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版图有多大的弟弟有谁

关于成吉思汗杀亲弟弟的问题
成吉思汗一生最引人争议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杀弟、族灭塔塔尔以及西征中的屠杀。关于杀弟问题争议虽不如后两者大,但对理解和分析成吉思汗的成长与性格很有意义。
铁木真一共有三个亲弟弟:哈撒儿、合赤温、贴木格斡赤斤,一个妹妹帖木伦;两个同父异母弟:别克帖儿、别勒古台。除合赤温早夭,别克帖儿被铁木真杀掉外,其余几位都是成吉思汗霸业的中坚人物。
杀弟事件的主角就是也速该别妾所生的别克帖儿,这是至今让蒙古国的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一个事件,曾不只有一个孩子向我提起。被部族抛弃的铁木真与家人在肯特山中以渔猎艰难的生活,“黄金家族”成员沦落到连奴隶都不如的地步,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此时别克帖儿却不断盗抢家中的食物,极大的威胁到了家族的生存。铁木真、哈撒儿曾向母亲高发过别克帖儿,聪慧的柯额伦母亲敏锐的意识到家族可能出现的一场异常危险的分裂,她引用阿阑豁阿五箭教子的故事告诫兄弟之间要保持团结,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铁木真和哈撒儿毫不听劝,以弓箭射杀了别克帖儿。别克帖儿死时倒是很从容,在斥责一番后“端正了坐式,任由铁木真,哈撒儿射杀。”《秘史》,其实从这段记述来看威胁家族生存只是铁木真杀弟的一个显在原因,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别克帖儿有意无意的挑衅着铁木真这个小领袖在家族中的地位。
对于这一违反人伦的行为,柯额伦母亲给予了铁木真最严厉的一次训斥,这位伟大的母亲平生只有两次斥责铁木真,都是因为他与兄弟之间的不和。后一次是由于成吉思汗受到通天巫阔阔出的挑拨与哈撒尔之间产生了裂痕,不过与别克帖尔之间的错误没能挽回。
格鲁塞在评价成吉思汗箭杀别克帖尔这一事件时认为,这客观上反映了他们当时生活的“坚辛与严酷”。杀弟时成吉思汗不过10岁左右,此后草原英雄变得更加“刚强和无所畏惧”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化内蒙古
内蒙古旅游
草原正能量
影音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成吉思汗的二弟―哈撒尔
  成吉思汗曾评论说:“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尔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
  哈撒尔出身于尼伦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贵族家庭,是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的二弟。《蒙古秘史》上译为拙赤合撒儿,《元史》《亲征录》写作哈撒儿,拉施特《史集》译文作为拙赤?合撒儿,《诸汗源流黄金史纲》《蒙古源流》《大黄册》《金轮千辐》《水晶鉴》等蒙文史籍记载为拙赤哈撒尔或哈布图哈撒尔。他生于公元1164年(金世宗大定四年、南宋隆兴二年),卒世时间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在1215年征战金朝后去世的(还有一说是在1227年病故)。  在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古帝国时,哈撒尔立下了丰功伟绩。成吉思汗曾评论说:“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尔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因此成吉思汗特别看重与他患难与共的胞弟哈撒尔。成吉思汗获得巨大的成功,是离不开哈撒尔的支持的。在每个重要关头,哈撒尔都挺身而出,化险为夷。没有哈撒尔鼎力相助,就没有成吉思汗的大业。哈撒尔是长生天恩赐于成吉思汗的得力助手。在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中的全体叔伯和堂兄弟之中只有哈撒尔坐于宗王之列,其余都坐在异密之列,由此可见哈撒尔在黄金家族中的地位。所以他是成吉思汗时代的第二号人物,是蒙古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哈撒尔自幼箭技超人,一生英勇善战。他身健力魁,肩与胸很宽,腰很细,所以他侧卧的时候,能让一条狗从他肋下穿过,并能用双手抓起一个人,把他的脊椎骨像支木箭般地折断。据蒙古历史学家萨囊薛禅记载:一天,成吉思汗要他射一只空中翱翔的秃鹫,百发百中的射手哈撒尔问:“你要我射中秃鹫的哪个部位?”成吉思汗说:“要射中其头部黄纹与黑纹之间。”哈撒尔即张弓搭箭射去,秃鹫应声一头栽了下来。经过查看,箭射中的部位恰恰是成吉思汗所要求射中的部位。  哈撒尔出生在一个动乱的年代。当时金朝政权妄图统治蒙古诸部,金世宗不仅定期出兵劫杀蒙古百姓,而且在蒙古诸部之间进行挑拨离间,使他们长年相互残杀,混战不休。那时的蒙古高原正如《蒙古秘史》中形容的那样“星空抟抟旋转,各部纷纷作乱,谁能在床铺上安睡!都去劫掠财源。大地滚滚腾翻,天下到处作乱,谁能在被窝里安睡!人们相互行残。”哈撒尔的曾祖父俺巴孩汗被金朝残酷杀害。其父也速该在哈撒尔7岁那年也被受金朝唆使的塔塔尔部毒死。蒙古部众纷纷离去,投奔他处。从此哈撒尔一家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在斡难河畔拾野菜,挖草根,捕鱼打猎,过着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险恶的社会环境和艰难困苦的生活经历,不仅造就和磨炼了哈撒尔刚毅的性格,也培养了强者生存的意识。  哈撒尔10岁那年,因不堪忍受同父异母弟别克贴儿争夺猎物的行为,一怒之下与兄铁木真合计用弓箭将其射死。事后母亲诃额伦严肃教育了他们,指出现在形势严峻,你们像雄狮一样内斗,却不知道如何报仇,这样能够成大事吗?在母亲谆谆教导之下,哈撒尔兄弟几个逐渐茁壮成长,养成了尊重亲人、疾恶如仇的性格。一天,同宗仇敌泰赤乌人来捉拿铁木真,妄图斩草除根,哈撒尔手持弓箭进行抵御,掩护铁木真逃出虎口,隐藏在帖儿古捏山的密林里。在哈撒尔14岁时,当时他们一家住在孛儿罕山脚下的桑沽儿河畔。一天来了几个强盗抢走了他家的8匹骏马。铁木真与哈撒尔追赶,沿途巧遇行猎中的孛斡尔出(后来成为成吉思汗著名功臣),于是3人共同追赶强盗。由于哈撒尔与孛斡尔出高超的骑射技能,一下子射死强盗7人,其余见势不妙慌忙扔下8匹骏马逃走。哈撒尔15岁那年,先后两次伴随其兄铁木真到克烈部与王罕结为义父义子。另一次率弟弟别勒古台去札答兰部,会见哥哥铁木真的安达扎木合,并借助他们的势力打败了宿敌篾儿乞部。少年时期的哈撒尔不仅勇敢无畏有着高超的射箭技能,而且尊兄爱弟,处处以保护亲人的勇士自居,受到了母亲诃额伦的赞扬和兄长铁木真的尊重。  1189年,铁木真被尼鲁温蒙古贵族们拥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为了巩固新生的蒙古汗国政权,成吉思汗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怯薛军。是年26岁的哈撒尔浑身充满着英雄气概,箭术精湛,思维敏捷,神机妙算,出手锐利,对成吉思汗忠贞不贰,对强大敌人无所畏惧,因此被任命为云都赤(贴身护卫官),在汗帐前佩刀护卫,并监督军事,行使对逞强跋扈者的砍杀权。同时,哈撒尔可以直接参与汗廷的军机大事,协助其兄长成吉思汗完成统一蒙古诸部的战争,为建立蒙古帝国的宏图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189年(金大定二十九年),成吉思汗当年的安答扎木合不甘心蒙古汗位让铁木真所居,他以其弟绐察儿抢劫铁木真部马群被射死为由,联合泰赤乌、塔塔儿、合答斤等13部3万余兵前来攻打成吉思汗,史称十三翼之战。成吉思汗统率军队进行抵抗。哈撒尔亲自率领先头部队出击,将敌人的将帅一剑刺于马下,敌人惊慌逃跑,十三翼来犯之敌溃退。由于敌众我寡,成吉思汗率队退出了战场,战斗中不少十三翼军士被俘。扎木合用70口大锅蒸煮被俘部向成吉思汗投诚的嫌疑者,倒行逆施,迫使十三翼部众纷纷投靠成吉思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扎木合迅速走向衰败,后来不得已投靠了王罕。  1199年,成吉思汗联合克烈部的王罕征战乃蛮部。但是在战斗即将打响之际,王罕听信扎木合的挑拨,率部退出了战场。在得到消息后,为了保密起见,成吉思汗与哈撒尔单独商量,共同决定退师萨里河。可见成吉思汗每每遇到重大军情时,总是与哈撒尔协商并征求意见。1200年,合答斤、塔塔儿、弘吉剌等部组成联军,进攻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再度与王罕组成联军在贝尔湖地区迎战并大获全胜,杀死了塔塔儿部首领,夺取了他们的全部牲畜和财产,把土地和属民分给各部族。以后,王罕在儿子桑昆的挑唆之下,不顾与成吉思汗、哈撒尔的义父子情谊,决心与成吉思汗一争天下,开始了与成吉思汗的战争。  1203年春天,成吉思汗与克烈部王罕在卯温都尔山展开了一场激战,哈撒尔当时不在成吉思汗身边。这次战斗双方损失惨重,撤出战场后成吉思汗清点人马,身边只剩下2600余人。由于哈撒尔没有参战,也可能是导致战役失败的原因之一。离开成吉思汗的哈撒尔也遭遇到了不幸,王罕的军队在合剌温只敦地方袭击并截获了哈撒尔的妻子和儿女,哈撒尔独自逃往成吉思汗处。成吉思汗见二弟归来大喜,于是与哈撒尔商量破王罕之策,哈撒尔献出诈降之计,派出两名亲信到王罕驻地,诡称自己的妻儿都在王罕处,愿意投奔王罕义父合兵一处,王罕信以为真派遣大将迎接哈撒尔。这时成吉思汗与哈撒尔已向克烈部驻地进军。前来迎接哈撒尔投诚的克烈部大将发觉中计,想逃跑,却被哈撒尔捉拿。成吉思汗与哈撒尔从他们嘴里得知,王罕毫无发觉,正在摆宴作乐。于是率部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王罕包围在折额温都儿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隘口。双方厮杀三昼夜,王罕只身逃出,但在途中被乃蛮部人擒杀。蒙古高原上的古老而势力强大的克烈部就这样消亡了。在这场统一蒙古的战争中,哈撒尔施以计谋,为彻底消灭劲敌,赢得战争转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204年,成吉思汗与蒙古高原上最后的劲敌乃蛮部进行了决战。在战斗中,乃蛮部的太阳汗望见一员大将率中军冲杀而来,忙问身旁的扎木合,“来人是谁?”扎木合巧妙地回答道:“是诃额伦用人肉喂养的儿子哈撒尔,他身高力大,能吞食三岁小牛;身穿三层铠钾,能拽三头犍牛;把背弓带箭的人整个吞下,也噎不着他的喉咙!在他发怒时,弯弓可同射三箭,能翻越远山,把10人、20人一起射穿!大拽弓能射900度,小拽弓也能射500度。”太阳汗听后十分畏惧,慌忙率部逃向纳忽昆山。成吉思汗与哈撒尔指挥军队将纳忽昆山紧紧围住,第二天捉住太阳汗,蒙古高原上最后的劲敌乃蛮部就这样灭亡了。在哈撒尔的辅佐之下,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蒙古各部。  1211年,成吉思汗开始对金朝作战。1213年的秋天,成吉思汗兵分两路对金展开了强大的军事进攻,命哈撒尔组成左路军,深入到金国腹地,进攻中都以东各州府和辽西地区。哈撒尔一路奋勇作战,率左路军直逼金北京。北京(今内蒙古宁城)金朝大将奥屯襄统帅20万大军不敌哈撒尔统帅的蒙古大军,奥屯襄大败并退守北京城,哈撒尔率军对北京城展开了强大的攻势,在凌厉的进攻下,守城金兵投降。攻克北京后哈撒尔乘胜追击,归途中又攻克金国东北诸城镇,而后沿洮儿河回到了蒙古本土。对金的作战充分体现出了哈撒尔的军事统帅和指挥才能。  从1189年铁木真被蒙古部推举为成吉思汗,到1206年建立蒙古大帝国为止的18年中,在统一蒙古诸部的征战中,由于哈撒尔作为勇猛无敌的将帅立下卓著功勋,成吉思汗因此将崇高的官位和封号授予他和他的儿子们。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将征服的领土与属民分封给了自己的黄金家族成员。哈撒尔作为这个家族中的功臣,最初分得了四千户属民,并且得到了蒙古民族的发源地额尔古纳河流域富饶的土地。具体地域为:北至外兴安岭,东达大兴安岭,南抵呼伦湖、贝尔湖,西到石勒喀河、斡难河。哈撒尔封地的东北与幼弟斡赤斤的封地为邻,南靠三弟哈赤温封地,西接异母兄弟别里古台封地。境内有额尔古纳河、斡难河、德尔布干河、根河、海拉尔河、乌尔逊河。包括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蒙古国的一部分地区。按照成吉思汗的命令,哈撒尔的封地享有特殊的地位,有权确定子孙的继承权,有权成立兀鲁思,有权以汗作为称号。因此,有相对的独立性,实际上是大蒙古国境内的一个封国。  哈撒尔分得的领地和属民广而多,又有自己的军队,仅次于幼弟斡赤斤。哈撒尔及其后裔子孙在分封的领地上额尔古纳河流域、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游牧生息,仅80年间就由原来的40人繁衍成了800人,因而元世祖忽必烈发出了“哈撒尔的兀鲁斯强大而富有”的感叹。元朝追封哈撒尔后王为齐王封号。  哈撒尔是近现代科尔沁及其分支部落的始祖,该部是由蒙古帝国时期的哈撒尔千户属民发展演变而来的。科尔沁部蒙古族是中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口占据我国蒙古族人口的一半以上。科尔沁及其分支部落包括: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阿鲁科尔沁、四子王、茂明安、乌拉特、和硕特等蒙古部落。  成吉思汗说:“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尔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孛儿只斤?苏和)
内蒙古新闻
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管内蒙古网络文化协会主办
Copyright&&
活力内蒙古网络媒体联盟 [蒙ICP备号-1]孛儿只斤·阔列坚_百度百科
孛儿只斤·阔列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孛儿只斤·阔列坚(约1208年—约1238年),第六子,所生。他虽然是庶子却很受父亲宠爱。后来他随征俄罗斯的时候因箭伤而死。
孛儿只斤·阔列坚生平考证
孛儿只斤·阔列坚出生时间
的出生时间,诸史未载。而他的母亲忽兰哈敦嫁于成吉思汗是在消灭之后。关于这场战事,法国亚洲史学家格鲁塞在《草原帝国·征服乃蛮部:蒙古的统一》一节中记载:“于是他()于1204年春,在《元史》称之为帖麦该川、《秘史》称之为特木因-基也尔附近的地方召开了或部民会议。大多数军事首领们以为春季马瘦,宜待秋季行动。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和他的叔叔答力台赞成攻其不备,以奇制胜。成吉思汗赞赏他们的战斗热情,遂进兵伐乃蛮 .... 这是一场激烈、可怕的遭遇战。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儿统率中军,显示了领导才干。到晚上,蒙军取胜 .... 蔑儿乞部首领脱脱随逃走。蔑儿乞部小酋长带儿兀孙主动投降,并将爱女忽兰嫁给了成吉思汗。”[1]
因此,出生的时间最早是在1205年。最晚似乎应该是1209年,这一年成吉思汗发动征服西夏的战争并在此之后一直在外作战。
孛儿只斤·阔列坚早年经历
早年的经历,依然没有足够的历史记载。依据当时蒙古人的传统,他应该和他的生母住在一起,获得与生母一致的地位,并有权继承生母的宫帐、属人和财产。阔列坚的生母是成吉思汗的二皇后忽兰哈敦,根据&元史·后妃传&的记载,她居住并主持第二斡耳朵。(《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五编·斡耳朵》:“古的ordu,此言营帐或宫殿;中世纪时从突厥语移植到蒙古语中,始译作ordu,继译作ordo”)《史集·铁木耳合罕纪》载:“成吉思汗的斡耳朵共九个:四个和[另外]五个斡耳朵”。“四个大斡耳朵”位于“三河之源”,是成吉思汗龙兴之地。第二斡耳朵即哈剌屯,阔列坚早年就生活在这个宫帐里。(斡耳朵的地望,先生曾有专文详考,《龙庭崇汗--大蒙古国斡耳朵的构筑和布局》:所称“四个大斡耳朵”,系指前期于“三河之源”地区建立的四个斡耳朵,即:“的阔帖兀阿阑”、“萨里川的哈老徒”、“土兀剌河的黑林(合剌屯)”和“的阿鲁兀忽可吾”。就这四个斡耳朵的布局来看,各占一方而共同构成一个四边大致相等的棱型:“阔帖兀阿阑”在东、近水,宜春季放飞;“哈老徒”在南、居川,宜夏季避暑;“哈剌屯”在西、依林,宜秋季围猎;“阿鲁兀忽可吾”在北、傍谷,宜冬季趋暖。所称“另外五个斡耳朵”,系铁木真后期于“杭海答班”地区建立的四个斡耳朵。即“不花因失灰”、“龙庭”、“按坦孛都罕(按坦火尔欢)”和尚属推断的“达兰达葩”,以及乃满国兀里朵”?
孛儿只斤·阔列坚南征北战
登上历史舞台已是成吉思汗征战史的晚期,作为幼子他的名字出现在封授的记录中,《史集·成吉思汗纪》:“分给长子汗的军队有四千人,分给第二子汗的军队有四千人,分给第三子窝阔台汗的军队有四千人,分给第五子阔列坚的军队有四千人”。“兀鲁思”的含义,俄罗斯学者曾经在《蒙古社会制度史·古代蒙古人的社会制度》中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译作分地、封地;不过,纯粹游牧的蒙古人,更喜欢把兀鲁思理解为人,而不理解为领土。事实上,兀鲁思一词的原始意义也本来是人。由此,兀鲁思一词也可以译作,即联合在某一分地里或建立领地的人民。”《史集·万夫长、千夫长和成吉思汗的军队简述》一书中非常详细的记录了所属人民的部属“八鲁剌思部人千户、捏古思部人脱斡里勒千户、捏古思部的[另一个]脱斡里勒千户(第四个千户各本均缺)”。但是,阔列坚的禹儿惕即领地在哪里,都没有明确记载。英国学者波依勒在一文中指出《史集·忽必烈合罕纪》里提到的“”事实上是“阔列坚(Kolgen)”(猴儿年,忽必烈到达哈剌和林境内,遇到了的全部四个斡耳朵和曲律的斡耳朵,便把这些斡耳朵送了回去。阿里不哥派遣急使去请求宽恕,忽必烈合罕准许军队分散回到各自所属的禹儿惕,并将阿里不哥的斡耳朵和及成吉思汗、曲律的斡耳朵遣回各自的禹儿惕),那么他的禹儿惕在哈剌和林附近,或东南、今阿尔泰市一带。在成吉思汗的“忽必”即兀鲁思封授中,享有与三位兄长相当的地位,这与《元史·宗室世系表》“阔列坚,母忽兰皇后有宠。太祖爱阔列坚,视如嫡子”的记载相符合。
孛儿只斤·阔列坚死亡之谜
关于的死亡日期和地点,《元史·宗室世系表》仅载:“太宗七年,从拔都伐斡罗斯,中流矢卒”。这场战事,无疑是被称为“长子长孙西征”、旨在征服欧洲的军事行动。指挥参与这次远征的均是蒙古各系的长者,《元朝秘史·卷十四》:“如今再命各王长子拔都、不里、、等做后援征去”,这里提到的四人分别是成吉思汗长妻四子的直接继承人。格鲁塞在《草原帝国·拔都和速不台在欧洲的战役》一节中详细记载了参战诸王名单:“拔都的兄弟、和;窝阔台之子贵由和合丹窝阔台之孙海都;之子蒙哥;之子拜答儿和孙子不里。真正的领导者是征服波斯、罗斯和中国的胜利者,他现在已是60岁左右的人了”[2]
。同一作者在另一著作《蒙古帝国史·窝阔台在位时期蒙古对欧洲的征服》一节中再次提到了参战人员,依然没有。瑞典籍学者在《多桑蒙古史》则补充了“术赤子唐古惕、拖雷子不者克、窝阔台弟阔列坚”,但是没有提到“窝阔台之孙海都”,依据后文:“1236年春,诸王各自其地率领所部军队会师于不里阿耳边地,首先征服此族” ,各军因驻地不同导致出兵日期各一可能是造成记载不同的主要原因。“1237年春,蒙古诸王进击,灭其一部分部众;另一部分西徒,余者降蒙古”,“1237年12月,拔也烈赞”。多桑的著作尽管点到阔列坚参加西征的事实,但是在接下来的战事过程中没有只言片语提到他。俄罗斯学者哈麦尔在《钦察的金帐汗国史》中非常肯定的说:“拔都、、贵由汗、、、合丹和不里一同围攻阿儿盘城(即也烈赞),接着,他们又占领了亦客(今科洛姆纳)。阔列坚在那里受伤死去。”据此,成吉思汗的庶子、第五子阔列坚在1237年12月至1238年春之间,战死于今俄罗斯的科洛姆纳市,死亡时大约30岁。
孛儿只斤·阔列坚历史地位
尽管出生较晚甚至幼于多数侄子,在短暂的人生中也没有立下足够的勋劳,依然凭借“子以母贵”获得成吉思汗家族继承人应得的荣耀。仅从成吉思汗家产的划分来看,他的地位并不低于四位兄长。阔列坚共有四子,长子名忽察,被授予六千人,并赐予父位。忽察子兀鲁带(《元史点·宗室世系表》作忽鲁歹),随侍。兀鲁带子也不干,并没有如同其父亲一样坚定的站在忽必烈一方,在朝的内战中依附西北叛王战败被俘,“按札撒处置”。从此,阔列坚支系的地位受到空前打击,其后王再也没有恢复如成吉思汗长妻四子后王同等的尊敬。
孛儿只斤·阔列坚史籍记载
,母忽兰皇后有宠。太祖爱阔列坚,视如嫡子。太宗七年,从伐斡罗斯,中流矢座。
四子,长曰忽察,嗣父封,卒。
子忽鲁歹嗣,至元二年封河间王,从皇子屯。劫那木罕以叛。忽鲁歹自拔来归。卒。
子也不干嗣。二十一年,那木罕再镇北边,屯塔密儿河上,也不干从,二十四年,乃颜叛,也不干率所部东走应之。驸马润里吉思、大将土土哈疾追七昼夜,及于孛怯岭,大败之。也不干奔客鲁涟河。土土哈收其余众,沿河而下,遇叛王也铁哥,击败之,禽叛王。哈儿鲁、乞卜察克、等部新附之民,至是来归。明年冬,也不干入寇,卜都马失、塔不台、忽剌忽、等先后败之。未几,为千户答答呵儿所获,。
雷纳·格鲁塞[法] 龚钺译 翁独健校 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一版 p273-274
勒内·格鲁塞[法]著 蓝琪译 项英杰校 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一版 p336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弟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