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四大名著著中谁说过问苍天,,,,

  @u_5-10-02 21:30:12  太精彩了,期待楼主出书  -----------------------------  谢谢支持
  拭目以待  
  一口气看了三天,还没有看完,继续吧  
  马克。
  国庆快乐  
  支持  
  晁盖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他想的太简单了,他觉得生辰纲不抢白不抢,抢了也白抢。可当看到抢来的大都是些稀奇珍宝,金银器皿,金银首饰,名人字画时,他傻眼了。  名人字画是挺值钱,可一件也不能出手,出手就会暴露。  稀奇珍宝和首饰也不能暗自出手,那怕是在黑市出手,也早晚也会暴露,晁盖不愿意看到那样的事发生。  其实还有一种办法来把这些宝贝和首饰变成普通的金银,那就是偷偷的把这些首饰,宝贝们砸烂,砸瘪,扔到高温炉中重新融化,做成金锭,银锭。可那样也太暴殄天物了,也实在舍不得啊。  生辰纲对晁盖来说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守着这些吓人的宝贝,晁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晁盖应该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刘唐啊,你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我冒着砍头的危险做了这件危险的事,就抢来这些没有的东西。  吴用你也来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当时我们的决定是不是太儿戏了?  刘唐是无话可说的,他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啊,怎么十万贯的生辰纲才这么点金银啊,俺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吴用也是无话可说,但是吴用的心里有了疑惑。怎么会这样呢?不应该这样啊。但是吴用不能泄气,他知道,现在这些人都指望他给出主意了。其实他自己清楚,他先前支持,鼓动晁盖劫生辰纲,其实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  在“智取生辰纲”行动中,其实吴用是不该参与的,他是一个教书先生,他和强盗,亡命徒的身份是丝毫挂不上钩的,可就是这么一个文质彬彬的文化人,竟然是这个犯罪团伙的重要组成成员,是这里面的智囊。吴用为什么要做强盗呢?  吴用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别看他教书,虽然口中颂的是孔孟之道的“仁义廉耻”,可心里却想着发财,想着一夜暴富,这就是吴用决定加入晁盖团队的理由。所以吴用在给晁盖解梦时,没有丝毫的紧张,没有的犹豫,好像顺手拈来,轻松惬意。问题是,劫生辰纲这样的危险事,哪里是这么儿戏的,这不是你做选择题,做错了,还可以重来,这是玩命啊。  这样的开始太荒唐,也太儿戏了。
  @u_5-10-02 21:37:39  好,实在是好  -----------------------------  谢谢支持
  @小博-02 21:38:01  @家乡月儿明
学史博客,
爱好者集聚的地方!  -----------------------------  谢谢支持
  莫非刘唐是宋江派出去拉晁盖下水的?
  @linweiweigs
23:30:16  拭目以待  -----------------------------  谢谢兄弟支持
  @渠里家
23:57:52  一口气看了三天,还没有看完,继续吧  -----------------------------  谢谢支持,看到您支持俺,俺倍感亲切。
  @家乡月儿明 2211楼
20:14  @linweiweigs
23:30:16  拭目以待  -----------------------------  谢谢兄弟支持  -----------------------------  已经看了第二遍了,支持楼主,大力支持  
  @u_15-10-03 08:23:26  国庆快乐  -----------------------------  谢谢支持,祝您国庆节快乐
  有了荒唐的开始,也就有了荒唐故事的继续发展。  吴用和晁盖紧扣着晁盖的梦,严格按照北斗七星的人数组织团队力量。吴用和晁盖这样做合适吗,晁盖的梦怎么说也不怎么可靠啊,吴用围绕着晁盖的梦做文章,怎么看怎么觉得像小孩子过家家。  在这件事上,我要对吴用提出质疑。智多星吴用您也真是的,您又不是全真教的祖师王重阳,您有必要非得搜集齐七个人,按照北斗七星的布局来布置“北斗七星阵”吗?  吴用不是王重阳,但是他就任性地按照北斗七星的规定物色人选,我们也只能无可奈何了。  吴用和晁盖心目中的人数定下来了,吴用就赶紧去张罗人手。吴用首先找到三阮,他们也频临饿死的边缘,生辰纲的事肯定会让他们行动三个动心的,再加上吴用的花言巧语,不愁他们不上钩。  三阮的加入,使得晁盖的队伍更加壮大了。现在他们已经有六个人了,距离“北斗七星阵”的要求就差一人了。  就在这个时候,公孙胜的突然加入,让吴用的“北斗七星阵”彻底圆满了。  公孙胜的到来很突然,出乎大家的意料。公孙胜就好像是上天突然间开了“天门”,掉下来了上天赐予人间的礼物。  公孙胜来了,“北斗七星阵”不但凑齐了,斗柄上飞走的白光(白胜)也有了着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公孙胜的到来,“北斗七星阵”的凑齐人所有的人都欢心鼓舞。刘唐更是欣喜若狂,公孙胜的到来让刘唐看到了劫取生辰纲的希望,也让他对自己后半生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但是公孙胜的到来也让刘唐惨胜相形见拙的心结。  人家入云龙公孙胜提供给晁盖的情报怎么那么详细呢?自己只是知道梁中书要给他的岳父蔡太师送十万贯生辰纲,别的就不知道了。可这个公孙胜竟然连生辰纲的路线都清楚,他的情报来源可是比自己广多了,真是奇人啊。  公孙胜真是一个神奇的人,至于证据我们一会就会说到。  公孙胜的到来已经预示着荒唐的“智取生辰纲”正式开演了。
  @ytm-03 20:09:11  莫非刘唐是宋江派出去拉晁盖下水的?  -----------------------------  这个观点有点惊世骇俗,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小。
  @家乡月儿明
20:14  @linweiweigs
23:30:16  拭目以待  -----------------------------  谢谢兄弟支持  -----------------------------  @三货检测器
20:20:49  已经看了第二遍了,支持楼主,大力支持  -----------------------------  谢谢支持,对您的敬仰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好戏开始了。而我们“生辰纲”的发起人刘唐现在只能沦为一名普通的强盗团伙的成员,站到角落里听候指挥安排了。因为他对团队的贡献实在是太小了,看看他带来的情报,再看看公孙胜带来的情报,没法比啊。  对于这件事,刘唐没有怨言,他的确所知太少了。那么,刘唐等人在东溪村积极准备抢劫生辰纲时,生辰纲的发起者梁中书在大名府干什么呢?  梁中书正为押送生辰纲的人选发愁呢。  梁中书为了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可是费了脑筋了,在端阳节家宴上梁中书就和夫人提起过这件事,他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眼看六月十五蔡京的生日快到了,梁中书还为押送生辰纲的人选“踌躇未决”呢?  梁中书之所以犹豫不决,他是担心今年的生辰纲在半路上再丢了。后来经过夫人的“指点迷津”,梁中书“发现”了杨志这个人才,他就决定让杨志带领这支送生辰纲的队伍,远赴汴梁。  杨志的能力还是有一些的,他武功很好,江湖经验也算丰富,可押送生辰纲这个任务非同寻常啊,这是一个升官的机遇,也有人生再次跌落低谷的危险。杨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定接受了这个任务。  杨志在和梁中书商量后,就选定了出发的日期,制订好了行军路线。在把所有的后顾之忧都解决掉后,杨志就开始出发了。  杨志准备好后,他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大名府呢?  书中说,杨志等人离开大名府时,是五月半天气。而杨志是在他离开大名府的前三天才接受的这个任务,也就是说,杨志的行军路线也是在这三天制定,并确定下来的,也就是在五月十二至五月十四这三天制定的,并得到梁中书的批准的。  杨志的行军路线制定好了,他会严格按照这个行军路线行走的,那么,杨志的行军路线会提前被别人得知吗?  杨志的行军路线是杨志此行的大秘密,也许仅次于“生辰纲”宝物的明细表,这个秘密可不会被别人轻易知道的。  既然这样,为什么在杨志刚一动身时,远在山东郓城县东溪村的一帮人就洞悉了他的一切了呢?这其中就包括被杨志奉为最高机密的行军路线。这又是为什么呢?
  精彩  
  现在每次上天涯的第一件事是看楼主大神的更新进度,如果有更新那真比打了鸡血还兴奋,哈  
  国庆快乐
  杨志的行军路线提前泄密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的最大原因,为了搞清楚这件事,我们要好好分析一下,看看杨志的最高秘密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分析这件事就不能离开公孙胜这个人,因为把杨志行军路线的情报告诉晁盖的就是公孙胜。那么,公孙胜是怎么知道这个情报的呢?这个情报的保密级别很高啊。  这件事情很蹊跷,公孙胜只是一名流浪江湖的道人,他是怎么知道这个绝密情报的呢?  看公孙胜一个劲地要参加晁盖劫生辰纲的队伍,就可以看出来,公孙胜的生活也并不怎么好,他也很为吃喝用度发愁,否则他也不会去做强盗。在金钱面前,在生活面前,追求“清静无为”,追求长生的道人也要做强盗了,公孙胜这是为什么啊?  公孙胜的这些行为是很可疑的,公孙胜刚见到晁盖,说是“今有十万贯金珠宝贝,专送与保正作进见之礼。未知义士肯纳受否?”  这也就是说公孙胜用这十万贯生辰纲做见面礼,来结交晁盖。公孙胜的想法和刘唐的想法差不多,虽然刚开始吧自己吹嘘的很厉害,什么会“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道术啊,什么学成武艺多般了,他那都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  公孙胜虽然说自己有很高的道术,但是道术不能解决吃饭穿衣的实际问题啊,要想吃饱肚子还得有银子解决,在银子的需求解决不了时,那就得抢劫了。谁说道士不能做强盗了,我公孙胜就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道士。  公孙胜的愿望恐怕要落空了,做强盗的道士,中国历史上有的是,他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公孙胜能让我们感兴趣的事情,不是他是否是第一个抢劫的道士,而是他是怎么把那么机密的情报搞到手的。  公孙胜是蓟州人士,想必也经常在大名府周边活动,他可能有极特殊的渠道,能搞到这个极秘密的情报。在搞清楚这件事前,我们先回过头来看看,把准确情报告诉晁盖的公孙胜是什么时候知道杨志的行军路线的,这很重要,甚至比公孙胜搞到情报的途径还重要。  在吴用要派遣刘唐去打探生辰纲的消息的时候,公孙胜说,不必了。  公孙胜道:“这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  在这句话中,公孙胜告诉晁盖,杨志的行军路线他已经打听清楚了,我公孙胜就是凭这个情报入伙的,你们也可以认为,那是我入伙的“投名状”。
  公孙胜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日期呢?  公孙胜来到东溪村,正是吴用拉三阮回东溪村喝接风酒的时候,而吴用到石碣村邀请三阮,前后也不过三四天的时间,他离开东溪村请三阮时是什么日期呢?  这个日期,书上有记载。  吴用道:“且住。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如今却是五月初头,尚有四五十日。等小生先去说了三阮弟兄回来,那时却叫刘兄去。”  吴用从东溪村出发时,是五月初头。  什么叫“五月初头”啊?  这就是指五月初的那几天,就是五月初一到五月初十。其实分析吴用的语境,他所说的“五月初头”,应该不是五月初六到五月初十。因为吴用说,“现在距离六月十五还有四五十天”,也就是还有四十多天。如果“五月初头”是指的五月初六到五月初十的话,那就是三十五天到四十天,与吴用的说法不符。如果我们就按五月初六计算,公孙胜到东溪村的时间不迟于五月初十。  也就是说,公孙胜是在五月初十前后来到东溪村,把这个情报告诉了晁盖等人。晁盖等人是五月初十知道的情报,那公孙胜呢?他是什么时候知道的这个情报呢?  公孙胜本人知道这个情报的时间要远远超前于五月初十。因为他知道情报后,还要赶到东溪村给晁盖送信。  公孙胜早早就知道了杨志的行军路线了,那制定这条行军路线的杨志是什么时候制定的行军路线呢?他又是什么时候泄露了这个消息呢?  如果这样说,其实就是冤枉杨志了,因为他接受押送生辰纲的任务时很仓促,制定行军路线也很仓促。  梁中书由于去年的生辰纲被劫了,今年他就对生辰纲的安全很看重。梁中书为了保证生辰纲能够顺利的送到汴梁,他想尽了办法。让梁中书最为纠结的是让谁带队押送生辰纲,这个人选让梁中书伤透了脑筋,最后经过多方考察,梁中书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杨志。  杨志的本领很好,看上去也算精明,把这个任务交给杨志,梁中书还算是放心的。可为了保证杨志的押送生辰纲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梁中书给予杨志的配合和帮助就显得很重要了。这其中就包括行军路线的制定和确认。  杨志的行军路线很重要啊,这条路线的保密工作也很重要啊。这条路线的最终确定可能也就是梁中书和杨志知道,而且这条路线也只有在杨志出发时才最终确定。  杨志是在他们出发前三天接受的任务,他们离开北京大名府的日期是“五月半天气”,而杨志接受的任务是他们离开大名府的前三天,也就是五月十三到五月十五,杨志的行军路线也是这几天确定好的。  那么,为什么杨志在出发前(五月半)刚刚确定的行军路线,公孙胜在五月初十之前就早早知道了呢?  要知道,公孙胜在得到杨志的行军路线后,他赶到郓城县的东溪村也得需要时间啊。那杨志五月半出发,六月初四赶到黄泥岗用了二十天,尽管公孙胜会法术,会“腾云驾雾”,脚力惊人,可他怎么会在杨志和梁中书还没有制定出行军路线前就知道了这个秘密呢?  难道,公孙胜能穿越到过去,跑赢了时间,提前窥到了杨志的计划?
  @嘉陵江上的鱼夫
07:22:24  顶一下  -----------------------------  谢谢支持
  @linweiweigs
07:55:57  精彩  -----------------------------  谢谢兄弟支持
  @三货检测器
10:53:41  现在每次上天涯的第一件事是看楼主大神的更新进度,如果有更新那真比打了鸡血还兴奋,哈  -----------------------------  您的支持太让我兴奋了,希望多多支持。
  @不让言语我就哭
11:26:21  国庆快乐  -----------------------------  国庆节快乐,谢谢支持。
  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公孙胜应该没有那种本领,否则他也就不会去劫生辰纲去做强盗了。但是公孙胜窃取机密情报的功夫太惊人了,也太令人费解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是名副其实的特异功能啊。  我个人认为,有两种推测可以勉强解释公孙胜的这种“特异功能”。  1.杨志的行军路线公孙胜预测到了。  大名府到汴梁有很多种路线供杨志选择,如果不知道杨志的行军路线,是不好推断预测的。但是公孙胜不是凡人啊,他是会道法的,一般的得道高人们都有“预测未来”的本事,公孙胜也许是通过“周易推算”获知杨志的秘密,或者是他“掐指一算”得来的也未可知。  2.杨志的秘密被提前泄露了。  杨志的秘密被提前泄露不是因为有人穿越到从前,而是杨志陷入了一个早已经挖好的陷阱里了。杨志是制定了一套行军路线图,可最后还得是梁中书最终拍板。梁中书虽然对押送生辰纲的人选举棋不定,可对于押送的路线早就安排好了,在梁中书的心目中也许有一套早已成形的“行军路线图”,杨志最终制定的路线图,就是梁中书早已经定好的“路线图”。这套路线图最终的面世,只不过是梁中书借杨志的口说出来罢了。而梁中书早就制定好的路线图也许早就被梁中书的身边其他的亲近人提前给泄露出去了,公孙胜就是在这些人中获取的情报。  这两种推测能解释公孙胜的“特异功能”了吧?  说实话,这两种解释很不严谨,不但漏洞百出,而且也禁不住推敲。公孙胜这个“神人”的行为太诡异神奇了,咱们凡夫俗子实在是看不透,猜不出。久思不得其解时,甚至,我都偷偷怀疑过是不是施耐庵老爷子算错了时间,或者是出版社印刷错误。可残酷的事实告诉我,出版社没有印错,施老爷子也不会算错日期。这件“神奇”的事情只有公孙胜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人”自己给出合理的解释了。  公孙胜对这件事有解释吗?  没有,公孙胜没有必要解释,因为当时晁盖等人都沉浸在十万贯生辰纲的美好憧憬中,他们哪里会发觉公孙胜的异常啊。要说所有的人都没有丝毫的怀疑也并不完全正确,有一个人心中就有隐隐地不安,这个人就是刘唐。  刘唐获得生辰纲的情报很粗糙,远没有公孙胜的情报有价值,可就是这样粗糙的情报,刘唐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的,他就不明白了,公孙胜的情报怎么就那么详细呢?他的情报获得渠道得是多么神秘而强大啊。  围绕着生辰纲情报的些许波澜,还引起了吴用的怀疑,不过现在他顾不上怀疑这些“小事”,他要运作怎么“智取生辰纲”这件大事。
  顶  
  很少见到楼主大人此类佳作,整整几十页几千层楼,都是交口称赞,众人期盼,竟然没有一个歪楼、咒骂,说明大水浒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楼主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分析,也能告施老爷子在天之灵了,每天晚睡前刷一通更新,美美睡去,哈哈  
  追了好几天终于追上楼主的步伐了,写的不错,真心喜欢希望楼主加快更新步伐!!  
  “智取生辰纲”的好戏就要上演了,刘唐也慢慢进入了角色。  六月初四那天,刘唐跟随吴用等人上了黄泥岗,埋伏在树林中。这时候,刘唐的心里一个劲地打鼓。  吴用的计策行吗,虽然吴用跟自己交代任务时说的很轻松,可刘唐一直觉得不放心,这样就能劫取生辰纲,这是不是太容易了。  吴用交给刘唐的任务就是配合白胜把蒙汗药混进酒里,刘唐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他把蒙汗药放到酒里了。完成任务后,接下来刘唐就按照吴用的安排,和其他人排好队,说出那句“倒也。倒也”的足以气死杨志的台词。  台词说完了,杨志和他的那些军兵都倒了。在杨志倒下的一刹那,刘唐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拼命搏杀了,那个杨志一看就是个武学大家,如果真到了不得不拼命的时候,自己在杨志的手下是否能撑十回合,还真说不好。  可生辰纲这么轻易的劫到手,也让刘唐的心中涌出丝丝的恐惧。  黄泥岗上发生的一切,刘唐到死也不会忘记,那一切时常出现在刘唐的梦中,而那是出现在噩梦中。  刘唐是个莽汉,不是一个精细,精明的人,可就是刘唐这样的莽汉,也会看出生辰纲的不寻常之处。  生辰纲怎么这么轻松地就劫回家,刘唐一直就想不明白,这不仅仅觉得像是“小孩过家家”的儿戏,也觉得荒唐,更觉得像是有人在操纵这一切。到底是谁在操纵这一切,就不是刘唐这样的智商可以想的问题了,那是吴用那样的人该思考的问题。  不管刘唐相信不相信,“智取生辰纲”成功了,而且不费丝毫的气力就成功了。看到这些金珠宝贝成了自己财物,刘唐觉得这是在做梦。俺刘唐的苦日子过到头了,好日子来临了。  刘唐的幸福生活刚刚开始,就要面临着结束的局面了。  “智取生辰纲”后的日子里,刘唐很是过了几天舒服的日子,这样的生活真是太好了,每天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再也不用为银子发愁了,当然,为了十两银子就和雷横拼命的事,就更不会发生了,要一直这样下去该多好啊。  可惜时日不长,一个黑矮胖子的出现,打破了刘唐宁静安逸的生活。  那天,刘唐正和晁盖,吴用,公孙胜三人在葡萄架下喝酒聊天,正说到高兴处,有客来访,晁盖起身离开了,不一会晁盖就领进一个人来给大家认识。那人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就急匆匆地走了,晁盖说那人是宋江,是专门给他们送信来的。原来,白胜被捉住,黄泥岗的事发了。  啊哈,到底做强盗不是那么轻松惬意的,东窗事发也可以让这个荒唐的抢劫案回到正轨上来了吧?总是疑神疑鬼,俺刘唐都快精神分裂了。
  哈哈  
  对于黄泥岗东窗事发这件事,刘唐是有心理准备的。他们做的这件事本来就是丢脑袋的事,这件事越是平静,他越觉得心里发毛,被官府发现让他的心里反倒踏实了。  既然事发了,那就逃亡吧,不过冒着生命危险来送信的宋江真不错,他的这个人情自己得记住,日后要还啊。  既然东溪村呆不住,就赶紧安排撤离吧。刘唐和吴用押送劫来的宝贝,到石碣村投奔三阮。  刘唐来到石碣村后,没有参加随后发生的那场大战,他负责晁盖家小和他们全体人员财物的重任。这些财物对晁盖,对刘唐他们很重要啊,现在逃亡在江湖上,日后是否能找到容身之地,都要靠这些财宝了。  晁盖和三阮等人把当地官府的追兵击败后,刘唐就随着晁盖到梁山泊入伙。没想到,梁山泊的大寨主王伦不收留他们。到了这个时刻,刘唐感觉到强烈的无力感。  梁山泊不收留他们,他们连流浪江湖的希望都没有了,山下的官兵正发疯地找他们呢。直接把梁山泊抢过来,也不行,那个豹子头林冲不是一般的江湖人士,那是个厉害角色,硬拼肯定不行。  好在吴用心眼多,巧施“反间计”让梁山泊内部火并,林冲杀了大寨主王伦,刘唐也就在梁山泊站住脚跟。  晁盖等人在梁山泊站住脚跟后,就思量着报恩的事。如果说谁对晁盖的恩情最大,那就得说宋江宋公明了。如果没有宋江冒死送信,哪里有晁盖等人的命在啊。晁盖知恩必报,他一定要报答宋江的恩情。  晁盖怎么报答宋江的恩情呢?  晁盖派刘唐给宋江送了黄金百两,还说这是给宋江,朱仝,雷横,三个人的。一百两黄金给三个人分的确不多,不过考虑到刘唐只身一人,他也不能背太多的金银,所以也不要指责晁盖小气,实在是刘唐不适合带太多的金子。报答恩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百两金子也不会把恩情报答完,来日方长吗?  晁盖报恩是应该,他和吴用的报恩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他们派刘唐去做这件事合适吗?  其实刘唐是不适合做这件事的,别忘了,刘唐和雷横有过冲突,雷横还记恨他呢,如果被雷横发现,刘唐不就被捉了吗?  再说,不止雷横一个人见过刘唐,雷横手下的人都知道刘唐的相貌,现在全郓城县都知道刘唐是朝廷通缉的盗贼了,何况刘唐的体貌特征又那么明显,他一露面就会有危险的,晁盖或者吴用这么安排,是不是太草率了?
  选择刘唐去郓城县去报答宋江,应该是吴用的主意。至于让刘唐去是否合适,吴用是有他的想法的。吴用知道让刘唐去是不合适,甚至是十分不合适。这个人选,吴用也想了很久,让谁去郓城县他也拿不定主意。谁去都行,反正我吴用不去。  吴用和晁盖都是郓城县的人,认识他们的人很多,他们俩去不合适,也很危险。让三阮去吧,吴用又有点舍不得,毕竟危险性太大了,如果三阮被抓住自己再晁盖阵营中的助力就小很多。公孙胜倒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生面孔,郓城县的人几乎没有人认识他,再说,他会“腾云驾雾”,来去无踪,他做这件事最合适了。不过。公孙胜好像很怕死,他总是以“修道”没时间为由,拒绝这个任务。没办法,这件事只能落到刘唐的身上了。  让刘唐现身郓城县,其实吴用还有另一个用途。在吴用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要急于证实,所以他才派刘唐去做这件危险的事。是什么事让智多星耿耿于怀呢?  还是“智取生辰纲”这件事。生辰纲行动成功后,吴用的确沾沾自喜了一段时间,可当他来到梁山泊,有时间静下心思考这件事时,他发现这件事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生辰纲顺利到手是说明咱吴用智谋高,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智取生辰纲”这么快就暴露,的确是出乎吴用意料的。自己的计划很高明啊,怎么会这么快就暴露呢?这让吴用依稀觉得这件事有问题,好像有人在设计圈套算计自己。从来都是自己算计别人,哪里有别人算计自己的?  在“智取生辰纲”中让吴用表示怀疑的有两个人,刘唐就是其中之一,吴用怀疑刘唐哪里呢?  吴用怀疑刘唐是官府撒在江湖的线人。这个猜测吴用没有对任何人讲过,因为他没有证据证明,只是他怀疑罢了。可就是他的这个疑心,也让他后怕不已。本来他们就在江湖上混的战战兢兢,如果这其中真有官府的探子,那他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吴用不但怀疑刘唐,他甚至连宋江都怀疑。既然刘唐和宋江都在吴用的怀疑之列,那么就让刘唐去见宋江吧。  处于这种“无中生有”地推测,吴用就把见宋江的任务交给刘唐了。  刘唐不是做这件事的合适人选,不但他自己有危险,还会把宋江陷于危险的境地。  刘唐真不是做精细工作的人,宋江刚见到刘唐,就觉得这个人很可疑,看出了他的破绽。  书上说:宋江见一个大汉,头带白范阳毡笠儿,身穿一领黑绿罗袄,下面腿绑护膝,八搭麻鞋,腰里跨着一口腰刀,背着一个大包,走得汗雨通流,气急喘促。把脸别转着看那县里。  这是宋江真正意义上的见到刘唐,先前在东溪村他匆匆见过刘唐一面,可当时情况紧急,宋江也记不住谁对谁,可这次他看到这个人首先就觉得这个人很可疑。  刘唐走的汗流浃背,说明他是在很远的地方赶到郓城县县衙的。刘唐在县衙外面鬼鬼祟祟地往县衙里面张望,说明他是要找县衙里的什么人,或者要到县衙办什么事情。但是刘唐的鬼鬼祟祟,让宋江起了疑心。  宋江在打量这个奇怪的人时,发现他很面熟,可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这个人。  当那个人把宋江带到僻静地方说明身份后,宋江惊呆了:哇呀呀,梁山泊,晁盖,你敢害我。
  @linweiweigs
00:03:30  顶  -----------------------------  谢谢兄弟支持
  宋江如果当即就把书信销毁,便没有后边这许多官司了
  @moranming
00:33:17  很少见到楼主大人此类佳作,整整几十页几千层楼,都是交口称赞,众人期盼,竟然没有一个歪楼、咒骂,说明大水浒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楼主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分析,也能告施老爷子在天之灵了,每天晚睡前刷一通更新,美美睡去,哈哈  -----------------------------  谢谢兄弟地支持和夸奖。  我的这个帖子之所以受到兄弟们的支持,说明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喜欢《水浒传》,懂《水浒传》的。我们的政府总是在说“弘扬国学”,我觉得政府还要做的更细致,具体一点。例如,政府要重视我们老祖宗们留下来的诗词歌赋,重视四大名著的传播和保护。那些都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就留下这点财富,可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搞丢了。  我们看《水浒传》,品《水浒传》,就是向施老爷子致敬,向给我们留下无比珍贵文化财富的老祖宗们致敬。
  @渠里家
08:27:46  追了好几天终于追上楼主的步伐了,写的不错,真心喜欢希望楼主加快更新步伐!!  -----------------------------  谢谢支持
  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言语可以形容宋江的心情了。在这里如果暴粗口,骂脏话其实最能体现宋江此时的心情了。不过,由于这个帖子有可能会有一些年轻的朋友看到,为了净化语言环境,我们在这里就不能让宋江说出粗口脏话了。只是宋江现在的心情一定是极度愤怒和恐惧。  晁盖,你这是做什么?你让一个愣头青,二傻子跑到县衙门口来找我,你是要陷害我啊。你们不想活我管不着,可我宋江还想好好生活呢?  让这个人来报答我的恩情,据说好像还是那个什么军师吴用的主意,吴用你到底想干什么?  宋江真没有想到晁盖和吴用会来这么一手,他心中不主地暗暗责怪晁盖。  晁盖哥哥,你这样做哪里是报恩啊,你这是在害我啊。先不说你报答我不是时候,就说你找来的这个人吧,傻了吧唧的,一个劲地在县衙门前乱转,他不想活了。他不想活,俺可想活啊。  晁盖和吴用明明是派刘唐来报答宋江的恩情,宋江却认为晁盖等人是在害他,他这样想对吗?是不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啊。  宋江这样想一点没有错,站在宋江的角度上看待这个问题,就是觉得晁盖等人在害宋江。  晁盖等人占据梁山泊,杀死官兵无数,这样的罪孽远远超出一般的山贼强盗。宋江是郓城县的押司,他深知和梁山泊暗中来往的危险,那是杀头的罪过啊。你们梁山泊怎么就不想想我宋江的处境呢?你们怎么就派一个愣头青到县衙门口乱转呢?这要是被朱仝和雷横发现,这个叫什么刘唐的混球哪里逃得了,你们写给我宋江的书信也会成为我宋江通匪的铁证啊。妈呀,想想就吓死人啊。  宋江越想越害怕,号称“泰山崩于前色不变”的及时雨宋江宋公明也慌了。宋江慌乱之余,赶紧打发刘唐回梁山泊,越快越好。  宋江把刘唐打发走后,心情很久没有平静下来。在心情慌乱时,就难免做错事,宋江也不例外,他送走刘唐后,没有立刻把晁盖写给他的书信毁掉,后来被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宋江为了保住性命,不得已杀了阎婆惜,提前走上逃亡之路。  宋江平时做事滴水不漏,就是这次疏忽给宋江日后带来莫大的麻烦,也彻底改变了宋江的命运。  话说,宋江知道刘唐是个粗人,刘唐的到来会给他带来灭顶之灾的,他就赶紧打发刘唐回梁山泊。至于刘唐说的要他们三个人分金子的事,宋江一口回绝。  这是谁出的馊主意啊,这样不是让我们三人尽快暴露吗,你们不是在报恩,你们这是在坑我们啊。  刘唐走了,宋江倒霉,悲催的生活也开始了。
  @寒冲-05 09:08:19  书签  -----------------------------  谢谢支持
  @不让言语我就哭
00:37:24  顶  -----------------------------  谢谢支持
  @linweiweigs
00:50:34  哈哈  -----------------------------  哈哈
  @中国杰-06 19:51:38  宋江如果当即就把书信销毁,便没有后边这许多官司了  -----------------------------  是啊,宋江大意了。
  宋江衙门前见刘唐的心情,切切的精准,楼主大赞呀。公孙胜的出镜,像是恍惚间飘来一朵祥云,劫生辰纲变的‘那都不是事’,他的行踪太诡异了,不是吗?
  宋江在和刘唐见面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久后,宋江就因为杀死阎婆惜逃亡在江湖上。对于自己的变故,宋江不可能把这些算在刘唐的头上,但是他对刘唐没有好感倒是真的。  刘唐不知道宋江已经反感他了,他也不知道吴用在怀疑他,他给宋江送完书信后,就回到梁山泊,继续他的逍遥生活。后来刘唐听说宋江杀了阎婆惜逃亡在江湖上,刘唐还纳闷呢,这宋江闲来无事杀阎婆惜干什么?这不是胡闹吗。他可不知道这件事和他还有很大的关系呢。  刘唐在梁山泊过的很滋润,抢劫客商,大秤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又坐在第五把交椅,很是快活。只是,后来山上来了一帮入伙的,说是宋江介绍来的,其中有两个人很厉害,叫什么花荣,秦明。特别是那个花荣,他的弓箭真是厉害,说射你左眼就不会射你右眼,宋江哥哥在哪里网罗的这么厉害的人。随着这帮人的入伙,刘唐的排名从第五下降到第七了。不过刘唐并不怎么在意,一者那两个人的功夫的确在自己之上,二者,他们是宋江哥哥介绍上山的,自己这条命都是宋江哥哥救得,和宋江哥哥介绍来的人争权夺利,不合适,以后见了宋江哥哥面上也不好看。  刘唐在郓城县和宋江见面后,很长时间没有见宋江了,当刘唐再次见到宋江时,他是奉了晁盖的命令,在山下“接”宋江上山入伙。  这次刘唐“接”宋江上山,他还有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晁盖和吴用给他的,就是杀掉押送宋江的公人,把宋江送到山上。  对于晁盖的命令,刘唐是坚决执行的。自从花荣等人上山以后,晁盖对刘唐更加依赖了,他要把刘唐打造成他最忠实的打手。因为花荣等人的到来,让晁盖感觉到一丝担忧,他要保住他的大寨主权威,所以他就充分发挥刘唐的自身优势和其他不怎么服气的头领们抗衡。刘唐的自身优势是什么?  那就是他的混劲。  刘唐是个混人,做事不考虑后果,你们还能和刘唐这样的混人一般见识吗,不能啊,如果你们真那么做,不就显得你们江湖素质低了吗。  在晁盖的“栽培”下,刘唐成了晁盖最亲近的亲信。  这次晁盖派刘唐下山去“接”宋江,杀死押送宋江的公人,他没有派三阮,没有派燕顺,王矮虎,就是担心他们做不了这件事。当着宋江的面杀人,还美其名曰“迎接”宋江,这样的事搞不好就会得罪人。得罪人的工作还是让混人刘唐去做吧,别人不一定做的好。  刘唐下山解救宋江他可不认为是得罪宋江,他这是要报答宋江的救命之恩啊。得到这个工作后刘唐还很高兴哩,这可比到郓城县找宋江轻松安全多了。可是在刘唐接宋江的过程中,他没有想到,他还真把宋江哥哥得罪了。  上次刘唐上郓城县报答宋江的救命之恩,不但没有报答成,还让宋江反感自己。这次奉晁盖之命去小路上埋伏,伺机解救宋江,刘唐把这个任务看成是对宋江的再一次报答。可这次刘唐还是不小心得罪了宋江,让宋江更反感刘唐了。  刘唐怎么就是不合宋江的心意呢?  这就是刘唐的命啊,怎么表现都不会改变命运了。
  顶~  
  再顶~  
  刘唐的好心被宋江当作驴肝肺是他没有想到的,宋江对刘唐有偏见刘唐就更想不到了。  俺刘唐不就是听从了晁盖哥哥的命令了吗,宋江哥哥你至于记恨我吗,你对我这么大的怒气干什么啊,我招谁惹谁了。  刘唐听晁盖的话是没有错,问题是宋江对晁盖已经有戒心了,有意见了,所以他对刘唐也就有偏见了。  刘唐是晁盖的心腹小弟,他只听晁盖的话是无可非议的,晁盖没有让其他人去杀死押送宋江的公人,而是派刘唐去,除了刘唐是他的心腹外,还因为刘唐是个混人,是个狠人,是个不计后果的人。  晁盖为什么一定要杀死押送宋江的公人呢?  晁盖就是要宋江断了回归正常社会的念想,让他死心塌地地做强盗,和他们兄弟一同快活,这两个公人的性命就是宋江上山的“投名状”,既然你宋江自己不肯缴纳“投名状”,就让刘唐帮助你吧。  刘唐向来最听晁盖的话,对晁盖的命令执行的也最彻底,否则晁盖就不派他下山办这件事了。可是刘唐这次显然对晁盖的命令打了折扣,他没有完全按照晁盖的意思做,向两个公人举起屠刀时,以狠辣闻名的刘唐犹豫了,心软了。杀人不眨眼的刘唐为什么犹豫,心软了呢?  因为宋江“以死明志”的坚决的态度迫使刘唐犹豫了。  宋江道:“这个不是你们弟兄抬举宋江,到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万劫沈埋。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把刀望喉下自刎。  宋江反对杀死两个公人的态度异常坚决,你们不是在帮助我,你们这是在害我。宋江生气了,他不惜以死相逼。  宋江坚决的态度吓住了刘唐,刘唐不敢动手了,他心软了,没有体现出晁盖手下第一混人,第一狠人的应有价值。  多年以后,每当刘唐想起这件事的时候他都后悔莫及,他恼恨自己的心肠软弱,如果当时自己再坚决点,狠心点,晁盖怎么会是这样窘迫的境地,梁山泊又哪里会是现在的局面啊。  这件事,刘唐的价值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他没有杀死两个公人,也就没有成功地要挟宋江上山。试想一下,如果刘唐杀了两个公人,宋江没有办法去江州了,他只能上梁山泊,这时候的宋江还有和晁盖掰手腕的实力吗?还有和晁盖日后叫板的实力吗?  刘唐啊,你的犹豫害苦了晁盖啊。还有一个问题是,刘唐即使犹豫了,心软了,他也没有得到宋江的原谅。刘唐只听命于晁盖的蛮横态度,让宋江印象深刻,也让宋江产生了一定要找一个他这样的混人小弟的念头。  一失足成千古恨,刘唐断送了晁盖大好的形势,没有及时把晁盖的竞争对手扼杀在摇篮里。  刘唐要为晁盖的日后的败亡付责任。
  刘唐好悲催,曾头市之祸的起因也是跟他有关啊
  刘唐没有完成晁盖交给的任务,宋江没有被强行接到山上来。晁盖和吴用的计划搁浅了,但是那时候,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都对宋江太轻敌了,总觉得时间是他们案板上的的肉,可以任意宰割的。  宋江离开梁山泊后,不长时间他和刘唐就又见面了。宋江在江州被判死刑,晁盖带着刘唐等一干兄弟去劫法场救宋江。宋江不是救过我们吗,我们这次就去救他,还他这个人情。  在“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中,刘唐只是普通的一名头领,没有出色的表演,那时风头最劲的是黑旋风李逵。刘唐和李逵比起来全面处于下风。无论是战场上的勇猛,做事的狠辣,还有混账程度,刘唐全面落后于李逵。  在江州不但刘唐全面输给李逵,就是刘唐的大哥晁盖在和宋江的较量中也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虽然把宋江救出来了,可宋江的人情并没有还上。  宋江被救上梁山泊了,晁盖的心意算是勉强达到了。  宋江到了梁山泊后,他整顿军马,训练喽啰,并且还有很多好汉来投,充分体现了宋江的素质和价值。山寨的威望和实力在一天天增强壮大,刘唐的心里也很高兴。可是刘唐慢慢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投奔梁山泊来的好汉们,几乎都是冲着宋江宋公明来的,虽然晁盖是大寨主,可很多人对晁盖并不服气,还表现的不怎么亲热,可他们对宋江则是毕恭毕敬,敬重有加。这不对劲啊,这是他们自愿的,还是宋江在私底下耍的小手段,要暗暗发展自己的势力呢。宋江哥哥的素质很高,想必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有可能是自己的错觉。  可是事情的发展让刘唐暗自不安,宋江的确在偷偷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宋江总是借助下山征战的机会,快速地发展壮大自己一方的实力,而晁盖一方由于只能留守大寨,他们的势力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双方的实力对比在慢慢发生倾斜。  在三打祝家庄时,刘唐就作为留守的头领,保卫梁山泊大寨。宋江这样安排也算合情合理,晁盖是梁山泊大帅,是当家人,不能所有的征战抢粮的事都由他亲力亲为,否则要手下的那些小弟们干什么,刘唐留守也说的过去,刘唐是晁盖最亲近的心腹兄弟,让他来保护晁盖最合适不过了。  从三打祝家庄时,宋江就聪明地开启了一个新的模式,那就是:所有的累活,苦活,危险活,都让我宋江来做,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报答晁盖大哥的救命之恩。  晁盖,包括刘唐,对宋江的这种安排开始也没有觉出不对劲,毕竟宋江想的很周到吗。可慢慢地,晁盖发现不对劲了,智力稍差一些地刘唐也觉出不对劲了。  看到宋江周围的头领越来越多,刘唐人虽然混账,可他不是傻瓜啊,他也会看出事情的不对劲。最让刘唐郁闷的是,他彻底失去了下山厮杀,立功的机会了。  宋江在下山征战的这些战斗中,除了三打祝家庄费了一些力气外,后来的战斗,都比较顺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宋江的队伍逐渐壮大了,他的实力在飞速增长。  再看看晁盖的实力呢,几乎没有增长。每当晁盖要下山征战时,宋江都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借口,给搪塞了过去。不但晁盖没有下山征战的机会,就是晁盖的心腹小弟刘唐也被剥夺了下山的机会。在曾头市之战爆发前,梁山泊所有的战斗,除了呼延灼的铁甲连环马打到梁山泊的家门口,刘唐有幸参加了这一次战斗外,其他的战斗他都缺席了。  当两个帮派的大哥明争暗斗时,大哥手下的小弟们也要分清敌我。刘唐是晁盖的亲信小弟,他坚定地站到晁盖的身后,坚定的支持晁盖,既然是晁盖的死忠分子,宋江在安排出征人员名单时,自然就没有赤发鬼刘唐的事了,他被死死地摁在冷板凳上了。  你不是晁盖的亲信小弟吗,你就留在山上保护晁盖大寨主吧。
  。。?  n
  顶家兄
  好~  
  点赞  
  在宋江假公济私的打击下,刘唐没有一次下山征战的机会,他也寸功未立,每次看到得胜回来的兄弟们兴高采烈地吹牛皮时,刘唐都心痒不已,特别是李逵那厮,他总是故意在自己面前炫耀他杀了多少人,立了多少功劳。刘唐如果不是担心自己打不过他,真想一刀劈了他。  在刘唐急切盼望下山立功的时候,机会来了。  负责山寨情报工作的神行太保戴宗向梁山泊的领导们汇报,说曾头市的曾家五虎公然挑战梁山泊,还要活捉晁盖,活捉宋江,吴用等等。  晁盖听到这个消息,他顿时就急了,说什么也要下山攻打曾头市。宋江还是一如既往地劝晁盖,还是用“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理由阻挠晁盖下山。  这次晁盖是铁了心要下山,谁阻拦也不行。  晁盖要下山是件好事情,我刘唐也可以跟随晁盖哥哥下山立功了,这些日子困在山上太难受了。虽然这次晁盖要下山是好事,不过怎么觉得今天这事有点怪怪的,到底怪在哪里呢?  从前,宋江每次下山时,晁盖也争着去,可宋江总是说“这事是冲他来的,那事是因他引起的”,并以此为借口下山。宋江这么说,晁盖也不好争,再说吴用总是在旁边帮宋江说话,晁盖哥哥为了不撕破小弟的面皮只得依了宋江。可这次不一样了,宋江虽然也争着去,可态度显然不那么坚决了。吴用这次更是不说话,他没有像以前的样替宋江争取。最反常的是,晁盖这次拧上了,非得下山。而且这次他是真急了,谁的劝阻也不听,不惜和宋江翻脸也要下山。晁盖哥哥是受到什么刺激了,他怎么表现的这么反常啊?  晁盖是真受到刺激了,他觉得他不能再这么隐忍下去了,他要主动出击了。到底是什么事情刺激了晁盖呢?  大家还记得三山派吗?  三山派的实力强大,凝聚力强,最独特的是:他们在上山后,暂时没有依附于梁山泊任何势力。不管是宋江,还是晁盖,三山派一概不买账。不向任何强权低头,也是三山派当家主事人鲁智深的态度。虽然鲁智深不掺和梁山泊的明争暗斗,暂时没有表现出依附谁的意愿,但是晁盖知道,三山派的实力太强大了,如果他们倒向自己,不管以前自己在和宋江的争斗中,劣势多么明显,有三山派的加盟,自己一定会立刻在和宋江的争斗中重新占据优势。可如果自己再这么软弱下去,鲁智深一定会倒向宋江,那时候,自己就更没有和宋江抗衡的实力了,现在梁山泊声威大震,周围敢于挑战梁山泊的帮派不多了,梁山泊四处征战的机会不多了,留给晁盖的机会也不多了,他必须要尽快出击,尽快下山创立威望。所以这次征战曾头市,晁盖态度坚决且势在必得,他一定要下山。  刘唐不知道晁盖还有这样的心思,他现在沉浸在下山征战的兴奋中了,他一定要立一个大大的功劳,让宋江看看,也让李逵那黑厮看看。  刘唐是下山了,可他并没有实现他立功劳的愿望,不仅没有立下功劳,这次晁盖还把性命丢在曾头市了。  刘唐在晁盖死后,他也经常反思晁盖征战曾头市的前前后后,想了很久后,刘唐发现这件事有阴谋的味道。
  @南平的科比
07:09:16  顶家兄  -----------------------------  谢谢兄弟支持
  @linweiweigs
07:13:18  好~  -----------------------------  谢谢兄弟支持
  楼主的意思,晁盖是梁中书的人,宋江是蔡京的人?  
  刘唐的怀疑不是空穴来风,他有理由为晁盖的死寻根问底,现在我们就站在刘唐的角度,看看“晁盖之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中是否有阴谋。  刘唐之所以有怀疑,是因为他觉得有好多人,好多事,好像是特别针对晁盖展开了,其中有数个可疑之处。  1.戴宗的情报。  戴宗是梁山泊的情报主管,他负责搜集梁山泊需要的各种情报。由于戴宗是宋江的亲信,刘唐有理由怀疑,戴宗会不会在情报上做手脚?戴宗所汇报的情报是否全面,是否经过宋江的有意挑选,甚至他在“聚义厅”上所说的情报是否是真实?  也不怪刘唐怀疑,戴宗独自控制着梁山泊的情报系统,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这让人对他提供情报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也合情合理。  由于梁山泊没有第二个渠道可以获得情报来佐证戴宗情报的真假,也就很少有人怀疑戴宗情报的真实性了。如果不是晁盖稀里糊涂地死掉,是没有人怀疑戴宗的,至少刘唐不会。  戴宗怎么会让刘唐怀疑的呢?他提供的情报难道真有明显的漏洞,让刘唐这样的人都能看出来吗?  戴宗在聚义厅向领导们,向所有的兄弟们汇报了他在曾头市探听到的情报。戴宗的情报说曾头市造下五十余辆陷车,要捉尽梁山泊的头领。最后还把曾头市小孩子唱的儿歌学给晁盖等人听。而正是这些陷车,和那首儿歌让晁盖发怒了。  可等刘唐跟随晁盖到了曾头市,并没有听到有小孩子唱这首儿歌,也没有见到曾头市的五十余辆陷车,只是在再和曾头市进行第二次交战时,曾头市推出几辆陷车来刺激梁山泊。  没有听到小孩子唱儿歌,可能是晁盖等人在曾头市待的时间太短了,更何况那时候在打仗,小孩子们早就吓跑了。  可那五十余辆陷车呢?曾头市做了五十余辆陷车,在和梁山泊第二次对阵时,他们怎么就只带了几辆陷车呢?  用陷车这种道具刺激对方,让对方失去理智,是很好的心理战术,这一计策曾头市运用的很成功,他们最终激怒了晁盖,让他失去了理智。  我们的问题是:晁盖带了二十名头领征讨曾头市,曾头市没有理由放着家里的五十余辆陷车不用,只展现几辆陷车,这显得多么没有气势啊。那几辆陷车是不是临时做的?  看情势,曾头市根本就没有制作那么多陷车,这“五十余辆”应该是虚假的情报,要么是戴宗道听途说,要么是戴宗自己编的。  不但是陷车是不真实的,就是儿歌也不可靠。在三打祝家庄时,祝家庄曾做白旗一对立在大门前,上面明书大字两行:“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  难道,戴宗是把祝家庄的作品强加给曾头市了?  我们在看谍战片时知道,情报人员在向上级领导汇报时,他一定要保证情报的准确和完整,因为领导要根据你的情报做出重大部署。像戴宗这样,提供的情报没有地方证实是否可靠,甚至还有被怀疑作假的嫌疑,他这个情报主管不合格啊。  戴宗提供的情报有问题,这个事情很严重,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linweiweigs
07:30:25  点赞  -----------------------------  谢谢兄弟支持
  刘唐篇也可以这么精彩
  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加油加油!!!写的真不错,都可以出书,楼主加油!!!  
  【李清照与秦桧】秦桧的岳父是王仲山,王仲山的姐姐嫁李格非,生了个女儿叫李清照。秦桧是李清照的表妹夫。李清照正直刚烈,忧国忧民。秦桧主和投降,杀害岳飞。二人老死不相往来。 新浪 微博:东篱观史
  支持  
  楼主大赞!期待花和尚出场。  
  顶  
  等更新
  如果没有宋江的授意,我觉得戴宗绝对不敢这样做,也许,戴宗这样做已经很久了,只是晁盖一方不知情罢了。  利用某些不可靠的情报就让晁盖轻易上钩,宋江一方真是好手段啊,看来宋江方面对这件事早就酝酿多时了。  2. 认军旗的突然折断。  如果说刘唐怀疑戴宗是“无端”猜忌的话,认军旗的突然折断,就是晁盖死于阴谋,最直接的铁证。  认军旗是军队在行军时,主将所独有的作为表识的旗帜。军中的军士一般是要以认军旗为行动信号的,所以认军旗在军中的作用很重要。认军旗的作用很重要,使得认军旗的旗杆也应该很结实。这个很好理解,当军队的军士都在看着认军旗时,认军旗突然折断,这就不像话了,这也不是军队的作风啊,所以说,一般认军旗绝不会折断。  但是,在晁盖出征时,忽然一阵狂风刮过来,把晁盖新做的认军旗拦腰吹折。这突然的变故,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吴用和宋江赶紧出面劝阻。  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  吴用又拿出他算命解梦的本事,劝晁盖改日出军。  这时的晁盖已经等不及了,更何况,他对吴用的这套把戏也不怎么感冒了,他也不怎么相信吴用的占卜之术了。  宋江劝道:“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苦停待几时,却去和那厮理会,未为晚矣。”  宋江劝晁盖有深意,他说,哥哥您第一次出军就遇到认军旗被吹折的事情,这事不吉利,我劝你还是算了吧,你不行的。  晁盖本来就一肚子火,宋江的“劝阻”更让他怒火中烧,他现在更加迫不及待了。  那么,晁盖的认军旗为什么会突然折断了?出这样事的几率有多大啊?  认军旗被风吹断的几率很小,几乎没有。晁盖是在多风的春季出征,尽管北方春季的风多,风大,可突然间就刮起大风,而且还是能够把认军旗吹断的大风,这样的事例太不可思议了。再说,这股大风吹来,梁山泊好像也没有受到其他的损失,除了晁盖的认军旗被吹断,梁山泊几乎没有其他的损失,这合理么?  怎么看这件事都不合理,这不是普通的自然现象,很多证据证明,这是一次有明确目标的人为行为。
  @discoverer-08 21:56:21  楼主的意思,晁盖是梁中书的人,宋江是蔡京的人?  -----------------------------  兄弟提的问题很独特,也很深刻。一切皆有可能,这是我看《水浒传》的心得,才子书真是名不虚传啊。
  @南平的科比
07:08:44  支持  -----------------------------  谢谢支持
  @linweiweigs
07:18:32  刘唐篇也可以这么精彩 大赞  -----------------------------  谢谢兄弟支持。  刘唐别看他的戏份不多,但是他在书中的作用不比提辖和铁牛低,他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很多隐秘的事,要由他来点醒我们。
  @linweiweigs
08:26:54  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  谢谢兄弟支持
  @寒冲-09 09:28:38  书签  -----------------------------  谢谢支持
  @渠里家
12:45:52  加油加油!!!写的真不错,都可以出书,楼主加油!!!  -----------------------------  谢谢鼓励,谢谢支持。
  @linweiweigs
13:47:53  支持  -----------------------------  谢谢兄弟支持
  支持楼主,好贴,笔耕不辍,不出书没道理。  
  闻到分页沙发的味道  
  分页啦!!!!!!!!  
  1,2,3 分页沙发  
  “duang” 坐在24页的首席位置上  
  周末快乐
  周末坐上分页沙发   
  周末愉快
  @家乡月儿明
21:54:29.97  谢谢兄弟支持。   刘唐别看他的戏份不多,但是他在书中的作用不比提辖和铁牛低,他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很多隐秘的事,要由他来点醒我们。  —————————————  看来刘唐篇会比预想中的长很多噢  
  至于认军旗为什么会被吹断,有两个疑点。  第一个疑点。晁盖的认军旗是新作的。  从前,晁盖从未下山出征,他也就不会有他自己的认军旗。晁盖是大寨主,他又不可能用其他人用过的旗杆,所以他就要重新制作。新的认军旗虽然很好,可它也有可能有新的问题。  按说,新作的旗杆是最结实的,但是新作的旗杆也有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它第一次用,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过一般人不会这么考虑,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新作的认军旗不会断,如果这个最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那就说明这是上天之意,非人力可为。  最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这是否说明这新作的认军旗被人做了手脚了呢?说是天意,那是骗人的把戏,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没有心思参与梁山泊的那些烂事,把一切都推给上天是不负责任的。  第二个疑点。突然而至的大风是怎么来的。  如果我们怀疑认军旗有人捣鬼,那么突然而至的狂风是否也是人为的呢?  刮风是自然现象,不是人力可以控制。可在《水浒传》中,是有人可以通过道法刮起大风的。例如入云龙公孙胜。  如果把怀疑的矛头指向公孙胜,也没有道理,因为公孙胜没有作案时间,晁盖要出征时,他一直在晁盖的身边。  书上说,宋江与吴用、公孙胜众头领,就山下金沙滩饯行。  公孙胜是和晁盖在一起的,他不会做这件事。公孙胜不做,不代表他的徒弟不会做啊。公孙胜的徒弟是谁啊?就是刚刚收的混世魔王樊瑞。  书上说,只见樊瑞立在马上,左手挽定流星铜槌,右手仗着混世魔王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只见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愁地暗,日月无光。  樊瑞会道法,而且道行不低,在他和梁山泊对阵时,曾经作法祭起过狂风,那么这次是樊瑞在捣鬼吗?  我一直对《水浒传》中描述的道法之类表示怀疑,不是咱目光短浅,主要是道法太过玄妙,现在我们这个凡人的世界也几乎看不到道法了,所以对道法,我们是不敢相信的。  最主要的是:如果是公孙胜的徒弟听从了公孙胜的安排来暗害晁盖,那不就说明,梁山泊除晁盖外的高层们合起伙来对付晁盖了吗?  那也太可怕了。
  @linweiweigs
23:47:05  闻到分页沙发的味道  -----------------------------  谢谢兄弟支持
  @linweiweigs
23:51:57  分页啦!!!!!!!!  -----------------------------  分页,分页!
  @linweiweigs
00:39:41  1,2,3 分页沙发  -----------------------------  1,2,3 分页!!!
  @linweiweigs
08:36:52  周末愉快  -----------------------------  周末愉快
  @linweiweigs
15:14:15  @家乡月儿明
21:54:29.97  谢谢兄弟支持。  刘唐别看他的戏份不多,但是他在书中的作用不比提辖和铁牛低,他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很多隐秘的事,要由他来点醒我们。  —————————————  看来刘唐篇会比预想中的长很多噢  -----------------------------  谢谢兄弟支持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名著的作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