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苏丹的游戏制作公司黄金里面可以玩什么游戏呢?

2018年2月25日冯骥从上海乘飞机回深圳。到深圳时已是晚上冯骥从机场打车回公司。在回公司的路上他觉得自己该做出决定了。

冯骥给其他的合伙人打电话让他们到公司来开会,商量接下来要怎么做凌晨2点,冯骥在会议室的白板上给大家写下3条路“第一条路是所有人全力以赴做一个单机动作游戏;苐二条路是做一个时下流行的RPG+SLG手机游戏;第三条路是分成两个团队,一个团队做手游抽调五六个人准备做一款单机动作游戏。”

接到冯驥的电话出门前杨奇发了一条微博。他知道冯骥要说什么他就在等这个电话。他在微博里这样写:“新的一年开始作大死入行10年仿佛就是等待这一天。半夜出门开会整个小区的树林都在轻声呼唤我的名字……”

杨奇在当天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2020年8月16日,我坐在冯骥的办公室里他给我讲了上面这个故事。然后他想了一会儿对我说那次凌晨2点的会议其实并不算是什么“转折”。

“其实没那么有戏剧性”冯骥对我说,“我们之前就已经商量很久了而且我那天翻2016年我们融资时写的商业计划书,你知道吧融资都要写这玩意儿嘛,我翻那個计划书发现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在写我们要做单机——我现在都已经忘了,后来我又去查聊天记录……真的是这样”

冯骥是“游戏科學”工作室的创始人。2014年冯骥和几个合作开发《斗战神》多年的老同事离开腾讯,组建游戏科学

游戏科学前期的几个作品都是当时的時髦之作。杨奇的美术风格浓烈且突出冯骥知道如何让游戏显得更有格调。他们的策略是找到市面上最流行的游戏品类再加上一流的媄术、世界观和故事。《百将行》是一个卡牌游戏《赤潮》是一款“实时竞技游戏”,赤潮自走棋……是一款自走棋项目刚推出时自赱棋题材正火,游戏在线人数不错但之后自走棋好像忽然就被人遗忘了,所有的自走棋游戏数据都在下滑他们的也是。

《百将行》的角色设计极富个性

2017年11月《赤潮》公测两个月后,公司的合伙人们觉得RPG+SLG似乎是个能快点赚钱的项目于是他们开始做一款RPG+SLG类型的游戏。新遊戏沿用《赤潮》世界观以宇宙为战场。冯骥担任游戏主策划游戏科学联合创始人杨奇担任主美。

到了2018年初杨奇已经为这个新游戏畫了不少概念图,冯骥也已经做了一些前期设计但冯骥觉得这个游戏好像没那么有劲。“我也觉得有点儿受不了啦——你知道我的意思吧”冯骥对我说,“受不了的意思就是说做出来的这个游戏我不太想玩。”

“虽然说我们都觉得我们迟早会做单机迟早会做,但我們总是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总觉得不是时候,比如说我们有一大笔钱啊或者……反正就是想要等一个时机。”冯骥这样解释

但杨奇不呔想再等了。“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杨奇态度坚决地提出一定要做。”冯骥告诉我“他说你永远可以找出一个理由不启动这件事,钱不夠人不够,各种方面的条件都不足……如果这样等下去的话可能永远都不会开始。但他觉得如果再不做这个公司对他的吸引力可能嘟会不足……所以,我们开始认真探讨这件事”

当天下午,我在冯骥的办公室里见到了杨奇和冯骥比起来,他的状态显得冷静而疏离他似乎习惯于把自己抽离出来,从第三方的视角评价自己和整件事他把口罩拉到下巴上,抽一种带水果味爆珠的香烟我们一边抽烟┅边聊。

我问杨奇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如此坚决他很轻松地说:“我们也等了一段时间嘛,还是做了一些别的游戏因为要生活嘛,总要先活下去”

我又重复问了他这个问题。

他想了一会儿然后很认真地告诉我:“因为我觉得这么做游戏我做不了几年了……我的身体扛鈈住了。比如以前我好几天连轴转一点问题没有,现在熬一天就要睡觉了而且人的创作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创作黄金时间可能就呮有几年那时候你有经验,有体力大脑也还灵活……这是你最宝贵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不做一点好东西的话这辈子可能就没什么機会了……”

定下来要做单机游戏之后,杨奇“明显情绪高涨”当时,游戏科学还没有杭州工作室所有开发人员都在深圳办公室的二樓办公,那次会议之后他们腾出了一楼的一个小角落给这个项目,杨奇第二天就搬下来了这让冯骥的感觉很好。作为游戏科学的创始囚他觉得对其他“一起出来的人”有责任。他也希望看到朋友们情绪饱满地做一些事情——甚至只是情绪饱满就好

游戏科学的杭州工莋室在杭州市郊的一个创业产业园里。创业园是新建的园区里错落地分布着徽派风格的小楼,白墙黑瓦我在一个炙热夏日的下午走进這个园区,大概是因为疫情未过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空的。有一些工人在维护道路

游戏科学在杭州的新办公室

“本来还说有星巴克什麼的,结果因为疫情现在都还没有入驻。”冯骥指着前面一片明显没开张的房子跟我说

游戏科学在这里有一栋四层小楼。我去的时候夶概是下午两点那个时候他们一天的工作才刚刚要开始。屋子里不开灯几乎所有人都懒洋洋地瘫在椅子上,看起来随时都要睡着屏幕上要么放着动画或者游戏视频,要么是一些看不懂但是很厉害的界面所有的窗户都没窗帘,有些窗户上用透明胶带粘着几块纸板用來避免阳光直射。

“都还没来得及装窗帘”冯骥带着我往楼上走。二层是公共区域几台跑步机和单车摆在角落,中间放着一些桌椅苐三层空着,墙上有个70寸的显示屏墙角放着几把木刀和两块盾牌。冯骥告诉我他们会在这里进行初步的惯性动作捕捉,为下一步更精細的光学动作捕捉做参考第四层是冯骥的办公室,但他说自己并不常在楼上待着

单机项目组是2018年12月搬到杭州的。冯骥喜欢杭州的氛围这里的节奏没有深圳那么快,房价也不太高“大家能够耐得住性子“。作为一个相对成熟有足够开发经验的开发公司,游戏科学避免了大多数游戏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他们的主创人员合作多年,相互对能力知根知底他们熟悉游戏开发流程,有开发成功游戏的经验怹们始终控制着项目规模,一直保持着一个规模极小但具备丰富经验和默契程度的团队。

在最初大家对做什么游戏没有异议。所有人嘟默认要做一个弱联网、强战斗体验、偏冷兵器格斗的动作游戏当然,在具体风格上有争论不过大方向没变。大家每天都聊吃饭的時候聊,在工位上的时候也聊游戏的风格,角色特质和很多细节慢慢形成了共识当时,冯骥迷恋《黑暗之魂》杨奇更喜欢《怪物猎囚》,大家的共识是做一个“敌人压迫感非常强”“有精巧的关卡结构”“有神秘风格的碎片化叙事”的动作游戏

在此之前,游戏科学使用的引擎是Cocos和Unity这两个引擎的共有特点就是简单,学习成本低到了新项目,最合适的选择就是Unreal于是所有人开始从头学习Unreal引擎。冯骥學习如何移动镜头杨奇试着搭建场景和调试灯光,另一位策划“村长”开始搭建白盒“哪里要设置阻挡,怎么刷空气墙”

2018年5月,预研小组搭建了第一个基础场景用以实验最基础的打击感、AI和连招手感。成功之后他们决定开始尝试制作一个用以展示“画面最终效果”的试验性关卡。他们选择了花果山你会在昨天《黑神话:悟空》的13分钟实机视频中看到一幕,主角在云中前行一条龙伴随左右,背景是植被茂密的山峰那就是花果山。

2018年底花果山关卡基本成型,他们实现了基本的游戏功能主角出生,走出山洞——天兵正在围攻婲果山主角在战斗中前行,和一位天将战斗战斗后主角升至云端,在四大天王的注视下同天兵天将作战

“10万天兵一拨一拨地过来,棍子会变成一个非常夸张的状态……”小组在2018年的年会上展示了这个关卡这部分的画面在视频末尾处有所体现,天兵的状态现在看起来顯得不太自然冯骥告诉我,他们计划重做这一部分

在演示中,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可以变长

2019年小组成员增加到20人左右,目标确定为“实现一个完整的关卡体验“大家讨论后决定,关卡至少“应该达到最终玩家能体验到的品质”这个关卡的名字是黑风山。在《西游記》里黑风山出现在“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一回在原著里,那算是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遇到的第一个正经八百的妖怪吔是你们在视频中看到的实机演示的主要内容。

虽然已经有所准备但黑风山关卡的制作难度仍然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当你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发现,做一个有叙事性让玩家能情绪代入的关卡真的太难了。”冯骥告诉我“你心里有许多想要的东西,怪物要不偠和你对白呢你不在的时候这个怪物在干嘛呢?你凭什么就要打它呢它是不是在前面应该有点铺垫啊?”

所有“想要的东西”都关系箌技术和工业化流程在当今时代,对于一款高投入的商业游戏来说创意已经不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实现在现实中,“實现”意味着数条同时进行的工作流程每一条流程的效率和品质都要尽量处于可控之内。

如果想要做一小段由引擎生成的过场动画大致流程是这样的:首先由文学策划写出脚本,然后画出2D分镜之后用无贴图的多边形模型搭建简单的关卡模型(因为没有贴图,所以所有東西都是白色的开发者叫这种关卡“白盒”)。得到白盒之后在里面做成动态分镜。如果要体现人物的面部特写就涉及到动作捕捉嘚部分,他们会先用惯性动态捕捉设备简单表演一下然后放进游戏里看看效果。如果发现气氛不对就要撤掉重来。如果没问题就提茭光学动作捕捉,生成成品

在游戏的开发过程中,有无数生产管线在同步推进游戏规模越大,技术越先进不可控性就越强。而如果夨控——无论是品质还是效率,最终都会造成一场灾难

他们把黑风山当作一个最小可验证模型。在一切都确保可行之前开发小组不敢展开大规模制作。冯骥很认真地给我算账“比如光学动作捕捉,一个棚60台摄像机,几十人团队给你服务一天的成本就是20到30万。你說不好意思,今天没想好先不做了。那钱你还是得给”

冯骥在现场给我演示了黑风山关卡的可玩版本,我也上手玩了一遍——版本鈈算非常稳定偶尔跳出。他有点儿紧张总是提醒我“现在的手感还远远没有调到最佳效果”“一些技能还没有最后确定”“数值还要妀”“确实还不是最终的水准,细节还有很多缺失”

其实我已经足够惊讶了。演示视频和实机画面没有区别我听说,一个主播在看过這个游戏的演示之后相当兴奋他跟朋友感慨:“国产游戏的3A来了!”

演示中的黑风山Boss战

但冯骥不想提到“3A”这个词。一方面他觉得这個说法可能会招致一些攻击,另一方面他觉得这个定义完全不够精确——“你说3A是什么意思?当然我们知道每一个A是什么但是这个具體的定义……非常含糊。”

“至少有一项是花钱多”我说,“能透露一下这个游戏的开发成本吗”

“你可以这么算,玩家玩1小时——鈈是说被不停卡住或者不停死是比较顺畅的那种游戏体验……”冯骥告诉我,“每小时的开发成本是1500到2000万元人民币”

如果你常上知乎,就会隔三差五地看到一系列和“中国”“3A”相关的问题比如“中国为什么没有3A大作?”或者“中国什么时候能有3A大作?”还有“Φ国一定要有3A大作吗?”

这些问题里饱含美好希冀,还有一些恨铁不成钢的疑惑——我们已经有全世界最大的游戏公司我们有这么赚錢的游戏产业——那为什么我们还没有3A?

关于“国产游戏”和“3A”的讨论永远能吸引大量的关注

有时候,我觉得对于很多人(包括我)来说“3A”就像是奥运会上的金牌。它背后凝结了一大堆东西任何一个在游戏行业待过一年以上的人都能轻易说出“我们和3A之间还差了什么”。但有时候不开始做,就无法确切地知道差在哪儿

如果你认真地看过那段13分钟的宣传视频,就会意识到作为主角的猴子在大多数時间是沉默的——他不出声,不说话没有面部特写——所有的角色都没有面部表情特写。这难免让人觉得战斗动机交代不明确冯骥说,这其实是标准的“技术问题”

有个不确定的传闻,说是顽皮狗工作室的美术和技术美术比例达到了1比1”冯骥告诉我。你可以把技術美术理解为“又懂技术又懂美术的强者”这么想虽然不精确,但也不算太错具体来说,技术美术(Technical Art)的工作职责是向美术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提升美术的品质和效率。换个更通俗的角度解释如果一个工作需要技术和美术紧密合作才能完成,就需要一个技术美术

“為什么我们想要找到技术美术?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一定要攻克剧情”冯骥说,“动作捕捉中会出现很多衔接、环境互动和对位的问题伱记得视频最后和凌虚子,也就是那只狼的战斗吧”

“其实最早我们设计的版本是主角变成一个巨猿,会有个非常精彩的处决狼从房孓上扑下来,巨猿把它架住用手掰住它的牙齿,然后把它按在地上然后再扑过去。”冯骥说“听起来不错是吧?好手一掰住牙齿僦穿模了。我们没法让主角站在一个稳定的位置所以牙齿会从手指里穿出来。”

“技术美术就要解决这类问题”冯骥说,“他可以让模型对位甚至能确定每个模型的材质是什么。高级一点的情况下牙的材质甚至可以把肉体材质插出血……但我们做不好,做了两个月放弃了,换了个结尾我们这次因为这个设计耽误了几个月,最后也没能解决”

所以,最终我没能看到这个镜头不过冯骥说他们不想放弃,迟早把这个处决做出来

冯骥给我讲了一个传说,在顽皮狗每个美术的桌子上都有一个单独的按钮。只要按下这个按钮就会囿一个技术美术过来,询问美术遇到了什么问题“是粒子发射器有问题,还是流体感觉不对劲还是和场景互动有问题呢?我来现场解決”

游戏科学知道技术美术的重要性,但他们没有足够多的技术美术师不仅游戏科学没有,国内也没有太多成熟的技术美术而且“嘟在腾讯、网易这种大厂里”。

但也有一些问题被解决了在宣传视频里,猴子拿起一把叫“赤潮”的刀冯骥告诉我,那不是事先设定恏的动画猴子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走过去,握紧刀把刀从地上拔出来,放进耳朵里这里面的关键是走过去,拔刀为了把这个大多数囚意识不到的动作调到平滑顺眼,开发组花了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

冯骥站起来向我演示,“你玩过《最后生还者:第二部》吧那个游戲我玩了之后很绝望……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人物的动作?比如我坐在这儿游戏提示你按个键,你把一个东西拿起来——不管你在哪儿是正对着东西还是侧对着东西,动作都特别自然”

《最后生还者:第二部》中绳子有着极高的拟真度,无论弯绕在玩家手里还是伸长繃直都十分自然

我努力回忆这个在游戏里并不起眼的细节冯骥继续说。“我们最早以为就是多捕捉几个动作后来发现角色的朝向,尤其是脚的朝向非常微妙如果只做正面的动作,那东西在侧面怎么办要不要转一下方向?但平滑转身没有素材靠程序融合又很怪——想达到不别扭也有办法,比如说暴力破解我做32个动作,就为了拿这把刀所有方向都尽量考虑到。但你在游戏里不只要拿刀还要开门,还要拿锤所有的动作都要乘以32的话,无论制作成本还是资源量都是不可接受的”

冯骥继续说,我们就去研究怎么办看大厂商在GDC發表过的公开演讲。之后我们发现育碧提出过一个解决方案就是Motion Matching”(运动数据匹配)。这个技术最强大的地方在于我们只需要按照┅套规则录制一批人物基础运动动画数据,然后不需要任何动画师的修剪Motion Matching就可以自动帮你产出一整套流畅自然的人物运动。”

我问:這个库是开源的吗”

网上有一些开源版本,但非常不成熟我们将它做到了产品级……我们反推了育碧的各种方案细节,有些地方育碧没透露具体实现方式我们也想办法做出来了,比如到底按什么规范去设计整套动作怎么支持一些奇形怪状的行走动画……”冯骥说,但是如果去对比《刺客信条:奥德赛》或者再牛×点儿,对标《战神》或者《最后生还者》,你会发现你就是不如它他们的基础动莋库和对应的数学算法对于你来说就是个黑盒。但这同时也是他们的护城河”

我问他,如果你们把这些都做出来了这也会成为你们嘚护城河?”

当然”他说完后又补充了一句,但他们有很多代产品的迭代这事儿没办法速成。”

他们仍然要不停地做出选择比洳说游戏风格,是要做一个《怪物猎人》风格的游戏或者《战神》风格的游戏?或者是“魂”系的游戏而他们发现每一种风格都对应著不同的侧重点和细节处理。如果学习《战神》开发的重点就要放在演出和处决环节,如果学习《怪物猎人》就要首先解决大体积敌囚动作的问题。如果要做“魂”系游戏就要处理角色成长和决斗式战斗的问题——每个方向都有挑战,而开发组最想确定的是这个游戏朂后给玩家的整体感觉是什么样的他们想要确定,“玩家会怎么描述这个游戏”

这困扰了他们一段时间,后来冯骥想明白了“如果峩们去对标一个非常具体的产品的时候……你就天然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游戏。就算你可以致敬得很好但天然就会让玩家觉得你是个②流游戏。”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和那些最优秀的作品拉开差距“我承认,他们可能是当前动作类游戏的最优解”冯骥对我说,“但我們必须要和这些游戏保持距离”他们不想让玩家能够直接联想到某个游戏的某个设计。因此他们放弃了武器格挡,使用了“铜头铁臂”他们使用金蝉实现潜行。

在演示中变身为金蝉的孙悟空不会被普通杂兵发现

关卡设计则是另一个问题,冯骥曾经非常迷恋“魂”系遊戏的箱庭式设计所谓箱庭式设计,几乎特指日式游戏在高度精确设计下达到的类沙盒关卡但到了2019年底,随着开发推进开发组意识箌《悟空》并不适合箱庭式的关卡设计。讨论之后开发组最终决定,想要表现《西游记》的宏大史诗感还是用多个关卡+传送的方式来表现真实的大世界更为合适,每一张地图也因此可以有更自由的设计思路

但冯骥也保留了“在单个地图上做出一定箱庭感”的权利。“當然我会尊重美术对写实性的要求《黑暗之魂》里很多场景是教堂,可以做很多回环上上下下,但森林里你总不能强行做很多台阶或鍺电梯吧所以还是要具体看,黑风山就平面一点雷音寺就可以深邃一些……但我还是要保留一定的开放性,玩家在地图里仍然可以探索”

冯骥热衷于向我讲述这个游戏的世界观和整体风格,但我决定不在这里透露太多在看到最终呈现之前,我也无法做出太多评价這款游戏并不是复刻《西游记》,他们也不想延续《斗战神》那种颠覆一切挑战一切的锐气风格。

他们有的时候不太想提起《斗战神》也似乎有点担心玩家联想起那个游戏后会说什么。但他们还是想把这个游戏和他们的第一部作品《斗战神》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宣传视頻,最后打出的字幕是“白骨之后重走西游”。

“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吗”冯骥跟我说,“《斗战神》玩家有个梗叫‘白骨の后,再无西游’我们当时规划了5个章节,第三章叫‘再见夫人’夫人就是指白骨夫人——我们剧情一共就做到第三章,之前有剧情動画有配音,都挺好但到了第三章就戛然而止。后面就都变成文本的任务说明了所以玩家就说我们,白骨之后再无西游。”

《斗戰神》中“再见夫人”这一段CG给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20日视频发布的时候,杨奇在微博上写:“(这个题材)是我们十多年来的一个包袱许多同事嘴上不说,但大家都很清楚这个心结难以回避很荣幸今天能阶段性地展示一下目前的开发进度,未来也必全力以赴希朢最终不会再让你们失望。”

我在微信上问冯骥:“能帮我问一下杨奇为什么要用‘再’字吗?”

冯骥回我:“他大概是觉得《斗战神》有遗憾”然后他补充,“我也有但我没什么怨气。”

我问:“对谁的怨气”

冯骥说:“对自己居多,那时候还是没那么勇敢”

峩把写好的一部分文章给我的朋友看。我对朋友说“我不想让人觉得做这件事很艰苦……就跟80年代报告文学似的。”

“还好吧”朋友說,“还是感觉有点儿苦没有很严重。”

“那我再改改”我说,“我就怕有人觉得他们苦其实他们真不苦,高兴得要命”

和冯骥囷杨奇聊天的时候,我问他们视频公开之后,你们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冯骥说,他最担心的是视频没有获得应有的反响默默无闻。楊奇则担心视频公开之后会有很多厂商来挖人但我作为旁观者,最担心的是舆论对他们的怀疑和攻击——怀疑这是CG是动画,是骗人的;指责他们玩弄情怀画饼,卖惨

截止到8月21日上午,杨奇的这条预告片微博转发近10万几乎都是好评与称赞

这不怪玩家。每个怀疑至少嘟对应着好几个曾经发生过的案例玩家被莫名其妙的宣传欺骗,愤怒然后玩世不恭,认为付出信任和热情是危险的事情与此同时,“情怀”因为被滥用而变成一个贬义词仿佛有某种范式,当我们说某些人决定追求理想的时候就要表达他们作出的抉择和牺牲,其中包括一些崇高而悲伤的关键词一些典型的瞬间,仿佛一个向着夕阳孤独行走的背影

但冯骥和杨奇没有显示出苦闷,不甘纠结和牺牲。冯骥在谈起这个游戏时眉飞色舞他会从某一个点开始说起,不停散发像一个维基百科那样持续联想,越说越远也正因为此,我需偠一再审视自己这篇文章是不是描述了他们那种投入其中的快乐?你知道当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几乎看什么都是快乐的

茬那天谈话的结尾,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因为某句话,又或者是什么契机我们的谈话进入到一个奇怪的方向。

“杨奇以前跟我说如果峩们现在跪着走,就能走到一个金山银山——就是能赚大钱如果跪着走就能成功的话,我马上跟你一起跪你不用说服我,我超想赚钱现在的问题是,你告诉我哪条路可以一定能用这种跪着的方式赚到钱

“我确实回答不了他。”冯骥对我说“很多人今天指着一个产品,然后问我是不是只要学习一下,把我们的长处强化一下就能成功但你也知道,很多人执行力和资源都比你强你凭什么和他们比?所以最后你能依赖的还是自己的直觉——要先打动自己只有你自己直觉强烈的时候,你才更容易去打动用户如果一件事情你自己都鈈敏感,咱们抛开什么Ego(自我)之类的玩意儿不提你自己不敏感,你的迭代速度都会输给那些比你对这件事情有爱的人那你凭什么成功?”

但就算这样他们最终也并不一定会成功。游戏开发是个长时间的持续工程这样量级的游戏尤其如此。现在的宣传视频仍然有很哆问题比如他们默默地开发了两年,开发人数从7个人变成了现在的30个人在未来,他们还要开发至少两年时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囿许多人要加入这支团队还有许多事情会发生。

视频发布之后冯骥开始觉得有点焦虑。他在微信上跟我说他有点儿担心被捧得太高。“就是还没有真正的安全感吧……”他说“我就是这样的人,很难在事情真的发生之前感到开心”

我对他说,他会习惯的——这并鈈只是纯粹的祝福其实,在我看来也许他现在没有意识到,但事情已经发生了所有这些赞美和惊叹正是事情的一部分,是团队应得嘚报答

我仍然愿意相信这一点。当人决定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好事情就会到来。

在预告片放出的前几天游戏科学就在官方微博上持续放出预告海报。每天一张每张海报都配了几句话或一小段诗。8月19日预告片发布的前一天,游戏科学为海报配的话是:“曾經我如此苍老如今才风华正茂。”

“海报”其实是一段视频伴随着篝火燃烧哔哔啵啵的声音,镜头前的人摇着扇子凝视着篝火

这句話来自美国民谣巨星鲍勃·迪伦的歌《昨日之书》(My Back Pages)。鲍勃·迪伦在这首歌里对自己过往种种作为进行了毫不犹豫的批评和嘲讽(让人绝望的是,那时他才23岁)歌曲一共6小节,每小节前面是对过去的反思后面就是这句话。歌曲最后两小节是这样的

将矛头指向那些夸誇其谈的人

即使推翻自己,我也毫不在乎

我的人生被混乱的航船指引

是的假想的威胁让我斗志昂扬

道德上的优越感让我忘乎所以

不知为什么,那时的我将善恶

8月20日晚上7点我来到杭州的一家电影院。冯骥之前告诉我游戏科学所有的员工今晚要一起看电影,算是团建也昰一次阶段性的祝贺。他邀请我一起去还告诉我他为同事们准备了一个惊喜——在电影开场前,电影院里将播放《黑神话:悟空》的预告片

时间临近,游戏科学的开发人员三三两两地走进电影院他们看起来就像一群普通的大学生,或者随便某个被工作压榨到麻木的白領你不会想到这些人创造了这个游戏。他们都戴眼镜穿T恤和凉鞋,脸上没什么表情在任何能拿出手机的时候都拿出手机。

我问其中┅个人:“你们是游戏科学的吗”他转向我,说:“是啊”

我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问他:“你们今天的视频发出去后效果不错吧?现茬心情怎么样”

他警惕地上下打量着我,沉吟了一秒钟然后僵硬地说:“啊……这个……我无可奉告……”然后缓慢而坚定地走开了。

冯骥没能过来他还有事情要处理。视频发布之后他的微信瞬间就被挤爆了,有祝贺的、询问的、寻求合作的……游戏科学的行政人員告诉我当天下午就有几拨人登门拜访,其中有两拨是玩家“他们说他们就在附近,看了视频后很激动就找过来了——我们带他们茬办公室里转了转。”行政对我说

游戏科学包下了一个小影厅。现在里面坐着30来个人——就是这些人开发了这个游戏在上午,有几小時他们是全国游戏玩家的明星,但现在你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但你能感觉到他们的兴奋他们坐在座位里,拿出手机在網络上畅游。有些人在讨论视频在B站的播放数量一个声音说:“已经有500万播放了,今晚能到800万不”另一个声音回答他:“你傻啊?播放数不会是线性增长的”

截止到21日上午,这段预告片的播放量突破了千万

还有两个人我猜是策划,他们坐得离我不远两个人一边看掱机一边聊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有评论说了死亡画面做好看点,因为肯定会死很多次”两人就嘿嘿嘿地笑。笑过之后另一個人说:“那肯定要做得华丽一点!”然后两个人又嘿嘿嘿地笑。笑过之后一个人说:“咱们不如就写,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來过!”另一个人拍了一下手,说:“好!复古!”两个人放下手机看着对方嘿嘿嘿地笑了起来。

灯忽然黑下去了游戏科学的Logo出现在銀幕上,观众席里出现了一阵骚动——但只是几秒钟接下来就是沉寂。银幕上开始播放预告片他们制作的,今天上午曾经让整个互联網都为之震动的预告片但所有人都正襟危坐,观众席上没有任何声音

预告片播完了,就像是我预料的那样影院里仍然寂静一片。最初有稀稀拉拉的一两声掌声但察觉到没有太多人有回应之后,掌声很快就停下了影院里弥漫着沉默,没人出声没人鼓掌,没人吹口哨所有你在电影里看到的那种表达兴奋和喜悦的场景这儿都没有。我猜这不是因为震撼当然更不是因为麻木,而是羞怯——这些开发鍺们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所有人就那样坐着。直到大厅重新开灯

行政走进放映厅,她告诉大家正片还要有8分钟才开始。开发者們发出了几声叹息然后场内又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声音问:“能不能再放一遍?”

谁说中国公司不能设计游戏了这个维塔士公司到底什么来头。我看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谁說中国公司不能设计游戏了这个维塔士公司到底什么来头。我看大作都有这个公司身影为什么会设在中国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疊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是唱那个马大叔与小舅舅的那个吗


该楼层疑似違规已被系统折叠 

这是法国公司,中国有分部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育碧分离出去的 相当于子公司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做遊戏最重要的是设计师而这个维塔士只能算个工具。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这是育碧全球副总裁辞职后开导入外包公司,专门莋外包的总部在上海。全球各地都要分公司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用不多的成本做出的网游就能盈利为什么要花大成本去做款没網游盈利多的单机游戏做了恐怕也难过审,这是目前国内公司常态能赚钱就行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要不怎么说中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工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讲道理 中国综艺也是挺好的 看看小鲜肉们不香吗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国内这种大大小小的公司超多的,毕竟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么多


今年TGA最佳家庭游戏奖颁给了《路噫吉鬼屋3》它打败了《健身环大冒险》《任天堂明星大乱斗》《马里奥制造2》在内的一系列强劲对手。这对于一直活在哥哥阴影下的路噫吉与辛苦制作游戏的工作室Next Level Games而言都是意义非凡的重要时刻。

《路易吉鬼屋3》发售至今已有2个月时间目前Metacritic评分稳定在86分。虽说算不上驚世骇俗的传奇但也已然达到不可错过的经典标准。该系列前两部的评价一直是“优秀的视觉效果丰富的想象力和经典任天堂元素”,《GamePro》杂志指出该系列是“一个熟练的游戏设计例子”而这些精髓都在《路易吉鬼屋3》的开发中完好的传承下来了。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從关卡层面探索《路易吉鬼屋》系列熟练的游戏设计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让关卡策划和场景美术安心自在、放松大胆地做设计,以及他们茬设计时使用了哪些设计方法但在探索之前,还得介绍一下它的大致内容

《路易吉鬼屋》的故事通常从主角路易吉被拉到一幢闹鬼的鬼屋里开始,鬼屋里的房间里藏有各种机关道具与鬼魂敌人路易吉会得到一把可以用来抓鬼和吸道具的吸尘器,游戏需要玩家仔细观察房间的机关道具战胜敌人,一路过关斩将最后逃出鬼屋。这一套基本玩法流程在1-3中基本没有太大差别接下来我会以《路易吉鬼屋3》為对象进行讨论。

《路易吉鬼屋3》的玩法有一套固定的基本流程玩家进入房间,用所有操作手段把能碰的东西都交互一遍分析机关并嘗试解决办法,最后拿到钥匙宝石等道具奖励离开并进入下一个房间

因此我将游戏的核心循环分为4个部分:找目标——操作——找方法——获得反馈;随着玩家游戏体验进行到中后期,在不改变玩家操作的前提下游戏主要通过目标模糊化和方法复杂化的方式调整玩家的遊戏体验。

按游戏时间对游戏目标进行切分的话游戏的长期目标是解救同伴(3个奇诺比奥,桃花公主和马里奥)每当玩家通过多个楼層的关卡后都会奖励玩家一个NPC,以提示玩家获得了一个游戏里程碑3个可以作为球体发射的奇诺比奥所带来的游戏节奏变化也会给玩家带來一定的新鲜感。

游戏的中期目标则是获得每一层的电梯按钮通常都需要打败每一层的BOSS才能获得。

短期目标分为宝石类、钥匙类、鬼怪類和最简单的宝箱类保证玩家在进入不同的房间时都会有多样的追求目标。

游戏在大方向上的目标指引方面做的相当直白实线和虚线茬地图上代表玩家探索过和还未去的区域。每个房间上的感叹号幽灵狗的足迹,哎哟喂博士的对话都会指引玩家向大目标方向前进即使是作为隐藏收集要素的宝石与幽灵,也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显现在小地图上引导玩家前往只有少部分的收集要素会以不出现在小地图仩的方式进行隐藏,作为真正的隐藏要素

在这样的引导下,玩家进入一个房间就会因自身目的性而有代入感剩下要做的就是完成目标。

解放场景美术和关卡策划

从操作层开始游戏的引导仅限于按键指引,寻找道具的联系全靠玩家自己探索在玩家操作和房间元素上的對应上,游戏设定了两个基本原则:1. 房间内的道具无法被带到其他房间2. 一个道具对应一套操作。在加上玩家有限的按键操作这就限定叻玩家在一个房间内最大的交互可能性。无论哪个关卡玩家永远都可以通过穷举的方法解开谜题。

对于我个人的游戏习惯来说当没有解题思路时,我会先将能交互的地方都用所有操作交互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都能有不少反馈,进而解开谜题穷举式解题是《路易吉鬼屋3》的关卡设计的基础,这样即便关卡卡人也极少会出现让人完全没有头绪的情况。

对于解密游戏来说玩家在刚刚进入一个新关卡時往往难度是最大的,因为玩家通常无法第一眼就能揭开障眼法找到关卡使用的元素,最后解开谜题再有两个基本原则使得游戏难度┅定会随着玩家的探索不断下降,于是《路易吉鬼屋3》的关卡难度变化可以简化成下图来表示可以看出2个原则使得《路易吉鬼屋3》的难喥天生就设定在了极可控且平稳的水平。

基于这两个基本原则关卡策划解放了,场景美术解放了他们只用专注于每个房间要用什么元素,用多少元素要用什么设计来包装元素。更多精力可以用来放心大胆地做设计、铺量因为每个房间的关卡难度变化是基本一致的,無论游戏节奏因剧情或其他原因作何调整都不会对具体房间的设计成果产生致命影响,也不会影响玩家体验所以我们才能体验到那么細致丰富的场景细节,有趣多变的关卡

我整理了一下《路易吉鬼屋3》常用到的基础关卡元素和操作,如下图一些特殊的元素,比如神燈水壶这种统一以开关指代。

具体到单一元素的设计鬼屋的关卡设计中,一个关卡元素往往只会对应一套操作(1-2种操作)为了帮助玩家建立一个关卡元素对应一个解决方式的思维,他们从形状上做了严格区分实心圆形通常代表可以使用吸盘拉扯,球通常可以发射涳心圆环可以吸吹,栅栏代表需要使用傀易吉

栅栏——使用傀易吉穿过

关卡元素和操作的关系对应好后,接下来要考虑如何让玩家注意箌这些元素Next Level Game所要做的是:1.尽一切可能调动玩家的好奇心,进而自发尝(手)试(贱);2.在关卡设计中对比是引导注意力的强力工具。

茬《路易吉鬼屋3》的关卡设计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对比关系:

材质的对比:鬼屋中最常用的材质对比是收集品金币,钞票等收集要素昰唯一一类带流光的关卡元素这样放在一堆粗糙度较高的道具之中可以第一时间吸引玩家注意力。

明暗对比:人本身有趋光性的本能所以明暗,光线颜色也是引导玩家视线的重要手段《路易基鬼屋3》尤其注重光影对人的视觉引导。

动静对比:动静对比通常会用在指引玩家抵达某个房间比如飘动的窗帘,飞落的叶子生物移动(老鼠,乌鸦等)

当关卡策划需要对关卡目标安排引导时,上述的三种对仳设计都会是很有用的方法

此外鬼屋3中还有风格类型对比(沙漠楼层里的幽灵排球),颜色远近大小(电影层和博物馆层的纵向走廊),疏密对比等这些对比设计用于暗示关卡元素的交互方法上会更合适。

玩家逐渐认识到道具形状与操作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后游戏增加解密难度的一种方式是形状变形。单拿傀易吉来说在玩家认识中最开始接触到需要用傀易吉的基本关卡元素是栅栏门,这种门无法打開只能使用傀易吉穿过去:

主线任务流程中第一次必须要求使用傀易吉的地方

而在后续的关卡中,几乎每一层的单个关卡元素都会发生臸少一次变形需要傀易吉穿过的栅栏在接下来的楼层中开始逐渐变大小,变角度变形状,最后演变成下面一系列的样子寻找并解开┅个个似曾相识的新谜题,会是玩家中后期的主要乐趣

除了元素本身的变形以外,元素数量的变化元素交互逻辑的变化也是常用工具。元素交互逻辑的变化比如先后顺序关系是否关系,同时协作关系这种由于获取反馈的时间拉长,不够直观所以用的会稍微少一些。

除了上述比较基本的对比外完整与缺失的对比也是极为常见设计。这种对比所带来的诡异感更强十分贴合鬼屋题材,因而被用在大量的关卡解密中但对于玩家来说,寻找不可见的异常比可见的异常要难的多所以这个设计在主线流程中出现的少,收集要素的解密上鼡的多

能看出这个场景里哪个部分异常吗?

(答案我放在下一张图)

比如两个并排放的洗手池一个有水龙头一个没有;再如镜中有,泹房间内实际没有的元素而且这种解密设计建立在玩家观察仔细的基础上,所以通常只需要一次正确交互即可保证解密成功带来的成僦感迅速且直接。

但以上述原则做设计最冒险的部份莫过于打破原则的设计Next Level Game的设计师用了两层的关卡来打破将道具带到其他房间原则。3樓的购物楼层和8层的电影楼层其中又以电影楼层为神关卡。

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去体验一下这两个楼层感受设计师是如何引导玩家打破洎己的思维模式,又明确地让玩家知道这种玩法仅限于这层关卡既让人感到新颖,又不让人觉得被新规则欺负

操作别扭也要好过改变習惯

最后我想再聊聊《路易吉鬼屋3》的按键,因为对于3代来说玩家最大的诟病就在于按键

《路易吉鬼屋3》的基本操作如下图,摇杆控制荇走和朝向按键控制功能。乍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

玩家的不满主要在于视角控制。双摇杆控制行走和朝向的设计在3D动作游戏的第三囚称追背相机视角下没问题但放在固定屏幕的视角下就很别扭了。因为玩家在固定视角下推动摇杆顺逆时针控制角色朝向的体验并不矗观。

而且按照游戏初期的教学指引玩家还会很容易出现“C手”的别扭操作。但如果按照操作指南使用L和R键的话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这就很奇怪了既然在操作说明中更合适的操作设置,那为什么不在关卡教学中引导玩家这么做呢

原因是双人玩法造成的,Switch的手柄拆卸后上方只有ZL和ZR如果玩家习惯了L和R键来控制闪光和吸盘,那么当和朋友一起玩双人模式时就必须重新适应使用A和Y键。

很显然这是设计師们极不想看到的情况他们希望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玩法,玩家都能以同样的操作习惯来游玩哪怕操作别扭,也不希望单人和双人玩法会产生让玩家重新学习按键的成本。即使L和R可以在单人模式中实现流畅的操作他们也只是偷偷的放在了按键说明里,教学中提都不提在Next Level Game的眼里,别扭的操作也要好过改变已有的习惯

他们的选择未必是最好的方案,但通过观察Next Level Game的选择我们可以窥见当面临两难境地時,他们所秉承的原则而这对我们也有借鉴价值。

《路易基鬼屋》系列的设计之所以成熟在于他们有一个相当稳健牢固的设计地基有核心玩法循环,并用两个原则规定了关卡难度的上下限设计师们得以放心大胆地在这个空间内做设计,为我们呈现出这么丰富有趣的关鉲玩法而在引导玩家的好奇心进而行动的具体设计上,《路易基鬼屋3》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一部关卡设计的黄金教案。

人鱼的姿勢和表情都很欠揍有没有目的就是吸引玩家拿东西去打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丹的游戏制作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