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没有氢弹.为什么亚尔斯的弹头当量是40中国氢弹当量量

核弹的最大威力有多大... 核弹的最大威力有多大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4毫克的质量=千万吨的能量.吨级的氢弹足可炸掉美国半个洲

1961年夏天,苏联“阿尔扎马斯—16”绝密试验室制造了一枚当量为1亿吨梯恩梯的超级氢弹。专家测算,假如这样一颗超级氢弹被投在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城市也会立刻化为灰烬。即使躲在很深的地铁下面也难以幸免。因为地铁的所有出入口都将被烈焰熔化。离爆炸中心700公里以内的城市也在劫难逃。爆炸实验最后决定在新地岛试验场进行。试验场占据了整个新地岛,面积为8.26万平方公里。

1961年10月30日,氢弹被装进了一架图—95战略轰炸机。然而,问题接踵而至,轰炸机如何在氢弹爆炸前及时离开杀伤区?氢弹最后决定将在距地面4.5公里高空爆炸,图—95将在最高爬升高度15公里处投下氢弹,在氢弹爆炸前机组人员只有17分钟可以逃生。试验开始那天,图—95以最快的速度(亚音速)离开了投弹地点,并在氢弹爆炸前飞出了250公里。爆炸后发出的耀眼红光直刺驾驶舱。所幸的是,机组人员已事先戴上了墨镜。飞机风驰电掣般地继续逃逸,可是冲击波来势更快。它将飞机一会儿抛上,一会儿抛下。身后形成了一个新地岛居民谁也未曾见过的令人失魂落魄的蘑菇云,迅速膨胀并盘旋上升,直入大气层。在“阿尔扎马斯—16”博物馆有一部纪录这次爆炸情形的新闻纪录片,至今没有同观众见面。

在爆炸地点,厚3米、直径为15~20公里的冰块被融化。参加试验的人躲在2 00公里远的地下室里,就这样他们也感觉好像被抛了起来,他们听到了一声威力强大的闷响,令人心惊胆战,以为世界末日来了。放在爆炸地进行试验的工事消失得无影无踪。坦克炮塔被毁,带着弯曲或折毁的壳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爆炸地还放置了做试验用的动物,但负责试验的人不忍心谈起它们的情景。

“阿尔扎马斯—16”试验室还研制过当量为10亿吨梯恩梯的氢弹。如果这种氢弹发生爆炸,海啸将掀起高达1公里的巨大海浪。

是苏联的赫鲁晓夫炸弹,当量5000万吨tnt

曾经有过1亿吨当量的核弹头,最大危险半径(不是杀伤半径)是500KM,单个的弹头毁灭世界在现在还是不可能的.一般的核导弹携带分弹头,分弹头一般每个当量最大也小于100万吨,威力就是毁灭一个城市,但是后续的核污染和对以后的经济和生活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核武器的比威力是其威力与弹重的比值,单位是吨TNT当量/千克或简称吨/千克。比威力是核武器研制水平的标志,该值越高,研制水平也越高。

1945年美国投在日本的两枚原子弹比威力值为0.3~4.5吨/千克。1989年美国生产的三叉戟2型D5/MK5 潜射导弹的w88型核弹头,当量为475万吨,比威力达2.35千吨/千克。

目前,某些核武器已具有“当量可调性”,即同一枚核弹,其威力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例如美国的B61核航弹,其当量有4种,调节范围为0.5~34.5万吨,可根据战术需要直接在载机上灵活调节。

(一)核武器从释放能量原理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裂变核武器与聚变核武器:

1、裂变核武器(原子弹)

一个重原子核(如铀235,钚239)分裂为质量相接近的两个或几个较轻的原子核,称为核裂变。利用铀235或钚239原子核的自持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称为裂变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

平时,原子弹中的铀235和钚239裂变装料处于次临界状态,不会产生核爆炸。起爆时利用常规炸药爆炸使次临界状态的裂变装料在瞬间达到超临界状态,产生自持裂变链式反应并将反应能量以爆炸形式瞬间释放出来。

按起爆方式,原子弹可分为枪式和内爆式两种。前者的核装药由若干块处于亚临界的铀235或钚239组成。化学炸药爆炸使其合拢,达到超临界状态,实现核爆炸。后者是利用化学炸药爆轰,通过内爆压缩处于亚临界状态的裂变材料,使其密度加大而达到超临界状态,实现核爆炸。

2.聚变核武器(热核武器,氢弹)

轻原子核相遇,聚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称为核聚变。聚变反应必须在极高温度(几千万度)下才能发生,因此又称为热核反应。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高于裂变反应,1千克氘(符号:D)、氚(符号:T)混合物完全聚合释出的能量是1 千克铀235裂变能量的四倍多。

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称为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目前热核反应的条件只能由原子弹爆炸来提供。因此目前氢弹都用原子弹作为引发聚变反应的“扳机”,又称为“初级”。氢弹内发生热核反应并用高能中子诱发重核裂变的部分称为氢弹主体,又称次级。氢弹的初级和次级按特定的组合方式装在同一弹壳内。

3.中子弹(加强辐射弹)

以高能中子为主要杀伤因素而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核武器,称为中子弹,或“加强辐射弹”,或“弱冲击波强辐射弹”。

中子弹是一种小型、低当量氢弹,它以氘和氚为聚变材料,以尽可能低的核裂变当量弹为“扳机”,使其中子辐射大大增强,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均相对减弱。据测算,1 枚当量为1千吨的中子弹,在150米高度爆炸时,其瞬时核辐射杀伤半径可达800米,对坦克乘员的杀伤相当于1枚当量为1万吨的原子弹,而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半径约为550米,不及该原子弹的1/2。

中子弹扳机的特点是利用较少裂变材料就能放出较多能量以满足氘氚聚变反应所需的高温。其技术关键一般说来是:用临界质量小的钚239代替铀235,使装料减少到1/3;在裂变扳机中加入少量氘氚混合物。中子弹爆炸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化学炸药爆炸引发钚239的裂变反应;然后钚239的裂变反应引发“扳机区”氘氚混合物的聚变反应,产生大量高能中子,促进钚239的裂变,放出更多中子并进一步提高“扳机区”的温度。此过程称为“中子反馈”;中子弹用的此种扳机称为“加强原子弹”;最后裂变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聚变材料区氘氚的聚变反应。

中子弹是一种战术核武器,能有效地杀伤人员和对付装甲集群目标,其对建筑物和武器装备的破坏作用很小,放射性沾染也很轻。适合于本土防御作战使用。

(二)核武器从作战使用目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与战区核武器;从运载(投送)方式角度分类,可以分为核导弹、核航弹、核炮弹、核深水炸弹、核地雷、核鱼雷、核水雷等:

核导弹是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可从陆上、空中、水面、水下发射。按照其作战使用目的可分为战略核导弹和战术核导弹两类。

核航弹是装有核装置的炸弹,一般由飞机投掷并利用降落伞减速保证投弹飞机的安全。世界上仅有的实战使用核武器就是1945年8月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枚核航弹。

核炮弹是用火炮发射的核装药炮弹,常作为战术核武器使用。例如美国XM一785型155毫米榴弹炮的核弹头,威力为2000吨TNT当量。

核地雷是装核装药的地雷,用于打击集群装甲目标,可在敌主攻方向的狭窄地段炸出大坑,形成大面积污染,遏制敌坦克、机械化部队的进攻。一枚2000吨当量的核地雷可摧毁距爆心200米范围内的坦克和260米范围内的装甲车。

核鱼雷是装有核装置的鱼雷,由潜艇携带,用于攻击大型水面舰艇、舰队、商船队及港口、基地、大型海岸工程等目标。美国MK一48一5鱼雷就有核装药型。

核深水炸弹(核深弹)是装有核装置,用于攻击潜艇等水下目标的炸弹。一枚1万吨TNT当量的核深弹在水下爆炸可将距离1千米以内的潜艇击沉或严重破坏。美国核深弹仍在服役。

核水雷是装有核装药的水雷,用于毁伤敌方舰船或阻碍其行动。1~2万吨的核水雷爆炸能使700~1400米处的舰船遭到中度损伤。

(三)几种国外拟研制、发展的核武器

以核爆炸能作为动力源的定向能武器,称为核定向能武器。这类武器利用核弹释放的巨大能量激励或驱动产生高能的激光束、粒子束、电磁脉冲、等离子体等,并使其定向发射,固而可有选择地攻击目标,能量也更集中,具有可控的特殊杀伤破坏目的。

核定向能武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核激励X射线激光器

用核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激励激光工作物质,使其产生X射线激光的装置,称为核激励X射线激光器,这种激光器的机理试验已在80年代中期进行,目前尚未制成武器系统。这种激光器若能研制成功,则将具有重量轻、可瞬时发射等优点。它只能在高空使用,其可能的用途是摧毁来袭的大规模齐射核导弹,也可能用于打击天基平台。

利用在大气层以上的核爆炸,使之产生大量定向或不定向的强电磁脉冲,以毁坏敌方的通信系统等的核武器,称为核电磁脉冲弹,或EMP弹。它是美国正在研究发展的“第三代核武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尚处于探索、预研阶段。

其作用可举例如下:一枚威力为百万吨TNT当量的普通氢弹在高空爆炸,在其所能覆盖的地球表面上(爆高为400千米的核爆炸,其覆盖半径为2200千米),最大的电场强度可达1~10万伏/米,频谱主要范围为1万至1亿赫兹。这样强的电磁脉冲作用到电子系统、设备、通信系统中,可产生很高的瞬时感应电压与电流,从而造成毁坏或瞬时电磁干扰。

一种以冲击波效应为主要杀伤破坏因素的特殊性能氢弹。其确切名称是减少剩余放射性弹,简称RRR弹。

1980年,美国宣布已研制成功冲击波弹,并称这种弹的放射性沉降要比同威力纯裂变武器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光辐射破坏效应也显著减少。

冲击波弹的杀伤破坏作用与常规武器相近,能以地面或接近地面的核爆炸摧毁敌方坚固的军事目标,且产生的放射性沉降较少;爆后不久,己方部队即可进入爆区。因此,比较适合在战场上使用。

利用核爆炸释放的中子照射某些添加的核素(如钴一59,或锌一64),感生大量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从而增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

这次四川地震相当于256个核弹在地底下10千米至20千米爆炸!

一颗一克重的氢弹爆炸后,威力就究竟有多大?看完长见识了!

核弹爆炸是因为核裂变或者核聚变反应,瞬间产生毁灭性的杀伤破坏。氢弹是人类目前拥有的杀伤力最强的武器,氢弹也被称作热核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其爆炸达到的温度约为100亿度,亦即太阳中心温度的1000倍。(太阳中心温度1500万度)

氢弹爆炸,是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能量点燃氘,氚等质量比较轻的原子核,发生热核反应后发出巨大的能量,氢弹TNT当量,可以通过增减决定,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几千万吨,而原子弹少的几百,多的上万的TNT当量,所以氢弹的杀伤力要大于原子弹,但是爆炸也需要有一个能量的聚集,一克重的核弹爆炸,是无法把放射性元素聚集到可以爆炸的程度。

虽然现实中造不出这么小的氢弹,但为了直观的感受氢弹的恐怖,可以理论上假设一下。爆炸面积比较笼统,我们算有效杀伤面积:426418平方米,也就是640亩地,在这范围内的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都会超过90%

我们熟知的核弹一般是指原子弹和氢弹,作用原理是核裂变和聚变。不过氢弹需要原子弹来引爆,而原子弹存在临界质量才能起爆,所以1克的核弹是不存在的。

那要是一克就能爆炸,会有多大威力?一克铀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大概15吨到20吨TNT炸药的威力,也就是讲差不多可以炸一个直径20米的大坑。所以讲一颗一颗重的核弹的威力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未来的军事科技可以的话,可以通过一定条件能让一克量的核弹爆炸,也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杀伤力的武器。

2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空爆(距地面200-500米的范围)能完全摧毁一个钢筋水泥构建的中型城市(直径10-15公里)的市区,不设防的情况下人员杀伤概率为60-80%,200万吨的核弹摧毁效力相当于2-3枚20万吨当量核弹的威力,核弹当量并非与摧毁效力才成正比关系。所以现在用于战略威慑的核弹基本都是20-40万吨当量级的。再打个比方,用于彻底摧毁东京这样的特大城市,需要平均散布8-10枚左右的20万吨TNT当量核弹。10枚单弹头或1-2枚分导式战略核导弹就足够了。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一扫邪魔如掣电:中国为何至今仍需发展新一代核武器
《出鞘》完整内容可扫描图片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阅读往期《出鞘》请查看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历史消息,搜索《出鞘》文章请回复关键词查询,如查看本期《出鞘》,回复核弹,查看上期《出鞘》,回复外骨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弹当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