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如何办理叙利亚签证网友联机玩游戏

&>&&>&&>&&>&正文
BBC记者制作游戏《叙利亚之旅(Syrian Journey)》:新闻也可游戏化?
14:45:28 来源:爱范儿 作者:未知 编辑:诺德森 浏览:loading
  近日,BBC 的两位记者制作了一款文字冒险游戏《叙利亚之旅》(Syrian Journey)。这款游戏基于一手的新闻素材,让人们参与到流亡之旅,亲身感受战乱的影响。这款游戏是互动性新闻的尝试。不过,在游戏上线之后,《每日邮报》(Daily Mail) 和《太阳报》(The Sun)对 BBC 进行了抨击。它们认为,把新闻游戏化是不道德的,将人道主义灾难变成游戏是“难以置信的”。看来,在一些人的眼中,游戏仍然无法作为一种严肃的媒体形式。针对此问题,英国卫报采访了伦敦南岸大学新闻学教授 Janet Jones。
  Janet Jones 曾是 BBC 记者。在过去的 15 年里,她一直在研究新闻的历史。对于新闻的游戏化,她并没有觉得奇怪。“在未来,新闻可以是玩的,而不是读的。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她说,“你可以看看新闻的历史。每当一个新的平台到来,无论是广播、电视或是互联网,总会有人说,新闻不可能转移到上面。电视新闻的想法曾经导致了一场道德危机。BBC 担心,以那样的方式影响观众,可能会损害新闻的严肃性。节目主持人是有问题的——如果他说话的时候做出特定的表情呢?那样是否会影响观众对新闻的接受度?他们担忧的是,一个可视化的媒体如何把新闻话语传达出去。”
  如今,许多新闻机构开始探索互动式叙事的可能性。它们参与新闻软件开发,制作实验性的游戏。与此同时,新闻聚合网站 Buzzfeed 已经有了游戏开发工作室。在新闻类游戏开发者看来,游戏已经成为成熟的媒体形式,提供了消费新闻的新方法。它的一大优势是,人们对新闻产生切身的感受。另外,游戏已经深入渗透到我们的文化之中,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青少年希望与屏幕上的东西进行互动,同时,他们也了解,游戏不仅仅是娱乐,而是一种交流媒介。
  Janet Jones 认为,互动媒体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你无法阻止一个从根本上支撑着所有社会交流的媒体,” 她说,“你无法把互动媒体从新闻话语中切除。认为所有游戏都是玩乐性质,并且只能如此,是一种误解。多年以来,互动模拟体验被用于飞行员和军事训练中,它们是科学家探索物质运作的方式。当你把一种体验游戏化,那将是一种吸引人的、挑战智力的体验。”
  “我的孩子们希望媒体是互动性的。我看到他们从 Buzzfeed 上获取新闻。如今,Buzzfeed 正投资于深度的调查式新闻。我明白,那就是他们需要的东西,是他们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我那个 10 岁的孩子或许从来不看电视。我想,许多孩子都是如此。我们不能要求他们用老方法与媒体互动了。”
  ,大家可以来体验一下这款记者做出的游戏有怎样的深度和创意。
用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当前位置: &
俄罗斯人怎么看叙利亚战争 玩这个游戏就知道
扫描到手机
09:37:18 &观察者网 & &
2月21日,STEAM游戏平台上发售了一款即时战略新游戏,名称《》。售价不高,事先也没有很多广告宣传造势,但因为游戏制作精良,剧情曲折动人,不少游戏爱好者对其给予高分评价。该游戏是俄罗斯游戏公司制作,剧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玩家扮演一名叙利亚阿勒颇郊区的警察,投身到反恐战争当中,成为叙利亚陆军指挥官,经历多年奋战之后,终于迎来胜利。游戏中对叙利亚内战有着十分真实精到的描述,也具有很强的策略性。官方网站宣传图片,一辆T-90A坦克游戏宣传图,分发人道主义物资的俄军游戏宣传图,苏-34、苏-30战斗机空袭恐怖分子游戏实际画面,汽车炸弹袭击警察局游戏画面看起来就像是“大疆”拍摄的叙利亚内战实景嘲讽西方媒体的评论:阿萨德竟然第19次摧毁了阿勒颇最后一家医院(我现在恨阿萨德了)(这是游戏里主角的一句台词)真是一个惊喜!这给了你对一个受到(西方)围攻政权的视角STEAM游戏平台上的许多西方玩家也被这个游戏“征服”,纷纷好评,其中一个评价说:“真是一个惊喜!这给了你对一个受到(西方)围攻政权的视角。抛开政治问题,这是个好游戏。做得很好,你可以看到其中有爱。对于一个非3A级大作而言,这是一个必买的游戏。单纯的有趣和令人兴奋”,而另一个评价则非常直接和简单:“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反政治正确’游戏!”还有评论以嘲讽的语气,表示已经受够了西方媒体关于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的负面新闻轰炸:“可恶的阿萨德本月第19次炸毁了阿勒颇最后一家医院!我简直恨死他了。”那么,这个游戏究竟怎么样呢?小编花了61元人民币在STEAM上入手了这款游戏,尝试了一下,以下是对这个游戏的初体验:这个游戏虽然看起来是个RTS游戏,但并没有通常此类游戏的建造,采矿,拼手速的元素。也没有通常的玩家联机对战或和电脑遭遇战模式,只有剧情模式。新游戏开始,是一段电视新闻画面剪辑,你可以看到奥巴马、希拉里各路西方政治家口沫横飞指责叙利亚政府,以及叙利亚战场上的各种燃烧、爆炸、枪战的场景。一个略带疲惫的旁白讲述着自己经历多年战争后的感悟。作为一个片头动画,看起来颇为廉价,但也起到了不错的气氛烘托作用。简短的片头动画结束,实际游戏开始,玩家扮演的叙利亚警察从黎巴嫩度假回到阿勒颇郊区的家,投入新一天的工作。驾车抵达警察局,与局长寒暄一番,被告知目前情况比他在国外电视台里面看到的更加糟糕,临近的警察局已经被自杀袭击者给炸了,军队已经封锁了附近的几个路口。现在一个局长的老相识突然打电话来要求在城外见面。主角驾车带局长到了城外指定地点附近,局长警觉的要求他不要跟着一起去,而是给了他一个对讲机,时刻听着他的对话。全面反映叙利亚内战的游戏俄军苏-24轰炸机的支援果然,指定地点已经聚集了一群黑袍子的武装分子,局长的老相识直接表示:“大马士革政府已经没几天好活了,我的新朋友们已经得到了不限量的支援,他们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国外的武器和物资,我们将不可阻挡。而且我们昨天还打掉了政府军一个车队,连坦克都有了。怎么样,现在不要再为政府卖命了,加入我们,我让你做市长。我的朋友们没什么别的要求,无非是杀掉镇子里的几个天主教徒罢了。”局长嘲讽他:“就因为当初没让你当上校,去大马士革办公室,你就当了逃兵的时候,我就知道你是个什么人了。现在你来复仇了?”话音未落,一个穿黑袍子的人已经按捺不住:“少废话,我们有坦克,他们抵挡不住的,不同意就干了他!”乱枪齐发,局长倒下。主角一边驾车返回警察局,一边发出警报。接着,玩家就要指挥三四个警察守住警察局,进攻的ISIS不仅有步兵,也有一些武装皮卡。不过有一个老警察拿出了他“曾经打过以色列人”的火箭筒,还是比较轻松的。接下来,有村民打电话过来说,恐怖分子已经占领了镇里的清真寺,这激起了村民们的愤怒,武装起来的村民自发去夺回清真寺,主角要分出一些兵力去帮助他们。部分成就截图,光看这些成就就知道这游戏里几乎把那些国际新闻里叙利亚内战的所有“梗”都用了一遍在夺回清真寺后,恐怖分子的进攻稍有停顿。玩家要利用这个时间向附近的政府军请求援助,可以召集带有RPG火箭筒和狙击手的援军,加强清真寺和警察局两处的防御。很快恐怖分子进攻再来,这次他们不仅有更多的步兵和皮卡,还有两辆汽车炸弹向玩家的阵地冲来,需要让火箭筒优先将其摧毁,汽车炸弹威力巨大,在近距离爆炸也会造成严重的伤亡……就这样,玩家经历的叙利亚内战开始了。后面还有什么故事呢?在这里笔者就不剧透了。不过通过游戏设定的20个STEAM成就,我们可以看到制作组在游戏里会玩多少叙利亚内战的“梗”:1、正好赶上!为BMP装甲车加油,并夺取它来作战。2、干掉坦克:在拉塔基亚战役中,夺取一辆装有反坦克导弹的皮卡。3、陆军的奖状:在拉塔基亚战役中,不要损失运输车队的任何一辆。4、老禁卫军回来作战!帮助曼苏尔大叔。5、停止撒谎:阻止公共汽车打出假的旗帜。6、寸步不退:帮助友军坚守建筑。7、他们都可以回家:在大马士革郊区战役中,不让任何俄军前线观察员阵亡。8、每个生命都是珍贵的:在大马士革战役中,撤退所有平民。9、言论自由:拯救被俘的记者。10、不抛弃、不放弃:救援所有被俘的士兵。11、又少了两个人弹:阻止尼尔和马苏德的自杀袭击。12、火箭弹从哪来?找到隐藏的反坦克导弹仓库。13、表演取消了:揭露“白头盔”的真相。14、空中的鸟儿:不让一架俄军米-24被击落。15:博物馆卫士:在帕尔米拉之战中,不要让任何古迹被恐怖分子破坏。16、礼貌的人们(隐藏条件,画面是一个俄军士兵)。17、职责之旅:以任何难度通关。18、晴空:在他们成功潜入前,消灭所有敌人肩扛式防空导弹兵。19、死亡之路:在帕尔米拉之战中,完全歼灭两支运输车队。20、没有犯错的空间:在铁人(只有每关开头存档)模式下完成战役。好评如潮最佳反政治正确游戏!从游戏的角度说,《叙利亚战争》是一个结合了《英雄连》、《突袭》、《近距离作战》等游戏因素的战术游戏,上手难度较低,适合玩家体验游戏过程,但要完成全部20个成就,难度还是挺高的。剧情设计十分精巧,有着21世纪初即时战略游戏黄金时代的遗风。画面制作精美,不比一线大作差,同时还有较好的物理特效,建筑物破坏效果做的很好,画面很震撼。很有点叙利亚战争中用“大疆”拍摄的现场画面的感觉。另一方面,这个游戏也体现出俄罗斯近年来在“宣传战”领域确实非常用心,不仅在传统电影、电视、网站、社交媒体等方面全面进攻,在游戏领域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潜移默化,很有说服力。相比之下……笔者也颇有些无奈,各位读者,今天你们开谢尔曼M1坦克了吗?某国产抗日神剧台词里出现了“德国一战中最出名的坦克,谢尔曼M1……”最近这个梗在网上正被大家玩着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赴叙利亚打击IS首位华人:第一次见死人很害怕|叙利亚|IS_新浪新闻
黄磊六月份的微博自拍:“和我的国际团一起前往最前线打击 IS 。”
墙上的弹孔。
遭遇袭击后的建筑和武装。
遭遇袭击后的建筑和武装。
遭遇袭击后的建筑和武装。
加入医疗兵后的黄磊和战友。
  90后男孩黄磊:跑去叙利亚打击IS的第一个华人
   南都周刊
  黄磊的对手很多是发达国家的第二代少数族裔移民,他称他们为“渣滓,很多是雇佣兵、仗着相对良好的武器和后勤,纯粹想玩杀人游戏”。
  2015年3月,黄磊(@LeiG7 )第一次在战场上见到死人,非常害怕,人不是他杀的,死者生前是伊斯兰国的战士,他的敌人。
  第二次时,他会走神,“这是在做什么”,但没有时间忧郁,同一个战壕里、身旁的战友就已经倒下,“他们不死的话,死的会是我们,甚至更多无辜的人会被他们杀死。”
  几个星期后,他学会用比AK47精密许多的狙击枪,“更加有感觉,因为你是瞄准了之后才射击”,他在瞄准镜里看到了敌人也瞄准了他,子弹飞了过来,没有打中,土墙嗡嗡地响,土渣飞扬,救了他的命,他很慌,扣动了扳机,对面的人趔趔趄趄地爬开了,没死。
  在来叙利亚之前,22岁的黄磊只和别人打过一次架,他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护士,15年前,一家人生活在成都,然后移民来了英国。叙利亚本来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是曼彻斯特大学国际政治系的学生,今年2月,跟老师说了一声,要来中东学习政治,就翘课离开了舒适的英国。
  他在 BBC 上看到伊斯兰国的报道,在网络上了解到叙利亚人民保卫军(YPG)招募国际志愿军的信息,保卫军属于叙利亚库尔德人武装力量,是伊斯兰国的死敌。他通过网络向 YPG 递交了申请,对方给了他“offer”,约他在伊拉克面试,并通过那里去到前线。
  甚至不需要体检,黄磊单方面向库尔德人军官宣布自己没有犯罪记录,就正式入伍了。当然,对方也在观察这位陌生面孔,他是第一个华人。之前 YPG 有过许多来自美加英澳的志愿者,有些还是老兵,这些滚烫的血液不顾风险来到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许多人也死在了这里,讣告发在 YPG 的 Facebook 主页上。
  黄磊被当地人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做客喝茶,浓郁的中东茶叶和古老东方的现实关系更出乎意料地挂在墙上:毛泽东像。当地人喜欢毛、喜欢中国,幻想那里是革命、强大、美丽的地方,中国出口的铜锁、汽油桶,也经常在街头巷尾出现,黄磊看到会有乡愁。
  他和战友的疏离在出生入死中瞬间化解,当地没有什么军事秘密,几乎不用怀疑会有间谍,情况就像一锅食材明晰却煮得稀烂的粥。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军阀混战,伊拉克政府军、叙利亚政府军、库尔德地方武装、IS、明目各异的反抗力量(叙利亚自由军、叙利亚胜利战线等等)。最不专业的是自由军,领导人死了之后,内部对打、和政府军打、和 IS 打。
  黄磊本来很有把握,他18岁的时候曾在英国陆军服役,但在去往 YPG 营地的路上还是有点震惊,废弃的汽车、撂荒了的小院,都是弹孔,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更为要命的,是“很差很差”的武器装备。他曾在微博上发过一段视频,一台自制的坦克从巷口驶出,无法辨识垂直、巨大、不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铁皮组合里面究竟是哪个年代的履带车了,总之就是吱吱呀呀响,不是很靠谱的样子。
  黄磊经历过几个工种:普通士兵、狙击手、机动部队、医疗兵。请他回忆死亡,他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开头提到的狙击战,就是“杀戮”,他在电话里支吾了:“虽然 IS 他们不算是人,可我对杀人这个事情,对别人开枪,多少还是有种……”
  他比较幸运,没有受过大的伤,但被流弹擦中过几次,这些深入其中、第一人称、切肤的伤痛仍比不上最基本的怜悯心、那一点点升起的上帝视角。
  特别是当他做了医疗兵之后,“这里也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或医疗器件,只有医院没有战地医院,而且医院也是很普通的。战线和医院隔了30多公里,每次送伤人过去我都非常非常伤心。虽然已经包扎过了,但是要等他撑住送他到医院,但是每次我在救护车上陪他们去医院的时候,有很多人没有撑过去,看着自己的战友在你面前慢慢死去的时候心里是真的很不好过。”
  事实上,六月份的前线,黄磊愿意花20多分钟用土耳其的号码接受访问,他是想做一个呼吁:YPG 属于民兵,大多是当地志愿者,当地的训练很不充足,装备也不足,大都很年轻,如果没有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空袭,他们坚守得很困难,第一个出现在叙利亚的美国人就曾在电视上呼吁过美国要多给他们帮助。
  那里没有灯、没有电,在前线迎着8、9点钟的太阳起床,去擦枪、站岗,中午饭时有时无,作息也挺混乱,晚上经常要在阵地里守着。退回后方的时候,要5点半黎明起床,晚上睡觉时间不限,没有其他军队里的熄灯时间或号声,想睡就睡。
  黄磊的对手,有很多和他挺像,发达国家的第二代少数族裔移民,他称他们为“渣滓,很多是雇佣兵、仗着相对良好的武器和后勤,纯粹想玩杀人游戏”。
  这显然不是游戏,即便第一次全须而退。黄磊在6、7月间回了趟英国,刚下飞机就被警察带走盘问,在警局过了一夜,他在英国应该很难再从事政治、军事有关的工作,政府已经将他列入监视或限制的名单。
  18岁后,他就离开家庭、搬出去住了,这是放养式的英国教育,他清楚很多事情要付出代价,在学校的学位也不一定保得住。
  7月的一天,他还在打工,为回叙利亚攒钱,然后他又翻出了一张和战友的合影,写道:“回来才两个星期就失去8位战友、两位受伤……”
  8月,他回到了叙利亚。
  南都周刊:你家里人反对你这么做吗?毕竟这么危险。
  黄磊:多少有些反对。跟他们说清楚之后还是支持的。
  南都周刊:怎么说服他们的?
  黄磊:就是说来这里做什么事情,给他们看一些 ISIS 和 YPG 的资料之类的,慢慢就接受了。
  南都周刊:怎么看待政治上的分歧,你的立场是什么?
  黄磊:非常讨厌他们(指IS),用尽所有的手段来对抗。
  南都周刊:你第一次在战场上见到死人是什么时候?
  黄磊:差不多来叙利亚三个星期之后吧。
  南都周刊:当时你害怕吗?
  黄磊:当时第一次见到死人的时候非常害怕,第二次心里面就觉得我到底是不是做错了,但是自己又会想他们不死的话,死的话是我们,甚至还有更多无辜的人会被他们杀死。
  南都周刊:你觉得自己是个暴力的人吗?之前是喜欢暴力还是和平?
  黄磊:应该是喜欢和平吧。我长这么大才打过一次架。
  南都周刊:战场上你有打死过人吗?
  黄磊:嗯,这个还是有吧,只是我不太清楚。虽然说IS他们不算是人,可是我对杀人这个事情,对朝别人开枪这个事情多少还是有种……
  南都周刊:你在战场上有受过伤吗?
  黄磊:大的伤倒是没有,小的伤有一次,是被对方的流弹擦中。
  南都周刊:那时候有过退出的想法吗?
  黄磊:那时候没有,开始还在笑,就觉得哇差一点就……到现在我也没有想退出,我觉得虽然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吧,但至少我做的是一件正义的事情。
  南都周刊: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是一件关于正义和生死的事情?
  黄磊:因为我以前在英国陆军待过,所以刚来的时候就知道战争不是儿戏。一下飞机到这里看到那么多弹孔的时候也真的意识到这个不是游戏,人的命只有一条,被打中的话就over了。
  南都周刊:你还计划在那里呆多久?
  黄磊:现在也没有计划,看情况吧。部队近期参加了很多战役,需要休整一下。而且中北部和南部都被解放了,当地人也要开始过斋月,所以我在想近期回一趟英国去休息一下,再回来参战。
  南都周刊:你对这里的局势乐观吗?
  黄磊:我认为肯定会赢的。但是局势的话可能还要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平复。因为IS也有很多雇佣兵,只是纯粹想杀人,他们也有良好的武器和后勤,像我们就只能靠自己。所以对未来还是有一些担忧,希望坚持就是胜利把,就像中国8年抗战胜利一样。
  南都周刊:有人说过你这样是吃饱了闲的才这么做吗?
  黄磊:真的很多人是这么骂我的。我只想说我长这么大肯定吃得苦很多,不仅是在英国陆军,我家人对我的教育也是英国式的,放养式的,到了18岁之后父母也会让你自己找工作搬出去住。家里也不算非常OK,我是丢弃我很多未来,很多前途来到这里,因为我以后的工作,我在学校里学的学位其实没有用了,我付出了很多代价才来到这里。很多人这么说我我觉得还是有些…
  (实习记者 张绮佳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高铁能放大一个地区的发展优势,同时也能放大其劣势,使得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等要素更迅速地向更有优势的大城市集聚。看不到这点,中小城市仍然大干快上高铁新城,势必会有更多的高铁新城沦为空城、睡成甚至鬼城。
有人认为,政论节目主持人的“古今台外”只是在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关键是节目的目标受众是否代表了台湾的主流民意,甚至会为了逞一时之快而不惜大作文字功夫?
广东省能做到的,其他外来人口大省也应该能做到;外来人口大省广东能做到的,外来人口较少的省份更应该能做到。在某种意义上,广东省带了一个好头,具有示范意义,异地高考门槛就该不断降低,以适应现实的变化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突然感觉到一点悲凉。这些上榜被批的都是名校,普通学校连被批的资格也没有。所以有朋友在朋友圈写道:事实证明,只有名校才有被黑的资格,我等非985,谁care。所以,作为一个围观群众,我真羡慕你们被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办理叙利亚签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