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潜艇白天躲不了鱼雷吗 二战中,哪个国家的潜艇白天躲不了鱼雷吗可以装载最多的鱼雷

二战潜艇上鱼雷的诸多问题?求科普。? - 知乎3被浏览553分享邀请回答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二战中被美国潜艇击沉的日军主要战舰汇总贴。【猎杀潜航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802贴子:
二战中被美国潜艇击沉的日军主要战舰汇总贴。
二战中,美国潜艇部队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不光是封锁海上交通执行破交战,对日本海军军舰也给予了极大的打击。本帖将介绍被美国潜艇击沉的日军重要军舰:战列舰,航母,重巡洋舰、轻巡洋舰一、战列舰(1艘,金刚号,日本海军唯一被潜艇击沉的战列舰)1、金刚号(Kongo)击沉潜艇:SS315 海狮号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是旧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一型战列巡洋舰。 金刚级战列舰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由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而成的高速战列舰。 同级舰4艘: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按照日本帝国海军命名惯例,以巡洋战舰命名方式,命名源自山名。基本数据(竣工时)   舰长(米) 214.6   舰宽(米) 28.04   吃水(米) 8.38   排水量(吨) 标准27500   动力 36x 亚罗式煤油混烧锅炉、2x 帕森斯式蒸汽涡轮机总功率64000马力,四轴推进 航速(节) 27.5   续航力 8000海里/14节   编制舰员 1200人   武装 4x 双联装 毘式35.6厘米/45倍径主炮;16x 单装 毘式15.2cm/50倍径副炮;12x 单装 7.6厘米高射炮;8x 53厘米鱼雷发射管 舰载机   无 装甲 侧舷装甲203mm、甲板70mm、主炮塔230mm副炮塔152mm、司令塔254mm 沉没:金刚号在昭和十九年(1944年)11月21日由南洋回到内地的途中遭到美军潜艇海狮号的攻击,身中多枚鱼雷而沉没于台湾海峡。第三战队司令官铃木义尾中将也跟着金刚号沉到海底。是日本海军中唯一被潜舰击沉的战列舰。
卤煮大吧有点犀利嘛
二、航空母舰1、冲鹰号(Chuyo)沉没时间:日潜艇:旗鱼号冲鹰号(Chuyo) 是日本第一型护航航母,由17000吨级的豪华邮轮改装而来,主要用于训练和飞机运输。经过简单改装。机库较小,增加了相对较短的飞行甲板,没有岛式上建、弹射器或阻拦索。战争期间,日军为弥补反潜护航力量的不足而改装,载机20-30架,航速较低,不能跟随战斗编队出战。冲鹰号属于大鹰级,该级一共有三艘,大鹰、云鹰、冲鹰,于三菱公司长崎船厂(Mitsubishi, Nagasaki)建造,战争爆发后分别改装为航母,均在战争期间为美军击沉。标准排水量 20,000吨(改装后)动 力 25,200马力飞行甲板长度 183.7米航 速 21节主 火 炮 127mm火炮8座防 空 火 炮 25mm火炮8座标准舰载机 27架舰 员 850人沉没:1943年9月,美国太平洋舰队派遣“旗鱼”号等10艘潜艇前往太平洋中部从事侦察活动,并且伺机对过往的日本海军舰艇和运输船只发起攻击。11月30日,从特鲁克驶出了日本海军的第一型护航航母“冲鹰”号和“云鹰”号,目的地是日本的横须贺。为了保证这2艘航母安全返回日本本土,按照日本海军作战指挥部的指示,由“摩耶”号重巡洋舰和“浦风”号驱逐舰与“冲鹰”号和“云鹰”号组成编队。12月3日23时左右,正在北纬32°东经143°附近海域巡逻的的美国海军潜艇“旗鱼”号雷达发现了这支航母编队。此时已是将近午夜,疾风伴着大雨,海上巨浪翻滚,能见度非常低。艇长罗伯特·沃德海军少校指挥全体艇员做好战斗准备之后,“旗鱼”号便以水面航行姿态,冒着海上的巨浪,以12节的航速迎向日军的这支航母编队。当日军这支海上编队越来越近时,“旗鱼”号迅速潜入水下,利用潜艇艏部的4具鱼雷发射管对准“冲鹰”号齐射了4枚鱼雷,其中2枚击中了“冲鹰”。为了彻底摧毁受伤的“冲鹰”号航母,“旗鱼”号上浮到水面,冒着指挥舱口可能被扑进海水的危险,追击这支航母编队。12月4日2时40分,“旗鱼”号的雷达测得日军这支航母编队开始曲折航行,这样,整支航母编队的航速立刻降了下来。海上形势的这种变化,变得更加有利于“旗鱼”号抢占有利阵位。5时52分,“旗鱼”号向“冲鹰”号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有两枚命中。此时海上正处于黎明之前,在大量照明弹的照耀之下,海面上显得一片光亮,“旗鱼”号潜艇的所处位置随之暴露无遗,于是“旗鱼”号迅速下潜进行规避。“旗鱼”号在水下一面向远处航行避免遭到日军护航舰艇的攻击,一面重新装填了鱼雷,准备伺机再次向受到重创的“冲鹰”号发起新的攻击行动。7时48分,当“旗鱼”号再次上浮水面时,天已大亮,海上经过一夜的暴雨之后,能见度非常高。此时,“旗鱼”号上的了望人员发现“冲鹰”号虽然仍浮在水面上,但是似乎在海面上一动也不动了。沃德艇长认为应该抓紧时间对“冲鹰”号航母再一次进行鱼雷攻击。他指挥 “旗鱼”号潜入水下,从“冲鹰”号的左舷绕过舰尾,航行到“冲鹰”号右舷的舰首一侧。由于发现“冲鹰”号有些向左舷倾斜,因此沃德艇长决定继续攻击 “冲鹰”号的左舷。于是,在沃德艇长的指挥下,“旗鱼”号又绕回到“冲鹰”号的左舷一侧。9时40分,“旗鱼”号发射了3枚鱼雷,大约2-3分钟之后,艇内人员听到两声沉闷的爆炸声。此后,日军对“旗鱼”号的搜索行动一直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但是“旗鱼”号早已远离现场。“冲鹰”号航母在“旗鱼”号潜艇的第3次鱼雷攻击中,位于左舷的许多舱室都受到了严重破坏,舰内大量进水,于12月4日9时48分沉没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中。“旗鱼”号潜艇冒着危险,在风雨交加的太平洋上连续追踪日舰近10个小时,经过3次攻击,终于把“冲鹰”号航母送到海底。这次军事行动被称作是 “太平洋战争期间最出色的海上作战之一”。
2、翔鹤号(Shokaku)沉没时间:日潜艇:“棘鳍”号(USS Cavalla
SS-244)翔鹤号(Shokaku)是翔鹤级的一号舰,日本帝国海军主力航空母舰之一。  日本海军在 1934 年(昭和 9 年)第二次舰船补充计划(丸二计划)中决定建造 2 艘苍龙级航母,加上原有的凤翔、龙骧、赤城、加贺 4 舰,已与美国 6 艘条约型航母(2 艘列克星敦级,2 艘约克城级,突击者号,黄蜂号)的实力齐平。为取得航空兵上的优势,特别是在“九段作战”中第四阶段的马绍尔群岛机动部队决战(2-4 艘新型航母外加 2-4 艘超级战列舰对美军机动部队)中占据先机,日本海军在 1937 年(昭和 12 年)的第三次舰船补充计划中拨款建造两艘翔鹤级航空母舰。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排水量:25,675 吨(基准),29,800 吨(公试),32,105 吨(满载)长×宽×吃水:257.5m×26m×8.87m飞行甲板尺寸(长×宽):242.2m×29m动力:口号舰本式专烧锅炉 8 座,舰本式蒸汽轮机 4 台,4 轴推进 60,000hp航速:34.2 节续航力:9,700 海里/18 节火力:127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8 座,三联装 25 毫米高炮 12 座舰载机:(1941 年 12 月常备配置)零战 18+2,97 舰攻 27+5,99 舰爆27+5舰员:1,660 人沉没 日11 时20 分,翔鹤号在航行途中被美军潜艇“棘鳍”号(USS Cavalla, SS-244)偷袭,右舷命中 4 枚鱼雷,导致航空燃料气体充满舰内。舰上的损管人员采取了向左舷注水平衡等抢救措施,14 时 1 分,航空燃料气体引发起火爆炸沉没,舰上 1,272 名官兵阵亡。
顶资料帖是铁的纪律
3、大凤号(Taiho)沉没时间:日潜艇:USS Albacore SS-218大凤号是日本帝国海军的主力航空母舰之一,曾作为机动部队的旗舰参加战斗,是日本在二战中最后完工的一艘正规航空母舰。1939 年制订的第四次军备补充计划(丸四计划)里面,日本海军决定在翔鹤级航空母舰的基础上研发一种新式的大型航母,并将其设计重点放在加强防御上面。  计划案中的航母并不以搭载舰载机数为最优先考虑,而是将船舰的防护性摆在首位;由于当时美日航空母舰都是使用无装甲设计,面对俯冲轰炸机攻击时仅需要1颗炸弹就可以将整艘航母瘫痪,为了避免这种惨况因此日本帝国海军希望有一艘飞行甲板安装装甲防御的航空母舰,另外为了建造大凤号原本大量禁用的电焊造舰方式也重新启用。  同时,大凤号上面根据中途岛海战的经验,也加强了防空火力,上面装备了三联装的 25 毫米防空火炮 22 座,还是日本海军中唯一装备了新型九八式双联装 100 毫米防空高炮的航母,这种新型的高炮性能远远超过现役装备的 127 毫米高射炮,这使大凤号成为了旧日本海军中对空防御最优良的航母。“大凤”号的预定载机计划为搭载一七试舰战“烈风”18 加备用机 1 架,“流星”舰攻 36 架,“彩云”舰侦 6 架,合计常用机 60 架,备用机 1 架,共 61 架。但事与愿违。由于技术和多方面因素所限,中岛公司的“烈风”研制进展缓慢,“彩云”更是在“大凤”号沉没后才逐渐投入生产。因此“大凤”号在“阿号作战”时最终舰载机搭载情况为:零战五二型 19 架,“彗星”舰爆 17 架,“天山”舰攻 14 架,九九式舰爆 1 架,合计 54 架。  大凤号航空母舰 1941 年 7 月 10 日在神户川崎造船所开工,1943 年 4 月 7 日下水,于 1944 年 3 月 7 日完工。排水量:29,300 吨(基准),32,400 吨(公试),37,270 吨(满载)长×宽×吃水:260.6m×27.7m×9.59m飞行甲板尺寸(长×宽):257.5m×30m动力:口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8 座,舰本式蒸汽轮机 4 台,4 轴推进 60,000hp航速:33.3 节续航力:10,000 海里/18 节火力:100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6座,三联装 25 毫米高炮 22 座舰载机:一七试舰战(烈风)18+1,一七试舰侦(彩云)6+0,一六试舰爆(流星)36+0(预计搭载计划)舰员:2,038 人沉没:日8时,大凤号航空母舰在飞机起飞作业时候,被已经在海上巡航近半月却一无所获、急于寻找猎物的美军潜艇“大青花鱼”(USS Albacore SS-218)号发现。“大青花鱼”号隐蔽地向其接近,准备发射鱼雷时,潜艇上的鱼雷射击指挥仪却突然出现故障。但“大青花鱼”号没有因此放弃战机,而是根据目视瞄准向“大凤” 号发射了 6 条鱼雷。其中只有 2 条射向了“大凤”。  此时“大凤”号上的小松关雄兵曹长刚刚驾驶飞机升空,立即看到鱼雷航迹正向“大凤”号扑来,为保护母舰免受攻击,他立即采取自杀撞击行动,按下机头,撞毁了一条鱼雷。但还是有一条鱼雷逼近,“大凤”号已来不及规避,被这条鱼雷击中。但“大凤”号毕竟是防护力超群的现代化航母,一条鱼雷当时没有对其造成什么大的损害,小泽中将也命令舰载机继续起飞,同时命令护航母艇加强反潜警戒。始料未及的是鱼雷爆炸损坏了一部升降机,同时还封住了通风口,破坏了输油管道,导致燃料在舰体内不断挥发,由于无法通风而越积越多,最终达到了爆炸的临界值。  中雷后的四个小时,即下午 14 时 32 分,因舰载机着舰引发油气爆炸,并很快殃及弹药库,引发全舰大火。6 月 19 日下午 16 时 28 分,剧烈爆炸后的“大凤”号最终沉没,随舰官兵阵亡 660 人。
4、大鹰号(Taiyo)沉没时间:日潜艇:石首鱼号(USS Rasher SS-269)潜艇型号:Gato Class(“加托级”或者“小鲨鱼级”,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大鹰级护航航空母舰是根据日本帝国海军的航母预备计划建造的。其改装的原型是日本邮船公司计划开工的 3 艘新田丸型豪华客轮新田丸(Nitta-Maru)、春日丸(Kasuga-Maru)、八幡丸(Yahata-Maru)。  由于新田丸型豪华客轮的最大速度只有 21 节,而且其尺寸也比由橿原丸型改装而来的飞鹰级航母要小,这导致了大鹰级的机库空间不足,不能装载足够数量的舰载机。综合这两个因素,大鹰级无法作为舰队航母使用,只能用于护航航空和飞机运输舰。所以在日本帝国海军的舰级分类里也是把大鹰级航空母舰称作“特设航空母舰”的。  1941 年(昭和 16 年)5 月,新田丸型豪华客轮里最晚下水的春日丸号被日本帝国海军征用,开始进行改装,1941 年 9 月 5 日改装完毕。其舰载机配属第一航空舰队的第四航空战队,并于 1942 年(昭和 17 年)8 月 31 日更名为大鹰号。建成后,大鹰号主要配备的是九六式舰上战斗机和九六式舰上爆击机。这两种飞机在此时都已经是比较落后的旧型号了,无法承担一线作战任务,所以大鹰号在服役之后基本上是担任训练、警戒任务和作为运输舰使用。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竣工时)  排水量:17,830 吨(基准),20,000 吨(公试)  长×宽×吃水:180.24m×22.5m×8.00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162.0m×23.5m  动力:三菱式重油锅炉 4 座,三菱式蒸汽轮机 2 台,双轴推进 25,200hp  航速:21.0 节  续航力:8,500 海里/18 节  火力:120 毫米单管高炮 4 座,25 毫米双联装机关炮 2 座,13 毫米四联装高射机枪 2 座  舰载机:舰战 9+2 架,舰攻 14+2 架  舰员:747 人沉没:1942 年 9 月 28 日,大鹰号在特鲁克附近遭美军潜艇雷击受损,当时一枚鱼雷从船底通过,另外一枚击中了油库附近,导致龙骨受损。中弹后的大鹰号速度降到只有 6 节,经过紧急修理之后,磨磨蹭蹭地挨到了日本内陆,并在 10 月 7 日进入吴港大修,同时舰上的战斗机队也随之被解散。  1944 年(昭和 19 年)8 月 8 日,大鹰号搭载着 12 架九七式舰上攻击机,连同三艘驱逐舰和九艘海防舰一起护送油船、货船和陆军的特殊输送船前往菲律宾的马尼拉湾。8 月 18 日,在马尼拉湾以北被美国海军的“石首鱼号”潜艇击沉。
无语,后面的竟然发布出来,大鹰号发了4次都被吃了,非说我是刷屏。。
那我帮楼主一个小忙,插一帖给点小建议好了:不用那么心急一下子全发出来,每天发一点,保持帖子总在前面~~优秀艇长的第一条基本素质就是耐心~不是急性子~
资料量不小,LZ加油
以上粘自百度and相关书籍
个人总结:1,豆腐渣+半拉子工程,工程师多是新兵,而且机遇赶工,日本战争后期物资匮乏使用钢材质量感人2,水兵素质差,基本都是新兵,中弹后,乱作一团,四散逃命,不听指挥3,有些船舱连密封门都没有,抽水泵也是可怜4,沉没分析,美帝潜艇先进10%,美帝指挥官经验丰富10%,信浓号运气用光80%
楼上不用睡觉的么?粘帖也是苦力活,真是辛苦了啊!! 一下子这么多回复不算刷屏么?我来帮忙插一帖
某些同志如果只是从百毒百科复制粘贴,那是毫无价值可言的当然,我说的不是楼主
主要战舰大和,武藏(世界最强战列舰),90年代的衣阿华滚粗长门,陆奥(big 7之2,陆奥有唯一big7 击沉big 7的记录)扶桑,山城(失败射击,并无卵用,倒是在某游戏里大发淫威BSP。。)伊势,日向(从某种程度上说最强战舰也不为过,因为有飞机耍赖)金刚四傻战列舰,完
5、云鹰号(Unyo)沉没时间:日沉没地点:19-18N,116-26E潜艇:“牙鳕鱼”号(USS Barb
SS-220)潜艇型号:Gato Class(“加托级”或者“小鲨鱼级”)云鹰号的改装原型是日本邮船公司新田丸型豪华客轮八幡丸(Yahata-Maru)号。1938 年(昭和 13 年)12 月 14 日在三菱重工的长崎造船厂动工,1939 年(昭和 14 年)10 月 31 日下水,1940 年(昭和 15 年)7 月 31 日,豪华客轮八幡丸号竣工。  1941 年(昭和 16 年)11 月 5 日,海军决定征用该舰;1942 年 1 月 21 日,在吴港的海军工厂正式开始改装作业;5 月 31 日,护航航空母舰八幡丸号竣工(日称特设航空母舰);8 月 31 日,改名为“云鹰”号。  与大鹰号一样,由于其先天性的不足(航速低,飞行甲板短,机库容量小),自服役以后基本上是作为训练舰和运输舰在使用,担任训练、警戒和飞机运输任务,没有参加过著名战役。舰主要性能数据为:(竣工时)  排水量:17,830 吨(基准),20,000 吨(公试)  长×宽×吃水:180.24m×22.5m×8.00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162.0m×23.5m(后延长到 172m)  动力:三菱式重油锅炉 4 座,三菱式蒸汽轮机 2 台,双轴推进 25,200hp  航速:21.0 节  续航力:8,500 海里/18 节  火力:120 毫米单管高炮 4 座,25 毫米三联装机关炮 2 座,25 毫米双联装机关炮 4 座  舰载机:舰战 9 架,舰攻 14+4 架  舰员:850 人沉没:日,美国的一组狼群在海南岛以东250英里的海域拦截了日军的一个护航队,被击沉的运输船中有2艘各装载着名英国和澳大利亚战俘。这一事件直到15日下午才被Pampanito SS 338号潜艇发现,并上报潜艇司令部。接着牙鳕鱼号潜艇及其姊妹舰女王鱼号赶往事发海域执行救援任务。好人有好报,16号夜间,两艘潜艇在救人的时候碰巧遇到日军护航队。女王鱼先行攻击,牙鳕鱼号在水面状态尾随跟踪船队。很快他就发现了有攻击价值的目标,一艘大型油轮和一艘护航航母,在抢占攻击阵位时牙鳕鱼号被发现了,在护航舰离他还有750码的时候,艇长“幸运弗兰奇”下令对准2个目标齐射6枚鱼雷,然后迅速下潜。不久声呐兵听到油轮方向传来2声巨响,航母也被3枚鱼雷击中,紧接着水听器中传来了舰体被撕裂的声音。。油船阿祖萨号(1.11万吨)和护航航母云鹰号(2万吨)葬身海底了。。
看完,等下一艘活该倒霉的孩子。。。
6、神鹰号(Shinyo)沉没时间:日潜艇:“鳅鱼”号(USS Spadefish SS-411)潜艇型号:Balao级(白鱼级)神鹰号护航航空母舰在日本帝国海军里可以算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军舰。这个有意思不是说这艘舰的性能特别突出什么的,而是这艘舰的来历有点意思。与其他由商船改装成的航空母舰不同,神鹰号的改装主体不是日本自己的商船,而是一艘来自纳粹德国的商船“沙恩霍斯特”号(纳粹德国海军也有一艘战巡叫这个名字)。为什么日本帝国海军要用一艘纳粹德国的商船来改装呢?这个就说来话长了。纳粹在德国上台之后,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与日本的合作日益增强。德国当时在航空技术上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日本从中取得了不少的宝贵经验,而日本则在海军方面优势明显。  1935 年 3 月德国宣布废弃凡尔赛宣言,6 月德国和英国达成德国海军保有量为英国海军的 35% 的英德海军协定。由于德国没有建造航空母舰的经验,一开始是寻找英国的支持,想参考英国航空母舰“暴怒号”,但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才转向日本请求日本转让“赤城号”的技术。而当时负责此事的,正是后来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偷袭珍珠港的领头人山本五十六。  日本海军方面对这事很上心,立即决定将“赤城号”从设计到训练方法为止的所有机密全部向德国海军公开,而这个项目在德国海军开花的结果便是纳粹唯一的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号。  不过“齐柏林伯爵”号并没有正式服役过,下水后不久,二战就开始了。原本就处于劣势的德国海军根本没有时间来训练航空母舰所需要的人员。这艘船的船壳一直都停留在港口,直到 1945 年 4 月自沉。  虽然德国人放弃了航母,但日本海军却一直没忘记这艘“赤城”号的姊妹舰。中途岛海战之后,由于一下子沉掉了四艘主力航母,日本海军曾经想向德国购买“齐柏林伯爵”号,但被德国拒绝了。其实就算是德国同意,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封锁下,这艘船也到不了日本。作为替换方案,德国便把开战后滞留在神户港的一艘两万吨德国商船“沙恩霍斯特”号卖给了日本,这就是神鹰号的由来。神鹰(SHINYO)的前身,1935 年时的德国商船“沙恩霍斯特”号1942 年(昭和 17 年)9 月 27 日,“沙恩霍斯特”号在吴港的海军工厂开始改造,1943 年 12 月 15 日改装完毕,原准备命名“飞隼”号,后命名为“神鹰”号。由于安装的动力装置马力不足,航速太低,再加上飞行甲板短、机库狭小,无法起降新型的“天山”舰上攻击机和“慧星”舰上爆击机,所以只能使用较老旧的九七式舰上攻击机和九九式舰上爆击机。因此,神鹰号一般是担负护航、训练以及运输任务。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最终时)  排水量:17,500 吨(基准),20,900 吨(公试)  长×宽×吃水:198.34m×25.6m×8.18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180.0m×24.5m动力:口号舰本式重油锅炉 2 座,AEG 电气涡轮机 2 台,双轴推进 26,000hp  航速:21.0 节  续航力:8,000 海里/18 节  火力:127 毫米双联装高炮 4 座,25 毫米三联装机关炮 10 座  舰载机:舰战 9+3 架,舰攻 18+3 架  舰员:834 人沉没:日,鳅鱼号潜艇从珍珠港出发,和他同行的有2艘美国潜艇。11月14日进入了预定的黄海巡逻区域,随后用鱼雷击沉了一艘日军货船。3天后,鳅鱼号发现了一个日军护航队直冲它而来,它躲在水下让护航队通过后,雨夜间浮出水面开始追赶,并对护航队中价值最高的两个目标发起了攻击。首先用艇首鱼雷管对船队中的护航航母神鹰号进行了攻击,随后坐转用艇尾鱼雷管对准一艘油船进行了4雷齐射。。其中有四枚击中了神鹰号航母,进而引发航空燃料舱的爆炸,神鹰号在中雷后 30 分钟沉没。舰上当时共载有 1,160 人,最后仅有 60 人幸存。
7、云龙号(Unryu)沉没时间:日潜艇:“鲑鱼”号(USS Redfish SS-395)潜艇型号:Balao级(白鱼级)云龙号是云龙级的一号舰,是日本帝国海军最后一级舰队航母,也是最后一艘采用祥瑞动物命名的日本航母。
云龙号(Unryu)航空母舰日本海军在昭和十四年度(1939)计划的丸四计划(军备补充计划)里面建造的航母只有新型装甲航母大凤号一艘,基本上日本海军是希望在航母数目上 能与美国相等就好,将建造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与美军相差甚多的战舰部队上。但是在昭和十五年(1940)美国通过了第三次宾逊案,准备建造三艘“埃塞克斯”型航母, 这又让日美空母数量间失衡,所以在日本海军后来制定的丸五计划中,给新航母的建造案留了空间。丸五计划中本来是要放入大凤改级航母三艘,但是后来将其中一艘改成新型中型航母,这就是云龙级的前身。  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海军损失了四艘主力航母,因此在 1942 年对计划进行了修正,决定建造大凤级航母 5 艘和中型航母 15 艘。因此,云龙级被扩充到 15 艘。  原计划批量建造云龙级 15 艘,实际因战局恶化导致资源和生产力不足只开工 6 艘,其中天城号(Amagi)和葛城号(Katsuragi)完工,笠置(Kasagi)、阿苏(Aso)、生驹(Ikoma)因战败而中止建造。受资源不足所困,天城和笠置使用的是未完工的 2 艘改铃谷级(又称伊吹级)重巡洋舰的主机,葛城和阿苏则使用阳炎级驱逐舰的主机,所以航速比前几艘要慢。云龙级航母基本上是以上一级中型航母飞龙号为基础而发展,船体与飞龙号相去不远,两者亦可以算是准同级舰。本级舰的改良点,主要有舰桥的位置、升降机的数目与大小、舵的修正何妨空火力的提升等,在船体与甲板上与飞龙号都是使用相同的蓝图。  在舰桥位置上,飞龙号位于左舷的舰桥大受批评。原因有二,第一个是这样烟囱在右舷,舰桥在左舷的布置会导致飞行甲板气流不稳定,不利于飞机起降,第二个就是大多数飞行员都是右撇子,右撇子在开飞机时,对于右手边障碍物的闪避能力较左手边的好多了,也就是说,设在左边的舰桥让右撇子飞行员起降时感到不安。所以云龙级就改回像苍龙号一样,把舰桥至于右舷烟囱前。在舰桥构造上,也比飞龙号大了些。  升降机部分,由于在甲板上开洞一样的升降机是防御的弱点,所以日本新造的空母,如大凤级等都只有配备两具升降机,一具置于机库前端,一具就置于机库后端,舍去中间升降机也减少了中间段机库的通行不良问题。另外,由于战机发展日趋大型化,云龙级升降机的面积也增大以对应。甲板上减去了两座收放式探照灯,并在左舷后侧装备一具可以隐藏到甲板下的 21 号电探。  舰载机本来的计划是零式舰上战斗机常用 12 架,备用 3 架;九九式舰爆常用 27 架,备用 3 架;九七式舰攻 18 架,备用 2 架,合计常用 57 架,备用 8 架。后来,改装新机种,就变成烈风舰战常用 18 架备用 2 架,流星舰攻/爆常用 27 架,彩云舰侦 6 架,总计常用 51 架,备用 2 架,但是其中 6 架彩云舰侦必须露天系留在甲板上。  机库部分也和飞龙号一样是两层,特别的是,本舰受了中途岛海战经验的影响,在机库壁上装设了泡沫式消防装置。另外,本舰也采用了不燃性涂料,并强化了机库的通风性。还有,大量裁减舷窗,加强不沉对策。舵方面,因为飞龙型使用的一枚式舵评价不好,本级舰改用了横列两枚式舵。武器方面,与飞龙号相似,但是极力加强防空机炮装备,最后达到了 25 毫米三联装防空机炮 21 座,单管防空机炮 30 座的程度。预计在完成后要在舰首两侧装上 120 毫米 28 联装防空火箭共 6 座,但是实际上并未装设。本来日本航母引以为常的习惯,在航母舰桥上装设一具九四式高射装置,在云龙级上由于要在该处直接装设(而非额外架设,像翔鹤级等都是后来架设在舰桥上的九四式高射装置上)21 号电探,于是把本来装备在舰桥顶端的一具九四式高射装置装到了舰桥旁边。另外,主桅上也装设了一具 13 号电探。  由于战时造船能力的限制,云龙号航母一直等到马里亚纳海战结束后才得以竣工。1944 年(昭和 19 年)8 月,云龙号与同级舰天城号航母被编成了第一航空战队,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舰载机和飞行员供他们装载了。由于预计要搭载在其上的航空队都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消耗殆尽,所以云龙号也就只好作一艘没有舰载机的空母。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  排水量:17,480 吨(基准),20,450 吨(公试)  长×宽×吃水:227.35m×22m×7.86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216.9m×27m动力:口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8 座,舰本式蒸汽轮机 4 台,4 轴推进 152,000hp  航速:34.0 节  续航力:8,000 海里/18 节  火力:127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6 座,三联装 25 毫米高炮 21 座,单管 25 毫米高炮 30 座,120 毫米 28 联装防空火箭 6 座  舰载机:一七试舰战(烈风)18+2,一七试舰侦(彩云)6+0,一六试舰爆(流星)27+0  舰员:1,556 人沉没:1944 年(昭和 19 年)12 月,战局持续恶化,云龙号也被派命向菲律宾进行紧急运送任务,当时装载了特攻兵器“樱花”和陆军部队的云龙号,在 18 日离开吴港前往马尼拉。 在 19 日下午 4 时 35 分,云龙号在东中国海宫古岛西北二百三十海里处遭受美国潜艇“雄鲑号”(Redfish SS-395)的鱼雷袭击,中雷两枚,第一枚命中舰桥下面,造成机械故障,停止运作,第二枚则命中右舷前部,瞬间引发机库内存放的特攻机樱花连续爆炸(每架樱花各有一颗载有炸药 1,200 公斤的弹头),数分钟后前部大规模倾斜,舰长小西要人大佐下令弃舰,但是云龙号却在中雷后 23 分钟即迅速沉入海中,带着舰长小西要人大佐以下 1,240 名成员沉入大海,结束了它既短暂又悲惨的生涯。攻击完毕的鲑鱼号迅速下潜到73米深度,并躲过了日本驱逐舰的搜索,于45年2月17日返回到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进行修理。
明天发航母的最后一个,也是压轴的信浓号。。。
信浓个大茶几
8、信浓号(Shinano)沉没时间:日潜艇:射水鱼号(USS Archerfish SS-311)潜艇型号:Balao级(白鱼级)信浓号是日本帝国海军所属的航空母舰之一,是由建造中的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艘改装而成,其名字来源于日本的古代藩国名“信浓国”,在 1961 年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企业”(标准排水量 75,700 吨,满载排水量 93,284 吨)号服役之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笔者注:国内不少资料都介绍为它是在“小鹰”级航空母舰服役之前最大的航母,但是笔者经过仔细查阅多方资料,小鹰级的标准排水量为 61,170 吨,而信浓号的标准排水量为 62,000 吨,只不过小鹰号的满载排水量大于信浓号。根据日本原文的资料,笔者认为应当是“企业”号而不是“小鹰”号)对美开战前夕,日本海军在 1939 年度(昭和 14 年)04 舰艇补充计划中加入了大和级战列舰 3、4 号舰的预算。1940 年(昭和 15 年)5 月 4 日,3 号舰(建造代号 110)在横须贺海军工厂 6 号船坞开工,计划 1943 年1 0 月下水,1945 年 3 月竣工。1941 年 12 月 8 日太平洋战争开战后,110 号舰工程根据军令部的指示全面中止,此时舰体已完工约 50%。由于机动舰队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惨重,1942 年 6 月,海军决定在 110 号舰主甲板上安装一层机库、装甲飞行甲板及岛式上层建筑,改为重防御的舰队航母,同时简化一切舾装措施。  110 号舰改建为航空母舰的工程在 1942 年 9 月恢复施工,预计期 1945 年 2 月竣工。在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因日军联合舰队大量舰艇受损,需要在横须贺船厂进行大修,之后 1943 年 3 月下令优先“修理损伤舰”,导致 110 号舰建造工作中断了数月。1944 年马里亚纳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大败而归,随后日本海军严令 110 号舰必须在 1944 年内建成(日军战前军令严格,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从最高负责的指挥官到造船工人都会遭受严厉的处罚)。造船厂方面只得不分日夜赶工并尽量忽视次要的流程。  经过 4 年多的陆续施工,110 号称为日本海军建造周期最长的主力舰,全建造周期长达 1,660 天。1944 年 10 月 5 日上午,110 号舰在横厂下水并正式命名为信浓(Shinano)。当时由于船坞水密闸门损坏脱落,尚未完全入水的舰体自行滑下,球臂首内安装的水声听音器被撞坏。建成时的信浓号标准排水量为 62,000 吨,满载排水量达 71,890 吨,是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航母。它拥有长 256 米、宽 40 米的飞行甲板(长度仅次于大凤),为了有效防御高空和俯冲轰炸,“信浓”号的飞行甲板铺装了甲板装甲,当初设计方案要求“能承受 800 公斤炸弹的垂直撞击”,但因为会增加甲板重量与制造能力的限制,改为防御 500 公斤炸弹。  为满足该要求,装甲板厚达 95 毫米,由 20 毫米特殊甲板与 75 毫米 CNC 甲板所组成。材质与厚度均与大凤号的没有太大分别,但全长 256 米,最大宽度 40 米的飞行甲板都全部铺上相同材质装甲(比大凤号铺装范围更大)。再加上采用了大凤号没有用上的设计,在飞行甲板前部与后部附近两处的 13 米正方型升降机上都铺上同样厚度的装甲,重量达 180 吨。右舷是仿大凤号的大型岛式舰桥。飞行甲板之下为 125 米的前部开放式机库和 83 米的后部封闭式机库。前者停放舰攻和舰爆,后者停放舰战;前部机库起火时,可以迅速地将机库内的鱼雷和炸弹推入海中。不过为控制重心和改装工事便利,机库仅为一层,舰载机只有 48 架。吸取了大凤号因油气爆炸沉没的教训,信浓在重油和航空汽油输送管道外加装了钢筋混凝土防护罩。  大型的岛型舰桥设置于右舷中央部上,舰桥的后部有向上排烟的烟囱往外侧倾斜 23 度,这是日本海军继大凤号又一次在航空母舰使用此类的烟囱,同时舰桥上还装备了 21 型电探。舰载机方面,原计划搭载的是舰战“烈风”24 架,备用机 1 架;舰爆“流星”17 架,备用机 1 架;舰侦“彩云”7 架。后来由于“烈风”的研制进度滞后而换成了“紫电改”。  根据日本海军设想,让信浓号航空母舰在舰队其他航空母舰的前方,让出击的的飞机在“信浓”号上降落,加油挂弹修理后再次出击,可以延长其作战半径,或返回各自母舰。信浓号航空母舰还可装载多余的飞机用来进行补充。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  排水量:62,000 吨(基准),68,060 吨(公试),71,890 吨(满载)  长×宽×吃水:266.1m×36.3m×10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256m×40m  动力:口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12 座(实际只安装了 8 座),舰本式蒸汽轮机 4 台,4 轴推进 153,000hp  航速:27 节(计划)  续航力:10,000 海里/18 节  火力:127 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8 座,三联装 25 毫米高炮 37 座,单管 25 毫米高炮 40 座,120 毫米 28 联装防空火箭 12 座  舰载机:一七试舰战(烈风)24+1,一七试舰侦(彩云)7+0,一六试舰爆(流星)17+1(预计搭载计划)  舰员:2,400 人
沉没:由于海军方面严令信浓号必须在1944年完成,该舰虽然在11月19日下水加入现役,但是仍然有很多重要的细节没有完成,还需要好几个月仔细建造和调整] 。同时由于日军在莱特湾海战中损失了一万海军士兵,信浓号的水兵基本都是新兵,素质很差,要他们能够成功的使用这艘军舰也需要数月的时间。但是时间并不等人,此时美军已经开始大量使用B29战略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东京湾附近是美军重点的轰炸目标。虽然B29的高空轰炸往往不能击沉重型战舰,但是重创还是没有问题的。日本海军方面考虑到这点,在信浓号下水的8天后,命令该舰立即开往吴港的造船厂完成躲避美军的轰炸,同时完成细部舾装等收尾和舰员训练的工作。日,信浓号满载官兵和造船厂工人总计2500多人奉命出发,开始了它的处女航,离开东京湾驶往吴港。由于害怕遭到美军潜艇的袭击,信浓号由浜风、雪风、矶风三艘驱逐舰护航。由于是秘密行动,四舰都没有打开舰灯,乘着夜色高速航行。开始比较顺利,但是到了19时15分,信浓号的检测官向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他曾经是日舰“大淀”号的舰长,有比较丰富的战斗经验)报告,发现了美军舰船的雷达信号,从脉冲频率上判断,应该是一艘潜艇。舰长阿部认为这件事情很奇怪,既然是美军在潜艇在东京湾附近危险区域航行,按照一般的基本战斗常识是绝对不会随意使用雷达的。阿部判断,很可能美军已经通过情报部门得知了他们的计划,集中了一定数量的潜艇准备攻击他,而这个雷达波多半是美军潜艇故意采用的诡计,目的是想引开为信浓号护航的驱逐舰,然后由另外的潜艇进行攻击,这也是二战多艇攻击的常用策略。阿部命令不要理睬它,继续高速前进。同时为了避免被美军潜艇定位,阿部下令关闭四舰的雷达,舰队间联络改用灯光信号,并严令护航的驱逐舰要紧靠信浓号航行,没有它的命令即使发现潜艇三舰绝对不能私自行动。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信浓号发现的是美军的射水鱼号潜艇。美军潜艇射水鱼号(USS Archerfish,SS-311)在日离开塞班岛基地,在东京湾海域搜寻被日军击落的B-29轰炸机飞行员。艇长恩赖特中校(Joseph.F.Enright)对这次任务并不满意,因此上级要求他呆在东京以南150英里、八丈岛以北的位置待机,以便随时救援自马里亚纳出发轰炸关东地区、可能被日军击落的B-29机组人员。但是当射水鱼号到达东京湾以后,却又接受到命令,说任务取消,射水鱼号可以按照原有计划自由寻找日军目标攻击。恩赖特接到命令以后,下令潜艇驶离危险的东京湾。但是此时潜艇的雷达系统突然出现了问题无法正常工作。虽然当时潜艇装备的雷达性能比较落后,但是仍然是潜艇最有力的鹰眼,大大加大了潜艇的搜索范围。恩赖特命令部下的军官立即修理,但是问题比较严重,二个技术军官整整修理了一个下午也没能修好。恩赖特忍住怒火,等到天一黑就命令潜艇浮出水面进行修理(在东京湾附近,白天浮出水面是类似自杀的举动)。技术军官在黑暗中修理了三个小时,在多次雷达开机测试都正常以后(其中一次被信浓号发现),军官向舰长报告已经修好了雷达。此时,在潜艇外一直紧张监视周围的瞭望手突然报告发现了一艘日本舰船在不远处以20节的速度Z字航行。发现了目标,舰长恩赖特十分高兴,经过仔细观察以后,恩赖特根据它的巨大身躯判断是日军的一艘油轮(航母的外形特殊和油轮比较相似,因为当时日军已经没有大型航母,恩赖特自然不会想到)。潜艇对付油轮是手到擒来的活,恩赖特下令潜艇全速形式,追击该舰。此时信浓号仍然保持Z字行前进,很快就被射水鱼号赶上。22时45分,信浓号的瞭望手发现右弦发现一艘美军潜艇,此时,为信浓号护航的‘矶风’号驱逐舰也发现了射水鱼号,它随即离开编队,以35节的高速向潜艇方向急速驶去,并且让射水鱼进入了它的火炮射程,这是潜艇和日军舰只的第一次遭遇。恩赖特此时才发现这并不是一艘油轮,而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并且它还有数量不明的驱逐舰护航。他立即下令潜艇下潜。由于当时声纳技术比较落后,射水鱼凭借着夜色是有很大机会可以躲避日军驱逐舰的袭击的。但是此时的阿部舰长仍然判断美军可能在诱敌,它认为不应该和美军潜艇多做纠缠,高速开走就可以了,它随即命令‘矶风’号立即停止攻击返回编队(其实此时该驱逐舰和美军下潜的潜艇只有五海里的距离了)。同时,日军舰艇转向,以全速直线航行,甩开美军潜艇。看着日军舰艇以25节以上的高速开走,它的射水鱼最大航速只有18节,无法追上的。恩赖特非常沮丧,对于航母这样的猎物是不容易遇上的,对于一个优秀潜艇艇长,最大的打击就是丢掉到嘴的肥肉。恩赖特知道自己无法追上它,就立即向珍珠港报告了发现日军大型航母的坐标和航向。他希望该海域有其它的位置更好的美军潜艇,能够完成他无法完成的工作。同时,他命令射水鱼号继续追踪日军航母编队,期望日舰有可能自己减慢航速。阿部倒是没有减速的打算,但是信浓号却并不争气。这所抢工期生产出来的航母全速航行几个小时后就出现了问题,它的一根主轴发生了故障导致信浓号的航速降低到了15节。这边的射水鱼号全速航行,终于在11月28日凌晨,再次发现了信浓号,并且发现有三艘日军高速驱逐舰护航。由于敌人有三艘驱逐舰紧密跟随,并且之前已经发现了射水鱼,恩赖特认为自己单艇即使攻击成功,最多只能攻击其中的一二艘战舰,剩下的会立即向它攻击,风险太大。恩赖特随即向珍珠港又发了一封电报,希望能够得到其它的潜艇支援。但是,周围一百海里内,并没有其它的美军潜艇。这份电报被信浓号侦测到,阿部没有想到这是来自之前发现的那艘美军潜艇,以为是来自美军攻击潜艇群中的另一艘。同时还侦测到了近距离的美军潜艇的雷达波。阿部认为舰队已经中了美军潜艇群的埋伏,危险迫在眉睫。他立即作出决定,舰队紧急转向,朝另一个方向行驶,逃离美军潜艇群的伏击,这个方面正好是面对者射水鱼的方向。此时的恩赖特必须作出决断,因为对方舰队面对自己行驶而来,如果面对敌舰,攻击的危险过大,需要冒着全舰被击毁的危险。此时如果考虑自己的安全,只需要向其它方向行驶出日军的路线就可以了。但是,丢掉了这次机会,天就要亮了,造成攻击难度更加增大。在一阵犹豫以后,恩赖特体现了一个美国军人的勇敢,他决定冒险攻击。只要击毁信浓号这样重要的目标,自己和船员是可以冒着生命的危险的。随即射水鱼号潜艇下潜,同时准备鱼雷,等待伏击信浓号。没有多久,日舰队很快驶来,首先是一艘日本驱逐舰几乎从射水鱼号的上面开过,高速螺旋桨的声音震耳欲聋。此时的射水鱼号没有还手的余地,只能期望上帝的保佑。幸运的是,日舰并没有发现美军潜艇。在日驱逐舰驶过以后,射水鱼号立即上浮,果然,此时信浓号巨大的身影已经近在咫尺。射水鱼号立即向该舰发射了六枚鱼雷,其中的四枚准确的击中了信浓号,引起了巨大的爆炸。此时日本驱逐舰也发现了射水鱼,疯狂的朝着它扑来。射水鱼号紧急下潜到400英尺的潜水极限躲避攻击。幸运之神再次照顾了潜艇,它奇迹般的躲过了二十枚深水炸弹的近距离攻击,随即高速脱离了战场。3时过4分,信浓号舱室被撕开了10来米宽的口子,海水汹涌地灌了进来。5时,舰体严重倾斜。8时,动力舱进水,锅炉全部瘫痪。日10时18分,阿部俊雄大佐下令弃舰,同时三艘驱逐舰开始转移信浓号的船员。三十分钟后,信浓沉没,信浓号的2515船员只有1080被救(这里面并不包括阿部俊雄大佐),有1435人遇难。至此,随着第一次航行不足20个小时,当时世界第一巨舰信浓号就沉没,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由潜艇击沉的最大一艘战舰。
三、重巡洋舰1、加古号(Kako)沉没时间:日潜艇:USS
SS-44潜艇型号:S级加古号是古鹰级重巡洋舰的2号舰。古鹰级重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定之后建造的最早装备二十厘米口径主炮的巡洋舰,由日本海军造船军官平贺譲主持设计,之前他还设计了实验性质的夕张号轻巡洋舰。古鹰级共建造了两艘,同型:古鹰号(Furutaka )、加古号(Kako),两舰于1926年完工服役。后续舰经过大幅改进设计,成为青叶级重巡洋舰。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古鹰级舰被归类为重巡洋舰。名取自位于兵库县的河流加古川。最初是八八舰队计划中的川内级轻巡洋舰建造计划,前三艘完成后,后四艘取消,经费用于建造古鹰级重巡洋舰,沿用“加古”原名(成为少数以河川命名的重巡洋舰,根据日本帝国海军命名规则,一等巡洋舰用山名来命名,二等巡洋舰用河川名来命名),成为古鹰级的2号舰。加古号日开工,建造于神户川崎造船厂,日下水,日完工。日完成现代化改装。基准排水量:7950吨;公试排水量:9,544吨全长185.17m;全宽15.77m;吃水:5.56m动力: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10台、油煤混烧锅炉2台;4台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02,000马力航速: 34.5节, 续航力 7000里/ 14节武备:单装20cm口径主炮六门、8cm口径高射炮四门、61cm口径鱼雷发射管十二门装甲:舷侧水线主装甲带76mm;装甲甲板32-35mm;主炮炮塔25mm舰载机:水侦一架,滑台一座舰员:627名现代化改装后基准排水量:8700吨,公试排水量:10,630吨全长185.17m;全宽16.93m;吃水:5.61m动力: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10台;4台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03,340马力(公试)航速:33节, 续航力 7000里/14节兵装 双联装203mm口径主炮六门,127mm口径高射炮四门,25mm口径机关炮八门,13mm口径机枪四挺,可再装填61cm口径鱼雷发射管八门舰载机:水侦两架,弹射器一台舰员:639名沉没:S-44号潜艇于日离开布里斯班开始该艇第三次战斗巡航,当时阴云密布海面狂风四起。7月31日进入拉包尔-图拉吉巡逻区,第二天在圣乔治角发现了一队日军护航队,但是因为涨潮影响了深度和速度控制,无法攻击。于是该艇沿着新爱尔兰岛东海岸继续巡逻,并进入卡维恩附近埋伏。8月7日,美军陆战一师开始在瓜岛和图拉吉登陆,当天日军就做出了反应,7日晚,海军中将三川军组织了一个8艘战舰的特混编队由拉包尔南下赶往瓜岛海域拦截美军登陆部队和运输船。编队由5艘重巡洋舰(“鸟海”、“青叶”、“衣笠”、“加古”、“古鹰”号)、2艘轻巡洋舰(“天龙”、“夕张”号)、1艘驱逐舰(“夕凪”号)组成。8日夜间日军编队到达了萨沃岛,至9日凌晨,双方在萨沃岛海域发生了激烈海战,美澳军舰损失惨重,战斗以三川编队全胜结束,但是日军编队在消灭美军巡逻的南北两个编队后,并没有去攻击美军运输船,而是立刻沿萨沃岛北面高速撤退了。。10日,大获全胜的三川编队进入了卡维恩附近,准备返回基地。早7:50,S-44发现了四艘重巡洋舰的编队,距离不到900码(810米)。08:06,在700码左右(630米)距离向编队殿后的重巡洋舰加古号发射了4枚MK10鱼雷。08:08,3枚鱼雷准确命中了加古号,并将其击沉。S-44由此成为美国第一个击沉日军大型水面战舰的潜艇。3天后,s-44又遇到了较大潮汐,艇首潜水舵受损需要修理3个小时。8月23日,潜艇回到澳大利亚潜艇指挥部布里斯班。截止当时,S-44号潜艇出航3次击沉3艘,是美国潜艇中战绩最突出的。
2、爱宕号(Atago)沉没时间:日潜艇:“海鲫”号(USS Darter SS-227)潜艇型号:Gato级(加托级、小鲨鱼级)
上图为“海鲫”号(USS Darter SS-227)潜艇爱宕是二战期间日本帝国海军的重巡洋舰。高雄型2号舰。于吴海军工厂建造。舰名来自京都府的爱宕山,亦为继承自上一代在未完成就被迫停工的天城型巡洋战舰3号舰。在日本海军中为第3艘使用该名称的舰艇。 由于在建造期间突然赶工,所以竣工日期较1号舰的“高雄”为早。因此高雄型重巡洋舰亦被称为爱宕型。舰名取自位于京都近郊的爱宕山。于吴海军造船厂建造,日开工,日下水,日完工。标准排水量 11,350吨(竣工时)   13,400吨(改装后) 全长 203.76米 全宽 19米(竣工时)  
20.73米(改装后) 吃水 6.11米(竣工时・计划)  
6.32米(改装后) 燃料 重油  2,645吨(竣工时)   2,318吨(改装后) 锅炉 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12座 动力 舰本式涡轮引擎4座4轴 功率 130,000匹 最高速度 35.5节(竣工时)  
34节(改装后) 续航距离 8000里(14节、竣工时)  5000里(18节、改装后) 武器装备( 竣工时)50口径20.3厘米联装炮5座10门  45口径12厘米单装高角炮4座  40毫米单装机枪2挺  61厘米联装鱼雷发射管4座8门  (九〇式鱼雷16枚)  1942年:50口径20.3厘米联装炮5座10门;89式12.7厘米联装高角炮4座8门  25毫米联装机枪4座;13毫米联装机枪2座;92式61厘米4联装鱼雷发射管4座  (九三式鱼雷24枚) 装甲 侧舷127毫米  水线34-46毫米  炮塔25毫米 舰载机 水上侦察机3架(弹射器2座) 沉没:昭和19年(1944年)10月22日,“爱宕”作为栗田健男中将乘座的第2舰队(第一游击部队)旗舰并从文莱出航,前往雷伊泰岛。翌日的10月23日凌晨1时16分,正进行汇合的美军潜艇“海鲫”号(USS Darter, SS-227)及“鲦鱼”号(USS Dace, SS-247)借着雷达发现栗田舰队。两舰开始对栗田舰队进行跟踪。凌晨2时30分,“爱宕”探测到潜艇的电波,开始了之字运动。早上6时,栗田舰队通过巴拉望水道。虽然“爱宕”进行着对潜警戒,但各部署仍旧进行通常的战斗训练。早上6时32分,“海鲫”号在距离“爱宕”约900米发射了6枚鱼雷当中4枚命中右舷(一号炮塔正下方、舰桥前部、中部鱼雷发射管室、五号炮塔付近)。当时“爱宕”电源供应停止,并急速向右倾斜。纵使在左舷进行注水但没有明显效果,而右舷亦没有停止倾斜。其后虽然司令部首先从“爱宕”退舰,但是很可能有并没有发出总员退舰的命令。栗田中将、小柳参谋长及荒木舰长以下的529名生存者由驱逐舰“岸波”救起,另外171人则由“朝霜”所救助。“爱宕”于上午6时53分覆转并沈没,机关长(轮机长)堂免敬造中佐以下360人战死。而军舰旗也没有降下。 由“岸波”所救起包括栗田在内的生存者移乘到战舰“大和”,当中部分作为“大和”的补充要员并参与战斗。“爱宕”被潜艇的4枚鱼雷命中后仅20分钟就沈没,原因被认为是日本军重巡洋舰的特徴为强调纵强度,而令引擎室线纵壁的急速倾斜加快。此外,潜艇“海鲫”号亦以2枚鱼雷命中了重巡洋舰“高雄”,到深夜为止“高雄”一直在海上漂流。虽然“海鲫”号打算继续对“高雄”进行攻击,但因航行上的失误“海鲫”号在10月24日座礁。由于不能进行曳航,在乘员转移到“鲦鱼”号后便将“海鲫”号自沈。
金刚号是英国建造的。
补充金刚号沉没细节,内容来自英文危机网,本人翻译。日零点20分,海狮号雷达发现一支日军编队正在穿越台湾海峡,航速16节,没有走反潜路线。零点44,经过辨别,敌军为巡洋舰2艘,战列舰2艘。1点46分,目视发现3艘护航舰。其实这是一支包含大和,长门,金刚三艘战列舰,矢矧号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的特混编队。2点45分,海狮号已经位于编队前方,于是转向减速进入攻击阵位。11分钟后,海狮号对准编队第二位的金刚号齐射了6枚鱼雷。2点59分,又对准长门号齐射3枚鱼雷。凌晨3点,艇员报告首次齐射的鱼雷有3枚爆炸了,金刚号2个锅炉舱进水并且开始向左倾斜,爆炸惊动了长门号,它迅速急转弯避开了海狮号第二次齐射,鱼雷从长门号船首划过,击中了另一边的浦风号驱逐舰,鱼雷正中弹药库,浦风号几分钟内就沉没了,全体舰员无一幸存。攻击得手后,海狮号开始向西脱离战场,而日军却向东搜索。3点10分,海狮号重装鱼雷并开始重新跟踪编队,因为考虑到3枚鱼雷是无法给战列舰造成致命伤的。日军编队在遭到攻击后立刻开始走之字反潜路线,此时海面狂风肆虐海况恶劣。4点50分,编队分成2队,海狮号选择航速较慢的编队追踪,编队是受伤的金刚号和两艘护卫的驱逐舰。5点24分,海面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大火将海面照的通红,金刚号就此消失的无影无踪。二战美军潜艇兵有个习惯,会在射出的鱼雷写上一些名字,一般都是水手的妻子或者女友,也可能是那些购买战争债券的企业家。不过那天晚上,射向金刚号的鱼雷写着四个遇难水兵的名字,就在三年前他们死于日军对珍珠港的突袭。。
3、摩耶号(Maya)沉没时间:日沉没地点:09°27′N 117°23′E潜艇:“鲦鱼”号(USS Dace,SS-247)潜艇型号:Gato级(加托级、小鲨鱼级)摩耶号重巡洋舰(ムヤ)是日本海军高雄型重巡洋舰的3号舰。川崎造船所(现在的川崎重工业)神戸造船所动工。舰名是以兵库县神户市的摩耶山命名。在摩耶山上的天上寺山腰建有“军舰摩耶之碑”。完成妙高型重巡洋舰后的日本海军,由于华盛顿裁军条约而制限了主力舰的补充,因此更为着手建造重巡洋舰。藤本喜久雄造船官的设计原意,是建造为拥有舰队旗舰机能的高雄型重巡洋舰3号舰。另外,当时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大恐慌的影响,令制造本舰的川崎造船厂近乎破产,但在海军造舰体制维持的观点介入下,摩耶最后顺利动工。不过就以上事件令其动工延迟。服役期间的改装中,该舰撤去了3号主炮塔,改造为2座40口径12.7厘米连装高角炮,从而提高了对空战斗能力。标准排水量 9,850吨
13,350吨(最终时) 满载排水量 12,781吨
15,159吨(最终时) 全长 203.76米 全宽 19.00米;
20.72米(最终时) 吃水 6.11米;
6.44米(最终时) 动力 蒸气涡轮引擎(4轴) 功率 130,000匹 最高速度 35.5节;
34.6节(最终时) 续航距离 8,000里(14节)5,000里(18节) 乘员 921人;
996人(最终时) 武器装备 1932年(新造时)5座10门20.3厘米连装炮;4门12厘米高角炮;4座8门61厘米连装鱼雷发射管    1944年(最终时)4座8门20.3厘米连装炮;6座12门12.7厘米高角炮;13座39挺25毫米3连装机枪;4座8门61厘米连装鱼雷发射管 舰载机   3架 改装后的摩耶号,拆除了舰首的一座炮塔。沉没:日,鲦鱼号离开布里斯班(澳大利亚的港口)开始执行第5次战斗巡航。开始它单独游猎,10月14日遇到了一支护航队,击沉2艘,重创一艘。之后和海鲫号组成编队执行任务,10月23日在巴拉望水道附近发现日军爱宕号、摩耶号组成的特混编队,海鲫号首先发起攻击并一举击沉了爱宕号,重创了高雄号,其中爱宕号在中雷18分钟后就沉入了海底。20分钟后,鲦鱼号误将摩耶号看成了金刚级战列舰,并用艇首鱼雷对其齐射6枚,4枚命中摩耶号左舷,第一发命中艇首锚链房,第二发正中1号炮塔,第三发击中7号锅炉舱,第四发命中艇尾引擎室。紧接着全舰发生二次爆炸,早上06:00分,摩耶号动力全失且严重左倾。5分钟后,包括舰长在内的366名官兵随着摩耶号沉入了海底。
四、轻巡洋舰1、天龙号(Tenryu)沉没时间:日沉没地点:潜艇:青花鱼 USS Albacore (SS-218)潜艇型号:Gato级(加托级、小鲨鱼级)大正五年(1915年),“天龙”级轻巡洋舰开始了设计酝酿。与西方不同的是,日本主要将这一吨位级别的轻巡洋舰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来使用,类似西方的驱逐领舰。其另一个用途则是潜水战队的旗舰,以其不错的通讯和侦察能力支援潜艇作战。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热衷于在这一级别巡洋舰上搭载飞机,而且年代相当早。西方则主要将这一舰型用做前卫侦察,在舰队决战里配合主力舰。在使用巡洋舰上,日本和西方国家有很多不同,造成了很多特殊的现象天龙”级的整体设计基本上是在“矶风”级驱逐舰上发展而来:带短艏楼的船型、单线纵列的炮塔。4门三年式140毫米主炮使用一种略显特别的布置方式——前部的第二门主炮布置在烟囱和舰桥之间,后两门则纵列布置在甲板室上方,而不是船体的最上甲板,以利于在海况不良的情况下使用。在舰桥与三号烟囱的后方分别布置了1座六年式三联装鱼雷发射器,单从一次齐射鱼雷数量来看,雷击能力和“峰风”级驱逐舰相当。在其舰尾部还布置有一门三年式76毫米单管高炮。“天龙”级诞生之初,以其33节的航速居于诸同类巡洋舰之首,这得益于总功率达51000马力(约37485千瓦)的动力系统与长宽比达到11的修长舰体。强劲的动力系统由8个重油专烧锅炉与2个煤油混烧锅炉提供蒸汽,首次使用了布劳恩·卡迪斯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共装备3台。作为一级新式的轻巡洋舰,与之前没有侧舷装甲带的防护巡洋舰相比,它有50毫米厚的HT钢作为装甲带,其余部位装甲厚度为:甲板25毫米、司令塔51毫米。从整个布局来看,“天龙”级其实就是驱逐舰的放大,只是配置更加强大,舰体也有了装甲保护,在面对敌人的轻型舰艇时也有优势。“天龙”级更像是一种超大的驱逐舰,实际上这也是日本此类巡洋舰的特点。后来类似的“球磨”、“长良”级轻巡洋舰虽然吨位大得多,但是基本沿袭了“天龙”级的布局格式。有时日本人也把此类巡洋舰作为驱逐舰使用,而传统应该由轻巡洋舰担任的任务,则由一种更大的巡洋舰来担任。基准排水 3230吨全长 142.65m全幅 12.3m速力 33节航续力 14节/时5000里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四门;8cm高角炮一门;53cm鱼雷发射管六门;机雷48个定员:318人沉没:日18时,“天龙”号从腊包尔出发,执行海军18号作战中的新几内亚东北部马当港攻占支援任务,18日清晨遭到美机空袭但无损伤,当天晚上被青花鱼号潜艇发现。该艇起初将其误认为是一艘运兵船,随即于20时15分向其发射鱼雷,中雷后天龙号发生巨大爆炸和火焰,最终于23时沉没。天龙号轻巡洋舰是美国二战潜艇部队击沉的第二艘巡洋舰。(第一艘是S44号在42年8月10日击沉的重巡洋舰加古号)
该插楼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潜艇鱼雷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