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南漳县区号2016年公益林有补贴吗?

南漳县纪委通报12起大数据监督检查典型案例 - 中共襄阳市纪委 | 襄阳市监察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漳县纪委通报12起大数据监督检查典型案例
<font color="#16年09月28日 10:53  
】【】【】
  一、违规领取低保补贴问题
  1、2011年2月,板桥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冯泽培向民政部门提供虚假身份证和户口登记表,为其农业户口的妻子申报城镇低保补贴并获批,至2015年8月共骗取城市低保补贴8780元。南漳县纪委给予冯泽培党内警告处分。
  2、2010年11月,肖堰镇福利院院长彭涛在办理该镇张某某、王某某城市低保手续过程中,冒用该镇主要负责人笔迹进行签字审批,导致张、王两人2013年至2015年违规领取城市低保补贴8066.69元。肖堰镇纪委给予彭涛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2011年8月,板桥镇灵观垭村拟将巡检镇副科级干部张潮如不符合低保申领条件的母亲纳入农村低保,张未表示异议,负责低保入户核查的板桥镇政府干部任世国审核把关不严,致张母低保获批。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张经手代领其母农村低保补贴4072元。南漳县纪委给予张潮如、任世国党内警告处分。
  4、2013年3月、2014年3月,李庙镇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王青审核把关不严,将不符合农村低保、农村危房改造申报条件的该村无职党员全应国作为享受对象向上申报并获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全应国共违规领取农村低保补贴、农村危改补贴8700元。李庙镇纪委给予王青、全应国党内警告处分。
  二、违规领取医疗救助补贴资金问题
  5、2012年,城关镇徐庶庙社区副书记、副主任王官民违规为不符合城市低保、医疗救助申领条件的妻子向上申报后获批,至2014年先后领取城市低保补贴、医疗救助补贴资金共计3700元。城关镇纪委给予王官民党内警告处分。
  三、违规领取住房保障补贴资金问题
  6、2010年至2015年,县房管局白蚁所工作人员刘静在其拥有102平方米住宅的情况下,以他人信息资料申报住房保障补贴骗取补贴资金8100元。县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给予刘静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四、违规领取公益林补贴问题
  7、2008年1月,长坪镇孔家畈村财经委员刘纯军在未经评估、未经村民代表讨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本村三组124亩村集体林地租赁给外地人贾某。长坪镇纪委给予刘纯军党内警告处分。
  五、违规领取危房改造补贴资金问题
  8、2014年3月,李庙镇沙坪村副书记徐国荣、妇女委员张明秀、治调委员王兴永、财经委员邓超等4人分别采取编造虚假资料的手段,骗取危改补贴资金7500元,除上交村财务2500元外,个人分别实得5000元,申报当年危改项目,该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陈兴仁、村书记徐国华负有审核把关不严的责任;同时张明秀于2016年2月骗取医疗救助补贴资金2000元。南漳县纪委分别给予徐国华、徐国荣、王兴永、邓超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张明秀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李庙镇纪委给予陈兴仁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9、2014年7月,巡检镇胎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唐成在不符合危房改造申报条件的情况下,以其妻名义编造虚假资料,骗取危改补贴资金7500元。巡检镇纪委给予唐成党内警告处分。
  10、2015年7月,武安镇砖桥冲村党支部委员、财经委员宋明友在不符合危房改造申报条件的情况下,以其妻名义编造虚假资料,骗取危改补贴资金7500元。武安镇纪委给予宋明友党内警告处分。
  六、虚报冒领农业补贴资金问题
  11、2014年至2016年,武安镇申家咀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赵云将已栽景观树的耕地虚报为49.52亩种粮面积,骗取农业补贴资金4140.29元。武安镇纪委给予赵云党内警告处分。
  12、2007年至2015年,清河区黄莲树村一组组长王在龙虚报种粮面积10.3亩,骗取农业补贴资金6630元。清河区纪委给予王在龙党内警告处分。
[ 信息来源:南漳县
  作者: ]
版权所有:中共襄阳市纪委 襄阳监察局
联系地址:檀溪路市委大院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441021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国家对公益林维护是否有补贴?费用是多少一亩?
wl9256epbu
国家对公益林维护是否有补贴?费用是多少一亩?
发表时间: 10:27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后解答该咨询。
找法网认证系统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根据当地的政策来确定具体的数额的
律所:北京长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回复时间: 19:32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律师回答共 1 条
根据当地的政策来确定具体的数
律所: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06:17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公益:公益组织
劳动工伤相关词条:
遇到女工保护问题您可以尝试: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找一个专业律师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看相关法律知识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律师回复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验证码错误!
找法推荐律师
劳动工伤律师
专长:劳动工伤
找法特别推荐律师
相关法律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漳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_南政发_政府文件_政府文件_南漳县人民政府网站
&&您的位置&& >>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漳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南政发〔2015〕13号
各镇人民政府,清河区管委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
根据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国土厅等10委厅局《关于印发国家和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的通知》(鄂发改农经〔号)要求,我县被正式确定为湖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现将《南漳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漳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建&设&方&案
南漳地处鄂西北,位于秦巴山系边缘,荆山余脉。全县版图面积3859平方公里,地理构成大致为“八山半水分半田”。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南漳被列入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中限制开发区域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县境内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生态脆弱面积较大。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总体质量不高,土地石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仍较严重。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可以发挥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污染物等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作用,凸现南漳的主体功能地位。
当前,南漳县正处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增大,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南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逐步建成城乡联动、功能互补、整体推进、综合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不仅可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南漳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环境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一、&南漳县的生态功能定位及生态地位
(一)生态功能定位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南漳县的生态功能定位是:
1、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该功能区属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类型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型的生态功能区。该功能区的定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发展方向是:减少林木采伐,恢复山地植被,保护野生物种。
2、国家濒危珍稀动植物保护生态区。我县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据统计:野生脊椎动物314种,隶属29目81科201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1种;维管束植物1748种,隶属192科、775属。所有维管束植物分别占湖北省维管束植物总科数79.67%、总属数53.19%、总种数28.77%。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中的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28种,国家珍贵树种15种。
3、特色文化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资源不仅富集,而且具有唯一性、差异性,特别是古山寨群和香水河七彩瀑布。春秋寨、卧牛寨被专家称之为核潜能级旅游资源,香水河七彩瀑布世所罕见,资源美誉度在中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
4、优质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优势明显。粮食总产稳定在3.5亿公斤左右,年出栏生猪110万头,茶叶年销售量110万公斤,食用菌年销售量800万公斤,柑橘年销售量2000万公斤。
(二)生态地位
“中国有机谷”省级战略的核心区。南漳县的生态地位是:
1、秦巴珍稀物种资源库。保护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种质资源,遗传基因库等战略资源;保护关键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管护水平满足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华中生态旅游目的地。依托香水河、水镜庄、水镜湖、古山寨、七里山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建设避暑度假基地、疗养度假基地、运动度假基地等,构筑南漳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形成南漳县休闲度假的核心。通过水镜古镇休闲购物一条街、卞和山庄风景度假区、八泉水乡生态文化苑、九龙湖风情小镇等一系列旅游项目的开发,实现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全面提升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将南漳打造成为融观光、休闲、文化、生态、度假、康体、科考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富裕人民群众、提升南漳形象”的三赢目标。
3、中国有机谷核心区。充分发挥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以有机为灵魂,以绿色、无公害为辅助,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和茶叶、蔬菜、烟叶、柑橘、板栗、核桃、蓝莓、中药材、桑蚕等特色经济作物,形成集有机农业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循环发展的“百里生态有机长廊”。倾力把有机谷建成“四区、四谷”,即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区、有机农产品制造积聚区、生态休闲观光体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区和生态之谷、产业之谷、创新之谷、幸福之谷,打造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
二、南漳县生态保护与建设分区域概述
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和建设“四个南漳”、构建“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县域自然资源现状、经济发展方向、生态景观格局、生态服务功能、林木生长特性等要素,将全县
人口(万)
(平方公里)
生态修复区
生态旅游区
农产品生产区
城镇建设区
禁止开发区
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分区概况表&
(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以西北山区的长坪镇、李庙镇、薛坪镇、板桥镇等4个镇为主,涵盖巡检镇、东巩镇、肖堰镇。该区域为秦巴山系荆山山脉,是蛮河、沮河和漳河发源地,地貌主要为中山和低山,是南漳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林地面积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60%。全区共有公益林面积1090631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987931亩,占全县林地面积25.9%;天然林面积2929995亩,占全县森林总面积的89.7%。按地类分:有林地858944亩,疏林地1805亩,灌木林地229882亩;按林种分:水源涵养林352453亩,水土保持林738178亩;按权属分:国有54344亩,集体11578亩,个体1024709亩。
保护水源地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以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保护主体屏障。
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力度,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等综合措施,恢复岩溶地区森林植被,遏制土地石漠化和水土流失,进一步发挥森林在维护生态平衡稳定中的作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保全特种基因库。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有限发展与生态保育区功能相容的农林牧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引导区内人口内聚外迁,有序转移;发挥本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屏障的作用;着重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石灰岩生态系统的原生性和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防治地质灾害。
以秦巴山区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鄂西北水源涵养水质保护、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加强森林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生态与休闲度假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山区绿色能源基地。利用好山区海拔优势和日照资源,适度推进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适当发展小水电。
包括九集镇、城关镇、李庙镇、薛坪镇、巡检镇、东巩镇等重点旅游镇。涵盖城区旅游集散中心、水镜庄旅游综合体、古山寨、香水河、中国有机谷、鱼泉河、七里山等重点旅游区。
以南漳深厚的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内涵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环境和生态保护为根本,围绕建设“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目标,发挥产业基础、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生态休闲、体验旅游的规划理念,加强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景区改造提升,积极开发高品位旅游景区,培育持续的旅游吸引力,形成以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为主体旅游产品,将南漳建成兼具观光、休闲、文化、生态、康体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华中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保护与建设方向
力争到2020年,把生态文化旅游区建成为生态保护良好、生态旅游发达的观光带;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健康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带;集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古山寨文化于一体的科考文化带;旅游经济发达、带动效益显著的示范带。
以生态旅游为主题,以楚文化为背景,以七彩瀑布为亮点,深入挖掘三国文化、荆楚文化、古山寨群的历史内涵,开辟野外探险、植物欣赏、滑草、漂流、古山寨科考、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特色旅游项目,以城关镇为县域旅游集散中心,重点建设三个区块:丘陵乡村体验观光区、城区休闲度假旅游区、荆山生态旅游区。
丘陵乡村体验观光区:发挥城关镇、九集镇、武安镇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龙门明襄王墓群、七里山森林公园、九龙湖风情小镇、武镇安乐堰楚王墓群、樱桃谷等景点及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村风貌和民俗风情,形成以体验“农家乐”、休闲、拓展、农业观光、品特色菜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构筑丘陵乡村体验观光区。
城区休闲度假旅游区:主要以县城为中心,以水镜庄、水镜湖、水镜古镇、徐庶庙、文峰塔、卞和山庄风景区为依托,形成娱乐、购物、住宿、度假、健身、拓展、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度假旅游区,让襄阳人在市区工作,在南漳生活娱乐。
荆山生态旅游区:主要包括李庙镇、长坪镇、薛坪镇、板桥镇、巡检镇、东巩镇、肖堰镇等镇,凭借荆山山水良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香水河、漳河源、金牛洞、翡翠峡、漫云村、云台山景区、龙王峡漂流、卧牛寨、春秋寨等古山寨群、冯氏古民居、和氏璧产地等资源或景区为依托,形成以观光、探险、求源、求知为主要内容的荆山生态旅游区。
粮油生产主要分布在九集、武镇、城关、清河4个丘陵镇(区);特色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西南河谷地区巡检、肖堰、东巩3个镇和西北山区板桥、薛坪、李庙、长坪4个镇。
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依据县域山水田立体分布的特点,丘陵岗地为粮食生产优势区域,突出发展水稻、小麦、油菜等优质粮油作物;西南西北山区为有机农产品生产区域,低山突出发展有机水稻、油菜、茶叶、核桃、板栗等特色作物;高山及二高山突出发展有机玉米、烟叶和高山蔬菜等经济作物。
突出生态环保,发展有机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
――以建设“中国有机谷”为平台,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以“寓于自然、取于自然、用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理念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有机农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培育有机水稻、有机玉米、有机油菜、有机茶园、有机桔园、有机板栗生产基地,建设布局合理、品种多样、特色突出、品质优异的有机种植与生态养殖园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天然含硒山泉水浇灌,施用无化学污染的有机肥料,采用人工物理治虫+植物农药的田间管理模式,并辅以全球在线无区域限制监控系统,构建有机种植基地生产加工闭合产业链,防止源头污染,确保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扶强做大农产品加工园。做好整体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引导梅园米业、华茂粮油、水镜油脂、水镜茶业等本土产业龙头,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引进战略投资、延伸加粗产业链条,提高加工档次,抢占市场制高点。围绕粮油菜茶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种子开发、种植养殖、肥料药物研发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产业链条,用好“中国有机谷”品牌效应强力招商,争取引进具有产业龙头领跑作用的大型企业,以带动辐射一批配套、协作、互补的中小企业,打造理念最前沿、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具体、产出最精粹的有机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
――建设农业板块基地。到2020年,建设90万亩优质粮食、12万亩高香有机绿茶、5万亩高山蔬菜、5万亩柑橘、2万亩烟叶、5万亩板栗、5万亩核桃、2万亩蓝莓等板块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寓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深入做好生态环境的监督与管理,保护好耕地、水域等农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积极开展重点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质量。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等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发展的原则,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房屋翻新、环境整治、垃圾清运、“一建三改”、电网改造、安全饮水、通村通组通户公路、绿化美化、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着力打造,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农民脱贫致富和文明素质提升,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新社区,促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主要包括县城所在地,省级重点镇(九集、武安、东巩)和其他镇(区)政府所在地。
县域人口集中区,综合服务核心区,交通物流枢纽区,新型工业集聚区。
在县城和三个中心城镇推行数字化、网格化、日常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和城镇形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定居。到2020年,县域城镇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城镇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的集镇1个(九集),3万人以上的集镇1个(武镇),1万人以上的集镇1个(东巩),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县城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九集镇、武安镇、东巩镇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8个镇(区)总体规划修编,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完成中心村控制性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推动对城镇建设发展有序进行。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村庄和社区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镇社区服务向农村新社区延伸,加快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全覆盖,逐步构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信息共享”的县、镇、社区三级网络,形成以社会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卫生文化服务等为重点的“农村半小时生活服务圈”、“半小时文化活动圈”、“半小时卫生服务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合并弱小村、搬迁分散户、保护历史文化村的思路,加强中心村建设。到2020年,建成标准化中心村和社区100个。
&&&&1、区域概况
主要包括纳入《湖北省禁止开发区名录》的漳河源自然保护区、七里山森林公园、南漳水镜湖地质公园和纳入《襄阳市禁止开发区名录》的香水河自然保护区、金牛洞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名称
面积(km2)
漳河源自然保护区
涉及薛坪镇家坪、石桥、古树垭、泉湾、张铁沟、冥阳洞、南冲、龙王冲、张家坪、徐坪10个村和板桥镇有冯家湾、九龙观、天鹅池3个村。
七里山森林公园
南漳县国有七里山林场
南漳水镜湖地质公园
涉及城关镇便河村和李庙镇滋坪、刘坪村
香水河自然保护区
薛坪镇境内,涵盖该镇薛家坪、杜冲、普陀庵、陶沟、果坪、古树垭、孙家湾、泉湾、孙家山、韩家山、张铁沟11个行政村。
金牛洞自然保护区
涉及该镇的天鹅池、青龙寨、任家庄、河口、新集、董家台、古井、甘沟、雷家坪、宋家坪、老湾10个行政村
上述五个区域生态区位极其重要,生态状况十分脆弱,是我县野生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地、重点汲水区,必须予以特殊保护。以保护野生动植物、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建立物种基因库、生态修复治理、恢复森林植被、构建生态屏障和发展生态旅游为主。
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禁止开发区域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任何有悖于保护目的的各项利用活动。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开展任何生产经营活动,确因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进行的科学实验,以及当地群众发展生产,开展符合自然保护区规划的旅游、种植业的经营活动,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严格控制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确因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和国防重点工程建设需要,以及受自然条件限制,必须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应编制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专题评价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有关部门审批。禁止采矿、砍伐、烧荒、狩猎、开垦、采石、取土、挖沙、放牧等活动。禁止开发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确需征占用林地的,要组织论证评估,尽量缩小使用林地规模。
三、南漳县生态保护与建设分生态系统概述
根据县域自然地理特点,结合全县主体功能定位及生态服务功能,在全面考虑林业、农业、水利、水域、城镇布局等各种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将南漳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等五大系统。
(一)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建设的任务是构建森林生态体系,保障秦巴山脉的生态安全,增强县境森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1、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造林。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三期工程和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在全县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主要涉及城关镇、九集镇、武安镇、李庙镇、薛坪镇、巡检镇、东巩镇、肖堰镇、神龙山林场的80个行政村)实施大规模造林,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矿区植被恢复。南漳县共有矿山企业46个,涉及李庙镇和东巩镇2个乡镇。矿体主要为方解石、煤矿、磷矿、大理石等,其中小型企业45个。矿山中露天矿25个,井工矿21个。矿区总面积124.1公顷,矿区对生态造成的破坏有:挖损55公顷,压占42公顷,退化13公顷。矿区植被恢复主要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措施。
。南漳县岩溶区面积为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4.7%,主要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和七里山、神龙山、凤凰山3个国有林场。全县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3759.1公顷,按石漠化程度分:轻度石漠化土地2328.3公顷,中度石漠化土地1422.3公顷,重度石漠化土地3.8公顷,极重度石漠化土地4.7公顷。
石漠化综合治理主要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封山补植三种措施。无立木林地和耕地主要采取人工造林治理,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主要采取封山育林,疏林地采取补植,未利用地采取喷播或挂网治理措施。同时,通过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和退耕还林,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加强坡改梯、坡面水系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等,全面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
。主要是对区内的72706.7公顷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实施管护,禁止商品性采伐。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二是落实各级目标责任制和村规民约,强化公益林的保护管理;三是制定配套政策,保证公益林的建设投入。
南漳县现有天然林面积公顷,占全县森林总面积的89.7%,森林群落结构特征主要有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和阔叶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等。全县天然林主要分布于李庙镇、长坪镇、薛坪镇、板桥镇、巡检镇、肖堰镇和东巩镇,7个镇天然林面积占全县天然林面积的90.5%。目前,南漳县正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工程建设对于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天然林特有的生态功能性有着重要意义。年,一是加强天然保护管理,严格限制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二是对天然林实行长期封育管护,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三是对天然林区域坡度生态脆弱地、重要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地区25°以上的坡耕地,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增加森林面积,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四是以低产林改造工程为平台,对低质、低效的天然林进行提质改造和补植、补播,提升森林质量和森林生态功能。五是结合绿色示范村建设,积极推行改火节柴、改灶节柴,大力推广沼气池、省柴灶,鼓励以电代柴,努力降低农村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六是结合迁村腾地工程,实施生态移民,既保护森林资源,又扩大林业生态建设用地,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6、生物多样性保护。南漳县建有自然保护区4处,即七里山自然保护区、漳河源自然保护、金牛洞自然保护区、香水河自然保护区。建设面积分别为807公顷,10266公顷,7000公顷和11000公顷,保护类型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参与意识。二是加大保护管理力度。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落实保护管理资金,使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三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贯彻“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方针,开展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科研监测、社区共建等方面的建设。
7、森林公园建设。南漳县现有省级森林公园1处,即七里山森林公园,规划面积807公顷,占区域土地总面积(3854平方公里)的0.21%。年,合理进行全县森林公园建设布局,加强森林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森林生态旅游服务功能。
8、野生动植物和大树保护。建立有效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市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并通过建设珍稀植物园等形式收集保存市域内野生植物尤其是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建成物种基因库,维护生物多样性。
制定地方相关保护管理办法和措施,加强大树采伐、采挖审批和流通管理,加强对大树资源的保护。
9、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地绿化。根据2009年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南漳县现有疏林地36.12公顷,灌木林地42823.6公顷(含灌木经济林),未成林地1164.2公顷。灌木林地中,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13613.31公顷,其它灌木林地29210.29公顷。年,通过疏林补植和加强灌木林与未成林造林地、封育未成林地的保护管理,有效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防护功能,提高全县林地林木绿化覆盖率。
&&&&10、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城区及规划建设区森林和珍稀植物的保护,增加绿地乔灌木树种数量和种类,扩大森林型绿地和乡土树种比率,丰富城区植物多样性,优化绿地结构,增强绿地生态景观功能,促进鸟类等野生动物在城市绿地中栖息与繁衍。
11、生态廊道建设。生态廊道是指湿地公园、风景区等重要生态区之间的连接通道,呈带状分布。生态廊道的建设,重点是对沿路、沿河岸的生境进行修复,同时提升沿路、沿河景观质量。
年,计划建设麻竹高速、南阎线、南石线、漳河、清凉河5条生态廊道。
。全县现有高速公路2条,省道4条,县乡道14条,村道321条,全县公路总里程2495.1公里,其中可绿化里程为1993.2公里,已绿化1591公里。省道绿化率为70.7%;麻竹高速公路和保宜高速公路正在建设,还未进行绿化;县乡道绿化率为85.8%;村道绿化率为37.4%。到2020年,县域所有的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全部纳入道路绿化建设范畴,村道纳入绿色示范村建设规划中。
。全县河流总长度为1960.1公里,其中主要河流总长1111公里。河流两岸除森林区域外,可绿化全长1568里,已绿化全长1254公里,需绿化全长314公里。全县主渠道(干渠)全长185公里,可绿化全长160公里,已绿化全长100公里,需绿化全长60公里。水系需绿化总长度为374公里。其中:河流需绿化长度为314公里;干渠需绿化长度为60公里。主要措施是营造防护林带,护岸固堤,保土保水,改善和美化河渠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质,有利于发挥水利设施功能,丰富河渠生物多样性。
。目前,南漳县城建成区绿地总面积为254.60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3.5%。建成区绿地面积中公园绿地57.3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89平方米。生产绿地18.04公顷,防护绿地68.90公顷,附属绿地110.30公顷。年,“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8平方米;各类公园绿地分布均匀,80%以上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基本满足城区市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⑶绿地地表不露土,公共休闲绿地硬化面积比例小于30%。
。目前,全县11个镇(区)集镇建成区总面积1476公顷,其中绿地总面积为151公顷,平均绿化覆盖率为10%。全县镇区需增加绿地面积161.6公顷,其中需增加绿地面积较大的镇有城关镇、武安镇、九集镇、薛坪镇、巡检镇和东巩镇。镇区绿化充分利用乡土树种绿化路、河、宅旁、庭院,形成“一街一景”、处处有绿的镇区绿化格局。建设花园式、景点式工厂和单位,全面提高镇区绿化质量。
。全县村庄建成区(宅基地)面积2417公顷,庭院绿化面积1287.9公顷,平均绿化覆盖率为53.3%,宅旁栽植树木57.5万株;乡村道总长1838.3公里,可绿化长度478.9公里,已绿化长度178.9公里,未绿化长度300公里;沟渠总长224公里,可绿化长度224公里,已绿化长度84公里,未绿化长度140公里。年,,对全县282个行政村(居委会)进行绿化,绿化范围包括宅旁、庭院、道路、沟渠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造林等。
17、公共绿地建设。公共绿地是村庄内居民公共事业的绿化用地。年,,公共绿地与村民集中活动场地、办公场所、文物及文化保护点等结合布置。
(二)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充分利用拟建清凉河湿地公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将清凉河湿地公园建成汉江流域及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利用的示范公园;建成汉江河流湿地特色突出、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兼具的湖北省生态旅游目的地;建成汉江流域及湖北河流湿地“保护?恢复?利用”生态示范工程。主要是加强拟建清凉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包括道路、停车场、环卫、科普宣教、管理服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湿地公园的游憩服务功能;同时,加强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景观。
(三)保护和改良农田生态系统
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功能,能够稳定并提高粮食产量。根据南漳县农田生态现状,采取保护性耕作,推广免(少)耕播种、病虫草害综合控制和深松技术;强化农田生态保育,推广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增肥地力;加强退化农田改良修复和集雨保水保土,优化种植制度和方式,发展高效生态旱作农业,建设高标准粮田。推广节水灌溉,逐步退还生态用水完善田间灌排工程,配套科学的农艺措施,开展土壤改良培肥,加强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增强农田抗御风蚀和截土蓄水能力。
年,实施保护性耕作2万亩,其中免(少)耕播种、病虫草害控制、深松等措施均达到2万亩;治理和修复污染土壤12.2万亩;深翻、客土措施4.2万亩;培肥耕地地力12万亩;节水灌溉7.4万亩;保育农田104.8万亩,其中旱地集雨耕作栽培2万亩,种植绿肥18.5万亩,秸秆还田32万亩,增施有机肥49.2万亩,配套排灌系统3.1万亩。
(四)保护和治理水域生态系统
一是加强点源和面源污染。重点加快城镇和农村地区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完善污水管网、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等设施,督促沿线排污单位实施分流纳管改造和达标排放,并着力开展面源污染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二是完善河道引水配水工程。合理规划城镇引水工程的布局、调度,统筹安排和完善配水工程设计,完善引配水工程设施,制订调度办法,使所有河道水体比较均匀地流动,消除死水区,促进水流良性循环。
三是加大加大水景观建设。主要对全县187道主要河流和47条干、支渠道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结合实际,不断营造防护林带,护岸固堤,保土保水,改善和美化河渠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质,有利于发挥水利设施功能,丰富河渠生物多样性。
四是加快城镇水生态系统修复。主要污染比较严重城镇河道进行修复,修复主要有三类:⑴对河流形态、河道纵横断面、河床和边坡结构形式、水动力条件等河道特性的恢复。⑵对河道岸边保护的植物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目前还未进行水生微生物和水生动物的投放。⑶借助于生态恢复技术,加速污染河流的水质迅速改善,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净化恢复能力。
&&&(五)建设和改善城镇生态系统
一是开展城镇区域绿化。根据南漳特定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绿化现状及作为襄阳市中心县及“后花园”的地位与作用,以保护和建设好城镇赖以依托的现有山体、水体、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尽可能地保护城镇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当地地域、人文资源优势,培育南漳特有的城镇特色。力争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31%、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58%。
二是加强城镇区及规划建设区森林和珍稀植物的保护,增加绿地乔灌木树种数量和种类,扩大森林型绿地和乡土树种比率,丰富城区植物多样性,优化绿地结构,增强绿地生态景观功能,促进鸟类等野生动物在城市绿地中栖息与繁衍。
按照国家、省关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实施意见的要求,重点在规划编制、制度建设、投入机制、科技支撑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并形成示范:
(一)关于规划编制
一是强化规划编制的组织保障。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实绩考核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建局、县旅游局、县环保局、县经信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计生局、县水利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县交通局、县统计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和全县11个镇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规划编制、综合协调等工作。
二是强化规划编制的科学保障。编制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要严格遵循本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以主体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为总则,统筹研究生态保护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编制过程中,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领衔、社会参与”的规划编制方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坚持科学决策,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各方利益关切,保障公民对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编制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科学化、民主化。探索并实现“多规合一”,减少规划编制的重复性。
三是强化规划编制的法律保障。
四是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根据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把生态保护与建设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人,年终进行考核,实行生态保护与建设“一票否决”制度。同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了解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保证规划的切实落实。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对其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估后需要修订规划时,报县人大常委会批准。
(二)关于制度建设
一是探索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落实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制定并完善县级生态补偿方面的政策法规,切实加大对限制和禁止区域内的生态补偿投入力度,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二是探索适合县级政府实施的生态环保投融资政策。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建立县级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机构,建立环保建设政府投融资平台,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积极参与碳权排放、污染排放、节能量交易。
三是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国家要求,积极开展土地、森林、山岭、水流、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产确权登记,明确国土空间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使用者、监管者及其权责利关系,形成归属明晰、权责明确、监管高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并严格按照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理、资源节约管理,强化规划,严格审查,禁止不符合用途管制和节约标准的开发活动。
四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约束机制。本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负总责,并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镇区、单位、企业及其他团体,并对损害环境的主体严格追究责任,实行“零容忍”。充分发挥县人大及其代表的依法监督作用,把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情况作为人大监督的重要内容,发挥县政协参政、议政作用,对生态保护与建设建言献策,并按照程序进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社会相互监督机制。
五是积极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指标在实绩考核中的权重,完善体现生态保护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同时,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按照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明确各镇(区)发展定位,推动镇(区)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合作联动。
(三)关于投入机制
一是建立政府投资的统筹与协调机制。南漳县将按照事权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安排投入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的资金,集中财力建设重点生态工程。调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投入;要把资源税费收入用于生态保护与建设,多渠道筹集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对重点骨干生态项目建设,将整合各部门相关专项资金,形成合力,集中财力办大事,保证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完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政策措施。通过外引内联、山海协作、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引导区外投资、个人投资及社会融资进入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域,保证社会资金对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的合理回报;推进经营性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支持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融资。对将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进行公司化改造,支持企业申请各级各类银行贷款,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将特许经营权、污水处理收费权、林地、矿山使用权等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贷款提供条件;抓好污水处理厂工作。根据城市污水工作要求的收费标准收好收足、用好用足污水处理费,对污水处理设施等市政公用设施,出让其经营权和保洁权,促进产业化运作的发展。
三是创新生态保护与建设建设投入和运行管理模式。按照“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重点在水污染治理、林业生态、土地使用等方面,试行生态受益地区、受益者向生态保护区、流域上游地区和生态项目建设者提供经济补偿办法,探索实行受益地区对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制度改革。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试行有偿排污(对生产有害于环境的产品的企业征收一定比例的环境补偿费),用于环境治理;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水资源费、土地使用费、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制度和矿业权有偿制度,逐步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征收的资源补偿资金要用于公共性生态环境项目建设。逐步实行环境资源市场化管理,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等形式,改变无偿使用环境资源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做法。
(四)关于科技支撑
一是着力加强基础及应用研究。加大林业、生态、环保、产业等的科研力度,积极与高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以服务生态建设为中心,重点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管理、商品林培育、造林绿化模式、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增强生态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生态保护水平。
二是不断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以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和产业效益为目标,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重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将先进、适用、效益好的科技成果推向生产领域,加速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三是加强基层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科技培训,提高生态保护与建设科技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用技术研究,不断强化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狠抓生态保护与建设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四是强化生态建设的气象保障。建立和完善人工干预生态修复和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在林业等相关部门监测的基础上,强化生态气象综合监测评估预警能力建设,构建生态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开展生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生态保护与建设气象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开展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科学布局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基地,新建标准化人工增雨(雪)作业点,大幅度提高作业覆盖面积,强化生态建设的气象保障。
&&&&&&&&&&&&&&&&日
责任编辑:admin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1信息无?专题2信息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省南漳县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