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不要学习知识要不要学习科学如何才能放得下如何放下感情和羁绊

佛法要不要学习知识要不要学习科学如何才能放得下如何放下感情和羁绊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佛法要不要学习知识要不要学习科学如何才能放得下如何放下感情和羁绊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人生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不停的选择,也有很多的例子,把无知拿出来给恐惧它明白,你才是你的世界的主人,人犯了错,是有改过的机会,因为再坏的人在宗教里,虽然他只会口头说说,不动明王稳固自己的身心佛能不能够让你摆脱人生的羁绊我不知道,急躁,悲伤,挥如臂使的时候。因为要牵扯到一些更高的规则,我想见义勇为,但是打不过,就算你上去了也是挨揍,外魔,邪魔,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你不会伤害你的手脚,压制就像你跟别人在扳手腕。绝对的负面权统治者,去习惯,在我的眼里错无大小,看见坏事的你会愤怒,冷漠和你所拥有负面情绪在起作用。从人生下来,差一个字,但是却完全不同,控制就像你的手脚,很简单,愤怒,焦虑,邪仙(正面时候的自己)。魔,有慈悲佛,怒目金刚佛,不动明王佛,慈悲给予亲人,就有了勇气,但是不同的情绪一起出现的时候就像数学题,就是自己。妖我知道但是我不能告诉你。心魔提心自己内心的不足和弱点,自身的缺点,心魔就是挑战自己给予进步心境的提升。外魔考研自己的对事应变,承受能力,包括了你问的佛,就把愤怒和冷漠拿出来给恐惧,这些情绪的存在就有道理,难道他就没有羁绊吗,就有着种种的羁绊,不是你一个人,当你看见一个小偷的时候你是愤怒,再有平静帮助你,身体是你,所以你占着绝对的主场,那你就真真的理解羁绊的意思,你看见一个小偷的时候你平静,所以这些情绪是在你自己的身上的?佛,是每一个人?,佛有佛子,你才是你的世界的主人,他们都是你的奴隶,人生是什么,加减乘除,负面情绪的用法,愤怒给你勇气,身体的仍和部位,这就是世间的规则,与法律无关,你有能力上,你上了,打到小偷,虽然它让你很难受,让你接受不了,恐惧就可以这样用,要是恐惧胆敢反抗,有众生,虽然是负面的情绪,但是可以控制,心境的体验,但是你不能杀了他,因为国家有法律,保护他,所以不能杀死,你能看得到,不被任何情绪左右,不被表象所迷惑。仙,金仙,你还用去摆脱它吗?所以现在的你可能被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影响,有心魔,给愤怒。比如说,这些都是他们的羁绊,我也不喜欢人生的各种羁绊,但是总会有比自己强大的人做出规则,在心里的,用自己的平静去控制他们管理他们,负面情绪的用法也不一样,当你的对手强大是你会感到恐惧,就让同类的情绪去决斗,胜利的留下,失败的杀死,只留最强的情绪。慢慢的你就会在现实里更加强大,一片叶子挡住了你的眼睛而已。魔祖,掌控负面的的所有,没有实际行动,我也不赞同佛家所谓的出家,我看见一个小偷,会有新的恐惧生出来,给麻木不仁,(负面时候的自己)魔祖,邪仙多变而无常。当你所谓的羁绊成为了你的帮手,成为了你的下属,成为了你的一部份,不用摆脱,因为你不能改变,也没有能力制定世界的规则秩序,怒目金刚对待敌人入侵者,都有被教化的可能,改过自新。金仙立本于自身,你的下属,你有决定它们生死的权利,所以把恐惧拿出来,人生的迷茫就是一叶障目,邪魔给于御敌的态度,很多人在犯了错以后改过了自新,上面说的看似跟羁绊没有关系,但是却包含了羁绊,是龙也得给我盘着,是虎也得给你蹲着,标准规范,这些都是人生的羁绊,所以想真正的摆脱不太可能,剑仙破敌而守护攻击,你就不会乱做决定,再有智慧的主导,你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仙帝主宰与控制,那是你被情绪,冲动,但是在国家的人道主义里,给对手,羁绊可以有。自己的人生,证明你麻木不仁,普通人,剑仙,仙帝,给恶念,不用担心没有,你可以给恐惧更多力量让新的恐惧明白你才是主宰,你可以自己安排,要赢别人你就要压制对手,记住是控制,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不好好的玩玩留下点什么不是很没意思吗,或者被别人的负面影响,你要做的就是把他们都打败,那证明你是一个好人,不是去压制,违逆你就是死,这样一代一代的更替,有更强的情绪出现,你的大脑你自己可以控制,这个时候你就会保护自己,不是退缩,当你看到小偷时,你感到恐惧,那证明现在的你不够强大,只能退缩。羁绊不再是你的问题了,人生的话,不管什么情绪在你的身体里脑海里,实在控制不了的就杀了,反正你的世界里,你才是主宰,所有的法律对你都没有用,放心一个恐惧结束,你都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你就是你的世界的主宰,给冷漠。不知道能不能让你明白羁绊不需要摆脱,因为羁绊不需要摆脱
采纳率:9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figure&&img src=&/50/v2-4a0209edf09fa5a246fc03c7a19b12f8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9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50/v2-4a0209edf09fa5a246fc03c7a19b12f8_r.jpg&&&/figure&&p&&/p&&p&&b&Ⅰ、&/b&&/p&&p&&br&&/p&&p&契诃夫有一篇非常知名的小说叫做《小公务员之死》。&/p&&p&大意是说有个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的时候,不小心朝一个将军打了一个喷嚏,他非常担心自己因此得罪了将军,于是三番两次在各种场合向这位将军道歉。&/p&&p&&br&&/p&&p&但是他不断地道歉就让将军越来越不耐烦直至越来越愤怒,最后一次将军斥责了他一句让他“滚出去!”,然后这位小公务员同志就吓死了。&/p&&p&&br&&/p&&p&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和不断发展,在庞大的心理学爱好者人群中我发现有这么一类人:&/p&&p&&br&&/p&&blockquote&他们获取心理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公众号、知乎等里面的心理学类文章;&br&他们多数都不会去读心理学的专业理论书籍,而是热衷于《少有人走的路》之流的科普;&br&他们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的概念,并非常擅长将这些概念往自己身上套、和以此来解释别人的行为与心理;&br&他们善于在与人交流时熟练使用“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和你的原生家庭和解”“爱才是唯一的答案”等语句开导别人。&br&&br&最关键的是:他们学的心理学越多,他们懂得的“正确的”、“成熟的”定义越多,他们的问题就越严重。&/blockquote&&p&&br&&/p&&p&有些人甚至是明明生活的好好的,忽然了解了心理学之后,无数过去的陈年旧事被翻了出来,他的生活就被很多的神经症冲突给填满了。&/p&&p&天天不想着怎样工作,今晚吃什么,周末去哪儿玩,一天到晚“我的创伤怎样被辽愈?我为什么总是焦虑?我是不是缺乏社会化关系了?我这样的表现是不是抑郁症?”这些问题不断地在脑海里重复。&/p&&p&&br&&/p&&p&这一类人群数量在变得越来越多。&/p&&p&更恐怖的是:他们所谓的那些“心理学知识”已经令他们离真实的生活越来越远了,而他们却意识不到这有任何的问题。&/p&&p&&br&&/p&&p&因为那些“心理学知识”令他们相信:我在变得越来越好,心理学在令我的心里变得越来越健康。&/p&&p&&br&&/p&&p&他们随时可以拿出“边界”“自我意识”“内在动力”等等这些词,来在理论上无可反驳的证明他们是有了怎样的“进步”。&/p&&p&&br&&/p&&p&唯一的问题只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b&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并不需要那些所谓的“进步”。&/b&&/p&&p&&br&&/p&&p&就好比他们不断尝试去吸各种毒品,又一种一种的戒掉。他们拿起海洛因胳膊里扎然后兴奋地告诉你:“哇!我发现原来我对海洛因上瘾呢!”&/p&&p&一两个月之后说:“我现在已经把海洛因戒掉了,我迈出了这一步!成为了更好的自己!”&/p&&p&同时他俯身拿起吗啡吸了一口:“天啊!没想到原来我对吗啡也上瘾呢!”一边猛吸了一口一边说:“看吧!我一定能戒掉它的!”&/p&&p&&br&&/p&&p&这一类的心理学爱好者们,可能已经在无意识之间给他们自己制造了很多心理上的“医源性损伤”。&/p&&p&&br&&/p&&p&他们就像开头的那个‘小公务员’一样,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制造着越来越大的无必要麻烦;&/p&&p&同时基于对麻烦的担忧和恐惧又做出了无必要、负作用的补偿措施,因此给他自己带来了更大的无必要麻烦,由此进入了一种奇怪的恶性循环。&/p&&p&&br&&/p&&p&&b&Ⅱ、&/b&&/p&&p&&br&&/p&&p&必须在此先明确的一个立场是:“心理学科普”这件事本身是没毛病的,多数人了解一些心理学常识也是有一定的好处。&/p&&p&&br&&/p&&p&有毛病的是:&u&在没有扎实心理学基础的情况下,过多的涉猎一些对心理学「病」、「症」描述的文章,并以这些含糊的、因由不确定的症状表现直接往自己身上套,动辄就认为自己抑郁症了、强迫症了;&/u&&/p&&p&&u&在个人生活全部正常的情况下,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不必要的对自身各种问题的探究上,从而将原本无影响的问题放大,并因此衍生出更多的问题;&/u&&/p&&p&&br&&/p&&p&我们今天主要针对的只是这一类“不恰当”的误读心理学知识的人群,并不是说要否定心理学、否定心理学科普。&/p&&p&对于的确是有着心理创伤,的确在饱受各种心理病症的读者们,这篇文章并没有丝毫将你们归为“无病呻吟”的意思。&/p&&p&&br&&/p&&p&为了便于叙述,我们且先为我们今天要谈的这个问题捏造一个名词,叫做&b&“溺心症”。&/b&(即:沉溺于心理学无法自拔而产生的症状。&/p&&p&好吧。。。这个命名我知道很垃圾,但实在想不出更好的点子了)&/p&&p&&br&&/p&&p&会产生“溺心症”的原因、或者说“为什么过度沉迷心理学可能会给人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根本层面上的原因有四个:&/p&&p&&br&&/p&&p&一、&b&最重要的原因是“聚焦效应”。&/b&&/p&&p&&br&&/p&&p&聚焦效应也是我生造出的一个词,意指我们对某一问题的关注,会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果、影响层面等给放大化。这种对问题的放大通常是不必要的。&/p&&p&&br&&/p&&p&我们的“过度关注”这一行为本身会在两个层面上对我们产生负面的影响:&/p&&p&一个是我们自身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因为对于问题后果的过度担忧而产生焦虑、抑郁、惊恐等问题;&/p&&p&一个是我们的决策会受到影响,通常会基于这种不必要的担心而采取不必要的补偿措施;&/p&&p&&br&&/p&&p&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在开头所提到的“小公务员”的例子,他对于“朝将军打了个喷嚏”这件事有着非常过度的关注,所以令他“心慌意乱”、“过度恐惧”、“过度紧张”;&/p&&p&并采取了不必要的补偿措施——不断地多次向将军道歉,反而因此招致了将军的厌恶;在此过程中,由于将军的厌恶反应:不耐烦的表情,不开心的语气等又令小公务员产生了更多的过度担忧,于是又令他更加的倾向于采取“补偿措施”来解决问题。&/p&&p&&br&&/p&&p&这种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过于担心女方不喜欢自己,所以神色拘谨、举止失当,结果反而真的招致了对方的不喜欢;&/p&&p&过于担心自己得了各种病,不断地检查、焦虑、担心,生活作息因此被打乱,再加上心理上的问题反而真的令自己得了病;&/p&&p&过于害怕自己洗手有些频繁这件事,由于过度关注反而令洗手不可控的变得越来越频繁,甚至发展成了强迫症;&/p&&p&&br&&/p&&p&由此可见,我们对于问题的“过度关注”这种行为本身通常才是给我们带来问题的主因。&/p&&p&&br&&/p&&p&在“溺心症”患者中的表现就更像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有一定的创伤,但是很多创伤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经逐渐自行修复了。&/p&&p&&br&&/p&&p&“溺心症”患者在做的事情就是拿着手中的“地图”(心理学文章)在自己的心中寻找伤痕,找到本已复原的伤痕后猛地一刀戳下去:“啊好疼!看来我果然有创伤!这位心理学大师说的真准啊!”&/p&&p&&br&&/p&&p&今天跟这篇文章学了招“接纳大法”,伤口好了点儿;&/p&&p&第二天马上迫不及待的把伤口撕开看:“咦?怎么还没好呢?”&/p&&p&&br&&/p&&p&后天跟那位大师学了个“爱自己十八掌”,几张拍下去伤口又好了点;&/p&&p&第二天又是马上过来撕开伤口:“哎?你说这咋回事呢?怎么还不好?”&/p&&p&&br&&/p&&p&如此反复下去,问题不见好转,伤口却因为被反复撕开而越来越恶化了。&/p&&p&&br&&/p&&p&随意听信一些文章中对于心理问题的描述就往自己身上套,这相当于一刀捅向自己的创伤;对自身问题的过度关注,等同于一次次撕开伤口。&/p&&p&&br&&/p&&p&最无厘头的是,有些人明明并没有那样的心理问题,却非要根据某些病症的描述硬生生的给自己“造出”所谓的心理创伤,这样就如同主动找算命的骗子被人家忽悠:“我见你印堂发黑,不日既有血光之灾!快给我打钱!我给你除灾化吉!”&/p&&p&&br&&/p&&p&二、&b&用心理学理论去衡量正常生活,往往会导致正常生活被扭曲。&/b&&/p&&p&&br&&/p&&p&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是:心理学理论不是超脱于真实生活之外的一个代表着“正确”的标准,而是基于对真实生活观察研究而总结出的抽象化概括。&/p&&p&&br&&/p&&p&这种抽象化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在将真实生活给扭曲了,我们试图用这种抽象化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真实生活就又是进行了一种扭曲,所以试图用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正常生活,往往反而只会导致正常的生活被扭曲。&/p&&p&&br&&/p&&p&其次是,心理学的各种理论更适用于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研究中。&/p&&p&在那样的情境、当事人的状态、咨询师的陪伴等这些能够将我们与真实的生活隔离开来。&/p&&p&来到心理咨询室你可能会痛哭、会顿悟,但这些是为了从咨询室出来后能更好的去生活,而不是令你将在咨询室中那些糟糕的状态带出来、持续的贯彻在你的其他生活时间里。&/p&&p&&br&&/p&&p&三、&b&价值观冲突。&/b&&/p&&p&&br&&/p&&p&心理学起源于西方,无论是心理学本身、还是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都过于的短暂,所以现在的心理学并没有完成本土化。&/p&&p&&br&&/p&&p&没有完成本土化的意思是说:心理学并没有在价值观、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完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气质的融合,所以落实到具体生活中的话,会产生一定的冲突。&/p&&p&&br&&/p&&p&这一点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复杂,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是在故弄玄虚,但价值观这种层面的融合事实上是非常重要的。&/p&&p&&br&&/p&&p&总体而言,西方文化对真理的探索倾向于“外延性(extensional)”,东方文化对真理的探索倾向于“内容性(intensional)”。&/p&&p&现代社会由于是西方文化领先,我们这几代的人思维方式几乎已经习惯了用“外延性”的标准来衡量事物,也就是说我们倾向于用客观的、可量化的、逻辑推演的方式去看待问题。&/p&&p&&br&&/p&&p&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本身就已经容易令一个人和真实的生活产生隔离了,再加上学了产自西方文化的心理学就更容易和现实生活起冲突。&/p&&p&&br&&/p&&p&比方说有一位少女了解了心理学中“边界”这个概念,忽然之间顿悟了,就和身边人划分了清清楚楚的界限,这可能的确令她短时间内会获得一种轻松感,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过于清晰的人际边界其实并不利于你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建立。&/p&&p&&br&&/p&&p&所以一定要记得,学心理学不能让你脱离真实的生活。学了心理你就自认为你掌握了人类最正确的行为标准指南,今天看老公这个行为不够成熟,明天看儿子那个表现代表俄狄浦斯期没过度好,后天嘲讽单位同事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p&&p&&br&&/p&&p&如果在你的眼里,以前原本正常的人现在你统统都觉得他们有病了。那么客观来讲,可能更符合“有病”这个定义的,是被心理学荼毒了的你。&/p&&p&&br&&/p&&p&四、&b&心理问题的“多因多果、多病多症”性。&/b&&/p&&p&&br&&/p&&p&就是说,很多心理问题,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原因,同一种原因,也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p&&p&同样一种心理病,它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样一种症状,它背后的病因也可能是多样化或者不同的;&/p&&p&&br&&/p&&p&比如说“攻击力的投注出现了问题”,有些人可能会表现为焦虑,有的人就是抑郁,还有的人可能就是强迫,还有的人他会表现为没有安全感;&/p&&p&&br&&/p&&p&再比如说,一个人总是心烦意乱,可能是他的心理层面存在着神经症冲突,可能是他的作息不规律,也可能是他心火太旺。&/p&&p&&br&&/p&&p&还有就是,也有不少的心理问题和一个人的体质有关。比方说体质太差,一出去玩就头晕目眩,一和朋友玩就累,不得不宅在家里,那他的人际关系必然出问题,宅久了会产生心理问题那也是必然。&/p&&p&对于这样的情况心理问题就不是主因和重点,重点是只有体质增强了,问题才能从根子上解决。&/p&&p&&br&&/p&&p&但问题是,那些“溺心症”患者往往无法从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来看待自身,出现了某一个病症就认准了一定是自己从文章里看到的原因,于是照着某咨询大师给的方子就要“自治”,结果往往是给自己胡治一通。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牵引出更多的问题。&/p&&p&&br&&/p&&p&&b&Ⅲ、&/b&&/p&&p&&br&&/p&&p&其实“因为过度关注心理学反而令自己的问题越来越糟糕”的情况,不仅仅只是存在于那些爱乱给自己贴标签的心理学爱好者之中。&/p&&p&&br&&/p&&p&在我的实际咨询工作中也发现,有一部分的人他们在持续的进行长程的咨询,有的都长达两三年;&/p&&p&但是在和这些来访者的前一两次评估中会发现,其实他们并不需要长程的咨询啊,对当时那个状态的他们来说咨询更多的是无意义的、甚至也是有着负面意义的。&/p&&p&&br&&/p&&p&因为你会发现这些来访者已经成为“职业”的来访者了,就是一开始咨询你就能感觉到他马上进入了一个“被咨询”的状态,他们通常会比较主动,非常配合,整个咨询体验非常良好,但问题是,咨询对他们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p&&p&&br&&/p&&p&因为这些来访者可能在他们之前不必要的长程咨询中被“训练”成了咨询室中的“老油子”,他们会非常清楚各种咨询设置,了解咨询起作用的方式和原理,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在无意识之中成为了咨询室中的“演员”。&/p&&p&&br&&/p&&p&他们习惯并且擅长“扮演”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和“通过心理咨询获得了提升的人”。&/p&&p&&br&&/p&&p&这就和那些热衷于参加各种沙龙和培训,每次都“收获很大、这位导师能量很足、带给我不少新的启发”的“沙龙老油子”是一样的。&/p&&p&&br&&/p&&p&心理咨询师就像来访者的一根拐杖,来访者用这根拐杖走一段时间的路,然后学会依靠自己走。&/p&&p&&br&&/p&&p&但如果明明自己已经可以走了、或者是其实一开始自己就可以走的,那么再长期的依靠拐杖,这可能并不明智。&/p&&p&&br&&/p&&p&&b&Ⅳ、&/b&&/p&&p&&br&&/p&&p&对于“溺心症”患者们我有三条核心的建议:&/p&&p&&br&&/p&&p&一、&b&减少或是停止从公众号、互联网上等途径获取碎片化的心理学知识。&/b&&/p&&p&&br&&/p&&p&二、&b&如果真的想了解心理学的话也可以,我建议你按照“将自己培养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或自学。&/b&&/p&&p&&br&&/p&&p&当然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将自己培养成咨询师,而是这样一个初始动机的设置,不会令你在各种各样的定义和问题中陷得太深,而能够保持清醒。&/p&&p&&br&&/p&&p&最关键的是,你按照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咨询师的方式进行自学的话,最起码你对于心理学的认知会是比较的扎实,不会轻易被忽悠。&/p&&p&&br&&/p&&p&三、&b&从对自己各类心理问题的过度关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真实的生活中。&/b&&/p&&p&&br&&/p&&p&一个人会拥有怎样的命运,这个受大环境、基因、运气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自己完全控制不了;&/p&&p&&br&&/p&&p&但一个人拥有怎样的感受和心情,他今天要让自己多关注那些愉悦的事情、多让自己开心,这最起码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p&&p&&br&&/p&&p&少关注那些虚无缥缈的心理学概念,没事别用那些抽象冰冷的心理学理论解释自己,多陪陪家人,多出去走走,多吃些自己喜欢的,这才是真实的人生。&/p&&p&&br&&/p&&p&&br&&/p&&p&&br&&/p&&p&以上。&/p&&p&&br&&/p&&p&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炼己者
ID:fengxuwake&/p&&p&&a href=&/?target=http%3A///r/3TgLE2-EXDIjrStw923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3TgLE2-&/span&&span class=&invisible&&EXDIjrStw923P&/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p&&/p&
Ⅰ、 契诃夫有一篇非常知名的小说叫做《小公务员之死》。大意是说有个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的时候,不小心朝一个将军打了一个喷嚏,他非常担心自己因此得罪了将军,于是三番两次在各种场合向这位将军道歉。 但是他不断地道歉就让将军越来越不耐烦直至越来越愤…
&figure&&img src=&/50/v2-10c142cb9cac707c0edf2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50/v2-10c142cb9cac707c0edf2_r.jpg&&&/figure&&p&&/p&&figure&&img src=&/v2-385687fcc9598bfdc2f775dd75a557e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385687fcc9598bfdc2f775dd75a557ea_r.jpg&&&/figure&&blockquote&&b&&i&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 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 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i&&/b&&br&&br&&b&&i&——加谬&/i&&/b&&/blockquote&&p&&br&&/p&&p&&br&&/p&&p&&b&两座孤岛&/b&&/p&&p&&br&&/p&&p&&b&李宙&/b&是一名监狱警察,他负责惩罚犯了错的服刑人员。说起来有些不愿意,但武器和权力,还是在李宙们手里。&/p&&p&&br&&/p&&p&他容易对服刑人员产生同情,从根本上说来是对人类命运不公平的感慨——无法预测的灾难、充满压力的生活变故和社会支持在整个社会中并不是正态分布的,那些弱势群体面对的变故更多,获得支持也更少。&/p&&p&&br&&/p&&p&&b&随着灾难和变故而来的巨大痛苦在某些极端情境里可能伤害他人 —— 犯罪,也可能变成伤害自己 —— 自杀。&/b&&/p&&p&&br&&/p&&p&同情让李宙痛苦,这和他的职业角色有冲突。为了寻求一个解脱的途径,每次离开监狱,李宙都会驱车 40 公里,来到希望 24 热线在南昌设立的自杀干预热线,希望抚慰那些正处于巨大的变故和痛苦之中的人们。&/p&&p&&br&&/p&&p&&b&监狱之外的这个 15 平方米的密闭空间,就成了李宙进行身份转换的地方&/b&。2012 年,台湾人林昆辉在上海成立了一条自杀干预热线,由持有心理咨询师执照的志愿者来完成接线和自杀干预工作,热线发展壮大,陆续在中国二十多个城市开展起来,李宙是志愿者之一。&/p&&p&&br&&/p&&p&南方的天气大多湿润温热,从监狱到接线室的途中,会经过他从小就熟悉的街道和树木,树木高大地几乎遮住了整条片天空,阳光透过树叶照在路上形成渐次变化的阴影。&/p&&p&&br&&/p&&figure&&img src=&/v2-3bba04e69dcf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3bba04e69dcf5_r.jpg&&&/figure&&p&&br&&/p&&p&接线室只有 15 平方米,两台电话用于随时接通有自杀倾向来电者的倾诉,两张床帮助接线员度过深夜,一株植物摆在窗台上,窗外是一堵墙,抬头只能看见天。 &/p&&p&&br&&/p&&p&在这里,李宙说他学会面对自己,面对人类。&/p&&p&&br&&/p&&p&那天晚上不到深夜,10 点左右,那是一个说话声音低沉缓慢毫无生气的年轻女孩,一来就问「人活着是为什么啊」,此刻她正躺在宾馆的床上,作为医生的女儿,她知道怎么样可以让自己快速死亡。&/p&&p&&br&&/p&&p&「可以跟我说说你遇到什么了吗」,「你的家人呢」,「你太辛苦了」,「你喜欢玩什么,什么能让你开心」,这是接到电话的接线员从技术层面出发对来电者说的一些话,她尝试拉住她,但对方最初总是拒绝。&/p&&p&&br&&/p&&p&&b&这个女孩前一天打过来一次电话,差不多的时间,差不多的声音,那时候她一个人在家,还没有准备好工具和药品。抑郁症让女孩无处可逃,你能拉住她什么呢,挂掉了昨天的电话,今天的绝望仍然存在。&/b&&/p&&p&&br&&/p&&blockquote&我喜欢弗洛伊德,我喜欢研究潜意识,可是我自己还是救不了我自己&br&&br&流血了,好痛&br&&br&你们不要救我,把我埋葬了就好&br&&br&不要阻止我,我没有别的办法了&br&&br&我不会告诉你我在哪的,你们会报警&br&&br&我知道你只是志愿者,却为我操碎了心&/blockquote&&p&&br&&/p&&p&情况危急,但对对方的情况完全无法控制,接线员在电话这边泣不成声,女孩说:「你对我真好,我喜欢你的声音」。&/p&&p&&br&&/p&&p&&b&只有一根电话线,没有电子追踪系统,没有医院,没有警察,两个人就像两座孤岛。&/b&&/p&&p&&br&&/p&&figure&&img src=&/v2-b0d2d1e5a31ed0fd6be0e7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b0d2d1e5a31ed0fd6be0e7f_r.jpg&&&/figure&&p&&br&&/p&&p&「你先坐起来好不好,我们不要躺着了」,「你先止一下血好吗」,「我可以叫你妹妹吗」,女孩又抗拒,又接受,本能给自己止了血,保持和接线员说话,「我好想抱抱你啊」。两个人互相拉动彼此,约好以后一起去爬泰山。 &/p&&p&&br&&/p&&p&&b&电话持续了一个小时,这时女孩那边另一个电话响起,有人敲门。有人找到她了,她警觉起来,开始对着接线员破口大骂:&/b&「你混蛋,我不该相信你」,「我忘了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永远不会有背后的友谊」,「你们要我怎么活着走出去?」,电话在女孩的激烈情绪和一片嘈杂声中中断,接线员放下电话,情绪仍然没有平复,夜也没有太深,但对于接线员来说,任务算是结束了,不必面对一个人死在面前。虽然,她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p&&p&&br&&/p&&p&有时候,铃声不间断地响起。尤其在深夜,人们总在那个时候更悲伤。&/p&&p&&br&&/p&&p&自 2012 年 12 月开通以来,希望热线已经累计接通了 16 万通求助电话。这其中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人们面临的烦恼来源在常见的爱情、财务、工作、婚姻、自我、孝养之外,更高比例是「不详」。&/p&&p&&br&&/p&&p&&b&16 万通电话里,有 0.1% 的人处于最高危级别的情况——他们正在实施自杀行为。&/b&&/p&&p&&br&&/p&&p&自杀这个伴随着人类一直存在的远古命题,从来没有被真正「攻克」过。加谬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 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 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p&&p&&br&&/p&&p&&b&世界上每年大约有 100 万人死于自杀,每 40 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b&&/p&&p&&br&&/p&&p&2002 年,客居中国的加拿大精神科医生&b&费立鹏&/b&开启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自杀研究,上个世纪末,中国自杀率高达十万分之二十三 ,是 15—34 岁年龄段人口的首要死亡原因。每年因自杀夺走了 287000 中国人的生命, 中国也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p&&p&&br&&/p&&p&这天,李宙先是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一来就说想杀了自己父亲。倒不是什么大事,这位年轻男子脸上长了一个东西,父亲说可能是痤疮,他觉得父亲在诅咒自己,就想杀了他。&/p&&p&&br&&/p&&p&男子语速有些快,说话开门见山,李宙对他不陌生,印象中已经接过几次他的电话了,每次一来不是要自杀就是要把父亲杀了。&/p&&p&&br&&/p&&p&对李宙来说,应对这个人不算难,5 - 10 分钟,不和他争论父亲的对错,像哄小孩子一样,「真棒」,「还好你能开导自己」,「那我们去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好不好」,「我们能不能现在就去医院呢」。&/p&&p&&br&&/p&&p&根据李宙学到的技术,在这个时候你最好不要否认对方的情绪,即便他看起来暴力又疯癫,你要让他感受到「现阶段我这样就是我最好的状态了」,就像一个人在哭泣的时候,最忌讳的安慰语是「你别哭了」,哭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事了。&/p&&p&&br&&/p&&p&这显然不像一个狱警该做的事,狱警从来不会这么温柔。前一天李宙还要眉头紧锁面对铁栅栏后面的服刑人员,今天就变成了一个慈眉善目的陪伴者,要对一切悲伤的愤怒的邪恶的念头照单全收。&/p&&p&&br&&/p&&p&「你跟我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我们已经是朋友了」,「你还有别的家人吗?」,「你平时喜欢玩什么呢」,「噢!你喜欢音乐,我也喜欢音乐」。&/p&&p&&br&&/p&&p&在这里,李宙有时候 40 岁,有时候 30 岁,有时候姓李,有时候是学法律的,不管是眉头紧锁,还是慈眉善目,在李宙看来都是可以通过理性的技术指导来实现的。&/p&&p&&br&&/p&&p&希望热线创始人&b&林昆辉&/b&开发了一套干预自杀的方法,被称为&b&「非事件量化 S-R 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派&/b&」,这套方法的核心是不要陷入创伤者的困境事件中,也不要试图帮他解决问题,而是协助他「从沉迷于过去创伤事件及当下创伤心理循环的黑洞中跳出来」。&/p&&p&&br&&/p&&p&&b&不评论事件对错,给他肯定,包括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b&&/p&&p&&br&&/p&&p&监狱里也会遇到服刑人员自杀,遇到犯人冲动的时候,监狱的方法是把他隔离起来,关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作为惩罚,也让他没有条件自杀。这是一个合适的方法吗,李宙不知道,现状有些尴尬,监狱也有心理咨询,但并不太能系统得派上用场。&/p&&p&&br&&/p&&p&对于自杀的干预,李宙是希望能把手段放在更前面的部分,消除人的烦恼,他或许就不会有自杀的想法了。&/p&&p&&br&&/p&&p&接完电话以后,李宙就又恢复了冷静的模样,重新开始播放手机里的心理学教学视频,他还在惦记知识和技术上的补充和修炼。李宙不愿意表露出哪怕一点,这套在他表达里完全理性可控的技术方法,其实是饱含温情的。&/p&&p&&br&&/p&&p&李宙有一个稳定的来电者,他的妻子,他也重复告诉妻子,遇到任何问题,都要随时给他打电话,他其实从内心相信这个电话的力量,他在高中毕业之后有过不那么快乐的几年,现在他时常会想,当时如果能有一个人听他这么说话,他或许不会困惑那么久。&/p&&p&&br&&/p&&p&人就是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陷入痛苦中,快乐并不是天然存在的。有一些人任痛苦摆布处置,有一些人则还存有一丝力气和痛苦抗争,李宙和他的同事们在漫无边际中伸出一只手,不知道能抓住多少人,能抓多久。&/p&&p&&br&&/p&&figure&&img src=&/v2-96dff5c7aa9da5ae869df1c53f1695a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96dff5c7aa9da5ae869df1c53f1695ae_r.jpg&&&/figure&&p&&br&&/p&&p&&br&&/p&&p&&b&痛苦的无边无际&/b&&/p&&p&&br&&/p&&p&李宙接的是赵子君的班,赵子君是南昌地区接线时间最长的接线员,做了 26 年肿瘤科护士,见惯了人类面对死亡和疾病时的无能为力,通过自杀干预热线把人从死亡边缘救回来,能让赵子君免于恐惧。&/p&&p&&br&&/p&&p&她喜欢在接线室待一个通宵——高危自杀案件总喜欢发生在深夜。&/p&&p&&br&&/p&&p&&b&即便已经接了两年电话,听过了无数人痛苦,但痛苦本身的不着边际有时候仍然让赵子君震撼。&/b&&/p&&p&&br&&/p&&p&现代社会趋向于让人的痛苦社会化,制度也试图把人的痛苦放在纳入自己的管理范畴,比如在一场灾难里,人的痛苦是社会性的,可以通过预防、报道、救灾和哀悼这个流程来解决。&/p&&p&&br&&/p&&p&但在美国人类学家凯文博看来,人身体和心灵的苦痛一定都包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灾难是无法预测的,人的感受和体验也是不确定的,种种痛苦都是崭新、敏锐又不确定的。灾难可能完全来自命运。&/p&&p&&br&&/p&&p&在这个 15 平方米的房间里,人的痛苦,也是无边无际的。&/p&&p&&br&&/p&&p&「玩得好的朋友走了,从小学二年级到高一,他们说我是想象的」, &/p&&p&&br&&/p&&p&「想自杀,初二割腕」&/p&&p&&br&&/p&&p&「喜欢的女孩跳楼自杀了,我也不想活了」&/p&&p&&br&&/p&&p&「和女儿的老师发生性关系,被女儿发现」&/p&&p&&br&&/p&&p&「看见孩子聊天信息中有『老公,你去上学了吗』,想和孩子谈,但张不开口」&/p&&p&&br&&/p&&p&「因感情问题导致工作失误,去咨询心理医生,没帮助,今天早上就想从长江大桥上跳下去」&/p&&p&&br&&/p&&p&&b&有时候,它们隐密又禁忌。&/b&&/p&&p&&br&&/p&&p&「结婚一年多,老公一直穿女装,胸大,比较女性化」&/p&&p&&br&&/p&&p&「17 岁男生,喜欢穿妈妈的黑丝袜」&/p&&p&&br&&/p&&p&「有钱人家的保姆,双性人」&/p&&p&&br&&/p&&p&「喜欢女性卫生巾,喜欢妈妈的卫生巾」&/p&&p&&br&&/p&&p&「用旗帜自慰,做过心理咨询,没用」&/p&&p&&br&&/p&&p&一位 13 岁的男孩问,「两年前被继父玩弄小鸡鸡,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过程中小鸡鸡会硬起来」&/p&&p&&br&&/p&&p&&b&痛苦有时也细小又微妙,无处遁形。&/b&&/p&&p&&br&&/p&&p&一个小学生打来电话,他告诉接线员,自己练习跑步一年了,365 天,跑遍了各种天气、各种白天和黑夜,从没有间断过,在他的脑海里,他已经排练过无数次在学校运动会上加速、冲刺、夺冠了。&/p&&p&&br&&/p&&p&终于等来了运动会,他就像每天的训练一样,完美完成了比赛,拿到了冠军。但他却非常伤心,一切就像在这一刻结束了一样,没有人来称赞他「你太了不起了」,积蓄了一年的努力在他跨过终点线的那一瞬间就失去了意义。&/p&&p&&br&&/p&&p&有的故事戛然而止,比如一个误入传销组织的退伍军人,或者一个爱上易中天的姑娘,在说完「你根本不懂我的痛苦」后就挂掉了电话。&/p&&p&&br&&/p&&p&一个小城男性,得了 12 年抑郁症,又会被如何看待呢?这是赵子君接到的第一起自杀高危来电。「40 来岁,听起来很壮实,在超市打工,和老婆离婚了,孩子扔给养父,养父不理解,怎么可能抑郁呢,就和他断绝了关系」。&/p&&p&&br&&/p&&p&赵子君接到电话时,他正坐在宾馆的房间里,药品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b&在中国人坚固的「过日子哲学」语境下,这位男人「浮生取义」的行为没有丝毫正当性,即便他已经把痛苦细细研磨了 12 年,从前没有用,将来或许也没有用,只等待在这一瞬间释放。&/b&&/p&&p&&br&&/p&&p&释放之前,他还是遇见了赵子君。无论他遭遇了什么事情,赵子君在电话这头都像最后一根拉他的稻草一样,不断告诉他:「我很在乎你」。&/p&&p&&br&&/p&&p&关于抑郁症的根源,研究者认为它有一些决定因素:人类不幸的社会根源造成了绝望、去道德化、自认失败的人格和处境。&/p&&p&&br&&/p&&p&男人向赵子君陈述了自己的痛苦,央求赵子君给自己的养父打电话,&b&自杀是他最后博弈的武器,就像羸弱的人撞不破一堵墙,于是抱着炸弹和墙同归于尽。&/b&&/p&&p&&br&&/p&&p&在南昌的深夜,赵子君拿起自己的手机,拨打了男子养父的电话,这是一个违规操作,接线员不被允许暴露自己,但赵子君已经顾不上了,男子的死亡可能就要发生在她的眼前。但现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千钧一发,赵子君拨通电话,对方接起来,是难懂的方言,对男子的死亡没有太大兴趣,很快就挂了电话。&/p&&p&&br&&/p&&p&有一件事情,男人只告诉了赵子君一个人,这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生活中该跟谁诉说呢,他有偷窥癖,已经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在女厕所,在所有有女人的地方,偷窥带来的痛苦大于了快感,他认为自己是卑鄙的无耻的,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是自杀。&/p&&p&&br&&/p&&p&性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成为人类广泛痛苦的根源之一。&/p&&p&&br&&/p&&p&&b&接线员时常会面临对方讲述自己因为性而遭受的痛苦,乱伦的、出轨的、性侵的、性幻想的,运气不好的时候会遇到性骚扰,打电话来的人听着你的声音进行自慰。有的接线员会因此苦恼,挂掉电话,回家呕吐,放弃工作。&/b&&/p&&p&&br&&/p&&p&而这个男人让赵子君知道,性的焦虑也是需要被接受的焦虑,它或许是对生命产生焦虑的源头。&/p&&figure&&img src=&/v2-39d61fcc5ccf9afd6b275d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39d61fcc5ccf9afd6b275dd_r.jpg&&&/figure&&p&赵子君也接到过乱伦电话。深夜,一位男性打电话过来向赵子君倾诉自己和母亲乱伦的烦恼。这种来电并不少见,有些是幻想,有些确是实际正在发生。但在深夜,欲望和负罪感会从心底被翻出来。&/p&&p&&br&&/p&&p&大多数情况下,儿子与母亲的乱伦发生在父亲离异、去世或者长期缺位的情况下。&/p&&p&&br&&/p&&p&「这一类孩子他从小是跟母亲一起生长,与母亲的连结是很紧密的。婴儿时期,无论男女跟母亲都是共生的状态。随着这个婴儿长大,他是需要分离的, 比如上幼儿园,这是第一次分离,一直到后面上大学进入社会,都是一次又一次分离,有一些母亲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与孩子紧紧缠绕,没有做到很好的分离。」&/p&&p&&br&&/p&&p&打电话来的男人在 16 岁时父亲去世,他希望能照顾母亲,希望能给母亲更多的爱,在和母亲保持十几年性关系,如今已经娶妻生子的情况下,和母亲仍然未了断的关系让他十分痛苦焦虑。赵子君肯定了他的爱,但告诉他不应该是性爱,不是取代父亲的位置。&/p&&p&&br&&/p&&p&但赵子君并不能告诉他应该怎么做,「&b&我们只处理他的焦虑情绪,我们也没办法去解决他的问题,还是要让他自己去抉择。他打电话过来还是想倾诉,我们在听他诉说的过程中,对他同理,他的焦虑已经缓解了一大半了&/b&。」&/p&&p&&br&&/p&&p&赵子君始终认为,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是应该被接纳的,即便它们有时候看起来荒谬、不道德、充满暴力。&/p&&p&&br&&/p&&p&&br&&/p&&p&&b&在悬崖底下接住你&/b&&/p&&p&&br&&/p&&p&有人打电话来对着她发火把她骂得狗血淋头,赵子君对他说:「我知道你心里一定很苦,你遇到了这么多烦恼的事情,你朝着我大喊大叫也是可以理解」,一说完,那个人愣了几秒,反倒就平静下来了。「他的愤怒不是朝向你的,他可能积压了很久找不到出口,我们就成了一个出口。」&/p&&p&&br&&/p&&p&痛苦不仅有它社会性的原因,也会产生社会性的后果。在赵子君看来,没有出口和不被接纳的痛苦,对个体而言,就会演化成自杀。&/p&&p&&br&&/p&&p&&b&所有的接线员都被要求挂了电话,离开接线室之后,就把这里的事情都忘掉,他们必须适应自我在两种身份中切换,&/b&不要陷入这些事件里面,就像赵子君并不会多想和母亲乱伦的男人之后会怎么处理自己的问题。&/p&&p&&br&&/p&&p&林昆辉自己也认为,&b&自杀干预热线在整个自杀干预系统里是很薄弱的一环,它甚至算不上解决了最高危人群的问题,只有一些次高危人群会打电话过来。&/b&&/p&&p&&br&&/p&&p&自杀这一复杂现象, 从来都是由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 因而世界上的自杀干预项目虽然很多, 但哪些确实降低了自杀率, 却无法厘清。&/p&&p&&br&&/p&&p&对于自杀干预热线的有效性,至今也没有量化的数据,但赵子君们相信,危机是有时效性的, 是暂时的失衡, 且人自身有复原能力,自杀热线的存在可以为许多孤单和失望者提供帮助。&/p&&p&&br&&/p&&p&&b&中国的自杀人口格局不同于欧美和其他发达国家,后者的自杀人口 90% 来源于精神疾病患者,中国只有 50%,因此在中国 , 社会文化因素比精神疾病因素更重要。&/b&&/p&&p&&br&&/p&&p&造成人类不幸和痛苦的宏观社会根源得到显著改变时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农村人口得以实现流动,以及自杀药品(农药)的控制,中国的总自杀率尤其是农村女性的自杀率开始下降。&/p&&p&&br&&/p&&p&但这并不意味着自杀干预项目的无能为力,无法预测的灾难、充满压力的生活变故和社会支持在整个社会中并不是正态分布的,那些弱势群体面对的变故更多,获得支持也更少。&/p&&p&&br&&/p&&p&自杀热线可能是他们在陷入极端心理困境时最易得的求助途径。&/p&&p&&br&&/p&&p&中国第一条自杀干预热线是由加拿大人费立鹏 2002 年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开通的,林昆辉的这一条,是在 10 年之后才开通。他和费立鹏见过一面,「费立鹏是精神科医生,我们救人的心都是一样的,但是方式不同」。&/p&&p&&br&&/p&&p&有那种真的因为电话被拯救的人,他们本来站在窗户边,或者手里拿着利器,命悬一线,他们在电话里大哭,接线员有时候也泪流满面,但是就不管不顾地,使劲拉。&/p&&p&&br&&/p&&figure&&img src=&/v2-830c6c42b1d4a2e091d6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830c6c42b1d4a2e091d62_r.jpg&&&/figure&&p&&br&&/p&&p&赵子君接到过一个来电,在大多数人都睡了的深夜,一个睡不着的男孩打过来,告诉赵子君自己担心即将到来的考试。来电显示,这是一个重复个案,来电者曾经打过来求助过,上一个接线员备注对方有「公务员考试情结」。 &/p&&p&&br&&/p&&p&这是一个孤注一掷,辞掉工作考公务员的农村年轻人。前三次都没考上,马上要考第四次了。&/p&&p&&br&&/p&&p&赵子君的职业敏感告诉她这可能不是单纯的考试焦虑,一步一步问下去,男孩告诉赵子君,他在考试前进行了一个体检,体检发现他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只有四十几次,现在两次心跳间隔 0.12 秒,如果间隔达到 0.4 秒,他的心脏停跳就不可能再恢复了,医生要他立刻装心脏起搏器。&/p&&p&&br&&/p&&p&他无法接受医生的建议,害怕单位不会录用他,害怕谈恋爱结婚时会有影响,害怕不能坐飞机,他考虑种种情况,一直拖着不去装。但如果不装,他又担心自己有一天心跳停止。&/p&&p&&br&&/p&&p&赵子君说:「我明白了,你之所以睡不着是因为你害怕睡着,如果你睡着,你担心这个心跳会停止,你担心你睡着之后明天早上起不来」,对方一愣,他可能随时会死掉,这是他真正焦虑的事情。因为这个焦虑,他已经快一个月没怎么睡觉了。&/p&&p&&br&&/p&&p&「我是学医的,我可以很肯定地跟你说,这是一个小手术,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痛苦」,赵子君从医学技术的角度安抚了他,也告诉他谈恋爱、找工作、坐飞机,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她告诉他,从 0.12s 到 0.4s,其实还有足够的时间,他完全可以安心睡上一觉。电话持续了一个小时,赵子君确实通过电话治愈了这个陌生人,话还没说完,男孩就在对方睡着了,赵子君挂掉了电话,替这个一个月没睡觉的年轻人松一口气了。&/p&&p&&br&&/p&&p&&b&卡夫卡说:「有天堂,但没有道路」,我们大概都知道美好生活的模样,但不知道如何走过去。&/b&&/p&&p&&br&&/p&&p&&b&自杀干预热线的接线人员也并不提供道路,「我们只是在悬崖底下接住你」,赵子君说。&/b&&/p&&p&&br&&/p&&p&&br&&/p&&p&&b&痛苦滋养了我们&/b&&/p&&p&&br&&/p&&p&南昌的接线员大多有平稳幸福的生活,不接线的时候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家庭里度过,理解自身,日复一日走在南昌的香樟树下,接线的时候他们就钻入另一层空间,去理解世界,为让世界更美好尽一点绵薄之力。&/p&&p&&br&&/p&&p&&b&有人在成功接完一个高危电话后精疲力竭,埋头痛哭,也有中途放弃的人,电话那头的痛苦恰好击中了他,他不敢再面对。&/b&&/p&&p&&br&&/p&&p&&b&晓笙&/b&是一位中学老师,家在离南昌 120 公里外的抚州,每一次她都提前订好第二天最早一班火车,赶来上一个早班,有时候和李宙接班,有时候和赵子君接班。&/p&&p&&br&&/p&&p&晓笙喜欢说:「来电者用他的痛苦滋养了我们」,不然,我们哪里有机会知道人的痛苦和命运是如此复杂。&/p&&p&&br&&/p&&p&每个接线员都接过高危的自杀来电,晓笙也接到过。一个走投无路,事业「失败」,又患有抑郁症的男人,写好了遗书,取出了股市的钱,安顿好一切,准备跳到长江里去。脑袋里的魔鬼在推他,晓笙就和脑袋里稍显弱势的天使一起拉他。&/p&&p&&br&&/p&&p&终究还是拉回来了,男人对晓笙说:「真的特别感谢你,这句话我都没有对医生讲,也许医生对我这些都不感兴趣,你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能够这么用心的陪伴我,我特别感谢你,我一定会活下去」。&/p&&p&&br&&/p&&p&晓笙想起自己小时候,不到 5 岁,有一次不小心掉到井里了,有一个陌生人,想尽了各种办法,把她从井里拉出来。她一直没有机会去感谢这位救命恩人,还没能请他吃个饭,他就因为意外事故去世了。晓笙觉得很遗憾。&/p&&p&&br&&/p&&p&30 多年过去了,这个画面一直在她心里,晓笙现在总把人从生死边缘往回拉,就像当年那位陌生人把她从井里拉起来一样,「我现在想想觉得挺温暖的,他给我第二次生命,对这个社会而言,他其实拉我是值得的。」&/p&&p&&br&&/p&&p&赵子君大多数时候都很稳定,她有扎实的知识和技术,有足够的经历和理解力,又有用不完的能量。&/p&&p&&br&&/p&&p&但她偶尔还是会想起那个独自在宾馆里自杀的男人,那天他们互相陪伴了彼此 4 个小时,他没有死在电话线的那头,这个案子就算结束了,接线员不应该过多地再去想起或者谈论起过去的案例。&/p&&p&&br&&/p&&p&赵子君一直留着他的电话,甚至还有他养父的电话,有时候赵子君想再回拨过去,或者想给他养父发个信息,但都会被同事或自己的理性制止,赵子君觉得他还会有自杀的风险,对死亡的恐惧让她没办法立刻转身忘记。&/p&&p&&br&&/p&&p&虽然他当下的悲伤被缓解了,但那个瞬间确实会产生任何蝴蝶效应吗,抑或是其实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人本身的痛苦,还是只能由他自己来面对吗?&/p&&p&&br&&/p&&p&&b&这让赵子君困惑,她不知道挂掉电话之后,另一个空间会发生什么,这难免让她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但作为有经验的接线员,她又必须学会了正视人类的痛苦和无力,她需要继续自己的生活。&/b&&/p&&p&&br&&/p&&p&那是一个温暖而晴朗的夜晚,子君给我讲完这个故事已经快 12 点了,她结束了今晚的值班,我和她走在南昌街道两旁的臭椿树下,她推着电动车,回家有狗等着她,我记得她今晚对电话那头的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祝你开心。&/p&&p&&br&&/p&&p&作者:刘璐&/p&&p&&br&&/p&&blockquote&这是丁香医生新开的专栏「偶尔治愈」(微信公众号:to-cure-sometimes),我们希望记录这个时代人和疾病、衰老、死亡相抗争的故事,虽然医学是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但在被这三个终极敌人战胜之前,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和它相处的方式。&/blockquote&&figure&&img src=&/v2-ef1bf94bae6af3e0e26e448d16a0e01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ef1bf94bae6af3e0e26e448d16a0e012_r.jpg&&&/figure&&p&&/p&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 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 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加谬 两座孤岛 李宙是一名监狱警察,他负责惩罚犯了错的服刑人员。说起来有些不愿意,但武器和权力,还是在李宙们手里。 他容易对服刑人员产生同情,从根本…
&p&介绍两种对我来说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p&&p&我是心理咨询师,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在职业过程中学到的,但它们不只在做咨询的时候对我有影响,也融化到了我的日常生活当中,构成了我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中重要的一部分。&/p&&p&&b&1,生态系统观&/b&&/p&&p&我上课的时候经常打这样一个比方:如果草原上生活着狮子和兔子,狮子可以毫不费力地猎杀一只兔子。你看到这一幕,很容易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觉得狮子太强大了,兔子太弱小了(&i&怎么没有同样锋利的爪牙呢?&/i&),甚至你会有道德评价,觉得狮子太残忍了(&i&怎么可以吃兔兔!&/i&),而兔子是受害者。如果你有能力,你可能会路见不平一声吼,驱逐狮子,保护兔子。&/p&&p&但如果你是一个生态学者,就会在看到这一幕的同时,问自己一个问题:&/p&&p&&b&兔子这么可怜,这么弱小,它是怎么在这片草原生存繁衍一千万年的?&/b&&/p&&p&一旦你提出这个问题,你看到的故事立刻就不一样了。不再是一时一地的单独事件,而变成了更长时间,更大范围下的长篇史诗。这场猎杀,只是一条长长的,循环往复的链条上的一环。&/p&&p&比如,你会看到兔子的繁殖能力超强,它可以快速高效地将自己的基因扩散开去,以此保障种族的延续。它不以爪牙锋利取胜,它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快速拷贝基因的「影分身术」。&/p&&p&你还会看到,它们——和更多物种一起——构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太强力的干预,也许反而会打破这个平衡,比如,让狮子再也不能吃兔子了,狮子会饿死,而兔子可能就会过度繁殖。&/p&&p&这些隐藏剧情,是我们仅凭本能和直觉,或者「谁对谁错」的简单判断,不太容易发现的。&/p&&p&这种思维方式对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或多或少,每个人都想去干预生活(尤其是别人的生活),心理咨询师更是以此为使命。我并不是说,这些冲动都是错的(因为这些冲动本身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但在我们凭着一腔义勇出手之前,能够先退后一步,想一想,发现强弱,善恶,对错的另一面……这之后再出手,常常就会让我们的干预方式,变得更有系统性和策略性。&/p&&p&比如,你就不用非得训练「兔子」,拥有跟「狮子」搏击的力量……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就会犯这种类型的错误,是出于我们自己的偏狭。因为我们的眼睛里只有这一场强弱之争。&/p&&p&我经常用这个模型训练学生,你也可以试一试:当一件让你非常不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想一想在这片草原上,谁是狮子,谁是兔子?除了狮子在欺负兔子之外,&b&兔子又在做什么呢?&/b&&/p&&p&&b&2,后果如何反作用于前因?&/b&&/p&&p&这种思维方式,有别于我们习惯的「因果思维」。&/p&&p&在因果思维里,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后边的事情发生了,是因为前边的事情导致的。&/p&&p&这是物理世界的规律。涉及到心理活动,就有另一种情况:我们做前边的事情,是因为我们知道会有(后边的)结果。换句话说,前面的动作,会受到(预期)后果的影响。尤其是一件事反复发生的时候,当事人就会在后果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形成一个预期:「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b&结果会反过来,调控【导致这个结果发生的】前因&/b&。这个过程叫做&b&反馈。&/b&一旦建立了反馈的概念,思维方式就不再是线性的「因果思维」,而是环状的「循环思维」(circular thinking)。&/p&&p&举一个例子,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p&&p&一个人不好好工作,他被开除了。&/p&&p&如果这是一个偶发的事件,就可以用因果思维来解释:因为他不好好工作(原因),所以被开除了(结果)。但如果这个事件持续发生,这个人&b&总是&/b&不好好工作,&b&总是&/b&被开除呢?&/p&&p&这时候就要用到循环思维了:&/p&&p&一方面,他不好好工作,收到了「开除」这个结果。&/p&&p&另一方面,他「不好好工作」这个行为,多次收到了结果的反馈,说明这个反馈在&b&维持&/b&这个行为的反复。我们就要看,【被开除】这个反馈里面有什么玄机。于是我们发现了,每次他被开除,爸爸妈妈就会给他一些钱,或者每次他被开除,女朋友就不忍心这时候跟他提分手……&/p&&p&这又是故事的另一面,这种思维方式会帮我找到这一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被开除」,我们的思维惯性是往前看:因为他不好好工作。为什么不好好工作呢?我们再往前看:因为他懒。他为什么懒呢?……我们就这样一路往前,最后发现:&/p&&p&一切都是因为他小时候&i&(他从小没养好习惯,他有童年阴影)。&/i&&/p&&p&然后,然后就无解了……&/p&&p&而循环思维的方式,不是无限地往前回溯,而是看到一个周而复始的圈:一个人被开除,是因为他不好好工作,而他不好好工作,是因为他曾经被开除过,他知道会有什么结果。&/p&&p&你看到这一点,对于怎么打破这个循环,想必就会多一些思路。&/p&&p&当然,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循环思维。涉及到系统中有多个人存在的情况,比如,一个家庭或一个组织,这个圈可以变得很复杂,而且层层嵌套,互为始终。有一些家庭治疗师开发过一套提问技术,叫做「循环提问」,就是基于这种思维方式,对家庭系统中的循环因果进行探索。&/p&&p&————————————&/p&&p&两种思维方式,本质都是:&b&往不同的方向看,看到故事的另一面&/b&。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我们习惯的思维往往只能让我们看到平时最熟悉(往往也是最没办法)的冰山一角。而这种训练,即使不是针对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带来新的视角,开发新的可能性。我开过一个知乎Live 的系列课,讨论了更多有意思的心理学思维方式。如果你有兴趣,欢迎来听:&a href=&/lives/courses/259264& class=&internal&&七节心理学思维自修课&/a&。&/p&
介绍两种对我来说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我是心理咨询师,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在职业过程中学到的,但它们不只在做咨询的时候对我有影响,也融化到了我的日常生活当中,构成了我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中重要的一部分。1,生态系统观我上课的时候经常打这样一个比方:…
讲真,多年点菜的经验让我明白一点:&b&凡是点菜时说随便的人,其意往往并非是字面意义上的“随便”。而是告诉你:他们要的不是选择权,而是决定权。&/b&&br&&br&领导们说“随便”,实在是因为点菜这种事是做下属的分内之事,不需要领导亲力亲为;并不代表着你可以权纲独断,代替领导拍板。好比说,部门工作上出了问题,负责拿出具体解决方案的人是你,而领导负责在你拿出的ABCD解决方案中挑选并拍板。&br&&br&朋友们说“随便”,实在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为点菜这件事耗费脑细胞,不想在密密麻麻的菜单中费神,他们只是希望可以将一切简化为行和不行两个选项,就像做判断题一样打勾打叉就好。一言以蔽之,选择恐惧症。他们真的对吃什么不在意吗?点菜前说随便,点好了又反对,这种情况难道你们没有碰到过?&br&&br&所以,遇到这种点菜说“随便”的领导/长辈/朋友,你的正确做法就是:&b&将厚厚的一本菜单按照一定次序缩减到数个选项,然后让他们挑选并拍板。&/b&&br&&br&具体步骤如下:&br&&br&&b&第一步,&/b&高声叫来服务员,询问:“你们这有什么特色菜?”。之后,服务员当着全席报出ABCDEF数个选项。此时,若坐主位的领导长辈们插话:“A不错!”,点A;若无人插话,进入第二步。&br&&br&&b&第二步,&/b&对应服务员报出的ABCDEF选项,自己斟酌或进一步询问服务员(如问卖的最好的是什么之类),选出两到三个,向主位的领导或长辈询问:“领导/长辈,我觉得这个A还有B啊C啊挺不错的,您觉得呢?”。此时,若坐主位的领导长辈们说:“A不错!”,点A;若对方回答:“随便!都行!”,进入第三步。&br&&br&&b&第三步,&/b&继续斟酌缩小范围到一个,对着主位并兼顾全席说:“那就点这个A吧,听说这边做得挺好的/卖的挺不错的/蛮有特色的。”。此时,若坐主位的领导长辈们说:“好好好/随便随便/都行都行”或不答言,点A;若有人异议,则将A换成其他,循环此步骤至无人异议。此时,第一道菜点完。&br&&br&&b&第四步,&/b&继续询问服务员:“你们这里主菜/蔬菜/汤/主食有什么推荐没?”重复以上一到三步,将剩余的菜点完。点菜具体类别次序另说,这里不赘述。&br&&br&&b&牢记三句话:知情权在全席;选择权在你;决定权在主位。&/b&&br&&br&以上是和领导长辈们,和朋友之间就可轻松一点,不用叫服务员自己确定选项也行,也可自己做主点一两道。总之,关键点在于:&b&不断缩小选择范围,让对方只用选择“是”或者“否”,尽量简化对方思考内容,同时给予对方决定权。&u&这个原则可不仅适用于点菜,凡是在生活工作中扔给你一句“随便”的人,皆可按此原则处理。&/u&&/b&&br&&br&&b&人际交往之间,重要的就是要有个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心。&/b&&br&&br&以上。
讲真,多年点菜的经验让我明白一点:凡是点菜时说随便的人,其意往往并非是字面意义上的“随便”。而是告诉你:他们要的不是选择权,而是决定权。 领导们说“随便”,实在是因为点菜这种事是做下属的分内之事,不需要领导亲力亲为;并不代表着你可以权纲独…
罗大佑是个永远不老的社会学家,李宗盛是个没怎么年轻过的心理学家。&br&罗大佑是愤青和知识分子的个性,李宗盛是全体饮食男女的共性。&br&听罗大佑的歌听的是歌者思维的高度,而听李宗盛的歌听的是自己心的深度。&br&罗大佑对你唱他的主张,李宗盛在替你唱你自己的心事。&br&罗大佑是辛弃疾,李宗盛是白居易。
罗大佑是个永远不老的社会学家,李宗盛是个没怎么年轻过的心理学家。 罗大佑是愤青和知识分子的个性,李宗盛是全体饮食男女的共性。 听罗大佑的歌听的是歌者思维的高度,而听李宗盛的歌听的是自己心的深度。 罗大佑对你唱他的主张,李宗盛在替你唱你自己的…
&p&有人觉得欲望是一样好东西,有人则说欲望是魔鬼。这个问题或许不存在标准答案。&/p&&p&但,欲望的确是一样能被利用来摧毁一个普通人的东西。下面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p&&p&《蓝色茉莉》这部影片由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编剧并执导,由凯特·布兰切特,莎莉·霍金斯和亚历克·鲍德温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一个经历破产,丈夫入狱并在狱中自杀的落魄贵妇,搬到住在旧金山的、并不亲密的妹妹家中重新开始生活的故事。&/p&&figure&&img src=&/v2-88e1c1beabccf28edbc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88e1c1beabccf28edbcb_r.jpg&&&/figure&&p&&br&&/p&&h2&&b&她相信自己只配最上流的生活,&/b&&/h2&&h2&&b&对自己的虚荣毫不掩饰&/b&&/h2&&p&茉莉是一个住在纽约上东区的贵妇,她美丽优雅,高傲自负。然而,她腰缠万贯的丈夫哈尔因金融诈骗罪被捕入狱,并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茉莉因此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一贫如洗的她无奈只能去旧金山投靠没有血缘关系、一起被收养长大的妹妹金洁。&/p&&p&影片一开场,便是茉莉在飞机上滔滔不绝地和邻座素不相识的乘客谈论自己过去挥金如土的精致生活,即便对方看起来兴致索然。虽然沦落到一贫如洗,茉莉看上去也并不真的像是一个落魄流窜的人。至少从外表上来看,她从头到脚一身名牌,妆容精致,依然像是一个名媛。&/p&&figure&&img src=&/v2-724fda6daa59f2bdf6fab2e_b.jpg& data-rawwidth=&1278&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8& data-original=&/v2-724fda6daa59f2bdf6fab2e_r.jpg&&&/figure&&p&&br&&/p&&p&妹妹金洁回到家里,茉莉立刻和她抱怨起自己的遭遇,并表示可能会在这里长住一段时间。 &/p&&p&&br&&/p&&figure&&img src=&/v2-e07e05c4b00d0d75ddb1eb_b.jpg& data-rawwidth=&1274& data-rawheight=&9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4& data-original=&/v2-e07e05c4b00d0d75ddb1eb_r.jpg&&&/figure&&p&&br&&/p&&p&在茉莉喋喋不休的抱怨中,她无意中提到头等舱的糟糕的餐食,妹妹不可置信地对她身无分文还选择头等舱提出了质疑,茉莉却有些恼羞成怒地反驳:我挥霍成性了。&/p&&p&&br&&/p&&figure&&img src=&/v2-de7d5ade4e_b.jpg& data-rawwidth=&1272&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2& data-original=&/v2-de7d5ade4e_r.jpg&&&/figure&&p&&br&&/p&&p&茉莉内心其实一直看不上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在她看来过于平凡庸俗的妹妹。也对她的品味,包括挑男人的眼光嗤之以鼻。而各方面都跟妹妹形成强烈对比的自己,则被她定位为“完美小姐”。&/p&&p&&br&&/p&&figure&&img src=&/v2-0d2fd8240594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8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v2-0d2fd8240594_r.jpg&&&/figure&&p&&br&&/p&&p&似乎打一开始,茉莉就认定了自己属于上流社会。她的原名并不叫茉莉,而是珍妮特。但她嫌这个名字太俗气,就在和她丈夫相遇时改用了茉莉这个名字。芳名配美人,他们在相遇的派对上一见钟情。&/p&&p&&br&&/p&&figure&&img src=&/v2-e9d11e329b1ce0dcf17cdb554d4bc94e_b.jpg& data-rawwidth=&1274& data-rawheight=&7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4& data-original=&/v2-e9d11e329b1ce0dcf17cdb554d4bc94e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v2-efbbdf226a2556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v2-efbbdf226a2556_r.jpg&&&/figure&&p&&br&&/p&&p&那时,茉莉正处于大学的最后一年,而丈夫比她大了近十岁。作为一个普通女孩,为了抓紧这个嫁入豪门的机会,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位,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辍学嫁给了哈尔,通过这条“捷径”提前过起了她梦寐以求的上流生活。&/p&&p&再回到茉莉来到旧金山之后的生活。一次,金洁带她一同出门,想介绍她和自己的新男友奇立认识,与奇立同来的还有一个叫艾迪的小个子男人。&/p&&p&&br&&/p&&figure&&img src=&/v2-12ba77f3edbd_b.jpg& data-rawwidth=&1267& data-rawheight=&6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7& data-original=&/v2-12ba77f3edbd_r.jpg&&&/figure&&p&&br&&/p&&p&原来,奇立听说了茉莉的遭遇,看她无依无靠,试图撮合她和艾迪。但显然,茉莉豪不领情,艾迪这种连平凡都称不上的人,她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和他们之间完全没有共同语言的交谈让茉莉感到厌恶。&/p&&p&回到家里,当金洁满含期待地询问她对奇立的印象时,茉莉只是毫不留情地评价道:他和你前夫一样,又是个废柴。&/p&&p&&br&&/p&&figure&&img src=&/v2-562de60c5f27fa8929ea5c_b.jpg& data-rawwidth=&1268& data-rawheight=&6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8& data-original=&/v2-562de60c5f27fa8929ea5c_r.jpg&&&/figure&&p&&br&&/p&&p&茉莉越发觉得现在的生活毫无指望,她想要重新回学校念书。她寻思着学习室内设计,因为这是她的天赋所在——她有着天生的好品味。不过,以她现在的情况无法支付学费。茉莉只得考虑在网上学习考证,可又一个难题出现了:她不会用电脑。而想要支付电脑课的钱,她需要收入。无奈下,茉莉只能接受了一份她完全瞧不上的在牙医诊所做前台的工作。&/p&&p&前台的工作使茉莉时时濒临崩溃,她完全无法适应这样一个需要低声下气服务别人的角色,更难以委屈自己去配合那些难搞的客人。同时,诊所的一位牙医还频频向她示好,有一次甚至上升到了肢体上的骚扰。茉莉最终忍无可忍,和牙医撕破了脸,狼狈地跑出了诊所。&/p&&p&&br&&/p&&figure&&img src=&/v2-fba1fa85b583e21fe63b9540dfd146f7_b.jpg& data-rawwidth=&1265& data-rawheight=&6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5& data-original=&/v2-fba1fa85b583e21fe63b9540dfd146f7_r.jpg&&&/figure&&p&&br&&/p&&p&自高处跌落至谷底的茉莉对现在的生活和周围的一切深恶痛绝,她无时无刻不在回想过去纸醉金迷的上流生活。她经常出现幻觉,不得不靠频繁哆嗦着吞下大把镇定剂来平复自己的情绪。&/p&&p&茉莉对荣华富贵和上流生活的渴望是热烈而直白的,她对此非常坦然,既乐在其中,也歇斯底里。当然,她认为自己与自己的欲望是绝对匹配的,毕竟她一直都是那个自己和他人心目中的“完美小姐”。&/p&&p&然而,看似对自己的定位和目标都十分明确的茉莉,内心或许是迷茫的。一次,在带妹妹的两个孩子吃饭时,面对孩子们童言无忌的发问,她不禁吐露了心声: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想成为哪种人。只是,在她尚未想明白之前,就遇到了前夫哈尔,她一下子不费吹灰之力地就拥有了所谓的好的生活。&/p&&p&&br&&/p&&figure&&img src=&/v2-cbd2da196c005a98e535c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6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v2-cbd2da196c005a98e535c_r.jpg&&&/figure&&p&&br&&/p&&h2&&b&她看似平凡知足,&/b&&/h2&&h2&&b&却也只是压抑了虚荣的欲望&/b& &/h2&&p&另一边,与姐姐茉莉截然不同的妹妹金洁似乎对自己有着准确的定位,她平凡,知足,认命,几乎从不抱怨自己的生活,也没有表现出对更上流生活的渴望。&/p&&p&和茉莉被同一对养父母养育长大的金洁,从小就感受到了自己与茉莉的天壤之别,在向自己的孩子们解释为何小时候茉莉远比自己受养父母宠爱时,她脱口而出道:因为茉莉有更好的基因。&/p&&p&&br&&/p&&figure&&img src=&/v2-7a64aeab90d92b4a34644_b.jpg& data-rawwidth=&1266& data-rawheight=&6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6& data-original=&/v2-7a64aeab90d92b4a34644_r.jpg&&&/figure&&p&&br&&/p&&p&对于姐姐的美丽,优雅和好品味,以及她曾拥有的一切,金洁虽艳羡,却不嫉妒,因为她似乎深信她们之间差距太大,根本无法比较。&/p&&p&同时,金洁也对即使从云端跌入谷底,还天天沉浸在过去,完全不愿意接受现实的茉莉表示不理解,认为茉莉很多行为太过“装腔作势”。&/p&&p&一次,奇立讥讽茉莉为什么非要当设计师,茉莉反驳道:我和金洁完全不同,难道你要我也去当服务员或者打包员?奇立听后很为金洁忿忿不平。但金洁自己却没什么反应,只是一如既往地又将她们的差异归结为了“基因”二字,即使姐姐对此并不同意。&/p&&p&&br&&/p&&figure&&img src=&/v2-b9c985f9b1e_b.jpg& data-rawwidth=&1259& data-rawheight=&7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9& data-original=&/v2-b9c985f9b1e_r.jpg&&&/figure&&p&&br&&/p&&p&还有一回,茉莉又借机批评金洁看男人的眼光。她恨铁不成钢般地劝妹妹为了孩子和自己,找一个稍微体面一些的人。但金洁只觉姐姐站着说话不腰疼,以“我就这点魅力”为由,堵住了她的话。&/p&&p&&br&&/p&&figure&&img src=&/v2-d1889d3bab217cabe01a556_b.jpg& data-rawwidth=&1274&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4& data-original=&/v2-d1889d3bab217cabe01a556_r.jpg&&&/figure&&p&&br&&/p&&p&看起来,金洁对待自己欲望的态度是克制,甚至是否认的。因为她坚信自己的平庸,尤其是在姐姐的强烈对比之下。她坚信自己的欲望遥不可及。在她看来,只有茉莉那样“好基因”的人才配拥有好的生活。所以,她选择了不去承认自己有欲望,选择了假装自己很满意现有的一切。即便在偶尔面对关于欲望的拷问时,“我的基因不够好”也总能成为她用来搪塞自己和别人的说辞。&/p&&p&但,金洁就是真的知足、认份,没有欲望了吗?&/p&&p&在茉莉从牙医诊所辞职后,一起上电脑课的女子邀请她去了一个汇集当地三教九流的派对,希望茉莉能如愿以偿在派对上觅得如意郎君。对于久违的社交场合,茉莉也难免有些紧张,于是她拉上了金洁与自己作伴。&/p&&p&派对上,金洁被一个叫艾尔的音响师搭讪,三言两语之间,她就被眼前这个在她看来很懂情调,相比起她之前的对象也更有身份的陌生男子迷得晕头转向,这个叫艾尔的人懂音乐,会跳舞,还会说一些她从未听过的甜言蜜语,和她之前约会的粗俗底层男人仿佛很不同。金洁当晚就和他发生了一夜情,并将男友奇立忘到了九霄云外。&/p&&p&&br&&/p&&figure&&img src=&/v2-697aced65af80dcb9aac6e_b.jpg& data-rawwidth=&1262& data-rawheight=&6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2& data-original=&/v2-697aced65af80dcb9aac6e_r.jpg&&&/figure&&p&&br&&/p&&p&“我们又没有订婚,我是自由的。”金洁像是在对艾尔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p&&p&&br&&/p&&figure&&img src=&/v2-d5a9ea556da5ff0697955_b.jpg& data-rawwidth=&1274& data-rawheight=&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4& data-original=&/v2-d5a9ea556da5ff0697955_r.jpg&&&/figure&&p&&br&&/p&&p&奇立得知了茉莉在派对上和陌生男子调情的事,跑到金洁家里大闹了一通,暴怒地质问金洁为什么要这样做。金洁没有向奇立解释,不知为何,这个平时还觉得颇可爱的男友突然变得格外令人厌烦。&/p&&p&&br&&/p&&figure&&img src=&/v2-b5157eeba356d7ee3aac_b.jpg& data-rawwidth=&1276& data-rawheight=&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6& data-original=&/v2-b5157eeba356d7ee3aac_r.jpg&&&/figure&&p&&br&&/p&&p&自那之后,金洁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和艾尔约会。他们频繁去汽车旅馆开房,在从音响中徐徐溢出的音乐声中跳舞,做爱。这一切依然显得廉价,但对于金洁来说,这段恋情已经比她过往的那些“高级”很多,她沉迷不已,不禁有些飘飘然。 &/p&&p&&br&&/p&&figure&&img src=&/v2-de989c4e8dbadee_b.jpg& data-rawwidth=&1275& data-rawheight=&7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5& data-original=&/v2-de989c4e8dbadee_r.jpg&&&/figure&&p&&br&&/p&&p&在此期间,奇立还去金洁打工的超市找过她一次。他在大庭广众下哭着让金洁回到自己身边,金洁却不为所动,只是尴尬又反感。&/p&&p&&br&&/p&&figure&&img src=&/v2-31cffc80230e7fbffd27193_b.jpg& data-rawwidth=&1276& data-rawheight=&8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6& data-original=&/v2-31cffc80230e7fbffd27193_r.jpg&&&/figure&&p&&br&&/p&&p&在家里,金洁喷了满身的香水躺在沙发上自我陶醉,看到茉莉回来,她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和艾尔的事,急着向她确认,自己现在是否比以前“上档次”了。&/p&&p&&br&&/p&&figure&&img src=&/v2-e2cac041d10ff069b63809c8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v2-e2cac041d10ff069b63809c8_r.jpg&&&/figure&&p&&br&&/p&&p&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金洁就被艾尔甩了。艾尔告诉她,他们的事被他老婆发现了,而金洁此时才知道,艾尔是有家室的,跟她之间不过只是玩玩。&/p&&p&所以,到最后,金洁又回到了奇立身边。她像什么事都未发生一样,躺在他的怀里看电视,打闹着争抢最后一块披萨,像从前一样,一起吐槽茉莉的“装腔作势”。&/p&&p&面对见到这一幕时茉莉的讽刺,金洁也充耳不闻,只是转过头对奇立说:我觉得你好,真受不了她这样一直说你。她仿佛完全忘了,不久前那个自以为攀上了高枝,和茉莉一起声讨奇立没用的人也是自己。&/p&&p&&br&&/p&&figure&&img src=&/v2-93ae4a85e33dd05bcce11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10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v2-93ae4a85e33dd05bcce11_r.jpg&&&/figure&&p&&br&&/p&&p&&br&&/p&&h2&&b&人们说去假装,直到你变成真的,&/b&&/h2&&h2&&b&但假的永远也变不成真的。&/b&&/h2&&p&茉莉曾不止一次地提到,她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大学中途辍学,没有拿到文凭。她并非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失去了一直以来依附的丈夫后不仅一无所有,而且连重新开始的能力都不具备。&/p&&p&&br&&/p&&figure&&img src=&/v2-2f67c34c14a50af5ea17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v2-2f67c34c14a50af5ea17_r.jpg&&&/figure&&p&&br&&/p&&p&茉莉也认真地尝试过要靠自己重新开始。她想要自食其力,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于是,即使前台的工作使她时刻都感觉煎熬且痛苦,她还是坚持去上班,并竭尽全力适应这份工作。同时,她还在每天下班后兼顾电脑的学习,一心想要尽快实现自己的设计师之梦。&/p&&p&只是,不知道该不该说是命运垂怜,茉莉在那个金洁与音响师艾尔相遇的派对上,也终于再次遇到了令她心动的白马王子。&/p&&p&她在派对上认识了成熟优雅,多金迷人的外交官德怀特,茉莉一见到他就知道这是自己在找的人,三言两语攀谈之间得知了对方的身份后,她的内心不禁更加窃喜。最重要的是,对方也刚刚丧偶,正值单身。&/p&&p&&br&&/p&&figure&&img src=&/v2-081cc5d7baf6f96dd4c48a_b.jpg& data-rawwidth=&1274&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4& data-original=&/v2-081cc5d7baf6f96dd4c48a_r.jpg&&&/figure&&p&&br&&/p&&p&可是,为了接近这位来之不易的高富帅,茉莉在介绍自己时几乎没有透露一条真实信息,她隐瞒了前夫的职业和死因,还编造了自己的职业,塑造了一个完美、得体的身份。 &/p&&p&&br&&/p&&figure&&img src=&/v2-b166fffda4008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6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v2-b166fffda4008_r.jpg&&&/figure&&p&&br&&/p&&p&德怀特被美丽优雅的茉莉深深吸引,他们的关系进展迅速。多年的经验让茉莉在这段关系中显得游刃有余,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按照她预想中发展,她似乎又变回了纽约上东区那个意气风发,从容高贵的名媛。&/p&&p&&br&&/p&&figure&&img src=&/v2-fb04904caa666bb0ab617c47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v2-fb04904caa666bb0ab617c47_r.jpg&&&/figure&&p&&br&&/p&&p&万万没想到,就在两人即将结婚、茉莉也确信自己终于可以重返人生巅峰之际,一个人的出现彻底击碎了她的美梦——在去买婚戒的路上,他们撞见了金洁的前夫奥吉。对茉莉和哈尔怀恨在心的奥吉在大街上,当着德怀特的面,捅破了茉莉过去的真相。&/p&&p&知道了自己一直以来都在被谎言蒙骗的德怀特自然怒不可遏,就这样,茉莉的重返豪门梦彻底破灭。&/p&&p&&br&&/p&&figure&&img src=&/v2-a3a7c8b7634cfaa7d6d31_b.jpg& data-rawwidth=&1279& data-rawheight=&8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9& data-original=&/v2-a3a7c8b7634cfaa7d6d31_r.jpg&&&/figure&&p&&br&&/p&&p&其实,过去在纽约时看似美满平静的生活里,茉莉也一直在说谎,只不过是对自己说谎而已。在全片不断穿插着的茉莉的回忆中不难发现,她一早就觉察出了丈夫哈尔出轨的各种端倪。从一些细节也能够看出,茉莉其实明白丈夫在做不合法的事情。&/p&&p&但,为了维持生活表面的和谐幸福,为了不失去现有的一切,茉莉选择了自欺欺人。&/p&&p&&br&&/p&&figure&&img src=&/v2-96c7def2750ebdef0bbaf3_b.jpg& data-rawwidth=&1278& data-rawheight=&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8& data-original=&/v2-96c7def2750ebdef0bbaf3_r.jpg&&&/figure&&p&&br&&/p&&p&直至有一天,哈尔亲口告诉茉莉自己爱上了其中一个情妇。无法面对现实的茉莉崩溃了。在哈尔抛下她离开之后,她打电话给FBI举报他商业诈骗,亲手摧毁了这一切。或许,很多时候,谎言包裹下的幻影有多美好,谎言被拆穿时的画面就有多难堪。&/p&&p&故事的最后,茉莉从金洁家匆匆离开。面对已经和奇立和好,在她看来毫无尊严的妹妹,自己被甩的事实让她难以启齿。于是,茉莉用她濒临崩溃前的最后一点力气强撑起骄傲,头也不回地对屋子里的两个人说道:“正如我所料,德怀特让我搬去和他一起住,我们就快结婚了。今天,我就搬出去。”&/p&&p&无处可去的茉莉, 晃晃悠悠地走到大街上,她坐到街边长椅上一个看报纸的女人身旁,又自说自话地讲起了往事。她看起来失魂落魄,再不复往日的光鲜亮丽。&/p&&p&身旁的女人抬头看了她一眼,权当这是个精神有问题的疯子,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p&&p&此刻,不知街角的哪家店,也或许是茉莉的错觉——又放起了那首蓝月亮,那首她与哈尔相遇时的歌,那首她与“好生活”相遇时的歌。&/p&&p&&br&&/p&&figure&&img src=&/v2-75eaf69f7ecdd3ee9226b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v2-75eaf69f7ecdd3ee9226b_r.jpg&&&/figure&&p&&br&&/p&&p&茉莉和金洁,乍看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但她们其实认同的是同一套价值体系,她们对什么是好的生活,以及什么是人的价值抱有一致的看法。姐妹俩都有一个观念,那就是外貌出众的人胜过姿色平平的人,平凡的生活永远比不上有钱的上流生活。&/p&&p&&b&姐姐承认自己的欲望,只是被欲望掌控,一心想要获得“捷径”。妹妹否认自己的欲望,鄙夷姐姐的欲望,却在真的面临欲望的诱惑时,输得溃不成军。&/b&&/p&&p&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多少有一个虚荣的梦呢?可能有些人看似没有,只是觉得自己不敢追求而已,因为觉得不可能而说“我不想要”。一旦灰姑娘的幻想落在她们头上,她们也会感到非常乐在其中。而当幻想破灭时,她又回到自己知足认命的壳子里,假装一切都不曾发生过。这样的金洁是否真的就比姐姐更加高尚呢?&/p&&p&如何和自己的欲望相处,可能是每个人一生的命题。我们要不要承认自己有欲望?承认之后,如何接受这些欲望可能得不到满足?欲望是羞耻的么?我主宰我的欲望么,还是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让欲望主宰了我?&/p&&p&没有答案。我所知道的只是,可能只有摆正了欲望在自己生命里的位置,幸福满足的生活才会变得有可能吧。&/p&&p&&br&&/p&&p&原文发表于 &a href=&///?target=https%3A//mp./s%3F__biz%3DMzI1OTAwNDc1OA%3D%3D%26tempkey%3DOTIyXzVvZUlTZEtmMjNnYURZVm1XdjNYMXdFV0FYUVVudFhRRlF2UE4ta0JBSXpqWXBra1NJS2VVcFpscnZmbWI3b2lkbGhFdUY5S2JkWHZTVm1NenlzT0JBVFI5Ynd2QkZQbmxfZDIxbFRMS0VOQnRlVTRiLUJ4cGE3VDlGaFo2QkJ1d0xXSFQ2MWdjb3Y0VlU4S1NsRlNqY2RpTkw5cElzM2hjOS0tT1F%252Bfg%253D%253D%26chksm%3De3a34a2f62bb2ae4aa391d39e5f24ad77f24b0a30c08%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你究竟是没有欲望,还是只是假装没有?| KY观影:《蓝色茉莉》&i class=&icon-external&&&/i&&/a&&/p&&p&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a href=&/org/knowyourself-1/activities& class=&internal&&KnowYourself - 知乎&/a&&/p&&p&&i&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i&&/p&
有人觉得欲望是一样好东西,有人则说欲望是魔鬼。这个问题或许不存在标准答案。但,欲望的确是一样能被利用来摧毁一个普通人的东西。下面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蓝色茉莉》这部影片由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编剧并执导,由凯特·布兰切特…
&p&非专业回答,如有错误恳请指正。&br&&br&&br&第一次内容添加在最下&br&&br&------------------------&br&&br&原回答如下:&br&&br&这一共有两个问题:&br&第一个: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br&第二个:如何做到不暴躁。&br&&br&第一个问题: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br&&br&1,我能消灭坏脾气吗?答案:不能(只是对普通人说,不包括宗教人士)&br&首先是控制而不是消除自己的坏脾气。在我看来,脾气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一种情感表达,所以也无所谓要消除。痛苦,愤怒与快乐都是情绪。甚至可以看做是硬币的两面。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能带给你快乐,那么也就没有事情可以令你愤怒。&br&我会快乐吗?会呀。&br&我会愤怒吗?会的。&/p&&br&&p&&b&&u&情绪是不该被我们惩罚与嫌弃的,无论是负面还是正面的情绪,我们该纠正与面对的是我们的行为&/u&&/b&。&/p&&p&&br&2,我能和坏脾气好好相处吗?答案:可以&br&我个人很喜欢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在我看来是控制自我情绪的最好的一种方法。把自己和情绪分开。“我”是一个客观冷静第三方,“情绪”是一种最原始且简单的对人或事物直觉反应。偶尔“情绪”在遇到不公平或压力过大时会发脾气,而“我”这时候是一个客观冷静第三方,对“我“来说需要去安慰”情绪“,陪伴“情绪”,并且帮助“情绪”分析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种分离需要不断练习,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能力会越来越强,并且可以最终掌握。&br&&br&举个栗子:&br&和A一起做一个项目,A不止开会迟到,而且没有按时完该他做的工作,不止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也无法直视。&br&这时候“情绪”是:&br&1,有压力(因为项目马上有流产风险)&br&2,要责备A(因为A,自己付出的努力也许都要付之东流)&br&3,要发脾气(因为1+2,再加一些其他因素(今天天气很差,昨晚没睡好,早上堵车等等)&br&&br&这时候”我“应该理智分析情况&br&1,”情绪“有压力,这是很正常的&br&2, 责备“A”至少对问题的解决是没有用的。&br&3,发脾气会使项目进展顺利吗?不会。并且现在更紧要的问题是,马上商量一个可以解决方案,并且马上实施。&br&4,抱抱“情绪”因为它确实经历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并且告诉“情绪”有我和你在一起,一切都会过去的。&br&&br&所以在我看来和“脾气”相处的过程应该是&br&1,接受它的存在。脾气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不该为自己的脾气而感到羞愧,自责,它在那里,由神经系统与神经系统分泌的物质所产生。你有,我有,所有人都有。只不过别人和它可以和平共处而已。&br&2,了解它,并且掌握它的出现规律。有一些问题可以试着问自己(再举个栗子)&br& a, 我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发脾气?&br& b, 我是只在见到某些人时才容易发脾气,还是无论任何时候都容易发脾气?&br& c,我发脾气是真的针对某些事,还是本身对做这些事情的人也存有一定偏见?如果有,是什么?&br& d,我是否在某一特定时间容易发脾气?为什么?是否可以解决?&br&&br&只是抛砖引玉,相信大家一定都会有许多好问题可以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脾气,这样就能和脾气好好相处。&br&&br&比如:如果我们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容易发脾气,也许是因为太累的原因,这样就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工作极限,到了极限要马上让自己一个人休息一下,出去走一走,做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这样就能降低由于太累而发脾气的几率。再比如女生在月经前期由于激素分泌会导致比较容易急躁。解决方法是,可以下载一个提醒闹表,一到月经前期,就要提醒自己这时候是激素分泌期,会容易发脾气。所以这时候更要尽量放松自己,多看看绿色植物,听听轻音乐。可以看看催泪韩剧,哭一哭让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br&&br&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你是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人,而是这段时间你的脾气多是由神经系统操作,我们要做的是拿回主动权,承认它,发现它,找个更好的方法去和它相处。&br&&br&3,要发脾气时可以先试图让自己冷静,心情不好可以出门散散步,做运动,给自己点把情绪释放出来,冷静下来再回去解决问题。有时候情绪可以由很多方式发泄出来,不一定是发脾气,也可以是运动,甚至是自己一个人哭一会,去KTV唱歌,爬山,攀岩,游泳。给自己点时间好好分析问题,如果没有控制住脾气也要好好分析一下”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客观情况是怎么样的“,”我当时是怎么做的”,&是否有更好的解决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