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何时授予晋升少将军衔条件?

【图片】开国上将:一个名字一段传奇【唐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20,280贴子:
开国上将:一个名字一段传奇收藏
 本文来源:新华社 作者:贾永 徐壮志 王玉山 白瑞雪
正版授权奇迹MU页游,奇迹重生!原汁原味还原奇迹,十年轮回!
 日,一个秋日的午后,开国上将吕正操走完他生命的长途。这位享年106岁的老人,是上世纪50年代授衔的上将中,唯一一位经历了人民共和国第60个华诞的战将。
吕正操编辑词条吕正操(日-日),字必之,中国辽宁海城人;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军委委员,第十二届中顾委委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铁道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国网球协会主席等职。于日14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寿106岁。他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最后一位去世的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人通常被称为“开国上将”。  在吕正操之前,其他56人已先后谢世。他们的人生,浓缩着战争史上的血火传奇;他们的故事,珍藏着人民军队的奋战历程。
    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这是授衔授勋典礼现场。
 仰望星空,战将当年多年轻  硝烟遮不住他们年轻的面孔。一位位驰骋疆场的战将在佩戴上共和国上将军衔时,年纪小得惊人。  1955年授衔时,55位上将平均年龄为45.6岁,年龄最小的肖华上将只有39岁。此外,上将刘震、陈锡联,40岁;上将叶飞、李天佑、杨成武,41岁;上将韦国清、洪学智、贺炳炎、韩先楚,42岁……这堪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上将方阵。  实际上,当时的十大元帅,平均年龄也不过57岁,10位大将平均年龄为51.7岁,中将平均年龄则在45岁左右。
 中国共产党诞生7年后缔造的这支新型人民军队,从成立那天起,就是一支青春洋溢的队伍。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军一级将领平均年龄约为二十八九岁,师团干部平均年龄为25岁;抗战时期,军职干部平均年龄约为34岁,最年轻的不到30岁。  1915年出生于湖北孝感的开国上将刘震,16岁就参加红军;而1916出生于江西兴国的肖华,不到18岁就担任著名的“少共国际师”政委。
刘震(),原名刘幼安。湖北省孝感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一九八五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抗战烽火中,肖华被任命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军来到冀鲁边区,为推动统一战线,22岁的肖华前往山东惠民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谈判。沈鸿烈说:“一个娃娃,也来和我谈判?”面对面交锋之后,59岁的沈鸿烈对肖华敬佩不已。“娃娃司令”由此传开。
奇迹重生,重铸辉煌,下个奇迹就是你!海量钻石,众多好礼,你敢拿我就送!
肖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编辑词条肖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肖华谱写的《长征组歌》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1927年,年仅19岁的肖克随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那一天,与肖克一起亲历这一历史事件的,还有24岁的杨至成、22岁的赵尔陆和27岁的周士第,28年后,他们一同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  1934年8月,时任军团长的肖克和政委王震,率红六军团最早从中央苏区突围,他们在长征前的西征,被称为“小长征”。那一年,肖克27岁,王震26岁。抗战爆发,肖克出任八路军主力120师副师长时,还不到30岁。在长征大军的每一支队伍里,都有像肖克、王震一样年轻的红军将领。  宋任穷、张宗逊、张爱萍、王平和杨成武这五位日后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战将,当时平均年龄仅24岁。26岁的张宗逊1924年就加入了共青团,参加过北伐和秋收起义,长征开始时担任中央纵队参谋长;25岁的宋任穷担任红军干部团政委,此前当过红五军团十三师政委,已经是参加革命8年的老布尔什维克了;24岁的张爱萍担任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主任;27岁的王平任红三军团四团政委;而年仅20岁的杨成武已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的政委,这个团是中央红军最精锐的团队之一,长征中一直担任全军的前卫。  就是这样一群年轻的将领,和他们那支同样年轻的红军队伍,走完了震惊世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萧克,(—),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男,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宜章黄沙堡游击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冀察冀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排名第一)。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杨至诚:(),侗族,曾用名杨序清。日生于贵洲三穗木界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921年毕业于省甲种农业学校蚕科。曾在家乡从事养蚕业。1923年入川滇黔联军,任团的军需。1926年春在广州,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部的战斗。同年6月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任连指导员。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作战失利后,任连长,转战闽赣粤湘。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到井冈山,任中国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一营连长,参加反国民党军“进剿”。后兼井冈山留守主任,在反“会剿”的困难条件下,负责保护伤病员,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1929年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期间,任红四军军部副官长。1930年任红十二军军部副官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1932年任工农红军学校校务部部长,不久任红军总兵站站长,领导组织建立中央红军的有线电话网和无线电通信联系。1933年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军委先遣工作团主任。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东征和西征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延长、延川)卫戍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1938年冬,因病去苏联就医,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曾参加过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会议。1946年1月回国,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委。1947年冬,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1949年任华中军区(后为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1950年任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1954年春,任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1955年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1962年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日病逝于北京。
赵尔陆编辑词条赵尔陆(),山西省崞(今原平)县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周士第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营长、团参谋长、代团长,第73团团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25师师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军委干部团上干队科长、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参谋长,红2方面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兼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7分校校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兼晋绥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华北军区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晋北野战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原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  第1、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3、4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1、4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7、8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震编辑词条王震(日-日),字余开,曾用名正林、建成,湖南省浏阳县马跪桥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他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日,王震病逝于广州,享年85岁。日,中共中央组织“纪念王震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王震(日-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团、师政治委员,第八军代政治委员,湘赣军区代司令员,红六军团政治委员等职务;曾指挥邵家庄、上下细腰涧等战斗,曾率部参加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曾获三等红星奖章等荣誉;曾率部赴南泥湾参加屯田开荒。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兼军区代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农垦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党校校长等职。1988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日逝世。
宋任穷编辑词条宋任穷( ),原名宋韵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宋任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宋任穷简历
(1909- )   
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连党代表、团、师政治委员,红军干部团政治委员,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冀南区委书记,冀南行署主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共平原分局代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共豫皖苏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第四兵团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兼云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八五年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就是靠一群年轻的“娃娃”追随毛打下了江山、那一代人了不起
    张宗逊(日-日),陕西渭南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同年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年代,张宗逊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军长、瑞金红军大学校长、第四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红军大学参谋长、中央军委一局局长、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兼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8年退休;1998年去世。
/来自中华网社区 /
开国上将张宗逊
现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对越老山战役名将张又侠
我军第二对父子上将即将诞生
我军首对父子上将是原军委副主席张震和二炮政委张海阳。我军第二对父子上将即将诞生,是开国上将张宗逊和现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对越老山战役名将张又侠。
陆军上将为我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也是全军最高军衔。军衔条例规定,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等授上将军衔,张又侠现在是沈阳军区司令员,正大军区级,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会晋升上将军衔,我军第二对父子上将即将诞生!
张宗逊(),陕西省渭南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对越老山战役名将张又侠即其子。
1950年7月生于北京。1968年参军,历任连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集团军副军长、军长,2005年12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2007年9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97年晋升少将军衔,2007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战功显赫,展现优异的指挥才能,也具备过人胆识
张又侠的军旅生涯中,最受瞩目的功绩可说是曾参与“中越战争”。在1980年代末期***提出“韬光养晦”的对外战略后,中共与邻国关系逐渐和缓,干戈止息,因此张又侠成为“50后”(出生于1950年代之后)的将领中,少数具有战功的将领之一,更是七大军区现任司令员中唯一具有实战经历的将领。1979年张又侠担任第14军40师118团连长,年仅26岁的张又侠以连长职参战,作战主动积极,因而在战后很快被提升为119团团长。
1984年发生“中越边境冲突”,张又侠以119团团长身份在老山作战表现突出,不论在进攻与防守方面都表现出色,展现他指挥、领导部队的长才。当时他拟定的进攻计划更是文革后第一个完整的步炮协同计划,经过炮击后步兵开始攻击,总共40分钟拿下主阵地,但总歼敌人数不多。张又侠更关键的角色是在老山阵地的防守作战。119团张又侠团长率军坚守前线,成功地抗越军发起的三天反攻行动。张又侠任职的40师在3天时间里抵挡越军的猛烈反攻,越军共阵亡3000余人,可见战事之激烈。
张爱萍编辑词条张爱萍(原名张端绪,日-日),四川省达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现代国防科技建设的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在军中任过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建国后张爱萍曾就任过华东军区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同时还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党的中央委员等职务。日,张爱萍病逝于北京。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原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爱萍同志,因病于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张爱萍同志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平 (),原名王惟允,曾用名王明,生于湖北省阳新县三溪口镇大湖地村一贫苦家庭,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贾永:纵论军人素养“三重境界”-中青在线
贾永:纵论军人素养“三重境界”发布时间: 10:26 来源:中国军网 贾永
  胜战:善于因势而谋,精于顺势而为
  战争是催生战将的摇篮。从东方战场到欧洲战场,一场抗击法西斯的战争,造就了宛若星辰的战将群落。然而,有一位特殊的将领——甚至从未亲自领兵打仗,却几乎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他,就是担任过美国陆军参谋长和国务卿的马歇尔将军。诺曼底登陆前,罗斯福总统原本想让马歇尔出任盟军最高统帅,受到军界高官一致反对,原因不是马歇尔缺乏阵前指挥的经验,而是美国国内再找不到像他同样优秀的人主持战时的大局。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尽管这位二战时期的盟军幕后指挥者、盟军战略的主要计划者的名字甚少与那些载入辉映战史的不朽战例一起出现,罗斯福却给了马歇尔最高的评价: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
  游走于政界军界之间,合纵于民主共和两党,调兵遣将知人善任,战略运筹行云流水……美国国会甚至打算授予马歇尔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军衔“陆军元帅”,马歇尔坚辞不就。美国作家塞瓦赖德为此在一次著名的广播讲话中留下了一段精彩的评说:“这支捍卫自由的伟大军队是世界上体魄最强壮,穿着最漂亮,伙食最好,待遇最高的军队。它之所以具备今天的组织、训练、装备水准,绝非出于偶然。它是一座丰碑,展示着乔治
马歇尔几近超凡的远见卓识及领导才能。这样一位军人,是不需要元帅权杖的。”
  胜战之将并非每战必赢,然而,却能赢在关键、赢得大局、赢到最后。他们赢得的是势,把握的是长远。他们善于因势而谋、长于应势而动、精于顺势而为。管仲忍变易门庭之嘲,力挺齐桓公称霸时代,这是胜战;能忍胯下之辱的韩信,最后让项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乌江自刎,也是胜战;曾国藩面对一度势如破竹的太平军,虽屡败而不屈,以时间换空间,换来的同样是胜战。还有珍珠港事件后临危受命的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险境之下从不气馁,最终横扫日本海军于太平洋,无疑也是胜战的经典……
  唐代诗人王维的《老将行》中有这样两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两句诗实际上说的是汉武帝时代的两位名将:常胜将军卫青和传奇战将李广。
  “不败”自然是事实陈述,但“由天幸”就未免主观了——或许由于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弟弟的缘故,卫青常被后世文人谬以为靠裙带上位。但事实是,卫青首战龙城,便赢得了汉初第一次对匈奴的胜利。接下来,这位如慧星般崛起的将军连年征战,七战皆捷,直至与匈奴主力决战漠北并最终形成了对匈奴的绝对军事优势,虎狼之师此后十余年再无南下之力。
  从“骑奴”成长为当时的最高军事统帅大将军,虽然至今仍有一些学者还像王维一样认为卫青成名有侥幸成分,但是,认真看看西汉初期与匈奴的交战史,就会发现,卫青这七战几乎都是硬战恶战,几乎都是每打一仗便提高一步的生死对决。刘邦开国之初,可谓悍将如云,然而高祖七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匈奴,却落得被围白登山七天七夜的下场,最后靠着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才得以脱险,从而不得不用公主和亲来维持脆弱的边境安宁。当时的战场不过在今天的大同附近,而卫青、霍去病却一路把匈奴赶到了他们的腹地漠北决战。再读一读刘邦死后冒顿单于给吕后写的那封史称“慢书辱后”事件的信,更会发现匈奴曾经狂妄到了何种程度。小的战斗的输赢或有偶然,大国间的战争胜负绝无“天幸”。
  《史记》曰:“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同一时代的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的才能就有较高评价。《汉书
卫青霍去病传》中说:“青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于天下未有称也”。班固认为,卫青之所以名不显,与他不养士有关。班固记载,有心人提醒卫青:“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那意思是,您该学学人家那些名传后世的名将,收养些“知名人士”为您鼓吹了。卫青不以为然:“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不吹、不争、不党。应该说,卫青既有军事才干,也很有些政治家的眼光和风度。由此看来,卫青不败,正应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说法。与之相反,被几代诗人歌颂过的“龙城飞将”李广,却多少有些空负传奇之名——且不说“龙城”一战其实是卫青的功劳。一代雄主汉武帝也决不会盲目到因为李广身负一时之誉就不顾逾制封之以侯的程度。更何况,李广不仅没有取得足以封侯的战绩,而且还在元光六年的关键一战陷入匈奴包围,虽凭自身高超射技逃脱,但其部将却几乎全部覆没。李广无疑善战,但他的“难封”,也恰恰印证了“善战”与“胜战”两个境界间的巨大区别。然胜战岂易求乎?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有汉一朝,正是卫青、霍去病等一代名将大力推行并躬身实践的军事变革,使原本并不善骑射的大批中原将士驰骋马上,使大汉王朝有了一支纵横千里、傲视强敌的骑兵军团。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编剧江奇涛曾将一系列的现代军事用语引入剧中,居然毫无牵强之感。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可以说,大汉之所以崛起始于武帝时代,武帝时代之所以崛起,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军事上的强大,而军事上的强大又源自于一批优秀将领浩浩荡荡引领时代的军事创新与军事变革。
  习主席指出:“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创新的本质是改变,是创造,是发展;是把思想观念从制约和束缚的框框和做法中解放出来,回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是尊重规律,探索规律,掌握规律,不断深化“已知”,积极探索“未知”。它意味着超越历史,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意味着既继承前人又不拘泥陈规,既借鉴他人又不简单照搬,既肯定自我又不盲目自大。
  军队为打仗而存在。军人,除了胜利一无所求。当此改革强军之际,惟有把敢战、善战、胜战当成至高所求,惟有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方能不辱使命,赢得未来。
【责任编辑:姜继葆】
据报,菲律宾9日宣布将从日本租赁5架教练机在南海巡航,以保护菲领土主权。针对近期日本在南海频生事端一事,全国政协委员、海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少将接受了环球网记者的专访。随着来自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潜在威胁迫近,美国海军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利用航母,对付拥有远程导弹部队的对手。
美军和日本自卫队之间越来越频繁地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双方密切程度大大提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真正实现联合作战,有针对性,包括针对中国。
新闻排行榜(35分钟前)
(48分钟前)
(53分钟前)
近期热词:
36小时点击榜
148295134102236361767155812351007874874741703
72小时热顶榜
3630252513987776
36小时点击榜
131112541064104510071007988874798779760
72小时热顶榜
301312121111109977
36小时点击榜
1273760741703684608589437304228190
72小时热顶榜
2322212019181615131312
媒体征稿和报道
被采用的文章
被报道的博主
社区帮助中心
网友们是和讯社区的主人,如果有对和讯物业管理的建议或者讲述你与和讯的故事,请在发表文章时投稿到“我与和讯”。
微博使用帮助
友情链接: ┊┊┊┊
Copyright&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1996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一)
我的图书馆
1996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一)
尚志功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日电 原铁道兵参谋长、铁道部原副部长尚志功同志,因病于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尚志功同志是河北省灵寿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讯员、班长、排长、连长、股长、营长、团长、师长、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铁道兵后勤部部长、铁道兵司令部参谋长、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指挥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反扫荡和攻打获鹿、石家庄日军飞机场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张家口阻击战、张北攻坚战、大同攻坚战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他率部参加青绿、青藏、成昆等铁路的修建,组织指挥了襄渝、南疆等铁路线的建设。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后,他参与领导和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条双线、重载、电气化铁路———大(同)秦(皇岛)铁路以及北疆铁路、京广复线等铁路建设,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和交通战备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顾全大局,团结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谦虚谨慎,作风民主。&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水华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水华同志,于日因病在京逝世,终年79岁。
  水华同志,原名张水华,1931年投身左翼戏剧活动,1934年为左翼戏剧联盟南京分盟成员,1936年东渡日本留学,1937年回国。七·七事变后,他参加上海救亡演剧四队,积极参与抗日宣传演出活动。1940年,他来到延安,在鲁艺实验剧团任导演工作,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4年,他参加了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他1949年任东北鲁艺实验剧团团长;1950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任导演,与人联合导演《白毛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荣获卡罗维·伐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中国文化部年优秀影片一等奖。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他拍摄了一系列优秀影片,如《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伤逝》等,并多次获奖。他导演的电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严谨细腻、深沉、含蓄,洋溢着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100周年暨中国电影90周年“世纪杯”评奖中,水华被评为中国电影最佳导演之一。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张敬礼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顾问、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顾问、香港国际永年公司董事长张敬礼同志,因病于日20时1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王文兴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日电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经费审查委员会主席、第八届执行委员会委员王文兴同志因病于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王文兴同志日生于四川省通江县王家湾村,1934年到红四方面军所属刘华工厂当工人,不久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参加过红军长征。1937年他到晋察冀边区工会筹备会工作,先后任边区总工会副主任、主任、抗联会工人部部长、抗联会主任。他1952年后先后任全总华北工作委员会劳保部长、副主任等职。
  在中国工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分别被选为全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席、全总执行委员会委员。在主持全总经审会工作期间,他主持制订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暂行工作条例》和《工会各地经费审查委员会组织通则》,为我国工会经审监督工作的开展,作了许多基础性、开创性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文兴同志立场坚定,坚持原则。他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陈云中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日电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原副院长陈云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陈云中同志日生于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镇(原永新县)。他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红军时期,陈云中同志历任红三军团五军四师通讯员、红二十八军作战参谋,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一二○师七一六团参谋,平西挺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东军区十三团参谋长、团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期间,他历任热河军区独立二旅、十三旅副旅长,冀东军区十五军分区司令员兼冀东军区教导一师师长、党委书记,第二野战军教导第一师师长兼党委书记等职。&
  全国解放后,陈云中同志曾任军委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1965年任六机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常委。他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陈云中同志把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对军队建设和国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五、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朱学范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一月八日电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第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朱学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九六年一月七日十五时三十四分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人民日报》日第一版)
朱世纶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日电 中联部副部级离休老干部朱世纶同志,因病于日8时5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朱世纶1907年生于安徽省一个农民家庭。他自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1925年参加过震撼全国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冬参加共青团,1931年春赴法留学,“九·一八”事变后立即投入法国爱国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巴黎华侨党支部书记、旅法华侨反帝大同盟书记。1938年他奉调回国,到重庆《新华日报》工作,1945年10月赴上海参加《新华日报》总社筹建工作,1947年3月随党的代表团撤离沪宁,抵延安后到新华社工作。他1948年9月调豫皖苏分局任宣传部副部长、《雪枫报》社长、新华分社社长,1949年春调开封任市委委员、市委宣传部长、市文教局长、《开封日报》社长和青年团市委书记。1952年春,他调任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宣传部副部长,1956年6月,调中联部工作,曾任八处处长、八局顾问,1982年11月离休。
  朱世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党的外事工作和维护世界和平,英勇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在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朱世纶同志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陈守一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日电 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法学教育家、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教授陈守一11月14日因病逝世,享年89岁。&
  陈守一1906年出生江苏邳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法科政治经济系。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司法部第五司(教育司)司长兼中国司法干部轮训班主任和中国新法学研究院教务长,1954年改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主任,为新中国法学教育事业的初创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会长、律师协会会长,参加了民法等多项法律的起草工作。
  陈守一长期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他精通法学理论,知识渊博,学术精湛,发表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观点和论著,他还主编了《法学基础理论》,发表了《中国法制建设三十年》、《中国法学三十年》等多篇论文。&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纽经义同志逝世&
  新华社上海日电 著名生物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纽经义教授,因病于12月1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
  纽经义教授是我国现代蛋白质化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主要成员。他治学严谨,为我国生物化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陈大义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日电 总参通信部原副主任陈大义同志因病于1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陈大义同志是四川省通江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电台分队长、报务主任、通信科科长、通信处处长、福州军区司令部通信兵部主任、福建省军区副政委、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总参通信部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涉县战斗、反扫荡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白晋、上党、鲁西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我军建设、特别是通信事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白辛夫同志逝世
  新华社西安日电 原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主任白辛夫同志,因病于10月23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2岁。
  白辛夫同志是河南省睢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政治指导员,团供给处主任,总队供给处处长,旅供给部部长,师供给部副部长,华中军区供给部、华东野战军供给部、第三野战军供给部副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生产部部长,后勤学院军需处主任等职。战争年代,他参加了睢县战斗和苏中七战、鲁南、莱芜、孟良崮、开封、济南、淮海、渡江和上海等战役,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邹家尤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日电 原地质部副部长邹家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邹家尤是湖北省广水市人。他1938年9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抗大总校供给部科长,东北军政大学财政科长,东北军区军工部处长。新中国成立后,邹家尤历任重工业部财务司副司长,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从1966年3月起任地质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3年离休。
  邹家尤同志从学生时代起就接受进步思想和革命理论,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岁月里,他满腔热血,参加抗战,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解放战争年代,邹家尤同志随军战斗在东北大地上,长期从事军工领导工作,组织了卓有成效的军工生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邹家尤调到地质部,长期担任计划和财务部门的领导工作,为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地质人才的培养呕心沥血,为地科院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思想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邹家尤同志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作风正派;他孜孜不倦,勤奋学习,埋头苦干,忘我工作。他生前多次表示,死后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不给组织和群众增加负担,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管易文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日电 国务院参事管易文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100岁。
  管易文原名关锡斌,广东省廉江(石城)县人。他1917年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接受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他曾与马骏、郭隆真、邓颖超等一起,组织“天津学生联合会”,举行罢课游行,反对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参加了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组织的青年进步团体“觉悟社”,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进步思想,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为寻求救国之道,他与徐特立、向警予、恽代英等同船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又辗转赴美国继续勤工俭学。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管易文前往广州,从事进步活动。他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抗日活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他受党嘱托,护送多批进步青年学生赴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后即留在苏北、山东等地工作。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管易文调任中央统战部隶属的接待处任处长,并受中央委托,随同邓颖超等同志专程护送宋庆龄赴京。上海解放后,他调往上海市军管会任交际处长,1954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1958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姜亮夫同志逝世  新华社杭州日电 我国著名楚辞学、敦煌学、语言学、历史文献学专家姜亮夫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4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
  姜亮夫1902年生于云南昭通市,曾从师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章太炎等国学大师,又先后游学巴黎、伦敦、罗马、柏林,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谨严、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他以毕生精力从事楚辞学、敦煌学、古汉语、古史古文献研究,共有27部专著和近百篇论文传世,约1000万字。其中尤以楚辞和敦煌研究成就突出。他的《楚辞通故》一书,被海内外专家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他在敦煌学的研究中,不仅在国内,而且远渡重洋到许多国家,收集散失的敦煌卷子,撰写出250多万字的著作,为祖国保留了学术价值极高的文化遗产。&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张养吾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日电 著名民族教育家、原中央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张养吾同志,因病于10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张养吾1905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西乡县,1933年4月加入共青团,1938年组织晋西北战地服务团,任副团长,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政法委员、教育厅秘书主任、国民教育科长、西安市教育局长等职。他1949年7月起历任彭德怀司令员秘书、西北军区司令部秘书室主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参事室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秘书主任,1952年任西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1956年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7年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文教司司长。1980年后张养吾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历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蔡长元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陕西省军区原第二政委蔡长元同志,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蔡长元同志是四川省宣汉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他历任班长、宣传队长、科长、分区政治部主任、旅政委、师政委、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政委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攻打平梁城、罗文镇、包城、古浪、梅家营子等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浑源、青县、保北、清风店、石家庄、新保安和太原、兰州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重视加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带领部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他曾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曾庆良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总参通信部原副主任曾庆良同志因病于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曾庆良同志是江西省会昌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通信员,电台台长,股长,科长,通信学校校长,通信处处长,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雷达工程学院、通信兵工程学院院长,总参通信部军事科学研究室主任,总参通信部副主任兼通信学院院长等职,1961年由大校晋升为少将军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军委三局负责通信联络的组织指挥,确保了军委首长指挥的通信顺畅。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绥包、大同、平绥、张家口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我军通信事业的发展壮大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陈书舫同志逝世
  新华社成都1月15日电 第一至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川剧院名誉院长、川剧表演艺术家陈书舫同志,因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日在成都逝世,享年72岁。&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王志杰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原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铁道部党组成员王志杰同志,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王志杰同志生于吉林省延吉县。“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北平俄法学院读书期间,参加我党领导的“左联”革命活动,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反帝大同盟”俄法支部书记、东城区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长。1937年,他历任中共河南省豫西特委组织部长、洛阳县委书记等职;1939年9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并被委派为中共代表,开展对国民党第一战区上层的统战工作;1940年被选为党的“七大”代表,赴延安后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42年初,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1943年,他因康生制造的“红旗党”假案受到诬陷和迫害。1945年后,他历任晋冀鲁豫中央局民运部科长、豫皖军分区地委副书记兼霍邱县委书记、中原局政策研究室城市组组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郑州铁路局党委委员、中共铁道部党组成员、中国铁路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共铁道部党委常委、铁道部政治部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全国总工会常委等职。他还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阎吾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谭道博、贾永)今天上午,首都新老新闻工作者400多人冒着刺骨的寒风汇聚八宝山,为8天前走完75载人生旅程的著名军事记者阎吾送行。&
  抗战烽火中参加八路军并投身我军新闻宣传事业的阎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中,创造了我国军事新闻史上三个“之最”:参加战斗最多,采写的战地新闻最多,在第一线组织战役性报道最多。渡江战役,他第一批渡江;汉城撤退,他最后一批撤退;解放一江山岛,他随部队“踏平怒海万顷浪”;南疆烽火,他年近花甲,仍冒着枪林弹雨活跃在前线。他在数十次战役、战斗中冲锋陷阵,不顾疲劳,屡历艰险,采写了大量歌颂英雄、鼓舞人民、揭露敌人的新闻名篇。硝烟远去,他写下的一篇篇动人心魄的战地情景新闻,一直激励着后来人,成为我国新闻院校的教材。
  迟浩田、秦基伟、张爱萍等与阎吾在战火中结下深情厚谊的将军,对战友的逝去表示哀悼。吴冷西、朱穆之、曾涛、穆青、华楠、郭超人等新闻界知名人士对失去一代著名记者深感痛惜。&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周思聪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邵建武)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周思聪因突发坏死性胰腺炎,1月21日晚10时在京去世,终年57岁。
  周思聪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30多年来,她淡泊名利,潜心创作,提携新人,是当代中国画界颇有影响、且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之一。她立足于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的优秀传统,继承并发展了徐悲鸿、蒋兆和等人开创的现实主义画风,她所创作的《矿工》组画、《凉山彝族人物》组画与《荷花系列》开拓了中国当代水墨写意画的领域,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周思聪的作品《颐和园一角》获1959年世界青年联欢节银奖、作品《人民和总理》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她出版有《卢沉周思聪画集》、《周思聪画人体》、《周思聪画集》、《周思聪水墨画》等。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王六生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原军委工程兵政治委员王六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王六生同志是江西萍乡人,1930年加入红军,当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司号长、指导员等职,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营教导员、支队政委、团参谋长、团政委、分区政委、团长兼政委等职,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广阳伏击战、午镇战斗、晋中三战三捷、樊坝“反扫荡”、鲁南战斗、铁佛战斗和宿洋山、官桥、运河、枣庄战斗及苏北、鲁南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团政委、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滕县、枣庄和宿北、洛阳、济南、淮海、渡江以及解放金塘、舟山群岛等数次大的战斗和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政委、上海警备区第二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第一政委兼湖北省委第二书记等职。
  王六生同志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六生同志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身先士卒,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加强部队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10年动乱期间,他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廉洁奉公,扎实工作,充分体现了老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牛化东同志逝世&
  新华社银川1月5日电 宁夏军区原副司令员牛化东同志,因病于日在银川逝世,终年89岁。&
  牛化东同志是陕西省定边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受组织的派遣,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先后任甘宁新第八旅、警备第三旅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国民党十一旅副官参谋、副团长等职。1945年10月,他策动十一旅武装起义,后任我新十一旅副旅长、三边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暗门、安边、定边和解放宁夏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宁夏军区参谋长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张钟俊同志逝世
  新华社上海1月7日电 我国自动控制学科的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钟俊教授因病于日逝世,追悼会最近在上海举行。&
  张钟俊教授1913年9月出生于浙江一个普通教员家庭,16岁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之后进入世界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深造。1938年10月回国后,他历任武汉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教授、重庆交通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国家科委电力组成员、国家科委自动化专业组副组长,并应聘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动化小组的召集人、中国微电脑应用学会名誉理事长和上海市微电脑应用学会理事长。
  张钟俊教授热爱祖国,奉献社会。上海解放后,他作为主要技术决策者,对上海和华东电网的恢复、稳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作为电力系统的专家,受周恩来总理委托,制定我国电力系统长期科学规划和“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他是我国第一批将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的科学家。&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杨煜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我国农垦战线的领导者之一,原农垦部副部长杨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杨煜出生在河北省深州市,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至1948年12月,他历任深县战地工作团团长、县委书记、县武装大队政委,冀中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财经委主任、地委第一副书记兼专员等职务。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积极组织领导反霸、减租、减息、土改、反顽、支前等斗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立下了功绩。&
  1949年1月至1969年3月,他历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组长,中央农村工作部处长、办公室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中国渔业协会会长,国务院七办财经组长等职,这期间他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粉碎“四人帮”后,杨煜同志重返领导岗位,曾在农林部组织领导社队企业局,后又历任农垦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农垦农工商联合总公司总经理兼农垦分党组副书记,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他重视调查研究,在农垦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制定上,尊重经济规律,为农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为加快全国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陈先瑞同志在京逝世
他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江泽民彭真刘华清等分别前往医院看望或以不同形式表示哀悼&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兰州军区原顾问陈先瑞同志(曾任北京军区、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因病于1月1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陈先瑞病重和逝世后,江泽民、彭真、刘华清、杨白冰、杨尚昆、万里、宋平、宋任穷、张震、张万年、迟浩田、倪志福、秦基伟、洪学智等分别前往医院看望或以不同形式表示哀悼。
  陈先瑞同志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分队长、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师长等职,先后参加和指挥了数十次重要战役战斗。他坚持了鄂豫皖苏区最艰苦的斗争,参加了长征和鄂豫陕苏区的创建,是鄂豫陕省委委员和鄂豫陕苏区创始人之一。他领导的红七十四师和鄂豫陕边游击战争,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留守处主任、团长、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等职,率部先后参加了黄河河防保卫战、陕甘宁边区反“摩擦”斗争和护路斗争,以及遂平、舞阳、方城、泌阳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长、陕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副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桐柏、枣阳、双沟、祁仪、光山和中原突围、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任陕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等职。抗美援朝中,他协助组织指挥了五次战役和开城保卫战。回国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部队建设上,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十年动乱中,他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陈先瑞同志是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军委委员。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陈先瑞同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品德高尚,团结同志,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李沛瑶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沛瑶同志,于日凌晨不幸逝世,终年63岁。&
  (《人民日报》日第一版)&
廖鼎祥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原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廖鼎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张震、迟浩田等领导同志先后以不同方式对廖鼎祥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廖鼎祥同志是江西省广昌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曾任连政治指导员、干事等职,参加了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等职,率部参加了历次秋季反扫荡战役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军分区司令员、旅长、师长等职,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和正太、青沦、青风店、石家庄、察南绥东、察绥、太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回国后,历任军委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参谋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军委炮兵政治部主任,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等职,为我军炮兵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0年动乱期间,他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廖鼎祥同志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廖鼎祥同志在战争年代身经百战,屡建战功,从不居功自傲。他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顾大局,识大体;公道正派,任人唯贤。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了一个革命老战士的高贵品质。&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陈楚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杰出的外交家、原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顾问陈楚同志,因病于1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陈楚1917年出生于山东荣成,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山东军区所属部队任团政治部主任及清河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1945年他转到新闻、宣传战线工作,历任《东北日报》副社长,《长江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社长等职。1953年任中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1954年陈楚调到外交部工作,历任苏欧司司长,亚非司司长,新闻司司长,常驻联合国首任副代表(特命全权大使),驻日本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等职。1980年任国务院主管外事工作的副秘书长,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秘书长,1988年任外事领导小组顾问。&
  陈楚同志一生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逝世后,田纪云、钱其琛、迟浩田、宋健、罗干等对家属表示慰问。&
  (《人民日报》日第二版)&
章孝慈在台北逝世
  新华社香港2月25日电 台北消息,中风卧病一年多的台湾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于2月24日凌晨因肺部感染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享年55岁。&
  据报道,章孝慈自日突患中风后,一直在医院治疗。据台北荣民总医院的医生表示,章孝慈住院期间,四肢一直不能动,使用胃管、尿管及施行气管切开术辅助呼吸。到本月17日,他开始发烧,23日晚血压下降,24日凌晨终于不治去世。&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刘崑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的纪检战线的忠诚战士、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新华社纪律检查组组长刘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
  刘崑同志1934年12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51年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崑同志先后在共青团吉林市委、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工作。他1956年8月到北京大学深造,并担任校团委组织部长;1960年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经济系党总支书记兼系副主任,校务部党总支书记,学生部部长,校党委常委。刘崑同志于1983年调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先后任办公厅副主任、教育室主任。1985年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纪委委员,1991年2月调任中纪委驻新华社纪检组组长,同年10月任新华社机关第七届党委书记,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上当选为中纪委委员,1993年7月任新华社党组成员。
  刘崑同志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坚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新华社工作的四年中,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作风严谨,廉洁奉公,为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张缉光同志逝世&
  新华社济南1月12日电 济南军区政治部原顾问张缉光同志因病于日在济南逝世,终年80岁。
  张缉光同志是山东省桓台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科长、支队政治部秘书长、团政治委员、分区副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要塞区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炮兵政治委员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扫荡。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郓城、上蔡等战斗和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我军装甲兵、炮兵部队的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阎守庆同志逝世&
  新华社成都1月24日电 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阎守庆同志,因病于1月6日在成都逝世,享年76岁。
  阎守庆同志是山西省平遥县人,1937年参加了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同年9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太岳地区反“扫荡”和苏堡、青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营政治教导员、副团长等职,参加了上党、吕梁、晋南、淮海、渡江、粤桂边、滇桂黔、滇南等战役战斗,在淮海战役中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参谋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军长等职。他致力于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为保卫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定付出了心血。十年动乱期间,他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阎守庆同志党性强,识大体,顾大局,守纪律;谦虚谨慎,团结同志;工作深入,埋头苦干;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人民日报》日第四版)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将军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