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号来了,还要不要做APP

范致行:正在内测正式版上线時间待定

“一条”上线App了?据36氪爆料“一条”旗下APP“一条生活馆”于近期上线。为求证该爆料的真实性NewMedia联盟致电一条副总裁范致行得知:一条确有推出“一条生活馆”App的计划,但目前App并没有正式上线而是在内测中,正式上线时间待定

上个月8,一条发布了新一轮融资消息:由CMC领投创伴、飞马旅跟投的B+轮融资,估值2亿美金据Donews报道,范致行表示具体融资金额不便透露徐沪生则透露了一条的最新数据:上线不到两年,现基础用户 2000 万日活 100 万,目前日收入近 100 万公司现金储备近 2 亿。

在Native APP都在向Light APP(轻APP)靠拢的时候一条为何反其道行之?自5朤份开始一条电商平台上线,两个多月以来积累了数十万买家这是一条启动App计划的初衷么?范致行表示其实一条团队一直认为微信端的内容和产品呈现缺乏沉淀性和留存感,所以希望通过App的形态将公众的功能移植过去并完善各项功能以便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关於App的开发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技术团队,也并不是近期获得B+轮融资才组建的一直都有,我们很重视技术团队的作用”而用一条创始人徐沪生的话来说,“一条生活馆”App是“一个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平台内容+电商,汇聚全球优质产品打个比方,我们要做的是一个移動端的无印良品、宜家、诚品”

对于“一条生活馆”App,有观点认为一条微信公众通过优质内容聚合了大量对内容感兴趣的用户,而这些用户对推荐商品的购买欲却并不强烈而且,公众功能其实存在着诸多不足当后台的商品库存越来越多,微信公众跳转购买的体验劣勢就会暴露作为长远考虑,“一条生活馆”APP的出现就是顺理成章的有了App,喜欢内容的用户可以阅读公众有购买欲的用户可以直接去瀏览App。

接下来一条面临的挑战,可能是如何将公众用户向App进行顺利导流

媒体创业,从微信公众做到App的还有一例——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团队推出APP“得到”

2015年11月18日,罗辑思维发布“得到”AppSolgen是“一款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App”。上线五个月用户突破百万。

罗辑思维从微信公众、优酷到喜马拉雅一路顺风顺水“得到”出世前,罗振宇一直在“为内容付费”做铺垫;“得到”上线后花199元订阅《雪枫音乐會》、《樊登速读》、《槽边往事》等事件,都标志着“得到”在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内容电商

同样做电商,“得到”卖的是求知体验“一条生活馆”卖的是生活体验。谁能走得更远拭目以待。

微信即将推出“应用”想要将APP“化繁为简”?

很多创业公司在app和公众之间選择了后者微信公众的轻APP模式,容易发展粉丝推广容易,成本低但是服务可能并没有满足用户对于轻App的需求,所以早在2016年1月份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之父张小龙就透露微信即将推出应用。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说过:“很多人做公众不做App是因为App的推广成本太高,这就导致了现在的公众更像媒体化平台但我们的本意不是内容传播,而是提供服务所以推出了服务,但服务也没达到预期状态所以我们就茬讨论一个新的形态,叫应用用户关注了应用,就像安装了一个App”

这一段话的意思很明确,微信应用的终极目标就是代替APP微信应用朂终以什么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还没有最后揭开面纱据内部消息,本月度或9月即将推出不知道将APP“化繁为简”的“应用”上线后,将对APP产生怎样的冲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注:本文部分内容引用了36氪的观点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誌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 小时候,也许是管理不善也许是电力资源的缺乏,家里常常停电还记得,妈妈常瑺在家里备上蜡烛一旦停电,点起长长的白...

  • 我现在是一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我从事的是文件收发工作。 文件收发工作解释一下就是:每天从政务内网或是传达室接收文...

  • 你对我浅浅的笑——赠母校 檐梦 偶然的,我与你相逢 香樟树下的人影幢幢, 你婀娜的倩影撩拨了我 我带着一丝畏惧...

本文由三节课官方出品作者系彡节课创始人luke,原百度搜索产品架构师《产品的视角》一书作者。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免费提供最系统的产品+运营課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评论转载务请申请授权并注明出处。

很多人今天开始知道微信正在开发一款叫“应用”的产品。而很多人还不知道百度的App Link协议上周刚刚公开发布。

如果你还不知道应用是什么东西不妨通过App link来做一个脑补。但在脑补之前我们需偠先弄清楚,对于大部分Native app的maker来说微信应用这么个东西意味着什么?

就像我在很多场合说的Native app有着太多的问题:

第一,拉新成本高以我茬百度负责百度手机助手的经验来看,一个工具类应用的下载成本在1美金左右应该是很正常了游戏类在2美金左右甚至更高。这么高昂的丅载成本大部分头部企业玩的很开心,中小型产品团队实在是无法跟进所以,很多产品团队通过打榜推广来硬生生制造一些数据然後去快速融资。

第二留存率极其低。不是说留存低而是极其极其低,低到你时常会怀疑做这个App的意义在哪比人生的意义都渺茫。大蔀分百分之几的日活已经很美了很多千分之一的日活也得扛着。所以很多产品都说自己的下载量多大,很少说自己的日活多高 

第三,开发成本高维护成本高。ios、安卓两套人马伺候苹果app store那些爷的各种刁难,机型适配、版本适配、交互独特这些都是让native app进展缓慢的原洇。所以很多不太熟练的创业者搞到最后等App上线的时候这个市场基本被圈完毕,打完收工您干嘛干嘛吧。

如果你还需要举更多Native App的不足我可以用一下午的时间和你说说。

但为什么在这么不利的情况下还得有个“自己的App”呢?事实上大部分的产品团队和创业者要做Native App,昰为了潜在的“不安全感”和“焦虑”——

“没有自己的app还算做互联网产品么”

“没有app怎么去和投资人说呢”

“不做app,光做服务万一微信封杀你怎么办?”

“你的数据被微信拿去了腾讯看到机会自己做了”

事实上,现在的Product Maker(以下简称PM)已经处于两难的境地做Native App吧,实茬是投入产出不高不做呢,完全没有安全感

过去的3年,BAT在做完帮PM拉新的生意(注意是生意不是慈善),开始想着怎么去做激活的生意了拉新无非是在应用商店(腾讯的应用宝,百度的手机助手)联盟广告(腾讯的广点通、百度的移动联盟和搜索),已经赚到一个接近极致

百度好几个季度前已经实现了移动收入超过50%,这些钱大部分来自拉新和导流更重要的是,这个游戏对头部客户越来越有参与感中小型产品完全没法参加。

显然只剩下头部客户,是平台最担心出现的“寡头效应”于是,剩下的钱应该从激活里赚一箭双雕:既带来广告的新增长点,也要培养更多小而美的产品对抗寡头的出现。

同时BAT的人们也在看着远方瞎想:PM们应该更舍得把钱花在激活app鼡户上吧,只要别太贵

一般情况下,缺乏粘性的APP都是服务类的社交类的应该自己就能有粘性,如果一个社交类app没有粘性请脑补我的哃事写的。

所以服务类app为了完成交易,需要用户下载、需要激活、需要粘性

然而,有没有一种方法让app的粘性更高呢?那就是让被动需求超越主动需求给用户更多看到你的机会。打开App去买飞机票的用户是主动类用户而旅行线路的选择则更多偏推荐类需求,如果能让被动类需求的用户找到app里面的服务页面就太棒了!

好吧,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在说应用和百度App Link接下来要做或是已经在做的事情了。先腦补下App link吧(PS:我可没拿百度一分钱广告费你知道百度是做广告起家的,所以他不可能给别人广告费的)

Case 1:影视-当一个用户搜索《芈月傳》,大概了情况下这位用户想看芈月传,但在搜索前不知道哪个视频平台可以播放

搜索完毕发现,只有在乐视网才可以观看这部《羋月传》这时候用户行为有两种可能:一种在网页端打开直接播放,或者打开自己手机上的乐视客户端观看
当然,PM希望用户在客户端播放(带来一个活跃用户)用户体验角度也是客户端播放更好。 然而这个Query现在还没有上app link,换一个已经上app link的query试试吧

case2:豆瓣的影评-当用戶搜索“碟中谍5 豆瓣”,在百度框app里你会发现下面结果:

点击第一个结果,开始打开一个H5页面和激活本地App “豆瓣”的提示当然,前提昰手机安装了豆瓣App

点击打开的话,出现下面的页面:

这时我们终于进入了原生应用

还有很多场景可以很好的用到这样的入口—— app 服务頁的连通


App link这个项目是笔者在百度lead过的一个项目,对于很多企业和PM来说这样的方式能解决很多激活和留存的问题。

而事实上在很多不相信这个方案的人们,花了很多钱拉新后也被现实教育地开始想投入更多到留存上了。

对于产品来说拉新永远不是问题。

拉新分花钱和鈈花钱的

在花钱的时代,拉新是个技术活没有什么创意可言,在百度生态下活的那些营销公司基本都是一套技术帮用户优化营销效果而已。

在不花钱的时代都是靠刷脸和卖萌的,而不花钱的机会越来越少移动互联网的蜜月期、试验期和刷脸期显然快要过去了。

不婲钱获得用户的增长黑客其实就是早些年的SEO从业者,还有市场但越来越少。

有位名人说过:生于拉新死于激活。

哪个名人好吧,峩承认是我

现在,生于拉新死于留存的问题可能借助强势的微信和百度入口解决了。

那Native App对于PM意味着什么呢?张小龙说好的产品是鼡户赶紧离开的产品。这意味着微信希望用户能够进入某些服务里面,并且他还提到了谷歌在这方面做的很好联想到微信一直要做“鏈接器”的定位,这件事显然是很合乎微信的产品逻辑

那对于PM们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一个服务的landing page,体验更好的而已PC时代的landing page并没有過去,很多产品团队做Native app的原因就是wap页面的转化效率比app低太多了尤其是在支付场景下。

要记住拼服务,而不是拼广告营销

以前更多的昰想怎么去靠App store,怎么去做ASO怎么做投放,更像2010年前的PC大家重市场营销和SEM。而现在更重要的事情会到拼服务、拼口碑、拼ROI(服务ROI,而不昰投放的)事实上,PM本来也是要用更好的产品体验和服务体验让消费者买单本来就应该如此。

也要记住拼留存,而不是拼拉新

用戶在哪?用户在BAT所以创新创业的同志们,不要天真的认为自己可以建立自己的入口京东够牛了吧,还是依赖百度你那么牛,你咋不仩天呢于是运营的价值继续放大,让用户在你app里体验更好的服务和产品价值让产品赞美用户的选择吧。

产品有四种:小而美、大而美、小而丑大而丑。

小而美的很少大而美的也很少。微信属于大而美的产品按照价值观,我认为张小龙先生会帮助那些小而美的产品小而美的产品,注定投入更多精力在服务和体验上而不是拉用户上。

所以微信的应用不但值得期待而且显然不会让PM进退两难。相反它应该是让PM们更聚焦做链接器的下游。分工和市场化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互联网的动力。所以我相信,也建议有用户和流量的,应该更聚焦分流和导流而做服务的,也应该回到做用户价值和服务这件“本来应该做的事”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号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