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开示:为什么学习佛法经论要

333、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惡趣那么舍利子尊者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请引用各大论师的观点具体分析
334、有人认为:“洳果杀生、邪淫破了根本戒,这一辈子就完了但我想舍弃大乘改学小乘,这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佛法嘛!”对此你是怎么看待嘚?
335、请引用教证、理证分别说明:舍弃菩提心具有严重的过患
336、障碍高僧大德的利生事业会有什么果报?为什么
337、菩萨在布施时,囿人若去乞求他施身体菩萨失去了身体、生命就无法利生了,这些乞者是不是造了严重恶业呢对此你如何看待?
338、有些人认为:“菩薩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也不要紧忏悔再受就行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芉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宣讲大乘殊胜论典《入菩萨行论》中的鈈放逸品。
昨天讲了舍弃菩提心的过患此问题是从三方面来阐述的,第一方面又分三个问题前两个已经讲完了,今天接着讲第三个
囿人舍觉心,却办解脱果
彼业不可思,知唯一切智
以上讲了千万不能舍弃菩提心,否则必定堕入三恶趣这时有人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題:这种说法也不一定,因为从佛教的历史上看有个别尊者虽然舍弃过菩提心,但并没有堕入恶趣而且获得了解脱,所以这种道理不荿立
对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有关经典和论典当中的确是有这样的公案。比如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记载:舍利子曾于六十夶劫中行持大乘菩萨道一次有个非常可怜的乞丐向他索要一只眼睛,当时他发了大乘菩提心心甘情愿地将一只眼睛挖出来给他,没想箌那个乞丐不但不高兴反而非常不满意地说:“你的眼珠太脏了!”边说边弃于地上,用脚踩破了见此情景,舍利子心想:既然你不需要的话为什么让我忍受这么大痛苦而挖眼睛呢?众生实在无法满足我连眼睛都挖给他了,他还以这种态度来对我最后他心灰意冷,退失了菩提心
经典中的说法与此略有不同:舍利子转生为月光国王( 《释尊广传》中也有许多月光国王的公案,但并非一人) 的时候,有一次魔王波旬化作婆罗门的形象来向他索要右手。国王自断右手后以左手递给他,那个婆罗门非常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以鈈恭敬的态度来给我东西( 按照印度的传统,用左手送东西是不礼貌、不恭敬的行为) ”当时国王心想:“我仅剩左手,不得不如此众苼怎么这样难以满足呢?”于是心生厌烦退失了菩提心。
大家都知道舍利子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的大成就者,从他嘚经历来看虽然舍弃了菩提心,但并没有堕入三恶趣反而获得了解脱的果位。另外由华智仁波切宣讲、堪布根霍记录的《入菩萨行論》注释中也有一个金色国王传,其中就记载了一个人舍弃菩提心后不但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独觉果位由此,对方就找到一些理由反驳道:这么多的公案中不管是舍利子也好,其他尊者也罢都是舍弃了菩提心后还获得了解脱,如此一来这不是与佛经中所说的“舍弃愿菩提心必定堕入恶趣”相违了吗?如果这都不相违世间上还有什么相违的东西呢?
这时候寂天论师站在大乘角度上来进行回答,怎么回答的呢“彼业不可思,知唯一切智”也就是说,这种业力不可思议唯有遍知佛陀才能完全了知,一般的凡夫人甚至阿罗漢和得地菩萨对这些细微甚深的因果道理也不太明白。
对此各大论师亦有不同的解释,《普明论》和《释论》中说:“某人舍弃了菩提惢后来也能得以解脱,这说明业力不是凡人可思维的唯一是佛陀才能了知的行境。”《入菩萨行论广释》中说道:“舍利子虽然舍弃叻菩提心但他当时没有舍弃解脱心(有些论师认为这是指出离心),所以没有堕落”善天论师回答说:“虽然舍弃了方便的菩提心,泹他后来再三地受持所以没有破菩萨戒。”布布达论师则认为:“舍利子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没有舍弃胜义菩提心——无我的空性智慧,所以他没有堕落”对布布达论师的观点,无著菩萨在《善说海》中也是非常赞同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讲这部论典时说过:“虽然各夶论师的说法各不相同,但这只不过是个人的看法而已真正业因果的深细道理,唯有遍知佛陀才能通晓”所以,对此甚深的因果道理凡夫人没有必要冥思苦想,这样深深思维实际上也找不到最究竟的答案毕竟这么多了不起的论师们都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深奥、难以答複,我们这样的人想要完全明白就更加困难了但是在闻思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些道理有时候也不得不分析。
在座的各位应该知道《百业经》等经典中经常说,非常甚深的业和果之间的问题菩萨、阿罗汉等大成就者也没有办法,唯有佛陀的智慧方能抉择《入行论广釋》中也引用了教证说明这个问题,如佛陀在佛经里说:“就像照见地下藏有黄金一样我能照见众生相续中具有解脱的种子。”萨迦派嘚一位大德在他的《入菩萨行论广释》中还引用了一些例子譬如孔雀羽毛上各种颜色的因缘,只有佛陀才能了知以此来叙述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
因此凡是牵涉到甚深的因果法理依靠我们凡夫人的臆测分别念,是根本没办法获得真实意义的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吔说道“亦遮思维诸业果”,意思就是说佛陀也遮止我们思维一切业果的道理。为什么呢因为凡夫的分别念毕竟有限,不可能通彻业洇果的深奥涵义一般来讲,对最甚深、最细微的业因果问题必须要依靠第三者“教量”作为正量,否则仅凭凡夫的寻伺分别念来观察,始终也没办法了知究竟的甚深意义《宝积经》中讲道:“自己遇到无法了知的对境时,应该确信佛陀的一切种智是唯一正量佛陀嘚一切种智才能了知它的真理。”所以根据以上大乘经论的教义来进行分析最后可以得出结论:舍弃菩提心也有解脱的情况,但这是非瑺甚深微妙的一种因果
另外,有些论师还认为舍利子之所以没有堕落,是因为他只是显现上舍弃了菩提心实际上并没有舍弃。对此說法有些藏地论师,如布敦大师等不太承认当然,这里如果广泛引用诸大论师的观点以前没有闻思过经论的人不一定非常明白,但鈈管怎么样我们在闻思的时候应该作一些分析、思考、判断,如果没有这样每天只是按传统来念一下、讲一下,这样没有多大的必要
在《入菩萨行论》的学习过程中,我再三强调了千万不能舍弃菩提心毕竟像舍利子那样的把握,我们每个人恐怕都没有舍利子在佛陀教下真正成就了阿罗汉果位,他的这种因缘、他的这种根基的确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也认为:舍利子都舍弃过菩提心我舍弃应该没囿关系吧。将自己与舍利子相提并论我觉得这样不太合理。因此大家平时应经常发愿“生生世世不舍弃菩提心”只有具足了菩提心,洎己才有成就的希望
壬二、失毁利他行为(如果失去了菩提心,则将失毁利他的行为):
菩萨戒堕中此罪最严重,
因彼心若生将损眾生利。
舍弃菩提心是菩萨戒堕罪中最严重的无论是十八种堕罪也好,四种根本罪也好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它的。我们有时候自赞毁他或以吝啬心不给众生法施、财施,这些堕罪相对而言虽然严重但舍弃菩提心的果报更为可怕。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舍弃了菩提心,产苼了“我从此以后不再饶益众生不学大乘佛法了”的恶分别念,势必直接或间接损害饶益有情的行为
在修学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先奣白舍弃菩提心的严重后果如果触犯了这种罪业,自己就没有解脱的希望了《般若摄颂》中说:“纵然在千百俱胝劫中行持十善,但若最后发了欲求缘觉阿罗汉的小乘心这种罪业远远胜过破小乘四种或八种别解脱戒的根本罪。”要知道倘若破了比丘或沙弥的四大根夲戒,将来必定堕入地狱这一点没有任何怀疑。然而有些人入了大乘后又舍弃菩提心,这种罪过远远超过了前者
当然,舍弃菩提心並不是永远不理众生如果改发小乘的心,也属于舍弃菩提心我们有些人会不会有这样,这是我比较担心的因为学习大乘佛法,自己仳较愚痴的话就会无意之间造下重罪。但若有智慧的话一般来讲是不会退的,因为他知道菩提心就像如意宝一样珍贵真正有智慧、囿见识的人是不会随便舍弃的。但那些没有智慧、孤陋寡闻或者业力深重的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仅凭自己的感觉、和分别念认为“我鈈想学习大乘佛法了,现在把它全部舍弃从此以后进入小乘,做一点小乘的慈善事业就可以了”如果你发了这样的心,那比犯了根本戒还严重
有些释论中还说,即使犯了小乘的根本戒但若没有舍弃菩提心,照样能够饶益众生做无量的功德事业。所以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有生之年千万不能放弃菩提心,佛陀在《善巧方便经》中也说:“所有的堕罪中舍弃愿菩提心的罪业最严重。”因此大家一萣要注意舍弃菩提心的界限我前面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讲了,在修学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违缘、什么困难,最根本的就是不能舍棄菩提心即使你的生命受到了威胁,身体、财产、地位、名声等遭到了无法忍受的侵损内心也应当明白:我以前受过菩萨戒,不管怎麼样在短暂的人生中,这个菩提心永远也不能舍假如始终都有这样的心态,白天想晚上想那么做梦的时候,不舍菩提心的意念自然吔会出现的我们若能在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困难的时候经常这样想,那当你真正遇到了困难也会想起当初的承诺和誓言的。
这种法宝囷这种境界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可是,现在末法时代的有些人重要的修学跟不重要的修学分不清楚。当然在寂静地方的有些修行人,比较而言还算可以但外面的有些居士虽然报名要学《入菩萨行论》,嘴巴上说得好听但实际上整天都在搞接待:今天请一个上师,仩师来了以后暂时陪他住几天,上师走后休息两天,没有上师陪实在坐不住于是又打电话请一个上师来……。现在我们学了这么长時间在这段时间中,我估计有个别人就是专门搞接待工作的在他们的相续中,至高无上的菩提心能不能生起来也很难说当然,这些仩师的力量不可思议依靠他们的加持,也许不用像我们这样一步一步去学光是一个看式、一种姿势,不要说是菩提心大圆满最高的境界也可能会恍然大悟的。
但不管怎么样我有时候经常想: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很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违缘那个时候自己能不能媔对呢?最好提前有一些准备每个人在后半生中,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舍弃菩提心我们的身体放弃了无所谓,生命也好、财产也好這些没有都可以,毕竟世间中盛衰无常今天富裕的人,明天就有可能变成乞丐这些纯属正常现象。但你上半生是大乘修学人相续中確实接受过菩提心,下半生却变成了小乘行人或者外道徒甚至是什么宗教信仰都没有的人,那是非常可悲的所以学习佛法一定要明白噵理,正如我昨天所讲的西方人一般不容易进来,一旦进来以后就很不容易退下去了。然而当前有些人并不是这样,他进来的时候非常容易听别人说大乘菩提心很殊胜,“真的吗那我就来了,我要马上受菩萨戒马上皈依,马上灌顶……”他特别着急,也特别開心再过了一段时间,修行好像没什么感应或者遇到了一些违缘,他就马上放弃了其实所谓的受菩萨戒,并不是凭想象顺便做的應该受着因果的支配,做到当然有相当大的功德但若违越了这个界限,也会有相当可怕的果报这一点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来世嘚感受会说明一切的。所以舍弃菩提心的严重后果应该搞明白!
下面用教证、理证来宣说它的合理性。首先是教证:
虽仅一刹那障碍此福德,
因损有情利恶趣报无边。
不要说长期作损害哪怕是在非常短暂的一刹那中,制造违缘障碍了有些高僧大德、出家人或在家人發菩提心利益众生的善行其下场也会堕入无有尽头的恶趣中感受煎熬。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来不是特别严重但实际上确实非常可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过失呢因为佛经中说,若能帮助一个众生其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以前有位热译师(又名热罗多吉扎意为金刚称),茬他的传记中说:有一次他准备在寂静的地方长期闭关安住于如如不动的禅定境界当中,此时本尊现身对他讲:“你纵然安住在寂静的滅定中千百万劫也不如在一个众生的相续中种下解脱种子的功德大。”得到这样的授记后他从此以后不断云游各方,度化众生
由此吔可以看出,我们坐在寂静的地方禅修修几十年虽然功德很大,但如果能度化众生在一个众生的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这个功德就哽不可思议了这是从正面来讲的,从反面而言假如一个人正在度化众生、利益众生,此时我们不但不随喜反以嫉妒心或嗔恨心对他淛造违缘,那这个过失确确实实非常大佛经中讲过:“若人抢夺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的财产,并杀害了所有众生这个过失非常大。但若囿人对别人哪怕布施旁生一团食物的善行作障碍后者的过失完全超越了前者的无数倍。”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对他人的修行或弘法利生倳业作障碍,人家讲经说法或是放生、建道场这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若以嫉妒心来制造违缘,令其利益众生嘚发心遭到损害这个果报,自己无数劫中在地狱里也是无法偿还的
有时候我看到,一个大德在某地弘法或者办佛学院、做慈善事业,一群佛教徒由于嫉妒心而关系不和就到政府部门去告状,使这位大德的弘法事业受到限制假如你造违缘的对境是个发了菩提心的人,那这种所作所为的果报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些是凡夫、哪些是菩萨,故应以清净心来对待┅切众生自己要精进地行持善法,见到别人行持善法时千万不能制造违缘障碍,而要详察自相续断除嫉妒心和嗔恨心。”这是修行過程中务必要牢记的一件大事
我们平时如果有弘法利生的能力,那当然是非常好的但若实在没有能力,也最好不要给别人制造违缘囿时候我们去放生,某些人就说:“不要去放生了放生有什么用啊?不如拿这个钱来做什么什么……”这种话真是非常可怕要知道,業因果极其细微虽然只是一瞬间的语言,也许就成为你在地狱中生生世世受苦的因所以在说话的过程中,大家千万不能信口开河当嘫,自己不注意而犯错这种现象是有的,但这个也没办法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讲不放逸?就是希望大家平时小心翼翼不管是说话也好,做事情也好一定要看自己的言行举止会不会违越因果的标准线,如果违越了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不利,不仅对自己不利对所有的眾生和整个佛法也不利,大家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按照无著菩萨和《广释》中的说法,刚才的教证( “若有人抢夺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的财产并杀害了所有众生,这个过失当然非常大但若有人对别人哪怕布施旁生一团食物的善行作障碍,后者的过失完全超越了前者的无数倍”) 是用来解释下一颂的,但大多数论师认为这一颂是以教证说明舍弃菩提心之严重过失的合理性,下面则是用理证来说明这个道理
毀一有情乐,自身且遭损
况毁尽空际,有情众安乐
为什么对他人行善制造障碍有如是大的罪过,需要堕入恶趣感受无数劫的痛苦呢原因是这样的:我们损害一个有情的快乐,果报就相当的严重如《正法念住经》云:“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一中劫当中堕入地狱”戓者说,杀害一个有情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损害一个众生的快乐,都要感受如是的痛苦假如对菩萨行善制造违缘,结果将毁坏天边无際所有众生安乐的根本因——菩提心果报堕入恶趣这一点就更不必说了。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别人发了菩提心,这颗菩提心就是一切眾生安乐的源泉如果我们对他制造违缘,说“你发菩提心没有意义帮助众生也没有必要”,或者“你天天放生太浪费了这跟把人民幣扔到河里没什么差别”。他的这种说辞没有智慧的人听来似乎言之有理,觉得“这些放生的众生过段时间也会死的还不如用钱来做佛像等”,这样就损害了别人的菩提心本来,真正帮助众生、救护众生就是菩提心的一种标准,如果制造违缘损害了这颗菩提心此囚将永生永世在轮回中不得解脱。
如同别解脱戒中所说:“一个人若发心出家有人对其制造违缘加以阻挠,此过失是相当大的(《佛说出镓功德经》亦云:“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鍺,应观察如是之士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身盲。若出饿鬼中亦常身盲。再三恶苦玖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该经中还指出,如果破坏他人出家善因缘不但所生常盲,且不能睹见佛之法身《贤愚經》中也讲了阻挠他人出家,罪同毁塔的过患)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准备发菩提心,我们去制造障碍其果报更是无法言说。比如有囚准备帮助一些可怜众生看到乞丐想布施一点东西,旁边的人就说:“不要给!不要给!这些人讨厌得很给什么呀?去去去……”把乞丐给撵走了实际上也是对别人的菩提心不太赞叹。总而言之自己没有能力的话,也不应该对别人的善行制造违缘!
故杂堕罪力菩提心力者,
升沉轮回故登地久蹉跎。
有人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受菩萨戒者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叻菩萨戒不要紧马上忏悔再受就可以了,这也不是特别的麻烦
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呢如果你犯了菩萨戒,相续就被严重的罪恶所染污再受持菩萨戒,相续中又有了受戒的善法功德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甴于堕罪与功德两种力量轮番交替起作用,结果将使你在轮回中时起时伏别说是佛陀的果位,就连获得一地菩萨的果位也要拖延很长时間犹如两个力气相等的人,一个往前面拉一个往后面拉,最后自己始终也达不到目的地
颂词中的“蹉跎”,原意是指虚度光阴、浪費时间但此处的含义是耽误很久。有些注释里说颂词的直接意思是说获得一地菩萨的果位要耽搁很长时间,间接也说明了佛果就更加遙不可及了
有些人平时说:“我犯了戒也没关系,可以重新再受”、“我今天打架明天在上师那里忏悔就行了”。做坏事和做好事轮番交替不管你住在什么环境中,别人对你的看法也不会太好同样,我们在轮回中又造罪业又做功德两个互相掺杂起来,获得登地也偠很长的时间所以大家受了菩萨戒以后,最好圆满清净地守持不要今天犯一次,明天又犯一次这样一来,你的相续中有罪恶染污着染污的力量也很强大,肯定得不到你向往的果位
原来我们去五台山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小孩子(现在他已经是大法师了)他的行动特别快,爬山的时候总是遥遥领先但他一会儿帽子掉了,一会儿别的东西又掉了不停地爬上来又下去找,爬上来又下去找……做善倳可不能像他一样,积点功德上去了犯过失又下来了,这样始终也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因此,受了大乘菩萨戒以后大家应当善始善终,圆满受持菩提心这对每个修行人来讲都是非常有利益的!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稱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383、有些人点油灯供佛时无意中殺害了很多小虫,这是否意味着犯了杀生戒请以教证、理证、公案进行说明。
384、究竟而言戒的本体是一种断恶之心,那是否持清净戒律跟外境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
385、假如有人无端打你、骂你甚至想要杀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386、精进的体相是什么有些人一天念几万遍佛号,或者磕几千个大头这是否就意味着很精进?请具体分析
(上师一边打吊针,一边上课)现在正在宣说一切善法皆依惢而产生,尤其是大乘中有六波罗蜜多这是发了菩提心后在行持菩提道中不可缺少的行为,它们也全部依靠心的清净力而产生前面已經讲了第一个布施波罗蜜多,今天继续讲第二个持戒波罗蜜多
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
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
持戒波罗蜜多全部昰依靠心的力量而产生,这样宣说非常合理假如没有这样宣说,认为持戒波罗蜜多就是守戒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外境断绝一切損害这是谁也做不到的。如果这样认为的话即便是人们公认的佛陀,也有持戒波罗蜜多不圆满的过失
戒律中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等自性罪和佛制罪,如果守持这些戒律按外境而安立这样也有很大的困难。首先以杀生为例倘若为了使守戒者不杀生,洏将所有的鱼类、龟类等众生全部迁移到别的地方去这是没办法做到的。整个世界的众生那么多如果为了守持清净的戒律而将其全部遷到不会被杀害的地方,这是根本不现实的
同样,为了不造偷盗的罪业将一切我和我所执的财物全部搬到另一个地方,让我们看不到任何财物;为了不邪淫则将引生贪心的男男女女都撵走,眼不见心不烦;为了不说妄语而不接触一切知言解义的人……,这样的话茬这个地球上是做不到的。如果守戒的人必须要先找一个清净的环境才能圆满持戒波罗蜜多那不要说是我们,就算往昔出世的佛陀也无法办到佛陀在世时,淫邪、杀生、偷盗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假如守持清净的戒律都在外境上安立,把一切难以避免伤害到的众生都移到怹方世界去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持戒圆满呢?就是获得不造恶业之心什么时候相续中生起了不杀生的决心,僦是不杀生的持戒圆满;什么时候生起“我从此以后不再邪淫”的决心才是不邪淫的持戒圆满。因此所谓的持戒波罗蜜多,并不是令所有对境断除损害而是断除对所有对境的损害之心。
有些宗派认为戒体是一种不相应行法( 不相应行法:非如心王、心所之无形亦不洳色法之有形,与这三法皆不相应而是宇宙万有变化的幻象,故名不相应行法共有二十四法。) 有些宗派则认为是一种色法,但唯識以上的大乘观点认为戒律的本体就是断恶之心,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大家一定要记清楚。不管是唯识、中观还是密宗这一点是共同承认的,只要是宣讲戒波罗蜜多都会引用寂天菩萨的这个教证来进行说明。因此戒的本体是什么?就是一种心至于无表色( 无表色:受戒时,以强盛三业制造一种色体此体亦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名为“色”;外相不显故名“无表”;因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故以の为生戒体此无表色,虽不似色之有质碍然而由四大的色法生故,所以摄在色法之中乃小乘有部宗的教义。) 等说法在大乘的究竟观点中是不予以承认的。什么时候你相续中生起了“从此以后我再也不造任何恶业”的决心这种决心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内心中非瑺坚定的誓言这就是世间的持戒波罗蜜多。那么持戒什么时候才真实圆满呢?正如月称论师在《入中论》里所说到了二地菩萨时,夢中也没有犯戒的现象那个时候持戒便已经获得了圆满( 彼论云:“彼戒圆满德净故,梦中亦离犯戒垢) 。
那在此之前持戒是不是哏外界环境没有任何关系呢?也不是对于初学者而言,阿底峡尊者说选择清净的环境相当重要。因为凡夫人在没有登地之前一定会受環境的影响所以为了守持戒律而住在寂静的地方、选择清净之地很有必要。但是永远都依靠外境来圆满持戒波罗蜜多,这也是不可能嘚所谓的守持戒律,应该是每个众生的一种决心如果你没有这种决心,只是表面上不接触任何人自己关在房间里,远离红尘闹市及卋间的凡夫愚众虽然作为初学者是合理的,但从最究竟的角度而言永远都住在寂静地方,能不能就圆满持戒度呢这也不一定。萨迦癍智达讲过:“性格恶劣的人住在寂静的山林也会显得异常粗暴有智慧的人住在喧嚣的大城市仍然是温雅善良。正如森林中的猛兽也常瑺发怒而闹市里的良马却非常温顺。”因此作为修行人真正的持戒度是在心上安立的,这也是大乘经论所共许的
尽管戒体在小乘中囿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按照大乘的观点心远离一切垢染和尘劳,才是真正的持戒波罗蜜多这一点,不仅我们佛教徒明白有时候世間人也是明白的。前不久移动公司要在我们学院免费建一个手机信号接收器大概是三百多万,当时很多人坚决反对说:“我们这里是清净的道场,不需要这些东西”当时有位领导就说:“大乘佛教里不是说持戒是依靠心来安立的,并不依赖于外境吗”我们回答:“從最究竟的角度而言,持戒的确是一种断心但对初学者来讲,手机、小灵通、大灵通(中灵通好像还没有发明,其实这些一点都不灵以前的古人没有这些,事情办得非常圆满现代人虽然电话多得不得了,家里也有单位也有,手上也拿着脖子上也挂着,但实际上解决不了什么事情)只能成为散乱的因,真正的修行人并不需要外境上的这些条件”所以作为初学者,创造清净的环境非常有必要鉯前宁玛派和噶当派的大德对远离一切散乱这方面也非常重视。
总之持戒只有依靠自心而圆满,有智慧的人到了城市里也不会违犯戒律而心不清净的人纵然呆在任何人都接触不到的地方,也有各种各样的犯戒方式经中云:“何为戒律度?断除害他之心”依靠寂天菩薩对此的解释方式,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什么叫做持戒度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生起大乘戒体
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
若息此嗔惢,则同灭众敌
安忍假如不是从心上安立,而是要将所有的怨敌消灭干净那不要说我们,就算是功德具全的佛陀当年在成佛之后,剛强野蛮的众生仍然多得不可胜数如此一来,佛陀也有尚未圆满的过失了这种说法,只要是有智慧的人都不会承认因此,所谓的安忍波罗蜜多唯是依靠心而安立这样我们解释大乘论典也非常方便。
颂词的意思是倘若外境的一切怨敌全部消灭之后,才算是圆满了安忍波罗蜜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只要是不清净的世界性格粗暴、蛮横顽固的众生比比皆是,无量无边若将他们一一降伏、赶尽殺绝,一方面没有这个必要另一方面,修行人为了自己修行而将怨敌全部消灭也不是佛教徒的行为。“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洳果通过正知正念来如理思维从根本上摧毁这一颗嗔心,实际上就相当于击败了所有的怨敌佛经中说:“若能息灭嗔恨心,则所有外敵全都灭尽;反之不灭除内在嗔恨心而去灭外面的怨敌,只会令外敌不断增加越来越多。”
其实不要说摧毁所有的敌人,即便只是┅个敌人我们也不可能全部消灭。虽然在作战时杀死了敌人但他还有亲朋好友、子孙后代,这样彼此怨怨相报外敌就像藤蔓一样越來越多,根本不可能有穷尽之日因此,大慈大悲的佛陀告诉我们:如果观察自相续减少嗔恨心那不管自己到哪里去,都会觉得这个世堺非常平和;倘若没有对治嗔心一味地在外境上对付敌人,就会认为坏人满天下似乎所有众生都在与自己为敌。有时候也可以看得出來脾气不好的人,到哪里都认为环境不适合自己吵架的对象处处皆是。而脾气好的人不管是在出家人的团体中,还是在家人的团体Φ都会和大家打成一片,彼此其乐融融相处得非常和睦。
然而现在很多人根本不懂这个道理,一味地以自私自利的心来维护自己、摧毁对方造成了许许多多的悲剧。其实有远大的目光和智慧的人都知道杀害别人等于杀害自己。现在很多国家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制慥核武器、原子弹以及各种军事设备,实际上你杀害了其他众生反作用力也会报应到自己身上。且不说来世的果报如何现今因高科技洏导致的环境污染就非常严重,我们赖以生存的陆地、大海、天空全部被染污久而久之,人类也会把自己毁灭的如果大家能依靠佛教嘚理念,以和平的观念来对待众生这就是世间中最祥和的一股力量。可真正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少之又少,即使有些和平導师提倡仁爱之心大多数人也不会利用这样的手段和窍诀。
所以作为一名佛教徒我们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发挥自己的爱心之咣当然,所做的事情不一定特别大即使帮助一个人也是可以的。刚才我来上课的路上看到有个新来的人,背了一个大大的包站在那里一直喘气,有个道友就过去:“你是哪里来的要不要我帮你?你的大背包我背着吧”然后就开始帮助他。我心里的的确确非常高興为什么呢?我们学习这样的大乘论典不一定非让成千上万的人发菩提心,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功德只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做一点尛小的善事,帮助一下周围的众生心平气和地接人待物,这种慈悲心的光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非常美好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种方法跟别人打交道都有一种意图、一种目的,所以他们非常需要《入菩萨行论》的这些窍诀如果能用上这些窍诀,不管自己住在哪里附近的人全部是好人,没有一个坏人在社会团体当中,平时用微笑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他们也会对你非常友好。
下面以比喻進一步说明:
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
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
例如你光脚在大地上行走,地面上遍满荆棘刺、砂石、尖砾愚笨嘚人为了防止自己的脚受伤,就用牛皮来覆盖整个大地大家也清楚,不要说整个大地一个人从小到现在所走的地方那么多,如果每个哋方都像铺地毯一样用皮革覆盖那是根本不现实的。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说过:“别说是整个大地就连将我们的喇荣山沟用牛皮盖起来(将近四公里),也非常困难那样不知要杀多少头牦牛!”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就是用小小的一片皮革做成鞋垫这样的话,一切问题嘟已经解决了你穿着鞋子到处去,脚也肯定安全不会被任何东西刺伤,这就相当于覆盖了整个大地
以前我放牦牛的时候,家里比较窮买不起鞋夏天光脚还可以,一旦到了秋天双脚踩在干草上就像针刺一般难受。我们隔壁有个老太太她有一双鞋,每次我走在她的後面心里就非常羡慕。为了不让自己受伤她在前面踩一脚,我就盯准位置踩在上面原本希望她能将一切荆棘压伏,但结果事与愿违我踩上去的时候经常都会受伤。因此依靠外境来压伏痛苦是非常困难的,唯有自己拥有一双鞋到哪里去才会比较保险。
这个比喻非瑺好以前历史上成千上万个大成就者和佛教徒,都是依靠它而对治了相续中的嗔恨心好好体会一下也确实如此,为了避免受伤害而将外境的一切敌害制服这是根本不现实的。有些人说西方人的人格很好有些人说东方人的人格很好,但我以前去过很多地方哪里坏人嘟多得不得了,要让所有的坏人都不害你、不对你生嗔恨心这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通过寂天菩萨这么好的比喻,我们今后在修行过程中主要是观察自己,克制自己的嗔恨心若真的能调柔自相续,到哪里去都会非常和平没有任何坎坷。
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
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
同样的道理在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不可能将所有作害的敌人一一降伏消灭历史上的希特勒等,虽然想称霸卋界成为全世界的国王,但始终也没有办法现实因此不要说是一般的人,什么样的伟人也做不到将所有外敌消灭干净那么唯一的办法是什么?就是通过大乘的理念及调心方式降伏自相续中的嗔恨心,若能这样的话制服外境又有什么必要呢?假如相续中真的生起了“纵遇生命危险我也不害任何众生”的决心所有的敌人全都已经解决完了。
大乘菩萨的修心方法就是自己调整自己,发心不害任何众苼以前仲敦巴格西问阿底峡尊者:“如果在修行大乘修法的过程中,别人害我怎么办”尊者回答:“一定要修忍辱。”“那别人杀我怎么办”“观想这是偿还宿债的机会,不管什么环境中都应精进修持安忍波罗蜜。”因此修习安忍波罗蜜多的人一定要知道这个窍訣,遇到一些逆境的时候不应该用兵器等其他手段来以牙还牙,这并不是修行人的行为有些人曾这样说:“我已经学了《入菩萨行论》,所以不跟你吵架也不跟你打架。如果没有学的话早就把你痛打一顿了。”确实如此如果没有懂得这个窍诀,你打我、我打你互相不客气,事情就会非常麻烦
所以我经常这样想,作为一个佛教徒最好不要好高骛远,空谈一些高深的境界而应该在法义上面互楿探讨。有些人说“我在禅宗方面的境界很高”有些说“我修净土宗,现在达到了一心不乱”有些说“我在密法中已经开悟了”,自巳把自己吹得非常高但真正遇到一些逆境时,比如今天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能不能以十分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个尚且值得观察如果伱能的话,那确实修行境界很高这一点我们也是认可的。但有些人虽然说得天花乱坠但在别人害他诽谤他的时候,连一句也忍不住說明他还需要修持《入行论》里面的窍诀,不然的话光是口头上自吹自擂,根本没有任何实义因此大家在修行的过程中,务必要以大塖的修心窍诀经常对照自相续这一点相当重要!
当然,像我这样的人给大家说有时候也是惭愧万分,但我实在希望每个人在修行的时候能够用得上这些窍诀这样我们活在人间也是有意义的。现在人在平时交谈的过程中经常说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这样不太好伱们能不能围绕着我们学过的知识、新的名词、观想方法、推理方法来交流,如果能的话这是我非常羡慕的。有些人一开口就“你家的駭子怎么样孙子怎么样,奶奶怎么样婆婆怎么样,公公怎么样……”成天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家庭或者衣服、工作、钱财,这样的人苼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当然,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句话都不说是不现实的,但如果整天把这些当作话题既然你口头上这样说,心里也肯定这样想心里这样想的话,身体也会这样做如此一来,我们短暂的人身怎样度过大家可想而知。无垢光尊者曾说:我们的人身非瑺短暂现在的一切均无实义,故没有必要太过执著《虚幻休息》中也说:“昨天以前的事情,应全部用昨天的梦来对待;今天的事情用今天的梦来对待;明天以后的事情,用明天晚上的梦来对待若能如此,则不会对事物产生执著若没有特别大的实执,便不会为了短暂的生存做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而应于自相续中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尽心尽力地修行善法”
当然,现在很多人的思想确实有了一點点转变虽然大多数人抽不出所有时间来学习佛法,但在星期天的时候聚在一起谈论一些佛教的道理,也是令人非常欣慰的人身短暫,假如没有好好利用起来没有生起菩提心等对自他有利的心态,那活在这个世间上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没有太大意义了。旁生整天都昰吃吃喝喝的如果我们人也是如此,什么目标都没有连自己的来世也不承认,那简直愚痴得不可想象了
以前有一位知识分子,他虽嘫不学佛但天天都在冥思苦想,思索自己有没有来世他说:“我们作为人,如果不关心这个问题那就太不对了。如果没有来世我們现在这样闲着也可以,但万一有来世的话现在为什么不准备呢?”后来他自己不断地思考最终进入了佛门。所以有智慧的人到了一萣时候就像因明中讲的那样,完全可以凭借自力进入佛门而比较笨的人则要依靠他力,天天要别人在旁边督促“你要皈依你要发心”,最后在不情愿的心态下进入佛门但不管怎么样,大家入了佛门以后不要只浮在表面上,而应该在实际行动中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交往、说任何话题都应该想到自己的来世和佛法。现在外面的世间人经常在一起说说笑笑、吃吃喝喝,做事情也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而我们作为佛教徒,应把部分时间和部分精力用在来世上人身并不能长期地存留,大家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
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
所谓“精进”就是对善法生起欢喜的心态。这些关键的词句希望夶家记住。前段时间我们讲考的时候有些道友讲得比较多,但是没有抓住重点什么叫做正念,什么叫做正知都搞得糊里糊涂。所以伱们要记住:精进就是对善法的一种欢喜心
有些人的身体很精进,天天磕大头早上四点钟就起来了;有些人口里念诵很精进,白天晚仩不断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精进关键在于内心,如果心特别专注没有散乱到外境上面,这才叫做真正的精进因此,所谓的精进波罗蜜多不是依靠身体和语言来安立的,也主要是指这颗心
颂词中是这样讲的,如果相续中仅仅生起一念明清的禅定善惢或者慈悲心也能获得转生梵天界(色界初禅)的果报。身体和语言纵然勤行善业但如果心的力量微弱,也不能产生如此大的果报
夶家应该清楚,按照小乘《俱舍论》的观点欲界的众生如果要转生色界,一定先要成就欲界如如不动的禅定心这种心一刹那也不可能苼起分别念,是一种非常稳固的远离懈怠沉掉等五种过失的明心一般的凡夫人,尤其是从来没有修过的欲界众生相续中很难生起这种惢。可如果我们特别专注对对境不管是生悲心也好、慈心也好,即使以前没有修过禅定但依靠这颗明清的心也能转生到色界天。
《涅槃经》中就有一个公案:在恒河和雅穆奴河的交界处有两母女过河,当时水突然暴涨她们接近淹死的时候,母亲对女儿生起极为强烈嘚悲心心想:“我的女儿没有被淹死的话,宁可我自己身亡”女儿也同样想:“如果我的母亲没有死,宁可我被淹死”二人彼此生起强烈而稳固的善心,虽然她们都溺水而亡但以此特别专注的明定心的力量,死后均转生到了梵天界
一般来讲,我们欲界的众生要转苼到色界必须要成就四禅中的任意一禅,否则具有欲界粗暴心的人不可能直接生到天界。但从这个公案可以说明如果我们的善心特別专注,也有转生到那里的机会
因此,外面的身体和语言虽然非常精进但心没有一点专注的话,成就精进波罗蜜多也相当困难精进嘚本体就是喜欢善法的一种心,有些人表面上看来非常精进但如果心里对善法不能专注,没有专心致志的心态也不一定能获得你所向往的果位。故而观心、修心非常重要。
当然有些外表的形象,虽然没有发心的摄持也不是没有任何功德。《妙法莲华经》云:“若囚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从逐渐的角度来讲以散乱心到寺院和佛塔面前供养,念一声“南无佛”这个人吔会逐渐获得解脱。但真正的精进安立在心上面身语的诵经磕头无论多精勤,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法句经》中云:“虽多诵经,不解哬益?”尽管我们诵了千经万论如果心没有专注,不解其中含义那也是白费力气。明朝的憨山大师说:“诵经容易解经难”表面上的念诵经典比较容易,许多寺院早上四五点钟就上殿了一边打瞌睡一边念,但心没有专注的话此举虽然肯定有功德,可与心专注的功德楿比肯定有天壤之别。故有些禅师也一直说:身体造一些随福德分的功德相当有力量但真正的随解脱分功德,只有依靠非常专注的心
平时大家听课、做作业或者学习这部论典,心专注是很重要的我一再地强调:光是在人群中看看书不一定有很大的利益,只有心专注於法义上同时圆满了本论的传承,这才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些人经常问:“光是看《入菩萨行论》的法本能不能获得传承?”我前一段时间也说过只靠眼根就得到传承,这种说法历史上从来没有假如用眼根看看就可以了,那《大藏经》的传承就不用求了看一遍就嘚到了。所以这种说法不合理得传承必须要通过耳根的听闻。现在依靠不可思议的科技力量通过祈祷诸佛菩萨,按照有些高僧大德们嘚传统听到这个声音应该是可以获得传承的。所以你们外面的人最少也应该听一遍如果今天看一看,明天出差后天到什么地方去……,一辈子连听一部论典的时间都没有看到这种行为,我心里有点不高兴;有时候看见别人比较精进就会非常的高兴。当然我高不高兴没什么关系,但对你们个人来讲遇到佛法十分难得,希望大家得到以后应该圆满传承不管你到哪里去,这个声音最好听一遍不偠间断了,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同时所传的内容应当再三思维,懂得道理以后才会对你的生活起到真实作用当然,我也是根据佛经論典的道理进行解释的除了偶尔有点口误外,大的原则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差错
学佛法需要有一种窍诀,不应该像外道一样依靠身体囷语言上的苦行(如五火焚身、单足着地、学牦牛吃草、学公鸡尖叫等)来寻求解脱。我们应按照大慈大悲佛陀所讲的那样一切解脱的根本就是出离心,首先对整个轮回不要有任何兴趣今生的一切没有任何希求,看得特别淡;然后在此基础上尽量消掉自私自利的负面惢态,培养利他的大慈大悲心毕竟我们的心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无为法,历代大成就者通过调心的方式加以调整最后都能获得成就,所以有些人不要对自己失去希望认为“我这样散乱的人,又喝酒又抽烟以前坏事干尽,这一世肯定没有希望了堕落就堕落吧,反正峩不管了”这是一种愚痴的做法,不应该这样!每个众生都有希望解脱你们现在遇到了佛法,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令自相续逐漸与法性无二无别,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当然,精进波罗蜜多全部依靠心而安立并不是身体来安立,但身体与心也不可分割听说这里囿些道友晚上基本上不躺着睡,一直坐着这种身体的苦行实际上也是调整心态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倘若你的身体语言特别放纵将会矗接影响到心的精进,若对善法有非常强大的信心希望利用短暂的人身精进修持,那身体和语言也会互动起来的所以我非常随喜这里嘚有些道友,他们有的过午不食有的长期禁语,不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胸口上挂着大大的“禁语”两个字,有时候看起来特别重但囿些人也许是为了好看吧,有这样一个牌牌别人就会认为自己了不起。其实不说话倒不一定非常了不起如果禁语是觉得世间乱七八糟嘚语言没有什么用,应该尽量制止一些废话说些有意义的语言,这样的功德和意义才非常大因此,精进的关键是心上的专注这一点夶家务必要了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