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画幅的135中画幅等效焦距距的转换系数是多少

 作为一种面世相对较早的感光元件形式,CCD在135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中已经完全被CMOS所取代。但在中画幅数码后背领域,CCD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年初,飞思发布了全球首款使用CMOS感光元件的中画幅数码后背——IQ250。相比于传统的CCD感光元件,CMOS具备更好的高感光度性能,实时取景甚至是视频拍摄功能在中画幅机身上实现的可能性也更大,而IQ250换装CMOS以后的低感光度画质也是我们相当感兴趣的部分。


飞思IQ250数码后背感光元件具备约5000万像素,尺寸为44×33毫米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外壳采用铝合金制作,具备较高的强度和相对较强的质感。与其他中画幅数码后背相同,这款产品也采用了感光元件外露的设计,防尘性能有所下降,收纳时需要安装包装附赠的保护盖。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款后背的主要参数:

约0.78(相比于35mm全画幅相机)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采用了一块尺寸为44×33毫米的中画幅CMOS感光元件,有效像素约为5000万。相比于之前我们测试的IQ260 Achromatic中画幅黑白后背的53.7×40.3毫米尺寸的感光元件,IQ250的传感器尺寸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而镜头视角等效系数(相比于35mm全画幅相机)则增加至0.78。这款产品的一大亮点在于最高感光度的拓展,ISO6400这样以往只能在35mm数码单反相机上出现的感光度在IQ250后背上也得以实现。中画幅数码后背的一大优势就是较高的动态范围,这款产品具备14挡光圈级别的动态范围水平。此外,实时取景拍摄的易用性的提升也令拍摄的难度进一步降低。

·产品外观:铝合金营造较强质感

  我们来看一下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的主要外观设计:根据官方资料,这款产品外壳采用航空级铝合金制造,具备较高的强度。与其他中画幅数码后背相同,这款产品的感光元件也是全部裸露在外的,虽然便于清洁,但会更容易落下灰尘,裸露在外的感光元件也对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飞思IQ250正面最大的特征就是裸露在外的感光元件

  与35mm数码单反相机相比,飞思IQ250的接口设计比较简单,仅配备了单CF卡插槽、PC同步端口和数据传输端口,我们会在后面细节部分为大家展示。此外,这款后背通过卡扣装置与机身连接,感光元件下方的金属触点承担了后背与机身之间的数据传输。


相比于35mm数码单反相机,IQ250的接口数量比较少

  飞思IQ250数码后背右侧设计相对简单,并未设置功能按键或端口。部分与拍摄有关的参数,诸如光圈、快门、快门释放模式和对焦模式等需要拍摄者在机身设定,所以后背上并未设置比较多的按键。


IQ250后背右侧设计比较简单

  从后背底部的铭牌来看,这款中画幅数码后背的产地为丹麦。产品铭牌右侧我们还看到了IQ250数码后背的电池仓。这款产品采用了机身与后背彼此独立的供电形式,机身电源只负责为拍摄、对焦、测光等功能供电,而照片处理、传输和存储等功能所需要的电能则需要由后背的电池来供给。


IQ250后背设计了独立的电源按键和四个功能按键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背部配备了一块尺寸为3.2英寸约115万像素的触控液晶屏幕,诸如ISO、白平衡、菜单自定义参数、照片回放及放大都可以通过触控来完成。可能是RAW格式照片的数据量较为庞大的缘故,这款数码后背无论是实时取景还是照片回放的100%放大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清晰度下降现象,给焦点的确认带来了一定困难。

·产品细节:与135相机存在较大区别

  前面我们提到,中画幅数码后背往往采用感光元件外露的设计。从下面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IQ250后背的感光元件的尺寸小于IQ260等同门师兄,但依旧比35mm全画幅相机大约68%的面积,从而令约5000万像素的IQ250的像素密度依旧低于3600万像素级别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飞思IQ250后背的感光元件面积比35mm全画幅相机大约68%

  由于IQ250采用后背与机身分离的设计,这两者之间的数据通信则通过感光元件下面的金属触点来实现。


后背与机身的数据传输通过CMOS下部的金属触点完成

  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是通过卡扣的形式与机身连接。若要拆卸后背,拍摄者需要将后背左侧上部的锁定拨杆推至最左边,然后按下后背释放锁定按钮拆下后背。


拆卸后背时需要将锁定拨杆推至最左,然后按下接触锁定按钮

  飞思IQ250数码后背外壳采用较为坚固的铝合金材质,表面具备磨砂处理,能够获得比较强的质感。


后背表面采用磨砂处理,具备较强的质感

  前面我们提到,IQ250后背可通过触控的方式调整机内参数。除此之外,这款产品背部液晶屏幕两侧还配备了四个功能按键,可以实现部分操作。


后背背面的四个功能按键同样采用金属材质

  由于采用了独立的电源供电,IQ250后背背部液晶屏幕左下角也设计了一个电源开关。当拍摄者在日常拍摄的间歇时,可以按下此按钮关闭后背,这样对于节省电力是大有裨益的。而机身的电池相对比较耐用,我们可以一直开启机身电源,然后在需要拍摄时再开启后背的电源开关即可。


采用了独立电源供应的后背也有自己的电源开关

  这款后背的定位偏向专业摄影师和资深摄影发烧友,其后背左侧设计了数据传输接口,拍摄者可以通过线缆连接后背和电脑,这样就可以实时在电脑中查看照片效果,提升拍摄效率。考虑到棚拍的需要,这款产品也配备了PC同步端口,但我们还是建议拍摄者使用无线引闪器同步闪光。飞思的中画幅数码单反系统中具备不少镜间快门的施耐德镜头,搭配这些镜头使用时,可以获得远高于传统焦平面快门的同步速度。

IQ250后背配备了数据传输和PC同步接口


收到后背尺寸的限制,电池的容量相比于其消耗速度有所不足

  可能是受到后背尺寸的限制,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的电池的容量相比于其消耗速度有所不足。如果拍摄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拍摄或回放照片,亦或实时取景拍摄,电量消耗会比较明显。

·中画幅系统组合效果:尺寸&质量较大

  本次评测我们搭配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的是飞思645DF+机身和三支施耐德镜间快门镜头,以及一支玛米亚焦平面快门镜头。从下面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飞思645DF+机身通过背部下方的卡扣与IQ250后背相连接。机身与后背连接后,开启机身的电源开关,稍等片刻就可以拍摄了。


本次测试我们搭配的是飞思645DF+机身

  安装了IQ250中画幅后背和施耐德LS 80mm F2.8镜间快门镜头之后,飞思中画幅系统就组合完成了。从正面来看,飞思645DF+机身与旗舰级别35mm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相比,可能在高度和宽度上相差无几,但机身的厚度则明显超过。


飞思645DF+机身尺寸比35mm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宽了不少

  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安装了IQ250后背的飞思645DF+机身厚度明显比较大,为了适应后背多出来的厚度机顶光学取景器外形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受到后背的影响,机身厚度明显比较厚

  飞思645DF+仅在机身右侧设计了握持手柄,这也是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机身的普遍布置形式。此外,这款产品绝大多数的功能按键和拨轮都设计在机身右侧。


只在机身右侧配备手柄也是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普遍设计

  由于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的感光元件尺寸小于同门师兄IQ260等产品,故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要大于其成像区域,也就是说我们从取景器里面看到的区域要比实际成像的区域更大。这也给拍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建议拍摄者在拍摄诸如风光、建筑的题材作品时,使用实时取景模式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构图控制。


由于感光元件尺寸相对较小,光学取景器视野率超过了100%


安装镜头以后,整个提供无论是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

  上图中我们使用了施耐德LS 80mm F2.8标准定焦镜头来搭配飞思645DF+机身。这款镜头在中画幅镜头中已经算是体积比较小巧的产品了,但其尺寸和重量相比于35mm单反相机镜头均大了不少,整个相机系统的重量也比较大,给手持拍摄尤其是较长时间的手持拍摄带来了一定难度。

·飞思645DF+机身细节:功能相对简洁

  由于像场比较大,飞思645DF+机身正面的镜头卡口的直径要比35mm单反相机大出不少。此外,飞思中画幅系统相机虽然支持自动对焦,但是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机身马达驱动形式,相比于35mm数码单反相机镜头中比较常见的超声波对焦驱动系统,噪音和对焦速度有所不如。


较大的卡口直径令人震撼不已


卡口上方为飞思的Logo

  飞思645DF+机身的开关被集成在快门释放按钮附近,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搭配比较传统的机械式快门线,可以令因机震对照片画质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比较低的水平。


卡口附近的快门遥控指示灯的尺寸也大了不少

  飞思645DF+机身的对焦模式支持手动对焦、单次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可能是中画幅像场镜头自动对焦镜组的体积比较大,导致单次自动对焦速度比较慢。此外,对焦点方面,飞思645DF+机身仅具备中央一个对焦点,拍摄者需要半按快门对焦成功后移动相机构图拍摄。


卡口右下角为对焦模式选择,还可以看到机身对焦马达的耦合杆


机身绝大多数的功能按键都集中在机身右肩处

  飞思645DF+机身将大部分拨轮和功能按键集中在机身右肩处,肩屏的尺寸和数据显示的丰富程度均较为有限。我们可以看到肩屏下方配备了测光、快门释放等按键,并且结合前后双拨轮实现参数的调整。

·测试镜头外观:普遍体积较大

  中画幅镜头由于其成像圈大于35mm全画幅相机,故而镜头整体尺寸比较大。本次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的测试中我们共使用了四支镜头,分别为:施耐德LS 80mm F2.8、玛米亚AF 35mm F3.5、施耐德LS 150mm F3.5和一支较新发布的施耐德LS 40-80mm F4-5.6。下面我们简要地来看一下这四款镜头的外观以及搭配IQ250后背和飞思645DF+机身的效果。

  在飞思镜头的定位中,施耐德LS 80mm F2.8镜头被划归在标准定焦镜头。这款产品采用镜间快门设计,闪光同步速度高达1/1600秒。搭配IQ250后背使用时,施耐德LS 80mm F2.8镜头等效35mm全画幅相机62.4mm焦距下视角。

  玛米亚AF 35mm F3.5镜头的体积在测试的四款镜头中比较小,搭配IQ250使用时等效35mm全画幅相机27.3mm焦距下视角。这款镜头并未采用镜间快门设计,等效的27.3mm焦距下视角可作为一个广角镜头使用。

  施耐德LS 150mm F3.5镜头是一款体积相对轻巧的中远摄定焦镜头,搭配IQ250使用时等效35mm全画幅相机约117毫米焦距下视角。这款镜头也采用了镜间快门设计,闪光同步速度高达1/1600秒。


搭配IQ250和645DF+机身时竟然出现了头重脚轻的情况

  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即使是在中画幅镜头中也堪称巨无霸级别的产品,滤镜口径达到了惊人的105mm,重量也比较大,即使搭配645DF+机身和IQ250后背也会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这款镜头在搭配IQ250后背时等效35mm全画幅相机在31.2-62.4mm焦距下视角。

·拍摄回放界面:触控操作更加快捷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主要面向专业摄影师和资深摄影发烧友,故而在拍摄和回放界面具备了比较强的专业性,对摄影爱好者的拍摄技术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过我们的试用发现,飞思IQ250数码后背的拍摄界面与35mm数码单反相机存在较大的区别,IQ250的功能更加精炼,需要拍摄者手动调整的部分也更多。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拍摄主界面

  在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的主界面中,仅显示了当前的感光度、白平衡的照片质量这三个参数,其余参数则需要拍摄者查看飞思645DF+机身的肩屏。这款后背在开机之后并不能马上拍摄,需要等待存储卡检测完毕、显示剩余照片数量之后才能正常拍摄。主界面上四个触控按钮分别为照片回放、ISO、菜单和白平衡设置。


我们触控右下角的对话框后可以锁定后背


按下任意按键屏幕会出现解锁方式提示

  当拍摄者触控拍摄界面右下角的对话框后,会弹出后背按键和屏幕锁定、照片回放显示方式和实时取景几个按键。飞思IQ250具备实时取景功能,方便拍摄者更好地控制构图、对焦和曝光。

  这款产品具备三种照片回放界面显示模式,拍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了方便拍摄者确认曝光和对焦,上面第二种回放模式可以显示照片的曝光直方图,以及具有提示功能的焦点和过曝提示。


在回放模式双击屏幕即可100%放大显示照片

  在飞思IQ250的照片回放界面上,拍摄者双击屏幕即可100%放大照片,查看焦点的位置。但可能使照片数据量较大和屏幕分辨率相对有限的原因,100%放大的照片细节略显模糊。我们建议拍摄者将照片导入电脑,使用飞思开发的Capture One后期处理软件查看照片。


照片回放界面也可以点击右下角对话框

  在任意的照片回放界面下,拍摄者点击屏幕右下角对话框即可调出诸如评分/删除、润饰、显示界面增加网格线,以及回到主界面、选择其他照片回放显示模式和实时取景等功能。

·菜单:功能设置营造更专业拍摄

  前面我们提到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功能更加精炼,更加贴近拍摄技术较强、专业性更强的用户群体。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的菜单设置也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于35mm全画幅相机复杂的菜单,飞思IQ250的菜单中功能要少得多,诸如镜头校正、HDR、高感光度和长曝光降噪、JPEG格式照片质量、对焦模式等参数和功能的调整均不具备。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菜单界面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菜单界面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菜单界面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菜单界面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菜单界面

  从上面的菜单中我们可以看到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的主菜单由于功能设置相对较少,并未设置子标签,所有的功能设置都集中在主菜单内。值得一提的是,飞思IQ250也具备WiFi功能,拍摄者可以在智能设备内查看照片。


飞思IQ250支持通过连接线将照片实时传输至电脑中

  不少摄影师会选择使用连接线连接飞思IQ250后背与电脑,将拍摄的照片传输至计算机内进行查看。


这款产品只能拍摄RAW格式照片

  这款后背仅支持RAW格式文件的存储,拍摄者可通过诸如飞思Capture One或Adobe Camera RAW等软件对RAW格式处理,转为JPEG或其他格式照片。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的最高感光度为ISO6400,虽然没有像宾得645Z最高感光度ISO204800那样夸张,但也能够实现日常拍摄的较高感光度水平。在后面的篇幅中我们会对这款产品的感光度性能进行测试。


这款产品最多可存储三个自定义白平衡

  飞思IQ250较强的专业性还体现在较多的手动设置上,其中白平衡模式中包含了三个自定义白平衡模式,拍摄者需要手动对自定义白平衡进行设置。

·分辨率测试卡测试:全开光圈爆板

  在以往的评测中,飞思IQ系列CCD中画幅后背在分辨率测试中普遍具备相当出色的表现。那么这款采用了5000万有效像素中画幅CMOS感光元件的IQ250数码后背的分辨率表现,是我们较为刚兴趣的内容。我们使用了施耐德LS 80mm F2.8标准镜头搭配飞思645DF+机身与IQ250后背拍摄了ISO12233分辨率标版,拍摄效果如下:


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实拍样张(红框内为100%放大截取区域)


施耐德LS 80mm F2.8镜头搭配飞思IQ250后背在长焦端全开光圈即可轻松爆板


轻松突破了4000LW/PH的测试卡上限

  从实际拍摄的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来看,飞思IQ250后背搭配施耐德LS 80mm F2.8镜头可以获得相当出色的画质表现,纵向和横向的分辨率数值均突破了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的4000LW/PH的测量上限。而边缘分辨率表现虽不及中心,但依旧具备较高水平。


飞思IQ250后背搭配LS 80mm F2.8镜头在F16光圈下分辨率表现依旧较为出色


施耐德LS 80mm F2.8镜头在F16光圈下横线分辨率表现


F16光圈下边缘画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由于光圈衍射的影响,较小光圈下分辨率表现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我们测试的这款IQ250后背在搭配施耐德LS 80mm F2.8镜头在F16光圈下依旧可以获得出色分辨率性能,而画面边缘的分辨率表现相比于全开光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整体表现依旧较为出色。

·分辨率实拍测试:大于F16光圈可用性高

  从上面的分辨率测试卡测试中我们不难发现,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在搭配施耐德LS 80mm F2.8标准定焦镜头时具备了较强的分辨率性能。接下来我们又在实际场景中使用施耐德LS 80mm F2.8镜头和飞思IQ250后背拍摄了各挡光圈下的样张,并且截取了画面中心和边缘两个部分并100%放大。


飞思IQ250后背搭配施耐德LS 80mm F2.8镜头实拍样张(红框内为100%截图区域)

  从施耐德LS 80mm F2.8镜头的各挡光圈实拍样张的100%放大截图来看,F4-F16区间内,飞思IQ250基本能够获得清晰锐利的细节,即使是画面上比较小的一部分100%放大后细节保留的也相当出色。约5000万有效像素的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在分辨率性能表现上面具备较高水平。

·ISO感光度测试:ISO3200可用性较强

  我们知道,高感光度性能尤其是高感光度下的噪点控制并不是以往采用了CCD形式的中画幅数码后背的强项。如今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采用了约5000万有效像素CMOS感光元件,最高感光度提升至ISO6400。与分辨率实拍测试相同,我们同样采用实拍各挡感光度的方式来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如下:


感光度测试实拍样张(红框内为100%放大截取区域)

  从实拍各挡感光度的100%放大截图来看,飞思IQ250在ISO3200时噪点控制相对较为出色,细节保留较为完全。当ISO提升一挡至最高值ISO6400时,暗部噪点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由于IQ250后背输出的照片尺寸更大,缩略查看时噪点并不明显。总的来说,I配备了CMOS感光元件的飞思IQ250数码后背令其高感光度性能比以往CCD产品有了较高的提升,甚至与135系统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相比,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长曝光测试:15分钟以下噪点较轻微

  除了高感光度之外,使用低感光度较长时间曝光也会在暗部出现较为明显的噪点。我们同样使用飞思IQ250中画幅后背拍摄了快门速度从30秒至15分钟的样张,并且分别100%放大截取画面中的亮部和暗部:


飞思IQ250长曝光测试实拍样张(白框内为100%放大截取区域)

  以从30秒开始的各挡快门速度下实拍的照片来看,60秒以内的样张暗部基本不存在噪点,曝光时间延长至15分钟之后,画面的暗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噪点,但整体表现较为轻微。而画面的亮部在我们测试的各挡快门速度下均有着相对出色的表现,噪点比较难以察觉。

·施耐德40-80镜头外观:体积重量超乎想象

  与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一同评测的还有一支施耐德LS 40-80mm F4-5.6变焦镜头。从下面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款镜头的尺寸和重量都是比较惊人的,而镜头的重量也同样比较巨大,甚至超过了安装了飞思IQ250后背的飞思645DF+机身的总重量。


从外观上不难看到这款镜头的尺寸和重量都是比较惊人的

  这款中画幅变焦镜头采用外变焦形式,镜头变焦至广角端时内镜筒会向前伸出较长距离。此外,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的对焦环还兼做自动/手动对焦切换装置,拍摄者向前推动对焦环,“AUTO FOCUS”字样露出后即可实现自动对焦。这款镜头内部并未内置对焦驱动机构,需要机身自动对焦马达进行对焦驱动。


变焦至长焦端以后内镜筒会往回收缩

  这款镜头采用了镜间快门设计,闪光同步时间高达1/1000秒。在搭配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使用时,等效35mm全画幅相机约31.2-62.4mm焦距下视角。


侧面的光圈叶片标识表明这款镜头采用镜间快门设计

  从镜头背部的产品铭牌来看,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的产地为日本。

  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的滤镜口径达到了比较庞大的106mm,给滤镜的购买提出了较大的难度,但这款镜头的前组镜片尺寸并不大,镀膜颜色则偏向红色和浅绿色。


镜头前组镜片镀膜颜色偏向红绿色


镜头后组镜片镀膜颜色偏向浅绿色

  这款镜头卡口处采用了金属材质,并不具备防滴防水溅性能,后组镜片的镀膜颜色偏向浅绿色。目前我们评测的这些镜头均采用稍显过时的机身马达对焦驱动方式,对焦速度较慢、工作过程比较吵闹。

·40-80广角分辨率标版测试:全开光圈爆版

  为了测试这款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的分辨率性能,我们首先使用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搭配这款镜头在广角端的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的实拍样张,并选择F4全开光圈和收缩至F16光圈的100%放大截图进行对比。 


广角端全开光圈分辨率性能即超过4000LW/PH测量上限


广角端光圈收缩至F16以后依旧可以获得出色的分辨率表现


广角端光圈全开即可突破横向分辨率400LW/PH的测量上限


光圈收缩至F16以后分辨率性能依旧相对出色

  从实拍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的样张来看,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广角端全开光圈和F16光圈的纵向和横向分辨率均超越了4000LW/PH的测量上限。这款镜头在较小光圈的画质并未受到光圈衍射效应的明显影响,分辨率性能较为出色。


广角端F4光圈边缘画质也较为出色


光圈收缩至F16后,边缘画质有所下降,但整体表现较为出色

  我们再来看广角端的边缘画质对比,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在广角端全开光圈时,边缘画质表现较为出色,随着光圈收缩至F16,边缘画质有了一定的下降,但整体可用程度相对较高。

·40-80镜头广角实拍分辨率:全开可用

  看过了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的广角端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的样张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在实际场景中这款镜头的分辨率性能。我们选择了一个场景实拍的F4光圈和F16光圈下的样张,并且100%放大后分别截取画面中心和边缘。


施耐德LS 40-80mm镜头广角端实拍样张(红框内为100%放大截取区域)


广角端全开光圈画面中央即可获得较为出色的分辨率性能


广角端光圈收缩至F16以后,中央分辨率性能基本没有下降

  从实拍样张的100%放大截图来看,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在广角端画面中央即具备较强的分辨率性能,可用程度相对较高。光圈收缩至F16后,中央分辨率性能基本能够与F4保持一致,达到较高水平。


与中央相比,F4光圈下边缘分辨率性能略有不如但整体表现较好


光圈收缩至F16以后,边缘分辨率表现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我们再来看广角端边缘画质部分,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在广角端全开光圈时,分辨率性能相比画面中央有所不如,但整体表现比较稳定,具备较高的可用性。光圈收缩至F16后,边缘分辨率性能提升至较高水平。

·长焦端分辨率测试:小光圈画质下降较明显

  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长焦端最小光圈可达F45,虽然我们知道由于感光元件会受到小光圈衍射现象的影响,分辨率性能会随着光圈的进一步收缩而降低。但我们对这款镜头长焦端的分辨率表现依旧产生了较高的兴趣。


(红框内为100%放大截取区域)

  从各挡光圈下的实拍样张100%放大截图来看,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在搭配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时F5.6-F11光圈下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相对清晰锐利的成像。光圈进一步收缩后,由于小光圈衍射现象的影响,分辨率性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暗角测试&畸变:收缩一挡光圈暗角下降较明显

  由于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的感光元件尺寸为44×33mm。要小于同门师兄IQ280的53.4×40.4mm,所以在搭配相同镜头时,使用IQ250拍摄的照片的暗角和畸变都会更加轻微。我们采用实际拍摄的方式,测试了这款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广角端F4-F8的暗角程度。


F4-F8各挡光圈截图对比

  从F4-F8光圈的实拍样张截图对比来看,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在广角端全开光圈时会出现相对明显的暗角,但周边光量下降程度较为轻微,光圈收缩一挡至F5.6以后,暗角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畸变测试:广角端畸变相对轻微

  除了暗角之外,畸变的程度也会因为IQ250后背成像圈的缩小而有所降低。那么我们就来看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搭配飞思IQ250后背在广角端和长焦端的实拍效果。


长焦端畸变测试实拍样张

  虽然IQ250后背并不具备类似于135画幅数码单反相机那样的畸变校正功能,但使用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拍摄时,全焦段并不容易察觉到畸变的存在。总体来说,在搭配IQ250后背拍摄时,这款镜头的畸变较为轻微。

·色散测试:光圈收缩色散始终伴随

  我们评测的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只能拍摄RAW格式的照片,并且机内也没有色散校正功能,所以色散的控制只能通过镜头的光学结构进行校正。我们选择了一个高反差区域,实拍F4-F11光圈下的样张,100%放大截取对比。


色散测试实拍样张(红框内为100%放大截取区域)


F4光圈实拍样张100%放大截图


F5.6光圈实拍样张100%放大截图


F8光圈实拍样张100%放大截图

  从截图对比来看,施耐德LS 40-80mm F4-5.6镜头全开光圈时高反差区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暗角,光圈收缩一挡至F5.6后,色散程度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但依旧存在。光圈进一步收缩至F8以后,色散基本消失。

  作为一款高像素数码后背,搭配着具备较高闪光同步速度的镜间快门镜头,令飞思IQ250后背具备了不错的棚拍基础。但在摄影棚内拍摄人像题材照片时,我们也发现飞思645DF+机身相对较弱的对焦、比较慢的相机响应时间,以及较重的机身和镜头重量,给拍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但是从实拍的人像样张来看,细节表现较为出色,100%放大后的画质相当清晰、锐利。如果飞思645DF+机身的对焦速度和精度、后背的拍摄响应速度,以及后背电池的耗电量能够进一步提升的话,飞思IQ250后背的综合性能将会更上一个台阶,对拍摄者技术的要求也会更低。

·更多样张赏析&编辑观点

  飞思IQ250中画幅后背在风光、建筑和棚拍人像方面具备较高的画质水平。与配备了CCD的其他飞思后背相比,高感光度下的画质表现也达到了较高水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建筑题材的照片:

  飞思IQ250中画幅数码后背在之前的产品的基础上,延续了较为出色的低感光度和长曝光下的画质表现,并且新增了实时取景拍摄、提升了高感光度下的画质水平。这款产品与135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拍摄方式依旧存在一定的区别,给拍摄者的摄影技术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因此换来的则是凌驾于135系统数码单反相机之上的画质水平。

做工较为精良、扎实,机身相对坚固
触摸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操控性
低感光度和高感光度下画质较为出色

液晶屏幕分辨率给照片的100%放大回放带来了较大难度
照片回放时的卡顿现象较为明显

全画幅相机,所谓全画幅是针对传统135胶卷的尺寸来说的。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胶卷的宽度(包括齿孔部分),35mm胶卷的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我们就叫他们是全画幅。

在规格表中用英寸表示并不是CCD的真实尺寸,但可以使用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求得CCD的真实尺寸。镜头的真实焦距与相当(等效)在数码相机或使用说明书上一般都会列出,而相当于35mm照相机的焦距与真实焦距之比,即为35mm照相机的画幅对角线尺寸与CCD的实际对角线长度比,由此可以方便计算出CCD的真实尺寸。

举例说明,LX2(1020万)轻便数码相机使用1/1.65英寸CCD,镜头的相当焦距为28-112mm,真实焦距为6.3-25.2mm,两者的比例4.44,35mm照相机的画幅尺寸为24x36mm,对角线长43.2mm,43.2/4.44=9.72mm,这就是1/1.65英寸CCD有效对角线长度,换算成画幅横纵比4/3,可求得真实尺寸为7.78x5.83mm。松下LX2相机CCD有效感光成像面积仅为尺寸的二十分之一,为APS—C画幅尺寸的九分之一。

焦距 <24 mm 的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将有明显的大量变形,甚至到达扭曲的程度。(尤其是边缘)  焦距 >200 mm 的长焦镜头,将被摄物拉近的程度颇为可观,一称“大炮”(拍摄时切忌震动)。


焦距是不变的。但随着画幅的变化,我们的在同样焦距镜头下所看到的视角也发生着变化。

这里画了2张图。解释一下视角、焦距和感光幅面的关系!


本文要点:镜头的焦距是不变的,而随着感光元件幅面的增大可视角度也随之变化,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标准的35mm胶片上,50mm标准镜头的可视角度约为46度。在APS-C画幅的数码单反上,可视角度约为31度,而在中画幅的哈苏数码后背上,可视角度就变成大约60度的样子。我们常说的等效35mm焦距就是从对角线可视角度来定义的。

这并不是说35mm胶片机上的50mm的焦距变成了APS-C画幅的75mm或者变成了中画幅的38mm!而是变成了相当于APS-C画幅75mm焦距的可视角度和中画幅38mm的可视角度而已。

镜头视角:镜头中心点到成像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就是镜头视角。

镜头有各自固有的焦距,焦距不同拍摄范围也相应地有很大变化。变焦镜头也是同样,当变焦到一定焦距时的固定视角与该焦距定焦镜头是相同的。下面将说明镜头所具有的焦距与视角的关系,同时学习因视角变化所导致的照片效果变化。

视角根据镜头焦距长短变化而同时发生变化。焦距变长时视角变狭窄(远摄侧),与之相反,当焦距变短时视角变得更宽广(广角侧)。在实际拍摄时,同时考虑与被摄体的距离因素的话,照片的风格会发生很大变化,但焦距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并未发生改变。当被摄体与相机的位置一定时,采用远摄区域可以使被摄体放大,而广角区域则使被摄体缩小,这正是由于视角随焦距变化而出现改变所导致的。

图像感应器尺寸所引起的视角变化 镜头所具有的固有焦距总是保持不变的,而图像感应器的大小对视角的影响如图所示。不同图像感应器尺寸下,镜头焦距如下图所示有一个转换倍率(镜头焦距转换系数),与全画幅相机相比,使用APS-H和APS-C尺寸相机时,在相同焦距下的远摄效果更强一些。

APS-H尺寸图像感应器

镜头焦距转换系数,相当于全画幅相机的1.3倍

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

镜头焦距转换系数,相当于全画幅相机的1.6倍

 虽然镜头的焦距一定但图像感应器尺寸不同会导致视角变化     焦距与视角的相关性因图像成像面(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而发生变化。不管使用何种相机,只要是采用同一镜头,焦距本身就总是一定的。但图像感应器尺寸越小,实际视角就会随之变得更加狭窄。因此,当图像感应器尺寸变小时,为了获得与35mm胶片等同的视角,就需要将镜头向广角范围调节。相反,在远摄范围时,图像感应器尺寸越小则视角越狭窄,因此它可提高远摄效果。以视角为中心来考虑其与焦距的关系会因为所使用机身不同而产生很大变化。因此需要根据图像感应器的尺寸来选择镜头。

根据焦距、视角以及图像感应器尺寸这三者的关系选择镜头

数码单反相机根据焦距 
与图像感应器尺寸确定视角
    焦距与视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焦距越偏向广角时视角越宽,采用35mm全画幅相机时,14mm镜头的视角甚至达到了114度。相反,300mm镜头的视角仅为8度15分,非常狭窄,可对被摄体的一部分进行放大成像。当图像感应器尺寸变小时,视角自动变窄。因此,为了获得50mm镜头在35mm全画幅图像感应器条件下所得到的46度视角,APS-C尺寸相机必须使用焦距为33mm左右的镜头。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时,16mm焦距已经属于超广角镜头的范围了,但在使用APS-C尺寸相机时,焦距将导致1.6倍左右的视角变化,镜头只相当于约为25mm焦距的标准广角镜头。在远摄一侧,全画幅下300mm焦距的镜头安装于APS-C尺寸相机时,视角相当于480mm的超远摄镜头。理解了这一关系后,就能够体会到焦距、视角以及图像感应器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能够更好地运用镜头。市售产品已经有APS-C尺寸相机专用的超广角镜头,可以得到相当于全画幅相机下16mm镜头的广阔视角。消除了从视角这个方面考虑时可能出现的广角焦距不足现象。
表示从镜头的“主点(第2)”到像方焦平面距离的数值。单位为mm(毫米),不过以前也曾经使用过cm(厘米)单位。之所以通常用50mm作为标准镜头,是因为其视野与人的肉眼视野接近。
现在成为了表示图像感应器尺寸的标记之一。起源于APS胶片相机,由于与曾经使用的16.7×23.4mm(APS-C)胶片尺寸和16.7×30.2mm(APS-H)胶片尺寸相近,故此得名。各厂商使用的尺寸均有细微差异,即使同厂商各机型之间也存在大小差异。
实际拍摄时焦距与对角线视角的变化 注:均以35mm全画幅相机进行拍摄

画幅的概念是由感光器件的尺度引发出来的。感光器件通常指胶片(胶卷单元)或CCD/CMOS等部件。全画幅:135系统感光器件的尺度概念,36mm*24mm,也是常见的胶片尺寸。数码产品使用上不存在镜头的焦距转换系数,因为其本身就是135完全等效的。APS:由全幅引申出来的概念,即半幅。尺寸上APS有16:9(H)、3:2(C)、3:1(P)三种。APS-H:30.3mm×16.6mm,APS-C:24.9mmx16.6mm,APS-P:30,3mmx10.1mm。以上的尺度是基本参照尺度,可能生产厂家根据实际生产的情况具体的尺度会有变化偏差的。因为是相对于135系统衍生出来的系统,所以使用上存在镜头的焦距等效值,APS-H等效于135系统的1.5倍,APS-C等效于135系统的1.6倍,APS-P等效于135系统的1.3倍。需要注意的是,因为APS的尺寸比例不一样,就存在了现在对于流行的感光器件的解释方式不一样(现在对CCD/CMOS的尺度值的标注一般都是指对角线长度),如果同样都是一样的CCD/CMOS标注尺度,那么APS-C的实际感光面积是最大的,其次是APS-H,最小的是APS-P,感光面积大就意味着能摄取的场景是最多的,不过需要按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APS画幅。需要注意的是佳能的H幅是3:2而不是16:9的。半幅相当于全幅的中央剪裁,所以半幅能共享与全幅相同的法兰距,法兰口等镜头系统。但针对半幅优化过的镜头系统是不能兼容全幅的,因为成像圈不能达到全幅尺度会产生暗角,用于全幅时边缘锐度太差。另,数码半幅的存在是历史原因,由于芯片生产的不成熟无法生产出满足实用的全幅尺度的成像器件而发展出来的,和胶片半幅存在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APS即先进影象系统),但全幅的镜头系统的兼容性还是存在的。4/3画幅:由奥林巴斯倡导的感光器件系统,尺度为17.3mm×13mm,等效于135系统镜头焦距的2倍。松下也有采用过此系统的数码产品。4/3数码系统存在的原因也是和APS一样。相对却没有APS向下兼容的优势,而且等效焦距系数也太高,不利于镜头的搭配。中画幅:来自120系统相机,常见画幅有645(60mmx45mm),66(60mmx60mm),67(60mmx70mm),68(60mmx80mm),69(60mmx90mm),612(60mmx120mm)等,还有就是罕见的 611(60mmx110mm),617(60mmx170mm),624(60mmx240mm)等。因为本身是独立的系统,所以等效135系统镜头焦距的等效值是不一样的,而且各厂家之间也不太统一,另外就是同一厂家的也没有几款是统一的。数码中幅一般采用小于等于66或645系统感光器件尺度的感光器件。不过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宽度尺度既60mm,在胶片上和135系统的不同就是135胶片是固定的宽高值,而它只是的高度值是变化的,生产上可以作到统一,既宽度一致,使用时由相机系统决定过带或裁切的长度。数码化的120系统有玛米亚和哈苏比较有代表性,但是贵。宾得也有 645D,相对也便宜些。除了对应135系统的等效焦距值不同外,还有就是接口也是由各厂家定义而各不兼容,而且实际上数码产品远远没达到中幅入门级别,一般都在40mmx30mm而非60mmx45mm,画幅相差达到了一倍多。感光器件的尺度大小楼主可以自行判定了,对于摄影有句话就是“big is beautiful",即大即是美,说明了对大尺度感光器件的推崇。一般来说同样像素值的情况下,感光器件的尺度越大,成像也就越好,宽容度也越高,低照度下表现也越好。但是画幅越大,法兰距也越大,焦距也越大,景深也越小,光圈也越小,为满足光通量那么快门也越慢(曝光以S为单位),则限定了题材一般为低动态主体,而且因为上述原因,镜头群也不需要很多,小画幅相机系统则和它的优劣势相反。从市场和应用的覆盖面来说,还是以135全幅为主的(数码当然是APS系统了),服务和兼容性的保障自然是最好的,选择的话当然还是以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了。


布衣 采纳率:100% 回答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画幅等效焦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