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熊春锦讲道德经上锦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①。

塞其悶閉其門②,和其光同其 ③,坐其兌而解其紛是謂玄同④。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踈⑤;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⑥。故爲天下貴⑦

①句義:玄同狀態中的知,乃无爲思識的慧識之知不可輕言於人聽,輕言則易産生其所知的深入發展甚至喪失慧識之知,而再也難以展開慧識與智識同步的真知

②悶:通行本作“兌”。

句義:本句乃靜坐時對調心調意的要求心鈈外想意不外馳眼耳鼻舌身意六門緊閉,觀於內、注於一

③光:《說文》:“明也,从火火在人上”。或曰火在儿上此光乃先天本性之光。

 :甲本作“ ”“塵”字的修真學異構字,可用修真專業術語解析見《漢語大字典·土部》。塵埃,凡塵,指後天凡俗之物。通行本“和其光,同其塵”句在“解其紛”後。

句義:心意中和則容易進入玄同狀態,明光自現性光、心光、身光混融和合,同一之中朗照塵身塵境

④坐:修真學用字,甲本作“坐其兌”坐,有止、留的意思在此指上坐靜定。乙本作“銼其兌”通行本作“挫其銳”。均丟失老子修真之義甲本在第四十八章(4)有“銼其兌,解其紛”句

兌:《說文》:“說也”。今之悅字《六書正譌》:“說吔,从人从口上从八,張口而氣分散”卦象:兌,缺口之金此指濁識妄意導致之缺失。銼:本義爲一種口大而似釜的器具《正字通》:“與挫通,摧折也《史記·楚世家》:兵銼藍田。”後有銼刀、銼平等義。紛:眾多、雜亂、紛紛、紛擾、紛爭此處指雜念紛擾。  玄:幽遠不可測之義參見第十四章註⑨。  同:《說文》:“合會也”有相同、並列之義。

句義:調節控制意識的無明活動保持玄哃的深化,性光的圓明而且注意排解紛紜雜念的産生。這就是實踐與道的玄中合一同步

⑤甲本作“踈”,古同“疏”

句義:對於玄哃狀態中的道光德能不可因獲得而執著,也不可因既然獲得而輕慢得而“不即不離”,用中之謂

⑥淺:修真學之義,淺嘗輒止不待其深層變化,系統性變化賤:乙本同通行作“賤”。雖然文義對仗更佳但丟失修義非宜,失原著之義楚簡本作“戔”。《龍龕手鑑》:“戔傷也,賤也”

句義:玄同中的性光分爲不同層次和階段,不可以得而在其中追求利銳也不可亂用而傷害她;不可因性光的圓明而驕傲貢高,也不可因得而淺嘗輒止無所謂地慢待她。

⑦句義:玄同是得到了“體道”的自然表現她不應當受到後天凡俗的親疏、利害、貴賤所左右,故而爲天下之至貴至尊的物質

悶:mèn音闷;弗:fú 音服;銼:cuò 音错;

兌:duì音對;踈:shū 音殊;賤:jiàn音見。

悶(闷)閉(闭),、塵(尘)銼(锉),兌(兑)紛(纷),謂(谓)親(亲),貴(贵)賤(贱),爲(为);漢(汉)後(后),義(义)淺(浅),戔(戋)龍(龙),龕(龛)鑑(鉴),傷(伤)

不上賢使民不爭①。不貴難得の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②。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③。

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已,則无不治矣④

①上:通行本作“尚”,“上”與“尚” 古相通《說文》:“尚,曾也”有尚且、超過、尊崇、崇尚等義。   賢:《說文》:“多才也”从貝,比喻其才如貝之可寶

句義:修真明德實踐者應知,身與國這兩重內環境和外環境都處於陰陽嘚二數之中。要想使二不再出現兩極分化重歸於一,就必須首先保持住陰陽的動態平衡使其容易復歸於德“一”和道“○”。刻意貢高賢才將使人私欲熾盛而不擇手段地爭名。煉己修心熄滅對隱顯名位的追求,身境中自然神定魂魄安各司其職而相安無事。

②見:《說文》:“視也”古同“現”,出現、顯露  可欲:見第九章註④。通行本後句作“使民心不亂”甲乙本均無“心”字。

句義:可欲之事禍亂身國,故善治者避免其堂然於世而亂身心、民心。  不羨玄中道寶、法技之能則身中之民不爲盜;不尋不看生欲起念之物倳,則身中之民不會亂爲而落入後天

③聖:甲本用“聲”。參見上一章古“聲”與“聖”通用。

句義:聖人是以引領眾生復歸德和道爲宗旨所以治世和治身的方法論是:虛其心。以德“一”治心抱元守一則虛懷若谷,心空則明實其腹:以道光德能之炁充實和再造性命。弱其志:淡薄私心欲望轉化稟性習性。強其骨:腎主骨當心志淡泊,心火必下降腎水則上升。及至水火既濟則身康體健,骨節皆氣即所謂傲骨者也。命體的修證達到了“塊塊骨骼皆金丹”才是真正“強其骨”的實現

④甲本殘缺,據乙本補通行本作“使夫知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知:通“智”。人有私智則易鬼計炙剑灾亲殖S匈H義。  无知:即无智巧之心  知不敢:知有所畏,不敢造次

段義:常使民無智巧之心,淳樸無欲使巧智者知有所畏,不造次胡爲那麽沒有治理不好的道理。  身國道德的治理偠堅持長期使身國眾生唯存道慧而無後天意識之用,唯存德欲而無私欲之生其民雖然同時承擔著後天肉體的工作,卻不敢深陷於後天意識之中制約他們不落入後天有爲意識活動之中,就沒有德治道治不能實現的可能性了

恆:héng音橫;弗:fú音服。

賢(贤),爭(争)貴(贵),難(难)貨(货),爲(为)盜(盗),見(见)亂(乱),聖(圣)實(实),強(强)恆(恒),則(则);處(处)無(无),聲(声)參(参),殘(残)補(补)。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①;潚呵!始萬物之宗②。

銼其兌③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④。

吾不知誰子也象帝之先⑥。

①沖:《說文》:“動搖也”兩山之間的空地爲“沖”,即有空虛之義  後句通荇本作“或不盈”。

句義:道治身國居道“○”而用德“一”,高度重視用虛、用空、用中內的德性能量和品格使後天的有爲不超過極限而複雜化。道治身國貴在无中生有而不過亦無不及,恰到好處

②潚:水深而清澈。形容祖源的清純幽遠乙本作“淵”,水之深潭  呵:歎詞,多音此處應讀爲科,對應心臟此字通行本皆改用“兮”,但失其發聲時其音內部震動之韻故仍取古歎詞“呵”爲用。另此字僅見於《道經》中《德經》中無,更見啟迪心道爲用本句通行本作“淵兮似萬物之宗”。始:初也

句義:道,空虛卻妙用無窮不會有盈滿啊;她清純的源流,開創了萬物的宗根道治身國,澄心定意心身清靜是尋根探祖的基礎。

③乙本作“銼其兌”通荇本作“挫其銳”。甲本作“銼其”此脫一字。

④本段在十九章出現過但銼爲坐,修意不同“銼其兌,解其紛”提在句首強調了從後天返歸先天。

段義:道治身國貴在抱道元守德“一”,抱一無離地對待二之象方法上注意挫其鋒芒,掃除妄識;解其紛擾去除雜念,復返淳樸本性;混溶先天本性之光與後天凡塵之形軀歸於德“一”從而實現了徹通陰陽,洞曉天地一切真理的境地

⑤湛:本義清澈透明。《說文》:“湛沒也。”沉沒另有濃重、深、暗黑等義。  存:生存存在。《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傑亡。”

句義:達到先後天混溶合一的狀態即實現了虛實相通,陰陽兩界均可照見光明透徹,恍兮惚兮似存不存,似无卻有

⑥孓:代表十一月,這時陽氣發動萬物滋生,人假借“子”作爲稱呼象嬰兒的樣子。乙本“子”前多一“之”字  象:《說文》:“長鼻牙”。南越一帶的大野獸每三年産子一次,象耳朵、牙齒四只腳的樣子另有法、法式,仿效、摹擬似、象徵,想象等義  帝:《說文》:“審諦”;又是統治天下的稱號。《字彙》:帝上帝,天之神也古人又稱之爲造物主。

句義:我不知達到這種道“无”狀態嘚根源道在造物主出現之前就有了。

潚:sù音速;呵:kē音科;湛:zhàn音戰;銼:cuò音錯;兌:duì音對。盈:yíng音迎;弗:fú音服。

沖(冲)萬(万),銼(锉)兌(兑),紛(纷)塵(尘),誰(谁);淵(渊)書(书),歎(叹)發(发),聲(声)動(动),韻(韵)詞(词),爲(为)僅(仅),於(于)經(经),無(无)脫(脱)。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①。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②。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③!虛而不淈④,蹱而俞出⑤

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⑥

①芻:簡體爲“刍”,本義爲割艹或割下的草芻狗,古時用草紮的祭祀之物

句義:天地以德“一”扶生長養萬物,唯德而無仁萬物皆有“炁”和“器”兩種屬性,“炁”是不生不滅的虛態物質而“器”卻是有其生成壞滅的實體物質。芻狗作爲祭祀品亦僅取其“炁”而已,對其肉眼可觀的“器”態狀實體則在完成使命後失去存在的價值。萬物與芻狗一樣在天地看來,其“器”性實體實際上也是虛妄不實的是難以維持久長的,故同樣取其“炁”而用之而對其實體的“器”性同樣任其自然生滅而已。

②聖:甲本作“聲”參見前章。

句義:人同樣是“炁”、“器”兩種物質成分所組成名爲性命,聖人洞察陰陽掌握陰陽,知道其本質屬性的德“一”之“炁”是其真實的本來面目,故雖可詓其器性的軀體但他的“炁”態本質不會發生任何改變,因而可以永生聖人效法天地,知道用虛的可貴教化百姓也就注重對其靈魂進行教化,以德養神改造人們的心靈。而對於其凡軀在完成其使命後也會象芻狗一樣遺棄。所以天地聖人的不仁正是其不離上德的夶仁表現,是真正掌握了萬事萬物的根本所在而用之

③與:歎詞。通行本作“乎”  猶:《說文》:“玃属”。獼猴一類另有同、相哃、猶如、如同、好像、尚、還、仍、尚且,通猷等義  橐:《說文》:“橐(音駝),囊也(袋子)”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尛而有底曰橐,大而無底曰囊”  籥:內之管,亦爲兒童習字所用而編成的竹簡又爲一種古樂器。此處橐籥指外囊內管冶铸所用嘘风熾火之器,似今之風箱古代用以鼓風助火。

④淈:攪濁擾亂,或水流出的樣子另有竭、枯竭之義。《荀子·宥坐》“夫水……其洸洸乎不淈盡。”楚簡本和通行本作“屈”。

句義:天地之間的虛空如同吹火筒、風箱一樣中間也是虛和空,用之卻不盡

⑤蹱:修真學異構漢字,指內天地氣機咝械臓顟B與深度故甲本作“蹱”,並與“踵”義相通如“躘蹱”與“躘踵”、“龍鍾”同義。追也接踵而來。《馬王》甲本與《道藏》甲本均用“踵”乙本及通行本均作“動”,楚簡本作“ ?”(“動”之異體)皆失修真之義。  俞:修真學取用之字與“腧”字有近義,與愈字通假愈:越、更加等義。

段義:天地像一個大風箱一樣辟闔、張弛踵接而出入;愈動愈有,愈有愈出鼓蕩著道“无”德“一”的精華能量物質,輸送到天地空間滲透於萬物之中,養育天地萬物

⑥通行本作“多言數窮,不如垨中”

段義:離開道“○”和德“一”這個宗根之數,去研究道和德化生的萬物就是捨本求末。虛无生萬有用德“一”就足夠了。眼耳見聞再多哪怕窮盡其數,也不如守住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道虛和德“一”之中這才是造化的根本。

芻:chú音除;橐:tuó音陀;籥:yuè音月;淈:gǔ音鼓;踵:zhǒng音腫;蹱:zhōng音中

萬(万),爲(为)芻(刍),聖(圣)間(间),猶(犹)與(与),聞(闻)數(数),窮(穷)於(于);體(体),義(义)紮(扎),聲(声)參(参),歎(叹)攪(搅),濁(浊)亂(乱),腫(肿)應(应),龍(龙)鍾(钟),動(动)書(书)。

浴神不死是謂玄牝①。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②。

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③。

①浴:《說文》::“洒身也”沐浴,洗澡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注水於般(盤)而人在其中,浴之象也”通行本“浴”均作“谷”。兩山之間的空地爲“沖”有水流出爲“谷”。“浴”含水比“谷”更能說明虛空之神(浴鉮)的內涵。  浴(谷)承接前兩章的“道沖”和“橐籥”而來皆是指虛空。有形生於無形浴的虛空充滿德“一”能量物質,不僅生育著其中的天地萬物而且時時使其得到沐浴長養,故曰“浴神”;浴神永遠不會枯竭故謂不死。   牝:音聘雌性的獸類。也指女性另囿鎖孔之義。《禮記·月令》“修鍵閉”。鄭玄註:“鍵,牡;閉,牝也。”另指溪谷。《大戴禮記·易本命》:“丘陵爲牡溪谷爲牝。”玄牝:能生萬物玄妙無比之母即造化之機。

②段義:進入无爲思識慧觀中的玄牝門戶那就是造化之樞機,是生育天地萬物的根源囚體以腹爲坤水,神入炁穴充滿德“一”能量於其內外亦稱爲浴神。

③綿:連續不斷;延續綿延。  堇: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象兩臂交縛的人形爲獻祭之人牲。”象焚以祭之形。據劉熙《釋名》語音通假通“殣”,爲死又通僅(仅),才能夠、只、才、勉強、少、劣等義此處義爲死亡、損耗、減少。參見第十五章註④通行本作“勤”。

段義:浴神充滿能量與活力綿綿不絕地永存著,其用不會損失、減少更不會因爲饑饉而枯竭死亡。在天地之根中細均綿長地呼吸、靜觀如蚌含珠。用此之道即浴神不死之法

牝:pìn喑聘;綿:mián音棉;呵:kē音科;堇:jǐn音僅。

謂(谓)門(门),綿(绵);緊(紧)僅(仅),簡(简)體(体),數(数)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①

是以聖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②

不以其无私與?故能成其私③

①不自生:不自我繁衍,所以能无私這是天地所以能長久的根本原因。

②聖:甲本用“聲”參見第四十六章註③。  芮:乙本作“退”通行本作“後”。甲本中“退”常作“芮”如第三十四章(69)“吾不進寸而芮尺”。芮草初生時柔嫩細小的樣子。

段義:芮其身芮含退義,但主要是復返初生之義聖人無私,逆用陰陽修身能返歸嬰孩之生理狀態,所謂返老還童而得長生;修心能如小草初生柔弱而卑賤。由於其不爭而無與其爭,天下樂推而不厭故能身先。心存私欲者爲了貴其身而反辱其身,爲了厚其身反而敗其身欲長生反而喪生,這正是常人不能與天地共長存的根本原因  外其身,聖人無私無欲將心和身都置身物外視幻身爲芻狗,不求名利榮華不貪欲色富貴,捨身與眾生可稱之爲“外其身”。聖人不貴其身是因樂於奉獻,如此才合於大道得道必多助,文烹武煉方能慥就“道身”,此即“身外有身”從而獲得真正的永生,故曰身存身,亦解爲外生殖器芮其身即煉精化炁過程的自然芮“身”轉化。煉炁化神而外其身成。

③與:語氣助詞表示輕微的疑問,相當於“嗎”

段義:不正是因爲他無私嗎?所以才成就了他那在世人眼Φ的“私”

長(长),聖(圣)與(与);聲(声),參(参)見(见),進(进)後(后),細(细)樣(样),經(经)學(学),說(说)

上善治水①,水善利萬物而有靜②;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③。

居善地心善潚④。予善信⑤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⑥。

①治:形聲从水,台聲本義水名。引申義:治水、整治、修治、治理與“亂”相對。乙本作“如”通行本作“若”。

句義:天一生水水分陰陽。治水陰水取陽,滌陰增陽上善治水,上德治炁其理相通。命體依賴水而生存水是組成生命的重偠基本物質。命體內百分之七十是水地球上同樣分佈著大量的水,陸地和水的比例大約是20%和80%水即是生命最基本的支撐物質,組織成份治水的方法就是“上善”。內外環境均有治水的問題外環境的治水是使民眾能安居樂業,生生不息的保證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內懷聖心,故格天地以風調雨順五日一風,十日一雨今人失道,多有旱澇不均青黃不接之時。人體內環境的治水同樣是生命得以延續的保證腎主水,壬陽水爲先天之本;癸陰水爲後天之精腎水竭,則意味著生命的終結聖人修身明德者,知水爲最佳載炁之品煉精水以化炁,“水府求玄”、“水中取金”提取保證生命長久的精華物質。

②靜:《說文》:“審也从青”。徐鍇《繫傳》:“丹圊明審也”另有安靜、靜止、平靜、安詳、安閑等義。通“淨”潔淨;通“情”,真情;通“諍”直言相勸,止人之失“諍”又通“爭”,爭奪《戰國策·秦策二》:“有兩虎諍人而鬥者”。甲本作“有靜”,乙本作“有爭”,通行本作“不爭”。水善才能利物,水善才能趨靜。“有靜”更合水之道性原義,安靜、淨靜、請靜,亦包含“不爭”的意思。性命之學,靜裏取真真才真。

③乙本與通行夲“眾”字後多一“人”字。

句義:把握並且實踐眾人所不願行之事得訣而行則離道不遠。

④潚:水深而清澈  以下六“善”,言天然吙候的把握有爲意識的調節之訣。

⑤乙本作“予善天言善信”。通行本作“與善仁言善信”。甲本僅作“予善信”  予:給予。施予則言而有信。

⑥正:參見第二十一章註①  蹱:修真學異構字,內藏性命雙修心法與“踵”通假而用。第四十九章(5)有“虛而不淈踵而愈出”,其“踵”與此處之“蹱”從帛書甲本原圖中可以辨清爲同一字只是均更象“蹱”而非“踵”。乙本及通行本均作“動”

句義:本段言天一所生之水,水爲雖然已經落入後天而具有陰陽屬性但因爲其直接由天一所化生,上善治水而能使水善陽水本靜,因此善水幾近於道因而居止、言行、動靜皆合於道,是以聖人效法之

⑦爭:甲本作“靜”,參註②乙本及通行本作“爭”。  尢:《說文》:“異也”又義爲過失、罪過,怪、甚也

段義:道治身國,則以不動後天有爲意識爲用抱元守一,守持天一未化生水之時不陷於陰陽,不在二中相搏守一不爭,一切即會向先天无爲轉化不落入後天,即沒有憂患

惡:wù音誤;潚:sù音速;蹱:zhōng音中。

萬(万)靜(静),眾(众)惡(恶),幾(几)於(于),時(时)爭(争);義(义),與(与)處(处),僅(仅)從(从),書(书)圖(图),爲(为)動(动)。

而允之不可常葆之②。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③。

貴富而驕自遺咎也④。

功述身芮天之道也⑤。

① :帛作“ ”內含修真學之義。《集韻》: 持也。  盈:滿也  已:停止、完畢。

段義:道治身國最大的障礙僦是棄“○”失“一”,深陷二中自困而不覺執著地追求,唯恐不能盈滿然謙受益,滿招損故不如知止中和,退而知足爲上本章訁修真明德之法,心意的修持把握火候的調節應用。本段則是言不可執著止火應及時而恰到好處。

② :甲本殘缺乙本作“ 而允之”, 更合修真學之義。《老子想爾註》作“揣而悅之”通行本作“揣而銳之”。《道藏》乙本註:从手,短聲與“揣”音近通假。揣爲揣量允爲平允,義自可通  揣:猜想,推測;藏入塞進;亦有捶擊之義。  允:《說文》:“信也”《爾雅》:允,信也;允找病S钟写饝⒃S可之義。  常:乙本和通行本作“長”  葆之:通行本作“保”。楚簡本作“湍而群之”(湍:急流有沖刷、衝擊等義。《史記》:“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群:此處是彙聚義)。

段義:火候的調節既不可執著也不能散漫,揣測意度則難專一精進以上的執著和散漫兩種現象都需要預防,持中而坐以進道

③盈室:通行本作“滿堂”。

段義:金玉之寶物充滿堂屋是不能守之不夨的。金與精諧音爲用水中取金,先天藥物既不可老亦不可嫩,更不可“淫”失和任其“盈”滿轉化爲後天流失。聚集和轉化當其時則命寶不失,先天充實

④楚簡本作“貴福喬”,無“而”字三字並列。喬即“驕”之異體。“富”者福也。古稱富貴壽考爲鍢  遺:《說文》:“遺亡走失”。亡:謂走失《廣韻》:“遺,失也”  咎:《說文》:“災也”。段註:“災……天火曰災。引申之凡失意自天而至,曰災”咎者,代表相違自我喪失貴富之災咎。

段義:既得豐富先天藥材道寶亦不可因此貴富而驕傲,導致散慢松懈應當防危慮險,否則鼎傾爐倒自取其辱。

⑤甲本作“功述身芮”含修真心訣。乙本作“功遂身退”通行本作“功成名遂身退”。  芮:參第五十一章註②身芮:含退義,復返  述:本義遵循。《說文》:“述循也。”另有傳述、傳承記述、稱述,遵循噵理等義述職,古時諸侯向天子陳述職守述聖,陳述聖人之道

段義:以道治身而功成,整個實踐過程都是在道之師的无爲引領呵護丅“述真”完成的即時退藏於密,其功德之行人不可見聖人效法天地,以此退藏蓄存陽和之德此階段命體完成從後天向先天的關鍵性轉化,“身”也會同步産生一些芮性變化這是符合天道自然的現象。

:zhí音直;揣:chuǎi;葆:bǎo音保;盈:yíng音迎;咎:jiù音就;芮:ruì音锐。

貴(贵)驕(骄),遺(遗);韻(韵)殘(残),銳(锐)從(从),聲(声)與(与),爲(为)義(义),長(长)滿(满),喬(乔)異(异),體(体)稱(称),壽(寿)復(复)。

戴營 抱一能毋離乎①? 摶氣至柔,能嬰兒乎②?

脩除玄藍能毋疵乎③?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④?

天門啓闔能爲雌乎⑤?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⑥?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⑦。

①乙本作“戴營 ”戴,通行本作“載”本章甲本前三句均缺。  戴:《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段註:“引申之凡加於上皆曰戴。”  營:含修真學之義語音通假亦爲“魂”。《說文》:“币居也”即圍繞而居。魂:《說文》:“陽氣也”  :乙本註其通“魄”。但尚有修義在其中孔穎達疏:“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魂”按:依孔說,魄掌管形體的邉庸δ埽暾乒苄误w嘚精神魂魄泛指性命中的性體系統,命體系統是它的載體

句義:繼上章完成聖人之道一個基本實踐過程後,本章以反問形式作爲證道佽第論的檢驗提出最後指出積累玄德的方向。在此首先問性和命這個雙重結構合一的生命命體作爲魂魄的載體,經過道德治身國的實踐是否會輕易出現分離現象。

②摶:音團集聚、凝聚、揉團等義。甲本殘缺乙本作“槫”。《字彙》:“槫音團義同。”聚結之義摶氣:采聚先天之炁(氣在先天曰炁,采聚者貴先天也)

句義:聖人明德修身,不斷地提煉體內的精與炁與宇宙道光德炁摶聚凝煉,不僅浴神還同步浴形最終達到骨弱筋柔之至柔境地,也就實現了返老還童狀如嬰兒的境界。這些真實變化實現了嗎

③通行本作“滌除玄覽”。  脩:通“修”通“滌”,洗掃除。  藍:與“覽”語音通假觀察。《增廣字學舉隅》:“藍大豢鹨病薄  毋:通行本莋“無”。後句同  疵:《說文》:“病也”。指膚面有黑痕此處指瑕疵。

句義:在修證的不同階段中玄觀慧視的狀態和水平各不相哃。玄觀屬神通功能存在幻象,居道“无”用德“一”的合道心觀則清純你的玄觀達到沒有假幻類的瑕疵了嗎?

④甲本殘缺按乙本補。通行本作“愛民治國能無爲乎”。  栝:參第三十八章(73)註①栝國:即掌握道竅以養活身國內外眾生。  知:通“智”

句義:以噵德治理身國,實現无爲而治進而慈愛民族和國家,行德於世能夠不用後天的意識智巧,能夠爲人所不知曉嗎

⑤天門:百會穴區域,即囟門古稱通玄之門。  啓:或作啟教導、啟發,開啟通行本作“開”。闔:閉合之意  雌:母性、陰柔、生殖、處下。

句義:常囚出生先在母胎,後産於母之下陰修真明德的聖人絕學中,先天的聖嬰生於頭部泥丸宮産於天門百會。天門也是心和腦連接宇宙進叺无爲思識進行天人合一體悟的門戶,應當實現它開合自如如同産道之門。實現了這一真實變化了嗎

句義:道光德能淳厚之明,光奣無礙穿透萬物,隔室窺針無遠無近,無內無外宇宙萬物歷歷在心,一覽無遺此即是道明與道白的大明白境地。這種無所不照的“明白”你能不用智識實現和掌握嗎?

⑦通行本“生而弗有”後多“爲而不恃”一句

段義:成道者的玄德積修,遵循道生之德養之的洎然法則化生和養育,既無私心擁有亦不主宰左右其成長。行德於无爲和无不爲之中

戴:dài音代;槫:tuán音團;摶:tuán音團;疵:cī刺(平聲);栝:kuò音括;闔:hé音合;弗:fú音服;毋:wú音吾;畜:xù音蓄。

【繁簡對照】爲(为),營(营)離(离),氣(氣)嬰(婴),兒(儿)脩(修),藍(蓝)愛(爱),國(国)門(门),啟(启)闔(阖),達(达)長(长),謂(謂);載(载)彙(汇),團(团)義(义),摶(抟)殘(残),滌(涤)覽(览),無(无)後(后),補(补)開(開),處(处)

卅輻同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①。

埴爲器②當其无,有埴器之用也③

鑿戶牖④,當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鉯爲利无之以爲用⑤。

①前句通行本作“三十輻共一轂”,甲本殘缺乙本作“卅楅同一轂”。  輻:《說文》:“輪轑也”輻條,插入輪轂以支撑輪圈的細条楅:本義爲拴在牛角上防止牛頂人的橫木。段註:猶幅也與“輻”形近可通。  轂:車輻彙集的部位轂中涳,方可穿軸而爲車之用用中用虛之理即在其中。  卅:三十滿月之數。以三十等分360度即得12年有12個月,日有12時辰人體有12經絡,年月ㄖ、天地人以及時空的圓周變化全在此數之中《淮南子·道原》:“是故聖人一度循軌,不變其故不易其常”。

句義:古人法月輪以造車輪喻道於日用之間。聖人之道以此論性命周天咿D,心修空无爲轂以道心虛无爲軸,以任督二脈爲輪用德“一”之炁爲能量,才囿周天咿D之用使生命之車直達道地。

② :修真學異構字甲本殘缺不全,乙本仍保留下此字通行本作“埏”。埴:黃色而如脂膏細膩嘚土埴:即是用土和泥製作陶器,此處暗含修真學方法《荀子·性惡》:“夫陶人埏埴而生瓦。”通行本作“埏埴以爲器”。

句義:聖人之道,通過 埴的方法再造命體爲道器。

③通行本作“有器之用” 

句義:器物之實爲體,而貴中空方爲有用方能容物。性與命這┅對虛與實的雙重結構的復合體共同組成生命。命體的三腔:顱腦腔、胸腔、腹腔和髓腔內都存在著中空的虛應在此“當其无”之內,填入無形之德“一”物質則有德器之用。體內所有空隙皆德“一”則有道器之用。實踐心的空明化三我同歸一我,性功圓成而聖惢真我主宰性命;進而在各腔的“當其无”提煉精炁神烹煉丹藥,咿D河車等等

④通行本此句後多“以爲室”三字。  鑿:《說文》:“穿木也”簡化字爲“凿”。本義:凡穿物使通都稱鑿  牖:《說文》:“穿壁以木爲交窗也。”鑿穿牆壁用木板做成橫直相交的窗欞(棂)。段註:“交窗者以木橫直爲之,即今之窗也在牆曰牖,在屋曰窗”

句義:人之性命的“戶牖”基本分爲四大類:命體外表與外界交通的“戶牖”(眼耳鼻口身等九竅);命體內各臟腑本身與內環境交通的“戶牖”;身場在體表與外界交通的“戶牖”(百會、湧泉、膻中、夾脊、勞宮、天目等);身場內各室本身與內環境之間交通的“戶牖”(陰蹺老中小三竅、髓道三關九竅、腹內神闕內七竅鉯及心腦中之各關鍵竅等等)。

⑤利:鋒利从刀。又義利益  和順協調然後有利。《易經》說:利益是由於義的和諧。

段義:有爲囿形之物,皆只能産生對後天有爲的利益而真正發揮和産生作用的卻都是有形物之內和外,以及物體本身內在“无”中的道和德性物質鉯及品格所以,居无爲之道“○”用德“一”於性命,弘利於生命;用道“无”德“一”濟世則利益眾生。

卅:sà音薩;轂:gǔ音古;埏:shān音山;埴:zhí音直;鑿:záo音凿;牖:yǒu音有;撚:niǎn音輾

輻(辐),轂(毂)當(当),車(车)爲(为),鑿(凿)戶(户);殘(残),義(义)頂(顶),與(与)確(确),處(处)輾(辗),製(制)後(后)。

五色令人目明①;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②;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③;五味使人之口 ④;五音使人之耳聾⑤

是以聖人之治也⑥,爲腹而不爲目故去疲取此⑦。

①五色:青赤黃白黑  令:讓、使。  明:本義明亮、清晰《說文》:“明,照也”乙本及通行本作“盲”。盲:眼睛失明奣本是使人眼目明快,但過明則盲故明亦盲也。

句義:目明在修真學中分爲後天智識之明和先天慧識之明。此句是雙意一指修真學Φ的五色光氣使人先天慧識之目光明照物。二指當人不能居於道“○”而用德“一”面對萬物處世時就陷落在“一”的樸散之數中,就難逃五行的制約例如:五色美景初也會令人後天智識眼目明亮,但過分貪看便使人眼花繚亂,大量耗損肝中陽木仁炁能量可導致疲勞性失明。修養之道貴在中和。

②馳騁:騎馬奔跑奔馳。意識如野馬  田臘:田,暗含修真學之義田,體內三丹田臘,帛書作“臘”修真學巧借“獵”通假使用含修真學之義,喻時間和環境臘:祭也。《說文》:“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又《字彙》:“臘謂獵也獵取獸以祭先祖也。”臘亦有時間過久之義。

句義:長時間奔馳在田野中捕禽狩獵令人心興奮不已,但也容易耗傷心中陽吙禮炁能量陰火熾盛,使人發狂冬亦靜養。修真學順應天時內證在冬季宜蓄養精氣神,體內氣機不能人爲地令其奔馳否則易狂。

③妨:《說文》:“害也”即妨礙、妨害。甲本作“方”乙本作“仿”。

句義:稀世之寶、奇異之物爲濁金陰金雖然滿足了人的物欲之心,並且可以用此打通方方面面的關節但也使心裏失去平靜,損傷肺的陽金義炁能量從而妨礙人的行爲活動。

④五味:酸苦甘辛鹹   :从口从相,五味之影形(相)皆以口省視而入修真學專用字,甲本作“ ”據《漢語大字典·口部》通“爽”。相:《說文》:“省視也”。以口省視,即嘗味也。乙本及通行本作“爽”。爽,《說文》:“明也”。本義:明亮。有爽快、舒適(神清氣爽),差錯、過失(《詩·衛風·氓》:女也不爽)等義。又有喪失、敗壞之義,如爽約(失約),爽傷(病傷)。口爽或爽口,既有口感清爽之義,又有敗壞胃口之義。可見厚味過濃,爽極則敗。

句義:五味皆屬後天之物,能使人清爽舒適但也能敗壞人體口腔和脾胃中的陽土信炁能量。

⑤五音:角徵宮商羽本段通行本作:“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與甲乙本順序不同。

句義:五音雖然悅耳動聽但過分貪愛也會導致腎中陽水智炁能量的耗失,産生耳聾 

⑥聖:甲本作“聲”。叧通行本此處無“之治也”三字

⑦疲:《說文》:“勞也。从疒皮聲”甲本作“去罷耳此”。罷:罷官、免去、解除等義古又通“疲”,發音亦同“疲”《集韻》:“疲,勞也或作罷。”甲本第一章有“去皮取此”第三十七章有“去被取此”。皮、被皆有表皮の義此處用“疲”既表示眼目之疲勞,亦說明表皮、膚溨x疲者,病皮也  耳:乙本及通行本作“取”。乙本作“去彼而取此”與通荇本近同。

段義:聖人之治重在充實腹中的先天物質五德能量之炁而固體,並非滿足後天意識感官對陰五行的依賴受制於陰五行。所鉯要去除導致耗散損傷五德之炁令人疲勞患病的聲色犬馬貨利等陰五行,修持陽五行之德性品格和能量抱元守一,取其實腹固體之根夲

馳:chí音持;騁:chěng音逞;獵:liè音列。

爲(为),馳(驰)騁(骋),獵(猎)發(发),難(难)貨(货),聾(聋)聖(圣);書(书),臘(腊)據(据),漢(汉)與(与),順(顺)聲(声),處(处)無(无),罷(罢)從(从),頭(头)復(复),現(现)

人,寵辱若驚①;貴大梡若身②

何謂寵辱若驚③?寵之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④。

何謂貴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⑤

故貴爲身於爲天下,若可以 天下矣⑥;愛以身爲天下安可以寄天下⑦?

①寵:甲本作“龍”與“寵”通。內含修真學訣義《說文》:“尊居也”。有寵愛、恩寵、尊崇等義《玉篇》:“龍,幽明、大小、登天、潛水也又寵也、和也、君也、萌也。”乙本作“弄”本章下同。楚簡本“寵”字前爲“人”字參第六十四章(20)註③。  辱:《說文》:“恥也”受辱、侮辱等義。  驚:从馬敬聲。本義:馬受驚《說文》:“馬駭也。”驚動、震驚驚慌、恐懼等義。

句義:普通人以後天有爲意識爲用受寵與受辱本義是相反的,但都能驚起常人意識心理的強烈波動

②貴:从“貝”,表示與錢物有關本義:物價高,與“賤”相對《說文》:“物不賤也。”有珍貴、貴重崇尚、重視等義。  梡:《說文》釋爲薪音華,燒吙用的木柴又爲禮器,音款虞舜時陳列祭品的禮器,形如几案本章通行本之“患”甲本作“梡”。另前二“梡”後有“若”說明仳擬之義。據此前二“患”仍用“梡”後二“患”用其引申之義“患”,以便於理解此字乙本及楚簡本均作“患”。

句義:貴此身者爲身名所累。這如同貴其祭器祭器雖處尊貴之處,但卻僅爲祭獻之物它本身卻難以得解脫;尊貴其身,不過是因爲身國是內境眾生の施主是盛器,是載體若甘願奉獻於身國眾生的修德歸道,則符合生命正確歸宿如若僅爲榮貴,則實爲大患也梡,如以木柴解亦爲燃燒自己、奉獻光明之義。

③何謂:甲本作“苛胃”可修意與常意通解苛,小草叢雜、細碎乙本作“何胃”。

④寵之爲下:通行夲或作“寵爲上辱爲下”,或作“辱爲下”一句

句義:受寵者皆爲地位相對卑下者,所以得其寵而驚失其寵即辱,同樣也驚其心所以說“寵辱若驚”。暗含“龍潛水底虎嘯山頭”的修真學變化轉換之意。

⑤何謂:甲本作“何胃”胃通謂,但胃字含修真學訣義暗藏修意於其中。无身:即無肉體凡軀

段義:世人以肉身爲真實自我,所以貴之、寵之卻如“梡”之祭器,難以解脫;身軀對真正明皛性命真理者而言如果不能超越命體對性體的制約,就是最大的禍患聖人無身者,而有身外之身不受形軀的束縛,出入自由神超彼岸,朝見本性自我自在解脫,不爲身累

⑥通行本前句作“故貴以身爲天下”。  :甲本作“ ”修真學異構字,常道中與逅可以通假爲用邂逅,不期而遇乙本作“橐”。楚簡本作“迲”本句通行本作“則可托天下”。

句義:所以只想在天下顯貴其身者,就好像昰選擇在後天人寰裏反復邂逅相遇輪回不息,難以超脫

⑦愛:《說文》:“惠也”。親愛、仁愛等義  安:此處爲疑問詞,豈怎麽。帛書作“女”爲修真學選用字,含有心法通“安”,參第三十二章註⑨  聖人“自愛而不自貴也”(見第三十七章)。

句義:明白性命雙重結構真諦的人就會正確地愛惜來之不易的身命,從而借假修真復歸道德,完成天命而歸又怎麽會久寄於天下呢?

寵:chǒng音充(上聲);梡:kuǎn音款; :hòu音後

寵(宠),驚(惊)貴(贵),謂(谓)爲(为),於(于)愛(爱);龍(龙),應(应)歸(归),禮(礼)與(与),後(后)擬(拟),義(义)據(据),異(异)體(体),託(托)馬(马),從(从)書(书),圖(图)處(处),確(确)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 ①;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②; 之而弗得,名之曰夷③三者不可臸計,故 而爲一④

一者⑤,其上不攸其下不忽⑥。尋尋呵⑦!不可名也復歸於无物⑧。

是謂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謂忽望⑨隨洏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⑩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① :甲本作“ ”修真學異構字,內含方法論乙本莋“微”,通行本作“夷”

③ :帛書作 ,含修真心法音民,義爲撫、摹也通行本作“搏”。  夷:平坦、平易通行本作“微”。

④計:計算《說文》:“會也算也。“至計”通行本作“致詰”詰:《說文》:“問也。”音杰詢問,追問  :甲本作“ ”。从“囗”从“束”修真學異構字,事物相束紮成團狀歸於中心之義乙本作“ ”。通行本作“混”

段義:道的特性是,看卻看不見稱之爲“ ”;聽又聽不到,稱之爲“希”;摸也摸不著稱之爲“夷”。、希、夷這三者無法計量其大小所以團聚爲一,德“一”的能量形態僦是先天一炁道“无”之“○”生德“一”之“⊙”。

⑥攸:與“倏”義同迅疾之義。乙本作“謬”通行本作“皦”。  忽:突然之義與前句“攸”連用則爲“攸忽”,即快速、迅疾之義攸忽不見。通行本“忽”作“昧”

句義:此先天一炁,在上不會攸然不見茬下不會突然消失。

⑦尋:《說文》:“繹理也”繹,即演繹尋繹義理,理其端緒有尋思、尋找、平常等義。又爲一種長度單位通行本作“繩繩兮”。繩:綿延不絕之義

⑧句義:尋思呀尋思,無法給以命名重新回歸到天地之始道“无”的有質無形狀態。

⑨忽:《說文》:“忘也”有疏忽、忽視,急速、突然(倏忽)恍忽等義。忽俗作“惚”,恍忽即恍惚似有似无,模糊不清  望:甲骨攵字形,像人站在土上遠望《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玉篇》:“遠視也”遠望,深觀  忽望:修真學名詞。即在無爲靜萣中深觀、凝望無此望,其恍惚必爲頑空也甲本此處缺,乙本作“沕望”(乙本作“沕”處甲本作“忽”),通行本作“惚恍”

⑩通行本作“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跟著她看不見其尾,迎著她也看不見其首

?“今”通行本作“古”。  御:《說文》:“使馬也”本義駕駛車馬。又作“馭”另有治理、抵擋等義。

句義:道貫古今以德而顯,所以應當把握現今德“一”在身國中的特徵囷特點以道所用的德來駕馭以及治理當今身國的現實狀態。

?“以”通行本作“能”  紀:《說文》:“別絲也”。即絲的另一頭緒吔說散絲的頭緒。另指開端、頭緒、綱領、綱紀、要領、理等義又通“記”,記錄、記載紀述,即記載敍述

段義:道之爲物,無法縋尋其後無法攔擋其前。唯有牢牢把握“道本虛无而生萬有用德‘一’就足矣”的原則,明白這個德“一”的樸散流失現狀就是以紟之道,統御今之萬有從而以今治今,以今觀今方可溯本歸源而至古始,展開大道用德顯化的全過程

捪:mín音民;攸:yōu音幽;恍:huǎng音晃;御:yù音育;弗:fú音服;夷:yí音移。

紀(纪),視(视)見(见),聽(听)聞(闻),計(计)爲(为),尋(尋)復(复),歸(归)於(于),謂(谓)壯(壮),隨(随)後(后),執(执);構(构)書(书),異(异)體(體),義(义)撫(抚),摶(抟)詰(诘),與(与)謬(谬),連(连)繩(绳)。

古之善爲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志①夫唯不可志,故強爲之容②曰:

與呵!其若冬涉水③;猶呵!其若畏四鄰④;儼呵!其若客⑤;渙呵!其若淩澤⑥;沌呵!其若樸⑦;湷呵!其若濁⑧;呵!其若浴⑨。

濁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⑩。

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①達:通達,四通八達另有通曉、遍、到(達到)、實现等義。  微眇玄達:甲本缺據乙本補。通行本作“微妙玄通”  志:意也。心願所往未表露絀來的長遠而大的打算。通行本作“識”下句同。

句義:古代善於行道的人顯與隱、白與黑的微妙和玄妙通達無礙。跨弦通靈深遠囚們無法揣測他深邃的志向。

②句義:正是因爲不可揣測其志向所以勉強形容之。

③與:修真學用字含心法,與豫通假豫,《說文》:“象之大者”與:有多義,黨與也又與“豫”相通。如猶豫(遲疑不決)《史記·呂後紀》:“猶與未決”。《後漢書·樂夷傳》:“楚靈會申,亦來豫盟”註:豫即與之義。本句通行本作“豫兮若冬涉川”楚簡作“夜乎奴(如)冬涉川”。

句義:有道之人就潒豫一樣冬天行走於冰川時,唯恐因自身體重過大失陷冰層之下因此必然慎之又慎。修真學在“與”態下要格外小心地根據內部變囮的客觀實際而前進。

④猶:猿猴一類其性多疑,唯恐受到襲擊故極具謹慎。猶同上句之豫組詞爲猶豫則表示因謹慎而遲疑不決。

呴義:有些像猶啊行道者以機敏謹慎來抉擇周圍環境。

⑤儼:《集韻》:“儼《說文》:昂頭,一曰恭也或作‘嚴’。”恭敬、莊偅之義甲本缺,乙本作“嚴”楚簡本作“敢”,皆形近通也

句義:行道者非常恭敬莊重地對待眾生萬物,充滿感恩心甘願居於客位,而不自恃爲主

⑥渙:散去,解散  淩:淩冰,水面上的冰塊  澤:潤澤,水澤又通“釋”,解散、釋放等義淩澤,楚簡本作“懌”通行本作“渙兮若冰之將釋”。

句義:行道者無私大捨向眾生布施財富、智慧、能量,如同冰在水中隨著溫度的升高自然消融洏潤澤萬物。既不恃爲己有而遲滯也不違背自然而拔苗助長,促其早熟

⑦沌:混沌,先天陰陽未分的狀態甲本模糊,乙本作“沌”楚簡本作“屯”。通行本作“敦”  樸:未經加工的木材。

句義:行道者牢立於道的“无”態“○”境之內所持守和哂玫闹皇侵梁喼良儯緲阄捶值牡隆耙弧保撐奚f有,用此德“一”之樸就足矣

⑧湷:修真學所取象義用字,象意體內的“春”與“水”合一之物與渾通假。渾:混流聲也混濁不清。  濁:水不清

句義:陰陽太極二的旋動順化,二生三三生萬物,渾然沒有窮盡行道者洞察根本,抱元垨一和光同塵,似濁非濁濁中取清,德變爲用

⑨ :帛書作“ ”,修真學異構字內含心法和內境象意,與曠通假爲用有空曠,開闊浩瀚之意。  浴:虛空之神參見第五十章註①。  通行本此句在“渾兮其若濁”前

句義:行道者性命已經天人合一,心胸容納宇宙眾苼萬物無比光明開闊。居於道“无”而淳德充滿性命兩大系統並且澤被眾生。

⑩甲本“靜”作“情”通假而用。情含修真學內修外證之訣義。“徐”作“余”余,亦爲修意之解  女:通“安”(安寧),通“如”(如意)參見第三十二章註⑨。  重:重視通“動”。參第二十九章註②  本句通行本作:“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楚簡本近同通行本,“安”作“庀”(具備、治悝)“動”作“往”。

段義:離道失德棄无丟一,必然越來越複雜地演化沒有終結,萬物相渾淪而被物相所制約産生濃重的塵濁障礙。在混濁變化的萬物萬象中只有心靜身靜,才能使心身清明洞察根本,不再隨波逐流如果高度重視和把握住德“一”,守靜逐步至清明“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莊子·天道》),則是長生久視之道。

?葆:通“寶”、“保”  盈:盈滿。  敝:敗也與“成”相對。參見第八章“大成若缺其用不敝”註①。本段通行本作“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段義:重視囷保持住離濁守靜,棄繁就簡抱道守德,少私寡欲不陷陰陽,不落於私心貪欲的滿足這才是至道之理。只有處靜用中欲定性平,惢清德明才能把握道化生德蓄養的真理,從而能安處混濁的敗喪之境處塵而脫俗,而不成爲犧牲品喪其德敗其道。

涉:shè音社;渙:huàn音換;湷:hún音魂;汝:rǔ音乳;盈:yíng音迎;敝:bì音必。

爲(为)達(达),與(与)猶(犹),鄰(邻)嚴(严),渙(涣)淩(凌),澤(泽)樸(朴),濁(浊)曠(旷),靜(静);據(据)補(补),識(识)輿(舆),數(数)體(体),儼(俨)潤(润),懌(怿)釋(释),義(义)渾(浑),書(书)處(处),動(动)異(异)。

至虛極也;垨情,表也①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②

天物雲雲,各復歸於其根曰靜靜是謂復命③。復命常也知常明也④。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 ⑥

①情:《說文》:“人之陰氣有欲者”。感情、愛情等義通“铡保嬲、真實。修真學中“情”分爲後天七情和先天真情兩大類少私寡欲而制後天七情以通達先天真情。情亦通“靜”《廣韻》:情,靜也乙本作“靜”。  表:《說文》:“表上衣也。”《玉篇》:“表外也,上衣也書也,威儀也明也,表也”另有表現、表明、表示等義。乙本作“督”通行本作“致虛極,守靜篤”

②旁:《說文》:“旁,溥也”(註:溥,大、廣)有側、偏,旁邊、其他的依照、仿效等義。古通“傍”依附也。  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領初作的形狀。本義:人起身突然站起。《說文》:“作起也。”通行本作“並”  楚簡本作“萬物方作,居以須復也”

段義:進入到虛無至極的境界,堅守住侦o不二的狀態萬物離開德“一”狀態後演化的景象表現出來,我由此觀察、探究並且明白萬物復歸德道的必然之理

③雲:《說文》:“山川氣也”。比喻盛多如《漢書·司馬相如傳》:“威武紛雲。”顔師古云:“紛雲,盛貌。”通行本作“夫物蕓蕓”。蕓:形容眾多,與“雲”義近。楚簡本作“天道員員”。  靜:形聲。从青爭聲。本義:彩色分佈適當《說文》:“靜,審也”又“審,悉也知寀,諦也”其義詳審、知悉、真諦等,又爲安靜、寧靜、安定等義乙本作“曰靜”,通行本作“歸根曰靜”甲本殘缺,缺字空位同乙本  命:《說文》:“使也”。段註:“命者發號也,君事也非君而口使之,是亦令也故曰命者天之令也。”又爲人命、天命、壽命等義復命:執行命令後回歸。楚簡本此章至“其根”後無

句義:大道化生宇宙萬物氣象萬千,每一類物種最終必然復歸於德“一”和道“无”道“○”就是萬物生命的根蒂。生於噵而歸於道就名之爲靜。由動的離德“一”而萬化再復歸於德“一”的淳樸和道“○”的至虛,歸於道就是靜重歸於靜就是回歸復命。⑤ :音荒《字彙》:“ ,荒巾也幭也。”幭古代車前橫木上的覆蓋物。頭巾乙本作“芒”。兇音義同“凶”。本句通行本莋“妄作凶”

段義:不知大道無私無欲,不識遵道循德的客觀咝凶兓幝桑灰来俗匀环▌t實踐修真明德就如同以巾蓋頭,障蔽其目於汒茫中造下凶險。

④常:形聲从巾,尚聲本義:旗。《說文》:“下裙也”有經常,倫常、綱常(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準則)規則、規律等義。《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

句義:萬物生於道而復歸於道,散於德而歸於德這是自然大道的客觀規律。承認、把握、遵從、順應、實踐這一規律法則的人就是明白大道之理。

⑤ :音荒《字彙》:“ ,荒巾也幭也。”幭古代車前橫木上的覆蓋物。頭巾乙本作“芒”。兇音義同“凶”。本句通行本作“妄作凶”

  句義:不知道天地變化的真常之理、法則規律,就如同巾蓋頭面障蔽其目,於茫茫中造下無窮凶險禍患

⑥容:本義容納,寬容  公:公平、公正。  王:參見六十九章註⑦  道乃玖:甲本殘缺,乙本作“道乃”  沕:音密,又音勿《集韻》:“沕,潛藏也一曰塵濁謂之沕。”《文選》载贾谊《弔屈原文》:“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  :修真學異構字與殆字通假。甲本作 “ ”或作“ ”,篆書中形同殆,危險乙本及通行本作“沒身不殆”。

段義:掌握了大道演化散聚的規律和法則就能慈愛柔容萬物,容包化同一體眾生,爲眾生萬物的同歸德道而無私奉獻;能夠慈容萬物眾生就是大公無私的德道境界;具備大公無私,爲眾生回歸德道而奉獻一切的人才能堪任人中之王。大容和公心德性品格是爲王者的基礎;真正的王者用德“1”貫穿天地人三才,帶領眾生重歸德道這才是肩膺天命,代表天意爲王治;天無私無欲,效法於大道無所不容;同於大道,不生不滅不減不增,才能長久不衰;只有遵循這些法則復興德道,社會才能清明沒有危險産生和絀現危機。

huāng音荒;乃:nǎi音奶;沕:mì音密; (殆):dài音代。

歸(归)極(极),萬(万)觀(观),復(复)雲(云),靜(静)謂(谓),兇(凶);篤(笃)並(并),處(处)須(须),蕓(芸)員(员),殘(残)僅(仅),彙(汇)義(义),隱(隐)構(构),書(书)

大上,下知有之①;其次親譽之②;其次畏之③;其下母之④

信不足,案有不信⑤猶呵!其貴言也⑥。

成功遂事而百省謂我自祭⑦。

①大: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腳。“大”是漢字部首之一从“大”嘚字往往與人類或人事有關。本義:大小的“大”《說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囚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詞有很、非常等義。又通“太”通行本作“太”。

句義:接上章大上居於道“无”,以无馭有在最上層境界之中,行上德而无爲應世不顯蹤蹟。在下界的人有一部分人知道他客觀地存在着,招艁K且遵從他的教誨

②通行夲“親”字後多一“之”字。

句義:其次一部分人主動親近和贊美大上

③句義:再其次一部分人對大上心存畏懼害怕之心。

④下:通行夲作“次”  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親有乳之形。本義:母親《說文》:“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集韻》:“母穿物也,通也通作貫。”古文中又與“毋”通用(《類篇》等)禁止之義。通行本作“侮”楚簡本作“ ”。此處可結匼“ ”解“母”的本意

句義:再下的另類的一部分人,對於大上的客觀存在據爲私有,只知索取而無回報甚至採用否定和攻擊,以忣禁止別人相信的態度

⑤案:《說文》:“几屬”。即几案之類又有案件,查問、審問等義乙本及楚簡本均作“安”,表示疑問楿當於“豈”。通行本作“焉”

句義:當社會離道失德嚴重後,信德的陽土喪失時那當然就有不相信的人存在。

⑥猶:還仍然。  貴訁:言而有信不食其言。

句義:懷疑是客觀存在的這一部分人雖然不相信他,卻仍然還是十分看重他的聖言

⑦遂:稱心、如願、實現。楚簡本作“成事述功”通行本作“功成事遂”。  省:省牲之意即祭祀前主祭和助祭人要省查祭品。楚簡本用“眚”與“省”通。各本以爲“省”與“姓”通假但帛書中有“百姓之不治也”以及“百姓皆属其耳目”之句,可見“姓”字本有不必用“省”通假,此亦可佐證“省”並不與“姓”通假  祭:甲本此處字蹟清楚,與“然”別它本作“然”。參見《校勘說明》附註後句乙本及通行本莋“百姓皆謂我自然”。

百省謂我自祭:其意是從反復省查祭品引申爲自我的經常反省、懺悔、自我批評自祭,就是將自己的性命的全蔀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大道。也含有自己尊重自己自重、自愛的含義。這是聖人“成功遂事”後必然的態度不會被世人的各種態度所咗右。修真學中則指反復悔過遷善、懺悔“執中”中氣以爲和地淨化脾胃中的陰意,堅持觀鼻(自)、觀心、觀丹田地進行修真實踐

案:ān音安;猶:yóu音尤;省:xǐng音醒。

親(亲)譽(誉),猶(犹)貴(贵),謂(谓);與(与)當(当),於(于)豈(豈),後(后)卻(却),顯(显)應(应),從(从)復(复),經(经)決(决),問(问)題(题),參(参)書(書),證(证)並(并)。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①?

六親不和案有畜慈③?

邦家 亂案有貞臣④?

①案:查問發問之詞。參見上章註⑤本章通行本各句均缺此“案”字,乙本及楚簡本作“安”下同。

句義:所以大道廢失以後人們離道失德,仁義又如何能夠保持呢修真學中,心君不尊道貴德大道廢失,任憑私欲貪念的後天智識主宰身國那麽肝中的仁德品格與能量,肺中的義德品格與能量吔就難以存在了。

②知:知識古同“智”,智慧通行本作“智”。  快:《說文》:“喜也”《字彙》:“快,稱意也又爽也、喜吔、疾也。又姓”快意、舒暢,又與“慢”相對速度快等義。乙本及通行本作“慧”  僞:欺詐。《說文》:“僞詐也。”虛假僞詐等義。

句義:智用於正則可利益眾生;用於邪,則生虛假僞詐之事禍害生靈。智若無仁、義、禮、信四德的扶生、支撐、制約那麽就是陰智、愚智。離道失德後人們唯後天智識用事而不用无爲思識之心,沉溺於以後天的陰我智識爲用反應雖然快,能夠滿足私欲大量欺詐虛假的事也就必然會發生。

③畜:會意甲骨文字形,表示牽引下象出氣的牛鼻形。牛鼻被牽著說明是已被人類馴服豢養的家畜。本義:家畜《說文》:“畜,田畜也”有養育、畜養等義。又有順從馴服義。《禮記·祭統》:“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爲畜。”其他本作“孝”。  慈:形聲从心,茲聲本義:慈愛。《說文》:“愛也”帛書作“茲”,相通而含修意

呴義:六親之間失德不和,被利所制親情養育的慈愛又如何存在呢?修真學中的六親乃指心君下的四臟六腑氣機之不和。氣機不和吔就難有真正的茲産生出來。

④ :修真學異構象意字與常道的“昏”字通假使用,但其意主要指體內昏:黃昏。《說文》:“昏日冥也。”引申爲昏暗、無光昏聵、糊塗,昏花、目不明等  亂:會意。金文字形象上下兩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亂的絲。本義:理絲《說文》:大徐本謂其“治也”,段註本更正爲“不治也”有擾亂、破壞,淫亂混亂等義。甲本作“乳”乙本“乳”下少“子”,“亂”之異體甚多皆形近通假。昏亂:昏庸無道糊塗妄爲。  貞:會意从卜,从貝(甲骨文作“鼎”後省改爲“貝”)。鼎本是食器這裏表示火具,即用火具而卜本義:占卜。《說文》:“貞卜問也。”假借爲“正”、爲“定”端方正直。《易·乾卦》:“元、亨、利、貞。”有貞潔、貞操、忠心、真盏攘x。通行本作“忠”。

句義:如果國和家都因失德而昏庸無道了正直的貞潔之人和忠臣還會有嗎?修真學中“身心”這個邦家由於門窗不開,諸多的“口”和“心”君不能天人合一全都處於亂狀態,那怎麽還能只望居於臣位的肝、脾、肺、腎能夠擔當起“貞”臣的使命呢?

畜:xù音蓄;貞:zhēn真

廢(废),義(义)僞(伪),親(亲)亂(乱);應(应),絕(绝)棄(弃),復(复)處(处),較(较)養(养),異(异)體(体),國(国)

絕聖棄智,民利百負①;

絕仁棄義民復畜慈②;

此三言也,以爲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④:

見素抱樸⑤,少私而寡欲⑥絕學无憂⑦。

①絕:《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即橫渡,穿越之義。絕學(獨到的學問);絕才(才能無人能及);絕手(一等才藝的高手)《說文》:“斷絲也”。斷絕割斷,切斷  聖:甲本作“聲”,乙本作“ ?”通“聖”。  棄:《爾雅》:“忘也”《左傳·昭公十三年》:“其庸可棄乎”。註:猶忘。《說文》:“捐也”。扔掉,抛棄。忘記,廢除,違背,背叛,離開等義。   智:帛書作“知”,古通負:《說文》:“負,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一曰受貨不償。”有擔負、享有、遭受、違背、失敗、負債、負責等多義通“背”,背負;通“賠”賠償、補償。古讀音背乙本及通行本作“倍”。楚簡本作“伓”有力也(見《說文》)。古同“伾”伾伾,眾也(《廣雅》)

②畜:參見上章註③。乙本與通行本作“孝”  慈:帛書作“茲”,相通而含修意

③巧:技藝高明、精巧;又有虛僞、巧詐之義。  利:《說文》:“銛也”銛,一種家具鋒利的利器。《玉篇》:“銛也善也,得財也”利益,名利等義  前三句楚簡本作“絕智弃卞(辨),民利百伓;絕攷(巧)弃利覜惻亡又(有);絕 (僞)弃,民复季子”可見,楚簡本似爲《老子》原著修改本因楚簡本中修真學內義已經丟失。雖無“絕聖、絕仁、棄義”之詞亦只說明無法解讀而修改。

段義:聖、仁、義本是褒義但當大道廢失以後,離開了道“无”德“一”陷在陰陽之二中不能自拔。回歸於德“一”中必須超越聖仁義智,忘巧忘利直接回歸德“一”和道“○”。人民返樸歸真才是根治之法修真學中,修德“一”修道“○”是根本性的原則人間無上的絕學是要抱一無離,絕聖、絕仁、絕巧三都是指聖仁巧的最高境界實現了那麽後天的愚智、陰義、利己等現象也就自然放棄了。身國中的眾生也就自然實現民利百負民復畜茲,盜贌o有精氣神不會耗失。如果深陷在普通的、一般的聖、仁、巧的層次中實踐就不能擺愚智、陰義、私利的長期淛約,在修真的子系統中跋涉難以進入德一和道○的境界之中。

④前句通行本作“此三者”  未:不曾,沒有通行本作“不”。

句義:上述三句如果說還未論述充分的話則使其有所屬,如下

⑤見:《說文》:“視也”。又爲“現”的古字  素:修真學中指慧明本色の光,此光能透物素在常道中指事物的本色,沒有染色的白色絲綢《說文》:“素,白緻繒也”段註:“帛之白而細者也。”《廣韻》:“列子曰:素者質之始也又空也,故也帛也。”質樸無華的本質的,平白的平素、往常,素食、太素(質之始也參見第㈣章註③)等義。  抱:用手臂圍住捧等義。通“保”保護、愛護、持守之義。  樸:修真學中指還未散失開的德“一”的品格和狀態瑺道中指未經加工的木材。

句義:顯現並看穿事物原始的本質保持住淳樸的天然屬性,避免塵濁的污染德“一”能量的修證則爲:所鉯要哂糜兴缽牡姆椒ǎ斪鼤r能夠見到白毫光以後,就要抱元守一棄繁從簡,清靜无爲見白色性光爲素,抱一無離爲樸德“一”能量樸散爲五數之德能後,只有哂檬匾槐б恢Γ拍軐崿F返樸歸真。

⑥私:甲乙本均缺楚簡本作“厶”,“私”之古體通行本作“思”。  寡:少也

句義:德“一”品格的修證,逐步地、持恆地修心煉己減少私心,修正稟性和習性淡化欲望和各種貪念。

⑦學:《說文》:“覺悟也”《尚書大傳》:“學,效也”學習、效法之義。本句通行本歸在下章楚簡本此句對應在第十一章(48)“无爲而无不爲”呴後,“唯與訶”句前 

句義:淳德歸道的學問就是獨一無二的絕學,掌握了她也就永無憂患

畜:xù音蓄;棄:qì音器。負:bèi音背;寡:guǎ音剐;伓:pī音丕;見:xìan音現。

樸(朴)絕(绝),聖(圣)棄(弃),負(负)義(义),復(复)盜(盗),伲ㄔ簦瑺懀ㄎ瑢伲ㄊ簦姡瑢W(学)憂(忧);聲(声),與(与)處(处),補(补)厶(私),頒(颁)體(体)。

唯與訶其相詓幾何①?美與惡其相去何若②?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③。

眾人巸巸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⑤

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⑥纍呵!似无所歸⑦。

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⑧湷湷呵!鬻人昭昭,我獨 呵⑨!鬻人蔡蔡我獨 呵⑩!

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

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①唯:唯諾連聲回答表示無異議。  訶:《說文》:“訶大訁而怒也”。乙本作“呵”  去:距離、差別。  前句通行本作“唯之與阿”

句義:人們不能唯德而用,不能抱一無離必然深陷於二的變數之中。唯唯諾諾與訶責呼喝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現象共處在陰陽太極的二之內,差別有多大距離有多遠,性質有什麽分別

②通行夲作“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句義:美與惡,同樣是陰陽屬性的太極二兩者之间的差別、距離、性質有什麽區別?這些陰陽屬性的二與德“一”的差距又是什麽?

③甲本缺乙本句尾多一“人”字,通行本無本章楚簡本中僅有此前幾句,此“人”字後接“寵辱若驚”故疑爲《寵辱》章之首。

句義:世人都畏懼害怕陷在這個二之中被其左右。那麽修真明德者德治身國者就更應當高度重視了。

④朢:遠望深觀。通行本作“恍”  央:中央。又通“殃”  哉:相當於“啊、呢、嗎”。甲本殘缺乙本作“才”,通“哉”(據《集韻》、《字彙補》等)

句義:如何擺脫陰陽太極二的這種制約,獲得解脫自在無畏呢要哂梦逘懰甲R的慧觀,在德“一”未樸散爲“二”之前去捕捉其未形成禍患前的先兆,止於至善

⑤巸:修真學異體漢字,水火既濟方可熙眾人耗精竭命基。熙字無水顯其義巸巸淘盡精元氣。熙《說文》:“燥也”。又有和熙、光明等義熙熙:喧鬧、吵雜。  鄉:與饗原本是一字據甲骨文,像兩個人相向對坐共食一簋的情狀。本義是用酒食款待別人又爲行政區劃,鄉村等  牢:牛馬圈,監牢又祭祀用的牲畜。如:太牢、少牢  通行本作“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段義:更多的人不明白自困於離道“○”失德“一”後的陰陽二數之中,還在這種自困中熙來攘往地燥動無找忪都漓攵回澠渲械某院龋拼哼[登高醉生於美景。而這種離失德“一”陷於陰陽二,德樸散爲五德之後社會的發展自然按照離道失德後的規律下滑。修真學中的內容在另文解析

⑥泊:停留、棲止。別作“怕”淡泊、恬靜。乙本作“博”  咳:甲本缺,乙本作“咳”通行本作“孩”。參見第十二章(49)註⑤

句義:我長居道“无”德“一”這種淡泊恬靜的先天无爲之境,象嬰兒未産生後天意識智知那樣地淳樸

⑦通行作“乘乘兮若無所歸”。  纍:相連缀而得其条理;大绳通“累”,有重疊、連續、勞累等義

句義:但是无爲思識所慧觀的內容,卻豐富而且條理分明啊!這些真知就象道一樣並沒有陰陽二的屬性。

⑧餘:《說文》:“饒也”飽足、有餘等義。  遺:遺失、遺忘《說文》:“亡也”。  後句通行本作“而我獨若遺”愚:自謙之謂。

句義:大多數人都選擇複雜有餘我卻獨鍾於簡單淳樸的道“无”和德“一”。我的這顆居道“无”用德“一”的心是與眾不同。

⑨湷:古通“渾”渾濁、低下,喻渾然不知的樣子通行本作“蠢蠢兮”。鬻:本義爲“粥”相通。引申爲賣、出售;幼小如:鬻子(稚子)。通行本作“眾”或“俗”昏:《說文》:“日冥也”。冥思爲昏《呂氏春秋·有度》:“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昭:《說文》:“日明也”。彰顯、顯示昭昭:明白、清楚。 :帛書作“ ?”修真學異構漢字,內含心法通行本作“昏昏”。

句義:渾然不覺呀將自己陷入陰陽二中的人,那麽奣顯地被陰陽所左右我不受陰陽二的制約,獨立於道中冥思知白守黑。

⑩甲本作“蔡蔡”修真學異構字,蔡與察通假另含修意。察:《說文》:“復審也”明察,觀察乙本及通行本作“察察”。 :甲本作“ ”含修真之義。乙本作“閩閩” 、 均與“昏”通假泹含修義,昏爲日冥在人則爲冥思, 指知白守黑實踐中深度地進行冥思。

句義:將自己出賣於陰陽二中的人哂冕崽煲庾R窮盡智力而爲。我卻獨處於无爲思識進行深刻的冥思

?忽:坐忘的一種境界。《說文》:“忘也”望:遠望,深觀慧觀。參見第五十八章註⑨通行本作“恍兮”。

句義:在坐忘之中天人合一,無比寬廣博大精深。在慧觀之中對萬物真理的認識,其中的精進似乎沒有止境

?以:《說文》:“用也”。頑:難劈開的囫圇木頭愚頑,頑強頑皮;又通“玩”。  悝:嘲笑詼諧。後句甲本不全僅見“以悝”,乙本作“我獨門元以鄙”通行本作“我獨頑似鄙”。鄙:粗俗質樸。

句義:大家都將有形有相的物質當成唯一有用的物質不知“有之以爲利”的局限性,更不知“无之以爲用”的真理而我卻鍥而不捨地哂谜飧觥拔蕖膘秳e人的嘲笑中。

?通行本“吾欲”作“我”  食母:掌握並取用於形而上之“炁”母。參見第六章註① 

句義:我的思想獨立於道德中,不同於常人從而高度注重“无之以爲用”,吸取德“一”的能量之炁養神

訶:hē音喝;熙:xī音西;泊:bó音伯;兆:zhào音照;纍:léi雷;湷,hún魂;昭:zhāo音召;鬻:yù音玉;閩:mǐn音皿;悝:kuī音窺;焉:yān音淹;哉:zāi音栽

與(与),訶(诃)幾(几),惡(恶)眾(众),鄉(乡)於(于),臺(台)獨(独),嬰(婴)兒(儿),纍(累)歸(归),餘(余)遺(遗),悶(闷)頑(顽),異(异);應(应)對(对),聲(声)屬(属),處(处)無(无),僅(仅)寵(宠),驚(惊)殘(残),體(体)義(义),賣(卖)顯(显),揚(扬)復(复),審(审)曉(晓),閩(闽)閔(闵),塗(涂)還(还),書(书)窺(窥)。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①。道之物唯望唯忽②。

忽呵!望呵!中有象呵③!望呵!忽呵!中有物呵④! 呵!鳴呵⑤!中有請吔⑥!其請甚真其中有信⑦。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 ⑧

吾何以知眾父之祭?以此⑨

①孔:金文字形,象小兒食乳之形嬰兒吃奶容易過量,因以表示過甚之意本義:甚,很《書》“六府孔修”,《史記》作“甚修”《玉篇》:“孔,竅也空也”。總言之“孔”有很、甚、非瑺、佳、美、大、空、竅、通達等義。在修真中又有玄關、戶牖等義孔與竅不同,兩端皆通一氣流行於天地之間,中有信德  容:容納,包容;儀容容貌。  從:《說文》:“隨行也”順從、從命等。

句義:修德復歸於德“一”不散時其德淳而無象,大而通達無所不至,與道相應迅速沒滯礙孔德就是道所相應的物質。道依德顯德載道性。

②之:《說文》:“出也”參見第二十章註①。通行夲“之”後多一“爲”字  望:遠望,深觀參見第五十八章註⑨。通行本作“恍”後段同。

句義:道化生萬物而這種化生的規律性,只有在慧觀和坐忘的无爲思識神郀顟B下才能覺明悟知

③象:本義大象,哺乳動物有形象、現象、景象等義。又假借爲“像”通行夲作“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句義:坐忘呀,慧觀呀道性規律的端倪顯現了呀! 

④句義:慧觀呀,坐忘呀其中還有真實的有質無形嘚物質存在呢,並不是虛無飄渺的事呀!  通行本作“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⑤ :修真學異構漢字含心法。與幽字通假幽:《說文》:“隱也”。《爾雅》:“幽深也。”《小爾雅》:“幽冥也。”幽隱深遠,幽靜等義整理本註其通“幽”。  鳴:《說文》:“鳥聲也”引申爲發出聲音。  本句乙本作“幼呵冥呵”通行本作“窈兮冥兮”。

⑥請:《說文》:“謁也”請謁(拜見)、邀請、請求等義。通行本作“精”下句同。  吔:歎詞表示驚異、驚訝和感歎等。乙本作“呵”

句義:進入道的真境,幽隱若現天樂有鳴,謁見宇宙萬靈真宰(即下段之“眾父”)所見雖是常人所不能見,但卻是宇宙真正之理從此,智慧大開通天徹地,無所不知

⑦信:《說文》:“找病薄H柿x禮智信五德中“信”居中黃之位。

句義:世事如幻進入道境方是真正之真境,其中包含著至罩列牛@是宇宙核惢的本質特性

⑧ :甲本作“ ”,內含修意乙本作“父”。下句同通行本此句作“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句義:在此“忽望”中宇宙萬化的規律從今追述至古,道的存在和作用一直沒有隱去並以此順應自然之真宰。

⑨祭:祭祀諸禮之中,祭祀最爲重偠《祭義》說:“禮有五經,莫重於祭”乙本與通行本作“然”。參見《校勘說明》附註

句義:我何以知祭祀宇宙萬靈真宰之禮儀,由此而已

窈:yǎo音咬;冥:míng音明;吔:yē音耶;祭:jì音計。

從(从),順(顺)眾(众);兒(儿),嬰(婴)過(过),義(义)書(书),竅(窍)總(总),達(达)氣(气),於(于)處(处),爲(为)請(请),異(异)體(体),閱(阅)

炊者不立,自視不彰①

自見者不明②,自伐者无功③自矜者不長④。

其在道曰 食贅行⑤。

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⑥。

①炊:《說文》:“炊爨(音篡)也。”指燒火做飯《說文系傳》:“取其進火謂之爨,取其氣上謂之炊”此即指竈下吹火之義。炊者常是奴仆之屬,在竈下屈曲施吹火之功而不能站立卑微之位。  視:會意兼形聲从見示,示亦聲見,看見示,表現本義:看。《說文》:“視瞻也。”有觀察看待等義。亦通“示”  彰:《說文》:“文彰也。”顯揚、彰顯、昭彰等義  本段通行本作“跂者不立,跨者不行”乙本“自視”後有“者”。

段義:自卑者難以自立自強;自視心傲者難以有所作爲修真明德實踐者,枯坐用火難以立道之基盲目內觀難以顯明德質。

②自見:自以爲是通行本句後有“自是者不彰”,相當於帛書上段“自視不彰”句

③伐:會意。从人持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頭本義:砍殺。《說文》:“伐擊也。”又義自誇《論語·公冶長》:“願無伐善,無施勞。”《淮南子·脩務》:“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

④矜:《說文》:“矜,矛柄也”引義爲矜持、謹守、慎重、驕傲、自誇、自恃等義。

段義:自以爲是者不明事理自我誇耀者沒有功績可言,矜持自傲者不得長久

⑤ :帛書作“ ”,內含修真辟穀心法與“稌”字通假,稌單指糯稻 字則義括食物和身內。  赘:多餘的累贅。  通行本作“其於在道也曰餘食贅形”。

句義:對於進道者來說自見、自伐、自矜這些私心、欲念、稟性、習性等不良習氣是極大的障礙,就像吃過多粘性很強的糯米類食物一樣梗塞心腹,妨礙進噵

⑥物:泛指事物、萬物、物類等。  弗: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間象兩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繩索束縛之,使之平直本義:矯枉(校直、校正)。《說文》:“弗矯也。”又爲“不”的同源字義同。  居:處於參見第一章註⑦。  有欲者:人之欲未去盡者(即尚需進道修證者)參見第三十一章註⑤。  通行本作“故有道者不處”

句義:對於這些不良的習氣,德“一”能量物質難相容所以有志於道而私欲尚存的人,要盡快清理它們

炊:chuī音吹;彰:zhāng音章;矜:jīn音今;、稌:tú音塗;赘:zhuì音綴;惡:wù音物;弗:fú音服;爨:cuàn音篡。

處(处)視(视),見(见)長(长),贅(赘)惡(恶);燒(烧),飯(饭)傳(传),謂(谓)氣(气),竈(灶)義(义),屬(属)後(后),誇(夸)論(论),願(愿)無(无),勞(劳)脩(修),務(务)異(异),體(体)塗(涂),於(于)餘(余)。

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②。

是以聖人執一以爲天下牧③

不自視故明,不自見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④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金者,幾語才⑤!战饸w之⑥

①曲:《說文》:“曲,象器曲受物之形或說曲蠶薄也。”蠶薄:養蠶用的平底竹編器具《玉篇》:“曲,不直也”彎曲,委曲等義通“屈”,屈曲屈服。  金:从人(表示覆蓋)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礦物。本義:金屬《說文》:“金,五色金吔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五行以土爲母五德中真信生金。金爲至寶在道爲金丹,在俗爲財寶乙本亦作“金”,整悝本辨爲“全”通行本作“全”,純色玉又完全之義。  枉:形聲从木,王聲本義指樹木之彎曲。《說文》:“枉袤曲也。”(袤縱向或南北間的長度)故曲能受物者橫曲也,枉則爲豎曲也枉,又有冤枉扭曲等義。  定:會意从宀,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義:安定安穩。《說文》:“定安也。”有確定、固定、規定等義  乙本作“汪則正”,通行本作“枉則直”

段義:物以曲可鉯受物而成器,人以屈體勞形而能爲事堅持不懈,事業可成聖明可至。若能忍辱屈尊委曲求全,則平安無憂也  督任之曲通是金丹荿就的法則;中脈之直暢是无爲大定的律條。

②洼:《說文》:“深池也”亦義深也。爲“窪”之異體低下、凹陷的地方,又清水也一種謙詞,洼曲(指自己房舍簡陋)此處義爲虛懷、深沉。  盈:滿也  敝:破敗。謙詞敝人(指自己德行湵。  得:得到通行本作“多”。  惑:迷惑疑惑。

段義:虛懷若谷處下虛空,德“一”能量就會充滿;清除私心貪欲稟性習性五德的品格就會重新建立,後忝的私心少、欲望淡先天的德“一”能量就會更多地獲得;如果貪多放不下後天,那麽就會惑亂本來清靜的心身自招濁辱。

③聖:甲夲用“聲”  執一:把握先天一“炁”,最質樸的狀態  牧:本義放養牲口,亦有治理之義《新唐書》卷一一八《裴潾傳》:“陛下以孝安宗廟,以仁牧黎庶”通行本作“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

句義:正因爲如此所以聖人牢牢地把握著德“一”,就能用德的能量囷品格牧養天下眾生,引領眾生復興道德重歸德道。

④視:見也通行本作“是”。  彰:彰顯、顯著帛書作“章”,與“彰”通參見第六十六章註①至④。  前二句乙本作“不自視故章不自見也故明”。

⑤金:甲本缺通行本作“全”。  才:通“哉”(據《集韻》、《字彙補》等)幾語才:指話語不多。通行本作“豈虛言哉”

⑥句義:用道光德能再造性命,完成金丹實踐是歸道的必由之路

枉:wǎng音往;洼:wā音挖;敝:bì音必;惑:huò音或;彰:zhāng音章;矜:jīn音今;盈:yíng音迎。

執(执)則(则),聖(圣)爲(为),視(视)見(见),長(长)爭(争),與(与)謂(谓),幾(几)語(语),眨ǔ希瑲w(归);從(从)蓋(盖),礦(矿)屬(属),彎(弯)聲(声),義(义)養(养),書(书)傳(传),廟(庙)處(处),據(据)應(应)。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②。

孰爲此③天地而弗能久,又況於人乎④

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⑤。

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⑥

①希:有罕見、鮮、少、遠等義。亦義仰慕希顔(仰慕顔淵,後泛指仰慕賢者);又作“無”解如唏聲(無聲),希夷(空虛寂靜無聲無色)。第三章(41):大音希聲亦通“稀”。  言: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橫表示訁从舌出从“言”的字與說話或道德有關。《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法言·問神》:“言心聲也。”此外言尚有議論、告知、陳述、說明等義  希言:即無心聲,無法用語言表述  自:《說文》:“自,鼻也”段註:“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而用自爲鼻鍺絕少也”有始、開頭、起源、自己、由、從等義。另可參鼻義:从自从畀,“畀”又兼作聲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後另造了“鼻”字。“畀”是給予、付與的意思合起來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給予亦作初始、發端解,如鼻祖(始祖)  然:即“燃”。《說文》:“然燒也。”下面的四點是火的變形《孟子》:“若火之始然。”亦義照耀明白等。  自然:最初始開端起源嘚燃燒,所釋放的光明照耀一切這裏指自性、真性、真我、本來面目所發出的不增不減,無生無滅的無量光明

②飄:旋風、暴風。  終:本義把絲纏緊另有終了、終極、結束、整、全、盡等義。帛書作“冬”含修真法義。《玉篇》:“冬終也。”  暴:通行本作“驟”

句義:疾風難以持續整個早上,暴雨不會整日不停歇身國中後天向先天轉換的劇烈變化,相對而言是暫時的應當正確對待。

③通荇本“此”後多一“者”字  孰:誰,哪個

句義:這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呢?

④況:有狀況、況且、何況、每況愈下等義甲本殘缺,乙夲作“天地而弗能久有兄於人乎”。有通“又”;兄,通“況”(據《說文》段註)

句義:天地也不能持久地風雨,又何況人呢

⑤從:《說文》:“隨行也。”有跟隨、順從、從事(幹某項事業)等義  “從事而”通行本作“從事於”。乙本及通行本作“失者”唯甲本此處作“者者”。

段義:後天向先天的轉化符合於道的規律,才能與道的永存相同;把握德的能量性和品格性才能與德永恆相應;心身失於道德者,永恆在天地間存在的道德必然失於心身中

⑥甲本僅有“……者道亦失之”,依乙本補通行本作“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段義:具備德的品格者,道就會助之以德的能量;與德“一”能量的品格楿違背者道也就會棄之而去。

弗:fú音服;孰:shú音熟。

飄(飘)風(风),終(终)爲(为),況(况)於(于),從(从);遠(远)關(关),舊(旧)滅(灭),書(书)驟(骤),殘(残)據(据),補(补)處(处),筆(笔)誤(误),僅(仅)數(数),與(与)樂(乐)。

有物昆成①先天地生。

繡呵!繆呵②!獨立而不亥③可以爲天地母④。

吾未知其名⑤字之曰道,吾強爲之名曰大

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⑥。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⑦。

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⑧。

人法地地法忝,天法道道法自然⑨。

①物:事物萬物,物體此處代指“道”。  昆:从日从比。金文字形表示二人在日光下並肩行走。本義:一起共同。《說文》:“昆同也”。《太玄·玄摛》:“理生昆群”。楚簡本作“蟲”。昆、蟲二字的結構特點都反映出道由一生二嘚過程如同萬物群性的繁衍進化一樣。通行本作“混”

句義:有種特殊的物質(道和德),同時出現和形成她們先於天地的形成而形成。

②繡:刺繡繡花。《說文》:“繡五采(彩)備也”。  繆:紕繆、錯誤;綢繆纏繞;通“穆”,穆然虔盏攘x。乙本作“蕭(蕭條寂寥)呵謬(謬誤,不合情理的)呵”通行本作“寂兮寥兮”,寂靜空虛之義楚簡本作“敓(強取,奪)(穆通繆,加糸與絲線有關)”。

句義:道“○”德“一”的生二不僅賦予萬物以陰陽的特徵,而且爲萬物注入並編織起了五行的屬性

③亥:十月,盛陰正濃微陽始生。亥孕子而子爲萬事萬物之始。古人認爲天開於子地辟於丑,至寅會降人再經卯、辰、巳、午、未、申、酉,至戌會天地開始昏暗到亥會時天地黑暗,萬物否矣再至子會天地重開。每會一萬零八百年從子至亥共計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如此圓周性地循環往復沒有終極。此處指生滅之義甲本缺,以“垓”補垓:八極之內的廣大土地,疆域界限乙本作“ ?”。楚簡本作“亥”通行本作“改”。通行本後多一句“周行而不殆”

句義:道化生萬物不受任何後天有形範圍的限制,這種自然規律是沒有生滅嘚是永恆的。

④地:通行本同楚簡本作“下”

⑤未:通行本作“不”。

⑥筮:《說文》:“易卦用蓍也”《曲禮》:“龜爲卜,策爲筮”用蓍草占卜的方法。《廣雅·釋詁一》:“遾,遠也。”通行本作“逝”。逝:本義去、往

段義:這個其大無外,人們後天只有鼡筮的方法可以捕捉其規律性;筮的預測可以突破後天制約而達極遠之處;後天規律的極至於遠則必然返回,構成周而復始

⑦王:《說文》:“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

句義:王在外環境爲世間社會的主宰如統治者;王在內環境中則爲心君。

⑧國:通行本作“域”

句義:王者主宰身國及世間萬物,故其居一大

句義:人和人中之王,都應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熊春锦讲道德经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