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谷之战赵云多少岁几岁

1、赤壁之战前期,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刘备抛妻弃子率诸将皆逃,唯赵云反身杀入乱军,救出阿斗与甘夫人,并怀抱阿斗败退至长坂坡。

2、刘备夺取益州之战,诸葛亮率张飞、赵云入川,攻取江州后兵分两路,赵云领一路偏师,攻取江阳、犍为等郡,与刘备、诸葛亮会师于成都。

3、汉中之战,诸将陷入曹军重围,赵云反复冲击曹军军阵,救出诸将,且战且退,并大开营门,摆下“空营计”疑惑曹军。

4、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赵云占据箕谷作为疑兵,败于魏大将军曹真之手,收拢残兵固守箕谷,并亲自断后,因此军资和人员损失不大。此战在主战场祁山,马谡惨败于魏将张郃之手,北伐失败,诸葛亮自贬三级,赵云贬为镇军将军。此战也是赵云参与的最后一战,赵云死于建兴七年。

(演义中的常胜将军,民间三国武将排名第二的赵云,只打过一次胜仗,就是分兵入川的路上攻取江阳、犍为等郡。博望坡之战活擒曹将夏侯兰是小的局部冲突,未收入)

  个人认为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的:赵云率领蜀军的老弱前往箕谷牵制曹真的主力,在初期曹真的兵力应该是比赵云多的多,但是马谡失去街亭后,蜀军的战略意图和部署完全暴露,于是曹真率领大部分军力攻击陇右,而剩余的部分军队进攻箕谷的赵云军,在这场箕谷的局部战斗中,赵云的军队数量可能确实多于曹真军,但是其素质士气远远不及,再加上赵云军可能没有预料情报走漏对面的曹军会主动出击,所以失利,然后就是敛众拒守,不致大失。

  如此可以解释下面的疑点:

  三国志的兵弱敌强和汉晋春秋的兵多于贼不矛盾,因为兵力的强弱不是单纯的数量决定的,也解释了所谓疑兵比牵制兵力多的争论,而且和三国志中记载曹真收复陇右三郡的史实吻合。

  同时关于诸葛所说的是不戒还是不诫,个人倾向于不戒,我明白各位对于赵云的喜爱,是千方百计不愿意自己的偶像出现失误的,但是请想想,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作为承担独立领兵任务的赵云,再加上其在蜀国的资历地位,如果一出现失利就要说是诸葛没有及时告诫,是不是反而显得看低了赵云的能力?难道赵云身经百战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还要事事靠诸葛指点?这是领兵大将还是幼儿园小朋友啊?

  关于赵云的不戒之失,这里进行一个简单的推测:之所以不戒,是因为没有预料到曹军会突然发起猛攻,而这个意料之外的事故,源头就在于马谡的失街亭。

  按照最新的街亭之战考证的说法,街亭其实不是处于蜀军进军路线的中枢位置,也不是处于后方所谓的运粮要地,而是位于最前线,之所以派遣马谡驻守,主要一是阻挡曹魏的援军,就是后来的张郃军;二是断绝消息,使魏国完全不了解蜀军的动向和部署,所谓的陇右以外遮而有之,这个遮,关键就是遮住街亭这一瓶口

  可惜的是,谁也没有预料到马谡会失街亭这么快这么轻易,致使蜀军的情况完全暴露,同时指挥系统完全紊乱,这就是诸葛事后所说:街亭之后,兵将不复相录,可见撤退时蜀军的状况是极其混乱,在这种情况下陇右失利的消息肯定是无法及时传达到赵云军中的。于是,对面的曹真军对赵云的底细一清二楚,而赵云军此时却被蒙在鼓里,还在做着继续牵制敌军的打算,战场上,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时的赵云军就好比一个瞎子跟一个正常人在较力,危险可想而知

  这种形势下,曹真决定率领大军前往陇右增援,而留下部分精锐对赵云军进行了突击,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赵云军突然遭到了敌军猛攻,猝不及防,加上兵员素质较差,所以在初期受到了一定损失,然后就是三国志的记载:赵云敛众据守,不致大失。

  关于这场战斗,其实有很多内容可以发掘,我们来仔细分析下

  一、从曹真方面来说,既然已经发现赵云的军力远不及他,为什么还要以主要兵力奔赴陇右而不是集中进攻赵云军?很明显,因为陇右的军情一传过来,他定是吓得浑身冷汗,身为大都督统帅重兵,却被拖在一个无关紧要的地方闲置了很长时间,没有及时赶赴主要战场发挥作用,如果不是张郃击败马谡,陇右全失,自己的责任大发了,而且必定受到朝野耻笑,更可能在史书上留下愚名。这个时候赶赴陇右,实际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了,而史书证明,曹真到陇右时候的确也已经到了战争收尾阶段,他只是做了些象征性的受降工作,好歹挽回了些颜面,证明了他这一决定从政治角度说还是英明的,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了赵云牵制的成功

  二、关于赵云军在箕谷的兵(摆渡)力分布状况

  有史料证明,赵云在箕谷是将军队分为了两部,分别由自己和邓芝统帅驻守两处,相互呼应,这点有很多人进行了非议,无非是赵云军明明军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还分兵驻守,分散了自己的力量,是主要败因。对于此,我只想说,这些人是纯粹的军事门外汉。

  三国志记载:赵云军为疑兵出兵箕谷,扬声由斜谷道进兵。这个扬声怎么个扬法?是不是站到箕谷用扬声器向曹真喊话;我要从这里进攻了,然后曹真就把大军派过来开打?身为疑兵,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要迷惑敌人认为自己是主力,只有大张声势。以少数兵力大张声势让对方认为自己兵力强大,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比如董桌入长安,李世民退突厥,还有演义里的诸葛添灶。而赵云显然是此中的高手,汉水之战的空营计将大张声势发挥到了极致,至于在箕谷赵云是如何大张声势,我觉得应该就是分兵,除了和邓芝各分一军外,在自己一军的主营外还另行分兵多设虚营,本来1000人一营,现在500人一营,营寨一多,又多插些旗帜器仗,在每日擂鼓呐喊,弄个烟气尘尘,声势一起,在曹军不知情的情况下,自然会觉得蜀军有很多人。而箕谷的地形险峻,曹真显然不会和蜀军主力硬碰硬的贸然攻击,只能对峙,这样一来,牵制就成功了。

  • 看三国,很多人都知道刘备借荆州,而且是有借无还,气得周瑜吐血而亡。不过现在有人考证说,刘备根本没从东吴借荆州,事实是赤壁之战之后,荆州之地被曹操刘备孙权仨人分了,比如荆州重镇襄阳一...

  • 有句话叫做“蜀汉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意思是蜀汉国后期到了无大将可用的地步,只能让廖化这样一般才能的人冲在前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一般认为,造成这一...

  • 历史最有魅力的地方不仅仅在于他的神秘,而是同样一个人,同样几段史料,人们对于一个人却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更加有趣的是,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对于一个人的看法会出现更大的分歧。比如...

  • 史上的人和事,总是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传奇,这包括婚姻和爱情。因此,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翻看历史典籍去印证一些传奇故事时,总要忍受肥皂泡被戳破的巨大心理痛苦。今天,老刘我要忍受着巨大的...

  •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是赵云保护下来的。不过当时的史书“魏略”有一个很八卦的说法:刘禅是刘备驻扎在小沛的时候生的,在长坂坡与刘备失散,流落在荆州,后来往西边进入...

  • 在“三国演义”里,不仅是赤壁大战精彩不已,赤壁大战的后续也引人入胜,尤其是在华容道上的“三笑”,其矛盾的安排更是惊心动魄,悬念迭起。...

  •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杀人与被杀成为一种时尚的游戏,兵来将往,刀光剑影,打来打去,最后就只剩下了三股较大的势力,领头的分别叫做刘备、曹操和孙权,至此“三国杀”...

  • 一般情况下,城池规模大,能装下更多的兵力,备有充足的粮草,墙高壁厚,这座城池抗攻打的能力就强,但问题在于,有时候一座城池的坚固往往不取决于这些,而是体现在一座城池守城军民的决心和意...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点名表扬过不少人,比如费祎、董允等内臣,而武将只表扬了一人,那就是向宠。原话如下:“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ldquo...

  • 诸葛亮初次北伐,由于师出突然,很快拿下了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此事引起了魏国朝廷的震动,魏明帝亲自率军坐阵长安,部署抗击诸葛亮大军。曹睿派曹真攻击赵云军,派张郃进攻街亭。由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箕谷之战赵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