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开始月薪只有3000左右月薪过万的工作有哪些,但是很有上升空间,团队里有年薪百万的同事,但是开始的半年非常

年薪百万的职业与职位有哪些?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201分享邀请回答304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北京有一个月三千工资的吗,都是五六千上万,甚至年薪几百万的吧???_百度知道
北京有一个月三千工资的吗,都是五六千上万,甚至年薪几百万的吧???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的,月薪3000的还是有不少的,也比较好找呢就是选择的工作种类不多,比如说酒店、饭店的服务员、服务生月薪5、6千的也很容易找,一般送快递的都有这个价钱,但是月薪上万要求又有点多啦,学历啊、经验啊、能力什么的月薪上百万的,虽然也很多,但是能力要求就更高啦
采纳率:8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拒绝访问 | diyitui.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diyitui.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6c0ef1825f43f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戎美老板杂谈 如何年薪百万-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戎美老板杂谈 如何年薪百万
来源:QQ快报 &责任编辑:小易 &
之前聊过几个话题,发现大家对学习和赚钱最感兴趣。学习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的,而赚钱则不一定,因为这更多涉及生活方式的选择。所以,我才会在谈赚钱之前,先讲《目标、路径与tradeoff》。一份工作月薪8000,一份工作月薪10000,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选择1万;一份工作月薪1万,一份工作月薪10万,99%的人都不会选择10万的。在这99%的人里面,有90%是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剩下9%是不愿意承担与之相关的责任。愿意选择的1%的人里,有90%没有相应的技能,或者没有相应的耐心,所以,从整个工作人群来说,年薪过百万,差不多也就是0.1%的比例。啥意思?意思有两个,一是大部分人是主动放弃百万年薪的,就好比大部分人参加高考,实际上她/他从来不会第一志愿填北大清华;第二是,年薪过百万的难度,大概比考北大清华(泛指名牌大学,并非只指这两个学校)难三四十倍,而区别在于,考北大清华只有一两次机会(比如考大学,考研究生),而年薪百万可以年年有机会,只要你持续努力。个人的能力一般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的,而社会整体的薪资水平,也是随着时间增长的,意味着百万年薪的难度在逐年降低,此消彼长,在某个合适的时间点(比如本科毕业满10-20年),获得百万年薪是可行的,或者说,对于某些人来说,几乎是必然的。当然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是必然不可能的,比如,时至今日,加了戎美群,还在瞎bb,还在问有什么用?还在主动退出的(具体原因见文末部分)。这些人必然不可能百万年薪。所以,看这篇文章之前,建议先看我写的关于学习,关于guanxi,关于目标、路径与tradeoff的文章,这样会更有效果,也更能落实到实处。文章很长,我会先讲百万年薪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然后讲这样的工作在哪,然后讲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树去匹配,然后讲如何获得这样的工作,最后讲获得后又该怎样。建议读3遍,可以做个小笔记。你花3000去听一堂课,上课的老师讲不出这些东西。第一部分,百万年薪是怎样一种体验有句话,叫“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有钱本身,就能解决大概90%的问题和烦恼。当然,百万年薪,和“有钱人”八竿子打不着,但起码也能解决百分之七八十的问题。中国缺乏可靠的统计数字,比如平均工资。最可靠的数字来自于政府统计,所谓招聘网站的数字,大家乐呵乐呵就行(一个岗位,写月薪1000,还会有人应聘么?一个白领岗位,保险起见,写这样的宽区间,既不违背承诺,也不至于错过人才,是比较常见的手法,招聘网站统计,往往以15000作为中位数,没毛病,但是并不真实)。我预测2018年上海地区人均工资是7.5万左右,那么,对于在上海市区工作的大部分白领(或者技术蓝领来说),找份15-30万的工作,是更可行、常规的做法。上海市区是指哪?不好说。内环以内肯定是上海市区,也许可以划入强一线;中环内环之间,也许是弱一线;外环与中环之间,也许和二线市区差不多;外环之外,部分地区还可以和二线市区差不多,很多地方其实和三线城市的市区是差别不大的。百万年薪意味着你可以在上海中环与内环之间买房,总价可以过千万,家里可以有两辆体面的车(比如五六十万一辆的那种),可以养两个孩子,可以养体面的宠物,可以两个人一起工作,也可以其中一个人工作,另一个人持家。在购物的时候,非大宗商品可以选择的价格带更宽,可以经常性消费国际二线、国内一线的品牌。比如,年薪7.5万的人,她/他买衣服,全年均价会集中在200-300元之间,年薪15-30万的,会集中在400-1200元之间,而年薪百万的,全年均价会在之间,这涵盖了大部分国际二线,国内一线的品牌(注意是全年全品类均价,包括吊带,T恤,也包括纯羊绒大衣)。百万年薪,换成美元,差不多就是十六万美元以上,这在欧美也算妥妥的中产阶层,比如较知名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混得还算可以的码农,金融领域中级专业人士(比如做风控的risk的)或者初级管理职位(比如带几个BA做一个中小型项目,抬头可以是大投行的associate,或者中小投行的VP,或者某商业银行的经理)。有过海外旅游经历的朋友会知道,你去海外消费,把美元、欧元换算成软妹币,会觉得国外物价挺贵(比如是上海市区的2倍,二三线城市的3倍),但是,如果你把美元、欧元一比一当成人民币,你就会觉得国外物价很便宜。百万年薪,说白了,就好比你在国外把美元、欧元当人民币来花,这就是从获益方面来讲的。从付出来讲,百万年薪,意味着你必须接受996的工作模式。工作日下班之后、周六,你可以不去公司上班,但你必须要么在干活,要么在学习,而不是在玩游戏或者瞎扯淡(除非扯淡也是Guanxi建立的一部分)。你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每5分钟、10分钟都需要珍惜(年薪7.5万是按天去做计划的,年薪15万可以按上午、下午,30万可以按小时,60万可以按半小时,而年薪百万,通常需要你精确到每5分钟、10分钟,而赚一个亿小目标的人,通常是争分夺秒的)。一个年薪7.5万的人,会说,明天我要把公司4月份的出勤记录录入电脑;一个年薪15万的人,会说,明天上午我会去拜访客户,下午回公司开会;而一个年薪30万的人,会说,上午9:00-10:00开组内晨会,10:00-11:00约了客户见面,11:-12:00需要写一个报告,12:00-13:00约了财务部负责人吃饭,联络一下感情,顺便聊聊公司新的报销政策。而年薪百万的人,假如11:00是某投资项目评审会,现在是9:50,离开会还有10分钟,你需要把上午的交易记录做个总结,丢给执行团队,给risk部门的人回一个邮件,去会议室的路上上厕所,然后提前1分钟到达会议室,确保万无一失,11:00准点开会。一个年薪7.5万的人,会考虑,坐地铁错过了时间,打了个的,应该以啥理由向公司报销;一个年薪15万的人,会考虑,去拜访客户回来晚了,没回单位直接回了家,这多出的三个小时时间,该怎样向行政报备,好申请加班费;一个年薪30万的人,也许会考虑,年末公司忙,为了项目顺利实施,决定放弃休年假,改成过了年淡季去国外旅游,但需要向上级申请把今年的年假留给明年用。而年薪百万的人呢?以上都不是你应该考虑的问题。你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证公司(或者所在部门)的增长率不低于15%,如何和老板谈更多的职权,如何去争取股票。所以,前面我会强调,年薪百万,首要的问题不是你能不能拿到,如何去拿到,而是你愿不愿意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问题。年薪百万,要求你在大处计较,细处规划;而年薪7.5万的人,会在小处计较,没有规划或者粗处规划。一个年薪7.5万的人,会清楚的知道哪个地方的白菜可以便宜一毛钱,买了20.5元的菜,会要求抹零,但他通常依赖于别人去决定应该买什么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什么样的配置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这样的人去买房子,通常开发商可以赚最大的利润率,因为他不会还价(有折扣么?没有;不买就又要涨了,然后乖乖掏钱,或者眼睁睁的看着房价蹭蹭蹭)。而年薪百万的人,未必知道哪里白菜便宜,但他自己会配置笔记本,评估性价比,买个笔记本可以少花几百、上千的冤枉钱,抵得过n斤白菜;买房的时候他可以拿到合理的低价,通常凭一张嘴,就可以省几十上百万,抵得上别人10年工资。所以,年薪百万与年薪7.5万不仅仅是收入高低的问题,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方法论和生活方式的选择。Are youready?第二部分,年薪百万的工作,在哪里?一份具体的工作,分地点、行业、职能,企业性质,公司规模五个主要的维度,我会依次论述,中间穿插HR基本常识。地点是重要参数。比如你不愿意去国外,那么海外那些年薪百万的工作,就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在讲地点之前,我们先讲pay的常见种类。第一等级,自然是global pay,在global pay里,含金量最高的是expatriate(中文“外派”),尤其是去发达国家的expatriate。expatriate package通常包含当地的收入(比如欧美国家的收入,比如10-30万美元),税收保护(工薪阶层的税率,在世界各地都是最高的一档,比如40%,税收保护,意味着公司会帮你交几十甚至上百万人民币的个人所得税,比如某公司曾经帮我交过106万一年的个人所得税),家庭补助(比如老婆孩子的生活补助,expatriate的配偶签证是不能工作的,所以公司会提供相应的补助,提供住宿或者住宿补贴,提供伙食补贴,交通补贴,教育补贴,教育补贴通常是国际学校,若干千美刀一个月那种),搬家补助(比如年薪的10%,外加所有搬家的费用,集装箱搬家具,一个月的宾馆住宿,伙食、交通补助翻倍,语言文化教育培训,心理辅导等等)。和国外大学盲录取一样(即offer本身并不考虑申请人的经济情况),大公司expatriate package一般也是不考虑员工本身家庭、经济情况的,这意味着有一个大家庭的人,他的expatriate package会很高(比如一两百万美刀,视级别和家庭而言),单身的就很低(固定的男女朋友、同性伴侣,可以享受和配偶一样的待遇,比如50万美刀)。如果你能有幸拿到expatriate,你的第一反应一般都是:靠,这么好(指刚工作不久,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呵呵)凡是能拿到expatriate的人,年薪必然是过百万的(一般都是净到手过百万,甚至是每年可以存下的钱过百万,因为花钱的地方少,补贴多)可惜,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这样的岗位,越来越稀缺(很简单,老外能干的活,人家凭啥付2-3倍的成本,来千里迢迢请你一个中国人去外国干?)。其次是普通的global pay,这里包括在在发达国家的localpay,和在国内工作,但是享受和国际接轨的收入。如前所述,年薪百万以上,就是年薪16万美元以上,这样的工作在发达国家虽然不是到处都是,但也不是太稀缺,比如大部分发达国家大一点的城市,平均年薪在25-35万人民左右,找份年薪百万的工作,难度相当于在上海找份20-30万的工作。发达国家local pay,你需要按当地交纳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费用,净到手七扣八扣,就少很多。国外好点的地方,房价普遍在8-20万人民币一平,所以,需要一定的积累(比如工作5-10年)才能在国外安家落户。对于想在国内发展的朋友来说,也许在国外待个3-5年是个更好的选择。btw,告诉你外国房子便宜的人,都住在乡下的六次方,野猫不拉屎的地方,在国外的年薪,通常在30万人民币或者以下。国内工作,享受国际待遇,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global pay,也是人数最多的一种。在国内工作,享受家人、亲戚朋友、饮食、文化的乐趣,又可以拿等同于发达国家的收入,何乐而不为。中国是纺锤形社会,收入的离散程度比发达国家大得多。对于高端行业(比如it,狭义金融类),一般VP(含VP级别)就是global pay。对于传统行业,一般要做到大公司BU leader或者中型公司的高管才能拿百万年薪。对于国内来说,我们按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六线去划分城市。但城市的划分并不仅限于经济,也包含行政级别,所以,对于发达地区(比如江浙沪、珠三角),某个城市可能是三线城市,但它的经济发达程度(包括收入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许并不比内地二线城市差。一线城市市区显然是百万年薪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是二线城市市区,再次是三线城市市区。显而易见?其实我要说的,不是显而易见的东西,而是很多人感同身受,却无法清晰表达的,即“灵与肉”的撕裂感(网上段子手所谓的“一线城市容得下你的灵活,容不得你的肉身;二线城市容得下你的肉身,留不住你的灵魂”,差不多类似的意思),以及折价与溢价问题。为什么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生活,领一份体面薪水的人,幸福感很差?是因为你所在的公司和你所生活的地方,存在撕裂。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去二三线城市,哪怕那里有更高的薪水和更低的消费水平?也是怕被撕裂。什么是和谐的工作和生活?不是朝九晚五,而是你工作的圈子和你生活的圈子,有重叠,重叠度越高,你幸福感越强。重叠度越低,你越痛苦。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黄浦区上班,或者在陆家嘴上班,妥妥的强一线城市,可是你住在宝山,撑死了二三线城市水平,你不光要忍受每天上下班的拥堵,你还要忍受工作、生活的落差。但是如果你房子买在静安区,工作地点在静安区,你的幸福指数会急剧上升。同理,如果你住在松江区,工作也在松江区,你的幸福度也会提高。这也能解释为毛很多人不愿意去国外拿百万年薪,宁愿留在上海拿四五十万的工资;也能解释为毛很多人宁愿窝在三线城市拿个10来万的幸福薪水,也不愿意去上海拿20万年薪。所以,收入高低,与幸福指数没有必然联系,但在工作圈和生活区重叠的情况下,当然是收入越高,离一线城市越近,生活越便利,越幸福。有朋友说了,是不是在黄浦区、陆家嘴拿年薪百万的人最幸福?图样图森破,浦江两岸核心区域显然没有年薪百万人群的生活圈的,他们只是过客;得是年薪千万,或者有体面产业的老板,才可能在上海核心区域安家落户,但这样的老板,往往在外地有产业,不能久居上海。所以浦江两岸核心区,只属于富二代,和年薪过千万的金领们(群众们喜欢乐见的都市商战言情片的剧情,呵呵)。坚持不拆迁的老上海,也无法幸福的生活在上海核心区域,他也许在松江工作,住在嘉定,但在黄浦区有一套祖上留下来的老房子,成为家里最重要的资产。前面说了,之前讲过,国内来说,一线城市市区的百万年薪的工作是最多的,那么,在一线城市市区找份百万年薪的工作容易呢?还是在二线或者三线城市容易?抢答的同学毫不犹豫,不经大脑思考,就说是一线城市市区,好吧,恭喜你,答错了。越是远离一线城市的地方,越是犄角旮旯的地方,才是越容易找到百万年薪的地方(同等条件下,即同一个人,或者差不多水平的一类人)。公司开在静安区、黄浦区、陆家嘴,你在里面上班很风光,不好意思,你就得付出代价,享受更低的待遇,啥,你不干,放心,有大把的年轻人愿意干;公司开在犄角旮旯的地方,没人愿意去,老板就得付出更高的薪水,来吸引人才,这就是溢价(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行业、公司性质、公司规模等等领域,下面会一一说明)。从经济角度来考虑,会更直观。一个公司开在陆家嘴,它的租金成本很高,要和开在松江的同行业竞争,他必然需要削减其他开支,比如员工工资。所以,小结一下,在一线城市核心地区,百万年薪的岗位会更多,更密集,但找到的难度更大,幸福感未必高;而准一线、二线、三线(仅限发达地区)区域,百万年薪的工作岗位少,密度低,但找百万年薪的工作会更容易,如果你的生活圈刚好也在这些地方,那么你的幸福感会更强。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除了特定行业,比如金融类,会在世界一线城市核心区域聚集,其他产业都会散布于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限发达地区),比如it行业,比如传统产业。所以,无论是即将毕业、刚刚工作,还是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你都得考虑一下,哪里才是你安居乐业的地方。第二个小点,讲讲行业。以前流行一句话,叫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可是无论国家、学校还是个人,都给一个个行业贴上标签,比如新兴行业,比如朝阳产业、夕阳产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深入了解一个行业,大概需要7年以上的时间,人生有几个7年?哪些行业存在高比例的百万年薪机会?比如狭义金融,一定规模的it企业,专业类服务公司,也比如跨国贸易,高端制造业,地产类,大消费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行业。狭义金融是指投行和FICC(固定收益,货币,大宗商品),以及一些金融类投资或者中介机构,比如做PE的,做FA的;像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这样的金融企业,人均收入虽然不低,但年薪百万的工作比例,并不比,比如汽车产业高。一定规模的it行业,也容易高薪岗位密集,这很好理解,但开个网吧,做个小软件公司,或者做分销公司是不太算。专业服务类,是指设计、文化、策划类公司,或者管理咨询类,或者法律服务类,或者医疗服务类,这样的公司也许规模大,也许规模不大,既适合高端人才,也适合自由职业者,这个行业是最有可能小公司但年薪百万的,而其他行业一般都需要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提供百万年薪的岗位。其他的就是传统产业,比如做国际贸易的,比如做快消类的,比如房地产,比如高端制造业。在较高级别的专业岗位,或者较高级别的管理岗位,可以提供百万年薪的工作机会。和地域选择一样,高端、新兴领域有更多的百万年薪的机会,但竞争也更激烈,而传统的领域,岗位密度没那么高,但获得更容易(很多时候没人和你竞争,和你竞争的人,压根就不是你对手)。这里面也有折价和溢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需要大量时间,而不需要太多知识积累的行业。比如投行(指投行中低级职位),比如it。公司只需要付出相对高的薪水,就可以吸引大把的优秀的年轻人来干,能三五十万搞定的事,为毛要付百万?而传统行业,人才积累,特别是人才成长特别缓慢,对于较高级别的岗位,老板们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吸引相应的人才。第三小点,职能。职能(广义上的职能)是说,你在公司里起什么样的作用。一般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是矩阵式的,按业务和职能(指狭义的职能)两条线划分,大型企业会再加上一个地理纬度。公司里最重要的是业务部门(business),因为他们要么直接创造收入,要么他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辅助工作的,是职能部门(狭义的职能,function)。每个公司的预算、收入分配,都会向业务部门倾斜。所以,为了多赚钱,你应该尽可能待在业务部门,而不是窝在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最大的区别,在于职能部门主要是对内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业务部门需要同时对内和对外,通常会两头受气,会有各种kpi,压力更大。如果你不想过于安逸舒适,就不要呆在职能部门。需要指出的是,专业和职能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是你读了会计专业,你就得去财务部,不是你读了法律,你就得去法务部;你去市场,或去产品部,同样没有毛线影响。以前我在讲技能树,讲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多次强调跨界,跨行业,跨领域,跨职能,跨专业,交叉学科、交叉知识的重要性,你学的是财务,去业务部,只会让你比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的人去业务部更容易出彩。可惜很多人会为了“不荒废专业”,而墨守成规,最后与百万年薪无缘。在非专业服务公司(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职能部门的人一般都与百万年薪无关,唯一的例外,是中等规模企业的CFO,或者传统大企业的投资部们等屈指可数的职能部门里,屈指可数的个别人(btw,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本身就是业务部门;大型新兴企业,投资部一般也是业务部门,俗称战略投资部,所以职能部门不如业务部门钱多,是肯定的)。职能部门讲究论资排辈,你要出彩,得熬到你所在部门头头离职、退休或者调走。业务部门可以凭业绩、贡献说话。比如,你是房产公司卖房子的,假设提纯1%,你卖掉一个亿的房子年薪就过百万了。一个亿的房子很难卖掉么?不难,在魔都浦江两岸,撑死了也就是一年卖两套房子的节奏....在某些楼盘,两年卖一套就可以年薪过百万了.....假设你是房产公司做财务的,你得刷多少次银行卡,开多少张发票,做多少个月报表,你才能年薪过百万?业务部门(business是更确切的单词,但business并没有准确的中文翻译,所以近似翻译成业务部门)并不等于销售部门(虽然大部分公司销售部门都算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也包括构建核心竞争壁垒的部门。比如戎美以产品说话,那么戎美的产品部,就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就是业务部门。而戎美的销售部门反而是隶属于客户服务中心的(给客户提供购买商品,在我们看来是一种服务功能),戎美的销售部,总体是职能部门,只有一部分人,同时隶属业务部门(矩阵式结构)。第四点,企业性质。这个大概是中国特色。企业性质是说,你所在的公司,是属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我们习惯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但实际上,中国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大概是二三十年的事(1992年起,或者1998年起,或者最晚从2001年算起)。在这二三十年里,大部分情况下,外资企业的薪水是最高的。但2008年起,形势开始变化,2013年起,形势开始逆转。2008年的经济危机,深刻改变了这个世界,深刻改变了汇率,也深刻改变了收入结构。2007年,英镑对人民币是15.2元左右,无论是相对工资还是绝对工资,中国人民在老外看来,都不贵,所以二十一世纪初,外企的年均人力支出的增幅,一般都在25%左右。但2008年之后,人民币升值,外加劳动力成本上升,让老外们觉得中国人不便宜,所以涨薪幅度就大幅下降了。而民营企业的兴起(民营企业是1998年才开始兴起的),企业自主权更大,在抢夺高端人才方面更激进,反而提供了更多的百万年薪的工作岗位。当然,外企也分三六九等,总来的说,美资、欧资薪酬更高,日资、韩资、台资依次递减。历来如此,近年来的变化,是美资、欧资企业的薪酬,尚能与好的民企匹敌,日资已经工资偏低,而韩资、台资就简直是低工资的代名词。企业性质也存在折价、溢价问题。同样一个人,去外企,通常会拿更低的收入(面子上有光,票子无光),而去民企,通常会拿更高工资(面子上无光,票子有光)。国有企业呢?好吧,国有企业拿百万年薪太难了,只有特定行业,特定岗位,才有年薪百万的机会,比如金融领域,比如券商,比如做投资的,做trading的,为了吸引全球人才,和世界各地的投资机构,trading housing竞争,国企也不得不采用国际化、市场化的薪酬体系,但这样的岗位,又会限制晋升空间,因为大型国企的高管,是限薪的,你说一个拿60万年薪大型国企的老大,看着自己的下属拿80万年薪,看着下属的下属拿160万年薪,看着下属的下属的下属拿300万年薪,看着下属的下属的下属的下属拿600万年薪,他得多别扭啊,所以国企这些高收入行业、部门、岗位,会经常性的变更组织架构、薪酬体系,为的就是少算点,为的是让其他行业,其他部门其他岗位少不平衡一点....啥,你不干,太好了,有几千人等着干。啥,灰色收入?你能赚阳光收入,为啥要去赚灰色收入?又不是几个亿,犯得着为了几百万把自己搭进去么?何况市场化的百万年薪又不是啥特别有权有势的职位,灰色收入有限;权利大的非市场化职位,一般人在国企拿不到。国企和外企一样,很锻炼人,干个5-10年比较好,剩下的职业生涯,可以有更多选择。有朋友说了,民营企业有很多不规范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收入很低,比如啥啥啥,啥啥啥。亲,这些企业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因为他们不可能提供百万年薪的职位。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百万年薪,不要跑题。第五小点,企业规模。什么是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敲大型企业,没有统一的定义。小微型企业显然无法提供百万年薪的工作机会。国际上,10亿美元以下营收,算中小企业,我们可以认为1-10亿美元的,是中等规模的企业。注意,我们这里说的营收,是财务口径,不是行业口径(更不是企业自己的吹牛口径,通常是财务口径的3-6倍)。行业口径通常是财务口径的1.5-2倍。一个公司要能提供百万以上年薪的工作岗位,通常需要营收达到1亿美元以上。大企业一般都是按事业部组织的,事业部可以看成是一个个中小公司(核算单位),通常业务量达到1亿美元以上,才能在这个事业部出现百万年薪以上的职位。以人力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行业除外(比如会计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等)。啥意思,意思是,除了某些行业,太小的公司,你别去,他们没有年薪百万的岗位。任何企业都是从小做大的,很多有潜质的青年会被忽悠去所谓的创业型企业里,你会在这样的公司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块料的创始人,他可以不借助任何外力,一个人把公司做到一两个亿营收,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压根就做不了像样的老板,你在企业只有5000万营收,500万净利润的时候就进去要一份100万以上年薪的工作,请问,究竟是你在创业,老板在帮你打工,还是老板在拼命创业,你在拖他后腿,吸他骨髓?当然,如果你是和老板合伙创业,那另当别论,在下一期《如何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里,我会谈及这个问题,不在本期讨论范围内。本期我们谈的是年薪百万,这个年薪是工资,可以包含可折现的福利,可以包含税务优化的安排,但不含不可以有效变现的所谓期权、股权(换句话说,可以包含可以有效变现的股票,但年薪百万的岗位,一般拿不到多少可以有效变现的股票....不能有效变现的股票,NPV接近)。也许有人会拿蔡崇信说事,但人家是已经拿到了百万美元的年薪,然后再去创业公司拿月薪500的工资的,所以,我们的要点,还是在于如何拿到第一份百万年薪的工作,而不是如何放弃百万年薪;就好比你想用哈佛肄业生来证明读书无用,你得先被哈佛录取,然后才能肄业,不是么?对于传统企业,一个10亿营收(财务口径),净利润1亿的公司,通常会有5个年薪百万的工作机会,如果是民营企业,创始人一般都还在,比如占两个名额,剩下的3个机会,留给人才,这三个人,通常一个负责供应链(产品),一个负责销售(比如渠道副总),一个归职能部门,比如CFO(可以兼董秘,也可以不兼任)。对于外企,一个10亿营收的事业部(或者子公司),也通常会有5个年薪百万的工作机会,通常负责全局和内控的两个人是老外,剩下的三个可以是中国人(欧美企业标准配置;日本企业也是是4个日本人,1个中国人,韩国企业也是五个都是韩国人,也许,没有偏见,呵呵)。一个10亿营收的国企或国企下属子公司、分公司呢?呵呵,复习一下前面,一个10亿营收的国企,很难有百万年薪的工作岗位,除非在特定的行业,特定的岗位。新兴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百万年薪的岗位会多一些,比如10亿营收的it企业,也许会有20个年收入过百万的员工,或者一个营收10亿的设计公司,也许会有30个年收入过百万的兼职、全职设计师。但通常这样的职位,也不会多过50个(即普通行业10倍的密度)企业规模同样有折价和溢价问题,比如大型企业,很容易招揽人才,能50万搞定的事,没必要花100万。中小企业需要付出溢价,才能吸引人才。但太小的公司是没有能力提供的百万年薪岗位的。小结一下,百万年薪的工作机会,对白领阶层来说,机会大概在1-0.3%左右(对全社会来说,大概是0.1%的概率),获得的难度,在某一时间点内,比考北大清华难三四十倍,在较长时段内,比考北大清华容易不少。这样的职位,在一线城市市区,在新兴行业,在业务部门,在外企或者民企,在大型企业,密度较大,但竞争更激烈;在二三线城市,在传统产业,在业务部门,在民企,在中等偏小规模的企业,存在的密度低,但更容易获得。第三部分,百万年薪,需要点亮什么样的技能树?这部分内容,我在《戎美老板杂谈--聊聊学习那些事》中有所涉及,不过多重复,不熟悉的可以回过头去再读一遍。这里只是拎一下重点(这是区分15万年薪和百万年薪最主要的几个点)。每个岗位都需要的技能树,包括金融知识,经济学知识,项目管理,表达能力,和excel。对于百万年薪的岗位来说,你在这五个主要的领域里,都必须擅长,并且,其中一项,你必须在所在的公司或者BU,做到最牛x的那个人。这里需要注意范围,我们所说的公司是指1亿美元到10亿美元的公司,或者在某个大公司里,营收是1亿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的一个BU。也就是说,假设你所在的公司营收20亿人民币,你最擅长项目管理,那么,你必须是这个公司里项目管理最牛的一个人。假设你所在的公司营收是2000亿美元一年的大公司,你最擅长excel,并不要求你是这个公司excel最牛的一个人,只要求你是,比如中国子公司,江苏分公司(BU级别),excel最牛的那个人,你可以是BU财务负责人,BU投资总监,也可以是资深数据分析师(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大型公司,每年花几十亿美元在it系统上,各大系统对接,主要靠excel,呵呵,精通excel即能年薪百万)。也就是说,年薪百万的人,必须有必杀技,光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你得把其中一把刷子磨得跟日本刀、大马士革刀一样锋利才行。做general management(这里泛指管理,不是指总经理GM)通常是不行的,除非你是老板,老板娘,老板他娘,或者老板的儿子、女儿。只有大型、敲大企业的总部,才有做general management的,但他们的年薪通常是千万以上的,并不需要百万年薪的人。百万年薪的人,必须要有必杀技,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百万年薪的人,必须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有些朋友可能会不解,甚至嗤之以鼻,心想,应届毕业都能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啊,比如独立去厕所小bian,比如独立吃完肯德基全家桶,呵呵。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或者BU,一定是条块分割的,出于两个原因,台面上的原因,是为了提高效率,明确职责和分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便于内部管控,和互相检查监督。台面下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内部分裂和竞争,防止另立山头。就好比古代将领,如果他有练兵权,又有调兵权,又有财政权,又有民事权,他一定要么割据,要么谋反,所以历朝历代,都是想方设法,搞兵、将分离,搞兵权、财权、民事权分离。举个现实世界的例子,你是外贸公司的,有5个外商是你的客户,你独立接单,独立找货源,一年做了3000万单子,帮老板赚了600万(员工帮老板算账,通常只算毛利),占用公司流动资金500万,老板给你年薪30万,然后你就会想,ciao,钱这么好赚,老板这么抠搜,我自己做好了,然后你问亲戚朋友借了点钱,加上自己的积蓄,有了100万流动资金,你从5个外商里,挑了一个付款条件最好的作为起始,一年做了1000万业务,有了200万毛利和100万净利,然后你就做了老板。第二年业务量放大到了2000万,第三年业务量放大到了4000万,你一个人来不及,只好请业务员,但是鉴于自身的经验,你请了两个人,一个人英语六级,毫无行业经验的小姑娘负责接单,与外商联络,一个不会英语的人,四十多岁的大叔负责跟单,和工厂对接。你愉快的做起了老板,业务很快做到了2个亿,条块分割让你很累,事事需要你去协调对接让你心累,于是你请了业务经理、跟单经理来统筹领导,憧憬这公司可以做到几十亿,几百亿,直到有一天,你的业务经理和跟单经理同时离职,顺便挖走了你最重要的几个大客户,自立门户创业去了,你的业务量一下子缩水了50%,而且他们的新公司盯着你干。你问候了人家祖宗十九代,然后重新招人,重启炉灶,但这次你学得更乖的,公司内部分工更细,条块分割更严重,你虽然更累,但好歹守住了1个亿的摊子。一年后,你之前的业务经理和跟单经理分家了,成了两家公司,互相对掐和拆台,规模和专业度没你的公司好,老客户又回来找你,你松了一口气,然后,又过了一年,业务牛前马绷,恢复到了2个亿的水平,此后几年,没做得更大,但也没有被内部人背后捅刀子,直到经济形势越来越差,订单利润越来越薄....这是故事么?2001年以前,我所在的地方,大概只有一两个像样的外贸公司,另有十几家小一点的公司,挂靠在这两家外贸公司下面。2018年,我所在的地方,你猜有多少外贸公司?我不知道确切数量,我猜是不少于1万家。嗯,您没看错,不少于1万家。再举个例子,4年前有个老板说要做敲级供应链,带着手下来拜访我,过去4年,他的手下和我们对接的人,至少换了10个,这些人,都去了不同的公司,然后又把我推送给了至少100多个人,这些人也在不同的公司,都是做敲级供应链的人,我只有一个一个及时的把他们都黑名单,这才没有造成有1万个人加我,1万个说要做敲级供应链的情况发生。从公司层面,每个公司的制度设计,都是想方设法让你不能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空降兵或者新人到了一家公司,会身心疲惫的制度原因。每个公司都是这样的,你再怎么跳槽都没有用。从个人来说,当你在一个大公司呆久了,你会习惯分工,习惯有人支撑,习惯于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叫慢水煮青蛙。而这一切,都会让你与百万年薪无缘。为什么能独立做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你能独立完成一件事情,你才能不依赖于别人(有多少次,你在总结某件事情没办成的原因,是因为别人不配合?那如果你压根不需要别人配合呢?)你才能独立为公司做出显著的贡献,获得老板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只有你能独立的做完一件事情,你才能有全局观,提前做好计划,知道控制节点在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力、物力,当这些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你自己本身就是条件,你知道自己的backup在哪(你是所有人,所有事的backup),这样你才能在公司里推动事情的发展,成为一个leader,而不是follower。follower通常是拿不到百万年薪的。万事万物是相通的,一块从好品种的牛身上切下的、完整的牛排才是值钱的;把牛肉切成丁,做咖喱牛肉,就不怎么值钱了,把牛肉弄成肉糜,就只能做汉堡了。牛且如此,何况人呼?所以,无论如何,要年薪百万,你都必须要有全局观,能突破公司的藩篱,在不违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然后再独立完成很多事情,然后,再依靠团队,独立完成更多的事情。职业忽悠师会告诉你,凡事要依靠团队,好吧,你是团队的一份子,凭啥你拿百万年薪,别人拿10万?总不能一个公司里人人百万年薪吧?想通了,就不难理解了。第三,要年薪百万,必须有担当。两层意思。我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会问,如果老板骂你,你能接受么?面试的人几乎都会说:如果我做错了,老板骂我,我能接受。这是一个标准的错误答案。正确的答案可以是:老板骂我,我都能接受,如果我能自己发现错误,一定马上改正,如果我一时糊涂,不能马上发现,还恳请老板能够批评指正,让我有一个学习、提升的机会。你能发现两者的区别么?能发现,你迟早会年薪百万,不能发现,或者不能接受第二个有点谄媚的答案,你这辈子基本上和百万年薪无缘。圣母和玻璃心也许会说,干嘛老板要骂员工,不是人人平等的么?不是应该互相尊重么?balabala。好吧,你把老板换成顾客,答案会有区别么?问题来了:如果顾客骂你,你能接受么?啥?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顾客不能骂人?说顾客是上帝的,不也是你么?好了,不跟你吵,你赢了,可你输了百万年薪。嗯,知道你不在乎,本来就得不到,怎么在乎啊?哈哈哈言归正传,所谓担当,第一层意思,就是,无论如何,你都必须对上(对公司,对组织)承担责任。因为你的责任,事情没做好,你需要承担责任;因为你下属的责任,事情没做好,你必须承担责任,至于你是否向下属追责,那是你的事情;因为是其他部门的责任,事情没做好,谁承担责任?不好意思,假如你年薪30万,可以不承担,但是如果你年薪百万以上,还是得你承担责任,是你,是你,还是你。这就是担当的第一层意思。你承担责任,你就可以继续年薪百万,甚至可以千万,老板会继续信任你,重用你,哪天你离职了,你的供应商和客户会跟着你,投资人会信任你,也许你以前的老板,就是你的投资人,因为你有担当。担当的第二层意思,是要对下负责。一个年薪百万的员工,如果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也许你需要对两三千人的吃饭负责;在一个传统行业,你也许需要对两三百个白领的饭碗负责,哪怕在新兴领域,你也得对二三十人的体面薪酬负责。这些人代表的是背后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家庭。你的每个决策,都不是仅仅影响你一个,而是会影响其他几百个人。你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他们。小心眼,使小性子,没有容人之心,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大大咧咧,不会管控进度、控制成本、品质,完成目标,是没能力的表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也是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的体现;只顾自己,只顾自己的小部门,同样是没有担当的表现。一个年薪百万的打工者,身上的担子,比一个年收入一百万的自由职业者要重得多。这就是担当的第二层意思。第四点,顺便聊聊教育(学习、教育是如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的事,包括学校正规教育,和在职学习)。也就是说,受过什么样教育的人,最有机会获得百万年薪。中国的基础教育,被认为是全球领先的,可是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大家在大学四年里迅速落后?其实问题不仅仅在于大学,也在于基础教育阶段。闲人们喜欢扯淡说,因为中国教育缺乏创新教育,只会应试教育。你连应试教育都应付不了,还搞个毛线的创意?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创意不创意,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的教育从来不是为了赚钱吃饭设计的。所以时间浪费是从中学就开始的,你在中学六年,大学四年,学的东西,工作后基本用不上,你整整浪费了十年时间,自然会比欧美发达国家的本科生落后很多。教师队伍也很有问题,除了品牌大学、重点大学的重点学科,老师们基本上学的是10年20年前的知识,和社会接触不多,和企业接触更少,连老师们都不知道如何赚年薪百万,你能指望他如何教你养成几把刷子,再把刷子磨成大马士革刀?这里不是否定教育,而是说,倘若你不幸没考上名牌大学,无论如何,你需要自主的去学习有用的知识,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教你。你还记得小时候的理想么?那些说要做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文学家的人,去了哪里?什么是理想的教育?10000个孩子里,6000需要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长大后当技术工人或者从事服务行业的基础工作;2000个需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长大后当初级技术人员,或者有一定专业度的服务人员;1500人接受本科教育,将来做初级专业人士或者初级管理者,随着资历、能力的积累,他们中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年薪百万;400个需要接受硕士教育,将来做中级专业人士或者中级管理者,他们应该是年薪百万的主体人群;90个应该接受博士教育,做科研或者专业类工作,无论他们是否有成果,他们都应该年薪百万,工作、生活体面;一万个人里最牛逼的那个10个人,去做公务员,去当官,为人民服务。全世界大概只有少数国家的体系是这样的,比如瑞士。华人世界大概只有新加坡是这样的。而中国大陆,10000个孩子中,5000个没有受过像样的职业教育,直接去了工厂或者服务行业,幼而失学,远离父母家人,生活艰辛,前途渺茫,融入不了城市,也回不来故乡,然后闲人们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为毛现在的工人都不行,为毛服务人员没有服务意识,为毛年轻的农民工三观不正,为毛社会戾气这么重?剩下的5000个都进了大学,不管是大专还是本科,教的东西都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毕业之后被推向养家糊口的汪洋大海,需要面对高房价的惊涛骇浪。茫然不知所措的,会选择继续读研,能逃避一年是一年。闲人们又说,读书没毛线用,现在的大学生不行....80后不行,90后不行,00后不行,就Ya Ting的最行....人生在世,讲究的是比较优势,60后普遍初中毕业,你是中专毕业,就可以出彩;70后普遍中专、高中毕业,你是大专就能出彩;80后普遍大专毕业,你是本科就能出彩;90后普遍本科毕业,你就得硕士毕业才能出彩。问题是,你最需要钱的时候是30岁之前,你每在学校里浪费一年,你就少一年工作的时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15年前,2003年),名牌大学本科毕业,找份十万年薪的工作不算太难,过去十五年,一线城市房价涨了15倍,起薪得涨15倍才能追上时代的步伐,本科毕业起薪得150万,这样的人有几个?小结一下:已经工作的人,需要先补学历的短板,再想办法取得学历的比较优势(比如读MBA),还没工作的人,你要想清楚自己要干嘛,然后适可而止的待在学校里,并且需要从大一开始就明确去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心无旁骛(国情决定不可能在高一就这样做,除非你或者你的孩子不参加高考,去国外读书)。在学习篇里,guanxi篇里,我反复强调过在职学习。在职学习最好的对象,自然是老板老板娘,老板老板娘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道理简单,可是很多人是拒绝的。我老婆有时会问我,如果她是打工的,我是老板,我愿意开多少薪水给她,我说500万。有人能学到她十分之一的本事,就可以年薪50万,可是有几个人愿意像泰迪一样跟在她身边呢?有网友说,看了我的文章,想来戎美上班,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你来了戎美,一年里未必能和我说上10句话(不是我不想,是你不想,但通常你会假装不敢,而不是不想),更可悲的是,你坚持不了一年,悲夫哉?一个聪明的孩子,本科毕业跟在我身边,五年内即可年薪百万;一个中上智商的人,跟在我身边,本科毕业十年内可以年薪百万。但是没人愿意。补充一点,大部分情况下,学历是你高薪的助力,起码不是障碍,但有一类岗位是例外,那就是销售类(TMT行业一般叫地推,消费类行业叫personal selling,房地产行业叫置业顾问,医药行业叫医药代表等等,名字不重要)。我们千万要记住,在中国,任何一个新兴的大公司,都是一个牛人想出了idea,几个搞技术的把它实现基本功能,然后千千万万个地推人员把他推上巨富甚至首富宝座的,而不是成百上千的码农或者所谓的营销策划大师。携程如此,大众点评如此,滴滴如此,阿里也是如此,没有例外。既然首富都是他们推起来的,地推的头头(比如带百人团队),或者牛人(比如搞定一群人,或者搞定大客户的),拿百万年薪,也应该的。最适合做这类岗位的人,是大专毕业,或者非名牌非重点大学的普通本科。名牌大学的人很难做好,为啥?因为拉不下这个脸,丢不起这个人,也因为有更多选择。能站着把钱赚了,干嘛要跪着赚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上市公司的年报,上市公司里,学历最高的,一般都是职能部门,比如CFO,学历最低的,一般都是销售副总(抬头可能不同,比如叫渠道副总,营销副总等等),当然,学历偏低的自然还有老板们,但老板们可以通过EMBA来镀金(我们在创业篇里会涉及。)第四部分,如何找到年薪百万的工作。投简历?找猎头?以上海为例,一般7.5万的工作是通过老乡介绍,或者职业中介(非本地户籍),劳动所(本地户籍)完成的。15-30万,一般是投简历的。30-60万,一般是走猎头。那年薪百万呢?大部分都是熟人介绍的....是不是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哈哈哈。注意,几乎没有人是通过投简历,找到百万年薪的岗位的。也只有某些行业,可以通过猎头找到百万年薪的岗位(比如it,比如金融,在这样的行业,百万年薪的岗位,也是标准化的较高级别岗位,你可以做,他也可以做,谁做都差不多)。而在传统行业,百万年薪意味着你是某个中等规模企业的高管(公司法意义上的高管),或者某个大型企业的所属的BU leader(抬头可能是VP,但不是GVP,并不是高管)。这样的职位,当然是熟人引荐是最合适、有效的。上次我写Guanxi一文,说,认识一百个像我这样的人,会受益无穷,比如,几百个年薪百万的工作岗位。群众们反应,认识一两个就不易,哪来机会认识一百个。到1是很难的,1到10其实没那么难。认识了我,我认识100个这样的人啊,我介绍其中一小部分,比如10个给你,你不就认识10个了么?然后,这10个人,在未来若干年,也分别介绍10个人给你认识,你就认识100个人了,然后,你也成为了一百分之一,你再把其中的10个人,介绍给值得你提携的青年才俊,整个社会就转起来了。据统计,百万年薪的高级岗位,53%是企业内部培养的,47%是外聘的,平均一份工作做4年(年薪15-30万的平均一份工作做22个月,指中国)。这个可以给大部分人参考。一份工作适合做3-5年,不能不跳槽,也不能频繁跳槽(公司每年增速不低于15%,给你平均加薪不低于15%的情况下,你可以永远不跳槽)。在职员工的薪资平均增幅,通常在10%左右,跳槽的标准增幅,是30%(稀缺人才50%,以现在的行情,几乎没有翻倍的岗位)。一个起薪8万的人,保持15%的增速,可以在本科毕业20年内,妥妥的年薪百万,难乎哉?不难也。时至2018年,跳槽必须满足三点1.公司或者BU的年均增速低于15%,意味着平台无法给你更广阔的空间。2.你在公司或者BU内部,过去三年年薪平均增幅低于10%(含入职时的加薪,倘若你入职未满3年,也就是说,假如你入职时曾加薪30%,你的贡献未能及时跟上期望,公司可以暂缓给你每年加薪)3.你已经找到工作,并且新工作加薪在30%左右,因为越是高薪的岗位,换工作的成本更高,被圈内知道的机会更多,而圈子很小....裸辞,或者未同时满足以上三条就离职,说明你心智不成熟,对当前严峻的形势缺乏正确的判断,如果不改变,有生之年基本不可能年薪百万。以原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压力大、想换个环境,换个平台作为离职理由,都是标准的错误答案。【友情提示】:永远不在现在的老板面前,说之前的老板的坏话,这是百万年薪岗位的职场禁忌,当然也不能说太多好话,哈哈哈。最后一部分,百万年薪之后呢?百万年薪是起点,不是终点。2008年,我在清华说,自己拿百万年薪没啥了不起,给别人发百万年薪,才是老不起的。牛皮吹得有点早,实现起来比我想象的难的多(至少比考北大清华难一百倍)。下期会讲《如何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这是百万年薪之后的续集,也是获得百万年薪后的人应该参考的职业、生活轨迹。last but not least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天道酬勤!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大使馆工作月薪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