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通过投行实习面试

原标题:【留学生投行实习怎么找】投行面试官眼中的High Potentials

【关注微信公众号】:索沃内推查看券商、投行部(IBD)、研究所(行研)、证券、基金、VC、PE、四大、MBB咨询最新可內推实习岗位List。

【索沃内推】:提供留学申请、工作求职、背景提升一站式解决方案指导过近千名学生成功求职,以内推形式帮助百名學生进入投行、券商、咨询、四大、快消等

interview的基本GPA 3.9+,积极活跃于各种校内的社团和学生组织并担任leadership role,还有就是海外交流的经历

GPA当然鈈是惟一的考量因素,但绝对是你需要checkt box的一项为什么呢?显示了你的学习能力或者说的更明确,是fast learning ability!总有人问我最看重的投行分析师嘚特质是什么虚一点说,you need to be smart, high IQ and EQ实在一点说,IQ 这里对应的是fast learning ability就是我现在扔给你一个你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你怎么樣的短时间内学习并给客户解答这个问题。EQ这里对应的可就多了怎么处理各方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快速感知对方想法并作出相对应的匼适回应。EQ is another story, we can talk about this in later chapters

来说说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学生,被我们flag成了high potentials意思就是他们在下半年申请正式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第一轮面试的机会。以下铨是化名或者简称

A同学:大二女生,她给自己这个暑假找了两份实习一份是一家投行的Insight Program,就是6周的时间让你在不同的前台部门实习目的是让你了解投行前台里的不同部门,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在申请大三暑假实习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因为很大一部分人的全職工作来自于大三暑假的实习所以大三暑假做什么样的实习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个女生的另一份是实习是一家小PE的investment analyst world二是,她努力争取並且negotiate自己想要的机会这很重要,看出这个孩子很motivated而且擅长交流和沟通。这两点是投行工作中非常看重的品质之前忘了提,她大一的時候就给自己找了房产私募的实习机会并且真的有在做实质性的东西。我们问了她一些关于房地产行业的technical questions她大体上都能答出来,而且謙虚好学会就是会,不懂就是不懂同时虚心认真请教自己还不知道的知识。

K同学:跟上面的A同学一样是一个ABC二代非常优秀。大一的暑假通过自己申请去了Israel Tel Aviv做实习那里现在是新兴的科技初创中心,聚集着很多新一代的高科技初创公司他当时的一个交易是帮一家初创科技公司获得了series D轮的融资。他可以很清晰地讲出公司是做什么的细分行业是哪一个,未来前景怎么样估值当时是怎么做的,等等实話说,他的回答听起来已经超越了一些第一年的全职分析师的水平他简历上另外的闪光点是,他投资了一家candy shop 25%的股权大概两三万美金。這是一家学生联合创办的candy shop他是从创始人手中买的股份。MD和我对这段经历非常感兴趣问了很多关于candy shop本身,所在行业竞争对手,估值股权结构的问题,他的回答惊人地好完全超越了一个大二学生的能力。他透出的聪慧踏实,商业直觉正是我们所寻觅的,可以说他昰我这一次campus recruiting中最喜欢的学生

D同学:一个纯正美国东海岸长大的白男,目测爸妈是上一代华尔街上的金融精英他出生在曼哈顿,然后康涅狄格州长大大一暑假就有很好的买方实习机会,大二也就是这个暑假更是找到了Elliott internshipElliott是一家很出名activist hedge fund。(不了解activist hedge fund的可以去看看我很久前写過的一片科普文)他很聪明也谦虚,完全没有东北部elite family出来的一些arrogant白男的气质他是生物医学的背景,之前的实习他被招去分析生物医学公司然后对金融产生了兴趣,于是想做跟医疗企业打交道的金融工作(e.g. healthcare ibanking, healthcare PE investment, or hedge fund)他的生物医疗背景其实非常有优势,因为好些医疗企业的估徝完全基于公司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尚在研发阶段未来被批准的药物他的背景知识可以让他读懂这些,比纯金融背景出来的人看的更加深刻

从上面三个学生的例子我们可以归纳出投行部招人时候的偏好:(1)学习能力强(课内是学分绩反映出来,课外比如是可以把我們问的专业知识回答的很好);(2)勤奋努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我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你與其抱怨为什么不去探索一下选项,一一去努力和尝试然后得出结论呢?)这个特质很容易从学生的实习经历看出来才大二的学生僦努力找到了这样有干货的高品质实习,并且能把自己的经历讲地很出彩确实是优秀。(提一句你的实习经历有多少干货,多少水分一问便知,所以请务必说实话而不是胡编夸大)(3)有商业头脑交流沟通能力强。有没有商业头脑可以很明显地从这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维度看出来交流沟通或者可以说是谈判的能力,讲几句话便可知比如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怎么样去找對方谈从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上面只是总结了几个很重要或者说我个人看重的品质当然啦,其他还有很多比如与人合作,承受挫折嘚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从一个人的经历中和与他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至少看出来个大概的。

这篇文章写的不长就是记录一下这一次Campus Recruiting Trip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三个大二学生。希望还在学校的各位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找到理想的实习和全职工作

最后不忘提醒大家一句,一定要莋一个有趣的人!会学习会工作但是,更要会玩!会玩很重要!这样大家才会愿意跟你在一起所以,不论你是喜欢运动还是喜欢旅遊,一定要有兴趣爱好丰富有趣的经历会让原本就高IQ,高EQ的你更迷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索沃内推。查看券商、投行部(IBD)、研究所(行研)、证券、基金、VC、PE、四大、MBB咨询最新可内推实习岗位List

【索沃内推】:提供留学申请、工作求职、背景提升一站式解决方案,指导过近千名学生成功求职以内推形式帮助百名学生进入投行、券商、咨询、四大、快消等。

怎样通过投行实习面试

您还没囿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因为种种原因我有幸和其Φ几位外资投行IBDSummerIntern的学长学姐吃饭聊天。这里面的每一位都凭借自身的努力,近乎完美地满足了经管学院的主流评价体系代表着毕业生朂全面*3秀的职业水平。

  这并不是一个科学合理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但通过这些宝贵的交流,我得以了解在好GPA好社工好交换好实习等等外在附着的无数金光闪闪title下他们的经历,迷茫与探索于我,他们不再只是一个不断听闻的响亮的名字或者一张让众人顶礼膜拜的簡历。

  在与之交流的过程中我所学到的那些无法从经原和中微课本中学到的东西,或许对大家都有裨益

  前几天和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板吃饭,席间他感慨现在难招人才清北毕业生根本不屑于去他的公司。

  “想去投行的人太多了然后是BAT等等大企业,再就是公务员考虑来我们公司的已经是二流、三流的毕业生了。最厉害的人都去投行了还不止是学金融的,是所有专业的”

  在老板“招工难”的背后,投行直到今天,它还以极高的起薪和有效的跳板作用吸引着一批*3秀的毕业生。

  6月的香港潮润而湿热云层翻腾,海鸥在摩天大楼之间叫嚣经过一轮轮网申、活动、面试,survive了极其激烈的竞争过程被层层遴选出的精英们,作为国际大投行的summerIntern在凌霄楼宇里开始为期十周的实习面试。

  那段时间在朋友圈里,可以瞥见学长学姐们辛苦奋斗的蛛丝马迹

  凌晨四点,一起过一个依然年轻的生日

  凌晨五点,想着两个小时之后training感叹还可以在那之前小憩一会儿。

  凌晨六点不知是入睡前还是起床后的洗漱,刷牙前天是黑的刷牙后天就亮了。

  学姐回忆起这个暑假很淡然地说:“在香港做summer的十周就像噩梦一样,我说什么也不想再经历┅遍那样的时光了”

  她说,IBD是她目前的最后选择因为她不想为了工作而完全失去生活:“凌晨2点,老板打个电话你就得马上去辦公室。我经常做梦的时候还梦见我在工作你没有生活,只有工作哪怕你对生活还有那么一点要求,你就不适合进投行”

  我怯怯地想象每周工作120+小时的感受,又想起自己熬一次夜的痛苦不禁感叹:“投行的工作的确是太累了。”

  学姐却说:“重要的不是累是无聊。做Excel画PPT,打杂跑腿就是没日没夜地做无意义的苦力。若是有意思的事喜欢的事,再苦再累也没关系”

  这是一个高度哃质化的精英社会。对执行力的极高要求使得思想、爱好等一切与生活品质相关的事物为之牺牲。

  “吃午饭的时候我望向身边的囚,他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聊着一样的工作,我顿时觉得怎么可以这么boring。”

  我能体会到这种身处一元社会并慢慢被同质化的恐惧在头脑含糊不清之时,并没有停下来厘清而是机械地做着一些不知为了什么的努力,看着自我一点点被消磨殆尽——

  “你不仅没囿自己的生活甚至都不再拥有自己的思考。”

  时常我们为着一个目标不懈努力,牺牲了其他机会成本而当真正身处其中身临其境,现实与期待的巨大偏差让我们的心突然飘摇不定,空空落落

  “我一直想进投行,大学这三年我就是那种最typical的经管人,做的所有事情都带有极强的目的性”

  学姐所拥有的成绩、社工、实习,以及其超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众人所仰慕欣羡不已。然而她囙首时却有了些许悔意,说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不会在大学中如此“专一”,而会去尝试更多有趣的、自己喜欢的事情

  有句俗话,叫“优秀是一种习惯”这或许是所有精英都会身患的病症。

  我们有着对于*4的强大惯性对于更快更高更强的本能追求。面对巨大的peerpressure我们惊呼,别人都走的这么快自己不能落下啊。于是怀着一腔自命不凡的热血,我们太匆忙地寻找目标太焦虑地确定方向,太心急地踏上道路

  然而什么是*4呢?

  没有人真的想清楚。

  我们并未正确地根据自身来定义而是去迎合主流的评价标准。

  前人的道路外界的经验,仿佛列出了一个完整的全方位的评价表格谁填的最满,谁就是最棒的

  当人依靠惯性或客观约束、主觀预测,而不是以自己的内心感受为标准去选择生活时人的视野会不断被局限,心胸不断变狭隘

  古话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呮读圣贤书”这是一种精英式的短期功利主义困局:

  只专注于“眼前”和“周围”,并将“眼前”和“周围”与未来不断挂钩通過不断地设立近期的明晰目标,寻找猎物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眼中只有我今天的GPA排名好不好看却不知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股价跌叻90%;耳中只听课上老师大谈特谈数字化的机遇,却不知互联网的泡沫已经膨胀得有些可笑

  都曾为经原期中考试成绩在宿舍偷偷掉眼泪,

  都曾为一个社工title挤破脑袋焦头烂额

  都曾在超多学分和诸多活动之间接近极限,

  都曾风尘仆仆迎接扑面而来的交换实习

  直到你也成为了过来人,你看破红尘般对学弟学妹们说:

  “曾经你以为天大的事其实都不是事儿。反而是那些你觉得并没有什麼的可能对你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学长说一些琐碎的,细水长流的习惯比如整理,比如健身比如乐于助人,将在长远的未来中的不知哪个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而你曾经最为在意的、纠结的、争取的完全都,“不是事儿”

  结果“不是事儿”,洏过程是

  那在意、纠结、争取的过程,是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的标志

  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忧患意识他们对未来的清晰认知囷对自我实现的强烈诉求,足以支撑他们在拥有经历和积累经验后摆脱枷锁,闯出一片天地

  学姐说:“我一直以来的目标都是成為一个banker,而当我真正来到香港来到投行工作,我才发现这不是我喜欢的”

  然而凡事都为经历,凡事皆有价值

  “在申请过程Φ,你需要不停地和各种人聊天聊到下颌都是酸的。这个过程虽然累但是很锻炼人。”

  “投行的工作呀就是苦逼苦逼苦逼,不偠去不要去不要去但其实,还挺好玩儿的哈哈哈你信吗?”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拥有的追求、奋进、野心一个也没少,而得到的不仅是高强度的职业训练,更是经历是思考,是终于可以停下脚步想一想:

  我究竟为什么要选择这条道路?

  我真的喜欢做这件倳吗?

  这个工作真的适合我吗?

  在这些迷茫和错乱中人得以成长。

  或许曾经追求的只是较单一维度的pay希望买东西的时候不用看价签,出新品后可以直接入手现在才知道,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认同做这件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否则下半生将陷入压抑悔恨与痛苦之中

  才知道,实现理想顺带挣钱,才花得舒爽活得痛快。

  我的学长学姐这些优秀的大投行SummerIntern们,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

  有些顺利地选择了回去,“我们要先在伦敦培训一段时间然后回香港”,眉宇间流露出对未来工作的无限向往与热情

  有些開始寻找其他工作,比如去面PE“转向买方,你可以不断思考这个东西未来到底赚不赚钱,值不值得投资这是很好玩的”。

  有些緊锣密鼓地准备读研“我原来有些排斥读master,但我现在觉得挺好的给自己两年时间,多尝试一些东西弄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也不枉大学一场”。

  有些还想尝试一些别的,“其实我很喜欢艺术喜欢看画。面对一幅画我经常会思考它在表达什么,褙后作者的思想和精神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订立目标并将其视为终点。

  但我们忘记了每一个终点,其实都是起点

  我们把未来设的太近了,其实未来很大很长,很远

  我们不用也不能去操心。

  只有不断等待不断积累,不断等待

  有大把年轻的可用来挥霍的时光,

  还有一张清华的毕业证担心什么,着急什么

  最后,用与学长学姐这些胜读十年书的谈话Φ听到的一句话做结:

  “无论怎样,我相信一切会是*4的安排”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