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气再入需要防热,而火箭发射视频 高清却不需要

当前位置 & &
& 为什么火箭没有横着发射的?
为什么火箭没有横着发射的?
18:09:57&&出处:&&
编辑:上方文Q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5-28][05-26][05-26][05-23][05-20][05-18][05-18][05-12][05-09][05-04]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日本M系列火箭
  国际在线消息:日本《读卖新闻》日前报道,日本政府正计划研发远程地地弹道导弹。由于远程地地弹道导弹是一种攻击型武器,日本此举明显违反“专守防卫”的方针。
  实际上,日本早已进行了远程弹道导弹的技术储备。长期以来,日本一直以“和平利用空间技术”为理由,大力研制固体火箭,目前从L系列发展到M系列。我们作一个对比可能会更清楚:著名的俄罗斯“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长22.7米(带战斗部),直径1.95米,导弹发射重量47.2吨;日本的M-5火箭长30米,直径2.5米,全重128吨。“白杨”射程超过10000千米,战斗部重量超过1吨。可以预见,M-5一旦加上制导装置,解决弹头再入大气层技术,就是不折不扣的洲际导弹了。
  日本的运载火箭技术多年来一直向军用技术看齐,其研究的复合材料解决了洲际弹道导弹弹头重返大气层的防热问题,而卫星是不需要以高超音速重返大气层的。1996年2月,日本用J1两级火箭将1040千克的“飞行试验体”发射到1300千米之外,火箭在再突入大气层时候,速度达到14.4马赫。2002年2月,日本第二枚H-2A运载火箭鉴定飞行时搭载了一个试验装置――超高速大气层再入系统实验仪。两者事实上做的都是弹道导弹的试验。
俄罗斯“白杨-M”洲际弹道导
  在火箭初始段和末端制导技术方面,日本的创新有时超过美国。由于在光导纤维领域占有众所周知的技术优势,日本的 M5远程火箭最先使用光路激光陀螺。M5是与欧洲“阿丽亚娜5”和美国“太坦5”匹敌的大型火箭,但是却保持了极高的发射成功率,可见其制导系统的精确性。此外,日本对于固体燃料火箭的执着也有明显的军事用意。固体弹道导弹体积小,机动性强,而且发射前准备时间很短。商用火箭通常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是考虑到用液体火箭发射相对经济,但日本的运载火箭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使用的是固体推进剂。一向精打细算的日本人何以甘愿付出更多的代价呢?其用意不言而喻。
  自1987年以来,地地弹道导弹就受到裁减和限制发展,美俄根据双边条约已经销毁了部分中程导弹,远程和洲际导弹也将面临裁减和部分销毁。但是,口口声声要“专守防卫”的日本,这个时候逆世界潮流而动,真的让全亚洲、甚至全世界感到担心。
来源:国防知识报
&&有声新闻
&&国际推荐
&&国内推荐
&&图片推荐
&&专题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箭发射失败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