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的7个师战力排名是由什么军改编的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参观,很高兴能为大家讲解。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我馆的序厅,总面积为600平方米,内高为9米。序厅正中的圆雕是一把飘着红绸带的军号,飞扬的红色飘带像是一个阿拉伯数字“4”的造型,绸带上还镌刻着新四军军歌的音符,寓意着新四军军部在南昌吹响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部队的集结号,并且吹响了新四军部队奔赴华中抗日前线杀敌抗战的冲锋号。另外,圆雕的背景是一幅反映了三年游击战争的山水画卷,它是采用了巨幅油画和山体实景制作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南昌作为新四军组建地的主题,同时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好的,各位来宾(领导),我们进入陈列展厅参观,整个陈列展厅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展厅主要是介绍新四军的前身,也就是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以后,中共中央率领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这就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瑞金,这是参加了长征的几位主要领导人。

    与此同时,成立了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央政府办事处,统一领导留在苏区的红军、政府机关干部和伤病员,共3万多人面对50万强敌的重重包围浴血坚持,为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安全转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就是当时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的所在地和组织序列表。

    在中央红军主力实行长征以前,由红七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于1934年7月从瑞金出发,向闽浙皖赣边前进,之后与红10军会合,组成红10军团,并成立了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红10军团转战皖浙赣边,吸引和箝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兵力,策应和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的红10军团在怀玉山地区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之后为了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俘。在狱中面对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的著作。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

    在中央主力红军突围前后,中央苏区的边境地区,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游击战争。1934年9月底,中央决定任命曾山(照片)同志为江西省委代理书记,率领各级党政干部及武装部队3000余人,留守江西苏区,并且率部在宁都、乐安、永丰、万泰、公略等县边境,坚持游击战争,终于在11月间完成了牵制敌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的任务。

    1935年1月至4月,曾山率部队到达东固地区,由于敌我悬殊,部队被打散。曾山几经艰险突围出来,在老百姓的掩护下,化装成油贩到达上海,又经3个月的努力,终于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随即被派往苏联学习。之后于1937年11月回国,接着派回江西,协助叶挺、项英组建新四军。这是1935年3月26日国民党江西当局以八千大洋悬赏通缉曾山的电文(文物)。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苏区的全部县城和交通要道都被国民党军控制,中央苏区基本沦陷。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照片)召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照片)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之后,中央分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将3万兵马化整为零,分九路突围,分别到各地开展游击战争,这是当时指挥突围的几位主要领导人。

    这就是我馆制作的“九路突围电动图”,当时,项英和陈毅是率领着最后一支部队从上坪突围,在几次都无法成功突围的情况下,遇到了原代英县委书记曾纪才,曾纪才由于了解当地地形,就走了一条未经敌人发现的小路,辗转突围到了信丰县的油山,之后便在那里开展根据地的建设。

    “九路突围”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一举消灭留守苏区的革命力量的企图,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1935年4月,项英、陈毅在大余长岭召开军政干部全体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坚持游击战争的方针:“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从此,莽莽山脉上活跃着一群群不屈的战士。

    像这位,后来的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就是我们江西上饶横峰人,早年和方志敏一起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长期领导闽北游击区的斗争。这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粟裕将军,他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师长,领导了浙南游击区的斗争。三年游击战争是十分艰苦的,“天当被,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就是对当时红军战士们真实生活的写照。这几样就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战士用过的草鞋,油灯,印章,以及土布蓝色床单。

    【这棵树的被称为是“不死树”,是当年,国民党反动派把红军战士抓来后,就把他们绑在一棵树上进行严刑拷问,但是红军战士们都坚贞不屈,国民党便残忍的用火将他们和大树一块儿活活烧死,但是,当地的老百姓却发现,每到春天来临,这棵树被火烧了无数次的大树总是能发出新的枝芽,因此,人们就把它称之为“不死树”,它也象征着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代代相传,革命火种生生不息。】

    这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形势示意图和十五块游击区的主要领导人的图表。赣粤边游击区是项英和陈毅领导的,当时也是南方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而这十五块游击区中有七块都包括了江西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说江西就是新四军的故乡。

    国民党当时对各个游击区进行了频繁的军事“清剿”,各游击区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了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像这边的湘鄂赣边游击区的“大游小击”、“围城打援”的战术,还有这边闽东游击区的“狡兔三窟”、“吃软不吃硬”的战术,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边展柜向您展示的就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游击队使用过的武器。项英和陈毅在领导反“清剿”斗争中,还总结了一套游击战术的基本原则,为了方便指战员记忆,项英还编写了游击战术的歌诀。红军和游击队在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和斗争策略和敌人周旋的同时,还要同革命队伍内部的叛徒作坚决的斗争。

    当年,陈毅的老部下陈海叛变之后,就诱骗陈毅下山,国民党经过了五天五夜的搜索,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就使出了一条放火烧山的毒计,陈毅当时是躲在梅岭的一个山洞里面,后来天降大雨,他才躲过这场劫难。在躲藏时,他由于担心自己不能成功逃脱,就在危机关头写下了这篇有名的《梅岭三章》,而且当时是藏在了棉衣的内层,才保存到了今天。

    国民党除了对游击区进行频繁的军事清剿,还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战士只能食用一些野菜和野果,这些就是我馆收集的一些野菜标本。对于当时恶劣的生活条件,陈毅的《赣南游击词》中对此做了真切的描述,我们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制作了这个《浴血坚持》的景观。

    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战略上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党军,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保留了革命火种和战略支点,成为新四军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展厅主要介绍的是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过程。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长达十年之久的国内革命战争,从此转为抗日民族战争。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在延安的紧急会议上,号召人们要沉着应对,做好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前线。

    随后,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指示各游击区:在保存与巩固革命武装,保障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下,可与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进行谈判。

    从8月至12月,国共双方就谈判改编的工作进行了多次商谈,各地红军和游击队也纷纷开始和国民党地方当局或驻军进行谈判,并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

    这边您所看到的就是陈毅和国民党江西省赣南当局代表谈判的旧址——赣州米汁巷。

    1937年7月16日,闽粤边游击区领导人、红3团团长何鸣丧失警惕,导致近千名红军游击队被诱骗至福建漳浦县体育馆(照片),遭到国民党重兵包围缴械,史称“漳浦事件”。漳浦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指示各地红军和游击队在谈判中要提高警惕,严防国民党的袭击和破坏。

    1937年9月24日,南方八省游击区最高领导人项英应邀赴南昌,与国民党江西省当局谈判,并获得成功。这幅油画就是反映当年“南昌谈判”的情景。而当时的谈判地点,就是江西省政府西花厅。南昌谈判的成功,彻底解决了国民党军队撤离红军游击区、国民党当局释放政治犯、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义勇军等重要问题,标志着南方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随后中央分局在南昌月宫饭店设立了南方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由陈毅负责联络、洽谈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谈判改编等事宜。这是陈毅在南昌月宫饭店写的家信。

    之后,接洽处的干部们就开始到各游击区,动员部队下山整编。陈毅同志来到了湘赣临时省委驻地柑子山,与书记谭余保会面。由于湘赣临时省委一直是在深山老林里,几乎是与世隔绝,根本不了解全国形势的变化,谭余保见陈毅坐着轿子,衣着光鲜,就以为陈毅是国民党的说客,一听国共要合作,就火冒三丈,根本不相信,还大骂陈毅是叛徒,并将陈毅五花大绑了起来,关了五天五夜,还差点杀掉他。但是,经过陈毅反复耐心的宣传和解释,并让谭余保亲自派人到吉安等地了解和证实后,谭余保终于解除顾虑,同意率游击队下山改编。

    这边看见的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月宫饭店的微缩复原景观,月宫饭店位于今天的民德路西段,当时,整个饭店都给包了下来,住满了来联系工作和办公的人。各地红军干部们都以此为大本营,陆续来到南昌。

    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祖国十年之久的北伐名将叶挺回国参加抗战。1937年8月,周恩来在上海偶遇叶挺,并请他出面集合南方各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叶挺接受委托,并在淞沪战役时,向蒋介石提出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军的建议。9月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但是,毛泽东在没有充分了解叶挺对我党态度之前,并未对此作出肯定。他决定请“叶挺来延安商谈”之后再作决定。11月3日,叶挺应邀来到延安,表示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抗战到底,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热烈欢迎。

    1937年10月12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转发蒋介石关于南方几支红军游击队统交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的电令,这是首次公开发布新四军的番号和军长, 10月12日也成为了新四军的建军纪念日。

    随后,项英也来到了延安,在政治局会议上汇报了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和谈判改编的情况,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评价,并号召全党同志向他们学习。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还讨论了新四军的编组原则,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

    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这是军部的部分领导人在离开汉口前往南昌时合影。随后叶挺就前往香港筹集军饷,项英和张云逸等人则来到了南昌。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移驻南昌的张勋公馆,正式对外办公,机构逐步健全充实,军领导人相继任命,部队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南昌同时成立。这是东南分局驻地书院街明德邨4号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驻地书院街2号危家大屋。

    这边所看到的就是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照片)。

    这张照片是1938年1月,分散在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部分领导人为了纪念在南昌的首次汇集,便在南昌市中山路的鹤记照相馆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这是叶挺军长在南昌组建军部时期亲笔写给北伐烈士曹渊之子曹云屏的书信,1938年初,叶挺突然收到一封从安徽寿县曹家岗村寄来的信,拆开一看,没想到竟然是他北伐时期的部下,烈士曹渊的儿子曹云屏寄来的。曹云屏的这封信,主要是请叶挺伯伯帮助他解决上学费用问题。叶挺看信后,立刻挥笔,在印有“陆军新编第四军司令部用笺”的公文纸上写下一封感情真挚的回函。(展柜)

    这边是大型景观《新四军军政会议》,形象地展现了1938年2月13日,新四军领导人开会研究新四军部队集结和开赴抗日前线等问题时的情景。

    在东南分局、新四军分会和军部的领导下,改编后的新四军各部队陆续开赴抗日前线。

    1938年2月至4月间,新四军第1、2、3支队分别从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出发,向皖南集中。第4支队分别从湖北、河南出发,向皖西集中(照片)。

    1938年4月4日,新四军军部离开南昌开赴皖南抗日前线,这幅油画《告别南昌,开赴前线》,就反映了新四军离开南昌时,各界人士欢送新四军,军民依依惜别的场景。

    军部开赴皖南后,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移驻张勋公馆,直到1939年3月南昌沦陷前夕才撤离南昌。这是1938年,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在张勋公馆前的留影。以及他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知识》。

    新四军在南昌期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江西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成立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由共产党员朱克靖任团长。全团近百人,他们走上街头,深入群众,配合其他抗日团体开展宣传活动,从而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这张照片是战地服务团的三个女兵在南昌刚穿上新四军军服后拍摄的,右边这位名叫张茜的姑娘,后来她成为了陈毅元帅的夫人。这是战地服务团女生队队长黄杰,也是徐向前元帅的夫人。

    平、津、沪、宁沦陷后,大批热血青年、爱国人士汇聚南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南昌一度成为东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被誉为“南方的延安”。1938年1月10日,在中共东南分局、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推动下,成立了近千人的国共合作组织“江西青年服务团”,由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兼任团长,服务团分为十个大队,其中有五个成立了党支部,这是他们的团刊《青年服务》。

    这是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派去担任宣传干事的夏征农,他是上海复旦大学党员教授。

    这是江西省青年服务团1大队大队长、著名音乐家何士德。他在南昌教唱抗战歌曲,培养音乐人才。对于战时江西的音乐事业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在南昌创作的“挖战壕”,广为流传。1939年他创作了《新四军军歌》。

    当时,青年服务团为抗日救亡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最为感人的就是“三千人歌咏大会”。1938年2月26日,在江西青年服务团第一大队的倡议下,在湖滨公园,也就是现在的八一公园的音乐堂成立了“南昌抗战歌咏协会”,并举行公演,由何士德指挥三千名歌手和五千名听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鼓舞了千千万万的爱国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8年6月26日,九江马当要塞失守,日军进入江西,南昌危急。曾山、黄道等举行了招待会,并散发了他们署名的《我们对于保卫江西的意见》。这是《新华日报》刊登的对当时的报道。

    新四军整编以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当时的抗战形势,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取得了进入华中抗日的第一个胜仗。四支队九团在蒋家河口仅用20分钟就全歼了正在登陆的二十几名鬼子,我军毫发未损,这是当时的战斗图以及蒋介石发出的嘉奖令。

    1938年6月17日,由粟裕领导的新四军先遣队在镇江至句容公路的韦岗成功截击日军汽车队。江南部队首战告捷。这是缴获的部分战利品。陈毅兴奋不已,并赋诗一首表示祝贺。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开始重视华中地区的战略地位,于是,“发展华中”成为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共同任务。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进驻安徽泾县云岭,11月,将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项英任书记,曾山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这是东南局旧址——云岭丁家山村。(照片)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抵达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党中央关于新四军的战略方针:“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根据这一方针,5月叶挺渡江北上,组建江北指挥部,成立第5支队。

    新四军东进北上,挥戈敌后,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运用灵活的游击战使日伪军不断遭到沉重打击,总是能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1939年新四军第3支队接防繁昌、铜陵一带后,对敌作战200余次,最著名的有繁昌五次保卫战,其中第4次保卫战奋战20天, 毙伤日军450余人,使繁昌城始终岿然不动。这在华中地区城市保卫战中是绝无仅有的例子。

    1939年11月,新四军第1、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组成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统一领导在苏南和向苏北发展的部队。

    这一时期,新四军还增加了两支部队:分别是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第6支队和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为了执行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1939年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中原局书记到华中主持工作,确定了发展苏北,坚决反摩擦,创建抗日根据地等方针。部署了八路军黄克诚部两万人马越陇海路南下,新四军陈毅、粟裕部从苏南过江北上(照片),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大张旗鼓地建立起“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迅速打开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开始把反共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新四军分别在半塔集、郭村和黄桥进行了自卫反击战。在黄桥自卫反击战中,新四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以七千兵力歼灭了国民党顽军韩德勤一个军,共一万一千余人。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实行自卫反击,完全是为了保存抗日阵地,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主力量的发展壮大,决不是国民党顽固派所希望看到的。1941年1月4日,国民党顽固派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时中国共产党为顾全抗日大局,同意把在皖南的新四军撤到黄河以北,于是项英率领新四军九千多人在行至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八万多人伏击,新四军奋战七天七夜,终因弹尽粮绝,除了不到两千人突围外,其余大部分牺牲或被俘。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牺牲(照片),叶挺在下山谈判时被蒋介石扣留,直到1946年才被释放(照片)。这是叶挺在狱中写的《囚歌》、《囚语》,表明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革命的忠贞。1月17日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并撤销其番号。

    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为皖南事变殉难者的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将国民党封锁多日的消息披露了出来,引起了中外人士的震惊和抗议,此时,蒋介石在政治上空前孤立。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拟定重建军部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代政委饶漱石,政治委员刘少奇,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

    1月25日,在盐城泰山庙,重建了新四军军部,之后将新四军整编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共九万余人。

    3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刘少奇任书记。一个月后,中原局改称华中局。

    新四军重建后,获得了在敌后自我发展的机会,大张旗鼓地开展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使新四军迅速崛起成为华中敌后的抗日主力。

    从1941年开始,日、伪军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大规模“扫荡”。反“扫荡”成为华中抗日武装为保卫根据地、打击和消灭日、伪军的主要抗战形式。

    1943年3月18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4连奉命组织防御,在完成掩护任务后,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4连官兵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连82人全部壮烈牺牲。这边的背景图就是战士们浴血苦战时的画面。

    1941年1月至1942年5月,新四军为了加强干部培训,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分校,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培训了上万名干部,这是《新四军抗大分校分布图》。

    1944年,新四军在各根据地展开了局部反攻。3月,新四军一师在车桥战役中,一举歼灭日军465人,伪军483人,揭开了华中反攻的序幕。此时,新四军在战法上,也逐渐由游击战转入运动战为主。

    这些文物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各部印发的传单、通告,证件,使用的物品等,大多是一些新四军老战士捐赠我馆的。

    新四军遵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加强攻势作战和局部反攻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军政建设,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开展整风运动以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克服财政经济重重困难、保障军民生存发展。以及大力开展立功活动,积极表彰英雄模范,通过典型带动群体,促进全面建设。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照片),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新四军各部队在华中广大地区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

    1945年8月10日至9月2日,新四军共解放县城30余座,歼灭日、伪军2.8万余人,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正式签字投降,至此,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军部奉命率主力部队北移山东。成立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统一指挥华中、山东的新四军和八路军作战。

    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是新四军整编前的最后两个大的歼灭战。1946年12月15日至19日打响了宿北战役,新四军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之下将国民党69师2万余人全部歼灭。随后,1947年1月2日,鲁南战役打响,20日结束,新四军以八千余人的伤亡代价,赢得歼敌5万余人的胜利。当时,新四军攻打国民党号称“国军精华”的第一快速纵队时,得到了老天的帮忙,1月4日上午正准备攻击快纵,天气突然由阴转雨,雨雪交加,道路泥泞,坦克和重装备陷在泥里动弹不得,新四军只几个小时便把这支装甲队打瘫,这张照片就是当时陈毅和张云逸在缴获的坦克上与战士们的合影。

    1947年1月21日,新四军完成了历史使命,并撤销番号,整编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陈毅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共27﹒5万余人,开始了解放战争。

    这是我馆制作的英烈墙,抗战八年,八万新四军将士为国捐躯。这里展出的仅仅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新四军牺牲的团以上干部名录,共330名。

    英雄城南昌不仅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还是新四军的诞生地,在这里孕育了伟大的铁军精神。在南昌这片曾烙下革命先辈浴血奋战身影的红土地上,铁军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激励无数后人为建设英雄城南昌和伟大的祖国而奋斗不息!

    新馆陈列的内容就讲解到这里。请大家从这边前往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

    您现在看到的就是新四军军部旧址,它始建于1915年,原为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据老人们回忆,最初的张勋公馆远不止今天这么大,当时还有花园、亭台、假山等等。公馆建造的时候是设计把主楼给张勋的四个儿子住,旁边的这栋是给他的两个女儿住,而张勋本人并未在此居住过。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移驻到这里,并且租用了这栋主楼,而右边的这栋楼当时是国民党的《捷报》社,明着是国共合作,其实暗地里是监视新四军这边动向的。

    眼前的这几棵树是广玉兰,中间这棵是公馆建成时种下的,当时本来有四棵,但因为历史的变迁,目前只剩下这一棵,也是目前南昌市最大的广玉兰。左边这棵是我馆成立的时候,也就是1988年栽种的,右边最小的这棵是2010年新馆落成时种下的,这三棵广玉兰也就见证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的发展变迁。

    张勋公馆是典型的中法合璧建筑,楼房四角有四个六角亭,亭子顶上各有一个葫芦形的木瓶装饰,取其“四平八稳”之意。

    正中的这块牌匾是东南分局青年部部长陈丕显在1988年我馆正式对外开放时题写的。左右两边额柱上的图案叫“凤戏牡丹”,上面的叫“花开富贵”。您看中间门楣上的砖雕雕刻的叫做“卍字图”,仔细看您会发现,卐字没有刻到底部,也就是卐字不到头,取其万寿无疆之意。

    整个主楼的一层和二层的四壁分别镶嵌着18幅瓷板画,门楣上方的这三幅瓷板画,中间的叫做“魁星点斗”,魁为北斗第一星,又称“文曲星”,因此这幅瓷板画是先人希望神灵保佑家族子弟可以科场登第,荣归故里,位高权重。

    左边这块叶形的瓷板画名为“舜耕历山”,它是出自汉代的一则民间传说,说是舜、禹下葬时,孝感动天,连大象和小鸟都来为他耕地。右边这块叶形瓷板画名为“苏武牧羊”,这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故事,说的是汉中郎将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后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誓死不降,终归汉室的故事,是忠臣的不二典型。因此两幅瓷板画共同寓意着“忠孝两全”。

    1938年1月,军部移驻到这里之后,一楼是办公区域,二楼是军首长工作和生活的房间。您看到的左边的是食堂,都是根据新四军老战士的回忆摆放的。右边的是临时住房,是来军部联系和汇报工作的人员临时居住的地方。后面则是军需处,参谋处等等。

    首先看到的是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的房间,当时军部在南昌时,这里是军首长警卫的房间,1983年4月后,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就在此办公居住。

    左手边的是新四军参谋处长张云逸的办公室兼卧室。他参与了领导组建整编新四军,之后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当时在这里的一共有四个机构,分别是东南分局、新四军分会、驻赣办事处以及新四军军部。但当时只有军部是唯一被国民党承认的,因此,当时其他机构都是以军部作为掩护的。

    这边您看到的是新四军副军长兼东南分局书记项英的房间。他在皖南事变中在泾县的蜜蜂洞被叛徒刘厚总杀害(后葬于雨花台烈士陵园)。

    右边是新四军军长叶挺的房间,它是广东惠阳人,北伐时期名将,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鉴于他的无党派身份,蒋介石便让他担任军长。他在皖南事变时被蒋介石扣留,直到1946年才被释放。1946年4月8日,叶挺在从重庆飞往延安途中,飞机在黑茶山失事,叶挺和他妻子以及两名孩子,还有博古,王若飞等党的重要领导人全部遇难。您看到中间这幅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是当年郭沫若为叶挺题写的。(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下面的这排平房最初是张勋公馆的佣人房、厨房以及马房,军部移驻之后,这里便成了传达室和警卫连住房。

    这里是军部的发报室,也是离《捷报社》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在这里用无线电与党中央联络。

    这里是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的房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

    【当时政治部主任是袁国平,但他没有随军部来到南昌,因此,在旧址中唯独没有他的房间,当年他是直接从延安去到了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后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失败而不幸牺牲。】

    这边是副参谋长周子昆住过的房间,他是在皖南事变中与项英一起被叛徒刘厚总杀害。

    这是东南分局副书记兼江西省委书记曾山和他的夫人邓六金的卧室。曾山是江西吉安人,1937年11月,他从苏联回国参与组建新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历任商业部部长,国务院内务部部长等职。而他的夫人也是中央主力红军中参加过长征的27位红军女战士之一。当时,他们是在西安的八路军办公室里结婚的,并且也是在这里怀上了国家副主席曾庆红。

    这是东南分局青年部部长陈丕显的房间。在此之前,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在这里局住。

    刚才有说道,这排平房当时是传达室和警卫连住房,您看到的这间 ,黑板上正是写着由著名音乐家何士德所写的《挖战壕》,他当时就是在这里教唱抗战歌曲。

    您转过身可以看到门楣上有一块八卦瓷板画,仔细观察您会发现,它是阴阳倒置的,阴在上,阳在下。这是因为当时张勋公馆修建时,张勋曾找高人来算过,说他阳气太重,须以阴补之,便将这个后天八卦这样挂放于此。.

    好的,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我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您来到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参观。再见!

1937年10月1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
  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南昌。2月上旬,江南各游击队奉命到皖南歙县之岩寺集结整编;江北各游击队分别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和河南确山县之竹沟集结整编。全军辖4个支队及军部特务营,共10300人。
新四军组建时的4个主力支队之一。1938年1月,新四军第一支队正式成立,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下辖第一团(由湘鄂赣边游击队编成)和第二团(由湘赣边、粤赣边及赣东北游击队编成),共2300余人。4 月于皖南歙县岩寺镇整训后,即向苏南开进,6月进入茅山一带,在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地区完成战略展开。随后,与中国共产党的当地组织一起发动群众,组织与扩大人民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至8月底,同第二支队紧密配合,先后取得新丰、新塘、句容、珥陵、高资、仓头。小丹阳、永安桥、江宁、当涂等大小百余次战斗的胜利,迫使日军放弃小据点,集中兵力巩固大据点。1939年4月,陈毅司令员根据周恩来等提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率部开辟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时,第一、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1940年7月,第二团随陈毅渡江北上后,第一团与新一团重新组建第一支队,由新四军军部直接领导。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傅秋涛,副司令员赵凌波。皖南事变后,第一支队被编入新四军第一师。
新四军组建时的4个主力支队之一。1938年1月,新四军第二支队正式成立,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下辖第三团(由闽西和闽赣边游击队编成)和第四团(由闽西、闽南和浙南等游击队编成)共1800人。同年4月于晥南歙县岩寺镇整训后,即挺进苏南,在(南)就芜(湖)铁路和(南)京杭(州)国道(即今宁杭公路)之间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完成战略展开。随后,与中国共产党的当地组织一起,放手发动群众,组织与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之后与第一支队会合,至8月底,同第一支队紧密协同,先后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迫使日军放弃小据点,集中兵力巩固大据点。1939年11月,经过艰苦斗争,同第一支队一起创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第二支队第四团一部改称苏皖支队,北渡长江,向扬州、仪征、天长地区发展,后来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沟通了联系。同月,第二支队与第一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主力渡江北上后,第三团与新三团重新组建第二支队,由新四军军部直接领导,司令员周桂生,政治委员黄火星,副司令员冯达飞。皖南事变后,第二支队被分别编入第一师和第六师。
新四军组建时的4个主力支队之一。1938年1月,新四军第三支队正式成立,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下辖第五团(由闽北游击队编成)和第六团(由闽东游击队编成),共2100余人。4月于皖南歙县岩寺镇整训后,先策应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苏南,随即于7 月进入晥南前线作战。同年10月,取得了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的胜利,歼灭日伪军300余人。1939年2月至10月,第三支队与军部直属部队在皖南铜陵、繁昌前线作战,协同友军对敌作战200余次,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并开辟了皖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由第三支队组成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谭震林,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纵队。此后,由第五团和挺进团重建第三支队,由新四军军部直接领导。司令员张正珅,政治委员胡荣。1941年1月下旬,江南人民救国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3月被编入新四军第六师。重建的第三支队,后来被编入第七师。
个主力支队之一。1938年2月中旬,新四军第四支队成立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司令员高敬亭,副司令员戴季英。下辖第七团(由鄂豫皖边游击队编成)、手枪团(由原红二十八军手枪团和部分便衣队组成的一教导大队编成),共3100余人。4月初,由立煌县流波瞳向皖中开进,在舒城、庐江、巢县、无为地区完成战略展开。同年6月至10月,第四支队以伏击、奇袭战术,在大小关、范家岗、棋盘岭、铁树岭、三十里岗、运槽等地对日军连续作战数十次,歼灭日军千余名,击毁军车150余辆,有效地支援了正面战场作战。同时,协同中共皖中工委建立党组织和抗日武装,迅速打开了皖中敌后的抗战局面。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后,第四支队进行了整编,司令员由副指挥徐海东兼任,政治委员戴季英,副司令员林维先,政治部主任张树才。下辖第七、第九、第十四团。原第八团扩编为第 五支队。此后,经过连续作战和发动群众,建立了以定远东南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根据地。皖南事变后,第四支队和军部特务营被编为第二师。
1937年12月25日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同年3月和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敌人后方发展的指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整训的命令,军部和第1、第2、第3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第4支队在皖西霍山地区集中后向皖中开进,随后即在长江南北作战略展开。第1、第2支队相继进入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将丹阳县的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第3支队留在皖南担任长江防务。第4支队在皖中、皖东以游击战频繁打击日军。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皖南视察,与新四军领导人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方针,5月成立江北指挥部,统一领导第4支队和7月新编的第5支队,江北游击纵队。第4支队开辟了以安徽省定远县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第5支队开辟了以安徽省来安县半塔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在安徽省长江北岸开展游击战争,保持和皖南的联系。第1支队派出第6团向苏南东部发展,与当地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直抵上海郊区。1939年9月,江抗西撤到长江中的扬中县与挺进纵队合编,并向苏北发展。10月,第2支队第4团一部北渡长江,在扬州以西改编为苏皖支队,打通了与第5支队的联系。11月,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组成江南指挥部,统一领导在苏南和向苏北发展的部队。同年,《新四军军歌》诞生。   这一时期,新四军还增加了两支部队。1938年9月30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正式改称为新四军第6支队,辖3个团和4个总队。1939年1月,在竹沟组成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向武汉外围挺进,先后与豫南、鄂中、鄂东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开辟了豫鄂边区的抗日根据地,辖5个团队和3个游击总队。   1940年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八路军应派部队与新四军合力发展华中的部署。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和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先后越陇海路南下,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第5纵队。第4纵队执行向西防御任务。第5纵队执行向东发展任务。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北渡长江,改称苏北指挥部;10月在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后,与南下支援的八路军第5纵队会师。11月17日,在江苏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盐城),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第2支队领导机关,组建了新的江南指挥部。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当局发动皖南事变,围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叶挺下山谈判被扣。项英、周子昆被叛徒刘厚总(副官)杀害。袁国平在突围时牺牲。1月17日,国民党当局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分别改编为新四军第1至第7师和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   新四军总结皖南事变的教训,加强了党的绝对领导,加强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和抗日根据地建设,并根据斗争需要,实行主力地方化,先后成立苏中、淮南、苏北、淮北、皖江等军区以及许多军分区,发展了地方武装和民兵。1941年至1943年,新四军进行了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渡过了抗日战争中最困难的时期。1944年,新四军展开局部反攻,先后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向浙江、河南发展迎接战略反攻的部署,第1师主力渡江南下,与苏南部队和浙东游击纵队会师,成立苏浙军区。第4师主力西征豫东,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第5师派出河南挺进兵团北上,开辟了豫南,豫中抗日根据地。第5师还与南下的八路军第359旅会师,成立了鄂豫皖湘赣军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侵华日军和伪军听从蒋介石的命令,拒绝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新四军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到9月2日,共解放县城40座,重要集镇400余个,歼日伪军2.8万余人,占领了武汉外围和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的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饶漱石为新四军政治委员;后又任命罗炳辉为第二副军长。9月,根据中共中央在同国民党和平谈判中作出的重大让步,新四军在浙东、苏南、皖南的部队分别撤到长江以北。10月,执行中共中央作出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临沂,并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新四军部分主力和留在山东的八路军部队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后改称山东野战军;仍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组成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在此期间,新四军第3师开赴东北,第5师与八路军第359旅、河南军区组成中原军区,调离新四军的建制。1947年1月下旬至2月3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以及所属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合编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新四军番号至此撤销。   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2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歼日伪军31万余人;反顽自卫作战3千余次,歼国民党顽固派军14万余人。新四军作战伤亡8.9万余人。新四军从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计31万余人;另有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湘、赣七省的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湘赣、皖江和浙东八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25.3万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四军对日军的首次战斗。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第4支队第9团一部,在安徽省巢县(今巢洒湖市)东南蒋家河口设伏。中午,日军第6师团坂井支队巢县守备队乘船至运漕河(裕溪河)西岸一带抢掠,新四军当即进行狙击。
  新四军在长江以南对日军的首次战斗。1938年6月,新四军先遣支队在粟裕率领下进抵南京镇江之间,破坏了下蜀街铁路。17日凌晨2时,先遣支队步兵6个班,轻机枪1个班,短枪1个班,冒雨进抵镇江东南15公里之韦岗(原称卫岗,今属江苏丹徒县)设伏。上午8时许,日军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司令部和所属部队人员乘汽车自镇江南驶,进入伏击圈后,新四军突然发起攻击。
  新四军俘获日军军官的首次战斗。1938年6月28日,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一部在江苏省镇江西南竹子岗、孔家边地区(今属丹徒县),伏击日军车队及来援之日军400余人,1938年6月28日,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一部在江苏省镇江西南竹子岗、孔家边地区(今属丹徒县),伏击日军车队及来援之日军400余人,毙伤日军20余人,俘日军特务机关经理官弦政南,击毁汽车6辆。
  新四军的首次夜间战斗。新丰车站在京(南京)沪铁路镇江与丹阳之间,驻有日军第15师团松野联队广江中队40多人,还有特务、汉奸、路警等,共约100余人。1937年6月30日下午,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1营自丹阳县延陵镇出发,隐蔽进抵新丰车站东南18里之东风。7月1日夜11时许对驻新丰车站日军发起突然攻击,并与敌进行白搏斗,歼灭日军10余人。又用火攻,将固守房屋的日军30余人全部烧死,并烧毁车站。此次战斗历时1人半小时,缴获步枪6支、刺刀6把,并和地方抗日自卫团一起破坏铁路一段,电话杆数十根。新四军亡士兵4人,伤干部3人、士兵3人。
  新四军在皖南袭击日军军用火车的战斗。1938年7月6日,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一部在安徽省当涂与芜湖之间,伏击京(南京)芜铁路上日军运输物资之火车,击毁日军军车1列,缴获大批军用品。
  新四军在苏南朱门打击士匪武装的战斗。1938年7月6日,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一部在第2支队第3团配合下,在江苏省江宁县朱门地区对依附日军、残害人民、破坏抗日的士匪武装朱永部进行攻击,全歼该部800余人,活捉朱永祥,将其解送国民党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法办。
  新四军在南京郊区对日军的伏击战。1938年7月10日晨,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2营(缺第5连)在南京至句容公路上的新塘附近设伏。句容县城驻有日军300余人。京句公路是敌人后方交通的生命线,运输频繁。10日上午,汽车9辆载日军100余人,并附有步兵重武器,自南京向新塘驶来。两辆在前,其余7辆在后方一二百米跟进。日军一进入新四军的伏击圈,即遭到猛烈袭击。日军下车顽抗。激战约半小时后,日军自句容县城和汤山镇派出援兵500余人,并有汽车、坦克、骑兵等,在飞机掩护下,向新四军逼近。新四军遂迅速转移。此次战斗持续约1小时,毙伤日军40余人,击毁敌汽车两辆。新四军无伤亡。地方武装伤、亡1人。
  新四军在皖中舒城西打击土匪武装的战斗。1938年7月10日,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团应安徽省舒城县县长、爱国人士陶若存的请求,星夜赶赴舒城西乡,对盘踞张母桥、天龙庵的土匪武装进行打击,以开展抗日斗争,保护人民群众。经激战,歼灭土匪武装300余人,俘匪首罗大刚。
  新四军首次攻入日军所占县城的战斗。1938年8月,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为配合国民党第79军向苏南丹阳、武进的进攻,决定以主力袭取江苏省句容县城。12日夜,第2团进抵距句容县城约4公里之吉利隐蔽,部署兵力;第2营往东昌街,向镇江方向警戒,破坏道路、桥梁;第3营进袭句容城北门外飞机场,并对汤山、东昌街方向实施警戒;支队特务连配合地方武装在天王寺至句容间之五港、双庙、张庙一带阻敌,并破坏公路,掩护攻城部队;第1营乘夜暗用云梯突入城内,顺利占领东南门。第3营亦入城作战。经巷战,占领商会及伪自治会。日军一部固守楼屋。新四军放火焚烧,烧死日军和汉奸数十人。接着又向伪县政府及天主教堂进攻。敌负隅顽抗,新四军以火力封锁正面,从侧面纵火焚烧。城外飞机场房屋亦被完全焚毁。攻入城内之新四军一直坚持到13日上午9时主动撤出。此次战斗共毙伤日军40余人,缴获步枪2支、手榴弹2箱、子弹5000余发、其他军用品若干。新四军伤亡10人。
  新四军在皖南小丹阳一带粉碎日军“扫荡”的战斗。1938年8月22日,日军为保护(南京)沪、京芜铁路的交通运输,集中4500余人,在20余架飞机及坦克、大炮掩护下,分八路向安徽当涂县小丹阳、鸡笼山一带新四军驻进攻。新四军第2支队以小部兵力进行阻击,主力在小丹阳对敌一路给予打击后,跳至外线,对当涂之敌和南京、江宁县陶吴镇等地日军进行袭击。第1支队发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对京杭、京沪、句容、丹阳等铁路、公路展开破袭。至8月26日,日军被迫退却。此次战斗共击毙日军20余人,击伤30余人,缴获喷烟筒60余个、军用品一批,并收复了小丹阳、薛镇、护驾墩、横溪桥、桑园铺、博望等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新四军无伤亡。
  新四军在苏南珥陵为支援国民党军而对日军的袭击战。1938年8月23日,国民党第79军进入江苏省武进、丹阳之线。同日,金坛日军约200人,并有轻重机枪6挺,炮2门,乘小火轮沿金丹河向北进犯。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3营为掩护友军作战,在日军迫近丹阳县之珥陵时,即向日军进击。第7连为突击队,首先在东方桥东侧河边展开;第9连配合地方游击队百余人,对丹阳方向实施警戒并担任掩护。日军登陆后抢占高处,依托堤埂进行顽抗。新四军利用稻田禾苗作隐蔽连续冲锋,经5小时激战,击毙日军军官3人、士兵29人,击伤日军军官2人、士兵15人,活捉日军1人。
  新四军在皖中棋盘岭对日军车队的伏击战。1938年9月2日夜,新四军第4支队特务营和第7团第3营4个连及两个便衣班,从挂车河出发,拂晓进抵安徽省安庆至桐城公路上之棋盘岭埋伏。3日晨9时许,日军汽车80余辆驶近棋盘岭隘口。便衣班首先头两辆击毁,第3辆汽车亦被集束手榴弹炸翻,后面汽车相继停下,长约10公里;新四军迅速出击。日军下车乱窜,被火力大量杀伤,其余退至棠梨山顽抗。此次战斗历时半小时,共击毁日军汽车50余辆,击毙日军70余人,缴获步枪21支、子弹700余发、小太阳旗百余面、防毒面具20余套、指南针20余个、文件两挑、照相机两架、食品罐头200余箱及其他用品。新四军亡干部1人、班长1人,伤7人。
  新四军在苏南前隍反击日军进攻的战斗。1938年9月9日,日军纠集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县城和天王寺等据点的2000余人,分五路合围新四军第1支队驻地前隍。第1支队特连和第1团第2营进行反击,在华山一带粉碎日军的合围,毙伤日军30余人,第1支队司令部旋即移至溧阳县前马附进的宋巷里。
  新四军在皖中花子岗对日军车队的一次伏击战。1938年9月12日,新四军第4支队第7团第1营在安徽省舒城至合肥公路的花子岗,对乘车前往合肥的日军第116师团一部进行伏击。经两个半小时激战,击毁汽车41辆,击毙日军80余人,缴获步枪24支,轻机枪1挺,防毒面具12套。
  新四军在皖中铁铺岭对日军的伏击战。1938年9月,新四军第4支队第7团第3营从安徽省怀宁县东北的洪家铺出发,进至安庆西北的铁铺岭一带活动,破坏安庆至桐城公路上日军的运输。13日中午11时许,从安庆方向开来日军汽车3辆。设伏之新四军以手榴弹将第1辆打翻在水沟内。车内日军挣扎着爬出水沟。此时第2辆汽车驶至,日军蜂拥下四,与水沟内爬出之日军会合,共约20余人,退至老陈屋顽抗。第3辆车亦开至,遭到新四军攻击,向后开动逃跑。设伏之新四军迅速迂回至老陈屋背后,将日军完全消灭。整个伏击战历时半小时,击毙日军分队长1名、士兵28名,缴获长枪28支、手枪1支、日本旗1面、军用品一批。新四军亡士兵4人,伤1名。
  新四军在皖中棋盘岭对日军的又一次伏击。1938年9月3日,新四军第4支队第7团第3营在安徽省安(庆)桐(城)公路之棋盘岭伏击取胜后,日军由桐城派出装甲车两辆,载步兵1个中队(100余人),每天来往巡查桐城至新安渡间公路。新四军第7团第3营于9月17日再次在棋盘岭设伏。上午11时,日军骑兵60余人从新安渡北上,后有汽车百余辆跟进。接着又发现杨西桥附近日军装甲汽车向南驶来。第3营对新安渡前来之敌坚决阻击,重点伏击两辆装甲车。第一辆被击毁,炸死敌10余人。第2辆的日军仓皇下车,利用地形顽抗,双方相持约30分钟。新四军从右侧向敌迂回,敌向洪家山退却。新四军猛追,直扑堤岸,将敌大部消。残敌30余人向杨西桥方向溃逃。其时,警戒班对北上的日军骑兵以机枪猛烈射击,阻击敌前进。战斗共持续1个多小时,击毙日军联队长、中队长等军官4人、士兵80余人,伤6人,击毁装甲车辆,毙马4匹,缴获步枪38支、手枪5支,左轮枪2支、军旗12面、子弹2000余发。战后安桐公路5天不通车,桐山、舒城、潜山之敌被迫撤退。新四军亡排长1人、班长1人,伤副排长以下6人。
  新四军在苏南薛埠镇一带对日军的袭击战。1938年9月20日至10月3日,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一部在江苏省金坛县以西薛埠镇、天王寺一带,对日军第15师团一部进行袭击,共毙伤日军大尉中郎启和等官兵126人,俘日军1人。新四军伤亡20余人。
  新四军在皖南大官圩反击日军“扫荡”的战斗。1938年9月下旬,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在安徽省当涂县大官圩对日军第15师团一部开展反“扫荡”战斗,共毙伤日军60余人。
  新四军在南京郊区禄口袭击日军的战斗。1938年10月1日夜,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第1、第8连进至江苏江宁县横溪桥东北地区,准备于2日上午在禄口与秣陵之间伏击日军之交通运输车队。2日天明后,获悉日军汽车1辆由南京开来,已进禄口。当即派出便衣10名进入禄口,见日军两名在街闲游,即举枪射击,毙伤其各1人。随后尖兵排发起冲锋。经激战,击毙日军事家13人,伤2人,击毁汽车1辆,炸毁轻机枪林弹1挺,步枪7、8支,缴获伪军轻机枪1挺、步枪8支。新四军亡干部1人、士兵6人,伤士兵2人。
  新四军在皖中无为、庐江讨伐反动武装的战斗。1938年10月,新四军第4支队根据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电令,派出第7团、手枪团和特务营,讨伐无为、庐江两县勾结日军、破坏抗日的原任县长及其反动武装。23日上午,手枪团和特务营攻入无为县襄安镇,全歼驻襄安的无为县警备司令部和保安大队,俘警备司令等600余人。当日下午,第7团和特务营攻入无为县城,先后又歼5个保安大队。11月2日深夜,攻入庐江县城,经10小时巷战,活捉警备司令,歼保安大队1000余人。两次讨伐共歼2800余人,缴获各种枪1600余支。
  新四军游击支队对日军的首次战斗。1938年10月,新四军游击支(第6支队前身)由河南省西华县渡黄水,越淮(阳)太(康)公路,向预定目的地鹿邑前进。其时淮阳城内驻有日伪军200余人,太康有日军骑兵300余人,其西南25里之洪山庙、四柱村亦有日军骑兵百余。淮太公路上常有日军骑兵及汽车往返。10月26日,游击支队进抵淮阳东北50里处之窦楼及其附近宿营。27日,日军骑兵百余人由戴集(距窦楼18里)向游击支队进攻。游击支队以直属队控制窦楼,第1大队一部占领马菜园以北起伏地钳制敌人,第2大队一部向敌迎击,以第1大队另一部由窦楼东南向敌侧击,以第2连由西而东向敌包围。激战约两小时,日军受三面突击,不能支持,终于被击溃。此战击毙日军少尉林津等官兵10余人,伤敌多人,余敌逃回戴集。新四军亡排长1人,支队参谋长张震及参谋1人、排长1人、士兵10余人负伤。
  新四军在皖中进攻伪军据点运漕镇的战斗。1938年10月中旬某日凌晨4时,新四军第4支队第9团第2营向安徽省含山县运漕镇发起进攻。该镇为长江北岸之要隘,交通发达,可控制与威胁长江和淮南铁路,是日伪军活动的中心点之一,驻有伪苏皖豫三省“剿匪”总司令郭挺所部第5支队第1大队3个中队约200余人。攻击开始后又获悉夜间12时有伪军两个中队计150余人开抵运漕。敌人兵力虽有增加,新四军仍按原计划坚决进攻,直冲北街伪军司令部,将伪军1个中队完全缴械。4连继续向东街发展,6连进袭西街伪军大队部,5连从东街冲进。经1个半小时激战,天明前占领运漕镇,击毙伪军50余人,俘160余人(内伪军副司令1人、大队长2人、中队长4人、分队长6人),缴获步枪150支、轻机枪6挺、驳壳枪21支、日式盒子枪3支、左轮枪7支、小手枪10支、马枪4支、军用品一批。救出被关押群众140余人。新四军无一伤亡。
  新四军在皖南马家园反击日军进攻的战斗。1938年10月,溯长江西上进犯武汉之日军为掩护航运,派出一部攻占安徽省铜陵县大通镇,转犯青阳县,与国民党第50军对峙。驻宣城县湾沚镇日军为配合在大通沿江的“扫荡”,向南陵县门户弋江镇进攻。新四军第3支队第5团第1、第3营,第6团第3营,第1支队第1团第2营等部,为粉碎日军进攻,并配合国民党第50军作战,决心守备南陵县夫子决、马家园至西河一线,以运动防御打击进犯之敌。10月30日晨6时,与湾沚来犯之敌500余人(内骑马兵100余人)激战于清水潭,毙伤敌百余人。8时许,又与敌激战于红花铺,毙敌10余人。11月3日,日军增兵400余人,分四路围攻并占领马家园、十甲村等地。新四军猛烈反攻,收复了马家园。日军被迫退至红锡镇、红花铺两地。3日晚,新四军派出精悍小队袭击湾沚和九里山之敌,造成敌极大恐慌。4日拂晓,新四军又袭击红杵树。敌被迫于4日上午退回湾沚。此次战斗前后历经6日,毙伤日军300余人。新四军伤亡32人,其中亡排长1人。
  新四军在皖中店埠打击土匪武装的战斗。1938年12月29日,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于安徽省合肥县店埠镇,对汉奸土匪武装刘孟乙部进行打击,活捉匪首刘孟乙,全歼该股土匪200余人,缴获战马10余匹。新四军伤亡战士1人。
  新四军在皖南水阳镇对日军的伏击战。1939年1月6日下午4时许,新四军第2支队侦悉日军百余人由安徽省宣城县北水阳镇沿东西两河岸北犯。下午6时,第3团第2连,第4团第1、第8、第9连共4个连,自狸头桥附近张家村出发,以夜行军抵达白沙里东西两河岸设伏。另以第3团第4连隐蔽进至水阳附近,待天明敌进攻时由后尾猛袭。7日晨8时左右,日军自东西两岸平行北进,主力走西岸,当即遭到新四军设伏部队的猛烈射击,激战3小时,毙敌31人。残敌向黄池镇方向溃退,新四军遂占领水阳镇。
  新四军在苏南横山地区粉碎日军进攻的战斗。1939年1月8日上午7时许,侵占江苏省江宁县秣陵关、陶吴、小丹阳、谢村、横溪桥各地的日军,对驻江宁县横山地区的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实施分进合击。日军几次发起冲锋,皆被新四军击退。激战至下午4时,日军仓皇溃逃。新四军乘胜将陶吴镇伪靖队全部缴获。此次占战斗历时5小时,毙伤日军50余人,俘伪军70余人。新四军亡2人,伤7人。
  新四军第3支队担任皖南长江沿岸防御任务期间的首次战斗。1938年11月,原驻铜陵、繁昌地区的国民党军在日军进攻时节节败退,国民党第3战区将新四军第3支队从青弋江调来加强长江沿岸防御。12月26日,第3支队在打退日军的“扫荡”后乘胜追击,收复繁昌县城。1939年1月10日,日军2400余人分多路向繁昌进攻。第3支队第5团第2营奋起还击,经激战,迫敌退至马坝。次日,日军继续向繁昌进攻,占领繁昌县城。13日,第3支队在游击队的配合下向敌进行反击。日军被迫向峨桥、横山溃退。此次战斗击毙日军20余人,新四军伤亡9人。
  新四军在豫鄂边区对日军的首次战斗。1939年1月17日,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留守处两个连队80余人组成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及随行干部60余人,由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出发,向湖北省信阳和应山县交界处挺进,以创建四望山抗日根据地。2月26日,到达应山,正值日军100余人和伪军一部向驻罗家庙的国民党军进攻,为支援友军,独立游击大队主动阻击日军,在余家店与敌展开激战,坚持12个小时,将敌击退,共击毙日军20余人。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第6大队政治委员熊作芳在战斗中负伤。
  新四军的首次长途奔袭战斗。1939年1月18日,新四军第2支队第3团由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领,从江苏省高淳县与安徽省当涂县交界地区踏雪冒雨出发,长途奔袭安徽省芜湖日军飞机场附近的伪军据点官陡门。20日傍晚到达当涂县亭头镇,即派小分队封锁南北通路,监视黄池镇、青山街的日军。突击部队以木船、绳索渡过青山河,然后跑步奔袭,于21日凌晨4时抵近官陡门,冲进伪军据点。此次战斗,从开始攻击到解放战斗z约8分钟,连同清扫战场总共不足半小时,全歼守敌300余人,其中俘57人,缴获机枪4挺、长短枪70余支。
  新四军在豫皖苏边区芦家庙打击伪军的战斗。1939年1月30日,伪豫东“剿共”第1支队崔华山部800余人,从亳县商丘公路的坞墙出发,进占安徽省亳县城东北25里之芦家庙。新四军游击支队第2营于2月8日到达芦家庙附近,决定配合友军打击该敌。9日凌晨1时,第2营由距离芦家庙12里之小奈集隐蔽前进,5连由东而西,4连、6连由南而北,向敌合击。凌晨3时发起冲击,敌据屋顽抗,激战3小时,残敌向坞墙溃逃。此次战斗共击毙伪军100余人,缴获步枪87支、轻机枪1挺、马4匹、子弹千余发、军用品一批。新四军亡干部1人,伤干部1人、士兵17人。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战斗序列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整编成的7个主力师之一。1941年1月下旬,新四军新军部成立。2月,将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原第一、第二、第三纵队依次编为第一、第二、第三旅,另辖11个地方独立团。整编后,依托苏中根据地,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2月至1943年,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清剿”,歼敌9600余人。1944年5月至6月,发起车桥战役,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攻克敌据点28处。同年12月,为执行党中央关于向华南敌后发展的方针,粟裕率主力渡江南下,并在天目山地区打退了顽军3次大规模的进攻。同时,留在苏中地区的部队先后发起兴化、泰兴、如皋、盐城、高邮等战役,共歼灭日伪军2.3万余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相继编入华中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第一旅旅长兼政委:叶飞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整编成的7个主力师之一。1941年1月下旬,新四军新军部成立。2月,将原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张云逸(兼),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未到职)。(见照片:1942年,陈毅代军长与二师、四师部分干部合影。左起张树才、刘顺元、方毅、张爱萍、张云逸、宋文、陈毅、罗炳辉、杨梅生、龙潜、周骏鸣)原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依次改编为第四、第五、第六旅,另辖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整编后,即活动于东起运河、西至淮南铁路、瓦埠湖、北临淮河、南濒长江的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4月至1943年,先后粉碎日伪军多次“清剿”,共歼灭日伪军1100余人,收复了定远县大桥。1944年春转入攻势作战,直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被分别编入山东和华中野战军。
政治主任:郭述申、副主任:张劲夫
第六旅旅长兼政委:谭希林
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旅)司令员:杨梅生
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郑抱真
新四军第三师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统一编成的7个主力师之一。1941年2月以八路军第五纵队为基础编成。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下辖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第八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第九旅(1941年9月与第四师第十旅对换建制),旅长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盐阜军分区(1941年6月组成),司令员洪学智;淮海军区(1941年3月组成),司令员罩健,政治委员金明;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今员常玉清。第七、第八旅活动于苏北淮海、盐阜区,第九旅到皖东北。1942年11月成立苏北军区(亦称盐淮军区),第三师师部兼军区机关。1944年9月,第七旅奉命西进淮北,归四师指挥。1945年4月,以淮海第二、三支队组成独立旅,南下皖江归七师指挥。同年9月,第七旅和独立旅归还三师建制。1945年8月,为保证丰力部队大规模机动,第三师师部免兼苏北军区,第八旅和第十旅分别免兼盐阜和淮海军区。1945年10月,第三师所属部队共3.7万余人,分作两个梯队开赴东北。
新四军第四师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统一编成的7个主力师之一。1941年3月由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而成。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后邓子恢任政治委员),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吴芝圃代)。下辖第十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后金明);第十一旅,旅长滕海清,政治委员孔石泉;第十二旅,旅长谭友林(饶子健代),政治委员赖毅;肖县独立旅,旅长钟汉民,政治委员李中道,1941年5月,为精简机关,充实部队。将第十二旅机关撤销,所属第三十四、三十五团直属师部指挥。同年9月,第十旅与第三师第九旅对换建制。1941年11月7日成立淮北军区,第四师师部兼军区机关。1944年9月彭雪枫牺牲,由张爱萍继任师长,韦国清为副师长。1945年10月,第四师第九旅开赴山东编入第二纵队,其余机关、部队留华中。11月,以第十一、十二旅各两个团及淮北路东1个团,合编为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
肖县独立旅旅长:纵汉民
新四军第五师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统一编成的7个主力师之一 。 1941年4月由豫鄂挺进纵队改编。最先也起源于竹沟,李先念率部出发向江汉一带发展而来。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政治部副主任张树才。下辖第十三旅,旅长周志坚。政治委员方正平;第十四旅,旅长罗厚福,政治委员张体学;第十五旅,旅长王海山,政治委员周志刚;第一游击纵队,司令员杨经曲,政治委员张执一;第二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林。同年9月由鄂东地方武装组成第三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何耀榜。11月,第三游击纵队与第十四旅第四十团合编为特务旅,旅长罗厚福,政治委员何耀榜。1942年4月,为适应对敌斗争需要,将第十三旅作为师的机动部队,其余部队均作为地方部队,成立5个军分区。1945年5月,鄂豫皖湘赣军区成立,第五师师部兼军区机关。下辖1个主力旅(第十三旅),9个军分区。1945年10月,李先念率第五师与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三五九旅主力),河南军区部队,在桐柏县子合,组成中原军区,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第一纵队,司令员:(不详)
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何耀榜
鄂豫边区防安司令部司令员:郑绍文
新四军第六师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统一编成的7个主力师之一。1941年3月由原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等部合编而成。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下辖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兼),政治委员廖海涛;第十八旅,旅长江渭清,政治委员温玉成;江南东路保安司令部,司令员何克希,政治委员吴仲超;江南西路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韦永义。同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第一、第六两师领导机关对内实行合并,归粟裕指挥。对外仍保留第六师番号。此后,第六师第十八旅划归第一师建制,第十六旅归第一师指挥。1945年1月成立苏浙军区时,第十六旅编为第一纵队,后组成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
路东保安司令部司令员:何克希
路西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韦永义
新四军第七师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统一编成的7个主力师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皖江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新四军主力部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活动于皖江地区(安徽省境内长江沿岸)的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第3支队挺进团及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部队编成的第19旅及挺进团,组成新四军第7师。张鼎丞任师长(未到职),曾希圣任政治委员,李志高任参谋长,何伟任政治部主任。全师共3000余人。   第7师在抗日战争中,共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到大反攻前,主力部队发展到2万余人,组建地方武装7100余人。
第十九旅,旅长:孙仲德
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校长;陈毅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

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

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些,军装为德式军装,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徽,新四军军官服饰与其他国民革命军服饰基本相同,部分军服由

迫于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终于与

达成关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成一个军,于大江南北和闽浙两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协议。1937年10月12日,

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

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抗战结束后,新四军番号继续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销。原新四军部队主力除第3师(

部)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

,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全称: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

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全军共一万余人,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

任副司令员;第二支队,

任副司令员;第三支队,

任副司令员;第四支队,

任副司令员。同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

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1938年2月上旬,江南各游击队奉命到皖南

)集结整编;江北各游击队分别在湖北

集结整编。全军辖4个支队及军部特务营,共10300人。新四军组建后英勇战斗在抗日前线,屡战奇功,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创建了光辉的业绩。

村外的田野上临时搭起了阅兵台,9000多名红军将士在这里誓师出征,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

后,129师和先前整编的115师、120师一样直接开赴抗日前线。一个月后,国民政府宣布南方各省(

除外)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然而,八路军、新四军番号的由来却颇费周折。

事变结束了10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质是两党的军队合作抗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吸取了第一次国共搞党内合作的教训,确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独立自主的方针,即在保存与巩固革命武装、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之下,“改变番号与编制以取得合法地位”,壮大和发展人民武装。红军要合法化,就要整编,整编就要有番号。蒋介石却迟迟不愿给番号。与

主动实行国共合作相比,蒋介石同意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出于被逼无奈。虽然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等6项条件,但实质上,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决心一直没变。他想通过“合作”实行军令、政令统一,剥夺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权(人事权),达到收编红军,进而消灭共产党的目的。红军整编后的领导权问题,始终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谈判的焦点。

1937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周恩来等赴西安,同国民党就红军改编和开赴抗日前线问题进行谈判,提出:“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组成一路军,设总指挥部,配正副总司令,下辖4个军、12个师、36个旅、108个团,军官由延安派。而国民党只给2个师、8个团的编制,不设军和总指挥部,除师长外,其他军官由南京配备,直属国民党军政委员会领导。双方围绕人员编制和领导权问题僵持不下。此时,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只要蒋介石同意改编红军,就是我们的一大胜利。”中共再作让步。3月8日,谈判达成5条意见,上报蒋介石审批。其主要内容是: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服从国民政府及蒋介石统一指挥。其编制人员按国军同等待遇。编为3个师,计6个旅12个团及直属队共4.5万人。设总指挥部,干部由中共推选。史称“

”。但没想到这个由蒋介石指导下产生的协议,蒋又反悔,不同意了,谈判又回到了起点。

3月下旬至4月初的第2次会谈、5月2日至14日的第3次会谈,蒋介石依然从控制、取消共产党对红军的领导权出发,先是同意改编为3个师,设总部,军官由延安派,但总司令由蒋委派;后又提出红军师以上干部全部出洋,半年之后回国重新安排,师副职由国民党派。毛泽东、朱德离开红军到国民政府中“做事”。中共坚持对红军改编后的领导权,反对国民党派人到部队任职。

就在国共谈判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卢沟桥事变爆发了。第二天,中共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当日,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请缨杀敌,“誓与日寇决一死战”。7月17日,周恩来到

同蒋介石举行第4次会谈。由于蒋介石幻想日本人不扩大事态和再次媾和,谈判无果,但全国的抗战形势使红军的整编不能再拖下去了。毛泽东在命令部队在

)集中,做好自行整编准备的同时,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他亲笔给

等70余名学者写信,通报两党会谈情况和红军急于上前线的决心。年近古稀的蔡元培赶赴南京,绝食静待3天,逼蒋答复红军改编。8月上旬,周恩来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举行两党第5次谈判,期间拜会了

,阐明了共同抗日和改编红军的原则立场,使两党半年会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冯玉祥以辞副委员长相劝蒋介石同意红军编3个师。蒋介石深知不同意共产党的整编方案,红军上不了前线,自己罪责难逃;给了红军番号,让其名正言顺地抗日又无异于放虎归山。在内外压力下,蒋介石表面答应给红军番号尽快让其改编,可肚子里仍然盘算着如何消灭共产党。谈判伊始,国民党军政委员会部长

和副参谋长白崇禧提出“黄白案”:八路军以2个师由

一带集中。另一师沿陇海路转平汉路,在

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毛泽东看后轻蔑地一笑:“胃口不小啊,他们这是想吃掉我的整个红军啊!” “黄白案”遭到拒绝。谈判再被搁置。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一直断尾求生的蒋介石有点恐慌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喂不饱侵略者,这次日本直掐咽喉。江浙是蒋介石发家之地,也是英美等国在华重要利益所在地,非东北、华北可比。如今日本人打上海,要抄老家、断后路了。蒋介石再三权衡后,终于放弃了“收编”的企图,国共会谈出现了转机。蒋介石在调动国军

空出的第八路军,3个师的番号则是吃败仗被撤销的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设总指挥部,朱德、

任正副总指挥。115师师长林彪,120师师长

,129师师长刘伯承,全军编制4.5万人。为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立前方军委分会,以朱德、彭德怀为正副书记。军委强调:“各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和发扬十年斗争的光荣传统,坚决执行党中央与军委会的命令,保证红军在改编后成为共产党的党军,为党的路线及政策而斗争,完成中国革命之伟大使命。”

中共中央在针对八路军领导权的同时,对新四军整编中的领导权也同样重视。叶挺担任军长的过程和新四军番号的由来就说明了这一点。

失败后,叶挺流亡国外,“九一八事变”后到

居住。“七七事变”后,他结束流亡回到国内。“

”后,叶挺向蒋介石提出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让我来集合仍留在南方的红军和改编这些军队”的建议,并说改编后番号叫“新四军”。蒋介石接受了叶挺的建议,番号则得到了国共两党的认可。蒋介石认可“新四军”,是他任总司令的北伐军中有个第四军。毛泽东认可“新四军”,是他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个军是红四军。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北伐的8个军中第四军共产党员最多、战斗力最强。共产党员叶挺任第四军直属独立团团长。1926年8月下旬,在进攻湖北重镇

中,面对吴佩孚3万余精锐主力,叶挺独立团的2000多名勇士勇猛血战。1927年1月15日,武汉的粤侨联欢社将精心铸造的一巨型铁盾赠送给第四军将士。该盾正面中央铸有“

”两个竖写的大字,铁盾右上方题“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全体同志伟鉴”。 因铁军“独负盛名、战绩辉煌”,朱德、毛泽东

后的第一支部队合编为“

”,成为中共第一军。叶挺提议把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就是希望继承“铁军”和红四军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虽认可“新四军”这个番号,但对叶挺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却不完全放心。因叶挺已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没有推选叶挺为军长人选,而中共推荐的其他人选,国民党反对。国民党随之提出由陈诚或

指挥“新四军”,中共不同意。国共两党在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后由谁指挥这支抗日武装相持不下。9月28日,蒋介石突然单方面委任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在蒋介石看来,叶挺在国外过了10年流亡生活,已脱离共产党且失去了共产党信任,想乘机把叶挺拉过去,通过叶挺把红军游击队抓在自己手里。

中共中央没有立即同意叶挺就任新四军军长,因为叶挺长期寓居海外,虽然归国后见到周恩来时有一个表态,但中央对他的政治态度和立场还缺乏全面掌握,需要有一个考察了解的过程。10月9日,毛泽东致电正在南京同国民党谈判的

,询问叶挺是否愿意恢复党籍或完全接受党的领导,而不受国民党的干涉,并是否愿意到延安来一趟。叶挺获知后明确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决定赴延安。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南方8省14个地区(不含琼崖)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中共认可叶挺任新四军军长,同时决定成立以项英、陈毅为正副书记的军委新四军分会,以加强党对新四军的领导。

11月3日,叶挺到达延安,受到热情欢迎,毛泽东致词:“我们今天为什么欢迎叶挺军长呢?因为他是大革命时代的北伐名将,因为他愿意担任我们新四军军长,因为他赞成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以我们欢迎他。”叶挺激动地说:“同志们欢迎我,实在不敢当,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难,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

11月9日,叶挺告别延安回到武汉。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移驻南昌,2月部队开始集结整编。全军1.03万人,编为4个支队: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

改编结束后,新四军向皖南、皖中集结,整训后开赴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

叶挺怀揣蒋介石的委任状,身穿国民党的将军服,但一直白皮红心,对共产党忠贞不渝。

被俘。蒋介石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叶挺信念不改,出狱后的第一个要求是重新入党。后因飞机失事牺牲。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两党共同组织北伐。北伐成功了,蒋介石却背叛革命,杀了共产党个措手不及,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既坚持统一战线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合法生存发展。抗战胜利了,蒋介石又故技重演,妄图3个月消灭共产党,但毛泽东早有准备,蒋介石的阴谋失败了。可以说,没有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成功,就不可能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

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今

)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

)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

》上愤然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1941年1月7日至1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绕道北移时,遭国民党军7个师8万多人合围聚歼,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遭受的最严重损失。“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依然牢牢掌握着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主动权,不但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且迅速重建新四军军部,使部队由原来的6个支队扩编为7个正规师。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继续对蒋介石采取“一打一拉”的政策

“皖南事变”发生后,全党全军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反击国民党,为新四军死难将士报仇。1月14日,中共中央指示,“在政治上军事上迅即准备作全面大反攻,救援新四军,粉碎反共高潮”,要求各地准备对付最严重事变。刘少奇收到中央电报后,于1月15日向中央建议“在政治上全面反攻,在军事上暂时不实行反攻”。这是刘少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结合华中地区的斗争实际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

1月7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刘少奇每天通宵达旦,随时为新四军军部和延安的联系收转电报,提出建议,以便更有效地援救新四军军部。12日,刘少奇向中央提出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来缓解皖南军部困境的建议,“请朱(瑞)、陈(光)、罗(荣桓)在山东准备包围

,苏北准备包围韩德勤,以与国民党交换。”第二天,中央采纳了建议,决定“苏北准备包围韩德勤,山东准备包围沈鸿烈,限电到10天内准备完毕,待命进攻,山东由

罗负责,苏北由胡陈负责,以答复蒋介石对我皖南1万人之聚歼计划。”14日,收到了新四军军部陷入绝境后的最后一封电报。叶挺被俘,毛泽东怒不可遏。15日,他电告周恩来、叶剑英并告彭德怀、左权、刘少奇、陈毅等:“蒋介石一切仁义道德都是鬼话,千万不要置信。中央决定发动政治上的全面反攻,军事上准备一切必要力量粉碎其进攻。”并强调说:“只有猛烈坚决的全面反攻,方能打退蒋介石的挑衅与进攻,必须不怕决裂,猛烈反击之,我们的温和态度须立即终结。”“围魏救赵”变成了“全面反攻”。

面对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的严重情况,刘少奇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围魏救赵”已失去了意义。经过反复考虑,权衡利弊后,15日,刘少奇致电毛泽东及党中央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民党未投降,仍继续抗战,对国共合作仍不敢分裂,且怕影响对苏联的关系。在皖南消灭我军,蒋亦曾下令制止,即证明蒋生怕乱子闹大。在此时,我党亦不宜借

与国民党分裂。何应钦下令只说严防我军报复,未说借此在全国乘机进攻我军。另外,目前华中根据地很大,但兵力不够,不能巩固。盐阜区土匪亦蜂起,黄桥已被敌占,

亦有被敌占领可能。我们部队尚须休整补充。故以华中来看,在半年、一年之内不发生大的战斗,肃清土匪,巩固现有地区,对我为有利。根据上述情况,刘少奇提议:以在全国主要的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暂时不实行反攻为妥。

刘少奇在分析了实行军事反攻的不利之处后,提出了在政治上实行全面反攻的具体建议:向国民党提出严重抗议并发宣言和提出立即释放叶挺等条件;在全国全世界实行大的政治反攻,宣传抗议皖南事变,揭穿国民党分裂行为。“如此我在政治上有利,在军事上稳健,可能使蒋、何在半年至一年内,不敢再向我华中进攻,使我能巩固华中阵地,以待变化。”这个从实际出发的建议,对中共中央作出处理“皖南事变”的正确决策起了重大作用。

刘少奇的建议得到了毛泽东的采纳,党中央确定了“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方针,对蒋介石继续采取“一打一拉”的政策,在全国展开猛烈的政治反击,深刻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强烈要求严惩肇事祸首。中国共产党的严正立场和有理有节的斗争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支持,各界进步人士和国际有识之士纷纷谴责国民党的行为,苏美英等国也对国民党表示极大的不满。蒋介石和国民党

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蒋介石不得不在3月1日召开的第二届国民参政会上表示“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至此,以皖南事变为顶点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实际上被打退了。

发布命令:“兹特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从此,组建起不可战胜的新四军。

1937年12月,新四军由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1.03万人组成,“皖南事变”前的3年中,由于项英贯彻

“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路线,无法打破敌伪顽的夹击,发展缓慢,“皖南事变”时只有2.5万人。与此同时,八路军已由组建时的3万余人发展到50余万人。

“皖南事变”后,蒋介石诬蔑新四军为“叛军”,宣布撤销新四军的番号,并将叶挺交由军法审判。对此,刘少奇当天致电中共中央,提出:“此间干部提议以陈毅代理新四军军长,立在苏北成立军部,在队号召,可否望复。”18日,刘少奇又同陈毅联名致电中央,再次提出这一建议,并发出《关于驳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借口的通报》,运用大量具体事实,逐条驳斥国民党为取消新四军而制造的种种诬蔑,深刻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指出:所谓新四军“违抗命令,不听调动”,“不按指定路线由繁昌、铜陵一带北移,而经泾县南想袭击友军的言论,纯属捏造”。中共中央根据刘少奇和陈毅的建议,对组建新的新四军军部人选进行了慎重研究,于是就有了1月20日的任命。

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刘少奇开始着手重建新四军军部。1月24日,刘少奇在新四军干部会议上详细介绍了“皖南事变”的经过,并针对反蒋情绪明确指出:目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对我们、对抗战的中国人民是完全有利的,而不利于反共顽固派与内战挑拨者。因此,我们要坚持统一战线的方针,坚持反对内战、反对分裂的方针,以挽救时局的危机,坚持抗战到底。这是刘少奇到华中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并宣布了真实姓名,此前他一直使用“胡服”的化名。

为了整顿和统一新四军编制体制,1月26日,刘少奇同陈毅致电中央:“为整理与统一新四军编制,拟将新四军部队整编为4个师,以苏北部队为第一师,皖东为第二师,李先念部为第三师,苏南为第四师,在师以下设旅、团,均以三三制编制。”29日,毛泽东等复电指示:“应将彭雪枫部编为新四军,共编5个师。”整编重在

。刘少奇针对“皖南事变”后出现的悲观失望情绪和部分八路军指战员不愿意改为新四军的问题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新四军全军最后共编为7个师,9.6万余人,并重新划定活动区域。2月18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粟裕为第1师师长,刘炎为政委;张云逸为第2师师长,郑位三为政治委员;黄克诚为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为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为第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张鼎丞为第7师师长,曾希圣为政治委员。

损失9000,整编90000。新四军军部重建后,部队迅速发展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已达到了30多万人。

奠定了共产党在华中的基础

“皖南事变”后,毛泽东指出:“应把此次反共高潮看作我们奠定华中基础的机会,如同上次反共高潮奠定了华北基础那样。”刘少奇创造性地落实这一指示,抓住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时机,把“皖南事变”这一坏事变成了发展、扩大新四军和根据地的好事,奠定了共产党在华中的基础。过去新四军的军长、副军长是蒋介石任命的,现在蒋介石撤销了新四军番号,中共中央重新任命了新四军的军师班子,完全脱离了蒋介石的控制,刘少奇把这看做是天大的好事,抓住这个机会,把铁的新四军真正建成中国共产党的党军。

新四军统一整编后,部队数量急剧扩大,驻防范围北至

,南至皖南和苏南,活动区域远远超出中共中原局的管辖。而中共东南局因项英遇难和情况变化已不能发挥作用,中共中决定将东南局与中原局合并,组成华中局,相应的成立新四军军分会,刘少奇任华中局书记兼任新四军军分会书记,以加强新四军的政治工作。配齐配强各级政工干部和政治机关,不但新四军八路军新合编的部队强调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成建制整编为新四军的八路军老部队也进一步强调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很快形成全军政治上一致,解决了各师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周恩来与新四军主要将领合影

刘少奇通过写文章、发文件、讲话,反复宣传统一战线主要是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坚持独立自主,既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又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和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批驳“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口号,说如果我们所要的“一切”均事先要取得国民党的同意,它不许我们就不能办,那我们不是成了国民党的工具了吗?使广大干部战士认清皖南事变的惨重打击是放弃独立自主,以退让服从求合作的恶果,进而认识统一战线理论的正确性。

5月下旬,日军发动了目标直指新四军军部的大“扫荡”。刘少奇同陈毅领导新四军的3个师及地方部队互相配合,“以积极游击动作打击敌人,逼其撤退,并阻止其下乡‘扫荡’和建立据点。”至8月20日,在3个月的“反扫荡”中,新四军共进行重要战斗135次,毙伤日伪军1932人,俘日伪军1089人,击沉敌汽艇13艘,缴获炮1门,轻、重机枪15挺,步枪1123支,并破坏路345里。通过“反扫荡”的锻炼,新四军越战越强。

1938年7月10日晨,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2营(缺第5连)在南京至句容公路上的新塘附近成功设伏。句容县城驻有日军300余人。京句公路是敌人后方交通的生命线,运输频繁。10日上午,汽车9辆载日军100余人,并附有步兵重武器,自

向新塘驶来。两辆在前,其余7辆在后方一二百米跟进。日军一进入新四军的伏击圈,即遭到猛烈袭击。日军下车顽抗。激战约半小时后,日军自句容县城和汤山镇又派出援兵500余人,并有汽车、坦克、骑兵等,在飞机掩护下,向新四军逼近。新四军打扫战场遂迅速转移。

  此次战斗持续约1小时,毙伤日军40余人,击毁敌汽车两辆。新四军无伤亡。地方武装伤、亡1人。

高邮战役是新四军对日本侵略者的最后一战,也成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对

的最后一战。抗战史上浓墨重彩的经典战役。

  抗战胜利 6000余日伪军负隅顽抗拒不投降

  1945年12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数月,高邮日军仍拒绝向新四军缴械投降。1945年12月19日至26日,华中野战军第七、八纵队,新四军华中军区,对拒不投降的日军坚决予以消灭。

  当时,高邮位于华中解放区南线,地处京杭大运河东岸,南控扬州,北扼两淮,是苏中连接苏北的水陆交通要道。高邮城四周为湖泊河流所环抱。“高邮城城墙有10米高、墙厚有7米,工事非常坚固,而且鬼子长年占据在这里,对地形非常熟悉。”当时城内有日军2个大队约1100余人,加上伪军,总兵力约5000余人。他们仗着城坚炮利拒不投降,对前来劝降的我军人员残忍杀害,并把头颅扔出城墙!

1945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决定发起“高邮战役”。第7、第8纵队及地方武装共15个团进入指定地点。第8纵队攻击高邮城,第7纵队攻击高邮以南的邵伯,采取攻城与打援的战法,向高邮、邵伯之敌发动进攻。7点整,粟裕下达了攻击命令,参战部队在南北80里、东西40里的战场上,同时向高邮城外围据点展开了猛烈地攻击。到20日中午,高邮城外围据点除东门宝塔外,均被第8纵队扫除。在新四军的包围中,日伪军龟缩城里负隅顽抗,并不断加固城防工事。22日清晨,粟裕来到高邮城外东北角的村子,与八纵司令员陶勇一同视察了高邮城外地形,作了详细的作战部署。


当年在攻击高邮城南门作战任务的68团中担任3营教导员。回忆起当年的战役,历历在目。当时八纵64团、72团负责攻打西门和北门之间,66团负责攻打东门,68团负责攻打南门。为了减少战争伤亡,部队还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用话筒喊话、用风筝散发传单以及用迫击炮打宣传单等方式进行攻心战,以瓦解负隅顽抗的日伪军。

  1945年12月25日晚,借助天黑云密,雾雨蒙蒙,粟裕司令员宣布立即向高邮城发起总攻。面对坚固的高邮城墙,为了减少我军伤亡,粟裕司令员布置战士们在东面开阔地筑起了“半月型”工事,架上轻重机枪,与城墙敌军形成平射。

  攻城时战士们架着云梯向城上爬,但竹梯子非常细,一次只能几个人一起冲,上面的鬼子和伪军用钩镰枪推云梯,不少战士连人带梯跌落下来,攻城遇到了瓶颈。就在这时,“老虎团”三连一班挺身而出。他们将云梯架在城垛的凸出处,狙击手掩护,一旦有敌人用钩镰枪勾云梯,就能及时将对方击毙。后面的队员奋勇向前,一个个不停地向上冲,终于把城楼给占领了。

  三连一班对整个攻坚战起了关键作用,战后袁金生也荣立特等功,被华中野战军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1.5万人运送粮弹支前

县委书记、执行委员会主任的李建烈士,为支持“高邮战役”联合苏中地方党政机关积极配合,专门成立了支前总后勤部,帮助部队安排生活,提供物资,运送弹药,组织担架救护队,还提供了

兵力分布形势图和诸多工事暗堡实时情报等。“战前先后调集了1.5万民工,500只民船,帮助部队运送粮食和弹药等物资,还组织了3000名民兵配合作战。

  有了多方的支援和精密的部署,战士们浴血奋战,仅用一天至26日凌晨1点,新四军控制全城。最终,日军司令部眼看大势已去,不得不放弃抵抗,日军驻高邮最高司令官岩崎大佐终于缴械投降。此战,新四军全歼日军高达1100余人、伪军4000多人,缴获各种火炮80余门、枪6000多支。此役彻底拔除了残存在华中解放区内的最后的日军据点,歼敌战绩居华中新四军抗日战争之最。

1940年5月14日,新四军挺进纵队刚返回

地区,日伪军300多人分三路从仙女庙出发,向大桥地区猛扑。

  日寇一支运输部队从嘶马向大桥进发。江都县抗日自卫总团1中队奉命进行袭击。谢有才中队长率领部队埋伏在嘶马和大桥之间的沙畦、三官殿一线。当敌军运输队进入伏击圈,战士们奋勇争先向敌人冲杀而去。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大部分日军被消灭。这次战斗共毙伤日伪军40余人,俘虏20余人,

近百件,弹药近万发,军用物资能装60辆大车,极大支援根据地抗战,新四军此役大获全胜。同时2中队战士埋伏在大桥镇南郊,袭击了三江营来犯之敌,缴获日军3匹大洋马。这是抗战初期缴获敌资最多的一次战斗。

  • 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人民军队征战传奇丛书编委会.八路军新四军征战传奇.北京:长征出版社,2012年:1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四军的7个师战力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