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物单通1028,试试看能不能爆洗神武装备满属性性

&p&此答案保留,仅为那些想了解薯片生产过程的,评论关闭。&/p&&p&----------------------------------分割线&/p&&p&从复合薯片的整体生产工艺方面来说一下,这个拱形出现的原因及存在意义。&/p&&p&文中涉及很多复合薯片生产设备、生产过程的图片,多图(高清)预警,请自行连接wifi。&/p&&p&复合薯片的生产流程大致为混料,搅拌,压片,成型,油炸,调味,码片,输送。整套生产线包含单机设备20几种,PLC联动控制。&/p&&p&本文略过前半部分的计量喂料系统,连续拌粉系统,&/p&&p&直接从压片成型系统开撸。&/p&&p&压片机会把前端设备配好的料,压制成薄片,厚度一般为0.6mm。&/p&&p&&im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src=&/a3d796701bdbdc0d2036efe8c51c4ee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a3d796701bdbdc0d2036efe8c51c4ee3_r.jpg&&薄片经过模印机,会形成一个个的椭圆饼的形状。压片机与模印机中轴线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否则会造成生产废料增加(虽然废料会经过回收系统,返回前面的拌粉机中重新利用,但也会降低产量)。&/p&&img data-rawwidth=&824& data-rawheight=&669& src=&/787aacbdc5c3f450c4687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4& data-original=&/787aacbdc5c3f450c46873_r.jpg&&&im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824& src=&/50ab75ea8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50ab75ea80_r.jpg&&&p&好了,重要的来了。这些压出来的椭圆饼,要通过无缝对接,进入油炸机。&/p&&p&&img data-rawwidth=&670& data-rawheight=&538& src=&/5dfb927d212fee74a0d9ab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5dfb927d212fee74a0d9ab5_r.jpg&&从压片出来,经过模印成型后,总共17跑道的面饼,这17列均在一条线上,出现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整套生产线不能正常运作。&/p&&p&下面来看看从生到熟,经过的最重要的油炸设备。&/p&&p&&img data-rawwidth=&958& data-rawheight=&440& src=&/5f7f82f3f3c66c8b0df8fc1a7d86c39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5f7f82f3f3c66c8b0df8fc1a7d86c398_r.jpg&&此油炸机除了这个油炸主机外,还包含锅炉、粗滤箱、热油泵,精滤系统、循环系统、补油系统等。技术含量很高。但仅仅只能为复合薯片专用。&/p&&p&上下网带单独运作,下网带比较密,上网带为模具盒。上网带的模具盒的作用:为了避免油炸过程中,薯片出现位移,导致全都粘连在一块,一直压在椭圆饼上。也正是因为这一步,薯片出现了弯曲,成为拱形。&/p&&p&上网带的模具盒必须大小一致,前后排在一条线上,否则,出来的薯片生熟不一,外形各异。&/p&&p&下面来看一下,薯片刚出来是什么样子的。&/p&&p&&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src=&/6e51ec7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6e51ec79_r.jpg&&油炸完后,形状已经出来了。这些小链条的作用是,压住薯片,防止薯片出现位移,甚至吹走。&/p&&p&下一道工序是撒调味料。&/p&&p&这边的传输网带又发生了变化,为乙型网带,17道薯片匀速在各跑道上通过。调味料通过震动颤料机均匀洒在薯片的拱形内。多余的调味料会通过乙型网带的孔,漏下去通过回收传送带,继续回收利用。&/p&&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src=&/fb926191eadb1afcb6e133c7dbbbf0e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fb926191eadb1afcb6e133c7dbbbf0e8_r.jpg&&&br&&p&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样只是撒一面的调味料,另一面的是怎么撒到的?&/p&&p&请跟我继续往下看,调味过后,即将进入一个关键的码片环节。码片的意义在于使薯片完整的排列在一起,方便后期的装托盒或者是圆筒。&/p&&p&在调味输送的尽头,与码片机连接处,有一排气孔。&/p&&p&&img data-rawwidth=&773& data-rawheight=&604& src=&/aef9b2e35f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3& data-original=&/aef9b2e35f1_r.jpg&&薯片撒完调味料后,均匀通过传送带出来,在尽头处,被气一吹,会自动翻个,落在前面的矮一层的传送带上。通过这个环节,拱形内的调味料会覆盖在前一片的背部。同时,完成了整齐码片的作用。&/p&&p&&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src=&/d55df23fbd7f7ba43c7e49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55df23fbd7f7ba43c7e499_r.jpg&&接下来会进入8米长的输送带,在这个环节,将由人工装托盒或圆筒并称重,因已经整齐排列,装盒工作会快很多。&/p&&p&有两个因素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一个是中间环节废品率增加,导致的最后码片不整齐,另外一个是工人的熟练程度。不在上图。&/p&&p&关于后面的理料线与包装机也不再赘述。&/p&&br&&p&其实,关于最早的复合薯片是什么样子的,我也不清楚。&/p&&p&我也不清楚,最早的这个形状具体是因为哪个原因而确定的。&/p&&p&也不清楚,是因为形状而促进了生产工艺及设备的改进,亦或是因为生产工艺及设备而确定了产品形状。&/p&&p&本文仅仅是以目前的全球通用设备及生产工艺,说明一下出现这个形状的原因及必要性。&/p&&p&本文所有图片均为个人版权,如需转载请告知一声。&/p&&p&本文如有错误之处,还望专业人士指正。&/p&
此答案保留,仅为那些想了解薯片生产过程的,评论关闭。----------------------------------分割线从复合薯片的整体生产工艺方面来说一下,这个拱形出现的原因及存在意义。文中涉及很多复合薯片生产设备、生产过程的图片,多图(高清)预警,请自行连接wifi…
费曼!物理届的老顽童!-------------------长文多图慎入。&br&&br&------------------第一次上知乎日报------打个调皮的分界线-----------------------------------------------&br&&br&我理解的性情中人,就是一个巨牛有上天屠龙,在地打虎的绝技,却偏不把这当回事儿,就会给这个美好的世界卖萌,敢对着石头说我爱你!你说这样的人,我不点赞我不爱,这哪有的的事儿!&br&&br&你要没牛逼的本事,那就算了!摆个pose抽根烟,没事装装忧郁,看人不顺眼,就操操他娘,十天半个月不刮胡子,出门就个大拖鞋,最后还说,我是性情中人,你们这群人不懂!
啊!呸!边玩蛋儿去,鬼才愿意懂你!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事,那得看谁做! 性格层面的东西,骨子里散发的气质,你能学来的那都只是皮毛!&br&&br&理科生已经够闷了,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理科生应该得闷死吧!看看牛顿这人,连个老婆都没有,爱因斯坦也就多几个老婆而已,还打死不信量子力学,还是不够那么有趣,我眼里的超级偶像费曼就是这样一个人!路径积分,费曼物理学讲义,费曼图,诺贝尔奖杯,手握屠龙宝刀,再站在那里卖个萌,你说我得脑补多少浪漫温馨的画面呀!~&br&&br&--------------------------下面是他做的一些有趣的事-------------------------------&br&&br&&p&———“费曼能力”——不仅坚持真理,而且坚持用开玩笑的方式揭示真理。&/p&&br&———1945年 7月16日清晨5点29分45秒,当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微明的天空中爆炸时,理查德·费曼可能是惟一用裸眼观看的人。 聚集在这里的著名科学家和政要人物每人都发给一副电焊工用的眼镜, 费曼也不例外。但他永远都是个叛逆者,他没有戴眼镜,而是躲在一辆大卡车的挡风玻璃后面。&br&&br&———费曼还发现了呼麦这一演唱技法,曾一直期待去呼麦的发源地-----图瓦,但是最终未能成行。&br&&br&&p&———他的桑巴鼓技艺不凡,水平甚至使巴西本地的职业鼓手汗颜; &/p&&br&&p&———他50岁开始学画,令他自豪的是,他可以像真正的画家那样卖掉自己的作品,并且没有人知道这些画竟是出自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之手;&/p&&br&&p&———他是玛雅文化学者,只因偶尔得到了一本玛雅人的手抄本,奇怪的数字和符号引起了他的兴趣,由此用3个月时间,破译了其中的密码; &/p&&br&&p&———他是天生的搞怪专家,在研制原子弹时,他用破解保险柜安全锁的方式来解闷,尽管研究基地的保安措施堪称世界之最,但没有一个保险柜能挡住费曼,他取出保密资料后还会留下字条:“这个柜子不难开呀”,把保安人员吓得心惊胆战; &/p&&br&&p&——他不理俗务,拒绝任何行政工作,却对许多看上去毫无意义的智力游戏乐此不疲,不惜时间精力。他甚至向一群数学家宣称:“任何人如果能在10秒钟之内把题目说完,我就能在60秒之内说出答案,误差不超过10%!”令那些出题者遗憾的是,他还真的极少失手。&/p&&br&——费曼的好奇心极强,他对数学、生物学、化学均非泛泛涉猎,而他的出发点却常常没有什么明确目的,他并不关心他所做的有何作用,对核子物理或其他什么的发展是否重要,而只考虑这是否有趣,好不好玩。许多时候,他的种种努力不过都是为了满足单纯的好奇心只是好玩而已。&br&&br&&p&——费曼和阿琳高中起相识约会,六年后订婚,当费曼还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异地恋,阿琳得了结核病。费曼得知后,坚决要求与阿琳结婚,费曼给他母亲的信中写到:“我要和阿琳结婚,因为我爱她,也就是说我要照顾她!”结婚后,阿琳一直住院,三年后,费曼陪她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 &/p&&br&&p&——费曼写的这本《别闹了,费曼先生》是本拨乱反正的书,把广大理工科学生,尤其是男生从乏味、沉闷、变态、疯狂、阴沉的形象里解放出来。让广大读者看到作为一个理科生也可以如此精彩、风趣、幽默、活力四射、多姿多彩。理科生写给世界的情书。&/p&&br&&p&---------------------------------------------------他和别人还说---------------------------------------------------------------&/p&&br&&p&——“我之所以想要学画,是因为我想要表达我对于自然之美的情感。世界中所有的事物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同,但是它们却惊人地有着相同的组织,遵守着通用的规律。物理是一种欣赏自然之美的数学,认识到原子之间复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这是何等精彩壮观的感觉。这是一种敬畏之情——对于科学的敬畏。我觉得通过绘 画,人们也同样可以体会这种感受。我可以告诉别人:请在此刻,感受宇宙的美妙&&/p&&br&&br&&p&——艺术家和诗人常以为自己比科学家更懂得欣赏美,费曼不同意,因为科学家不仅也能像艺术家和诗人那样欣赏花儿或星星那一目了然的美,而且还能欣赏到表观尺度以外的美,比如能想象出花儿的细胞并欣赏那个尺度上的美,也能品读星光背后的奥秘并欣赏那种奥秘的美;因为“真理要比任何艺术家的想象更奇妙”。&/p&&br&&p&———“我可以生活在怀疑、不确定及无知之中。我认为生活在无知之中要比拥有实际上也许是错误的答案更有趣。我对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确信度,但我不对任何东西绝对确信,并且对许多东西一无所知。我不一定非得知道答案,我不会因为无知、因为迷失在一个神秘而无目的的宇宙中而害怕。“&br&&/p&&br&&br&——“如果一个人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东西,也就理解了科学本身。”日,费曼罹患癌症辞世,仅69岁。那天他从昏迷中醒来说:“死亡太烦人了,我可不愿死两次。”接着又陷入昏迷,这便是他 的临终遗言。多么乐观豁达!之所以他如此乐观豁达,缘于他看清了事物的本质!&br&&br&——波兰裔美籍数学家马克·卡内曾说:“天才有两类。有一类天才,他们的思维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要比你我聪明一些就可以做他们做的事;然而另一类天才则是真正的魔术师,即使把他们所做的事讲给我们听,我们也弄不明白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理查德·费曼,正是天才中的魔术师。&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189& src=&/f6f8b12c2cc50cdb9626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9&&--------------------------------他画的画--------------------------------------------------------------------------------------&br&&img data-rawheight=&846& data-rawwidth=&600& src=&/42a110e61f14ef90314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2a110e61f14ef903148_r.jpg&&&img data-rawheight=&571& data-rawwidth=&440& src=&/5a46a422baa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5a46a422baab_r.jpg&&&img data-rawheight=&742& data-rawwidth=&600& src=&/0da3edef15a8c8fe2dc3d10a6ade867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da3edef15a8c8fe2dc3d10a6ade867e_r.jpg&&&img data-rawheight=&546& data-rawwidth=&440& src=&/a0b6df842bae0a26f6b6ee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a0b6df842bae0a26f6b6ee1_r.jpg&&&img data-rawheight=&647& data-rawwidth=&600& src=&/0a86d1aa6d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a86d1aa6df_r.jpg&&&br&&br&&br&--------------------------他和他的爱人阿琳------------------------&br&&img data-rawheight=&337& data-rawwidth=&440& src=&/773ebc47b7edf9f0dbbb072a74569e3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773ebc47b7edf9f0dbbb072a74569e33_r.jpg&&&img data-rawheight=&815& data-rawwidth=&440& src=&/a80c0bb8685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a80c0bb8685c_r.jpg&&&img data-rawheight=&716& data-rawwidth=&440& src=&/f460aa024dfbb3b5e84d6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f460aa024dfbb3b5e84d6d_r.jpg&&&br&&br&--------------------------------------------------他写给阿琳的情书---------------------------------------&img data-rawheight=&604& data-rawwidth=&440& src=&/5acb68c8b793c0b4256e8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5acb68c8b793c0b4256e87_r.jpg&&&img data-rawheight=&688& data-rawwidth=&440& src=&/99ffb66a61473cfdd1e6cfe83c69df7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99ffb66a61473cfdd1e6cfe83c69df7b_r.jpg&&&br&&br&这就是我们理工傻中的性情中人,没有令狐冲潇洒倜傥,没有乔峰十八碗酒下肚依然是汉子,不像梁朝伟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坐飞机去巴黎的广场喂喂鸽子,不像李白豪气冲天。甚至,有人会说我们理工傻中的性情中人也就干了那么点有趣的事,可是这一点不妨碍他在我心里是至情至性之人!&br&&br&伟大的费曼,你真萌!我们理工傻都爱你,嘿嘿。。。
费曼!物理届的老顽童!-------------------长文多图慎入。 ------------------第一次上知乎日报------打个调皮的分界线----------------------------------------------- 我理解的性情中人,就是一个巨牛有上天屠龙,在地打虎的绝技,却偏不把这当回事儿,…
&b&以下是贴吧和微博同好们整理的一百条研制&/b&&br&&b&【看没有人回答就我来搬运吧-w-】&/b&&br&&br&1.生日是&br&2.身高183cm&br&3.牙医学学生,快毕业了&br&4.初投稿【Ocean】&br&5.在投了【Ocean】的Remix版本&br&6.自己把10.20当做周年纪念&br&7.初心曲【from Y to Y】&br&8.说是从外面听到这首歌,一下子就很喜欢,被吸引住了,现在听来也有想哭出来的感觉&br&9.生放比较勤快,大约每周都有&br&10.但是每次都像在逼自己生放一样,不停地数时间&br&11.说话语速很快甚至会被说成吐字不清&br&12.每次都是安定的&a href=&///?target=https%3A///s%3Fwd%3D30%25E5%E9%ie%3Dgbk%26tn%3D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0分钟&i class=&icon-external&&&/i&&/a&&br&13.一次生放是29分钟,还发了推特“对不起这次少了一分钟”&br&14.喜欢池面,自己也是个极具杀伤力的池面&br&15.但是总是不肯承认,老挡脸&br&16.自称长得像初号机&br&17.喜欢EVA,喜欢&a href=&///?target=https%3A///s%3Fwd%3D%25E6%25B8%259A%25E8%%26ie%3Dgbk%26tn%3D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渚薰&i class=&icon-external&&&/i&&/a&&br&18.在【WA·RO·SHU】中第一次半颜出&br&19.那时候还是黄色头发&br&20.自己说过曾经的&a href=&///?target=https%3A///s%3Fwd%3D%25E5%258F%%259E%258B%26ie%3Dgbk%26tn%3D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发型&i class=&icon-external&&&/i&&/a&是中分,很长,而且特别非主流&br&21.唱歌之前会把歌词写一遍&br&22.字控&br&23.会被好看的字吸引并且一直盯着看&br&24.the interviews的页眉图像就是他自己的字&br&25.其实他自己的字也很不错啊,很端正&br&26.理科学霸一枚&br&27.不过&a href=&///?target=https%3A///s%3Fwd%3D%25E9%25AB%%25B8%25AD%25E6%%25E5%25AD%25A6%26ie%3Dgbk%26tn%3D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高中数学&i class=&icon-external&&&/i&&/a&曾经差点不及格&br&28.和茶绪关系很好的样子&br&29.自称两人的相遇就像漫画一样,开学第一天匆忙之下在转角撞到&br&30.和ぁぃす关系也很不错,合唱曲目不少&br&31.和Moz、Otomen的关系极好,一起组成了舞见组合【黒ゐ明太子】,初投稿【Girls】,是他的第一次颜出&br&32.喜欢的味道大概是自然味,肥皂味,桃子味还有梨的味道之类的&br&33.家里有个哥哥有个姐姐&br&34.妈妈是保健师&br&35.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想在出门的时候也陪伴着你,考虑到鞋子就是这样子的,而其英文又叫shoes ,所以就叫しゅーず了&br&36.真的不是因为卖鞋的人家的儿子这样的原因&br&37.推荐的鞋子牌子是&a href=&///?target=https%3A///s%3Fwd%3Dconverse%26ie%3Dgbk%26tn%3D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nverse&i class=&icon-external&&&/i&&/a&,下雨天的话是会穿VANS&br&38.似乎是比较常穿&a href=&///?target=https%3A///s%3Fwd%3D%25E5%25B8%%25B8%%259E%258B%26ie%3Dgbk%26tn%3D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帆布鞋&i class=&icon-external&&&/i&&/a&的&br&39.在WA·RO·SHU中穿的那件棕黄色外套至今都会时不时出现&br&40.签名很可爱&br&41.面对女孩子的时候是不会注意某个部位并且自称无趣的人&br&42.当被问到可不可以哭时回答哭吧,排毒是必要的。&br&43.问面对大海的时候会想喊“冷死啦————————”但是其实好久没这么做了&br&44.有受到&a href=&///?target=https%3A///s%3Fwd%3D%25E6%25A4%258E%25E5%E6%259E%%25AA%258E%26ie%3Dgbk%26tn%3D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椎名林檎&i class=&icon-external&&&/i&&/a&和&a href=&///?target=https%3A///s%3Fwd%3D%25E4%25B8%259C%25E4%25BA%25AC%25E4%25BA%258B%25E5%258F%2598%26ie%3Dgbk%26tn%3D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东京事变&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影响&br&45.不过虽然受了影响但是再现不出来的情况也很多&br&46.能够触碰到心弦的唱见歌手是KK,F9,UmeNeko,amu&br&47.喜欢玩怪物猎人&br&48.虽然挺喜欢口胡开玩笑其实是很认真的人&br&49.有人在interview上请教他关于提高数学的问题,认真地回答了很长,介绍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并且鼓励对方&br&50.第二次颜出视频是舞见投稿【funny♂drops】&br&51.早期被称为疲劳系男子&br&52.因为那时候唱歌听起来没啥精神,而且尤其低音很一般&br&53.后来唱功进步很快,沉稳优雅又帅气的感觉&br&54.吃货一只,最喜欢的大概是哈根达斯,经常发推&br&55.而且常常跑出去吃东西&br&56.即使这样体重也还只有60kg,还觉得自己重&br&57.白色手机,但是喜欢用粉红色的主题&br&58.曾经和基友一起用过漫☆画太郎的手机壳,但是后来又换回去了,是那个很常见的大胡子&br&59.iPhone连接线买过20根左右&br&60.最近一次是23号收到的5根,因为买得多会比较便宜,折下来一根100日元左右(6元人民币左右)&br&61.现在住在自己家&br&62.家离学校20公里&br&63.代步工具是小汽车,自己开&br&64.有一双黑色红格子&a href=&///?target=https%3A///s%3Fwd%3D%25E5%25B8%%25B8%%259E%258B%26ie%3Dgbk%26tn%3D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帆布鞋&i class=&icon-external&&&/i&&/a&而且穿了很久&br&65.很喜欢Starbucks,会跑去店里复习看书&br&66.三浦春马痴汉,这一季开始每周三晚上都会刷新剧&br&67.推上最多的食物是一兰和Shin的拉面&br&68.吃拉面的时候会把眼镜摘下来&br&69.认为带着口罩装池面,其实口罩拿掉完全不池的,不论男女,都不能原谅&br&70.生放的时候经常会打喷嚏,但不是感冒也不是鼻炎,只是想打喷嚏&br&71.说自己完全不会英语,歌里也都是日式发音,但其实听起来还不错&br&72.大学时期有选修过中文,但是是不会读也不会说的水平,能pass是因为跟老师关系还不错,所以生放时候的中文弹米是看不懂的&br&73.虽然说自己不看动漫但如果有人说“快来看这个!”这样的话他还是会去看的&br&74.在推特上说可爱不用可爱い而是用きゃわい&br&75.跟あいす一起出去旅游过 然后就有了しゅーあいす这个梗&br&76.想要高挺的鼻子和立体的面部&br&77.觉得自己脸很长很平像鞋底&br&78.对自己的基友,会不遗余力的吐槽&br&79.对自己,经常自黑&br&80.有次突然把line昵称改成了&救救我!&,打给otomen,然后otomen被吓到(;_;)&br&81.出身九州,居住在福冈&br&82.非常喜欢Perfume的歌&br&83.喜欢蔬菜但是土豆除外&br&84.偶尔会做个mix&br&85.会在推上回复基友简单的口腔科相关问题&br&86.发量不太多&br&87.看free的契机是,因为本身就有在游泳所以看到企划CM之后就说了“这个绝对要看”&br&88.大学时期也是水泳部,不过现在不怎么游了&br&89.haru(七濑遥)痴汉。同时因为喜欢真遥所以也是真琴痴汉。&br&90.近视600度&br&91.眼镜的话,隐形框架都会戴&br&92.隐形是Menicon的Magic日抛&br&93.框架的话似乎是伊达眼镜(没有镜片,只是用来装饰的)&br&94.唱歌的时候手会抓空气&br&95.唱到高音会弯腰&br&96.电话铃声是iPhone最普遍的那个&br&97.没有固定的应援色&br&98.nicomen的时候应援色是紫色&br&99.smilefes的时候应援色是绿色&br&100.对咖啡的喜欢程度就像普通人看ポケモン喜欢皮卡丘一样的程度&br&101.经典曲目自然是威风堂堂&br&102.差不多是这首被拿来做某人气CP的MAD之后粉丝数开始增长&br&103.但是即使这样还是有不少人不知道是他唱的&br&104.不管怎么说被拿来比较说像别人总是不太好&br&105.他就是他啊,是我们喜欢着的那个人&br&106.不单单是因为他池面,更因为喜欢他的歌,他的人&br&107.治愈也好工口也好卖萌也好都是那个我们喜欢的人啊&br&108.其实是个正经又无趣的不像话的家伙也是我们喜欢的呀,不是么&br&&br&靴君真的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孩子呀..一入坑就无法自拔~
以下是贴吧和微博同好们整理的一百条研制 【看没有人回答就我来搬运吧-w-】 1.生日是 2.身高183cm 3.牙医学学生,快毕业了 4.初投稿【Ocean】 5.在投了【Ocean】的Remix版本 6.自己把10.20当做周年纪念 7.初心曲【from Y to Y…
&b&我们所在的宇宙空间实际上是一个黑洞的内部&/b&,这是黑洞宇宙模型(black hole cosmology)的观点。目前主流的宇宙学模型是大爆炸理论,此外还有很多非主流的宇宙学模型。黑洞宇宙模型就是其中之一。&br&&br&&b&1. 为什么宇宙在黑洞内部?&/b&&br&&br&这个问题要从宇宙膨胀开始说起。&br&&br&我们知道,宇宙在加速膨胀。这里膨胀的含义是,新的空间从每一处空间中产生。它导致的结果是,宇宙中的物体都在相互远离。然而,比较近的物体会被引力或电磁力拉在一起,距离不会增加(&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既然宇宙在膨胀,那么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改变吗? - Mandelbrot 的回答&/a&)。空间膨胀的效果,只有在距离十分遥远的星系之间才能看出来。&br&&img src=&/1e2dedffbbcfa8cb162f4c2c_b.png& data-rawwidth=&887&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7& data-original=&/1e2dedffbbcfa8cb162f4c2c_r.png&&&br&在上面的例子中,由于空间膨胀,猫-老鼠之间的距离和猫-狗的距离都增加了,但是,猫-狗距离增加明显比猫-老鼠距离增加要大得多。由于空间膨胀的叠加效果,距离越远的物体,它们之间距离增加也越大。也就是说,距离我们越远的物体,远离我们的速度也就越快。由此我们不难想象,&b&距离我们足够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物体会达到光速&/b&。这个距离被称为&b&哈勃半径&/b&(Hubble Radius)。而在哈勃半径以外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超过光速。&br&&br&在黑洞宇宙模型中,哈勃半径也就是我们宇宙所在黑洞的史瓦西半径。&br&&br&如果我们把一个物体压缩到史瓦西半径(的球体)以下,这个球体表面的逃逸速度就会达到光速。也就是说,这个球体就成为了一个黑洞。&br&&br&史瓦西半径的计算公式十分简单:&br&&img src=&/bca167ce234d1e8a8fefbe8_b.png& data-rawwidth=&106& data-rawheight=&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06&&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M是物体的质量,c是光速。&br&&br&那么,如果我们把哈勃半径以内的所有物质压缩成一个黑洞,它的史瓦西半径会有多大呢?如果把已知的宇宙质量(由观测的宇宙密度计算)代入上面的公式,得到的史瓦西半径和哈勃半径十分接近。考虑到观测的精度和误差,可以认为这两个值是相等的。也就是说,&b&我们所在的宇宙空间,已经是一个黑洞了。&/b&&br&&br&宇宙的密度很低,相当于地球这么大体积内,平均只有一粒沙的质量(&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宇宙有多空旷? - Mandelbrot 的回答&/a&)。物质如此稀疏的宇宙空间能形成黑洞,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很不可思议。黑洞的给人的印象是往往是密度很大——如果把太阳压缩成一个黑洞,它的史瓦西半径只有3公里,而地球黑洞的史瓦西半径还不到1厘米。&br&&br&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到,史瓦西半径和质量成正比,而物体的半径和质量的立方根成正比(如果密度不变)。所以,当物体质量增加的时候,史瓦西半径比物体本身的半径增长的快。一个质量很大的物体,它的史瓦西半径会达到甚至超过物体自己的半径。&br&&br&然而,多数宇宙学家并不认同这个证据。他们认为,史瓦西半径和哈勃半径十分接近,只是一个巧合。&br&&br&&b&2. 黑洞内的宇宙&/b&&br&&br&对黑洞的传统认识是,当物体落入黑洞,就会继续向黑洞中心坠落,最后落进黑洞中心的奇点——一个密度无穷大,体积无穷小的点。&br&&br&&img src=&/efc495d160bed_b.png& data-rawwidth=&292&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2&&&br&但是,这并不是唯一可能存在的黑洞结构。&br&&br&黑洞强大的引力使得时空极度弯曲,造成了一个与外面隔离的封闭时空。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如果物质大致均匀分布,广义相对论允许它保持一个稳定的内部结构,而不至于坍塌成一个奇点。那么,在没有外部物质和能量影响的情况下,黑洞宇宙是一个静态宇宙。当黑洞宇宙吸入外部物质时,由于质量增加,它的体积也随之增加,从黑洞宇宙内部来看,表现为&b&宇宙空间的膨胀&/b&。所以,在黑洞宇宙模型中,对宇宙膨胀的解释不需要暗能量的概念。&br&&br&一个黑洞宇宙通常是从一个恒星级黑洞开始的。它的内部是一个奇点还是一个婴儿宇宙,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当它吸收外部宇宙(母宇宙)的物质和辐射后,就会慢慢长大。在一个星系中,恒星走到生命尽头时,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最终,它们汇聚在星系中心,形成超过10亿太阳质量的超级黑洞。而这种黑洞的内部,就是像我们的宇宙一样的另一个宇宙。&br&&br&恒星级黑洞诞生于超新星爆炸,所以它的内部温度极高(高于中子星的温度),但是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当黑洞宇宙膨胀,由于能量分散,温度逐渐降低。当一个黑洞宇宙膨胀到我们的宇宙大小时,温度已经下降到3K。这就是我们观察到的&b&微波背景辐射&/b&。&br&&br&黑洞宇宙的膨胀速度取决于吸入物质的数量。我们的宇宙边界膨胀速度达到光速,这意味着它需要每秒吸入10000个太阳质量的物质。&br&&br&对于一些质量比较小的黑洞(如超新星爆炸留下的恒星级黑洞)来说,它们周围的时空曲率变化很大,物质在进入黑洞时会被撕裂成碎片。而质量很大的黑洞(如星系中心的超级黑洞)被称为“温柔的黑洞”,物质可以完好无损的穿过视界,进入黑洞——来到另一个宇宙。&br&&br&&b&3. 黑洞宇宙模型&/b&&br&&br&黑洞宇宙模型是一个多层次的等级结构。我们的宇宙在一个更大的宇宙(&b&母宇宙&/b&)中;母宇宙中的其他宇宙是我们宇宙的&b&姐妹宇宙&/b&;我们宇宙中的黑洞(恒星级黑洞和超级黑洞)都包含&b&子宇宙&/b&;同样,我们的姐妹宇宙中也有它们自己的&b&子宇宙&/b&;而母宇宙外面是更大的&b&祖母宇宙&/b&。&br&&img src=&/aa9a1bea29088_b.png& data-rawwidth=&787&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aa9a1bea29088_r.png&&&br&这个模型一共有多少层取决于整个空间的大小。如果整个空间是无限大的,那么宇宙层次的数目也是无限的;反之,则是有限的。&br&&br&在黑洞宇宙膨胀的过程中,可能和姐妹宇宙相遇,从而合并成更大的宇宙。&br&&br&以上是对黑洞宇宙模型的简单介绍。它是和大爆炸理论不同的另一种宇宙学模型,对于天文观测中的很多现象,如空间膨胀,微波背景辐射,也有不一样的解释。这种理论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类宇宙学“(alternative cosmology),没有得到多数宇宙学家的认同。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仍然有部分宇宙学家在从事这个理论的研究。&br&&br&参考资料&br&&ol&&li&&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Raj_Pathri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thria, R. K.&i class=&icon-external&&&/i&&/a& (1972). &The Universe as a Black Hole&. &i&&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Nature_%28journal%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ature&i class=&icon-external&&&/i&&/a&&/i&&b&240&/b& (5379): 298–299. &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Bibcod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ibcode&i class=&icon-external&&&/i&&/a&:&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1972Natur.240..298P&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72Natur.240..298P&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Digital_object_identifi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oi&i class=&icon-external&&&/i&&/a&:&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s%3A//dx.doi.org/10.298a0&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a0&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I._J._Goo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d, I. J.&i class=&icon-external&&&/i&&/a& (July 1972). &Chinese universes&. &i&&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Physics_Toda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ysics Today&i class=&icon-external&&&/i&&/a&&/i&&b&25&/b& (7): 15. &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Bibcod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ibcode&i class=&icon-external&&&/i&&/a&:&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1972PhT....25g..15G&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72PhT....25g..15G&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Digital_object_identifi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oi&i class=&icon-external&&&/i&&/a&:&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s%3A//dx.doi.org/10..3070923&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0923&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 T Zhang (2009) &A New Cosmological Model: Black Hole Universe&, Progress in Physics (&a href=&///?target=http%3A//www./index_files/2009/PP-18-01.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index_f&/span&&span class=&invisible&&iles/2009/PP-18-01.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li&&/ol&
我们所在的宇宙空间实际上是一个黑洞的内部,这是黑洞宇宙模型(black hole cosmology)的观点。目前主流的宇宙学模型是大爆炸理论,此外还有很多非主流的宇宙学模型。黑洞宇宙模型就是其中之一。 1. 为什么宇宙在黑洞内部? 这个问题要从宇宙膨胀开始说起…
&p&&b&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科学问题,并且具有唯一解。&/b&&/p&&p&&b&解答它,只需要一点进化论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b&&/p&&p&&b&结论先行:先有鸡,后有鸡蛋。&/b&&/p&&p&下面是证明过程,后面有图解:&/p&&p&查阅了相关化石研究资料得知,鸡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而恐龙是卵生动物,再结合各种文献资料,可得知:&b&①始祖鸡也是卵生动物。&/b&&/p&&p&而某一地区的始祖鸡种群由于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在现代我们称之为“鸡”的性状不断出现并累积下来,“鸡”的基因不断增加。&/p&&p&此时的始祖鸡虽然在很多性状都与现代鸡类似,但还没有完整的鸡的性状,因此还不能称之为“鸡”,只能称之为“类鸡”。&br&&/p&&p&&b&重点来了,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历程,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鸡出现了。&/b&&/p&&p&这只鸡满足具有所有“我们称之为鸡的性状”(不管是先有鸡蛋后有鸡,还是先鸡后蛋,也不管鸡如何定义,&b&第一只满足定义条件的鸡是肯定必然存在的&/b&。)&/p&&p&&b&定位到史上第一只鸡,这就是破题的关键所在 !&/b&o?.?o??&/p&&p&在生物学上,我们称第一只鸡的父亲为“类鸡父本♂”,母亲为“类鸡母本♀”&/p&&p&毫无疑问,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鸡是由“类鸡母本♀”产下的。&/p&&p&而根据①点,我们可以得知,“类鸡母本♀”必然会产下一颗蛋(姑且称之为A蛋)。&br&&/p&&p&&b&这颗A蛋不一定是鸡蛋,但第一只鸡一定是由这颗A蛋孵化而成的。&/b&&/p&&p&此时此刻,困扰世界数千年的难题,关键之处便在于下面这个问题。&/p&&p&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这一世界难题将迎刃而解。&/p&&p&&br&&/p&&p&这一问题就是:&/p&&p&&b&类鸡母本♀产下的这颗A蛋,究竟是“鸡蛋”,还是“类鸡蛋”?&/b&&/p&&p&如果是“鸡蛋”,那么就是先有鸡蛋后有鸡。&/p&&p&如果是“类鸡蛋”,那么答案则与之相反。&/p&&p&(“鸡蛋”与“类鸡蛋”并不等同,只是可能高度相似)&br&&/p&&p&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p&&p&上述的假设,用生物学的语言来描述,那么就是:&/p&&p&&b&如果这颗A蛋的性状是由母本决定,那么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能叫类鸡蛋,而不能叫鸡蛋。&/b& &/p&&p&&b&如果这颗A蛋的性状是由子代决定,也就是说是由第一只鸡的基因所决定的,那么这颗蛋就叫鸡蛋。&/b&&/p&&p&&br&&/p&&p&解决了这个问题,答案自然拨开云雾见天明。&/p&&p&&br&&/p&&p&综上所述,“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这一困扰世界无数人日日月月的难题。&/p&&p&在此时此刻,等价于&/p&&p&&br&&/p&&p&&b&“类鸡母本下的这颗A蛋的性状是由母本基因决定的,还是子代基因决定的?”&/b& &/p&&p&即&br&&/p&&p&&b&“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蛋的性状是由母本决定的,还是子代决定的?”&/b&&/p&&p&只要解决了后一个问题,前面的问题自然得解。&br&&/p&&p&激动人心的时刻已经到来。&br&&/p&&p&这时,只需要在百度上轻轻弹指一挥间,输入这个问题,即可出现一大堆诸如此类的资料:&br&&/p&&p&&b&“蛋壳的颜色、硬度、大小是由母鸡决定的……”&/b& &/p&&p&此时此刻,纵使是对待问题理智冷静如同机器的我,也不禁内心汹涌澎湃。&/p&&p&&br&&/p&&p&答案,呼之欲出!&/p&&p&&br&&/p&&p&这个蛋的性状,是由类鸡母本决定的。(可能性状不是完全由母本决定的,但这并不影响最终结果。)&/p&&p&&br&&/p&&p&&b&所以,根据性状决定论的定义,这颗蛋只能叫“类鸡蛋”,而不能称之为“鸡蛋”&/b&。&/p&&p&只有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母鸡出现,才能产出一颗具备完整“鸡蛋性状”的“鸡蛋”&/p&&p&所以,这一世界难题的答案就是——先有的鸡,后有的鸡蛋。&/p&&p&&br&&/p&&p&图解:&/p&&img src=&/v2-c93a510a24d203face6255aee8c44f1e_b.jpg& data-rawwidth=&1834& data-rawheight=&2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34& data-original=&/v2-c93a510a24d203face6255aee8c44f1e_r.jpg&&&p&&br&&/p&&p&PS: “能孵出鸡的蛋就叫鸡蛋”非生物学上的定义,不展开详细讨论。如果按照此定义逻辑,那么又应该如何定义鸡呢?用“能下出鸡蛋的‘鸡’,就定义为鸡”这个定义?&/p&&p&按这种定义逻辑,则会陷入互证的死循环之中。 &/p&&p&(这个定义早在答题之处就有提到了,过了一阵子之后觉得没必要说明就删了,后来断断续续有人指出这种定义,想想还是加上这一段话吧,省得老是有后来人@我(???‵‵))&/p&&p&&br&&/p&&p&附注:&/p&&p&明白这个论证过程只需要知道以下这几点高中生物知识(一些名词可自行百度)。&/p&&p&  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便称为生殖隔离。&/p&&p&  生物进化: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p&&p&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形成生殖隔离。&/p&&p&  始祖鸡:也叫原鸡,是现代鸡的祖先。(注意,始祖鸡和鸡并不是同一物种,就跟始祖马和现代马同一道理)&/p&&p&  类鸡:始祖鸡由于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不断出现现代鸡的性状,与现代鸡高度类似,但还不是鸡,是始祖鸡与现代家养鸡的过渡阶段。&/p&
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科学问题,并且具有唯一解。解答它,只需要一点进化论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结论先行:先有鸡,后有鸡蛋。下面是证明过程,后面有图解:查阅了相关化石研究资料得知,鸡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而恐龙是卵生动物,再结合各种文献资…
目前的观察和理论表明,宇宙的尺度很可能是无穷大的(&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宇宙是否有尽头? - Mandelbrot 的回答&/a&)。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宇宙不需要“向哪里膨胀”,&b&它只需要膨胀到它自己里面就行了&/b&。&br&&br&这是一个听起来很离奇的回答。这个回答之所以成立,是由于“无穷大”这个概念的奇异特性。1924年,数学家大卫 希尔伯特提出了著名的大酒店悖论: &br&&br&一个大酒店有无穷多个房间,都住满了客人。现在,酒店又来了一个新客人,看起来没有房间了。酒店老板很有办法,他让1号房的客人搬到2号房,2号房的客人搬到3号房,3号房的客人搬到四号房...... n号房的客人搬到n+1号房...... 这样,1号房就空出来了,可以给新客人。&br&&br&然后,又来了无穷多的新客人,不过这依然难不倒酒店老板。他让1号房的客人搬到2号房,2号房的客人搬到4号房,3号房的客人搬到6号房,...... n号房的客人搬到&img src=&///equation?tex=2%5Ctimes+n+& alt=&2\times n & eeimg=&1&&号房。这样所有的奇数号房都空出来了,空房间总数是无穷大。这样所有的新客人都可以住进去了。&br&&img src=&/f78b426de0ec91b901e0030_b.png& data-rawwidth=&1552& data-rawheight=&9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52& data-original=&/f78b426de0ec91b901e0030_r.png&&图片来自&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2012/05/bienvenidos-al-hotel-hilbert.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些方法之所以有用,是由于无穷大的特性:&br&&ul&&img src=&///equation?tex=%5Cinfty+%2B+k+%3D+%5Cinfty+& alt=&\infty + k = \infty & eeimg=&1&&&br&&img src=&///equation?tex=%5Cinfty+%2B+%5Cinfty+%3D+%5Cinfty+& alt=&\infty + \infty = \infty & eeimg=&1&&&br&&img src=&///equation?tex=%5Cinfty+%5Ctimes+k+%3D+%5Cinfty+& alt=&\infty \times k = \infty & eeimg=&1&&&br&&li&......&br&&/li&&/ul&用以上方式产生的新的无穷大,和原来的无穷大,是同阶无穷大。&br&&br&回到宇宙的问题,宇宙中新的空间不断产生,并不需要扩展到宇宙以外去。无穷大的空间可以永远的容纳新的空间。
目前的观察和理论表明,宇宙的尺度很可能是无穷大的()。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宇宙不需要“向哪里膨胀”,它只需要膨胀到它自己里面就行了。 这是一个听起来很离奇的回答。这个回答之所以成立,是由于“无穷大”这个概…
宇宙是否有尽头,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然而重要的是,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延伸到对宇宙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寻求宇宙的终极问题的答案。 道格拉斯.亚当斯在《银河系漫游指南》中提出了“宇宙,生命和一切的终极问题”。天文物理学的最新进展让我们可以从宇宙这一部分开始回答这个终极问题了,比如宇宙的形状,宇宙的终极命运,宇宙从哪里来等等。不过,你将在这里看到的答案,不会是42.&br&&img src=&/f1e2f3fd49b93df8ea1f7ad36f7b6d5d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f1e2f3fd49b93df8ea1f7ad36f7b6d5d_r.png&&图片来自&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log154-moonshine-and-42-the-paper/&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为了避免偏题,我们还是先来回答问题“宇宙有没有尽头”。这个问题和宇宙的形状是密切相关的。知道了宇宙的形状,是否有尽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就从宇宙的形状开始吧。&br&&br&&b&1. 宇宙的几何形状&/b&&br&&br&宇宙是一个三维空间。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由于物质和能量的存在,空间是可以弯曲的(实际上,我们可以只说能量,因为物质本质上就是能量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质量是什么? - Mandelbrot 的回答&/a&)。这种空间的弯曲,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中称为万有引力。下图用二维平面来类比,表现大质量天体造成的空间弯曲。&br&&br&&img src=&/ab95b94ebe847c4c048dab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ab95b94ebe847c4c048dab_r.jpg&&图片来自&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s%3A///How-does-mass-curve-space-time-What-actually-produces-the-pull-that-creates-gravitational-force&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空间的曲率可以是正,负或者零(零曲率意味着平坦的空间)。然而,生活在三维空间中的我们很难想象出一个弯曲的三维空间,所以就用二维空间来做一个类比的讨论吧。 &br&&br&二维平面上的几何问题可以用欧几里得创立的平面几何来分析。欧式几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以5条公设(公理)为基础,以逻辑为工具,建立起了一个结构严密的庞大数学体系,开创了数学研究的公理化方法。然而,正是欧式几何的第五条公设,导致了非欧几何的诞生。第五公设可以表述为:
&blockquote&
給定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外的任何一點,
&b&有且只有一&/b&条直线與之平行。
&/blockquote&从第五公设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b&(&/b&下图中的最下面的平面&b&)&/b&。
后世的数学家发现,如果放弃欧式几何的第五公设,代之以新的第五公设,可以得到完全不同但是同样逻辑严密的新的几何体系。比如:
&blockquote&
給定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外的任何一點,
&b&有至少两&/b&条直线与之平行。
&/blockquote&以这条公设为基础,可以推导出&b&双曲面几何(&/b&下图中的第二个曲面&b&)&/b&。在这个体系中,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度。
&blockquote&
給定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外的任何一點,
&b&没有一条&/b&直线与之平行。
&/blockquote&以这条公设为基础,可以推导出&b&椭圆几何(&/b&下图中的第一个曲面&b&)&/b&。在这个体系中,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 &br&&img src=&/cf6d8ab029cc39c530b93a_b.png& data-rawwidth=&537& data-rawheight=&4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cf6d8ab029cc39c530b93a_r.png&&&br&图片来自&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abyss.uoregon.edu/%7Ejs/cosmo/lectures/lec15.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ape_of_the_univers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三维空间中,3种第五公设同样适用。如果&b&空间是平坦的&/b&,则曲率等于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如果空间是弯曲的,而且曲率大于0,则&b&空间是封闭的&/b&,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如果空间曲率小于0,则&b&空间是开放的&/b&,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度。值得注意的是,平坦和开放的空间都是无限延伸的。只有封闭空间具有有限大小。
&br&&br&现在回到问题上来 - 这三种空间有没有尽头。首先,平坦的空间和曲率小于0的开放空间无疑是没有尽头的,它们都是无限大的。那么封闭的空间有没有尽头呢?我们仍然用二维的封闭曲面来分析。上图中的球面是封闭曲面中的一种,它的大小是有限的,然而却没有边界。比如一个人在地球表面朝一个方向走,他不会走到地球的边界,而是会回到原点。同样,我们知道封闭的三维空间虽然大小有限,但是它也是没有边界的。如果我们的宇宙是这样一个有限而无边的有限空间,飞船朝一个方向飞,最后会回到出发的地方。如果我们有一个足够好的望远镜,可以在远方看到自己(从我们身上发出的光环绕宇宙一周又回到了原点)。
&br&&br&到这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出来了。&b&无论宇宙是什么形状,都是没有尽头的。&/b&但是,上面的回答提出了新的问题:&b&宇宙是什么形状的&/b&?
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多数物理学家接受的观点是:&b&宇宙很可能是平坦的&/b&。这一假设有它的&b&理论和观察依据&/b&。
&br&&br&&b&2. 平坦的宇宙&/b&&br&&br&&b&&i&2.1 平坦宇宙的观察证据&/i&&/b&&br&&br&我们先来看支持平坦宇宙的观察结果。在不同曲率的空间中,三角形内角和是不一样的。为了观察空间的曲率,我们需要在宇宙中找到一个足够大的,跨越整个可观察宇宙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可以找到。&br&&br&微波背景辐射产生于宇宙大爆炸后的38万年,当时强烈的辐射弥漫了整个宇宙空间。经过137亿年的空间膨胀,这些辐射的能量已经红移成了微波。能够接受微波的天线都可受到它的信号。当你把电视机调到没有频道的频率,你看到的噪声就有一部分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晖。下图是NASA用高精度的WMAP望远镜绘制的完整微波背景辐射图像。&br&&br&&img src=&/27ae01efc73eabc69a8e6b7e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1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27ae01efc73eabc69a8e6b7e_r.jpg&&&i&“WMAP image of the CMB anisotropy”。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 &a href=&///?target=https%3A//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3AWMAP_image_of_the_CMB_anisotropy.jpg%23/media/File%3AWMAP_image_of_the_CMB_anisotropy.jp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ile:WMAP image of the CMB anisotropy.jpg&i class=&icon-external&&&/i&&/a&根据公有领域授权&/i&&br&&br&&br&图中的不同颜色代表了温度的微小差异(小于千分之一)。物理学家理解这些差异的产生机制,由此可以算出颜色区域的真实大小。根据空间膨胀的速度,可以知道背景辐射的距离。这样,一个跨越可观察宇宙的三角形就可以画出来了。如果宇宙是平的,这样一个区域在从地球观察,视角应该是1度;如果宇宙是开放的,视角应该小于1度;如果宇宙是封闭的,视角应该大于1度。&br&&br&&img src=&/9aaefbba571e_b.png& data-rawwidth=&1324& data-rawheight=&2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24& data-original=&/9aaefbba571e_r.png&&观察的结果是,在误差范围内,视角非常接近1度。这个结果表明,&b&宇宙很可能在大尺度上是平坦的&/b&。NASA发射了新的普朗克望远镜,将会带来更精确的结果。&br&&br&&b&&i&2.2 平坦宇宙的理论依据&/i&&/b&&br&&br&&br&平坦宇宙的理论依据是&b&宇宙暴涨理论&/b&。暴涨理论是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扩展。1929年哈勃发现宇宙中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而去,而且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速度越快。从此人们认识到了宇宙空间在不断膨胀。很自然的,人们回想,如果把时间回放,那么空间就是不断收缩的。追溯到137亿年前,我们的可见宇宙就是一个无穷小的点。这样宇宙大爆炸理论就诞生了。&b&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个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的状态,经过不同阶段的膨胀形成的。这个开始的状态被称为Singularity,奇点&/b&。
&br&&br&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些常见的误解。“大爆炸”这个名字无疑很吸引眼球,但是它并没有很好的解释这个理论。事实上,宇宙并没有发生爆炸,而是空间膨胀。奇点这个词误导性更强,从字面上看是一个无穷小的点,而事实上这个词用在黑洞中也确实是只一个无穷小的点。但是,宇宙的起源并不是一个这样的点,而是一个高密度,高温的状态。
&br&&br&大爆炸理论是对空间膨胀的一个符合逻辑的推导,而且获得的许多观察结果的支持,但是他也有自身的缺陷:无法解释为什么宇宙在大尺度上能量和温度都是均匀的。无论我们朝哪个方向看,看到的星系密度都是大致一样的。&br&&br&&img src=&/92bcfd35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图片来自&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video/clip-2321231-stock-footage-colored-inks-mixing-in-liquid-hd-multicolored-ink-droplets-slide-across-a-water-tank-shot.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如果你把不同颜色放进水里,你会看到上图中的情景。多等一会,水和颜料有时间互相交流,颜色就会均匀的混合起来,你就只会看到一种颜色。但是大爆炸中的高速空间膨胀没有时间“多等一会”。早期的膨胀是快于光速的,连光也没有时间从宇宙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而正是这早期的膨胀阶段决定了宇宙在大尺度上的结构。那么,大尺度上的均匀分布就成了大爆炸理论无法解释的难题。 &br&&br&美国物理学家阿兰 古斯提出的暴涨理论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解释了大爆炸。早期宇宙有过一段大小稳定的高温高密度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宇宙达到了一个均匀分布的结构。接着,宇宙的尺度暴涨,在&img src=&///equation?tex=%5Cfrac%7B1%7D%7B10%5E%7B38%7D+%7D+& alt=&\frac{1}{10^{38} } & eeimg=&1&&秒内,体积增长了&img src=&///equation?tex=10%5E%7B28%7D+& alt=&10^{28} & eeimg=&1&&倍。在暴涨后的阶段,宇宙也增长了&img src=&///equation?tex=10%5E%7B28%7D+& alt=&10^{28} & eeimg=&1&&倍,但是用了137亿年。而暴涨的动力,你肯定想不到,是引力。在特定的条件下,广义相对论允许引力产生排斥的效果。
&br&&br&暴涨理论的一个推论是,宇宙是平坦的。空间的曲率有物质密度决定。密度太低,空间就是开放的。这样的宇宙会永远膨胀。密度太高,空间就是封闭的。这样的宇宙会膨胀,减速,然后收缩。如果密度正好,空间就是平坦的。这样的空间就会膨胀,减速,最终停止。而暴涨理论计算出来的空间密度正好满足平坦空间所需要的关键密度。你也许会奇怪,宇宙不是加速膨胀的吗?这一点后面会解释。&br&&br&&b&&i&2.3 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i&&/b&&br&&br&&br&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曲率是由宇宙中的物质/能量密度决定的。如果能够估算出可观察宇宙中的能量总数,而且这个总数与平坦宇宙的计算结果相符,这无疑又是另一个对平坦宇宙的有力支持。然而,当观察和计算的结果表明,宇宙中的物质,包括所有的普通物质和暗物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科学家要假设存在暗物质? - Mandelbrot 的回答&/a&),只有物理学家期望的31.7%。剩下的部分在哪里呢?&br&&br&现在,多数物理学家接受的一种假说是,宇宙中总能量的68.3%是目前不能认识的一种能量,所以被称为暗能量。它的密度远低于普通物质和暗物质,但是由于它充斥了整个宇宙空间,所以称为了宇宙中的主导性能量。物理学家建立了不同的模型来描述暗能量。在这些模型中,暗能量能产生一个向外的压力,推动空间膨胀。暗能量假说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它解释了宇宙中缺失的能量,第二,它解释了空间的加速膨胀。由于它充满了整个空间,所以也被描述为一种真空的能量,或者宇宙学常数。&br&&br&在物理学的历史上,宇宙学常数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概念。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爱因斯坦,他在建立广义相对论是发现,按照他的计算,宇宙是动态的,可能膨胀,也可能收缩。当时人们的认识是,宇宙是永恒和稳定的。为了让理论符合当时的宇宙观,爱因斯坦在公式中增加了一个宇宙学常数来达到静态宇宙的目的。在哈勃发现宇宙空间确实在膨胀之后,爱因斯坦从他的公式中去掉了这个常数,并说,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物理学研究表明,宇宙学常数这的存在。真空中确实有一种能量,它具有负向压力,推动空间膨胀。爱因斯坦如果在世,不知道会作何感想。&br&&br&宇宙中包含了普通物质,暗物质,暗能量。下图是这些成分的比例。&br&&img src=&/57b3a09cea5716805ecab75e_b.png& data-rawwidth=&854& data-rawheight=&5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4& data-original=&/57b3a09cea5716805ecab75e_r.png&&我们周围的世界,璀璨的恒星,浩瀚的星系以及奔波于太空的光,加起来其实只有不到5%。更多的物质和能量隐藏在一片神秘的迷雾之中。&br&&br&&b&3. 宇宙的最终命运&/b&&br&&br&&br&虽然空间在膨胀,但是空间中的物质并没有跟着膨胀。太阳没有跟着变大;太阳没有远离银河系的中心;地球没有远离太阳;月球也没有....... 月球确实在远离地球,不过和空间膨胀无关。这是因为物体之间的引力把它们拉在一起,所以他们之间的距离不会跟着空间膨胀而增加。然而,距离很远的物体,如星系,他们之间的引力过于微弱,不足以对抗空间膨胀,所以我们今天观察到星系的在离我们而去,越远的星系远离速度越快。&br&&img src=&/c00fabef8cdb1c68ca27e09fbe0450d8_b.png& data-rawwidth=&1211& data-rawheight=&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1& data-original=&/c00fabef8cdb1c68ca27e09fbe0450d8_r.png&&&br&对于银河系来说,有一个例外。仙女座星系正在以每秒120公里的速度向我们飞来,预计将于30亿年后和银河系相撞,然后两个星系会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椭圆星系(&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看到NASA说大约37.5亿年之后银河系就会和仙女系大碰撞,最后融合,请问碰撞最先会发生什么呢?过程? - Mandelbrot 的回答&/a&)。不过恒星之间的碰撞多半不会发生,因为星系内的恒星太稀疏了(太阳离最近的比邻星4.6光年)。有的恒星可能会被甩出星系,从此独自在宇宙中流浪。&br&&br&随着星系的远离,有一天我们将再也看不到别的星系。我们的夜空却会更加璀璨(因为合并了仙女座星系)。然而,空间的膨胀是加速的。到恒星之间的引力不能对抗空间膨胀的时候,星系就会分崩离析。其他的恒星都会离我们而去。夜空将会是一片黑暗,只能看见几颗行星。下一步,物体间的引力都无法对抗空间膨胀的时候,宇宙中的大部分结构都会瓦解。恒星炸得粉身碎骨,行星化为尘埃。到最后,连电磁力和强相互作用力也无法对抗空间膨胀,所有的物质都会瓦解,连原子都会被撕成碎片。这个令人心寒的宇宙大结局就是物理学家设想的“大撕裂”。&br&&br&宇宙的形状尚无定论,除了平坦宇宙外其他形状的可能性也没有排除。如果宇宙是封闭的,物质之间的引力可能会结束空间膨胀,然后进入一个收缩的过程,最终回到大爆炸时的状态。然后,就是下一次大爆炸。宇宙的生命就是这样的膨胀-挤压的无限循环。这种假说叫做&大反弹“。&br&&br&&b&4. 宇宙是免费午餐吗?&/b&&br&&br&长久以来,物理学的一个难题就是”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也成了神创论者常用的武器。他们常说:“宇宙不是免费的午餐。” 平坦宇宙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答案。&br&&br&首先,我们来看看宇宙中的能量总和是多少。如果宇宙是平坦的,答案是令人惊奇的“0”。这其中的奥秘在于,引力场的能量是负值。简单的解释是:如果要把一个物体从引力场中移动到无穷远处(引力场外),需要付出能量对其做功,以抵消引力势能。所以引力场的势能是负值。&br&&br&在平坦宇宙的前提下,它正好抵消掉所有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包括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也就是说,一个平坦的宇宙的总能量是0。一个零能量的宇宙就是免费的午餐,它完全可以通过量子涨落从真空中自发地跳出来。&br&&br&----------------&br&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是,现在多数物理学家相信宇宙是平坦,而过去很多人相信地球是平坦的。这是不是一个历史的循环?当然,这两个平坦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宇宙是否有尽头,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然而重要的是,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延伸到对宇宙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寻求宇宙的终极问题的答案。 道格拉斯.亚当斯在《银河系漫游指南》中提出了“宇宙,生命和一切的终极问题”。天文物理学的最新进展让我们可以从…
&p&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如果它是真的,这个700GeV的新粒子应该不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框架内,它是全新的!全新的!全新的!突破性的!突破性!突破性的!&/p&&p&白天的时候我把消息告诉坐在一旁的老外,他听了之后,瞪大眼睛问我:“700GeV? You're sure about that?Sure?Sure?OMG...”
研究机构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到会议室看CERN的网络直播,发布会还没开始呢,大家的讨论已经十分热烈。周围有人是CMS和ATLAS合作组的,所以流传着一些小道消息……&/p&&p&简单的说,这个粒子是衰变到了两个光子,科学家们在搜寻双光子衰变时,看到700GeV附近有一个异常的凸起,经过反复研究确认,这不是已知的任何东西,这有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粒子。&/p&&p&小道消息说,它的质量为700GeV(直播中好像说750GeV附近?),非常重(2012年发现的Higgs才125GeV呢),统计显著性大约3倍标准差,两个合作组加起来的得到的结果大约接近4倍标准差,量子数还不确定,只知道目前是从双光子末态“发现”了它。&/p&&p&有人猜测也许它是超对称粒子。对超对称理论的简单描述就是,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各种粒子之外,还存在超对称粒子,他们和常规的粒子非常相似,每一个费米子应该有与它对应的玻色子,反之亦然。这种理论能够帮助我们解释为何宇宙中物质比反物质多,这个理论也能够对暗物质的存在提供解释。然而之前的四十几年,实验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个理论预言的任何粒子,不过很多物理学家一直没有放弃这个理论。物理学家们这么多年的希望,很多人都看好超对称理论,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寻找超对称粒子,这么多年寻寻觅觅,也许我们看到了曙光,这个发现要么证实超对称理论,要么干掉超对称理论,需要看后续的研究结果。&/p&&p&它也有可能是新的Higgs粒子,人们当然记得2012年CERN发现了质量为125GeV的Higgs。也许这个750GeV的新粒子是Higgs,毕竟有理论认为Higgs可能不只有一种,也许有好几种Higgs。&/p&&p&但是……终于看到了官方的报告,他们也考虑了别的可能,也许这个750GeV的粒子是Graviton——引力子——万有引力的传播子!这个脑洞开的也很大……不管它是什么东西,无论它是什么东西,如果它是真的,这都是突破性的。&/p&&p&说了这么多,稍微泼个冷水……
在粒子物理实验中,3倍标准偏差以下称为迹象(hint,indication),3倍以上称为证据(evidence),5倍以上才能称为发现(discovery)。
我觉得不能排除这是一个“假”粒子,3到4倍sigma的local显著性,还没有达到5倍sigma的程度,何况global显著性没超过2倍sigma,这个所谓的“新粒子”说不准是统计涨落呢。今后增加统计量,获得更多的数据再看,如果反而看不到这个粒子了呢,也许它就是正常的涨落波动呢。&/p&&p&目前这个消息来自于CERN的研讨会,官方很谨慎,报告上没有说“发现”,只是说看到了一个小鼓包。相关的研究者都很兴奋,但报告人的意思是“我们也不知道这玩意儿是啥,你们别瞎想”,所以在这个研究圈子之外,暂时没有看到媒体的新闻报道,毕竟还不能最终确定。&/p&&p&再考虑CERN总是想搞大新闻的德性,有时会适当“夸大”某个东西……
还是得等更多的run,2016年取得更多数据之后,我们再看这东西是不是真的存在。
目前的这个结果,不能说是&b&发现(discovery)&/b&,只能说是有&b&迹象(indication)&/b&。&/p&&p&很多人问,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我看都看不懂。
对高能物理来说,这个粒子如果最后证明是真的存在,那么与这个粒子性质不符合的很多理论模型将被丢弃,我们需要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我们对这个物质世界的了解会更进一步。
科学家们早就看标准模型不顺眼了,一直期望发现新物理。&/p&&p&至于说它对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对普通人能发挥什么作用,我得说,没有作用。
不仅我们普通人离这些前沿很遥远,理解这些前沿需要很多很多的基础知识,哪怕是从事这行的科学家,大概也说不出这个东西对你的生活有什么用,我们不知道。
20世纪初,当时的实验发现了“两朵乌云”——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紫外灾难。由此导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当时的人们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用。
而今你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里面的高性能芯片得益于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对半导体的实验和认识基于量子力学。现在我们有了火箭、原子弹、人造卫星、计算机等等,这些东西或多或少地依托于当时没有用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p&&p&人类不能鼠目寸光,需要保持对宇宙和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和发现它的规律,探寻自然的真相。指不准这些没用的东西将来也许有用呢。&/p&&p&===============&/p&&p&官方报告链接:&a href=&///?target=https%3A//indico.cern.ch/event/44243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TLAS and CMS physics results from Run 2
(15 December 2015)&i class=&icon-external&&&/i&&/a&&/p&&p&报告会上的相关结果如下&/p&&img src=&/6eb76cfc3cf293decd3b60_b.jpg& data-rawwidth=&961& data-rawheight=&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1& data-original=&/6eb76cfc3cf293decd3b60_r.jpg&&&br&&img src=&/84b0f30c3efd1bb41d7912_b.png& data-rawwidth=&957& data-rawheight=&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7& data-original=&/84b0f30c3efd1bb41d7912_r.png&&&br&&p&上面那张图中,左边的图在750GeV附近有一个小鼓包,这就是那个可能的“新粒子”。现场的科学家都很兴奋,两个报告的提问环节,大部分问题都集中在这个750GeV的东西上……&/p&&img src=&/f0b1d5e975cf2c9dcbae35_b.jpg& data-rawwidth=&1274&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4& data-original=&/f0b1d5e975cf2c9dcbae35_r.jpg&&&p&会场爆满,很多人席地而坐……&/p&&p&【完】&/p&&p&============&/p&&p&一年多之后,答主回来更新:最新实验数据表明,这个粒子是假的。空欢喜!&/p&
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如果它是真的,这个700GeV的新粒子应该不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框架内,它是全新的!全新的!全新的!突破性的!突破性!突破性的!白天的时候我把消息告诉坐在一旁的老外,他听了之后,瞪大眼睛问我:“700GeV?…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强调的是:&br&&br&&ol&&li&&b&奇点不是一个空间上的点。&/b&&br&&/li&&li&&b&宇宙大爆炸不是从一个点开始的。&/b&&/li&&/ol&奇点首先是一个数学概念,它代表一个数学对象无法处理的点。比如,在这个点上的值,数学上没有定义。考虑函数f(x)=1/x,在点x=0处,它的值是无穷大,而无穷大在数学上不是一个有定义的值,所以x=0就是函数f(x)=1/x的奇点。&br&&img src=&/e56ca91f3a1ddf280ffb_b.pn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6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e56ca91f3a1ddf280ffb_r.png&&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2012/09/q-what-are-singularities-do-they-exist-in-natur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12/09/q-what-are-singularities-do-they-exist-in-natur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认为宇宙是从一个无限小的点爆炸而来的观点,就是对奇点这个概念的误解所致。那么,大爆炸理论中的奇点是什么意思呢?&br&&br&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 哈勃在观测遥远星系的时候,发现它们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而且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距离越快。如果我们用广义相对论让时间回放,不难得出,在有限的时间(137亿年)以前,宇宙处于一个密度和温度都极高的状态。&b&在这种状态下,广义相对论和其他已知的物理定律都失效了,所以,我们把这个状态叫做大爆炸的奇点&/b&。&br&&img src=&/f34fae9bb624c6ad390c6e2_b.pn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3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Big_Ba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ig Bang&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如题目中所说的“一个无限热,无限紧密,无限小的点爆炸了&这样不准确的表达无疑大大帮助了这种误解的扩散。事实上,如果我们把时间会放到137亿年以前,整个可观察宇宙(observable universe)确实在一个体积极小的点内,甚至远远小于一个质子。但是,&b&可观察宇宙并不等于整个宇宙&/b&,它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在宇宙的生命中,从这部分宇宙发出的光线有足够时间达地球。真正的宇宙远远大于可观察宇宙。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混用“宇宙”和“可观察宇宙”这两个概念,因为对我们来说,可观察宇宙以外的部分是我们永远不可触及的,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br&&img src=&/dbf05c0fa0b166acc24158e_b.pn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dbf05c0fa0b166acc24158e_r.png&&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Observable_univers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bservable univers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根据目前的理论和观察,宇宙&b&很可能&/b&是无限大的(&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宇宙是否有尽头? - Mandelbrot 的回答&/a&)。一个无限大的宇宙,无论如何收缩,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变成有限大小。所以,在大爆炸的时刻,宇宙很可能就是无限大的。&br&&br&而一个无限大的宇宙,仍然可以继续膨胀,它只需要膨胀到它到自己里面去就行了(&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果不存在宇宙之外,那么宇宙在向哪里膨胀? - Mandelbrot 的回答&/a&)。&br&&br&那么,大爆炸为什么会导致物理理论出现奇点呢?先来看看现有的物理理论可以带我们走到哪一步。&br&&br&&img src=&/7e9ae9eaba_b.png& data-rawwidth=&674& data-rawheight=&5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4& data-original=&/7e9ae9eaba_r.png&&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Chronology_of_the_univers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ronology of the univers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1. 电弱年代(Electroweak Era)&/b&&br&&br&回溯到&b&大爆炸后10^-32秒&/b&,整个可观察宇宙的大小和一粒沙差不多。这时的宇宙温度在开尔文以上,希格斯场无法给予基本粒子静质量(&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质量是什么? - Mandelbrot 的回答&/a&),所以所有的粒子的静质量都是零,它们都以光速运动。这时,弱相互作用力和电磁力结合成为电弱力(electroweak force),而这个阶段被称为电弱年代(Electroweak Era)。&br&&br&在这个阶段,我们现有的物理理论很完善。我们甚至可以在强子对撞机中产生这样的温度,并且由此验证电弱力理论。&br&&br&&b&2. 大统一年代(Grand Unified Era)&/b&&br&&br&回溯到&b&大爆炸后10^-36秒&/b&,宇宙的温度达到10^27开尔文。在这样的高温下,强相互作用力也会和电弱力结合。有很多理论研究这三种基本力的合并,这些理论被称为大统一理论(Grand Unified Theories),而这个阶段被称为大统一年代(Grand Unified Era)。&br&&br&然而,和电弱力理论不一样的是,这些理论目前无法验证,因为我们的强子对撞机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要验证大统一理论,要求强子对撞机提供现有能量的1000亿倍。也许我们需要更大型的环日对撞机,也许这是对撞机这种方法的死胡同。&br&&br&&b&3. 普朗克年代(Plank Era)&/b&&br&&br&回溯到&b&大爆炸后10^-43秒&/b&,整个&b&可观察宇宙&/b&小于普朗克长度。这个阶段被称为普朗克年代(Plank Era)。广义相对论预言四大基本力都会合并。然而,在这个尺度上,描述时空和引力的广义相对论遭遇到了它自己的奇点。描述微观尺度需要量子力学,然而,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冲突的。要解决这种冲突,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理论——量子引力,或者说,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超弦理论(String Theory)就是其中的一个有力竞争者。&br&&br&所以,奇点是现有物理理论的奇点。而在新的理论中,我们将会有能力回答更多的问题,现在看到的奇点就会消失。&br&&br&另外,应该注意到的是,大爆炸理论只是根据宇宙膨胀而推测出来的宇宙在过去发生的事情,它本身不能回答大爆炸时怎么发生的,或者为什么会发生,更不能让你看到大爆炸以前。而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其他的理论,有的处于假说阶段,有的得到了部分验证,而有的还是空白。&br&&br&由于奇点的存在,今天你向宇宙大爆炸提出的问题,很多是没有答案的。但是,这些问题在将来,我相信都能得到满意的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强调的是: 奇点不是一个空间上的点。 宇宙大爆炸不是从一个点开始的。奇点首先是一个数学概念,它代表一个数学对象无法处理的点。比如,在这个点上的值,数学上没有定义。考虑函数f(x)=1/x,在点x=0处,它的值是无穷大,而无穷大在数学上…
一句话答案:&b&一根 5000 米长的钢筋,一个变形金刚从这一头推了一下,另一头要 1 秒钟之后才会移动&/b&。&br&&br&比如擎天柱拿着这根 5000 米长的钢筋去捅威震天,擎天柱的手移动 1 秒钟之后,钢筋的另一头才会向前移动。再比如周芷若拿着 1 米长的倚天剑去捅张无忌,周芷若的手移动 0.0002 秒之后,倚天剑的剑尖才会向前移动。只是因为这 0.0002秒的时间实在太短,只有高速摄影机才能捕捉,所以肉眼看上去,周芷若的手和倚天剑的剑尖像是同时开始移动的。&br&&br&这其实还是属于低速低能量的问题,用不着思维实验,也用不着粒子物理。1807年托马斯·杨就已经在论文里提到 stress-wave propagation 的概念了。&br&&br&想测试力的传播速度也用不着千万公里长的物体,一般来说,十几米长的已经绰绰有余了。&br&&img src=&/b568bc46ab0e43a39c717a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1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s%3A//engineering.purdue.edu/people/weinong.w.chen.1/equipment.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engineering.purdue.edu/&/span&&span class=&invisible&&people/weinong.w.chen.1/equipment.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就像照片里这样,如果我整一个很长的圆棒,与支座之间的摩擦很小,圆棒上每隔一定距离贴一个应变计。然后我用大锤猛敲圆棒的一端,请问这三个应变计的读数会同时变化吗?&br&&img src=&/47eea9fa6aca3fed102b326cf12c7c95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47eea9fa6aca3fed102b326cf12c7c95_r.jpg&&&br&这个实验一点儿也不复杂,砸一下锤子,记录三个应变计的读数就行了。实验做出来,三个应变计的读数是这样的:&img src=&/f2eed677d0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2eed677d0b_r.jpg&&&br&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应变计的读数。很明显,它们不是同步变化的,而是依次变化。两个应变计读数发生变化之间的时间,就是「力」或者叫「应力波」从第一个应变计所在的位置传播到第二个应变计所在的位置所用的时间。&br&&br&当然,我画的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模式图,实际的实验结果其实是这样的:&br&&img src=&/65d55d80f5bc1aa4d7c9_b.jpg& data-rawwidth=&462&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65d55d80f5bc1aa4d7c9_r.jpg&&(图片来源:B. Song, C.J. Syn, C.L. Grupido, W. Chen, W.-Y. Lu, A Long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LSHPB) for Intermediate-rate Characterization of Soft Materials, Experimental Mechanics (–815)&br&&br&应力波的传播速度跟很多因素有关,最最理想化的估算,应力波的速度等于杨氏弹性模量与密度的比值再开根号。比如普通钢材的弹性模量大约为 200 GPa,密度大约为每立方米7.8吨,所以&img src=&///equation?tex=%5Csqrt%7B%5Cfrac%7B200+GPa%7D%7B7800+%5Cfrac%7Bkg%7D%7Bm%5E3%7D%7D+%7D+%3D5064%5Cfrac%7Bm%7D%7Bs%7D+& alt=&\sqrt{\frac{200 GPa}{7800 \frac{kg}{m^3}} } =5064\frac{m}{s} & eeimg=&1&&&br&&br&也就是说,力在钢材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5000米每秒。我们上面提到的实验里,两个应变计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米,所以3米除以5000米每秒就等于0.6毫秒,也就是实验结果里相邻的两个应变计信号之间的时间。&br&&br&换言之,如果这根圆棒有 5000 米长,那么从大锤子敲上去开始计时,到另一端的应变计有读数为止,时间差不多刚好 1 秒钟。&br&&br&有没有觉得5000米每秒这个数值很眼熟?其实小学自然课就已经学过了。如果想早一点知道火车来,只需要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知道了。因为声音在常温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340米每秒,而声音在铁轨里的速度大约是5000米每秒,远远大于空气中的速度。&br&&br&同样,中学物理可能会提到刚体的概念,为什么现实中没有刚体呢?所谓的刚体,也就是弹性模量无限大,把无限大的弹性模量带进波速的公式,波速也变成了无限大。也就是说,应力波在刚体里的传播速度是正无穷,刚体中力的传播将会是瞬时的。传统的理论力学提出刚体这个概念,显然是为了简化分析问题,那时候并不知道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也并不知道光速的限制。如果现在还拿着刚体来反推光速,那就是本末倒置了。现实世界里钢材已经算是弹性模量比较大的材料了,考虑大部分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密度的比值,最大的应力波速度也就是一万多米每秒的数量级,离光速差得太远了。&br&&br&研究力在固体里的传播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有意义了。物体在高速冲击下的受力与传统的静力荷载有非常大的区别,应力波的性质对这些问题的影响很大。现实世界里的爆炸、汽车撞击、高速车床加工零件、地震……都是非常快的动力荷载,材料在这些情况下的性能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一句话答案:一根 5000 米长的钢筋,一个变形金刚从这一头推了一下,另一头要 1 秒钟之后才会移动。 比如擎天柱拿着这根 5000 米长的钢筋去捅威震天,擎天柱的手移动 1 秒钟之后,钢筋的另一头才会向前移动。再比如周芷若拿着 1 米长的倚天剑去捅张无忌,周…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3226 人关注
188 条内容
3664 人关注
1678 条内容
439 人关注
161 条内容
2014 人关注
128 条内容
18950 人关注
1022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贼之满属性的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