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的象征/美国独立
自由女神像举世闻名的,高高地耸立在港口的上,象征着美国人民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钢铁为骨架,80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和以建造艾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设计制作的。自由女神像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字样。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观光的游人从铜像底部乘电梯直达基座顶端,然后沿着女神像内部的171级盘旋式阶梯登上顶部的冠冕处。为了方便游人,每隔三节旋梯就设置一些休息座,供不能一口气登顶的游客小憩。冠冕处可同时容纳40人观览,四周开有25个小铁窗,每个窗口高约1米。通过窗口向外远眺,东边可见有“钢铁巴比伦”之称的岛上高楼大厦林立;南边的纽约湾一望无际,波光船影相映;北边的哈得逊河逶迤伸向远方。从冠冕处向右还可登上铜像右臂高处的火炬底部,这里可容纳12人凭窗远望,9.11袭击后因顾及安全暂停了开放,直到2009年5月才再次对外开放。塑像的基座是一个大厅,1972年将其辟为移民博物馆。馆内设有电影院,为游客放映美国早期移民生活的影片。从市区到自由岛之间,每隔半小时有一班轮渡,来往非常方便。自由女神像的由来创作这一艺术杰作的是19世纪后期一位才华横溢的,他的名字叫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1834年巴托尔迪出生在法国的一个意大利人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雕塑艺术,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他的心目中了。1851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暮色苍茫时,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波拿巴分子的枪声响了,姑娘倒在血泊中。巴托尔迪亲自目睹这一事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这位高攀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1865年,巴托尔迪在别人的提议下,决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国人民捐款,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有趣的是:没过多久,巴托尔迪在一次婚礼上同一位名叫让娜的姑娘邂逅,让娜长得美丽端庄,仪态万方。巴托尔迪认为让她来为“照亮全球的”自由神像做模特是十分相称的,让娜欣然文诺这一要求。在雕塑过程中,他们之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终于结为夫妻。1869年自由神像的草图设计完成,巴托尔迪便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雕塑工作。他曾去过美国旅行,争取美国人对塑像计划的支持,但美国人迟迟没有意识到这一礼品的珍贵。直到1876年巴托尔迪参加在举行的庆祝独立100周年博览会时,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便把自由女神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才引起一场轰动。摆在人们面前的这只手手仅食指就长达2.44米,直径1米多,指甲厚25厘米,火炬的边沿上可以站12个人。于是这件几天前还鲜为人知的雕塑品顿时身价百倍,成为美国人人渴望欣赏的艺术珍品。不久,便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同时确定贝德罗岛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日,自由像正式赠送给美国。同年8月5日,自由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动工。1886年初,75名工人爬上高高的脚手架,用30万只铆钉把自由神像约100块零件钉到它的骨架上。10月中旬,自由神像的建立终于全部完工。10月28日,美国总统亲自参加自由神像揭幕典礼并发表了讲话。无数群众簇拥在神像周围,怀着激动的心情企首仰望着自由女神像第一次露出她庄严的面容。 中国易经协会主席2001年参观自由神像并献了花环,巴托尔迪由于他的卓越功绩而当选为纽约市荣誉市民和法国荣誉勋团指挥级团员。他于日在巴黎逝世,但他所塑造的自由神像永远表达着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介绍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又称“自由照耀世界”(英语: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语: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位於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雕像所在的自由岛是观光重点。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日落成并揭幕。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的。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现在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数据搭建安装雕像所用时间 3个半月手的长度 5.5米雕像的厚度 8米雕像头部可容纳的人 40人数雕像总重 (80吨铜 + 120吨钢) 200吨铜板的厚度 2.37毫米从法国搬运到美国时所用的集装箱数 210个建造支出 343 000欧元开工日期 日
简介/美国独立
是在赠送给的独立100周年礼物,位于美国纽约市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原来法国计划送给的,因为神像是女性被埃及拒绝,后转送给美国成为纽约市甚至全美国的标志。)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自由女神穿着风格的服装,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长达12米的,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的《》,脚下是打碎的、和锁链。她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构筑的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它在落成并揭幕。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现在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自由女神像被列为。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
介绍/美国独立
历史自由女神像的钢铁骨架由设计巴黎艾菲尔铁塔的艾菲尔设计,雕像由法国维雷勃杜克设计,并在巴黎完成。法国政府将这一标志自由的纪念像,作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赠给美国。,巴特尔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图设计。1874年造像工程开工,到1884年完全竣工,前后历时十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赠送给美国。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开始,基座高约27米,由混凝土制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处的混凝土巨柱。该古堡是一座军用炮台,呈八角星状,于年为加强纽约港的防卫而建,1840年翻新。1885年6月,整个塑像被分成200多块装箱,用拖轮从法国运到了纽约。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脚手架上将30只铆钉和约100块零件,组合一处。日,纽约港轮船汽笛齐鸣,烟花四起,在21响礼炮声中,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将或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赠送给了美国人民。从此,进入纽约港的船只上的乘客可以看见屹立的自由女神高举自由火炬。对成千上万个来美国的移民来说,自由女神是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的保证, 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国的象征。,总统为女神像安装了昼夜不灭的并主持了竣工仪式。美国政府做出决定,将自由女神像列为美国国家级文物。1984年~,曾进行整修。又称美国革命美国革命是指在后半导致了北美十三州脱离并且创建了的一连串事件与思想。(1775年—1783年)是革命的其中一部分,然而革命在(Lexington)与康考德(Concord)打响的第一发子弹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在英国于投降之后还持续下去。(John Adams)写道:“战争开始之前革命就已经带来了影响,并且已经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关于美国革命的内涵与范围,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普遍而言大家同意革命大约起源于法印战争(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1754年—)的时候,然后结束于当选为美国第一任。关于美国革命的两个极端的观点之一是,美国革命事实上根本不能算是革命,因为它并没有大幅地转变整个殖民社会,而只是将一个遥远的政府替换成一个当地政府而已。这个观点的相反观点则是,美国革命是一场独特且激进的历史事件,其带来的改变对于拥有深远的冲击。现在大部分观点则是位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宗教潮流美国的“”是先前在发生的宗教复兴的延伸。这股新的宗教潮流认为个人意识和经验,才是宗教经验中最有价值的地方,而不是教会所传布的资讯。这使得教派的观点开始在中蔓延开来。这也是第一个对造成全面性影响的事件。经济争议(1760年—1770年)英国的国家财政在战争期间升高到警戒的程度,因此在1760年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用来向殖民地取得更多的财源。这些政策被认为是正当的,因为殖民地上的人享受了战争胜利而所带来的成果。理论上,英国其实已经透过了《》(Navigation Acts)在管理殖民地的经济了,不过长久以来普遍的逃税行为是被宽容的。现在借由“协助命令”(Writ of Assistance,一种开放式的搜索许可证)的使用,公权力才被严格落实。1761年一位的詹姆士·奥提斯(James Otis)抗议“协助命令”侵犯了所赋予殖民地居民的。他输掉了这个案子,然而约翰·亚当斯之后写道:“美国独立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生的。”乔治·葛兰维尔(George Grenville)所颁布的《食糖法》(Sugar Act)和《》(Currency Act)让殖民地陷入了经济困难。为此而来抗议行动包括了英国商品的联合抵制,而殖民地居民也认为只有他们自己的殖民地议会,而非可以向他们课税,于是出现了一句流行的口号:“没有代表权不能征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殖民地于是组成了一些联络委员会来发起抗争。在最初的几年,各个殖民地的抗争比较是各地方的活动,而非整个殖民地的集体行动。不过葛兰维尔的政策逐渐将他们集结起来。美国革命初期的一个里程碑,是葛兰维尔为了提供北美驻军的经济来源,在通过的《印花税法》(Stamp Act)。《印花税法》要求所有殖民地的印刷品如法律文件、许可证、商业契约、报章、小册子和纸牌等都要贴一分或五十元不等的。为此殖民地的抗议行动蔓延开来。每个殖民地中都成立了被称为“”(The Sons of Liberty)的秘密结社,他们使用、恐吓和群众暴力来阻止《印花税法》的实施。这场骚动在“印花税法会议”中达到高潮,而该会议在1765年向英国国会递送了一份正式抗议。英国国会撤销了《印花税法案》来作为回应,然而也意有所指地在的《宣示法案》(Declaratory Act)中声明国会对殖民地拥有合法威权力,“无论是在何种事务上”。唐森德法案不久,英国国会就通过了《唐森德法案》(Townsend Acts),对一些进口到殖民地的日常用品征税,包括、颜料、、和。殖民地对这些英国进口商品发起,因而发生诸如等对来自英国的进口货进行拒绝入口、损坏等行为。一艘属于殖民地商人(John Hancock)的船只自由号由于涉嫌,在被的局查扣。忿怒的抗议行动让波士顿海关局向报告说波士顿已经处于状态。英国军队在1768年10月开始登陆波士顿。紧张情势不断升高,最后在爆发了波士顿屠杀(Boston Massacre),英国士兵对着愤怒的暴民开枪,打死了五个人。像山谬·亚当斯(Samuel Adams)这些革命鼓舞者便利用这个事件来激起群众反抗,不过在那些士兵接受审判后,紧张情势就缓和下来了。《唐森德法案》在1770年被撤销,理论上殖民地进一步的血腥冲突是有可能避免的。然而,英国政府把《唐森德法案》中对的征税保留了下来,作为某种象征性的政治宣示,表示英国还是有权利对其殖民地征税。对革命者来说,只有他们的殖民地代表可以对他们征税,在这个原则之下就算是一个税也足以让他们起而反抗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 又称波士顿茶党事件。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垄断茶叶贸易的事件。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纽约、费城、人民拒绝卸运茶叶。波士顿革命分子塞谬尔·亚当斯领导的一个由三组每组50个当地人组成的组织“自由之子”,打扮成印第安人偷偷摸到三艘船上,将船上货物捣毁,并将342箱茶叶倒入港口内。当时,灯把晚上照得像白天一样,很多人起来看热闹,整个过程相当平和及安静。但是此举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英国政府下令关闭波士顿港口,直到他们把扔下茶叶的钱偿还,还将战船和军队驶入殖民地。 前州长认为被倾倒的茶叶应该被赔偿,表示愿意用自己的钱来赔。英国认为这是对殖民政府的挑衅。“不可容忍的法案”1774年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强制法案”(Coercive Acts),旨在加强控制。这些法案虽然是针对马萨诸塞州,但被北美居民称作“不可容忍的法案”,后来费城等其他港口也陆续响应,终于导致4月的美国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的开始/美国独立
日,波士顿人民在来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来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1775年4月,总督兼驻军总司令托马斯·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火仓库。盖奇立即命令少校佛朗西斯·史密斯和约翰·皮特凯恩率800名英军前往摧毁,以挫伤民兵士气。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莱克星顿。 英军在黎明前的薄雾中向前行进,经过一夜行军。他们个个困倦不堪,呵欠连天。忽然,他们发现村外的草地上站着70多个村民,正手握长枪严阵以待。史密斯知道这些武装村民就是莱克星顿的民兵,北美大陆殖民地上的居民都叫他们“”(Minutemen),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让史密斯吃惊的是,这些民兵为什么这样快就知道英军的行动呢?原来,“通讯委员会”的侦察员早就得到了情报,并在波士顿教堂的顶上挂起一盏红灯。“通讯委员会”的信使,雕板匠看到后立即骑马到莱克星顿,通知隐藏在那里的反英领袖撤离,然后赶到康科德报警。史密斯一看对方只有几十个人,原来有些紧张的心情马上放松下来。皮特凯恩也没把这些衣服破烂的民兵放在眼里,命令他们缴械投降。但以乔纳斯·帕克为首的民兵拒绝了英军的要求。皮特凯恩就命令英军包围这些民兵。在混乱中,不知是谁开了枪,顿时激战爆发。几分钟后,枪声渐渐稀疏,民兵们8死10伤,因为人少很快撤离了战场,分散隐蔽起来。英军只有1人受伤。 史密斯初战告捷,非常得意,指挥士兵直奔康科德。英军赶到镇上时,天已大亮,旭日东升了,但街道上却看不见一个人,家家关门闭户,显得冷冷清清,史密斯下令搜查,英军进入各家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什么也没找到。原来,民兵早已把仓库转移,“通讯委员会”的领导人也隐蔽起来了。 史密斯觉得情况有些不妙,连忙下令撤退。这时,镇外喊杀声、枪声陡然大作,附近各村镇的民兵已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向康科德赶来。包围了正在撤退的英军。他们埋伏在篱笆后边、灌木丛中、房屋顶上、街道拐角处向英军射击。英军一批又一批倒在地上,而当英军举枪还击时却连民兵的影子也找不到。英军一路向波士顿方向退却,沿途遭到民兵的不断袭击,狼狈不堪。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最后还是从波士顿开来的一支援军,才把史密斯等人救了出去。 这一天,英军死伤273人,民兵损失了95人,剩下的英军弹药耗尽,回想起来也是心有余悸,他们第一次尝到殖民地人民铁拳的滋味。有个士兵说:“我48小时没吃一点东西,帽子被打飞了3次,2颗子弹穿透上衣。我的刺刀也被人打掉了。”震动了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 为了联合抗英,北美第二次大陆会议于6月14日决定,建立各殖民地联合武装力量即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10月13日,又决定建立大陆舰队。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战争初期,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海军,驻北美英军约3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北美殖民地人口仅300万,兵力不足,装备落后,缺乏训练。但是,殖民地军民联合,同仇敌忾,又有优秀的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英军的海上却时常被干扰,在北美不得人心,所以最终殖民主义地获得胜利,并且独立了。第一阶段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为阶段,主战场在北部,英军占据优势。 战争开始后,英军主动进攻,企图迅速扑灭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总的战略是: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以陆军分别从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向湖、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大陆军因力量薄弱,除战争初期远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处于守势,采取待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并围困波士顿。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顿外围战斗中首战告捷,歼灭英军1000人。1776年3月,指挥的英军被迫从波士顿撤至待援。8月底,豪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率1.9万人与英军打阵地战,结果损失惨重,被迫于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英军占领纽约。当年前夕和新年之夜,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奇袭和得手,俘敌近千人,士气大振。1777年夏,率7000英军从加拿大南下,企图与豪会师。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南下,于9月夺取了的所在地费城。 伯戈因孤军深入,行至地域时,遭到1.2万美军和的围攻,5000英军被迫于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先后对英宣战。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法国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于1780年联合、荷兰、、等国组成“”,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方面对英作战。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军于1778年6月放弃费城,决心退守纽约。随之,北部战争便出现了僵持的局面。第二阶段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转到南部,美军以弱胜强。英军新任统帅上任后,利用南部“效忠派”较多和靠近的有利条件,调兵遣将,决心将英军主力转移到南部,企图对美南部诸州各个击破,并依托沿海基地和纽约遏制北部。北美大陆军则力图与法国陆海军配合,控制沿海基地,同时积极开展游击战,打破英军的计划。1778年底,英军攻取首府,揭开了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的序幕。1779年秋,南方美军司令会同德斯坦指挥的法国舰队进攻南部英军主要基地萨凡纳,受挫。1780年春,克林顿率领1.4万英军对查尔斯顿实施陆、海两面包围,迫使林肯部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军舰4艘,使美军遭受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损失。事后,克林顿率英军一部回师纽约,留下康沃利斯指挥7000英军控制南方陆地和沿海。这就为南部民兵游击队活动提供了方便。大陆会议委派为南方美军司令,谐同到南方开展,先后于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等地大胜英军,迫使英军从内地向沿海撤退。格林乘势挥师南下,在民兵游击队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收复了除萨凡纳和吉尔斯顿之外的南部国土。第三阶段1781年4月-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军退守顶端的约克敦。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主要收缩于纽约和约克敦两点上。1781年8月,华盛顿亲率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抵达约克敦城外海面,击败了来援英舰,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 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康沃利斯走投无路,于日即伯戈因投降的第四个周年纪念日,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8000名英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红衫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日,美国与英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初步停战条约,日,英王代表与殖民地代表于签订1783年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 ),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和约共10条,和约第一条规定:“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内容还有:确认美国疆界东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北接加拿大五大湖区,南至北界;两国人民从此永久和平,停止在海上、陆上的一切敌对行动并互释战俘;英从美境内所有港口、地区、港湾撤出全部军队和舰只等。该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使美国获得完全独立,这是美国人民通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换得的胜利成果。
历史年表/美国独立
1773年,发生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莱克星顿的枪声:独立战争的开始),十三州民兵进攻加拿大失败。 1776年,英国增兵北美,华盛顿率军1.8万人防守纽约被英军击败,撤退过时身边只余下4000余人,法国和西班牙开始向美国提供财政援助。 1777年,英军,占领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华盛顿试图反攻费城,结果部队竟然在浓雾中自相开火,反攻失败;美军击败前往内地扫荡的一支英军,获得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78年,法国承认美国独立,签订法美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法国保证美国的独立及其在同英国的战争结束时确定下来的领土”。随后,法国对英国宣战,法英海军发生多次海战;英国政府得知法国舰队出动奔赴北美的消息后命令费城英军退到纽约,美军“收复”费城:英国占领西印度群岛和印度的几个据点;年底,英军攻占佐治亚州重要城市萨凡纳,大陆军损失5000余人。 1779年,法国占领的和西印度群岛的几个岛屿;法国和西班牙组成人型准备进攻英国本土,英国主力集中防守本土:法英多次海战;法美联合攻击萨凡纳失败。 1780年,英军攻占重要城市查尔斯顿;英法在西印度群岛多次发生海战;7月,罗尚博率领的法国特别远征军在登陆。 1781年,法国对的袭击失败(这是的岛屿,法军登陆英国本土的必经之路);法国舰队来到北美,与英国海军展开多次战斗,短时间内获得了的绝对制海权,随后,法美联军在格拉塞舰队的策应下迫使守军投降,北美大陆的大规模战斗自此结束:西班牙—法国联军占领佛罗里达的彭沙科拉城,法英海军在西印度群岛、海域多次爆发战斗。 1782年,法国—西班牙联军占领地中海西部岛屿米诺卡的利浦要塞:法同占领西印度群岛多个岛屿和的:法英在印度沿海发生多次海战:法国人占领了和摧毁了加拿人的多个英国要塞;在,法西联军3.3万人对英国守军展开总攻,被击退。11月30日,美国与英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初步停战条约。 1783年,法英在印度库德罗尔展开海陆,英国人败北。9月3日英王代表与殖民地代表于凡尔赛宫签订巴黎和约。
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
萨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这次战役开始于1777年10月,在战斗中英军死600人,美方死300人。美国历史上称这次遭遇战为弗里曼农庄大捷。战役简介英军将领威廉·豪将军自一举夺取费城之后,完全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阿诺德发现敌人右翼与中路之间有空子可钻,便协同摩根插入敌阵。 这下敌军顿时大乱,眼看敌军即有崩溃之势,恰巧左翼的里德塞尔驰兵来救,才防止了英军败势。阿诺德马上请求使用后备队,但他的上司盖茨不愿发兵,阿诺德只好就此罢休。 这次战役,英军死600人,美方死300人。美国历史上称这次遭遇战为弗里曼农庄大捷。萨拉托加和日尔曼战役,成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这两个战役之后,开始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攻。 1777年,英国新近从德意志召募的一支雇佣军到加拿大,其实力大大加强。为了速战速决,这年九月,英军在柏高英率领下自加拿大出击向南进攻,企图与另外两路英军共同包围新英格兰,切断大陆军与新英格兰的联系。 在遭到美国民兵的迎头痛击后,既得不到另外两路英军的配合,也不能继续前进。10月,民兵们一举把陷入困境的柏高英部包围于纽约州的萨拉托加,并形成人数上四比一的优势。柏高英弹尽援绝,走投无路,被迫于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大捷纽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59:04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