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免修申请书是一个角色买了都有啊,还是都得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view//id_XMzI2MDY4.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镇楼图:    自学英语快两年了,昨天发生两件事:一、外甥中考结束,我的辅导告一段落。二、妹妹开始到外企上班,又一个学英语的来了。回想自学这两年,也算取得了自己相当满意的小成绩,开帖纪念一下也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这两年也在这里看到好多好帖(漏屋老师、王乐平老师、初中生)帮我少走了好多弯路,如果我的经历能帮到别人的话,也算回报天涯的一种方式吧。  如果追溯我学英语的历史,已经有22年了,但是这22年里,前20年加起来也没有这两年的收获大。我很感慨,也很苦涩?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这种感情,相信自学者能理解我的感觉,自学英语这条路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苦,但是我这两年的体验是:英语,只能通过自学才能成功。不是说反对老师、反对培训班,用吃饭打个比方吧,老师和培训班可以给你挑出最有营养的菜,做成丰盛的大餐端给你,甚至喂你吃下去,消化这个工作总没有人能替代你做吧?你说老师我多给点钱你帮我把这两个给我消化了,给多少钱没人能干得了这事儿啊。  成功这事儿没人能替你做到,《只要出发就能达到》里面写到:“我们全都想要获得某种捷径。”  但是其实成功是没有捷径的,比如:Gwyneth Paltrow格温妮丝·帕特洛,这么一枚绝对的牛人,奥斯卡金像奖都得了,她要玩儿作曲,可是尽管她有钱、有声望,并且嫁给这20年来最著名乐队的领队,但她还是无法跳过学习和完善这两个阶段,无法用钱、声望、老公的帮助取得成功。  “事实在于,如果你想要到达收获的阶段,如果你想要变得更加成功,更加持久,你每次追求新事物的时候,都必须经历学习、完善和精通这些阶段,无论这种追求或大或小。你必须努力工作,做出牺牲,倾心扑到你所追求的某种特定的成功事业之中。”  “你不能跳过这些阶段,不过,你可以令其加快速度。”
楼主发言:6023次 发图: | 更多
  扯远了,因为自学这条路太苦涩了,当然也有欣喜的瞬间,否则没人能坚持下去,所以我想写下自己的历程,跟自学同路人分享,这是一条失败、挫折、欣喜、收获五味杂陈的路,而且失败、挫折居多,根本不是什么欢乐的旅程,欢乐只不过像吊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一样诱惑人向前,想吃一口并不容易。我不会骗你三天学会英语、躺着学会英语,要是那么容易的话人人都会八国外语了,谁还在这儿看帖子了。对了,写到这儿我想起来,我还得说说英语学习方法这事儿,不知道现在又流行什么新方法了,后面我会把自己用过的方法总结一下,这也是我想写帖子的原因,实在有的方法太坑人了,人家方法大不了坑钱,他都算得上谋财害命了(时间就是生命啊,有些坑爹方法对时间、心灵的打击力度都太大了!)。  大概要写的内容:  动机、动力、心态准备、学习方法选择、教材、听力、口语、单词、语法,以后想到什么再补充。
  在正式进入学习之前,学英语需要第一个想明白的问题是:动机。  你是为了什么要学英语?  为了装X,高大上,在朋友圈发英文微博?  别人都说学英语好我也学?  不知道应该学点儿啥,就学英语?  想跳槽到外企?  考职称要学英语?  要出国旅游?  要上非诚勿扰找老外?  每个人学英语的动机千奇百怪,你一定要先明确了你自己的动机在哪儿?因为如果你不知道动机,你的大脑就搞不懂为什么要学英语,它就会在暗中破坏,其实大脑是反对我们学英语的(不只是英语,所有外语),这个我以后再讲。  先讲动机,你的动机有什么用呢?大脑会根据动机来分析我到底要不要学英语。大脑虽然是你的一部分,但是你不妨把它想象成独立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决定学英语了,但是大脑未必同意,它要审核一下看看要不要启动学习程序。不要以为你的大脑是受你控制的,大脑且有主意呢!不信你让它做个你想做的梦看看它听不听你的。  比如,你的动机是高大上,这个不需要真正的英语能力,随便关注个英语微博、下个app就可以了,每天那么多感悟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且人家连图都配好了,你直接搬到朋友圈就可以了。你说你想学英语,大脑审核完批示:杀鸡焉用牛刀,根本没执行你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念叨学英语念叨好久也没有实际行动的原因,大脑拒绝执行。  所以你知道了,别人都学我也学、不知道学什么学英语这种动机根本没有用,大脑的主干是爬虫动物脑,什么意思呢?它就像鳄鱼一样死懒死懒的,就想躺空调房里喝可乐上网,根本不想学什么劳什子英语,别人学就让我学啊?那别人死我还去死吗?大脑的主干部分就是懒癌末期,根本不会因为这点原因启动工作程序的,所以我们有时候犯点懒、赖个床、逃个班什么的也用不着太苛责自己,懒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大自然挑选出来保护我们的礼物,有点以静制动的感觉,太好动、太好奇、神神叨叨的行为有时候会带来危险,韬光养晦才是要紧事。  说到这儿,我想起来“一孕傻三年”的理论,其实就是因为怀孕的时候孕妇的行为需要更稳重,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胎儿安全,比如怀孕前看到蟑螂能一蹦老高的主儿,怀孕后大脑让她反应慢半拍,这样行动就会缓慢许多,看到蟑螂虽然还想蹦,但是因为反应慢没等蹦起来下一个反应及时送达:您还有孩子呐,瞎蹦什么啊。大脑这个绝对大BOSS就是这样掌管一切,所以你的动机必须足够打动它。注意,必须是足够。不这样不行,背水一战的感觉。忘了哪本书里提到过,二战时的间谍学几个月外语就被派出去执行任务了,你学不好外语露馅就是送命的结果,这一定是史上最强的学习动机了。
  没人理我啊。。。。
    贴个美女吧,大名鼎鼎的格温妮丝·帕特洛,每当我妄想速成英语的时候,我就看看她,人家拿奖拿得手软,也还是无法速成成功的,我等俗人急什么呢。。。。
  继续  
  @u_15-06-30 10:31:26  继续  -----------------------------  哇,第一个回复我的啊!谢谢谢谢~
  所以,想去外企的、想去穷游的、想找老外的,你的动机虽然是自己的,但是还要看这个动机是不是强到可以撼动大脑的神经,如果你现在的小日子也过得不错,不去外企也够过日子、不出国旅游也死不了、不找老外也结得成婚,学英语的好处再多,你的大脑也不为所动,因为大脑首先考虑的是生存,其次才是优秀,芸芸众生何其多,优秀的人有几个?你想云游四方,大脑却想让你老实儿呆这儿得了。但是有些人去外企的意愿特别强烈、不出国勿宁死、不找老外不结婚,因为动机强烈,不满足这些就痛苦得想死,大脑不想让你死,虽然它还是不愿意学外语,也只能顺着你的意了。
  动机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心理学上的解释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外部动机就是为了外在结果,比如:高考加分、升职加薪、出国出柜等等;内部动机就简单多了,它是内在需要,也就是:I’m loving it.我就喜欢。  不知道动机的部分你的回答是什么,估计回答外部动机的比较多,毕竟外部动机选项多,从概率来说也更胜一筹,再说了一般来说我们学英语时都没变态到直接就爱上一门外语了,因为我们有母语情节,对另一种语言不论怎样予以理论解释和抽象分析,在一个母语者听起来他的母语总是最和谐悦耳的,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母语情结,这是人类语言生活中的普遍心理。  不过不用怕,动机并非一成不变,也许你是为了考试、评职称、进外企痛苦地开始学习,但是学着学着就变真爱了呢,就跟旧式婚姻似的,完全不认识的俩人一见钟情、相亲相爱的机率估计跟中彩票那天遭雷霹差不多,开始没感觉,不代表后来没真感情啊。
  动机这部分需要明确的就是:  一、这个动机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人云亦云,别人学你也学。不知道是不是英语广告太多了,大爷大妈都知道英语重要,很多人一遇到挫折就转投英语怀抱,失业了学英语、失恋了学英语,好像英语包治百病似的。广告还有另外一个负面影响是“三天学会英语”、“躺着也能学英语”、“十倍百倍学英语”等等满天飞,搞得英语就跟天上下铜钱似的,躺那儿接着就学会了。 然而,这些本来就很挫折的人很快就发现了,英语不是个温暖的怀抱,英语学习根本不像捡钱那么爽,反而充满艰辛,让本来就挫折的人们更痛苦了,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放弃。   二、这个动机必须足够有说服力。比如,大脑觉得不去外企也没什么,但是你可以再告诉大脑,现在这个工作存在失业的风险,如果不努力学英语的话很可能朝不保夕,大脑对威胁它生存的风险还是很重视的,于是大脑就会放弃目前的舒适区,配合你前进的步伐。  三、这个动机必须足够清晰。让你的动机在你的大脑中“形象化”起来,比如,你要进外企,就想象一幅你在外企叱诧风云的成功形象;你要通过英语赚钱,就想象你抱一堆人民币(美元也可以)的满足形象;你要出国,就想象你漫步在纽约第五大道的高端形象;哪怕你就是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炫酷,也可以尽情想象别人看你滔滔不绝时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总之,这个形象要越具体越好,越符合你的学习动机越好,每个人有不同的点,到底哪个点能打动你的神经,只有你自己知道。找到你的点,然后尽情地把自己代入其中吧。
  楼主语言幽默,尤其是对懒的解释,棒棒哒~ 楼主快点更新啊~  
  @kokorowind
11:09:27  楼主语言幽默,尤其是对懒的解释,棒棒哒~ 楼主快点更新啊~  -----------------------------  哈哈,谢谢谢谢!
  马克一下  英语是重要的工具和技能,学好英语对每个想提升自我的人来说都很重要
  寻找动机的同学可以去看看《通天塔》,你就知道语言不通害死人了。这电影绝对是好片,就是有些地方我有点儿看不懂,而且看的时候我还老是走神儿,总是想要是Babel这传说是真的我们多亏大发啊,本来所有人都是同种语言那得多爽歪歪啊。还有就是这片有好多(对我来说可能算大量了,哈哈)儿童不宜的镜头,请尽量独自观赏哈。  
  继续,平时不太学英语,但是当看电影觉得哪句话比较好,亦或是刷微博看公众号觉得哪句话印象深刻了,就会潜意识记住,怎么说呢缺少个目标或者么有动力捏
  @u_15-06-30 11:11:07  那么啰嗦啊  -----------------------------  后面更啰嗦怎么办。。。  我是大妈啊,语言比较大妈,嘿嘿~
  动机说完了,再说一下动力。  动机就像启动汽车,没有动机汽车启动不了,但是启动以后没有汽油车还是走不了。  动力就是我们前进的汽油。  动机决定了车的启动,但是动力决定车走多远。  而且动力是时时消耗的易耗品,需要持续供应。  是的,英语就是这么麻烦,以后还要面对好多难题要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学习成功率低,不过一个一个解决总归能成功的,就跟打怪升级一样,拿出“来一个灭一个”的心态就好了。  还有,重要的是,别瞎打,要有攻略。
  今天对面工厂来了几个老外,旁边一位漂亮的中国女孩应该就是翻译,真没想到看起来如此不起眼的地方居然会有老外来。很羡慕那个女孩,也想像她一样成为一名翻译员。  
  @娜娜萍儿
11:28:20  今天对面工厂来了几个老外,旁边一位漂亮的中国女孩应该就是翻译,真没想到看起来如此不起眼的地方居然会有老外来。很羡慕那个女孩,也想像她一样成为一名翻译员。  -----------------------------  加油,你也可以的。  老外现在已经遍布中国大地,我以前在北京老外当然多,现在在长春一个好偏远的地方,KFC里一样好多老外。
  动力部分可能会有点儿长,我得写一下我的经历,因为没有这些经历就没有我的动力,另外,我学习英语的方法、经历、感悟也都是一点一滴在这些经历里的,没有这些尝试就没有我后来自学的方法。  :吉林XX大学,中文专业  :大连XX学院  :北京XX大学,对外汉语专业  :美国,华盛顿,American University,汉语老师  :XX大学,汉语老师  2011:美国,华盛顿,American University,汉语老师  :一段苦乐共存的日子,我的动力来源  2013:XX大学,汉语老师  :自学英语
  我的教育显示了一个特点:我并不是学霸,而是“抽风型学习者”,是毕业以后的工作逼我考研的。  我工作的学校在大连以拖欠工资出名(原来在机场附近,大连人都知道,但是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外地学生不知道),我刚上班的时候还傻傻地跟新老师参加罢课活动,没等走到主楼前面的体育老师就被宾馆里的保安打了,后来才知道:宾馆保安的真实身份是老板养的打手,专职打压老师罢课。  据说我们的校长原来是黑社会的老大,因为看到学校捞钱快就办了个学校,早期的时候还捧红过少女团体,其中最美那个女孩最后委身于他,在加拿大待产的时候被大连这个老婆把腿打折了。校长最大的骄傲是把各个媳妇安排在全国各大城市,下一步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争取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当时跟大学同学八卦的时候,她们纷纷表示从来没离八卦这么近过。  工作显露真面目的时候是十月,应届的工作已经找不到了,我是师范专业的,老师没有在学期间招聘的,而且我的专业在大连也没什么用处,其实中文这种专业在哪儿用处都不大吧,当时去招聘会就想学个电工、钳工也是技术啊,学校快放寒假了不招老师,难道我让别人招我去做作家吗?
  帖子里蓝色的字是怎么回事儿?温暖为什么每次都是蓝色的。。。
  2003的春节过得很压抑,毕业时风风光光说好了是去了一个高校当老师,结果回来都要去改学钳工了,我妈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东北人嘛,很多人看重面子。  而且我自己也比较拒绝找中学老师的工作,我的同学基本都在初高中当老师,这半年我听了他们很多抱怨:压力大、强度大、没意思。我同寝的几个女孩不是要被学生气死就是走上了体罚学生之路,好像出路只有两种:气死自己、打倒学生。而且打学生最狠那个竟然是我们寝室最温油、最小女人的女孩,她告诉我我遇到熊孩子也得那样。我不想那样。  于是我想了一个解决方案:这个工作虽然拖欠工资,但是要求不严,要不我就考研吧。  我说我是抽风型学习者的原因就是我没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只能集中突击,高考就是突击了半年,从50多名突击到前十,好不容易+好幸运地考上了大学。大学我也没怎么学习,中文看看小说、写写文章就过来了。我要是学霸,大三就准备考研了,也不用上班半年才恍然大悟我要考研啊。  没办法,辞职去做文员我妈受不了,我就先考研吧。不想再学中文这样万金油的专业了,我又没有跨专业的资本,于是我描上了中文英语二者之间的墙头草:对外汉语。这个专业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我十年的英语纠结路。  2004:考研失败。果然不是学霸的材料。  2005:压线成功。好险。
  考研虽然只准备了半年,但是颇有破釜沉舟的意味,为了节省时间及腰的长发都剪掉了,朋友更是全部失联,一件羽绒服穿了一个冬天,因为吃饭都在看书,衣服上全是油点子。妹妹来陪考时问我:你是在考研吧?不是出摊儿炸麻花吧?  结束那晚紧绷了半年的神经突然放松了,无所适从的我特别想找个人说说话,可是翻开通讯录,上面的名字都有点儿陌生了,感觉去打扰谁都很突兀。  考研让我知道,要得到一样东西,是要放弃另一样的,你不可能鱼与熊掌都得到。而我在毕业后的遭遇也让我部分主动地放弃了与同学的联系,因为别人都在大展拳脚地发展个人事业,而我还奋战在讨要工资的游行队伍中,大家共鸣日少,而且人在自己混得不如意的时候也会本能地缩到自己的小世界中吧,已经如此不得意了,还要别人的成功来刺激自己吗?  不知道为什么考研结束那一晚的心情始终都清晰如昨,可能它是我人生重要的一个节点吧。
  炸麻花那段 笑喷了
破釜沉舟的妹子蛮拼的
  通天塔是什么意思?
  解释一下镇楼图,是我这两年看的英语书,大概150多本吧,还有一些不在这里没照进来的。  刚才收拾书整理了买书发票,好汗啊。  
  @学习强迫症患者
12:17:33  2003的春节过得很压抑,毕业时风风光光说好了是去了一个高校当老师,结果回来都要去改学钳工了,我妈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东北人嘛,很多人看重面子。  而且我自己也比较拒绝找中学老师的工作,我的同学基本都在初高中当老师,这半年我听了他们很多抱怨:压力大、强度大、没意思。我同寝的几个女孩不是要被学生气死就是走上了体罚学生之路,好像出路只有两种:气死自己、打倒学生。而且打学生最狠那个竟然是我们寝室最温油......  -----------------------------  错字:瞄上了
  @兔兔表姐
13:27:36  炸麻花那段 笑喷了
破釜沉舟的妹子蛮拼的  -----------------------------  ^_^~
  通天塔?  
  @A5-06-30 14:36:17  通天塔是什么意思?  -----------------------------  哦,才看到。  这是圣经里的一个故事。  据说远古时代的人类讲同一种语言,根本不像现在这样四分五裂的,现在公认的语言有5651种之多。  人类为了登上天堂,决心造一座能通天的巨塔,但是随着通天塔越造越高,神仙们不淡定了,三番五次制造天灾摧毁大塔,远古人类绝对老盖了,毁了就再建,毁了就再建。。。  众神(也有说是上帝的)最后放了一个大招儿:把语言分化,让所有人类各自说不同的语言,人类无法沟通了,通天塔也就半途而废了。(语言多重要啊,圣经都注意到了)  我们现在学英语的状况也许就是:一座大塔引发的痛苦吧。
  继续更~
  2005开启了我帝都的求学生涯+断断续续的英语学习生涯。  我的学校是一所对外汉语非常有名的学校,当时想的就是,要不就不考,要考就考个最好的。而且那个时候国家宣传对外汉语教师缺口100万。美好的前景好像已经在这个雅致的校园里徐徐展开,于是,我的懒癌又犯了。基本上都是上课才赶到教室,饭都来不及吃,为了补上前两年落下的觉我也是够拼的。  但是我的学校学习氛围很浓,而且老外比中国人都多,保研的同学英语那叫一个好,我们外校考上来的马上就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英语课上基本说不上话,就听外教和同学聊天了,关键是听不明白还得装作听明白了,明明不知道人家在笑什么还得做出一副好会意的样子跟着笑。  说好的上课呢?我怎么感觉我净演戏了啊。  这种内心的痛苦很强烈,一是人家英语都那么好羡慕嫉妒恨啊;二是为了面子不懂装懂心里压力也很大。
  介绍一下当时的英语情况,我的应试英语能力一直不错,但是口语听力能力就比低到尘埃里还低了。我高中的英语老师是地理系的,她上课从来不说英语,就说这个题选什么,为什么选。但是我很喜欢她,于是在她的英语课里培养出了神奇的所谓语感的东西,分数拿得比较高,我高考的时英语125分,考研79分,都算比较高的分数了,但我的交流能力太差了,因为我就从来没有听力、口语的输入和输出,你不能指望自己具备一个从来没有练习过的技能,除非你是天才,而我不是天才。  我听不懂、说不出来,上外教课就跟上刑一样,不知道别人外教课是不是也不懂装懂,反正我是装得很辛苦,外教讲课随意,上课就是随便几个主题大家自由发言,我有时候根本不知道他说了什么主题,那种茫然无措的感觉简直太痛苦了。  好多同学英语是免修的,但是好学的他们好可恨地比我们出勤还积极啊,上课的作业基本就是书评、影评、时事评论,这些作业我要连查词典带问别人地做一晚上,班上大半的同学却是准备都不需要张口就来。有一次我忘做作业,临时抱佛脚用网上的翻译软件翻译了一篇影评,结果出来的英语连我都看不下去,也没敢交给外教。  可能是太紧张,每次上课我都又偷偷又紧紧地盯着外教的脸看,这活儿难度比较高,既不能让他发现,又要尽量多捕捉信息,推断他到底出了什么题目,后来我慢慢发现了门路,美国人表情特别夸张,七情上面,不像我内心焦虑得都能烧开水了表面还波澜不惊呢,他的表情又多又复杂,虽然不至于满脸跑眉毛,但是确实非常生动多变,跟随这些表情我可以轻易地猜测他的情绪,不满、惊喜、平静、幸福、期待等等,一般一个表情要出来之前有一个短暂的酝酿过程,而我只需要注意到这个表情出现的提示点就可以了,然后在他表情出现的时候马上模仿他的表情,感谢我们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可以让我非常轻易地复制他的表情。因为表情到位,他会误以为我是理解他的意思的,只不过我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表达。  找到这个办法以后,我的外教课才没那么煎熬,而且还挺有乐趣,就当get个新技能一样去练习“读脸”,聋哑人读唇,我读脸,各取所需。  学期结束,外教给我的评价是:听力过关,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我对这结果已经很满意了,不过我的听力在外教课确实也提高了一部分,毕竟很专心地听+用心地揣摩表情猜测意思,这几个特点都符合外语学习原理,所以还是习得到一部分。
  支持楼主????  
  @A5-06-30 16:03:36  支持楼主????  -----------------------------  谢谢~
  后来,我在语言心理学里学到了一个公式:  信息的全部表达= 7%的言语+38%的声音+55%的表情。  看到了吗?表情占了55%,言语才占7%,我之所以能骗过外教,是因为非语言交流的重要作用,当然这个公式只适用于面对面的交流,看不到表情就白搭了。  面对面交流中,表情55%这个比例还是很值得欢欣鼓舞的,毕竟表情比英语好学。  另外这个公式也可以给我们壮胆儿,就是即使英语不好也不用怕出国,真的,我就是一口破烂的英语出去的,也活得挺好的回来了。。。
  第一学年很快就过去了,我的英语除了在外教课上学习以外,还找了一个语伴儿(language partner),我教他汉语,他教我英语,糗的是我俩第一次见面的半个小时都在纠缠我英文名的读法。  他是加拿大人,我的英文句是sylvia,可能这是一个在加拿大不太常见的名字,加上我读得完全错误,他根本搞不不明白我叫什么。这个名字是我中学时翻词典相中的,中文翻译是“塞尔维亚”,意思是“林中少女”,我觉得还挺小清新的,就一直用着,当我说我是“塞尔维亚”时他却怎么都不能接受我的名字(因为就没有这个发音的名字好吗),于是他用各种相似的名字来问我,是A吗?是B吗?是C吗?我根本无法复述他说的词,就像复读机一样一遍遍重复“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他就继续固执地问是D吗?是E吗?我当时要疯,心想你就说个“塞尔维亚”能死啊?一个名字有那么重要吗?其实不怪他怪我,这是交往最基本的尊重,总不能连朋友的名字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吧,人家也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啊,总不能每次叫我的时候随便发出一个“叽哩呱啦”的声音吧?只不过我对自己的英文名没那么重视,反而觉得他小题大做。  最后我俩都疲惫地不说话了,旁边桌子一个美国丫头受不了了问我可不可以拼写一下我的名字,我像见到救星一样拼给她看,她马上发出了这样一个音“西欧威耶”,加拿大小伙如释重负地“哦”了,我当场就石化了,本来来的时候还信心满满地要练会话,马上决定改弦易章:较正发音。  我没有带书,就用他的课本练习,他是零起点,课本上根本没有难的词,都是一二三四今天明天这样的词,然而这样的词我竟然都读不准,一二三,读到三就被叫停了,你们应该都知道问题了,我遇到了th但是没有咬舌尖,于是我的three很像现在非常火的siri,我就练这个咬舌头,the、they、their地练到结束。  对了,加拿大小伙叫Andy,因为他是我的第一个语伴儿,所以一直记得,寒假回来,Andy回国了,我的发音训练也叫停了,但是这短暂的发音训练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就是我发现我听不懂的词并不是因为我不认识它们,而是因为我心目中的“标准音”是完全错误的,我苦苦抓着一个错误的音不放,结果它以正确的发音出现时,我根本无法识别它,还以为是不认识的单词。比如specific(具体的),因为我一直觉得它应该读成“斯拜塞非克”,实际是“斯波塞非克”,所以它每次出现的时候我都没有认出它来。
  @学习强迫症患者
16:36:59  第一学年很快就过去了,我的英语除了在外教课上学习以外,还找了一个语伴儿(language partner),我教他汉语,他教我英语,糗的是我俩第一次见面的半个小时都在纠缠我英文名的读法。  他是加拿大人,我的英文句是sylvia,可能这是一个在加拿大不太常见的名字,加上我读得完全错误,他根本搞不不明白我叫什么。这个名字是我中学时翻词典相中的,中文翻译是“塞尔维亚”,意思是“林中少女”,我觉得还挺小清新的,就一直......  -----------------------------  改错:英文名。  打错的好多啊。。。
  塞尔维亚这个翻译还在毒害中国人啊:  
  赶饭局,明天更出国部分。  sorry啊,我写得比较磨叽,一是因为我想写得丰满一点儿,我看过太多书枯燥得看不下去;二是我学英语的战线拉得比较长,这十年每年都抽疯地学一阵放下再学,争取明天多分享点儿干货~
  我在看那  
  好文章,好生动。楼主要写完哈
  mark  
  mark  
  人呢、、、
  楼主口语怎么提高
  来了,来了。  感谢大家看帖!!
  @u_5-06-30 20:50:26  我在看那  -----------------------------  谢谢,我的动力~
  @whywhy38
23:05:02  好文章,好生动。楼主要写完哈  -----------------------------  谢谢,一定写完!
  @一棵花生树
10:04:08  楼主口语怎么提高  -----------------------------  口语提高是一个大问题,收效慢,性价比低,所以很多人学着学着就放弃了。还有一点是口语提高效果不那么明显,不像背单词,一下子背个三四十个,感觉很有成就感。所以,我们都是单词比口语好。  另外,口语不是知识,不是说我告诉完你怎么发就可以的了,需要练习口腔肌肉,嘴唇、舌头、牙齿都要互相配合,欧美人说话是嘴唇开合比我们小,因为他们一分钟平均说的词比我们多,所以要尽可能地压扁一点口腔往外挤的感觉。从这一点上看,口语的训练更像是运动而根本不是学习。  而口腔肌肉自我们出生以后就一直按照汉语的要求训练,所以这是一个大活儿。
  @一棵花生树
10:04:08  楼主口语怎么提高  -----------------------------  还有就是,有时候我们说不准,并不是口腔的问题,而是在听力上。  所谓十聋九哑,说不准的问题在于我们听得就有问题。就好像有些麦霸唱歌跑调,但是还唱得巨起劲儿那种,你说他要是真的知道自己唱得有多难听,他还有勇气那么声嘶力竭地唱吗?  就是因为他们听不出来自己唱得有问题,他们才有那么强大的信心啊。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里有这样一个例子:  日本人发L和R是不分的,因为这个音在日语里没有,只有一个在L和R中间的音。英语中的Read and write,日本人只能说成Lread and Lright,可能跟有的南方人l、n不分差不多,“蓝裤子”=“男裤子”。  日本人说英语时,有的说R说得好些,有的说L说得好些,很少两个同时都说得好。由于这两个音的混淆地产生严重误解,所以日本人的R/L音一直很受关注。  哈佛大学就找了很多日本人做实验,实验的初衷是讲解发音原理解决发音问题。但是在进行的过程中,专家们突然发现,在不给看拼写的情况下,让日本人听R或L打头的词,他们的正确率只有50%。专家一下傻眼了,这既不是能听明白L,也不是能听明白R,而是完全瞎蒙啊。  结论就是:发音不准的主要原因不是嘴的问题,而是耳朵的问题,听不准自然就说不准。  耳朵决定了发音的准确性。耳朵决定了发音的准确性。耳朵决定了发音的准确性。  重要的事说三遍~
  我好像又扯远了。。。  回到发音:  汉语有32个音位,英语却有44个音位,我们差了12个音位,当我们学英语的时候,因为我们的耳朵不能把它们听得清晰,或者即使能听出来我们也偷懒儿用差不多的音把那12个不同的音位代替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口语不好,因为好多在英语里是有区分的词,我们把它们发成同音词了,我们是发得挺省劲儿,但是苦了老外听众了,他们就只能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您老人家说得到底是哪个词啊?  一来二去的,老外就不愿意了,不愿意的老外不一定直接告诉你:回去练练音位吧您啊。可能就是提高他的语言难度,这样你就知难而退了,啊,我口语不好啊,交流不了。其实生活中交流美国人用的词都很简单,但是往往简单的词不容易听。
  发音的第一步是:听。把跟汉语不一样的12个音位拿出来听熟,一定要听出跟汉语不一样才行。  发音的第二步是:学。听准发音以后,自己调整自己的发音来复现。这一步可以夸张一些。先发得尽量夸张让自己意识到这个音的不同,同时锻炼自己的口腔肌肉。因为这些音一定是你从来不发的,相关的肌肉在你几十年的生命中就一直退休状态,现在突然启动,要给它们耐心,想象自己坐轮椅十几二十年才学走路那种感觉。  推荐赖世雄老师的《美语音标》,十块钱左右吧。把每一个音过一遍,赖世雄老师讲得很好,但是可能跟我一样磨叽
  其实在发音这块儿,我们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日本人,日语只有20来个音,比英语少了一大半,他们才是真的惨。所以英语发音小白鼠都是日本人在做,我们这差10几个音的根本就没资格。  中国哑巴英语状况的突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应试能力太强,映衬出来我们的交流能力太差。但是这个状况我们都是受害者,就像我前面说的,你不能指望自己拥有一项你没有锻炼过的技能。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就从来不说英语的,我是在出国以后才知道Phonics这些东东的。
  继续更~  2006暑假,哈佛大学来办暑期班,我幸运地通过了面试,开始准备人生中第一次正式教美国人汉语。  不试不知道,一试挫够呛。  我设计不好问题,解答不清楚疑惑,比如“想起来”和“想出来”的区别;“掉地上”和“掉地下”的不同;“我吃了”和“我吃了啊”怎么不一样;“根本”、“完全”,“穿”、“戴”怎么讲。太多知识要吸收,我本来以为我只是英语不好,现在发现汉语还得补课呢。哈佛暑期班的工作很满,上午听大课、下午上小课,学生放学我们备课,晚上还要值班答疑,学生常常10点多还做不完作业,我们在11点前赶回宿舍是常事儿。  这种强度的工作量,英语自然丢一边去了。因为哈佛要求学生完全不可以说英语,开学就签“语言誓约”,非特殊情况不可以说汉语,超过三次就退学。所以我在工作的过程中自然也没有英语的压力了,这个暑假错误地误导了我:对外汉语这个工作英语没那么重要。  当然也有可能是给自己偷懒找的借口,现在都全民英语的时代了,我一个每天跟外国人打交道的人怎么能说英语不重要呢?
  06年秋,研二上,基本在补课汉语知识了,同时在校外兼职教汉语。还有男友出现了,学英语更被挤到计划外了。  07年春,研二下,偶然遇到了另一个很有特点的语伴儿:卡尔大爷。他在食堂端一碗汤颤颤巍巍地朝我这边走,差点儿被推车撞到,我提醒他:Be careful!他把汤放在我桌子上说:Watch out。我一时有点儿蒙圈,他解释了半天我才明白,be careful是自己要小心,比如切菜的时候提醒对方小心手就是:Be careful!而如果要小心的东西不是自己而是外来的危险,就是watch out,比如在车水马龙的北京街头小心车就是watch out。  很少看到这么好为人师的美国人,我立刻决定收了他当我的语伴儿。美国人基本上不会指出你的问题,你在他面前说错100遍,他也能从容地听第101遍的错误,所以我找语伴儿都疲了,除了胆量大点儿以外,能力提高不大。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一个奇葩,还不赶紧收了。  卡尔的好为人师可能跟他的年纪有关,我当时只知道他是大爷,后来熟了才知道他已经83了,这已经不是大爷而是爷爷了啊。他改了我很多发音,记忆最深的是again,这个词在英语里多么高频我就不用说了吧,汉语里“又”和“再”是区分的,英语里只有一个again,你说它得多常用吧,而我的again一直读成a+gain,混迹对外汉语两年竟然没有一个人提醒过我,谁说外国人直白的?人家比我们还懂含蓄啊。  卡尔大爷教会我很多语言以外的东西,比如他83了竟然从头开始去学一门全新的外语,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地来北京,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是挺奇怪的,学会了干嘛啊?找不了工作赚不了钱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好狭隘啊。学外语就是为了飞黄腾达吗?I’m loving it不行吗?他才是真正的内部动机啊。他要是学中国画没准就是另一个摩西奶奶呢。还有,他的宿舍是最不对付的,不像要住三个月,最起码打算住三年的感觉。家具全是自己添置的,竟然还有一个香艳的贵妃榻,看着不像宿舍倒像民国名媛的香闺。最后是他像爷爷一样教育我,因为睡懒觉我几乎是不吃早餐的,他特别心疼我浪费的时间,老跟我说To save time is to lengthen life.(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这样的名言,还有更难的记不住了,大意就是人早晚得长睡不起你现在睡什么啊,起来学习!为了纠正我睡懒觉的行为,他让我每天给他5块钱,第二天早上去他教室取钱,如果去了就可以用这个钱买早餐,如果没去钱就归他。这些钱我俩基本上一人得到一半的频率吧,后来他回国的时候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是我放在他那里的5块钱,每一张上都写了日期,我觉得他比我亲爷都可爱。  卡尔对我的影响我以后会再写到,有时候,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时未必会意识到,但是会在未来显现巨大的威力。
  支持  发音再讲讲?
  马一下 等肥
  07年暑假,继续哈佛暑期班的工作,因为有了一年的经验,课堂的掌控好多了,但是英语还是不行。  07年秋,研三上。哈佛老师临走把我推荐到了X大的一个汉语项目,这个项目只做美国的大学,跟我暑期的工作内容几乎一样,于是开始兼职工作。大概一周15节课,当时学校的课程已经很少了,但是要写论文,所以还是比较忙的。英语的学习也就没有特意学习了。  这期间我教了一个韩国辅导,我做他的tutor,练习汉语。第一次课就完败收场,课文是买水果,他练了一堆:你好,苹果/梨/香蕉多少钱一斤?每次他都说:你好,XX多少钱一个?我改了无数遍才让他学会说斤,他委屈地说,在韩国买水果都是按个儿的。我瞬间同情起韩国人了,怪不得食堂里的韩国女孩能一个人吃俩菠萝。  练了半个小时,去水果店实战。他生硬地说完:你好,苹果多少钱一斤?这时候,按照剧情发展,老板应该说:XX钱,然后他再说:买多少。但是老板理都没理他,塞给他个袋子说:自己拿。他当时就凌乱了,但是还是坚持说完了台词:买二斤。老板还像个复读机一样往他手里塞袋子:自己拿。我在老板后面笑得都要背过气去了,他无奈地捏个袋子跟我慌乱地逃窜了出来。然后他说了一个词:The Truman Show.这回换我凌乱了,毕竟他是在美国学的英语,汉语我强,英语他强。  解释了半天,才知道是《楚门的世界》,在这儿我需要吐槽一下电影名,中文名和英文名基本上是在两个频道上的。比如:《功夫》是Kung Fu Hustle,《非诚勿扰》是If you are the one,《北京遇上西雅图》是Finding Mr.Right,《匆匆那年》是Fleet of Time;英文电影的中文名也一样乱:Gone with the wind是《乱世佳人》,Final Destination(最终目的地)是《死神来了》,Ghost是《人鬼情未了》,Inception(植入)是《盗梦空间》等等。所以,我跟学生聊电影的时候每次都是他说,老师我看了一个电影AAA,你看过吗?我说没有,然后他开始讲剧情,讲着讲着,我发现了,咦,这不是BBB吗?
  @就要赢
11:33:53  支持  发音再讲讲?  -----------------------------  讲什么呢?我还没整理发音的资料,就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了。  讲几个小例子吧。  lock、hot、stop、cop、ox、block  你试着发一下这几个音,我一会儿解释。
  还是《找对》里的内容:  McClelland博士的研究表明,成年人初次听到一个陌生的外语发音时,会自动在大脑中的母语语音系统中找一个与之近似的母语发音,用来对应这个新听到的外语发音,从而认为听到了的这个外语发音就是母语中的某个音。  中国同学听到英文的“we”, 我们很多人都会认为其发音就是汉语中的“为”,所以说这个词的时候也很习惯地使用汉语中“为”字的发音;  英语中[i]和[i:]的发音,我们会认为和汉语中的“一”的发音相同,所以我们普遍都会把“east”[i:st]说成是“yeast”[ji:st],把“it is”[it] [iz]说成是汉语的“一特意思”[ji:t] [ji:s],以及把“v”[v]和 th[θ]的发音,用“w”[w]和“s”[s]代替等等现象。  成年人在初次把外语发音“对应”了母语发音之后,下一次再听到这个外语发音时,都会再强化一次大脑中那个初次建立的对应母语发音的印象。如果无法意识到这个外语发音和对应的母语发音并不一样,那么长期在这种只听标准外语发音环境下,每次都是在强化这个不正确的母语发音,而仅存的一点点分辨这个新外语发音的能力会不断减弱直至完全消失。  就算学了十几、二十年外语,听了无数遍正确发音的同学,也丝毫不能改正自已的错误,会一直错误地说下去。大家可以参看1999年4月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关于大脑与外语学习方面研究的报道:“听到外语中的不熟悉的发音,反而会强化自己的母语发音系统。当日本人初来美国时,每次他们听到英语中的‘L’或‘R’发音时,他们日语中的那个单一的‘R’音被激活。长期处在国外的真实英语环境中,不但没有使他们变得更能够分辨新的英语发音,相反在这个环境里呆的时间越长,越会使他们区别‘L’和‘R’发音的听音能力减弱。”(Blakeslee, 1999)
  华盛顿大学的 Patricia Kuhl 博士,把成年人学习外语时,在听到外语发音后,大脑首先会在自己熟悉的母语发音中去寻找对应发音的现象,称为是 “感知磁石效应(Perceptual Magnet Effect)”(Kuhl, 1991)。她进一步解释了出现这个现象的内部原因是在大脑中建立的“声音概念神经图”。  在英语是母语的人的大脑中,对应接受“L”音的脑神经元与对应接受“R”音的神经元是分离的,距离较远,所以听到不同的音后,大脑能准确激活每个发音各自相应的独立神经元,从而轻易分辨两个发音;而成年日本人大脑中反应“L”音和“R”音的神经元是重叠在一起的,在听到“L”音或“R”音后,激活的都是同一处的神经元,于是大脑对这两个不同发音的反应为“听到的是同一个音”而无法分辨。造成这一脑神经结构差异的原因是日本人从小听的日语中没有这两个音的区别,在青春期时,负责听音的脑神经图(神经网络)固化了,长大以后大脑就不再去区别这两个音(Kuhl, 1997)。甚至有的日本人嘴里能够发出这两个不同的发音,但耳朵却听不出区别(Sheldon and Strange, 1982),说的时候自然会经常搞错。日语中辅音缺少,造成日本人说英语时发音很容易混淆,所以这个现象比较容易被注意到。原来耳朵没退化,是脑袋在捣鬼。
  这个感知磁石效应的本意是帮助人们快速处理母语声音,听到大致的音直接找到对应的词,有点类似模糊检索,人脑是非常聪明的,电脑识别声音的能力跟人脑一比就弱爆了。不信你试试siri,有时候即使你说的没问题它也听不明白,同样的话你再快一点儿再模糊一点儿跟人说,对方都能懂。  感知磁石是母语的法宝,但是却影响了二语习得。反正大脑也不想让你学会外语,它的设定就没考虑过英语的感受。  因为感知磁石的存在,导致了你把44个音位偷工减料地听成了32个。然后再用这32个音位去说44个音的内容,你的发音怎么好啊?  其实我们小时候是可以分清这世界上所有的声音的,世界上再难的语言native speakers都一样说得贼溜。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听清所有声音、发出所有声音的能力。  但是当儿童出生,甚至出生之前,还是胎儿的时候,母语就强势地乱入了。研究显示,出生三天的婴儿就更喜欢听妈妈的母语,所以母语是mother's tongue还真是传神。  出生以后,这种喜好更强烈,随着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爱母语,也越来越依赖母语,本来可以听出来80个音位的各国儿童们,纷纷放弃了自己的能力。  我们只留下32个就可以了,日本孩子只留下20个就可以了。  因为那些声音在母语系统里是无效声音,婴儿们不需要记忆它们、识别它们,只要抱住母语的大腿就够了。
  好 信息好广泛 期待出书
  @兔兔表姐
13:47:54  好 信息好广泛 期待出书  -----------------------------  hug~
  继续说发音:  感知磁石现象已经够添乱的了,然而汉语人学英语还有一个巨大的障碍:拼音。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观察,拼音绝对是语言界的余则成,专搞潜伏策反啊。  拼音方案的确立有很长的历史,我就不啰嗦了,简单感受一下:  a b c d e f g, h i j k  ㄚ ㄅㄜ ㄙㄜ ㄉㄜ ㄜ ㄈㄜ ㄍㄜ ㄏㄜ ㄧ ㄓ ㄎㄜ  l m n, o p q, r s t, u v  ㄌㄜ ㄇㄜ ㄋㄜ ㄜ ㄆㄜ ㄎㄨ ㄖ ㄙ ㄊㄜ ㄨ 万 ㄜ  w,  x y z.  ㄨㄜ ㄎㄙ ㄧㄜ ㄙ’  上面是我们熟悉的拼音,下面是注音符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一下字典,还会看到注音符号的存在。台湾现在还在使用这套系统,所以美国的台湾老师教汉语的时候都要先学一下拼音,不过拼音非常好学,比他们的注音符号容易多了。至于古汉语的反切就不在这儿讨论了。  拼音方案的确立来自于我们伟大的毛主席,1951年他确立了汉字改革方案:必须走拼音化的道路。这个道路一走,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  一、外国人学汉语容易。  二、中国人学英语拼写容易、发音难。
  看一下两种语言:  英语:  ship [??p]、church [t??:rt?]、cat [k?t],  汉语:  船 chuan、教堂 jiao tang、猫 mao  发现问题了吗?英语单词的拼写跟我们的拼音一样。  于是,英语人看汉语的时候看到了拼音这个“熟人”,汉语人看英语的时候看到了拼写这个“熟人”。  心理学上有一条“自己人效应”,就是熟人好办事,就像我们去参加聚会的时候一定是先找熟人warm up(热身)一下,不会直接上来就抓陌生人开唠。  所以,当我们学外语的时候,英语人看到拼音就像看到亲人一样抱大腿。要知道,他们看汉字就跟简笔画差不多,拼音就像救命的稻草一样。  而汉语人看英语时也一样,感觉拼写非常靠谱儿,怎么看怎么爱,而音标就比较可恶,你看,音标只比26个字母复杂一点我们就那么排斥,你能想象到外国人有多爱拼音了吗?
  双方不同的着眼点导致了不同的后果:  英语人说话溜,汉字不行。  汉语人拼写强,发音不行。  也算有得有失吧。  当然这个不同的后果还有一个原因是,英语人本来就是不重字形重发音的,因为英语曾经一度拼写特别混乱,就是现在美语、英语的拼写也不一样,一个莎士比亚的名字能出来80种不同的拼写,想想也是醉了,所以英语人对拼写的态度就是那都不是事儿。  而汉语因为汉字形体的特点,多一笔少一笔都是错,所以我们从小就对汉字的书写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学英语了,当然也很重视拼写的正确。  从文化角度来说,仓颉是四目的(重视看),荷马却是盲的(重视听),俩人根本不是一个打法儿。
  期待更新 楼主辛苦  
  我感觉你这个经历还不少,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你把自学的想法说出来,对想学英语的也是开个好头,以后还有什么打算
  看一下学生的听写作业    美国人在学汉语的时候必须的拐棍是拼音,听写是不要求写拼音的,但是他们全都是先写拼音,然后才写汉字,他们始终紧紧抓着发音,听说当然不会太差。  想想我们听写单词的时候谁写过音标呢?我们就抓住拼写不放了,音标直接扔一边了,但是对一门语言来说,发音始终是最主要的部分,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先有说,才有写。我们学英语的时候却因为汉语拼音的误导,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拼写上。  说到这里我终于可以骄傲地说一句:在拼写方面我比很多美国人都强。每次遇到他们说的词我不懂,我让他们拼写一下单词,他们基本上都是先反应一会儿才能拼出来,有的还很不确定,常常拼错。而我说的词他们不懂,我想都不用想直接就拼出拼写, 这一能力曾经让学生非常困惑,因为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我拼写那么强竟然不会读?  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国人人人都会拼写,但是正确地发音就未必了,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把发音打入冷宫了啊。
  抱拼音大腿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看拼音的时候难免带入拼音的发音幻想。  比如上面的o,不知道有多少同学会觉得它应该读成“噢”,反正我觉得它就应该是“噢”音。所以曾经一度我这些单词是这样读的:  lock :l噢k、  hot:h噢t、  stop:sd噢p、  cop:k噢p、  ox:噢x、  block:bl噢k
  但是实际它们的发音是:a(美语音标),很短的“啊”。  读成下面这样才对。  lock :lak、    hot:hat、  stop:sdap、  cop:kap、  ox:ax、  block:blak
  还有不知道你们police这个音怎么读呢,我听过很多人把它读成p噢lice,就是跟上面的“o=噢”一样。其实这里的o是一种很短的“e”音(音标是倒过来的)[p??lis],我有一个同事就读成“噢”,后来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读时,她说如果读成[p??lis]感觉跟please很像啊,万一美国人分不清她要说的是哪个怎么办。  同理,因为cop的正确读法可能会跟cup混淆,所以更多人愿意把二者区分开来。但是这种人为的区分美国人是不会买账的,他能不能分清跟咱真的没关系啊,我们就放心大胆地说正确了,他自己一定会弄明白是哪个词的。因为police和please跟词的搭配不同,美国人既然敢让它们想像,自然有他们区分的办法,何况他们也不觉得它们像。
  发音暂告一段吧,说好的今天更出国呢~  又跑题了sigh~,回来接着说,《楚门的世界》是一个大型电视节目,电视台收养了一个孤儿,然后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场景——一个假岛让他慢慢长大,孤儿以为自己生活在真实世界里,其实他周围所有的人都是演员,包括他的家人都在骗他。  
  小韩的意思是汉语课本上的对话都是假的,根本不是真实生活,他的抱怨我感同身受,我们吐槽英语课本How are you?---I’m fine, and you? 的时候,自己不也是一样这样教外国人的吗?  语言不是死的、僵硬的、套话的,是活的、真实的、个性的。  后来我们放弃了课本,直接到各个店里去看、去学。比如水果店,我就让他走进去,什么也不用说,拿好自己的水果,交给老板,然后老板说多少钱,他只需要听懂钱数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就不停地练习钱数的说法,因为钱数的说法在书本上和生活里也有不同,我们不管课本了,就管生活。  他的汉语生存能力提高很快,但是考试成绩还是上不去。他是我师姐班的学生,我感觉很对不起师姐啊,但是他自己很满意,我当时也想到了,其实我们学的一直是应试英语,然后直接要求自己在生活中对答如流太强求自己了,并不是中国学生学不会英语会话,而是我们压根没有学过,如果通过一样的训练、一样的练习,我们也一样会学会的。不是我们笨,而是没有人教我们的内容就要求我们自己具备,这是不负责任的期待。  从小韩以后,我上口语课基本都放弃教材,用自己编的常用场景对话,学生学起来轻松多了,而且效果好,性价比高,比如只要学会钱数就可以横扫水果店了,我还带学生去超市上课,一堆人一去一个小时还不买东西,搞得X大物美都要把我列上黑名单了。  另外,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一个男的,而且比我还大,化妆品竟然比我还多,常常说着说着话拿个唇油、手霜什么的抹抹,我跟他在一起就是纯爷们,还是东北大汉那种。他给我看全家福,家里奶奶、妈妈、姐姐都美得让我汗颜。  他在美国学完英语,再来中国学汉语,最后是为了回国参加公务员考试,谁说中国公务员考试最激烈的?  他告诉我有些韩国父母为了让孩子说英语更标准,会给孩子做一个舌头的手术,把舌头缩短一点更适合说英语,他说得特别轻描淡写,我听着却胆颤心惊,太拼了,韩国人为学英语这么巨大的代价都敢付,我们确实得加油了。
  学习方法很重要,怎么才能学进去
  08年春,研三下,我要毕业了。X大开始考虑留下哪些兼职老师,但是我并不知道考察工作的暗暗进行。当时的情况是我们几个的英语都不好,上上下下基本没差距,老板最想要的还是英语好,跟我们英语私聊了几次失望地发现:都不行。  但是这时候我的一个优势显现出来了:读脸术。毕竟我在外教课光学观察和表演了,所以跟学生在一起的时候虽然我不完全懂他们的意思,但是给出的表情和回应是恰当的,于是老板以为我的听力更胜一筹。还有一点是跟学生在一起聊天是可控范围的,比较“狭窄”,学生能跟我聊的内容没有那么多,不可能跟我说约会喝吐之类的事儿,基本就是最近学的内容、中国的衣食住行之类,所以,看起来,我跟学生的交流更顺畅一些。  当时是四个人留两个,其中一个evaluation(学生评价)不好被pass,还有一个也是折在evaluation,她找工作让同学来偷偷带课,没有告诉办公室,因为我们学生太多,国关的教室不够用,有的课在历史系上,所以办公室一直没有发现,但是心眼儿不够用的美国学生不知道啊,于是拿着evaluation去找办公室:还需要另外一个老师的表格啊。这事儿东窗事发,就只剩下我和我同学了。  留下以后马上面临的就是选拔出国,那一年正是奥运,出国旺季,我们做对外汉语的内心也老觉得要出国体验一下才完整似的,都想争取这个机会。因为我俩英语都不好,所以老板决定派一个英语好的老员工+我们其中的一个。  口试时间就定第二天,我后悔没好好学英语也没用了,就拼人品吧。第二天,在老板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老板施施然抛向我同学一个问题:What is civilization?You have three minutes to prepare.我当时脑子“嗡”一声: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古文明各种乱入,这题我中文都答不出来好吗?然后老板看向我,我心说:完了完了,放大招了,我不得死这儿啊?结果他问的是:What is culture?即使反应慢如我,也明白这是放水了,我们有文化专题课,这俩题的难度系数也差异太大了。出来后我主动问同学,为什么啊?内定的结果这么明显,装无辜也没有必要,就是真心不明白老板内定的点在哪儿。同学也不知道哪儿得罪老板了,反正结果就是我08年出国,她09年出国。  出国以后我才明白我不是拼人品赢的,而是拼性格。老员工强势、暴躁,轻微反社会人格,我同学也是女强人型的,老板怕把她俩一起送出国,结果是把一个人打回国(两人一间公寓),于是内定了小绵羊的我,咩~
  @u_15-07-01 14:46:33  我感觉你这个经历还不少,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你把自学的想法说出来,对想学英语的也是开个好头,以后还有什么打算  -----------------------------  才看到,先分享吧,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对是错,而且家人里面也好多需要学英语的,这两年埋头看书,也不知道自己的方法对不对,大家一起讨论看看能不能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
  @u_15-07-01 15:35:32  学习方法很重要,怎么才能学进去  -----------------------------  我最想要的学习方法是不痛苦地学习英语,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的。  我想学英语是一个系统工程,完美的学习方法应该是符合自身特点的混搭,或者说私人定制式的方法吧。
  楼主,我只需看懂一些文档就行了,你是怎么办背单词的,能不能分享一下,我目前看来就词根和结合到句子里面这样的方法比较有效,至于通过听发音知道意思,感觉吧,心里没底,就感觉是没有个线索,一条绳子就断了.
  确定出国是08年4月底,8月去美国,毕业迫在眉睫,我就继续忙毕业论文的事儿了,每天早上六点宿舍来电就开始写,不吃不喝不洗脸一直写到晚上11点熄灯,因为我的题目是对外汉语词汇方面的,需要对比大量的语料库、分析数据,每天写论文都纳闷定题时脑子怎么想的,给自己挖这么大个坑。就这么过了俩月,论文答辩结束,竟然是优秀论文,付出果然是有回报的。  之后我以为就可以美好地等待出国了,万事俱备,只差签证。从毕业论文中活下来的我刚喘口气就惊恐地发现,我还没有预约签证时间!!!而我要预约2008年8月这个全世界最忙城市的大使馆,我马上淘宝了中信电话卡,那时候还要电话预约签证时间,同学都劝我直接预约外地得了,别浪费电话卡了,好像是50块钱的卡? 不过我还是试着打了北京美使馆的电话,竟然定到了8月初的时间,而我8月18号就要到AU报到了,当时还是有点儿险的,因为万一我的签证被check的话我的机票就得改签(check是行政审查,最快要一周)。  这件事给我的教训是,以后遇到什么没经历过的事都先百度一下。First things first。先办重要的事情。  我继续消耗我的幸运券,顺利通过签证。之前为了面签,把网上好几页的签证问题打印出来,找了一个美国学生录音,天天听得要吐。结果签证官只问了我两个问题:你去几个月?谁支付你的费用?加上我打招呼的Good afternoon.一共我才说了三句英语就完事儿了。  终于可以美好地等待出国了,这下我不傻了,开始搜准备行李的经验,做了两件大事:修牙、配眼镜,还买了一堆美国巨贵的小饰品。
  @u_15-07-01 16:16:59  楼主,我只需看懂一些文档就行了,你是怎么办背单词的,能不能分享一下,我目前看来就词根和结合到句子里面这样的方法比较有效,至于通过听发音知道意思,感觉吧,心里没底,就感觉是没有个线索,一条绳子就断了.  -----------------------------  如果我只是需要阅读,不需要口语的话,你可以看《英语词汇的奥秘》蒋争。  这本书有252个词根、124个前缀和165个后缀,堪称“背单词的圣经”。  但是我现在也没有看完。
  @u_15-07-01 16:16:59  楼主,我只需看懂一些文档就行了,你是怎么办背单词的,能不能分享一下,我目前看来就词根和结合到句子里面这样的方法比较有效,至于通过听发音知道意思,感觉吧,心里没底,就感觉是没有个线索,一条绳子就断了.  -----------------------------  
  @u_15-07-01 16:16:59  楼主,我只需看懂一些文档就行了,你是怎么办背单词的,能不能分享一下,我目前看来就词根和结合到句子里面这样的方法比较有效,至于通过听发音知道意思,感觉吧,心里没底,就感觉是没有个线索,一条绳子就断了.  -----------------------------  通过发音知道意思其实才是语言真正的本质,文字只是辅助,只不过我们用辅助用得久了,很难一下子去掉。  后面你再遇到的单词你可以试着形、音、义结合起来输入到大脑里看看能不能好点儿。
  研究生这段讲完了,我想总结一下。  这三年我没怎么正经学英语,除了上了一年外教课,基本就是受刺激了就想学英语,因为老是需要用英语,所以常常受刺激,学习模式基本是找本教材学两天放弃,或者找一个美剧学两天,追剧上瘾了就忘了郁闷了。  看看美剧、电影感觉好像在学英语似的,其实进步几乎没有,想完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是卡壳。现在回想学校的学英语生涯其实大部分是骗自己,外教课上察言观色,看美剧时看着字幕感觉自己能听懂的也不少。  英语是真本事,行骗是没有未来的。如果你是看电影、美剧学英语,请你拿出一集新的、遮上字幕,看看自己到底能听懂多少。  对正常人来说,视听的信息量比例应该是6.5:3.5,也就是视觉占了65%,听觉占了35%,所以开字幕看电影根本不是听懂的,而是看懂的。加上我们母语巨大的影响力,只要一眼就看懂全部了。在那一瞬间你看懂了,然后感觉听到了那个词,这几乎是一种错觉。想知道是不是真的听懂,遮上字幕看一看就知道了。  心理学上有过实验:当你有视觉辅助时,听得会更清楚。当没有视觉辅助时,听力也会下降。戴眼镜的同学回想一下,当看不清黑板时,老师说的话是不是也听不清了?反正我是这样。  但是读研也给我很多收获,就是环境会影响人的学习行为。我虽然懒,但是我的同学都很勤奋,而且他们本身已经很优秀了,还继续勤奋着。  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天赋好的人走得快;勤奋的人走得远;既勤奋又天赋好的人就是神。你看看那些让你敬佩羡慕的人,除了比你牛逼,还比你努力,可怕不?  这就是我读研时的真实感慨,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懒癌的我,虽然不那么主动,但是也做了很多正事儿:找语伴儿、做辅导、在子弟小学做义工、在凤凰网实习、在各大高校兼职,这都是我大学期间不曾有过的。  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孟母早就微信推广过了,我就不磨叽了。
  终于讲到出国篇了:  之前说跟我一起出国的老员工,以后会是重头戏,先给她起个名字,她是葫芦岛人,就叫她葫芦吧。  出发那天,我和男朋友+葫芦和她姨父在机场集合以后排队,他俩在我俩前面,排着排着一个拐弯,葫芦前面的女孩拐得大,葫芦和姨父就排到女孩的前面了,女孩也没说什么,但是葫芦一回头发现跟我隔了一个人,于是就让我排到女孩前面,我说不用,葫芦就让女孩到我后面去,女孩是日本人,听不懂,葫芦就用英语跟她吵起来了,葫芦的姨父动手就要推女孩的车,我赶紧上去拉他们,总不能她插完队我再往前插啊,就算对方是日本人咱也不能这么干啊。葫芦觉得她是好心,我还帮外人。这是第一个插曲。  我俩需要在日本转机,停留20个小时,之前葫芦联系买票,她问我可不可以在机场熬一宿不住旅馆,我说可以。但是当我们中午到成田机场的时候,我发现机场转机的地方根本不像我想象的是个大厅,连个坐着的地方都没有,其实那不是转机的地方,而是出口,因为成田机场不是24小时的,好像晚上10点就关闭了,所以我俩就站没站地儿、坐没坐地儿地在一个电梯口前面蹲着。  后来我上厕所的时候问一个员工哪儿卖吃的,当时已经蹲了三个小时,我确实饿了,她很惊讶地告诉我,这里没有,因为这里是不可以停留的,一会儿她们就下班清人了。我赶紧回去告诉葫芦,我们得走,总不能等到10点被人清出去吧。可是她不干,她说她可以躲在卫生间里,反正我要走就走。我当时就崩溃了,我是出国干大好事业的,不是在机场搞恐怖活动的好吗?僵持了一会儿我说反正我得走了,她要是不走就明天登机口见吧。  于是我就去出口找工作人员,我们必须登记旅馆信息才可以出去,美美的日本女孩好热心地打了好几个电话找到了最便宜的一个旅馆。97美金,我又回去找葫芦,让她跟我一起走,哪怕我自己出钱也行,毕竟我们两个都是第一次出国。葫芦不情不愿地跟我走了,一直埋怨我不该问工作人员,打草惊蛇,扰乱了她的厕所潜藏计划。这是第二个插曲。  启程才半天,就来俩插曲,我们两个的美国行似乎从出发就注定了不美好的结果。  因为她一直抱怨我,我也一肚子气,一路没说话。到了旅馆我怒气冲冲地杀到前台说,We called here, oh a girl from the airport called you, we want a room.(汗啊。。。)前台一下凌乱了,葫芦走上来优雅地说:We have a reservation.就这一遍,我就永远记住了这句英语。  这是漏屋老师书里语言的here and now原理,当时当地那个场景下应该说的语言才是有意义的、习得的。  这是龙飞虎书里语言的需要原理,你需要说的语言才是学得最快的语言。  这也是我自己乱想的一个情绪原理,当你的情绪足够深刻,你的记忆会更深刻。  如果我们的英语学习都能符合这三个特点,绝对是过耳不忘。
  日本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当然也很变态,成人杂志在超市光明正大地占据一面墙,我要是男的真想去买两本。哈哈。  上两张图结束今天吧。  马路上的小柱子都这么美美哒啊~  
  麻将馆,当时后悔没学日语,汉字优势在英语里用不到啊。   
  @学习强迫症患者
10:44:27  发音的第一步是:听。把跟汉语不一样的12个音位拿出来听熟,一定要听出跟汉语不一样才行。  发音的第二步是:学。听准发音以后,自己调整自己的发音来复现。这一步可以夸张一些。先发得尽量夸张让自己意识到这个音的不同,同时锻炼自己的口腔肌肉。因为这些音一定是你从来不发的,相关的肌肉在你几十年的生命中就一直退休状态,现在突然启动,要给它们耐心,想象自己坐轮椅十几二十年才学走路那种感觉。  推荐赖世雄......  -----------------------------  Xiexie
  写的好棒,mark
  支持楼主,写的很好,有看头
  要搞明白学英语的目的才有学习的动力,接下来是怎么学才能学好,做家长的更应该好好想想让孩子学习的目的作用,让孩子自己清楚学习的作用,只要孩子真正明白学习的目的才行,不是逼孩子去学,而是变成他自愿去学才爱学,其实家长比孩子还急,可光急不行,必须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学才是最好的
  来了~  感谢默默看帖的朋友们!  我知道你们没有天涯账号,没关系,你们默默地看,我默默地更~  还有,我尽量不那么啰嗦,哈哈
  @u_15-07-01 16:16:59  楼主,我只需看懂一些文档就行了,你是怎么办背单词的,能不能分享一下,我目前看来就词根和结合到句子里面这样的方法比较有效,至于通过听发音知道意思,感觉吧,心里没底,就感觉是没有个线索,一条绳子就断了.  -----------------------------  昨天晚上我想了一下单词的问题,希望今天的答复你能更满意~
  @学习强迫症患者
10:44:27  发音的第一步是:听。把跟汉语不一样的12个音位拿出来听熟,一定要听出跟汉语不一样才行。  发音的第二步是:学。听准发音以后,自己调整自己的发音来复现。这一步可以夸张一些。先发得尽量夸张让自己意识到这个音的不同,同时锻炼自己的口腔肌肉。因为这些音一定是你从来不发的,相关的肌肉在你几十年的生命中就一直退休状态,现在突然启动,要给它们耐心,想象自己坐轮椅十几二十年才学走路那种感觉。  推荐赖世雄......  -----------------------------  @一棵花生树
19:56:48  Xiexie  -----------------------------  不客气,今天我会再讲讲发音
  @学习英文的小明
20:10:02  写的好棒,mark  -----------------------------  谢谢~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免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