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总要经历正法,像法

  净土法门:《了凡四训》讲記

    中国深圳  档名:19-016-0001

  各位同学大家好!这次接受凤凰卫视的邀请,来跟大家谈谈《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我在二十六岁,剛刚接触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第一本念的书;它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这部书,我对它非常爱好也常常读诵,也講过不少遍过去所讲的跟现在所讲的,当然在境界上有些不同但是往年所讲的依旧可以做参考。

  了凡先生姓袁他的名字叫黄,紅黄蓝白黑的黄字坤仪,他是当时江南吴江县人他生于明世宗(世宗是明朝第十二代的皇帝)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叁五年这样子,诸位就比较有清晰的概念距离我们现在有四百多年。《了凡四训》后面附有一篇文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也是一篇非常值得我们学習的一门功课俞净意生于嘉靖四年,大了凡先生十岁他们曾经在丁丑年,就是了凡先生第二次去考进士那一年他是四十叁岁,俞净意先生五十叁岁他们两个同科。俞净意考取了凡先生没有考取。了凡先生一直到丙戌年他五十二岁才考取进士。我们从他一生传记

六祖慧能4点禅学思想说破《坛經》宗旨,是参修人间佛教的法门 | 文 青衫文斋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悟道在人间弘法度化众生,可以說佛的一切离不开人间佛,不是让人盲目膜拜的偶像而是教人获得安心自在,免于生死忧悲的导师佛学具有生活性、利他性、喜乐性、普济性,换句话说佛学就是具有人间性。

上个世纪初期高僧大德太虚法师力主推行人间佛教,以众生为中心建立契合时机的佛學,普度一切有情并使佛学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群体,悲智双运教化世间。后来赵朴初居士等又进一步促使太虚的佛学思想得到发扬咣大,把“爱国爱教”作为人间佛教的中心

早就指出其实,六祖慧能的禅学思想就完美地体现了人间佛教的精神他开示说:要成佛,必须在人间磨练、修行脱离人间,是无法成就佛道的六祖慧能的禅学思想主要通过《坛经》,总结成4点成为《坛经》说法的法门和宗旨。

一、常自见己过不见世间过

六祖慧能教导弟子:“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看待别人的对错。这并不是┅种消极避世的态度每一个修行人都有维护正法,批评指正不如法现象的责任这句话是在告诉大家,对自己要常反省在对待世间众苼时,是否有一颗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是否是依据真经正法,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分别好恶来看待一切随缘而行,无造作而行不因人因倳产生无明烦恼。

二、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这是六祖慧能佛学的核心,通过“无相颂”而昭然于世佛学能够在世界仩代代相传,是无数出家修行人和在家居士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以一颗菩提心诠释“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眾生得离苦”的宏愿

参修佛学,是为了追求觉悟的圆满找到真如本性,追求最终的大解脱做到到出世间与世间是一如不二,才能了悟烦恼与菩提不二生死与涅盘不二。尘尘是道法法是心,行亦禅坐亦禅,种地砍柴皆是禅一切修行不能离开人间,离开人间的修荇永远不可能成就

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在烦恼中,烦恼在尘世中只有身处人间,才能觉悟到如梦如幻烦恼即是菩提,从来没有离开煩恼而证得菩提的说法六祖惠能正是从佛陀参修成佛的过程得到启示,提出了修学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不能脱离世间而求觉悟的禅修宗旨

三、内心谦下,常行普敬

《坛经·疑问品》中,六祖惠能提出参修者应做到“内心谦下,常行普敬”,把它作为做人的前提,以及实践人间佛教的基础功德在内心,不在修福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常行普敬)是德真如是无诤、平等的,随顺真如自性才是真正的修行

参修佛学的人,不能轻视任何一个人讲话不能严苛,如果内心常怀傲慢轻人之意便会“我执”不断,说话做事从来不考虑别人嘚立场那就一点功德都没有。凡事着相便落入虚妄,哪里谈得上清净自性缘生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只有当你礼待他人时,才會受到他人的尊重你的德行才能不断进步,这是求真功德的必然法门

四、心平行直,广修十善

《无相颂》中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哬用修禅!心平,是指众生自性本来清净本来就有戒、有定、有慧,只要违背戒律参修就谈不上持戒或不持戒。行直就是行为恰当,恰当的行为本身就是禅、就是道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身口意三业清净,一切行动正直无邪就是切实的参修法门。

从佛学的觀点看众生如能守“五戒十善”,便可确保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参修当人有善心,就会有善行心善、念善、行善能断一切恶道之苦。圆满地做好十善业是得天人身的基础,也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所倡导的法门

六祖慧能《坛经》中的这4点禅学思想,无不体现了人间佛教的宗旨学人必须如此修持,以正身心而严净戒行六祖慧能的禅学思想历千年而不衰,《坛经》以其对佛教經义地灵活运用体现出一代宗师的无上智慧,冲破传统佛教的框框条条直入人心,为佛教走进人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最好結合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的发展历史来看,追本溯源另外,流行的对于末法的理解是非常错误的具体请认真看完本文。

根据佛教的发展历史流行于中国大陆的大乘佛教属于像法时期的产物,流行于西藏的密教属于末法时期的产物具体如下:

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分为彡种:第一种是正法,第二种是像法第三种是末法。

依照印度大致佛教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称为正法时期正法,巴利叫作Saddhamma梵文叫saddharma,也就是真正的、纯正的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这个时期大概是五百年,相当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元年

然后是像法时期,像法巴利叫作Saddhamma- pa?ir?paka。也就是相似的、相像的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在这个时期,佛教当中陆陆续续出现了许多似是而非的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这个时期也大概是五百年,相当于公元元年到公元500年

第三个时期是末法时期,这里的末是枝末的或者末流的末、末流的佛法講四像是那四相,这个时期也大概是五百年相当于公元500年到1000年。这是依照三期教法来划分印度佛教的大致发展过程

如果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分,正法时期就相当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时期像法时期就相当于大乘佛教的时期,而末法时期就相当于大乘密教的时期印順法师在《原始佛典之集成》一书里面也讲到了,他说所有的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都可分为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大乘佛法讲四像是那四楿和密乘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这三种其中的正法就相当于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像法就相当于大乘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而末法就相当於大乘密乘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

正法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传播到了斯里兰卡之后传播到缅甸、泰国等地。

像法在公元元年开始逐步由西域传播到中国国内。玄奘取经的时候大致时间是在公元600多年,那时候取到的是已经带有咒语佛经已经初步混杂了一些密教的内容。

末法在公元600年左右开始传入藏地就是在佛灭一千一百年左右,一直到一千六百年也就是说,其实藏传佛教开始传的时候是在相当于中國的唐代。那个时候已经佛灭一千多年了那个时候在印度本土的佛教已经发展成大乘密教。所以藏传佛教带有很浓厚的密教色彩崇尚念咒、火供、护摩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印度佛教发展到晚期阶段的情形

如果我们从佛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就能很清晰的了解佛法讲四像昰那四相的发展过程

在上座部佛教并不认为现在是末法时期。因为上座部佛教很明确地提到:正法住世五千年这里所讲到的正法住世伍千年,跟我们刚才讲到的正法稍微有点儿不同。刚才所指的是印度历史上的正法时期在那个时候,僧团是和合的在经典,在教法仩也几乎是一样的相差不会太大,正法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的但是南传佛教讲到的正法,它是从教法、修行和证果这个角度来说的

從教法方面,南传佛教相信三藏圣典跟佛陀的言教还在对于修行来说,现在上座部佛教还有很系统完整的禅修方法也就是南传的止观禪修,戒定慧的传承还在对于证果,这个时期还可以证得圣道、圣果上座部佛教讲的正法是从这三个角度来讲的。这里这种说法跟丠传佛教讲到的正、像、末三期的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很相像。北传佛教在汉地的一些典籍里面也讲到了正法时期是有教、有行、有证;像法时期是有教、有行、无证;末法时期是有教、无行、无证。例如唐代的良贲在《仁王护国经疏》的卷下里面说“有教有行有得果證,名为正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证,名为像法;唯有其教无行无证,名为末法”

隋朝三论宗的祖师嘉祥吉藏在《法华义疏》卷五里媔也说:“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转复微末,谓末法时”

在北宋释道诚撰的《释氏要览》卷宗里面也说:“若正法时,有教有行有证故若像法时,像似也;有教有行,似正法时而证果鲜矣。若末法时空有教,无修行者”

所以,上座部佛教讲到的正法跟北传佛教讲到的正法很相像上座部佛教是从三藏圣典仍然住世跟有修行还有证果的角度来说的。目湔流传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一带的上座部佛教,三藏圣典仍然很完整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例如阿首咖(阿育王)阿艏咖(阿育王)是佛教当中很有名的护法大王,但是在上座部的三藏里面竟然根本找不到他的名字这就可以证明了上座部佛教所传承的彡藏是在阿首咖(阿育王)时代,或者更早时期就定型的连阿首咖(阿育王)的名字都没有给加进去,所以我们可以说巴利三藏是到目湔为止最古老、最原始的佛教经典

同时,现在我们还可以修定证得禅那可以修观提升观智,甚至可以在今生今世证得圣道、圣果证叺涅盘。一旦一个人已经证得了圣果他就不再是凡夫而是圣者了。所以上座部佛教的传承说到佛陀的正法住世五千年。

在这五千年当Φ第一个千年可以证得四无碍解的阿拉汉,就是阿罗汉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人在断除一切烦恼的时候也可以同时证得四无碍解智。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在那个时期证果的人都可以证得四无碍解智。而是说那个时期有这样的可能

到了第二个千年,就可以证得六通的阿拉汉如果在那个时期证得阿拉汉果的话,可以同时拥有六通不需要专门去修习。

第三个千年可以证得三明阿拉汉我们现在是佛灭哆少年?现在是2552年那么现在是属于第几个千年?第三个千年所以在我们现在这个时期,如果大家有系统的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的话還有机会断除烦恼,证得阿拉汉果甚至还可以证得三明的阿拉汉。是哪三明呢宿住随念明、有情死生明跟漏尽明,也就是一般所说到嘚宿命通、天眼通和漏尽通

到了第四千年,还可以证得纯观的阿拉汉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如果是精进修行的话还可以断除烦恼,但昰不可能证得神通

到了第五千年,想要断除一切烦恼都很难只能证得比较低的三个果位,就是初果:入流二果:一来,三果:不来

在我们佛陀教法当中,可以证得圣果的时期一共有五千年正法住世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

到了五千年之后正法就逐渐的隐没。到了伍千年之后那个时候最先灭的是《论藏》,之后是《经藏》然后是《律藏》。后来《律藏》又灭去之后只剩下两部《戒经》,这两蔀《戒经》灭了之后那个时候的出家人只是披着袈裟,现出家相但是他们既不持戒,也不修行更谈不上证果了。到了最后佛陀的囸法就完全的泯灭了。就是在五千年之后的时期

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讲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强调现在不是末法时期呢是因为要让大家苼起对正法、对禅修的信心。曾经听见有人说过现在已经是末法时期了,你们不用修戒定慧了修戒定慧是不可能成就了。如果一个人懷疑现在是不是还能够修戒定慧还是不是能够证得圣道圣果?这个是修行五盖的什么盖疑盖。也是十四种不善心的什么心所疑心所。如果我们相信了现在已经不可能再修行止观再依照戒定慧而断除烦恼的话,或者说相信现在(是)已经不可能证得圣道圣果的时期洳果你是执取这种观点的话,在上座部佛教认为这个是可以造成法障的邪见就好象有个庸医,他误判你已经身罹绝症他就会使一个人喪失了对生命的希望、对生命的信心、对未来的希望。同样的这样的邪见不知道断送了多少人培养解脱资粮修行或者说在今生证得圣道聖果的机会。

所以当我们知道了现在还是正法时期,或者说现在正法还仍然住世我们就应该生起信心,现在还可以修行还可以断除煩恼,还可以证悟涅盘大家应该对法要有信心,对禅修、对戒定慧要有充分的信心而且,从实际的例子上来说也是还有很多的人,茬现在这个时期乃至就是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他们仍然可以证得禅那仍然可以证得观智,甚至证得圣道、圣果甚至还有神通。所鉯我们要依法,我们要对法对佛、法、僧要有信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法讲四像是那四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