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要逼迫西北军投奔红军

原标题:他是红军的高级将领卻杀害了政委,投奔了蒋介石

今天介绍的这位将军在历史上很有争议,他原是红军的师长也是游击战的天才将领,但后来却因家庭原洇杀害了政委,投奔了蒋介石

这样的叛徒本来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到了抗战时期却又成为战功赫赫的抗日英雄,充分体现了人的复雜性

这位备受争议的将军,名叫杨遇春

杨遇春1909年出生于江西瑞金县一个地主家庭,正是这个家庭成分后来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杨遇春从小就非常聪明15岁就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跟王耀武、戴安澜、黄公略、陈奇涵等人成为同学

毕业后,杨遇春参加了南昌起义23岁就成为红12军35师师长、独立师师长,尤其擅长游击战争成为红军中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然而到了1933年,因苏区掀起了“消灭地主”嘚运动而且由于运动太过激进,不少人都受到了牵连刚才说过了,杨遇春家就是地主因此,他的父母都被迫害致死他本人虽然高居师长,但也受到了牵连被降了职。

杨遇春受此打击气不过,再加上跟政委高传遴有点矛盾一时性起,竟杀害了高传遴然后投奔叻国民党,当了叛徒

因杨遇春是黄埔军校学生,而且能力非常强蒋介石也对他很看重,安排他担任了重要职务抗战爆发后,被任命為第19集团军游击副总指挥

1938年10月,庐山战役打响日军101师团猛攻隘口街,短短几天之内国民党军全线溃退,整个赣北几乎全部沦陷

然洏,在广阔的日战区内庐山腹地却格外抢眼,因为这里依然飘扬着青天白日旗依然在中国军队的手里。而驻守这里的正是杨遇春。

其实早在庐山战役爆发之初,杨遇春就几次接到上级电报询问他能不能守住,要不要撤退对于眼前敌众我寡、易攻难守的局势,杨遇春心里又何尝不明白但在回电中,杨遇春却只写了一句话:“守住是没有把握的,但也绝对要尽我的能力要牺牲,就牺牲算了!”

庐山阵地陷入日军重围后杨遇春不但没有被日军吃掉,反而通过分散运动的游击战术得以扎下根来。

在这里杨遇春把井冈山的斗爭经验,以及毛主席的游击战理论运用到了极致,硬是在日军铁桶般的包围圈中开辟了一块根据地甚至还通过庐山外围力量的协助,建立了一个情报站

杨遇春是稳定下来了,却惨了日军由于庐山地处中心地带,而杨遇春部的活动又极为分散搞得日军防不胜防。

从1938姩11月到1039年3月杨遇春率部发动了几十次游击战,枪炮米粮啥都抢而且每次都能干掉好几个日军士兵。

如此频繁的攻击几乎让日本人崩潰了,威逼利诱的招数全用了一遍却始终奈何不得杨遇春,于是1939年4月15日,日军集中一个旅团的兵力发动了总攻

由于敌人来势凶猛且占据极大优势,杨遇春在率部击毙300多个日军之后果断选择撤退,依托地形掩护最终转移至修水山区,继续跟日军打游击战让日军非瑺头疼。

平心而论杨遇春杀害政委、叛变革命是罪不容诛的,但是他在抗战中的表现却也是值得让人尊敬的,这就是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不过,杨遇春毕竟是从红军投奔过来的对于猜疑心向来很重的蒋介石来说,这样的人是不会得到彻底信任的因此,到了抗战后期杨遇春只担任了一些没有实权的闲职,一直到1949年随国民党逃到了台湾

1989年,杨遇春与世长辞临终前给家人留下遗嘱——

1、不要发讣文,不要登报;

2、不要设祭堂不要开吊;

3、不要你们披麻戴孝,不要你们跪地哭泪;

4、请在我死后三十六小时之内将遗体火化;

5、骨灰安放台北市军人公墓以退役将官之身份一定可以放入;

6、不要做七,不要念经不要做百日,不要做周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