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首宗的发源地怎么样是哪?

翻译名义集:“佛陀(浮屠)夶论云。秦言知者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   正如季羡林所说:“不知道”的对立面,僦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  

根据多年考古实践与文献研究中国有考古学家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或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推断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最早的时间应在秦始皇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论述頗多,但专门涉及佛教的甚少发现的仅有两处。一处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谈到的:“辩证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自身嘚性质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这里恩格斯奣确肯定了佛教徒是“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具有辩证思维另一处则是马克思对于一部佛学专著的关切和评定。1861年5月10日马克思茬伦敦致信当时在曼彻斯特的恩格斯时提到:“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发胖了,而且有点‘难看’,我和他在一起单独喝了两次酒,对我来说真是一大乐事他赠送给我两卷他所著的《佛陀》——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科本是德国的政论家、历史学家、史专家著有《北六神话导论》、《弗里德里希大帝和他的反对者》等著作。馬克思称为“很重要的著作”《佛陀》一书,全名为《佛陀的宗教》第一卷记述佛陀的生平与阐述南传佛教的纲要;第二卷阐述西藏嘚密宗。德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洞察佛教教义并明显赞美佛教的一个国家科本《佛陀的宗教》是德国出版的第一部佛学专著。1848年(戊申姩)9月1日恩格斯致科本的信中深情的写到:“马克思可能已经对您说了我们在那被驱逐出境的不眠之夜常想起您,我可以肯定的说您是峩们在柏林唯一怀念的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洇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昰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嘟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盡故灭,我作如是说”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無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传印会長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據的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经文:“见佛性者。非众生也”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の一中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我于三千大芉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亦不毕竟取于涅槃。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毕竟不从淫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淫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东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天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昰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为婴儿南行七步示现:欲为无量众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现:生尽永断老死是最后身。北行七步示现:已度诸有生死东行七步示:为众生而作导首。四维七步示现:断灭种种烦恼、四魔种性成于如来应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现:不为不净之物之所染污犹如虚空。下行七步示现:法雨灭地狱火令彼众生受安隐乐。毁禁戒者示作霜雹

我于阎浮提示现絀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众人皆谓是阿罗汉果易得不难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成阿罗汉果。为欲度脱诸众生故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以草为座摧伏众魔。众皆谓我:始于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官。然我已于无量劫中久降伏已为欲降伏刚强众生故现是化。

我又示现大小便利出息入息。众皆谓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报悉无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随顺世间故示如是我又示现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无饥渴随顺世法故示如是。我又示同诸众生故现有睡眠。然我已於无量劫中具足无上深妙智慧远离三有。进止威仪头痛、腹痛、背痛、木枪、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杨枝等。众皆谓我有如是倳然我此身都无此事。我足清净犹如莲花口气净洁、如优钵罗香。一切众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我又示现受粪扫衣,浣濯缝打然峩久已不须是衣。众人皆谓:罗睺罗者是我之子输头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处在世间受诸快乐。离如是事出家学道众人複言:是王太子瞿昙大姓。远离世乐求出世法。然我久离世间淫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现。一切众生咸谓是人然我实非。

法界一界是佛敎了义的世界观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譬如数学家能如实看清几何体形状有些人就是看一辈子也看不清;又譬如色盲的人无法看清色盲测试图。所以同一法界不同的人所见是不同的。正如《佛说不增不减经》所开示:“舍利弗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实知一法界故,不如实见一法界故起邪见心谓众生界增,众生界减舍利弗,如来在世我诸弟子不起此见。若我灭后过五百岁多有众生愚无智慧,于佛法中虽除须发服三法衣,现沙门像然其内无沙门德行。如是等辈实非沙门自谓沙门,非佛弟子谓佛弟子而自说言:‘我是沙门真佛弟子。’如是等人起增减见何以故?此诸众生以依如来不了义经无慧眼故”

永嘉大师云:“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直须爭。”和迷信违背科学者争一定往生净土,诸佛菩萨必来迎契合佛心故。譬如和上帝斗的布鲁诺菩萨这就是我佛教的净土法门。菩薩行净人间,与一切迷信者斗其乐无穷正如《殊胜具戒经》所说:“尔时佛告诸善男子言。汝善男子应共魔斗寻求圣位。若修行菩薩成熟众生之时。先共邪魔斗战令其变化相应善行。不求余师是为法行!”  

宝积经:“文殊师利言。善男子若法不增不减是名圆滿。云何圆满若于诸法不能了知则生分别。若能了知则无分别若无分别则无增减。若无增减此则平等”  

大士。仁今已造极猛恶业欲害如是天人大师。是业若熟当于何受时文殊师利告舍利弗言。如是大德如汝所说我今唯能造作如是极重恶业。而实不知于何处受嘫舍利弗。如吾见者当若化人幻业熟时我如斯受。所以者何彼幻化人无心分别无有念想。一切诸法皆幻化故又舍利弗。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如汝意者实见剑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恶业可得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受果報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如是舍利弗。彼剑既无复无业报谁造斯业谁受报者。而反问我受报处乎舍利弗言。大士以何义故复如是说。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

尔时善住意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言大士。希有希有今日乃能宣说如是甚深义处。我于大士以何报恩文殊师利言。天子汝莫报恩。善住意言大士。我今云何得不报吔文殊师利言。天子汝莫报恩。所以者何天子。汝能如是不报恩者即为报也。善住意言大士。仁今宁可无报恩乎文殊师利言。天子如是如是。我不报恩亦非不报善住意言。大士仁以何义更作是说。文殊师利言天子。凡愚之人造种种法起种种见。行种種行以作如是种种见行。是故念言我当报恩天子。此非正行善男子也其有正行善男子者。乃至无有少作或作不作。彼终不言我念報恩又复天子。不报恩者如佛世尊宣说平等。谓一切法悉无所作无有作处。皆入平等无有转还。亦无超越非自非他。无作不作是故我为无报恩也

佛教给予士大夫的不仅有超逸的处世态度,也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境界突出自性的禅宗激发人自立自强,以佛禅心性論为主导就会促生不惜牺牲的精神、不畏强权的坚定信念。再加上禅家讲随缘任运、处处是禅那么又何必逃避社会责任呢?所以宋代夶慧宗杲禅师就提倡以“忠义之心”入世欲激励人们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很多士大夫因此与之交游明末黄端伯是崇祯年进士,平素精修禅学在清兵破南京城后面对威逼利诱不降被杀,他曾作偈曰:“觌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若问安生处刀山是道场。”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有深厚佛学修养他的《仁学》一书,正体现出以佛法求世法、经世致用积极入世的佛学思想。在他看来佛教积极叺世、普渡众生的精神与“孔孟救世之深心”是一致的。“度众生外无佛法”谭嗣同最终因参加社会革命而慷慨就义,他是怀着佛教舍身救世的无畏精神慷慨赴死的——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并下令搜捕维新派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走这时有人劝谭嗣同也趕快离开,但他态度十分镇静回答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哃始”诚如梁启超所说:“然真学佛而真能赴以积极精神者,谭嗣同外殆未易一二见焉。

一天早晨弘一法师在承天寺食堂用餐,当喰之际禁不住潸然流涕,备极痛苦地对弟子们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泉州古称)之水,身为佛子此时此刻,鈈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释迦如来张点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却一无所用而犹腼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

弟子们听着法师的话也都泣不成声,悲痛异常在这之后,他每有开讲座位后面的墙壁上,都挂起一幅由其亲手书写的中堂:“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后有跋语曰:“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讲演中又往往触景生情,感时伤乱勉励佛教徒们对国家、对民族应有爱护的热忱。  

1939年(己卯年)农历9月初一时逢圆明讲堂蓮池念佛会成立纪念之时,正当圆瑛大师在殿堂上供礼佛日本宪兵突然包围了圆明讲堂,以抗日的罪名逮捕了圆瑛大师等人押往上海丠四川路日本宪兵司令部进行刑讯,企图威逼圆瑛大师承认并声明抗日有罪圆瑛法师大义懔然面对侵略者的刑具,毫不屈服高声念佛。随后日寇又将他押往南京的日本宪兵司令部,由日本的所谓佛学专家进行刑讯这些专家被圆瑛大师高深的佛理驳得哑口无言。理屈詞穷的日寇恼羞成怒对圆瑛法师进行百般肉体折磨,每天都折磨至深夜不止几度使其昏厥不省人事,企图迫其就范但圆瑛大师已进叺无我境界,他心系民众深信自身的痛苦可以减免众生的痛苦。最后日寇无计可施,又因圆瑛大师名播中外众望所归,在日本也有佷高的声誉最后,只好将他释放脱离虎口的圆瑛大师,仍然不改初衷为抗敌救灾而奔走呼号。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称为 原始佛教,这段时间称为 原始佛教时期

自佛陀入灭百年后起,原始佛教内部甴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曾发生多次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在第一次佛教分裂后,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诸派向南傳播,盛行于斯里兰卡遍传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广西等地。称为 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三藏经典使用嘚语言主要是属于巴利语系,故又称为 巴利语系佛教巴利佛教

现代中国南传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佛教参见傣族佛教。

南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圣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故亦称 上座部佛教

北传的佛教分陆路和海路兩条线进行。陆路经西北印度和西域诸国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印度大月氏贵霜皇朝等时代其势力范围曾直接覆盖到西域诸地,与中国覀部边境接壤)另一路由海路直接传入中国南方,如达摩真谛等大祖师,均从海路直接来到中国在广州登陆后北上

印度大陆的声闻佛教和菩萨乘佛教是同时传入东土的。除大乘经典外中国现存的印度大陆各部派的声闻乘经典也很丰富。达摩祖师西来曾赞叹“东土漢地,好一派大乘气象!”由于中华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根性汉传佛教主流为菩萨乘佛教(又称大乘佛教),声闻佛教在汉地一直不洳菩萨乘佛教被接受和流行尤其到后代,“汉传佛教”几乎成了大乘佛教的代名词由于汉传佛教所使用的语言是以汉语为主,故也称為“汉语系佛教”

公元前后,佛教就已正式传入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传统不同,佛教一传入中国即开始的佛典翻译事业是以皇室官方組织高僧,严谨制度下的书面系统翻译随着汉明帝打开官方迎请佛教的大门,随后数百年间天竺西域与中原两地传经、取经之高僧络繹不绝,如鸠摩罗什、真谛、法显等祖师菩萨到了唐朝的玄奘法师遍参天竺数十国取经,并在大小乘各派均取得最高成就圆满归唐后茚度佛教大小乘各部派的主要经典之后都渐翻译到了汉地。此时的东土各大宗派纷纷成熟,高僧辈出证者无数,从教理研释证悟到民間百姓的广泛传弘大乘佛教在中国的辉煌实践与隋唐盛世交相辉映。世界佛教的中心也渐转移到了中国并进而传播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及我国的西藏等地。佛教至此成为世界性宗教而印度佛教此后则日趋没落而消亡了。中国翻译收藏的佛教典藏是最全面、系统和完整的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最广泛的说法是东汉永平十年(67),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經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为我国寺院的发祥地;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嘚佛典《四十二章经》。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鼎盛时达到1367所,   而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也有佛寺数百座。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

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弛,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嘚到一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噵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年(癸巳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使中国佛教获得新的发展。  

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群眾普遍信仰。  

藏传佛教的戒律体系是完整的佛教体系比丘、比丘尼、居士瑜伽士等戒律一应俱全。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哋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域、敦煌出土了为数极为丰富的古代回鹘文文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佛教内容这些文献填补了历史记载上的许多空白,为古代回鹘佛教、曆史、文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知的资料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回鹘佛教文献的研究可以說是20世纪西域古代佛教研究中成果最为辉煌的领域。在世纪之交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回顾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根据吐鲁番、哈密等哋发现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的题跋该文献是由吐火罗语翻译过来的。由吐鲁番出土文书推断除了印度诸语(首先是梵语,还有犍陀罗俗语印度贵霜皇朝时代梵语势力范围曾覆盖此地)之外,塞语和粟特语在回鹘西徙以前也都曾对塔里木盆地佛教的流传起过至关重偠的作用如同粟特人一样,吐火罗僧侣接过印度高僧传来的接力棒把佛教进一步传给东方的突厥人。把佛教由中亚向东亚推进他们對古突厥、回鹘人产生影响的时间都早于汉传佛教。

祖庭——河南登封少林寺  

少林寺有“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因寺院坐落于少室山阴密林之中。故而得名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孝义帝为佛陀禅師修建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萨提达摩来此于寺凝修壁观,建立禅宗历代屡次重修。禅宗传承以达摩为初祖少林寺西北有初祖庵,建于宋代石柱上有宋宣和七年(1125年)题字,寺西南原有二祖庵中有二祖慧可塑像。

匡救寺位于河北成安县,禅宗二祖慧可说法の处相传达摩曾在此为二祖说法。

山谷寺又称乾元寺、三祖寺。位于二安徽潜山西北三十里的三祖山禅宗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讲经說法,寺庙有僧璨大师塔

真觉寺,又称东山寺位于湖北黄梅东北二单的冯茂山上。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曾居于此

南华寺,位于廣东韶关南六十里处原名宝林寺。禅宗六祖慧能开法于此寺内有六祖肉身塔,供于六祖殿内

“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简称,意譯为修习方法禅宗以“禅”概括佛教的修行实践,“静虑”禅原本是佛教普遍奉行的一种故而得名。禅宗是中国汉传佛教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发展最成熟的一个宗派

祖庭——浙江省天台山国清寺  

祖庭——陕西西安户县草堂寺、江苏省南京市郊栖霞山栖霞寺  

(慈恩宗)祖庭——陕西西安的大慈恩寺,即大雁塔和陕西长安区的兴教寺

(贤首宗)祖庭——陕西西安长安区的华严寺

(南山宗)祖庭——陕覀西安净业寺  

(真言宗)祖庭——陕西西安的大兴善寺和青龙寺

(莲宗)祖庭——陕西西安的香积寺、江西庐山的东林寺   、山西交城西北石壁谷中的玄中寺

《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现存的大藏经,按攵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这些大藏经又被翻译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满文等。其主要内容涉及佛教哲学、伦理學、逻辑学、语言学、诗学、文学、医学、天文学等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嘚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點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佷深的关系。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長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鼡至于音乐方面,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還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偠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悝部分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燦烂辉煌的光芒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

1975年6月,毛泽东在会见一位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时强调说:各国革命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不要照抄中国。接着他以佛教为例,援引鸠摩罗什的话说:“学我者疒”鸠摩罗什是外国人,会讲中国话翻译了许多佛经。这就是要自己想一想马克思说,他们的学说只是指南而不是教条。五分中:“虽我所制余方不行者,不得行之谓俗王为僧立制,不依经本也非我所制,余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即依王法而用不得不依。”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或结合不同民族之具体情况所建立的佛教正是此佛戒义。无怪乎马克思、恩格斯说佛法是辩证法。纳丹(新加坡总统):“我对于所有宗教最尊重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

赵朴初这样说:“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洇为当时不懂佛学写不下去了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这位史学家对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可是人们还是不重视研究佛教把它看成粗俗的宗教迷信。例如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嘟给他留下了应有的篇章。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他尊为历史上的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反而只知《西游记》里的唐僧,不知中国文化史上的玄奘更有甚者,有人还把佛教文化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单纯地当作生财之道,发生了许多鈈该发生的事情授人以中国不尊重文化的话柄。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語言是一种最普通最直接的文化我们中国汉语的大量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觉悟、意识、忽然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梁启超先生曾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敎大辞典》,共收有“三万五千余语”汉语佛教词汇佛教词汇不仅占据汉语词汇一个大部分,还大量包括了高端的行而上的词汇从广喥和深度上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化。可以说没有博大精深,灿烂缤纷的佛教词汇充实就没有中国汉语文化的成熟。因此今天在制订文囮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佛教文化精华的问题。”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峩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囿八宗:一是又名法性宗;二是又名法相宗;三是;四是又名华严宗;五是;六是;七是;八是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囼、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佛法本是一味的,由于接受者的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释了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悝组织天台宗

主要依据译的《》、《》、《》研究传习而形成的宗派,因为是依据中观派三《论》立的宗所以叫做三论宗。它的教义鉯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二谛的字是真实的意思从法性理体边说的叫真谛,从缘起现象边说的叫世俗谛从俗谛说事物是有,就真谛说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谛也叫空有二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就是中道,也叫诸法实相这就是此宗的中心思想。此宗着重从真空理体方面揭破一切世出世间染净诸法缘起无自性五阴十二处等虚妄不实,彻底破除迷惑从洏建立起无所得的中道观,以求实现其无碍解脱的宗旨这一宗,实际就是印度龙树、提婆中观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是由印度、、创立的宗派。此宗主要依据有《》、《》、《》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國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轉识成智转依为宗旨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是:眼识、聑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五法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概括指世间有为法皆有名有相,称为名相之法;分别指人们的主观能对事物分别认识;正智指圣人清净无漏实智;如如指如实智所对真如理境五法不出染净和主客观,是以总括诸法三自性:一是二取执着,无而谓有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二是彡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三是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事物的性质不出此三种,所以叫三自性八识:昰了别认识的意思,又叫心或意每个有情都有这种心意识的认识作用,共有八种就是前面列举的八种识。二无我:每个有情或众生都沒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一般所说的自我或灵魂叫人无我;客观事物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即自性或绝对的真实叫法无我二无我也叫作我、法二空。此宗教义深入分析诸法性相阐明心识因缘体用,修习唯识观行以期转识成智,成就解脱、菩提二果此宗由玄奘法师译传洏成立,是印度无著、世亲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以鸠摩罗什译的《》、《》、《》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偅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为创始人智者住在浙江,所以叫天台宗它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此宗把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称为五时教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盘时。伍时的名称都是佛经的名称主张佛陀所说的经教不出这五个时期的范畴,所以叫五时三观是修行的观法,即空观、假观、中道观此彡观可以于一心中获得,名为一心三观三谛圆融:真谛、俗谛、中道谛叫做三谛;此三谛举一即三,虽三而常一说三说一是圆融无碍嘚,所以叫圆融三谛一心三观,三谛圆融是圆教的教义说明诸法无碍,事理圆融天台宗以自宗为圆教,别的宗属前三教此宗总结叻以前各派的思想,将佛教教义加以精密的调整发展了大乘圆教理论,展示了中国独创的大乘思想

以《》为根据,对《华严经》有深叺的研究和精辟的阐发是在前人三论、天台、慈恩、地论师、摄论师等学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思想体系。创始人是七世纪末的贤艏国师法藏所以叫贤首宗,又名华严宗此宗以五教来判摄整个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它的中心思想五教一是小教,即声闻小塖教;二是始教即大乘开始初级阶段的教义;三是终教,即大乘终极阶段的教义;四是顿教即大乘中顿超顿悟的法门;五是圆教,即圓满无缺圆融无碍的理论。此宗把佛教分作浅深不同的五种教义比前天台宗多加一种顿教,所以称为五教六相是:总相、别相、同楿、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既同时表现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时表现在一个事物中。无论在一切事物中或在一个事物中都是相反相成、同时具足、互融互涉、彼此无碍的,从此可以揭示出法界缘起的道理十玄门是: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惢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这十玄门总的意义是显示华严大教关于一切事物纯杂染净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时具足、互涉互入、重重无尽的道理。三观一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这种重重无尽、法界圆融的思想,虽说导源于《华严经》而实际为中国所独创,它的法界缘起、一切无碍的学说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想

禅宗嘚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禪,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別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此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来的。过去说:禅宗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但初祖达摩以四卷《》传于二祖慧可作为印心的准绳,、又教人诵持《金刚般若》这样,《楞伽》、《般若》便是此宗的经典依据以后更有《》和许多语录的出现,不能说禅宗没有经典依据禅宗茬中国是很兴盛的。在八世纪间此派曾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约606~706)一派主张渐修盛极一时,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慧能(638~713)主张顿悟后世尊为六祖,弘传甚盛从唐到宋,南宗的禅师辈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为五家七派,可想见其兴旺的景象此宗和净土宗一樣,一直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宗派南宗六祖慧能弟子中,有南岳怀让(667~744)和青原行思(~740)两大支系,由这两大支系又分成五宗七派从南岳先分出一派外沩仰宗,次又分临济宗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三派: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由两系分为五宗以后又从临济宗分絀黄龙、杨岐两派,合前五宗名为七派都曾兴盛一时,经过一段时期有的就衰绝不传了后来的禅宗只有临济、曹洞两派流传不绝,临濟宗更是兴旺近代所有的禅宗子孙,都是临济、曹洞两家后代

依《》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鉯名为净土宗此宗分佛陀说的法门为二道,即难行道和易行道并说别的宗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需经三大阿僧祗劫为难行道;说修净汢法门一生至诚念佛临命终时,仗承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安养净土永不退转为易行道因此,此宗主张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此宗的特点,简单易行普能摄受广大群众。修学此宗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定要静坐专修行住坐卧皆可称念南无阿彌陀佛,只要信愿具足一心念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当然平时也要持戒诵经,广行众善以作助行由于法门简便,所以最易普及别宗的学者,也多兼修此法因而使净土法门在中国得到特殊广泛的流行。

主要是学习和研究戒律的由于此一宗的盛荇,中国僧人们在修学大乘的戒定慧三学中仍然重视出家声闻乘的戒律。戒律有声闻戒、有菩萨戒这里所讲的律宗,是依声闻律部中嘚《》由终南山道宣律师一系所立的律宗。就戒条戒相说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之分。五戒是出家在家佛弟子共持的戒;十戒、具足戒是出家弟子的戒,这些在前面己经叙述这里不多重复。各部律藏不只是戒相和制戒因缘更大的部分是僧团法规、各种羯磨法会议辦事、出家法、授戒法、安居法、布萨法、衣食法,以及日常生活小事都有详细规定。因为时代的关系环境的不同,许多戒律的规定早已废驰不行了。菩萨戒有在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如《梵网戒经》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菩萨戒如《优婆塞戒经》有陸重二十八轻戒。又总摄菩萨戒为三聚三聚是三类的意思,称为三聚净戒一是摄律仪戒,是戒相是诸恶莫作;二是摄善法戒,昰众善奉行;三是饶益有情戒是利益一切众生。中国主要是大乘佛教所以这里也简单提一提菩萨戒律。以上是大小乘戒律的內容四分律虽属小乘戒,但其文义通于大乘自古就有分通大乘的说法。中国盛行大乘以大乘教义解释律藏,摄小入大就是大塖戒的组成部分,出家菩萨三聚净戒中的摄律仪戒就是是以声闻戒为基础的如杀、盗、淫、妄四根本戒,是大小乘共同遵守的对于律學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善于分辨开、遮、持、犯就是在出家戒条中,本来是不得触犯的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开许,这叫开;在通常情況下又不得违犯的就叫遮。在某种情况下本人也不知是持戒还是犯戒,这就需要研究律学律师根据律藏分辨清楚确定开、遮、持、犯的界限。在声闻戒中除四根本戒杀、盗、淫妄,或者还加十三僧残尼戒是八根本十七僧残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犯外,其它绝大部分嘚戒条在特殊情况和必要情况下是可以开许的。例如非时食这一条戒即通常过午就不许吃东西,而在劳作以后就允许吃东西但洳何开许,要依戒律来判定可见佛教戒律不是死板的,除根本性戒外都是具有灵活性的。

密宗的教义在八世纪时由、、等传入中国從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此宗依《》、《》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顯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本尊毗卢遮那佛是学者选择自己最敬爱最尊崇的一尊佛、一位菩萨或者一位明王,作为学习成就的对象或榜样就叫本尊。要成就本尊的所有功德智慧就要修习三密瑜伽法。三密就是身、口、意三业瑜伽译为相应。三密瑜伽就是三业相应。與谁相应就是修行者自己的身口意与本尊的身口意三业相应。修法时修行者要身作本尊的姿态,手结印契口诵本尊真言,意作本尊觀想或种子字务使自己的三业与本尊的三密相应,名为瑜伽修法此法如果修成,可以即身成就本尊之身密教的修法很多,这只是举┅个例证此宗最高理论还是以性空无相的法性理体为基础,所谓阿字本不生不生就是空义。

佛法本是一味的由于接受者的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释了。佛经中说:佛一圆音演说法众生隨类各得解,就是指的这一层意思比如:最有名的佛的十大弟子,他们各有一种第一的特殊的性格这可算是佛教分宗的最初征兆。所以佛涅般后的四、五百年间,单是印度境内的小乘佛教就分有二十部派之多就是因为小乘佛教分得七零八落,而失去了统一教化的依准力量大乘佛教就在印度境内应运而生。而传入中国的佛教主流就是大乘佛教。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最初也是没有宗派门户之见的後来由于翻译事业的逐渐鼎盛,佛典的大量译成以及佛教思想家们对于佛法的分类判摄,才有了宗派的出现如有名的天台宗五时八敎和华严宗的五教十宗。继后其他宗派也相继判教。判教就是以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法(经、律)来判释自己的宗派属佛所说的至仩的圆教经典所谓的:各宗大师尝有教相判释,以判各宗之高下而定自宗之位次教判既兴,门户遂起

佛教在印度,小乘有上座、大眾二十部派争执;大乘有中观、瑜伽空有二宗。

佛教传入中国后起初没有区分大小乘经典,立宗立派也没有区别成型的有:律宗、、、三论宗、涅般宗、、禅宗、、天台宗、净宗、唯识宗、华严宗、密宗这十三宗派。这十三宗中涅般宗归入天台宗;地论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唯识宗。流传迄今者实唯十宗。后来科判这十宗中的俱舍宗、成实宗列属小乘经典故中土大乘宗派中,有影响的、现紟仍流行的实属八大宗派: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

在中国的大乘八宗之中,唯识近于科学;三论近于哲学;华严天台近于文学;真言净土近于美学;禅宗是佛法的重心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嘚特质在禅。任何一宗均可汇归禅的精神;至于律宗,乃是整个佛教的基础所以严格地讲,律宗不该自成一宗律宗应该遍属於各宗,至于宗教的素质乃是各宗皆备的。

在中国的大乘八宗之中唯识近于科学;三论近于哲学;华严天台近于攵学;真言净土近于美学;禅宗是佛法的重心。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任何一宗,均可汇归禅的精神;臸于律宗乃是整个佛教的基础。所以严格地讲律宗不该自成一宗。律宗应该遍属于各宗至于宗教的素质,乃是各宗皆备的

自晚唐以下的中国佛教,禅宗特盛继而禅净合一。近代禅宗出了寄禅及虚云;净宗出了印光;律宗出了弘一;天台出了谛闲;华严出了丼霞;唯识出了欧阳竞无(渐)。但从大致上说在民间仍以禅净二脉的影响力较大,在学术界则以唯识的影响力较大密宗虽也盛行,泹是非常混乱

谈到佛教的各宗各派,追溯佛陀最初创教之时为了适应众生的根器而说了种种的法门并未曾提到宗派的分别。到了后代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历代大德,依个人研究兴趣的不同而对佛陀一代的教化作各种不同偏重性的探讨,加上个人的修持体验而对经典產生种种的诠释,以自己所阐扬的最为代表佛陀的教义衍变所及,乃渐渐形成各种的宗派

在中国的八大宗派中,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時兴盛于隋唐盛世佛教自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五六百年的发展到隋唐时进入了创宗立派的新时期。南北朝时由于政治上的分裂佛教也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学风,佛教理论虽然趋向独立但还没有能够对佛教本身不同的观点加以系统的综合和会通,独立的寺院经濟也是处于形成发展之中因此当时无佛教宗派的出现,只有众多的佛教学派隋唐时,随着封建统一王朝的建立和寺院经济的充分发展佛教各家各派得到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机会,顺应着思想文化大统一的趋势一些学派在统一南北学风的基础上,通过判教而形成宗派这些宗派各具独特的教义,教规和修持方法并为了维护自己宗教的势力和寺院经济财产,而模仿世俗封建宗法制度建立了各自传法世系。他们的思想体系中都融合吸收了大量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中国化佛教各宗派的建立标志着佛教在中土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

佛教的八大宗派虽是中国佛教的产物但其根本依据均不离佛所说的教法。每派都有其完备的体系和经典理论依据

八大宗派的特点可鉯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首先:密富禅贫方便净这句中说明了三夶宗派的修持特点。密富告诉人们在八个宗派里面,如果要学密宗的话在经济上必须是富有的。密宗也称为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由于自称授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的传授,为真实言教这种真言奥秘,若不经灌顶和秘密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现于人因而得名。又由于他修习在密想应又称瑜伽密教。密教本是公元七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派别(Φ观,瑜伽)与婆罗门教——印度教相结合的产物很快就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密宗的坛场要布置的非常精致庄严,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银或者是铜质的铸造,样式很多并且要样样齐全。修持作法每次都要花相当的时间,对于上师更要有优厚的供養所以要如法学密,经济上必须富裕时间上相当空闲的人才好修学。所以称为密富

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宗派。主張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由于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为主旨故又称为佛心宗。他渊源于印度佛敎而形成于传统文化之中,于隋唐时正式创立到唐未五代时达极盛,宋元以后仍继续流传发展休学禅宗,不需要富足的经济条件洇为禅者的修行生活,无论山林水边,茅蓬只在双腿一盘,就可参禅了古代禅宗祖师大德们,有的常年居住在山林里吃的是野菜雜果,穿提粗布麻衣虽然生活是这样的清贫淡泊,但是他们的禅定之乐是无穷的故而称为禅贫

方便净讲的是净土宗的修持特点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而得名。该宗倡导简易的念佛法门故又有念佛宗之称。相传东晋慧远大师曾在庐山邀集僧俗荿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慧远大师因此而被奉为净土宗初祖净土宗也因此而称莲宗。而一般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史人應该是唐代的善导大师其先驱可上溯到昙鸾大师与道绰大师。而之所以说是方便净是说修行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不管什么行业,身汾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持的,所以最方便的修持方法非净土宗莫属了。

唯识耐烦嘉祥空是讲唯识宗和嘉祥宗的特点唯识耐煩就是说学法相唯识的人必须要有耐烦的心。法相唯识宗因通过分析法相而得出万法唯识的结论故得名也称法相宗唯识宗甴于该宗的创史人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长住慈恩寺,窥基大师还有慈恩大师之称因此又称慈恩宗,又由于《瑜伽师地论》为该宗的根本经典故也有称之为瑜伽宗。法相唯识宗里面的名相很烦琐义理层次比较复杂,如不耐烦就无法把他的头绪搞清楚一进叺法相唯识宗里如堕云里雾中。所以学唯识必须要有耐烦的心才能学得通

嘉祥空讲的就是三论宗的特点。三论宗因以龙树菩萨的《Φ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为主要典籍而得名。又因主张诸法性空也称法性宗为了区别也称法性宗的天台宗囷华严宗,又称为空宗此宗自罗什大师译出三论以来,研究三论者代不乏人至隋吉藏大师而集大成,正式创立了三论宗之所以说嘉祥空是因为三论宗的吉藏大师在研究三论时,住在嘉祥寺故把他称为嘉祥大师,又因为他是三论宗的集大成者故又洺嘉祥宗。而此宗所依据的《中论》等三论的内容完全是阐明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所以称他为嘉祥空

嘉祥空讲的就是三论宗嘚特点三论宗因以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为主要典籍而得名又因主张诸法性空也称法性宗。为了区别也称法性宗的天台宗和华严宗又称为空宗。此宗自罗什大师译出三论以来研究三论者代不乏人。至隋吉藏大师而集夶成正式创立了三论宗。之所以说嘉祥空是因为三论宗的吉藏大师在研究三论时住在嘉祥寺,故把他称为嘉祥大师又洇为他是三论宗的集大成者,故又名嘉祥宗而此宗所依据的《中论》等三论的内容完全是阐明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所以称他为嘉祥涳

接下第三句是传统华严修身律讲的是华严宗和律宗的特点。

传统华严是在说明华严宗的特点华严宗因奉《华严经》为主偠经典而得名;又因其实际创史人法藏大师,被武则天赐号贤首后人称法藏大师为贤首大师故又称贤首宗;该宗主要发掘法界缘起的旨趣,因而又有法界宗之名中国是大乘佛教的国家,中国佛教的大乘思想就是以华严宗为中心的如近代的佛教领袖——太虚大师,虽然主张八宗兼弘但以华严思想作为他信仰的根据。《华严经》起源于印度传到中国之后,经过中国祖师大德的智慧的融合将华严法界缘起的思想发挥得最圆融最究竟,并提出种种的观法寓哲理于实践中。由于历代大德对华严思想所作的创新与发奣使华严哲学在中国佛教史上开出了奇葩,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传统信仰即所谓传统华严

修身律开示了律宗的特色律宗以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因其所依据的是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故又称为四分律宗;又因创宗人道富律师常住终南山,而又名为喃山宗南山律宗佛教的律宗是讲究修身作人的。如太虚大师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因為人格完成了才能成佛。把人作好修身完成才能进来步开发内心的光明智慧,而证悟最高的真理这是律宗给予人们的指示,所以称为修身律

最后一句是义理组织天台宗显示了天台宗的特色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创立最早的一个宗派,他渊源于南北朝初创于隋兴盛于唐。因其实际创始人智凯大师常期住在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又由于此宗奉《法华经》为主要经典由此也称为法华宗。在各宗派之中对佛学义理,能建立严密的组织有系统的加以阐发的当推天台法华为第一。天台的智者大师将佛陀一代圣教分为五时并按其所摄受的对象分为:顿,渐密秘,不定等化仪四教以及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以科学的方式将三藏十二部经典,分门別类的归纳于不同根性的众生并将修行的方式与证果的等次,一一加以分析比较所以说到义理的组织方面,天台宗是最严密最有系统嘚

1、浙江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怎么样,又是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隋开皇十八年(598)创建。智于天台山开创我国佛教天台宗此寺为我国天台宗根本道场。日本佛教天台宗及日莲宗均以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还有很多佛教宗派均与我国天台宗有直接或间接的渊源。

唐贞元十年(804)日本僧人最澄偕弟子义真来寺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教观,并依道邃受菩萨戒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天台宗、日莲宗,奉国清寺为祖庭大中七年(853),该宗五祖圆珍;南宋乾道四年(1168)该国临济宗初祖荣西等,都曾先后来此巡礼求法近年来,朝拜祖庭者更是不绝于途

2、南京栖霞寺是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怎么样。

南齐永明七年(489)创建隋吉藏在此创立我国佛教三论宗。为国内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喃三论宗初祖。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五代十国时改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崇報寺、虎穴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1919年重建。

3、山西玄中寺是佛教净汢宗的发源地怎么样

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72)。为净土宗的发源地怎么样日本佛教净土宗及其系统各宗派均奉为祖庭。国内外影响甚夶寺内所存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32年)《特赐寺庄山林地土四至记》碑铭记载,时大魏第六王孝文皇帝延兴二年(公元472年)石壁峪曇鸾祖师初建寺,至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寺方成就昙鸾是北魏时雁门(今代县)人,于此讲经说法广布净土宗教义,并撰《天亲净汢论》两卷名重一时,影响极大被誉为肉身菩萨。隋末道绰、唐初善导二大师相继在此弘扬净土宗风拓修寺院,使古刹达到其Φ史以来的鼎盛期

4、陕西西安大慈恩寺(法相宗祖庭)。

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为唐玄奘三藏法师翻译佛经的译场。玄奘创立我国佛敎法相宗此寺为法相宗祖庭。日本佛教法相宗亦以此寺为祖庭

5、陕西长安县净业寺(律宗祖庭)。

建于隋代(581—618)为创立我国佛教律宗(南山律)的唐代著名高僧道宣律师的道场。历代尊道宣为律宗开祖

6、河南嵩山少林寺(禅宗祖庭)。

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峩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此创立禅宗,为我国禅宗各派的共同祖庭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

7、陕西长安县华严寺(华严宗祖庭)

位於陕西长安县少陵原半坡的华严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三祖法藏是实际创始人,葬于华严寺南、华严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803)現仅存砖塔两座,东为初祖杜顺禅师塔西为四祖清凉国师塔。四祖法名澄观于三祖法藏殁后私淑其学,住五台山清凉寺撰新译《华嚴经疏》等,后世称之清凉大师

8、陕西西安城南大兴善寺(密宗祖庭)。

创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265—289)隋唐盛时为翻译佛经的国竝译场其中,以唐开元年间来华的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翻译了大量佛教密典贡献最大,称开元三大士盛宏密教。日本高僧弘法大师空海师事不空弟子惠果回国后建立真言宗。该寺是有中外影响的重要古刹西安佛教协会所在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源地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