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奥拉斯维尔如何识别暗梁埃利亚松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2a402db1c13a82-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热点:  && & &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马岩松――感觉即真实
第1页:展览介绍
第2页:展览评价
&&& 展览时间 日 - 日
  展览地点 UCCA大展厅
  策展人:UCCA馆长杰罗姆?桑斯
  UCCA首席策展人郭晓彦展览《感觉即真实》是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和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的首度合作。埃利亚松和马岩松将运用建筑、雾气和光线创造一个特殊的环境。埃利亚松以对人类感知的不断探索而闻名,经常利用光影、颜色、水、风或雾气创造一个特殊的氛围,引导我们思索自我身处的环境和那些引以为常的所谓“真实”的感知。马岩松的建筑设计引领着一种新的对于建筑的思考,敢于追求大胆完美的形式。他们即将合作的计划是特地为UCCA大展厅量身定制的,当观众走进这个安装有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灯的烟雾缭绕的空间中时,将制造出属于自己的光谱。
责任编辑:杨涵
爱承诺也爱忽悠,信任与共识难求;有公知更有五毛,盼精英莫成小丑…[]
搜狐时尚文化生活精品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Alessandra Rich品牌的礼服裙出现在每一个重大活动中…[]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文化品牌栏目
面对不断高涨的权利意识,国家赔偿从程序到标准…[]
人人都有隐藏在面具下的灵魂,因为这种复杂,人才如此有意思…[]
这本书源自人大张鸣老师开设的政治史公开课……[]
“男女共浴”、“男女老幼坦然裸浴”成网络热词……[]
近期热点关注
时尚文化中心奥拉维尔 o 埃利亚松&马岩松: 感觉即真实 | UCCA
loading...
奥拉维尔 o 埃利亚松&马岩松: 感觉即真实
今年春季,一场特别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量身打造的大展《感觉即真实》拉开序幕。展览由享誉艺坛的丹麦/ 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和才华横溢的中国青年建筑师马岩松联手打造。这个装置作品展现了两位艺术家之间一场极富创造力的对话,通过互动重新定义了艺术与建筑之间的界限。 它将引领观众踏上一次奇特、非凡的旅程,引导我们去重新审视与生存环境以及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在制造颠覆性的艺术形式与艺术体验上的惊人创造力。借助光线、色彩、水、天空和气温,他能将空无一物的巨大空间化为能给观众带来 神秘体验的人工环境。埃利亚松的作品邀请观众置身其中,以体验引导人们去关注个体的感知变化。在这里,观众不再单纯的从外部欣赏艺术作品,而是将惊奇的发 现自己成为了艺术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观众将进入一个感知极尽敏锐的世界,色彩、光线和建筑三者的共同作用使人们可以重新审视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继2008 年在《迪奥与中国艺术家》展览中的第一次合作,《感觉即真实》是UCCA 第二次与这位才华出众的建筑师合作。作为中国建筑界的杰出代表,马岩松颠覆了业内固有的分类和分级模式。他的作品永远充满令人惊喜的元素,以最前沿的科技 材料和技术手段,实现其大胆的建筑设计理念,并总能牢牢抓住观众的视线。他奔放的建筑形态仿佛有机体和人类实体,传递出令人无法抗拒的生命力。
UCCA 非常荣幸能为公众呈现如此精彩的展览。我们希望这两位处于不同文化和背景之下的艺术家能为观众带来一次激发奇思妙想的艺术体验。
杰罗姆· 桑斯
尤 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即将隆重推出由丹麦/ 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和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的合作作品《感觉即真实》。作品的创作是基于一个这样的基础:创造出的现实和难以捕捉的惊奇,始终处于艺术家关注之中,而思考 必须在一个开放处,在一个创造性启示的时刻。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和马岩松都有一个独特的品质,就是让作品有一种形式的迷人和特殊的惊异,但又不仅仅是止于这样的形式革命,其中亦有对于世界的提问,对于问题的控 制和对于现实的思考。
自然作为启示真理,一再向我们显示那种不受控制的激情和伟大形式。这使得同样善于从自然中获得启发和愿意面对这种提醒的艺术家和建筑师- 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和马岩松同样感到一种合作将出现的互相启发。在这次合作中,他们将共同“制造”出一个让你对感觉信任产生迟疑的“另类现实”。这是两位独立的,有 创造性的,位于不同文化营养中的创造者的对话:马岩松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大展厅设计一个长近60 米的蜿蜒的空间,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将用红、绿、蓝三基色组成 “荧光灯阵”,再把整个空间用雾充满,雾与三种灯光的色泽将制造出一个人工的光谱空间。这样的“虚幻”光谱也许是自然界里不存在的,但当我们在此空间穿 行,置身于此,你的视觉感应中体验到的感受却是真实的,如同一种现实。
这次合作对于两位艺术家来说,是一次文化视野间的对话,他们都基于自己的经验基础,在超越和开放之中组织对话,面向更为宽广和更具协商性的视野时, 我们是否将体验到一种新的未知?我们的思忖是否可以依靠我们感觉构成的知识,对世界进行判断和给出所谓现实的结论?什么是我们思考和判断的基础,我们的身 体是否可以真实感受?我们是否迷失于那些现实政治的、流行的、文化的启示时刻而忘记关怀我们的感受和体验?
两位艺术家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进行这样的项目合作,也体现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致力创作各种文化经验间的对话可能性,打造不同思想领域间互相启发的思维平台的努力。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首席策展人
版权所有 (C)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号-2.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
《天气计划》
&<img HEIGHT="550" ALT="1.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7af3f8ae4vnjeGd9RX7aK.jpg" WIDTH="413"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7af3f8ae4vnjeGd9RX7aK.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HEIGHT="550" ALT="13.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cb3e90f6bvoLQTjzqEp6I.jpg" WIDTH="413"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cb3e90f6bvoLQTjzqEp6I.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TITLE="DSC09072.jpg, 319 X 425 46.54k" HEIGHT="425"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iles.xici.net/d/.jpg" WIDTH="319" ALIGN="absmiddle" BORDER="0" W="319" H="425" P="10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TITLE="DSC09074.jpg, 425 X 319 44.23k" HEIGHT="319"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iles.xici.net/d/.jpg" WIDTH="425" ALIGN="absmiddle" BORDER="0" W="425" H="319" P="10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TITLE="DSC09079.jpg, 319 X 425 47.33k" HEIGHT="425"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iles.xici.net/d/.jpg" WIDTH="319" ALIGN="absmiddle" BORDER="0" W="319" H="425" P="10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TITLE="DSC09095.jpg, 425 X 319 44.57k" HEIGHT="319"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iles.xici.net/d/.jpg" WIDTH="425" ALIGN="absmiddle" BORDER="0" W="425" H="319" P="10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TITLE="Untitled-1.jpg, 444 X 700 63.89k" HEIGHT="70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iles.xici.net/d/.jpg" WIDTH="444" ALIGN="absmiddle" BORDER="0" W="444" H="700" P="10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HEIGHT="550" ALT="3.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81bc30aed3b426501feb86m8GdvtiEk5.jpg" WIDTH="414"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81bc30aed3b426501feb86m8GdvtiEk5.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HEIGHT="443" ALT="4.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4fffbbd0dbE6GoOwNI4YyI.jpg" WIDTH="591"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4fffbbd0dbE6GoOwNI4YyI.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HEIGHT="319" ALT="5.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ec45e50abdcbFA8Ih5r6oPJP.jpg" WIDTH="425"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ec45e50abdcbFA8Ih5r6oPJP.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HEIGHT="319" ALT="7.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3ceb112f4a5f12d678b9atBDBEZ3Crtp.jpg" WIDTH="425"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3ceb112f4a5f12d678b9atBDBEZ3Crtp.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TITLE="DSC09058.jpg, 425 X 319 36.74k" HEIGHT="319"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iles.xici.net/d/.jpg" WIDTH="425" ALIGN="absmiddle" BORDER="0" W="425" H="319" P="10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HEIGHT="550" ALT="9.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a30ab0b7df23a2acks9yE3k.jpg" WIDTH="413"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a30ab0b7df23a2acks9yE3k.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HEIGHT="550" ALT="10.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2abf81af5bm67Emy6YCrC.jpg" WIDTH="414"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2abf81af5bm67Emy6YCrC.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TITLE="Tate-s2.jpg, 354 X 472 56.32k" HEIGHT="472"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iles.xici.net/d/.jpg" WIDTH="354" ALIGN="absmiddle" BORDER="0" W="354" H="472" P="10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巨大,完整,刺目的太阳。它骄傲的悬浮在黑暗的最深处匀和地散出金黄色的光芒,而这类似夕阳的金黄是最容易把人带入伤感和永恒的绝境,让人身处虚幻和现实的双重空间之中的。
太阳其实只有半个,另外一半是它的镜像。涡轮大厅其它光源都被封死,这半个太阳成为了这长150米,高30米的巨穴中的唯一发光体。它牢固地悬挂在距离地面20米的高度左右,上半部分被无数不易察觉的镜面分割。镜面使它的另一半欺骗性地存在于人们的视错觉中,它的完整性是虚假的,镜像的和不可触及的。
尼采曾自喻为太阳,作为他的太阳并非个体化原则的壮丽形象,而是与之对立的强力意志。如同极度燃烧的光,它滚动奔突,永不停息地恣纵自己,甚至宁愿在这炽热燃烧中毁灭以获得最高的形而上之醉。半个太阳则以戏拟的镜像显现为清晰,明确的完美。它成为黑暗中人们追逐虚幻的符号的象征。观看的人群横七竖八地以各种姿势躺在广平的空地上借助幽黑中发出的鬼谲刺目的反光寻找反射在屋顶镜面中的镜像之我。
薄雾从两侧阴暗的高墙下遮遮掩掩地溢出,使得整个空间更为变化多端和不可捉摸。艺术家的目的是利用薄雾再现自然环境的景象,我们必须承认它表达了作者的梦境,要么是莫奈画中的夕阳。但这符号秩序的象征滑移和镜像中同一性的虚妄为我们开启了关于真实的间隙。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cn/manage/UploadFiles/3153.jpg" BORDER="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第一次见到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作品,是在上海美术馆2003年所举办的展览“超越天堂——北欧艺术家的东方之旅”的画册上,那个展览他的原作并没有来到上海。他的摄影系列《绿河》离奇地以绿颜料演绎了挪威、瑞典、日本河水的颜色变化,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超现实领域。不禁让我想起海恩里希·冯·克莱斯特(Heinrich
Kleist)的著名假设“如果绿色的玻璃替代了人的眼睛……”,克莱斯特的恐惧就仿佛被埃利亚松夹杂在这绿色的河水中传染开来,分明是对人类贪婪欲望的一个警告:虚假的物质可以破坏大自然的特性。
《盲视之宫》
<img HEIGHT="321" ALT="3.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ccffsnGyVKZfOXb.jpg" WIDTH="420"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ccffsnGyVKZfOXb.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盲视之宫中的银色蜂窝状“晶体”装置
<img HEIGHT="401" ALT="4.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e199ece93LHu0CEOD1P2I.jpg" WIDTH="500"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e199ece93LHu0CEOD1P2I.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银色蜂窝“晶体”装置内部
<img HEIGHT="369" ALT="5.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bf97d26cAiC9CZvsG5pV.jpg" WIDTH="297"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bf97d26cAiC9CZvsG5pV.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而我真正开始注意到这位出生于1967年,有着冰岛血统、现生活在柏林的丹麦艺术家,则是在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由埃利亚松一手打造的丹麦馆中,当时我几乎迷失在这个制造乌托邦幻觉经验的大型装置“盲视之宫”中。这也是所有国家馆中将整体概念与空间设计结合的最天衣无缝的一座建筑。远远的,就能看见灰色的馆体顶端有一个蜂窝状、黑色透明的玻璃天顶。一条木结构楼梯蜿蜒曲折地往顶部延伸,将建筑的外部与内部连成一体。当观众们沿着这条新设计的路线走入馆内时,就会看到一路上有一些散落的凸状锥形结构,每一个锥状物的顶部都可往下窥视。可当你窥视之时就会发现原来下面另一头的观众也在往上窥视,锥状物内部的结晶体结构令所有的头像的都被分裂复制成若干倍。
<img HEIGHT="330" ALT="14.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6cde29be722da709d252dEwiUuUzmnWU.jpg" WIDTH="440"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6cde29be722da709d252dEwiUuUzmnWU.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镜面反射、玻璃万花筒、延长的楼梯,熔岩庭院、水、霓虹灯光、模型和小孔成像,就是这些元素造就了埃利亚松带给我们的全新感知世界。无论是眩目的万花筒景象还是璀璨的彩色玻璃透窗,都是通过折射、反射原理令我们周围的世界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与焦点;而成像在室内的石桌上天窗外的婆娑树影,或是内外互通的蜂窝状结构物,则是通过视觉与光线的穿透力将内部与外部的空间得以交流与互动。总之在一片晕眩的环境中,光线与多重影像的重叠与分散令人们再次对熟悉的事物开始重新体验。
一走进那个银色蜂窝状的雕塑装置中,很容易会迷失在一片无尽的反射影像之中。我们的身体将分裂成数以万计反射在镜子万花筒的成像里,但戏剧性地是,在这些成像中偶尔会夹杂着装置外部向内看的观者的头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艺术家运用了一个大自然中结晶形式的本质结构,构筑出一个充满科幻感的想象空间。必然地看见自己或是偶然地与他者巧遇,“丧失方向感”但绕有趣味地观看架起了观者重新建立了自己与外在的关系的桥梁。
像是对所有的观者发送了前来“感受乌托邦”的请柬,每一位进入丹麦馆的观众都会不知不觉的成为这个想象空间的参与者,而事实上也只有身临其境,观者才能深切体会个中趣味。就视觉效果与美学形式上来说,埃利亚松的作品魅力无穷,他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给予观众们全新的视觉经验且充满乐趣;与此同时,在表面的科技感与设计感之下,共同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是他对于原始自然与超前卫科技、有机对机械,主语和宾语这些问题的探索——“人的感知究竟将如何被时间、社会、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等因素所改造呢?”
这位36岁的青年艺术家用最基本的素材:光、热、蒸汽、冰创造最诗意的体验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BORDER="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HEIGHT="196" ALT="6.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d8dc502e7aOaG4dOgyIcHj.jpg" WIDTH="240"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d8dc502e7aOaG4dOgyIcHj.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18.23 KB)
Olafur Eliasson在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
<img HEIGHT="366" ALT="7.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cKdYFqlWktJV2.jpg" WIDTH="473"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cKdYFqlWktJV2.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颠倒的自然剥蚀》
<img HEIGHT="550" ALT="8.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3bdec0a32fba2ULiSERo04Av.jpg" WIDTH="436"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3bdec0a32fba2ULiSERo04Av.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在装置与摄影中感知“自然”
碰巧的是,我两次遭遇的分别是埃利亚松创作中相互依存却又完全独立存在的两个系统。他甚至从不同时展出他的装置作品与摄影作品,似乎是以此划清“现实”
和“再现”之间的鲜明差异。尽管如此,或许是源自北欧浪漫主义血统对广阔的大自然和忧郁的斯堪的纳维亚传统本能的偏爱,无论是装置还是摄影,埃利亚松总是将视角投射在自然与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上,以对自然现象进行再创造或直接干涉,从而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体验与感悟。
作为摄影师,埃利亚松每年会回到故乡冰岛过几个月,他在当地记录了各种各样关于冰川、河流、海岛,和洞穴(主要位于冰岛) 等具有“特异”
风景的纪录性图片。在这些无人的风景摄影中,除了固有的清澈、伤感和忧郁的气质,重要的是艺术家试图通过其周围的与其穿越的世界从而来展示其个人的情感,以此探索个人与他人与空间的关系。因此,水、天空、光和色彩等元素从未被观众直接体验,观者在照片上所体验到的美丽风景正是由于艺术家的意识并将之加诸于照片之上。这与观者在其装置中的直接体验完全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埃利亚松从不将他的装置作品与摄影作品并置展览的原因,前者所缔造的完全是个直接经验空间;
而后者,观者是被诱惑的,通过别人的眼睛去看见世界。
作为装置艺术家,埃利亚松就像一个魔法师一样,总是能创造一个个充满灵性与感觉的空间,观众们在此遭遇光、色彩、水、天空和温度等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尽管这些装置本身也是由最简单、最基本的自然力元素:
金、木、水、火、土、光、风、镜子等组成,而经过人工技术之后的自然现象往往以不可思议的、似幻非幻的“人工自然”
如海市蜃楼般昙花一现。缔造一条彩虹横贯于博物馆;在画廊空间内引发一场小小的暴风雨;用巨大的水流在博物馆里形成了一条人造瀑布;在大街上升起一团蒸汽云……埃利亚松将形成这些自然干涉的装置称之为“机器”,机器理性地起作用,但同样也释放一种情感的体验。在机械和感伤交织之中,埃利亚松窜改了所有自然和文化两重性的被继承的概念。游弋于介乎自然和技术、有机生物和工业的之间的诗意媒介,令埃利亚松的艺术仿佛滋生在魔幻和人造世界的边缘地带。
“光”可以说是埃利亚松最重要的“材料”。1993年,他创作了装置作品“美丽”:当水通过一个穿满了小孔的水龙头软管时,向四面八方喷射的水,在灯光的照射下,一条美丽的彩虹就形成了;又如,他用频闪观测仪的灯光照在喷泉上,几秒钟之后,水像失去了引力的作用冻结在空中。其另一个受到瞩目的作品为"聚光灯"
。这件作品里,他在洛杉矶的一个“艺术之屋”的屋顶上做了一个孔,随着日光的变换推移,从而在在地板上创造了一个移动的光斑。
这样,他就利用了地球的旋转在展厅的地板上书写了一幅“太阳书法”,同时,将这间“艺术之屋”变成了一台原始照相机——暗室小孔成像。埃利亚松声称他关注的是我们“看”事物的方式。在这件作品中,画廊空间即是一台照相机,观众们发现自己身处其中,也就是,在他自己的头脑里。我们身处一个黑暗的空间中,我们位于自己的头脑深处。外光的过滤经过透镜的汇聚并投射到我们大脑中的一个空白页上。看见的一切都会在页面中成为整张图像。人是照相机;
可见的现实是我们不断插入的图片收藏,一个一个形成记忆的相册。问题仍然是,当我们看见之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埃利亚松作品的主题实际上是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感知。我们进入画廊空间,其实是意识到我们在我们自己的暗房里,在这里我们看见我们如何看见。在埃利亚松作品里,我们出席了一个存在于我们自己脑海里的图片展。“艺术之屋”是一台照相机,而这台照相机就是一双眼睛,将图片投射在黑暗脑海中的空白页上。
《溶化的冰系列》
<img HEIGHT="306" ALT="9.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d4b6d0422gDwtCs7j7pPD.jpg" WIDTH="473"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d4b6d0422gDwtCs7j7pPD.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HEIGHT="306" ALT="10.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f12b10a57ab87894a43eYToVFHNjeQNM.jpg" WIDTH="473"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f12b10a57ab87894a43eYToVFHNjeQNM.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颠倒的瀑布》
<img HEIGHT="550" ALT="11.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ttachments/month_9_8eb3bfIrFzGh.jpg" WIDTH="403" THUMBIMG="1" FILE="/attachments/month_9_8eb3bfIrFzGh.jpg" STATUS="2" INITIALIZED="true" OUTFUNC="null" UNSELECTABLE="true"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一种颜色的房间》1997年创作,在白色房间的天顶安装单频电灯。它们发射出的一种黄光会削弱观看者眼中从黄色到黑色的光谱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cn/manage/UploadFiles/3169.jpg" BORDER="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TITLE="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美丽》1993年创作,用聚光灯对水珠的照射而形成一道彩虹。
《无题(冰岛系列)》
<img TITLE="eli_untitled_large.jpg, 473 X 330 46.38k" HEIGHT="33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iles.xici.net/d/.jpg" WIDTH="473" ALIGN="absmiddle" BORDER="0" W="473" H="330" P="10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TITLE="OE_yournow_440.jpg, 440 X 295 43.99k" HEIGHT="295"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iles.xici.net/d/.jpg" WIDTH="440" ALIGN="absmiddle" BORDER="0" W="440" H="295" P="10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TITLE="OE_(speglar)_440.jpg, 440 X 330 49.03k" HEIGHT="33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iles.xici.net/d/.jpg" WIDTH="440" ALIGN="absmiddle" BORDER="0" W="440" H="330" P="10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img TITLE="OE_stalhringur_490.jpg, 484 X 490 98.77k" HEIGHT="49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iles.xici.net/d/.jpg" WIDTH="484" ALIGN="absmiddle" BORDER="0" W="484" H="490" P="100"
ALT="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斯维尔的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