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什么频频美国发动对外战争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近代天皇制政府为了增强其统治的"正统性"和"有效性",拾起复兴中的神道教义,鼓吹"天照大神"庇护下的"皇国神运".伴随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对外侵略扩张,神道与明治政府结合得愈加紧密,逐步成为君临天下的"国家神道",进而国家神道终于超越了所有宗教信仰,成为国教."德意日法西斯军事同盟"形成后,天皇制政府为了将日本国民牢牢地捆绑在军国主义战车上,...  

以下内容为系统自动转化的文字版,可能排版等有问题,仅供您参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的中国历史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 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 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中国各 阶层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抗争探索,救亡图存,直至中国重新获得 独立。我们不妨进入“时空隧道”追溯这段历史。 56 95 31 鸦 片 战 争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中 法 战 争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反 割 台 斗 争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辛五 亥四 革运 命动 抗 日 战 争 年 义和团反帝运动 抗日救亡 请观看一则新闻,并思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所指的“1895 年1月14日,日本窃据了中国领土钓鱼岛 及其附属岛屿”指的是什么事件?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战争的原因 (1) 根本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2) 政治原因: 1890年日本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日本 政府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转移人们视线。 (3) 导火线(直接原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派兵入朝。 “开拓万里之波涛” ,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进行东洋攻略, 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福泽谕吉 提出“征韩论” 的西乡隆盛 发表《军事意见书》 《外交政略论》的日 本首相山县有朋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二)战争的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战争开始 战火燃烧到中国境内 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但中国实力尚存 日军制造“旅顺大惨案” 日本侵略者在旅顺对手无寸铁的平 民进行了四天四夜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二)战争的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战争开始 战火燃烧到中国境内 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但中国实力尚存 日军制造“旅顺大惨案”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 探究分析题: 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战败? 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从光绪皇帝到 清政府的多数官员是积极主战的,有些官 员甚至主动请缨赴敌。在海军和陆军中, 还涌现出众多的誓死抗败的爱国将土,或 奋勇搏战,战功卓著,或壮志未酬,血染 疆场,或被困援绝,宁死不降,表现了崇 高凛然的民族节操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日军所到之处,当地群众也都自发地展开 致远舰及士兵 丁汝昌塑像(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 了抗日斗争。台湾人民所进行的反割台武 装斗争,尤为慷慨激烈,可歌可泣。 民族英雄刘永福 据当时英国军事情报局资料: 甲午战争中,日军17万人,清军 约25万。 在武器装备上,当时清军使用的 是欧洲毛瑟枪,甚至是先进的后膛连 发枪,火炮多用克虏伯后膛炮。而日 军主要使用国产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 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 武器性能和数量均不如清军。 探究: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 原因有哪些? 战争中的慈禧太后和明治天皇 ?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语录: 到甲午战争前,明治天皇甚至干脆用饿 迄于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 肚皮的方法,给他的文臣武将起“带头作用 ? “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 前线那些饥寒交加的日本军人,得知天 一直是想依赖于列强们的调停来 ? “坚忍约束”

基本内容/日本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

所谓“大陆政策”,是指作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作为一种侵略政策的形成,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日本“大陆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则源于明治维新前后已奠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尤其是思想基础。大陆政策原定为每五十年实施一次,但后来日本对外侵略的顺利,改变了原来的策略,加快了步伐,大陆政策一共分六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发动对外战争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