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教义是什么对自杀者是什么看法

当前位置: >>
道教教义和思想文化
道教教义和思想文化1、问:何为道教及基本信仰是什么? 答: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发源最早,始於轩辕黄帝,为中国民族固有的宗教。道 教基信仰是“道”,故称道教。尊奉《老子》一书为《道德经》 ,作为主要经典。道教认为, 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 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道教认为:在万物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 神仙居住的所谓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化为三种气,再化成三位至高无 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信奉的神还有许许多多,拥有庞大的神团 系统。如三官、四御、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玉皇大帝、王母娘 娘、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斗姥元君、骊山老母、关圣帝君、城隍、土地、灶君、 门神等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相信人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成仙。道教认为道具有永恒的 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道。道教重生,追求长生, 相信人通过求神或修炼可以得道, 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 而且可以返本还元, 与道同体, 肉体永生,白日飞天,长存仙界。2、问:道教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答:道教始源於黄帝,发扬於老子,成教於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 学,称为道家。唐宋以降悉宗道教学术思想,信仰崇奉,普及於中华民族,故道教是为中国 固有的宗教。3、问:道教为什么以道名教呢? 答:道教徒对老子之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要发扬,所以《典论》中说: 道士者,要“以道为事”。4、问:什么是道与德? 答: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教义的核心,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 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 化者。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 的本体,又是指“自然”的规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形在三清众神面前,不论贵贱、贫富、 聪愚,一律平等。道教强调,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教,都能够学道、得道。 《老子想尔注》 把“道”说成是“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 皆词一耳”。 《混元皇帝圣纪》也有类似的说法:“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 祖宗,天地之根本也”。这是把太上老君看成了“道”的化身。 德”和“道”是一个整体,成为道教教义的核心。 《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 德”、“道尊而德贵”的“德”指的是这个“德”。 《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 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所以道教徒一定 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必须做到既要修道, 而更要积德。 《道教义枢? 道德义》说:“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 可以说,凡是符合“道”的准则的,便是“有德”;凡是违反“道”的准则的,便是“无德”。 《西升 经? 序》云:“道之在我谓之德”。按照“道”的准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 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教强调, 修身、治家、统治天下,都应该修道,从而使“道普德溢”,以达到太平和仁爱。道教将“德” 按态度区分为“阴德”和“阳德”二类。所谓“阴德”,是指个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谓“阳 德”,是指个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提倡“阴德”密惠,“大以及于人,小以及于物,修身 积德”。5、问:何为道教三宝? 答: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 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一) , 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 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二) ,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 工夫的三宝。 (三) ,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盖基於老子 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是也。6、问:什么是五斗米道? 答: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东汉时由张陵创立。顺帝时学道于鹤鸣山(今 四川)中,称得到太上老君亲授,制订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病 人请医生诊治也要出五斗米,以符水为医疗手段。后人称张陵为“天师”,他的儿子张衡、孙 子张鲁被称为“系师”和“嗣师”。 五斗米道的组织系统称作“治”。 在巴蜀一带设立了 24 个“治”, 这是处理道教事务和祭神的地方。仪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经常仪式,静室思过,让病人 或教徒在静室忏悔自己的过失。第二种是请祷仪式,称“三官手书”,即在纸上写病人姓名, 表示服罪的意思。第三种是祭神仪式,偶像是太上老君及九卅土地之神。 主要教义思想是:“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五 斗米道的尊神。创立较为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为南天师道。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与上 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7、问:什么是真大道教? 答: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是道教派别之一。金初,刘德仁所创立,后传至郦希诚,受 到元宪宗( 在位)的赏识与支持,被赐名为“真大道教”。遵循老子“清静无为”、 “少私寡欲”、“慈俭不争”的宗旨。要求教徒忠孝诚谦,去恶扬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不 尚符,不提倡“飞升化炼,长生久视”之术。六传至孙德福,至元五年(1268)奉诏统辖诸路 “真大道”。又三传而至张请志,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教徒遍 及黄河流域与江南一带,经十余传而衰落,后来也许并入了全真教中。8、问:什么是太一教? 答:太乙教,是金代初叶由萧抱珍所创立于卫卅(治所在今河南汲县) ,道教宗派之一。因 传“太一三元法录之术”,或称“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故名其教曰“太一”。 教旨以老子之学修身,认为“做仙做佛不难,只依一弱字便是”。又以巫祝之术济人,“祈禳 诃禁,罔不立验”。其教传嗣有秘录法物,继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因其以 符济人,故与全真道、真大道教相异。四祖萧辅道,五祖李居寿(入道改姓萧) 。因元朝重 视,其教进入全盛时期。太一教传至六、七祖后,逐渐融合于正一教派。9、问:什么是正一道? 答:正一道又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顺帝时张陵所创。元以后,为 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等符派的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的两大派。宋理宗封三十五 代天师张大可,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位居江南各 道派之首; 元世祖敕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 元成宗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 一教主,主领三山符”。此后凡是道教的符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 ,崇拜神仙, 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可以不居宫观,拥有妻室。10、问:道教为何提倡寡欲? 答:所谓“寡欲”,就是少私欲或节欲。 《老子》第十九章,在谈到治理社会时,要求能够“见 素抱朴,少私寡欲”。道教将“寡欲”作为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道教徒为人处世,应该 时时节制个人的私欲。 唐宋以后,“寡欲”与内修术结合在一起,从而要求修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 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达到“无欲”的清高境界。 《道德经》所说的“寡欲”,其实 并不是“绝欲”、“无欲”的意思,只不过是应该“去甚、去奢、去泰”,即不极端、不奢侈、不 过分。特别是现代社会,要求学道者绝对“无欲”是不现实的。11、问:道教为何提倡不争? 答:在道教教义中,“不争”则是人们顺乎天理而不强求的原则。而这种原则,是天地万物的 运行以及人的为人处世都必须遵循的。 《老子想尔注》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 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并指出:“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 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 《云笈七签》有:“太上曰:天之道,利 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是以有兵甲而无所陈之, 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大家都 知道,俗人所不争的事物,一般都是不祥的;俗人所不欲的事物,基本都是垢辱的。道教徒 的“不争”,还不仅仅是谦让,而且还得一心为善,绝不造恶。道教认为,一个为善的道教徒, 即使“不争”,也不会不胜利;即使“不言”,也会有响应的人。这是因为,“不争”的高尚行为, 自然会感动周围的人。“不争”本身是无声的语言,标志着一个道教徒的思想境界。12、问:道教怎样解释天人感应? 答:道教将“天人感应”纳入教义,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能够相通。道教有关“天人 感应”的理论,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 是从天地与人体相类这方面来解释。 《云笈七签》 引《真文经》之说:“人之生也,头圆像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 耳为社稷, 口为江河, 齿为玉石, 四肢为四时, 五脏法五行。 与天地合其体, 与道德齐其生”。 人体所有的部位,不仅与天地相对应,还和“四时”、“五行”相联系。所以,治国就好像治身, 都应当贯穿于“天道”。第二,是从神仙与世人相通这方面来解释。 《神仙可说论》说:“五脏 六腑,百关四肢,皆神明所属,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内丹修炼可以与自然相通,得天地 之精华。第三,是从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监视这方面来解释。13、问:何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答:道教十分重视人的生命,因为道教讲的是长生不死,修道成仙。对于生,老子曰:“出 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说明人的生命非常 有限,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之中,所以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 《太 平经》中主张乐生、重生。总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贯主张,主要包括:一,尊重人类自身 的生命价值,反对轻生自杀,也反对杀害他人,要求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二, 尊重动物的生命,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 道阶次有快慢之别;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 下, 也能够修炼成仙; 四, 尊重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做到上述四点既度己又度人, 《度人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14、问:何为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答:济世利物是道教修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济世即普济世间,利物即利益万物。道教 认为济世利物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有利于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赈穷补急则名生, 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对弟子解释云:你们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天仙,而做了个地仙,是 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 修道时强调“济世利物,齐同慈爱”。15、问:道教哲学是根据何种学说? 答:道教哲学是由道家基於易理而来,易之无极生太极,太极分生阴阳两仪,而生四象,而 成八卦。由阴阳二气变合,而生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气) 。而此五行,布於四方, 运於四时,化育万物,变化而无穷尽。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 谓道之理,即太极阴阳的原理也。16、问:道教之学术思想以何为中心? 答:道教哲学思想,是根据易之太极原理,已如上述。至其学术思想,则以道教《五大经》 为修奉的中心经典。17、问:何为道教五大经? 答:道教以黄帝之《阴符经》 。老子之《道德经》 ,庄子之《南华经》 ,及《黄庭经》 (金阙后 圣君著) ,与《文始经》 (关尹子作)为五大经。而此五大经中,又以道德经为道家崇奉思想 之中心,与必修之经典。18、问:老子道德经之旨要及定义为何? 答:老子所著《道德经》 ,分为上下两部,其旨要在於“自然、清静、无为”,乃为道教修奉 的中心,尊为圣典。上下两篇计分八十一章。上篇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为“上经”,开章首句 曰:“道可道,非常道”,故称为“道经”。下篇自第三十八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经”,头一 句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故称为“德经”。合上下两篇,乃称为“道德经”。19、问:何谓符? 答:符,也称“符字”、“墨”、“丹书”。为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道教谓可用它来 “遣神役鬼”、“镇魔压邪”。东汉时张道陵张角等均曾以符为人“治病”或“驱鬼”。后正一派道 士盛传其法。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有亲幸道坛受符事,魏太武亲受符,自是之后,每帝即位, 必受符以为故事。20、问:塑像仪有哪些内容? 答:道教塑像有一定的仪轨。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第二卷有《造像品》 ,规定了造 像的先后次序,质料、尺寸、仪相、辅神、衣冠、华座、冠帔等,要求皆依经典规定。在塑 像时,也要进行敬神仪礼。首先,要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开工仪式,向神位或木料供奉,焚 香、诵经、礼拜。“开脸”后神像头部要用红布或红纸蒙上。还要将经典、五谷、铜镜、朱砂、 沉香、雄黄、五色线、金银珠宝、灵符或香灰等放入神像体内。塑像造好后,还要进行开光 点眼仪式,举行祭祀庆祝活动。21、问:怎样许愿、还愿? 答: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 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神许下的诺言得以对现。许愿、还愿不需择吉日,随时随地 都可以许愿、还愿。 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 许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可大可小,不拘形势,有许做多少善事的,有 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书赠送,捐资修庙等。 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之时许下的什么诺言必须兑现。22、问:道友相遇怎样称呼和礼节? 答:可称道长、仙长、师兄、师父、师傅、大师、爷。因道士不改姓氏,也可带姓称呼,向 某道长、某爷。另外有职务可称会长、方丈、监院、知客等。 见面一般用传统礼节,抱拳恭手,称作揖。打招呼时,可称“无量天尊”,一般就称“慈 悲”、慈悲等。23、问:现代有哪些著名宫观? 答:1983 年国务院确定了 21 座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它们是: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 鞍山市千山无量观、 江苏句容县茅山道院、 浙江杭卅市抱朴道院、 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天师府、 山东青岛市崂山太清宫、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岳庙、湖北十堰市武当山紫 霄宫和太和宫(包括金项) 、武汉市长春观、广东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四川成都市青羊宫、 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观 (包括天师洞) 和祖师殿、 陕西华阴县华山玉泉院和镇岳宫及东道院、 西安市八仙宫、周至县楼观台。24、问:近代何时成立全国性道教组织? 答:1912 年,在北京白云观成立以全真派为主的“中央道教会”,发起人为白云观方丈陈毓 坤。同年,上海成立以正一派为主的“中华民国道教总会”,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任主持。 1957 年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代表会,会长岳崇岱;1961 年召开第二 届代表会,会长陈樱宁;1980 年召开第三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86 年召开笫四届代表 会,会长黎遇航;1992 年召开第五届代表会,会长付元天;1998 年召开第六届代表会,会 长闵智亭。中国道教协会,会址设在北京市白云观。25、问:少阳帝君仙迹如何? 答: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为第一祖。姓王讳诚,字玄甫,号少阳,又号东华子。系天仙东 王公所降生,乃亦称为东华帝君,生於战国时。据《金莲正宗记》云:东华帝君生有奇表, 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道,授以青符玉篆,金科灵 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东华得之,拳拳服膺,三年精心,尽得其妙。遂隐居 於昆仑山烟霞洞,结草奄以自居,额曰东华观。度门人正阳子钟离云房,嗣弘法教。元世祖 至元六年(1269 年)正月诏封其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后元武宗又加封为“东华紫府辅元 立极大道帝君”。26、问:正阳祖师传略如何? 答: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也称正阳帝君,姓钟离名权,五代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人, 号和谷子,一号正阳子,又号云房。面容慈善,身材魁梧,美髯俊目,身长八尺。历仕汉、 魏、晋为将军,后因兵失利,退隐终南山,得东华帝君授道真诀,复隐晋卅羊角山,於正阳 洞修炼登仙。强调内丹炼养,创内丹药物、采取、火侯之理论,崛起内丹道之先声,故被全 真教尊为北派第二祖。元世祖诏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正阳开悟传道 垂教帝君”。27、问:纯阳祖师圣迹如何? 答: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也称孚佑帝君。姓吕讳岩,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唐德宗贞元 丙子(796 年)四月十四日巳时生,众见一白鹤,自天而降,飞入母之房中,随即吕祖降生。 山西蒲坂县(今山西济县)永乐镇招贤里人。传说咸通三年(862)六十四岁进士及第。后 游长安,遇钟离权,经过“十试”,乃授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百余岁而童彦, 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其理论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 内功,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北宋 宣和元年(1161 年)诏封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 年) ,封为“纯阳演正警化 真君”。至大三年(1310 年)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28、问:海蟾祖师仙迹如何? 答: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五代时道士。名操,字昭远,又字宗成,以号行。燕山(今北京 市西南宛平)人。为辽进士,又说名哲,字元(铉或玄)英。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好黄老 之学。一日,有道人自称正阳子来谒,海蟾待以宾礼。道人为演清静无为之宗,金液还丹之 要,并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一文置几上,累十卵于金钱上,若浮图状。海蟾惊曰:“危 哉!”道人曰:“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尽以其钱劈破掷之,辞去。海蟾“大悟”,遂 弃官隐于华山,终南山。相传得道仙去。元世祖封其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 “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29、问:重阳祖师传略如何? 答: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金代道士,全真道的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易 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吉,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今属陕西)大魏村人。政和壬 辰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出身豪门,伪齐阜昌()时曾应礼部试未第,金熙宗天 眷()时应武举,中甲科。年四十七,顿猛省,解组归。弃妻儿,拂衣尘外。游 终南山,遇正阳祖同纯阳祖二师,因再拜求道,密授金丹口诀。次年复遇二师於醴泉观,更 授金丹真旨。大定八年和九年间创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 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主张儒、道、释三教的合流,提倡“全神炼气”,“出家修真”,不 炼外丹,并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 年)追封为“全真开化真君”。元 武宗至大三年(1310 年)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 、 化集》《立教十五论》等。度化弟子有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 、 孙不二(女)等,后世称“北七真”。又分别创立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 静七派,极大地弘扬了全真教,在道教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30、问:何为道教七真? 答:七真是由王重阳祖师一脉传承者:一,邱长春、二,刘长生、三,谭长真、四, 马丹阳、五,郝广宁、六,王玉阳、七,孙不二、是为北派七真也。31、问:邱长春真人传略如何? 答: ()金代道士。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字通密,自号长春子。登卅栖霞(今属 山东)人。十九岁在宁海昆嵛山(今山东牟平东南)出家,拜王重阳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 年(1174)入蹯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人称“蓑衣先生”。随后赴陇卅龙门山隐居修 道,为龙门派创始人。元太祖(成吉思汗)遣使召之,翌年应诏与弟子尹志平、宋德方、李 志常等十八人同往西域雪山。太祖问为治国之方,丘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 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赐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赐居太极 宫,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 年)追赠为:“长春主道演教真 人”。 元武宗时加封为: “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 是为龙门派祖师。 清乾隆皇帝赞其曰: “万 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止知济世有奇功”。32、问:扁鹊是何来历? 答:扁鹊是我国古代的名医, 《史记》称其姓秦,名越人,春秋渤海莫人(今河北任邱) 。他 精通医道,闻名天下,被誉为神医。因医术神奇,医德高尚,遂被封为药王。祭祀扁鹊的药 王庙,以其墓所在地河北任邱。 33、问:孙思邈是何来历? 答:药王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神医孙思邈。 《旧唐书》说其为京兆(今陕西耀县)人。北周宣 帝时 (579 年) 以王室多故, , 隐居太白山, 后期隐居终南山, 行医修道。 北宋崇宁二年 (1103 年) ,赠封为“妙应真人”。孙思邈擅长阴阳术,主张治病时必须天人合一,认为“天有四时五 行,寒暑迭代”,人亦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寝”为之应;天转运,“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 为霜雪,张而为虹霓”,谓此为“天地之常数也”,人“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营) 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称此为“人之常数也”。二者相结合,“阳用其神,阴用其精, 天人之所用也”。提倡“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圣德,辅之以人事”,最 终使“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后人以此理论治病,救活了许多人,因此后人尊 称他为“药王”,又称之为“真人”。34、问:张三丰是何来历? 答:张三丰本为宋、明间道士,名通,字君实,号玄玄子,因为他平时不修边幅,人们又称 他“张邋遢”。据《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称,北宋时的张三丰北赴汴京的一个晚上, 梦见真武大帝降临,传授给他一套奇掌神拳。第二天早晨,正好有一群强盗打家劫舍,张三 丰便用此拳掌打败了这伙强盗。此后,他来到武当山继续修炼拳法掌诀,并将所炼之术定为 武当内家拳,不久便以此闻名于世。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 年)封其为“通 微显化真人”。明世宗加封为“清虚玄妙真君”。35、问:许逊是何来历? 答: 许逊称“许天师”, 为晋代道士, 字敬之, (今江西) 又称“许真君”。 南昌 人, 晋太康 (280―290 年)元年(280 年) ,许逊举为孝廉,时年四十二岁,拜为蜀地旌阳县令。从政期间,公正 廉明,吏明悦服,民众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其像,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许旌阳。东晋宁康 (373―376 年)二年(374 年)举家从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日飞升。乡人与其族 人共立祠以祀之。北宋徽宗政和( 年)二年(1112 年)封为“神功妙济真君”, 因皇帝梦中显灵,为其疗疾,升观为宫,赐额为“玉隆万寿宫”(江西南昌西山) 。元朝时, 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为《净明忠教全书》 ,并奉许逊为教祖,创立“净 明忠孝道”。后来道教将其与张道陵、萨守坚、葛玄共为四大天师。36、问:葛玄是何来历? 答:葛玄称“葛天师”。 (164―244 年)三国时的方士,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苏)人。葛 洪的从祖父。 《抱朴子? 金丹》载: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三卷、 《九鼎丹经》一卷、 《金液丹经》一卷,后授弟子郑隐。于江西阁皂山修道,常服饵术,能用符,行诸奇术。道 教尊为“葛仙翁”, 又称“太极左仙公”。 宋崇宁三年 (1104) 封为“冲应真人”。 淳佑三年 (1243) 封“冲应孚佑真君”。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37、问:葛洪是何来历? 答:葛洪是东晋道士(284―364 年) ,是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号抱朴 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玄从孙。少好神仙导养之法,从葛玄的弟子郑隐受炼丹术。 著有《抱朴子》 ,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 失,世事臧否”。其思想基本上是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将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 化、理论化、并和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宣扬道教徒要以儒家的忠孝仁信为本,否则, 虽勤于修习,也不能成仙,对道教的理论有一定发展。38、问:三茅真君是何来历? 答: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大茅君,茅盈、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三兄弟,是 道教茅山派的祖师。 《梁书? 陶弘景传》载:“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金坛 华阳之天,周围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此掌山,故谓之茅山”。他们大约 是汉景帝时候(前 156―前 140 年)的人。南北朝时,民间则传说三兄弟俱成神仙。宋时, 太宗、真宗封他们为“真应真君”、“妙应真君”和“神应真君”,统称“九天司命三茅应化真君”, 后世称之为“三茅真君”。39、问:陶弘景是何来历? 答: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456―536 年)道士,是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 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 。主张 儒、释、道三教合流。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研究。40、问:东岳大帝是何神圣? 答:东岳大帝,或称“东岳天齐大帝”。道教所奉泰山神,是五岳之首,为五岳神之尊。中国 古代封建帝王多以祭泰山为重要祀典。唐玄宗(712―756 在位)封为“天齐王”;宋大中祥 符元年(1008)封为“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元世 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掌人世民贵贱高下长短之事,十八地 狱六真簿籍,七十二司生死之期。41、问:城隍爷是何神灵? 答:城隍爷为地方神灵也。周礼蜡祭八神之一(即水庸)而变化者,盖水为隍,庸为城,乃 曰城隍。记载最早的是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所建芜湖城隍。唐以后郡县皆祭城隍,张说、 韩愈、杜牧等皆有祭城隍文。宋以后祀遍全国,如苏卅祀春申君,杭卅祀文天祥,上海祀秦 裕伯,大率以有功于当地者为该地城隍。道教以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称他能 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谷丰民足。又以城隍为管领亡魂之神,当建醮“超度 亡魂”,须发文书“知照”城隍(叫《城隍牒》,方能“拘解”亡魂到坛。 )42、问:雷公是何神? 答:雷公是中国古代雷神。雷神起源很早。 《山海经? 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 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最早的雷神呈兽形。后不断人格化,成为雷师或雷公,画成半 人半兽形或鬼形。道教吸收了雷公为黄帝部下的说法,塑造了道教的雷神为“九天应元雷声 普化天尊”,称他“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并建立了雷神体系。 43、问:太岁君是何神明? 答:太岁君岁神也,道书以六十甲子,由天干地支循环,六十年为一周,每年由一位太岁轮 值,能祛除邪魅,奖善罚恶,掌理人间祸福之神,为值年太岁,俗称为岁君也。44、问:土地公与财神爷是为何神? 答:土地社神,俗称里社之神曰“土地”。公羊传注:“社神者土地之主也”。盖各地凡有里社 必祀土地之神,称为“福德正神”,亦称为“土地公”。按俗以土地神之像,老而须发皆白,左 手端一大元宝,右手扶杖,以能招财与守财,因又称为财神爷,今凡庙宇亦皆祀之。45、问:道教有哪些节日? 答:正月初一日天腊之辰 初三日郝真人圣诞孙真人圣诞 初五日孙祖清静真人诞 初九日玉皇上帝圣诞 十三日关圣帝君飞升 十五日上元天官圣诞 十九日长春邱真人圣诞 二月初一日勾陈神圣诞刘真人圣诞 初二日土地正神诞姜太公圣诞 初三日文昌梓潼帝君圣诞 初六日东华帝君圣诞 十三日葛真君圣诞 十五日太上老君圣诞 十六日天仙娘娘圣诞 十八日玉阳王真君圣诞 十九日慈航观音圣诞 二十五日玄天圣父明真帝诞 三月初一日谭祖长真真人诞 初三日玄天上帝圣诞王母娘娘圣诞 初五日玄天上帝圣诞 初六 日眼光娘娘圣诞 十五日财神赵公元帅圣诞 十六日三茅真君得道之辰中岳大帝圣诞 十八日王祖玉阳真人后土娘娘圣诞 十九日太阳星君圣诞 二十日子孙娘娘圣诞 二十三日天后妈祖圣诞 二十六日鬼谷先师诞 二十八日东岳大帝圣诞 四月初一日长生谭真君成道之辰 初十日何仙姑圣诞 十四日吕祖纯阳祖师圣诞 十五日钟离帝君圣诞 十八日北极紫微大帝圣诞泰山圣母诞 华佗神医先师诞 二十日眼光圣母娘娘诞 二十八日神农先帝诞 五月初一日南极长生大帝圣诞 初五日地腊之辰南方雷祖圣诞 十一日城隍爷圣诞 十三日关平帝君圣诞 十八日张天师圣诞 二十日马祖丹阳真人圣诞 二十九日紫青白祖师圣诞 六月初十日刘海蟾帝君圣诞 十五日王灵天君圣诞 十九日慈航观音诞扁鹊高真人诞 二十三日火神圣诞 二十四日南极大帝中方雷祖圣诞关圣帝君圣诞 二十六日二郎真君圣诞妙道真君之诞 七月初七日道德腊之辰 十二日西方雷祖圣诞 十五日中元地官大帝圣诞 十八日王母娘娘圣诞 十九日值年太岁星君圣诞 二十日刘祖长生真人圣诞 二十二日马元帅圣诞 二十三日诸葛武侯诞 二十五日齐天大圣诞 二十六日张三丰祖师圣诞 八月初一日许府真君 初三日九天司命灶君诞北斗下降之辰 初五日北方雷祖圣诞 初八日瑶池大会 初十日北岳大帝 十五日太阴星君诞曹国舅祖师圣诞 二十七日北斗下降之辰 九月初一日南斗星君下降 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星降世辰 初九日斗姥元君九皇星君 重阳帝君玄天上帝飞升 中坛元帅丰都大帝圣诞 二十二日增福财神诞 二十三日萨翁真君圣诞 二十八日显灵官马元帅圣诞 十月初一日民岁腊之辰东皇大帝圣诞 初三日三茅应化真君圣诞 初六日天曹诸司五岳五帝圣诞 初十日张果老圣诞 十五日下元水官大帝圣诞 十八日地母娘娘圣诞 十九日长春邱真君飞升 二十日虚靖天师诞 二十七日北极紫微大帝圣诞 十一月初六日西岳大帝圣诞 初九日湘子韩祖圣诞 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二十三日南斗下降之辰 二十六日北方五道圣诞 十二月初八日侯王腊之辰 十六日福德正神之诞南岳大帝圣诞 二十日鲁班先师圣诞 二十一日天猷上帝圣诞 二十二日重阳祖师圣诞丹阳马真君成道 二十四日司命灶君上天朝玉帝奏人善恶 二十五日天神下降 二十九日清静孙真君成道 冬至元始天尊诞 夏至灵宝天尊诞46、问:何为道历? 答:道历为道教专用之历纪也。系按我国夏历为准,用六十甲子以纪年。推算之法,由黄帝 纪元(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开始,迄今(公元二 00 二年)道历为四六九九年。唐朝曾因老 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一三 00 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 帝纪元为用也。而道教斋醮道场,所用表奏文牒等,则皆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对神明故不 用道历纪年也。47、问:全真道哪三大祖庭? 答:山西永济的“永乐宫”(吕祖) ;陕西户县的“重阳宫”(王重阳祖师) ;北京的“白云观”(丘 祖) 。48、问: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 答: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有细致的分工。最高负责人是方丈,或监院(住持) ,即观主。 方丈、监院以下有:客、寮、库、帐、经、典、堂、和号等八大执事,分头负责八个方面的 事务。49、问: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答:自刘宋陆修静始,道教服饰有了规定。现在道装有:大褂,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 道袍或称“得罗”(得读“朵”音) ,袖宽一尺八寸,袖长随身;戒衣,袖宽二尺四寸,袖长随 身,黄色黑边,受戒时穿;法衣,花衣,或称“班衣”。大褂为日常服,法衣是作法事或宗教 大典时高功和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经师上殿时穿的绣花衣。50、问:道士戴的冠子有哪几种? 答:有:黄冠(即月牙冠或称偃月冠) 、五岳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必须受过戒 的方能戴) 、星冠(覆斗形,上刻五斗星形,老修行拜斗时戴) 、莲花冠(也称上清冠,一般 是高功才戴) 、五老冠(莲瓣形,中绣五老像,亦为高功做超度时戴) 。 51、问:道士戴的巾有九种是哪九巾? 答:道士戴的帽,称“巾”有九种称“九巾”是: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 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52、问:道士为什么穿古装,蓄头发? 答:道装,又称为唐装或汉装。道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而道服宽松、大方,具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道士均穿古装,以显示其从事职业的传统性和民族性。 道士蓄留须发, 一是作为从道的标志, 二是为了顺应自然规律, 三是为了表示尽孝之意, 胡须鬓发父母所授,不得轻易毁埙。四是为了养生保健,人蓄头发,必须要经常梳理,经常 梳理头发有助于大脑血液循环。大脑为人身之主,大脑健康,人亦少病,因此,道士常蓄须 发。53、问:朔,望,晦,电,是哪一天? 答: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三十为晦、十四为电。54、问:接驾是什么时间举行? 答:因为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大帝巡天之辰,道教宫观都举行“接驾”仪式,在腊月二十四日 半夜子时举行。55、问:明正统《道藏》分类有,三洞,四辅,十二类,其名称? 答:三洞者:洞真、洞玄、洞神。四辅是: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十二类是:本文、神 符、玉诀、灵图、谱、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章表。道教神仙信仰及宗派人物1、问:何谓道教三祖? 答:道教以始源於黄帝,乃尊黄帝为始祖,以阐扬道教精义的老子为道祖;以组成道教的张 道陵为教祖,是谓道教三祖。2、问:何谓三清三境? 答:三清系元始天王所化法身,而三境则是三清所居之境。 《列仙传》云:元始天王在天地 未分时之一元精气,在大罗天上,化身於三清。一化无形天尊(今称元始天尊) ,即天宝君, 是为太初之时,常住於清微天之玉清境。二化元始天尊(今称灵宝天尊) ,即灵宝君,是为 太始之时,常住於禹馀天之上清境。三化梵形天尊(今称道德天尊) ,即神宝君,是为太素 之世,常住於大赤天之太清境。3、问:何为昊天玉皇上帝? 答:玉皇上帝乃元始天王所化法身,为太极界最高之神。道经以:玉皇上帝居昊天金阙,弥 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 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总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 帝主也。宋真宗大中祥符( 年)八年(1105 年) ,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 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 年) ,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 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简称“玉皇大帝”或“玉皇”。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 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 神权最大。 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阙弥罗天宫, 妙相庄严, 法身无上。 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 ,十方(四方、四维、上下) ,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 生) ,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4、问:四御是哪几位? 答:道教信奉的天神。御,对帝王的敬称。此指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一,中天紫微北极 大帝;二,南极长生大帝;三,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四,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道法会元》 称“三清”、“四御”为“七宝”,认为三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四御是统率天地万神者。此外, 四御还协助玉皇执掌天道。5、问:何为北极大帝和长生大帝? 答:道教尊为四御之一,“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 和四时气候之神。“南极长生大帝”,是协助玉皇执掌人间寿夭祸福。6、问:何为天皇大帝和土皇地祗? 答:道教尊为四御之一,“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是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 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协助玉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 生长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7、问:何为三皇五帝? 答:三皇是古时代帝王。道教供奉为神。 《史记? 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记载:为 、 “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为道教供奉五位天帝,据云笈七签卷十八老子中经一名珠宫玉 历记载:“东方苍帝,东海君也”,“南方赤帝,南海君也”,“西方白帝,西海君也”,“北方 黑帝,北海君也”,“中央黄帝君也”,“与中太一并治度人命,爱养善人,成就人”。8、问:老子是否即太上老君,其事迹有哪些? 答:老子生於商武丁庚辰岁(公元前一三 00 年)二月十五日,母(玄妙玉女元君)怀孕八 十一年,於李树下,破腋而出。指李树曰此为我姓,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 老聃。名耳,字伯阳。唐为元始天王所化神宝君之化身。道书以元始八十一化,至老子是为 弟十八化,世乃称为太上老君。老子出生於,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唐 高宗乾封元年(666) ,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加号“太上 老君混元上德皇帝”。9、问:创成道教张道陵天师其传略如何? 答:正一教祖张天师道陵(本名陵) ,字辅汉,系张良(子房)八世孙,后汉沛国丰(今江 苏丰县)人。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汉顺帝(125―144 在位)时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 县境)修道。永和六年(141)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创立道派,凡入道者纳 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教人悔过奉道,用符水咒法冶病。建二十四治,立祭酒以领道民。 后道教徒尊为天师。后裔承继道法,世居龙虎山,称“张天师”。10、问:何为道教五祖? 答:道教五祖有南北二派。据吕祖全书仙派源流云:“大道之传,始於太上老君,而盛於吕 祖。溯其源,少阳帝君得老君之传也。两传而得吕祖云。盖少阳帝君王玄甫,传正阳帝君钟 离云房。钟离祖传孚佑帝君吕纯阳。吕祖传海蟾帝君刘成宗;又传重阳帝君王德威”。按此 系为北派五祖,系出少阳祖师一脉传承者也。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对死亡的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