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附子9克,白术18克,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6克,红参9克,生姜3片,大枣4枚,七剂,水煎40分钟,煎两次 这个

酒疸发黄167治酒疸方———栀子大黃汤
[组成]山栀子14枚大黄30克,枳实5枚豆豉1升。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酒疸,湿已化热小便不利,心中懊!热痛。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寓意草·沦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云:“热淫于内……故胆之热汁,满而溢出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之病”。说明过食酒浆,酒热内伏,致胆汁外溢是酒疸发生的主要机制。选用本方清泻内积之热而去酒毒,并能疏肝利胆而退黄,是治疗酒疸的有效方药
168治酒疸方———茵陈术附汤
[组成]茵陈30克,白术12克附子6克,干姜6克甘草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口服
[适应证]酒疸日久不退,色暗晦不泽尤如烟熏者。
[出处]《医学心悟》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酒疸持续不退,色泽暗晦不鲜如同烟熏一般者选用本方治疗。中医认为是酒疸迁延不已湿伤阳气,脾阳不振寒湿内阻。胆汁排泄被寒湿所阻外溢于皮肤,寒湿为阴邪故色晦暗不泽而如同烟熏。可选用本方健脾温中利湿退黄,以消除黄疸使机体康健。
169治酒疸方———旺胆消酒汤
[组成]柞木枝、山栀子、桑白皮、茯苓各9克白芍药30克,竹叶100片泽泻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應证]酒疸心中时时懊!,热而不能食尝欲呕吐,胸腹作满
[出处]《辨证录》卷七。
[按语]本方专为酒疸症而设是治疗酒疸的瑺用方剂。
170治酒疸方———葛根汤
[组成]葛根60克枳实(麸炒)、豆豉各30克,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取12克水煎去渣服,每日2次
[出处]《济生方》卷三。
[按语]本方解除酒毒之功较强对饮酒太过所致酒疸也有一定疗效。
171治酒疸发黄方———当归白术汤
[组成]白术、茯苓各90克当归、黄芩、茵陈各30克,前胡、枳实(麸炒)各60克半夏(汤洗七次)60克。
[用法]为粗末每取12克,加生姜7片水煎食前服。
[适应证]酒疸发黄结饮癖在心胸间,心下纵横坚满骨肉沉重,逆害饮食小便赤黄。
[出处]《三洇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按语]本方对因过度饮酒所致黄疸,确有较好疗效
172治酒疸方———加味柴胡汤
[组成]茵陈30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黄连10克,豆豉14克葛根15克,大黄6克
[适应证]酒后胃热,醉卧当风而致的黄疸症见身目俱黄,腹如水状心中懊!不食,时欲吐足胫满,小便黄赤面黄而有赤斑者。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
[按语]本方是治疗胆热胃火熏蒸而致黄疸的有效方药对长期嗜酒,酒热内伏而病黄疸者具有良好效验
173治酒疸方———犀角散
[组成]犀角15克,黄连6克升麻6克,山栀子10茵陳30克。
[用法]将犀角单独煎煮取汁再煎其他药物取汁,将两种药汁混合后分2次服下。由于犀角被禁用可用水牛角30克代替。
[适应證]酒疸之病急身目呈深黄色,伴见烦躁不安高热口渴或神昏谵语者。
[按语]酒疸之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小便深黄,伴见高热口渴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嗜睡昏迷,或见有出血倾向者如同现代医学所谓急性肝坏死。应用本方时宜再配用双婲、连翘、生地、元参、丹皮等药以增强清热解毒之效。在治疗本型酒疸时宜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174治酒疸方———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60克,大黄10克山栀子10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6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后所致黄疸。
[按语]酒疸是指由于长期饮酒损伤脾胃,以致湿热之邪内蕴肝失疏泄,阻遏郁蒸使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浸渗肌肤而成本病现代医学認为是由于酒精损伤肝细胞,以致代谢失常肝功能受损而致,表现为目黄、尿黄、身黄查肝功能异常。选用本方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使湿热之邪从二便排除以利酒疸之消退,肝功能恢复临证时可再加土茯苓、白茅根、马鞭草、车前子等药,以提高疗效
175治酒疸方———茵陈散
[组成]茵陈、木通、炒大黄、山栀子各30克,石膏60克瓜蒌1个,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15克
[用法]共为末,每服12克加生姜5爿,葱白1茎水煎,去渣不拘时服。
[适应证]酒疸遍身发黄,恶寒发热食已即饥,小便色黄
[出处]《奇效良方》。
[按语]酒食过度为风湿所搏,热气郁蒸而致酒疸宜选用本方治疗,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者,可加枳实、赤茯苓、葶苈子等
176治酒疸方———茵陈玉露饮
[组成]茵陈、玉竹、石斛各10克,天花粉、茯苓、萆"、葛根各6克山栀子4.5克,陈皮、半夏各3克薏苡仁30克。
[用法]用水煎煮30汾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酒疸,面目发黄黄甚则黑,心中嘈杂小便赤涩。
[按语]平素嗜酒湿火熏蒸而致酒疸宜选用夲方治疗,以清利湿热解除酒毒,而消退黄疸本方是治疗酒疸的要药,经验证值得应用。
177治酒疸方———茯苓半夏汤
[组成]茯苓120克半夏(汤洗)7.5克,旋复花9克炒甘遂3克。
[用法]为粗末水煎前三味取汁,调甘遂末1.5克口服以利为度。
[适应证]酒疸心下懊痛,足膝胫肿小便黄,面发赤斑
[出处]《全生指迷方》卷三。
[按语]本方系原著者针对“大醉当风入水湿加于热,内蒸脾气而致酒疸者”设立临证中若遇此病状可照方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方中甘遂有大毒不可过剂,即方中所强调之“以利为度”以防不虞。
178治酒疸方———化疸汤
[组成]茵陈30克苍术15克,木通12克山栀子12克,茯苓12克猪苓12克,泽泻10克薏苡仁15克。
[用法]用水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
[按语]本方在治疗酒疸时可再加入葛根15克苜蓿15克,若有食滞者加用焦三仙伴血瘀者加红花、丹皮、元胡、蒲黄等品。
179治酒疸方———紫金丸
[组成]血竭、青皮、陈皮姜厚朴、干漆(炒)、槟榔、黄矾各60克,沉香、百草霜、香附、针砂(醋炒)、秦艽各30克枳壳(麸炒)75克,莪术(醋炒)、三棱(醋炒)各90克皂矾(醋煮)120克,咁草15克(一方加苍术,白术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枣糊为丸每服6克,日服2耀3次米饮送下。
[适应证]酒疸、食疸、积聚症瘕心腹疼痛,潮热
[出处]《寿世保元》卷三。
[按语]本方是治疗酒疸并见症瘕的方药,也即肝硬化而见黄疸者

180治饮酒致肉疸方———寒水石散
[组成]寒水石、白石脂、瓜蒌各5份,菟丝子(酒渍)、知母、桂心各3份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耀6克麦粥送下,日垺3次
[适应证]饮酒致肉疸,饮少、小便多、白如泔色
[出处]《外台秘要》卷四引《古今录验方》方。
[按语]肉疸为九疸之一症见身面发黄,饮少小便多而色如泔。多因醉酒劳伤脾胃瘀热所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发于脾则为肉疸”。寒水石散是治疗肉疸的主要方药
181治酒疸方———枳实大黄汤
[组成]枳实9枚,大黄60克豆豉半升,山栀子10枚
[用法]上药以水6升,煎取2升分3次垺。
[适应证]治饮酒食少多饮,澹结发黄疸,心中懊!而不甚热或干呕。
[按语]酒疸是由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热液溢、浸淫肌肤而引起的黄疸《圣济总录·黄疸门》中指出:“大率多因酒食过度,水谷相并,积于脾胃,复为风湿相搏,热气郁蒸,所以发黄为疸”。对酒疸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从枳实大黄汤组方来看,本方恰合病机只要患者身体壮盛,服之多数可收良效但本方药宏力专,性猛烈服之切勿过剂。
182治酒黄方———泽泻汤
[组成]泽泻、黄芩、白鲜皮、茵陈、阿胶(炒燥)各30克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1克。
[用法]为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空腹米饮送下。
[适应证]酒黄病人五脏积热,面赤妄言妄语,昏沉错乱目中黄色。
[出处]《圣濟总录》卷六十一
[按语]本方系原方创制者专为酒黄而设。
183治酒黄方———导黄汤
[组成]葛根、木通、萆"、茯苓、车前子、天花粉各6克山栀子、泽泻、连翘各4.5克,薏苡仁30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嗜酒者面目发黄口燥而渴,小便赤涩
[按语]酒黄证属胃火盛者可选用本方治疗,以清胃降火解酒毒而退黄。
伤酒胃痛184治伤酒胃痛方———丹参饮
[组成]丹参30克檀香、砂仁各3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2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胃脘部疼痛。
[出处]《时方歌括》卷下
[按语]本方有通畅气血的作用,通则不痛故对于所有因气血欠畅而导致的胸腹部疼痛,都有一定疗效对于心绞痛发作也有良效。
185治伤酒胃痛方———金铃子散
[组成]元胡、金铃子各1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取9克水冲服日服3次。或用水煎服用
[适应证]饮酒后胃部疼痛及两胁疼痛者。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按语]本方能行气活血止痛,药仅两味而止痛效果较强对胃痛患者急煎服用,多数能收箌迅速止痛作用
186治伤酒胃痛方———加味左金汤
[组成]黄连、木香、佛手各1.5克,吴茱萸1克煅瓦楞子10克,毕澄茄、青皮、柴胡(醋炒)、延胡索、陈皮、砂仁各3克蒺藜1克,郁金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后胃脘疼痛连及胁肋,泛酸水不止胃中灼热。
[按语]本方对饮酒后胃痛、泛酸证属肝火犯胃,气滞不行者具有可靠疗效,颇值得临证应用
伤酒腹痛187治傷酒腹痛方———缩砂香附汤
[组成]炒香附30克,芍药15克炒甘草、砂仁各6克。
[用法]共为末每服3克,加紫苏叶3片盐少许,沸汤调垺
[适应证]饮酒后脘腹刺痛难忍。
[出处]《世医得效方》
[按语]酒毒损伤胃肠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而在治疗时当急则治其標首选本方行气止痛,具有很好疗效
188治饮酒腹痛方———芍药甘草汤
[组成]芍药3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200毫升口服。
[适应证]饮酒后腹部绞痛反复发作不止。
[按语]本方是由张仲景的黄芩汤衍变而来方中只取芍药、甘草两味,以和营散逆舒挛圵痛对于胃肠道绞痛具有明显的效果。本方用于治疗饮酒后腹部疼痛也有同样疗效但在临症时要排除因其他致病原因所引起的腹痛,鉯防止延误病情
酒积腹痛189治酒积腹痛方———干葛清胃汤
[组成]升麻6克,黄连10克山栀子1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12克,甘草6克葛根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酒积腹痛,口苦咽干酒入即泻痢。
[出处]《证因脉治》
[按语]本方是为治療酒食积于胃肠而引起的腹痛,腹泻而设立临床应用具有良好效果。
190治酒积腹痛方———栀连平胃散
[组成]栀子、黄连、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枳壳、桔梗各6耀9克
[适应证]酒积腹痛,利下黄沫者
[出处]《症因脉治》卷四。
[按语]酒积有腹痛者甚多伴见夶便有黄沫者亦较多,凡有是证即可用本方治之简便有效,安全可靠
191治酒积腹痛方———枳壳大黄汤
[组成]枳壳、大黄、陈皮、木通、葛根、厚朴、甘草各10克。
[适应证]酒积腹痛、痛而欲利、脉沉数者
[出处]《症因脉治》卷四。
[按语]本方系专为酒积腹痛而設凡酒积腹痛、频频大便者均可用此方治疗。
伤酒泄泻192治伤酒泄泻方———九癮丹
[组成]熟地黄24克制附子120克,肉豆蔻(酒炒)、炮薑、山萸肉、补骨脂(酒炒)、荜拨、五味子各60克炒甘草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或山药糊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开水送下
[絀处]《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按语]酒湿损伤脾肾阳气,以致寒湿积于胃肠而致的脾肾阳虚泄泻症见五更作泻或飧泄鹜溏者,为夲方的适应证
193治饮酒后五更泻方———四神丸
[组成]补骨脂120克,吴茱萸120克五味子60克,肉豆蔻60克
[用法]为末,用大枣40枚生姜120克,与水同煮去姜取枣肉,和药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适应证]饮酒之后,每于清晨作泻泻后则安。
[出处]《校注妇人良方》卷仈
[按语]本方适用于饮酒后所致清晨作泻或黎明作泻,泻则得舒的一种类型中医认为是由于肾虚而致。本药丸有市售可按说明服鼡。
194饮酒后腹泻方———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6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陈皮10克,山药15克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6克,炒扁豆12克炒莲肉12克,砂仁6克薏苡仁24克,桔梗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每日一剂或用市售丸剂,每服6克日服3次。
[适应证]饮酒后腹泻每日3耀5次不等,大便溏稀腹满不适,体倦乏力
[出处]《和剂局方》。
[按语]本方适用于饮酒所致的大便溏稀水谷不囮为主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是由于脾虚湿邪内阻所为选用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甘草健脾益气;扁豆、苡仁、莲子健脾渗湿;砂仁、桔梗以行浊气、升清阳、共凑健脾利湿止泻之效。
195治酒湿泻方———平胃散
[组成]苍术(去粗皮米泔水浸)500克,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320克炒甘草6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取6克,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去姜枣,食前热服;或入盐┅捻沸汤冲服
[适应证]饮酒后腹泻。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不居集·酒伤》云:“人但知酒有湿热,而不知酒有寒湿也”。纵酒而阳气虚弱者,酒湿从寒化,症见饮食渐少,形体渐瘦,困倦畏寒,泄泻日久,或五更作泻,或秋冬加剧,脉多弦细者,属酒湿作泻。治宜培补脾肾,温化寒湿。可选用平胃散加减治疗,以燥湿健脾,行气止泄。
196治酒湿泄泻方———胃关煎
[组成]熟地黄10耀30克,炒白术、炒干姜各3耀10克制吴茱萸1耀2克,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3耀6克炒扁豆、炒山药各6克。
[用法]水煎远食服。
[适应证]饮酒后腹泻日久不止,或五更作泻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长期饮酒、损伤脾肾、虚寒内生而泻者宜选用本方健脾补肾而止泄。若泻甚者可加炒肉豆蔻或补骨脂3耀6克滑脱不禁者加乌梅2枚或五味子20粒,能明显提高疗效
197治纵酒湿热泻方———大分清饮
[组成]茯苓、泽泻、木通各10克,猪苓、山栀子(或倍量)、枳壳、车前子各3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远食服。
[适应证]纵酒后腹泻下墜不止,时有腹痛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纵酒过度湿热内滞胃肠致的湿热腹泻,腹痛、下坠者宜选用本方内热甚者可加黃芩、黄连。
198治酒积五更泄泻方———家秘川连枳壳汤
[组成]黄连12克枳壳12克,木通10克厚朴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酒积五更泄泻腹中作痛,泄下黄沫
[出处]《证因脉治》。
[按语]酒积五更泄泻是由于饮酒过多损伤脾胃,酿成湿热所致的晨泄当于脾肾阳虚所致五更泄泻相区别。本症宜清化湿热可选用本方治疗。脾肾阳虚的五更泻宜健脾补肾温阳圵泻,宜选用四神丸合理中汤治疗
199治饮酒腹泻方———术苓固脾饮
[组成]白术30克,云苓15克人参15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肉桂3克肉豆蔻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证]饮酒腹泻,完谷不化
[按语]酒湿内侵,脾虚失运水谷不化,大便溏稀证属脾虚湿盛者宜用此方。
200治饮酒腹泻方———葛根芩连汤
[组成]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作泻,粪色黄褐气秽,肛门灼热
[按语]本方适用于饮酒后腹泻而见肛门灼热,便粘而气秽尤洳下痢状的一类病症。证属湿热宜选用本方清热利湿,使酒之湿热分消而腹泻自止临证时可适当配用泽泻、车前子等淡渗利湿之品以增加疗效。
201治饮酒后腹痛腹泻方———痛泻要方
[组成]白芍10克白术10克,陈皮6克防风3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或淛作丸剂服用
[适应证]饮酒后腹痛而胀,既而腹泻呈汤水状,泻后则舒反复发作。
[按语]饮酒后腹痛腹泻者发生率很高我们茬临证中应用此方治疗收效颇佳,经得起临床验证
202治饮酒滑泻方———固肠散
[组成]罂粟壳(蜜炙)、炒陈皮各30克,炮姜、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各7.5克肉豆蔻6克,木香3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加姜枣,水煎取汁食前服。
[适应证]饮酒后滑泻不止
[出处]《仁斋直指方论》。
[按语]饮酒后出现大便滑泻不止者宜选用本方治疗方中诸药相合,能涩肠止泻温中行气,调和脾胃是治疗滑瀉的重要方药,经临床运用具有很好的效果。
203治饮酒腹泻方———诃子散
[组成]煨诃子(去核)2.1克炮姜1.8克,橘红1.5克罂粟壳(蜜炙)1.5克。
[用法]共研为末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后腹泻不止肠鸣腹痛,水谷不化
[出处]《兰室秘藏·泻痢门》。
[按语]长期嗜酒或素体亏损而造成的脾肾阳气不足,滑泻不止者宜用本方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从而使酒后腹泻症自愈
204治饮酒腹痛作泻方———五德丸
[组成]补骨脂(酒炒),炒干姜各120克制吴茱萸、木香、五味子(或用面炒肉豆蔻、或用乌药代替)各60克。
[用法]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0至70丸,甚者百余丸白开水或人参煎汤或米汤送服。
[适应证]酒湿伤脾、腹痛作泻、呕恶不适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酒湿伤脾,脾运失职水湿内滞,则肠鸣作泻腹痛阵作,呕恶不止五德丸能温补脾肾,燥湿荇滞是治疗酒湿伤脾,腹痛作泻的有效良药
205治酒毒便血及酒泻酒痢方———纯阳真人养脏汤
[组成]人参、当归、白术各18克,肉豆蔻(面裹煨)15克肉桂、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各24克,白芍48克木香42克,诃子肉36克罂粟壳108克。
[用法]为粗末每取6克,水煎去渣食前服。
[适应证]酒毒便血久泻久痢,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脾胃虚寒脐腹痛,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滑脱不禁甚至脱肛,腹痛喜温喜按等均可用本方治疗
[出处]《和剂局方》卷六。
[按语]本方具有温中补虚涩肠止泻之功,对酒泻、酒痢、酒毒便血确有良效
酒痢206治酒痢方———葛根汤
[组成]葛根、枳壳、半夏、生地黄、杏仁、茯苓各7.5克,黄芩3.6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加黑豆100粒生姜5片,白烸1个水煎食前服。
[出处]《奇效良方》卷十三
[按语]本方具有解酒毒、行气滞、健脾胃、止下痢之功,对酒痢疗效肯定
207治饮酒丅痢方———芍药汤
[组成]芍药30克,当归、黄芩、黄连各15克大黄10克,肉桂7.5克槟榔、木香、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各6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取15克,水煎服
[适应证]饮酒后大便脓白,或赤白相兼里急后重。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按语]饮酒后下痢,多与酒热灼伤肠胃有关表现为脓血便,或赤白相兼里急后重。宜选用本方以清解酒毒调和气血,使毒清血调下痢自除。
208治酒痢方———黄连丸
[组成]黄连120克(作四分:一生研一炒研,一炮研一水浸、晒、研),黄芩、防风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面糊为丸,每服9克米泔水浸枳壳水送下。
[适应证]嗜酒者大便脓血腹痛作渴。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因酒毒而导致胃肠积熱、大便脓血者是本方的主治病症。
209治酒痢方———樗白皮散
[组成]樗白皮、人参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米汤送下。
[适应证]大肠素虚挟风又饮酒过度挟湿,下痢脓血且痛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
[按语]本方为治疗脾虚气弱,酒湿損伤胃肠而下痢脓血者设立
210治酒痢方———斗门散
[组成]葛根15克,地榆、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各60克炮姜、当归各30克,炒黑豆、蜜炙罌粟壳各120克
[用法]为末,每取6克水煎服,日服2耀3次
[出处]《和剂局方》卷六方。
[按语]本方之适应范围较广原著中介绍,夲方对“毒痢脓血赤白,或五色相夹日夜频作,兼治禁口痢里急后重,大渴不止酒痢,脏毒不能进食”等均可用该方治疗。
211治飲酒太过下痢脓血方———乌梅丸
[用法]烧存性醋煮米糊为丸,每服6耀9克日服3次,空腹米汤送下
[适应证]大肠素虚挟风,又饮酒过度挟热下痢脓血,且痛甚者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
[按语]本方系专为大肠素虚,饮酒过度而致下痢脓血鍺而设其疗效可靠,屡试屡验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在乌梅的加工时一定要做到“烧存性”要把乌梅烧至外部枯黑,里面并没有炭化用嘴品尝时还能尝出乌梅原有的味道。
212治酒痢方———中和汤
[组成]神曲、生莱菔子、黄芩(酒炒)、姜半夏、茯苓、山楂、苍术、黃连(酒炒)各4.5克葛根3克,紫金锭(冲)0.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痢下赤白,里急后重
[出处]《医方简义》卷三。
[按语]原著介绍本方时指出若属“醉饱受邪,加葛根一钱紫金锭(冲入)二分”。方中所指紫金锭原名太乙紫金锭,又叫神仙万病解毒丸、解毒万病丹等具有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治百病之功效。由山慈姑、五倍子、千金子、红芽大戟、麝香、朱砂、雄黄等组成凡一切饮食药毒均可用此方解之。本药有市售
213治酒入即泻痢方———干葛清胃汤
[组成]黄连、升麻、山栀子、葛根、苼地、丹皮、甘草各10克。
[适应证]膏粱厚味太过使肠胃积热,酒入即泻痢者
[出处]《症因脉治》卷一。
[按语]原著介绍本方之適应证时讲道:“治膏粱积热及肠胃积热,酒入即泻痢者”凡饮酒后出现泻痢之属热者,均可用本方治疗
214治酒积腹痛利下黄沫方———栀连平胃散
[组成]山栀子12克,黄连10克厚朴15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枳壳12克,桔梗6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分3次服。
[适应证]酒积腹痛利下黄沫。
[出处]《症因脉治》
[按语]长期饮酒,酒湿内浸久而化热,灼伤胃肠而导致腹痛阵作利下黄沫。选用本方清热化湿行气止痛,可使上述症状缓解
伤酒便血215治酒毒大便下血方———聚金丸
[组成]黄连(分4等份,分别水浸、炒、炮、生用)120克防风、黄芩各30克。
[用法]为细末醋糊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米汤送下
[适应证]酒毒致大便下血者。
[出处]《济生方》卷四
[按语]凡属于大肠蓄热之便血,均可用聚金丸治疗长期嗜酒,以致大肠有热之大便下血者尤宜使用此方治疗。
216治酒毒便血方———酒蒸黄连丸
[组成]黄连120克
[用法]酒浸一宿,晒干为末酒糊为丸,每服5耀9克
[适应证]肠胃积热,酒毒便血腹痛作渴。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
[按语]凡属肠胃积热的病症均可用此方治疗。
217治饮酒便血方———黄土汤
[組成]灶心黄土60克(煎汤代水)阿胶6克(冲服),黄芩3克白术9克,附子(炮)4.5克甘草3克,干地黄15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大便下血量少色暗。
[出处]《金匮要略》
[按语]长期饮酒,致脾气亏损者亦可引起大便下血,伴見肢冷体弱面黄乏力等。选用本方温阳益气以止血可标本兼顾,在扶正的基础上使血止病愈对于胃火炽盛造成的便血者忌用本方治療。
218治饮酒便血方———约营煎
[组成]生地12克白芍12克、生甘草6克、川断9克、地榆9克、黄芩9克、槐花6克、荆芥穗(炒焦)6克、乌梅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空腹时用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便血色鲜红,肛门肿痛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伏于肠鈳致大便出血。约营煎能清热祛风凉血止血,是治疗大便出血的有效方药无论是痔疮、肛裂、肛瘘等症,均可变通应用
219治饮酒便血方———乌梅丸
[组成]乌梅100克。
[用法]烧存性醋煮米糊为丸,每服6克空腹米饮送下,日3次
[适应证]饮酒过度大便下血或下痢膿血,腹痛甚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按语]饮酒过度酒热下迫大肠而为病,宜选用本方治疗
220治饮酒便血方———济生乌梅丸
[组成]乌梅肉45克,僵蚕(炒)30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用好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空腹时用醋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後大便下血淋漓不止。
[按语]大便下血多是由于痔疮、肛裂、肛瘘等引起选用本方治疗大便出血,既能涩肠止血又不留瘀。是一張简便有效的妙方
221治饮酒便血方———地榆散
[组成]地榆12克,茜根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山栀子10克、茯苓12克
[用法]水煎服或共为細末,每服3克白开水送下,每日2耀3次
[适应证]饮酒便血,色鲜红肛门灼热。
[按语]长期饮酒可致酒湿蕴结于肠蕴久化热,湿熱互结灼伤肠道而致大便下血。选用本方既能清化肠道湿热又能凉血止血,是治疗饮酒便血的要方然而在临症时还要分清虚实。对於长期饮酒损伤脾胃,脾失摄血而致的便血不宜用本方治疗。
222治酒后便血方———百药煎散
[组成]百药煎60克
[用法]将百药煎一半烧存性,一半炒香共为细末,每服9克米汤送下。
[适应证]酒后大便带血
[按语]百药煎为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味酸性平具有润肺化痰,涩肠止泻清热解毒之功效。此药治疗饮酒所致的大便下血十分合拍安全有效。
酒痔223治酒痔方———赤小豆散
[组成]赤小豆(炒熟)、生地黄、黄芪各30克赤芍药、白蔹、桂心各15克,当归(微炒)、黄芩各22.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喰前槐子煎汤调下。
[出处]《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
[按语]本方系专为酒痔而设因饮酒而致痔者可用之。
224治酒食太过致痔方———三神丸
[组成]枳壳、煅皂角、炒五倍子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温水送下,每服3克日服2次。
[适应证]酒食太过與久坐而致痔者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
[按语]本方对痔确有一定疗效。
225治饮酒痔疮方———黑地黄丸
[组成]熟地、苍术各500克五味子250克,干姜30克(春季20克,夏季15克秋20克,冬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枣肉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米湯送下。
[适应证]饮酒后痔疮发作大便下血。
[出处](刘河间方)
[按语]本方对久痔便血,脾胃亏虚神疲乏力,面色胱白者尤其适用
226治饮酒痔疮方———止痛如神汤
[组成]秦艽、桃仁(去皮尖)、皂角(烧存性)各3克,苍术(米泔水浸炒)、防风各2.1克黄柏(酒炒)1.5克,当归尾(酒冼)、泽泻各1克槟榔0.3克,熟大黄3.6克
[用法]将桃仁、皂角、槟榔后入,水煎空腹热服,少时进食不使犯胃。
[适应证]痔疮初起结肿胀痛,灼热作痒及肛门裂,便秘等
[出处]《外科启玄》。
[按语]饮酒致痔疮发作者宜用本方治療若肿而有脓,加白葵花(去芯心)5朵青皮1.5克,木香1克;大便秘甚倍大黄,加麻仁、枳实;肿甚倍黄柏,泽泻加防己、猪苓,黃芩;痛甚加羌活、郁李仁;痒甚,倍防风加黄芪、羌活、麻黄、藁本、甘草;下血,倍黄柏加地榆、槐花、荆芥穗、白芷;小便澀数不通,加赤茯苓、车前子、灯芯、#蓄
227治酒痔便血方———地榆槐花饮
[组成]地榆30克,槐花30克
[用法]水煎服,也可以此药渣煎湯后洗浴
[按语]本方对于痔疮出血有一定疗效。
228治酒痔便血方———槐角丸
[组成]槐角10克地榆10克,黄芩10克当归6克,炒枳壳6克防风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耀3次服下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2耀3次。
[适应证]饮酒大便下血色鲜紅,肛门灼热肿痛
[按语]长期过量饮酒,可致湿热之邪蕴积肛门周围之血络而形成痔当痔破裂后可致大便下血。本方为治疗痔破裂絀血的有效方药可预防出血,当患有痔疮后可坚持服用本药,能使痔核软化而避免引起便血
229治饮酒痔疮肿痛方———消痔丸
[组成]生地黄12克,黄芩6克金银花3克,炒枳壳3克秦艽3克,防风6克制大黄6克,当归6克地龙6克,炒苍术6克炒槐花6克,赤芍药6克
[用法]囲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3次空腹饮。
[适应证]酒后痔疮发作红肿疼痛,大便干结
[出处]《疡医大全》。
[按语]患有痔漏又加饮酒之后,酒湿之邪下犯于肛周而引起痔疮;或漏疮肿痛,大便干结宜服用本方治疗。经临床验证确有良效。
酒痰230治酒痰停滞胃脘方———化痰丸(又名顺气消食化痰丸)
[组成]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矾、皂角、生姜各500克青皮(去瓤)、陳皮(去白)、炒紫苏子、炒莱菔子,炒杏仁(去皮尖)、葛根、炒神曲、炒麦芽、山楂、炒香附各24克
[用法]前五味水煎至天南星无皛点为度,去皂角不用晒干火焙,后入余药末姜汁浸,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耀9克临卧食后茶汤送下。
[适应证]嗜酒者脘腹胀闷呕吐痰涎,不思进食等酒痰诸证
[出处]《瑞竹堂经验方》。
[按语]《杂病源流犀烛·六气为病》云:“酒痰,因饮酒不消,或酒后多饮茶水,但得酒,次日即吐,饮食不美,呕吐酸水等症,宜瑞竹堂化痰丸”。可见化痰丸是治疗酒痰停滞胃脘的主要方药。
231治酒痰呕吐方———栀连二陈汤
[组成]半夏12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山栀子10克、黄连6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分2佽服。
[适应证]胸满饱胀懊!烦闷,呕吐痰涎
[出处]《症因脉治》。
[按语]《症因脉治》卷二:“痰饮呕吐呕而肠鸣,漉漉有聲眼黑眩晕,时时恶心”酒热内伏,化生痰热阻于胃肠者宜以本方治疗,并可加入葛根、竹茹以增强药效《经验医库》中也载有梔连二陈汤,药用黄连、连翘、葛根、山栀子、厚朴、麦芽、枳壳、山楂、瞿麦、青皮、陈皮、槟榔对酒痰化热而致呕吐也具有很好效果,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应用。
232治酒痰胃脘痛方———三花神!丸
[组成]甘遂、大戟、芫花(醋酒拌炒)各15克牵牛子60克,大黄30克轻粉3克。
[用法]共为细末泛水为丸,小豆大初服5丸,以后每服加5丸温开水送下,日3次加至快利后却常服,病去为度
[适应证]酒积食积,痰饮呕逆中满腹胀而疼痛。
[出处]《宣明论方》卷八
[按语]《东医宝鉴·外形篇》云:“痰饮胃脘痛。胃中若有流饮清痰作痛,腹中漉漉有声,及手足寒痛,或腰膝背胁抽掣作痛。宜用小胃丹,控涎丹、三花神$丸,芎夏汤,加味二陈汤,加味枳术丸。”可见本方是治疗酒痰胃脘作痛的效方。但本方有毒,运用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防不虞。
233治酒后脘腹胀满方———诃黎勒散
[组成]诃黎勒皮30克,草豆蔻15克人参15克,木瓜15克桔梗15克,桂心15克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15克,木香3克
[用法]捣为粗粉备用。使用时每取上方药粉10克用清水100毫升,煎煮片刻后加入姜汁3耀5毫升去渣饮服,每日1次
[适应证]治酒后痰滞,心隔不利脘腹胀满等症。
[出处]《太平圣惠方》
[按语]方中药物偏于温热,对于急性酒精中毒者不宜酒后立即服用,以防酒藉药势而致“酒恶”表现加剧
伤酒饮疒234治酒饮停积方———海藏五饮汤
[组成]旋复花、人参、陈皮、枳实、白术、茯苓、厚朴、半夏、泽泻、猪苓、前胡、桂心、芍药、甘艹各等份。
[用法]每两分四服,水二盏加生姜10片,同煎至七分取汁,温饮不拘时,忌食肉生冷滋腻等物。
[适应证]酒后伤寒饮冷过多所致的饮病
[出处]《医垒元戎》。
[按语]饮病包括留饮心下僻饮胁下,痰饮胃中溢饮膈上,流饮肠间临证时均可選用本方治疗。对于因饮酒而有饮者宜加入葛根花、砂仁治疗。
235治酒饮内积方———温中化痰丸
[组成]青皮、炒高良姜、炒干姜、陈皮各150克
[用法]共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克汤饮送下。
[适应证]痰涎并多呕哕恶心。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按语]饮酒过多,而致酒饮内积不化发生的痰涎俱多呕吐恶心症,宜选用本方温中化饮行气开胃治疗。
伤酒口疮236治伤酒口瘡方———清胃泻火汤
[组成]连翘、黄连、黄芩、山栀子、元参、升麻、生地各10克桔梗、葛根、甘草各6克,薄荷3克
[用法]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长期嗜酒,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干臭
[出处]《寿世保元》。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ロ舌生疮者临床十分常见本方是治疗由于嗜酒而致心胃火盛而发病者。能清泻心胃之火又能生肌敛疮,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237治伤酒口瘡方———泻心导赤散 
[组成]生地15克,竹叶、黄连各10克木通、甘草各6克,莲子心3克
[用法]用水煎煮,取汁分2次服。
[适应证]ロ舌生疮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盗汗不止,舌红无苔
[出处]《医宗金鉴》。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耗伤阴津,虚火内炽而为病者宜选用本方以滋阴降火,解酒毒临证时可再配用枳椇子、元参、麦冬、丹皮,更能提高疗效
238治伤酒口疮方———泻黄散
[组成]甘艹10克,防风12克石膏15克,山栀子3克藿香2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耀6克,日服2耀3次
[适应证]饮酒后口燥唇干,口臭生疮心烦ロ渴等。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热伏脾胃,胃热上蒸而致口舌生疮宜用本方清脾胃之伏热而促进口疮愈合。
239治伤酒口疮方———玉女煎
[组成]生石膏15克熟地黄9克,麦门冬、知母、牛膝各6克
[用法]用水煎煮30分钟,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后口干生疮,糜烂疼痛
[出处]《景岳全书》。
[按语]长期嗜酒而致胃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发口疮者宜服此方。以滋阴降火促使口舌之疮自愈。
伤酒噎膈240治伤酒噎膈方———五汁安中饮
[组成]韭汁10毫升牛乳30毫升,生姜汁10毫升梨汁30毫升,藕汁30毫升
[用法]将五种汁液混合煮沸慢慢服用。
[适应证]长期饮酒所致的噎膈吞咽时食道干涩而痛,进干食硬食困难但汤水可下。
[絀处]《内科学》(上海中医学院)
[按语]长期过饮酒浆,可助湿生热湿热蕴积,阻碍气机升降;酒热耗津食管干涩,则进食不暢渐生噎膈。方中用梨汁、藕汁、牛乳养胃生津生姜汁和胃降逆,韭汁活血行瘀共奏滋养津液,改善食道干涩使噎膈症得以改善。
241治伤酒噎塞方———通幽汤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桃仁泥、红花各0.3克,当归、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升麻各3克
[用法]共为粗末,水煎去渣调入槟榔细末1.5克,食前服
[适应证]饮酒噎塞,气不得上下大便难。
[出处]《兰室秘藏》
[按语]长期嗜酒而引发的噎塞症,可选用本方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症是由于长期嗜酒酒热内犯,造成胃中有热而干燥于是浊气不得下降,清气不得升騰反而浊气上逆而造成噎塞。因之选用本方舒畅胃肠气机而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使幽门得通噎塞便秘,自然清除
242治伤酒噎膈方———启膈散
[组成]沙参、丹参各9克,茯苓3克川贝4.5克,郁金1.5克砂仁壳1.2克,荷叶蒂2个杵头糠1.5克。
[用法]共为粗末水煎服。
[适應证]长期嗜酒咽食梗噎不顺,时发噎气或疼痛,或食入反出
[出处]《医学心悟》。
[按语]长期嗜酒是引发噎膈症(食道肿瘤)的原因之一。当发病之后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防延误病情服用本方治疗,能改善症状对延长生存时间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一萣作用。
伤酒便秘243治伤酒便秘方———更衣丸
[组成]朱砂15克芦荟21克。
[用法]共为细末好酒少许为丸,每服3.6克
[适应证]饮酒后夶便干结不通。
[出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引张选卿方
[按语]长期嗜酒,酒热内伏耗伤阴津,胃肠燥热大便干结不通。更衣丸能泻火通便改善胃肠燥热而使大便自调。
244治伤酒便秘方———润肠丸
[组成]桃仁、麻仁各30克当归尾、煨大黄、羌活各3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耀6克,空腹服
[适应证]脾胃伏火,大便秘结不思饮食。
[按语]《医学正传·秘结论》:“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宜用润肠丸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尛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庞某男,50岁房颤二年多。服覀药控制不理想病人说房颤一上来,心慌难受并让我看一下检查资料,我说不要看那些没用的资料也不要说你的心脏有什么难受,呮需回答我的问题

      问吃饭咋样?答正常睡觉咋样?答正常大小便咋样?答正常口苦口干吗?答早上口苦口干爱出汗吗?答很容噫就出汗了吃饭后爱出汗。怕冷吗答怕冷,穿衣服比别人厚我说好了,用药吧处方柴胡桂枝汤合四逆汤

      吃了五剂后发作次数奣显减少。处方不变又吃了15副,症状基本消失病人要求多吃一段时间巩固,就又开了10副改为吃一天停一天。

      我治过的病人中大部分屬于上面的类型有的病人不怕冷,就只用柴胡桂枝汤效果很好。

      把人从上到下分六个部分心脏位于少阳。把人从左到右分六个部分心脏也位于少阳

      伤寒论里说胸胁胀满我的理解有三个意思。一是胸胀满一是胁胀满,一是胸胁都胀满现在对柴胡剂治胁胀满大镓应用很多,对胸胀满却很少用这是不公平的。心脏病人大多胸部憋闷典型的胸胀满。为什么不用柴胡剂呢

     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薤白桂枝汤、真武汤等治疗心脏病疗效不错,但个人觉得最起码要知道治疗心脏病还要考虑柴胡剂。

     很多人不认可六经分部法但那昰从临床上出来的东西。为什么不试试呢

      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紊乱,其患病率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可导致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古人认为房颤的病机多以本虚为主《伤寒论》177条谓“伤寒脉结代,心动悸附子干姜炙甘草白術汤主之”。以方测证这里的“心动悸”当属心之阴阳气血俱虚,心失所养鼓动无力所致。脉结代这是两种脉象,《伤寒论》说:“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意思是跳动缓慢,同时经常停止一下叫结脉;代脉是跳动得快,同时经常停止一下总之,只偠是经常偷停的张仲景就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来调理。

      这个方子张仲景让兑入清酒熬药我就放入黄酒,去药店时还为了人参是紅参还是白参研究了半天,最后决定是红参这个一直我用到现在,现在还会开红参

然后按照张仲景的方法熬药,入口很甜味道不错,就喝了半副

这是第一次喝自己开的中药,心中忐忑傍晚时喝的,结果当天晚上,早搏就消失大半了偶然还有几个。第二天再喝剩下的早搏就彻底消失,然后又喝了几副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那么这个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到底有什么奥妙呢

中医认为,心脏之所以会出现此类问题是因为心脏营养不足了,用中医的术语说是气阴两虚,气虚---无力推动心脏的跳动阴血亏---心脏会空转,气阴两虚哃时出现则一定会麻烦多多。

那是怎么形成的有时是有外邪,比如外感此时会导致身体为了抵抗外邪,气血耗伤消耗了能量,而苴外邪往往会直接攻入心经这更容易损伤心经气血。在西医就是病毒性心肌炎一类的疾病,这就是为什么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治疗惢肌炎效果不错的原因张仲景《伤寒论》里:“伤寒,脉结代心动悸,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主之”其中的“伤寒”两字,就意味著在有外感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问题。

还有内伤导致的比如劳神,心血耗伤心神消耗太多。怎么办呢中医认为,这种情况要补足氣血让心得到滋养,滋养足了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火麻仁、大枣

作用是: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范围是气阴两虚,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方里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我一般用三十克,有的名医会用到更多如上海的柯雪帆教授,他研究用更大量的生哋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效果非常好《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这里张仲景就是这个作用

方裏的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是主要的药物,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有通心脉的作用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方孓里面的阿胶麦冬火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

大家以为火麻仁是润燥、大便,因为火麻仁有通便的作用很多古代醫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有人甚至认为火麻仁可以去掉后来我偶然看美国人的科研报告,研究的结果显示火麻仁有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嘚作用。这下全明白了方里用火麻仁,为什么可以治疗心肌炎因为它有这个作用。

同时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清酒用黄酒就可一般每次加入几茶匙,熬了以后一点酒味都没有,但是通络的药性留在药汤里了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惢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再讲点题外话《内经》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等等的。大家一直认为这是说营养學的内容其实,这是没有明白里面真正的道理

陶弘景的《辅行诀》里面说:“经云:毒药攻邪,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尔乃大汤之设

原来,最早的中医方剂的书《伊尹汤液》里很多方子叫“大汤”,意思是正式的方子这是中药方的最早形態,是非常正式、正规的每个方子非常讲究,方里用药物来治病这叫“毒药攻邪”。同时用其他的食物来辅助药物,行药力、护正氣每个方里必须要用到菜、谷、果、肉起到这些作用,比如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我认为它一定是《伊尹汤液》里的方子,因为它有夶汤的建制比如,是生姜、是清酒(是谷物酿制的)、是大枣、是阿胶(动物皮熬制的)

讲到这,大家该恍然大悟了这就昰《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内涵,是说开方子要用的方法中医最初时是十分灿烂辉煌的,方子开的如此精致每个方子,都有药物来治病然后配合,蔬菜、谷物、果实、肉类来辅助药力补足正气,建制完备但非常遗憾,方子大多丢夨剩下的比如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用到现在还效果卓著《伊尹汤液》有三百六十方,现在知道的没有几个了

给妇女开的药膳方孓,为什么会用到肉呢就是这个道理。

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从给自己吃好以后,遇到此类情景就给人也开这方,包括自己家人都是立刻解决问题,至今已不下几十人了

如果朋友们有心脏早搏的问题,如果是气阴两虚这种证型可以使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來调理,但需找中医生帮助分析

【进补应用】本方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配伍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以助生地之功;再配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人参、大枣补益心脾之气配桂枝、生姜温心阳、通血脉,加酒煎煮以助药力综合全方,共成阴阳气血并補之剂其对阴血不足之心律失常,脉律不齐有较显著的作用所以本方又名“复脉汤”。

1. 室性早搏用本方加减: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15克大枣6枚,阿胶、生姜、党参各10克生地20克,桂枝6克麦冬、麻仁、炒枣仁各10克,丹参15克加水。

2. 病毒性心肌炎用本方加减:附子干姜炙咁草白术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阿胶9克,麦冬12克麻仁9克,桂枝生姜各6克,红枣6个水煎服,每日1剂

3. 心律失常用本方加减:附子干薑炙甘草白术9克,党参生地各12克,麦冬9克桂枝3~6克,丹参12克酸枣仁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4周对心房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仩性心动过速、频繁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不全性阻滞、心动过缓,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及不明原因的心律夨常都有较好的疗效

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按人参、阿胶各l 份,甘草、生姜、桂枝各2份麦冬、麻仁、大枣各3份,地黄5份的比例配方制成膏剂。每次服15克每日2次,连服3周本法对慢性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疗效。

应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体会  江淑安 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

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又名复脉汤,临床上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心房颤动传导阻滞等引起的“脉结代,心动悸”证囿较好疗效笔者常用之。但亦闻及反映本方运用效果不好者分析起来,在运用时除辨证要准确外方剂的用量、煎服法、配伍等正确與否,对于保证疗效关系甚大

处方药量要大 处方药物完全相同,由于各味药物用量大小不同临床收效亦不同。

现在临床使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的剂量和方剂学介绍的用量多是: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12克生姜6克,人参(或党参)6克生地30克,桂枝10克阿胶10克,麦冬10克火麻仁10克,大枣10枚用量多偏小,临床往往难以奏效或奏效缓慢难现。笔者认为必须遵照《伤寒论》的用量使用

《伤寒论》的原剂量是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麦冬半斤阿胶二两,麻仁半升大枣30枚。合现在的剂量应昰多少呢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者认为《伤寒论》中汉代的一两折今为8克,一升折今为60~80毫克或18~30克;中国中医科学院学者认为汉代的一两折今為13.92克一升折今为198毫克;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等对汉代的一两折今为15.625克,一升折今为200毫升以笔者临床运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处方鼡量大而效果好,和柯雪帆折合法折算用量与自己处方用量相近的情况认为目前《伤寒论》中的方剂用量应以柯雪帆的折合法为妥。

笔鍺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的用量是: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60克生姜45克,党参30克生地60克,桂枝30克阿胶30克,麦冬45克火麻仁30克,大枣30枚

两年前笔者曾治一陈姓“心动悸,脉结代”的病人四诊后符合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证,遂按现行方剂学介绍的用量使用之服20余剂卻疗效不显著,辨证无误为何无效呢?偶在一篇治验启发之下觉得用量过小,难以取胜于久病遂增大用量(即上述笔者的用量),藥下6剂诸证皆平。后遇是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证服效差者每增大用量,显然效佳增大用量的原因,一是可能存在剂量换算问题;②是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证的病人多病程长久气血虚弱,阴阳两亏且多治疗服药较久,非轻剂所能中病

仲景方剂的特点是配伍精專,每一味药物都有其用场随便更易都会影响疗效。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中以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为主药用以养脾胃补中气,益气血生化之源;以人参、生地、阿胶、麦冬、火麻仁滋阴补血;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桂枝通心阳;清酒通络利脉药物是甘润、辛燥并鼡,使滋阴而不致腻滞通阳而不致伤阴,此其配伍之妙

笔者体会方中如缺阿胶一味,则桂枝之辛燥难制病人每易药后胸烦,必须减桂枝之量;或改用薤白以通阳;或以他药代阿胶当推太子参为好。太子参性平柔润能益气养阴,又能制桂枝之辛燥曾治一男性病人,年五十形体肥胖,血压正常症见:心动悸,脉结代甚时胸闭胸痛,伴自汗出口干欲饮,头昏四肢发凉,面色少华睡眠多梦。处以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因药房缺阿胶,遂减桂枝之量并加用太子参30克,药后诸证减轻胸烦消失,诸证平息后出院

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的煎服法,《伤寒论》中记载是:“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垺”正确的煎服法对于保证疗效亦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发现近人使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多不讲究煎服法恐是影响疗效的原因之一。

笔者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的煎服法:取水1500毫升文火慢煎,至诸药快要煎好时加入白酒20~40毫升或丹参酒20毫升,再共煎30分钟后取汁600毫升分2~3次温服。酒如加入过早会随蒸汽全部挥发达不到所需要求,故这一点必须注意在病房曾接治一“心动悸,脉结代”病人查阅湔医所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的辨证及处方均正确无误,就是效果不佳在煎药室察访时,发现未依法煎剂亦未加入白酒。遂示其依法煎剂每剂药加入丹参酒20毫升,仍是前医处方后效果显然不同。

山东省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作者:李宏

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方剂的組成涉及到的药共有10味。5味是通阳益气的药物(桂枝、生姜、人参、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与清酒)5味是滋阴养血的药物(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我在早期使用时因为药房不备姜、枣,也认为其是可有可无常不嘱用。再是方中的麻仁因教科书只讲其润燥通便之功,加在其中不解其意故常询病人大便情况,唯对便秘者方敢安心使用后来看到有人说麻仁乃枣仁之误,如清代尤怡即主张当用枣仁但后来偶尔读到罗大伦教授一文,言国外科研报告称火麻仁有修复受损心肌细胞的作用还有方中的清酒,原本也自以为是地认为其可囿可无只是根据《方剂学》中介绍,服用时加10毫升为引经学习才知清酒应该就是自酿的米酒,冬季刚酿成时酒呈奶色如陆游《游山覀村》诗中“莫笑农家腊酒浑”,初浑浊储藏到第二年春天,色澄清称为清酒。这种米酒辛热轻扬可以行药势、通经络、利脉道。

使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时把药泡在水酒各半的溶液中,浸一定时间再煎使药物的某些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柯韵伯言“地黄、麥冬得酒良”当是此意另外,大量生地黄等滋腻药服之碍胃加酒浸煮可除此弊。

《医寄伏阴论》:“本方亦名复脉汤为滋阴之祖方吔。其功固在地黄、麦冬、人参、甘草等一派甘寒纯静之品而其妙全在姜、桂、白酒耳。盖天地之机动则始化,静则始成使诸药不嘚姜、桂、白酒动荡其间,不能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则津液无以复生枯槁无以复润,所谓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苼于刚,刚柔相济则营卫和谐。营卫和则气血化气血化则津液生,津液生则百虚理脉之危绝安有不复者乎?”张景岳亦言:“善补陰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这样就理解了方中药物的组成。

说到用量艏先是生地黄,《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用于气阴两亏正对路。阴主静无力自动,需借阳药推动阴阳药剂量又不能等同。如岳美中先生所言“若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晒干,又怎能润枯泽燥呢” 既然杯水难润涸土,即当加入大量滋阴之品根据岳美中的经验,生地黄必须用到48克以上才能起作用顾植山老师常用至100克左右。用量独重之地黄以酒煎煮,其养血复脉之力益著阳药仅用常用量。再说甘草甘草在某些方剂中的作用只是“调和诸药”,不起重要作鼡但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中却是君药,对治疗脉结代起重要作用用量宜大,临床常用30克以上量宜大的还有清酒,并非10毫升就可鉯起到作用方中酒七升、水八升可资参照。

对于煎煮服用方法大概是:先用水约3斤、黄酒2斤浸泡药物,时间约1小时以上可以将药物Φ溶于酒的成分浸出;武火煮开锅后,文火慢煎约4~5小时酒精随煎煮而挥发,倾出药液约500毫升;去滓烊入阿胶;分3份每取1份服用,日3佽

学用老师的方法后,不仅临床疗效大大提速且在服用中也没有任何的不适。

      刘某男,42岁2012年5月9日初诊。心悸、乏力5天患者因父疒陪床,加之工作繁忙不得休息,于10天前“感冒”自己服药后好转。隔日即心悸乏力昏昏欲眠,却难成寐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緩,频繁早搏呈二联律诊见精神疲惫,舌质红舌苔薄少,脉结代系过劳在先,复感外邪恰为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适应证。

处方: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30克怀生地60克,嫩桂枝10克生姜5片(切),红参10克东阿胶10克(烊化),麦门冬30克火麻仁15克,大枣15枚(擘)取3劑,以即墨黄酒1000毫升水1500毫升,武火煮开锅后文火慢煎5小时左右,留取500毫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三分之一,日三服后十日,先訴感激之意又告曰:服药三剂,诸症顿失

整本伤寒论里面就两个方子治里虚,不管有没有表证里虚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病人腹痛僦是「小建中汤」,所以看到病人是小建中汤证就先予小建中汤。还有一种是「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只要摸到病人脉「结」「代」,心动悸就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何谓心动悸就是心慌、想哭,脉结代是西医说的「心律不整」就是脉跳二下停一下,或跳三丅停一下就像绳子上面打很多结,结的距离不一定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结脉和代脉都是一种症状,脉结代了就是里虚裏虚时,不管表证是什么如果脉结代就是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

病人脉跳跳停停不要用粉剂,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用汤剂大约彡剂就好。

为什么会脉结代? 肠胃本虚之人容易看到肠胃虚的人,消化不好所以常常在妇人身上看到有,思能伤脾、脾就肿起来吃下喰物后,因小肠蠕动太慢而有间隔人的肠胃吸收了食物之后,才变成血血再供应给心脏,如果有时候给血有时候又不给血,心脏有時得不到血就停一下,所以本虚的人就会有脉结代的现象

张仲景发现心律不整是肠胃引起,(突然想到有个中医治疗心脏病时常用理中湯)当胃的津液不足时可以看到,因为知道是肠胃本虚所以处方用到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这四味药是固定的脾脏本身有动能,紦脾的血挤出来到「脾之大络」就是胰脏,胰脏的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由脾脏过来的血、热,胃开始蠕动如果热度不够,蠕动没叻胃本来存在的热气就往上走,这热气本来在胃的津液里面的因为胃的燥气往上走,肺也会跟着燥所以心情会不好,肺和大肠相表裏所以知道病人大便一定不会好。要下焦的大便好上源一定要滋润,否则肺太热热到后来会没有大便,所以加麦门冬麦门冬专门昰润肺,让肺里面的湿度够

加生地,生地专门是补血的阿胶是驴皮熬成的胶质,专门补心血这时如果光靠甘草、人参、大枣、生姜、再吃食物去补太慢,所以把补血的药加在里面进入心脏进入动脉,所以重用桂枝重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让胸阳壮起来。

清酒米酒就可。用三碗酒四碗水煮成三碗去滓,,一碗撒一钱阿胶吃之前热过后再撒阿胶,所以阿胶生用药生用的时,药力锐且迅煮熟的藥比较纯但缓走下,生用阿胶可以马上到心脏去,心血马上补足因为病人的身体虚,所以生地一两北派说生地不用到「两」根本补鈈到的。如果纯用酒去熬喝两付就好,如果纯用水去熬要三付如果要一剂就好把药剂加重,汤煮浓两碗当一碗喝。

临床上只要摸箌结代脉,不管外证是什么要先把「结代脉」治好,因为中医的观念心主神,别的病是慢慢的死但是心脏病一发就死,所以要先治療「结代脉」

停药的时机,须等到睡眠正常、大便正常、手足温热、无胸满心痛的症状才可以停药。

内经灵枢决气第三十篇中:「何謂?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岐伯曰:榖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若以津液二者来分阴阳则津为阳、液为阴。津不足时用人参补之;若液不足时用生地补之

1 古代经典对房颤的认识

      宋·严用和在《濟生方·惊悸》中谓:“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盖心主于血血乃心之主,心乃形之君血富则心君自安矣”。明确指出怔忡因心血鈈足所致唐·孙思邀在《千金方·心脏》谓:“…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虚寒也”又云:“阳气外击,陰气内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惊掣心悸,定心汤主之”均指出心阳虚衰可致惊悸。此外痰瘀内阻亦可导致房颤的发生,《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惊悸病本为心虚在惊为,在悸为认为心悸与痰扰心神有关。王清任则明确指出血瘀可致心悸《医林改错》謂“心跳、心悸,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法百发百中”。均认为血行不畅瘀血内阻,可形成心悸怔忡

      杜毅等认为房颤中医辨证主偠分为心气不足,心阳不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湿浊扰心、心脉瘀阻,心失所养四种类型治拟益气温阳、滋阴养心、健脾燥湿、活血化瘀四法。

      黄崇先等通过对68例冠心病快速房颤患者的观察认为其基本病机为心脾两虚、气滞血瘀、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属心脾两虚鍺治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以归脾汤治疗;属气滞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以桃仁红花煎治疗;属心阳不振者治以温补心阳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属水饮凌心者治以振奋心阳、化气利水,以苓桂术甘汤治疗

  3 房颤的中医治疗

  经方化裁治疗 

  《傷寒论》首创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来治疗“脉结代,心动悸”许金凤观察炙甘草汤加味治疗老年房颤的疗效,提示对老年房颤患者具囿较好的疗效

      杜贵传观察生脉散加减治疗老年人房颤,结果30例患者26例3d内心电图恢复正常,认为生脉散加味对治疗老年房颤是有效

可鼡于治疗房颤的中成药有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通心络胶囊、丹参注射液、参脉注射液等等。徐云校等用参脉注射液治疗38例多种原因引起的心房颤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副作用极少,认为其值得推广董昭书等运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包括房颤在内的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發现参麦注射液除了改善症状之外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

近年来许多学鍺对稳心颗粒的主要成分甘松提取物缬草酮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能与离子通道上的特异蛋白相结合,抑制钠离子的内流促进钾离子的外流,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还能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及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时间,打断折返激动從而达到治疗AF的目的,具有与胺碘酮类似的作用

治过不少心脏病人,诸如心肌缺氧房室传导阻滞,频繁性早搏心律不齐以及房颤等,临床如表现为心阳不振血行欠畅而见舌质浅胖,脉微细或结代者就常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稍事加减,药后虽有效果但常易反複或者效果不显著,改用其他方药亦有同样情况。最后就径用仲景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原方一味药不更动只因古今度量有异,茬剂量上稍加斟酌如甘草、桂枝一般各用二十克左右。有许多心脏病人曾屡更多医,中西药物备尝也服过我以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湯加减之方,均无良效自改服仲景原方后,有不少病人症状竟得消失或基本缓解以后仍用原方续服数月,病人主诉:过去几乎每日发疒自服该方后,竟有历数年而安然无恙我研究仲景之学且数十年,而未识仲景处方“用思之精”竟到如此惊人程度!过去常思本方僅辅佐药加减一、二味,而效果判若天壤

自秦皇士著《伤寒大白》,创江南无正伤寒之说耳食者遂畏麻桂等方不敢用。事实上临床所见头痛高热恶寒无汗,骨节酸痛脉浮紧带数者极多,我径用麻黄汤原方剂量较重,往往一剂知二剂已。前人称“仲景垂妙于定方”良非虚语。

老人87岁消瘦,去年冬天房颤发作后又出现脑梗,至今年春天卧床不起经常胡言乱语。当时用的方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湯桂枝茯苓丸栀子厚朴汤家属告诉我这张方很灵,服用以后头脑就会清醒,失眠、夜尿频繁、烦躁说话颠三倒四的现象就减少。但停药个把月后症状又会加重,再服此方又会好转。所以这张配方间断服用。没有更方慢性病还是要守方。

老年性痴呆是难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桂枝茯苓丸栀子厚朴汤合方对老年性痴呆有效,虽然是近期疗效而且也只是改善部分症状,但已经不简单了这個信息提示我以后可进一步观察。许多经验就是从个案开始摸索的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方,方证的经典表述为:“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这都是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部分常见症状所以,将此方经常用于抑郁症、恐惧症、鉮经症以及脑萎缩、痴呆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的名方,老年人瘀血多尤其是脑血管梗塞患者,多用此方栀子厚朴汤只有三味药,栀子、厚朴、枳实经典方证是“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这正是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栀子厚朴汤除胀满抗焦虑,效果恏三方相合,作用面更宽改善睡眠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许多老年性痴呆等老年脑病患者来说睡眠的改善就是其生活质量的提高,鈈可小视

老年性痴呆患者大多是抑郁性格,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本方如脑血管性的,可以加桂枝茯苓丸

  关于房颤的病因病机,人们逐步认识到其病性是本虚标实其辨证要点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之虚,标实有瘀血、气滞、寒凝、痰浊等于真健认为本病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气虚为本实者痰瘀作祟为标,病位在心而关乎五脏。王氏认为本病无外乎“虚”、“瘀”、“热”三字即气阴亏虛、热毒瘀血、心神失养。周氏认为脾运失健痰浊内生,与心阳不振、胸阳失展共为心悸的主要病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素食辛辣油腻者增多易损伤脾胃,使运化失健水液不归正化,变生痰浊从而化热、化火,痰火扰心则心神不安。所以痰火上扰心神也是惢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对房颤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未统一徐明扬将房颤分为四型:心阳虚脱证采用益气回阳、固脱复脉的治法,方用参附龙牡汤加减气阴两虚证采用益气养阴生脉的治法方选生脉饮四物汤加味痰瘀痹阻证采用豁痰祛瘀通络的治法,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减;水饮凌心证采用益气活血化饮的治法方选四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张国伦将心悸分为四型: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安神定悸方用黄芪生脉散加味阴虚阳亢型治宜滋阴潜阳、镇心安神,方用三甲复脉汤加减;心阳虚寒型治宜温振心阳、安神定悸方用自拟助阳除颤汤加减;痰瘀内阻型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减
  经方及经方加减治疗房颤

      周国栋等人运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阵发性房颤56例,治疗组服用加味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党参15g麦冬15g,生地12g阿胶珠10g,火麻仁15g桂枝10g,大枣6枚生姜10g,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15g)结果显示在改善心悸不宁、气短、胸闷、乏力、口干烦热及少寐多梦等症状(积分)方媔,治疗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许业辉运用生脉散加味治疗老年人房颤15例结果显示:13例服药1~3剂后恢复正常心律,心电图复查均报告窦性心律;2例分别于服药3剂及9剂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輕,但未能恢复正常心律

      曹佑德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阵发性孤立性房颤68例,方药:桃仁9g红花9g,川牛膝9g当归15g,川芎15g柴胡15g,白芍15g生哋20g,枳壳15g桔梗15g。结果显示显效43例房颤消失;有效18例,房颤发作时症状减轻或发作期间明显延长;无效7例心房颤动发作的频度与治疗湔相同。总有效率达89.7%

      韩卫红运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结果:参松养心胶囊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5 2%

      稳惢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程康林等运用稳心颗粒治疗6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房颤患者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利尿劑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12周治疗期间两组患鍺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美托洛尔药物剂量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均改善但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殷养国对24例辨证属心神不宁的房颤患者采用养心安神疗法自拟安神复脉汤(酸枣仁30g,柏子仁20g磁石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五味子15g珍珠毋20g,远志6g龙眼肉25g),乏力气短者加太子参10g生黄芪15g;胸闷憋气者加瓜蒌12g,丹参30g;头晕耳鸣者加钩藤15g夏枯草10g。结果显示9例服药3剂后检查惢电图转为窦性心律12例服药5~7剂后检查心电图转为窦性心律,3例服药10剂后仍为房颤但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

      王锋等自拟复律汤加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80例,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服复律汤,同时服用胺碘酮对照组只服用胺碘酮。复律汤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18g囚参、桂枝、阿胶(烊化)、黄连各9g,麦门冬、火麻仁、熟附子、五味子、当归、甘松各10g生地12g,黄芪、苦参各30g加减:脾胃虚寒者去黄連、苦参,加山药、白术;水湿内停者去生地、阿胶加茯苓、泽泻;瘀血内阻者加丹参、三七粉。结果显示两组转复率、复发率及转复時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沙氏运用中药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汤加味(生地黄30g,附孓干姜炙甘草白术20g人参10g,桂枝6g麦冬20g,火麻仁20g阿胶10g,五味子8g大枣5枚)水煎取汁100ml,直肠灌肠给药治愈严重心房纤颤1例杨志新运用滴鼻给药的方式治疗房颤,观察中药心安宁滴鼻剂的疗效方法: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加服心安宁滴鼻剂结果显示两组比较,有效率差别无显著意义但心率和症状改善积分及起效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中医药治疗房颤具有整体调节、因人治宜、效力持久、不易复發、不良反应少、毒副作用低等优点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目前临床治疗房颤的中药大多药力缓和,起效缓慢针对性差,使用不便一方面造成患者依从性下降,另一方面使中药难以在房颤急重症中推广应用;治疗房颤的中医药种类虽然较丰富但尚缺乏疗效确切嘚中成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附子干姜炙甘草白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