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uzi怎么uzi退出rng了吗

  图:PentaQ刺猬电竞社

  Uzi因病缺席的德杯,RNG夺冠了,这个结果引发了一个很诡异的说法,叫做——没有Uzi的RNG,反而更强。

  这当然是一个极度武断的“狗黑”式说法,但是,如果我们也直接武断地否决掉这个说法,似乎就变成我们在武断地否决“无心的努力”,以及附带上“狗吹”的嫌疑。

  所以,我认为正确的解读方式,是观察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尤其是从数据的角度。这便是我们今天数据故事的终极目标,也是德杯期间数据故事的终章。

  首先,先让我们来看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RNG在本次德杯上共计完成11场比赛,其中10场比赛全是大塔,仅有1场比赛是小塔(其实这场也是个大塔节奏,这点我们在后面详谈)。

  我们先解释一下“大塔”的概念:

  比赛结束后,双方推掉塔数的总和,如果是12或以下就是小塔,13或以上就是大塔。这是某个神秘竞猜网站的一个下注项目。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职业比赛中大塔的概率本来就高呢?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这次德杯上IG一共赢下6场比赛,其中5场都是小塔,而韩国第一周战罢,共计完成25场比赛,其中有20场比赛是小塔,领头羊LZ和SSG全部八场比赛均为小塔。

  这些小塔是怎么打出来的呢?其途径有两种:

  一种叫突然死亡,即双方本来推塔很多,处于僵持阶段,一方突然团灭对手或者一波大龙上高地完成比赛,这种比赛会是个小塔,但这种情况在职业比赛中很少见,可能20、30场小塔里有这么一场,德杯RNG对LGD的第一场比赛,就是这种情况。

  另一种则是最为常见的小塔走向,叫——节奏碾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滚雪球。获胜方在取得前期优势后,通过良好的运营手段,完美压制不给对手任何推塔机会,牢牢掌握住经济领先的优势,从而终结比赛。简而言之,就是从不仅要滚雪球,还要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对手。

  表1:RNG获胜场次元素组成

  通过表1可以看到,RNG在德杯的所有胜场中,已失去了“节奏碾压”的元素——唯一两场有节奏碾压倾向的比赛(对VG的2、3场),也因为自己失去了三座塔(这样就不叫碾压了)而烟消云散。

  在明确这点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春季赛的RNG:场均耗时34分钟,耗时最少的队伍,也就是这样,RNG被戏称是一支看不到远古巨龙的队伍——远古巨龙35分钟后才会刷新。而德杯上的RNG,场均需要40分钟09秒才能终结比赛。

  请注意,这不仅仅是ADC的特性所致,而且也是围绕不同选手所设定的不同战术风格。

  Uzi的线上风格比较硬朗,春季赛他的20分钟压刀为20.26,排全联盟第二。因此RNG也喜欢为他选出线上强势角色,然后侧面保护到位——都不一定需要突袭成功,即可完成对下路外塔的攻略,然后ADC换线继续推进,直至对手三外塔全灭,通过视野优势滚动雪球,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节奏碾压”式做法。

  所以春季赛的RNG,是一支节奏快得令人窒息的队伍,他们是快速滚雪球终结对手的典范,也是“制造小塔比赛”的模范队伍。而德杯的RNG,则是一支注重中后期比赛,以求稳方式获胜的队伍。

  这或许就是Uzi在或不在,对RNG的最大影响吧。

  写到这里时,全文的气氛已经相当紧张了,结论党可能已经就想扛着“Uzi在的时候RNG节奏更好”的大旗跑了。

  我认为,对一支队伍来说,能适应且熟悉任何一种节奏式的打法,才是其成熟的表现,无心的加入,可能正好是催化RNG全面成熟的一剂良药。

  简单来说,春季赛RNG一直处于一种“节奏碾压”风格中,反而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第九周对OMG的战斗中,两场比赛都拖入到40分钟后的大后期,OMG明显比他们更会处理和判断这种局面,两场比赛都被OMG拿下——双方阵容并没有说谁具有绝对优势。

  春季赛第九周对OMG第二场

  春决也是一样的道理,RNG两次手握巨大优势(尤其是第三场),均在后期处理不当,遭到翻盘。

  春季总决赛对WE第三场

  没有Uzi的RNG,迫使着他们寻找另外的获胜方式,这反而就给有Uzi的RNG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所谓的王者之师,不正是如此炼成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zi退出rng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