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止痛好疗法4字纺织品

上 篇 总 论 第一章 针灸治疗作用 一、填空 1.针灸治疗作用有 、 、 三个方面。 2. 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3.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黄帝内经》称之为 。 4.《灵枢·官针》篇指出:“针所 ,灸之 ”。 5.《备急千金要方》云:凡病皆由 ,针以 ,灸以 。 6.经络闭阻不通,因 引起者宜用针刺;由 引起者宜行灸疗。 7.《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 、 、 , 不可不通。” 8.针灸具有良好的 作用,可以变 为 。 9.针灸治病,不外乎 与 两个方面。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 的作用。 10.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除了与补泻手法有关外,还与部分腧穴的 性能有关。 11.《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 。”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用针者, , 。” 13.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既可以 , ,而从阴阳互根的角度考虑,又可以采取 , 之法。 14.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与 密切相关。 15.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的一种 作用。 二、选择题 (一)A型题(在题下五个备用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全书同。) 1.“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出自:( ) A《灵枢·九针十二原》 B《灵枢·官针》 C《素问·异法方宜论》 D《难经·二十九难》 E《备急千金要方》 2.以下哪种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范畴?( ) A消炎 B行气 C镇静 D调和阴阳 E都不是 (二)B型题(每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用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多次,也可以一次也不选用,全书同。) A止痛 B升压 C降压 D安眠 E增乳 1.疏通经络作用的体现:( ) 2.调和阴阳作用的体现:( ) A咳喘取肺俞 B亡阳灸关元 C失眠补照海、泻申脉 D嗜睡泻照海、补申脉 E都不对 3.阴病治阳:( ) 4.阳病治阴:( ) 5.阴盛阳虚病症治法:( ) (三)D型题(在题下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相互间有联系的正确答案,全书同。) 1.在针刺疏通经络中,《金针赋》运用的通经接气手法是:( )( ) A青龙摆尾 B白虎摇头 C龙虎交战 D阴中隐阳 E阳中隐阴 2.下列治失眠用穴体现调和阴阳治疗作用的是:( )( ) A补心俞 B泻行间 C补照海 D泻申脉 E补胆俞 (四)X型题(在题下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全书同。) 1.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有:( )( )( )( )( ) A疏通经络 B镇静宁神 C消炎止痛 D扶正祛邪 E调和阴阳 2.具有扶正祛邪双重作用的腧穴有:( )( )( )( )( ) A中脘 B内关 C气海 D水沟 E足三里 三、改错(在下列各题下划线部分内,找出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并改正,全书同。) 1、《灵枢·官针》篇曰:“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2.针刺补法和艾灸,其抑制作用大于兴奋作用。 四、简答题 1.针灸有什么治疗作用? 2.《黄帝内经》中的“解结”是什么意思? 3.《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疏通经络的方法是什么? 4.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与哪些因素有关? 5.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五、问答题 1.针灸调和阴阳应遵循什么原则? 2.针灸治疗作用的发挥,与哪些主观、客观因素密切相关? 附:答案 一、填空 1.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2.疏通经络 3.解结 4.不为、所宜 5.血气壅滞不得宣通、开导之、温暖之 6.实热、虚寒 7.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8.镇痛作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9.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10.偏补偏泻 11.阴与阳 12.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13.阴证治阴、阳证治阳、阴证治阳、阳证治阴 14.针刺补泻手法 15.良性调节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D 治疗作用有疏通经络、扶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

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moxibustion)是用或其他放置在体表的上烧灼、温熨等,借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通络的,起到温血,,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的。灸治疗法多用以补充的不足。灸治疗法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说疗就是烧灼的意思。《》注:“烧灼,谓之。”灸治疗法多用以补充针法的不足。《黄帝内经·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治疗法是应用制成的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上烧灼温熨,利用烤灸的热力透入肌肤,起到温和,扶正祛邪,调整的生理,从而达到保健的作用。

《黄帝内经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药之不足。清代《神论》载:“夫灸取于人,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说明用艾叶作灸料,具有温络,,逐寒,及防病养生保健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有,促进细胞,旺盛,增加,改变成分,调整的功能。由于该疗法具有特殊的疗效,故近代应用极其广泛。

灸治疗法具有起陷,行气活血的作用,多用于衰弱,等疾患。近代对灸治疗法的应用可分艾灸和非艾灸两大类,大体为:(、)、、、、灸()等。灸治的结果有灼伤和非灼伤的不同。

艾炷灸包括(、)和(、、、、)二种;艾条灸包括(、)和二种。此外又有药物发泡灸、等。

艾炷灸是将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用艾绒捏成上尖底平的圆锥形小体,安放在穴位上,点燃其尖端以施灸,每燃烧1枚艾炷即为1壮。施灸的壮数多少,可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的、的强弱而定。将艾炷直接放在上施灸称艾炷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化脓,艾炷直接灸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直接灸又叫着肤灸、明灸。是将直接放置在皮肤穴位上施灸,按其对皮肤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和两种。

(1)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是将艾绒制成麦粒大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使局部皮肤灼伤后起泡化脓,成为,愈合留有。

的选择和  因灸治要安放艾炷且时间较长,故要求体位舒适、平正,并正确点穴。

艾炷的按放和点火按要求备置艾炷,艾绒中可加芳香性药末,如、等,以利于热力的渗透。在施灸的穴位上涂敷少量的汁或,以增加对皮肤的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安置后用线香点燃其尖端,当艾炷烧至皮肤有感,医生可在穴位周围用手拍打,以缓解。灸完一壮后,用棉球蘸水抹净艾灰,再依法续灸,一般灸7~9壮。

膏灸毕,于灸穴处敷贴药膏,加以封护。封护灸疮以免衣物摩擦,并促使溃烂化脓。每日1次,1~2星期,脓水多时每日2次。脓水渐少,最后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瘢痕。

此法适用于、、慢性胃肠病和体质虚弱等病症,对有预防的作用。常人施以灸治疗法,还有较好的防病健身作用。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是用艾绒制成麦粒的艾炷,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以患者稍感灼痛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起泡或起泡后不致诱发成灸疮,灸后不遗留瘢痕。

将艾绒制成麦粒大小艾炷。在施灸穴位上涂少量凡士林,使艾炷固定粘附于穴位上,点燃艾炷。当艾炷燃烧2/3时,患者稍觉有灼痛时,将艾炷取下,更换艾炷续灸。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可连续灸3。7壮,灸后。

此法适用于轻证、、、和不良等。

间接灸施灸时在艾炷与穴位之间垫一隔物,将艾炷点燃施灸。施灸时既发挥艾灸的作用,又发挥药物的功能,因而具有特殊的疗效。可分多种灸治疗法,兹介绍如下。

(1)隔盐灸  是用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治疗法,用于脐窝部。将纯净的食盐填平,上置施灸。当患者感到温烫时,将大艾炷剩余部分去掉,换炷不换盐,以感到舒适为度,可灸3~9壮。

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适用于急性、吐泻、、厥冷、等。

(2)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治疗法。将鲜切成厚约0.5厘米的,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以便热力传导。将姜片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温热,局部皮肤汗湿红晕时,可换艾炷再灸,不换姜片,灸3~7壮。如初灸l~2壮时,自觉灼痛,可将姜片略向上提起,然后放下,此种灼痛非真热,是药性刺激所致,故必须以灸之,如灼痛不可忍耐,可移动姜片,然后再灸之。

此法适用于一切虚寒病证、肠胃和虚弱证证,尤其对、、腹痛、、、痛经等有较好的疗效。能起到坚,温中,补肾治泄作用。

(3)隔蒜灸是用蒜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治疗法。将新鲜的独头紫皮大蒜切成 0.1~0.3厘米厚的薄片,或将大蒜捣成泥状制成薄饼,置于穴位或患处的顶端,艾炷置蒜上灸。对痈、疽疮、疖等施灸的程度,不知痛者灸至知痛为止,知痛者灸至不知痛为度。每穴一次须灸足5~7壮,以灸处泛红即可.每日或隔日1次。

此法多用于治疗慢性、疮、痈、、腹中、等。能增强机体的抗力,起到,消肿发散,,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

(4)  是用葱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治疗法。将切成厚0.3~0.5厘米数片,或将葱白捣烂如泥,平敷于及四周.或敷于患处,上置大艾炷数个施灸。灸5~ 10壮,以患者自觉温热不灼痛为度。

此法适用于、腹痛、尿闭、及等。

(5)隔根灸  是用芹菜根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治疗法。取鲜芹菜根1枚,去,洗净,切成贰分硬币大小,厚约0.2厘米的薄片,上置中、小艾炷交替施灸,每穴每次灸3~5壮。

此法适用于引起的,肺痨引起的热,引起的、、高血压及等。

(6)隔  是用作隔垫物施灸的一种灸治疗法。分有灸、饼灸、、、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附子饼灸和豆豉饼灸。辛温大热,有,祛腐生肌作用,故适宜治疗各种病症,如阳痿、早泄、遗精、痈疽初起、久溃不愈等。

豆豉饼灸对痈疽、、肿硬不溃或溃后久不收敛、疮色暗者最为有效,有散泄毒邪的作用。

/艾条灸是用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把艾绒裹起来,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形,越紧越好,卷紧后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称为艾条灸。将点燃一端后在施灸部位(穴位)重灸即可。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

悬起灸可分为温和灸、和雀啄灸三种。

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熏灼,距皮肤2~3厘米,以患者有温热舒适为度,可固定不移,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稍有红晕。

此法有温通经脉,散寒祛邪作用。适用于慢、等病症。

回旋灸又称熨。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的部位平行回旋移动,使皮肤有温热感,距皮肤2~3厘米,灸20~30分钟。

适用于病变较大的痛、性及皮肤病等。

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于施灸部位上约3厘米高处,对着穴位,像小鸟雀啄米样,一起一落,忽近忽远地灸,每处灸5分钟。

此法有温阳起陷作用。适用于灸治急性病、疾患、、无乳等病证。

灸又称“雷火神针”。是用药物加上艾绒制成的艾条点燃后按压熨于穴位。雷火针首见于《》卷六、灸。

制法艾绒60克,、、、、、、各9克,少许,共研细末,和匀。取桑皮纸1张,宽约30厘米,摊平。先取艾绒24克平铺在纸上,取药末6克均匀掺在艾绒里,卷紧,用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余空约3厘米,捻紧即成,勿令泄气。最好置备2支以便交替使用。

用法点燃药条一端,在施灸的穴位上覆盖l棉纸或5~7层棉布,将艾火隔着纸或布紧按在穴位上,使温热之,透入穴位深部。如患者感觉过烫,可将艾条稍提起,待热减再灸,如此反复,每穴按灸10次,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此法以芳香走窜的药物作,有,通络的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腹痛、泄泻等病症。

又称“太乙神针”。是应用药物艾条施灸。在雷火针的基础上改变药物而成。

制法艾绒90克,6克,麝香、乳香、、、、、、、、、、穿山甲、、、各3克。

用法施灸方法与“雷火针灸”同。

此法可消血,新血,祛除,缓解病痛。证广泛,尤其对风寒湿痹、顽麻、痿证及等病症疗效较好。

是时在着艾施灸的针法。艾绒燃烧时热力通过传入体内,发挥针与灸的,适用于既需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

方法:针刺后,留针于适当深度,针柄上穿置长约1.5cm的点燃施灸;或在搓捏少许艾绒点燃,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

事项:治疗时患者勿移动体位,并在施灸下方垫一纸片,以防艾火掉落灼伤皮肤或烧伤衣物。

温灸器灸是采用特制施灸的方法,又名法,实为的一种。

温灸器是特制的灸器,又名“”,制样很多,大致相同。筒壁安有长柄,底部及筒壁有数十个,上部有盖,可随时取下。内部有一小筒,用于装置艾绒和药物。

是用蘸油点燃后在施术部位焠烫的方法,又称焠、爆灯火,是民间沿用已久的简便疗法。

方法:取长约10~15cm灯芯(灯草)或纸绳1~2根,蘸少许(约浸入3~4cm)点燃,快速对准穴位点灸,当听到“叭”的一声时迅速舒开。如无此声,当即重复一次。以灸后皮肤微黄(偶起)为宜。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不良、、等症。

是以桑木作灸材施灸的方法。

方法:选用新桑木(或)长21cm, 劈指大,点燃,吹熄,以火头灸患处,火尽再换。

适应症:温阳祛寒、拔毒止痛、作用,主治一切疮疡肿毒、瘰疬、、。未溃者拔毒止痛,已溃者补接阳气,去腐生肌。

概述:将黄蜡烤热用以施灸的方法,载于《》。

方法:以湿沿痈肿围成一圈,高约3cm;圈外围布数层,圈内铺蜡屑10~13mm厚;以铜杓盛炭火在蜡上烘烤,使受热熔化;蜡凉凝结后,再添蜡屑烘灸,以添到周围满为度。灸完喷冷水少许于蜡上,候冷起蜡。

适应症:拔毒消肿,主治痈疽、,痠痛等亦可应用本法。

又名药片灸,是用多种药物研末与制成药锭点燃施灸的方法。因药片组成成分不同,施灸部位不同,适应症也各异,文献记载有、、灸、等。

出处:《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制作:麝香6g,辰砂12g,6g,细辛12g,俱为细末;角刺6g,尖,二味用半斤煮开为末;硫黄192g。硫黄、角刺、川乌入铜杓内,火上化开,再入其它药末搅匀,候冷打碎成黄豆大。

用法:捏干面饼置患处,置药一块于面饼上,以火点燃,三火。

出处:《》,《》载有制法。

制作:硫黄45g,铜勺化开,依次入川乌、、、等细末各3g,1条(研细末),、麝香0.6g,搅匀倾入磁盒内荡转成片。

用法:取一片置于穴位上,点燃,灸后穴上起泡。

适应症:痛、关节、手足等。

“阳燧”,古时用铜质制成的凹面镜,用以聚集日光点燃艾炷施灸。现代很少使用。

《本草纲目》说:“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凡灸艾火者,宜用阳燧,火珠承日,取。”

出处:硫朱灸又称。《》卷二载有制法。

制作:真麝香3g,劈砂6g,好硫黄9g,各研极细。先将硫黄化开,次入麝、砂二味,离火拌匀,在光石上摊作薄片,切如米粞样小块,贮瓶勿泄气。又法加4.5g,如前制成硫末备用。近代有以制硫黄18g,朱砂细粉15g制成灸锭。

用法:取药置患处,点燃,候火灭,连灰覆盖于患处。每月一粒,年老体弱及儿童半粒。

适应症:风寒湿痹、伤痛、脘腹等。

概述:是用棉纸裹药制成药捻施灸的方法。

方法:用棉纸紧裹药末捻成细条,剪成小段,贴于穴位上施灸。

适应症:、瘰疬、、、。

概述:电热灸是利用电能发热以代替艾炷施灸的方法。

方法:将特制的接通电流,达到一定温度后,在选定部位上点灸或来回。

适应症:适用于风湿痹痛等症。

灸用材料古今均以艾为主,如用艾叶制成的艾制品艾条、艾炷等。

针对不同病症有时也采用其他材料施灸,如用可以燃烧的灯心草、黄蜡、桑枝、硫磺、或其他药物制成的药锭、药捻。

用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如、、、、、等贴敷穴位,也能产生灸治效果。

艾炷:以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称为艾炷。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根据临床,艾炷大小常分为三种。

小炷:麦粒大,可直接放于穴位燃烧(即直接灸)。

中炷:如半截大,炷高1cm,炷底直径约0.8cm,炷重约0.1g,可燃烧3~5min,一般临床常用中型艾炷。

大炷:如半截大,常用于间接灸(即)。

临床上除用艾作为施灸材料外,还有其他一些物质可作为灸材,分火热类和非火热类两类。

非火热类采用药物贴敷于穴位上,通过药物的刺激作用产生灸治效果,又称药物贴敷法。

灯心草:名,别名,灯草,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我国各地均有。甘、淡,微寒,入心、。,。因其可用以点油灯而得名,是灯火灸的材料。

黄蜡:中药名,即之黄色者,又名黄占。是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性味甘、淡、平。,生肌、止痛,。是的材料。

桑枝:中药名,别名,为植物桑的嫩枝。性味苦,平,入。湿,通经络,利,降。是桑枝灸的材料。

硫磺:为天然硫磺矿或含硫矿物的提炼品。性味温、酸。将本品放于疮面上点燃可灸疥癣、及阴疽肿毒等,即硫磺灸。

桃枝: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味苦,用燃着的桃枝施灸可治"心,风寒湿痹,阴疽"等,即。

药锭:以多种药物研末与硫磺熔化在一起,制成药锭(药片)施灸。

药捻:以多种药物粉末制成药捻施灸。

毛茛:别名野芹菜、起、老虎脚爪草,为植物毛茛的,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性味辛,温,有毒。能退黄,,。鲜品捣烂后,可敷于穴位作。

斑蝥:为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体,产于河南、广西、安徽、四川、江苏等地。性味辛,寒,有,入、、肝、,攻毒。本品含,对皮肤、粘膜有发赤、起泡作用。可作。

旱莲草:又名,为植物鳢肠的全草,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地,性味甘、酸、凉,入肝、肾经。,补益肝肾。鲜品捣烂或研末,可作。

白芥子:为植物的,产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性味辛、温,入肺、。利气豁痰,,通经止痛,散结消肿。所含的甙水解后,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研末可作灸材。

甘遂:为植物甘遂的根,产于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肾经。泻水饮,破,通二便。研末 可作灸材。

蓖麻子:为大戟科植物的种子,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性味甘、辛、平,有毒,入大肠、。消肿、排脓,拔毒、润肠。亦可作灸材。

灸治疗法主要靠直接或间接地在体表施以适当温热刺激治病防病,除瘢痕灸外,一般为灸处皮肤及皮下温热或微有灼痛,温热刺激可直达深部,经久不消,或可出现。

:、温阳补虚、回阳救逆(如温和灸、温针灸、化脓灸,隔等)。

:、消瘀排脓(如直接灸、雀啄灸、黄蜡灸、桑枝灸等)。

应用还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灸治部位、穴位、体质和年龄等灵活运用。

疏风解表,温散寒邪:可用于,寒邪为患,或偏于阳虚者。

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可用于致。

,升阳举陷:阳气衰则盛,阴气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阳虚暴脱,灸之有回阳固脱作用。可用于阳气虚脱的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证,及阳气不固的、、等证。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灸治疗法能温机,使营卫和畅,故可用于初起、瘰疬、寒性疖肿未化脓者。

防病保健,益寿:灸疗可以激发,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如俗语说:“若要安,常不干。”

寒滞,痹阻:风寒湿痹、痛经、、、腹痛。

:、、遗尿、遗精、、早泄。

阳气虚脱: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内脏脱垂、阴挺、脱肛、日久不愈。

疾患:疮疡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久不愈。

阴虚:,痄腮(灯火灸),(直接灸、),(灸)。

艾灸养生保健疗法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抗的,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法简便有效,尤其有,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可作为中老年及患者首选的自我养生方法。

1.  灸治疗法对,有寒,,解表之功效。取、、经腧穴,如、、、、、、等,用艾条温和灸,每穴再次灸10~15分钟,每日l~2次;或艾炷隔姜灸,每次2~4穴,每穴灸5~7壮,每日1次。在本病流行季节,每日灸风门或,有预防作用。

2.灸治疗法可,。取及、督脉、太阳经腧穴,如肺俞、、、风门、、、、等。用温和灸、艾炷灸或隔姜灸均可,每日1次, 5~7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

3.哮喘灸治疗法可健脾,,平喘降逆。取和任脉、督脉、阳明经腧穴,如肺俞、、天突、风门、、、。、太渊、、足三里等。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4.中风灸治疗法可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或,调畅气血;或散风祛邪,。取督脉、任脉、阳明经及经腧穴,如、、、、气海、、风池、足三里、丰隆等。可用艾灸,各3壮。

预防中风,用艾炷瘢痕灸,取足三里或;或用艾条温和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百会、。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胃痛灸治疗法可调中,理气消食。取任脉、经、背俞穴,如、足三里、内关、、、、脾俞、等。每日用法,或轻刺激,针后再配合灸。

6.腹痛灸治疗法可温中健脾,。取背俞穴、任脉、足阳明,如中脘、神阙、、关元、脾俞、胃俞等。

7.泄泻灸治可,,健脾,及。取、任脉、阳明经、太阳经腧穴,如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肾俞、、神阙等。

8.灸治可热,利,补肾温阳通窍。取俞募穴、任脉、经和太阳经腧穴,如肾俞、、、、三阴交、神阙、、关元等。

9.灸治可祛寒通经活络。取足太阳、督脉经穴,如肾俞、、、、人中、、、太溪等。

10.阳痿灸治可。取任脉、督脉和太阳经穴,如肾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等。

11.痹证灸治可祛风寒,泄热通经,。取病变相应腧穴。如、、腰阳关、、大椎、、昆仑、、、、、、足三里、等。

12.灸治可祛风散寒利湿,止痛。取阳明、、太阳经腧穴,如、肩髃、、、、风池、曲池、等。

13.灸治可祛风散寒,活血祛瘀。多取督脉及病变局部腧穴,如阿是穴、大椎、风池、肩髃、尺泽、、等。

14.  灸治可通络,祛风散寒利湿。取和腰骶腧穴,如阿是穴(病变)、、、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15. 灸治以清肠通络,活血化瘀为主。取督脉、足太阳和经腧穴,如、命门、、、(下旁开1寸一多灸)、等。

16.瘰疬  灸治可,。取病变局部和少阳、阳明经腧穴,如阿是穴、、、、、、等。以上各穴轮流施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灸。瘰疬局部可用隔蒜灸。

17.  灸治可清热利湿,养血祛风。取病变局部及阳明、太阴经腧穴,如阿是穴、曲池、风市、、、等。可用艾卷温和灸。

18.痛经灸治可温经散寒,。选任脉、督脉、、经穴,如、中极、、气海、血海、次谬、水道、三阴交、等。艾条灸,每穴10~20分钟。

19.胎位不正灸治本病以舒气导滞为主。取足太阳经和手足太阴经腧穴,如、三阴交、合谷。用艾卷温和灸双侧至阴,艾火距穴位约半寸,以不产生灼痛为度,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

加.症灸治可温肾,。取任脉、足太阳经、足三阴经穴。如、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气海、肾俞、命门、关元、中极等。

21.  灸治可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或。取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任脉及、,如章门、、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商丘、长强等。

22.灸治可疏风清热,降火。取阳明经、足少阴经腧穴,如合谷、、、内庭、列缺、、太溪、、曲池等。用艾炷隔蒜灸,治疗牙痛效较显。

1.施灸前根据病情选好穴位或施灸部位,并采取固定舒适,且能坚持较长时间的体位。

2.施灸时要注意避免燃烧后的残灰掉落在皮肤上而导致烫伤,用过的艾条应放在小口瓶内闷熄。

3.在灸疮化脓时应局部,并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

4.颜面、阴部和有大的部位,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部不宜用本疗法。

5.、热证及者,不用本疗法。

6.对于局部感觉迟钝的患者,应谨慎,防止施灸热力过强而致皮肤烫伤

  1.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6.
  3.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5.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针刺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