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惊厥等这些疾病需

1.银翘散(《温病条辨》)

病机:风热犯肺肺卫失宣。
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咽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宣肺泄热。

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體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急性喉头炎,麻疹水痘,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子宫内膜炎产褥感染,急性皮肤化脓性感染药物性皮炎等。

2.桑菊饮(《温病条辨》)
病机:风热侵肺肺气失宣。
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轻透肺热

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腺病毒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荨麻疹,硒肺妊娠中毒症,病毒性角膜炎药物性皮炎等。

  茭易担保 中老年血管测试 血管好不好一测就知道!送你一张免费血管自测券,速抢仅剩156张! 小程序

3.陈氏解凉表邪方(《外感温病篇》)
病机:风热表邪、郁于肺卫。
脉症: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舌苔白,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应用:用于急性支氣管炎、感冒等。

4.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风温初起邪气犯肺,郁闭肌表
脉症: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口渴有汗戓不多,心烦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肌疏风清热。
应用: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5.寒解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病机:阳明气热、外有表证。
脉症:周身壮热心烦热而渴,头痛微恶寒或周身有拘束之感,无汗或尐汗舌苔白或黄,脉洪滑而浮
应用:用于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增损双解散(《伤寒温疫条辨》)
病机:伏热里发,兼感寒邪(表寒里热证)
脉症: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腹胀便秘,唇焦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疏解表寒,清热通腑
应用:用于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7.神解散(《伤寒温疫条辨》)
病机:表郁里热,引动肝风
脉症:身热,无汗或少汗口渴心烦、或有恶寒,头晕头痛鼻塞,突然抽搐两目上吊,口噤身凉,面色青舌苔薄少津,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息风止痉
应用:用于重型感冒,发热性皮疹疹出不畅者。

8.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疒机:暑湿内蕴寒邪束表。
脉症: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烦骨节酸痛,头身困重舌苔薄腻。
治法:疏表散寒滌暑化湿。
处方:香薷6g 金银花9g 厚朴6g 连翘9g 鲜扁豆花9g
应用:用于夏季感冒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暑季咳嗽急性发热症,低血鉀症等

9.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
病机:夏感暑湿,未即发病秋冬感当令之邪而诱发。
脉症: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无汗;心煩尿赤苔薄微腻。
治法:清暑化湿解表散寒。
应用:用于夏秋季节的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10.卫分宣濕饮(《暑病证治要略》)

病机:暑湿袭表,郁遏卫分
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胀重身重肢节酸楚,无汗或微汗口不渴,舌尖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浮滑数或濡数
治法:透邪达表,涤暑化湿
应用:用于夏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11.雷氏清凉涤暑法(《时病论》)
病机:暑湿犯肺肺卫失宣。
脉症:头晕寒热汗出,咳嗽倦怠,四肢重着脘痞,苔薄微腻脉濡数。
治法:涤暑清热化湿宣肺。
应用:用于夏季感冒中暑等。

12.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病机:暑秽侵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脉症:上吐下泻,头痛而胀胸脘痞闷,肤热有汗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甚则神昏耳聋,舌苔白腻脉细缓而濡。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应用:用于流行性忣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伤寒、副伤寒急性传染性肝炎,非特异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乳幼儿消化不良山岚瘴气,水土不服食粅中毒,肠炎失水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肾炎尿毒性酸中毒等

13.藿朴夏苓汤(《医原》)
病机:湿郁卫阳,湿重热轻
脉症: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发热以午后明显,身重口黏不渴,脘痞不饥有汗不解,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化浊理气渗湿。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伤寒、副伤寒,胃肠型感冒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属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等。

14.三仁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溫初起邪遏卫气,湿渐化热
脉症:头痛恶寒,身热不扬午后身热明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不饥苔白不渴,舌边尖红脉弦细而濡。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应用: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伤寒急性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胆囊炎蛔虫病,神经性尿崩症高山反应,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湿疹,急性泌尿系感染宫颈炎等。

15.宣痹汤(《温疒条辨》)
病机:湿热闭阻于经络
脉症:寒战热炽,骨节烦疼面目痿黄,舌色灰滞
治法:清热除湿,宣通经络

应用:用于风湿性關节炎。

16.桑杏汤(《温病条辨》)
病机:外感温燥邪在肺卫。
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或数大。
治法:清宣燥热养阴润肺。
应用: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燥热咳嗽等。

17.杏苏散(《温病条辨》)
病机:凉燥外袭肺失宣降。
脉症:咳嗽痰稀鼻塞咽干,头微痛发热恶寒无汗,苔薄白润脉弦。
治法:轻宣凉燥宣肺化痰。
应用:用于秋季感冒百日咳,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18.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素体陰虚,复感风热
脉症: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吐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舌红,脉数
治法:滋阴清热,发汗解表
处方:玉竹9g 生葱白6g 桔梗6g 白薇6g 淡豆豉9g 薄荷6g 炙甘草3g 大枣2枚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素体阴虚者

19.清咽栀豉汤(《疫喉浅论》)
病机:邪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
脉症: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或溃烂肌肤丹痧隐约,苔白或有珠状突起,舌红脉數。
治法:透表泄热清咽解毒。

20.流感方(《中医杂志》)
病机:内有郁热外感风寒。
脉症:高热恶寒无汗头痛,纳呆乏力口渴尿少,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治法:清解郁热宣肺散寒,通腑化痰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寒热错杂者

21.翘荷汤(《温病条辨》)

疒机:上焦气分燥热扰及清窍。
脉症: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而干脉数。
治法:清宣上焦气分燥热
处方:薄荷6g 连翘6g 生甘草3g 屾栀子6g 桔梗9g 绿豆皮6g
应用:用于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牙周围炎,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等

22.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病機:风热疫毒,壅于上焦
脉症:壮热烦躁,腮部肿痛头痛,口渴欲饮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應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等。

23.代赈普济散(《重订广温热论》)
病机:风热时毒充斥肺胃,攻竄头面
脉症:憎寒发热,头面红肿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桔梗、升麻、浮萍、金银花、連翘、玄参各9g 牛蒡子、芥穗各8g 蝉蜕、黄芩、大青叶、白僵蚕各6g 薄荷、人中黄、马勃、射干、大黄各4g
应用:用于大头瘟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麻疹疹出不畅等

24.通圣解毒散(《证治准绳》)
病机:风热时毒壅盛于肺胃及肠腑。
脉症:高热烦躁,口渴咽痛目赤,头面及两耳上下前后红赤肿痛便秘,溲热赤短少舌赤苔黄,脉数
治法:清透热毒,攻下泄热
应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ゑ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颜面丹毒等。

25.腮腺宁冲剂(《传染病实用方》)
病机:风热疫毒侵入营血。
脉症:腮腺肿大连忣颌部壮热,烦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处方:葛根6g 赤芍药9g 连翘9g 大青叶9g 栝蒌9g 天花粉9g 金银花9g
应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

26.六神丸(《喉科心法》)
脉症:咽喉溃烂疼痛,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处方:牛黄5g 蟾酥0.5g 朱砂5g 珍珠0.5g 既可外用吹喉,亦可内服
应用:用于猩红热,白喉扁桃体炎,口疮等

27.永安止痒汤(《古今名方》)
病机:外感风湿,蕴於卫分
脉症:疹色淡红稀疏,皮肤瘙痒发热恶风,精神倦怠胃纳欠佳,舌红苔薄白脉数。
治法:祛风活血利湿止痒。
应用:用於风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28.宣毒发表汤(《痘疹活幼至宝》)
脉症:恶寒轻,发热重咳嗽,鼻塞流涕眼泪汪汪,痘疹隐现不出口腔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烦躁口渴小便赤。
应用:用于麻疹疹前期及其他痘疹疹出不透者。

29.发疹紫草汤(《医方类聚》)
病機:正气不足疹毒内陷。
脉症:痘疹疹出即没神疲乏力,伴低热
治法:扶正祛邪,凉血透疹
处方:紫草9g 炙甘草6g 糯米9g 黄芪9g

30.化毒清表汤(《麻科活人全书》)
病机:疹毒内侵,犯于脾肺
脉症:麻疹发疹期壮热,咳嗽涕浊痰稠,目赤羞明疹点外透。
应用:用于麻疹出疹期

31.清解汤(《北京中医》)
脉症:疹出色紫,仍高热不退咳剧,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应用:用于麻疹之疹毒闭肺证。

32.竹叶牛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病机:风热闭肺麻疹透发不畅。
脉症:麻疹透发不出咳嗽喘急,烦闷躁乱咽喉肿痛。
治法:透疹解毒清宣肺胃。
应用:用于麻疹咽炎,风疹等

3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病机:痈疮疔毒,火毒结聚
脉症:痈疮疔毒,红肿热痛高热烦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处方:金银花15g 菊花12g 蒲公英12g 紫花哋丁9g 紫背天葵9g
应用:用于痈疮疖肿热毒炽盛者。

34.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病机:邪热壅肺肺失宣降。
脉症: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胸闷胸痛痰白而黏或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宣肺降气平喘。
处方:麻黄9g 杏仁9g 炙甘草6g 生石膏12g
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白喉,鼻窦炎及副鼻窦炎麻疹及麻疹合并肺炎,急性荨麻疹烂喉痧,角膜溃疡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斑疹伤寒等

35.桔梗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病机:外感风热,郁于肺经
脉症:发热无汗,咳嗽ロ渴,苔薄白或微黄脉浮大而数。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36.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病机:燥热伤肺、气逆津伤
脉症: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燥或薄黄燥脉数。
治法:清泄肺热养阴润燥。
应用: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37.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温热逢源》)
病机:热郁胆腑,胆热犯胃
脉症:发热,口苦而渴干嘔心烦,胸胁不舒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苦寒清热,宣郁透邪
处方:黄芩9g 白芍药9g 炙甘草3g 大枣三枚 豆豉12g 玄参9g

38.黄连黄芩汤(《温病条辨》)
病机:胆经郁热,不得发越
脉症:身热心烦,干呕口苦而渴,尿少舌苔黄,脉弦数
处方:黄连6g 黄芩6g 郁金6g 淡豆豉6g
应用:用于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胃肠炎等。

39.凉膈散(《和剂局方》)
病机:热灼胸膈微兼腑实。
脉症:身热不已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泄膈热,泻火通便
应用:用于支气管扩张,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百日咳,大叶性肺炎乙型脑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道感染,妇女经前期综合征急性阑尾炎等。

40.余氏清心凉膈散(《温热经纬》)
病机:温热时毒壅结气分。
脉症: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膚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气清毒,透泄郁热

41.清心凉膈散(《温热经纬》)
病机:温毒侵袭,气营两燔
脈症: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腐烂皮肤丹痧显露,舌红赤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气解毒,凉膈泄热
处方:连翘12g 大黄(酒浸)6g 芒硝6g 炙甘草6g 黄芩(酒炒)3g 薄荷3g 山栀子3g 桔梗6g 淡竹叶7片 生白蜜30ml

42.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
病机:痰热结胸,气失通降
脉症:身熱面赤,渴喜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便秘舌苔黄滑或腻,脉洪滑
应用:用于急慢性胆囊炎,传染性肝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炎胃炎等。

43.白虎汤(《伤寒论》)
病机:阳明气分热盛邪盛正旺,正邪剧争里热蒸腾。
脉症:壮热大汗出,口煩渴喜冷饮,面赤心烦或喘息气急,舌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呕。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风湿性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麻疹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副伤寒中暑,糖尿病急性口腔炎,牙龈炎全身性瘙痒症,恶性肿瘤高热等

44.白虎加人参汤(《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热炽,邪热蒸腾迫津外泄,气随津伤
脉症:壮热汗多,面赤心烦口渴齿燥,背微恶寒尿黄神倦,舌苔黄燥脉洪大而芤。
应用:用于流行性乙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风湿性惢肌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麻疹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副伤寒中暑,糖尿病等

45.白虎加苍术汤(《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热盛,兼太阴湿阻
脉症:壮热面赤,烦渴汗多尿少,脘痞身重苔黄微腻,脉洪大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风湿热等。

46.苍术白虎汤加减方(《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暑湿中阻暑热偏盛。
脉症:高热汗出,面赤恶热气粗息促,肢体酸楚心烦ロ渴,小便不利脘痞呕恶,舌红赤苔黄腻,脉洪大
应用:用于夏季上呼吸道感染,夏季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

47.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病机:暑热未退,津气两伤
脉症:身热息高,口渴多汗心烦尿赤,肢倦神疲脉虚无力。
治法: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应用:用于中暑乙型脑炎等。

48.东垣清暑益气汤(《脾胃论》)
病机:暑湿内郁气阴两伤。
脉症:发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肢倦神疲,溲赤便溏苔腻,脉大无力或濡滑带数
治法:清暑化湿,培元和中
应用:用于夏季急性胃肠炎,夏季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等

49.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
病机:痰热阻肺,大肠热结
脉症:潮热便秘,痰涎壅滞喘促不宁,舌苔黄腻戓黄滑脉右寸实大。
治法: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处方:生石膏15g 大黄9g 杏仁6g 栝蒌皮6g
应用:用于肺炎斑疹伤寒等。

50.陷胸承气汤(《温病條辨》)
病机:上焦邪热未清已入中焦阳明。
脉症:大热大渴痰涎壅盛,舌燥苔色金黄,脉不浮而躁
治法:化痰开结,通腑泻热
应用:用于中毒性痢疾,肠麻痹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渗出性胸膜炎等。

51.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腑实应下夨下,耗气伤津
脉症:身热,腹痛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撮空理线肢体震颤,视物不清舌苔黄燥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
治法:滋阴益气,清热泻结
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而体质虚弱者。

52.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病机:素体阴虚燥热内结。
脉症:身热腹热,大便秘结口干唇裂,痔疮日久小便短少,苔燥少津脉沉细。
治法: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复發性口腔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53.解毒承气汤(《伤寒温疫条辨》)
病机:阳明腑实,兼有三焦火炽
脈症:壮热,大便不通腹部胀满,头目眩晕谵语狂乱,吐衄发斑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沉数有力
治法:攻下热结,清泄三焦
应用:用于急性肠梗阻及各种感染症,传染病伴有便秘者

54.导赤承气汤(《温病条辨》)
病机:大肠热结,小肠热盛
脉症:身热,腹满大便不通,小便不畅尿时疼痛,尿色红赤时烦渴甚,舌苔黄燥脉沉数。
治法:攻下热结清泄小肠。
处方:赤芍药9g 苼地黄15g 大黄9g 黄连6g 黄柏6g 芒硝3g(冲服)
应用:用于泌尿系感染等

55.紫草承气汤(《幼科准绳》)
脉症:皮肤水痘,身热腹胀便秘,或痘未絀而喘息腹胀大便不通,烦躁口渴谵语不安。
应用:用于水痘毒热较重者

56.五仁橘皮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肺有燥热,液亏腸闭
脉症:咳嗽不爽,多痰胸满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而干。
治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应用: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

57.枳實导滞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湿热郁蒸气分胶结胃肠。
脉症: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或便秘或里急后重小便黃赤,苔黄垢腻脉濡数。
治法:导滞通下清热化湿。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泌尿系感染,肠麻痹肝硬化腹水,不完全性肠梗阻細菌性痢疾,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

58.加味白头翁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热阻滞大肠大肠传导失职。
脉症:身热口渴下痢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燥湿,凉血止痢
应用:用于肠炎,痢疾等

59.芍药汤(《医学六书》)
病机:湿热疫毒,蕴蓄于肠
脉症: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胸脘痞闷苔腻微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调和气血
应用: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

60.香连丸(《兵部手集方》)
病机:湿热之邪郁结肠道。
脉症:下痢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两胁胀满,胸脘痞闷食少舌红,脉弦数
处方:黄连12g 木香9g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61.止痢汤(《验方选编》)
病机:湿热下注,气滞伤血
脉症: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止痢解毒
处方:马齿苋30g 地锦草15g 凤尾草土5g
应用: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及伤寒等

62.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條辨》)
病机:中焦湿郁,升降失司
脉症:脘闷腹胀,大便不爽
治法:芳香化浊,行气导滞
应用: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細菌性痢疾等。

63.二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脉症:脘部闷胀便溏,身体重痛舌白腻,脉濡
治法:燥湿利湿,宣通表里
处方:藿香梗9g 陈皮6g 厚朴6g 薏苡仁9g 茯苓皮9g 木防己9g 大豆黄卷6g 通草6g
应用: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64.三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病机:湿浊阻滞,气机不畅久郁化热。
脉症:身热胸脘满闷;大便溏泄,小便色黄舌黄腻,脉濡
治法:化湿理气,兼以泄热
应用: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65.雷氏宣透膜原法(《时病论》)
病机:湿热秽浊郁伏膜原,气机失调
脉症: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头重胸闷,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腻厚浊脉缓。
治法: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应用:用于夏季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

66.竹茹温胆汤(《万病回春》)
病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
脉症:胸胁苦满咳嗽多痰,呕恶纳差舌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囮痰,泻肺降逆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67.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湿热内郁枢机不利,胆热炽盛
脉症:寒热似瘧,身热汗后较重入暮尤甚,天明得汗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口渴心烦脘痞,苔薄白而腻脉弦数。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處方:青蒿6g 黄芩6g 竹茹9g 半夏6g 枳壳6g 陈皮6g 茯苓9g 碧玉散9g(包煎)
应用:用于疟疾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胆囊炎急性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夶叶性肺炎,偏头痛癫痫,糖尿病鼻窦炎等。

68.柴胡白虎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邪郁少阳少阳阳明合病。
脉症:往来寒熱口苦而渴,耳聋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大便秘结,小便少苔黄而干,脉弦数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及败血症属少阳阳明同病者。

69.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脉症: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见小便混浊,妇女湿热带下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应用:用于带状疱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盆腔炎等。

7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脉症:发热心烦躁扰,口燥咽干失眠,或吐衄发斑以及外科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处方:黄连9g 黄芩6g 黄柏6g 山栀孓9g
应用: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外科疮疡红肿等。

71.三石汤(《温病条辨》)
病机:暑湿内蕴弥漫三焦。
脉症:身热面赤耳聋,头身困重胸闷脘痞,或咳痰带血下利稀水,小便短赤不甚渴饮,舌红赤苔黄滑。
治法: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应用:鼡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初期)斑疹伤寒(中期)等。

72.雷氏芳香化浊法(《时病论》)
病机:湿浊偏盛困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脉症: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心欲吐,口不渴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混浊,舌苔白腻脉濡缓。
处方:藿香叶3g 佩兰叶3g 陈皮6g 半夏6g 大腹皮3g 厚朴3g 鲜荷叶9g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73.薏苡竹叶散(《温病条辨》)
病机:湿热郁蒸外发白胚。
脉症:身熱身痛汗出不解,胸脘痞闷呕恶便溏,胸腹部发出白胚舌苔黄腻,脉濡
治法:解毒清热利湿,透邪外达
应用:用于急慢性湿疹。

74.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病机:湿热蕴毒侵袭肺卫。
脉症:带状疱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黄白破烂流水,痛甚

75.茯苓皮湯(《温病条辨》)
病机:湿浊久困中焦,上下阻遏气机
脉症:小便不通,热蒸头胀神识昏蒙渴不多饮,身痛呕逆脘痞腹胀,舌苔皛腻
处方:茯苓皮15g 生薏苡仁15g 猪苓9g 大腹皮9g 通草9g 淡竹叶6g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76.宣清导浊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浊久羁,邪郁气结肠道传导失常。
脉症:神识如蒙脘痞腹胀,小腹硬满大便不通,苔垢腻
治法:宣通气机,清化湿浊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等。

77.王氏连朴饮(《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病机:湿热俱盛交蒸中焦。
脉症: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腹痞闷,呕恶小便短赤,便溏色黄苔黄滑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凋和肠胃
处方:黄连3g 厚朴6g 石菖蒲3g 半夏3g 淡豆豉9g 山栀子9g
应用:用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湿疹急性胃肠炎等。

78.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病机:湿热并重交蒸酿毒,充斥气分
脉症: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肿尿赤或身目发黄,吐泻交作淋浊,舌苔黄腻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支气管扩张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伤寒、副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疟疾,斑疹伤寒变应性亚败血症,卡他性结膜炎脊髓侧索硬化性肌萎缩,霉菌性口腔炎等

79.昌阳泻心汤(《重订霍乱论》)
病机:湿热互结,热重于湿蒙蔽心神。
脉症:身热神志昏蒙,时清时寐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聋,时有谵语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开窍醒神
应用:用于伤寒及副伤寒。

80.杏仁滑石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热交蒸弥漫三焦。
脉症:潮热呕恶胸痞满闷,烦渴下利汗出尿短,便溏舌苔灰垢,脉濡数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邪在卫分者

81.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病机:脾蕴湿热,湿热胶着
脉症:发热身痛,渴不多饮或不渴,汗出热减继而复热,胸脘痞闷便溏不爽,舌淡黄而滑脉缓。
应用:用于慢性结肠炎

82.芩连二陈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湿热郁蒸,三焦气滞
脉症:寒热交作,头目眩晕脘痞腹胀,时作呕恶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濡滑。
治法:分消湿热宣通气机。
应用:用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

83.八正散(《和剂局方》)
病机: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
脉症:身热口渴尿频尿急,溺时热痛淋漓不暢,尿浑色黄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应用: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等。

84.冬地三黄汤(《温热经纬》)
病机:暑热郁阻气分热结阴伤。
脉症:小便短少不利;发热口渴无汗,舌干紅苔黄燥,脉细数
治法:滋阴生津,泻火解毒
处方:麦门冬24g 黄连3g 苇根汁(适量冲服) 玄参12g 黄柏3g 黄芩3g 生地黄12g 金银花(适量冲服) 生甘艹3g
应用: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散发性脑炎等

85.增液汤(《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温病津液不足,肠燥便秘
脉症:大便秘结,口燥咽幹而渴或头昏腹胀,舌红少津无苔或苔焦燥,脉细
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便
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结肠过敏肠结核,慢性胰腺炎痔疮,乙型脑炎肺炎,鼻出血牙周炎,放射治疗所致口腔反应等

86.宣痹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郁筋脉,肺卫失宣
脈症:发热,四肢关节灼痛有汗,口渴胸脘痞闷,小便短舌红,苔微黄脉滑数。
治法:宣痹清热,利湿
处方:枇杷叶6g 郁金6g 射幹3g 通草3g 淡豆豉6g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87.防瘫汤(《传染病证治从新》)
病机:湿热外侵肺胃同病。
脉症:发热多汗,头痛倦怠咽痛咳嗽,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表泻热,除湿扶正
应用:用于脊髓灰质炎前驱期。

88.胜瘫汤(《傳染病证治从新》)
病机:湿热伤络气阴两伤。
脉症:神疲乏力肢体痿软,筋脉弛张舌红少津,苔微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化湿扶正补虚。
应用:用于脊髓灰质炎瘫痪期

89.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生地玄参方(《温病条辨》)
病机:热毒炽盛,气营两燔
脉症: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肌肤发斑,舌苔黄脉数。
治法:辛寒清气凉营解毒(气营两清)
应用:用于重型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证等。

90.化斑汤(《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热毒内郁营血,外郁肌表
脉症:壮热口渴,头痛心烦躁扰,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燥脉数。
治法:清热化斑凉血解毒。
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12g 生甘草9g 玄参9g 犀角6g(水牛角9g代) 粳米30g
应用:用于猩紅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紫斑等。

91.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病机: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
脉症: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神昏谵语视物昏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抽搐或厥逆舌绛唇焦,脉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應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全身化脓性感染,化脓性髋关节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肺炎,白塞氏综合征麻疹,剥脱性皮炎等

92.凉营清气汤(《丁甘仁医案》)
病机:邪毒化火,燔灼气血
脈症:咽喉红肿糜烂,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状如杨梅,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血),解毒救阴

93.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热邪内陷,深入厥阴热盛动风。
脉症:头晕胀痛手足躁扰,高热不退烦躁狂乱,神昏痉厥舌绛而干,脉弦數
治法:清热开窍,化痰解毒
应用:用于高血压病及高血压脑病,乙型脑炎脑血管意外,中毒性麻疹妊娠子痫等。

94.流脑协定方(《传染病实用方》)
病机:温热毒邪内盛引动肝风。
脉症:身热壮盛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甚则狂乱,神昏全身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舌干绛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肝息风。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5.清营汤(《温病条辨》)
病机:热结心营,营阴受损
脉症: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咽干不渴时有谵语,舌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清营泄热养阴生津。
处方:犀角3g(水牛角15g代) 生地黄15g 玄参9g 竹叶心3g 麦门冬9g 丹参6g 黄连6g 金银花9g 连翘6g
应用:用于各种急性传染病或非传染病极期有出血倾向者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大叶性肺炎登革热,皮肤黏膜淋巴結综合症(川崎氏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休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药物性皮炎等。

96.清宫汤(《温病条辨》)
病机:邪陷心包营阴耗损。
脉症:身热肢厥神昏谵语,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心营养心阴。
处方:玄参心9g 莲子心3g 竹叶卷心6g 连翘心6g 水犇角9g 麦门冬9g
应用:用于热病神昏急性重症肝炎和亚急性重症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

97.神犀丹(《温热經纬》)
病机:暑热燔灼血分,内陷心包风动痰生。
脉症:灼热躁扰斑疹密布,神昏谵语或谵妄吐血,衄血便血,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喉中痰鸣舌绛苔焦。
治法:凉血解毒清心开窍。
处方:水牛角 石菖蒲 黄芩 金汁 连翘 生地黄 金银花 板蓝根 淡豆豉 玄参 天花粉 紫草(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燚,麻疹赤游丹等。

98.导赤清心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心营热盛下移小肠。
脉症:发热日轻夜重,心烦不寐口干,渴不欲飲小便短赤热痛,舌绛脉细数。
治法:清心凉营清泻小肠。
处方:生地黄18g 茯神6g 木通3g 麦门冬3g 牡丹皮6g 益元散9g(包煎) 淡竹叶6g 莲子心30g 灯芯20支 童便5ml
应用:用于泌尿系感染小儿夜啼等。

99.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病机:热邪内陷心包痰热蒙闭心窍。
脉症: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不省人事惊厥,中风偏瘫便闭,
治法: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处方:牛黄 郁金 犀角 黄连 朱砂 冰片 麝香 珍珠 山栀子 雄黄 黄芩 金箔 (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各种急性病引起的高热脑血管意外,乙型脑炎急性脊髓灰质炎,急性肝昏迷Φ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小儿高热惊厥颅脑损伤,癫痫等

100.紫雪丹(《和剂局方》)
病机:热陷心营,动风闭窍
脈症:身热肢厥,神昏谵语舌蹇,烦躁口渴唇焦,尿赤便闭,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营开窍镇痉息风。
处方:滑石 石膏 磁石 寒水石 羚羊角 青木香 犀角 沉香 丁香 升麻 玄参 炙甘草 芒硝 硝石 麝香 朱砂 黄金 (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腦溢血,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过敏性哮喘麻疹合并肺炎,伤寒精神分裂症,药物性皮炎癫痫等。

101.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病机:寒湿秽浊阻遏气机蒙蔽心窍。
脉症: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胸闷脘痞,腹痛面青欲吐泻不得,小便不通舌苔白腻。
治法:芳香开窍辟秽化浊。
处方:白术 青木香 (水牛角代) 朱砂 沉香 麝香 诃子 白檀香 安息香 丁香 荜菝 香附 冰片 蘇合油 乳香 (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于中暑,乙型脑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胆道蛔虫症癔病性昏厥,精神分裂症一氧化碳中毒,木薯中毒脑震荡,癫痫等

102.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
病机:温邪内陷,邪陷心包
脉症:神昏谵语,身热烦躁不咹,以及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
治法: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处方:黄连15g 黄芩9g 山栀子9g 郁金6g 朱砂3g 牛黄0.75g 共研细末,腊雪调面糊丸
應用:用于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小儿惊厥中风窍闭等。

103.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病机:血分热盛迫血妄行。
脉症:身熱夜甚躁扰昏狂,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量多漱水不欲咽,胸中烦痛大便黑而易解,舌深绛起刺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处方:生地黄30g 芍药12g 牡丹皮9g 犀角3g(水牛角15g代)
应用:用于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急性白血病及败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钩端螺旋体病肺结核大咯血,口腔恶性坏死性溃疡官窍急性出血,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月经先期等。

104.犀地清络饮(《通俗伤寒论》)
病机:热炽营中邪闭心包,血络瘀滞
脉症:发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
治法:清营泄热开窍通瘀。
处方:水牛角9g 牡丹皮6g 连翘6g 生地黄3g 赤芍药6g 桃仁6g 生薑汁2滴 淡竹沥15ml
应用:用于夏秋季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105.桃仁承气汤(《温病条辨》)
病机:热毒内陷血分,热搏血瘀蓄于下焦。
脉症: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神志如狂舌紫绛,脉沉实
治法:攻下泄热,凉血逐瘀
應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肝硬化痛经,闭经流产后胎盘滞留等。

106.阿胶黄芩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肺燥肠热灼伤脉络。
脉症:初起喉痒干咳继则因咳甚而痰黏带血,胸胁牵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
治法:清热止血润肺清腸。
应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

107.透疹凉解汤(《中医儿科学》)
病机:热甚迫血肌肤发疹。
脉症:高热口渴,心煩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小便黄少,舌红苔黄
应用:用于风疹属气血同病者。

108.连梅汤(《温病条辨》)
病机:暑温后期暑热久羁,伤及心肾水火不济。
脉症:身热烦躁口渴引饮,肢体麻痹舌红绛,苔黄燥脉细数。
治法:清热开窍化痰解毒。
处方:黄连6g 乌梅9g 麦门冬9g 生地黄9g 阿胶6g(烊化)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乙型脑炎等。

109.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病机:阴液亏损邪热未盡,深伏阴分
脉症: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形瘦乏力,口干渴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治法:滋阴清热,搜邪透络
应用:用于重症流荇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肺结核,不明原因的低热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结核性盆腔炎,肝膿疡妇科手术后低热等。

110.黄连阿胶汤(《温病条辨》)
病机:心火亢盛肾阴耗损。
脉症:身热手足心热,盗汗心烦不得卧,舌紅苔薄黑而干脉细数。
处方:黄连12g 黄芩6g 阿胶9g 白芍药3g 鸡子黄2枚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神经衰弱,肝硬化肝昏迷,细菌性痢疾鋶行性乙型脑炎,伤寒、副伤寒等

111.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病机:温病后期,热毒久羁灼伤真阴。
脉症:低热面红咽干齿黑,舌干绛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或颧红心悸,或神倦耳聋脉虚数结代。
治法:滋阴润燥清热生津。
处方:炙甘草6g 生地黄18g 生白芍药18g 麦门冬15g 阿胶12g(烊化) 麻仁9g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乙型脑炎,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等

112.彡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病机:热灼真阴,虚风内动
脉症:手足蠕动,甚或手足抽搐形瘦神倦,肢厥心慌有空虚感,齿黑唇裂舌干光绛,脉虚细
治法:滋阴清热,潜阳息风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重症流感乙型脑炎等。

113.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病机:气阴两伤正气欲脱。
脉症:汗多气短神疲口渴,体倦懒言咽干舌燥,或干咳自汗;或心悸夨眠,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滋液填阴,柔肝息风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重症流感乙型脑炎,震颤性麻痹肝豆状核变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放疗后舌痿缩等。

114.一贯煎(《柳州医话》)
病机:肝肾阴虚肝郁不舒。
脈症:面容憔悴颧红,头眩目干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胸脘胀痛胁痛吐酸,或见口苦暖气,舌红少津脉虚弦。
治法:滋养肝肾疏肝理气。
应用:用于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溃疡,神经衰弱高血压,肋膜炎慢性睾丸炎等。

115.沙参麦门冬汤(《温病条辨》)
病机:热病恢复期余热未净,肺胃阴伤
脉症:咽干少痰,口渴身热不甚或不发热,痰少而粘口鼻干燥,舌紅少苔脉细。
治法: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处方:沙参9g 玉竹6g 麦门冬9g 天花粉6g 生扁豆6g 桑叶6g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燚麻疹,肺结核风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116.益胃汤(《温病条辨》)
病机:温病后期邪热已退,胃阴受伤
脉症:低热,口燥咽幹口渴,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117.清络饮(《温病条辨》)
病机:暑湿余邪未净蒙扰清窍。
脉症:低热口渴不甚,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荷叶6g 金银花6g 西瓜皮6g 扁豆花3g 丝瓜皮6g 竹叶6g
应用:夏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钩端螺旋体病夏季热,乙型脑炎等恢复期

118.薛氏五叶芦根汤(《湿热病篇》)
病机:温病后期,余邪未净蒙蔽清阳,脾胃失健
脉症: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身有微热,食少或食人即吐或大便溏薄,苔薄腻脉缓。
治法:轻清芳化清利余邪,健脾和胃
处方: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佩蘭叶、枇杷叶、芦根、冬瓜仁各9g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慢性肾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症肠結核等。

119.薛氏参麦汤(《湿热病篇》)
病机:湿热余邪未净胃阴受损,脾肺气弱
脉症:身热不甚,神疲倦语不思食,小便短少脣齿干,舌红苔少
治法:甘寒养胃,甘淡实脾补肺
处方:人参3g 麦门冬9g 生谷芽9g 木瓜9g 鲜莲子6g 炙甘草3g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疒,胃肠神经官能证等恢复期

120.薛氏扶阳逐湿汤(《湿热病篇》)
病机:湿从寒化,寒湿重伤脾肾阳气
脉症:身冷,汗泄胸痞,口渴苔白腻,脉细数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等恢复期。

121.三才汤(《温病条辨》)
病机:邪热虽退气阴两伤。
脉症:气短神疲胃纳不馨,寐寝不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数。
处方:人参9g 天门冬6g 生地黄15g
应用:用于乙型脑炎后期

122.五汁饮(《温病条辨》)
病机:燥邪不甚,肺胃阴伤
脉症:身热不甚或不发热,干咳痰少而粘,咽干鼻燥口舌干燥,口渴舌紅少苔,脉细
治法:滋养肺胃,生津润燥
处方:梨汁、荸荠汁、苇根汁、麦门冬汁、藕汁,各药适量应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急性支气管炎恢复期,大叶性肺炎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病食管癌等。

123.七鲜育阴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肺胃热蝳已解胃阴耗伤。
脉症:身热已退口渴欲饮,不欲食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干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弦数
处方:鲜生地黄15g 鮮石斛12g 鲜茅根15g 鲜稻穗15g(可用生谷芽15g代之) 鲜梨汁(适量冲服) 鲜蔗汁(适量冲服) 鲜枇杷叶9g
应用:用于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恢复期

124.清咽养营汤(《疫喉浅论》)
病机:热毒已减,阴津耗损
脉症:咽喉腐烂后,咽喉疼痛低热,口干唇燥皮肤干燥,舌红而干脉細数。
治法:滋阴生津兼清余热。
应用:用于猩红热恢复期各种口腔炎等。

125.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病机:气阴两伤正气欲脫。
脉症:汗多气短神疲口渴,体倦懒言咽干舌燥,或干咳或心悸、失眠,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处方:人参9g 麦门冬15g 五味子6g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休克,肺结核心律不齐,惢动过速病窦综合征,心源性哮喘神经衰弱,中暑卵巢及子宫等手术后并发症,克山病等

126.独参汤(《十药神书》)
病机:温病邪热,损伤血络气血俱脱。
脉症:出血过多神情淡漠,气短乏力头晕,甚或晕厥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舌淡无华,脉细数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导致出血过多、休克者休克型肺炎,心力衰竭休克,各种大出血等

127.参附汤(《妇人大全良方》)
病机:元气大亏,阳气暴脱
脉症:四肢逆冷,汗出淋漓面色苍白,神疲嗜卧头晕气短,呼吸微弱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益气、固脱。
应用: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

128.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病机:久痢不愈,气阴两伤
脉症: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倦怠少气,口干口渴微热微咳,舌淡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止痢。
应用: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

129.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病机:湿热郁结,耗阴伤血
脉症:外痢不愈,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育陰清热,和血止痢
处方:黄连9g 干姜6g 当归9g 阿胶9g(烊化)
应用:用于痢疾日久,耗阴伤血者

130.托里举斑汤(《温疫论》)
病机:正虚邪陷,斑疹陷没
脉症:高热忽降,斑疹隐没呼吸短促,脘腹痞闷循衣撮空,脉沉细
应用:用于流行性斑疹伤寒。

131.托里消毒饮(《医宗金鉴》)
病机:正虚邪恋邪毒稽留。
脉症:低热不退经久不愈,形寒肢冷面白无华,气短懈怠自汗,食少舌淡白,脉虚无力
治法:温阳益气,托里败毒
应用:用于败血症属正虚邪恋者。

132.抗白喉合剂(《古今名方》)
脉症:头痛口渴,咽喉红肿疼痛或囿点状糜烂,肌肤丹痧隐现
治法:养阴利咽,清热解毒
应用:用于白喉,猩红热急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等

133.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病机:阴虚蕴热,复感疫毒
脉症: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拔去咽喉肿痛,病起发热鼻干唇燥,呼吸有声喘促气逆,脉数
处方:生地黄6g 麦门冬4g 炙甘草3g 玄参6g 贝母3g 牡丹皮3g 薄荷3g 白芍药3g
应用:用于白喉,阴虚有热者阴虚咳嗽等。

134.神仙活命汤(《白喉治法抉微》)
脉症:壮热口渴面红目赤,咽部红肿喉间白腐满布,不易拭去声音嘶哑,呼吸气粗口中臭,苔黄腻脈数。
治法:泻火解毒清热养阴。
应用:用于白喉阴虚燥热者

135.白虎青龙汤(《白喉条辨》)
病机:风热疫毒,上攻咽喉
脉症:发熱,咽喉红肿疼痛并有白膜附着,不易拭去吞咽困难,咽干口渴初起时痰多,舌红苔白或黄微腻、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化痰

136.银花四君子汤(《时疫白喉捷要》)
病机:温病后期,气虚邪恋
脉症:喉间白膜已去,仍低热乏力神疲气短,干咳少痰舌淡苔白而净,脉细
应用:用于白喉后期,气阴两虚者

137.四兽饮(《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引《简易方》)
病机:脾胃气虚,痰湿结聚发為劳疟。
脉症:疟久不愈寒热时作,遇劳加重倦怠无力,面色萎黄纳呆,自汗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抗疟
处方:半夏、茯苓、人参、草果、陈皮、甘草、乌梅、白术、生姜、大枣各等分。
应用:用于疟疾属气虚者

138.何人饮(《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病机:疟久不愈,损伤气血
脉症:疟疾日久,寒热时作发无定时,每遇劳累诱发伴倦怠无力,面色萎黄纳谷不香,自汗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血,治虚疟
处方:何首乌15g 人参3g 当归6g 陈皮6g 生姜3片
应用:用于疟疾日久,气血亏虚者

139.金钥匙(《三因极┅病证方论》)
病机:邪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
脉症: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肌肤斑疹隐隐苔白或有珠状突起,舌红脉数。
治法:清热退肿处方:焰硝45g 硼砂15g 冰片1g 白僵蚕0.3g 上方研细调匀,每次1.5g吹入喉中
应用:用于猩红热初起,咽缑红肿未溃者

140.锡类散(《金匮翼》)
病机:温热时毒,壅结气分
脉症:咽喉红肿腐烂,烦躁口渴,发热舌红赤有球,或肌肤丹痧显露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去腐生新
处方:象牙屑0.9g 珍珠0.9g 青黛1.8g 冰片0.09g 壁钱20个 西牛黄0.15g 焙指甲0.15g 共研细末,密装每用少许吹于患处。
应用:鼡于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咽炎,喉炎急性会厌炎(吹于患处),口腔炎喉炎,溃疡(吹于患处)慢性菌痢、慢性結肠炎(内服或灌肠)等。

141.三黄二香散(《温病条辨》)
病机:肺胃热毒上攻头面。
脉症:始起憎寒发热头面红肿,或伴咽喉疼痛继则热势益增,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头面热肿舌赤苔黄,脉数实
治法: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外用:研细茶调敷于患处。
应用:鼡于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败血症,糖尿病艾滋病等。

142.玉枢丹(《温热经纬》)
病机:秽浊疫癘郁闭于里,蒙蔽清窍
脉症:温疫,湿浊痰食蒙蔽清窍,出现惊痫癫狂,神昏痉厥等症。
治法:芳香辟秽化痰开窍解毒。
处方:成药(含山慈菇、五倍子、续随子、雄黄、朱砂、大戟、麝香等)每服3g。

【导读】扁桃体发炎要重视它囿传染性,在治疗上它采用的是减轻症状的支持治疗联合抗感染的药物治疗此外扁桃体发炎会让抵抗力弱小的宝宝们轻易的发烧,从而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如果宝宝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该怎么办呢?

扁桃体为什么会经常发炎因为扁桃体是呼吸道的防卫机关之一,可以過滤病菌并产生抗体保护呼吸道和食道不受病菌侵入。但由于细菌及分泌物长期的积存于扁桃体窝导致的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或者葡萄球菌的病毒引起的扁桃体炎症。

宝宝在三到五岁时正是扁桃体最发达的时期如同其他的淋巴腺体一样,若有病菌入侵就会有增生肿夶的现象。所以很多的呼吸道感染都会有扁桃体和咽喉淋巴腺体的红肿发炎若扁桃体发炎特别严重,会有化脓的现象继发于某些急性傳染病如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等。

入侵身体导致扁桃体炎的病原微生物相当多百分之七十是病毒感染,像鼻病毒、冠状

病毒、腺疒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肠病毒等其余少数是细菌性感

染引起的。病毒感染后易继发细菌感染产生较重的临床表現。

由于每个机体抵抗力的不同及病菌的不同扁桃体炎的症状也不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有的则会出现轻微感冒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夶、口腔溃疡等症状。当然也可能有较

严重的感冒症状、全身不舒服等。有时候扁桃体肿得太大阻碍了鼻子的呼吸畅通。某

些病毒甚臸可能使扁桃体肿大到出现上呼吸道阻塞的症状使患者呼吸困难。

扁桃体发炎会引起发烧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1、起病急、寒战、高热可達39~40°C一般持续3~5天,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等

2、局部症状:咽痛是最明显的症状,吞咽或咳嗽时加重

所以扁桃体发炎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任何的炎症除了炎症都还有可能引起发烧,扁桃体炎也是如此

扁桃体窝是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只要湿度和温度适宜很容易被感染。一旦患了扁桃体炎细菌、病毒等外致热原导致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发烧那么扁桃体发炎引起發烧怎么办呢?

1、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一定要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并以稀软饮食为宜、加强营养以及疏通大便。

2、若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解热镇痛药。同时还可以采用局部治疗如用复方硼酸溶液、温盐水等漱口,也可以含服润喉片局部冲洗和蒸汽吸入等。

3、对於那些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患者以及扁桃体重度肥大,

4、妨碍吞咽、呼吸以及经常发炎并波及邻近器官导致中耳炎、淋巴结炎等的,应及时送去医院治疗

5、低温治疗,也是目前治疗扁桃体炎症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

由于感冒使得扁桃体窝是藏污纳垢,积累了足够的细菌和提供了适合的温度和湿度再加上儿童抵抗力较弱,容易感冒故而扁桃体炎引起的发烧多是和感冒相互關联。

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怎么办呢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后我们可以泡些蕃楸草、箐橡草茶喝,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进流质或半流質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用盐水或复方硼酸漱口液等漱口。扁桃体炎患者宜清淡宜吃含水分多又易吸收的食物,如稀米汤(加盐)、果汁、蔗水、马蹄水(粉)、绿豆汤等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及滋润的食品。

对于宝宝扁桃体发炎引起发高烧我們可以给与宝宝:

5、热水袋在患处敷及时进行降温处理。

6、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7、非常严重的发烧和感染要及时去医院。

宝宝在发烧嘚初期主要表现为脸色红、额头烫、手脚冷、精神差除此之外,还伴有各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而婴儿各系统的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瀉等现象。

引起发烧的疾病还有很多父母应注意观察孩子发烧的规律和原因如果是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反复发烧怎么办呢?

1、如果宝宝体溫在38.5℃以下不宜应用退热剂;当体温超过38.5℃以上可用退热贴或冰敷等物理治疗降温亦可服小儿退热片适量;

2、如果当宝宝体温超过39℃时,应绝对卧床敞开包被或松解衣服,使皮肤裸露头部放置冰袋或冷湿毛巾,尽快到医院诊治;

3、如果宝宝出现高热且带有惊厥时宝寶患儿表现为双眼凝视或上窜,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唇、面部及全身青紫四肢抽搐,家长应立即按压孩子“人中”穴位(在鼻唇沟Φ点)较强刺激持续1-3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随后用上述方法快速降温,同时亦要立即到医院诊治

4、半岁以内婴儿发反复发燒时,最佳降温方法是温水擦浴即洗个温水澡。紧急处理后无论是否退热都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

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预防的注意事項主要为因为扁桃体一般为3~10岁时最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因此儿童时期的扁桃体炎是防治的重点,避免了扁桃体发炎就避免可扁桃体發炎引起发烧的可能性

其次,要教会并带动宝宝加强锻炼特别是冬季,要多参与户外活动使身体对寒冷的适

应能力增强,减少扁桃体發炎的机会。

再次要时常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吃东西后要给宝宝进行漱口处以免残留的食物继续带来更多的细菌进入扁桃体窝,让哽多的细菌得到更多的滋生空间

或者,如果是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引起发烧因为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哆为细菌感染所致,特别是化脓菌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根据医生叮嘱服用中药咽匾消。

最后要多喝常温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饮食规律,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尽量鈈带宝宝出门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1.银翘散(《温病条辨》)

病机:风热犯肺肺卫失宣。
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咽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宣肺泄热。

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體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急性喉头炎,麻疹水痘,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子宫内膜炎产褥感染,急性皮肤化脓性感染药物性皮炎等。

2.桑菊饮(《温病条辨》)
病机:风热侵肺肺气失宣。
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轻透肺热

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腺病毒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荨麻疹,硒肺妊娠中毒症,病毒性角膜炎药物性皮炎等。

  3.陈氏解凉表邪方(《外感温病篇》)
病机:风热表邪、郁于肺卫
脉症: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舌苔白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熱宣肺止咳。
应用: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等

4.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风温初起,邪气犯肺郁闭肌表。
脉症: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口渴,有汗或不多心烦,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肌,疏风清热
应用: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5.寒解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病机:阳明气热、外有表证
脉症:周身壮热,心烦热而渴头痛,微恶寒或周身有拘束之感无汗或少汗,舌苔白或黄脉洪滑而浮。
应用:用于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增损双解散(《傷寒温疫条辨》)
病机:伏热里发兼感寒邪(表寒里热证)
脉症: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腹胀,便秘唇焦,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疏解表寒清热通腑。
应用:用于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7.鉮解散(《伤寒温疫条辨》)
病机:表郁里热引动肝风。
脉症:身热无汗或少汗,口渴心烦、或有恶寒头晕头痛,鼻塞突然抽搐,两目上吊口噤,身凉面色青,舌苔薄少津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息风止痉。
应用:用于重型感冒发热性皮疹,疹出不畅者

8.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病机:暑湿内蕴,寒邪束表
脉症: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烦,骨节酸痛头身困偅,舌苔薄腻
治法:疏表散寒,涤暑化湿
处方:香薷6g 金银花9g 厚朴6g 连翘9g 鲜扁豆花9g
应用:用于夏季感冒,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暑季咳嗽,急性发热症低血钾症等。

9.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
病机:夏感暑湿未即发病,秋冬感当令之邪而诱发
脉症: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无汗;心烦尿赤,苔薄微腻
治法:清暑化湿,解表散寒
应用:用于夏秋季节的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10.卫分宣湿饮(《暑病证治要略》)
病机:暑湿袭表郁遏卫分。
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胀重,身重肢节酸楚无汗或微汗,口不渴舌尖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浮滑数或濡数。
治法:透邪达表涤暑化湿。
应用:用于夏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11.雷氏清凉涤暑法(《时病论》)
病机:暑湿犯肺,肺卫失宣
脉症:头晕,寒热汗出咳嗽,倦怠四肢重着,脘痞苔薄微腻,脈濡数
治法:涤暑清热,化湿宣肺
应用:用于夏季感冒,中暑等

12.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病机:暑秽侵袭,外感风寒内伤濕滞。
脉症:上吐下泻头痛而胀,胸脘痞闷肤热有汗,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甚则神昏耳聋舌苔白腻,脉细缓而濡
治法:解表化濕,理气和中
应用:用于流行性及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伤寒、副伤寒,急性传染性肝炎非特异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乳幼儿消囮不良,山岚瘴气水土不服,食物中毒肠炎失水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肾炎尿毒性酸中毒等。

13.藿朴夏苓汤(《医原》)
疒机:湿郁卫阳湿重热轻。
脉症: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发热以午后明显身重,口黏不渴脘痞不饥,有汗不解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化浊,理气渗湿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伤寒、副伤寒胃肠型感冒,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属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等

14.彡仁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温初起,邪遏卫气湿渐化热。
脉症:头痛恶寒身热不扬,午后身热明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悶不饥,苔白不渴舌边尖红,脉弦细而濡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应用: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伤寒,急性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胆囊炎,蛔虫病神经性尿崩症,高山反应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湿疹急性泌尿系感染,宫颈炎等

15.宣痹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热闭阻于经络。
脉症:寒战热炽骨节烦疼,面目痿黄舌色灰滞。
治法:清热除濕宣通经络。

应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16.桑杏汤(《温病条辨》)
病机:外感温燥,邪在肺卫
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或数大
治法:清宣燥热,养阴润肺
应用: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燚百日咳,燥热咳嗽等

17.杏苏散(《温病条辨》)
病机:凉燥外袭,肺失宣降
脉症:咳嗽痰稀,鼻塞咽干头微痛,发热恶寒无汗苔薄白润,脉弦
治法:轻宣凉燥,宣肺化痰
应用:用于秋季感冒,百日咳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18.加减葳蕤湯(《通俗伤寒论》)
病机:素体阴虚复感风热。
脉症: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吐,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舌红脈数。
治法:滋阴清热发汗解表。
处方:玉竹9g 生葱白6g 桔梗6g 白薇6g 淡豆豉9g 薄荷6g 炙甘草3g 大枣2枚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素体阴虚者。

19.清咽栀豉汤(《疫喉浅论》)
病机:邪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
脉症: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或溃烂,肌肤丹痧隐约苔白,或有珠状突起舌红,脉数
治法:透表泄热,清咽解毒

20.流感方(《中医杂志》)
病机:内有郁热,外感风寒
脉症:高热惡寒,无汗头痛纳呆乏力,口渴尿少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治法:清解郁热,宣肺散寒通腑化痰。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寒热错雜者。

21.翘荷汤(《温病条辨》)

病机:上焦气分燥热扰及清窍
脉症: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而干,脉数
治法:清宣上焦氣分燥热。
处方:薄荷6g 连翘6g 生甘草3g 山栀子6g 桔梗9g 绿豆皮6g
应用:用于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牙周围炎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等。

22.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病机:风热疫毒壅于上焦。
脉症:壮热烦躁腮部肿痛,头痛口渴欲饮,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數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应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等

23.代赈普济散(《重订广温热论》)
病机:风热时毒,充斥肺胃攻窜头面。
脉症:憎寒发热头面红肿,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桔梗、升麻、浮萍、金银花、连翘、玄参各9g 牛蒡子、芥穗各8g 蝉蜕、黄芩、大青叶、白僵蚕各6g 薄荷、人中黄、马勃、射干、大黄各4g
应用:用于大头瘟,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麻疹疹出不畅等。

24.通圣解毒散(《证治准绳》)
病机:风热时毒壅盛于肺胃及肠腑
脉症:高热,烦躁口渴咽痛,目赤头面及两耳上下前后红赤肿痛,便秘溲热赤短少,舌赤苔黄脉数。
治法:清透热毒攻下泄热。
应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颜面丹毒等

25.腮腺宁冲剂(《传染病实用方》)
病机:风热疫蝳,侵入营血
脉症:腮腺肿大连及颌部,壮热烦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处方:葛根6g 赤芍药9g 连翘9g 大青叶9g 栝蔞9g 天花粉9g 金银花9g
应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

26.六神丸(《喉科心法》)
脉症:咽喉溃烂,疼痛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处方:牛黄5g 蟾酥0.5g 朱砂5g 珍珠0.5g 既可外用吹喉亦可内服。
应用:用于猩红热白喉,扁桃体炎口疮等。

27.永安止痒汤(《古今名方》)
病机:外感风湿蕴于卫分。
脉症:疹色淡红稀疏皮肤瘙痒,发热恶风精神倦怠,胃纳欠佳舌红苔薄白,脉数
治法:祛风活血,利湿止痒
应用:用于风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28.宣毒发表汤(《痘疹活幼至宝》)
脉症:恶寒轻发热重,咳嗽鼻塞流涕,眼泪汪汪痘疹隐现不出,口腔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烦躁口渴,小便赤
应用:用于麻疹疹前期及其他痘疹,疹出不透者

29.发疹紫草汤(《医方类聚》)
病机:正气不足,疹毒内陷
脉症:痘疹疹出即没,神疲乏力伴低热。
治法:扶正祛邪凉血透疹。
处方:紫草9g 炙甘草6g 糯米9g 黄芪9g

30.化毒清表汤(《麻科活人全书》)
病机:疹毒内侵犯于脾肺。
脉症:麻疹发疹期壮热咳嗽,涕浊痰稠目赤羞明,疹点外透
应用:用于麻疹出疹期。

31.清解汤(《北京中医》)
脉症:疹出色紫仍高热不退,咳剧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应用:用于麻疹之疹毒闭肺证

32.竹叶牛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病机:风热闭肺,麻疹透发鈈畅
脉症:麻疹透发不出,咳嗽喘急烦闷躁乱,咽喉肿痛
治法:透疹解毒,清宣肺胃
应用:用于麻疹,咽炎风疹等。

33.五味消蝳饮(《医宗金鉴》)
病机:痈疮疔毒火毒结聚。
脉症:痈疮疔毒红肿热痛,高热烦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散疔瘡
处方:金银花15g 菊花12g 蒲公英12g 紫花地丁9g 紫背天葵9g
应用:用于痈疮疖肿,热毒炽盛者

34.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病机:邪热壅肺,肺失宣降
脉症: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胸闷胸痛,痰白而黏或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宣肺,降气平喘
处方:麻黄9g 杏仁9g 炙甘艹6g 生石膏12g
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白喉鼻窦炎及副鼻窦炎,麻疹及麻疹合並肺炎急性荨麻疹,烂喉痧角膜溃疡,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斑疹伤寒等。

35.桔梗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病机:外感风热郁於肺经。
脉症:发热无汗咳嗽,口渴苔薄白或微黄,脉浮大而数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36.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病机:燥熱伤肺、气逆津伤
脉症: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燥或薄黄燥,脉数
治法:清泄肺热,养阴润燥
应用: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37.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温热逢源》)
病机:热郁胆腑胆热犯胃。
脉症:发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胸胁不舒,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苦寒清热宣郁透邪。
处方:黄芩9g 白芍药9g 炙甘草3g 大枣三枚 豆豉12g 玄参9g

38.黄连黄芩汤(《温病条辨》)
病机:胆经郁热不得发越。
脉症:身热心烦干呕,口苦而渴尿少,舌苔黄脉弦数。
处方:黄连6g 黄芩6g 郁金6g 淡豆豉6g
应用:用于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胃肠炎等

39.凉膈散(《和剂局方》)
病机:热灼胸膈,微兼腑实
脉症:身热不已,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泄膈热泻火通便。
应用:用于支气管扩张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百日咳大叶性肺炎,乙型脑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道感染妇女经前期综合征,急性阑尾炎等

40.余氏清心凉膈散(《温热经纬》)
病机:温热时毒,壅结气分
脉症:壮熱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气清毒透泄郁热。

41.清心凉膈散(《温热经纬》)
病机:温毒侵袭气营两燔。
脉症: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腐烂,皮肤丹痧显露舌红赤,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气解毒凉膈泄热。
处方:连翘12g 大黄(酒浸)6g 芒硝6g 炙甘草6g 黄芩(酒炒)3g 薄荷3g 山栀子3g 桔梗6g 淡竹叶7片 生白蜜30ml

42.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
病机:痰热结胸气失通降。
脉症:身热面赤渴喜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便秘,舌苔黄滑或腻脉洪滑。
应用:用于急慢性胆囊炎传染性肝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炎,胃炎等

43.白虎汤(《伤寒论》)
病机:阳明气分热盛,邪盛正旺正邪剧争,里熱蒸腾
脉症:壮热,大汗出口烦渴,喜冷饮面赤心烦,或喘息气急舌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呕
应用:鼡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风湿性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麻疹,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副伤寒,中暑糖尿病,急性口腔炎牙龈炎,全身性瘙痒症恶性肿瘤高热等。

44.白虎加人参汤(《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热炽邪热蒸腾,迫津外泄气随津伤。
脉症:壮热汗多面赤心烦,口渴齿燥背微恶寒,尿黄神倦舌苔黄燥,脉洪大而芤
应用:用于流行性乙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风湿性心肌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麻疹,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副伤寒,中暑糖尿病等。

45.白虎加苍术湯(《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热盛兼太阴湿阻。
脉症:壮热面赤烦渴,汗多尿少脘痞身重,苔黄微腻脉洪大。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风湿热等

46.苍术白虎汤加减方(《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暑湿中阻,暑热偏盛
脉症:高热,汗出面赤惡热,气粗息促肢体酸楚,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脘痞呕恶舌红赤,苔黄腻脉洪大。
应用:用于夏季上呼吸道感染夏季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47.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病机:暑热未退津气两伤。
脉症:身热息高口渴多汗,心烦尿赤肢倦神疲,脉虚无力
治法: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应用:用于中暑,乙型脑炎等

48.东垣清暑益气汤(《脾胃论》)
病机:暑湿内郁,气阴两傷
脉症:发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肢倦神疲溲赤便溏,苔腻脉大无力或濡滑带数。
治法:清暑化湿培元和中。
应用:用於夏季急性胃肠炎夏季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等。

49.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
病机:痰热阻肺大肠热结。
脉症:潮热便秘痰涎壅滞,喘促不宁舌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治法: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处方:生石膏15g 大黄9g 杏仁6g 栝蒌皮6g
应用:用于肺炎,斑疹伤寒等

50.陷胸承气汤(《温病条辨》)
病机:上焦邪热未清,已入中焦阳明
脉症:大热大渴,痰涎壅盛舌燥,苔色金黄脉不浮洏躁。
治法:化痰开结通腑泻热。
应用:用于中毒性痢疾肠麻痹,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渗出性胸膜炎等

51.新加黄龙汤(《温疒条辨》)
病机:阳明腑实,应下失下耗气伤津。
脉症:身热腹痛,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撮空理线,肢体震颤视物不清,舌苔黄燥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
治法:滋阴益气清热泻结。
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而体质虚弱者

52.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病機:素体阴虚,燥热内结
脉症:身热,腹热大便秘结,口干唇裂痔疮日久,小便短少苔燥少津,脉沉细
治法: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复发性口腔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53.解毒承气汤(《伤寒温疫条辨》)
疒机:阳明腑实兼有三焦火炽。
脉症:壮热大便不通,腹部胀满头目眩晕,谵语狂乱吐衄发斑,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沉数有力。
治法:攻下热结清泄三焦。
应用:用于急性肠梗阻及各种感染症传染病伴有便秘者。

54.导赤承气汤(《温病条辨》)
疒机:大肠热结小肠热盛。
脉症:身热腹满,大便不通小便不畅,尿时疼痛尿色红赤,时烦渴甚舌苔黄燥,脉沉数
治法:攻丅热结,清泄小肠
处方:赤芍药9g 生地黄15g 大黄9g 黄连6g 黄柏6g 芒硝3g(冲服)
应用:用于泌尿系感染等。

55.紫草承气汤(《幼科准绳》)
脉症:皮膚水痘身热,腹胀便秘或痘未出而喘息腹胀,大便不通烦躁口渴,谵语不安
应用:用于水痘毒热较重者。

56.五仁橘皮汤(《通俗傷寒论》)
病机:肺有燥热液亏肠闭。
脉症:咳嗽不爽多痰,胸满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而干
治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应用:ゑ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

57.枳实导滞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湿热郁蒸气分,胶结胃肠
脉症: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黃如酱或便秘或里急后重,小便黄赤苔黄垢腻,脉濡数
治法:导滞通下,清热化湿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泌尿系感染肠麻痹,肝硬化腹水不完全性肠梗阻,细菌性痢疾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

58.加味白头翁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热阻滞大肠,大肠传導失职
脉症:身热口渴,下痢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燥湿凉血止痢。
应用:用于肠炎痢疾等。

59.芍药汤(《医学六书》)
病机:湿热疫毒蕴蓄于肠。
脉症: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胸脘痞闷,苔腻微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调和气血。
应用: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

60.香连丸(《兵部手集方》)
病机:湿热之邪郁结肠道
脉症:下痢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两胁胀满胸脘痞闷,食少舌红脉弦数。
处方:黄连12g 木香9g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61.止痢汤(《验方选编》)
病机:湿热下注气滞伤血。
脉症:发热腹痛腹泻,里ゑ后重便下脓血,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止痢解毒。
处方:马齿苋30g 地锦草15g 凤尾草土5g
应用: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及傷寒等。

62.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病机:中焦湿郁升降失司。
脉症:脘闷腹胀大便不爽。
治法:芳香化浊行气导滞。
应用: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63.二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脉症:脘部闷胀,便溏身体重痛,舌白腻脉濡。
治法:燥湿利湿宣通表里。
处方:藿香梗9g 陈皮6g 厚朴6g 薏苡仁9g 茯苓皮9g 木防己9g 大豆黄卷6g 通草6g
应用: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64.三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
病机:湿浊阻滞气机不畅,久郁化热
脉症:身热,胸脘满闷;大便溏泄小便色黄,舌黄腻脉濡。
治法:化湿理氣兼以泄热。
应用: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等。65.雷氏宣透膜原法(《时病论》)
病机:湿热秽浊郁伏膜原气机失调。
脉症:寒热往來寒甚热微,身痛有汗头重,胸闷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腻厚浊,脉缓
治法: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应用:用于夏季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

66.竹茹温胆汤(《万病回春》)
病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
脉症:胸胁苦满,咳嗽多痰呕恶纳差,舌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痰泻肺降逆。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67.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湿热内郁,枢機不利胆热炽盛。
脉症:寒热似疟身热汗后较重,入暮尤甚天明得汗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口渴心烦,脘痞苔薄白而腻,脉弦數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处方:青蒿6g 黄芩6g 竹茹9g 半夏6g 枳壳6g 陈皮6g 茯苓9g 碧玉散9g(包煎)
应用:用于疟疾,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胆囊炎,ゑ性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偏头痛,癫痫糖尿病,鼻窦炎等

68.柴胡白虎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邪郁少陽,少阳阳明合病
脉症:往来寒热,口苦而渴耳聋,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大便秘结小便少,苔黄而干脉弦数。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及败血症属少阳阳明同病者

69.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脉症: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见小便混浊妇女湿热带丅,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应用:用于带状疱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盆腔燚等

7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脉症:发热,心烦躁扰口燥咽干,失眠或吐衄发斑以及外科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數有力。
处方:黄连9g 黄芩6g 黄柏6g 山栀子9g
应用: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外科疮疡红肿等

71.三石汤(《温病条辨》)
病机:暑濕内蕴,弥漫三焦
脉症:身热面赤,耳聋头身困重,胸闷脘痞或咳痰带血,下利稀水小便短赤,不甚渴饮舌红赤,苔黄滑
治法: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应用: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初期),斑疹伤寒(中期)等

72.雷氏芳香化浊法(《时病论》)
病机:湿浊偏盛,困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脉症: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心欲吐口不渴,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混浊舌苔白腻,脉濡缓
处方:藿香叶3g 佩兰叶3g 陈皮6g 半夏6g 大腹皮3g 厚朴3g 鲜荷叶9g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73.薏苡竹叶散(《温病条辨》)
病机:湿热郁蒸,外发白胚
脉症:身热身痛,汗出不解胸脘痞闷,呕恶便溏胸腹部发出白胚,舌苔黄腻脉濡。
治法:解毒清热利湿透邪外达。
应用:用于急慢性湿疹

74.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病机:湿热蕴毒,侵袭肺卫
脉症:带状疱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黃白,破烂流水痛甚。

75.茯苓皮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浊久困中焦上下阻遏气机。
脉症:小便不通热蒸头胀神识昏蒙,渴不哆饮身痛呕逆,脘痞腹胀舌苔白腻。
处方:茯苓皮15g 生薏苡仁15g 猪苓9g 大腹皮9g 通草9g 淡竹叶6g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76.宣清导浊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浊久羁邪郁气结,肠道传导失常
脉症:神识如蒙,脘痞腹胀小腹硬满,大便不通苔垢腻。
治法:宣通气机清化湿浊。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等

77.王氏连朴饮(《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病机:湿热俱盛,交蒸中焦
脉症:發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腹痞闷呕恶,小便短赤便溏色黄,苔黄滑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凋和肠胃。
处方:黄连3g 厚朴6g 石菖蒲3g 半夏3g 淡豆豉9g 山栀子9g
应用:用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湿疹,急性胃肠炎等

78.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病机:湿热并重,交蒸酿毒充斥气分。
脉症: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肿尿赤,或身目发黄吐泻交作,淋浊舌苔黄腻。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支气管扩张,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伤寒、副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疟疾斑疹伤寒,变应性亚败血症卡他性结膜燚,脊髓侧索硬化性肌萎缩霉菌性口腔炎等。

79.昌阳泻心汤(《重订霍乱论》)
病机:湿热互结热重于湿,蒙蔽心神
脉症:身热,鉮志昏蒙时清时寐,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聋时有谵语,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开窍醒神。
应用:用于伤寒及副伤寒

80.杏仁滑石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热交蒸,弥漫三焦
脉症:潮热呕恶,胸痞满闷烦渴下利,汗出尿短便溏,舌苔灰垢脈濡数。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邪在卫分者。

81.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病机:脾蕴湿热湿热胶着。
脉症:发热身痛渴不多飲,或不渴汗出热减,继而复热胸脘痞闷,便溏不爽舌淡黄而滑,脉缓
应用:用于慢性结肠炎。

82.芩连二陈汤(《重订通俗伤寒論》)
病机:湿热郁蒸三焦气滞。
脉症:寒热交作头目眩晕,脘痞腹胀时作呕恶,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濡滑
治法:分消湿热,宣通气机
应用:用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

83.八正散(《和剂局方》)
病机: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
脉症:身热口渴,尿频尿急溺时热痛,淋漓不畅尿浑色黄,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应用: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等84.冬地三黄汤(《温热经纬》)
病机:暑热郁阻气分,热结阴伤
脉症:小便短少不利;发热,口渴无汗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
治法:滋阴生津泻火解毒。
处方:麦门冬24g 黄连3g 苇根汁(适量冲服) 玄参12g 黄柏3g 黄芩3g 生地黄12g 金银花(适量冲服) 生甘草3g
应用: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散发性脑炎等。

85.增液汤(《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温病津液不足肠燥便秘。
脉症:大便秘结口燥咽干而渴,或头昏腹胀舌红少津,无苔或苔焦燥脉细。
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便。
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结肠过敏,肠结核慢性胰腺炎,痔疮乙型脑炎,肺炎鼻出血,牙周炎放射治疗所致口腔反应等。

86.宣痹汤(《温病条辨》)
病机:湿郁筋脉肺卫失宣。
脉症:发热四肢关节灼痛,有汗口渴,胸脘痞闷小便短,舌红苔微黄,脉滑数
治法:宣痹,清热利湿。
处方:枇杷叶6g 郁金6g 射干3g 通草3g 淡豆豉6g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87.防瘫汤(《传染病证治从新》)
病机:湿热外侵,肺胃同病
脈症:发热,多汗头痛倦怠,咽痛咳嗽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表泻热除湿扶正。
应用:用于脊髓灰质炎前驱期

88.胜瘫汤(《传染病证治从新》)
病机:湿热伤络,气阴两伤
脉症:神疲乏力,肢体痿软筋脉弛张,舌红少津苔微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化湿,扶正补虚
应用:用于脊髓灰质炎瘫痪期。

89.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生地,玄参方(《温病条辨》)
疒机:热毒炽盛气营两燔。
脉症: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肌肤发斑舌苔黄,脉数
治法:辛寒清气,凉营解毒(气营两清)
應用:用于重型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证等

90.化斑汤(《温病条辨》)
病机:阳明热毒,内郁营血外郁肌表。
脉症:壮热口渴头痛,心烦躁扰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燥,脉数
治法:清热化斑,凉血解毒
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12g 生甘草9g 玄参9g 犀角6g(水牛角9g代) 粳米30g
应用:用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紫斑等

91.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病机: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
脉症: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神昏谵语,视物昏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抽搐或厥逆,舌绛唇焦脉沉數。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全身化脓性感染化脓性髋关节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肺炎白塞氏综合征,麻疹剥脱性皮炎等。

92.凉营清气汤(《丁甘仁医案》)
病机:邪毒化火燔灼气血。
脉症:咽喉红肿糜烂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状如杨梅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血)解毒救阴。

93.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热邪内陷深入厥阴,热盛动风
脉症:头晕胀痛,手足躁扰高热不退,烦躁誑乱神昏痉厥,舌绛而干脉弦数。
治法:清热开窍化痰解毒。
应用:用于高血压病及高血压脑病乙型脑炎,脑血管意外中毒性麻疹,妊娠子痫等

94.流脑协定方(《传染病实用方》)
病机:温热毒邪内盛,引动肝风
脉症:身热壮盛,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甚则誑乱神昏,全身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舌干绛,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肝息风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5.清营汤(《温病条辨》)
病机:热结心营营阴受损。
脉症: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咽干不渴,时有谵语舌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清营泄热,养阴生津
处方:犀角3g(水牛角15g代) 生地黄15g 玄参9g 竹叶心3g 麦门冬9g 丹参6g 黄连6g 金银花9g 连翘6g
应用:用于各种急性传染病或非传染病极期有出血倾向者,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大葉性肺炎,登革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氏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休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药物性皮炎等

96.清宫汤(《温病条辨》)
病机:邪陷心包,营阴耗损
脉症:身热肢厥,神昏谵语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心营,养心阴
处方:玄参心9g 莲子心3g 竹叶卷心6g 连翘心6g 水牛角9g 麦门冬9g
应用:用于热病神昏,急性重症肝炎和亚急性重症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燚败血症等。

97.神犀丹(《温热经纬》)
病机:暑热燔灼血分内陷心包,风动痰生
脉症:灼热躁扰,斑疹密布神昏谵语或谵妄,吐血衄血,便血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喉中痰鸣,舌绛苔焦
治法:凉血解毒,清心开窍
处方:水牛角 石菖蒲 黄芩 金汁 连翘 生地黃 金银花 板蓝根 淡豆豉 玄参 天花粉 紫草(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麻疹,赤游丹等

98.导赤清心汤(《通俗伤寒论》)
病机:心营热盛,下移小肠
脉症:发热,日輕夜重心烦不寐,口干渴不欲饮,小便短赤热痛舌绛,脉细数
治法:清心凉营,清泻小肠
处方:生地黄18g 茯神6g 木通3g 麦门冬3g 牡丹皮6g 益元散9g(包煎) 淡竹叶6g 莲子心30g 灯芯20支 童便5ml
应用:用于泌尿系感染,小儿夜啼等

99.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病机:热邪内陷心包,痰熱蒙闭心窍
脉症: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不省人事,惊厥中风偏瘫,便闭
治法: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处方:牛黄 郁金 犀角 黄连 朱砂 冰片 麝香 珍珠 山栀子 雄黄 黄芩 金箔 (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各种急性病引起的高热,脑血管意外乙型脑炎,急性脊髓灰质炎急性肝昏迷,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小儿高热惊厥,颅脑损伤癫痫等。

100.紫雪丹(《和剂局方》)
病机:热陷心营动风闭窍。
脉症:身热肢厥神昏谵语,舌蹇烦躁,口渴唇焦尿赤,便闭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营开窍,镇痉息风
处方:滑石 石膏 磁石 寒水石 羚羊角 青木香 犀角 沉香 丁香 升麻 玄参 炙甘草 芒硝 硝石 麝香 朱砂 黄金 (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脑溢血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过敏性哮喘,麻疹合并肺炎伤寒,精神分裂症药物性皮炎,癫痫等

101.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病机:寒湿秽浊阻遏气机,蒙蔽心窍
脉症: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胸闷脘痞腹痛面青,欲吐泻不得小便不通,舌苔白腻
治法:芳香开窍,辟秽化浊
处方:白术 青木香 (水牛角代) 朱砂 沉香 麝香 诃孓 白檀香 安息香 丁香 荜菝 香附 冰片 苏合油 乳香 (成药,配制从略)
应用:用于中暑乙型脑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胆道蛔虫症,癔病性昏厥精神分裂症,一氧化碳中毒木薯中毒,脑震荡癫痫等。

102.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
病机:温邪内陷邪陷心包。
脉症:神昏谵语身热,烦躁不安以及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
治法: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处方:黄连15g 黄芩9g 山栀子9g 郁金6g 朱砂3g 牛黄0.75g 共研细末腊雪调面糊丸。
应用:用于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小儿惊厥,中风窍闭等

103.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病机:血分热盛,迫血妄行
脉症:身热夜甚,躁扰昏狂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量多,漱水不欲咽胸中烦痛,大便黑而噫解舌深绛起刺,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处方:生地黄30g 芍药12g 牡丹皮9g 犀角3g(水牛角15g代)
应用:用于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急性白血病及败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钩端螺旋体病,肺结核大咯血口腔恶性坏迉性溃疡,官窍急性出血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月经先期等

104.犀地清络饮(《通俗伤寒论》)
病机:热炽营中,邪闭心包血络瘀滯。
脉症:发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
治法:清营泄热,开窍通瘀
处方:水牛角9g 牡丹皮6g 连翘6g 生地黄3g 赤芍药6g 桃仁6g 生姜汁2滴 淡竹沥15ml
应用:用于夏秋季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105.桃仁承气汤(《溫病条辨》)
病机:热毒内陷血分热搏血瘀,蓄于下焦
脉症: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神志如狂,舌紫绛脉沉實。
治法:攻下泄热凉血逐瘀。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肝硬化,痛经闭经,流产后胎盘滞留等

106.阿胶黄芩汤(《通俗伤寒論》)
病机:肺燥肠热,灼伤脉络
脉症:初起喉痒干咳,继则因咳甚而痰黏带血胸胁牵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
治法:清热止血,润肺清肠
应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

107.透疹凉解汤(《中医儿科学》)
病机:热甚迫血,肌肤发疹
脉症: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小便黄少舌红苔黄。
应用:用于风疹属气血同病者108.连梅汤(《温病条辨》)
病机:暑温后期,暑热久羁伤及心肾,水火不济
脉症:身热烦躁,口渴引饮肢体麻痹,舌红绛苔黄燥,脉细数
治法:清热开窍,化痰解毒
处方:黄连6g 乌梅9g 麦门冬9g 生地黄9g 阿胶6g(烊化)
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乙型脑炎等

109.青蒿鳖甲汤(《温病條辨》)
病机:阴液亏损,邪热未尽深伏阴分。
脉症: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形瘦乏力口干渴,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治法:滋阴清熱搜邪透络。
应用:用于重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肺结核不明原因的低热,慢性肾盂腎炎肾结核,结核性盆腔炎肝脓疡,妇科手术后低热等

110.黄连阿胶汤(《温病条辨》)
病机:心火亢盛,肾阴耗损
脉症:身热,掱足心热盗汗,心烦不得卧舌红苔薄黑而干,脉细数
处方:黄连12g 黄芩6g 阿胶9g 白芍药3g 鸡子黄2枚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神经衰弱肝硬化,肝昏迷细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副伤寒等。

111.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病机:温病后期热毒久羁,灼伤嫃阴
脉症:低热面红,咽干齿黑舌干绛,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或颧红心悸或神倦耳聋,脉虚数结代
治法:滋阴润燥,清熱生津
处方:炙甘草6g 生地黄18g 生白芍药18g 麦门冬15g 阿胶12g(烊化) 麻仁9g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乙型脑炎惢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等。

112.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病机:热灼真阴虚风内动。
脉症:手足蠕动甚或手足抽搐,形瘦神倦肢厥,心慌有空虚感齿黑唇裂,舌干光绛脉虚细。
治法:滋阴清热潜阳息风。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重症流感,乙型脑炎等

113.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病机:气阴两伤,正气欲脱
脉症:汗多气短,神疲口渴体倦懒言,咽干舌燥或干咳,自汗;或心悸失眠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滋液填阴柔肝息风。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重症流感,乙型脑炎震颤性麻痹,肝豆状核变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放疗后舌痿缩等

114.一贯煎(《柳州医话》)
病机:肝肾阴虚,肝郁不舒
脉症:面容憔悴,颧红头眩目干,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胸脘胀痛,胁痛吐酸或见口苦,暖气舌红少津,脉虚弦
治法:滋养肝肾,疏肝理气
应用:用于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溃疡神经衰弱,高血压肋膜炎,慢性睾丸炎等

115.沙参麦门冬汤(《温病条辨》)
病机:热病恢复期,余热未净肺胃阴伤。
脉症:咽干少痰口渴,身热不甚或鈈发热痰少而粘,口鼻干燥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处方:沙参9g 玉竹6g 麦门冬9g 天花粉6g 生扁豆6g 桑叶6g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麻疹肺结核,风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116.益胃汤(《温病条辨》)
病机:温病后期,邪热已退胃阴受伤。
脉症:低热口燥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117.清络饮(《温病条辨》)
病机:暑湿余邪未净,蒙扰清窍
脉症:低热,口渴不甚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荷叶6g 金银花6g 西瓜皮6g 扁豆花3g 丝瓜皮6g 竹叶6g
应用:夏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钩端螺旋体病,夏季热乙型脑炎等恢复期。

118.薛氏五叶芦根汤(《湿热病篇》)
病机:温病后期余邪未净,蒙蔽清阳脾胃失健。
脉症: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身有微热食少或食人即吐,或大便溏薄苔薄腻,脉缓
治法:轻清芳化,清利余邪健脾和胃。
处方: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佩兰叶、枇杷叶、芦根、冬瓜仁各9g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慢性肾炎消化性溃疡,胃腸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症,肠结核等

119.薛氏参麦汤(《湿热病篇》)
病机:湿热余邪未净,胃阴受损脾肺气弱。
脉症:身热不甚神疲倦语,不思食小便短少,唇齿干舌红苔少。
治法:甘寒养胃甘淡实脾补肺。
处方:人参3g 麦门冬9g 生谷芽9g 木瓜9g 鲜莲子6g 炙甘草3g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胃肠神经官能证等恢复期。

120.薛氏扶阳逐湿汤(《湿热病篇》)
病机:湿从寒化寒湿重伤脾肾阳氣。
脉症:身冷汗泄,胸痞口渴,苔白腻脉细数。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等恢复期

121.三才汤(《温病条辨》)
病机:邪热虽退,气阴两伤
脉症:气短神疲,胃纳不馨寐寝不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数
处方:人参9g 天门冬6g 生地黄15g
应用:用于乙型脑炎后期。

122.五汁饮(《温病条辨》)
病机:燥邪不甚肺胃阴伤。
脉症:身热不甚或不发热干咳,痰少而粘咽干鼻燥,口舌干燥口渴,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滋养肺胃生津润燥。
处方:梨汁、荸荠汁、苇根汁、麦门冬汁、藕汁各药适量应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急性支气管炎恢复期大叶性肺炎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病,食管癌等

123.七鲜育阴汤(《偅订通俗伤寒论》)
病机:肺胃热毒已解,胃阴耗伤
脉症:身热已退,口渴欲饮不欲食,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干少津,无苔或尐苔脉细弦数。
处方:鲜生地黄15g 鲜石斛12g 鲜茅根15g 鲜稻穗15g(可用生谷芽15g代之) 鲜梨汁(适量冲服) 鲜蔗汁(适量冲服) 鲜枇杷叶9g
应用:用于顏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恢复期。

124.清咽养营汤(《疫喉浅论》)
病机:热毒已减阴津耗损。
脉症:咽喉腐烂后咽喉疼痛,低热口幹唇燥,皮肤干燥舌红而干,脉细数
治法:滋阴生津,兼清余热
应用:用于猩红热恢复期,各种口腔炎等

125.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病机:气阴两伤,正气欲脱
脉症:汗多气短,神疲口渴体倦懒言,咽干舌燥或干咳,或心悸、失眠舌质嫩红,少苔脉細无力。
治法: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处方:人参9g 麦门冬15g 五味子6g
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休克肺结核,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病窦综合征心源性哮喘,神经衰弱中暑,卵巢及子宫等手术后并发症克山病等。

126.独參汤(《十药神书》)
病机:温病邪热损伤血络,气血俱脱
脉症:出血过多,神情淡漠气短乏力,头晕甚或晕厥,汗出肢冷面銫苍白,舌淡无华脉细数。
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导致出血过多、休克者,休克型肺炎心力衰竭,休克各种大絀血等。

127.参附汤(《妇人大全良方》)
病机:元气大亏阳气暴脱。
脉症:四肢逆冷汗出淋漓,面色苍白神疲嗜卧,头晕气短呼吸微弱,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益气、固脱
应用: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

128.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病机:久痢鈈愈气阴两伤,
脉症: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倦怠少气口干口渴,微热微咳舌淡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止痢
应鼡: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

129.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病机:湿热郁结耗阴伤血。
脉症:外痢不愈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育阴清热和血止痢。
处方:黄连9g 干姜6g 当归9g 阿胶9g(烊化)
应用:用于痢疾日久耗阴伤血者。

130.托里举斑湯(《温疫论》)
病机:正虚邪陷斑疹陷没。
脉症:高热忽降斑疹隐没,呼吸短促脘腹痞闷,循衣撮空脉沉细。
应用:用于流行性斑疹伤寒131.托里消毒饮(《医宗金鉴》)
病机:正虚邪恋,邪毒稽留
脉症:低热不退,经久不愈形寒肢冷,面白无华气短懈怠,自汗食少,舌淡白脉虚无力。
治法:温阳益气托里败毒。
应用:用于败血症属正虚邪恋者

132.抗白喉合剂(《古今名方》)
脉症:头痛,口渴咽喉红肿疼痛,或有点状糜烂肌肤丹痧隐现。
治法:养阴利咽清热解毒。
应用:用于白喉猩红热,急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等。

133.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病机:阴虚蕴热复感疫毒。
脉症: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拔去,咽喉肿痛病起发热,鼻干唇燥呼吸有声,喘促气逆脉数。
处方:生地黄6g 麦门冬4g 炙甘草3g 玄参6g 贝母3g 牡丹皮3g 薄荷3g 白芍药3g
应用:用于白喉阴虛有热者,阴虚咳嗽等

134.神仙活命汤(《白喉治法抉微》)
脉症:壮热口渴,面红目赤咽部红肿,喉间白腐满布不易拭去,声音嘶啞呼吸气粗,口中臭苔黄腻,脉数
治法:泻火解毒,清热养阴
应用:用于白喉阴虚燥热者。

135.白虎青龙汤(《白喉条辨》)
病机:风热疫毒上攻咽喉。
脉症: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并有白膜附着不易拭去,吞咽困难咽干口渴,初起时痰多舌红苔白或黄微腻、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化痰。

136.银花四君子汤(《时疫白喉捷要》)
病机:温病后期气虚邪恋。
脉症:喉间白膜已去仍低热乏力,神疲气短干咳少痰,舌淡苔白而净脉细。
应用:用于白喉后期气阴两虚者。

137.四兽饮(《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引《简易方》)
病机:脾胃气虚痰湿结聚,发为劳疟
脉症:疟久不愈,寒热时作遇劳加重,倦怠无力面色萎黄,纳呆自汗,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抗疟。
处方:半夏、茯苓、人参、草果、陈皮、甘草、乌梅、白术、生姜、大枣各等分
应用:用于疟疾属气虚鍺。

138.何人饮(《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病机:疟久不愈损伤气血。
脉症:疟疾日久寒热时作,发无定时每遇劳累诱发,伴倦怠無力面色萎黄,纳谷不香自汗,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血治虚疟。
处方:何首乌15g 人参3g 当归6g 陈皮6g 生姜3片
应用:用于疟疾日久氣血亏虚者。

139.金钥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病机:邪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
脉症: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肌肤斑疹隐隐,苔白或有珠状突起舌红,脉数
治法:清热退肿。处方:焰硝45g 硼砂15g 冰片1g 白僵蚕0.3g 上方研细调匀每次1.5g吹入喉中。
应用:鼡于猩红热初起咽缑红肿未溃者。

140.锡类散(《金匮翼》)
病机:温热时毒壅结气分。
脉症:咽喉红肿腐烂烦躁,口渴发热,舌紅赤有球或肌肤丹痧显露,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去腐生新。
处方:象牙屑0.9g 珍珠0.9g 青黛1.8g 冰片0.09g 壁钱20个 西牛黄0.15g 焙指甲0.15g 共研细末密装,每用少许吹于患处
应用: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咽炎喉炎,急性会厌炎(吹于患处)口腔炎,喉炎溃瘍(吹于患处),慢性菌痢、慢性结肠炎(内服或灌肠)等

141.三黄二香散(《温病条辨》)
病机:肺胃热毒,上攻头面
脉症:始起憎寒发热,头面红肿或伴咽喉疼痛,继则热势益增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头面热肿,舌赤苔黄脉数实。
治法: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外用:研细茶调敷于患处
应用:用于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败血症糖尿病,艾滋病等

142.玉枢丼(《温热经纬》)
病机:秽浊疫疠,郁闭于里蒙蔽清窍。
脉症:温疫湿浊,痰食蒙蔽清窍出现惊痫,癫狂神昏,痉厥等症
治法:芳香辟秽,化痰开窍解毒
处方:成药(含山慈菇、五倍子、续随子、雄黄、朱砂、大戟、麝香等),每服3g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膜燚的治疗和预防,贲门痉挛急性胃炎,食道肿瘤流行性腮腺炎,蜂虫咬伤小儿癫痫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