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条机安全操作规程怎么调速度?

HY31型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原理分析_工业自动化_中国百科网
HY31型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原理分析
    &&&&& 随着市场对成纱质量要求的不断进步,用户厂对纺机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并条机的要求就是加装短片断自调匀整装置。由于并条机的并合作用,对长片断重量偏移和短片断周期性质量波动是无法解决的,而且并条机对棉条产生牵伸不匀。而在加装自调匀整装置后,就能自动有效地检测喂进棉条不匀并能实行在线检测、在线调节牵伸倍数,从而控制输出棉条的质量。因此可以看出,并条机加装自调匀整装置对控制成纱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并条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HY31型并条机是我公司2003年的重点招标项目,该机为单眼高速并条机,最高出条速度可达1000m/min。为适应市场需要,进步成纱质量,我们选用了中国航空产业第一团体公司第六一三研究所研制开发的BYD-Ⅲ型短片断自调匀整装置。&&&&&&&&&   BYD-Ⅲ型自调匀整装置是一种适合高速并条机的开环式短片断自调匀整装置,通过高效的控制系统和高性能的微机系统,能够精确检测喂进棉条中的短片断不匀,通过使用快速响应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实现对棉条支数偏差的快速匀整。它采用定长检测、定长控制的匀整方式,对并条机进行控制,能够对喂进棉条中最短至1mm以上长度的片断进行检测和控制,具有完善的系统自检测功能和棉条在线检测功能,能够在线显示多项工艺、质量、产量等数据,并能根据用户设定的质量极限发出报警,自动停车。&&&&&&&&   &图1扼要表示了BYD-Ⅲ型自调匀整装置的组成及匀整原理,根据各个组成部件在系统中所承担的任务,可以把该系统分成三个部分,即:检测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喂进的棉条经过凹凸罗拉丈量部件的加压后,其厚度信号可以代表其线密度信号,凹凸罗拉中的凸罗拉随着喂进棉条压缩后的厚度变化而发生移动,位移传感器把这个代表喂进棉条线密度变化的位移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送进计算机,计算机将该信号与设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差值,并存储下来,当该信号对应的喂进棉条到达主牵伸区的纤维变速点时,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伺服电机的转速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中罗拉的转速,进而改变并条机的主牵伸倍数,修正喂进棉条的偏差,使喂进棉条得以匀整。&&&&&&&& 牵伸完成后的输出棉条在出条处被出条传感器丈量,计算机根据丈量的数据进行指标计算,并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检测系统&&&&&&&&&   BYD-Ⅲ型自调匀整装置的检测系统包括进条检测、出条检测、和速度检测三个部分。由于在整个匀整系统的控制过程中,都是以喂进棉条的重量偏差为调节基准的,因此,喂进棉条检测的正确性,对整个系统至关重要。该机构位于机后棉条喂进处,包括凹凸罗拉检测机构和丈量精度在0.1%以上的进条检测位移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凹罗拉固定不动,凸罗拉通过气动加压紧靠在凹罗拉上,形成一丈量钳口。由于钳口中输进棉条粗细的变化,使凸罗拉的位置也相应发生变化,凸罗拉的位移由一套连杆机构传递到位移传感器上,使位移传感器产生与棉条厚度相关的电压信号。该机构实际检测的截面积就是凹罗拉的沟槽宽度与检测厚度的乘积,凹罗拉的沟槽宽度为恒值,变化的只是棉条的厚度它与喂进棉条的线密度必须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原料、品种、喂进量来选择不同规格的凹凸罗拉及加压压力。同时要严格按照要求安装相关的零件和电气元件,消除人为因素,进步丈量精度。这种机构的优点是丈量稳定可靠,不易受外界干扰,操纵使用方便。出条检测机构位于圈条盘的上方,包括门路罗拉和位移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与进条检测相似,所不同的就是门路罗拉的是用弹簧加压,而不是气动加压。该机构能直接丈量出输出棉条的质量,并将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包括棉条的乌斯特条干CV%值、5米片断棉条的重量偏差A%、5米片断棉条的重量不匀率H%以及光谱图等质量指标。这对系统调试和质量监控具有重要意义。速度检测包括测速齿轮和响应频率大于10KHz的测速传感器,全机共有三套,一套安装在凹凸罗拉下面的传动链上,用于检测进条速度,一套安装在输出压辊的轴上,用于检测并条机的生产速度,另一套安装在主电机到差速齿轮箱之间的传动轴上,用于检测输进差速齿轮箱的固定速度。&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整个匀整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中的A/D板和CPU板是进行匀整运算的主要元件。该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处理功能,实时性好。所有传感器的信号直接进进控制系统,其中位移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进A/D变换器,位移量的电压信号经A/D变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处理。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为脉冲信号,直接进进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外界的信号联系是通过KZ模块来实现的,对伺服系统的控制信号通过KF和DJ模块输出的。从而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   执行机构&&&&&&&&&   该机构由差速齿轮箱、伺服电机及伺服控制器组成。从图1中可以看出,输进差速齿轮箱的速度是恒定的,而伺服电机的转速是变化的,这样使得差速齿轮箱的输出转速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中罗拉以后的传动机构的转速,也就改变了主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以达到对棉条匀整的目的。这里重要的是伺服系统的精度、响应时间、动态特性等参数。对伺服系统的要求是:惯性小、转矩大、免维护、响应速度快等。本装置选用的是日本SANYO公司的交流伺服系统,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动态性能好。满足了系统的使用要求。&&&&&&&&&   随着现代纺纱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并条机自调匀整技术的应用已十分重要,其技术和作用已成为并条工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并条机在安装BYD-Ⅲ型自调匀整装置后,对棉条短片断有较好的匀整作用,乌斯特条干应明显好于无匀整状态,对成纱质量有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我公司的HY31型并条机刚刚安装结束,正在开机试运转,对该装置的实际效果,还待以后做棉纺试验时做进一步的验证。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并条机工艺及操作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我的图书馆
并条机工艺及操作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并条机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实现条子的并合作用,由并合促进混合,二是实现对条子的清洁作用。条子的并合作用实现了条子内部纤维的均匀分布,提高了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同时并条机吸风装置可以减少条子中的杂质和短绒。因而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过程中,必须保证并条这两个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1牵伸工艺设置原则(1)头并合根数宜少不宜多,总牵伸倍数宜小不宜大,预并的后区牵伸倍数宜大不宜小,建议预并在5根并合时,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7-1.8倍。(2)预并的后区握持距宜大不宜小,建议罗拉握持距在纤维长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12-20mm,保证纤维伸直平行效果。(3)末并的后区牵伸倍数宜小不宜大,前区牵伸倍数宜大不宜小,前区牵伸倍数越大,后弯钩伸直效果越好,为使前区牵伸倍数尽可能大,后区的牵伸倍数就应减小。一般后区牵伸倍数在1.15-1.2间,以便集中前区一次牵伸。使用自调匀整并条机采用六根并合时,建议后区牵伸控制在1.16倍左右。2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常见的问题是自调匀整参数设置不合理,比如粗节报警门限偏松,造成A%极差太大,粗节数量较多,或者参数设置不一致,比如同一台车的两眼匀整点相差较大。每天对并条机监测及记录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一旦发现监测指标出现异常波动,要及时查找分析原因。同品种工艺参数不一致,甚至同机台两眼工艺参数不一致,是影响匀整效果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并条机出现匀整报警的原因之一。在使用自调匀整并条机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匀整报警,造成匀整报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在生产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自调匀整位移传感器及凹凸罗拉的基准电压值要保证准确无误。(2)自调匀整并条机匀整长度、匀整强度、低速匀整设置等要合理,每2周要进行一次标定,保证以上参数能够满足原料、温湿度等生产条件变化的要求。(3)A%、CV%以及粗节报警值设置要合理,建议根据试验室测试结果,结合并条机监控结果进行设置和调整。精梳纯棉产品建议A%报警值设置在2.0%以内。建议粗节的设置,长度以条筒定长为单位,根据实际粗节情况设置监控值。(4)每隔2小时进行重量标定试验,保证A%波动在规定的控制范围以内。(5)保证清洁及时、温湿度稳定。湿度变化大也是造成匀整报警的原因之一。有的企业在并条操作管理上存在问题,并条机最基本的清洁都难以保证,甚至导致疵点条的产生。同时操作管理中不注重操作手法的规范性,存在高条、毛条、接头搓头、搬条等一系列的操作问题。建议并条在操作管理中,必须规范操作管理,实现整体换段,保证并条清洁状态良好,同时需要规范操作手法,减少乃至杜绝操作不当造成的并条条子疵点。非自调匀整并条机要重点关注条子质量的离线质量监测结果,根据离线监测的质量指标对并条机进行状态维护和操作质量的监督检查。并条机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机械波和纤维伸直平行度不好造成的弯钩纤维。为此要及时对并条机的齿轮啮合状态,胶辊润滑和胶辊表面状态、胶辊带花粘花情况、压力棒返花积尘情况等进行检查,同时对罗拉隔距、牵伸分配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TA的最新馆藏您的位置: 》
国内外纺纱设备及技术发展的四大亮点之一(下)
发表时间:
2014年中国国际纺机展暨ITMA亚洲展览会的纺纱机械评析
1.3 并条机与粗纱机也正在向高速化方向发展
为了提高并条机的输出速度,国外厂商均采用单眼并条技术,如立达RSB-D45型并条机设计速度为1100m/min,实际运行速度可达700~800m/min;国内沈阳宏大、天门纺机、陕西宝成等并条机制造厂,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在展会上也分别展出多款单眼并条机,设计最高速度为800m/min,实际运行速度达到了600m/min,比传统的双眼并条机速度提高了50%。
粗纱机由于普遍采用多电机驱动技术取代原来的锥形轮(又称铁砲)皮带传动,不但提高了各部件(锭子、锭叶、罗拉)运转的同步性,也为提高速度创造了条件。设计锭子速度为1500r/min,实际运行锭子速度可达r/min,比原来机械传动粗纱机的锭子速度提高了200~300r/min。此外粗纱机也仿效细纱机增加了每台设备的锭数,从原来的120锭(标准)增加到150锭以上,最长有192锭,设备生产效率提高,每万锭粗纱机配台可从3台减少为2台。
1.4 细纱机是展出台数最多的机器
国外有立达、德国Zinser(青泽)、丰田及朗维等公司;国内展出的厂家更多,有山西经纬、宏基、贝斯特,江苏马佐里、同和,上海二纺机及浙江凯灵纺机等公司。有的企业同时展出2~3台用途不同的细纱机。从展出的细纱机分析,除都配置集体自动落纱与紧密纺装置外,其显著特点是向高速化与多锭化发展。
Rieter(立达)环锭细纱机G 32
(1)高速化
高速化是细纱机提高生产效率的标志。国外细纱机设计速度均是25000r/min,实际运行速均超过20000r/min。国内细纱机近几年来在提高速度上也有长足的进步,实际运行速度已接近国外细纱机。如江苏东台马佐里公司DTM-149型细纱机设计速度也是25000r/min,演示品种为T/C 65/35 50S紧密纺纱,平均速度达到23216 r/min;山西经纬纺机JWF1566型细纱机,设计最高速度25000r/min,演示速度也超过20000r/min;浙江凯灵纺机JZ1618型细纱机,演示品种为纯棉40S纱,速度达到23000r/min;上海二纺机EJM198型1820锭超长细纱机,演示品种为50S纯棉纱,速度也达19000 r/min以上。
(2)多锭化
由于细纱机集体自动落纱技术的推广应用,多锭化可以提高装备的生产效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次展出细纱机安装的锭数已从上届的锭/台,增加到锭/台,据对展出部分的细纱机统计如下:立达G32型1632锭数/台,青泽351/72型锭数/台,朗维LR9型1824锭数/台,丰田RX300型1824锭数/台,上海二纺机EJM198型1820锭数/台。
从展出细纱机初步分析,环锭细纱机实现高速化与多锭化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提高制造加工精度增加机架数量、采用整节分段装箱技术减少安装误差;采用高速锭子并与小直径(36~38mm)钢领配套,由于纺纱张力减少有利于速度提高;纺纱全过程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使大、中、小纱纺纱张力趋于一致,降低纺纱断头率;采取车头、车尾双向驱动中间联接传动,牵伸罗拉与钢领板升降均采用电机单独传动,降低传动阻力适应高速生产。
1.5 转杯纺纱机与喷气涡流纺纱机的显著特点是高速高效
(1)转杯纺纱机
立达全自动转杯纺纱机R 60
瑞士立达公司与德国Schlafhorst(赐来福)公司展出的R60型与Autocoro8型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由于采用小直径纺杯(26~28mm),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R60型采用空气轴承传动纺机设计,纺杯最高速度为17.5万r/min,纺32S纱实际运行速度在15万r/min左右。Autocoro8型由于采用单锭直接驱动,设计纺杯最高速度为20万r/min,展会上纺30S纱,纺杯速度为14.5万r/min,引纱速度达到230m/min以上。每台设备纺杯数R60型从原540头增加到600头,Autocoro8型从原480头增加到552头,使单机生产效率提高了15%以上。此外立达公司与赐来福公司在这次展会上还推出了两台最新型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立达R35型每台可配460个纺杯,纺杯最高速度12万r/min,比原来R923型生产效率提高15%~20%。赐来福BD-6型每台可配480个纺杯,并把全自动转杯纺纱机上许多关键技术移植到BD-6型半自动转杯纺纱机上,提升了设备的先进性,尤其是采用数字化接头技术,使接头处的强力达到全自动纺纱机水平;设计纺杯最高速度12万r/min,展会上演示纺纯棉10S纱,纺杯速度为10.5万r/min,引纱速度超过200m/min,充分显现其高速优质的特性。
这次展会上国产转杯纺纱机也显示出许多新亮点,浙江日发公司推出了一台S40型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纺纯棉36S纱时,用36mm纺杯,速度达到13万r/min,自动接头技术已接近国外同机型水平。展出半自动转杯纺纱机有山西经纬、宏基,上海淳瑞,浙江泰坦、精功等企业。其共同特点是机器纺杯头数增加、速度提高,设计纺杯速度为12万r/min,实际运行速度纺30S细号纱时均已突破10万r/min大关,达到10.5万~11万r/min。每台机器安装纺杯数,上海淳瑞E480型为420个,山西恒新1612型为400个,精功JGR231型也是400个。此外,机器均可配电子清纱器与自动上蜡装置供用户选配。
(2)涡流纺纱机
涡流纺纱机是目前众多纺纱设备中速度最快、生产效率最高的一种新型纺纱设备。这次展会上村田公司与立达公司展出的涡流纺纱机又有新的亮点。
村田公司展出的870型机型比原来861型速度更快、锭数更多,设计速度从450m/min提高到500m/min,锭数从80锭增加到96锭,使单机生产效率提高近30%。展会上870型涡流纺纱机演示速度纺30S粘纤纱达到500m/min,效率仍在95%以上。立达公司展出的J20喷气纺纱机系双面机,每台有120个纺纱锭。据了解该公司正在开发200个纺纱锭的喷气纺设备,该机设计速度为450m/min,实际运行速度在420m/min左右。如正常生产速度能达到400m/min,则每锭的产量是环锭纺的20倍,用4~5台870型或4台J20型设备,就可达到环锭纺1万锭的生产能力。故高速度与高效率是涡流纺的最大优势。
此外这次展会上江苏华芳科技公司也展出了HFW80型喷气涡流纺纱机,具有多项发明专利与知识产权,设计速度为230~450m/min,实际演示速度纺纯粘纤30S纱为410m/min,效率达到97%。设备价格是进口机器的2/3,如批量生产后可作为企业选用取代进口。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亮点之二
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主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ISSN    CN11-1714/TS
邮件订阅最新导读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纺织机械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纺织机械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0号),提高纺织机械工业竞争力,实现纺织强国提供装备技术支撑,现就纺织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纺织机械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纺织机械工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整机制造和零部件生产配套体系,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至2008年底,规模以上纺织机械企业近千家,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占世界纺织机械市场的25%。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新型纺织机械开发能力逐步提高。年产20万吨成套聚酯装置、日产200吨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的国产化应用,使我国在涤纶、聚酯装备制造领域居世界先进行列;自动络筒机生产实现了较大突破,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三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我国成为世界四大自动络筒机生产国之一;剑杆织机、电脑横机、高速经编机等产品实现了产业化,非织造布机械在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上取得了积极成果。我国纺织机械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传统的棉、毛、麻、丝等纤维加工设备比重较大,差异化、节能降耗等新型、高端产品仍主要依靠进口,年进口额高达40亿美元,占国内纺织机械市场的近40%。二是专用件和配套件生产水平不高,整机产品稳定性较差,2008年辅助装置和零配件进口额4亿美元,占国内纺织机械部件市场的40%。三是“两化”融合水平较低,纺织机械设计制造集成化、模块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应用还不普遍,产品自动控制水平较低,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融合水平亟待提高。四是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为纺织机械行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纺织机械工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提升纺织机械工业的整体水平,增强纺织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增强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优化纺织工业结构,加快实现纺织强国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满足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对技术装备需要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转变纺织机械工业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两化”融合,增强纺织机械工业竞争力,为实现我国由纺织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技术保障和装备支撑。(二)基本原则1、坚持纺织机械工业结构调整与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促进传统纺织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装备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快新型纺织机械的研发和产业化,为培育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提供保障;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纺织机械装备,实现纺织机械工业发展模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2、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实现纺织机械设计制造核心技术的突破,提高自主研发水平;通过引进装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纺织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坚持整机制造与专用件、配套件开发相结合。以提高专用基础件、配套件可靠性为重点,加强专用件和配套件研发力度并尽快实现产业化,为提升纺织机械整机装备水平提供保障。4、坚持市场竞争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以政策为引导,健全产品研发、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发展目标增强纺织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纺织机械整体设计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纺织机械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国产纺织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建立和完善纺织机械工业的标准制定、质量检测和市场信息分析等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纺织机械工业“两化融合”步伐,实现纺织机械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年的具体目标是: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无梭织机和主要针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新突破,国产纺织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由60%提高到70%。2、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并推广应用国产产业用纺织机械,使其占全部纺织机械市场份额由目前10%提高到30%,节能减排型纺织机械产品的推广应用水平逐年提高。3、制造工艺水平明显提高。制造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材料利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85%,重点企业制造设备的数控化率由目前的10%~12%提高到15%~20%,主要专用件、配套件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明显提高。三、重点任务(一)大力提升传统纺织机械技术水平。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采用柔性化、机电一体化、模块化结构设计,开发具有差别化功能的化纤设备和具有在线检测、计算机网络诊断和自动控制功能的纺织装备,实现传统纺织机械装备升级换代。重点发展细络联、粗细联等棉纺设备,高速智能型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电脑横机等织造设备。(二)加快新型纺织机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以成套装备的工程化应用为依托,加快新纤维、新材料、产业用纺织机械成套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设备制造和工程化服务能力。重点开发特种和高性能纤维的专用成套设备;大力开发并推广产业用特种织机、经编机、缝编机以及各种高性能的非织造布成套设备和后整理设备等。(三)积极发展节能减排型纺织机械产品。在纺织机械装备中推广应用具有高强、轻质性能的新材料和节能的机电产品,降低纺织机械装备能源消耗水平,为纺织工业整体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重点发展新型印染设备、节能节水的麻纺和丝绸设备等。(四)提高纺织机械专用件和配套件的制造能力。以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基础,加快纺织机械专用件、配套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性能纺纱配件、高速织造专用部件、针织用针等;加快纺织检测检验仪器的研发和生产;推广应用智能化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五)提高“两化”融合水平。加强纺织机械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两化”融合水平,促进纺织机械企业的工艺技术进步和机床数控化率;推广精密铸造、精密冲压、粉末冶金、塑料注塑等精密成型工艺,提高精密加工技术水平;推进适合行业特点和管理要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应用和先进设计软件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六)促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完善产品配套水平;支持中小企业精、深加工,形成以专用件和配套件为支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上下游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支持以产品、技术和产业链为纽带,促进区域合作和产业集群发展。(七)建立健全行业公共服务体系。整合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标准化委员会和各级检测中心等资源,建立行业技术服务平台,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工程化应用和新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和完善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省级纺织机械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增强基础性试验、工程化试验和检测分析能力;加快修订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依托行业协会,建立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行业运行预警机制,及时、准确发布行业经济运行、国内外市场动态等信息,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四、政策措施(一)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对符合产业政策、符合纺织机械工业重点发展方向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支持;重点支持新型纺织机械装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提高质量水平的工程化试验线项目、采用高效节能电机开发的纺织机械装备项目以及纺织机械制造工艺研发、质量检测、工艺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二)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纺织机械技术装备。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国产纺织机械装备的项目,按国家鼓励和使用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相关政策执行,并在技术改造项目安排等政策上予以优先考虑。(三)纺织机械零部件进口税收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高速喷气织机和自动络筒机的纺织机械企业,在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时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进一步研究国家支持发展的其他新型纺织机械进口关键零部件税收优惠政策。(四)加大对纺织机械企业金融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纺织机械企业在上市、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方面给予支持;充分用好出口信贷,扩大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出口。(五)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在纺织机械企业兼并重组中,积极利用市场手段推动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并按有关规定减免契税,对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六)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适时调整纺织工业鼓励、限制、淘汰的技术装备目录,禁止生产已列入淘汰目录中的纺织装备,引导企业发展高效、高质、节能的纺织新装备;加强纺织机械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纺织机械节能、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制修订,提高纺织机械质量水平。(七)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技术咨询、市场开拓、信息引导等方面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协调解决行业问题,为推进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做好服务。附件:纺织机械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重点附件:纺织机械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重点一、传统纺织机械技术提升领域支持重点主要技术目标差别化纤维成套设备改性聚酯成套装备和具有差别化功能的专用纺丝设备提高聚酯纤维多样化、新型化和功能化水平超细纤维成套设备单丝纤度<0.5d,满卷率≥95%日产100吨及以上的锦纶聚合装备相对粘度[η]2.4~2.6±0.015,&&&&&&&&&&&&&& 干切片含水≤0.05%棉纺关键装备细纱机具有模块化设计,能配集聚纺、包芯纱等装置并条机单眼并条机具有开环超短片段自调匀整功能精梳机梳理速度达到400钳次/min粗纱机纺纱速度达到1500r/min,并配置自动落纱与输送装置细络联合机机电一体化程度高,并具有自动联接系统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具有自动接头,纺杯速度达到120000r/min新一代自动络筒机卷绕速度达到2000m/min新型毛纺、丝、绢、麻设备高速毛纺精梳机梳理速度达到260钳次/min新型针梳机(毛纺、麻纺)出条速度120m/min,具有自动清洁和自动润滑、电子式自调匀整毛纺立式无捻粗纱机出条速度达到120m/min,搓皮板速度1000次/min新型桑蚕用自动缫丝机吨丝耗水降至1000吨以下,电耗下降10%以上新型煮茧机实现自动化、连续化柞蚕丝自动缫丝机生产效率提高1倍以上绢纺圆梳新工艺成套设备提高产量30%,减少用工50%新型苎麻牵切纺设备减少苎麻梳纺工序,提高制成率10%,&&&&&&&&& 减少用工40%领域支持重点主要技术目标准备设备和织造设备整经机、浆纱机具有在线检测功能,整经机计长精度≤0.1%,浆纱机伸长率≤0.2%数字化高速、宽幅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剑杆织机入纬率达到1200m/min,喷气织机入纬率达到2000m/min特种织机高速双层织机、毛巾织机、双层地毯织机,高速数字化簇绒地毯织机、地毯编织机等填补国内空白新型高速智能化针织机械嵌花型电脑针织横机、电磁选针电脑横机根据不同机型达到双系统或三系统,编织宽度52英寸,机号E3.5~7(多针距)、5、7、10、12、14、15、16,电脑自动控制32~48把纱嘴,编织最高速度≥1.2 m/s高精度、单、双面系列圆纬编机筒径30~42英寸,机号E28~46单、双面六色电脑调线提花圆纬机转速16~18r/min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转速110r/min新型中动程高速经编机,幅宽218英寸,机号E32,转速2500r/min新型短动程高速经编机幅宽186英寸,机号E36,转速2800r/min多梳栉经编机形成系列,梳栉数达59把及以上拉舍尔高速经编机幅宽170英寸,机号E32,转速2400r/min双针床经编机幅宽84英寸,机号E22,转速950r/min全自动无缝内衣经编机幅宽138英寸,机号E24,转速600~700r/min纺织品试验、检测仪器新型智能化、纤维功能性检测仪器智能型纺织试验、检测仪器采用微机控制、自动测量、光电检测和图像处理技术,配有中文菜单、报表打印、可扩展联机通讯等功能纺织品用张力、强力、透气、透湿、热阻、湿阻、悬垂性、保温等功能性检测仪器设备全自动验布设备纺纱、纱线等全流程生产质量在线检测装置及系统二、产业用纺织品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领域支持重点主要技术目标特种和高性能化纤专用设备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成套设备年产≥200吨,纤维强度≥32cN/dtex,&&&&&&&& 模量≥1100cN/dtex千吨级碳纤维成套装备年产千吨级,纤维品种T300~T700千吨级芳纶1414成套装备年产千吨级,纤维强度≥20cN/dtex,&&&&&&&&& 模量≥460cN/dtex千吨级以上聚苯硫醚长、短丝成套设备年产千吨级以上,纤维强力≥4.5cN/dtex产业用纺织品特种织造和捻线设备产业专用剑杆织机宽重织机幅宽达到12m双轴向经编机幅宽260英寸,机号E12,转速1000横列/分多轴向经编机幅宽105英寸,机号E6,转速600横列/分系列缝编机转速600~1000r/min直捻机最高锭速达11000r/min产业用非织造布成套技术装备及关键单机丙纶纺粘针刺生产线幅宽≥5m,年产量5000吨,带有后处理装置涤纶纺粘地毯基布生产线幅宽4.2m,纵横向强力比1:1.2,&&&&&&&&&&&&& 克重80~150g/m2双组份纺粘水刺裂解法生产线幅宽3.2m,水刺开纤率在80%以上,&&&&&&&&&&& 开纤后单纤达0.075d皮芯型双组份纺粘热风生产线幅宽3.2m,克重50~250g/m2,纤度8~12d高效过滤熔喷生产线幅宽≥3.2m,过滤效率≥70%多头纺熔复合生产线幅宽≥3.2m,速度≥400m/min,&&&&&&&&&&&&&& 强力≥TYPE3(50g/m2)自均压双辊热轧机幅宽≥3.2m,最大线压力150kg/cm,&&&&&&&&&& 最高轧辊温度≥250℃,线速≥300 m/min加工特种材料的梳理针刺生产线幅宽3.2~9m(用于碳纤、玻纤、聚四氟乙稀纤维等)高速针刺机幅宽2.5~5m,针刺频率1500~1800次/min多功能涂层复合生产线幅宽3.2m,4层复合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后处理联合机幅宽1.8m高速自动卷布机幅宽3.3m,速度≥300m/min高效连续式揉纹机幅宽1.5m自动加湿机幅宽3.2m,给湿量15~1800g/min三、节能减排环保装备开发领域支持重点主要技术目标智能化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印染全流程、多机台工艺参数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丝光碱浓度控制精度±2g/L,PH值控制精度±2%,温度控制精度±0.5℃,张力控制精度2%,烘房湿度测量精度±1.5%RH印染车间在线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化学品自动配液与输送系统上料能力100L/min,最大分配速度70L/min,助剂分配精度±2%,浓度控制精度±2g/L印花机自动对花等系统相邻圆网对花精度≤0.1mm, 任意两位圆网对花精度≤0.2mm节能环保通用系统水、热能高效回收、过滤和再利用系统水的回用率由10%提高到30%,减少蒸汽消耗20%, 处理后废水的COD值为60mg废气净化、回收系统节能空调和滤尘系统功率2.2kW,机组二级最大过滤面积可达67m2,处理风量可达90000m3/h专用节能风机细纱机节能专用风机装机功率1.1kW,纺织空调节能风机主风机平均装机功率22kW高质、高效、环保的纺织印染设备高质、高效连续式印染成套设备生产线速度70m/min及以上,实现高效水洗、高效烘干与定形,精密印花,低温、短流程染色织物及纤维常压等离子体改性设备在大气压下实现对纺织面料的连续处理;处理面料幅宽为1.6m以上,车速40m/min以上针织物连续练漂水洗生产线连续式,生产线速度50m/min,低张力检测与控制系统小浴比染色机浴比不大于1:8低温染色、超声波水洗、棉织物转移印花等节能节水的印染设备与技术机器辊面幅宽1.8~3.6m, 机械车速10~70m/min,工艺车速60m/min配备热能回收系统的定形机减少热消耗20%新型高效毛麻染整设备间歇式设备布速0~400m/min,载荷0~600kg及以上,连续式设备车速0~50m/min,幅宽2m节能节水苎麻脱胶设备研制生物技术或高效煮练助剂的苎麻脱胶新技术与设备,缩短煮练时间、节能节水,提高制成率高效环保的化纤装备万吨级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成套生产设备年产量1万吨,工艺速度60~100m/min,纤维纤度1.5~3d/f聚酯工业的节能减排环保设备与技术每吨聚酯综合能耗不高于80kg标准燃料油,酯化废水中乙二醇含量不高于0.05%,副产物乙醛回收率高于99.5%四、基础件和配套件开发制造领域支持重点主要技术目标纺织装备专用功能件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专用的喷丝板,碳纤维用卷绕头,高性能纤维用计量泵加快研究专件、器材和配套专用装置的新技术;推进新型材料应用,提升制造工艺,实现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指标值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80%全自动、高速卷绕头(机械速度5500m/min),高频加热的热牵伸辊,高精度纺丝计量泵(出口数大于6、流量不匀率≤1.2%)高速锭子和转杯,紧密纺装置;新型开口装置(积极凸轮开口装置,电子多臂装置,电子提花装置),高性能喷嘴,高性能宽幅铝合金综框、钢筘,高性能钢片综新型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储纬器(输纱器),电子选针器新型针布,针刺机针板五、纺织机械企业技术改造重点工艺及技术领域支持重点主要技术指标推广新型节能环保的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工艺设备高效环保节能铸造工艺;墙板等大件喷漆新工艺,新型静电喷粉生产线,黑色磷化技术,离子氮化工艺技术和设备;液态化热处理技术,频谱谐波时效技术等;铬雾回收技术人均年生产铸件由25~30t提高到80~100t的先进水平,能耗达到400~500kg标准煤/吨;淘汰现有电阻式压铸保温炉、煤气炉熔化工艺,采用焦炭炉熔化工艺。推广新型静电喷粉自动线,提高表面涂装质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使用离子氮化工艺和设备,实现小模数齿轮磨擦磨损的轴类零件和异型件微变形强化处理推广高精化、柔性化、多功能复合加工制造技术和设备高速加工、超精密加工技术;五面体加工中心,五轴联动机床,复合机床;大喉深高速度冲床,激光切割机,精细等离子切割机提高制造过程的精密化、柔性化,数控化率达到10%以上,其中骨干重点企业达到15%~20%以上;推广应用“龙卷风”精细等离子切割机,实现中厚钢板非配合尺寸零件的切割,部分替代机加工工作,做到少、无切削加工,材料利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85%推广在线检测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加工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关键零件/新型专件加工过程的在线检测技术应用,CAD/DAE/CAPP/CAM/PDM/ERP的集成技术应用,数控设备的网络化管理技术应用关键零件、新型专件的精加工工序能力指数达到1~1.25,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规划、数控加工及质量检验等工程活动的自动化处理以及在线刀具、生产过程和设备运行监控、加工仿真、文件存储和传输的网络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吕茨勒并条机说明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