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到底最少什么神仙劫元神8升9元神永生 天地重开肉体死亡元神却不死

  普及一下真实的佛教和道教,希望看得人不要带有什么偏见一类的。不信的可以当作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普及贴。  现在因为很多小说的影响,很多人心中的佛教道教,要不就全是鬼神,要不就是各种法术,其实这些早就违背佛道之间的本意了,我就讲讲真正的佛教和道教一些基础的教理吧,至少别被骗子迷惑就好,至于信不信,随你自己了。  先说说道教。  道教的基本教义也就是这些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拜神寻仙——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朴归真——道教修炼秘诀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为人品质 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道教处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道教逍遥精神 忠孝节义,仁爱诚信——道教伦理道德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仙道贵生,济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创世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动准则  天人同构,阴阳协调,形神共养,统筹兼顾——道教养生原理  丹道修真,服药炼气,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道教成仙途径
楼主发言:178次 发图: | 更多
  道教始祖轩辕黄帝祭祀天帝,问道崆峒,受教玄素,学医岐伯而始有人间道教。后于首山采铜,荆山铸鼎,王屋炼丹,桥山飞升,至今已有4700余年道教历史
  现在主要分为全真和正一两派,一派需要在道观修习,一派不需要,全真需要吃素,正一只有特定时间吃全素,平时不吃牛狗黑鱼大雁这一类的,个别不吃龟蛇。  道教和名间方术是有所不同的。  术分为山、医、命、相、卜五种有民间方法,也有正派术法。但是光会法术,只是术士,并非道士,求悟本真,修仙问道的才是道士  道为法之本,法为术之基一定不要弄错了
  道教是一个多神教  最高的便是三清,四御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诸天界中最高者,玉清之主为元始天尊,上清之主是灵宝天尊,太清之主乃道德天尊。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世界创造之初的大神。  四御则是  中天紫薇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帝地只。  《修真十书》卷七《丹诀歌》中说:“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节。  也有说法是玉皇大帝,而不是南极长生大帝,不过说法有不同,后面有具体的解释,暂且不表
  道教的十方,即是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故称为十方天。  仙有五等,是根据修炼的等级而分的。一为鬼仙,二为人仙,三为地仙,四为神仙,五为天仙。又按《传道集》中载:“五等神仙:第一,不持戒,不断酒肉,不杀生,不思善,为鬼仙之类;第二,养真气长命者,为地仙;第三,好战争,是剑仙;第四,打坐修行者,为神仙;第五,孝养师长父母六度,万行方便,救一切众生,断除十恶,不杀生,不食酒肉,邪非偷盗,出意天心,心正真,无私曲,名曰天仙。  戊日是道教的重要忌日。教内称之为“戊不朝真”。即每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戊日不上香,不诵经,殿堂门上挂戊字牌。按《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诵经,不禁六戊,钟鼓齐鸣,进表上章关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
  然后讲讲佛教,今天的先不细讲,后面慢慢更新,先说说基础,打个底子,我一会还有点事多体谅  先说说小乘佛教因为对这个很多人不了解。小乘佛教是我们这边汉化佛教对缅甸泰国那些地方的称呼,实际不对,准确的说应该是南传上部座。  小乘修习罗汉道,大乘修习菩萨道,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罗汉需要自度,也就是达到自行解脱烦恼痛苦  菩萨不同需要自度,也需要度他,我们很熟知的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这些都是很有名的大菩萨而慈悲行愿很重要。具体可以阅读普贤行愿品  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经藏方面,现存较完整保留的南传佛教巴利文阿含经(公元前19~27年斯里兰卡大寺僧人用僧加罗语写出,公元5世纪觉音翻译成巴利语)其中的《长》、《中》、《相应》、《增支》、《小》五部 ,前四部汉译阿含经典相应此四部,内容大致相同,汉译阿含经四部:《长阿含》传承自古印度法藏部;《中阿含》属一切有部;《杂阿含》属正统一切有部;《增一阿含》属早期大众部集结。尤其汉传的增一阿含经,有学者考证认为其属于较好保存了早期大众部集结经典。至于小乘论藏,7世纪玄奘在印度学过大众部的阿毗达磨论。巴利文系及汉译说一切有部都有近似的七部论书。汉传各个部派的论书翻译保存的也很多。  佛教最基础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就是八识。  佛教没有灵魂的说法,至少和道教的三魂七魄不同,佛教讲求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这也是现代科学认识到的地方,而后面便是末那识,阿赖耶识。这两识才是佛教轮回的根本,储存痛苦烦恼,存储因果意识的。
  佛教传入藏地,是在佛灭一千一百年左右,一直到一千六百年,也就是说,藏传佛教开始传播的时候,相当于中国的唐代。那个时候已经佛灭一千多年了,在印度本土的佛教已经发展成大乘密教。所以藏传佛教带有很浓厚的密教色彩,崇尚念咒、火供、护摩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印度佛教发展到晚期阶段的情形。当时的佛教越过了喜玛拉雅山,传到了西藏,所以称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接受的是从佛灭一千一百年一直到一千六百年,这段期间的佛法,所以藏传佛教跟现在的汉地佛教有很大的区别,跟南传上座部佛教有更大的区别。  佛教的世界观是十法界  地狱,恶鬼,畜牲,人,阿修罗,天六凡  缘觉,声闻,菩萨,佛四圣界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其余五道地狱,恶鬼,畜牲,人,阿修罗都是欲界众生,天道有欲界的也有往上的。  欲界六天四天王天 、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 梵辅天,大梵天,梵众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光天,徧净天,无量净天,无想天,少净天,广果天,福生天,无云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无色界 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在此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天之尽头处了。  但是依旧会有生死烦恼,一直修到罗汉才能脱离轮回,证入无余涅盘
  那个,今天时间不多,先说到这,有时间晚上我可能就会来,如果有问题放在这就好了,我尽力解答,后面在说些法术类的。各位再见  还有一个说一下,佛教讲因果,道教讲承付,一个是自己前世今生,来世,一个是自己所做,将祸及子孙后人。  道教四大经典  道德经,黄帝阴符经,周易,周易参同契  都应该看看,不看都不能说自己了解过道家。
  想要继续了解,可以看看《云笈七签》被誉为小道藏,当然可以看道藏更好,不过太长了,具体可以去搜索了看。  佛教的基础可以先看《地藏菩萨本愿经》《楞言经》《法华经》这些先了解最基本的。
  人们对佛教最浅显的了解就是四大皆空地、水、火、风之四大  其实这是不全面的  在佛教,有三种执,第一是我执,什么是我执?所有的一切欲望,本性,乃至贪嗔痴种种一切都是我执,破除我执便是阿罗汉。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空执,这是罗汉以及八地一下菩萨都容易拥有的执着,将自己处于涅盘之中,放逐与空境之内,便是空执。  再过后便是最后一种执,那就是法执,破除法执便是佛,这也是菩萨的执着,执着于法的真实性,这也是一种大智慧的境界,但依旧是要破除的。  而最后就是成佛,了悟真如本性即是佛,也就是众生皆有的佛性,佛有八万四千法,根本便是寻求真如本性,也就是众生的本心。  道家追寻寻找本真,大道运行的规律,而这个大道或许也就是每个人的真如本性了吧。  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藐视任何人,任何物,因为或许在将来,他们都将成佛,因为所有的根本并没有什么区别。  我在这用一个不恰当的方法,打一个比方,如同一潭清水,这潭清水在反射着四周的一切,波澜起伏,甚至忘记了清水的本源,慢慢的清水平息下来,于是这潭水已经忘记了还有水,以为透明的就不存在了,直到有一天发现水的存在,不过自己的水平静了,看到别人的水却还在波澜起伏,于是自己还不能完全平静下来,直到最后,所有的水都在你的面前平静了下来,于是就只剩下了一潭清水,静静的在那里,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道可道,非恒道也。  可以用语言形势表现出来的道,不是永恒长久的道。  所以不要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了世界,这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就比如科学,科学的发展只有几百年但是也在一点点的发展的同时不断推翻以前,所以或许你现在知道的真理,将来都是假的都是迷信,那么我们看待宗教鬼神之类是不是可以怀有一种包容,一种了解去知道呢?  佛教道教的也是如此,佛教的不了解道教的时候就指则对方叫守尸鬼。  道教不了解佛教的,就说对方抄袭,胡说。  这些都是很不客观的,道教的王重阳祖师,奉行三教合一。  佛教的讲求寻心之法,而自大的都是我慢,我执。  人们喜欢认为自己所知是对的,说别人的是错的,请你将来指责对方的时候先想想,中国的先祖,人类的先祖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那是一种广阔无垠的世界,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心无限宽广,溶于自然。
  我其实并不爱讲太多神灵类的。  有几个原因,第一就是中国的民间信仰很多,纷杂不清,也没有很明显的界限,道教的佛教的可以在一家供奉,所以我没有讲。  第二个便是讲了便是对僧道的不尊敬,很多入门了的道士或僧人,他们知道真实的道教或者佛教是什么样的,但是一样会有我慢。  比如佛教说道教是外道,然后玉帝是帝释天主,道教又说玉帝统管一切仙佛,唯有三清天尊在其上,这两种说法只会使两方打起来,所以不如不讲,也是为了不起争执,所以主要以历史角度和道理以及一些民间术法来说,各位见谅
  学习了!
  丹道我也不会讲的,这种东西没有老师修习可不可以?可以,但是会有危险所以不讲,这两种就不要问了,别的都可以问问,我尽力解答
  道家和儒家关系很密切,两者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果要说一个区别,我个人认为是儒家以人观天,以人道诠释天道。以人类社会的种种,来解释天地运行的规律,比如中庸之道。  道家以天道寓人道,比如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之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其实到了后代,儒家有藐视道家,道家也有说儒家不对的,但最初的两位祖师,孔子与老子,都是没有这样的,孔子尊老子为老师,老子也和孔子关系处的很好。老子赞叹孔子为凤,孔子对弟子说老子为龙。  两者就和阴阳一般,互相借用,互相学习,互相交融,就比如神仙谱系之中,佛教道教的变为神灵,但又使用儒教的方式分列君臣。也不得不说在华夏五千年,精深的文化之中互相包容在了一起,演变为文化的一部分了。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另外一种说法的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佛教的三世佛  时间的过去燃灯上古佛,现在释迦摩尼佛,未来弥勒佛  空间的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现在释迦摩尼佛,西方阿弥陀佛
  一、论打坐   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用此为定,心气调和  ,久益清爽。以此为念,则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灭,永断觉知,入于忘定。倘任心所起,一无收  制,则与凡夫不别。若惟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事,言心  无所染,于言甚善,于行极非,真学之流,特宜戒此。今则息妄而不灭照,宁静而不著空,行之有  常,自得真见,事或有疑,且任思量。令事得济所疑复悟.此亦生惠正根。悟己则止,必莫有思。  思则以智害性,为子伤本。虽聘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一切烦邪乱想,随觉即除。若闻毁誉善  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受之则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见闻,如不见闻,即诸事不入  于心。心不受外,名曰虚心。心不遂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二、论虚心  经曰:人能虚心,虚非欲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净非秽,故毁誉无从生  。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挠。实则顺中为常,权则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  役思强为者,自为不著,终非真学。何也?心如眼,纤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关心,心必动乱。  即有动乱,难入定门。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难得定。犹如良田,荆棘不除,嘉禾不  茂。爱欲思虑,是心荆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此心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  随起随灭,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论昼夜,行住坐卧,及应事接物,当须作意安之。  若未得安,即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安闲,即堪自乐,渐渐驯狎,惟益清远。且牛马家畜也,放  纵不收,犹自生梗,不受驾御;鹰颤野鸟,为人把戏,终日在手,自然调熟。心亦如是,若纵任不  收,惟益粗疏,何能观妙。   三、论不染   或曰:夫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今独避动而取安,  离动而求定。劳于控制,乃有动静。一心滞于住守,是成取舍,两病都未觉。其外执,而谓道之阶  要,何其谬耶?答曰:总物而称大,通物之谓道,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真为大矣,实为妙矣  。然吾子之见有所未明,何者?子徒见贝锦之辉煌,未晓如抽之素丝。才闻鹤鸣之冲天,讵识先资  于毂食。蔽日之干,起于毫未。神凝至圣,积习而成。今徒知言圣人之德,而不知圣人之所以德也  。   四、论简事   修道之人,莫若简事。知其闭要,识其轻重,明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  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皆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生皆徇之而自致亡败。何迷之  甚也。   五、论真观   夫真观者,智士之先觉,能人之善察也。一食一寐,俱为损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祸福之本。巧  持其末,不若拙守其本。观本知末,又非躁竞之情。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  然修道之身,必资衣食。事有不可废,物有不可弃者,须当虚襟以受之,明目而当之。勿以为妨,  心生烦躁。若因事烦躁,心病已动,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我之船舫也,欲渡于海,必资船舫。  因何未度,先废衣食。虚幻实不足营为,然出离虚幻,未能遽绝。虽有营求,莫生得失之心。有事  无事,心常安泰,与物同求不同贪,同得而不同积。不贪故无忧,不积故无失。迹每同人,心常异  俗。此言行之宗要,可力为之。
  六、论色迹恶   前节虽断缘简事,病有难除者,但依法观之。若色病重者,当知染色都由想耳。想若不生,终无色  事。当知色想外空,色心内忘,忘想心空。惟有智者,善观而达识之,乐天知命,故忧贫病之苦也  。经曰:天地不能改其操,阴阳不能回其孽。由此言之,真命也,又何怨焉。譬如勇士逢贼,挥剑  当前,群凶奔溃,功勋一立,荣禄终身。今之贫病恼我身,则寇贼也。立刻正心,则勇士也。恼累  消除,则战胜也。堪然常乐,则荣禄也。凡有苦事来迫我心,不以此敌之,必生忧累。如人逢贼,  不立功勋,弃甲背甲背军,逃亡获罪。去乐就苦,何可悯哉。若贫病交侵,当观此苦由我有身。经  曰:及吾无身,吾何有患。   七、论泰定   泰定者出俗之极也,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取无舍,寂  灭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庄子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宇,心也,天  光,慧也。心为道之区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慧生出本性,非是人有。故曰:天光。但以  贪爱浊乱,遂至昏迷。性迷则慧不生。慧既生矣,宝而怀之,勿以多知而伤于定。非生慧难,慧而  不用难。自古忘形者众,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为难。贵能不骄,富而不  奢,为无俗过,故得常守富贵。定而不动,慧而不用,故得深证真常。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  知而不言所以天。知而言之所以人。古之人天而不人。又曰:古之治道者,以恬养智。智生而无以  智为也,谓之以智养恬。智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且本性也。恬智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有智  不用而安且恬,积而久之,自成道德。自然震雷破山而不惊,白刃交前而不惧,视名利如溃瘤。用  志不分,乃凝于神。心之虚妙,不可思议。
  八、论得道   夫道者神异之事,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而不测,影响莫求,不知其然而然。至圣得之于古,妙  法传之于今。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合一,谓之神人。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以  道通,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所以踏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  出入无间。身为泽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生神经云: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又西升  经云:形神合同,故能长久。然虚无之道,力由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惟及于心。被形者神人  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何者?慧是心用,用多则心劳。初得小慧,悦而多辩,神气漏  世,无灵光润身,遂至早终,道故难备。经云尸解,此之谓也。是故大人舍光藏辉,以斯全备。凝  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经曰: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山有玉,草木以之不凋。  人怀道,形骸以之永固。资熏日久,变质同神。炼形入微,与道冥一。智照无边,形超靡极。总色  空而为用,舍造化以成功。真应无方,其惟道德。   九、论忘枢翼   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绝,无以干心。然后内观正觉。觉一念起,即须除灭。随起  随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有贪著,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惟灭动心,不  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缘,信心  无二者不能。若有心倾至道,信心坚切,先受三戒,依戒修行,敬终如始,乃得真道。其戒三者:  一曰简缘;二曰除欲;三曰静心。勤行此三戒,而无懈退者,则无心求道,而道自来。经曰:人能  常清净,天地悉皆归。由此言之,简要之法,可不信哉!然则凡心躁竞,其来固久,依戒息心,其  事甚难。或息之而不得,或暂停而旋失,去留交战,百体流汗。久久行持,乃得调熟。莫以暂收不  得,遂废千生之业。少得静己,则于行住坐卧之时,涉事喧闹之所,皆须作意安之。有事无事,常  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为一。如束心太急,则又成疾气,发狂痴,是其候也。心若不动,又须放  任宽急得中,常自调适。制而无著,放而不逸。处喧无恶,涉事无恼,此真定也。不以涉事无恼,  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动,故来就喧。以无事为真宅,以有事为应迹。若水与镜,遇物见形。善巧  方便,惟能入定。发慧迟速,则不有人。勿于定中急急求慧。求慧则伤性,伤性则无慧。不求慧而  慧自生,此真慧也。慧而不用,实智若愚。益资定慧,双美无极。若定中念想,则多感众邪百魅,  随心应现。惟今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旧孽日消,新业不造,;无所缠碍,  回脱尘网,行而久之,自然得道。夫得道之人,心身有五时七候。心有五时者:一、动多静少;二  、动静相半;三、静多动少;四、无事则静,遇事仍动;五、心与道合,触而不动。心至此地,始  得安乐。罪垢灭尽,无复烦恼。身有七候者:一、举动顺时,容色和悦;二、宿疾普消,身心清爽  ;三、填补夭伤,还元复命;四、延数千岁,名曰仙人;无、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炼气成神  ,名曰神人;七、炼神合道,名曰至人。若久学定心,身无五时七候者,促灵秽质,色谢归空,自  云慧觉,复称成道,实所未然。
  十、论坐忘铭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  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  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  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心忘念虑  ,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  之境矣。   张三丰曰:此王重阳祖师十论也。无极大道,尽寓其中。空青洞天,向多有仙真来游。遗留丹诀道  言以去者,此亦度人觉世之心。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  ,别采仙花。即此是长生药、不老丹也。恭录之,以示后之好道者。
  如果非要说丹道,我就先说说入静,这一步很重要,至于后面的还是拜师比较好。  分为四步收心、守一、止念、入静  入静以后又有身静【身体不动,一点都不动】  心静【心里没有胡思乱想、杂念纷纷了】  意静【意达静止,连一个念头都没有了】  选一个干净,通风无干扰的地方,洗澡、换衣服,洗手、漱口。反正就是清理干净  自然端坐,后面脊梁打直,不需要盘做,就是自然的坐下。  手掐子午决  净心片刻,闭眼内观双眼和印堂天眼处。然后顺意守成。  用耳朵听自己的呼吸,要让呼吸,缓慢长。但又不会觉得气闷。然后心静了就可以了(主要就是达到意念自然)  )
  初成炼精化炁第一步孕药工夫,实即是止念入静虚的炼己工夫,孕药炼己不成,不用侈谈下一步阳生(调药),药产(河车小周天),服食(大周天)完成炼精化炁
  这里要讲一部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一部经典属于佛教般若部的,但是影响非常广泛,在道教全真之中也是必读经典。虽然很短,但却诠释心的道理,所以这里要重点提及一下,就算只是用来驱魔,慑心也是极好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  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目前佛教分为十宗,大乘八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  小乘两宗:成实宗、俱舍宗  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净土宗和禅宗净土宗的特点便是简单,只需要诵念佛号便可往生极乐,脱离生死苦海,包括还有东方药师佛净土,观音法等都可以算是净土宗。药师法可以求得现世安乐。  很多人只知道道家修习丹道求得,长生,其实佛教也有类似的法门,我会一点一点说说的,至于能否真正长生,那就不知道了,就当了解一下吧。
  第一个便是药师法门佛过世以后,一千四百年间,玄奘法师还没有到达印度以前,唯识宗的一位大师,叫护法,玄奘法师后来所翻译的“成唯识论”主要是取自他的理论。护法大师认为自己所证的义理到了,但是不想肉身死亡,要等待弥勒菩萨下来成佛后来给他证明,看看他说的法对不对。因此,怎么办呢?念药师佛的名字,求长寿,念了十二药叉大将的名字,求观世音菩萨加被,结果观世音菩萨现身,带领他,帮忙他结手印,念十二药叉大将的名字,一个岩石山洞打开了,药叉大将亲自把他领进去,然后这个岩石封闭了。所以他在岩石里面等侍弥勒佛下来,肉身不坏。因此,药叉神将名字在唯识宗的记载上,是非常有效果的  你们要求得成就,必须学会结药师佛的手印——中指交叉放在两个虎口上,两只无名指交叉,右边压左边,放在中指背上,两个大拇指按在两个无名指头上,食指、小指立起来。手印合掌当胸。祈求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念药师咒一百零八遍或多念,然后念十二神将大名,末尾加金刚菩萨摩诃萨,念一百零八遍,或多念更好。至心诚意,最后不念时,手印从顶上散开。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官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披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
  然后便是念佛往生积攒资粮往生西方以信、愿、行为三要素。非信无以发愿,非愿无以导行,非行不足满所愿,证所信,三者缺一不可。信:信娑婆之苦,极乐之乐,信念佛能往生。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立深音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净土得生与否,全视愿力之真切与否,即信而发愿,起真实修行。行:此行专指念佛法门。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愿力为外线,内外相应,决定往生。念佛有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三种。称名念佛,又云持名念佛、即口称佛号。其中有默持、金刚持、高声持。此外还有和缓念、追顶念、禅定念、参究念。此持名念法是依《阿弥陀经》中的“……执持名号,若一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观想念佛:观佛相好功德。实相念佛:观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
  回复第13楼(作者:@灵椿八千 于
18:40)  人们对佛教最浅显的了解就是四大皆空地、水、火、风之四大  其实这是不全面的  在佛教,有三种……  ==========  何谓太乙金仙和混元大罗金仙  
  也就是说哪怕是念佛,也不是只念佛的名号,需要一心不乱,需要无有畏惧,专一之心。这点很重要。  而往生的品位有高下不同。上中下三品,各有上中下三生,为九品、上品必须具足戒行,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发无上道心,愿求往生等条件。中品必具戒行,不造五逆,孝养父母等条件。下品虽造罪,随其造罪深浅,但于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念念佛而生者。
  这里解释一下佛教所说何为外道,绝不是信仰不同,佛教的外道便是“心外求法”所以不要见到道教的就说对方无法解脱,这是不懂的表现,在佛教来说也属于妄语,尤其是会使得互相产生嗔念。  当然道教也是如此,不要随意指责佛教,王阳明说过,三教如同一个房子里的三个房间,都是自己家干嘛非要分出哪个房间?全真祖师王重阳祖师更是奉行三教合一,同为求道之法,切莫妄生我执
  中国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微笑为其滥觞。盖此说虽无史实根据,然为强调六祖以来之禅‘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故特重此迦叶付法相承之说。迦叶以后,经阿难、商那和修、优婆鞠多、提多迦、弥遮迦、婆须蜜、佛陀难提、伏驮蜜多、婆栗湿婆、富那夜奢、阿那菩提、迦毗摩罗、那伽阏剌树那、迦那提婆、罗侯罗多、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阇夜多、婆须盘头、摩拏罗、鹤勒那、师子菩提、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罗,至菩提达磨,凡二十八人,是即本宗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磨于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自南天竺抵建业(今南京),传本宗入我国,故亦为我国禅宗初祖。
  提到禅宗不得不说一个人,六祖慧能法师。  这位法师不识一个字,但就是说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种具备大智慧的佛偈。  而且也是唯一一位写出经的法师,之前除了佛陀以外,别的法师所写甚至大菩萨所写,都不为经,而他的《坛经》通俗易懂,如果要了解禅宗这本经书是一定要读一读的。  印宗法师在广州法性寺内讲《涅盘经》之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竦然若惊。知惠能得黄梅弘忍真传,遂拜为师,并为之剃度。
  禅宗南派认为「顿悟」就可以成佛。慧能主张人的本性原来清净,具有般若的智慧,只因被妄念浮云覆盖而不能自悟。假如得到善的知识指示,一旦妄念俱灭,内外明澈,顿见真如本性,自然能够成佛,这就是所谓「一悟即至佛地」。禅宗讲顿悟成佛和德性,这种主张继承了儒家的性善论,切合中国传统注重直觉和顿悟的思维方式。  之所以禅宗和净土宗传播最广,一个是因为符合当时的中国,另一个就是简单方便,谁不知道念阿弥陀佛?尤其是那个时候的中国,并不是普及汉字的,只有一部分人懂得读书学习,大多的人大字不识一个,又如何来理解更深一层的经文律藏呢?所以那时的中国就有,家家念弥陀,户户拜观音的说法。  而阿弥陀的意思便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这点要纠正一下,道教经常有人念无量天尊,这是一个错误,本来是念无量寿福的,结果因为地方方言的原因就会听成无量寿佛,可道教是没有佛的,于是就变为福生无量天尊,等说法,而无量天尊的说法是不对的。
  而广为人知的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之中说,在过去世中早就得成佛果,名曰正法明如来,而后来因为慈悲心的缘故,成为倒转菩萨,并发下誓愿,念彼观音力,讯即得解脱。现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下首菩萨,将来阿弥陀佛灭度之后,观世音菩萨将再次成佛,其后是大势至菩萨。  释迦佛入涅盘说无常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我们这里来说一个问题,那就是“拜佛”,宣化上人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但其实很多人理解错了拜佛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先说说为何拜佛,在佛教之中拜佛的意义在于驱除我慢,就像老子所说:“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佛教也是如此,你不能怀有一种我慢去休息,所以纵然你以前地位多高,身份如何,对不起,你还是要礼佛一拜,人人平等。  人至高,上还有天,人至下,下还有地。便是这个道理。  佛像本木像,因为心中有佛,所以得灵。所以你不是礼佛,而是在礼拜你自己的本心佛性。
  佛教讲求因果,拜佛也是如此,为何要礼拜释迦摩尼佛呢?在过去世时,释迦摩尼佛还是菩萨的时候,礼拜所见的一切众生,并说:“我不敢轻视汝,汝来世当得做佛。”所以有拜佛的因缘。  而布施僧人也是如此。  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你受戒以后,施主所布施的,都如须弥山一般,你不能随意使用,必然要用在该用的地方。  来说一个故事,后面还有各种佛道的故事,至于真实性,呵呵,随你怎么想吧,我也都是转载的,所以我也不知道。
  我在广东顺德卖家俱的时候,李环和我是同事,也住顺德乐从镇西门大道家俱城。我在那里喜欢和同事讲佛法,他们都愿听,李环就说到他父亲的事。  她说她父亲一九九九年七十多岁时还在村上当书记。刚退休不到半个月,在家整理花园,就看到家里来了一两个鬼,逐渐来了很多,整屋、整花园全是,专门整他,不让他睡,一睡就打。人一天天憔悴下去,脸都变了,瘦得发青,浑身难受。  开始时,只有他一人看见,又不敢说给别人听,因为他是乡政府的干部,共产党员,要面子。后来他老伴儿也看见了,不管做啥事,这些鬼尽来破坏。李环就问我:“王叔,你看怎么办?”  我拿《临终三要》和因果方面的书给她,让她带回去,叫她父亲一定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念上一天,如果鬼不退,我负责。李环的父亲在广州那边,相距一百多里,李环就请了两天假,专门回去告诉她父亲。  她父亲一开始念佛,鬼就后退,坐在周围;到下午,鬼就退坐到屋外;三天后全部退走,再也见不到了。从此他的精神、气色、身体就好起来了。  他说:“这才怪了,我请了那么多人都解决不了问题,念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解决了,这六个字还真厉害。”  但这以后,他书也不看了,佛也不念了。不到半年,得了中风,到医院越治越重。  李环把父亲接回家(当时也找不到我),父亲开始全身靡烂。先是明鬼,后是暗鬼,不现形,暗里治他,不让他死,吃、喝、拉都不行,全身出黄水,不会说,也不会动,但又死不了。  二○○一年腊月初七、八,我骑摩托车正好遇到李环。她说:“王叔,我找你找得好苦呀!”便说了她爸的事。  我说:“你赶快回家劝他念佛。”  她说:“他话都说不了,怎么能念佛?”  我说:“让他心里念,你在旁边念,决定能好,最少能走,不至于久拖不死,活受罪。”  李环是年轻人,也不太相信。她回去坐在床边念了不到半个小时,父亲就死了(因为鬼退人安)。后来她跟我说:她回去时,看到父亲眼睛、嘴巴、手都很恐怖的样子。  我说:“你父亲太可惜了,不念佛,否则决定可以往生净土。”(湖南长沙开元寺 释宗信口述 释净宗记录 二○○四年七月六日)
  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 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其实,如果你有时间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看着这个世界,就会想想,这个世界那些先贤哲人,都很伟大,无论是佛陀,还是老子,孔子一类的,他们在努力思考,在解释这个世界,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黑夜,没有这些人的探索,你会觉得人生很没有意义,这也是宗教信仰的精神定义。就比如太极图,初看很简单,但却可以套用世间万物。所以在写这个帖子的时候,我想先和那些祖师,圣人至敬。
  说到佛教和道教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世界观。  佛教的世界观可以很庞大,也可以很细微,或许这就是佛法广大,可以纳须弥于芥子的说法来历吧。  首先佛教的六道说过了,但是没有细说,比如世界的存在,说的简单点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一佛土,六道都在其中,至于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大,反正你理解为几乎无限就可以了。  然后是时间,佛教以劫来说时间,这个劫一般指一大劫,也就是成住坏灭为一劫。  然后又细分为中劫,小劫,十增劫十减劫。人有八万六千岁,每一百年减少十岁,一直减到只有十岁又开始加,一直加回到八万六千岁为一增减劫。然后十个增减劫。俱舍论十二卷五页云:一切劫增,无过八万,一切劫减,唯极十年。十八劫中,一增一减,时量方等,初减后增。故二十劫,时量皆等。此总名为成已住劫。所余成坏,及坏已空,并无减增二十差别;然由时量、与住劫同,准住各成二十中劫。成中初劫,起器世间,后十九中,有情渐住。坏中后劫,减器世间。前十九中,有情渐舍。如是所说成住坏空,各二十中,积成八十。总此八十,成大劫量。劫性是何?谓唯五蕴。用我们的时间计算就是共计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为一大劫  之所以说,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就是因为佛教说,一切唯心,一切外物都是你的内心幻化表现出来的,缘起性空就是这个道理,或者说这一切并非不存在,而是本质都相同。所以能纳须弥于芥子,都是由心所发
  刘明……  楼主大智慧……  
  @hehe37211 33楼
19:29:00  回复第13楼(作者:
18:40)  人们对佛教最浅显的了解就是四大皆空地、水、火、风之四大  其实这是不全面的  在佛教,有三种……  ==========  何谓太乙金仙和混元大罗金仙  -----------------------------  在明朝小说里有见,但是在道教的典籍里,我是真的没什么印象,抱歉
  再来说说密宗。  说这个之前先说一个佛教法门,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修习这个法门可以长生不死  准提神咒:  南无飒哆喃  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  怛侄他  唵  折戾主戾  准提娑婆诃  准提法门,被誉为包含一切真言,一切真言不能含他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云:   “诵持神咒,家无有灾横,不为病苦,之所恼害,不堕三恶趣。诸有所作,无不谐偶。所出言教,人皆信受。”  “若人卒得恶病,以石榴枝,白茅香等草,念诵鞭拂之,即愈。或以茅草置酥中,念诵七遍,掷著火中烧之,令烟熏病人,即得除愈。”  “或取童女,所搓之线,念诵一遍,作一结,如是满二十一结,与病人、小男女等,颈上系者,恶魔鬼魅等病,皆得除瘥。”  “或以白芥子置酥中,取芥子少许,念诵一遍,一掷火中,如是二十一度,病即除愈。”  “又以瞿摩涂地,作曼荼罗,以炭画地,作彼形,石榴等枝鞭之,彼鬼啼哭,求自走去,不敢更来。  可以说是若有所求,悉皆圆满。  其中修习长生的方法是  诵此咒时,能使短命众生还得增寿,加摩罗疾尚得除差,何况余病,若不消差,无有是处。  ⊙若人欲长生,于古塔及深山中,或净房内,依镜为坛,具满二、四、六十万遍,烧青莲花和安悉香,于睡梦中,梦食仙药,或授仙方,或于镜中,出五色光,光中有药,随意取食,即得长生。  ⊙若人欲长生及勒诸仙,取其仙药,于古塔前及深山中,或净房内,依镜为坛,具满七日或三七日,烧青莲花和安悉香,于初夜分,诵咒108遍,即当睡眠,或于梦中食仙药,或摄仙方,或于镜前面有五色光,光中有药,随意取食,即成仙道。  ⊙短命多病众生,月十五日夜,烧安悉香,诵咒,结印108遍至一千遍,魔鬼失心狂走,野狐、恶鬼,皆于镜中现其本身,杀放随意,更不再来,增寿无量。
  密宗和别的佛教宗派不同,佛教不提倡神通力,在佛教看来什么是神通呢?就和一个有了现代科技的人,回到古代一样,这就是神通,细分为五眼,六通  天眼通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天耳通  宿命通  他心通  神足通  漏尽通  为何在佛教不提倡神通呢?神通只是一种表现,但神通再大,抵不过业力,就比如那个回到古代的,他再厉害,又能如何,一样逃不过生老病死。  所以不提倡神通,甚至所有人都有神通,但是被自性掩埋了。  但是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有的人就是喜欢神通,喜欢富贵,所以佛教一样有专门休习神通的,其中表现之一就是陀罗尼。  陀罗尼就是咒语,佛菩萨所说的咒语,最根本的咒语就是唵,啊,吽,基本咒然后衍生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呗美吽。最广为人知的基本咒。  代表六道,可以封闭六道轮回。观世音菩萨就是依此成佛的
  现在很多人,看过一些经典,学过一些佛教的内容,但其实并不了解佛教的根本,比如三无漏学,三法印,四谛,六度,八正道,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这些包含了如何修习,为何修习等等,后面我会系统的讲讲。
  唉,普及基本知识就好,不要解释,你一解释,就乱了。  只要是两教弟子该知道的知识就行,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去悟,你这一解释,不说带有个人的观点,对错也是很难分清的。  还有教派里的故事,那只是一家之言。尽量就别贴了。
  @黑幽玄冥 50楼
19:58:00  唉,普及基本知识就好,不要解释,你一解释,就乱了。  只要是两教弟子该知道的知识就行,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去悟,你这一解释,不说带有个人的观点,对错也是很难分清的。  还有教派里的故事,那只是一家之言。尽量就别贴了。  -----------------------------  嗯,谢谢指点,需要普及的知识我都是和自己所说的分开的,那些故事我也都是挑选的没有对立的内容,全当听个乐呵。
  @黑幽玄冥
19:58:00  唉,普及基本知识就好,不要解释,你一解释,就乱了。  只要是两教弟子该知道的知识就行,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去悟,你这一解释,不说带有个人的观点,对错也是很难分清的。  还有教派里的故事,那只是一家之言。尽量就别贴了。  -----------------------------  @灵椿八千 51楼
20:05:00  嗯,谢谢指点,需要普及的知识我都是和自己所说的分开的,那些故事我也都是挑选的没有对立的内容,全当听个乐呵。  -----------------------------  我觉得楼主你普及知识这是个好事,我也愿意帮忙顶贴。越是客观,越是真实,越好。但是每个人的智慧高低不一,分辨事情的能力也不一样,如果被故事,小说所吸引,而入了迷,结果就不太妙了。  希望楼主可以带来更多的知识。
  @黑幽玄冥
19:58:00  唉,普及基本知识就好,不要解释,你一解释,就乱了。  只要是两教弟子该知道的知识就行,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去悟,你这一解释,不说带有个人的观点,对错也是很难分清的。  还有教派里的故事,那只是一家之言。尽量就别贴了。  -----------------------------  @灵椿八千
20:05:00  嗯,谢谢指点,需要普及的知识我都是和自己所说的分开的,那些故事我也都是挑选的没有对立的内容,全当听个乐呵。  -----------------------------  @黑幽玄冥 52楼
20:21:00  我觉得楼主你普及知识这是个好事,我也愿意帮忙顶贴。越是客观,越是真实,越好。但是每个人的智慧高低不一,分辨事情的能力也不一样,如果被故事,小说所吸引,而入了迷,结果就不太妙了。  希望楼主可以带来更多的知识。  -----------------------------  是的,如果掺杂了自己的主观就变的那个了,故事和小说也只是一个用来吸引的手段,何况有些故事看了也有一定的好处,我后面的故事也会很少,主要还是以知识点为主。
  想要成人,必须严持五戒,不杀生是为仁,不偷盗是为义,不妄语是为信,不邪淫是为礼,不饮酒是为智。  想要成就天道,还需要慈悲布施,行十善道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阿修罗道好战,在布施之上,却心有好战,是为阿修罗。  贪为饿鬼之根  痴为地狱之本  嗔能堕入地狱。  罗汉又名声闻是因“四谛。”  辟支佛道又名缘觉因为自观十二因缘而彻悟。  菩萨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佛则觉行圆满,反观自性,为最上士。  这就是佛教的轮回来源。
  佛法与外道,或者与其他不同的地方。  那就是印证佛法的根本,三法印,没有这个哪怕是佛亲口所说也不对,有了这个即使不是佛所说,也是对的,这也是鉴别末法时期邪说的重要见证。  何为三法印呢?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这三个,无论大乘,小乘都会承认,只有邪法所说不会承认。  小乘说我空法有,也就是,万物聚集生灭,都是存在的,但我的本心不在,证入空境。  诸行无常,万物有的,没有的,现在有的,未来不一定有,过去有的,现在不一定有,现在没有的未来不一定也没有,就是说一切都是在变化的,道家也有类似的说法“道可道,非恒道”可以说出来,形容出来的道,是不永恒不长久的道,因为道也是在变化的,所以诸行无常。  周易有三个核心道理,简易,变易,不易,万物都是由最简单的东西累加变化出来的,就好像数学之中最简单的一加一,变化出了无数的运转方法,变易,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改变,不存在真正的永恒,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道理不变。
  知识贴  
  诸法无我  既然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那么也就是不真实的,因为你现在觉得真实,可能一会就不真实了。  就像庄子,梦蝶飞舞,似幻似真,到底是蝶在我的梦中飞舞,还是我在蝶的梦中行走?  因为都是不真实的,在梦中你觉得无比真实,醒过来发现是假的,或许你现在觉得真实无比,有一天也发现,原来也是假的,这就是诸法无我。  最后一个涅盘寂静  便是解脱之法,我前面说过了,这就不再多说,只是记住,无论你听到什么,那是一个什么高人说的,都要依据三法印来判断。  佛说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如果迷信一个人的说法,甚至迷信任何一样东西,都是不对的,因为诸行无常。  这一点我们可以解释为科学精神,就是不迷信的的精神。  现在很多人,迷信大师,或者迷信科学,这也是一种迷信,科学不是一种宗教,佛法,道法也不是为了神通,而是为了最根本的东西,记住这一点,你自然不会迷信,也不会执念,因为任何事任何人的,都会消散,出现,以至于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都在改变,过去正确,将来或许是错误,将来会正确的,或许现在便是错误的。
  我之所以没有讲鬼神之类的,便是这个道理。  无论佛教道教,根本的道理不在于鬼神,也不在于崇拜任何的东西,而在于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佛陀因为看到生来病死,诸行无常而出家,寻找解脱之路,在那个时代,全世界的思想都很活跃,无论老子,佛陀还是耶稣,孔子这些人都在那个时期,那一千年里面出现,揭开世界运行的规律,给人们千百年来的生活,带来了真理。  在工业革命到现在,科学在不断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开始抛弃那些东西,一些邪道反倒大行其道,就是因为人们开始不断忘记那些根本的道理。  这些道理不是别人说的,而是根本就存在于你的内心,存在于你的身边,哪怕人们研究科学也是如此,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的经典力学,再到现在的量子力学,一切无不是在变化,改变。  在这些改变里,无论是否有信仰,也无论你懂得多少东西,都不要忘记了你内心的根本。失去了这个,也就只是行尸走肉了。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  源,形为罪薮。
  这里就要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念佛,也就是净土宗。  念佛简单吗?简单也不简单,简单之处在于,一佛号总摄十方功德,一切密语。  为何不简单呢?因为需要信愿行三资粮。  这很重要,很多人说鬼压床的时候,念佛号,不管用,就是缺少了信,这是根本,很多人念佛的时候可以做到一心不乱吗?可以做到绝对相信吗?做到了,这一句佛号便是无上密语,一切天龙鬼神皆当护卫,恶鬼罗刹,远离此处。  做不到,与你平时所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没有区别,这点很重要,因为信,你便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则是定,定则慧生,慧生则无畏,何为无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就连地狱现前,也无有恐怖,因为你绝对的依赖佛号,这便是信,也是净土的核心。  所谓带业往生,什么是带业?不是说你觉得我念了佛号,可以往生极乐,所以就不害怕做坏事了,这是不对的,就和忏悔一样,你的忏悔是发自内心,发自内心就不会再去做,这叫忏悔,我做了坏事去忏悔一下,好了没罪了,继续做坏事去。  这是糊弄鬼呢,你糊弄得了鬼,糊弄的了天地吗?纵使你骗过了天地,可惜却骗不过自己的心。  念佛号也是这样,一心不乱,专心念佛,这才是净土的核心,八万四千法,无有高下,都需要一心不乱。都方便,但是根源还在你的心上。
  敬请楼主漫谈因果  
  @来奥来 60楼
21:10:00  敬请楼主漫谈因果  -----------------------------  ?
  四谛  说说这个  什么是四谛呢?就是佛教的真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佛说此是苦、你当离。此是集,你当断。此是灭,你当证。此是道,你当修。  四谛就是“苦、集、灭、道”  苦就是众生皆苦,有什么苦呢?三苦,八苦  三苦就是坏苦,苦苦,行苦这个具体可以去查一下,不好解释,主要说一下八苦
  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  为何生有苦呢?  生本是一种乐也是一种机会,但是却要忍受太多的未知,人生无常,生的苦便是一切苦的开始,有生就有灭,所以因为生而苦  老是苦,时间蹉跎,众生有命,你看着时光一点点过去,人生一点点缩短,身体慢慢的老去,慢慢的衰弱,过去风光不在,所以有老苦。  病苦,病痛折磨,鬼门关前几度走,人生路上免不得病痛折磨,苦不苦?大苦,有些人因为病苦折磨,毁坏了家庭,破坏了身体,甚至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病苦。  死苦,世人皆畏惧生死,无常之速,死亡迅速,只在呼吸之间。然而有生就有死,故而死苦。
  怨憎会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总是有许多冤家对头,偏偏天道又然你和这些愁苦不断离,一直折磨纠缠,怨憎会,本来就无尽痛苦,还有仇人在你面前不停转悠,你是否苦呢?  爱别离  世间事,最苦者莫过于生离死别,无论何种所爱之人,所牵挂之人被迫离去,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或许看着亲人好友离去的时候,便是一个人最无力,最悲痛的时候吧,痛之缘心,便是爱别离苦。  求不得  想得得不到,为何天生万物却总要给予残缺?或许不是求不得,而是求不得之物,人们往往看的很多,看的很广却不注意脚下的东西,不注意手里的,反倒四处去寻找,于是总有得不到的,便是求不得苦,求之不可得,求得不到之物,皆是大苦。  五阴炽盛  五阴即五蕴色、受、想、行、识,一切一切幻化于心,在你眼前不断跳跃,然则一切不过水中花镜中月,但却迷惑无数人,使人执着其中不可出处,就如水底捞月的猴子一般。  执着所致,五阴炽盛
  集谛  佛说了众生之苦,那么苦从何来?为何有苦?便是集,因缘聚会,缘起性空,具体的便是十二因缘。  集者,汇集诸苦,因果之根从何而来?贪,嗔,痴。  贪图欲望,无边无际,饿鬼根源,便由此来。  痴,愚痴外性,自谜其中,故是愚痴,畜牲来处。  嗔念可怕,地狱之本,你一动嗔火,你就无法控制自己,地狱就在眼前,这是最可怕,也是最可怜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发嗔,必然有贪痴为缘,但是嗔念却最为可怕,这世上一切人祸便是源于此种了。  希望无论如何,都明白知足者常乐,把持住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这并非是给人套上奴性的枷锁,恰恰是在解放所有人。
  剩下的,明天继续,虽然并非飞天遁地,捉鬼降妖,甚至不是易数理论,这些看起来完全没用,但其实隐藏了大智慧在其中,无论是妖魔鬼怪,还是神仙凡人,乃至于过去未来,解释因为因果而来。  天道无为,无所不为也。天道也好,命运也罢,从来没有特意去怎么安排你,也并非老天不公,不过是自己执着其中,因果循环罢了。  如果真的撞邪了,遇鬼了  不过还是因为你的因果业障罢了,你即使请人驱除了他又能如何?因果所在,天道循环,又怎么会放的过?其实天道本无善恶,只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会无限扩大,然后从新返回你身上,就和蝴蝶效应一样。  所以不要有侥幸,也不要恐惧鬼神,他们和你一样都只是众生一般
  今所造业,虽经百千劫,不有增减,纤毫必报
  说了苦谛和集谛。苦是实相,集是根源,那么灭和道便是方法。  灭者,灭什么?灭去烦恼,熄灭贪嗔痴,心经中说,照见五蕴皆空,五蕴色,受,想,行,识。  涅盘是人生理想归宿的最高境界、最终目的,也是佛教教人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至善之境只有在死后方能达到,涅盘却可以当生成就,不必等到死方能获得。凡是亲证真理、涅盘的人,就是世间最快乐的人。他不受任何状态所束缚,他不追悔过去,不冥索未来,只是扎扎实实地生活在现在里。  什么叫活在现实呢?过去是现在,未来也是现在,过去是过去的现在,未来是将来的现在,人们无论回望过去,还是凝望思索未来,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现在,但人们恰恰最不珍惜的便是现在,用一个词来说就是活在当下。  这也是涅盘和死亡的区别。
  说了灭,那是最后的结果,也是目标,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便是最后的“道”了。  最早是八正道。  正见,见四谛之理而明之;.正思维,思维四谛之理而使智慧增长;正语,不说任何非理之语;.正业,去除一切邪恶行为;.正命,以正当的职业和方式生活;正精进,勤勉修习趋向涅盘之道;正念,意念正道而无邪念;正定,以真智入于无漏清净之禅定。  这也是佛家的戒定慧来源,持戒,入定,求慧。就像佛最后所说,我其实什么都没讲,所谓佛法从何而来?来自于你内心的根本,自性衍生出来的智慧。就像道教所追寻的,寻求本真,是一个道理。  八正道之后还衍生出来了很多,统称三十七道品,也是证入无余涅盘的方法。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四念出身念处,观身不净,即观此色身皆是不净。做不净观,透析身体以及一切的实相。.受念处,观受是苦,即观苦乐等感受悉皆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即观此识心念念生灭,更无常住。.法念处,观法无我,即观诸法因缘生,无自主自在之性,是为诸法无我。
  四正勤  未生 恶法令不生;  .已生 恶法恒令灭;  未生 善法令出生;  已生 善法令增长。  四如意足  欲如意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愿满足。  精进如意足,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而能如愿满足。  .心如意足,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  思惟如意足,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  五根  信根,笃信正道及助道法,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  .精进根,修于正法,无间无杂。  念根,乃于正法记忆不忘。  定根,摄心不散,一心寂定,是为定根。  .慧根,对于诸法观照明了,是为慧根。  五力  信力,信念增长,能破诸疑惑。  精进力,精进念增长,能破身心懈怠。  念力,念念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定力,定念增长,能破诸乱想,发诸禅定。  慧力,慧念增长,能遮止三界见思之惑。  七觉支  择法觉支,能拣择诸法之真伪及适宜与否;  .精进觉支,修诸道法,勇猛精勤;  .喜觉支,契悟真法,心得欢喜;  .轻安觉支,获得身心轻安愉快;  念觉支,铭记所修定慧法而不忘失;  .定觉支,摄心不散而入定境;  .舍觉支,舍一切法,平心坦怀。  加上刚才的四念处,八正道,就是全套的三十七道品,也就是四谛中的最后一谛“道谛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唯愿仙道成。 不愿人道穷。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祅魔精。斩馘六鬼锋。诸天气荡荡。 我道日兴隆。   这是出自灵宝度人经里面的,道教不但要修习自己,得成仙道,同时要无量度人。修积功德。  而这句话里也说明了很多道理,常自吉的大多起初,并不能使人信服,而后面越来越凶险险恶的,大多一开始会给予你诱惑,让你被迷惑
  昨天说了佛教世界观,今天说说道教世界观。  道教世界观起初并没有轮回,鬼道贵终,说白了道教的世界观就是两个字“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右就是宇,过去未来就是宙,这和现在的宇宙概念不同,如果要用现在的科学解释,就是“时空一体化”。  而统领所有空间的便是六御,统御万天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大帝〕、 统御万雷的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统御万星的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统御万类的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统御万灵的南极长生大帝、 统御万地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只。  虽然道教对此有争论,但我们毕竟是佛道教一起说,就按照历史的角度来讲,道教轮回的概念,来自于佛教,这并没有贬低的意思,道教原来是没有轮回的,要知道道教可是要祭祀祖先的,哪有轮回?  后来受佛教影响便有了五道六桥的说法。  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  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道)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   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   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   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人名。(地狱道)   还有道教六桥只说:  所谓六桥是指金桥, 银桥, 玉桥, 石桥, 木桥, 竹桥.  第一道是金桥:给在世时修炼过仙法、道法、佛法,积有大量功德的人通过,以升仙或成道。   第二道是银桥:给在世积聚功德、善果、造福社会的人通过,成为担任神职的地神,如土地等,得享人间香火。   第三道是玉桥:给在世积聚了功德的人经过,转世为有权贵之人,享富贵荣华。   第四道是石桥:给在世功过参半的人经过,投身平民百姓,享小康之福。   第五道是木桥:给在世过多于功的人经过,投身贫穷、病苦、孤寡的下等人。   第六道是竹桥:给伤天害理、恶贯满盈的人经过,分作四种形式投身:一为胎,如牛、狗、猪等;二为卵,如蛇、鸡等;三为虱,即鱼、蟹、虾等;四为化,如蚊、乌蝇、蚂蚁等。
  还有就是道教有三十六天的说法。  宋代张君房编撰的《云笈七箓》卷二十一“天地部”称,道教构想的地上之天共 有三十六层:(一)太皇黄曾天,(二)太明玉完天,(三)清明何童天,(四)玄胎 平育天,(五)元明文举天,(六)七曜摩夷天,此六天合称为欲界。 (七)虚无越衡天,(八)太极蒙翳天,(九)赤明和阳天,(十)玄明恭华天, (十一)耀明宗飘天,(十二)竺落皇笳天,(十三)虚明堂曜天,(十四)观明端靖 天,(十五)玄明恭庆天,(十六)太焕极瑶天,(十七)元载孔升天,(十八)太安 皇崖天,(十九)显定极风天,(二十)始黄孝芒天,(二十一)太黄翁重天,(二十 二)无思江由天,(二十三)上揲阮乐天,(二十四)无极昙誓天,二十五)皓庭霄度天,(二十六)渊通元洞天,(二十七)翰宠妙成天,(二十 八)秀乐禁上天,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合称为三界,共计二十八天 。 三界之上又有四梵天(种民天):(二十九)无上常融天,(三十)玉隆腾胜天,(三十一)龙 变梵度天,(三十二)平育贾奕天。(三十三)太清境大赤天,(三十四)上清境禹余天,(三十五)玉清境清微天,此三天合称三清天。三十六为最高一层,称大罗天,与 三清境合称为圣境四天。三界、四梵天、圣境四天共计三十六天。  这里的三界还是和佛教一样,欲界,色界,无色界共二十八天这些都是还要入轮回的天人,而往上的四梵天,以及圣境四天。都是永恒不死的,四梵天还算不上仙人,要到太清境大赤天才是仙,也就是仙人境。  往上的上清境禹余天则是真人境。  继续往上的玉清境清微天则是圣人境。
  佛教有八识,道教则有三魂七魄的说法。  人的元神由魂魄聚合而成,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古称三魂为胎光,爽灵,幽精。天魂归天路,到达空间天路。因天魂只是良知亦是不生不灭的“无极”,因有肉体的因果牵连,所以不能归宗源地,只好被带走上空间天路的寄托处,暂为其主神收押,这是所谓的“天牢”。地魂归地府,到达地狱,因地魂可知主魂的一切之因果报应,也可指使在世肉身之善恶,所以肉身死亡后,地魂再进因果是非之地。人魂则徘徊于墓地之间,因人魂本来是“祖德”历代姓氏流传接代之肉身。以七魄在身其性行之魄力,死亡后再墓地对神主,来来往往之走上人路之寄托处。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随身。  七魄名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生存于物质中,所以人身去世,七魄也消失。之后再随新的肉身产生“肉体及魄”则属于“阳世的物质世界”。七魄为人身的血,第一就是眼睛的血,眼睛的血是涩的,第二就是耳朵的血,耳朵的血是冷的且不容易凝固,第三就是鼻子的血,鼻子的血是咸的,第四就是舌头的血,舌头的血是甜的,第五就是身体的血,身体的的血是热的比较容易凝固,前五项为五根的血,分别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五根以外就是脏腑内脏之血,我们的脏腑分成红内脏和白内脏,红内脏就是心脏、肺和肝等,白内脏就是胃、大肠和小肠等,红内脏的血是腥的,白内脏的血是臭的。  道教的很多东西是没法讲得,全真的丹道,讲了害怕没有师傅乱修炼,到时候也算我的过失。  正一的符箓更是如此,正道符箓需要祖师传法,先师开授法箓。就算说了你也画不出来。  所以讲道教的时候,就主要说些养生,还有些名间的左道旁门之术吧,不要以为左道旁门就是邪途,术无分正邪,唯人一心耳。
  前天说过的道教经典之中周易和道德经最广为人知,应用也是非常广泛。  但是黄帝阴符经和周易参同契却被人知道的少一些,其中周易参同契是一本,类似丹经的书,专门讲解外丹修炼的。  而黄帝阴符内容很少,只有三百字,但却包罗万象共分三章。上篇——论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中篇——论天道的法则下篇——论用兵理论我就先贴出来,以供参考。  上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中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治;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下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愚,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胜,我以不奇期胜。故曰:沉水入火,自取 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而周易参同契,最早据说是魏伯阳所写,而这个人出自东晋葛洪葛天师的《神仙传》之中  据说魏伯阳读了《黄帝阴符经》《黄帝内经》《道德经》还有《周易》以后写出的周易参同契,如果有修习丹道的这本书不得不去读一下。  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碳兮万物为铜。这就是一本古代的化学书,当然论的道理和现在当然是不同的,现在讲求唯物,专心研究物质层面的,古代讲求形神皆备,形就是物质,神就是灵魂,神识之类。
  西方人最初了解老子不是通过电视的形式。早在唐朝,玄奘法师就将《道德经》译成梵文,传到印度等国。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一代文豪托尔斯泰对老子也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答说,孔子、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他对老子的《道德经》很有研究,曾帮助日本著名神学家小希贞次郎翻译出版《道德经》,还亲自编选出版了《中国贤人老子语录》,并在书中发表了他的《论老子学说的真髓》一文。书的封面选用了他最欣赏的、具有东方情调的老子骑牛图。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很推崇老子,与中国萧师毅合译《道德经》其晚期思想与老子思想有多共性共识之处。  尤其是这其中《圣经》有一些可以在教堂里免费获得,而《道德经》却是要自己掏钱买的,不得不说其伟大之处,包括黑格尔,马克思这些人《道德经》也是对其有很大启发的。
  大 罗 天   上 述 三 十 六 天 中 , 三 十 五 天 总 系 於 大 罗 天 , 其 它 天 都 有 限 ,   而 大 罗 天 是 无 限 的 , 它 最 高 , 却 又 包 罗 於 诸 天 之 外 , 没 有   终 极 。 宇 宙 在 空 间 上 是 无 限 的 。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历来相传有96种之多,其中当然包括几种卧睡的姿势与方法。通常所用的姿势,如佛门中的各个宗派,修习禅定的方法,大多采用七支坐法,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宋以后的儒家--理学家们,由于大程夫子--程颢(明道),变更佛、道两家修炼静坐的心法,因袭禅宗大师修习禅定的工夫,著作《定性书》一文,主张在“静”中涵养性理的端倪开始。他的老弟二程夫子--程颐(伊川),又加上《主敬》为其陪衬,从此儒门也主张静坐。但是他们所取的静坐姿势,便是平常的正襟危坐,所谓端容正坐便是。至于道家,有时即用佛家的七支坐法与卧姿,有时又穿插许多不同的形态;配合生理的需要与炼气修脉的作用。大体说来,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态,并不外于此法。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  (一)双足伽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凡在静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  (二)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吃过饭就打坐,以免妨碍消化。同时也不能在肚子饿时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  (四)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紧张。  (五)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裸露。  (六)初学静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七)初习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都会使神经紧张。至于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引起身体的不适,则影响静坐的心情和效果。   说明:(一)两腿双盘的跏趺坐为最正规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垫、除非气脉全通,才可以不垫。  (三)初学静坐多半无法双盘,则酌情采用以下各图所示的其他坐姿。  说明:(一)坐垫约两、三寸。随各人舒适度自作调整。  (二)初习静坐无法两腿双盘,则采用单盘。随各人生理状况,自由选取金刚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无法单盘,或者单盘坐到腿麻。而想继续用功,则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种姿势。  说明: (一)正襟危坐为历来儒家所惯用的静坐姿势。  (二)吉祥卧为佛家所主张的睡姿。孕妇如果单盘对腹部造成压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选取对自己较为舒适的坐姿。  根据佛经上的记载,这种七支坐法,早已失传,后来有五百罗汉,修持多年,始终不能入定。虽然知道从远古以来,便有这种静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终不得要领。有一次在雪山深处他们发现一群猴子,利用这种方法坐禅,他们照样学习,便由此证道而得阿罗汉果。这个神话似的传说,无法加以考证。总之,它是合于生物天然的法则,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种姿势,大体来说,很像胎儿在母胎中的静姿,安详而宁谧。
  太极左宫仙翁治万病符诀    凡遇病人请符,审其病症即起大慈救人心,朱砂书符以济之,其功甚大。书时虔诚礼拜宝诰三遍。至:  心皈命礼  天台得道,阁造成真,昔受东华,复转西蜀,诏命玉京金厥,位登太极仙班,慈怜拯拔于沉沦,思念普资于苦爽,葛天氏遗风显著。括苍任游罗浮,乃上修藏玉笥修理金书,大慈大愿大圣大悲,太上玉京东吴太极左营仙翁、玄省雷霆天机内相、玉虚紫灵普化玄静虚冲孚佑真君、垂恩广救慈悲大帝、度人无量天尊。又向东称念太乙救苦天尊圣号百遍,然后通白请符姓名  病症。然后:  敕笔书符敕笔纸咒,咒曰:  结空成梵,真气自生,赤书玉字,八成龙文,保制劫运,使天长存,治病斩邪,万生安宁。急急如高上神宵玉清真王律令。辰文巽宫吁气布纸上方,下笔书:
  止血法是民间流传版本最多的一类法术了,大概是因为农耕时代受伤流血之类很常见的缘故。这里列举两种止血法,大同小异  第一种,摘取一片无毒的青树叶,放入嘴中嚼碎,边嚼边念咒:“日出东方一点油,手执金鞭骑白牛,三声喝住长流水,禁止洪门不准流。雪山童子来,雪山童子到,雪山童子止。”然后取出敷在伤口上即可。  第二种  同样用无毒的青树叶,这里不用嚼碎,拿在手中,吸一口气然后念咒:“手执红尘法宝草,挽断山根止血口,雪山童子到,雪山童子到,截住血路口,急急如律令敕。”注意要一口气念完不要换气,然后把这一口气吹在树叶上,贴住流血的地方稍微按压几分钟就好。  上面都是用于微小的外伤流血,且在野外没有应急药物的情况下。要是在室内没有树叶怎么办呢?很简单:用创可贴啊
  文字符除了道士巫师所创造的之外,书门联,书“姜太公”“石敢当”等神名及书“魂”“嚣”“大”“王”等字也有符的功用。如五月端午,许多地方盛行用雄黄在小孩额上书一“王”字,以避邪除秽。
  除日以合家头发烧灰,同脚底泥包投井中,咒曰:“敕令我家眷属竟年不害伤寒,避却五瘟疫鬼。“  什么是除日呢?具体是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凡十二日周而复始观其所值具体可以查询黄历,包括黄道吉日也是这十二个中的六个,和十二神煞叠加。产生的。具体的查询黄历。  黄道黑道神煞有青龙,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天德,玉堂,天牢,元武,司命,勾陈。选择术将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称为六黄道,所谓黄道吉日就是这六神所在的日子。这六神所值日的那一天--黄道吉日,指百事吉利,不避凶忌,万事如意。建为岁君,为元神,为吉凶众神之主帅.可坐不可向,其在山在方,叠吉星则大吉,叠凶星则大凶.除为四利太阳,小吉.满为土瘟,为四利丧门,又为天富,小吉.平为三台,又为土曲,大吉.定为岁三合,为显星,吉.又为地官符,畜官,次凶.执为四利之死符,又为小耗,凶.破为岁破,为大耗,大凶.危为极富星,为谷将星.为四利龙德,吉.成为三合,吉.又为飞廉,又为四利白虎,小凶.收为四利福德,小吉.又为八座,小凶.开为青龙太阴,为生气华盖,上吉.又为四利吊客,小凶.闭为病符,凶.按月建十二神除危定执成开为吉,建满平破收闭为凶.
  东北地区,每有儿童鱼刺入嗓,便准备一碗清水和多年陈墨研汁,用毛笔或手指蘸上墨汁,在水面上画个龙字,然后令儿童将水喝下便愈。  这是说说,最好还是上医院。
  出远门时,一般都要计算和选择吉日,但若出行紧急,来不及择日,可运用“纵横应急法”代替。其法:两脚并齐正身站在门内,叩齿三十九次,用右手大拇指于空中先画四纵,后画五横。画完,将以下咒语念诵七遍。  咒曰: 四纵五横,吾今出行。禹王卫道,出无避兵。盗贼不得起,虎狼不得侵,远行归故乡。当吾者死,背吾者亡。急急如九天玄女律令!  入山之术  《抱朴子登涉》:“入山宜知九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次,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
  还有招财类的  画两只左右对称的狮子,每天早上面对着这张符咒在心里画两个三角形。于是,不待你狮子大开口,这两只听话的神狮便会为你衔来无尽的财富。  具体的说几本书,可以自己去看  《鲁班经》《云笈七签》还有《太平经》等都记载了大量的符箓,法术,咒术一类
  还有一种专门用来镇邪,压惊做恶梦的时候用的。  用毛笔书写以后,放在枕头下面,则噩梦自消。  
  今晚来说一个问题,就是因果,佛教讲求有十二因缘,何为十二因缘呢?  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就是这十二种因缘造化,衍生出了其余的一切事物,万物有业力聚化,由心显现。此即为因果。  因果很复杂,并不是简单的就是善恶,为何善恶有报?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个问题,以前看过很多人说过的,善恶是非都是人定的,既然是人定的,曲直也就是由人所说,既然如此,为何会有善恶报应?于是假借为天地之私。  其实说因果,我这么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有一天有一个人无缘无故打你一拳,且不论是何种原因,有点血性的觉对打回去。然后就打起来了,紧接着就不知道谁先打谁了,于是一个因果便悄然开始了。如果这个时间无限长,那么这场战争几乎永远不休,即使有一天你死了,要去了,你的怨念或者说执念也会继续残留,等到以后有机会继续打回去,这就是轮回,且不论谁是谁非,但这就是因果,佛说,放下因缘,则是放下烦恼,也就是脱离轮回。本来你要打回去,你突然原谅他了,其实同时他也原谅了你,一段因果就此生,就此结。但最初为何打?便是另一份因果了。  佛教总说无始劫来,便是这个道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循大道而行,无有偏颇仁德,唯有不偏不倚,无有高下方为天地,天地若有私,则其与人乃至一切众生无异,自然也就不能长久下去,这也是一份因果。  你朝天吐痰,痰还是落于你自身,于是你继续吐,继续落,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这是一个简化的说明,而真实的因果,便太复杂太纠结了。而做善事,也是为你结下一份善缘,作恶事也是如此,或许善恶和公道的道理是人所说的,但是人所做的一切,你做什么,还给你什么,从这个角度抛弃善恶,你就明白天道是多么公正的了。  业指所作。包括善,恶,无记三业。  从这个角度就很好理解了,业力并不只有有心的善恶,其中还有一种叫做无记业,就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所做的,同样有因果,而什么是无记呢?比如你踩死一只蚂蚁,无意间踩死的,报应一样会来,不是天道不放过你,而是这个懵懂的蚂蚁,已经在阿赖耶识里永久的记下了你,他日轮回,你如何踩死他,他就会如何踩死你,纵然百千万劫,所做业障,无一空过。  当然你也可以不相信,但是无所谓你信不信,该来的也是躲不掉的。  儒家也是如此,很多人说过儒家是培养人的奴性。  其实不是,儒家宣扬仁义礼,要遵天地君亲师,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但儒家的核心是什么?是仁,仁爱众生。  这很重要,为何要忠?为何要孝?  有个前提,君王要仁爱众生,他的权利是别人赋予的,所以必须平等对待,就好像禅让时的五帝一般,也是儒家的追求大同社会,儒家让所有人互相友爱,这也是孔子的最大愿望,而这不是奴性,恰恰是解脱奴性,君王被自己奴役了,所以暴政天下欺压百姓,官员被自己奴役了所以上奉下压。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君王和官员都懂得有一丝敬畏,天子天子,天命所受,也是苍天之下。  这才是儒家的含义,那是一种内心的信仰,人类数千年来靠着这种信仰变为了独一无二的生物,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迹。
  清楚了  
  凡人难懂
  @凡人过客小屁民 90楼
11:31:00  凡人难懂  -----------------------------  任何人都可以懂得,这些只是基础
  @灵椿八千 28楼
19:26:00  初成炼精化炁第一步孕药工夫,实即是止念入静虚的炼己工夫,孕药炼己不成,不用侈谈下一步阳生(调药),药产(河车小周天),服食(大周天)完成炼精化炁  -----------------------------  真心请教楼主,您到了哪一步了?另外听说打坐没有师父容易走火入魔,和您说的是否冲突?
  @灵椿八千
19:26:00  初成炼精化炁第一步孕药工夫,实即是止念入静虚的炼己工夫,孕药炼己不成,不用侈谈下一步阳生(调药),药产(河车小周天),服食(大周天)完成炼精化炁  -----------------------------  @懒汉怕早起 92楼
16:09:00  真心请教楼主,您到了哪一步了?另外听说打坐没有师父容易走火入魔,和您说的是否冲突?  -----------------------------  打坐没事,不要特意去强修就可以了,保持清静无为,而且这上面的只是第一部,练精化气,之后还有练气养神,炼神还虚。至于我嘛,你就不要问了,不好意思说呵呵。
  赞成这位朋友的观点与认识,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佛教的礼仪,去误导人们,谋取钱财,甚至把佛道说成了鬼道,吓唬那些唔知,胆小之辈……
  @楽乐天 94楼
18:55:00  赞成这位朋友的观点与认识,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佛教的礼仪,去误导人们,谋取钱财,甚至把佛道说成了鬼道,吓唬那些唔知,胆小之辈……  -----------------------------  佛陀说,末法时期魔王波旬的魔子魔孙穿上僧袍,装作正道弟子,却行邪道,破坏正法,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希望人们都有一双慧眼吧
  跪求撸主更新  
  各位除夕好,新年快乐
  今天来说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开光。  很多人都知道佛像,神像之类的东西需要开光,不开光不灵,甚至在珠宝玉器店都会打出招牌,说自己售卖的东西已经开光。  所以讲一下这个问题。  开光分为两种佛教和道教,在这一点上佛教和道教是有差别的,首先就是在对开光的定义上,什么是开光呢?  “开光”的正式启用来自道教,开光即为道教科仪之一。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但佛教有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类似。流传到现,就都统一叫开光了。  吉祥物在未开光前,如同世间的芸芸众生一样,真正的灵光被无明尘垢所污染,而不能激发出真实的能量。开光就是修行者与道心相应,与宇宙中的强大能量相合,以自身的修行力、愿力、咒力祈请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加持,荡涤掉开光物品自性中的尘垢,激发其原有的能量内涵。  但是佛教之中并不提倡在身上佩戴佛像之类的行为,在家里摆佛像是可以的,但是加持这个问题来说,就不是简单的开光了,在佛教中什么是开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也不是要高僧大德,高僧大德固然有无边佛法,然而开光一是还是要打开自己内心的般若心光。  心外求法便违背了佛法的本意,就如我之前所说拜佛一样,开光也是如此,真正能给佛像开光的还是自己,石木本为凡,因心得灵光,所以再好的开光,哪怕是佛陀亲至,也比不上你的一颗善心,你内心的一念清静,这才是真正的开光。  而并非把开光变为一种实物,也不是一种交易,更不是用金钱便可以买到的,这点一定要切记,如果要开光,你只需自己默默诵念经文,甚至佛号,这本身就使得凡像拥有了灵光。
  这一点道教不同。  道教的神像需要开光,这套科仪自古就有,而道教的开光也是有着严格的制度的,仪式很复杂,需要选日子,还要符箓配合,做到除秽开灵,神灵降临的作用。  这和佛教所说并不冲突,只不过表达的方法不同,都是要给神像打开灵性,也都是要给自己的本心指一条明路。  道教和佛教都有在一些地方继承原始的巫教,而道教最神秘莫测的斋醮科仪便是如此,所以在道教的宫观之中,给神像开光就变为了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同样,无论佛道收取钱财之类都是为了普渡众生,暂且果腹,绝不是一种事业,那是一种精神的信仰,所以收取布施是可以的,但绝对不会过分。  所以到宫观或寺庙之中请神像之时,要有虔诚之心,也可以理智的选择,最主要的是千万不要因为末法时期的一些事情,玷污了对佛教道教的信仰,这是初心,不可丢弃。  同时也要懂得理智,发心布施总是无量功德,奉请神像也需要心地清静,不要妄生嗔念,最后提醒一句,因果报应不会虚,无论是请神还是拜佛,都不要忘记善心为本,连这个都没有的话,我只能说,神仙也难以搭救,天道不空,因果循环,切莫忘记。
使用“←”“→”快捷翻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仙劫元神9升1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