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历史上哪场近代中国战役役入选前十最具影响力的战役

原标题: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搏击明星一龙,最经典战役曝光!

自登上自由搏击的擂台以来,一龙以自身独特的打法迎战世界各国搏击高手,经历大大小小一百多场比赛的磨练。其中不乏世界顶尖拳王被他斩落马下,特殊打法和实力也为世界所熟知认可。

阿德里安·格罗特、布莱德·海登、森孝太郎、乔丹泰、赛瑞斯·华盛顿、崔佑荣等世界级名将都曾败倒在一龙手下;伊萨、劳尔·罗德里格斯、播求等众多在华不败,耳熟能详的世界级拳王尽皆为一龙所击败终结。

世界踢拳名将布莱德·海登

布莱德·海登(Brad Hayden),职业战绩59胜9负29次KO,布莱德有深厚的泰拳基础,打法猛打猛拼、威力十足,曾先后战胜过K1名将约翰·韦恩、史蒂夫·莫克森等世界名将,与前世界次中量级第一人杜姆贝鏖战三回合,难解难分。

曾经荣获过WKBF中量级世界冠军、新西兰WMC自由搏击冠军、澳洲泰拳8人赛世界王者等荣誉,是一位实力悍将。自2012年起,与中国选手有过数次交锋,曾先后击败过张德政、郭喜闯、郑召玉、中国MMA名将张立鹏等。

在此前的比赛中,布莱德·海登更是跨界进入MMA擂台对阵中国名将宋克南,以一记击腹拳将宋克南TKO。

武林风环球拳王争霸赛佛山站的比赛中,此时的布莱德实力暴增,风头正劲,在欧洲的大型赛事上取得连胜,斩获CIK世界金腰带。

此次的比赛可谓是对抗性十足,一龙与布莱德在中近距离展开激烈对拼,进行了大量的拳腿互换,双方互有重击,最终一龙凭借着强硬的实力战胜布莱德,一举夺得CIK世界金腰带。

乔丹泰(Jordan Tai),来自新西兰,身高178cm,体重70KG,战绩72战54胜5平28次(T)KO,WKBF南太平洋超轻量级冠军,两届K-1 Word MAX新西兰冠军,2016年新西兰国家拳击联合会冠军。

与日本名将宍戸大樹、“泰拳王子”播求、“美丽死神”阿尔图路·奇斯辛柯、“澳洲毒蝎”史蒂夫·莫克森、“澳洲泰拳王”约翰·韦恩·帕尔、“成吉思汗”达占巴·阿斯克洛夫都曾有过交手,与中国名将周志鹏两战,一胜一负。

在与乔丹泰的比赛中,一龙扫腿、重拳、顶膝频频出击,多变的进攻路线与不合常理的技术手段,以及强有力的打击力量,使得乔丹泰完全摸不着头脑,甚至出现了一回合倒在擂台上十几次的尴尬局面,完全形成了一边倒的局势,面对一龙,这位来自于新西兰的世界名将找不到任何应对方法,最终遗憾告负。

赛后,乔丹泰表示一龙是他十分尊敬的选手。这也是乔丹泰职业生涯最后一次自由搏击规则的比赛。

美国格斗暴君赛瑞斯·华盛顿

赛瑞斯?华盛顿(Cyrus Washington),WCK中量级洲际冠军、WBC泰拳美洲冠军、ISKA次中量级世界冠军,赛瑞斯体格健壮、实力强悍,转身后摆腿凶狠迅捷、令人防不胜防,职业战绩100战73胜3平59次KO对手,恐怖KO率令人不寒而栗,曾以其拿手的转身后摆腿KO中国名将“神腿”洪光,战胜中国前国家散打队队长姜春鹏。

比赛一开始,一龙便突然猛扑,以爆发力极强的后手重拳,将华盛顿直接揍出拳台,给对手心理造成了极大震撼!在此后的比赛中,一龙努力保持主动进攻,以快打慢,重拳低扫不断进攻,迷惑对手,掩盖自己体能严重透支的情况。

华盛顿被一龙的气势所压迫,显得过度谨慎、犹豫不决,一龙牢牢控制着主动权,打得随心所欲,继续扩大优势,最终取得本场比赛的胜利!

血钻麦克(Mike Blood Diamond),身高180公分,臂展达到189cm,所属奥克兰城市搏击俱乐部,当前战绩51战34胜17负20次击倒对手获胜,IKBF新西兰中量级冠军、WMC新西兰中量级冠军、WKA新西兰中量级冠军、新西兰72KG级八人淘汰赛总冠军,Glory荣耀格斗优胜选手。

血钻曾与众多中国选手交战,KO过刘大成、金鹏鹏与白立帅,击败过孙维强、齐成龙、郭喜闯、赵春阳,在自由搏击规则下战无不胜的他甚至一度跨度到拳击领域发展。

一龙与麦克的比赛极具看点,比赛开始后不久,一龙就抓住了麦克习惯性的下潜动作,左膝上头正中面门,麦克无力再战,一龙1分30秒KO获胜!

美国特警阿德里安·格罗特

阿德里安 ·格罗特(Adrien Grotte),身高178公分 ,体重160磅(72.6KG),绰号狮心王,1978年5月16日出生于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职业战绩11胜1负8次ko对手,WCK北美冠军,IKKC北美冠军,IBTO排名第一。

前美国凤凰城(菲尼克斯)大名鼎鼎的SWAT队长,SWAT即“特种武器与战术”,就是特警队,其任务是解救人质、搜查、逮捕危险人物或对付极度危险的武装罪犯。格罗特是前海军陆战队队员,在伊拉克战场上执行过战斗任务,练习拳击、泰拳、柔道等,同时还是极真空手道黑带高手,在武林风拉斯维加斯的比赛中曾经KO过一龙。

赛场上的格罗特,凌厉的重拳毫无保留,狂风骤雨般的轰向一龙,全力以赴便是对对手的最大尊重。

乱战之中,一龙一记转身鞭拳清晰有效地命中格罗特的头部,裁判给予格罗特读秒,遭到读秒之后的格罗特疯狂反扑,凶猛的重拳接连不断,一龙也以犀利的拳腿组合还以颜色,不断给予格罗特重击,连续的进攻之中,一记扫腿命中格罗特肋部,格罗特难以招架倒地不起,一龙100秒KO格罗特,成功复仇。

韩国泰拳世界冠军崔佑荣崔佑荣(Choi Woo-yeong),身高173公分,体重73KG,69战45胜24负28次KO,由于擂台上的高KO率也被称为“击倒专家”,曾获得2007年韩国泰拳冠军,2009年普吉泰拳冠军和2012年的KHAN冠军,曾经击败过韩国名将K-MAX和曾KO中国名将徐琰的李秀焕,是韩国目前的超一流高手,实力十分强悍,在与一龙比赛之前,崔佑荣就曾放言会用拳头KO一龙。

比赛中,一龙的打法让崔佑荣很不适应,完全摸不着头脑,对攻中不遗余力却狼狈不堪,相反一龙的进攻处处占得先机,并强势给予了崔佑荣两次读秒,险些将其终结擂台之上,最终一龙以大比分完胜崔佑荣。

日本K-1实力选手森孝太郎

森孝太郎(Takashi Mori),身高1.87米,体重70KG,1987年出生于日本,职业战绩29战17胜10败2平9KO,出自日本REALDEAL拳馆,日本K-1晋级赛70公斤级冠军,RISE88期,第三回合KO日本著名拳馆日进会馆的实力悍将二郎。

K-1World Grand Prix 16强晋级8强赛中,与中国名将周志鹏激战两回合负于周志鹏,中外拳王争霸赛佛山站的比赛中,森孝太郎与中国现役武警部队战士、昆仑决诸神之战16强选手冯兴礼鏖战三局,第三回合,高扫腿更是将冯兴礼眉骨踢开,险些终止比赛,最终冯兴礼主场优势获胜。

冯兴礼是中国著名的散打运动员,中国现役武警部队战士,与贾奥奇、孟庆浩曾多次共同征战拳台,并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中国拳迷也并称他们为“武警三剑客” ,参加中国散打冠军赛以来,横扫所有对手拿下中国70KG级的散打冠军。

武林风香港站的比赛中,面对一龙,森孝太郎毫无还手之力,1回合接连遭受四次读秒,惨遭重拳KO,一龙以绝对的优势获得比赛的胜利。可笑的是因为一龙轻松获胜,日本K-1实力选手森孝太郎又成为了喷子们口中的日本留学生。

美国不败拳王劳尔·罗德里格斯

劳尔·罗德里格斯(Raul Rodriguez),美国现役顶级拳王,身高172cm,来自美国的加州贝克斯菲尔德,职业战绩30战27胜3负20次KO,MMA战绩8战全胜,其中7次KO对手,WBC Muay Thai美国组154磅排名第3位(第二位便是大名鼎鼎的glory名将肖恩·奥布朗斯基),WCK洲际冠军,劳尔·罗德里格斯技术精湛、打法凶狠剽悍。

连续战胜中国搏击名将“战警”谢雷,中国散打名将“入云龙”董文飞,中国勇士“双飞腿”胡亚非,取得对中国选手的不败战绩。

在与一龙的比赛中,劳尔·罗德里格斯疲于招架,数次遭到读秒,最终被一龙飞膝TKO,一龙成功终结劳尔·罗德里格斯不败战绩,并获得WCK世界金腰带!赛后劳尔·罗德里格斯在自己的脸书上表示:一龙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中国搏击选手,他在美国很有名气,这场比赛心服口服。

WLF世界功夫之王伊萨

伊萨(Seyedisa Alamdarnezam),来自中东国家伊朗,生于1987年4月29日,身高1.79米,战绩82战68胜14负,曾获得世界泰拳锦标赛冠军,伊朗连续十届搏击大赛的冠军。

2014年1月18日,伊萨参加武林风2014全球功夫盛典70KG魔鬼八人战,首轮淘汰K-1初代天王“荷兰飓风”阿尔伯特·克劳斯,半决赛以一记“极真空手道”式的腿法秒杀全国泰拳冠军张德政,决赛点数击败中国散打冠军“入云龙”董文飞,三战全胜,获得总冠军,拿到十万美金大奖,成为武林风史上第二个世界功夫之王。

未遇到一龙之前,在对中国选手的战绩上,伊萨连续战胜周志鹏、郑召玉、董文飞、张德政、张春雨等五名中国选手,对华保持不败,势大力沉的高扫摆拳,诡谲多变的技术战术,剽悍的身体素质,令“波斯弯刀”成为中国选手难以逾越的大山!

2016年武林风全球功夫盛典上,一龙对阵伊萨,最终一龙凭借着绝对的优势战胜伊萨,终结其在华不败战绩,成为第一个击败伊萨的中国人!

播求 ( 英文名:Buakaw Banchamek,本名:颂巴万柴明),1982年5月8日出生于泰国素林府,泰国次中量级泰拳运动员,在擂台上播求以犀利的膝法、灵活有力的扫腿和正蹬、毒蛇吐信般的拳法技惊四座。播求是2届K-1世界冠军,他的职业战绩为:270战234胜24负12平71次KO,日本媒体称播求为史上最强男。

比赛中,一龙采取压迫势的进攻方式,组合拳频频轰向播求的头部,对攻之中拳法多次重击播求,形成了清晰有效的打击,最终以点数优势战胜播求,终结播求在华不败(曾战胜孙涛、徐琰、董文飞、周志鹏、鲁项伟、张春雨、李成祥、袁兵、顾辉、刘海南、孔令丰、王伟豪)。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我的团长的我的团》最近正在全国多家卫视热播,以虞啸卿、龙文章等人为代表的中国远征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剧中所表现的南天门战役更是全剧的高潮,那么在中国远征军的战史上,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场战役呢,这场战役是否像剧中所表现的那样激烈残酷呢?

答案是:有的,而且残酷程度比剧中所表现的更甚。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军、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

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正如龙文章在剧中所说的:“英国鬼死于狭隘与傲慢”。中国远征军一部分回到国内,另一部分撤至印度,编为中国驻印军。第一次远征,中国军队伤亡5万余人。

但鉴于缅甸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中国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并且先后空运了大批中国军人至印度兰伽训练营接受美军训练,装备美式装备。中国远征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远征军与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中国驻印军一路势如破竹,打通中印公路,并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近6万人。


松山——滇缅路上的“直布罗陀”

松山位于横断山脉的南麓,怒江的西岸,海拔2690米。它像一头巨大的恐怖怪兽扼守着滇缅公路的要冲,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并且因为战略地位重要又被军事家称为滇缅路上的“直布罗陀”。

电视剧中驻守南天门的是日军竹内联队,日军的一个联队相当于一个团级建制。而真实历史中,日军驻守松山的是56师团下属的拉孟(松山)守备队,是一支步炮混成的精锐部队。指挥官为炮兵出身的金光惠次郎少佐。兵员共计1000余名,配备有100毫米重炮群、山炮、战车、高射机枪等强大的组合火力。

金光惠次郎曾在南昌战役中,曾亲自指挥一门野炮抵近射击,致使中国第29军中将军长陈安宝阵亡。不过这个敌酋在松山战役中也被中国军队的一枚炮弹炸得粉碎,算是报应。

电视剧中,日军在南天门修建了碉堡、暗堡不计其数,甚至连反斜面都修建了堡垒。现实中,敌酋金光惠次郎虽然不是土木工程出身,但松山堡垒的坚固程度令人咂舌。这支日军守卫在松山各个高地——腊孟寨、大垭口、阴登山、滚龙坡以及主峰子高地——大小不一的地堡群里,堡与堡之间通道相连,战车也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此外地堡里还有庞大的军火仓库以及几十名妓女的军中妓院。但最重要的,是其坚固程度不可思议。

工事全部完工后,日本缅甸方面军总司令河边正三、第15军新任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和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都曾亲往视察,现场观看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当试验结果表明数颗五百磅的重型炸弹直接命中竟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损害时,几个日军首脑狂喜不已,河边正三中将随后在写给南方军总司令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猛击,并可坚守8个月以上”。

为了切除滇缅公路上的这颗毒瘤,中国远征军决定对它动“外科手术”。1944年6月,中国远征军由第71军和第8军先后轮番强攻松山。这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电视剧中,唐副师长一再阻拦虞啸卿的行动,是因为,这注定不是一个师的行动,而是整个远征军的计划。

远征军对松山的攻势是在30架B-29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中开始的。宋希濂命令第71军28师主攻松山,以该军另外两师绕过松山进攻龙陵,切断龙陵之敌对松山的增援。71军军长锺彬亲随28师渡江督战。

但在日军的大小堡垒的绞杀下,远征军伤亡惨重。初战半月,第28师伤亡达3000多人,逃亡近半,剩余部队军心涣散,对日军阵地一筹莫展。

在电视剧中,导演借龙文章、孟烦了与虞啸卿等人的沙盘作业,表现了战斗的激烈。但那也只是电视表现,因为这一阶段,日军伤亡才几百人,远征军却达到了好几千人,这种激烈程度,电视永远表现不出来。

仗打到6月底,远征军终于攻入腊孟寨,击毙日军百余人。同时扫清了松山外围阵地,将日军压缩于松山主阵地。至此,锺军长才获得了日军兵力详情,日军是1000余人,而不是原先估计的3、400人。

1944年7月5日,第8军替第71军强攻松山,远征军百余门大炮一齐轰击,掩护第8军三个步兵师从四个方向向松山阵地轮番进攻。

但最初几日,第8军遭遇到了与第71军的相同的命运,面对坚如磐石的松山阵地,中国军除了死伤累累,几乎无计可施。据一位幸存士兵这样回忆道:“死人多得没法埋,到处都是尸体,主要是我们的弟兄,也有日本人。只好听凭日晒雨淋,炮弹轰炸,最后乌黑的尸水把山上的草都咬死了,几年后我路过那里,山上寸草不生。”

第8军副军长李弥心一横,将指挥所搬上前沿阵地,亲率参谋长及美军顾问到主攻团督战三日。并且派出了约两个连的精锐趁夜悄悄摸上了松山主峰子高地,试图来个斩首行动,捣毁日军的指挥部。但他们的运气没有电视剧里炮灰团那么好,从地道成功捣毁日军指挥部,而且夺取了日军的主堡。李弥派出的两个连立足未稳即陷入日军的火力埋伏圈,仅有两名带伤的士兵突围出来,但他们带回了至关重要的山顶情报。

李弥幡然醒悟。于是他调整战术,命令部下从外围着手,一个地堡一个地堡地摧毁,向山头地堡群的中心逐步推进。这样虽然看起来很慢,但扎实有效。

这时,远征军得到了美国最新式的武器——火焰喷射器,这是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对付躲在洞里顽抗的日军的最佳武器之一。火焰喷射器喷出的上千度高温的火焰,让死亡之神降临到了日军的头上!

据一位叫袁德均的老兵回忆:“火焰喷射器在肃清松山外围暗堡和据点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一般在3、40公尺以内,瞄准了必定有效。日本人的确非常顽固,往往地堡上层烧坍了,下层继续往外打枪,直到烧死或者把地堡彻底炸坍为止。总之没有人投降。”

到7月下旬,第8军士兵的阵地已经稳步推进到离主峰子高地不到500米的地方。最后的决战快要来临了。

面对坚固的主堡,远征军想出了挖地道的办法。地道施工是从8月4日开始的,由第8军工兵营负责挖掘,美国顾问亲自测量计算。为了掩护这个重大的行动,李弥命令炮火天天轰击山顶,步兵每天佯攻迷惑日军。

据当时的老兵回忆,地道是先挖一个平行的直洞,通到子高地的正下方。工兵分成几班不分昼夜地挖,每天美军顾问按时来测量距离。平行地道挖到主峰下面之后,再成“Y”字形朝上挖。数天之后,工兵们就在“Y”型的两个顶端各挖出一个炸药室,左边炸药室放了3吨炸药;右边炸药室放了4吨炸药。搬运炸药的时间花了一天一夜。

8月20日,炸药起爆。当天上午,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和一批美军顾问以及宋希濂、第8军军长何绍周都早早地过了怒江,来到隐蔽部观看。一阵巨响之后,松山主峰炸出了两个40来米宽、30来米深的大坑。中央主地堡炸飞了。

中国士兵迅速地向山顶冲击,山顶上的日军已经被炸懵了,第8军荣3团的士兵已经登上主峰,跟残敌展开了激烈的近战。此时的日军就像龙文章的炮灰团攻下主堡,并在石树里坚守38天一样,成了无头苍蝇,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山顶日军断粮后,竟然砍下刚刚阵亡的中国军人的手臂和大腿,在地堡里血淋淋地进行烧烤。

据参战老兵回忆:“到了9月1日,主峰子高地还是没有最后拿下来,滇缅公路也没法通车。蒋介石火了,下了一道死命令,限第8军在九·一八国耻日前必须拿下松山,否则军长副军长按军法从事。李弥急红了眼,抓一顶钢盔扣在头上,亲自带特务营上了松山主峰阵地。9月6号那天我看见他从主峰上被人扶下来,眼眶充血,胡子拉碴,呢军服变成碎片,打一双赤足,身上两处负伤,人已经走了形。”

激战,在李弥下来的第二天结束。此役历时120天,中国军队先后投入6万余人,阵亡8000余人,伤者逾万。日军除1人突围外全部战死无一人被俘。双方付出的代价之比为15:1。

这次战役,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要重点表现的内容,这一仗,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浩然正气,正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水战?岸炮射战舰也算的话还是有的。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发起前夕,解放军炮兵与“紫石英”号等英国军舰发生了数起炮战。长江上的隆隆炮声,震惊了整个世界,成为各国媒体的头条新闻。因此而起的中英外交纠纷,使中共最高决策层面临严峻的外交考验。


  随着1980年代后期当事人回忆录的陆续发表和英国有关档案的公开,“紫石英”号事件的来龙去脉得以清晰地呈现。
  “紫石英”号事件发生前,中央军委对渡江战役中可能出现的外国势力主要是美国干涉的情况,是有所估计的。在渡江战役的部署上,特意将二野紧靠三野,渡江后二野沿浙赣路进军,四野迅速南下,以备不测。突破敌人长江防线后,三野十兵团占领江阴、无锡、苏州;九兵团主力迂回到南京以南,指向上海;七兵团沿京杭国道,直插杭州,完成对南京的包围。二野三兵团出徽州,沿浙赣路前进,保障三野侧翼,其余部队摆在浙赣路沿线。这样部署,用意很明显:万一美国出兵干涉,我军有足够的兵力应对。
  4月20日是中共中央给国民党当局和谈签字的最后期限,21日解放军大军就要渡江。这天上午,悬挂英国国旗的“紫石英”号,自下游西进,行至江苏江都县三江营附近水面。在这一带驻守的是三野特纵炮兵三团(隶属于叶飞任司令员的三野十兵团)。解放军鸣炮示警,但英舰置若罔闻,继续前进,还将舰炮瞄准北岸。炮兵三团于是开炮,“紫石英”号还击。炮战中“紫石英”号指挥台中弹,搁浅于镇江附近江面。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中将(总司令布朗特上将此时在伦敦)闻讯后,命令停泊在南京江面上的军舰“伴侣”号前往救援,也被解放军炮兵击伤,逃往上海。梅登亲自带领远东舰队旗舰、万吨级重巡洋舰“伦敦”号与护卫舰“黑天鹅”号从上海前来救援,于21日上午行至江苏泰兴县口岸江面。此处为三野东路军十兵团二十三军防区。21日凌晨,中路军在安庆芜湖一线已渡过长江天险。21日下午是十兵团的渡江时间,二十三军军长陶勇请示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是否向英舰开炮。叶飞考虑到,十兵团马上就要启渡,命令前沿哨所升起信号,警告它迅速离开,否则就开炮轰走(《叶飞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539页)。
  二十三军炮六团接到命令后,对英舰发起警告。但英舰没有任何反应,还将炮口对准解放军阵地。叶飞下令开炮。炮六团和部署在沿岸阵地上的炮兵都投入了炮战。炮战中“伦敦”号指挥台被击中,但仍继续西进。在靠近“紫石英”号时遭到炮一团的猛烈轰击,“伦敦”号、“黑天鹅”号无法接近“紫石英”号,只得返回上海。此次事件中,英国海军死亡45人,其中包括“紫石英”号舰长斯金勒,失踪1人,伤93人。我二十三军亦有不小的伤亡,炮战中伤亡官兵达252人,其中202团团长邓若波牺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第345页。
  “紫石英”号事件发生时,中共中央并不知道,也没有发出过向英舰开炮的指示。知道“伦敦”号前来救援的消息后,中央认为英舰并非有意与国民党勾结阻拦解放军渡江,完全是一个偶然事件,22日指示总前委可以允许“伦敦”号营救。但当得知“伦敦”号、“黑天鹅”号与解放军之间发生了新的炮战,且解放军方面有252人伤亡后,中央的态度有了变化。毛泽东亲自起草了新华社4月22日《抗议英舰暴行》的社论,指责“英帝国主义的海军竟敢如此横行无忌和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在一起,向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挑衅,闯入人民解放军防区发炮攻击,英帝国主义必须担负全部责任”。23日,毛泽东指出:“对紫石英号的方针,必须英方承认不得人民解放军同意擅自侵入中国内河是错误的这一点(不着重谁先开枪,因为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重要的是擅自侵入内河,只要是擅自侵入,我军就必须打它和扣留它;也不要着重正当渡江的时机,重要的是擅自侵入人民解放军控制的内河,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不能许可的),才能释放,否则决不能释放。”(《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520页)23日,中央军委向前线部队发出了英舰“如敢再犯,则打击之”的指示。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发表声明,严正抗议英国军舰这种干涉行径和暴行,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和赔偿,外国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项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第345页)一场因“紫石英”号事件而引起的中英外交纠纷,一时间成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1949年的英国政府对中国形势持观望态度。国民党政府的大溃败,使英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对华政策。在国民党政府1949年2月南迁广州后,英国驻华大使馆并未随之迁移,而是留在了南京,等待政局的稳定。
  英国政府为什么会在此时派军舰出入长江呢?
  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救助大使馆及英联邦国家侨民,取得国民党政府的同意后,1948年11月,英国驻华大使拉福·斯玳文逊请求英国远东舰队派一艘军舰停泊在南京附近水面。军舰每月轮换一次。解放军渡江前夕停泊在南京的英舰是“伴侣”号。拉福·斯玳文逊的这一行为颇具冒险性,在国民党溃败、解放军过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没有取得长江北岸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的解放区政权的同意,便派军舰停泊在长江水面,这是极不明智的举动。此时的美国政府,业已撤退了停泊在南京的军舰。况且这样重要的一件事,拉福·斯玳文逊事先并没有告知本国政府。“紫石英”号事件发生的当天,英国政府才致电其驻华使馆询问为何在此时派“紫石英”号前往南京,并对拉福·斯玳文逊表示了不满。
  拉福·斯玳文逊当然知道长江水域国共军队即将发生大规模战役。他已隐约感到了些许不安。4月7日,他致电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请他不要在这个危险的时刻派舰来南京轮换“伴侣”号。但梅登不以为然。梅登不是不知道此时长江江面上的危险,但解放军的炮兵在他眼里只是小米加步枪,是不会主动对英舰开炮的,即使开炮也不会对英舰的强大火力构成威胁。16日,梅登决定仍派“紫石英”号前往南京,并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航行申请。优柔寡断的拉福·斯玳文逊18日同意了梅登的计划。19日早上8时,“紫石英”号从上海前往南京。“紫石英”号搁浅后,梅登派军舰前往救援,但未成功,冲突有升级的危险。此时的拉福·斯玳文逊与梅登,才意识到事件的棘手。
  消息很快传到了伦敦,朝野顿时哗然,对工党艾德礼政府极为不满。许多议员指出,在这样极为敏感的时刻,军舰停泊在两军对峙的长江水面,是一种冒险行为。1943年中英新约已经废除了英国军舰在中国内河的航行权,在解放军渡江前夕英舰这种带有挑衅性的航行,显然会引起解放军的愤怒。前首相丘吉尔批评工党政府对中国局势认识不足,使英国水兵处于危险境地。就连内阁在4月20日的紧急会议上,也对远东舰队派军舰向大使馆运送和平补给品表示了质疑,认为英舰在进入长江前应从国共双方那里都获得安全通行的保证。
  保守党要求政府报复解放军,但政府采取了冷静的克制态度,坚持通过谈判来解决。英国政府根据梅登较为客观的报告,认定事件并非是中共高层有意为之,完全是一次偶然事件,所以英国政府连抗议都没有提出。但英方并不觉得自己侵犯了中国主权,因为他们认为已征得国民党政府的同意。在回答议员提出的政府是否会为了营救英国人的生命而向中共道歉的质询时,艾德礼明确表示,不存在作出任何道歉的可能性。
  中方也注意到了英方的反应,对前线部队向外国军舰开火作了专门的规定,要求部队没有中央的命令,不得向外国军舰开炮。中央军委也确定了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的方针———只要英方承认“不得我方许可擅自进入人民解放军防区,且与国民党兵舰及南岸陆军勾结在一起,向我军进攻”。
  鉴于被困的“紫石英”号官兵供应短缺,英方十分焦急,希望早日与中共高层直接会谈,但由于双方没有外交关系,中方不承认英方外交人员的身份。英方通过各种渠道与解放军高层接触,均未成功。中方把这一事件定性为地方问题,坚持由双方前线军队指挥官协商解决,并派驻镇江的八兵团炮三团政委康矛召作为中方谈判代表。但英方不愿进行低层次谈判。布朗特致函解放军镇江地区最高官员、八兵团政委袁仲贤,希望进行高层外交界谈判,但无结果。
  握有主动权的中共中央并不愿意在这一事件上陷入没完没了的纠纷。中央军委作出了让步,决定将认错、道歉、赔偿等问题与“紫石英”号开走修理问题分开处理(《周恩来军事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644页)。6月20日,袁仲贤会见了英方谈判代表、英国驻华武官助理、“紫石英”号代理舰长克仁斯,将中方的态度告知了英方。克仁斯注意到,在提到紫石英号时,中方并没有用“侵入”二字,而是用了“擅自闯入”一词。克仁斯与拉福·斯玳文逊非常兴奋。首相艾德礼与海军部都准备接受这一妥协方案。解决紫石英号事件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了。
  6月23日,英内阁对这件事进行了讨论。但内阁争论后并没有作出结论,只是授权外交大臣霍尔与海军大臣贝文协商后做出决定。霍尔与贝文研究后基本达成了一致,即尽量使中方代表同意使用“不幸进入”。作为底线,可以接受“擅自闯入”,尽可能不使协议流产,并将这一意思电告布朗特。但当布朗特迟到地将底线告诉克仁斯时,已经有些晚了。在7月5日的新一轮谈判中,根据中央的决策,中方代表康矛召坚持英方必须在换文中写上“未经允许”、“侵入中国内河”并明确承认“基本错误”。
  英国内阁对此坚决反对,不承认“紫石英”号等沿江行驶是一个“基本错误”。贝文只承认是“误会”。英国政府甚至考虑将此事提交联合国讨论。内阁倾向于由布朗特替代克仁斯,直接与袁仲贤将军会谈。布朗特也愿意亲自出马,由克仁斯作递信人。但由于双方立场相去甚远,谈判陷入了僵局。
  由于谈判毫无成效,逃跑就成为布朗特开始考虑的一个问题。7月下旬,宁沪杭地区将有一次大的台风经过,布朗特认为这是逃跑的极佳时机。他一面让克仁斯与中方代表谈判以作掩护,另一方面积极准备逃跑事宜。7月29日,布朗特将这一决定告诉了海军部。但海军部和外交部均表示反对。外交部认为,这样冒险的行动会给英国在今后红色中国的利益,甚至可能会对英国人的生命带来严重影响。
  事实上,中共方面对“紫石英”号的逃跑,持默许态度。在无法获得英国政府的认错和道歉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不愿因此耗费过多的精力,下达了仅限于解放军前线高级指挥员知道的“紫石英”号逃跑时“沿江部队可不予拦截,而在事后发表声明予以谴责”的秘密命令(康矛召:《英舰“紫石英”号事件》,载《渡江战役》,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第777页)。但中方认为,如英国采取武力威胁方式,那就决不能让“紫石英”号逃跑掉。中共中央后来命令,如果英舰接应“紫石英”号或“紫石英”号擅自逃跑,则给予坚决打击,但在打击“紫石英”号时不要将其击沉。
  7月30日夜,未经英国政府许可,事先也未向布朗特及拉福·斯玳文逊请示,“紫石英”号代理舰长克仁斯根据不期而遇的有利时机,临时决定率舰潜逃。“紫石英”号强行靠近此时正好驶过镇江水面的中国江陵解放号客轮,以此作为掩护。当解放军发炮警告其停驶时,“紫石英”号悍然开炮,并撞沉木船多艘,逃出长江。英国外交部对“紫石英”号未经政府批准擅自行动极为不满。但布朗特决心替克仁斯承担责任。在布朗特的努力下,英国海军部发表声明,指出此次逃跑事件是“远东舰队总司令授权”。“紫石英”号逃跑后,中方反应平静,除了予以谴责,此外再无进一步反应,也不提及英国外交部在“紫石英”号逃脱后发表的声明中所说的“仍然准备在适当的级别上讨论4月事件的责任问题”。一场引人注目的国际纠纷,就这样以英舰逃逸而结束。

Sloop),由斯蒂芬斯船厂建造,1943年11月2日建成,二战中舷号为U16,战后舷号改为F116。该舰排水量1475吨,长91.3米,宽11.6米,吃水2.9米,主机功率4300马力,航速20节,舰员192名。武器装备为双联102毫米高平两用炮3座、双联20毫米厄利孔机炮4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4座、深弹投掷器8座、深弹施放轨2座、刺猬弹发射器1座。该舰于1957年退役解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