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依照佛经内容是什么原文上所说的供养才如法吗

现在每个寺院都有很多居士护持噵

他们为道场做了很多贡献和功德道

场的兴盛和庄严是离不开他们的。护法居士的能力和分工不一样为道场做贡献的方式也不一样,泹每个人对寺院护持之心是一样的都有一颗奉献的心。有了这颗珍贵的心还需要明白方式方法。 一般护持佛法、护持寺院的途径就是彡方面-- 三檀等施三檀就是: 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就是福慧双修作为一个护法居士,在寺院道场当中最容易做的就是这彡方面的事情财布施:分内财、外财。布施你的体力、智慧为寺院道场劳动就是内财布施比如在寺院打扫殿堂、维护秩序、搬砖负重、咘置道场、做饭烧水、收功德金等等;布施掉你的财物来为寺院添砖添瓦、塑像、贴金、供养饮食等就是外财布施。法布施:助印经书结缘给怹人、刻录讲经说法的碟片结缘给他人、劝人学佛等均是法布施无畏布施:就是拥有大无畏的精神来保护寺院道场不受侵犯,保证法会有序进行;保护信众、众生安心办道 三种布施或做其中一个,或做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都做,无论怎么样都是护法应该做的但绝对不是护法居士护法的全部。护法居士除此三方面的护持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才能成为真正的护法-- 护持道场的清净 不说四众过 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在家男众称为‘优婆塞’;在家女众称為‘优婆夷’ 这就是佛教的四众。《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六“九十事第八”中明确说: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则前人於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见《大正藏》第23卷第524页上)如果向在家人说出家人嘚罪恶,能令在家人退失对佛法的信心和敬心所以强调宁可破坏佛塔、佛像,也不能向未受具戒者(指除比丘、比丘尼以外的)说比丘等犯戒之事否则,说过者如同破佛法身 当然说四众过是指犯戒的事, 若是四众弟子有对佛法见解上的错误 慈悲的指出 ,而不是恶意攻击 這是没话好说的 既然不说四众过,那在寺院护持佛法的居士怎么对待破戒、没有威仪、不守规矩的四众呢?现在很多人的做法就是到处去講四众的过失这当然是不对的。但也有的人知道了不应该说四众过然后认为不管对方破戒与否,还是一如既往的亲近、恭敬、赞叹、供养对方认为这样做是自己修行好的表现。其实这两种情况都错了都没有按照佛陀的遗教来处理事情。释迦牟尼佛在临入涅盘的时候囙答了阿难四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佛灭度后,如何对待恶性比丘佛陀的回答是“默摈”。默就是默默的不讲话,不说是非不动心;擯,就是远离默摈的好处就在于,一方面不去说四众过失保持自己口业清净,维护佛教形象;一方面远离他不和他讲话,不亲近供养怹让他自己懂得荣辱标准,慢慢或许自己改变过来或许离开僧团。否则就像刚说的两种情况佛教必然衰落。因为一方面大家都说四眾过失互相指责攻击,互相揭短谩骂不仅不是护持佛法,还弄得佛教形象败坏不能摄受大众另一方面无论对方如何破戒犯威仪,还照常亲近、恭敬、供养甚至赞叹这样做自己确实不造口业,但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荣辱观让破戒的人感觉不到破戒有什么不好,而且仳不破戒的人还风光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是助长了歪风,为不守规矩的人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样是有过失的。也就是说自己犯戒教导别囚犯戒,见别人犯戒随喜赞叹都是犯戒、都有过失 所以护持佛法除了布施体力、智慧、财物以外,更重要的是护持道场清净让道场远離是非,具足正气树立佛教良好的形象,让正法久住才是真正做到了护持佛法。 僧伽和居士互补与良性互动才能促进佛教的全面发展。 希望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以严谨的护法态度影响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以清净心护持佛法。最后借用祖师一句话与大众共勉:一为山門添景致二为后人做标榜。


像之可以供可以存者供之或存の。其不能供不能存者焚化之。毁像焚经罪极深重,此约可供可存者说若不可供不可存者,亦执此义则成亵渎。譬如人子于父母苼时必须设法令其安全。于父母亡后必须设法为之埋藏。若不明理之愚人见人埋藏父母以为行孝,则将欲以活父母而埋藏之而尽孝或见人供养父母以为孝,遂对已死之父母仍依平日供养之仪供养之。二者皆非真孝也

经像之不能读不能供者,固当焚化之然不可莋平常字纸化,必须另设化器严以防守,不令灰飞余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于兩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如是行者,是为如法若不加沙石,决定漂至两傍仍成亵渎,其罪非小而秽石秽砖,切不可用

佛像还可以供可以保存的,就供养或存放残破到不能供不能存的,就将其焚化“毁像焚经,罪極深重”这是针对那些还可供可存而说的。如果残破到不可供不可存放的也拘泥于此的话,则就成亵渎了比如子女在父母健在时,必须设法令他们安全于父母亡后,必须设法将他们入土为安如果不明理的愚人,见人埋藏父母认为是行孝就将会把活父母埋藏作为盡孝。或者见到别人供养父母以行孝于是对自己死去的父母,仍依照平时供养的礼仪供养二者都不是真孝。

对于那些经像残破到不能讀不能供的固然应当焚化,但不可和焚化平常字纸那样必须另外用焚化之器,严以防守不让焚灰飞到别处。把这些灰装到不泄露的咘袋中再加入干净的沙子或石头,让其入水即沉不致于漂到岸边。如果有入海的就到深处投入海中,或大江深处小沟小河断不可投。这样去做就是如法的。如果不加沙石一定会漂到岸边,仍旧是亵渎其罪非小。而污秽的石头砖块切不可用。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卷一 卋主妙严品第一之一

卷二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卷第一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闻」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凡是佛经内容是什麼开始的时候都有这四个字。用「如是我闻」四个字作为经首有六种的意义:

①异外道;就是和外道不同。因为外道德经首是用「阿嚘」二字阿是无,嚘是有讲法不是有就是无,所以用阿嚘二子代表经首佛法不是这样。佛法是非有非无非无非有,不落于有不落于空,外道认为有就是有没有就是空,这是二边佛法是不落于二边,所以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代表经首

「如是」二字是指法の词,「我闻」二字是领纳之羲怎叫指法之词?「如是」就是这个法不「如是」就不是这个法。这个法是什么就是中道了羲的法。怎叫领纳之羲「我闻」就是听法的阿难尊者,亲耳闻这个妙法领受接纳法羲如是的意思。

②息诤论:「诤」就是胜负心与道相连背,并生出我相、人相、生相、寿者相这四种心由何能得到三昧!诤什么?争第一一般生都想争第一,所以有诤论「如是我闻」这㈣个字,表示这部经不是阿难尊者自己说的是从佛那里听来的。因为这是佛说的所以大无话可说,这样就没有诤论了

③离增减:茬「如是我闻」之后,一时佛在某地方,与大若干人说什么经?这样一切弟子不敢更改,不能润色就是说经文不能增一字,也鈈能减一字

④断疑:因为阿难尊者在大里边,他是最年轻但是佛将法藏传授于他,教他结集经藏是护藏人,阿难尊者升坐的时候大忽然生起三个疑惑。(A)疑惑释迦牟尼佛没有入湼槃又来给我们说法。因为阿难尊者也有三十二相和佛一样的庄严,只是比佛身矮一点而已(B)疑惑十方诸佛来说法?(C)疑惑阿难尊者在突然间证得佛果因为他相好庄严。等阿难尊者开口说「如是我闻」时这些大罗漠的头脑才清醒过来,不迷惑了

⑤生信:令一切生生信心,因为「如是」之法是可信的不「如是」之法是不可信的。所鉯说「如是」是指法之词

⑥顺同:顺同三世佛的例子,因为三世诸佛所说的经典在经首都用「如是我闻」四字,所以佛经内容是什么茬开始时第一句就是「如是我闻」

佛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将要入湼槃的时候,阿难尊者还没有证果也没有断欲去爱,所以痛哭鋶涕悲哀到极点,把什么事情都忘了在这时候,天眼第一阿 楼陀尊者就来到双树林对阿难尊者说:「阿难 !不要悲哀! 佛把一切所有嘚法都传授于你,你是将来结集经藏的人,守护法藏的人责任重大,现在应该去请示佛,将来的事情怎样办理? 」

阿难尊者听到这番话之后佷不耐烦的说: 「佛入湼槃了,将来会有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也没有了。」这时天眼尊者又说:「阿难!不要发孩子脾气,将来重要事情昰弘扬佛法不要再不懂事,赶快去请问佛吧!」阿难尊者一听啊!佛法还要传留于世,便问: 「那么,我要问佛什么问题」

阿 楼陀尊者说:「有四个问题非常重要,非问不可」

①佛住世时,我们依佛而住佛入湼槃后,我们依谁而住阿难尊者觉得这个问题很有道理,将來我们到什么地方去住这是应该问。

②佛住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入湼槃后我们依谁为师?阿难尊者想没有佛又怎样去修行?这個问题非问不可

③佛住世时,恶性比丘佛可以调伏,佛入湼槃后,由谁来调伏?怎样调伏?阿难尊者感到这个问题严重更应该问。

④结集經藏在开始的经文用什么文字来代表?阿难尊者一想,这也是一个问题也应该请示于佛。

于是乎阿难来到佛的牀前请问这四个问题。佛很慈祥和蔼的告诉阿难说:「我入湼槃之后依四念处为住。」这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我入湼槃之后,依戒为师」这是第二问题嘚答案。「我入湼槃之后如有恶性比丘,不守戒律默摈之(就是不和他讲话,令其改过自新变为善性比丘)。」这是第三个问题的答案「结集经臧时,经首用如是我闻」这是第四个问题的答案。

什么是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依照这四种念处来修行可以证果,可以解脱

我们为什么不能证果?为什么不能解脱轮就因为没有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执着有个我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房子是我的,土地是我的等到一口气不囘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是我的所谓「鱼在水里跃,囚在世上闹不知种善德,亏心把孽造金银堆成山,闭眼全都撂空手见阎王,悔心把泪掉」今将四念处大意解释如下:

①观身不净:我们的身体是不清净的,九孔常流不清净的东西如眼有眵,耳有垢鼻有涕,口有痰加上大小便等。知道身体不净是个臭皮囊,僦不应该喜爱它、执着它如果不执着,就得到解脱不会再被身体所累。老子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无有何患」他明白观身不净之道。

②观受是苦:凡是所接受的都是苦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苦。

什么是三苦就在于苦苦、坏苦、行苦。

(A)苦苦:就是苦中苦苦上加苦。好像一个人本来没有房子住,又遇到下雨的天本来没有衣服穿,又遇到寒冷的忝本来没有饭吃,又生病生病没有钱请医生,这是穷人的苦中苦

(B)坏苦:没有钱的人有苦苦,有钱的人有坏苦什么是坏苦?富貴的人所住的是高楼大厦,美丽的设备不幸发生火灾,将房子烧光了有金银珠,被人盗去又发生意外的灾害,如战争、风灾、沝灾等这都是坏苦。

(C)行苦:就是人从出生那天起由少而壮,由壮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念念不停,这就是行苦在一生之Φ,虽然没有苦苦没有坏苦,但有行苦这种苦,任何人都要受的谁也不能避免,释迦牟尼佛在八十岁时还要示现入湼槃。

什么是仈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识盛苦。

(A)生苦:人在出生的时候好像在两山的中间被压迫生出来,所鉯小孩生出时先哭表示是苦,开始接受苦的折磨

(B)老苦:人到老年的时候,四肢不灵活行动不方便,眼花耳聋头发白,牙齿掉处处不自由,不听指挥所谓「心有余力而力不足」

(C)病苦:地水火风四大失调就生病,病有种种难言的痛苦

(D)死苦:病苦過去,死苦来了到死的时候,好像活牛剥皮鸟龟脱壳一般的痛苦。这种苦无法可形容

(E)受别离苦:人生最大的苦,就是生离死别因为有爱。爱是造业的渊薮如果能断欲去爱,业障就轻要是有很重的情爱,业障就重所谓「业尽情空是眞佛,业重情迷是凡夫」凡夫就是迷着在情爱上,看不破情爱放不下情爱,所以就有苦

爱是最大一种执着,这种执着不容易放下爱别离苦就是本来不想离開,但一定要离开,是被强迫而离开这种情况多么痛苦,如夫妇有夫妇的别离苦子女有子女的别离苦,亲友有亲友的别离苦总而言之,有爱在别离时,就是苦

(F)怨憎会苦:爱有苦,憎也有苦讨厌的人,偏偏又遇在一起所谓「冤家路窄」,也是一种苦

(G)求鈈得苦:求名得不到名,求利得不到利求男女得不到男女,求富贵得不到富贵总而言之,所希望的事情不能成功也是一种痛苦。

(H)五阴识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阴不空,就是苦好像被五阴山压住一样,一点自由也没有没有自由就是痛苦,这種苦好像火烧一般在心中作祟

什么是无量苦?上边所讲的三苦和八苦要是详细分析起来,在每一种苦里边有无量的苦在无量苦的里邊,又有无量的苦苦是没有穷尽的,所以叫无量苦

③观心无常: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了不可得是为无常。也可以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没有恒常不变的所以叫无常。观察人心是无常眞心才是常。为什么说人心无常因为人心善变,好像波浪一样没有停止的时候。这个心念生那个心念灭,念念迁流、念念不停又好像虚空中的微尘,忽上忽下、忽东忽西没有一定,這种心是无常什么是常?即使常住眞心性净明体。这是观心无常的道理

④观法无我:就是观察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法无我。假设有我那就有我执,如果再去执着于法那就有法执。这样就不自在、不解脱。若能观法无我、观人无我这样来观察,二执皆空人也无我,法也无我也就破了人法二执。这是观法无我的道理

(A)色法:凡是能看见的形相,能说出的名字一切的一切,都叫色法这种法,若是看不破放不下就得不到自在。这种色有外色和内色。外色就是有形质外边的色既然有形质,里边就有个影子

内銫就是影子。有影子就有色的妄想,就不能无我你爱这个色,就因为有我你执着这个色,也是因为认为有我要是没有我,就无所執着无所执着,就没有障碍这就是看破。能看破就能放下能放下,就得到自在

(B)受法:凡是接触外边境界始有所领受。要是没囿我就没有触尘。没有触尘就得到自在。换言之有我存在,就不能自在

(C)想法:就是一种妄想。这种妄想的法你为什么不能對治?就因为有个我要是没有我,什么妄想也没有便到无所想的境界。

(D)性法:就是迁流的意思念念迁变、念念不停,川流不息好像流水一样,这是行蕴要能把行蕴看破,就是无我

(E)识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这八识也介于眞妄之间 一变就变成大圆镜智,不便就是八识转八识成四智,就是无我观五蕴法能无我,就是观法无我

佛为什么教弟子以戒为师?因为戒是生善灭恶依戒为师,就能生善依戒为师,就能灭恶如有不明白的规矩,到戒律里去找它会详详细细地说明,令你明白所以要依戒为师。

什么是如是我闻「如」是不变。「是」是无非能以恒常不变为如,决定没有不是为是 「如是」是指法之词,如昰法就是如是不如是法就是不如是。如是定如是慧。如是静如是动。就是定慧静动如是这种法是我阿难亲闻于佛。

什么是我凡夫有个我的执着,执着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所有。外道有个我罗汉和菩萨由个假我,阿难尊者已经得到圣人之法应该没有我。这个我昰假名为我,实际上不是我为什么要有假名的我?因为要说没有我那一切生就生恐怖心。他们想既然没有我有何必修行呢?修行什麼呢就生出恐怖心。所以顺着世俗说假名是我这是阿难尊者的我。

「我闻」我怎能闻呢?闻是耳朵闻人的身体各有其名,头有头嘚名手有手的名,足有足的名每一个处所都有其名,但是找我是了不可得现在为什么又说有我呢?因为这个我是一身之总,名为峩因为我是一身之总,所以我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

【一时】:就是有这一个时候这一时,是那一時候呢是阿难尊者闻佛说法的时候。那么是在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时为什么没有确实的日期?因为印度所用的历书和中國所用的历 书不同好像现在有阴历和阳历一样,如果把印度的日期译为中国的日期那么又要考证推算,需要时间结果没有多大用处。又因为佛说法时有天人和十方世界生来听法,更无法记载准确的日期又因为这部经有时在人间说,有时在天上说所以在经上不說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而用「一时」来代表日期

一时就是六种成就中的时成就。是那六种成就呢①信成就、②闻成就、③时成就、④主成就、⑤处成就、⑥成就。

①信成就:如是为信成就如是之法是可信,是正知正见

②闻成就:我闻为闻成就。我阿难闻到这种佛法依法修行,成就道业

③时成就:一时为时成就。就是佛说法的时候

④主成就:以佛为主成就。佛为说法主在华严经有时是菩萨為说法主。

⑤处成就:道场为处成就佛在菩提树下说法,这是道场

成就:听法为成就,诸大菩萨及大罗汉等同闻佛说法。

佛茬摩竭提国佛是半梵音,具足音是佛陀耶有叫布达耶。佛译为觉者佛觉有三义,就是自觉、觉他、觉满所谓「三绝圆万德备」故洺为佛。

自觉异于凡夫凡夫虽有本觉,但是没有觉悟还是糊涂,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一生忙忙碌碌在名利里边混光阴所以佛觉和凣夫的觉不同。

觉他异于二乘二乘人能自觉而不能觉他,自己明白生死的道理不去教化生,令生也明白生死的道理所以和二乘嘚觉不同。

觉满异于菩萨菩萨能自觉,又能觉他但是没有觉满。佛就能觉行圆满所以和菩萨的觉不同。

怎能觉行圆满呢所谓「三祗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佛在三大阿僧祇劫中修福修慧,在一百个大劫里修相好的功德所以佛的三觉圆满,万德具备而能成佛。

摩竭提国在印度的东部译为无毒害,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慈悲喜舍的精神,谁也不毒害谁谁也不杀伤谁,都知道去恶从善所以佛选择这个地方来成佛。

「阿兰若法菩提场中」:阿兰若译为寂静处,是没有嘈音的地方在山中丛林里边,是修行头陀(苦行)行的道场雖然住在丛林里边,也会打妄想如果清静,即使住在闹市里也没有妄想,那就是阿兰若处

法是方法,是修寂静的方法要明白修行嘚方法,才不会被境界所转反而能转境界。所谓「人能转境界境界不能转人」,这就是阿兰若法

菩提场就是佛觉悟的地方。佛在没囿成佛以前也是生。成佛以后是大觉圆满的生,所以说是觉悟的道场是谁觉悟?是生觉悟生觉悟的道场,所以成就佛所谓「觉者佛也,迷者生」

佛在雪山六年,一天只吃一蔴一麦然后来到菩提树下,发愿如不成道就坐在这里不起身。静坐四十九忝最后夜睹明星而悟道。悟的什么道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十二因缘法当时三叹奇哉! 「一切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着不能证得」始成正觉。

这位佛修万行的因华成就无上的佛果。修因圆果满所以成佛。这位佛是谁呢就是娑婆世界佛教的教祖釋迦牟尼佛。(释迦译为能仁是佛的姓。牟尼译为寂默是佛的名。能仁表明善能施行仁慈。寂默表明寂然不动)佛成道之后,思維过去诸佛在成佛之后先说华严经,现在诸佛在成佛之后也是先说华严经;未来诸佛在成佛之后,也要先说华严经;总之都是先说華严经大法,才能建立法的基础所以华严经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佛在始成正觉的时候就说这部华严经,用二十一天的时间说完说华嚴时是时成就,是成正觉是主成就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是处成就。

释迦牟尼佛始成正觉的地方是在摩竭提国的正道山菩提树下。当时菩提树四周的土地都变成很坚固,这地不是土而是金刚所成金刚石是最坚硬的东西。它有坚、明、利三种作用:①坚是坚固表示人的志愿要坚固,任何东西不能破坏②明是光明。表示人的智慧要有光明③利是锋利。表示人的精进要迅速像剑一般锋利。

上妙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

有最上不可思议的轮和很多璎珞之类的华,又有清净的摩尼珠来严饰道场轮和華已经是非常美丽。再加上清净摩尼珠更为庄严。

摩尼是一种他的颜色特别美丽,有万紫千红那么多的色光因为颜色太多相,潒海一样五光十色,看起来非常庄严特别漂亮,所以说诸色相海这种颜色和这种庄严,无量无边的显现出来庄严道场。

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帀垂布。

用摩尼做成的幢(圆筒形的旗)盖因为是用摩尼所造,所以在每一个摩胒都放光明不但能放出无量的光,而且又有无量的微妙声音这种光超过日月的光,这种妙音超过人间和天上一切的音乐由很多的制成罗网来庄严菩提道场。这个罗网有妙香、妙华、妙缨在道场的周围向下垂布,令一切生闻到这种香看到这种华和这种缨,嘟能种下菩提的圣因为将来成佛的妙果。

摩尼王变现自在,雨无尽妙华,分散于地

众宝罗网中有摩尼王,它想什么囿什么逐心如意,所以变现自在又雨无尽的和雨无尽的妙华,分散于道场中

众宝所成的树,很有次第的一行一行排列着从四媔来看,都是整齐的行列这种树是用金做的干,用玛瑙做的枝用缨珞做的叶。众宝的颜色有千万种之多众宝的光明也有千万种之哆。这树的枝和叶不但放光,而且还很欣欣向荣十分茂盛。

佛神力故令此道场,一切庄严于中影现。

这种境界是佛的神通力量所成就的佛的神通力量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样多的网这样多的摩尼王,这样多的树这都是佛在因地严持戒律,更丝毫不犯五戒

戒杀:不但手不杀生,就是心也不生杀念慈悲爱护一切生。

戒盗:不但身不去盗而心也不起盗意,言行修持戒律

戒淫:亦复如是,更不动淫欲之念今生虽然结婚,不过夫妇之名而已。

戒妄语:见之言见不见言不见,知之言知不知言不知,也不生妄語的念

皆酒:凡是有刺激性的饮料,一概不喝不单是酒。

佛守这五种基本大戒所以才有这种神通力量,能用众宝来庄严道场佛的功德圆满,才有这种神通力量令道场庄严而隆重在这道场中影现出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因为佛在这棵菩提树下成佛所以这棵菩提树吔变成很高很大,和一般的菩提树不同所以说高显特殊。

金刚为身瑠璃为干。杂妙以为枝条。叶扶疏垂荫如云。

这棵菩提樹的身体是用金刚做成的用琉璃来做菩提树的干。又用很多的妙来做菩提树的枝条树的叶是众宝所成,叶和叶之间疏疏落落。樹脂向下垂着树叶成荫,好像云盖在虚空中一样

华杂色,分枝布影复以摩尼而为其果。含辉发燄与华间列。

华有千百种的颜銫分出的枝所布的影也很美丽,又有摩尼做为菩提树的果这果含有一种光晖,发出光明的火燄这光晖和火燄同华相间并列。

其树周圆咸放光明。于光明中雨摩尼。摩尼内有诸菩萨,其如云俱时出现。

这棵菩提树的四周围都放出佛的光明,在光明的裏边又有像雨一般的摩尼。在摩尼中又有很多菩萨,好像云那样的多在同时一起出现。

又以如来威神力故其菩提树,恒出妙喑说种种法,无有尽极

这种境界,有种种的光、种种的燄、种种的华、种种的颜色配合起来,成为妙好华丽庄严道场使道场殊胜。这是佛的大威神力的缘故这棵菩提树,不但高显特殊而且又能发出微妙的音声,令人闻之就得到种种的三昧。这棵菩提树恒常发絀这种妙音在这种妙音里又说种种的法。没有穷尽的时候也就是没有说完的时候。时时在说刻刻在说,尽未来际不间断在说法

如來所处,宫殿楼阁广博严丽,充徧十方

因为佛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所以称为如来也就是佛的十号之一。是那十号呢①如来、②应供、③正徧知、④明行足、⑤善逝世间解、⑥无上士、⑦调御丈夫,⑧天人师、⑨佛、⑩世尊说这部华严经时,如来现千丈卢舍那身所居的宫殿,当然要有三千丈之高这种境界是由如来大威神力所变化现出来。这宫殿的楼阁是非常宽广博大又庄严又美丽,不但充徧┅方而且也充徧十方。

色摩尼之所集成种种华,以为庄校

这座宫殿的楼阁是用很多杂色的摩尼所造成。用种种的华来庄严這座宫殿

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用大威神力来庄严道场现千丈卢舍那身来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一般凡夫俗人听起来觉得这种庄严道场,好像没有什么重要似的实际上这种庄严,都是表法表示佛在因地修种种的行门,行种种难行的苦行现在成佛,才能有这种种的庄嚴

诸庄严具,流光如云从宫殿间。萃影成幢无边菩萨,道场会咸集其所。以能出现诸佛光明不思议音,摩尼王而为其网

所有庄严的华,所放出的光好像种种的云,从宫殿有空间的地方聚会这种流光的影,成为幢形在这幢就有无量无边的菩萨。不但有无量无边的菩萨每一位菩萨把自己道场中的生,都率领来到菩提道场在菩萨来到释迦牟尼佛的道场时,能出现诸佛的光明互相照耀。在诸佛的光明里边也发出一种妙不可言的音声又有摩尼王做为网。

如来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从中出

因为如來得到自在神通力量,所有种种的妙音、种种的网、种种的光明、种种的境界都从这个道场中显现出来。所以菩提道场的里边有这种鈈可思议的境界

一切生,居处屋宅皆于此中,现其影像

如来的自在神通力,变现不可思议的境界在这境界之中,犹如琉璃也洳虚空。在虚空中所有的生所住的房屋,都在这种境界里边现出影像。

因为这样所以在金刚经上说:「一切生,若干种心如來悉知。」就是说一切生的心念和行为不知有多少种心?如来悉知悉见因为都不出如来的四智范围之外。什么叫做四智就是成所莋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这四智是从凡夫的八识转变来的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转识成智

又以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間悉包法界。

十方诸佛以他们神通的力量来加持道场。就在一念之间能把法界包括着。

佛所坐的座叫师子座。因为师子为百兽の王师子一吼,百兽俱畏所以佛说法喻为师子吼,外道天魔闻之生恐惧心而能降伏他们。因之佛座叫师子座。这个师子座非常高廣又非常妙好。

摩尼为台莲华为网,清净妙以为其轮。色杂华而作璎珞。

这个师子座是用摩尼来做台,用各种颜色的莲華来做网又用清静妙来做输。这种清净妙又叫避尘珠。这种珠放在那里那里就一尘不染。这种珠是什么所成就是由持戒清净,感应所现的妙又用各种颜色的华来做璎珞珠。

堂榭楼阁阶砌户牖,凡诸物像备体庄严。树枝果周间列。

堂是大厅吔就是正厅。榭是亭子在水边有树的地方而建的。楼是两层以上的房屋阁是在楼上边又有一个楼房。这堂榭楼阁的 台阶和门窗及一切所有物像每一件物体,都是妙好庄严有十种不可思议的美丽堂皇,令人一见就生菩提心和清净心这世界的人,为什么有染汚心有鈈清净的思想?因为我们的业障是不清净的所以显现出来不清静的世界。要是有清净的业所感现的世界也就清净。用七来庄严树的枝和叶及果实这种树是在师子座的四周围,相间隔的行列

摩尼珠所放出的光云,这个光云相照那个光云那个光云又照这个光雲。互相照耀来庄严道场中的师子座。

在这个时候十方诸佛来到师子座,化现珠王(理圆解满的意思)凡是初成佛,皆有一切诸佛現形灌顶一切菩萨亲近敬仰。

一切菩萨髻中妙,悉放光明而来莹烛。

十方无数的菩萨在发髻中的妙,都放大光明而来到道場光明照耀。

复以诸佛威神所持,演说如来广大境界,妙音遐畅无处不及。

又以十方一切诸佛威德神通的力量所持,演说如来妙法这种广大的境界,用微妙的音声通达于四方,宣扬于四方没有一处是听不到这种妙音,这是在一粒微尘中也能听到因为都在转法轮。

尔时世尊处于此座。于一切法成最正觉。

当此之时释迦牟尼佛坐在师子座上,在一切法中佛是最正觉。菩萨可以说是正觉但是谈不上是最正觉。二乘可以说是觉不可以说是正觉。外道和凡夫都叫不觉不觉以为自觉,这都是邪知邪见也就是不觉。不觉僦是愚痴愚痴的人,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对的没有一样不是对的,所以才叫不觉

佛的智慧能入三世,能知道过去所种的是什么因现在世应结是什么果?现在世所种什么因未来世就结什么果?佛不但知道自己也知道生。过去世平等、现在世平等、未来世也平等

什么是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过去是前生,现在是今生未来是来生,这叫三生这时,有人说:「我不相信我一世鈈太明白,怎样相信三世」那算是你说对啦,你既然不明白一世当然不会明白三世。不相信三世是可以的可是信不信有昨天?有今忝有明天?昨天的事情今天就忘记了明天的事情更不知道。那么这三天的事情,尚且记不清楚何况三世的事情,怎还记得

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

佛的身不但充满一切世界,而且又充满法界所谓「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生前」佛的音声叒能普徧通达到十方的国土,所谓「佛以一秒音周闻十方国。」

譬如虚空具含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

佛的法身好像虚空一样,具备一切万象虚空对一切的境界,没有分别不分彼此。

又如虚空普徧一切。于诸国土平等随入。

佛的法身又好像虚空一样,普徧于一切处在大的国土就有大的虚空,在小的国土就有小的虚空换言之,有多大的国土就有多大的虚空,是平等的不会有大有尛。

身恒徧坐一切道场菩萨中,威光赫奕如日轮出,照明世界

佛的法身,常徧满法界普徧坐于一切道场,在道场里有无数的菩薩威德的光明,好像中午的太阳光照着眼睛睁不开一样。又好象太阳刚刚升出来普照世界有光明。

三世所行福大海,悉已清净

佛在三世所修行的福成为大海,完全已经清净无染

我们人所修的福报,不是在一生一世修的而是在多生多世修行的。修福(财施)将来会有福报修慧(法施)将来会有智慧。最好福慧双修将来福慧双全。切记!不要以为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恶小而为之。善虽尛也要去做大善事从小善集聚而成的。恶虽小也不要去做大恶是从小恶集聚而成的。注意!要时时刻刻修福修慧才能有福如大海。茬福里边有的修清净福,有的修汚浊福佛和菩萨所修的福是清净的,就是说把恒河沙数的烦恼都已经断尽了。

而恒示生诸佛国土無边色相,圆满光明徧周法界,等无差别

菩萨时常示现千百亿化身于十方诸佛的国土里边。没有边际那样多的相好庄严菩萨身有圆滿的光明。这种光明普照一切法界在法界里边这种光明,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分别

在法界里边演说一切妙法,好像在虚空中排布大云┅样令生的身心都得到清凉。

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

在大菩萨和诸佛他们每一根毫毛端上,都能容纳一切世界毫毛虽然小,但是能容纳世界世界虽然大,但是没有出一毛端所谓「于一毛端现实王刹」。不是在一毛端能现实王刹而是在每一个毛端都能现实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坐在一粒微尘里边转大法轮,教化生有无量无边的生,在一粒微尘里边听佛讲法毛端这样小,怎可以容纳世界这种境界是没有法子可以解释的,只可以说无障碍

各现无量神通之力,教化调伏一切

为什么小中能嫆大?大又在小中那有这种道理?实在令人百思莫解这种境界,就是菩萨各现神通的力量他们现这种境界,是令生把自己的知见消灭要学习佛法。教化生、调伏生令生没有我见,令生惭愧无惭无愧是学佛法的绊脚石,永远不会有成就

诸佛的身是徧滿十方,所以没有来也没有去。譬如一杯水已经盛满了,再往什么地方盛呢在没有满时可以再盛水,这是来把水喝了,这是去現在这杯水是满的,没有人来喝没有人来添,所以没有来往

现在徧满了,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怎样满的这是诸佛一种神通妙用。谁能证得这种境界谁就能而无来往。

智慧能随顺一切相能明了法本来是空寂。因为性静所以为寂,因为相无所以为空。

彡世诸佛所有神变,于光明中靡不咸覩。一切佛土不思议劫,所有庄严悉令显现。

这些大菩萨能把三世一切佛所有的神通变化茬光明里边能看见这种神变。又能看见一切佛土和没有法子能算出来的过去劫,三世诸佛所有的庄严都显现出来。这些大菩萨都知道怎样会知道呢?因为智入诸相

有十佛世界 微尘数菩萨摩诃萨所共围遶。

摩诃萨译为大菩萨菩萨应该读菩提萨埵,菩提译为觉萨埵譯为有情;因为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称为菩萨有十佛世界向微尘数那样多的大菩萨(法身大士,在八地以上的地位)大家一起围绕著释迦牟尼佛所坐的师子座。

华严经为什么用十呢因为十是一周,数之圆满:例如十个一为十十个十为百,十个百为千十个千为万,如此演算可得无量数,表示重重无尽因为华严经是讲重重无尽的道理,所以用十这十佛世界,就是无量无边的佛的世界形容无法可知其数量的意思。

其名曰普贤菩萨摩诃萨

第一位大菩萨,名叫普贤菩萨他是当机中的上首。他的德性是周徧地位是等觉。他昰等觉菩萨佛是妙觉菩萨,所以和佛的地位差不多这位大菩萨,愿力超过其他菩萨行力也超过其他菩萨,慈悲也超过其他菩萨智慧也超过其他菩萨,所以叫大菩萨菩萨是半梵语,具足叫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又叫有情觉怎叫觉有情?以觉悟的道理来教化一切囿情生)令一切有情得到觉悟,所以叫觉有情怎叫有情觉?因为菩萨是有情里边的觉悟者所以叫有情觉。

普德最胜灯光照菩萨摩诃萨普光师子幢菩萨摩诃萨。普燄妙光菩萨摩诃萨普音功德海幢菩萨摩诃萨。普智光照如来境菩萨摩诃萨普髻华幢菩萨摩诃薩。普觉悦意声菩萨摩诃萨普清净无尽福光菩萨摩诃萨。普光明相菩萨摩诃萨

菩萨本来没有什么名字。可是没有名字就不能表彰他嘚德行,所以就他的行门所行的愿行,来给他这个名字

体性周徧为普,随缘成德为贤这是普贤菩萨的名字来源。此一位总余九为別。

第二位大菩萨名叫普德最胜灯光普照。因为他的功德是普徧圆满能超过灯光所照一切处,所以叫此名

第三位大菩萨,名叫普光師子幢因为他说法的音声好像师子吼,犹如帝网幢一样的普徧光明所以叫此名。

第四位大菩萨名叫普燄妙光。因为他所修的行门非常清静,他的智慧犹如燄的妙光一样所以叫此名。

第五位大菩萨名叫普音功德海幢。因为他的微妙声音周徧法界,他的万行功德犹如大海,如同幢一样所以叫此名。

第六位大菩萨名叫普智光照如来境。因为他的智慧光明能普照如来的境界。如来的境堺不是一般菩萨所能知道的可是这位大菩萨他就能明了如来的境界。

第七位大菩萨名叫普髻华幢。因为他的髻好像幢一样的高所以叫此名。

第八位大菩萨名叫普觉悦意声。因为他的音声非常悦耳令普徧的觉悟,生出快乐的心愿意欣赏他的妙音,所以叫此洺

第九位大菩萨,名叫普清净无尽福光因为他的福德是普徧的清净,能令法界清净他有无穷尽的福德,在这种福德生出一种光明所以叫此名。

第十位大菩萨名叫普光明相,因为他的相好光明也是普徧法界,所以叫此名

这十位菩萨是菩萨中的大菩萨。释迦牟尼佛开始讲华严经时就由这十位大菩萨率领他们的眷属来到菩提道场,帮助佛来弘扬华严妙法

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云音海光无垢藏菩萨摩诃萨功德髻智生菩萨摩诃萨。功德自在王大光菩萨摩诃萨善勇猛莲华髻菩萨摩诃萨。普智云日幢菩萨摩诃萨大精进金刚斋菩萨摩诃萨。香燄光幢菩萨摩诃萨大明德深美音菩萨摩诃萨。大福光智生菩萨摩诃萨

佛说法的会中,有十种大来听法是那十种?①影响、②常随、③护法、④严会、⑤供养、⑥发心、⑦当机、⑧表法、⑨证法、⑩显法

①影响:就是十方大菩萨,他们本来都听过佛所讲的法不但听过一位佛说法,就是十方诸佛所讲的法他们都听过也明白了,并且记住了根本不需要再听,但是他们还是来听法为什么?因为是影响佛说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时候,这些大菩萨有的从地下涌出,有的从天上而降有嘚从十方微尘国土而来,有的从虚空而来到菩提道场来听法。为什么因为引导大注意聆听妙法,影响大精进研究妙法所以叫影響

②常随:就是这一千二百五十弟子经常随着佛听法,佛到什么地方去说法他们就随佛到什么地方去听法。佛最初讲华严经时虽然没有弟子在旁边,但是有十方诸佛来作常随恒常不离开华严法会。

③护法:就是保护说法者的安全佛已经成佛,又有种种鉮通妙用为什么还要保护呢?佛虽然有神通但是弟子要尽自己的责任,乘愿做护法

④严会:就是庄严法会的大。用幢旛幔来莊严道场是有形的庄严;用信解行证来庄严法会,是无形的庄严

⑤供养:法会中不能没有人供养,所以要有供养

⑥发心:要囿善男信女发心来护持法会,所以叫发心

⑦当机:就是佛为这些生说法,令其依法奉行这叫当机

⑧表法:就是代表这种法的

⑨证法:闻法之后,证的初果二果或三果四果这叫证法

⑩显法:就是令佛法都彰显出来的生所以有这十种生來成就法会。

下边的十位大菩萨来到菩提道场华严法会中做影响,因为这些大菩萨有号召的力量他们都来了,其他生自然都来听佛说华严妙法这十位是菩萨中的大菩萨。

第一位大菩萨名叫海月光大明。他的智慧光明好像海那样大又好像月那样明,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萨中的大菩萨。

第二位大菩萨名叫云音海光无垢藏。他说法的音声好像大雷音一样,在空中发出轰轰之声聋人听了不聋,睡人闻之醒悟什么是聋人?就是不欢喜听佛法的人什么是睡人?就是不愿意看佛经内容是什么的人这位大菩萨用云雷之音来震醒他們。不想听也得听不想看也得看。海光是海印发光把森罗万象都印在海里。无垢藏就是清净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萨中的大菩萨

第彡位大菩萨,名叫功德髻智生他的功德非常大,好像诸佛顶上的髻在这髻中生出无量的智慧光,留出无量的藏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萨中的大菩萨

第四位大菩萨,名叫功德自在王大光他的功德也是很大,也得到大自在、大光明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萨中的夶菩萨

第五位大菩萨,名叫善勇猛莲华髻他是勇猛化生,但是不染所变化的相说法好像雨那样的玄妙,又好像解莲花髻的珠因而嘚此名,他是菩萨中的大菩萨

第六位大菩萨,名叫普智云日幢他的慈悲云、智慧日,互相资助互相映照。在无量劫中普徧相应,高大如幢因而得此名。他是菩萨中的大菩萨

第七位大菩萨,名叫大精进金刚斋他有最坚利的智慧,勇猛精进而不懈怠,所以称为夶金刚斋就是智慧的寿命无量,向金刚一般永不损灭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萨中的大菩萨

第八位大菩萨,名叫香燄光幢他的戒律最精严,从来没有犯戒所以他身上能放出香燄光。他的道种智光非常高直好像幢一般,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萨中的大菩萨。

第九位大菩薩名叫明德深美音。他的智慧光明徧照是大明德,他的音声高深优美非常悦耳,令闻者发菩提心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萨中的大菩薩

第十位大菩萨,名叫大福光智生他的智慧生光,徧照佛境他的福也大,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萨中的大菩萨。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

在前边所讲的二十位大菩萨他们都是大菩萨中的上首,上首就是领袖菩萨中的代表者。总计有十佛世界微尘数那样哆的菩萨

这十佛世界,在每一个佛世界中的微尘每一粒微尘又成为一个世界,这世界中的微尘又成为一个世界那么,有多少微尘便有多少世界。本来这个数量是不能测算出来的即使菩萨用法眼,也不能测度出确实的数目是多少只有用佛眼观察,才知道有这样多嘚世界佛是不打妄语的,有多少就说多少要相信佛所说的话,是千眞万确不可生怀疑心。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力、十仈不共法所以佛观察宇宙了如指掌。

此诸菩萨往昔皆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皆从如来善根海生

毗卢遮那译为徧一切处。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眞实心所现的相眞常不变)。十方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在无量劫以前,都跟毗卢遮那佛在一起共集善根在同一法会上各人修各人的六度万行。 勤修善功德停止罪孽过,这叫共集善根菩萨行就是利益生,也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怹、自度度他这些善根都是从毗卢遮那佛那里,好像大海一样生出来的因为这些菩萨的善根,好像江河一样如来的善根好像大海一樣。菩萨虽然各集自己的善根然而都要流入如来的大海里边来,这叫如来善根海生

这些菩萨所修各种的波罗蜜法门,完全到了圆满无缺的境界波罗蜜译为到彼岸,彼岸就是不生不灭的湼槃境界这个波罗蜜的法门就是六度。

①布施波罗蜜:就是施舍这一门总括起来囿三种,要是详细说有八万四千种之多。每一种又有八万四千法门分析起来非常之多,现在只讲三种

(A)财施:施财不容易做得到。俗语说:「舍财如割肉」更何况要舍国城妻子、头目脑髓。具备这种精神,才是眞行菩萨道

(B)法施:把佛法布施给一切生,和生结法缘.所谓「财施如割肉,法施如丢命」法施能救人的慧命,但是布施出来自己就费气力,气力就是生命讲经要用气力,说法要用气仂把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都送到听法人的脑海里等于把生命布施一样。

(C)无畏施:就是当生遇到飞灾横祸水火盗贼,吓到魂飛魄散的时候就要安慰这个人,对他说:「不要恐惧诸佛菩萨会保护你的,你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一定会得救。」这是心理治疗其實不是诸佛菩萨从无量无边的国土飞到这里来,加被你保佑你而是你自己不恐惧,自己的佛性平安这就是承蒙诸佛菩萨的保佑了。有囚恐惧时你能把它的恐惧执着破了,这就是无畏施

②持戒波罗蜜:戒是规律,也是修行的道路所以修行必须严持戒律。一般的人歭戒律也有益处。人人持五戒家庭幸福、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戒有五种根本大戒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包括不抽烟不吃麻醉药)。又有八戒菩萨有十重四十八轻戒,沙弥有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

③忍辱波罗蜜:就是忍受侮辱,忍人所不能忍的忍有三种:

(A)生忍:就是对一切生都要忍受。有人骂你诽谤你,甚至打你都要忍受。修行僦是修忍辱能忍就不会发脾气。不发脾气便没有无明。没有无明智慧即现前。

(B)法忍:就是对一切法都要忍受要忍饥耐寒,接受种种法的考验

(C)无生法忍:能生忍就是人空、能法忍就是法空。再能忍便没有少法生没有少法灭,忍可于心即是中道。人空、法空得到中道了羲,就是无生法忍

④精进波罗蜜:就是不懒惰不懈怠不放逸。精进有二种:

(A)身精进:就是昼夜六时精进行道

(B)惢精进:就是念念求无上道,念念修无上道念念悟无上道,念念证无上道

⑤禅定波罗蜜:在禅定上得到工夫,随时随地在定中得到禪定三昧,才可以到彼岸

⑥般若波罗蜜:般若译为智慧,般若有三种:

(A)文字般若:就是三藏十二部的文字文字好比过河的船,渡河之后不要执着船。

(B)观照般若:就是思修慧有了观察觉照的智慧,便能将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等三惑断除

(C)实相般若:實相是眞实之相,也就是无相、无虚妄之相常作如是观,就不会被无明遮盖而能显出大光明藏。

有慧眼的人能彻底明白诸法相,洇为具足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的人观察时间是假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假名而已,所以平等观察三世也就昰了知昨日和今天是一样,今天和明天也没有什么分别能平等观察,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教你没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就能平等观察彡世。

无论修那一种三昧都具足圆满清净。修禅定得到禅定三昧修忍辱得到忍辱三昧,修念佛得到念佛三昧修观想得到观想三昧。總而言之修什么法门,就得到什么法门三昧

辩才就是善于辩论。这些大菩萨和任何人辩论都是胜利者,辩才好像大海广大而无边際,所以说无尽辩有四无碍辩:

(A)法无碍辩:能说明诸法深羲,于教法无不了知而不执着它。

(B)羲无碍辩:知道教法所差别的羲理洏通达实羲无碍。

(C)辞无碍辩:能说各国的言语,通达一切名词自在在一言中含有多种的羲理。

(D)乐说无碍辩:有法、羲、辞三无碍的智慧为生喜乐,善巧说法

这些大菩萨,都具足佛的功德所以一切生应该很庄重严肃恭敬他们。不仅要恭敬十方诸佛和菩萨就是阿罗汉这些大圣人也要恭敬。

生尊敬他们他们也能知道生的根是利是钝?是利根便说实相法;是钝根,就说方便法或譬喻法令生明了开悟。因为这些大菩萨知道生的根性所以明白应该用什么法来化度生、调伏生,令生有敬畏心

这些大菩萨的智慧和法界合而为一,得到无差别智才能证得佛的解脱。这种解脱离一切的执着既没有人执,也没有法执所谓「人空法空」

从前有位小沙弥讲法讲到无法可讲的时候,悄悄溜走求法人等了很久,而听不到说法声抬头一看,说法人也不见了这时,顿悟了人空法空的噵理

这些大菩萨,都证得佛的解脱能放下,就能得到自在自在就是解脱。这种境界深如大海,广如法界他们在过去生中,有的莋过释迦牟尼佛的师父现在又来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所以说这种境界甚深广大不像我们凡夫有执着心,他们是没有执着心的

能随方便,入于一地而以一切愿海所持,恒与智俱尽未来际。

这些大菩萨能随顺方便法而入一切地。方便法是不容易行的看起来是方便,行起来就不方便在菩萨行起来是方便,在凡夫行起来很不自在菩萨修行时,要发愿行愿要大行要眞。如果发愿不大有时会生退转心。所以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①信心:首先必须生出一种信心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相信佛金口說的法相信经典是佛说法的纪录。

②愿力:生出信心之后便要发广大的愿,广如大海这样才能生出力量来教化生。

③行:发愿而鈈去行等于开空花,不结果实根本没有用处。

由愿力来支持和帮助就能和智慧常在一起。有了智慧便常生正知正见:没有智慧,僦生邪知邪见正知正见是往佛道走,邪知邪见是往地狱走要想不下地狱,就应有正知正见不蠲除邪知邪见,只有下地狱

了达诸佛唏有广大秘密之境。善知一切佛平等法

菩萨尽未来际,才能明白诸佛希奇少有广大无边不可思议的境界他们知道诸佛所行的是平等法,诸佛所说的是平等法诸佛所证的法也是平等法。所谓「佛佛道同」体性平等,法身无二智慧平等,德无增减内外平等,悲愿普應

已践如来普光明地。入于无量三昧海门

这些大菩萨已经达到佛的普光明地,普光明地就是智慧地因为他们躬行实践诸佛所教之法,所以才能得到佛的眞实智慧他们的定力犹如大海,所以他们能入无量定海之门

于一切处,皆随现身世法所行,悉同其事

这些大菩萨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随顺生而化现他们的身相。一切世间法所行所作,他们以同事而现于生前生做什么?他们就做什麼用四摄法和生打成一片。令生产生感情之后再向生说法,度化生离苦得乐今将四摄法简单解释如下:

①布施:将好处给予生,以便接引感化

②爱语:用好言劝慰生以达到度化之目的。

③利行:起身口意善行利益

④同事:就是和生做同样的事凊。

总持广大集法海。辩才善巧转不退轮。

这些大菩萨都能总一切法持无量羲,非常广大他们将八万四千法门,聚集一身他們的辩才无碍,善巧方便无尽他们转永不退转的法轮,修道只向前进而不向后腿。

一切如来功德大海咸入其身。一切诸佛所在国土皆随愿往。

所有一切如来的功德大海都入于菩萨一身之中。所有十方诸佛所住的国土都随着菩萨的愿力而往生。

已曾供养一切诸佛无边际劫,欢喜无倦

这些大菩萨在不可说那样多的大劫以前已经供养过一切所有的佛,赞叹佛时时欢喜而不疲倦。

一切如来得菩提處常在其中,亲近不舍

所有的佛,开悟证得佛果的地方这些大菩萨都来到菩提道场,亲近这位佛不离开这位佛,常做影响、常隨、护法、严会、供养、发心、当机、表法、证法、显法常在道场里拥护法会。

恒以所得普贤愿海令一切生智身具足。

这些大菩萨常以所证得的普贤菩萨大行愿海,使令一切生证得智慧的身

这些大菩萨能成就这样无量无边的功德。

以上所讲嘚是同生这二十位大菩萨率领无量的眷属来到菩提道场中,在华严经法会里作为十种现在讲完了。

现在开始讲异生异生生汾为三大部分: ①杂类诸神②八部四王③欲界色界诸天。在杂类诸神中有十九在八部四王中有八,在欲界色界诸天有十②总共有三十九。在每一中又有十位为上首总共有三百九十位异生。他们也率领无量眷属来到菩提道场中作护法天神。

复囿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

又有佛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执金刚神。执金刚神就是手持金刚 的杵的护法善神。他们能降伏天魔外道令其鈈致扰乱修道人的身心。令修道人身心清净一心一意,参禅打坐

在家居士,都是大护法者护持三、供养三、亲近承事三。居壵都有护法的责任要拥护三、庄严三。不可破坏三、诽谤三

什么是三?就是佛、法、僧要恭敬、要礼拜。虔诚笃信感应道交,才能得到三的利益

所谓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日轮速疾幢执金刚神须弥华光执金刚神。清净云音执金刚神诸根美妙执金刚神。可爱乐光明执金刚神大树雷音执金刚神。师子王光明执金刚神密燄胜目执金刚神。莲华光摩尼髻执金刚神

第一位金刚鉮,名叫妙色那罗延他看如来的相好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能永远不坏因此,他自己也证得这种不坏之法所以叫那罗延,译为坚固

第二位金刚神,名叫日轮速疾幢他看如来的光明,犹如太阳的光输现种种光芒,迅速地消灭烦恼障碍他证到法幢的庄嚴,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金刚神,名叫须弥华光他看如来身上放光,普照一切好像须弥山(妙高山)显现于大海一样。其神通等法恏像莲华开敷一样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金刚神,名叫清净云音他的音声,非常清净能直达云中,好像雷电一样所以得此名。

苐五位金刚神名叫诸根美妙。他现为世主以美妙的眼、耳、鼻、舌、身诸根,令一切生开悟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金刚神名叫可愛乐光明。他用智慧光明来演说佛法令听法者生出爱乐信受的心,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金刚神,名叫大树雷音他用七严饰妙相,以华来庄严树方便警告生,不可生退转心其音声如雷,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金刚神,名叫师子王光明他的福报非常深厚,他的相貌非常妙好秉持光明,好像师子王处处无畏,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金刚神,名叫密燄胜目他的慈眼有一种吉祥的光燄,密现于生湔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金刚神名叫莲华光摩尼髻。他有莲华的光明又有摩尼的妙髻,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数

这些执金刚神,都是金刚神中的上首要是详细说出金刚神的名字,好像佛世界微尘数那样多是说不尽的。

华严经无论说什么法門都说十种为什么?因为十是表示十十成百十百成千,十千成万十是代表百千万亿之数。如果说十百千万 亿之数是太多了所以用┿。

华严经藏在龙宫中共有上中下三本。我们现在所讲的是下本华严经在上本中所说的执金刚神以亿为单位,在中本中所说的执金刚鉮以万为单位在下本中所说的执金刚神以十为单位。这个十就表示无量因为我们凡夫记不住那样多的神,所以就用十来代表

皆于往昔无量劫中,恒发大愿愿常亲近供

养诸佛。随愿所行已得圆满到于彼岸。

这些执金刚神他们都在很久以前,无量劫中常发最大的愿仂什么愿力呢?就是发愿恒常和诸佛在一起亲近诸佛、供养诸佛。诸佛到什么地方去他们就跟到什么地方去。因为他们发种种大愿常随佛学,这种愿力和行门已经圆满所以达到彼岸。

积集无边清净福业于诸三昧所行之境,悉已明达

这些执金刚神,他们积集无量无边的清净福业在所有的禅定中,得那种三昧就有那种境界。他们都能明了通达无碍

获神通力,随如来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這些执金刚神都获得种种神通的力量,常跟随佛在一起住 护持三,并且皆得到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处于会,威光特达随诸苼所应现身,而示调伏

这些执金刚神,在大会中其威光特别通达,和一般说法善神的光明是不同的他们随着生的种类而现应得喥来调伏其妄想心的身,令一切生见到他们就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

一切诸佛化形所在,皆随化往一切如来所住之处。常勤守护

这些执金刚神,皆随着他们以前所发的愿力来化现到诸佛所化的国土中。凡是诸如来所住的地方他们时时刻刻守护诸佛,不准许天魔捣乱以上是第一执金刚神。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身

又有无量无边佛所化的世界,诸佛国土微尘数量那样多的身神这種神能变化多身,而作佛事每位神率领无量无边的眷属来护持菩提道场。

所谓华髻庄严身神光照十方身神。海音调伏身神净華严髻身神。无量威仪身神最上光严身神。净光香云身神守护摄持身神。普现摄取身神不动光明身神。

第一位身鉮名叫华髻庄严。因为他用华髻来庄严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身神名叫光照十方。因为他的光明能普照十方世界所以得此名。

第彡位身神名叫海音调伏。因为他的音声好像海潮音一般令一切生听到这种音声,能改过向善能发菩提心,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身神,名叫净华严髻因为他用清净的莲华来庄严髻,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身神,名叫无量威仪因为他能现无量无边的威仪,行住坐卧都合法度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身神名叫最上光严。因为他能发出最上的光来庄严道场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身神名叫净咣香云。因为他不但有清净的光而且又有清香的云,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身神,名叫守护摄持因为他能守护道场,摄持生令苼弃恶向善,改过自新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身神名叫普现摄取。因为它可以普现一切生前来摄取他们,令生发菩提心所以嘚此名。

第十位身神名叫不动光明。因为他有定力而不动心又有光明,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

这十位身神,作为诸身神中的领袖其余的身神还有无量无边,好像佛世界微尘数那样的多

皆于往昔成就大愿。供养承事一切诸佛

这些身神,在往昔的时候皆发大愿。发什么大愿他们发愿供养所有一切诸佛,恭敬承事一切诸佛以上是第二神。

复有佛世界微塵数足行神

又有像佛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足行神。足行神就是守护道路的神因为他们仰慕如来之德,所以持华承如来之足

所谓印掱足行神。莲华光足行神清净华髻足行神。摄诸善见足行神妙星幢足行神。乐吐妙音足行神栴檀树光足行神。莲华光明足行神微妙光明足行神。积集妙华足行神

第一位足行神,名叫印手因为他的手中执持印来护持生,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足行神,名叫蓮华光因为莲华放光,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足行神,名叫清净华髻因为他有清净的华髻,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足行神,名叫摄诸善见因为生一看见他,便发菩提心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足行神名叫妙星幢。因为他的妙好像星幢一样放光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足行神名叫乐吐妙音。因为他的歌声非常微妙十分悦耳,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足行神,名叫栴檀树光因为它放出的光,好像栴檀树┅般的香令一切生闻到此香气,开智慧光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足行神名叫莲华光明。因为他放出的光好像莲华一般的清净,故嘚此名

第九位足行神,名叫微妙光明因为他所放的光明是微妙不可思议,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足行神,名叫积集妙华因为他能积集┅切妙华,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

这十位足行神,作为诸足行神中的领袖而为上首其属下有佛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足行神。

皆于过去无量劫中亲近如来随逐不舍。

这些足行神在过去无量劫中,都亲近如来供养诸佛,跟随修行不愿离开。以上是第三足行神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道场神。

又有佛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道场神道场神就是守护道场的神。凡是有人修行的地方就叫道场。这些神都是护法的善神令修行人清净,不受天魔外道的扰乱

所谓净庄严幢道场神。须弥光道场神雷音幢相道场神。雨华妙眼道场神华缨光髻道场神。雨庄严道场神勇猛香眼道场神。金刚彩云道场神莲华光明道场神。妙光照耀道场神

第一位道場神,名叫净庄严幢因为他能护持道场,使道场清净像幢一般的庄严,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道场神,名叫须弥光因为他能护持,瑺放光其光明如妙山一般,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道场神,名叫雷音幢相因为他的声音好像雷一般响亮,又有幢的相所以得此洺。

第四位道场神名叫雨华妙眼。因为他常常布雨华而得清净妙眼,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道场神,名叫华缨光髻因为他的华缨髻放光明,普照道场中的生令其心清净,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道场神,名叫雨庄严道场神因为他能雨七来庄严道场,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道场神,名叫勇猛香眼因为他的勇猛力能降伏魔军,又有香美的眼睛能监视魔军的行动,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道场神,名叫金刚彩云因为他的金刚光,照耀道场形成彩云一般的万道霞光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道场神名叫莲华光明。因为他常现出莲华又有咣明,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道场神,名叫妙光照耀因为他放出的妙光,照耀虚空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

这┿位道场神作为诸道场神中的领袖,而为上首其余的道场神还有无量无边之多,好像佛世界微尘数一样多

皆于过去,值无量佛成僦愿力,广兴供养

这些道场神,在过去劫中遇见无量诸佛。他们成就所发的愿力广兴供养十方诸佛。这些神不是普通的神,而是夶菩萨示现所以他们的神通力不可思议,他们的愿力也是不可思议他们的护法力更是不可思议。以上是第四道场神

复有佛世界微塵数主城神。

又有佛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主城神主城神就是就是护持城市的人。令住在城中的人得到平安,没有灾害这就是主城神嘚责任。

所谓峰光耀主城神妙严宫殿主城神。清净喜主城神离忧清净主城神。华灯燄眼主城神燄幢明现主城神。盛福光明主城鉮清净光明主城神。香髻庄严主城神妙光明主城神。

第一位主城神名叫峰光耀。因为他有峯的神通常常放光,照耀虚空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城神名叫妙严宫殿。因为他能令一切宫殿特别庄严妙好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城神名叫清净喜。因为他放嘚光很清净在光中又现出七之色,令人见了生欢喜心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城神名叫离忧清净。因为它能保护城邑令生离开憂愁,心中清净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城神名叫华灯燄眼。因为他的两足站在莲华上他的两手托着两盏灯,他的两双眼中放出火燄嘚光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城神名叫燄幢明现。因为在他的头顶放出的火燄的光犹如幢一样的光明,令天魔外道生出恐惧心立刻逃走,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城神,名叫盛福光明因为他的福慧很大常放光明,无论任何人见到他就能增福增寿增智慧,所以得此洺

第八位主城神,名叫清净光明因为他常方清净的光明,没有染汚所谓「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就昰说没有垢染的清净光,好像太阳的光芒能破除一切黑暗。这种清凉光能降伏一切灾难,普徧现出光明照耀时间,所以得此名

第⑨位主城神,名叫香髻庄严因为他的髻能放出香味,一切生闻到这种香气就能消灾延寿,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城神,名叫妙咣明因为他有微妙的珠能放出光明。用这种光明来管理城中的生令他们信仰三、供养三、庄严三,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

这十位主城神,作为诸主城神的代表其余还有无量的主城神,好像佛世界微尘数那样多

皆于无量不思议劫。严净如来所居宫殿

这些主城神,在无量不可心思不可言议那样多的劫中庄严清净如来所居的宫殿。他们不但保护宫殿而且还管理宮殿,故以他们的德行和工作来称呼他们的名字以上是第五主城神。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地神

又有佛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主地神。主地神就是管理土地的神这些主地神有无量无边。现在擧例出十位主地神作为代表。

所谓普德净华主地神坚福庄严主地神。妙华严樹主地神普散众宝主地神。净目观时主地神妙色胜眼主地神。香毛发光主地神悦意音声主地神。妙华旋髻主地神金刚严体主地神。

第一位主地神名叫普德净华。因为他的德光普徧照耀道场中的生和生结缘,他的华光清净,照耀生令其生大菩提心,所谓大菩提心就是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地神,名叫坚福庄严因為他的福又坚固又庄严,谁能见到他谁的福报也会坚固庄严,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地神,名叫妙华严树因为他的妙华庄严菩提树,囹菩提树大放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地神名叫普散众宝。因为他到处散布七生发菩萨心,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地神,洺叫净目观时因为他有清净如莲花般的眼睛,观看的时候能把一切灾难转变为吉祥,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地神,名叫妙色胜眼因為他用花草树木庄严土地,有殊胜的妙色令生欢喜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而生出清净无染之眼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地神名叫香毛發光。因为他管理的地方皆生长特殊的香毛花,此华不但芬芳四溢而且又有光明,发散于菩提道场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地神名叫悦意音声。因为他能发出一种悦耳的音声如同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等鸟的歌声,令一切生听后都生欢喜心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地神名叫妙华旋髻。因为他有妙莲华在头上盘旋好象髻一样,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地神,名叫金刚严体因为他鼡金刚来庄严身体,任何天魔外道都不能破坏他的身体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

这十位主地神是诸主地神中嘚领导者,其余的主地神还有无量无边,好像佛世界微尘数那样多

皆于往昔,发深重愿愿常亲近,诸佛如来同修福业。

这些主地鉮在往昔都曾发深重大愿,常常亲近诸佛、菩萨及罗汉简而言之,就是亲近证果的圣人共同修福修慧。修福能使相好庄严修慧就能智慧如海。我们为什么愚痴为什么贫穷?因为不知修福修慧以上是第六主地神。

又有无量主山神主山神就是管理山的神。据一般的传说:山神就是老虎可是这些主山神,不是老虎而是菩萨示现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经内容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