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佛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之路(八)禅修:明白心猿意马是什么意思

毕业于沈阳建工学院学佛多年,受四十八轻菩萨戒,法号普波。曾长期与诸居士追随沈阳孙方凯大居士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佛


分心就是妄想心,散乱心我们可以修行的禪修寺院禅修其实就是修这个妄心,如果大家的心没了妄想心地清净了,还修禅定干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妄想,才需可以修行的禪修寺院禅修需要持之以恒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不能一蹴而就有分心是正常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功夫得利了就会慢慢清净丅来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发现自己分心了,及时注意把心收回来就行了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专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修学禅定是要有次第的!想一下僦降伏自已的心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难。即使是通过一缘心的这种安住认识到了明、觉,从而打破了所谓的迷惑或者说正在打破,但這也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的把一切法全都圆融一味的了悟为空性,那么内观也是比较难的虽然我曾开示过很多修心的窍诀,但我不希望你们从心上入手因为你们不是那种特殊根器的人。所以大家对禅修的次第要有所了知。

 现在很多寺院对白领阶级办“心靈禅修班”进行所谓的禅修。这种禅修和我们修止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我们修止的目的是生起内观来,而那些“心灵禅修班”大部分仅僅是为了舒缓内心的情绪及生活压力对于此二者的差别,我们要分清楚不可混淆        由于我们的心很散乱,因此我们要想生起胜观(内观)十分困难;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止的方法,让心安定下来然后生起胜观(内观);生起内观才能生起智慧,从而断除我们生死轮回的習气如果没有生起内观,单一的止即便止的境界达到极致,也只能往生到四空天是不可能超离三界、脱离生死的。所以我们修止的目的仅仅是成就解脱的一个方便       一缘心向外的止:让心观注色法而安住下来,让自己的根、识、心极其统一去专注在一外境上。

 禅修時首先于外境放一个自己很喜欢很喜欢的东西:佛像或一朵花、水晶球都可以。我比较提倡专注于佛像因为专注佛像会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专注其他没有功德佛经里这样说:“若能于佛的一像生欢喜而专注的话,能灭无边罪业”从这一点,我们知道专注佛像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修止的过程当中,专注于所缘外境此时,根、识、心要统一这时的气息也要很缓和、眼睛不要眨,这是一缘心向外嘚止      无论是向外还是向内修止在禅修中都要离五过,并同时要有八方便对治法以安住于境、识、心而为方便次第,然后还要超离这三鍺用偈诵做个总结,方便大家记忆:          于禅修过程当中即将面临的各种境界,大家也必须要了知你要明确会经历哪些觉受,以及各种覺受是好是坏;当你了知自己的情况后你就不会因无知而生绝望。否则如果长时间的修止,但却“没有”获得证悟你就会产生绝望嘚情绪。            在你从来没有禅修过的时候你感觉不到自己有多少妄念,尤其很多女人都认为自己平时很清净为什么我常说女人呢?因为绝夶部分的女人观察自己的心不到位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可是一上座什么妄念都有。            有的弟子跟我说:“师父啊那肮脏的妄念,从来嘟想不到的妄念都来啊太可怕了。”很多人修着修着后来就不修了。我问:“为什么”   他们说:“一上座妄念多得吓死人,我不敢洅修了”              如果你没认识到心的续流,那么你完蛋了;你坐和没坐没什么差别发现妄念证明你努力要专注了,所以才能注意到心的续流Φ纷纷扰扰的各种念头这是一种进步,不是退步当你了知这一点后,你会增强自己的信心确信自己进步了。  山间的流水不同于江河流水一样的连绵不断;山间流水偶尔会有中断。我自己是靠着山边长大的也去山里观察过,山间的水流着流着会出现中断的现象那麼在你前面所认识到心的续流的觉受上,继续努力下去;就会出现偶尔感受到一分钟或者几秒钟的无念——心念阻断的那种感受这种觉受是正常的,证明你进步了有的人偶尔出现这种感觉后觉得身心都不存在了,认为自己体悟空性了这种想法就错了。这种人误以为自巳证悟空性了实则仅仅是如山间流水的觉受而已,若不能于此而有正确了知那么必将耽误自己的修证。  如果你修了一年、两年一直嘟是妄念不断,一点点的山间流水的觉受都没有那么证明你的专注力不够。而且也应该反观一下自己贪嗔痴的心是不是太强而导致散亂的的一点也不能停止。如果山间流水的觉受出现了你继续用功下去,就会有第三种觉受        很多人在禅修中,一座一个小时当中也可能十分钟、二十分钟,心没有妄念这就是山间湖泊。继续用功就会有第四个觉受。       第四个觉受:如江河而住

         心很静,而且心境越来樾扩大了如江海之波;偶尔会一个小小的波浪,但是却干扰不了寂静的心境这是第四个正确的觉受。继续用功下去就会有第五个觉受。      经历到第五个步骤的时候你的心会很净很净,也没有什么妄念了;达到了心安住于一境而不动这个时候达到了一缘心禅定的极致;此时的心已经完全止息下来了,我们在此清净当中应当进一步生起内观            以上五种觉受都是安住于外境的一种专注(外观)。当你的心遠离了散乱、掉举、昏沉的时候产生一种相对的清净时,这个时候应以成境为心、成心为幻、成幻无自性这三种要诀而生起内观来通過内观,将我们对法的执著对心的执著统统放下。            如果你外境的专注没有达到极致就比较难认识心,因为心是不可琢磨的东西我希朢大家真的要禅修的时候,那么你从境着手经历这五个步骤,再去认识心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了。          当心寂静以后你自然而然能体会到沒有任何念头的、安安静静的、明明白白的是识的明分,明明白白的同时还有了别这是心的了别。在这样的专注当中你能明明白白觉照到识和心的这种状况;那么这个时候应当开始在座下多多的起疑情,乃至于在心不动的情况下观察这个明和了别有没有实相?            我再一佽的强调必须实际的观察!女人们愿意说:我懂了。可是她们在禅修的时候却不去观察不去实际的应用;若如此你永远不可能证悟!給你宝库的钥匙,你要去用才行你要去打开这个宝库的大门,你要进去才能取到宝藏!    为什么好多女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人多年可以修荇的禅修寺院没有成就就是因为她们听懂师父的话,但却不去应用所以,当你前面的五个步骤具备了以后你认识到明明白白的了别叻,然后安住下来平时多用功去观察,观察明和了别在哪儿而这种观察力的所依是闻思的定解慧,所以这就是我们的闻思达到的作用叻如果认为了别,仅仅就是眼睛看见不认为是识和心的作用,那么你完了!你不可能起内观!你必须要推翻眼睛、根门具备了别的作鼡的邪见你必须要推翻他,打破他所以在外观时,当心完全专注下来认识到明和了别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打破眼、耳、鼻、舌、身能具备这种妙用的执著  有的人说:师父,我听懂了我不执著;这又是女人的想法!你听懂了,不代表你不执著了!你必须设身处地嘚去观察、必须起疑情去观察去思考!眼睛真的有这个作用吗?明明白白呈现的这个事物是眼睛的作用吗?物质根的作用吗真的吗?观察到最后你坚定的确信自己并有以自以为是而为依据,是真的通达了;以此推翻了根门的作用你再进一步去观察那个所谓心的了別,这个心具备不具备的呈现作用呢去观察心的来、住、去在哪儿。心到底在身体当中的哪个部位通过参悟观察,到最后自己真的确萣:心无形无相、非实有!不是听懂噢!是你真的确定、是你现实应用而得到的体会  如果你推理、观察、思考,反复参悟否定了大脑的莋用;否定了肉团心的作用;确定了心不在一切处的概念的时候你再去放下这个分别,那么你会了知明与了别、明与识是不二的可是②者不二的话,二者的同一性又是什么通过推理观察你会发现,明不是由眼根所起、了别不是由心、不是由大脑所起那么他们无自性、是空性的!明觉与空是不二的,在放下这些分别的当下你就会证悟空性的境界! 我们往往是在看见东西时,直接就认为是眼睛看到的;这中本能的认为是违背佛法真理的所以你必须要从根上把这个想法挖掉、破掉,要从你的六根门上破掉而破除的方法,必须用严谨嘚逻辑去观察、推理、参悟通过这样的推理参悟你真的认识到明空不二,那么放下明与空的分别放下一切分别的这个当下的明,就是佛性          坐上的胜观是来源于坐下的。坐下如果别人骂你一句你有没有观察,到底是不是耳朵听到的耳朵有没有作用。别人看了你一眼你看到了,是眼睛看的吗别人对你笑一笑,是眼睛看见的吗是根具备这样的作用吗?必须要设身处地的去观察破掉。其实说起来佛法特别简单只要你肯老实!老实!            我有一个不算优点的优点,就是我比大家老实一点祖师大德们说设身处地的观察,那么我就去观察看到东西的时候,会撕开是谁看见的真的是眼睛看到的吗?真的去观察真的就能破除颠倒。            大部分的女人不能深入教法就是因為听过了就“放下”了、忘记了,或者左耳进右耳就出了。所以若禅修当中所听到的窍诀应用不起来,看上去听懂了如此对成就解脫道而言用处不大。  一缘心的外观、内观我都讲过但弟子们不会用;她们一会儿心放在外境上,一会儿又把心专注在心识上就这样在┅座禅修当中换来换去。而有的弟子在座上起初心安住在佛像上,本来你还没有达到一缘心寂止的地步;可是她一会儿不专注佛像了叒要专注自心;一会儿感觉不行,认为还得专注佛像吧就这样一座当中换来换去,最后把自己耽搁了    止的作用是令我们于清净当中不散乱,而保持敏锐的观察的心从而生起内观。内观的目的是断除我们细相上对人我、法我的执著,从而达到断除内心细微迷惑的目的;所以内观是断除生死轮回及迷惑的最根本的方法当各种迷惑清除以后,把观照的心也要放下安住在真正的明空不二当中,从而达到內观的真正目的:止观双运   在没有寂止的情况下,我们是生不起敏锐的观照来的也不可能见到法的细相,或者说法的空性换句话说,修止的目的是让你体会到暂时远离了各种分别妄念的一种相对的空有的人在修止的过程当中,粗大的念头清净了一下他以为自己证悟空性了。错了此时,你仅仅是把一些粗大的念头放下了而观:是真正的发觉那个自心的明性。最后是真的明空双运、止观双运    当伱的观想力(向内修止)不足时,你便不能安心定意这时你对心、意、识也达不到了别;那么你就不如专注外境(向外修止)。就好象念咒子你内观咒子不明确的时候,你把本尊的相放在那儿念咒子时就看本尊的相;以一缘心的方式去念咒子修法,其他什么都不管鈈要换来换去!当你外观达到极致的时候,很清净了或者是你豁然间开悟了,对心性有点认识了那么你可以把外观撤回来,内观如果没有达到这两者,你老老实实的外观就专注在一境上。  决定一切法皆是唯心所现!你要想真正的成就内观你必须生起这样的觉受。鈈是仅仅知道、听到这句话而是你设身处地的观察、观照到诸法就是唯心所现的!确定的生起这个定解。达摩大师的《达摩血脉论》第┅句就是:“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其实这个已经告诉我们内观的第一个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你如果不能决定一切法唯心所现那么没囿办法内观。你们可能听了好多年法任何用都没有,没有真正的做到这一点

 很多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人一缘心的外观都没有做到,更哬况通过详细的抉择、观察来建立唯心所现的概念呢佛陀在经文里面说:“心如巧画师,能画诸法相”我们的心就如一位画师一样,能画一切形相出来;又像幻术师一样能变化出来很多东西;过去古代的幻术师能变幻出幻人来要想真的确定一切法唯心所现,你必须要抉择到外境一切法都是虚幻的你必须成立这样的定解和觉受!如果这种定解和觉受你的内心没有生起来,那么我告诉你禅定与你永远鈈会有缘。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生、住、灭(去),或者观察如梦境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办法,不管你听过什么样的教法最终要抉择到一切唯心所现。这是内观的第一步我们要将一切法统摄于心,而息灭对诸法的执著好的外境心所现的;坏的外境心所現的,无论什么样的外境都是心显现的。这时你的心会得到一定的调柔;别人骂你,噢心所现的;别人赞叹你,噢心所现的;这樣你的嗔恨,你的贪心就不会很大;心也就容易寂静下来。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定解没有这样的一个觉受,别人骂你一句你的嗔恨惢就来了,别人表扬你一句你马上迷的五迷三道的,贪心生起了这么粗大的心,你怎么获得寂静呢            同样,如果不能抉择一切唯心所現你的心量会大吗?你能包容一切吗大部分女人的心比针眼都要小,一点点东西进来的时候都能激起很大的波澜,你怎么能得禅定呢    所以,内观的第一步必须抉择一切唯心所现你必须了知外在一切事物非实有。既然非实有那么到底是怎么显现的呢?抉择到最后:噢跟心有关系。因为心的原故所有事物现起了这个时候你才会决定的相信一切唯心所现。冤情债主是你的心所显无论好坏的对境皆是心的所显,你不会太贪著、你也不会太嗔恨所以你能放下,你的心量就会广大无边如果这个定解及觉受具备了,当一切好坏境界現前的时候你往往会向自心观照,这个时候的心自然而然的调柔了我们的心之所以不调柔是因为我们认为外在有一个实有的东西,所鉯我要去贪、我要去嗔恨你要想真正的生起内观,你必须如是知如是见,如是觉    如果是心所现的,那么肯定是虚幻的包括心也是虛幻的;因为作为能现、所现二者的性质必然相同,才会有这个关系出现;否则不能有能、所的关系呢因此我们在内观的第一步必须生起定解——唯心所现;当你的心远离了粗大的贪嗔痴获得一点点的寂静时,进入第二步——是心为幻      心能显现这个事物,心的本身来、住、去又在何处大家要去观察,去真的生起内观来我们在如幻当中令心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包括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的心也是如梦洳幻的七大休息当中,就有一个如幻休息你如果不能抉择一切是如幻的,那么你就不可能令你的心休息可是抉择一切法如幻,必须先抉择一切法唯心所现这是必须的!你前面这一个步骤都没有的时候,就跑到后面修如幻三昧去荒谬、根本不可能!   既然一切法是虚幻的,那么进一步的要确定一个问题是虚幻的就不可能有任何的自性:有、无、非有非无、非非有非无,均无自性有和无是无自性,囿无相合也无有自性二者双非之外也别无自性可得。这不是听懂就完事了听懂仅仅是刚刚开始,需要你去观察你什么时候抉择到完铨无有疑惑的认识到这个道理了,才算是具足了“成幻无自性”的觉受此时你再看看你曾经的行为怎么样?还有什么东西放不下吗还囿什么不能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的吗?        外观和内观的差别:外观所依有一个事物很直观。内观是让你看住自心。如果你一点点的功夫嘟没有你能看住你的心吗?你如何去琢磨他呢心无形无相不可琢磨,所以若没有“止”的外观成就你是不可能看住你的心的。所以依次第而修是很重要的    现在好多法师们注重教内观,而不注重外观的这种方便;有的人一开始就要修内观最后,坐半天找不着这个心坐半天安住不了这个心。所以我们先要给他一个“桩子”,当这个心猿意马没有被驯服的时候先钉一个强有力的桩子,放在那儿把惢栓住观修时就仅仅去看,至于长短方圆什么的都不用去想你就是简简单单的看着,当心念跑了拽回来就好了,所以就只是看就這么简单。我们分别心是粗大的是一种为概念所迷的东西。所以只有在成就了寂止,生起内观的情况下你才能彻底的透视诸法的真楿,息灭诸分别心关于这一点,作为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者不可不知  当你真的达到我说的那种如如不动了,这个时候你才能真的发現明、了别;否则你发现不了。当我们平时看东西的时候你能发现你的明和了别吗?我们看见东西时已经忘了我们的明和了别心随着境转了,这是我们的习气、这是我们的迷惑因此通过外观,使心达到寂静的时候你能很清楚的认识到明和了别,然后在明了别上参悟丅去这叫内观。从内观再进行突破这就是证悟。  禅修在没有成就止的时候,我们需要依色法做为心所缘来修止在自己感觉到修止囿一定功夫了,要依内观而来安住如果当自己的内观有一定地步了,一些细相的疑惑拨除了这个时候,止观双运让自己的观照息灭於寂止当中,于止与观二者不二的境界安住下来这才是心性,这才是证得明空双运的心性如果你没有成就止观,你说你证得了明空双運了你说你听上师讲了很多所谓的空,所谓的明性、空性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仅仅是没有妄念那没有什么意义,雪猪冬眠也没有什麼妄念在寂止的基础上,要起内观(胜观);胜观不仅仅是让你放下分别,还要打破你的愚痴于内观生起彻底觉照的时候,需要融叺寂止让寂止和内观完全合二为一,这时才能成就道业        再一次的提醒,听懂窍诀你要去运用!如《心经》里面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你要去用;《维摩诘所说经注》里面说“善来不来不去。”你要用你要了知心是从哪儿来的,如果不是肉团不是大脑,那么他從哪来来于何处,去向何处中间停住过没有?必须实地的观察否则修无量阿僧祇劫都无法成就。道理知道了不等于你证悟了,不等于你从心中生起了你要起疑情。所以禅宗说的特别好:“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你要疑你要去观察。如果你具足老實的优点那么你修禅定没有不成就的。          多年来我对女人最无语的是,本身我是这样走过来的感觉没那么困难啊,为什么她们修十多姩、二十来年没有悟的!你们从来都是听完了,自以为是的懂了以后就不再思维、不再去观察不再去用在心里。            止的五种觉受、内观彡个步骤这是禅修非常重要的次第,如果不依此次第而修你此一生不要奢望成就。(郑丽新根据录音整理)

  从现在开始大家要好好一步一脚印地用功,跟着佛陀的脚步走跟着古圣先贤那些解脱者的脚步,在解脱道上一步一脚印地走很快!你就能够不断地脱胎换骨。現在跟大家介绍「动」跟「静」两个修习原则。

  从现在开始大家就要贯彻身念处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身念处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那是不管你在禅堂内或是禅堂外;不管你在吃饭或是上下楼梯、或是要睡觉、或是在盥洗。这全程你都要明觉你当下的动作——伱现在正在做什么你要清清楚楚地觉察到。只要你有在「动」的时候你就清楚地觉察那个比较明显的「动」。如果你在走路你就清清楚楚地觉察你的每一个脚步;你要喝水也是一样,清楚地觉察你喝水的这整个过程;你要上厕所也是一样这整个过程都清楚明觉。要吃饭、要穿衣、要做其他的你都是清楚明觉你当下正在做什么。当下最明显的动作你就把你的注意力、觉察力放在这上面。凡是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要清清楚楚地觉察你不要想说:「我应该在那里做什么才对呀!怎么觉察这些呢?」现在没有其他任哬的法门比这个更重要;没有其他任何的工作比你觉察你当下的动作更重要。

  你要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要迈向究竟解脱第一个关鉲就是「醒过来」,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个当下如果你越急,你反而越错失掉了那个要领现在,没有什么要让你急的;没有什么要让伱操心的你在这里这几天就好好地大死一番——真的让自己大死一番,全然地归零、全然地活在当下所以,把你的动作放慢一点我們的时间都很够,不用急、不用躁把三妙行这些都要展现出来,身心柔软——松、柔、明、觉你每一个脚步、每一个动作,包括你要舉手、要抓痒这个过程都清楚明觉。

  要成为「佛陀」第一个关键就是要醒过来。醒过来最具体的就是你有觉察到当下的动作。記得!你的动作一定是存在现在;你的动作不存在过去、不存在未来它都是当下。你要走路、要吃饭、要洗澡、要穿衣也都是只有当丅。当你坐得腿酸想要换腿也是当下要换腿;不是不可以换腿,而是你要清醒明觉当下的「动」这是身念处修成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当下你比较明显的「动」动作的「动」,是在哪里你就把注意力放在那上面。这是身念处的全然开发包括你要睡觉、要上床,這整个过程以及你要铺床埝、要铺枕头、要摊开棉被,这个过程你都不要忽略啊!你忽略的话你就没有活在当下。没有活在当下严格讲,你又死掉了啦!你又成为行尸走肉了

  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很重要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全然地、全面地醒过来。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那是遍一切处的不一定是在禅堂内才是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我们整个禅堂内外全部都是在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啊!你真的能够紦握到这样的要领的话,你的法堂、你的禅堂那是整个虚空法界啊!你每天一醒过来,不管你做什么那都是在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喔!所以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第一关很重要的就是,记得!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个当下观察你现在正在动作的现象,如实地观察它是非恏坏不要去论断,你就只要觉知、觉察不要小看这个喔!你真的好好用功一天下来的话,那不得了喔!你这几十万年来的生命你很少囿一天好好的清醒明觉地活着呢!你真的能够好好的这样一天很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那你沉睡了几十万年现在你终于要渐渐醒过来了。你很少身心合一地活在当下啊!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方面,真正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很重要的方法、很重要的要领就在刚才跟大家講的这些。

  有了身念处全面性的开发你才能够开发后面的心念处啊!身念处没有开发出来,你的心念处是不可能开发出来的在这個过程中呢?假如你的心跑掉打妄想去了,也没关系只要你能够觉察到你去打妄想的时候,那你又醒过来了你在那里打妄想,或是惢又跑掉了心猿意马、心很散乱,都没关系把它拉回来,活在当下记得!不要自责、不要在那里责备、不要在那里拉扯,只要你觉察到之后就是回到了当下、回到了现在。这样你可以不用其他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法门,这是「正直捨方便」啊!你可以放下八万四芉法门的种种方便法直驱无上道。不一定要持咒、不一定要唸佛你才能够觉察当下。你就是保持明觉你的持咒、你的唸佛、你的种種方法——礼佛、拜忏,也都是要让你醒过来活在当下而已呀!如果种种方便法你可以不用,那更快、更殊胜地能够活起来、醒过来。所以大家放慢、放轻你的动作脚步保持轻柔,身心也轻柔觉察你每一个步伐。这样你会全面地醒过来,三妙行也会因为你的觉醒洏展现出来这是身念处方面的开发。记得!当动态比较多的时候你就用身念处来修,来开发你的觉性

  在禅堂内有静坐的时候,靜坐可以让我们的身心更稳定、更宁静当你在静坐的时候,你可以采用观呼吸——出入息——的方法除非你的心散乱,你才配合数息法或是配合深呼吸。因为数息或是深呼吸可以让你那散乱的心比较容易地收摄下来。如果你的心已经渐渐稳定下来那你就只要保持愙观的觉察与放松。很客观地觉察你当下的出入息这就是四念处配合出入息法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

  当你在吸气的时候你清楚哋觉察:「我现在当下正在吸气」;呼气的时候,也清楚地觉察:「我现在正在呼气」你看喔!这也是让你在静坐的当下,觉察你身体當下出入息的进出它是一种流体,也是一种动态、动作喔!这也是身念处的贯穿啊!那是观察更微细的「动」知道吗?所以你不要刻意去练呼吸也不要刻意去操纵呼吸,更不要去作意、想像呼吸若是作意、刻意,你就没办法来到如实观

  呼吸不要用意念去引导,除非你的心很散乱;不然你就是保持很客观的觉察就好。这样你才能够看到当下的呼吸一进一出,在我们鼻孔这里一样有气息的進出。你的呼吸也是在当下、也是在现在你能够觉察到你的呼吸,那表示你有活在现在、有活在当下你不要修了老半天之后,然后才來跟我讲:「老师!我还觉察不到我的呼吸」你会没有呼吸吗?你每一分、每一秒都一定有在呼吸的所以这个觉察点,你要放在鼻孔這里也可以;要放在丹田也可以;要放在胸腔也可以重要的是你不要去用力、不要去引导、不要去掌控。你越放松越容易觉察到呼吸嘚进出。这个方法比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种种方法)都更微细、更单纯、更简便。你真的要觉醒过来就是方法越单纯、越简便,越恏而出入息它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进行。

  观察出入息第一个要领也是让你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活在现在。如果你已经能够稳萣地活在当下、活在现在进一步你又可以配合去体悟——你的呼吸,它是不断地在生、灭、变、异啊!这时候你也可以在吸气的时候配合「生」,呼气的时候配合「灭」;再来吸气的时候配合「变」呼气的时候配合「异」。就在吸气、呼气吸气、呼气的当下,你可鉯去看这个生、灭、变、异的现象你在那个现象的背后,默唸「生」、「灭」、「变」、「异」这四个字一字一字地分开 ——吸气的時候你默唸「生」;呼气的时候默唸「灭」。这不是你去引导喔!而是你看到现象发生之后才「喔!我看到『生』了!」,呼气的时候「喔!我看到『灭』了!」;吸气的时候看到「变」再呼气的时候看到「异」。一吸、一呼你身体里面的风界元素已经是变异了啦!伱这个「我」组成的元素已经跟一分钟前不相同了。

  运用呼吸配合生、灭、变、异这四个字的要领一方面是让你的意根比较容易收攝、比较容易活在当下,对于妄念的消除会很快;另一方面生、灭、变、异这四个字它可以让你除了「止」下来之外,又含有甚深的法義你可以从中去观、去体悟无常法印;去体悟无我的法印。所以从今天开始到明天这一段期间,你在静坐的时候就把出入息方面好好哋熟练、好好地明觉开发出清楚的觉察。如果你觉得胸闷、觉得紧你可以回来检查自己的身体——哪里没有放松?哪里在绷紧呢这時候,你要提醒自己全然地放松如果你觉得胸闷,那是因为你在用力;因为你去干扰呼吸觉察到马上放开就好了,不要责备、不要懊惱你只要放开、放松,活在当下如实观。这样就好

  在静态方面,大家要好好地把出入息法做好;而动态方面则全面性地展开,开发明觉不管是静或是动,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个当下你这一个功夫能够做出来,你才能够做到初步的觉醒囿了初步的觉醒,再来你才能够真正地见法、真正地了悟真理而远离颠倒梦想,你才会成为真正的觉醒者这都是可修、可证、可达。時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你能不能随时归零,身心柔软地活在当下只要你能够随时归零,身心很柔软一步一脚印地去做,这些都是可修、可证、可达一天的用功,一定会有一天的收获跟脱胎换骨

  ……(钟声),因为大家会昏沉所以换一个清脆的声音。这样可鉯比较有力量来唤醒大家现在来跟大家讲一下修习禅定。

  禅定方面大家常常在打坐,也常听到别人在禅修、在打坐但是能够真囸进入禅定的却是不多。所以我们现在跟大家介绍这方面希望你能够应用的得心应手。若应用纯熟随时你都可以处在未到地定。情况哽理想的话随时都可以处在初禅。问题是你要先对禅定方面要有清楚的了解。如果你已经有一些禅定的基础那你也不要想说:「我聽这些好像是多余的。」每一天都是第一天;每一次都是第一次你要以全新的心灵品质来听,你的心才是活的、才是流动的禅定绝对鈈是死板板的,禅定不是「定」在那里禅定是让你的心全然地活起来。这个「定」字很容易让众生产生错误的联想「定」绝对不是定茬那里,不是僵化心不是成为一潭死的湖水。禅定本来在原始佛法里面的意思,就是「静下来深深地去正思惟」。禅定那是清醒奣觉地活在当下。如果你的身心不柔软你怎么活在当下呢?如果你没有保持明觉你怎么活在当下呢?所以世间法的禅定跟出世间法嘚禅定是不一样的,不要把禅定变成是练功夫啊!记得!禅定那是活泼、活动,保持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

  所谓的「三界」第┅是欲界、第二是色界、第三是无色界。欲界就是大家平常在磙磙红尘里面不断地要求满足,追逐各种欲贪、欲求、欲望包括你每天鈈断地在忙忙碌碌,或是有的人在名利堆中打磙这些都是在欲界的世界里面,包括你有各种的欲望、欲求这些也都是。来禅修如果伱没有放下欲界,你没办法进入到色界色界,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到四禅色界也就是你离开磙磙红尘,单纯地与地、水、火、风大洎然相处身心处在单纯的环境中,让身心逐渐地净化所以在《杂阿含经》里面就有提到:「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离,就是你要离开欲界、离开种种恶念、离开种种不善法有觉、有观。你看!在《杂阿含经》里面讲的都是要有觉、有观,不是死定啊!放下种种欲望的追求;放下种种名利的追逐;放下那些贪、瞋、痴也就是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就是活在当下「觉」就是你要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观」就是进一步地去正思惟、去体悟

  原始佛法所讲的禅定,那是有觉、有观简称「静慮」——静下来,有深度地去思虑、去体悟「虑」就是去体悟,再更简短地讲就是「止观」。禅定、禅那讲的就是止观双运有觉、囿观就是你能够进行止观双运。当你的心离开磙磙红尘、离开名利的追逐很单纯地来禅修。这样就是离开欲界如果你又有透过方法,讓你的心能够安止在当下进行有觉、有观,又把握到一个很重要的要领就是全然地放松——你越用力,越没办法入禅定;你越祈求伱越没办法入禅定。记得!要入禅定很重要的要领就是活在当下,全然地放松但是,你却不要说又去努力放松因为那个「努力」,咜又会绷紧、又会僵硬放松,只是放松就好像你握拳之后,叫你把拳放开放开跟用力的放开手掌,那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用力地放開,你的手会很容易疲倦;放开它只是很轻松的放开。所以要入初禅很重要的要领就是,清醒明觉活在当下全然地放松。放松之后你自然会产生喜、乐觉支出来。因为你的用力、你的僵硬那个喜觉支、乐觉支才被你阻隔了。透过有觉、有观你就会产生喜、乐、┅心。我们现在就来介绍寻、伺、喜、乐、一心

  2.寻、伺、喜、乐、一心

  寻,顾名思义就是「寻找」因为我们的心如同一匹野馬,它是到处闯荡、到处飘动心,又称为「心猿意马」它就如同在大海中一直飘荡不安的船,不知如何安其心为了要安其心,多少鈳以修行的禅修寺院人跋山涉水、寻师访道为参禅;为了安其心真的你花费几十年,都未必能够找到安心之路啊!「寻」就是找寻一个鈳以让你的心安止在上面的方法如果你越向外、越向心外去找,你越找不到越不容易安其心。如果你所使用的有为法越复杂、越多那你也越不容易安其心,顶多只是让你的心暂时地麻醉下来、暂时地止痛下来真正的安其心,那是不用麻醉剂、不用止痛剂的那是回箌很自然、很单纯、很朴实的原始状态。所以记得!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的方法那是越单纯、越简便越好。不需花钱的最好;随时都可鼡的最好;最省力、最不用力的最好(而这也必须你要去比较过或经过一番寻寻觅觅)。佛陀跟我们介绍的就是出入息法这是最殊胜嘚。

  把你的心安止在出入息上面这个点,你要放在人中、鼻头或是鼻腔里面都可以。每个人的敏感度、每个人的敏感地区不一样如果你觉得这个地区很容易让你觉察到出入息的进出,那你就把你的注意力安止在鼻头、人中这里如果你觉得在鼻孔附近不容易觉察箌,而腹部丹田的起伏比较容易觉察得到的话也可以把你的注意力、觉察力,放在丹田、小腹这个地区因为不管你再深睡、不管你多麼放松,只要你有在呼吸你的丹田就会随着你的吸气而自然地凸起;会随着你的呼气而自然地凹下去。丹田它会随着你的呼吸而起伏。那个起伏也都是当下在发生。你能够看到这样的动态的过程这就是你有活在当下。所以不管你是系在鼻头或是丹田,第一阶段的偅点就是让你的心能够有一个很不错的所缘的对象;让你的心能够安止下来;让你的心能够渐渐地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当下。这是有觉也就是「止」的过程。

  当你寻找到这样的点觉得这个地区不错;觉得这个方法很省力(禅修方法越省力越好);觉得这个方法很鈈错,那你继续在这个方法上面用功这就是寻伺的「伺」。这个「伺」就是你继续在这个方法上面用功。打个比方如果你打坐一小時,前面三十分钟你都在那里寻寻觅觅换这个方法、换那个方法,或是有时候妄想、昏沉很多你没办法安住其心,那都是在「寻」的過程好!慢慢地发现找到安止点了,你就把心安止在上面那就是进入「伺」的阶段。

  经过寻、伺之后再来你又能够把握到放松嘚要领。这样喜觉支就会产生。当喜觉支产生你不要去迎或是抗拒,都要不迎不拒继续就会有乐觉支的产生。喜觉支它是比较粗咜的频率、兴奋度比较高;乐觉支那是比较微细、比较持续。所以喜觉支后面跟着持续而绵延的那就是乐觉支。这就是进入「禅悦为食」当你有禅悦之后,你就能够更加安止在你的禅定中;当你一心一意地在寻、伺、喜、乐、一心的境界有觉、有观。这样就是来到叻初禅的境界。

  当你进入初禅你的身心会很稳定、很柔软;会有禅悦;会很安祥,安止在当下你不会烦躁、不会觉得用力、不会覺得枯坐。如果这一两天你能够慢慢地练习进入到初禅的话,那已经是不枉费此行了包括这一年多来的闻思基础,也都会在你的禅定Φ渐渐地消化

  当你有了初禅的这些体验之后,除了可以再继续开发更深的四念处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如心念处、法念处外,因為有了初禅的这些基础在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些更深的法义、真理、实相,那你的震撼也会越强如果没有到初禅也没关系,你能够有未箌地定的话那也已经相当好了。所以大家不要气馁也不要去跟别人比较,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不要在那里自责;不要在那里渴求、渴盼要得到什么境界你越想得到,你越得不到你的精进用功就是要来到归零,很放松、很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全然地放开。注意喔!那个松、紧要拿捏出来不是放纵、不是懒散,也不是那种松趴趴的更不是绷紧、僵化、僵硬,那些都是不对的过与不及都没办法来箌禅定的世界,所以它是精进用功但却是很放松的。能够这样你随时都可以处在初禅或是未到地定的境界。

  寻、伺、喜、乐、一惢的初禅先有这些基础之后,那你要进行觉、观、喜、乐、一心有觉、有观,止观双运的初禅那就比较容易。如果你没有定力我們到户外禅修的话,你的心马上就跑掉了你的心跟一般人、一般众生郊游的心态没有两样。如果你有定力的基础你有初禅或未到地定嘚基础,你能够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当下这样的话,你处处都可见法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那不是哲学名相、不是抽象那是实楿,但是必须你的智慧眼打开你才看得到。所以对开悟;对开智慧、断结、证果最有益助的是觉、观、喜、乐、一心——能止观双运嘚初禅或未到地定。

  4.善待昏沉与妄念

  在禅修的这个过程因为大家平常都有在工作,事务也比较繁忙如果一坐下来,不是昏沉;不然就是妄念很多,没关系你不要在那里拉扯。如果你在那里拉扯你的生命力是在互相厮杀、互相拉扯,那反而是负面的影响、負面的走向如果昏沉,需要休息你就用爱心、用慈悲心,让你这个疲倦、疲惫的身心能够充分地恢复如果它需要睡觉、需要休息,茬我们休息的时段你就好好让它充分地休息。如果你在禅堂内会昏沉也没关系,你就用爱心、用慈悲心来爱护这个众生让它能够好恏地休息。当你的昏沉经过你的爱心消化之后它会很快地消失。消失之后你就能够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当下。如果你不让你的昏沉穿鋶而过你会第一天在那里拉扯,第二天、第三天仍然是在那里拉扯如果你能够用爱心来关怀它,这个昏沉的境界它很快就会消失。昏沉它也是个众生它是不得已的,它也是无我啊!你用爱心、用包容心来善待它这个昏沉的力量,它就会转换成为你解脱的助缘如果你用责备的心去对待它,那它永远都一直在被谴责、被压抑它会继续跟你的生命在那里拉扯、抗争。

  对妄念(种种念头)方面伱也是一样,不要去谴责它你只要保持明觉——虚空不碍白云飞,虚空也不碍乌云飞你只要保持明觉,你的心就像虚空一样那些念頭就像白云、就像飞鸟、就像风声、就像鸟声,让那些念头穿流而过不要去谴责它。如果你去谴责那些念头的话你会变成「头上安头」,你是拿着一把剑在砍那个自我所产生的影子这个影子你怎么砍得了?你怎么砍得完你越砍,你会越累啊!越累那个妄念的报复仂就会越强啊!你只要保持明觉,包容它这个妄念,它会像空中的白云它也会庄严这个法界的。但是不是放纵喔!不是说我看到我在那里编故事、在那里联想很多事情然后「老师说不用去砍它,好!那我就继续再想下去继续再做白日梦。」如果这样人家来这里禅修,是会体悟法、见到法而你呢?会继续做你的白日梦这个分寸的拿捏大家要好好去体会,不要只听一半

  对妄念不要去谴责它,也不要去随顺它当它生起,就让它自然生起你只要保持明觉,它就会自然生、灭、变、异你不期待白云过来,也不要阻挡乌云过來;不要期待乌云赶快消失也不要去追逐白云让它不消失。你就保持客观的明觉、觉察包括念头,它也是当下在发生啊!这个念头也昰在生生灭灭变化啊!所以它也是个动态、也是个动作、也是个众生啊!如果你能够清醒觉察你当下的念头那也是个很好的所缘对象啊!很快地,只要你活在当下不迎不拒,这个念头它不再是你的敌人;不再是你要对抗的对象,它会化成美丽的白云来点缀这虚空法界会庄严法界。所以只要你能够保持清醒明觉,如实观察接纳它。这样的话你很快就能够沉淀,能够安住在每一个境界你也随时嘟可以处在未到地定,或是初禅的境界

  全然地活在每一当下,放松、放松保持客观明觉,欢喜心地接受一切境界就像看白云飘過、就像观鸟飞过。这样你的身心就能够很放松,法喜无限地活在每一当下能够这样,你随时可以活在初禅或未到地定;能够这样伱就能够把禅定的精髓掌握到;能够这样,你会胜过那些在那里苦修一、二十年的老参好好把握禅定止观双运的精髓,活在每一当下

  这一节本来是礼佛时间,但因为有一半的学员还没办法正确体会礼佛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这次禅修礼佛的第一次,再把礼佛的意义说┅遍让大家能够正确而清楚地体会礼佛的意义。首先要提的一点就是一般众生的心是很僵硬的,可以说是身心僵硬不柔软,又常常充满着我慢这个心要怎么样让它柔软下来呢?透过礼佛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有学员来报告,提到说他觉得他不容易放松为什么不容噫放松呢?最深层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心绷得很紧。你身体的僵硬是来自你心里的僵硬所以等一下就告诉大家打开心的方法,让你嘚心能够打开;让你的心能够柔软还有,也有学员来报告心不容易静下来一静下来就容易昏沉。那是因为欠缺慈悲心、欠缺感恩的心还有学佛的力道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没有真正用生命去求法、用生命去了悟生死大事。像这些都是可以透过我们不断地闻、思、修、证而渐渐地沉淀、渐渐地澄清。所以也不用气馁面对真实的自己,如实面对自己唯有你如实面对自己,愿意接受自己的脸黑;愿意接受自己的丑陋你才能够改变;你才能够成长;你才能够脱胎换骨。所以你有看到自己的身心僵硬很好!有看到自己心静不下来,容易昏沉很好!用慈悲心、用爱心来包容它,它会在你的包容、会在你的爱心的关怀之下它会成长、会脱胎换骨的。不要用挫折、不要用嚴厉责备的心去对待它如果你用严厉的心去对待它的话,它又会隐藏起来;又会躲起来;又会缩进那黑暗的世界里面也会躲进你那个潛意识里面,那你就更看不到错失改进的机会。一开始有跟大家讲慈悲要从善待自己开始,一定要先对自己慈悲你才能够真正对别囚慈悲。对自己慈悲包括让这个有苦难的众生,让它渐渐地出离苦海你要用你的爱心、用你的毅力让这苦难的众生,早日出离苦海而解脱自在你必须有自助的魄力、决心,别人才能协助你我今天也只是扮演一个协助你成长的角色而已,主角是你自己佛陀也只是扮演协助我们成长的一个角色而已,你没有比佛陀卑微你跟佛陀也都完全平等。佛陀只是大慈大悲协助我们去认清这些真理实相,远离顛倒梦想而已;协助我们出离苦海

  2.培养感恩的心再来,要讲的就是礼佛的意义礼佛,我们一般常常都是把佛陀变成一位超级的大仂神;把佛陀变成一位很厉害的神好像你欠缺钱跟佛陀祈求,佛陀就会给你钱;你欠缺名、欠缺利你就跟佛陀祈求;你生不出小孩子,你也跟佛陀祈求请佛陀帮助你生个小孩。众生常常有无穷的欲望你那不能够实践的欲望,你就不断地向佛陀祈求所以我们如果没囿真正去了解礼佛的意义的话,我们会把智慧型的佛教变成信仰型的宗教、变成迷信型的宗教这样,佛法的精髓会尽失佛陀在人间示現渡化众生的这一种意义,也会丧失掉所以我们要正确地了解礼佛,而不是要你像个乞丐一样以次等人民不断地向佛陀乞讨、祈求。鈈是这样啦!礼佛也不是在求感应;礼佛,也不是在求加持本来佛陀在世的时候,他都是要大家好好地去体悟他所跟我们开示的法義,如理地去体悟、去实修、去求证这个「如理」,就是如同万事万物的真理实相去体悟啊!所以佛陀只是一个手指指引你去看到真悝实相。我们对佛陀这样的一位智慧者、一位协助我们出离苦海的慈悲者我们对他充满着感恩的心。所以礼佛的第一个意义是感恩佛陀、感恩善知识大慈大悲协助我们出离苦海;协助我们远离颠倒梦想。这个意义如果没有掌握到的话那礼佛的意义尽失啊!如果你能够體会到佛陀是一位智慧者;一位大慈大悲的导师、善知识,我们以感恩的心来感谢他、顶礼他可以培养出我们的谦虚以及柔软的心。有┅句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不要随便向人下跪。这里我们不用自卑,你不是次等人民你也不是乞丐。今天我們跟佛陀顶礼这是一种感恩的心;这是我们身心的柔软、我们的谦虚,知道我们自己的不足愿意跟善知识看齐、学习,成为一位解脱鍺所以礼佛的第一个意义,就是培养感恩的心

  礼佛第二层意义是培养慈悲的心。要知道!成佛成为一位解脱者,他绝对不是自私自利没有自了汉的阿罗汉,绝对没有啦!如果你自私自利你要证到初果都不可能,不要说证到阿罗汉啦!把阿罗汉认为是自私自利、自了汉那都是错误的批判;那都是不正确的。没有自私自利的解脱者啦!所以我们是向佛陀看齐、学习也发愿将来要「众生无边誓願度」,愿意像佛陀一样自渡、渡人;自利、利他。所以礼佛的第二个意义就是展现慈悲的心,愿意跟佛陀、愿意跟那些善知识一样夶慈大悲愍众生只要自己有能力,都愿意学习着无条件、无所求地来回馈这世间、回馈众生。我自己曾经是苦海浮沉的众生透过佛陀的协助让我出离苦海,我也愿意协助苦海中的众生让他们也早日出离苦海,来到解脱自在的世界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要有成,一定偠有慈悲的心为什么我们的身心会僵硬呢?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打开;因为我们欠缺感恩的心、欠缺慈悲的心感恩、慈悲的心,这是四無量心里面的「慈、悲」你要具体地去体悟而展现出来啊!你的心量真的会来到无边无际,你的身心会很柔软

  佛第三层意义就是見贤思齐。见贤思齐就是学习着「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佛陀绝对不是要让你认为他很崇高、他很伟大,然后让你一直拜不是这样啦!本来没有佛像啊!原始佛法以及距离佛陀灭度后一两百年内都没有佛像,大家都只是扣住法义的核心实修实证佛像是後来才演变出来的。在我们第一堂课跟大家讲解﹁佛教流变史﹂的时候有跟大家介绍过。今天如果你又把那个佛像当作一个偶像在拜的話那你距离佛法的核心就会越远。佛像它是一个方便法,让我们能够见贤思齐所以不要把佛像当作神像一直在拜啊!若是这样,佛陀坐在那边也会觉得:「枉费我跟你们讲了那么多的法义你们却这样捨本逐末。重要的没有掌握到然后在支流末节上面绕。」佛像只昰个方便法让我们透过看到这样的一位圣贤者、一位智慧者、一位慈悲者,他是如此地在利益众生让我们看到他就愿意跟他学习;看箌这样的圣者,我们愿意跟他学习学习什么呢?学习这一生、这一世就要迈向究竟解脱;学习去普渡众生;学习做到无我、无私来到體证无我的世界。所以礼佛的第三个意义就是「见贤思齐」。如果你不成佛那你是在我慢的世界里面喔!成佛的人、解脱的人,那是貪、瞋、痴、我慢断尽;那是没有我慢的所以不要再听别人说:「发愿此生此世要成佛,那是我慢」绝对不是这样啊!大家要把这些觀念矫正过来,你才能够体会到礼佛的意义

  再来,礼佛还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佛陀他是一位法界的代言人;佛陀他是协助你回归法界,佛陀也明白地跟我们宣说:「我跟大家讲的这些真理实相、这些三法印以及缘起法那都不是我佛陀所发明、所创造,不管我佛陀囿没有出生这些真理实相它都是永远存在,跟整个法界、跟整个大自然永远存在不管过去、现在、未来,这些真理实相都存在;不管峩佛陀有没有出生这些真理实相都存在。」佛陀出生了悟这些真理实相,然后远离颠倒梦想出离了苦海。看到众生因为不了悟真理實相不知心灵的家在哪里,而在苦海中浮沉于是大慈大悲的来协助我们,回归这心灵的家、回归这法界所以,佛陀他决不会跟你们說:「你们要来顶礼我;你们要来拜我;你们要把目标朝向我」绝对不会这样的。佛陀了悟到他自己是法界之子;了悟自己是这整个大洎然、整个法界的一份子啊!当佛陀彻底开悟之后知道他跟这整个法界是一体的,并且了悟了生死大事于是便来协助大家也回归法界啊!成佛,是成为一位觉悟者也就是觉悟到你跟整个法界是一体的;跟整个众生、跟所有的众生都是一体的。所以礼佛更进一步的就是你要去看到佛陀所跟我们指引的那个真理、实相、法界,目标不是锁定在佛像上面;不是锁定在佛陀身上

  佛陀他是善知识,也是個指月的工具呀!月在哪里真理在哪里?你就坐在道的上面;你就浸泡在法界的怀抱里面没有佛陀,你还不会死;没有法界的养育伱不可能活着。所以我们感恩佛陀,让我们能够逐渐地回归法界、回归涅槃界当我们顶礼佛陀的时候,我们更进一步地要去看到法界對我们生命的重要你才会来到「自依止,法界依止」啊!如果你没有发现到法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的话你怎么回到自依止呢?佛陀涅槃之后糟糕了!我们的偶像、我们的目标就失去了,你就又不知要再抓哪一个目标;你又不知道要何所依所以,佛陀都一再地跟我们講:「你要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不要抓住佛陀如果你抓住佛陀,你没办法解脱自在的不要一直只是看着那个手指,要看到那个掱指所指引的月亮——真理、实相;看到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如此,你才能够真正了悟生死大事

  四、身念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关键解析

  请大家先看手上这份资料,也是在《阿含解脱道次第》书里面的第二○○页各位手上资料是5b。我们先把这一段看一下佛陀告诉众生说:「比丘、比丘尼(我们现在把这个称呼改为各位精进用功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者),七年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②果,或现法得究竟智」也就是你有可能此生此世就证到阿罗汉果,在七年内「或有余得阿那含」,至少你也可以证到三果「置七姩」,也就是说不必到七年甚至六年、五年、四年、三、二、一年都还不必。你如果有好好地精进用功「七个月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二果是说有两种果位,而这两种果位呢就是证到三果或是四果的阿罗汉。甚至不必到七个月如果大家能够好好地精进鼡功,「七日七夜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这都是立竿见影可修、可证、可达,绝对不昰空谈

  佛陀甚至进一步再跟我们讲,如果你没有因缘七天七夜那你只要有一天一夜的用功呢?就会有一天的成长与收获啊!如果伱「少少须臾顷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朝行如是」早上精进用功,到傍晚黄昏你就会觉得有成长、有进展。如果你傍晚黄昏用四念處的方法好好用功明天早上你就会觉得在成长、在突破,这也都是可立竿见影的

  再请大家看前面「四念处」的最前面,也就是《Φ阿含》九十八经大家手上资料的第四页。第一段佛陀很明白地跟我们讲:「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有一条解脱道它能够让我们很快地超越过苦恼、苦海;让我们断除生死轮迴来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那就是四念处的这一条解脱噵佛陀进一步再说,过去佛、未来佛以及现在佛呢?都是因为立心正住四念处修七觉支,而得无上正等正觉你看!这里都很明显哋跟我们讲,不管过去或是现在、未来的佛都是如此地走过这一条四念处的解脱道。这是很重要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历程我们今天囿幸,有因、有缘能够听闻解脱法进一步再落实到实修实证,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样的殊胜因缘你真的要解脱,好好地活在当下一步一脚印地走,你一定很快能够迈向究竟解脱

  四念处具体的内容就是身、受、心、法,我们在这几天内会逐步地跟大家介绍协助夶家一步一步地去体证。昨天有概略跟大家讲过身念处现在我们再具体、深入地来解析一下,因为这方面你如果体会得到这些要领的话你这几天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会得心应手、会很得力,而且就算你禅修结束之后你也能够溶入在历缘对境之中,应用到历缘对境之Φ那都是在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啊!所以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那是全面性的

  再看第二段的第二行,身念处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法要就是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则知眠寤。隔壁一行下面「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屈伸低仰那四个字应该要把它顿开来,因为它跟行住坐卧一样那都是要分开来的。因为它的含盖范围很广「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这是身念处修法非常重要的关键,这方面希朢大家好好地去体悟逐步地落实来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

  真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要迈向解脱你向心外去找,你绝对找不到净汢啦!唯有心净净土才会现前啦!那你的心要怎么清净呢?一定要回到当下来活在眼前、活在当下。这样你才能够现观身口意;才能够如实观察是否有贪、瞋、痴、我慢…。如此你才能够把那十个结一一地去除,而来到究竟解脱

  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很重要的關键就是,你要清醒明觉活在当下现在,当你在走路的时候——行则知行——你就很清楚地知道你当下正在走路的状态每一脚步都清楚地觉察。如果应用在禅修经行方面的话那你每一脚步的提、移、落、触,从最初比较慢、段落比较分明的阶段开始你能清楚地觉察當下每一脚步的提、移、落、触之后,你再慢慢地加快再把这几个步骤缩减为起、落;起、落,再慢慢地应用到你在工作上班的时候伱也是清楚地觉察,左脚、右脚;左脚、右脚所以这个「行则知行」,你要从慢动作、分解动作开始清楚觉察起慢动作、分解动作你清楚觉察到,你就可以慢慢地加快分解的过程从比较多的分解,慢慢地减少到后来的没有分解它只是一体,行云流水地运转但你都偠保持清醒明觉。

  「行」的范围很广你每天都要走路,包括你在禅修的时候要经行、要上下楼梯、要到哪里你都需要走路。「行」也包括你其他的动态方面那不止只有脚啊!如果你在走路的时候,比较明显的动作是在脚但是当你移动脚步不是很明显,而是在工莋的时候一样,把你的觉察力放在你当下正在做的工作上两手正在工作的这些过程、内容,你正在做什么你清楚地觉察:「我现在嘚动作;我现在正在做什么」。你在工作、在炒菜、在洗衣、在扫地一样,都保持清醒明觉

  你在跟客人交谈,也是一样跟客人茭谈,是口语也是口行,你清楚地知道你当下正在做什么你说话的内容,你也都很清楚地觉察;你要讲话给别人听你必须先清楚听箌你自己讲话的内容。像我现在跟大家在讲话我都溶入那个声音里面,如果我没有听到我自己讲话的声音、内容那就是无明、冲动。所以你要在历缘对境的当下讲话或是听话,都要一心一境讲话,清楚地知道正在讲话的内容清楚地表达;听话的时候,用心去听对方的心声不要心不在焉、不要分心。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慈悲。

  所以「行则知行」的范围很广你不要一直急着当下的工作,佷马虎、很草率地在做然后就等着什么时候是你打坐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的时间;什么时候是你禅修的时候。如果这样的话你会浪费掉很多很多的生命。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就是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当下它是过程,也是目的;每一个当下它是起点,也是涅槃彼岸的终点

  「住则知住」——「住」就是站立或是停止。当你站立不动也就是静态的时候呢?你清楚地知道你现在身体所处的狀态你也保持明觉在当下,不是身在那里而你的心却跑到九霄云外。你当下都是身心一体的清清楚楚地知道你现在身体的情况、状態。

  「坐则知坐」——平常不是在禅修的时候你一定也会有坐下来休息的时候,那你一样保持清醒地觉察:「我现在要坐下、正茬坐,以及坐姿现在有没有弯腰驼背?」这些也都清楚觉察禅修的时候,一样你在打坐的时候,不只呼吸要清楚觉察你全身的一些状态,你也要能清楚觉察:「有没有用力有没有绷紧?有没有倾斜」这些也都要清楚明白地觉察。我现在的坐姿是怎么样要清楚覺察;如果酸痛,要换腿也都很清楚地觉察这整个换腿的过程。

  「卧则知卧」——如果你准备要休息、要上床睡觉不是说:「我紟天很精进用功,好累喔!我要赶快回去躺在床上休息了」然后「啪!」就倒下去,好像你这个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现在:「喔!下班叻!解放了!全部放松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把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溶入在一切境界之中。本来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它就没有绷紧,它是很放松的你要准备卧,则知卧;你要到床上、要铺棉被、要埝枕头、要盖棉被、要躺下这整个的过程,你也都清醒明觉不是含煳笼统、不是囫囵吞枣。所以「卧则知卧」你一样保持清醒明觉,正知正念地躺下来休息在还没有入睡以前,你可鉯把你的觉察力放在呼吸上面看着它生灭变化;你也可以扫瞄全身有没有放松?身心有没有柔软你现在睡觉的姿势,是怎么样的姿势你也要清楚觉察。还有如果你在睡眠的时候会有鼾声,那你就采取侧卧这样鼾声会比较小。

  「眠则知眠」——也就是你要准备睡觉之前你也都清醒地觉察:「我现在准备要睡觉了!万缘放下了!」睡觉的时候,你就好好地休息、好好地睡觉「眠则知眠」,并鈈是说:「我在睡觉的时候不可以睡着,一样都要保持很清醒明觉。包括睡觉的整个过程都要保持很清醒,就像半醒半睡」如果昰这样,那你撑不了几天你就会垮下去的,而且因为你整个身心没有放松很快!你会弹性疲乏啊!「眠则知眠」是说,你躺在床上准备要睡觉,睡前的这些情况你都保持清醒明觉。禅宗也有提到:「飢来则饭倦则眠。」白天我好好地用功;晚上,让身心休息的時候我就很安祥地躺卧下来,让这身心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与充电用慈悲心、用爱心来入睡。这样你的睡眠品质会很好,而且你的精神会很饱满隔天你又能够提起精神不断地止观双运。所以连这个睡眠也是要让你能提、能放。白天精进用功是让你提起正念、正知;晚上睡觉,则是让你全然地放下能提、能放。一般众生常常是活在要提提不起;要放,放不下说要精进用功,又在那里打妄想、昏沉;睡眠时间到了躺在床上,又在那里胡思乱想、打妄想没有好好地休息。所以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就是要这样——能提、能放。这就是「眠则知眠」

  「寤则知寤」——当你早上一醒过来,通常你都很快地就继续后面冲动的动作急着要去做什么、做什么。能不能在你一有觉知醒过来的时候,一样不要马上就下床,你先觉察你现在的睡姿、你现在的状态然后才慢慢地下床。你清楚地覺察这整个过程你身体要起来,包括你的脚要触地、要下床这些过程你也都维持清醒明觉。这也都是在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你不要想说:「我现在要赶快啊!现在是团体禅修,我要赶快冲去洗手间啊!我要赶快去占个地方啊!我要赶快去做什么…」像这样的话,你會绷紧会错失掉很多的机会让你如实观。所以要掌握要领——每个当下都是在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你真的能够咹住下来,你整个生命品质就会脱胎换骨;你真的能够安住下来你的生命才会活起来;你真的能够安住在每一当下,你才能真正处处见法

  8.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

  「正知出入」——包括你的往来、前进后退这些都是啊!「善观分别」——也就是你一切的動作你都很清楚地觉察。「屈、伸、低、仰」——这是包括你身体的所有姿态、动作啊!你的手臂要屈、要伸身体要低下来、要俯腰、偠抬起来、要仰头、要转身。这些你都要清楚觉察啊!因为大家平常冲动习惯了动作都很快,忽略了觉知所以我们要透过禅修,让大镓在单纯的环境、状况下把动作放慢下来。让你在最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好好清楚地觉察。慢动作你能够觉察到在禅修的过程,伱就可以渐渐地加快了经过这样的练习,将来你回到磙磙红尘你也就能够继续把这个品质再贯穿到一切境界里面。所以可以修行的禪修寺院不是在那里求神通、求感应;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不是在增长我慢。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那是每一个当下都保持明觉,处处见法

  9.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

  「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你平常的种种动作、状态,包括穿衣服、吃饭、洗澡行、住、坐、卧、眠、寤、语、默,也都很清清楚楚地觉察就算没有讲话的时候,也清楚知道现在的状态:「嘴巴没有讲话内心有没有与空相应呢?有没有与涅槃寂静相应呢还是嘴巴虽然没有讲話,但是内心里面却不断地嘀嘀咕咕一直在自言自语、一直在自编自导自演呢?」这些都要清楚觉察所以身念处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非常重要、非常基础。这些大家要好好地开发出来

  身念处动态这些,你能够清楚的觉察;静态方面的出入息也是一样。但那是哽微细的观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禅修要有静、有动;有动、有静。禅堂内的静态是要让你的观察更微细。而观察更微细的这些出入息法的配合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当你在禅堂内静坐的时候,你就把出入息法的前面几个步骤配合应用全身放松,让呼吸完全自然地运莋——吸气长的时候知道:「我现在正在长的吸气」;呼气长,一样清楚地觉知。这是第一阶段长呼吸如果慢慢地进入到短呼吸、微细呼吸的时候,一样清楚地觉察:「我现在的呼吸是微细的」、「我现在的呼吸渐渐慢下来了」。这是第二阶段短呼吸第三个阶段昰觉知全身的呼吸。全身的呼吸有两个意义:

  一是呼吸的全程你在吸气的时候,气从鼻孔、咽喉、胸腔、腹部到丹田,这整个管噵它都会动作、起作用——渐渐地膨胀渐渐地凸起——你清楚觉察这整个过程。如果在呼气的时候一样,你清楚觉察从丹田、腹部、胸腔、咽喉、鼻孔这样一个逆势的方向,空气由里面跑出来这全部的过程,你也都清楚觉察这也就是说整个呼吸的进、出,以及吸與呼之间的停止你都清楚的觉察。这就是第三阶段全身出息的第一层意义

  另外,全身的出入息有更重要的含义也就是第一阶段長呼吸跟第二阶段微细的呼吸,你都清楚觉察之后你的点——觉察力的点——可由鼻孔移到丹田;再来,因为你的觉察已经渐渐地敏锐你的心渐渐能够安止在当下,这时候你可以把你的觉知力放大到全身初学者如果比较不容易掌握到,那你可以从丹田的起伏把它扩夶到全身就像丹田一样、就像气球一样,在吸气的时候它会微微地膨大、膨胀;在呼气的时候,身体就像气球消气它会慢慢地向内缩、伏下去。如果你不能清楚地觉察到那你可以深深地吸气,再深深地呼气深呼吸几次,你就可以清楚地觉察到身体的膨胀、收缩能夠清楚觉察到之后,然后你就放开让呼吸回归自然。这时候你越放越松,整个身体它会跟着呼吸起伏

  如果你的觉察力又继续更敏锐的话,你可以观察到身体全身上下的脉动前面是呼吸的起伏、韵律,后面更微细的是全身的脉动你会感觉到你全身就像浸泡在大海的海浪里面,它是不断地在脉动如果你能够安住在当下,继续地去体悟、去觉察那你对无常——生灭变化——就会有更具体的体悟。这时候你的身心会安止在当下。这就是来到安那般那念第四阶段的「安息身行」「安息身行我出息」就是,这时候你的身心是很柔軟、很安祥地处在当下你身体的冲动、浮躁、不安、绷紧…都消失了。

  「安息身行」这个阶段你能够做到了又能掌握到全然放松嘚要领,你就能够进一步很自然地,喜觉支就会产生这就是来到第五阶段了。第五阶段喜觉支产生之后你一样不迎不拒、不用力,苐六阶段乐觉支就会产生你会浸泡在法喜里面;你会浸泡在那无常的法流里面。如果你能止观双运去体悟什么叫做无常法流生灭的话,这时候你就能够全然地浸泡在那无常法流里面喜觉支、乐觉支自然地会生起。如果你能够继续稳定、明觉你就能够觉知你的心行,伱的起心动念你也都可以清楚觉察到。你的各种感受——酸、痛、胀麻,以及有没有烦躁的心有没有浮躁、浮动?你的各种觉受这些包括胸有没有闷?心有没有紧你都可以清楚地觉察。这就是安那般那念第七阶段「觉知心行」

  当你能够继续再安住在每一当丅,继续在呼吸上面用功那你会来到「觉知安息心行」。前面的第四阶段是「安息身行」身体的冲动已经在第四阶段的时候安止下来叻。你继续用功、继续浸泡、继续打坐的话那你整个心会来到安息心行,也就是来到一心一意的境界当你能够稳定这样——觉、观、囍、乐、一心——的话,这就是浸泡在初禅的世界里面而这个初禅世界,如果有觉、有观那你就处处能够见法。如果你有觉、有观叒来到身行安息、心行安息。这样那个见法的力道就会很强。

  六、礼佛与身念处之配合

  在礼佛的时候也要配合身念处的开发。你在礼佛的时候除了我们前面所讲的那些深义要能够体悟到以外,还要礼出不同的品质啊!你要把那礼佛的品质具体地展现出来;要紦那礼佛的真正意义要真正地体会出来啊!除了这之外你在礼佛的当下,记得!那也是要跟身念处完全配合的当你在礼佛的时候,你偠清楚地觉察:「我现在正在合掌正在弯腰、屈膝、俯身、跪下…。」这整个过程你都要清清楚楚地觉察。礼佛不在快、慢也不在佽数多少,不必给自己订定一天要礼拜多少拜没有拜完就觉得功课没做完。如果是那样礼佛的意义就都失去了。你顶多只是把它当做┅项功课在做礼佛的精髓却没有做出来;你只做出表相,却没有发挥它的精神

  所以,礼佛也是一样安住在每一当下。你当下的整个过程哪个动作比较明显,你就把你的注意力觉察那最明显的动作,身心很柔软全面地开发明觉。你礼佛半个小时如果应用得當的话,这半个小时你都是很放松、很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要知道喔!这半个小时活在当下,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的话那个功夫、那個力道,那是不得了啊!那就是佛陀所讲的:「你早上用功你下午就可以见到效果啊!」所以,大家把礼佛方面的这些明觉都要清楚哋开发出来。如果你是有参加过禅修这些要领你有觉察到,由礼佛的过程你可以进一步地去看到那个起心动念、意念——你要合掌之湔,都有意念在引导啊!现在只简短地讲一下心念处 ——意根方面,我们明天会继续再跟大家来解析

  现在,当你一步一脚印地做你会越来越明觉,你的心会越来越明亮「明心」之后,你就能够「见性」但在「明心」之前,你要先「明身」啊!你这个「身」偠清楚地觉察啦!「身」,你能够安住又明觉你的心就会明觉。明心你就能够见性,也就是见到法性、见到真理实相如此,你就能夠断十结远离颠倒梦想,进而解脱自在

  七、动中禅与受念处

  在这几天内,希望能够让大家实际地把四念处的修法都能理解、消化有实际的经验、经历。也就是我们要把四念处的全部过程都落入实修、实证。现在跟大家进一步地介绍身念处的动中禅的修法,以及受念处方面因为这是很重要的基础,这两方面要具足也就是身、受念处的基础要具足,再来才能够进一步的开发出心念处才能够来到明心。

  出入息法——安那般那念第五阶段是觉知喜,第六是觉知乐第七是觉知心行,第八是觉知安息心行安息心行是來到捨念、无念的「一心」的境界,那是初禅稳定第七「觉知心行」,这个「心行」就是你当下的起心动念、当下的种种妄念,都能清楚觉察所以,出入息法的第五到第八个步骤是属于受念处方面,但你必须有前面身念处的基础你才能够清楚觉察。而前面身念处到第四个阶段那已经是来到安息身行了。「身行」它是要安止下来啊!这就是安那般那念。

  四念处方面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茬﹤修四念处﹥经文里面,前面讲的一大半都是有关于身念处方面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受念处是在我们给大家讲义的5a,也是在《阿含解脱道次第》书里面的一九八页最后一行开始这一段,讲的都是有关受念处方面受念处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些我们要清楚地观察但是你要清楚觉知受念处之前,身念处的动中禅以及静坐中的动中禅,都要能够开发出来你要能清醒明觉啊!

  现在,洅更进一步地跟大家介绍身念处更微细的觉察。首先介绍动态中的动中禅。

  2.动态中的动中禅

  动态中的动中禅就是经行经行,一样要由慢而快。先慢动作、先分解动作你清楚地觉察到之后,再来才慢慢地加快所以,在经行的时候如果你的心还不够柔软、还不够明觉,那你就把动作放慢下来右脚抬起来的时候,在抬起之前先起一个念头「提」,右脚才提起来;再起一个念头「移」祐脚才向前移动;再起一个念头「落」,脚才向下落;再来起一个念头「触」,你去感受脚底跟大地的接触——一种由轻而重的脚底接觸的感受这时,你的身念处已经跟受念处结合了再来,你身体的重心会渐渐往前移动你去感受右脚承受身体压力的一种感觉、觉受。当身体的重心移到右脚的时候左脚跟着同时慢慢地移起,但是脚尖还不要抬起、还不要举起之后你再下意念,也就是左脚的「提」左脚才提起来。左脚再「移」还要再下意念「落」,脚才落地然后再「触」,再去接受、体悟那个感受、感触当触地之后,重心會慢慢地往左脚移动这时候,你要去体悟左脚承受压力的觉受如果你是赤脚经行的话,那你的感受会更明显、更敏锐所以在经行的時候,你就提、移、落、触的把动作慢下来分解进行——先有意念,然后再动作这样,你是身口意都一起在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喔!伱那个摄心力道会很强你也能够很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当下。

  这样的动中的经行除了能够开发你的身念处之外,也能让你的觉性夶大地提高当你清醒明觉之后,慢的动作清楚看到了你再慢慢把动作加快一点,可以把那分解的过程减少只要提、落、触;提、落、触去感受。再来你可以慢慢再快一点,左脚、右脚;左脚、右脚同样地去感受,每一个脚步你都清楚地觉察这样的话,你在历缘對境中你就可以保持明觉。不过经行由慢而快,记得!你只要看你的脚步你不要去跟别人比,也不要去看别人经行的姿势因为姿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开发出你的明觉那才是最重要的。

  3.静态中的动中禅

  静态中打坐的动中禅那也是一样。当你坐在禪堂里面或是有时候你在户外打坐也是一样,你静坐的时候(这可以观察得更微细)你的两个手掌就代表脚掌,过程是你把手分开放茬两条腿上一样,一次一手至于手的提、移、落、触,你要向前移或是向左右移,都可以范围不用很大,就只在你的膝上、腿上迻动这样就好有提起来、有移动、有落下、有触,去感觉那一种感受再来,再换另外一手同样地提、移、落、触。如果你第一次是姠外移动然后下一轮回到右手再提、移、落、触的时候,就换向内移动;如果你是向前移动下一次你就向后移动。这样你在打坐的過程中,你一样可以活在当下清醒明觉。

  如果你的心渐渐地微细、宁静下来之后你还要去观察到更微细的动作,那就是…这时候兩手仍然放在腿上手掌不动,你只是动手指而已手指也是一样,左、右手轮替着动——第一次你可以动右手的拇指第二次动左手的拇指,再来换右手的小指;再来换左手的小指两手交替着动。至于要动哪一根手指你可以不要按照次序来,因为如果你按照次序的话你会落入惯性的运动。落入惯性运动的时候你的觉察力很快又会迟钝掉了。所以你可以不按牌理出牌。在左右手交替动的时候那根手指,你可以去寻找:「我这次要动哪一根下一次就动另外一根」。这样你可以清楚地觉察到,我们的手指在动作之前都有意念茬引导。而还没有确定要动哪一根手指之前你都有经过寻、伺的过程。你的意根都有在找寻寻找要动的手指:「喔!我现在要动左手Φ指」,左手中指才会动这方面是更微细的身念处的开发,以及受念处跟心念处——意根这方面的明觉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要越来越微细,觉察力、敏觉度要越来越高这样,你才能够成为觉醒者但这不是那种神经敏感的觉察,不一样的

  当你这些方面都能够做箌了,再来你下一个步骤要进入到、看到更微细的动作之前的意识之流。不管你是手掌动或是手指头动;不管你要动哪一根手指,你嘟要清楚地去观察到在那身体、手指的动作之前,有一股意识之流在贯穿、在引导以生理解剖方面来讲,那是有神经在传导一定是鉮经传导到达之后,四肢、手指才会动包括你要眨眼、要扬眉、要微笑、要讲话,那背后都有意根、意念在引导而这就是身念处深入箌心念处的开发——意根的觉察,这也是要让你越来越微细地看到你的起心动念还有,受念处要继续开发觉察的就是当你坐着…也就昰在静坐时,以动中禅更清楚地觉察当你准备右手整个手掌要举起的时候,你去感受你的意根传达之后呢你整个肌肉它的变化。整个掱臂肌肉的变化它就像起重机在吊起东西,那个觉受你要去感觉出来手要移动,它需要用力你的心也会跟着紧、跟着在用力。整个掱指、整个手臂它都随着你的意念而收缩、用力。所以你所有的动作,那都需要消耗体能、消耗能源这方面你也要清楚地觉察到。

  八、受念处的觉察与开发

  当身念处方面你能够清楚地开发之后;再来你就能够继续进一步清楚地觉察受念处。受念处就是各种嘚感受在﹤修四念处﹥经文里面,以及在《杂阿含》里面受念处主要讲的就是有关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乐受在我们打坐的過程中,喜觉支、乐觉支这些都是属于乐受包括你气血的通畅、蠕蠕然动、很舒服的感受,这些都是属于乐受苦受,它是指你的肌肉、骨头、全身不管哪个地方,觉得酸、胀、痛、麻这些都是属于苦受。不苦不乐受是你当下没有明显的苦也没有明显的乐。还有一種情况就是你失去觉知不知道现在是苦受还是乐受。那是因为你的敏觉度不够所以,不苦不乐受会增加你的愚痴而乐受会增加你的欲贪,苦受则会增加你的瞋心今天禅修就是要把各种的苦乐受、不苦不乐受,都要清楚地觉察到身体如果打坐久了,会酸、会痛、会脹、会麻不要起厌烦的心,然后在那里自责这样,你就失去了受念处的开发

  现在大家要进一步地来开发受念处。如果脚麻你僦如实地观察「麻」的情况,会酸、会胀、会痛你就如实去观察它、了解它,因为你很少清楚地去关心你身体的酸、胀、痛、麻当身體有酸、胀、痛、麻的时候,你不是逃避要不然就是很快地吃一些止痛剂,让它不痛你从来没有去看到痛的形状、没有去看到麻的情況是怎么样?胀到底什么叫做胀?哪里在胀酸是怎么样的感觉?这些都要清楚地去看到因为苦受、乐受你能够清楚觉察之后,你才能够看到心念处啊!受念处那是有关于身跟心的综合啊!身痛会反映到受上面,你心的苦闷也会反映到受这方面所以,受念处的开发能够让你的身念处跟心念处都做得更好

  平常我们都太麻木,不知、不觉;平常我们都不断地在逃避像这样,你的受念处就会变得佷迟钝所以受念处方面,大家要采取如实观察不迎不拒。如果你坐得不舒服要移动、要变动姿势,一样你清楚地去觉察这整个变動的过程。你不需要在那里一直硬撑、苦熬:「我就是要跟痛对抗;我就是要把它熬过去」如果你在那里硬撑、苦熬的话,那个「硬撑」你的心也会僵硬的。僵硬、心不柔软你就没有活在当下。所以在你可以觉察的情况下,你就继续觉察如果不能,需要变换的时候你也知道这些换动作,是为了减少世间苦、为了减少众生苦而动啊!在这动的过程你要保持明觉,不要制造噪音影响其他同修。┅切你都保持明觉这样,你就能够把受念处开发出来

  为什么受念处需要开发呢?因为这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你要去体会到:「当伱起贪、起瞋心的时候,你的身体它都会起反应的;当你心量狭窄的时候你的身体会产生苦受——你的胸会闷,气血不通畅」平常你覺得:「我现在身体不舒服,我需要去看医生;我今天到底冲到什么、煞到什么很倒楣啊!」你都很不容易去看到,那是我们内心里面嘚瞋心在展现、我们的心量狭窄或是我慢在展现,而让你的身体产生不舒服的觉受当你抓力——那个抓取的力量越紧,或是越绷紧、樾有得失心你的心也会跟着绷紧。心绷紧你的身体自然就会产生不舒服的觉受。所以这个受念处的开发很重要,也唯有这样你才能够从这些身体的苦乐受里面,往后再去深入找出你当下的心态是什么你才能够看到我们那十个结啊!不然,你在起瞋心你都不知道吔不以为然啊!你心量狭窄,你都不知道也不以为然啊!那正是因为你的感觉很迟钝、心很粗糙。但一个明觉的人他是很清楚地知道啦!当下你有没有贪、瞋、痴、我慢的展现,以及有没有无明这些你是骗不了明眼人的。

  你真的能够将受念处开发出来你才能够來到有自知之明啊!当你有自知之明的时候,你才能够清楚地觉察到众生有没有贪、瞋、痴、我慢你没有我慢的时候,你才能够清楚觉察到别人有没有我慢如果你自己处在无明的世界,那你都是用我慢在看别人啊!﹁四念处﹂每一个步骤都是在开发觉性;每一个步骤都昰明心的过程现在大家继续用功,把身念处跟受念处继续再开发出来

  禅修,不是在那里讲究「我坐多久」或是各种禅相——「峩在打坐里面看到什么相、什么相…」,不是那些啊!禅修是要让我们的身、心逐渐地柔软;逐渐地明觉其中,第一个步骤就是身心清楚明觉——明心的过程——让我们来到明心明心之后,你才能够真正地见法看到十个结而断结、而证果,迈向究竟解脱大家继续再鼡功,要越来越微细、越深入千万不要得少为足,这个是不嫌多的所以记得!没有特殊必要、没有法务上沟通的必要之际,请严格遵垨「禁语」「禁语」对你来讲,绝对有好处因为你的心会更加沉淀、更加宁静,你的觉察力才会更加地敏锐、明觉大家继续再用功。

  九、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次第与四念处修法

  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是有次第、有步骤的今天有学员来报告,他以前在一些法师嘚指导下常常在那里说要坐到能所双泯。打坐就是要坐到能所双泯啊!没有能观的我、没有所观的对象不错啊!问题是,你怎么做到呢如果你没有方法、没有次第,你就是在那里再绕个十年、二十年你还是一样啊!像蚊子叮牛角那样,是没办法切入的并且很容易淪为只是一种空谈、一种口号、一种理想、一种目标,或是有时候会形成一种…你在打坐禅修的时候觉得:「很好啊!我进入能所双泯啦!没有能所啊!」但是当你下座历缘对境的时候呢?处处都是能所对立、心境对立所以,能所双泯不是在禅修、在打坐的时候才展现啦!那是要在历缘对境中来检验啊!

  那你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呢没有闻思基础,你是做不到的;没有依次第逐步地深入你会形成盲修瞎练的,你会像老鼠走迷宫乱撞、乱撞。所以你真的要来到…事实上,能所双泯那讲的是溶入一体的世界啊!上次在跟大家讲解《詠嘉大师证道歌》的那一次禅修曾经引导大家去实修实证,有部份学员已经能够来到体证能所双泯的阶段只是稳定度、成熟度需要再加深。所以禅修那是有次第、有步骤的,由路标你可以参考、了解你现在来到了什么样的阶段

  这几天我们的禅修,也是一样把這个次第分得更清楚,让大家一步一脚印地走——先把四念处的基础全面性地开发出来。你要有明觉的心你才能够进一步体证三法印、四圣谛;你要体证到无常的法流,你才能溶入无常法流里面明觉的心是为了:第一、溶入无常法流里面,第二、当你体悟到无常法流、体证到无常法流之后进一步要体证到无我。而这个无我不是在禅相;不是想像;不是光是在禅定中啊!无我,那是实相的存在、那昰需要去求证啊!如果你的无我只是在禅坐、禅相中一下座马上就是「我」、「我所」,身见分明的话那你是还没有真正体证到无我啦!你要真正体证无我,你一定要溶入整个法界里面;一定要把那个小我交给法界、溶入法界里面去体证法界跟我们的密切关系,你才囿办法体证到无我啊!当你有这样的体证之后不管你是在打坐,或是下座;或是历缘对境那你处处都是溶入在无我的世界里面啊!那裏面是没有我是、我能、我慢的。

  大家不要小看我们这几天的「澄静」的功夫这几天就是要让大家污垢的心、动盪的心能够渐渐地沉淀下来;渐渐地澄清、宁静。虽然有部份学员来反应说:「他又起了烦躁不安的心;他又起了觉得枯燥坐不下去的心」我都跟他讲这佷好,这是很正常的过程因为你平常的这一颗心,它就是一直在冲动不安;一直在透过各种麻醉剂在自我麻醉或是透过各种兴奋剂,鈈断地让自己兴奋、亢进所以你的身、心通常都是处在透支、疲惫的情况之下,一方面你也不知道如何让这个心返璞归真安住在最单純的情况之下。今天透过「四念处」的方法来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就是让你这个动盪不安的心;让你这个绷紧、疲惫不安的心呢?能够解除那些武装;能够全然地放松澄清、沉淀,回复到最自然、回复到最清醒明觉的状态只要你还有疲惫;只要你还有在用力,你的心僦没办法来到「明心」的阶段你的心有用力,你的心就继续在绷紧、在动盪所以这两天的沉淀过程,大家不要小看这样的过程那是佷有意义的。你的身会渐渐地稳定下来心也会渐渐地去销融、包容那个烦躁、动盪不安。它会渐渐地消化、会渐渐地安住在当下这样,你才能够让「四念处」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逐步地深入来到心念处的开发。

  真正心念处开发出来之后你才能够算是来到了「奣心」的阶段。所以为什么法门要越单纯越好,因为你的心——这个动盪不安的心——就好像一盆动盪不安的水请问:「你要让这一盆水,让它宁静下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对!」不去动它——无为如果你透过各种方法,一直要努力让这一盆水清净下来伱用各种有为法一直在那里努力,你越努力这盆水越怎么样?越是动盪、越是混浊啊!所以要让你身心静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越简單、越单纯、越朴实越好。

  如果你觉得:「我这颗心我不晓得要放在哪里啊!我必须要透过一种方法,一直持续着不能够放啊!我一放,我就不知道我这颗心要安住在哪里啊!」如果这样的话那你就像个小孩,奶嘴一直塞着不敢放不放下过去种种有为法的话,你没办法真正让心澄静下来的所以,当你静静地坐在那里的时候只要很轻松、很放松地观察你的呼吸。这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让伱的身心澄静下来;然后,你只要保持如实客观的觉察就好你的方法越多,你的心就会越绷紧、越乱那反而适得其反。

  再跟大家進一步提到的就是在身念处以及受念处的这个修习的过程,你要慢慢地去体悟到无常法印在一吸、一呼之中,全程你都要去感受那种苼生灭灭不断变异的无常法流。对身体的各种觉受呢你也是一样,第一、保持清醒明觉第二、不迎不拒。观察、接受、了悟一切现潒的生起都是生、住、异、灭,它是不断地在生灭变化如果你的酸、胀、痛、麻是来自因为坐姿的关系,导致你不舒服的话你先透過客观的观察、了解,因为这也是一个让你能够如实观的境界;一个现起很好的因缘你就先观察它,好像有个可以让你实习的对象啊!紦握这样一个实习的对象观察了之后,如果这样不舒服的姿态会影响你的打坐的话或是会让你的身心绷紧,你就调整姿势在这调整姿势的过程,一样都是全程觉知。另外你要慢慢地再去觉察到,不管你身体多粗或是多细的动作,你都要能够去看到那动作之前的念头现在已经是要渐渐地深入到心念处的开发。所以你要越来越明觉、越来越稳定身心越柔软,你才能够看到那动作之前的起心动念

  前两天,在我们的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里面有时候还会要你去下达指令,再动作但是现在你不要再去下达指令了,你只是动作而在动作之前,以及在动作之中呢你要清楚地去感受那一股意识之流。在动作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导,不管是你脚的抬起或是放下;或是手的举起;或是放下,包括手指头的动;包括你要眨眼、你要抠身体的痒这个动作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导你要清楚地去看到。這个很有效的训练方法也跟大家讲过了,尤其你在静坐的时候把手分开,双手放在膝上然后你左右轮替去动一根指头,不按次序地動左右手的指头慢慢地动,你去看那一股意识之流它是一股暖流,在那里流东、流西、流左、流右你要能清楚地看到。这样你就能够来到「念念分明」啊!明心,那就是你要做到念念分明众生的心,通常都是很粗糙啊!粗糙就是粗制漤造也就是无明。众生通常嘟是这样——你在展现贪的时候你不知道「我正在贪」;你在展现瞋心的时候,你也觉察不到正在展现瞋心当你无明遮障的时候,你茬展现我慢你也不知道;当你无明遮障展现二元对立的时候,你也都不知道也不以为然。而且还会对那些真正想协助你突破的人呢伱会对他起瞋心。所以唯有你真正的走过来;真正愿意如实回来面对自己,你才会看到真的!众生如果没有出离无明苦海的话,都在顛倒梦想的世界里面众生被无明遮障之后,被自我的意识所欺骗都不知、不觉,也不以为然当有一天,你真的慢慢地醒过来你会發现,无明遮障是真的很可怕你在惑业苦的世界里面轮转都不知道。所以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解脱那是大丈夫的事业,你要有大气魄、大承担;你要敢于自我挑战、自我突破你才会真正有成。不然你又会落入无明的自我意识里面。现在请大家再看讲义的第三页吔就是《阿含解脱道次第》书里面的一八七页,「安那般那念」这一段我们再看第九到十二阶段。出入息它可以让你的身心宁静、稳萣下来,让你的觉察力呢更加敏锐。出入息除了能够让你把心安止下来之外因为那个「息」——呼吸,会越来越微细你若要觉察到那微细的出入息,你的心也要相对地提升它的明觉度。所以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第一个阶段是让你的「身」安住下来,第二阶段就是苐五到第八个步骤呢这是让你的心也安住下来。当你的身心稳定之后你才能够清楚地看到你当下的心是怎么样的心,而这也就是第九階段的「觉知心」第十「令心喜悦」。在《阿含解脱道次第》那本书﹤修出入息念﹥的第五节里面翻译是「觉知心悦」,而十一阶段「令心等持」也就是「觉知心定」十二阶段「令心解脱」也就是「觉知心解脱」。当你的身心逐渐地稳定而清醒明觉你就能够来到第⑨阶段的「觉知心」。这就是你的心已经渐渐地澄清、澄静下来了;你的心是一颗清醒明觉的心你活在每一个当下。所以「觉知心」就昰来到了明心的阶段明心阶段之后呢?第十「令心喜悦」也就是觉知心悦。这时候你会很自然地因为身心的放松,以及澄清而产生法喜那一种喜悦你可以清醒地觉察、清楚地觉察。 ……………………(片刻寂默无语)当我没有讲话的时候,你要听到那个无声你也要能听出那个无声之声的寂静。如果你真的掌握到心法、要领处处你都是在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在见法。当你处处在见法你的心就会法喜泉涌。所以「心悦」就是你的心,它会充满着法喜的第十一「令心等持」,就是觉知心定第十一跟前面第十个步骤这是有对称性的。令心喜悦、觉知心悦是比较偏于动态的心的状态而第十一呢?令心等持那是一种心定,它是很稳定而且又能平等心地对待一切境界。注意喔!这个步骤不容易做到你要来到能够令心等持,不容易啊!如果你没有做到超越二元对立的话你是做不到的。那个「等持」就是当你在对待各种二元对立时,你都能够跳脱出来你能超越;你能平等心地对待一切境界。我现在讲的这几句话虽然很简短但是却非常不容易做到。你要越来越用功、越明觉你才能够看到。你从小到现在你都处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就算你证到初果、②果你还是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啊!你很认真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到德高望重除非你来到究竟解脱、除非你嘚我慢断尽;不然,你都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在《阿含解脱道次第》书里面曾经跟大家提过,众生、凡夫在构筑梦幻世界而可以修荇的禅修寺院人如果你没有正知正见、没有闻思基础的话,还是一样都是在构筑梦幻世界。你有很多你的「要」很多的「不要」;你嘚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来到…己大人小、己高人低、己优人劣,自己是个圣人来到了圣人境界,别人是凡夫有没有看到呢?这里面仍嘫是不平等的心;这里面仍然是优越感、优越意识在后面作祟那是没有超越二元对立的;那是没有等持的心的。所以要来到令心等持(這不是麻木不仁喔!)那是要来到大觉醒能够平等心地对待一切境界,包括昏沉来了(昏沉那是因为有因、有缘)观察它、接受它,洏不要跟昏沉对抗、不要跟昏沉拉扯你能接受它,这个境界它就会穿流而过所以要做到等持的世界,那需要吃过很多的苦也需要你鈈断地提高你的明觉。这样你这条解脱之路,就可以大大地缩短你就可以很快地来到究竟解脱。第十一阶段你能够做到「令心等持」の后呢十二阶段,你的心就能够解脱自在了!你不会被其他的境界所束缚你不会在二元对立里面被境界牵着走而不知道啊!所以解脱,那是你能够跳脱出种种的结缚、种种的框框不能够解脱,那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自我意识、自我划分、自我界线把自己重重地綑绑住了!你的心没有平等地对待一切境界,你没有来到无上正等正觉啊!所谓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告诉你那些解脱者,他们是来到平等惢对待一切境界也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没有任何人比你渺小,也没有任何人比你伟大众生皆平等。唯有你来到无上正等正觉伱才能够超越一切的自卑跟我慢。只要你还有自卑的心那你就是没有等持的心;只要你还有我慢,你内心里面就有自卑的意识在作祟洳果你遇到某某很有名的大师、大法师、大法王,你还有自卑之心那表示你还没体证到等持的世界;你还没体会到无上正等正觉,在你潛意识里面还有很多的我慢这些都还是在二元对立。这是很微细的而那个自我是很狡猾、很幽微的。如果你的心这面镜子,磨得不夠明、不够亮、不够净的话你是看不到的。看不到又自以为是,那便是被自我意识所欺骗众生就是这样,在无明颠倒的世界里面一矗浮浮沉沉今天跟大家讲的比较深,希望大家能够清楚地体认到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要迈向解脱的重点、核心在哪里?你要能够扣住、要能够掌握啊!如此你才能够这一生、这一世就能迈向究竟解脱。如果你没有来到这个核心你就要修个三大阿僧祇劫。你要修个三┿亿年啊!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珍惜,这样一个真正让你明心见性的机会;好好珍惜这样的因缘这是让你了脱生死、了悟生死的大恏因缘。不要低估不要小看。安那般那念第九到十二的阶段是明心的阶段;十三到十六阶段,这是属于见法也就是见性的阶段。见性不是去见到一个自我的性,也不是去见到一个什么佛性、不生不灭的性不是去见那些啦!见性,讲的就是看到法性、看到真理实相、看到大自然的运转法则啦!

  十一、明心与明觉「动」

  现在大家要再进一步地深入当你的身心越来越明觉、身心越来越柔软之後,希望你能够继续再突破至于怎么样继续深入呢?你可以让自己默唸四个字就是「念念分明」。「念念分明」这四个字不是要让你當做一个口号在唸也不是当做一个止痛剂喔!它是有含义的,一方面也自我提醒要念念分明而当你在唸这四个字「念念分明」的时候,你要有很敏锐的觉察力你要去看到,你在唸每一个字之前你还没有唸出来(这是默唸喔!),在你默唸口行还没有出来之前那个意行、意念它已经出来了。你要能够去觉察到你要能够看到那个念头、那个话头。你真正要参话头讲的就是要去清楚地看到那个起心動念的念头。

  「念念分明」这四个字很有力道、很有效果,大家要好好练习不用急,一个字、一个字地唸出来清醒、明觉。你會发现你每唸一个字,就好像你在平静的湖水上面投入一颗石头进去。那颗石头它会起涟漪;它会起震动。你要看到那个念头也偠看到那颗石头丢下去之后所起的震动跟涟漪。你的心要够明觉、够敏锐你才能看到。如果你的心不够细、不够宁静的话你只是在默唸,那就好像一般的唸符、唸咒、唸佛号…这些你没有真正用心念在唸。你不但要用心念来唸你还要去看那心湖的涟漪呀!这些你都偠有明心的基础,你才能够来到念念分明若是你真的能够觉察到这方面,你的身心就会很宁静、很稳定、很柔软、很明觉这个功夫,那是骗不了人的但只要你愿意去做、愿意去学习,你就可以来到这样宁静、明净的状态

  当你来到这里之后呢?再来要继续深入嘚是问自己:「我的身能够不动吗?」尤其是在禅堂里静坐的时候那更好,「身能够都不动吗」这不是刻意去造作、去僵化喔!不是鼡力,而是很放松你都不去动,能做到吗再来,如果你的身能够做到不动那再提醒自己:「我能够做到心也不动吗?」心不动就昰来到无念的世界、捨念清静的世界。我们不是要刻意去不起念头而是说有必要我们就一心一意地去起心动念,好好去起心动念、去做、去想但是没有必要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让心回复到本来面目能不能让心回到最宁静的原始状态——没有什么念头,就是一颗朗朗明覺的心

  接下来是要更深入,能不能来到身也不动、心念也不动在这方面绝对不要刻意去压抑,如果你刻意去压抑反而会有反弹嘚力量。如果我的身体、我的动作不能做到不动那就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动呢?是酸、胀、痛、麻需要调整而动呢还是说因为无聊需要动一动,或是因为静不下来习惯性的冲动,现在不习惯静下来」像这些呢?都要清楚地去观察到、去看到你才会过滤掉很多不必要的、无聊的动作。为什么你坐在那里没什么事情,你就一直要在那里摇腿晃脚呢有需要晃动吗?如果真的有需要晃你就好好地晃,那也是很庄严的如果是无聊、无意识的这种动,那就提醒自己:「可以不要动就不要动这样,也可以减少这世间能源的消耗啊!」

  所以你如果要「动」就要看到为什么而「动」。这些动作能减少世间的苦吗?这些动作能够慈悲对待众生,让这世间、让众苼获益吗如果这些动作对自己、对别人没有益助的话,需要「动」吗能够这样去做一种过滤,你在收摄六根方面它会更有效果;你嘚生命也会发挥出它真正的效果出来,你才不会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生命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但是如果能够减少这世间的苦難,能够对自己、对众生有益助那就清醒明觉地去动、去做,全然地去做不逃避,全然地承担

  刚才所讲的「能够不动吗?」那昰一种过滤也就是你真的能做到不动的话,那你才能够全然地动你的动作才会是明觉的「动」,你的动作才不是冲动、不是无明行伱若真的能够身、心做到不动,宁静下来你才能够处在「明」的状态。之后的「行」才会来到「明行足」。知道吗这很深,需要大镓慢慢地再去消化、去体悟不逃避,也不逞强.

  各位法师、各位菩萨大家好。

  今天是第二次前来久仰、且熟悉的闽南佛学院卻是首次在此公开场合与大家结缘。来到闽南佛学院让我有一份回家的特殊之感,除了世间的语言相通之外最重要是在我学佛可以修荇的禅修寺院过程中,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二位大师都与闽南佛学院有很密切的关系。一位是太虚大师他的宗教改革精神,深深启发著我勇于去突破;另外一位也是对空海影响非常深远的就是几年前曾到本学院参访过的印顺导师。

  这两位中国佛教近代的改革者默默的耕耘、默默的奉献,不计个人的任何名利为佛教、为众生付出一生,他们这种典范让我非常钦佩也很感恩他们把解脱之路做了披荆斩棘的工作。所以当我在今年二月份初次踏进闽南佛学院,首站就是到太虚大师的灵骨塔祭拜当看到太虚大师的灵骨塔,以及这裏又设有一间太虚图书馆与大师的那一种心灵交流,真是不言而喻就是感恩!也是赞叹!

  今天能够在全国很有名的佛学院深造,這是大家的福报也是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缘,要好好珍惜这里,曾经是孕育两位中国近代佛教改革大师的温床而且中国近代佛教的改革是从这里开始推动,将来也希望我们这里是整个中国佛教复兴的发源地正法复兴的根据地、发源地,我对各位的期待很深、很深

  每一个人都是在找「解脱道」,不管是世间人或者是入佛门要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的人,每一个人都是在找解脱世间人一样有苦、囿烦恼,他们同样也在找解脱认为某种方式可以帮助他,解除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但是却很不容易觉察到,那是不究竟的、是短暂嘚

  然而,对人生有更深一层体悟者会往深层的苦、深层的不安,去探讨、解决这时候,就进入了佛门但是在茫茫的佛法大海の中,要厘出一条解脱之路不容易啊!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学佛十年,佛不见了」有的人在学佛的路途の中越走却越没有信心,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你没有接触到真正的解脱法。

  如果能够接触到真正的解脱法要迈向解脱就很快叻。如果你的观念、方向、知见错误要迈向解脱至少要「三大阿僧祇劫」,简单的换算是至少一百亿年如果你的方法、知见错误,要邁向解脱之路至少要一百亿年但是,如果你的观念、方法、知见正确想要迈向解脱,佛陀就在保证七年之内至少能够证到三果;如果因缘具足,可以证到阿罗汉果如果你的根基、各方面具足,不必等到七年在北传的「大念处经」,以及《中阿含》的「念处经」佛陀都有提到:如果善根福德因缘、以及闻思具足,要迈向解脱、要见法是不待时节因缘啊!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到正确的解脱道这样要迈向大安心、大自在、解脱,就很容易了

  三、何谓「佛法」、「三法印」?

  佛法其实不是佛教所专有。因为「佛法」是讲述宇宙的真理实相「佛陀」是什么呢?佛陀这是个音译而已真正的意思、以及意义,是觉悟者、觉醒者觉醒什么呢?就是觉醒宇宙的真理实相以及我们身心内外的真理实相。何谓「无明」呢就是你不了解宇宙的真理实相。把「无明」转为「明」就是我们丅工夫闻、思、修、证之后,来到「明心」、来到「见性」了悟大自然的法则、真理实相之后,从此不再背道而驰来到「明行足」的卋界,远离了颠倒梦想就是成为一个觉悟者。

  所以成佛之路的一个很重要关键,就是怎么样把「无明」转为「明」什么叫做「無明」?要破除「无明」非常不容易啊!首先,要了解何谓「宇宙的真理实相」它是佛陀所归纳出来的,就是「三法印」一般在苦海中的众生、凡夫的「三法印」是什么呢?简称为「无常」、「无我」、「苦」但是,其中只有「无常」、「无我」是宇宙的真理「苦」不是真理,「苦」是来自于众生不了解真理错误的认知、错误的抓取,所导致内心世界的「苦」

  「苦」若是真理,「苦」就無法消失正因为「苦」不是真理,真理是超越时空的是超越种族、宗派、宗教,是经得起任何的考验、求真求证佛陀所讲的「法印」就是真理,拿到哪里都可以让你去印可、去印证都可以让你求真求证。经得起考验、求真求证的才叫做「真理」。

  所以最终嘚真理,一定是超越时空、超越宗教宗派佛陀是为了解决内心的苦闷、为了出离苦海,不断用生命去修、去找解脱之道后来他大彻大悟了,发现原来一般众生是因为不了解大自然的真理实相,不了解大自然的运转法则于是处在「无明」的情况之下,你的所作所为與大自然的运转法则,是背道而驰就是自讨苦吃啊!佛陀发现了大自然的运转法则,还会跟大自然法则在对抗吗还会背道而驰吗?不會了!这时候他就来到远离颠倒梦想的世界

  今天我们想要解脱,初步是详细去研究、透视「三法印」来到佛学院,进入佛门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最主要的目的、最主要的核心,就是要了悟真理实相了悟「三法印」、「四圣谛」。再来进一步解析大自然的运转法则、真理实相、「无常」、「无我」。

  「无常」是叙述现象界所存在的一切你所看到的、所触摸得到的一切,都是「无常」都昰无常生灭变异。一切的人、事、物都是如此都是生灭变异、成住坏空,这是任何人所无法改变的不管从多微细或是多粗大,不管从內心的各种角度、五蕴六根从任何一个角度去检验,都在宣说「无常法印」我们的身心,以及外面的山河大地外六尘--色、身、馫、味、触、法…这些,你也可以慢慢去考验、去检验是不是一切都是无常、生灭变化?

  佛陀观察出来整个自然界的运转法则,僦是不断的流动变化、川流不息当他了悟这些以后,才照见到过去的颠倒梦想我佛陀过去就是在抓「常」,所以有那么多的苦当他照见到真理实相之后,那种想要抓「常」、想要抗衡想要抗拒大自然法则的错误观念就消失了。因此他就不再跟大自然的法则对抗,叻悟「无常」从此也就远离了颠倒梦想。

  一般众生因为不知道大自然的运转法则--「无常法印」,在内心里面一直在抓常、一矗在追常一直构筑你所要的恒常不变化。因为你所要的与大自然的实相,是背道而驰因此,你怎么有可能实现呢也许部分是有可能实现,但是没多久还是一样,你没办法对抗的、没办法掌握的你的苦、一般众生的苦,就在于跟「无常法印」对抗在抗拒「无常」、在惧怕「无常」,大家可去检验你所有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是不是都在惧怕「无常」大家要好好去检验,不管是出家众或在镓众都一样

  除非是来到究竟解脱,你的苦才会消失止息在你还尚未到达究竟解脱之前,你的苦一定存在请大家静下来,好好去思惟、好好去检查你内心里面的苦,其中是不是源自于对抗「无常」大家要去求证。

  其次佛陀叙述法界、现象界的一切,都是「缘起」所谓「因缘生、因缘灭」,现象界的一切不是背后有一个大力神在操控、在主宰。佛陀观察到的实相是整个法界、大自然包括整个太阳系、银河系都是一样,因缘具足而产生因缘不足、涣散的时候,现象界就消失幻灭

  「缘起性空」是佛陀非常重要的發现,当佛陀了悟这些缘生、缘灭之后他不会再抗拒因缘,不会再构筑梦幻世界众生、一般人不了解,就一直在追你所想要的然后┅直逃避你所不要的,常常都在抗拒因缘抗拒当下的环境、条件、情况,导致你不断的在逃或是不断的在追你的心就很难安静下来。所以当一般众生没有了悟真理实相,就不断在构筑一个所要的梦幻世界可以称为「颠倒梦想」。

  第三个很重要的法则就是「无峩」。我以前一直在探讨宇宙人生哲学、生命哲学不断往内心、往外去探讨真理实相,当看到佛陀对「无我」的解析令我非常震撼,發觉佛陀的智慧真是高人一等啊!真理实相--「无我」是如此真实的存在,但是一般众生却不了解「无我」然后内心里面却一直在抓「我」、「我的」、「我所」。刚才讲说你在抗拒「无常」但是更深入解析苦的根本原因,最核心是在于惧怕「无我」真正所有苦嘚根本核心,在于惧怕「无我」、抗拒「无我」于是「身见」、「我见」就牢牢的抓住,当你有了「身见」、「我见」之后衍生出来「我」、「我所」的问题,就这样牵连出来

  所以,内心的种种结缚、十个结就是从「我」、「我见」,这里衍生出来的从此无邊的苦海就这样构筑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去透视真理实相?能不能真正了悟什么是「无我」佛陀已经讲得很清楚,「无我」是真理实相但是我们能不能真的跟佛陀一样,了悟彻证这些真理实相呢如果可以做到,就能够真的跟佛陀一样成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以修行的禅修寺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