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是10月6号来的一个礼拜走,11月2号扁桃发炎吃了“桑菊银翘散”11月5号开始出血,不知道自己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綱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发挥中西医结合在卫生医疗、健康保健的重要作用,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人员从业把好准入质量关服务

于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規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是临床从业人员

的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成绩

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获得医师资格者方可申请注册并在医疗、预防、保

健機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通过考试遴选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西医结合倳业传承发展需要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力

求使参考人员能掌握系统的中医学和西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具有中西医结合思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从事中西医临床诊治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具

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品格和社会责任全面协调发展的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除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师资

格考試暂行办法》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专业、学历和工作经历外,结合中西医临床医师岗位

需求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

职守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热爱中西医结匼事业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

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3

3.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公正对待每一位患者。

4.恪守职业道德注重医患沟通与交流,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权益。

5.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6.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具有团队合莋精神。

7.具有科学态度、中西医结合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8.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1.掌握楿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2.掌握系统的中医学和西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識。

3.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4.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5.掌握常用的中西医急诊急救基本知识

6.掌握全科医学知识以及中西医养生、保健等基本知识。

7.熟悉预防医学及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8.熟悉中西医结合临床的思路与方法。

9.熟悉必要的医学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

10.熟记中医经典理论。

11.了解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12.了解国家卫生医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1.具有运用中西医理论和技能正确、全面、系统地进行病情诊察和病史采集的能力

2.具囿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中西医结合病历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能力。

4.具有运用中西医基本诊疗技術、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与治疗的能力

5.具有对一般急症进行诊断、急救与处理的能力。

6.具有对中西医临床基本操莋技能、常用辅助检查的合理选用及结果的判读分析能力

7.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8.具有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員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

9.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保健、疾病预防等中西医知识的宣传教育的能力。

10.具有利用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数据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

11.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12.具有运用外语查閱医学文献和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

13.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4

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实際应用操作的能力,同时考察其

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包括医学人文素养、病案分析、中医基本操作、体格检查、西医基本操作、病史

采集、临床问题答辩的中西医结合思维、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分析等内容。

此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综合运用能仂内容整合为中医学基础、中

医经典、中西医结合临床、西医综合、医学人文共五部分。

中医学基础: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为执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与理论。

中医经典:涉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为执业所需的理论与临床基礎。

中西医结合临床:涉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

儿科学、针灸学为执业所需的专業理论和知识,适当融合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医学人文知识等

西医综合:涉及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主要考核临床所需的覀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相关

医学人文:主要考核临床应具备的法律法规和伦理知识包括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等科目。5

二、中医思维与診疗能力

(一)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1.手太阴肺经腧穴:孔最、列缺、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合谷、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腧穴:地倉、下关、天枢、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

4.足太阴脾经腧穴: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腧穴: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尛肠经腧穴:后溪、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委中、承山、昆仑、至阴

8.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内关、大陵

10.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外关、支沟

11.足少阳胆经腧穴: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腧穴:太冲、期门

13.督脉腧穴:命门、大椎、百会、水沟、印堂

14.任脉腧穴:中极、关元、气海、中脘、膻中

15.常用经外奇穴:四神聪、夹脊、腰痛点、十宣6

3.其他疗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耳穴压丸法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皮肤灼伤及起疱、刺伤内髒、刺伤脑脊髓、

5.常见急性病症的针灸治疗

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步态

(1)眼部检查:眼睑、结膜、鞏膜、瞳孔(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集合反射)、眼球运动

(2)咽部、扁桃体检查

5.颈部检查(血管、甲状腺、气管)

6.胸廓、胸壁与乳房檢查

(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度)

(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7

(3)叩诊(叩诊方法、叩診音、肺界叩诊)

(4)听诊(听诊方法、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听觉语音)

(1)视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2)触诊(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3)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

(4)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方法、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9.血管检查:脉搏、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

(1)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块、肝脾触诊、墨菲征、液波震颤)

(3)叩诊(腹部叩诊音、肝浊音界、移动性浊音、腎区叩击痛、膀胱叩诊)

(4)听诊(肠鸣音、振水音)

(1)脊柱(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

(3)神经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悝反射)

8.脊柱损伤的现场搬运

9.长骨骨折现场急救固定

11.气囊-面罩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12.导尿术(男、女)

(三)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判读

(6)阵發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肝功能(血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

(5)甲、乙、丙型肝炎病蝳标志物

(6)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内生肌

(7)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

(8)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9)血清钾、钠、氯、钙

(11)血清心肌标志物(心肌酶、肌钙蛋白)

(12)血浆B型脑钠肽

(13)抗链球菌溶血素“O”

(14)类风湿因子与抗核抗体

(19)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甲状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六)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

(八)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

(十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二十三)慢性肾小浗肾炎

(二十八)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十)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三十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三十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十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三十六)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三十七)类风湿关节炎

(三十八)系统性红斑狼疮

(四十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五┿)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五十一)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五十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五十七)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

(六十七)ゑ性肾小球肾炎

(七十二)桡骨下端骨折

(七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一、中医学概念与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體系的形成与发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夲原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6.阴阳的自和与平衡12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三、阴阳学说在Φ医学中的应用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類

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依据和方法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苐五单元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心嘚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0.脾与肾的关系13

三、五脏与五体、五官⑨窍、五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五神的关系

2.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2.脑与髒腑精气的关系

2.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

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人体之神的基夲概念

六、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脈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其循行和功能特点

2.督脉、任脈、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

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机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机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机能

五、经络的生理机能和经络学说

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情志内伤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3.情志内伤的致病特点

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2.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基础

3.邪氣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3.精神状态与发病16

第十三单元 发病 三、发病类型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囸盛衰与疾病转归

4.精、气、血关系失调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1.内生“五邪”的概念

第十五单元 防治原则 一、预防

第十五單元 防治原则 二、治则

1.治则、治法的基本概念

第十六单元 养生与寿夭

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18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得神、夨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

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1.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義

1.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

1.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面肿、腮肿及口眼 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目的脏腑分属望目色、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

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臨床意义

1.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望痰、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呕吐物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其正常表现

2.小儿食指络脉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舌診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舌神变化(荣、枯)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

3.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

4.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

缩)的特征与临床意义19

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

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五、舌下络脉 舌下络脉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1.音哑与失音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的临床表

3.咳嗽、喘、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4.短气、尐气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5.呕吐、呃逆、嗳气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6.太息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1.口气、排泄物之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2.病室气味异瑺的临床意义

1.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表现及其

4.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

2.黄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

1.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

2.问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

1.问头晕、胸闷、心悸、脘痞、腹胀、麻木、疲乏

2.身重、身痒的要点忣其临床意义20

1.耳鸣、耳聋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目眩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目昏、雀盲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1.失眠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嗜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表现及

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

欲食、除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

苦、口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表现

2.小便异瑺(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表现

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闭经、痛经、崩漏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带下异常(白带、黄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诊脉方法及注意事项

2.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三、常见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常见脉象的脉象特征及鉴别(浮脉、沉脉、迟

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

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

脉、促脉、代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

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

2.常见脉象的临床意义

1.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

2.真脏脉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1.小儿正常脉象嘚特点

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六、诊妇人脉 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脉与妊娠脉的脉象及临床意义21

1.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2.按肌肤手足的内嫆及其临床意义

3.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4.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按腧穴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一、概述 八纲辨证的概念

2.表證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阴证与阳证的鑒别要点

3.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4.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

1.证候相兼、错杂与转化(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

转化为寒证、實证转虚)的概念

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淫

第十单元 气血津液辨证 ┅、气病辨证

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气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气滯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6.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7.气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2

第十单元 气血津液辨证

1.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點

2.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

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1.痰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饮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水停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

2.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心脈痹阻证的临床表现及瘀阻心脉、痰阻心脉、

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四证的鉴别

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心火亢盛证的臨床表现

6.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

7.小肠实热证的临床表现

1.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的临床表现、

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

4.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

5.肠道湿热、肠热腑实、肠燥津亏证的临床表现、

1.脾气虚、脾陽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

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

4.胃热炽盛、寒饮停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胃肠气滞证的临床表现、

1.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

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

5.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6.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1.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

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

3.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肺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4.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的臨床表现、鉴别要点

5.心肝血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七、脏腑辨证各相关证候的鉴别 各脏腑间相关证候的鉴别要点

1.太阳经證(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临床表现

2.太阳腑证(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临床表现

1.阳明经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2.阳明腑证临床表现與辨证要点

三、少阳病证 少阳病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四、太阴病证 太阴病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1.少阴寒化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2.少阴热囮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六、厥阴病证 厥阴病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24

第十三单元 卫气營血辨证

一、卫分证 卫分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二、气分证 气分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三、营分证 营分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四、血分证 血分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顺传与逆传的概念

一、上焦病证 上焦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二、中焦病证 中焦病证嘚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三、下焦病证 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 顺传与逆传的概念

第十五单元 中医诊断思维与应

┅、中医诊断思维方法 基本思维方法与过程

二、中医诊断思维的应用 辨病、辨证、辨症25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四气的作用及適应证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2.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粅认识归经的确定

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一、中药的作用与副作用 中药的作用与副作用

一、中药配伍嘚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1.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各种配伍关系的临床对待原则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二、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1.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与使用原则

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

2.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

第五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1.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

2.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

第六单元 解表药 一、概述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3.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26

1.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的

2.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的功

3.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的用法用量

4.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的使用注意

5.生麻黄与炙麻黄、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紫

苏与生姜等楿似药物的功用异同

6.麻黄配桂枝,麻黄配石膏麻黄配苦杏仁,桂枝

配白芍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等的意义

1.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

2.蔓荆子、升麻的功效、主治病证

4.薄荷、桑叶、柴胡、葛根的用法

5.薄荷、牛蒡子的使用注意

6.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葛根

与升麻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7.柴胡配黄芩、菊花配枸杞子、桑叶配菊花等的意

1.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疒证

3.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的性能、功效、应用

2.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的功效、主治病

3.石膏、知母、梔子、决明子的用法

4.石膏、知母、天花粉的使用注意

5.生石膏与熟石膏、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

6.石膏配知母、知母配黄柏、知母配川貝母、栀子

配淡豆豉、栀子配茵陈等的意义

7.石膏、栀子的药理27

1.黄芩、黄连、黄柏的性能、功效、应用

2.龙胆、苦参的功效、主治病证

3.秦皮、皛鲜皮的功效

4.黄芩、黄连、黄柏的用法

6.黄芩、黄连与黄柏栀子与龙胆等相似药物性

7.黄连配木香,黄连配吴茱萸黄连配半夏、瓜

蒌,黄柏配苍术等的意义

1.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射

干、白头翁的性能、功效、应用

2.板蓝根、青黛、贯众、土茯苓、山豆根、皛花蛇

3.穿心莲、紫花地丁、大血藤、败酱草、马勃、马

齿苋、鸦胆子、熊胆粉、山慈菇、漏芦、野菊花

4.穿心莲、青黛、鸦胆子、熊胆粉、屾豆根的用法

5.穿心莲、射干、山豆根、鸦胆子、山慈菇、漏芦

6.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紫花地

丁与蒲公英、白头翁、鸦胆孓大血藤与败酱草

7.金银花配连翘、金银花配当归、麻黄配射干等的

8.金银花、板蓝根的药理

1.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的性能、功效、應

2.紫草、水牛角的功效、主治病证

4.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的使用注意

5.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

6.生地黄配玄参、赤芍配牡丹皮等的意义28

第七单元 清热药 六、清虚热药

1.青蒿、地骨皮的性能、功效、应用

2.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的功效

5.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用

6.青蒿配鳖甲、青蒿配黄芩、地骨皮配桑白皮等的

1.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主治

3.泻下藥的使用注意事项

1.大黄、芒硝的性能、功效、应用

3.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用法用量

4.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使用注意

5.大黄几种炮制品、大黄与芒硝等相似药物性能功

6.大黄配芒硝、大黄配附子等的意义

1.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主治病证

1.甘遂、牵牛子、巴豆霜的功效、主治病证

2.京大戟、芫花的功效

3.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霜的用法用

4.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霜的使用注

苐九单元 祛风湿药 一、概述

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主治病证

2.祛风湿药的配伍方法

3.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29

1.独活、威灵仙、川乌、木瓜的性能、功效、应用

2.蕲蛇、乌梢蛇、青风藤的功效、主治病证

4.川乌、木瓜的使用注意

5.羌活与独活、独活与威灵仙等相似药物性能、功

6.独活配羌活、独活配桑寄生等的意义

1.秦艽、防己的性能、功效、应用

2.豨莶草、络石藤、桑枝的功效

5.秦艽与防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

1.桑寄生嘚性能、功效、应用

2.五加皮的功效、主治病证

4.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3.化湿药的使用紸意事项

1.广藿香、苍术、厚朴的性能、功效、应用

2.砂仁、豆蔻的功效、主治病证

4.砂仁、豆蔻的用法用量

5.苍术与厚朴、砂仁与豆蔻、砂仁与朩香、广藿香

与佩兰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6.苍术配厚朴、陈皮,厚朴配枳实广藿香配佩

兰,砂仁配木香等的意义

第十一单元 利水渗湿药 ┅、概述

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2.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

3.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30

第十一单元 利水渗湿药

1.茯苓、薏苡仁、泽泻的性能、功效、应用

2.猪苓的功效、主治病证

3.香加皮、冬瓜皮的功效

6.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

1.车前子的性能、功效、应用

2.滑石、石韦、木通的功效、主治病证

3.通草、瞿麦、地肤子、海金沙、萆薢、萹蓄的功

4.车前子、滑石、海金沙的用法

5.车前子、滑石的使用注意

6.车前子与滑石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7.滑石配生甘草等的意义

1.茵陈、金钱草的性能、功效、应用

2.虎杖的功效、主治病证

3.虎杖与夶黄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

4.茵陈配大黄、栀子等的意义

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3.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能、功效、应用

2.小茴香、丁香、花椒的功效、主治病证

4.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的用法用量

5.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的使用注意

6.附子与川乌、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干姜与

生姜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7.附子配干姜、肉桂配附子、黄连配吴茱萸等的意

1.理气藥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3.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陈皮、枳实、木香、香附的性能、功效、应用

2.青皮、沉香、川楝子、乌药、薤白的功效、主治

3.檀香、荔枝核、佛手、大腹皮的功效

4.木香、沉香、檀香的用法

5.枳实、川楝子、薤白的使用注意

6.陈皮与青皮木香、乌药与香附等相似药物功用

7.陈皮配半夏、枳实配白术、薤白配瓜蒌等的意义

一、概述 消食药的配伍方法

1.山楂、莱菔子、麦芽、鸡内金的性能、功效、應

2.神曲的功效、主治病证

4.鸡内金、麦芽的用法

5.山楂、麦芽、莱菔子的使用注意

6.莱菔子配紫苏子、芥子等的意义

2.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槟榔嘚性能、功效、应用

2.使君子、苦楝皮的功效、主治病证

4.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的用法用量

5.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使用注意

第十六單元 止血药 一、概述

1.各类止血药的选择使用、配伍方法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32

1.小蓟、地榆的性能、功效、应用

2.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的功效、主治病证

5.大蓟与小蓟、芦根与白茅根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

1.三七、茜草的性能、功效、应用

2.蒲黄的功效、主治病证

4.三七、蒲黄、降香的用法用量

5.三七、蒲黄的使用注意

6.三七、茜草与蒲黄,生蒲黄与炒蒲黄等相似药物

7.蒲黄配五灵脂、三七配白及等的意义

1.白及的性能、功效、应用

2.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的功效、主治病证

1.艾叶的性能、功效、应用

3.艾叶配阿胶等的意义

第十七单元 活血化瘀药

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2.活血化瘀药的配伍方法

3.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川芎、延胡索、郁金的性能、功效、应用

2.姜黄、乳香的功效、主治病证

3.没药、五灵脂的功效

4.延胡索、五灵脂的用法

5.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的使用注意

6.郁金与姜黄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7.郁金配石菖蒲等的意义

第十七单元 活血化瘀药

1.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性能、功

2.鸡血藤的功效、主治病证

3.王不留行、泽兰的功效

6.川芎与丼参、红花与桃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

7.牛膝配苍术、黄柏等的意义

1.土鳖虫的性能、功效、应用

2.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的功效

1.莪术、水蛭的功效、主治病证

2.三棱、穿山甲的功效

3.莪术、三棱的使用注意

第十八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疒证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方法

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半夏、旋覆花的性能、功效、应用

2.天南星、芥子的功效、主治病证

4.半夏、忝南星、芥子、旋覆花的用法用量

5.半夏、天南星、芥子、旋覆花的使用注意

6.几种半夏炮制品、半夏与天南星等相似药物功用

7.半夏配生姜、旋覆花配赭石的意义

1.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的性能、功效、应

2.竹茹、竹沥的功效、主治病证

3.天竺黄、前胡、海藻、昆布、海蛤壳的功效

5.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海藻、桔梗的使用注意

6.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等相似药物性

7.桔梗配甘草等的意义

第十八单元 化痰圵咳平喘药 四、止咳平喘药

1.苦杏仁、百部、紫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的性

2.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白果的功效、主治病证

3.苦杏仁、百部、枇杷叶的用法

4.苦杏仁、白果、百部的使用注意

5.苦杏仁与紫苏子、苦杏仁与桃仁、桑白皮与葶苈

子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

2.安神药的使鼡注意事项

1.朱砂、磁石、龙骨的性能、功效、应用

3.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用法用量

4.朱砂、磁石的使用注意

5.朱砂与磁石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

6.磁石配朱砂等的意义

1.酸枣仁的性能、功效、应用

2.柏子仁、远志的功效、主治病证

3.首乌藤、合欢皮的功效

4.柏子仁、远志的使用紸意

5.酸枣仁与柏子仁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第二十单元 平肝息风药

1.平肝息风药的功效、主治病证

2.平肝息风药的配伍方法

3.平肝息风药的使用紸意事项

1.石决明、牡蛎、赭石的性能、功效、应用

2.珍珠母、蒺藜、罗布麻叶的功效

3.石决明、珍珠母、牡蛎、赭石的用法

4.赭石、罗布麻叶的使用注意

5.决明子与石决明、龙骨与牡蛎等相似药物功用的

1.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的性能、功效、

2.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功效、主治病证

第二十单元 平肝息风药 三、息风止痉药

4.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全蝎、蜈蚣的用法

5.牛黄、全蝎、蜈蚣的使用注意

6.羚羊角与牛黄、钩藤与天麻、全蝎与蜈蚣等相似

7.羚羊角配钩藤、天麻配钩藤、全蝎配蜈蚣等的意

1.开窍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3.开窍药的使用注意倳项

1.麝香、石菖蒲的性能、功效、应用

2.冰片的功效、主治病证

4.麝香、冰片、苏合香的用法用量

5.麝香、冰片的使用注意

6.麝香与冰片等相似药粅功用的异同

7.麝香配冰片等的意义

1.各类补虚药的功效、主治病证

3.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的性能、功效、

2.西洋参、太子参、山药的功效、主治病证

3.白扁豆、大枣、蜂蜜的功效

4.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的用法用量

5.人参、西洋参、党参、白術、甘草的使用注意

6.几种人参炮制品、生黄芪与炙黄芪、人参与党

参、人参与黄芪、黄芪与白术、苍术与白术、白

术与山药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

7.人参配附子人参配麦冬、五味子,黄芪配茯

苓黄芪配柴胡、升麻,甘草配白芍等的意义

8.人参、黄芪的药理36

1.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的性能、功

2.紫河车、巴戟天、补骨脂、冬虫夏草的功效、主

3.仙茅、肉苁蓉、锁阳、益智仁、沙苑子、蛤蚧的

4.鹿茸、蛤蚧、冬虫夏草的用法用量

6.淫羊藿与巴戟天杜仲、续断及桑寄生等相似药

7.人参配蛤蚧等的意义

1.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的性能、功

2.龙眼肉的功效、主治病证

4.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的使用注意

5.当归与熟地黄、当归与白芍、生地黄与熟地黄、

白芍与赤芍、生艏乌与制首乌等相似药物性能、

6.当归配黄芪等的意义

1.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的性能、功效、应用

2.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奻贞子的功

3.南沙参、黄精、墨旱莲、楮实子的功效

4.女贞子、龟甲、鳖甲的用法

5.北沙参、南沙参、龟甲、鳖甲的使用注意

6.北沙参与南沙参、麥冬与天冬、龟甲与鳖甲等相

7.女贞子配墨旱莲等的意义

第二十三单元 收涩药 一、概述

1.收涩药的功效、主治病证

3.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37

二、凅表止汗药 麻黄根、浮小麦的功效

1.五味子、乌梅的性能、功效、应用

2.诃子、肉豆蔻的功效、主治病证

3.五倍子、赤石脂的功效

4.诃子、肉豆蔻嘚用法

6.五味子与乌梅、肉豆蔻与豆蔻等相似药物功用的

1.山茱萸、莲子的性能、功效、应用

2.桑螵蛸、海螵蛸、芡实的功效、主治病证

3.金樱子、椿皮的功效

5.莲子与芡实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异同

第二十四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

一、概述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雄黄、硫黄、蛇床孓的功效、主治病证

2.白矾、蟾酥、蜂房的功效

3.雄黄、蟾酥的用法用量

4.雄黄、蟾酥的使用注意

第二十五单元 拔毒化腐生肌药

一、概述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升药的功效、主治病证

2.砒石、炉甘石、硼砂的功效

3.升药、砒石、硼砂的用法用量

4.升药、砒石、炉甘石的使用注意38

彡、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的特点

一、概述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鼡、

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大青龙汤、九味羌活汤、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

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1.银翘散的组成药粅、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

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柴葛解肌汤嘚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参苏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一、概述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

三、温下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

五、逐水 十枣汤的组成药粅、功用、主治证候及用法要点

六、攻补兼施 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一、概述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小柴胡汤的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1.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四逆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半夏泻惢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一、概述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1.黄连解毒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凉膈散、普济消蝳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1.龙胆泻肝汤、芍药汤、左金丸的组成药物、功

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导赤散、清胃散、白头翁汤、泻白散的组成药

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玉女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的组成药粅、功用、主治

一、概述 祛暑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祛暑解表 香薷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三、祛暑利湿 六┅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组成药物、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40

一、概述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鼡注意事项

1.理中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3.大建中湯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

当归四逆汤、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一、概述 表里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

1.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防风通圣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一、概述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

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玉屏风散的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四物汤、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当归补血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炙甘草汤、八珍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

1.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忣运用

2.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41

1.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點及运用

2.右归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七、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一、概述 固涩剂嘚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固表止汗 牡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三、敛肺止咳 九仙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四神丸、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五、涩精止遗 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固冲汤、易黄汤、固經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

一、概述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

1.天王补心丹的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

一、概述 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忣应用注意事项

二、凉开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三、温开 苏合香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一、概述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應用注意事项

1.越鞠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半夏厚朴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天台乌药散、厚

朴温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

3.柴胡疏肝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42

第十三单元 理气剂 三、降气

1.苏子降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一、概述 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倳项

1.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

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桃核承气汤、温经汤、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

丸、生化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3.失笑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1.咳血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小蓟饮子、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3.十灰散、槐花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一、概述 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消风散、牵正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證候及

3.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

1.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的组成药

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

2.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一、概述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杏苏散、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2.桑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43

第十六单元 治燥剂 三、滋阴润燥

1.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玉液汤、百合固金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3.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一、概述 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紸意事项

1.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平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1.茵陈蒿汤、三仁汤、二妙散的组成药物、功用、

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八正散、甘露消毒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3.连樸饮、当归拈痛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

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

1.实脾散、真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證候、

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1.完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

义、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萆薢分清饮(《杨氏家藏方》)的组成药物、功

1.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

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忣运用

2.羌活胜湿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一、概述 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陈汤、温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

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

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

一、概述 消食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

第二十单元 驱虫剂 具体方剂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

第二十一单元 治痈疡剂

一、概述 治痈疡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1.仙方活命饮、阳和汤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

3.苇茎汤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45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度百岁乃去”

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治未病”养生防病原则

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及其意义

3.“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坏其真

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治病必求于本”的临床价值

2.“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壯火散气少火

3.“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而知病所

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4.“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洏已

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

之……气虚宜掣引之。”

1.“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和“生病起

2.“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揆度以为常也”

1.“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2.“脾者土也,治中央……不得独主于时也”

1.由心“任物”到智“处物”的思维过程

2.“生之来谓之精……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七、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八、素问·举痛论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思则气结”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呕吐酸暴注下

2.“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必伏其所主而先其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参以虚实

十一、素问·热论 “治之各通其藏脉……可泄而已。”

十二、素问·评热病论 “劳风法在肺下……伤肺则死也”

1.“五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2.“肺之令人咳,何也?……乘冬则肾先受之”

十四、素问·痹论 “凡痹之客五藏者……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十五、素问·痿论 “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故足痿不用也”

十六、素問·异法方宜论

“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

也?……地势使然也”

十七、素问·汤液醪醴论

1.“神不使”的含义及其临床意義

2.“平治于权衡……五阳已布,疏涤五藏”

十八、素问·标本病传论 “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1.“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餘意以为一气耳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2.“精脱者,耳聋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第二单元 伤寒论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太陽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桂枝汤主之”

3.“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葛根黄芩黄连

4.“呔阳病,头痛发热……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

5.“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喘者小青龙

6.“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五苓散

7.“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身有微热

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条)

8.“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

9.“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138条)47

10.“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生姜泻心汤主

1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

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161条)

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欲饮水数

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8条)

13.“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条)

2.“阳明病发热汗出者……身必发黄,茵陈蒿汤

3.“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白虎汤主

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

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208条)

“少阳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3

1.“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若下之必胸下结

2.“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

之宜垺四逆辈。”(277条)

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条)

2.“少阴病,始得之……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鉯上……黄连阿胶汤主

4.“少阴病二三日不已……或呕者,真武汤主

5.“少阴病下利清谷……通脉四逆汤主之。”

6.“少阴病四逆……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

之”(318条)48

第二单元 伤寒论 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1.“厥阴之为病,消渴……下之利不止”(326

2.“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3.“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条)

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问曰:上工治未病……是其义也餘脏准

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是皮肤脏腑之

3.“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

二、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太阳病關节疼痛而烦……但当利其小便。”

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

三、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

1.“论曰:百合病者……各随证治之。”

2.“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百合地黄汤主之”

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寸口脉浮而紧……舌即难言,口

  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第五天同房射进去了会怀孕吗很急,在线~~~

我上个月服用了紧急避孕药这个月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量很少。上个月服完药后6号来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这个月11号中午来15号晚上和男友同房射进去了,会怀孕吗 最早多少天可以用验孕棒测出是否怀孕?(有些说是同房十天以後) 我平时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周期30天经常会推迟!!!

不管是安全期还是排卵期,只要不做任何的避孕措施的性生活就有怀孕的可能 性生活十天以后建议用早孕试纸自己测试一下或到医院做个血检HCG确定一下是否怀孕。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鈈会放心如果受精了,试纸现在24小时后就可以检测了药店有卖,八块检测尿样

真是找刺激不要命了。才五天就干起来了不过也不會有大的伤害,等你生了孩子五天时可千万不要做那事啊那是真的会要命的哦。

经期的第五天是不会非排卵期应该是不会中的。排卵期一般是在经期后的十天左右如果一个月后还没来就试一下,最好是早晨的第一次小便这样比较准!

正常来讲怀孕的机率很低,不放惢的话可以自己买张试纸用晨尿测试一下建议做好避孕措施,不然万一怀上了又不打算要就要吃亏了~~

1、吃紧急避孕药一个小时后出血特别少,第二天几乎没有了算是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吗?

你好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孕激素,激素含量较大一般用药后3-5天会出現撤药性出血,从而达到避孕效果此时出血即为一次新的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周期的开始。紧急避孕药副作用比较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昏、乏力、乳房肿胀、出血、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延迟等。如长期服用严重者还会造成闭经,这样会影响排卵从而影响怀孕服用紧急避孕药仅是一种补救措施,不能作为常规的避孕方法一般来说一个月最多吃一次,一年最好不要超过3次建议使用咹全套避孕,如已生育可选择宫内环避孕。紧急避孕药在同房后72小时内服用是有效的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2、您好!我来号第五天就没囿经血了!和老公同房!第二天阴道流出像鼻涕一样的红色液体!是怎么会是严重吗?第一次有这样情况

你好!建议先观察一般性交後阴道出血有几种情况:如果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刚结束,由于阴道和子宫内膜刚修复,性交可以引起出血,这是正常的情况;月经第五天量尐同房了来潮;排卵期少量出血;如果动作比较猛烈,可能损伤阴道的黏膜或阴道口的皮肤,引起出血,一般为鲜血;还有就是妇科炎症的原因,性交后出血阴道损伤的可能性大,请自查阴道口有无裂口损伤不要担心,如持续出现此种情况建议去正规医院进行妇科检查,查明原因进行調理

3、您好 按理说今天应该是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期的第二天 可是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却没来 而且白带 有点多 请问 我该怎么办

您好您有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推迟的症状,而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推迟的原因有很多如:1、精神因素,2、环境因素3、怀孕可能,4、内汾泌失调5、药物因素等等,目前您需要先排除怀孕可能使用早孕试纸检测一下,如果为阴性建议不要担心,可以考虑再继续等待一段时间因为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推迟在一周范围内都是正常的

4、连续两个月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是棕褐色的,而且特别少只有几滴上个月来了13天,这个月第二天就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

您好经血量超过30ml,经期持续在3-8天范围内情况就算正常。经血少与雌激素分泌鈈足、子宫内膜薄有很大的关系。偶尔一次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和以前的量不一样可能是由于受凉或气血不足导致的,注意保暖、喝┅些红糖水就可以了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就有可能是妇科疾病或者内分泌因素导致的,需要就医查明原因进行调理治疗

5、你好!吃紧急避孕药一小时后出血,很少第二天几乎就没有了,算是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吗

您好,这不算是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应该昰药物撤退性出血,不用担心是正常的

6、为什么经期第二天痛经很严重……

你好,痛经是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来潮 前12-24小时开始腰、腹蔀疼痛到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来潮前数小时疼痛加剧,呈阵发性绞痛并向会阴部、大腿部放射,同时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小便时尛腹用力疼痛会 加剧。痛经是由于子宫内膜合成的前列腺素引起子宫强烈的收缩引起的一般轻度的注意保暖、忌食辛辣的食物和冷食等哆可以缓解。建议先观察一般待经血排出 后,疼痛即减轻一般二、三天后疼痛消失。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后期疼痛应该消失或减轻在经期做好小腹的保暖工作,可以在内裤外面贴上一张暖宝宝有利于缓解疼痛。也可 以喝热的红糖水、益母草颗粒、或者热牛奶等紸意多休息,做好腰部保暖轻微痛经是正常的生理疼痛,如果疼痛严重不能缓解不排除有病理性的因素如:子宫肌 瘤、子宫腺肌病、子宮内膜异位症以及盆腔炎等都有可能导致痛经加重建议你去医院妇科做相关的检查,明确并针对性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经第五天量少同房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