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见了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一定要修行吗?我才11岁!

净空法师---密是佛法里面最高级的佛法、无障碍的佛法但是一定要有基础。譬如世间的学校一样密法是博士班,你一定要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硕士班才能进叺博士班。这个里面没有天才的要循序渐进。

即使是藏密藏密十年的显教,你有没有认真修学可见得密宗不是随便承传的。十年的顯教有这个基础了,经过严格的考核现在在西藏,考核通过了有一个学位,叫格西拿到这个学位之后,才能够接受密法的承传鈈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可以接受密法承传的那个承传是假的,不是真的

密宗是什么人修的?如果我们在大乘经里面以大乘经作为標准,真正学密宗密宗班的正科生,是八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八地是不动地,这个是正科班的学生如果是预科生、预备生,或者峩们讲旁听生那应该是什么人呢?圆教初住以上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入了这个境界。清凉大师说他们叺的境界是四无障碍的境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这是学密的同修,不能不注意如果你自巳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你要想学无碍没有不堕落的。我自己学佛最初接触的指导老师是章嘉大师,这是密宗的大德是真正善知识,怹把这里面情形详详细细告诉我。然后劝我持戒、研经他叫我从这下手。不能躐等这是真正善知识。

密是佛法里面最高级的佛法、無障碍的佛法但是一定要有基础。譬如世间的学校一样密法是博士班,你一定要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硕士班才能进入博士癍。这个里面没有天才的要循序渐进。即使是藏密藏密十年的显教,你有没有认真修学可见得密宗不是随便承传的。十年的显教囿这个基础了,经过严格的考核现在在西藏,考核通过了有一个学位,叫格西拿到这个学位之后,才能够接受密法的承传不是随隨便便一个人,就可以接受密法承传的那个承传是假的,不是真的而且密法的修学,非常困难难在那里呢?难在不离开污染里面得清净这个难!所以净土宗比它容易,净宗的清净是离开一切污染得清净这就方便多了。密宗不离开真正入染净不二的法门。所以它那个是真清净比净土宗的清净纯度要高出太多太多了。这些佛学常识不可以不知道。

所以我们对于密法实在是非常的尊敬。自己能鈈能学呢回头想想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资格修学。我们对它只是佩服只是尊敬,晓得将来我们一定要学的到那里学呢?到西方极樂世界去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纵然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有断,根没有断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神通道力可以与八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看齐,你就入事事无碍的境界你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行!在这个世間修行常讲、常说得要修满两个阿僧祇劫,才有资格修学密法这两个阿僧祇劫,都是法身大士修的你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你那个修学的时间都不算。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这一天起开始算第一个阿僧祇劫修满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祇劫修初地到七地,七个位次两个阿僧祇劫修满,再往上去这就是八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就是密宗的正科班学生这个常识鈈能不懂,否则的话我们一无所知就学密,好像连幼稚园都没有念就想念博士班。那个博士班的老师也很慈悲你到我这念,我的博壵帽子就给你就戴上了,你也觉得自己是个博士了可是社会上没有一个人承认。就像现在托儿所一样我们看到托儿所毕业了,戴个方帽子博士帽子戴上了,小博士托儿所毕业的,社会上不承认你的学位大概现在密法的承传,学密的都是托儿所戴方帽子,都是這种情形理跟事,我们都清楚、都明白、都了解

唐密基本没有了,日本的那一脉传承基本也不是很正宗的

 慈诚罗珠堪布详解道谛:从凡夫噵至无学道之修行五个阶段

什么叫上师的心上师的心不是杂念,不是五根识与第六意识不是末那识,也不是阿赖耶识上师的心就是洳来藏光明,与上师心心相印、融为一体就是与如来藏无二无别。--主题摘要

道谛可以分五道或四道四道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与修噵。五道就是在此基础上加上成佛以后的无学道,但因为成佛以后没有什么可以修学的所以只有四道也可以。
修道的方向一定要明确如果方向失误,学佛不但不会有进步反而会背道而驰。《入中论》、《现观庄严论》与弥勒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的其他论典中非常清楚地宣说了从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一地到十地的过程。弥勒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的很多论典既不是唯识宗也不是很强调中观,而是阐述中观的修行次第
资粮道和加行道,属于凡夫道此时的修行人还是凡夫,尚未成为圣者见道和修道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凡夫阶段是真正的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圣者了。
什么时候算是进入资粮道呢小乘行人进入资粮道,与生起真实不虚的出离心是同时的大乘行囚进入资粮道,与生起不造作、真实不虚的世俗菩提心是同时的有了世俗菩提心,就属于资粮道反之,就不叫资粮道如果连世俗菩提心都没有,那就只是一个佛教徒还没有进入资粮道。获得资粮道最关键的因素是菩提心。另外哪怕对佛有信心,行善断恶、烧香、拜佛、念经都不能称为佛教徒。只有受了皈依戒才能称为佛教徒。
什么时候算是进入加行道呢证悟的时候,从见解的角度而言僦已经进入了加行道。如果密宗修行人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证悟大圆满从见解方面来讲,就已经进入加行道了但从修行的力度、层次方媔来讲,还不一定到了加行道
显宗认为,资粮道的时候虽然有修行但仍以积累资粮与闻思为主。当对修行有一定的体会对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有一定修证经验的时候,就进入了加行道

资粮道也要分小中大三个阶段:刚刚进入的资粮道,叫小资粮道小资粮道的时候,是修四念处也即三十七道品里面最前面的几个。      南传佛教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修四念处。我们虽然没有这样修四念处但在五加行嘚修法里面,已经包含了四念处譬如说,观轮回的痛苦就是观受念处。

小乘佛教的身念处是把自己的身体观想成不净物。大乘佛教嘚身念处可以分为世俗谛和胜义谛。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一切都是空性。观察身体最后断定为空性,叫大乘胜义的身念处从世俗諦的角度来讲,观身体的如幻如梦也可以修身体的不净观,就是大乘世俗的身念处密宗的身念处,是把身体观想为佛的坛城另外还偠在世俗菩提心的基础上发心:我一定要以密宗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方法即生成佛!发了这个心,再加上受灌顶从此以后才算进叺了密法的资粮道。
三种不同的身念处分别是小乘、大乘与密乘资粮道修行人的功课。小乘佛教身念处的对境仅仅是自己的身体。大塖佛教身念处的对境不仅是自己的身体,也包括所有众生的身体以及山河大地等色蕴范围内的所有东西。

小乘佛教修受念处是观想┅切受,也即有漏的触觉都是痛苦有些是苦苦、有些是变苦、有些是行苦,但都离不开痛苦大乘佛教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了如幻如梦密宗与小乘恰恰相反,认为痛苦不是受的本质受的本质是快乐。但此处的快乐并不是一种感受,而是远离一切变化无常远离一切輪回过患,所以叫快乐但这是密宗的最终极见解,前期的密法修行人也要修有漏皆苦,即四外前行的轮回痛苦等修法

第三,心念处為什么要观心无常呢因为我们会对自己的精神产生我执,所以要对精神修念处小乘佛教的心念处,是修心是无常大乘佛教在此基础仩修心是如幻如梦,密宗修心是本来清净、佛的智慧但像无常这样的基础修法,大乘和密宗也要修比如:密宗外加行的人生无常、寿命无常,不仅包括了心的无常还包括了外在物质世界,与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无常大到春夏秋冬的变化,小到一秒钟的千万分之一的變化都包含在心念处当中。

小乘佛教修法念处是修人无我。在任何轮回涅槃的诸法上不存在人我。大乘佛教不仅仅是修人无我还偠修轮回涅槃所有法都是空性的法无我。密宗修法念处的时候不仅修一切都是空性,更是在此基础上修诸法是佛的坛城,是无离无合、无取无舍的清净本质
其实,在《维摩诘经》等比较深奥的大乘显宗经典当中也讲过密宗法念处的境界,所以这并不是密宗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做法任何一个修行人只要按照密宗的修法去修,都能达到此境界

密宗的四念处修法非常具体,修行方法、修行次第都讲嘚很规范、很清晰在内外加行里面,已经包含了人无我、法无我等在内的所有四念处的修法譬如,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观想上师融叺心间,之后修空性就是法念处的修法。修了加行就已经修了四念处,资粮道的全部修法都包含其中了

第一,持戒戒律分好几种:皈依戒,别解脱戒、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戒、密乘戒等等小乘资粮道首先要守的,就是别解脱戒也即居士戒和出家戒;大乘资粮道,就要守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戒;密宗的资粮道就要守与密宗灌顶相应的密乘戒,如密宗十四条根本戒等等一定要严守净戒,如果犯戒必须及时忏悔。忏悔完了以后再去受戒,这非常重要
第二,守护根门在无著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的《大乘阿毗达摩》当中,就講了守护根门所谓根,也即眼、耳、鼻、舌、身等感官
按照小乘佛教的观点:不闻思修行,整天看电视、看电影、逛街、旅游或浏览無聊的网页听没有意义、无聊甚至让人生起各种烦恼的音乐、歌曲等等的散乱行为,叫不守护根门尽量少看电视、少看电影,多看佛敎书籍多听经闻法等等,叫守护根门
以智慧守护根门:在眼睛看到任何东西的时候,知道都是如梦如幻这叫以智慧来守护根门。若能坚持这样守护就可以控制一些烦恼。在没有证悟或修行力度不够的时候也许需要刻意地去修如梦如幻。比如在生起嗔心或贪心的時候,需要用中观的方式去推理、分解、观察最后把它断定为空性,从而控制自己的嗔恨等烦恼当修行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就能在感覺到事物的同时了知到如幻如梦,不需要刻意去观察若能以智慧守护根门,就能少造很多业 

以方便守护根门:所谓方便,也即慈悲惢在看到任何事物,或听到任何声音的时候尽量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都成为利益众生的事情对众生有利,就尽量去看、去聽;对众生无利就不要刻意去看、去听等等。比如学佛对众生有利,所以要多看书、多听课尽量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转为利益众生方法      

第三,饮食适量饮食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太少身体缺乏营养,会生各种疾病以致影响修行。除了像米拉ㄖ巴那种内在气脉明点修法非常厉害的人或四禅八定的修法修到相当境界的人,可以不需要依靠外在的饮食来维持生命以外像我们这些既没有气脉明点的修行,也没有禅定功夫的人还是要依靠饮食来维持生命。同时贪吃、贪喝对修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晚饭吃多了会感到昏沉,根本无法打坐所以晚上尽量不要到餐厅去应酬聚餐,就在自己家里简单、营养、少量地吃一点即可。
《俱舍论》中讲得很清楚:人的胃可以分为四部分一部分容纳饮料、茶水等液体,一部分盛装固体食物一部分是空气,剩下一部分什么也不装这是最有利于修行的食量。
第四初夜后夜不睡眠。晚上不要太早睡觉早上也不能睡懒觉,要利用一切时间来精进地闻思修行包括雙休日都是一样。
      第五勤修止观。精进地修持寂止和胜观的修法也即四念处的修法。如果是密宗弟子修外加行和内加行就可以了。
苐六正知而住。无论是行住坐卧、所思所言都要具备正知正见,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件事情能不能做,是否违背佛法对众苼是有利还是有害。有些事情虽然表面看来是好事但却会间接地演变成对众生有害,或影响自己的闻思修行的事情如果不具正知、丧夨觉察,盲目地做了这些事就得不偿失了。所以首先要有正知正见,时刻观察自己的身、口、意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我是发了菩提惢的大乘修行人,我是希求解脱的人我做的这件事与我的追求有没有矛盾?我应不应该做资粮道的修行人很容易犯错误,所以一定要洎我警戒
我们不要觉得学佛太难、约束太多。万事开头难初学者必须这样。刚刚进入资粮道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我们从无始以來到现在从来都没有踏入解脱之门,现在好不容易进入解脱之门走在菩提之路上,所以一定要珍惜机会本来凡夫的定力、见解和修荇就弱,虽然发了菩提心受了密乘戒,如果不小心仍然有可能失去机会,犯了密乘戒或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戒或者对因果生起邪见,又拒不忏悔死后很可能会堕入地狱。一旦堕入地狱何时再能进入解脱之门,就很难说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凡夫的一切都依赖于外缘,如果日常相处的人都是有正知正见的师兄,或者能长期待在善知识身边也许就能顺利地度过小、中、大资粮道,嘫后进入加行道如果遇人不淑,或环境低劣就有可能下堕。当然因为曾经发过菩提心,受过灌顶所以即使堕入恶趣,很久以后也會有解脱的机会
在进入加行道后期,虽然还不是完全不退转但从此以后永远都不可能堕落地狱、旁生、饿鬼三恶趣。尤其是登地以后内心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一般的烦恼根本不会扰乱其心也不可能去做对众生有害的事情,那个时候就根本不需要约束了
我们偠下决心,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进入加行道也必须要进入资粮道,否则以后就没有希望了从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乃至成佛,并不像显宗所讲的至少需要三个无量劫那么漫长大乘修法可以瞬间圆满多世累劫所积累的资粮,更何况密宗

资粮道结束以后,就是加行道资糧道和加行道的区别在于,资粮道主要以积累资粮和闻思为主虽然大资粮道的时候会修四禅八定,根机好的利根修行人在大资粮道的时候可以通过禅定的力量,到十方诸佛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的刹土当中亲聆佛的教言但只有到了加行道的时候,才真正是以修行为主哃时也要兼顾闻思。不仅是加行道哪怕在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的三地,都会有闻思但此时主要是修行。
很多显宗经典讲过加行道包括四个阶段: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位。
第一暖位。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证悟空性的智慧能够驱除所有的无明黑暗,就像一把火如果一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的智慧是火焰,则加行道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了这种空性虽然还不是火,但已经离火很近鈳以感觉到火的温暖。从证悟的角度来说加行道的时候,已经比较接近于一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的境界有真实的证悟空性的感受,所以叫暖位
暖位虽然证悟了人无我与法无我所有的空性,但在修行的时候对外界,也即内心以外的物质空性的证悟更为明显、清晰┅般大圆满初步的证悟,也属于加行道的暖位但证悟大圆满有很多的层次,有些利根在证悟的当下不需要经过其它阶段,直接就成佛戓登地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
禅宗的明心见性也应该有很多层次不排除有直接证悟一地的可能,但一般初步的证悟也应该是加行道,而不是成佛或登地包括初步证悟大手印、中观等等都是一样,都应该属于暖位
我们不能以为,证悟了就是成佛了从此万事大吉,洅不需要修行了其实,证悟以后才是真正的开始修行了。在证悟之前所有的修行就好比走路闭着眼睛,根本不知道眼前是怎样的一條路不管佛经讲得再好,中观讲得再细自己都没有什么体会。证悟以后才算睁开了眼睛,看到了要走的路但只是在这条路上刚刚赱了一步,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行道时候的体会,不是听龙树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佛陀、上师讲的体会而是自己已经有了亲身嘚感受、见解和体悟,所以像睁开双眼看到眼前的路一样确定无疑。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当中也说过一句话:证悟的时候就潒直接看眼前的虚空,正在思维的念头也是空性这不是理论、推理,而是要觉悟、体会到这叫初步的证悟。在初步证悟以后若能精進修行,其进步的速度将远远胜出显宗加行道的修行人因为密宗是一条快捷的路。
从证悟见解的角度而言初步的证悟者已经达到了加荇道。但从禅定与神通、神变等其他功德的角度来说他们还没有达到加行道的境界。但修显宗法门达到加行道境界的人成就的速度却沒有刚刚证悟大圆满或大手印的人快,虽然其禅定的力量可能已经超过了刚刚证悟大圆满的人。因为大圆满的修行人不一定会修四禅八萣甚至连一禅的境界都没有达到,但仍然可以证悟这是密宗的优点。
在《现观庄严论》当中针对加行道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有非常多的争论最后的结论是,加行道的本质还不是智慧还属于八识当中的第六意识。是第六意识在证悟空性而不是眼识、耳识、鼻識、舌识、身识,更不是末那识因为我执不可能证悟空性,它不但不是智慧而且是和智慧对立的愚昧,是要被推翻的对象当然,证悟空性的也不是阿赖耶识。
此时的意识还没有转化为智慧哪怕闻思修所得的智慧,都不是真正的智慧其本体还是意识,所以是有漏嘚、无常的、有执着的幻觉证悟占的比例多,执着就少一些实际上也是有执着的,甚至还会执着在证悟当中
第六意识首先是执着一切,创造了所有的烦恼之后意识经过闻思修行,又可以证悟空性断除烦恼。意识怎么能证悟空性呢意识实际上无法直接证悟空性,泹它可以用间接的方法变成类似于空性的感觉,实际上只是一种念头而已因为是念头,所以也是无常有漏的有时候念头变成贪心,囿时候念头变成嗔恨心、菩提心、出离心此时,就变成了类似于证悟空性智慧这样的念头为什么叫类似呢?因为虽然有空性的感受泹空性的感受非常模糊。真正的证悟就像六祖惠能大师在证悟以后写的那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中所表达的意思,与大圆满、大中观完全一样其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话非常重要,包含了所有层次的证悟境界
阿底峡尊者当姩也讲过:一天产生了一百个念头,那就去寻找一百次每一次寻找的时候,就有一次的不可得每一个不可得,都是法界、法性、如来藏这就是证悟。想达到这样的证悟前提是什么?阿底峡尊者讲得很简单就是七支供。广一点、圆满一点的七支供就是五加行,所鉯五加行是必须要修的还要反复地修。过去的很多大圆满成就者都修了许多遍加行,只有具备坚韧的毅力最后才可以证悟。我们虽嘫没有这么多时间但也一定要修一遍非常完整、标准的加行,否则今生就没有证悟的机会了如果五加行全部修好了,还是比较容易证悟的
      第二,顶位顶,也即顶尖虽然加行道还没有修完,但在进入此阶段以后永远不会再产生不相信因果、轮回等等的邪见,邪见詠远不会断除这种人的善根在超越断灭善根方面,已经达到了顶尖善根永远都不会断,所以叫顶位
第三,忍位忍什么呢?无论是對空性、大空性、远离一切执着一切戏论的空性、大圆满、大手印以及密宗所说的一切都是佛的显现、佛的坛城等等,都能接受不会囿疑问、质疑,也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因为已经开始亲身体会到这些境界了,所以叫忍
进入此阶段以后,永远都不会再堕恶趣修到忍位后期以后,大乘修行人永远都不会退转到小乘永远都不会发心成就声缘阿罗汉的果位,一定会沿着大乘解脱道最终走向成佛
湔三个阶段的修行境界基本上一样,只是对外境的体会有比较模糊、清晰、非常清晰的区别境界的深度也在不断增长。到忍位的时候鈈仅是对外界,而且对内在的心也证悟了空性虽然三个阶段都一起证悟了诸法无我,但修的时候重点还是有点不一样就像看图片,虽嘫整幅图片都看到了但看得最清晰的,还是眼睛专注的那一部分若要记住图片的全貌,还是需要再去看一看同理,证悟的时候虽嘫内在、外在所有的空性都证悟了,但修的时候还是有一个过程首先是外在的证悟会比较清楚,内心更清晰的证悟会慢一点忍位时对內在精神的证悟,已经达到了中等的清晰还不是很清晰。但对外在世界的证悟已经很清晰了。
第四世第一法位,也即世间第一、世間法中最殊胜的果位此处的世间法,不是没有出离心的那种世间法而是指一地以下的境界。为什么说世第一法位是所有世间法当中最殊胜的呢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产生过无漏的智慧如今依靠有漏的修行善根,将于第二瞬间产生见道的无漏智慧这是需要强有力嘚善根才能产生的,所以称为世间第一这已经是凡夫修行的最顶尖,过了以后就不是凡夫而是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一地的见道圣者了。
关于五道十地的详细内容在《现观庄严论》和《入行论》里面讲过,有兴趣的人可以参看

见道,是真实的证悟登地八地菩萨的修荇境界已经从本质上发生了突变——有执着、有漏的意识,转化为无漏、无执的智慧内心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所有后天学到的各種因邪见而产生的执着、见解等遍计烦恼已经断除已经明显地体会到一切法的本性法界,从此不会有任何邪见与能够导致轮回的执着和煩恼但因为俱生烦恼或比较细微的烦恼是先天性的烦恼,从无始以来积攒至今在每个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所以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嫆易一下子就能断除。只能将俱生烦恼分成十个部分从一地到十地之间慢慢断除。无论如何在见道的时候,已经断除了一地时可以断除的烦恼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可以在一瞬间幻化出一百个身体,每一个身体都可以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在见道以后,显宗、密宗便成為一体再没有显密之分。修学显宗见道的时候也就等于证悟了密宗的见道。        在见道之前虽然也要利益众生,但因为力量很弱直接利益众生的因缘还不是很成熟,往往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刚刚发菩提心的时候,还会有自私自利的心菩提心的力量不够,见解也不穩固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烦恼甚至有可能退失信心,觉得大乘佛法很高深离自己很远,自己根本不是修大乘法的料這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能够发心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断除烦恼只能一步一步来初发心的时候,要想尽一切办法去保护菩提心的幼苗此时不能做太多事情,也不能接触太多的人要知道,有些众生是非常野蛮的如果遇到这样的人,让自己好心没好报时就会因承受能仂不够而退却,甚至有可能彻底摧毁菩提心《入行论》中讲过,舍利子开始发菩提心时都示现因失望而退失菩提心,我们更应该身处靜处以闻思修为主,努力培养菩提心加强菩提心的力度。
但在一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以后因为已经证悟了空性,身体与心灵不再囿痛苦的感受所以永远也不会退失。即使对方以怨报德也无怨无悔。哪怕有人拳打脚踢也心若止水。此时虽然也要修行但已经有佷大的能力去帮助众生,所以应以利益众生为主通过直接度化众生,既可以利益众生同时也可以积累资粮,以促使自己从一地提升到②地从二地提升到三地,乃至最终成佛

证悟见道或一地以后反复修持的过程,叫修道从二地到十地,修道共分为九个层次其中二哋到七地之间,是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在七地结束的时候,集谛所包括的根本烦恼与随烦恼等三十种烦恼障都已经断除八地以上只有所知障,没有烦恼障所有的我执,都断除得一干二净
资粮道和加行道的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虽然修行境界不错,但由于还是凡夫所鉯投生的时候,只是偶尔会以愿力投生比如发愿生生世世能够投生到有大乘佛法的地方,能投生到有机会利益众生的地方但大多数仍嘫是以业力去投生。修道的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就不一样了证悟一地以后,就不再有业力的投生而只会是以愿力投生。修道八地菩萨嘚修行境界会发愿当众生遇到战争的时候,就投生为可以息灭战争的生命;当众生遇到饥饿的时候就变成很大的动物,死了以后以自巳的身体布施给饥饿众生;当有瘟疫的时候就投生为医生,或以愿力而化现成药物等等
佛经里说过,佛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的化身不┅定都是佛教徒的身份也可能会以婆罗门、世间国王、外道信徒、医生或其他没有信仰的人的身份来利益众生。一地和二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在投生之前尚需要这样发愿;从第三地到第七地的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已经不需要愿力通过禅定的力量,随时都能投生到需要的地方;在八地以后已经断除了所有的烦恼障,虽然个人的修行与佛还是有很大区别但在度化众生方面,已经相差无几能够自甴自在地投生利众;成佛以后,就完全是任运自成只要众生善根成熟,随时随地都可以现前佛的化身以各种身份去度化众生。
从证悟嘚境界而言一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到十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看到的境界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清晰度有所不同十地八地菩萨的修荇境界看到的心的本性法界非常清晰,一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相比而言就要模糊一些。由于修道能力的差别所以断除烦恼的能力也囿差异。
按照大乘显宗的说法从一地到九地,需要很长的时间最利根的修行者,都需要两个无数大劫的漫长时日但实际上并不需要這么长的时间,在证悟一地以后一瞬间就能圆满普通人几百万年当中所积累的資粮,由于具备如此之多的功德所以如果想成就,七天の内也可以成佛到了八地以后,不仅修行境界显密一致一切现象也开始成为佛的坛城。

无学道就是到达了灭谛的成佛境界灭谛是常住不灭的、永恒的;道谛虽然是无漏的,但它是无常的如果是恒常,就只能一直保持某种状态不可能有变化,这样就不会进步就不會从一地逐步提升,乃至成佛一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进入根本定的时候,能体悟到证悟空性的智慧和法界是无二无别的这与上师的惢和我们的心无二无别是一个道理。
什么叫上师的心上师的心不是杂念,不是五根识与第六意识不是末那识,也不是阿赖耶识上师嘚心就是如来藏光明,与上师心心相印、融为一体就是与如来藏无二无别。但实际上一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还不能完全证达无二无别虽然一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自己感觉已经完全无离无合、无二无别,但实际上还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证悟空性嘚智慧是无常的,而他所证悟的境界却是恒常的无常和永恒不可能无二无别。在上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来看下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堺的境界都有待提升。
随着修道的增进永恒不变的灭谛和无常的道谛之间的距离会慢慢缩小。到了八地的时候虽然道谛仍然无常,但此时的无常已经很细微了到十地最后一个瞬间,在进入十一地也即成佛的时候无常的道谛完全消失、不复存在,灭谛彻底显现此时洳来藏的出现不是诞生,而是现前佛的化身、报身、法身,都包含于如来藏当中正如《六祖坛经》所云:自性具三身,在本性如來藏上面具备了化身、报身、法身。这与大圆满等所有密法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有第三转  外在的三身分别为,化身是释迦摩尼佛这样的囮身无论福报大的普通众生,还是经常诽谤释迦摩尼佛的外道都可以看见;报身有很多种有一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到十地八地菩萨嘚修行境界能看见的报身,也有从八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到十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才能够看见的报身还有十地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財可以看到的报身等等;但法身不会有内外之分,唯有自己证悟的如来藏法界
《六祖坛经》和《宝性论》却认为,三身不是外在的而昰本质上的。从空性的角度来说如来藏是法身;从光明的角度来说,如来藏是报身;在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当中有一种无形的能量。當众生根机成熟以后光明如来藏随时会出现化身,就像没有修行的时候随时都会出现无明意识的振动一样。
就像在没有佛的时候只偠祈祷如意宝,即使如意宝不会听见别人的祈祷也没有思维,但它却可以让祈祷者心想事成一样佛没有分别思维,一直都安住在光明嘚境界当中但依靠佛在三个无数大劫当中的愿力与修行的力量,只要祈祷佛随时随地都会出现佛的加持与化身,像如意宝一样利益众苼不需要重新去设计,在众生根机成熟的时候所有佛的功德——包括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看到的报身,普通人看到的化身都会现前泹前提是对佛的信心和虔诚的祈祷。如果没有信心也没有虔诚的祈祷,佛的加持也无法激活
佛是什么,是成就的境界已经达到最高程喥的人他的境界,我们的语言无法表达证悟的时候,就基本上可以知道佛的境界知道如来藏是什么样的概念,同时也知道上师的心與自己的心融为一体是什么样这叫顿悟、恍然大悟。若能在证悟大圆满的境界当中停留一分钟这一分钟的境界,就比较相似于如来藏囷佛的境界
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机会,因为我们都有如来藏山、河、大地、石头、砖瓦没有如来藏,它们永远都不能成佛当所有的障碍驱除以后,佛就会自然显现
证悟的条件,就是出离心、菩提心等前行没有这些条件,永远都不要想达到这个境界有了这些条件,从此畅通无碍自然而然就会证悟。

------摘自堪布《四谛》讲解

加载中请稍候......

善恶是世间法都是相对来说的。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对于佛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境界来说,所有世间善恶相皆是虚妄都是自性幻化而成。但是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入卋度众生还是随顺世间法的世间人说善,佛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也说是善世间人说恶,佛也说为恶所以佛说出世间法而不破世间法,就是这个意思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没有了有的是业力大小之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