车被毁究竟是公民素质低还是管理不到位呢?您怎么看?
最新企业信息
世界经理人10月刊杂志文章推荐
收藏最多的文章
最“赞”的文章
点击最高的文章
评论最多的文章
世界经理人网站App下载头脑风暴其实蠢爆了?Brain-writing是一个更巧妙的替代方案 : 经理人分享
头脑风暴其实蠢爆了?Brain-writing是一个更巧妙的替代方案
研究表明头脑风暴中产出好创意的概率比人们独立思考时还要低。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更好的团队合作技巧。如果你是常年坐办公室的,应该都曾被上司拉进一两个甚至更多的头脑风暴会议中。人们普遍相信头脑风暴是一个爆发创意的杀手锏,很多公司都热衷于通过这种形式挖掘团队成员的创造力。但殊不知,头脑风暴其实是一种很糟糕的方式。实际上,人们在头脑风暴中产出好创意的概率比独立思考时还要低。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一种更好的团队合作技巧,叫做Brain-writing(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类似,但用的是纸和笔,而不是一群人在一起瞎扯淡) 。在一份新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测试了这个方法的各种版本,试图总结到底是什么促使着人们能够产生更好的idea。为什么脑暴没有用?传统的脑暴法是1940年代由一个叫Alex F.Osborn的广告公司经理发明的,随后便渗透到美国各个办公领域。当这个方法被应用的越来越广的时候,心理学家不由得开始怀疑:头脑风暴真的有作用吗?经过多次的科学研究之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根本没用。研究表明,独立思考反倒比一堆人在一起头脑风暴更能产生好的想法。这样的结论着实很让人感到意外,研究人员也发现小组互动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员创意的激发,但头脑风暴也有很多的瑕疵。头脑风暴中,一般而言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人在说话,这就意味着一个或两个人很容易就主宰了整个脑暴的走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分享他的想法时,其他听的人则可能会忘记他们自己刚想到的idea或者陷在这个人的想法中,自身的思路反而受限。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心理学教授Paul Paulus认为:头脑风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期间成员们必须聆听、思考、补充、协助、构建。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行为,人们很难处理好,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事与愿违。一个更巧妙的头脑风暴替代方案随着科学家们发现头脑风暴实质上并不能发挥作用时,他们便开始寻找其他真正有益于团队思考协作的方法。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教授Art Markman曾说,“并不是说一群人在一起彼此激发创意有什么不好,而是Osborn提出的协作方法错了。”在过去的20年里,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比头脑风暴和独立思考更有效的集体创造方法,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Brain-writing。其实Brain-writing是头脑风暴的一种变异形态,只不过成员们在会议的过程中是将他们的想法写在纸上,而不是一股脑的讲出来。成员们一边记录下自己的点子,一边将这些笔记在小组里传递,阅读彼此的思路,并继续写下自己的新想法。这样的合作方式保留了小组互动的建设性,并避免了口头脑暴可能带来的陷阱。Brain-writing的科学依据虽然已经有许多学者研究过Brain-writing,但以前并没有人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办公环境中去。然而,如最近发表在美国人因工程学会(HFES)期刊的一项研究中所述,Paul Paulus和他的团队成员将这个思考工具带到了一个真实的办公室中,在一家全球排名前20的高新科技公司的雇员们当中进行了测试。Paulus 感兴趣的不仅是Brain-writing是否具有实际效用,他还想知道是否有一种特定的方式能使Brain-writing的创意产量最大化。因此,研究团队组织了包含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在内的57个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在一次实验中,他们尝试让部分参与者们针对一个问题先进行小组Brain-writing,再独立思考。而其余的参与者们则先进行了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Brain-writing。经过这样的实验,Paulus 可以测试出独立思考和小组brainwriting的作用以及顺序、组合方式对最终结果造成的影响。最终,研究团队发现,Brain-writing的参与者们得到的优秀创意比独立思考的参与者们平均多出37%。他们还发现先进行Brain-writing再进行独立思考的组所产生的好点子多于先进行独立思考再Brain-writing的组。Paulus指出:“我们发现当人们从团队互动和交流中转到自己独立思考的时候,他们的创造力会出现跳跃式的提升,最好的点子往往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Paulus还提到,独立思考必须要在团队Brain-writing后迅速开展。“如果你过了很久才回到这个话题上,团队互动中所激发的创新力又会消失殆尽的”在同样的57名员工中进行的第二阶段试验中,Paulus的团队尝试了异步Brain-writing,也就是指多次在小组Brain-writing和独立思考之间切换。对照组是规定小组成员只进行一般的Brain-writing而不进行切换,其他组则是先进行8分钟的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3分钟的Brain-writing。研究人员发现,异步Brain-writing的效果更好,他们平均每分钟0.5个点子,普通的Brain-writing方式约为每分钟0.29个。Paulus认为切换组比普通协作组好的原因是:“当你只有一个人,你永远无法获得其他的人的想法。但当你在一个群体中时,你也许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别人的想法,而不是你自己的。所以如果你能够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会有真正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Paulus所带领的团队进行的实验样本量太少,许多研究结果或许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异步Brain-writing的除外),但是在Paulus团队及其他科学家看来,这样的采样规模对于这种真实工作环境的测试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因为这种研究项目要征得企业的合作具有一定的难度。Paulus的研究成果对于学术界及业界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至少他们确认了Brain-writing这种方式的有效性。“重要的是这个实验是在一间真实的公司,与真实的员工,针对真实的案例产出了更多有用的的好想法。”&Paulus 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项研究的意义仍然是重大的。” 美国西北大学的管理学教授 Leigh Thompson (她并未参与这项研究) 也同意Paulus 的看法:“他们的成果让我们对此前在实验室中发现的方法可以应用到真实的商业世界中这点有了更强的信心。”不论如何,有更多的研究报告表明,你和你的同事们可能要摒弃传统的头脑风暴模式,并开始尝试Brain-writing了。或是如Paulus所说:“好事不会因为你将一群人凑在一起就发生,我们还得用对方法才行。”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ANNIE SNEED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头脑风暴会..ppt 4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 * * * 记录员须知:
记录员应依照发言顺序标号记录点子,在发言内容含糊不清时,应向发言者确认,发言内容过长时,仅记录要点即可。字迹要清晰,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看清,海报纸版面应简洁整齐。 如何开好头脑风暴会 注意记录的分类整理工作:
会议结束后应该对所作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补充,然后交与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组进行筛选。筛选应主要从可行性、应用效果、经济回报率、紧急性等多个角度进行,以选择最恰当的点子。
此外,由于用头脑风暴法产生出来的构想,大部分都只是一种提示,很少是可以用来直接解决问题的。因此整理和完善构想这一步就显得相当重要。在整理补充点子时,为了使构想更具体化,也可继续使用头脑风暴法。 注意经常使用智力激励法:
在正确精神指导下进行的头脑风暴法,可以产生关于任何一定主题的丰富的多样性想法,因为每个人都是如此神奇般的独一无二,都有能力进行无数独特的不同联想。经常使用本方法,可以提高员工创造性能力,营造自由开放、轻松有趣、相互激励的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可喜成绩。 如何开好头脑风暴会 特别提醒 : 1、头脑风暴法开始前,注意明确主题; 2、主题范围应在参加者关心范围内; 3、四大原则不可违反 4、讨论时气氛自由、轻松、但应避免太乱而无秩序; 5、主持人应注意控制时间,一般为15 - 60分钟。
头脑风暴法案例 Brain Storming 案例1:电线积雪的故事 案例2:小鸡过马路的故事
有一年,美国北方格外严寒,大雪纷飞,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压断,严重影响通信。 电线积雪的故事 过去,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 用扫帚扫 用锹铲 用刀刮、砸 电线积雪的故事 过去,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 用木头撞
电信公司经理应用奥斯本发明的头脑风暴法,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他召开了一种能让头脑卷起风暴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他们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禁止批评别人的意见;
提倡自由思考,天马行空、异想天开,越新奇越好;
观点意见越多越好;
引发联想,补充完善。 电线积雪的故事
按照这种会议规则,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 乘坐直升机去扫电线上的雪 用电热来化解冰雪 用振荡技术来清雪
对于“坐飞机扫雪”的设想,大家心里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也无人提出批评。
相反,有一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后,大脑突然受到冲击,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冒了出来。他想,每当大雪过后,出动直升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迅速扇落。
他马上提出“用直升机扇雪”的新设想,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机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 电线积雪的故事
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那种因“坐飞机扫雪”激发出来的几种设想,倒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将是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好办法。
经过现场试验,发现用直升机扇雪真能奏效,一个久悬未决的难题,终于在头脑风暴会中得到了巧妙的解决。
随着工作的复杂性和涉及技术的多元化,单枪匹马式的冥思苦想将变得软弱无力,而“群起而攻之”的战术则显示出攻无不克的威力。 电线积雪的故事 杭州高速交警用歼六发动机除雪
—— 喷气吹雪车 军方很早就开始使用淘汰喷气发动机加装到解放卡车上用来给机场跑道除雪了
娱乐精神的小鸡 来事的小鸡 有想法的小鸡 让人不得不服的小鸡 小鸡过马路的故事 马路对面的草丛里有很多美味的虫子 但:
现在马路被太阳晒得很烫
还有很多汽车来来往往 可是虫子真好吃呀…… 你这只聪明的小鸡,快说有什么办法?
小鸡过马路的故事 办法总比困难多:
搭过街天桥 地下挖隧道 爬到树上,扑腾过去 借助树枝,弹射过去 请燕子姐姐背过去 ……. 打的 另外修条路,让车子走那边,再来解决路面发烫的问题,比如穿轮滑 用栏杆,红绿灯,挡住车,铺上沙,安安全全过马路 等到天黑,没车时 沿路走到路的尽头,绕过去 会想到很绝的方法的一定会受到老板的赏识
小鸡过马路的故事 有创新精神潜质:
能变通常理的才是有创新精神的人! 在马路这边种草,把虫引过来 大吸尘器管子伸过去吸 钓鱼一样钓虫子 自己养殖虫子
把马路像地毯一样卷起来 让大水淹没马路,自己坐船 通过百度网上订购,电子商务 制造塞车,从车轮底下过去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98页16页277页561页68页359页225页233页445页194页还在用“头脑风暴”法讨论?不如先把想法写下来_商业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商业还在用“头脑风暴”法讨论?不如先把想法写下来
好用的方法,不太会让人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好奇心研究所的微博(@好奇心研究所)和微信公众号(ID:QLab42)全面上线啦,关注就可以与所长亲密接触。
“头脑风暴”法流行了很多年,它无孔不入地出现在各种需要收集想法或解决问题的场合,它讨论的核心是不受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
不过竟然有人表示,有时候头脑风暴讨论的效果还不如每个小组成员单独工作。这一点还蛮奇怪,毕竟团队讨论理论上是能激发更多创意的。
出于好奇心,我们调查了人们,并且从大家的表态中,整理了一些关于头脑风暴的吐槽:
有的时候特别安静,因为——
根本没人准备,大家都说不出什么,基本处于冷场状态,最后啥结论都没有。
有的时候就只有一部分人在说话,而且——
有些人参与热情过头,但没啥想法,就在一直不停地发表愚蠢见解。
有些人明明有想法却过于羞涩,不愿发言。
每次总有那么一两个强势的人主导发言,其他人插不进话。
观点和大家不一样的时候,不太敢讲话。
有的时候大家都在说,然而——
老板无论讲什么,其他人都会称赞“老板说的对啊”。
说着说着就跑偏了,有的人甚至从来不在一个调上。
聊正题的时候都不吭声,开始八卦和吐槽的时候又根本停不下来。
挑刺的总比出主意的多,越讨论,想法反而越少。
别人侃侃而谈的时候,我突然忘记了自己想说什么。
好不容易有了一些结论,结果——
无论说什么最后都会因为预算限制被老板打回来。
老板一时高兴通过了吧,实行的时候又再次遇到各种现实问题。
这些问题大部分出在,头脑风暴是一种比较自由和发散的形式,于是人们就会有意无意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或者让自己最舒服的参与方式。比如:
好好准备和不准备都能混过去,为啥要辛苦准备?
有机会由着自己的性子说话,那就说呗。
反正是自由讨论,可以不用想得很清楚,随便聊就行了。
不说话好像也不会被打,那就不说,省得丢人。
大家都在奉承老板,我也顺便奉承两句。
其实,头脑风暴讨论中的规则、秩序,还有主持人都很重要。不过这种方法某种程度上被滥用了,甚至被等同于“自由讨论”或者“随便聊聊”。
Fastcodesign 的也提出头脑风暴法并不好用,并且推荐了一种叫做书面头脑风暴法 ( Brainwriting ) 的方法。
和头脑风暴不同的是,大家不用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想法,而是要把观点写在纸条上,然后互相交换,每个人看过其他人的纸条之后,再继续补充自己的观点,最后把所有人的观点汇总。
在此前的各种研究中,人们发现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头脑风暴和独自工作都更有效。
当然也不一定要全程保持沉默。研究者找了 57 位公司职员,让他们分组尝试这种方法的不同形式。最后提出一种据说效果更好的形式:先给 8 分钟让大家各自写下想法,再给 3 分钟讨论,再让大家各自继续写下新想法,交替着来几次。
实验的结果当然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对书面头脑风暴法感兴趣,你可以尝试搜索更多操作细节。
和形式活泼的头脑风暴比起来,书面头脑风暴的好处大概在于,人们犯懒、由着自己的性子说话或不说话、随大流表态的机会都变少了。
题图来自:dreamstime
动图来自: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登录查看你的好奇心指数
根据你的好奇心指数推荐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脑风暴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