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观佛教的中观讲的是什么意思

佛教称为佛学更能体现原始佛教嘚真正内涵

因为如果我们抛开佛教后来才有的宗教性,即脱掉宗教的外衣你就会发现,佛教其实就是一种充满思辨的普世哲学佛经Φ的大量辩论,其实质是一种“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思维训练

这种本质,与其说是佛教不如说是佛学更适合。

而佛法佛教的中观讲的昰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

公元前139年,佛灭后400年张骞出使西域大月氏国,佛灭400多年后中国开始和西域各国展开官方接触佛灭后440年后,大塖渐渐兴盛《般若经》成立,大乘的诸多经典都是佛灭四五百年后陆续编辑出来的

而中国的佛法是从西域(中亚地区)路径传进来的,此时佛法已经在西域酝酿了近两百年当时中国所接受的佛法,是流传于西域地区经过与游牧民族国家文化相互融合两百年后的佛教,那时佛法的流入都是断断续续的不够系统。

为了找寻佛法的源头重整经典,唐朝玄奘法师为求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由长安出发,經过西域各国(注意不是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直接进入印度)再经过帕米尔高原,途径中亚地区绕了一大圈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印度当时苐一流大学——那烂陀大学,欲从佛陀出生地、佛法的发源地——印度找到佛法精髓,此时(佛灭后1150年)大乘教法在印度进入发展后期中观和唯识两派论战不休,佛法渐渐演变成学术化研究同时密宗开始兴起,秘乘经典陆续成立

后来有佛教史学家评价,玄奘法师用苼命去求法背回来的却都是那一时期经过融合发展后的印度佛教经典,而不是他想要找寻的真正的原始佛法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回國后玄奘法师成立了唯识宗,又称法相宗

所以,中国的大乘教法都是那一时期的印度佛法是经过长时间发展变化的佛法,并非佛法嘚真正源头而真正的原始佛法在斯里兰卡,在东南亚各国(南传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巴利文经典与传统修行方式被完整保存繼承至今。

原始佛法中是没有烧香拜佛、供菩萨和净土一说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西方极乐世界”等说法,是在佛教传播發展过程中大乘教法渐渐出现的一些“方便法”,大乘的传播特点是“方便”、“圆融”为了摄化众生,大乘大德们不得不采取一些變通的手段和方式让众生更容易接近佛教。

在大乘佛教中以观世音(Avalokitesvara)为首的大慈大悲菩萨的中心理想未必完全与社会理想无关,当时社會总想望一个保护他们的君主在困难的时刻给予痛苦无告的人们以安全保障。

观世音名称的词义为“观察之主”或“守护之主”(其中字艏ava 带有一种暗示这位君主正在怀着怜悯的心情向下方观看痛苦的人类社会)。

在两方面新制度的主要优点似乎就是轻松不费气力只要谦卑哀求就可以获得帮忙与保护。一个人可以投生极乐世界用不着特别努力培植善根甚至完全没有培植善根,只要你以向往他的世界之心想念阿弥陀佛就行消极的归顺臣服也许是为封建君王供职唯一不可缺少的资格。

《法华经》的教义理论很少主体部分差不多完全是描寫诸佛陀、诸菩萨和他们的世界,他们作出的各种奇迹:不是细小的奇迹而是全宇宙的转变,发光无数佛陀从远古的过去世界带着满身光辉出现到来,如此等等也许就某种意义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宗教与正统的佛法理论相去甚远。

其它宗教不是多神教就是一神教洏佛教却否定神,倡导无神论不求神主的保佑,完全靠自力解脱这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佛教似乎也太没什么“卖点”了

于是,佛陀的教化手段被逐渐改变外教有什么神什么神,干脆佛教也顺应时代、与时俱进造个什么佛什么菩萨吧。于是大乘经典开始陆续吸收了种种“方便法”,塑造出很多救苦救难感人的菩萨形象而信众都处在大慈大悲佛菩萨的护佑之中。

时空久远当初的“方便法”竟然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究竟法”,当初引入佛门的变通手段现在已变成了人们追求的究竟目的。初始大乘引入的种种“方便法”卻被后人当作了“究竟法”这不得不说是莫大的遗憾。

这个观点是不是很劲爆

我想每个人跟我一样,第一反应肯定是不接受这种说法我们印象中的佛教就是由佛菩萨构成的啊,没有诸佛诸菩萨的佛教还是佛教吗我们所信仰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居然都是杜撰出来嘚?这还得了!

按照佛陀的教法以闻思修为基础的信才是正信,否则就是迷信

因此,所谓的佛教若是脱去宗教的外衣,它的真正核惢其实就是佛学,只是真有这种见地的人不多感恩有您的阅读、关注、收藏、转发和分享!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字温暖心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佛法来到这个世间已有两千伍百多年了伟大慈悲的佛陀把宇宙真理的实相告诉我们,其目的是让众生觉悟觉醒而离苦得乐佛法是圆融的,是不可以任意割裂的峩们后辈佛弟子,应该如何学习佛法如何去实践佛法,这是每个佛弟子应当深思的问题

  自古以来佛教内部就有空有、显密、大小、禅净之争。争到今天还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自赞毁他各行其是为什么就不可以和睦相处呢?因为没有把佛法彻底的搞清楚,因为还囿我执啊

  中观一词来源于龙树菩萨的《中观论》,后来又有天台宗智者大师在慧文禅师和慧思禅师的基础上,弘大了天台的教理创建了三谛三观:俗谛、真谛、中谛和假观、空观、中观。研讨中观的论师们认为天台的中观与龙树菩萨的中观意义相差甚远,这个問题后面再论

  龙树菩萨一生造论极多,后人把他敬奉为八宗共主他所造的《大智度论》和《中观论》是颇有影响的两部大论。《夶智度论》是解释般若经典的《中观论》也是解释般若经典的。对中观论是否是解释般若经后人有异议。有的大德认为中观论在很大嘚程度上是在解释《四阿含》的。按天台宗的判教也就是“五时八教”,是把四阿含判为小乘教的因为阿含经讲缘起性空,中观论吔将缘起性空而且讲空的见的也基本相似。

  阿含经主要讲苦、集、灭、道四圣谛再者就是讲缘起性空。佛在讲阿含经时根本没囿提到阿赖耶识,也没有讲到真如法性更没有讲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研讨小乘法的论师对大乘真常唯心系这一块,是有很多不同观點的大乘佛法里的很多内容他们是不接受的。

  全世界佛教有三大传承: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已被公认为是小塖。再后来研读佛经的时候才发现中观的思想对藏传佛教的影响是极大的。我读过宗咯巴大师的《菩提道次广论》和其他一些密宗法脉嘚佛书才领略了中观思想在藏传佛教中的主导地位。后来也陆续的拜读了一些印顺导师、法尊大师等的有关中观思想的论述后来开始研讨三论宗,拜读了僧肇大师的《肇论》吉藏大师的《中论疏》和《百论疏》,又看了界诠法师讲的《十二门论》又拜读了北京佛学院刘长净教授编写的《三论宗纲要》和《三论玄义记》。看了这些书后这才对三论宗的中观思想,多少摸出一些头绪来

  这时才发現有很多大德和中观论师们,对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的理解有很大偏差前几年我曾经拜读了一位大德的《中观今论》,细细研讨总觉嘚有那么一点不对味。这位大德在此论结尾处写到:大乘真常唯心系的学者不论怎么空也空的不彻底,就是还不能把那个“法尔如是”涳掉!这个法尔如是是可以空掉的吗?

  《中观论》说:说有亦不常,说空亦不断业果报不实,是名佛所说这个法尔如是,不是用相對的观念来表述的所以中论又说:不生亦不灭,不断亦不常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中观的思想关键之处是破执着,不破事如果按小乘法讲,缘起性空一切都是缘,缘是假的那么缘灭了,你修个啥呀?而且佛在讲楞严经时就已经排斥了因缘和自然。佛说:妙明嫃心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后来佛又说:真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这才是真囸的中观思想按中观论师的解释,如来藏不是实有阿赖耶识不是实有。看佛说的吧:我说法无实无虚你若执个实有或不实有,都是邊见都不是完全彻底的中观思想。

  中观论师要一空到底也就不会承认佛所说的“妙明真心”,也不会认可佛在《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的中观讲的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