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f35空袭叙利亚空袭行动的启示

以色列空袭的背后(组图)_网易新闻
以色列空袭的背后(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以色列空袭后,也加强了以叙边境的戒备。图为以色列士兵在以叙边境演习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后,引起了不少抗议。这是突尼斯的穆斯林在抗议以军空袭内塔尼亚胡和军方高官在交谈  当地时间5月5日凌晨的4点钟,叙利亚官方通讯社发布了一条紧急消息:来自以色列的导弹在凌晨2点钟左右袭击了大马士革郊区当地的一处重要的科研机构。多名居住在大马士革卡嵩山附近的居民在视频网站上上传了相关的视频,视频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爆炸造成的巨大火光。而就在前一天,美国官员声称以色列在5月3日凌晨时分对叙利亚的一处所谓的武器库进行了导弹袭击。以色列国防部官员说,“以色列关注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局势,重点是化学武器和特殊武器的转移”。5月3日的这次袭击是为了防止叙利亚运送“革新性”武器给“黎巴嫩真主党”。
  5月5日的袭击,是以色列今年第三次对叙利亚进行的空中打击,第一次袭击是发生在1月30日。而那次袭击,也是为了防止“黎巴嫩真主党”从叙利亚得到武器;空袭目标,也是叙利亚杰姆拉亚的“科学研究中心”。为什么以色列如此忌惮“真主党”从叙利亚得到武器?为什么以色列两次都要空袭这座并不起眼的“科学研究中心”?
  a、真主党和科研中心
  “真主党”是一个强硬的反以色列组织,历来受到叙利亚和伊朗的大力支持;“科研中心”代表了叙利亚军事科技研究的最高水平
  5月3日,叙利亚遭到以色列空袭后的第二天,“黎巴嫩真主党”政治委员会主席易卜拉欣立刻出来表态称,如果叙利亚遭到以色列或美国袭击,“真主党”将准备保卫叙利亚,防止叙利亚落入美国和以色列之手。
  “真主党”是一个强大的什叶派穆斯林团体,也是一个最强硬的反以色列组织,历来受到叙利亚和伊朗的大力支持。如今连“黎巴嫩真主党”都明确表态要干预叙利亚局势,这让叙利亚问题更加复杂和紧张。自从2006年跟“黎巴嫩真主党”进行过一番较量之后,以色列就时刻提防着这个组织。正如以色列国防部长亚阿隆所说的,“以色列的‘红线’是叙政府军先进武器不能落入真主党等武装手中。”5月3日的空袭,就是针对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武器输送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援引知情官员的话称,叙利亚有意将武器转运给黎巴嫩真主党,于是以色列出动战机攻击了这些武器的转运系统,一名高级官员更是称,这些转运系统与叙利亚的化学武器有关。
  而两次都遭到空袭的叙利亚“科学研究中心”则是一个颇为神秘的部门。这个位于大马士革西北部杰姆拉亚的小型建筑藏在山谷当中,相当隐蔽,外界对它知之甚少。这个机构的全称是“科学研究中心”,名称颇为低调。根据已知的信息,“科研中心”成立于1969年,这个机构的研究经费充裕,设备先进,科研技术能力超过了叙利亚境内任何一所大学。尽管“科研中心”自称是自治机构,根据简氏防务周刊的消息人士和其他的军事分析师的说法,“科研中心”实际上是一个军方机构,这里从事的研究都跟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以及导弹技术有关。“科研中心”跟叙利亚原子能委员会经常有合作研究,两者共同代表了叙利亚军事科技研究的最高水平。
  1973年,在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哈菲兹·阿萨德的授意下,“科研中心”开始为军方提供技术支持。1983年,“科研中心”升格为叙利亚国家级的研究机构,“科研中心”的负责人在政治待遇上与部长等同。哈菲兹·阿萨德还直接任命“科研中心”的管理人员以及安插技术人员。2005年,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签署了第13382号行政命令。这项行政命令的核心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叙利亚“科研中心”被列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制造者,一切美国公民都不能与该机构进行贸易往来。2007年,美联储更是冻结了所有为“科研中心”提供资金支持的组织的资产。
  在今年的两次空袭中,“科研中心”首当其冲,成为以色列针对叙利亚化学武器库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重要目标。
  b、以色列的困境
  以色列的“红线”是叙政府军先进武器不能落入真主党等武装手中,当叙利亚跨过“红线”,以色列就行动了,发动空袭
  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我们已指示军队做相关准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我马上要动手吗?不是。我不会动手?也不是。”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你就得跟他们打仗,必须阻止他们。”
  以色列外长利伯曼:对以色列来说这是一条“红线”。
  日,叙利亚承认拥有化学武器,并警告称将在遭遇外国势力武力打击情况下动用这些武器。当时的以色列政要随即就这一问题作出了上述表态。面对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库,以色列政府突然一下子变得焦虑起来。以色列人担心阿萨德政权倒台后,其国内庞大的化学武库也随之陷入混乱,从而落入黎巴嫩真主党或其他敌视以色列的组织手中。
  以色列应该是最关注叙利亚化学武库的国家。2006年,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较量了一番,真主党武装当时发射的数千枚火箭弹至今令以色列人心有余悸。黎巴嫩真主党与叙利亚关系密切,一旦他们得到了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对以色列的威胁将更为巨大,这也正是以色列焦虑的原因。
  以色列此次空袭叙利亚,很重要的一个背景是,叙利亚冲突双方正在就“化学武器”进行着一场口水仗。叙利亚官方媒体3月19日称反对派在阿勒颇地区动用化学武器,造成百余人伤亡。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对此坚决否认,并指责政府军在交火中使用了含有化学物质的火箭弹。反对派活动人士表示,叙利亚军方的化学武器中使用了磷,它们能破坏神经系统,导致身体平衡控制能力以及知觉丧失。不论是哪一方使用了化学武器,都是以色列不愿看到的。
  内塔尼亚胡此前曾表示,如果阿萨德政权崩溃,那么以军就可能行动,摧毁叙的化学武器库。但以军总参谋长甘茨却警告说,针对叙利亚化学武器库采取“精确”军事行动存在一定困难,并且可能引发地区战争。以色列只好开始酝酿“先发制人”的打击。今年4月22日,以色列国防部长摩西·亚阿隆会晤美国防长查克·哈格尔时的一段话可以为以色列发动的几次空袭给出解释。亚阿隆说:“以色列的‘红线’是叙政府军先进武器不能落入真主党等武装手中,当他们跨过‘红线’,我们就行动,作出反应了”。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4月26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揭示出了以色列的尴尬处境:巴沙尔政权一旦倒台,叙利亚常规军队也将随之分崩离析。叙利亚的三千枚火箭和导弹,或许会落到军阀和其他得到这些武器的组织手中,以色列将面临巨大威胁。然而,如果叙利亚反对派中的激进分子和真主党之间爆发战争对以色列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不管怎样,以色列都不应该试图煽动叙利亚国内的冲突,需要避免插足叙利亚这块泥潭,然而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又让以色列不得不有所行动。无论怎样行动,对以色列来说都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c、巴沙尔的强硬
  叙利亚国内的动荡已经持续了25个月了,面对世界上各种势力的干预和内部反对派的军事进攻,巴沙尔政权仍在“苦熬”,巴沙尔一如既往地强硬
  叙利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的东边是伊朗和伊拉克,一个被美国看成是巨大威胁,一个在美军撤出之后动荡不堪;北部与其接壤的土耳其目前是叙利亚反对派最重要的活动基地之一;南边的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有着难以化解的矛盾,至今与叙利亚尚有领土之争;西边是黎巴嫩,“黎巴嫩真主党”以反以色列著称,与巴沙尔政权关系密切。正是因为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叙利亚在世界上有了“小国中的政治大国”称谓,它的动荡必然也牵扯着世界各种政治、军事力量的神经。
  如今,叙利亚国内的动荡已经持续了25个月了,面对世界上各种势力的干预和内部反对派的军事进攻,巴沙尔政权仍在“苦熬”。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罕见地出现在大马士革伍麦叶电站,看望那里的工作人员并发表了公开谈话。巴沙尔在公开谈话中称:“他们想吓坏我们,但我们不会害怕……他们想让我们的生活不见天日,但这绝不可能。我希望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克服国内的危机。”
  巴沙尔的这番谈话是针对4月底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发生的多起爆炸袭击的最新表态。4月29日,叙利亚总理在大马士革西部迈宰区险遭爆炸暗杀,死里逃生。4月30日,大马士革市马尔扎区的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14人死亡。5月1日,在大马士革市中心发生的一起爆炸导致一名10岁的男孩身亡,28人受伤。有消息称,这几次恐怖袭击都是由叙利亚反政府军制造的。面对反对派和国际社会的压力,巴沙尔一如既往地强硬。
  今年3月初,巴沙尔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抨击英国政府试图武装叙反对派的言论,他说英国此举是在继承老牌帝国主义传统,欺侮叙利亚。与此同时,伊朗外长向外界透露,巴沙尔将在2014年再度竞选。当时,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中东开展“倾听”之旅,克里此行到中东,很重要的一个议题就是叙利亚问题。趁着这个机会,巴沙尔继今年1月电视讲话以来再次高调亮相,接受了英国报纸的采访,并通过伊朗向外界传达继续当叙利亚总统的决心。为什么巴沙尔有如此信心能继续当叙利亚总统呢?
  2013年年初,阿勒颇的一处机场被叙利亚反对派占领,在英国独立电视台的一段视频中,一群满面胡须的武装分子站在被毁飞机上高声歌唱。播音员解说称,这批人属于被美国定为恐怖组织的“胜利阵线”,而他们唱的内容是,要在叙利亚建立伊斯兰国家。类似报道不断出现使得西方对叙利亚局势更加谨慎。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伊斯兰极端势力在叙利亚得势将会损害英国利益。极端势力的参与同样让美国备感头疼,叙利亚反对派中不乏“基地”组织等极端宗教势力。这让美国担心如果向叙反对派提供武器,这些武器会落入极端势力之手。因此,美国至今一直拒绝对叙利亚反对派进行军事援助。
  d、奥巴马的尴尬
  鉴于伊拉克战争的教训,奥巴马的选择有限且危险。目前看来,美英法似乎什么主意都没拿定
  5月3日,在美国的中东盟友以色列对叙利亚反动了空袭之后,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美国总统奥巴马身上。奥巴马此时的表态对叙利亚局势有着巨大的影响。奥巴马说:“美国暂时并不计划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叙利亚,因为这样做不仅对美国不利,也对叙利亚不利。”关于美国要不要出兵叙利亚的争论,总算画上了一个句号。
  9个月前,日,奥巴马在白宫举行的一次临时记者会上,为叙利亚战事划出了一条“红线”。奥巴马警告叙利亚政府,“一旦看到大量化学武器的移动或使用”,美国可能会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
  当初高调给叙利亚设置“红线”的奥巴马如今颇有悔意。今年的4月25日,美国情报机构认定,叙利亚冲突中有使用沙林毒剂等化学武器的迹象。这一消息让美国是否会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出兵叙利亚问题上,奥巴马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4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有证据显示叙利亚冲突中一方在战斗中动用化武,但情报机构没有掌握更多细节。“我们不知道谁使用过(化武),在什么时间使用以及怎样使用……没有一个监控系统告诉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
  奥巴马的“红线”被悄悄挪移了位置。《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乔治·威尔指出,如今,奥巴马的重点似乎只放在了化学武器的“使用”上,“移动”不再是考虑因素之一。
  正如《华盛顿邮报》社论指出的,如今,奥巴马的“红线”已经由“使用化武”悄悄地改为“确认使用化武”,而外界普遍认为,真正的“确认”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奥巴马的叙利亚“红线”更加模糊不清了。
  促使奥巴马做出这一改变的,或许跟路透社做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有关。路透社5月1日的调查结果显示,61%的美国人反对介入叙利亚内战。即便假设巴沙尔政府使用化学武器,仍有44%的美国人人对介入叙利亚冲突持反对态度。
  法国《观点报》称,鉴于伊拉克战争的教训,奥巴马的选择有限且危险。当年美国指控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为由发动战争。此次战争造成近5000名美军士兵丧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却根本没找到。如今美国最可能的选择,一是增加对反对派的援助(但要冒武器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的风险),二是直接对叙利亚化学武库进行攻击或空袭,但这样做有可能使危机扩大,目前看来,美英法似乎什么主意都没拿定。(赵鹏)
  作者:赵鹏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以色列“巴比伦行动”空袭后,伊拉克作何反应? - 知乎3被浏览693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揭秘巴比伦行动: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
中国网 .cn  时间:
09:12   
以总理贝京慰问完成行动后归来的空军飞行员。
两分钟解决伊核反应堆
巴格达时间6月7日下午6时30分左右,以军突击编队飞抵目标上空,按预先的分工,担任掩护的F-15爬高到掩护空域,F-16爬高到大约610米(这个高度刚好能够使用瞄准具瞄准),迅速进入轰炸航路,进行轰炸。带队长机从西进入,首先发射两枚“灵巧”炸弹,按预定弹着点精确命中目标,穿透了混凝土结构的圆形屋顶。其余飞机按计划有的做俯冲投弹,使炸弹垂直贯穿反应堆主体工程厚达数米的水泥顶层;有的做技术水平投弹,让炸弹斜穿较薄的主建筑墙壁。每架攻击机飞过目标一次,各投下两枚900千克的精确制导炸弹,全部命中长32米、宽25.5米的装有核反应堆的顶棚。伊拉克军队的防空高炮急促射击,但无济于事。
由于这次偷袭出乎伊拉克人的意料,整个袭击过程中伊拉克没有来得及出动一架飞机拦截,地面的萨姆-6型导弹也毫无反应。整个袭击仅用了2分钟,伊拉克这座生产能力为70兆瓦、价值42亿美元的“塔穆兹”原子反应堆就被夷为平地,一名法国青年科学家被当场炸死。以色列飞机把上述情景全部摄入镜头后安全返回,留给伊拉克人一堆废墟。
文章来源: 东方网
责任编辑: 宇文拓
            3  
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主编信箱 :luoqi@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巴比伦行动: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_军事频道_新华网
巴比伦行动: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
 来源: 东方网
【字号 】【】【】【】
日,以色列16架战斗机,长途偷袭了伊拉克的“塔穆兹”原子能反应堆,成功地将其摧毁。这次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巴比伦行动”,拉开了现代高技术战争“外科手术”的序幕。
法助伊建造核反应堆
伊拉克早在1960年代便开始发展核计划。到了1970年代中期,伊拉克企图从法国和意大利购买核反应堆失败后,终于成功说服法国政府出售一座研究反应堆和相关实验室。1973年赎罪日战争结束后,大规模石油禁运导致的油价大幅上升让法国心有余悸,而当时法国有20%的石油来自伊拉克,于是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提出了丰厚条件,让法国实在难以拒绝。萨达姆于1975年9月亲自前往巴黎与法国签订核协议。1979年,伊拉克在法国的协助下开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32千米处建造一座70兆瓦的轻水式核反应堆与一座小型试验性质的反应炉。
伊拉克的核计划使一向与阿拉伯国家积怨的以色列深感不安,担心伊拉克成功发展核武器,会对以色列构成威胁。伊拉克声称他们只把核能用在和平用途,当时伊拉克已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而且该核反应堆是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的。可是法国在与伊拉克签署的协议当中同意供应高纯度、武器等级的浓缩铀原料,使得以色列的专家仍然担心伊拉克会利用核反应堆生产可制造核武的钚。
以色列外交行动失败
以色列首先打算从外交途径解除核危机,以色列外长莫夏·戴扬先后跟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的官员谈判,但以色列无法证明伊拉克将把核反应堆用作军事用途。以色列的外交行动以失败告终。考虑到两国之间的地理位置以及以色列本身的军事力量,空中攻击成为唯一可采用的方式。
根据以色列收集到的情报显示,此核反应堆计划在日伊拉克国庆日启用,由于担心启动之后的反应炉在轰炸下会散布严重污染环境的残骸碎片,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决定在它启用前实施一次“外科手术式”打击。这就是“巴比伦行动”计划:偷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32千米处的“塔穆兹”核反应堆。
) 【字号 】【】【】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您的位置:>>>正文
叙利亚和伊朗称将对以色列空袭行动进行反击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淳】军方1月30日称,入境空袭了叙利亚与边界的&科学研究中心&,导致2人丧生。对此,叙利亚和都表示将对以方进行反击。叙利亚外交部31日将就以色列空袭,正式向提交投诉。
  据台湾&中央社&1月31日报道,叙利亚驻黎巴嫩大使阿里(Ali Abdul─Karim Ali)对以方的空袭行动表示,叙方有&有反击的选择&。他说,无法预言发动反击的时间,反击具体须由叙当局进行准备。
  伊朗半官方的法斯通讯社(Fars)报道称,伊副外长阿布杜拉希安(Hossein Amir Abdollahian)31日表示,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的安全将因以方的空袭行动受到造成严重威胁。
  尽管以叙两国实际上处于交战状态,但叙利亚外交部仍援引双方1974年的停止交战协议,向联合国提出投诉。
  官员曾表示,以色列30日对叙利亚境内目标发动罕见空袭,攻击了叙方向黎巴嫩真主党运送武器的车队。随后,叙军方否认曾运送武器装备,并表示,大马士革郊区的&科学研究中心&遭到攻击。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任编辑:朱马烈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叙利亚政局持续动荡,更多有关叙利亚最新新闻请关注环球网国际频道叙利亚政局动荡专题。[]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色列空袭伊拉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