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老虎和豹子打架视频不过M4吗

德国“黑豹”为啥斗不过苏联的T-34
德国的“豹”式坦克(SdKfz171 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称五号坦克)服役于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欧洲战场,它被认定为是德国在二战中最为出色的坦克,与苏联的T34(米老鼠)齐名。德国原打算用“豹”式坦克去专门对抗苏联的T34坦克,但可惜的是“豹子”却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在与T34的竞争中不幸败下阵来。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优质的“豹子”输给了相对劣质的“米老鼠”呢?
戴姆勒·奔驰(DB)设计的VK3002模型样车,从布局上看几乎是德国版的 T-34
MAN公司设计的VK3002(MAN)最终被德国军方所采纳。
勇往直前的豹子
苏军-T34坦克
“豹子”的耐力不足
其实单就坦克各项硬性指标来看,豹式坦克均超过了T34,它有比T34更好的防弹外形;更强大的火力;更高的机动性能;而且制.造工艺也要比T34精良得多。豹式坦克惟一不如T34的地方只有它的发动机,事实上这也是豹子被人批评最多的地方。豹式坦克的马巴赫HL230
P30水冷汽油发动机,虽然最大输出功率有3000转速700马力,但实际上发动机转速超过2600以后,就会因过热而故障不断,不是起火就是停机,因此许多开过豹式坦克的装甲兵都抱怨说:豹式坦克虽然作战性能一流,但就是“耐力”不足,说明白一点就是经不起折腾,发动机运转100小时后就必须大修一次。相比之下,T34使用的V-2-34M柴油发动机却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V2柴油发动机要想达到530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其转速只需要达到1500左右就可以了,这要比马巴赫汽油发动机轻松多了。所以苏联坦克的档位比德国的少,操作也要比德国坦克简单得多。而且T34的V2柴油发动机还要比豹子的HL230汽油机更加省油,加满油后能跑到400多公里远,而豹式最多也只能跑到180公里,毫无疑问,T34发动机在持久动力上明显要比豹式坦克强。不过看问题需要客观,豹式坦克的发动机确实有问题,这点我不否认,但就以此来断定豹子的发动机无用,难免有一叶障目的嫌疑。不错,T34的作战时间确实要比豹式坦克长一些,但是T34恶劣的驾驶环境在二战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别的不用说,T34真的要是的连续开上400公里的话,恐怕即使不参加战斗里面的乘员也要崩溃了,更何况,T34坦克尤其是43年版的,连续行驶超过200公里后即便不参加任何战斗也会因各种机械故障而退出战斗。这也就是说,许多T34坦克根本没到把油料用完就已经“趴窝”了。所以,就算T34的发动机比豹子的更耐用、更省油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因为,豹式坦克的驾驶环境最起码能让乘员坚持到跑完全程,而T34能行吗?如果我们再把汽油发动机带给豹式坦克的起步快、提速性好、行驶稳定等优点综合考虑进去的话,豹式坦克的发动机就明显要优于T34了。
豹子的发动机其实并没有传说的那么“菜”,只要维护得当,性能绝对超过T34的V2柴油发动机,图中维修人员正在给豹子吊装修理好的马巴赫HL230汽油发动机。
德国维修人员正在讲解HL230发动机的结构
这辆豹式指挥坦克的炮塔防盾有一个76毫米口径穿甲弹的弹坑,从中可见豹式坦克的正面防护能力非常强,在阿登反击的时候,许多美军都错误地把“枪炮不入”的德军豹式坦克,当成了虎王坦克(外形确实很象),因为美军的M3式75毫米坦克炮、M1式57毫米和M5式76毫米反坦克炮,发射的普通穿甲弹均无法穿透豹式坦克的80毫米/55度前装甲。所以美军许多关于虎式坦克的恐怖描述,其实都多数都该算在豹式坦克上面。
为什么人们还会对豹式坦克发动机上的问题那样地在意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豹式坦克的数量太少了,因此一旦发生技术故障就会严重影响到豹式坦克的作战出勤率。另外,豹式坦克原本就是德国为了对付T34而匆忙研制出来的一种应急产品,所以它的救援和辅助车辆严重不足,这就使得豹式坦克因机械故障而坏在战场上的数量甚至要比它被打坏的数量还要多。这才会给人留下了一种“很衰”的假象。而T34则恰好相反,由于它研发时间较早,所以救援和辅助车辆齐备,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T34坦克的数量太庞大了,由于数量多,T34坦克即便“趴窝”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虎式和豹式坦克也不会对它的作战出勤率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豹式在与T34坦克的这场对决中之所以会败下阵来归根到底还是数量不足,这也是所有德制坦克的通病。不过豹式坦克是德国用来取代3号和4号坦克的的主战坦克,它在数量上的严重不足。所以弄清楚豹子在数量上失败的原因很重要。
一说到德国坦克的制.造工艺,那争论可就太多了。目前普遍接受的一种论调就是豹式坦克的制.造工艺虽然精良,但是结构过于复杂,而且零配件加工也非常的困难,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制约了豹式坦克的产量。不过这只是一个很宽泛的结论,到底豹子复杂在哪里那些零配件不易生产,谁都说不太清楚。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分析,看看豹式产量低的症结究竟出在哪里。首先说说豹式坦克的炮塔,其主装甲板采用了交错方齿咬合加电焊接制成,而苏联、美国等国家则采用的是铸造炮塔加焊接车体。前者虽然在防弹效果上要比后者高出8%~10%左右,但是重量也要比后者高出不少,而且由于焊接炮塔的装甲板边缘需要用氧气切割法手工割出接头,所以加工难度要远远超过了T34的铸造炮塔,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正是这一缺陷才导致了豹式坦克的产量不足。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本人认为在世界尚未出现复合装甲,主要坦克还是采用均质装甲制.造的二战时期,德国玩焊接炮塔确实有点过于超前了,它无形中加大了豹式坦克的制.造难度,影响到了它的产量。不过这个问题MAN公司早已发现,所以在1943年底他们就向德国军工部门提出要把豹子的焊接炮塔改成铸造炮塔以提高产量,但是德国军工部却没有同意,军工部认为,与其更改炮塔的制.造方式还不如干脆取消炮塔改造有固定炮室的歼击车,因为制.造一辆坦克所用的工时至少可以同时造出3辆有固定炮室的坦克歼击车出来,这样就可以在不降低装甲防护力的同时大幅提高装甲车的产量,这确实要比改做铸钢炮塔更加的划算。于是德国最著名的“猎豹”坦克歼击车就这样诞生了。但是德国人能造苏联人也能造。就在德国人生产猎豹歼击车的同时,苏联人也搞出了一款非常不错的坦克歼击车,这就是著名的SU100系列,而SU100的设计理念几乎与猎豹如出一辙,它们都采用了相同的防弹外形,也都使用了豹子和T34的底盘,所以,既然有人说豹子的炮塔是造成其产量不足的最根本原因,那么现在两个竞争者都把自己的“脑袋”去掉了,这一回豹子应该不会被T34甩得太远了吧?可是结果却是猎豹的425辆对SU100的3050辆,又是一个1∶7的高分差。所以豹式坦克产量少的原因绝对不仅仅是焊接炮塔造成的,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德国的猎豹重型坦克歼击车虽然性能一流,但就是数量太少了仅造了425辆
不过,咱们要是拿豹子减速器上的问题与它悬挂系统上的问题相比较的话,那么豹子减速器上的毛病就显得不算什么了。这是因为豹式坦克底盘采用的是三排负重轮交错排列设计,所以它的悬挂系统被设计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并列双扭杆结构,其中光是扭杆就用到了8对,而象KV1、IS2、M26这类的重型坦克也只用到了6对而已。由于扭杆的数量太多造成了豹子底盘上的零部件数量剧增,大大增加了豹式坦克在组装上的难度,同时也给后续的生产和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更为要命的是,这种双扭杆悬挂系统还造成了豹式坦克的重量过大,居然跟苏联的IS2重型坦克相当,虽然按照作战任务划分,豹式坦克的确应该算是中型坦克,但是在工厂生产的时候,却是按照重量来划分工时的,重量越大的工时越长反之则越短。所以,虽然MAN公司早在1943年就把豹式坦克的生产任务外包给了德国戴姆勒-奔驰、MNH和亨舍尔这三家德国最大的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公司来共同生产,但是,豹式坦克一年下来也只生产出了2000多个底盘,平均下来每家大公司每月才生产了不到50多个底盘。由此可见豹式坦克的底盘是多么的复杂难造。因此许多人都嘲笑说:“豹式坦克其实是在以重型坦克的身躯跟苏联的中型坦克拼数量,不输才怪呢”。对此我也是深表赞同。
正在吊装履带的豹式坦克,从这个角度,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豹子的三排负重轮交错排列设计。由于这种设计结构复杂,生产组装的难度均较大,所以在数量上无法与T34相比。
我不明白德国为什么会对交错负重轮设计那么的痴迷,当然,负重轮交错排列仧确实有它的好处,比如,可以在不增加车长的情况下增加负重轮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坦克的地面压强,大幅提高了坦克的推进效率和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过的能力。但是负重轮交错排列带给豹式坦克的缺点却要远远超过了它的优点,除了重量太大以外,行走机构的过于复杂导致了负重轮之间的距离过小,因此很容易塞进泥沙碎石阻塞履带和驱动轮的运转从而影响到坦克的行驶,但这还不是负重轮交错排列最大的问题,负重轮交错排列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多排式设计限制了负重轮的厚度,导致负重轮的刚度严重不足,说简单一点就是“不经打”一颗100毫米炮弹近爆会造成豹式坦克的负重轮变形,而苏联的T34却不会遇到这类问题,因为T34的负重轮采用的是单排式、大直径、双轮缘设计,不仅耐打而且即使被炸变形也不会对素来就以稳定性差著称的T34坦克产生太大的影响。而豹式坦克就不一样了,它只要有一个负重轮被炸坏,豹子在稳定性、机动性以及越野能力上的优势就统统不复存在了,如果炸得再狠一点负重轮甚至还会被卡住,到那时候豹子就只能象支活靶子一样被人家揍了。所以往往在受到“小迫”轰击的时候没见到T34驾驶员有多紧张,反而是比T34更重,也更结实的豹式坦克象只苍蝇似地到处乱窜,生怕被“小迫”伤到了轮子。而豹子的负重轮一旦被迫击炮炸坏,要想更换起来就必须先要拆掉外侧的多个负重轮,维修起来既费工又费时相当的麻烦。所以,豹式坦克的作战出勤率偏低除了与它的发动机有关之外,负重轮“不经打”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也正因为如此,在战后才没有一个国家愿意采用这种并列双扭杆悬挂设计,一律都改用了单扭杆悬挂一直延用至今。
采用交错负重轮设计的豹式坦克在越野和爬坡度上明显要比其他坦克更加出色。(米格:在游戏里,这货的机动能力肯定被黑掉一块)
德国造4号坦克能有出路吗?
豹式坦克的造价比T34高得多,重量要比T34大得多,结构也要比T34复杂得多,但就是这么强大的设计却居然连小小的迫击炮都抗不住,而苏联人最不缺的武器恰恰就是这种“小迫”,这可真叫做吃力不讨好啊。因此有许多人都感慨道:德国与其生产华而不实的豹式坦克,还不如把原来的4号坦克升级改造,比如将4号的正面和侧面装甲改为倾斜装甲,关键部位要加厚装甲;炮塔用豹子的;火炮也用豹子的;
发动机使用马巴赫550马力汽油机;履带加宽到600mm,然后再用这种超级4号去对抗苏联的T34,这可要比重新设计一款新式坦克省事得多。本人开始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首先,4号坦克的制.造工艺非常简单,没有象豹子那么多的复杂零件,而且,4号的制.造工时比简化版的T34(8000工时)还要少,大约只需要5000工时左右,这与工艺复杂而且费工费料的豹式坦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4号坦克的生产时间却非常的不好,当德国装甲部队正在春风得意的时候,4号坦克还没有来得及大批量投产,而当它可以大规模投产的时候,德国却又把大部分精力都转移到了生产虎式和豹式坦克的上面去了,对4号坦克已经没有多大兴趣了,本来打算停产,但是由于虎式和豹式坦克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德军的需要,所以,德国才不得不继续生产4号坦克,但前提条件是不能影响到虎式和豹式坦克的生产计划,因此4号坦克在二战中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只能靠老虎和豹子吃剩下来的“边角料”来维持生产,但即便如此,4号坦克的总产量还是达到了虎式和豹式坦克总产量的一倍左右,成为了二战德国装备数量最多的中型坦克。由此可见,4号坦克这5000工时还真不是什么人瞎编出来的,德国如果真要拿什么坦克救急的话,生产4号显然是要比生产豹式更加合适。
但是,4号坦克有一个缺陷绝对是致命的,那就是它的车内空间过于狭小了,而4号坦克无论再怎么升级改造,最多也只能增加它的装甲厚度,发动机马力以及履带宽度等等,但是它的车内空间是无论如何也增加不了的,因为那跟从新设计一款新式坦克没什么区别。而根据克虏格公司对4号坦克的极限测试,4号的内部空间最多只能容下一门75毫米50~60倍径之间的火炮,可是豹子的75毫米火炮却足足有70倍径长,所以根本就装不进去。如果非装不可,就必须要把4号坦克改装成有固定战斗室的坦克歼击车(4歼)或敞开式的自行火炮(犀牛)才行。但即使这样做,改装的时候也必需把4号的发动机从车体的中部转移至中前部,并且取消传动轴,直接用联轴器将发动机和变速箱连接起来。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4号的内部空间,将虎王坦克那门88毫米71倍径火炮塞进去。而苏联的T34却可以直接将一门100毫米55倍径的火炮塞进它的炮塔,尽管“脑袋”已是超大无比但毕竟还是塞进去了。所以德国真要是用4号坦克去对付T34的话,那么无论它再怎么升级改造最后输掉的一定还是4号坦克,因为4号过于狭小的车身设计从一开始就已注定了它不可能替代豹式坦克的位置。
德国造“犀牛”自行火炮会有出路吗?
既然德国造4号坦克不行,那么改造有固定战斗室的自行火炮总该可以了吧,那种东西应该不存在车内空间不足的问题。象“犀牛”“黄蜂”这一类由4号底盘拼装出来的自行火炮甚至连车顶都没有设计,采用了完全敞开的战斗室,仅靠几块帆布来遮风挡雨,所以就算是把150毫米以上的火炮塞进去也没有任何问题,更何况这东西在制.造上比4号坦克还要简单,基本上就是往4号底盘上插大炮的结构,所以生产起来非常的容易。尽管犀牛在装甲防护和火力射界上无法跟T34相比,但是由于德国在1943年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内线防御作战之中,所以只要战术运用得当,犀牛的这些缺点都是能够克服的,因此,有不少人都认为德国如果大批量生产4号歼击车或犀牛自行火炮的话,肯定要比豹式坦克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更大。而最赞成这一观点的人正是隆美尔元帅。
隆美尔元帅在北非作战的时候由于非洲军团的坦克数量严重不足,只能靠着88mm高射炮和各类改装的自行火炮与强大的英国装甲部队周旋,但是由于隆美尔的战术运用出色,所以总能将强大的英军装甲部队击败。因此,隆美尔一直对自行火炮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还说,如果把他派到苏联去指挥战斗的话,只要给他足够数量的88mm自行火炮,他就能够把苏联的机械化部队打败。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谈论隆美尔元帅这套北非战法到底能不能成功运用到苏联,就单说给他装备足够数量的88mm自行火炮,这里显然指的就是犀牛自行火炮,要是那样的话隆美尔元帅肯定要失望了,因为“犀牛”自行火炮的产量实在是太少了仅有474辆,“黄蜂”更可怜才20辆,就算都给了隆美尔也只够组建出4个装甲师。而苏联的SU76自行火炮,它与“犀牛”同样都是战争的应急产物,设计上也都是小底盘上插大炮的结构,但是SU76的产量却是14292辆,几乎是“犀牛”总产量的30倍,足够苏联组建出140多个机械化师了。本人虽然不信什么邪,但是这个数量差距大得也太离谱了。更何况,“犀牛”的制.造工艺比T34还要简单,我不明白这么容易生产的武器在数量上怎么还是赶不上苏联?难道真是德国一直不够重视发展自行火炮才造成了犀牛的产量不足吗?不对呀,因为从1944年以后XTL就一再强调德国必须要优先发展坦克歼击车、突击火炮等防御性兵器,所以“犀牛”的产量到那个时候再怎么说也应该提上去了。那么是不是因为盟军大规模的轰炸造成的巨大破坏导致了犀牛的产量不足呢?这也不对呀,因为盟军的轰炸虽然给德国的军火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德国在1944年还是造出了将近20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光是4号坦克就占了其中的5000辆,而“犀牛”用的是4号的发动机,底盘用的也是4号的,甚至连零备件用的都是4号的,如果是轰炸导致了犀牛产量不足的话,那么4号的产量也应该受到影响。因为盟军的航炸不会长眼睛,专挑犀牛的生产线炸,而不去炸4号的生产线。所以,犀牛的产量过低并不是轰炸造成的结果,也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更不是生产工艺造成的。所以只能是它的火炮有问题。
犀牛使用的88毫米Kwk43
L/70火炮虽然是德国威力最强大的坦克炮,但是它的制.造成本实在太高了,单价就达到2.2万帝国马克,需要用掉4.5吨的钢,49公斤的铬、30公斤的镍、8公斤的钼以及120克的铜,在这里面除了钢铁之外,其他都是德国在战争期间最缺少的金属,因此Kwk43是一种相当昂贵的武器,只有虎王坦克才能够优先安装,然后才能是猎豹坦克歼击车,最后才能轮到“犀牛”自行火炮。所以,犀牛的产量实际上要根据
火炮的产量来定,这时犀牛的车身好不好造已经毫无意义了,因为没有火炮的话,犀牛能造出再多车身也是白搭。所以,二战时期,犀牛的日子过得非常的凄惨,经常是在有上顿没下顿的情况下艰难地维持着生产,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造出470多辆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而且就算是这样的成绩还是托了“虎王”坦克的福才得以实现的。因为虎王坦克的底盘实在是太难造了,而且还有“猎虎”“突击虎”和“救援虎”这几种变形车辆跟虎王坦克争用底盘,所以虎王底盘的生产速度要明显落后于Kwk43火炮的生产速度,这样多余出来的Kwk43火炮才能够分配给下游的“猎豹”和“犀牛”使用,而德国如果不生产“猎虎”和“突击虎”只专心生产虎王坦克的话,那么“犀牛”很可能会因为没有火炮可用而不得不停产。因此,有人说德国造虎王坦克纯粹是浪费宝贵的战略资源,还不如不造,那样的话德国至少能够多生产出1800多辆豹式坦克或者10000多辆犀牛自行火炮。可是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德国即使向大家所希望的那样完全停产虎王坦克然后全力生产“犀牛”战车,其结果仍然还是死路一条。因为德国就算是停产了虎王坦克,最多也只能给“犀牛”节省出2000多门火炮,到那时候犀牛的底盘必将会堆满仓库,而火炮的生产却严重滞后,其最终的产量仍然还是上不去。所以我不是给大家泼冷水,德国真要是大量生产“犀牛”的话,肯定会比制.造虎王坦克死得更快。
其实在战争中德国能造出底盘却装不上火炮的事情比比皆是,并不只有犀牛一个例子,上面提到的4号坦克歼击车也有着和犀牛同样的遭遇。4号坦克歼击车实际上是由4号坦克改装而成的全封闭战斗室布局的自行反坦克炮。作为对抗苏联T34坦克的重要武器,德国原本是想让4歼车装备和虎王坦克一样的88毫米Kwk43
L/71火炮,可是由于Kwk43的产量不高,分配给虎王,猎豹和犀牛之后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只好改用了豹式坦克上的75毫米KwK42
L/70火炮。该炮也是由德国火炮名家莱茵金属公司生产,别看它的口径要比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小了整整13毫米,但是,由于它采用的是70倍径的超长身管,所以,威力反而要比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更强。可以在1000米距离内打穿T34/85的任何部位。德国原本是想在1944年1月大规模投产这种4号歼击车,可是到了投产的时候才发现莱茵金属公司的75毫米KwK42火炮的生产日程已经完全被豹式坦克占满了,根本无法为4歼击车生产出多余的火炮。于是德国只好拿4号坦克上的KwK40
L/48短管火炮来临时充数,这就是“猪头版”(L/48)型4歼击车的由来。一直到1944年的8月德国才开始转产装有70倍径长身管火炮的(L/70)型4歼击车。不过此时这门70倍径火炮却并不是由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KwK42(坦克炮),而是由Wimag和斯可达这两家公司联合生产的Stuk42(突击加农炮)。而莱茵金属公司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给(L/70)型4歼车生产过一门火炮。可有意思的是,就在莱茵金属公司全力以赴地为豹式坦克赶制火炮而无心照顾4歼车的同时,德国几个负责生产豹式坦克的工厂却生产出了许多使用豹式坦克底盘但却没有安装豹式坦克火炮的变形车辆,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猎豹坦克歼击车、豹式坦克救援车和豹式自行高炮在内的各种变形车辆,甚至还造出了一些装着4号炮塔的“山寨豹子”。而与此同时,装备有豹式坦克75毫米火炮的变形车辆德国却一辆都没有生产出来。
&& 都是火炮惹的祸
这就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豹式坦克75毫米火炮的生产速度要明显落后于它底盘的生产速度。天哪!原来我们大家全都被“忽悠了”,我们从文章一开始就分析了豹式坦克的产量为什么会这么少。从发动机、汽油、炮塔、底盘一直分析到双扭杆悬挂系统,最后大家都认为豹式坦克工艺复杂的底盘是造成它产量过低的最根本原因。可是现在看来,豹式坦克75毫米火炮的生产速度竞然要比它底盘的生产速度还要慢,这可真叫人太难以置信!因为它间接证明了一个更可怕的事实,那就是豹子即使完全照抄T34的设计,也不可能在数量上赶上T34。因为,那时候豹式坦克火炮的生产速度肯定会远远落后于它车身的生产速度,其产量最终也会和“犀牛”一样上不去。而我们从4号坦克开始,经过犀牛自行火炮,最后一直绕到了4号歼击车,兜了一个大圈子,这才终于搞清了豹式坦克产量过低的最根本原因,只不过刚才这个问题全都被豹子底盘和发动机上的毛病给掩盖住了,所以才没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不光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就连德国装甲部队总监古德里安上将和军工部长施佩尔当时也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致命的错误。他们直到战争结束都还以为豹式坦克产量过低的原因是由于虎式坦克系列抢走了豹式坦克宝贵的生产资源造成的,所以根本就没有往火炮的方面上去想。在他们眼中,豹式坦克装备的Kwk42火炮绝对是一件完美无缺的武器.
不错!火炮采用长身管设计确实要比同口径的短身管火炮佣有更高的初速、更强大的火力以及更高的射击精度,但是由于长身管火炮的膛压高,初速快,因此对炮管的磨损也相当严重,如果冷热轧钢技术不过关的话,炮管很可能射不了几发炮弹就会因为过热而弯曲变形,有的火炮甚至还会炸膛。因此,加工长身管火炮的难度很大,如果没有雄厚的工业金属和机械加工能力的话,是绝对造不出这样的武器的。所以,长身管火炮的产量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光德国是这样,二战中的其他的国家也同样如此。比如象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它在使用短身管M3火炮的时候产量是4万辆,可是换装了英国的17磅58倍径火炮(萤火虫)以后,产量一下子就锐减到了0.11万辆;而苏联的T34使用短身管F34火炮的时候产量是3.5万辆,而SU100歼击车采用了与T34相同的底盘还省去了炮塔,只是换装了一门威力更强大的100毫米55倍径的D10T火炮,产量就减少到了0.3万辆;至于美国的M36歼击车上装备的90毫米52.5倍径火炮,原本是是美军最急需的反坦克武器,但是由于工艺复杂,厂家即使加班加点地生产也只赶制出2324辆。而相比之下,豹式坦克装备的Kwk42火炮是70倍径,比上面那3种火炮还多出了将近20倍的长径比,但是它的产量却是6000辆。整整是上面这3种坦克产量的总和。因此,单单就是比较装备长身管火炮的坦克数量的话,豹子的产量明显是可以接受的,更何况,德国所制.造的长身管火炮还不是一般的长身管火炮,因为,德国还在长身管的内部加入了锥膛设计,说简单点就是火炮的进膛口大而出膛的小,比如象豹子的75毫米火炮它的进膛口是75毫米但是它的出膛口却是65毫米,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在不增加炮弹装药量的情况下提高火炮的膛压,从而提高了弹丸的初速。另外由于锥膛炮内部的膛线缠度会随着身管的长度而逐渐增大,因此弹丸在炮管内直线运动的时候转速还会不断的增加,这样就保证了弹丸飞行的稳定性,大幅提升了火炮的命中率。据统计,德国有经验的炮手在实战中可以使用背帽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外对静止目标达到93%的首发命中率,1500米外则是74%,这已经接近于现代激光测距仪的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的命中率了。而在还没有激光测距仪的二战时期德国的坦克手就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命中率是与它们所用的高质量火炮密不可分的。
但是高质量火炮的背后代价也是高昂的,别的不用说,在冶炼技术还不算发达的二战时期,火炮采用长身管次口径设计已经算是很超前了,象美国、苏联、英国这些国家把火炮身管加长到50~60倍径的时候,工厂就已经吃不消了。而德国竟然把火炮的身管加长到了70倍径,而且还在这个细长的身管内部加入了一个由大到小的锥度,这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在加工的时候,必须要用到专门的深孔钻床才能够生产,而且在加工的时候,克虏伯和莱茵金属这两家公司还是在金属原料严重短缺以及盟军飞机不断轰炸的恶劣条件下完成的这项高难度工作。可尽管有这么多的不利条件,德国长身管火炮的总产量还是达到美国、英国、苏联三国生产数量的总和。所以说,我们真不能对克虏伯和莱茵金属这两家公司再要求什么了,因为他们做得已经相当出色了,甚至于已经创造出了兵工生产史上的奇迹了!要怪就只能怪那帮德国的决策者当初给豹子选错了火炮,如果他们把豹子的75毫米火炮做的再短一些的话,豹子的产量就能迅速提高。但可惜的是,这种类似于美国7.6cm
M1A1和苏联8.5cm
D5t一样的火炮,德国却偏偏从来都没有生产过。所以,当德国的4号坦克升级到75毫米48倍径的KwK40火炮之后就再也不能升级了,这并不是因为4号坦克的内部空间放不下更强大的火炮了,而是因为德国根本就没有现成的75毫米50~60倍径的火炮可以给4号安装。所以克虏伯公司明明知道4号坦克还有升级改造的潜力,可就是怎么也挖不出来,因为从头研制一种新式火炮在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事后证明,这个错误是德国二战中犯下的最致命的失误之一,它直接导致了德国在战争最关键的时期错失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其结果就是,德国虽然在豹式坦克的长身管火炮上大获全胜,可却在4号坦克的短身管火炮上输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其实,在豹式坦克身上由火炮引发问题还远远不止以上面的这些,豹子的长身管火炮除了工艺复杂不易生产以外,火炮的重量过大也是个非常要命的问题。比如象德国的4号坦克歼击车,它在使用48倍径75毫米短管火炮的时候,重量才不过25吨,可是自从换装一门70倍径的长管火炮以后,在其他结构完全不变的情况下,重量就增加到了28吨,也正这多出来的3吨重量,造成了(L70)型4歼车的前部重量过大,压得4歼车喘不过气来,一到转弯的时候就左右乱晃,因此得了个“古德里安小鸭子”的绰号。而德国的70倍径火炮之所以会比48倍径火炮重出那么多,除了身管太长以外还由于长身管火炮所使用的炮弹要比相同口径的短身管火炮长出不少,这一点可以从豹子与4号坦克弹壳的长度上很明显地看出来,而长长的弹壳就意味着装药量的增加,所以,长身管火炮的后坐力要比短身管火炮大得多,象豹子的70倍径长管火炮虽然只有75毫米口径,但是它的后座力却达到了12吨,远远超过了4号坦克的48倍径75毫米火炮。所以,豹子的底盘必须要设计得很重才能够承受住由火炮射击时所产生的后坐力。而豹式坦克的后坐力加大以后,还造成了火炮的后坐行程加长,所以,豹子的炮塔也必需相应地加大,这样一来重量自然就上去了。所以说,光是这门75毫米长管火炮就至少给豹式坦克净增了5~6吨的重量。也许这点重量对于虎王坦克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对于设计重量仅有30多吨的豹式坦克来说就非同小可了。更可气的是,XTL在豹式坦克设计之初居然还要求豹子使用75毫米100倍径的火炮。而这种100倍径火炮的后坐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吨,18吨啊!就算是搁到现在装着120毫米火炮有50多吨重的主战坦克身上也差不多一样了。虽然XTL最后还是同意先使用70倍径的坦克炮。但是,设计师们却是照着100倍径火炮的标准来给豹子设计底盘的,所以豹式坦克底盘的重量又被大大地增加了,而在本已超重的情况下,德国军工部门却还在固执地要求豹式坦克必须具备中型坦克的速度和机动性,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设计师只能增加豹式坦克负重轮的数量,并且采用了只有在重型坦克上才使用的并列双扭杆悬挂设计。结果,正是这套复杂透顶的悬挂系统让豹子的重量再也无法控制,最后,终于由设计之初的30多吨变成了一个重达45吨的怪物。所以说,“豹式坦克以重型坦克的身躯跟苏联的中型坦克拼数量”,实在也是德国的一种无奈之举,设计师们又何尝不希望豹子的重量能更轻一些呢,但是德国的最高决策者却好大喜功,不加思索地胡乱指挥,从一开始就给豹子选错了火炮,而正是由这门长身管火炮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豹子的重量被一加再加,最终使它在与T34的这场竞争中彻底败下阵来。
其实我们只要翻开二战的历史,就会不难发现,美国和苏联在坦克生产上所走的道路与德国完全不一样,美国和苏联是先造底盘后选火炮。也就是说,先研发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坦克底盘,然后再根据这种底盘的性能往上面添加各种各样的火炮。属于一种从下往上的发展模式,因此美国和苏联的装甲车辆差不多都是由M4和T34这两种坦克的底盘衍生出来的。这样就为日后的大规模生产和维修保养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德国人走的道路却恰好相反,德国人是看着火炮造底盘。也就是说德国人先从兵器谱上找出一门性能超强的火炮,然后再根据这门火炮的要求去设计底盘,属于一种从上往下的发展模式。这样一来,豹式坦克的底盘的重量就因为这门长身管火炮而被一加再加,构造也越造越复杂,结果两个同样难造的东西正好凑合到一起,你瞧不出我的毛病,我也瞧不出你的毛病。所以,当德国人发现豹子的产量过低的时候,还都以为是豹子的底盘和发动机上出了问题,因此从1943年~1944年8月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里,德国人都把精力耗费在如何改进它的底盘和发动机上,却丝毫没有留意到这些问题其实全都是由火炮引起的,结果错失了改正错误的最佳时间。一直到了1944年的8月,德国人才从4号歼击车上发现了豹子的75毫米火炮上的严重问题,这才发觉大事不妙,所以,德国紧急上马了刚性炮架工程,也就是取消了常规火炮复杂的驻退机构和复进机构,直接把火炮“捆绑”到了战车的前装甲板上,很明显,德国人是想靠这种办法来大幅降低火炮的生产工时和金属消耗量从而迅速提高火炮的产量。但是,由于这种刚性炮架是直接与战车的装甲板相连,所以,火炮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要全部由战车的底盘来承担,这对于战车的悬挂系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象虎王坦克上的88mm长管火炮,采用刚性炮架设计之后,其开炮时产生的瞬间向后加速度竞然达到了4.55g,而现代主战坦克允许范围也才不过3~3.55g,因此刚性炮架的问题很多,唯一投产的车辆只有德国的38T“追猎者”歼击车,但是区区3000多辆的产量根本无法改变德国最终的命运。而德国的豹式坦克如果能从一开始就采取与M4和T34坦克相同的设计思路,先造坦克底盘后选火炮的话,就能够马上从底盘的生产数量上发现火炮上存在的严重问题,这样就可以及时地调整生产计划,选择更加简单易造的火炮来满足豹式坦克的需要,从而把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是由于长身管火炮的巨大威力麻痹了德国人的判断能力,使德国人没有能够及时发现这个致命的错误。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说,豹式坦克上的这门长身管火炮简直就象是个极善于伪装的“癌”变肿瘤一样,真是把德国人给坑苦了。
所以,实际情况跟我们想的完全相反,T34其实很少主动去包抄老虎的侧翼,因为那样做的成功率还不如采用撞车战术的成功率高呢。所以苏联人更愿意采取伏击的战术,以“守株待虎”的方式坐等老虎落入圈套,然后再一佣而上把老虎干掉。比如德国1942年在列宁格勒和罗斯托夫等地作战的502和503重装甲营中的许多虎式坦克都是被这种伏击战术干掉的。不过,这种“伏虎”战术只能是在老虎主动出击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如果虎式坦克抢先采取守势的话,这套战术就不灵了,所以这时候苏军往往会先派出2~3辆T34坦克从正面吸引老虎的注意力,然后再派出两辆坦克从侧面迂回攻击老虎的侧翼。于是在1943年,苏联人又在57毫米Zis2反坦克炮的基础上开发出了Zis4型反坦克炮,该火炮的身管也由原来的71倍径增加到了73倍径,初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125米/秒,能够用AP弹在1000外打穿110毫米厚的均制装甲。哪怕这样做的后果会导致坦克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苏联也在所不惜。可苏联人最终还是没有在T34坦克上安装这种57毫米长身管火炮。原因就是,苏联人发现这种57毫米长管火炮的问题实在太多,首先就是炮管容易过热,大概发射100~150发炮弹以后,炮管就会因过热而弯曲变形,所以使用寿命很短必需要频繁更换。但更为糟糕的是,由于这种长管火炮的膛压太高,通常发射50发炮弹以后,它的射程和精度就会急剧下降,据说那个时候朝目标射击的命中率就跟朝月亮射击差不了多少了。很明显,这是由于苏联冷轧钢技术不过关造成的结果。而苏联虽然能容忍这种火炮的高昂成本,但是却实在无法忍受它如此糟糕的命中率,最后,只生产了140多门就不得不再一次停产了。可是德国人有没料到苏联人更没有料到,正是这门小小的57毫米长身管火炮,彻底改变了苏德坦克的发展方向。从那以后,苏联终于明白了自己在火炮的制.造工艺上根本无法与德国硬拼,因此完全放弃了在苏制坦克上使用长身管火炮的打算,而是选择了身管相对较短的85毫米D5T火炮作为了后续T34坦克的主要武器,到后来,苏联索性走上了一条“短粗胖”的发展道路,并靠着不断加大火炮的口径和弹丸的质量,来提高炮弹的破甲能力。而德国人却正好相反,他们因为豹式坦克的75毫米长身管火炮的表现优异,所以,走上了一条“细长”的发展道路,,靠着不断增加火炮的长度和弹丸的初速,来提高炮弹的穿甲能力。
&& 结束语&
后来的历史证明,苏联人选择85毫米D5T火炮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T34坦克也正是靠这门火炮才能够在数量上完全压倒了德制坦克,而德制坦克却从豹子的Kwk42长管火炮开始便掉进了产量不足的流动陷阱之中,始终无法自拔。所以说,德制坦克数量少的起因,主要就是由于错误地选择了长身管火炮造成的结果。不过苏联人之所以没跟德国一那样掉进长身管火炮的流动陷阱之中,则完全是由于他自身的制.造工艺水平太差而无意促成的结果,属于典型的歪打正着。如果苏联的冷热轧钢和锻造技术也能达到跟德国一样的水平,那么苏制坦克的产量也必将会大幅减少,到那时候战争的结果就真的很难预料了。可是苏联好就好在由于自身的工业制.造水平太差反而因祸得福,没有走上这条绝路,这可真叫做“傻人有傻福气”。但是德国就没有苏联那么幸运了,由于自身高超的制.造工艺反而坑害了自己,致使德国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在执迷不悟地打造着各种超级坦克,却丝毫没有发觉到,一件武器的战斗力其实上跟它的造价并不一定成正比这个最浅显的道理。结果,德国虽然造出了世界第一流的战斗机,世界第一流的坦克和世界第一流的战舰,但却没有拿它们换来世界第一流的战斗力。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战争从来就不是武器之间一对一地决斗,所以,苏联坦克兵给德国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做出的评价最为客观,他们说:“德国在1941~42年装备着3号和4号坦克的时候,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威胁,而在44年装备着老虎和豹子的时候,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最多也就是麻烦而已。”这番话真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问题的要害。
1941年的时候德国还没有豹式坦克,但是由于德制坦克都配备了无线电,再加上作战人员素质高,配合默契,所以就算是象3号这样的坦克也能将7、8辆T34坦克打爆。那个时候由3号和4号坦克组成的德国装甲部队给T34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豹子打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