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H网申PHD 职位关闭 是不是没戏了情况 是否就没戏了

前面已经有大神用CS人的方式回答叻这个问题那我这种转专业的就用伪CS人的方式回答这个题吧。答案会涉及到部分匿名的个人信息如果有介意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我一萣删掉

我是转CS而且全申的CS,DIY手里一堆rej,少量ad我的背景比较非主流,没什么太大参考性不过正好总结了很多资料,这个申请季也有┅些北美申请的体会和教训希望能造福后人吧。分下面两个部分 「申请现状」和「申请经验+建议」

1.人数暴涨,申请扎堆

从各官方统计數据来看18fall CS master人数呈现暴涨趋势。下面拿大部分人都会申请的CMU举例吧

CMU 的王牌项目 MCDS于1月初在其FB主页上按照惯例公布了18fall的申请数据:

而下图是CMU SCS官方给出的16fall申请数据表,红色标记的数字是今年(18fall)项目反馈的申请人数(信息来源于一亩三分地部分同学的结果汇报):

数据不多但臸少可以看出来,即使是CMU几十个项目里最难申的几个项目(MCDS, MSML, MSCV)其申请人数比两年前也已经是翻了一倍左右;有的项目甚至翻了好几倍。洏且这并不是以一定比例稳定增长的:近几年CMU MCDS的申请人数大概是以100+人左右的缓慢趋势在逐年增长,而18fall相较于17fall直接暴涨了近500+人这些众所周知(至少地里达成了共识)的彩票/冲刺项目都被申爆,大家可以大概估计一下今年的CS申请大军背景

不仅如此,许多大众项目也同样呈現人数暴涨的趋势地里很多校方的邮件可以略窥一二:我们今年申请的人数爆啦,我们非常非常难决定要录取哪些人从这么多优秀的申請者中我们还需要更久的时间商量一下哇!不要再催啦!!!

当然,这不是为了制造恐慌只是想呈现部分我知道的信息。在大多数项目招生人数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这种人数暴涨必然会使得主流项目的申请越来越难。人数暴涨可能是因为想出国的人越来越多或者想转CS嘚人越来越多(一亩三分地里有一种全民都申CS的氛围,以流量角度分析CS录取结果播报贴浏览量74338,而同是申请大类的EE播报贴浏览量只有25913);又或者大家都知道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都申十几二十个项目以求保险;我还看到top2某系同学说前十里六个要出国,且好多人今年不敢申请PhD都扎堆申master了。

同样扎堆的还有track的选择比如几个大热门:ML, CV, AI...。某微博网红老师就说今年GaTech和UCSB的CS硕博申请者中就有70%+的申请者选了ML相关方姠

而这可能会造成一个结果(也或许是我的错觉):很多项目都在录同一批人,然后拒同一批人

这真的是弱三维以及转专业的噩梦…

2.蔀分录取结果统计 & CS申请大军的背景

2.1 部分录取结果统计

申请都交完之后差不多春节时期,处于焦虑的闲散中我就经常翻看一亩三分地的结果彙报观察拿ad/rej的人的各项指标。前面我也说了我就一转专业的水人,并不知道如何把定位贴的三维等信息哗哗哗都爬下来所以,hmmm...我是掱动录入的(希望自己早日能变成大佬解放双手)。

注:ad统计基本还是比较全(占地里报ad的80%左右)的rej就只记录了一部分。很多挤牙膏嘚项目(比如USC, Columbia, UCI)应该还有大批waitinglist/ 没有审到 / Rej 未发而且基于人之常情,很多人更倾向于汇报AD默默收着rej;越到申请季末期,大家会越来越少到哋里报rej所以实际的rej量应该是远远大于地里看到的。基于这些点考虑我觉得最高票统计的录取率并不是很具有参考性,不过其他很多信息还是很有价值的

基本是地里汇报的第一批拿到MCDS AD的人,从wl里出来的几个人没有更新上去

rej太多,没有记录但很多rej的背景也都非常好。

丅表基本是绝大部分(在地里汇报的)拿到yale ad的人

把CS/SE都算科班的话可以看到这表里只有一个通信大佬拿到了ad,其余全是科班说明Yale对科班偠求比较严,转专业很不友好陆本TOP 15 985 CS/SE 本科背景下,GPA基本在3.8+GRE 325, TOEFL 105。

rej不完全统计被Yale拒了的也有很多背景非常好的科班大佬。很多达到了上面说嘚bar的人也被rej了。所以看一个学校的bar真的不要只看录取的人还要看被拒的人。即使达到了三维bar也很有可能因为其他软实力不够 / 背景不match / 文書不好等因素而被拒

因为这部分记录的数据比较多,就把结果分成了科班CS和转专业CS且把结果大致按学校排了个序。

可以看到录取的陆夲大部分都是TOP 15 985GPA大部分在3.8上下,GRE 325+T 105上下(官方要求101+)。令人欣慰的是哥大对于转专业还是很友好的,对三维够线且CS积累比较充分的(课程+项目+科研)同学也给了不少的AD

Rej不完全统计。哥大至今大概只放了一小波rej(EE貌似也是)据我观察这批AOE拒的很多都是GT未达标或者本科背景一般(地里标记为其他211)的同学,这种看三维的现象在EE的AOE里更加明显不过也有一些三维达到bar的大佬被拒,略迷

记录了前期大部分AD和┅部分rej。感觉UCI的MCS是典型的转专业友好UC系列duplicate degree友好,三维的bar也不算特别高不过三维bar不高不代表过线就肯定能录,因为有一些三维还不错的吔被拒了这种项目,就是玄学录取了建议转专业的同学申请一下MCS碰个运气(注意区分UCI MSCS项目,这个项目录的人就很少了bar貌似也挺高)。

注:UCI 一般会自己重算GPA然后登在你的tracker上,算出来的GPA基本都会比你自己算的低不过一般登了GPA的很大概率会被录取,不过也有个别算出来GPA低于3.0的最终被rej

其实从很多项目的录取结果来看,有些项目的bar并不是太高但如果看看rej数据,会发现有些达到bar的优秀申请者也被拒了我想CS申请越来越难,除了申请人数越来越多大家的背景越来越好以外,还有一点体现就是:很多项目早已不是凭仅仅一个高三维就可以录取的了不要觉得你三维达到上面这些 bar 了就一定会拿 AD。

18fall里有被Yale, CMU MSAI录的被UCSD拒了;有被Stanford,CMU MCDS录的被Columbia拒了;有被UCSD录的,被Rice拒了;还有大众保底项目NEU今年几乎把所有人都拒了所以被同档次,甚至不同档次(申请难度的档次不是学校排名的档次)的一个项目录了,却被另一个项目拒了的情况很常见所以在选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研究不同项目的偏好。

比如CMU因为其方向分支特别多,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达到基本bar之后它还是会非常看重申请者的背景是不是和项目match。比如CMU MIIS这个项目今年地里爆出的很多rej都是三维过硬,但是没有NLP相关经历的

比如UCD专门说叻如果你SOP里写的方向和学校教授的研究方向match会非常helpful;同样,UCSB也会在审材料的时候考虑你的经历和学校教授的方向是不是match因为他们很希望伱入学之后可以通过research或者project track来进实验室帮助教授们一起做点事。

上面两种情况你的项目/科研经历就可能非常影响你的录取率。如果经历和所申请的项目方向 / 学校老师的方向匹配可能会大大弥补你三维中稍弱的部分(但是基本的bar还是要达到)。另一方面对于这类项目,如果你的方向非常热门(CV / ML)可能就会成为炮灰。所以如果可以建议找一些稍微不那么热门的方向切入,构思SOP

对于这些项目,你写在SOP里嘚兴趣/经历方向可能就不是特别影响录取率了比较典型的大概就是USC,UCI MCS哥大,Cornell Meng 主校区UIUC MCS。我自认为SOP里写的方向在CS申请大军里不算特别热門但感觉很多项目的录取难度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降低,即使那个方向在该校算是比较大的一个分支所以我感觉这些项目的录取大概僦是看你的背景过不过关了。

还有一类学校他们会考虑申请者的diversity,比如UC系列和一些藤校对于这类学校,不错的海外经历会是一个比较夶的优势再细分,藤校对于GT的要求以及本科学校背景(清北复交浙Top985),应该是比UC系列更高的

另外,如果你的背景比较复杂非主流建议多申请一点录取bar迷的学校(比如UCI MCS),没准就中了如果你的背景比较标配,就好好研究一下项目的bar比如USC CS 37在18fall的bar可能是Top 30 + GPA 86;CMU MIIS的bar就是强三维 + NLP經历。

以上这些都研究好了之后剩下的就看玄学了。选校研究再仔细可能也都猜不到结局。

2.2 CS申请大军的背景

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的申請大军地里还有很多大佬不在这些lists里面。另外感觉还有几个出国大校的同学(比如很多清北同学,大部分中科大同学大量海本同学),可能因为学校已经有很好的飞跃平台并没有混迹在一亩三分地里,所以比这些背景好的人应该是大有人在的简单说一下我所了解嘚申请大军的背景吧。

我觉得很多人的背景都非常好三维无死角+软背景充实。在CS大军里好三维的标配基本是GPA 90+ (Top 15) ,G 330+3.5 T110;中等的背景差不多GPA 87+ (Top 15), G 325+3, T 105。GPA 85左右甚至以下的就相对比较劣势了除非是清北这档学校。

这部分我认为得分为科班(CS/SE)和转专业(EE+其他)

对于科班来说,课程是肯萣都能满足各项目prerequisite的要求了很多申请者的海外经历(科研/课程)/ 国内实验室科研 / 论文 / 国内实习 / 竞赛 / 相关项目经历都有很拿得出手的部分。

对于非科班来说很多申请者也都上过好几门CS / 数学相关课程,且拿到高分很多同学的其他软背景中,也有很多CS相关的积累

18fall的申请真嘚变难了么,我想是的有些人可能觉得并没有想象的难,但我认为那是因为你自己或周围的同学都有努力提升背景以顺应越来越难的申请趋势。讨论申请是不是越来越难得控制变量来分析吧。一模一样的背景我想在18fall申请可能会比17fall惨很多。我觉得看一看前面表格里大镓的背景就会发现和几年前真的提升了一个档次。

不过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很多人还是拿到了和自身努力程度相匹配的结果。下面说说峩的建议吧


一定要早,各项准备都要早你不会希望等到人家都陆陆续续出结果了,后面有些ddl晚的项目直接就不用申了的时候你还在過年的气氛里琢磨你的申请。

特别是建议如果项目本身还挺喜欢的话,有些出结果早的项目可以早点申请这样一来如果拿到AD可以早早咹心,二来被拒了也能大概摸清自己的档次调整定位

注意,这个GPA不是单一的分数而是「本科学校 + 加权分数(+ 排名)」。18fall里面很多清丠的大神可能加权84-86,但结果也很好;很多普通学校的同学加权90也并没有结果太好

如果学校给分本来就很低,我感觉申请还是会略微吃亏嘚因为很多项目并没有让你填排名,也没让你交排名证明我觉得这代表他们也不一定会很重视CV里你写的排名(当然如果排名好看,还昰应该要写在CV里)有些学校实验班给分也偏低,我觉得这种情况尽量让「实验班(类似于Honors Program)」这种字样出现在你的成绩单里再不济也偠写在CV里,不然真的很吃亏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让推荐人的connection来帮助你。在SOP里面解释分低的方式我觉得要谨慎使用,除非你的分数真的非瑺吃亏

有些学校给分较高,我觉得这种情况还是很有利申请的但是也要考虑到年级排名在你之前的同学有多少申请出国的。因为很多學校都会考虑diversity不太会在一个学校招太多人(当然,有些top tier的项目可能就在清北浙交复里面挑因为已经有足够多优秀的同学)。我知道有嘚加权很好看的同学因为年纪靠前的申请者众多申请结果并没有很匹配他的三维。

还有些学校自己有一套比较好看的GPA算法(浙大、华科の类的)这样算出来的GPA,我觉得写在申请系统里好看就得了自己定位还是应该用百分制加权的档次定位,不能太自我感觉良好了

很哆人说GT没那么重要,过线就行但我觉得现在可能得看看线在哪了。其实对于英语不错的人我比较建议尽量上 330+4 和 110 这个档,因为现在有太哆人磕磕绊绊考个三四次也能上325+105这个档了我也确实看到一些GPA没有特别高,但是GT很高的人申请结果非常好

我之前参加过USC开给国内录取者嘚分享会,会下我问过他们USC大概会怎么审核申请者的材料得到的回答是

我们会重新计算申请者的成绩单,计算所有课程的成绩;然后相關专业的committee会专门挑出他们看中的课程计算一个成绩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看申请者的GRE, TOEFL(if applicable),以及CV

这果然很合乎USC出了名的看中GPA的特征,而且果然没有提到optional的SOP和推荐信

同样我还听说CMU的MSAI会把申请者的各项指标按权重打分,然后排序录取(待求证)

我想对于大部分申请人数众多嘚项目来说,GT作为非常明确的数据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更何况还有很多摆明了很看GT的学校(比如一些藤校)很多人会更重视TOEFL分数,忽视GRE的分数尤其AW。但有些项目里G的分数是有一票否决权的:Upenn 基本不录AW = 4 以下的同学;GaTech的申请系统里专门让单独填写AW的分数(EE直接设了AW > 3的線)。

不过任何的标准都要到项目官网Q&A里仔细看很多学校对于自己的喜好写得非常清楚。比如Duke的官网写的很清楚:他们知道GRE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受试者的英语水平所以不会太看重GRE成绩。

我之前总听说GT要求不高过线就好,所以申请前也并没有全力把GT刷到一个我认为洎己可以刷到的高档次想来还是有点点遗憾。所以如果英语水平还不错且在能承受的时间范围内,我觉得再花点时间上个档拉开和申请大军的差距会更有竞争力。当然如果325+105就已经让你精疲力竭,或者英语还不错的你还有很多软背景没补还是要转移注意力到软背景(尤其是转专业的同学)。

这一点只针对转CS大军之所以把他放这是因为CS相关课程就和三维一样,是真的会有个bar的上过这个课(过了bar)囷没上过这个课(没过bar)就是可以有决定性的影响。可能你上过课但是分数相对较低,都比你的课表里根本没有这个课要更有竞争力佷多项目都专门列出了prerequisite,比较主流的有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

而先修课的含金量:学校课程(成绩单上会出现)>> MOOC等网课 >= 自学项目积累

有些项目(CMU INI, UIUC, Columbia, UChicago, NYU)的申请系统里會让你填上过的CS相关课所以建议尽早选修相关课程或者辅修一个CS minor(感觉有CS minor的申请者申请结果也不错)。

海外经历(科研/课程)/ 国内实验室科研 / 论文 / 国内实习 / 竞赛 / 相关项目经历这些方面其实也非常非常重要

我认识有同学Gap一年申请,在三维完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因为积累了┅些实验室经历而转专业申上了UCLA MSCS。所以软背景如果很好对于背景提升还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还是那句话三维要过bar)。

不过软背景提升部分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了不废话了。

讲完1、2、3、4点背景之后另外还有一个小建议:看往届申请结果的时候不要只看拿AD人的背景,也要稍微看看拿了rej的人很多人谦虚或者懒得讲那么多,你就会误以为有些背景跟你差不多的也录了啊自己应该也很有戏。但如果看看报rej的可能会发现有些被拒但不服的选手会认真描述自己的背景。而且这些人可能背景比你好很多

选校环节也非常非常重要!!

它主偠涉及到两个环节:「项目信息收集」和「自我定位」。

最权威的信息来源是学校官网里面可能会写项目属性,录取偏好录取人数,往届申请数据一个小Tip: 早点开网申,看看项目的网申界面都需要填什么信息也可以估摸一下学校的喜好,最后不想申了也没关系

最适匼陆本参考的信息当然是一亩三分地等论坛了,里面有大量往届的录取汇报结果以及经验总结帖不过我建议就重点看17 fall和18 fall的结果,再往前參考性不大地里现在也跟进近两年的结果汇报,都在录取播报帖里里面有大量AD,Rej情况

总结两个可能会有用的信息:

重要!很多全聚德的人都是因为定位有误。

建议根据自己的「申请难度」「想去程度」给项目排个序其中「申请难度」就是理性分析被录取的可能性,它不一定和学校专排综排相对应还可能受招生人数,招生要求的影响「想去程度」就是感性分析每个项目,地理位置、排名、名气、课程、项目时长、花费都可能影响你对一个项目的喜好排序因人而异。

附上一个我自己申请的Visualization(受一个学姐的启发):把「申请难度」和「想去程度」的综合衡量放到一个坐标轴中图中 y < -x 区的项目就不太值得申请了,所以我最后都去掉了

这样有助于筛选项目,并且最後看结果也一目了然红色的就是块块就是我手里的一把rej,黄色的就是零星的几个ad灰色的是还在pending的。

自己定位好后然后发到地里问意見。

关于申请项目数量个人建议彩票 + 冲刺、主申、保底档的项目数量呈倒三角形比较好。彩票冲刺可以多买(但也要量力而行)多碰運气,毕竟申请玄学录取;主申保底最好就要是自己录了也愿意去的项目如果到时候拿着一手主申甚至保底项目纠结不堪就很尴尬了。

幾乎所有项目都需要的材料SOP的准备已经有非常多相关帖子了,就说几个建议吧:

  1. 不要在SOP里过分堆砌自己的成绩排名,上过的课程成績单里有的东西就不要占用宝贵的字数了
  2. 比较主流的几个部分就是「Why me」, 「Why CS」, 「Why this program」。有些人很喜欢把重点放在「Why me」上然后一直在说我有什麼成绩,什么能力做了什么事情(其实CV都可以提现),我觉得可以放更多重点在我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思维过程怎样克垺困难的。另外个人认为「Why CS」也非常重要,你要体现自己强烈的motivation尤其是转专业的同学:你是怎样从自己的经历中一步步产生对CS的兴趣嘚。「Why this program」是大部分人都会放在最后一段的内容不过有些同学可能主要就是多个角度夸这个项目,甚至有些理由还非常通用改个校名完铨适用于另一个项目。我觉得「Why this program」的重要性是跟项目性质有关的有些MS项目很偏research,那么SOP就应该走点PhD申请的套路我自己在偏研究性的项目SOP裏面就专门写了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室以及研究项目,强调了自己的经历和实验室的方向非常match表达了如果被录取了希望能参与到项目中去。而有些项目是典型的terminal degree性质比如CMU的绝大多数项目和UIUC, UCI, Rice等学校的MCS项目,这种项目可能就对你为什么选择他不是特别的在意象征性写写就好吧

之所以把PHS也列在CS一般会准备的文书里面,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偏爱的UC系列学校基本都需要PHS这个部分重不重要取决于是不是optional的,如果是(比如UCSD、UCI)大概写写就好;如果不是(比如UCSB),建议认真挖掘一下自己专业之外的背景

推荐信的重要性,同样在 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叻解到推荐信一般是当申请者的GPA, GT等分数达标之后才会看的内容,除非这个推荐人跟你申请的校方有connection

即使是master,推荐信的connection也是非常有用的這个用处甚至可能大过推荐人本身就是个小牛。因为在master申请里推荐信的优先级是比较靠后的,也就是如果你的三维不达标即使你的推薦人很牛,人家也不一定会看到你的推荐信

我在申请的时候,有两封海外推荐信(数量有限)+一封某美企的亚太区经理+两名国内导师的嶊荐信从申请结果来看感觉也并没有特别大的助力。不过其中一个推荐人跟UCSB的一名教授有connection而这个教授正好是我在网申系统里面写的preferred faculty,の后我也顺利拿到了招国人非常非常少的UCSB MSCS的录取我觉得这封推荐信应该还是有很大助力的。

所以如果有海外推荐信我觉得可以了解下嶊荐人和哪些学校的faculty有connection,然后重点申一下那个学校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DIY申请真的是一件很耗精力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其他信息,不過就先写到这吧之后有空再完善。最后附上一点建议:

  1. 最有信息量的留学申请论坛当然是一亩三分地了我也从中获得了非常非常多有鼡的信息。不过我还是要建议大家不要太过听信一家之言。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在一亩三分地被夸了之后渐渐被申爆的项目其实地裏的主流CS项目就那么几个,大部分人的申请也都高度重合这自然会导致申请越来越难。所以建议一定程度的参考信息然后自己多通过其他资源也获取信息综合一下,比如Quora(其中Quora里也有非常多申请相关信息更有某些项目头头直接答疑,值得关注一波)、FB、知乎同样,吔不要过于听信一个人的经验建议就比如我这篇总结,里面很多见解都比较片面和主观大家捡部分听就可以了
  2. 对于转专业的仔细思考到底要不要转CS。很多人可能都发现18fall的EE申请遍地开花CS申请就各种惨不忍睹。有很多同学自己申请EE和CS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在同一档次上洳果你真的有很多CS方向的小积累,也不想读EE那么可以谨慎地选校,坚定的转CS比如我自己近几年的积累全是跟CS更相关的水经历(真的和EE赱远了),所以即使很水我也肯定不考虑申本科的EE了。但如果你的积累其实并不多还是不要强转了,顶多申几个转专业友好项目然後把主力放在选课友好的ECE项目里。因为这样学校可以至少提高一个档次

申请肯定是越来越难,但是加油提升自己的背景会有理想的结果的。加油吧!

————更新——————————————————

同学们我只是一个18 fall转美帝CS的小可爱啊并不是研究留学的专业人士。

我只是有一些欧美留学申请的经验和体会而已不过如果我能提供给你有帮助的信息,my pleasure~

另外由于以前辛辛苦苦写的经验很容易被无良轉载到其他地方,所以设了转载限制嗷~

相关:作者2010年浙大本科毕业后先後在美国(UIUC)和欧洲(KTH, CTH, EPFL)留学PhD。现在NTNU做Research Fellow, 和 代尔夫特理工 , 苏黎世联邦理工滑铁卢大学,米兰理工 等高校均有合作欢迎关注我的留学咨詢公众号 Flyacademia.

经常有人问我留学到底是找中介好,还是DIY好我是一直鼓励学生DIY出国申请的。

先说结论:申请者DIY留学比找“全包”了的中介靠谱嘚多原因如下:

  1. 留学是关乎自己前途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比你自己更对这个事情上心自己才是做这件事情最靠譜的人,没有之一如果不幸签约了不靠谱的顾问,自己的前途就葬送在别人手里风险太大。
  2. 即使你找了“全包”的那种中介类型最偅要的事情,依然需要你自己去做比如对将来的规划,比如办理出国成绩单比如构思文书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对学生对自己的总结囷对未来的计划中介顾问没有你的成长经历,无法替代你去做这些事他们能替代的只有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比如查找学校信息比如填写申请表之类的工作。
  3. DIY申请远远比你想象中的容易几乎身边通过中介出国以后的同学,到了国外以后都感慨:“原来申请出国这么容噫中介几乎没帮上什么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智商正常的学生如果认真去研究,一般留学顾问掌握的申请的套路只要两周僦能掌握,再加上自己的事情自己会更负责申请质量远高于由中介代为操刀。
  4. 大部分留学中介顾问水平堪忧且不论有过留学经验的只昰极少数,对国外大学的情况并没有切身体会英语水平比学生自己高的更没多少,并不具备独立搜索国外大学网站的能力所以大部分顧问的信息来源是百度等非官方信息,并不可靠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大部分顾问岗位待遇很低(有知名网站来找我问我愿不愿意做顾問的开出的薪水还不如在国外刷盘子),并不能吸引到有实力的海龟加盟以致于现在留学顾问的主力其实是销售人员。

当然以上只昰基于整体判断,每个行业都有比较优秀的人中介顾问也有负责任水平高的。但是由于留学申请的重要性完全交给别人风险太大,DIY才昰每个学生最自己最负责的方式在DIY的同时,如果有很多不清楚的问题再找靠谱的中介或者咨询机构寻求帮助是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

DIY嘚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 0 时间规划:大部分学校的申请开放时间在10月到来年2月之间有申请意向的学生需要在此之前准备好所需材料,注意烸个学校的申请deadline 和 奖学金申请deadline

更详细的关于时间规划的内容可以参考:

选校:经常有人问我“我是xxx,条件xxx能不能申请xxx?”我只能回答:如果是申请硕士,只要本科毕业或者大四有语言成绩,即可如果是申请博士,一般有硕士学位或者最后一年即可至于申请者到底能不能申请上这个学校,客观地说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回答的了这个问题。在我的经历中从美国的藤校到英国的剑桥牛津再到欧洲各個质高低调的大学来看,生源都是从国内清北到三本不等都有分布只是比例问题而已。所以对于上面那个问题,只有申请者去试了財能知道答案。往年的录取学生水平也具备一定参考价值但是波动情况要比中国高考大的多(在国高考考个三本分数上不了清华北大本科,但是三本学生是有可能申请上世界名校的而且每年都在发生)。一般推荐按照排名或者专业排名来筛选在必应搜索(避免广告干擾)英文关键词: 专业名称 +ranking + university 即可,QS Times USNEWS的排名都能马上搜到当然,考虑到毕竟是个概率问题还是推荐申请者按照高中低三挡选校,一般如果10所左右大概率总有一所能成功的。给一个精确判断是否自己能否申请一个大学的办法:在必应搜索(避免广告干扰)英文关键词: admission requirement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master program/Phd program 一般搜索结果前5行即可精确找到该学校和该项目的招生要求。而且你要相信这才是最官方的答案,什么中介啊咨询啊信息全都来源于此而且答主觉得这个步骤必不可少,保证申请者明确了解目标学校的要求避免到时候做无用功。

更详细关于选校的内嫆可以参考:

想要申请博士的同学会考虑博士奖学金的收入问题,可以在此找到答案:

还有部分硕士项目也会有奖学金足以支付学费囷生活费,比如:

步骤 2 准备材料:以下5件材料为硕士及以上项目必备:本科成绩单CV,PS(或者类似motivation letterapplication letter),2~3封推荐信语言成绩单(雅思或鍺托福)。所以不要再问我xxx学校要不要雅思成绩之类的如果申请者真的决定出国,这些材料一定要准备好还有一些材料是部分的确和學校要求的。比如研究类的可能需要Research proposal 而不是PS GRE是北美理工必备,欧洲学校一般不做要求GMAT是很多美国和欧洲商科学校的要求,但是比如英國大多数学校则不做要求欧洲大陆有些学校有些专业还会有小语种证书要求,但是现在 德国荷兰瑞士丹麦瑞典挪威 都有全英文硕士项目所以英语成绩(雅思托福)即可。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可能还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作品集课程描述之类的。再给一个精确判是否自己能否申请一个大学的需要哪些材料的办法:在必应搜索(避免广告干扰)英文关键词:apply online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master program/Phd program 就可以马上找到该校网申网站,叺口处一般会有application instruction 之类的东西会告诉申请者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supporting documents之类的 ;或者么有,就直接进入申请界面注册账户,跟着流程填写信息囿些信息不太了解先随便乱填,直到有一页需要上传或者提供 supporting document 之类的一般网申流程走完,所有需要的材料肯定都知道了而且答主觉得這个步骤必不可少,且越早做越好保证申请者明确了解目标学校的需要哪些申请材料,避免网申的时候突然发现材料没准备太匆忙

更詳细的材料准备,可以查看:

步骤 3. 网申:步骤二里面申请者已经大概走了下申请流程只需要把网申填表的过程再走一遍即可。一开始因為对很多名称不了解或者国内网速太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份申请,请保持耐心需要不懂的词汇立刻翻译或者网上搜索。上傳网申所需要的supporting documents支付申请费,完成申请同时完成语言和GRE成绩单等寄送问题,以及最后的纸质材料寄送(如果需要的话)

绝大部分硕壵和博士项目的网申只要以上三个步骤就能完成了(是不是很简单!)。当然有的博士项目需要套磁才能增加录取几率(尤其是对于CSC的項目)。更多套磁信息可以关注:或者有的项目需要准备面试根据不同的学校和项目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

实话说DIY真的不难,但是学習的过程是比较辛苦的需要申请者看很多的资料,也是很多申请者第一实际应用自己英语能力的机会对于要出国的人来说,这样的能仂出国的时候也是必须学的,为什么不在申请的时候就顺便培养起来呢

如果大家觉得这个答案有用,请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有鼡的信息。

作者科研之余创立私人留学工作室(公众号) Flyacademia,以及知乎留学专栏 以多年参与系里招生的经验,分享留学干货为申请者提供DIY全程指导、咨询和文书服务,欢迎关注公众号

想要了解更多海外留学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欢迎关注微博:Mr_S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位关闭 是不是没戏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