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qq群高效地管理自己所加入的很多QQ群的消息

【编者按】本文首发在,作者是邓文博。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对原文有一定修改。

导入QQ联系人被评价为微信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为何微信却未考虑导入Q群?既然不可以导入Q群,为什么微信又有多人聊天的群组形态?微信是如何将群组设计得高效率而低噪音的?

盛大的产品经理:「微信是我见过的所有app里,将复杂产品逻辑简单清晰化做的最棒的」。知乎上也曾经有一个讨论:为什么微信只导入QQ联系人,不导入QQ群,网友量子同学说了效率论:手机是一个讲求效率的东西,而群是一个没有效率的东西。

虽然不导入QQ群还有微信独特的用户关系的原因,毕竟QQ好友都是需要重新导入的,导入Q群不合理。但不可否认,微信还是有「群」这种形态的,那么微信到底是要群呢,还是不要群呢?

如果要说同时具备「多人+同步通讯」特性的产品,QQ群算非常早的,甚至 —— 他可能是国内第二个产品,为了阻击 MSN 的多人聊天,但时间长了之后,QQ群一直有一个问题:难以保持高的参与率。

之所以这里说「参与率」而没有说「活跃度」,因为Q群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少量用户可能具有高的参与率,但同时这些高度活跃的群在排挤更多的用户,以至于大多数用户变得沉默,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200人的群,真正活跃的用户不超过20个,次活跃的用户也不超过30个。

大量进入了之后就不太愿意按「退出」,或者沉默的用户占据了QQ群内,表面来说,这样或许是好的:虽然这些人不参与,但「总有一定概率他们会偶尔参与一下」,但细细想一下,实际上这样并不好。因为:

所有加群的动力都会存在上限,当一个人发现加群太多了,他就不会加群。

如果群组不能保持自由、轻易、简单的加入与退出,基于第一点,用户与群组之间就会存在不合理的「结构分配」。即有意愿、兴趣群聊的用户,不一定能找到能接纳他的群。

更重要的是,在移动端中,由于内容通道大小、操作精确度、使用环境等都与桌面端有较大的差距,整体来说,PC桌面端能忍受群较大的噪音,而移动端则只能忍受很少噪音。我们真的在微信中导入Q群,那会发生极大的灾难:整个微信吵得要死,索性直接关闭了微信。

而微信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微信保持了群组自由而且快速的退出与加入,无论是早期的管理员邀请制,还是后期的所有群员邀请制,需要邀请好友关系进入都非常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微信的群组都「仅」出现在「微信动态列表」里,没有特定的「朋友们」这样的入口。微信的动态列表会随着用户接收最大的消息量,将较早发生的动态冲刷到末尾(直至冲出动态),当群组排位靠后之后,会发生不算增大的「沉默」概率,直至冲刷出群组后解散。

而在被冲刷的过程中,如果群组内需要重新发起讨论,也可以迅速被激活到动态的第一位:直至群组实在没什么可聊的时候,他就会自动冲刷到末位,直至消失。

不知道是微信有意设计还是妙手偶得,这种设计理念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解决了用户为什么用之后,怎么解决用户为什么不用,以防止积累所形成的体验不佳」。

同样的问题可以借鉴到其他地方,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会开很多聊天窗口,直到任务栏有了十几个聊天窗口,因为我们总是忘记关或者懒得去关。腾讯的解决方案是,可以把五个窗口合并为一个窗口+五个分页。

但这问题还没有根本上的解决。那是否可以设计将聊天窗口的分页也作为动态,最新的聊天摆在最前面,而大量少的聊天就会在最后了?甚至设定最大值10个窗口,超过10个窗口的自动关闭?或者数据转存到硬盘,提高程序效率?

不仅仅是QQ聊天,这类型需要「暂时」的设计方案还有很多种应用可能。以实现复杂逻辑的简单之美。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建立qq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