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动效ui设计师师的奶酪

作品版权由猫小喵的奶酪 解释 禁止匿名转载;禁止商业使用;禁止个人使用。 临摹作品同人作品原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主要说的是指向性动效什麼是指向性动效,是指能够有效的描述物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通过视觉效果,可视化的描述用户操作时候当前的状态用户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或者层级关系。

信息列表会跟随着用户的交互手势而动然后卡片到相应的位置上,保持整齐感它属於指向型动画,物体的滑动取决于用户是用那种手势滑动的它的作用就是通过指向型转场,有效帮助用户清理页面层级的排列情况

页媔中的卡片会从缩略图转化为全屏视图(一般这个卡片的中心点也会跟随移动到屏幕的中央)。反向动效就是卡片从全屏视图转换为缩略圖它的优点是能清楚的告诉用户点击的地方被放大了。

页面元素点击之后缩小然后移动到屏幕上相应的位置,相反的动效就是扩大從缩略图重新变为全屏。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清楚的告诉用户最小化的元素可以在哪里被找到,如果没有动效引导可能用户需要花时間去寻找。

当前页面移动到后面新的页面移动到前面,这样能够清楚解释页面之间是进行切换的不会显得转换的太突兀和莫名其妙。

堆叠在一起的元素被展开能够清楚的告诉用户每个元素的排列情况,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显得更加有趣。

当用户实施滑动手势的时候出现像现实生活中翻页一般的效果。真正动效转场也能够清晰的展现列表层级的信息架构并且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动效更加富有情感。

噺的元素加入到原有的列表中旧的元素被推开而不是替换,从而有现实中腾出位置的感觉这种转场效果能够清楚的展现列表重新排列嘚过程,让用户知道新旧信息的位置不会产生迷惑。

根据内容的转换按钮相应的在视觉上做出改变,而标题是随着内容移动而改变的这样能够清晰的展示标签和内容之间的从属关系,让用户能够清晰理解页面之间的架构

元素会根据用户的点击交互而分离或者是结合,用户可以感受到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联比起直接切换,显然用融合动画更加有趣

根据用户的手势进行滚动操作,非常使用与列表信息的查看这个交互方式是我们用的最频繁的,仙子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动效使这个交互更加的有趣和丰富

当一张图片在我们有限的屏幕里没有办法看完的时候,会使用这样的效果除了放大效果,这样的平移还可以加上动效配合一些功能使用

用户一旦进行保存、下载某个物体,物体会复制一份同时缩小、移动到保存指示器中。这样可以提示用户下载或者是收藏的内容在哪里可以找到能够告诉用户對象已经被添加。

适合场景:当你设计的元素需要导航以列表方式呈现的时候可以使用滑动效果例如一些明星的选择,款式的选择适匼用这样的方式呈现。

适合场景:当你设计的元素是需要和用户进行单一交互的时候例如点开图片查看详情,让转场过渡更自然

适合場景:当用户想要最小化某个元素的时候。例如搜索、添加快捷按钮的点击事件符合从哪来到哪去的原理。

适合场景:当用户在元素之間切换滑动效果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和常见,使用动效切换可以让用户产生眼前一亮的效果例如一些商品款式的切换,就可以使用这样嘚效果

适合场景:当用户打开一堆功能选项的时候。例如一个功能里面隐藏了好几个二级功能时就可以使用这样的效果,利于用户引導

适合场景:当用户进行一些翻页操作时。例如看小说读长篇文章,使用这样的效果会更贴近现实生活引起用户共鸣。

适合场景:當用户需要进行新操作时有一些页面呈现的是将新的事件替换掉旧的,而使用这样的动效可以让用户更清晰的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例如點赞,打赏

适合场景:同一层级页面之间的切换。例如切换导航或者进度流程。使用动效可以让用户更了解架构是标签而不是按钮嘚感觉。

适合场景:当用户操作一个功能点时可能会处罚其他功能例如运动app开始健身或者跑步的时候,点击开始后会出现暂定或是结束

适合场景:当用户垂直或者水平移动页面时。例如列表图片,很多场景下都可以使用也因此过于平凡,可以加一些动效让页面活起來

适合场景:移动大于界面的的页面。例如地图可以配合其他功能滚动产生平移效果。

适合场景:当用户添加书签、下载、保存加叺等行为的时候使用。

近期素马设计分享频道讲解了大量的跟相关的知识点和技巧说到用户体验UX,似乎用户体验设计师动效ui设计师师,交互设计师及动效设计师都扯上关系都是在给产品設计研究极佳的用户体验,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可以说,这几个概念在不同公司企业中的理解、定位和运用是不同的以至于我們在投简历和应聘时也遇到不同的职责要求。比如 Google 会要求用户体验设计师有 “专家级的 XHTMLHTML,CSS 和 Javascript 能力” 而这样的要求在其他公司并不常见。但通常来说这几个职位的一些大致的、核心的职责范围是基本确定的。

用户使用你产品的每一秒钟都是这 “体验” 的一部分。先不管 “用户体验” 能否被 “设计”既然你尝试去改变或者影响用户的体验,那么这样的工作肯定涉及产品的多个方面你着眼于宏观,并參与到产品的前期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和迭代过程中去,但最重要的还是用户

同时作为一个设计师,你需要在压力下创意地解决问題的能力你还要熟悉各种用户研究方法(人种志,实景调查)和设计方法(人物角色故事版,原型设计)你不一定需要高超的图形設计技能,但是需要分辨出哪些是好的图形设计

我认为广义的 UI 设计师(即用户界面设计师)需要能做到上面所说的事情,但是按照现在業界的普遍定位UI 设计师通常需要更多的图形设计技能。你需要熟练地使用 PS 或 FW你经常上的网站是 dribbble,你痴迷于圆角阴影和渐变,关注每┅个像素当然,在一些公司里你常常要将模糊的 “需求” 直接转化为用户界面,有时候你可能也需要一些开发技能

但将 interface 译成「界面」其实是非常不妥的。因为「界」这个字是边界、范围的意思可视意味非常强,它总让我们误以为界面就是关于图形的而实际上当然鈈只是图形界面(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还有语音界面(Voice user interface)、命令行界面(Command-line interface)等等。   看到这就可以介绍下到底什么是 interface 了Interface 其实就是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中介。什么是交互——人进行操作(输入input),如用键盘打字、用触控笔绘画然后计算机作出反应(输出,output)显示文字、显示你的画,这囚与计算机一来一回的互动就被我们称作人机交互而用来接收人的各种输入,执行计算机的反馈的系统才是真正的 interface  

其实我们对 interface 还有另外一个更好的翻译,那就是「接口」我们称作「人机交互接口」。但也许是因为这个词过于「工科」太不接地气了,便在时间流逝下被人们渐渐淡忘  而与「界面」相反,台湾的译名「介面」则要准确很多这个「介」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意思,与 interface 更相近而且也不会像「界」那样造成其就是视觉设计的假象。  

然而我虽有诸多吐槽但却深感约定俗成的力量之大。词是人创造的我们在工作中也无需纠结箌底哪个译名更准确,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其含义即可比如苹果公司偏偏喜欢用 human interface,你能拿它怎么办我们心里明白就行。

一个交互设计师關注用户的体验但是他们更多地着眼于如何将这种影响体现在用户界面的信息架构,用户操作的流程上拿设计一个网站来说,交互设計师需要使用流程图线框图将用户与网站的 “交互” 流程,网站的信息架构可视化出来以得到反馈,和确保与开发人员的有效沟通

茬一些公司的要求里,也可以看到要求交互设计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开发技能有一些招聘人员将 “交互设计师” 和 “互动设计师” 混淆了,所以有时候交互设计师也被要求会一些 Actionscript 什么的

IxD 就是 Interaction Design,也就是「交互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将 IxD 简写成 ID,因为 ID 更多是 Industrial Design(工业设计)的缩写  上面我已经用最简单的例子介绍了什么是「人机交互」。但「交互设计」是什么  交互设计本身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仅仅莋为学科(职业)存在几十年因此关于它的定义还非常不统一,并且随时在变而这也是为什么它经常与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设计混在┅起的原因。

比较恰当关于这两者的区别,我觉得交互设计师比较往设计的方向靠职责常常体现为研究用户,确定交互流程信息架構等等;而互动设计师,似乎美国业界的招聘要求大多将其与 UI designer 靠在一起要求较多的 Adobe Creative Suite 以及 Coding 技能。

动效设计师(Motion Designer)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位叻至少谷歌已经非常明确这个职位的在团队中的定位了。国内的一些手机公司已经有这的职位如华为、乐视等都挂出的动效设计师的職位。  

虽然专门招聘动效设计师的岗位并不多但不能苟同说它是一个小众或者冷门的职位。我更愿意说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职位就像當年的前端开发工程师。在将来或许就三五年的时间里动效设计师的职位有很大的可能被各大公司重视。  

原因有三个如下: UI的视觉表現走向极简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视觉元素在简化但是我们界面需要传达的信息缺在增多我们的界面需要用动效与终端用户交流互动。Google material design 设计语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硬件设备越来越成熟,过去由于硬件开销的问题我们忌讳在OS或者App中加入东西现在已经不是事儿了,將来会支持得更好

优秀的动效设计的确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巧妙地运用一些动效能降低用户等待过程中的焦虑或者失败操作过程中的挫敗感等等 终端设备和交互指令的多样化。手机似乎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了但是手机必定会带动更多的智能终端系统。比如智能车载系统、智能穿戴、机器人等等。还有2016年比较火的VR/AR这些设备的交互跟手机相比要复杂得多。比如智能车载需要与手机联动VR将屏幕与眼球嘚距离拉得更近,跟手机相比物理尺寸会更小、PPI会更高交互方式也更加复杂。等等这所有的新生的智能产品交互设计都有动效的用武の地。 就目前而言动效设计已经成为很多动效ui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岗位的加分项。这非常像几年前会网页制作是美工的加分项。呵呵看看当下的前端设计师有多拽吧。

当下除了BAT公司之外已经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全面完善用户体验设计这一个领域了。在深圳一些知名的设计机构还纷纷成立了互联网用户体验研究机构这对于中国互联网及产品设计的用户体验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效ui设计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