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本报北京12月27日讯 记者崔士鑫报道: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的代表。他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六大为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民族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动真情,干实事,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朱镕基说,长期以来,民族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向全国民族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和所有关心、支持民族事业的同志们,向全国各族人民表示慰问和感谢。$$  朱镕基指出,民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开创了...&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2002年12月27日至28日,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会见会议代表时,强调指出,党的十六大为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民族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动真情,干实事,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朱镕基指出,民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使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维护和巩固了团结稳定的大局。党...&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地域广阔,人口稀少。由于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上就十分落后,不少地区至今仍是我国最不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群众收入及生活水平还很低。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发展、扶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其根本目的是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改变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贫困落后状态,提高各民族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本文通过透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演进发展的历史,在参考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民族经济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对民族经济政策的历史贡献与经验、现实思考及中国加入WTO后对民族经济政策的取向提出作者的一些见解。中国民族经济政策,是指导和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准则和措施...&
(本文共48页)
权威出处: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支援边疆政策与实践研究我国的支援边疆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制定的政策措施,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执政的全盘谋划和策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主要内容。它对于推进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地区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中国共产党支援边疆政策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特色的治国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特殊的民族政策。因此,研究支援边疆政策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整个研究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治理论为指导,以多学科为角度,在边疆治理理论框架下,理清中国共产党的支援边疆政策模式,以及实施现状进行分析...&
(本文共218页)
权威出处: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在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如今,加快人力资本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力资本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民族地区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大力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加快形成民族地区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是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本。而人力资本不会自动产生和积累,更不会自动高效运转,产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人力资本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人力资本运营过程,即人力资本投资、流动、配置和保护,每个环节都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它需要以人力资本运营观对整个过程进行把握。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积累了较为充裕的物质资本,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
(本文共177页)
权威出处:
长期以来,我国沿边地区作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弱、基数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沿海乃至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差距还在逐渐拉大。大力发展沿边地区的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和民族复兴高度去重视和落实的重大课题。在沿边地区中,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民族经济政策对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以东北沿边地区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民族经济政策对东北沿边地区发挥的作用,并思考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发展民族经济政策,以解决在东北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分析和阐释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其次,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国内研究动态,分政策、发展理论、经济学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对于国外研究动态,主要介绍了边疆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协调发展理论、贸易分工理论、区域合作理论、产业经济理论、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系统科学与战略...&
(本文共135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少三点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使人民达到共同富裕的执政宗旨2、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想不出第三点,我认为就这两点,请各位补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论文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呵呵  谢了哈
09-07-04 &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机制研究 16:15 黄梅 【大 中 小】【打印】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鉴于此,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机制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中国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少数民族 产业 可持续发展   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在的问题  1.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上的差距逐步拉大。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储蓄、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交通和通讯上。通讯线路少,质量低,整体通讯能力严重不足,通讯基础设施亟需改善。   3.产业层次低,比较效益差。少数民族地区是全国主要的农业经济区域,而农业是效益偏低的产业。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地区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等资源型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投资效益较差。   4.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市场化意识比较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非国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这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之所以难以实现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  1.加大补偿力度。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完整的利益补偿机制,主要包括:(1)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资源开发必须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未来发展利益给予补偿,资源增值转移必须对当地居民优先受惠权给予补偿,补偿费计入资源价格。(2)规范自然资源价格。自然资源价格应反映自然资源使用的成本。自然资源使用成本包括资源开发生产成本、资源消费成本、环境复原成本。资源品消费成本通过征收资源品消费税补偿。环境复原成本通过列支资源生产消费费用标准。对生态环境维护和未来发展利益的补偿,补偿费标准依据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和资源品消费情况而定。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应满足生态复原的要求,对未来发展的补偿应当为消费者所承担。(3)设立不可再生资源未来发展补偿基金。把一部分从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中获得的利益通过税收途径转为积累,用于支持形成未来发展长期效应的基础建设,未来发展基金的形成通过扣除不可再生资源总成本中的资源品消费成本来获得。   2.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要做好以下几点:(1)严格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普及率,为此,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要加强对教育投资发放的管理,各级政府不得以各种理由挪用或推迟发放教育投资,保证教育投资的及时到位;同时,要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宣传,使西部地区儿童平等地接受教育。(2)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增加教学设施的投资,定期派教师到条件较好的地区进修,提高教学水平;广泛招揽有志于西部开发的毕业生到西部从事教育;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与东部地区联合办学:提高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接收率:同东部地区学校联合,在一些重点大学开办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尽可能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3)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林、果木管理、家庭畜养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那些条件艰苦且与所学专业对口的贫困地区扶贫。在贫困地区增加科普知识的宣传,使贫困农户基本能够掌握一至二门技术,结合地区优势,加快贫困地区脱贫速度。  3.改造传统产业,发挥区域特色优势。西部应加快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主要是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高重要农业、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并规划建设一批新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重点治理资源开发区、工业、城市聚集区的环境污染。调整改造、大力振兴原有“三线”地区的国防工业。远西部地区在加强部分有优势的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交通、通讯、供水、居住条件和文化教育水平。促进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农牧业的规模经营及产业化,通过富民以稳定边疆。着手进行大江大河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在制定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方案时,要重新审视远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问题。远西部地区不宜再搞那些代价大、收益低的资源开发及其加工的大项目。增强中心城市的功能,以机械电子和化学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为主导,完善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枢纽职能,形成具有较高水平服务业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形成西部经济核心区,并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积极培育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二级产业带和西部边境开放经济带,增强整体经济实力,以优势资源的加工利用为重点,发展地区特色经济,为长远区域开发格局的完善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4.建立生态破坏的补偿机制。首先要建立资源输出地和资源受惠地之间的补偿机制。资源受惠地要对资源输出地因输出资源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补偿,这样一方面可以限制资源受惠地对输出地资源的无限制浪费,同时也可以帮助输出地保护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其次要在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下游地区资源开发之间建立补偿机制。即上游的生态保护使下游资源开发得到了好处,则下游地区要对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给予下游地区的正面影响给予补偿,一方面分担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的费用,提高上游地区进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结语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标志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面临许多机遇,同时也对今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合作中,以开放促开发,发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崛起。   参考文献:  [1]乌日陶克套胡: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伍琪凯梦 催亚虹: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国外资引进与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吸收和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成绩斐然,规模巨大。尤其1993年以来多年成为全球瞩目的吸收外资大国。外资的大量流入,为我国带来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技术缺口”和“管理缺口”,有利于我国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然而,吸收外资也存在加剧国内市场竞争,挤压民族企业和品牌;大举收购内资企业,造成行业垄断,危及产业安全以及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      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国内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争议颇多。论文分析我国吸收和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利用外资参与国有经济重组,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培育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推动西部地区引资发展等对策。      一、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一直保持高水平,近五年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 740亿美元,年均利用外资超过600亿美元,目前保持在65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中国在2005年成为继英国(1650亿美元)和美国(1200亿美元)之后的全球第三大FDI接受国,外资流入量增至 724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吸引FDI的排名中,中国一直名列第一。      从未来趋势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中国仍然是全球极具潜力的国际直接投资输入的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关于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利用外资的效率,我国学者作了许多研究,江小娟根据邓宁的国际投资发展模型(IDP模型)对FDI与我国的GDP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李蕊研究了FDI对我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梁军分析了FDI增长与我国GDP增长的关系;高敏雪、李颖俊从实证角度研究 FDI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阶段的关系。综合这些相关研究成果,均反映出我国外资增长与我国GDP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目前正处于邓宁国际投资发展模型的第二阶段,即已经成为外资输入的大国,外资对促使中国从国际投资发展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对外开放20年来,大量外资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经济起飞阶段迫在眉睫的资金短缺问题。外资尤其是全球500强企业为代表的跨国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加就业、推动产品技术进步等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外资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逐渐形成国内行业垄断和市场垄断。近年来,外资并购已经成为我国新的投资方式,目前已占外资投资方式比例的80%—90%。外资大举收购国内钢铁、机械、银行、水泥、啤酒等企业的股权,且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行业龙头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出现所谓的“斩首行为 ”,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恣意并购发展,将影响国家经济的安全。近几年一些重大并购案例已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调整引进外资政策,提高引资用资质量      在新一轮的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的形势下,我国必须充分利用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调整机会,提高外资质量和科技含量,并充分吸收跨国公司技术外溢和扩散效应,在此基础上培育我国内生的创新能力。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引资用资思路,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外资战略与对策。      1.重视跨国并购投资,积极为外资并购创造良好的条件      外国资本购并国内产业,通过产权交易方式是促使国有存量资产流动和配置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为重要的是外国资本在国内的购并行为,推动国内企业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对接,无疑是使我国经济尽快与国际先进生产力接轨,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的有效途径。在加入 WTO和FDI大幅增长的形势下,应创造良好的并购环境,因势利导,利用外资并购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加大外资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力度,同时应建立保护措施防范不正当并购行为的发生,避免破坏国内经济秩序。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外资并购相关制度,抓紧出台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相关规定及具体实施细则,尽快制定和健全外资并购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制定产权交易规则和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权评估体系,维护产权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2.制定激励性的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加大在华R&D的投资力度      跨国公司的R&D投资活动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的技术外溢和扩散效应,对东道国的经济和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受到东道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 R&D投资成为新热点,中国也已经成为跨国公司非常重要的海外R&D基地之一。为此,首先应从国家层面上,制定吸引R&D投资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措施,以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行R&D投资。其次,在国内技术创新项目的规划和部署中,可以将跨国公司纳入国家创新体系,成为中国创新的一部分,允许他们参与国内研究项目的招投标。再次,落实在华R&D机构的国民待遇,为跨国公司的R&D技术交流和人员交流提供便利和“绿色通道”,对于在技术创新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在华R&D机构也给予一定数量的激励和财政性支持。政府、行业部门和企业还可以吸引跨国公司一起共建支持国内技术创新的投资基金,共享国际知识资源,分担技术开发风险。      3.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我国所有权优势产业和跨国公司      企业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进步路径,对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必须把技术进步的主要立足点由一段时期以来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开放型自主创新上来。在引进外资充分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应努力培育本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提高自己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我国应将自主创新与引进先进技术、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相结合。具体说来,大体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加大R&D投资力度,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企业自主创新和联合攻关,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所有权优势,从而为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跨国公司在华R&D,为中国企业近距离向跨国公司学习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通过学习、模仿和吸收跨国公司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和承接其技术外溢效应,转化为自身的技术能力。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大力提升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      4.实行同等国民待遇,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      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既是WTO规定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资企业实行的政策实质上是超国民待遇。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种状况应该而且必须逐步改变。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改变以往各种国民待遇并存的局面,应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有步骤分阶段进行。      近期,我国应重点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促进内外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同时,应将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由全面优惠制转变为特定优惠制。在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地区,继续对外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一般项目上,逐步取消税收优惠政策。要加强对各地区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与协调,避免以提供过度优惠条件、损害国家利益的做法来吸引外资。要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征管,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造成的税源流失。      5.应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应大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当前,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绩效较差,问题较多。我国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打造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和民族工业的“航母”。为此,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建立跨国战略联盟。建立跨国战略联盟有利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世界优秀企业共同拓展并分享全球市场,优势互补,分担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海尔集团和联想集团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    (2)实行自主创新战略和国际化人才战略。目前,缺少核心技术和国际化人才已成为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两大瓶颈。我国企业必须加大R&D投资力度,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同时,应大力培养和使用跨国经营所需要的高级金融、科技、管理和法律人才。对于通晓或熟悉国际法和国际直接投资惯例、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处理国际投资业务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要积极培养并委以重任。    (3)建立和实施政策支持体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保护。政府制定包括外贸、财政、金融和外交等政策,通过与东道国谈判,为本国企业跨国经营争取比较好的待遇和条件;政府应积极推进国家间的经济、外交和文化交流,建立良好的国家间的关系,为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6.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机遇,推动西部地区加大引资的步伐      目前,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许多跨国公司都加大了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如美国宝洁、微软等近40家跨国公司已在四川投资设厂,世界500强中已有32家在西安设立分公司、合资公司或代表机构等。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规模和速度将不断加快,从而成为新一轮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对国外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经济还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言,以资源换资金、换技术也是可供选择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充分利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优先放宽西部地区在一些领域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积极吸引外商参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和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国有企业嫁接改造等。广大欠发达的落后地区通过引资开发优势资源,逐步与国内外市场接轨,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7.提高我国引资质量和利用外资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基本经济制度      在引资政策方面,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不能盲目认为外资越多越好,也不能拒绝外资的大量流入,克服以往存在的“贪大求洋”、片面追求引资数量的错误倾向,合理调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切实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在对外商直接投资统计指标和评价体系上,要重视考核外资的技术含量、就业贡献、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质量指标。      我国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将外资规模控制在我国经济建设需要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所能承受的合理区间。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出发。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切实维护国有经济的支配地位,决不能让外资扼住我国经济的“咽喉”。我国应在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中,实行国有经济的完全控制、绝对控制和相对控制。      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法制及国际惯例,进一步完善和制定外资投资法律法规,修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制定《反垄断法》和《并购法》,对外资在投资行业和领域的流向、流量、企业股权比重等进行必要的控制。通过健全和实施相关法规等措施来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基本经济制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