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对 IT 行业过肩摔会造成多大伤害影响?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消除恐慌:六月底的闰秒,没什么大不了的
「闰秒」会对 IT 行业造成多大影响?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黄涛,产品设计 金融 运动 自然科学
首先说明结论,旨在消除部分不负责任的报道给读者带来的恐慌:
2015 年 6 月 30 日午夜的闰秒,对科技界、对大家的日常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
关于闰秒(Leap Second)存在的原因和大部分软件系统对闰秒的处理方式,在互联网上不难查到。为了方便非技术背景的人了解这个问题的全貌,我把分散在各种信息源的几点重要信息简单汇总一下。
为什么要有闰秒
由于潮汐等地质作用,地球的自转速度并非恒定。每隔一段时间,目前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协调世界时(UTC)会与依据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计算的平太阳日(Mean Solar Time)和世界时(UT1)出现很小的偏差。因此需要对 UTC 增加或减少一秒来消除这个偏差。
多长时间有一次闰秒
会对地球自转速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潮汐、地壳运动、冰川融化、地震等自然现象,这些作用的叠加使得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并不均匀,有时变快有时变慢,因此每次闰秒的间隔不固定且无法预测。
每次地球自转速度的偏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IERS)会基于实际观测,提前六个月公布下一次闰秒的时间,以保证 UTC 和 UT1 的偏差不超过 0.9 秒。闰秒的修正通常在该年度的 6 月 30 日或 12 月 31 日午夜进行。
最近的三次闰秒分别发生在 2005 年 12 月 31 日、2008 年 12 月 31 日和 2012 年 6 月 30 日。
从 1988 年这一做法被确立至今,一共发生过 25 次闰秒。2015 年 6 月 30 日会是第 26 次闰秒。
闰秒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简单的说就是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闰秒的设置与时区无关,全世界都在同一时刻发生。因此对处于东八区的中国而言,下次闰秒的实际时间是 7 月 1 日早上 7 点 59 分 59 秒。
大部分民用设备本身就很容易会产生秒级的时间误差,闰秒的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可联网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基本都能够与互联网同步时间,闰秒发生后系统时间会自动同步。
对于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设备和应用,如 GPS、通讯设备等,闰秒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新概念,过去 30 年里已经发生过 20 多次。这些设备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闰秒,可以正确处理。但是闰秒毕竟是一个发生频率不高且不规律的事件,针对它的测试可能会不周全,所以不排除少数设备会因为软件 bug 受到影响。
2012 年闰秒那天部分网站宕机、航班延误是怎么回事
软件和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每年都有大量代码和程序被创作出来。而最近十年只有三次闰秒,肯定会有很多开发者不熟悉这个概念,在编写一些对通讯依赖较多的程序时没有意识到闰秒可能带来的影响,埋下隐患。2012 年一些著名网站和公司受到影响,大多是一些由局部 bug 引发的系统级问题。不过当年出现问题并引起关注的程序,基本可以认为都已经修复了相关 bug。
IERS 在 1 月 5 日公布 2015 年 6 月的闰秒后,软件公司和开源社区有接近 6 个月的时间再次检查各种可能受到影响的程序。乐观的看今年六月底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的混乱;悲观的话,也可以说人都会犯错误,所以也一定会有网站和服务受到影响。在我看来,也许稍显刻薄,到 2015 年还在处理闰秒上犯低级错误的大型生产级程序,是会被科技界嘲笑的。
专业人士怎么看待闰秒
实际上闰秒确实会为计算机和软件系统带来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它的不可预测性&&谁都不知道在未来六个月里会不会有一次新的闰秒。另一方面闰秒的相关知识在世界范围的开发者群体中普及率较低,不难预见很多程序员的时间将会浪费在「犯错误-&发现错误-&学习闰秒相关知识-&(骂粗口)-&修改错误」这样的过程中。
有些国际机构曾经提出取消闰秒的议案并在国际大会上进行表决,但这些议案目前都处于驳回或延期决定的状态。学界至今提出的新方案也都还存在各种问题,不能完美替代闰秒。业界的解决方法则多从务实需求出发,比如 GPS 系统的时间以原子时(TAI)而非 UTC 为参照。这部分讨论需要的术语和专业知识过多,就不再展开了。
闰秒每过几年就会有一次,虽然没有规律不能预测,但会提前至少六个月公布。有些新编写的考虑不全的程序也许会出错,但是绝大部分专业系统在设计时就考虑了闰秒,而且早已经历过一两次闰秒的实际检验。因此普通人的生活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写这个回答,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被某些耸人听闻的报道牵着鼻子走。了解一点关于闰秒的知识,也不失为一个有趣的谈资。想转行做IT了,但不知IT行业现在的就业前景怎样?转行的风险有多大?
如题,想转行做IT了,但不知IT行业现在的就业前景怎样?转行的风险有多大?
楼主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社会上IT人才很多,但真正有过硬技术的少之又少。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能在社会上混出成绩。嵌入式主要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下面的C开发,在ARM9开发平台下进行的。所以一定要学好C和C ,熟悉Linux操作系统。 给你介绍一些好的嵌入式公司: 海康威视大华NEC华为中兴 如果LZ编程能力强可以去应聘百度谷歌 如果LZ十分强力,可以去应聘外企,外企的待遇我就不说了,懂的自然懂。 下面我给你介绍一下IT行业的前景和就业方向: IT行业就业前景 我国从事IT行业的专业人员不到100万人,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门人才.在我国,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IT行业人才供不应求,IT行业就业火爆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国家都有20%至30%的缺口.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在3年后将达到170万人;美国至2006年,将缺少67万IT专业人才.发达国家计算机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地招聘。总之IT行业就业前景广阔。 IT行业就业方向 1)销售或者技术支持:主要跟客户打交道,跟商人没什么区别.技术还会学,但就是点皮毛,用来跟客户“涂龙”用.工作压力大,但是如果业绩好,收入上升得很快.这类人员还是很需要得.本科生原则上就能应付.但这几年招硕士得也越来越多了. 2)产品开发:主要就是译码.国内所谓作技术主要是指这个.电信行业,金融行业什么都有.还有就是在外企做测试和普通开发.本科生有个2,3千.硕士有个4,5千.如果进外企,做这行可以给到8千以上.这个需求还是很大的.不过都是廉价劳动力.国企倒反而累一些.外企福利待遇很好.收入稳定,工作压力比起做销售小很多. 3)研究:这个至少得是硕士毕业.可以留校当老师,或者去微软研究院这样真有作研究,还有就是进中科院计算所或者软件所的.这个占IT行业就业总体数量比较小.很多有研究潜质的人去了国外.
现在不管什么行业其实都不能绝对的说好就业难就业,重点在就业的这个人他的专业能力怎么样,如果你想在it行业里面混,当然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本领,如果你是想入这一行而问这个问题,那肯定有好多人告诉你怎么怎么好或者怎么这么说不好,我给你的建议是,干一行爱一行,如果要干It这行,就从基础开始学起,这样慢慢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我相信总会有成功的拿高薪的时候,你说是吗,不介意的话,我给你推荐一个:南京中博北大青鸟,你可以自己去他们官网上看看具体信息,希望我说的能对你有用
如对IT行业有兴趣,建议看下市场对高端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去完善和提高自己; 也可以选择做DBA,SAP,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都非常好! sap门槛较高,可以选择oracle数据库DBA方向。 现在OracleDBA比以前简单多了,需求量越来越大,像CUUG这样还专门推出了零基础DBA就业培训班,直接做完项目拿去面试,入职DBA就容易多了。我以前是学java,后来转学的oracle,有点后悔当初应该直接学oracle好了,Oracle月薪6k--2w不等。
有能力有技术,做什么都不怕; IT这行,什么时候都缺有能力的人;而且它待遇都挺高的; 引深圳ITjob
只有你有恒心,我觉得想转行也是可以的,更何况it是选择的热门专业,国家也正朝这信息时代发展,IT是必不可分,必不可少的东西,支持你!好好学习,厦门中山北大青鸟楼主可以去了解下,最权威的计算机培训学校
楼主你好,我个人认为现在IT行也的前景还是不错的,我就是搞IT的,当时学的是通讯工程这一块,主要就是和移动、电信、联通方面打交道,工作什么饿也都挺好,我当时学的时候挺热门的,你要想转行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得给自己明确的目标。现在是行行出状元,干什么就得喜欢什么,你要有兴趣的话,我推荐一个给你,万博教育,你可以先了解一下,希望对你都所帮助。
听说这里打广告的挺多的所以过来看看哈哈每个行业都有好有差不过就概率来讲IT应该是比较有前途的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言能造成多大的伤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