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特林为什么被禁赛这么执着

帖子主题:为什么一二战都没有使用6管加特林机枪?
共&62687&个阅读者&
军号:3250602 工分:379960
/ 排名:153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为什么一二战都没有使用6管加特林机枪?
文章提交者:feitelie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66-0-1.html
加特林6管连珠炮发明与时期,在马克辛出现之前是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两次均未出现它的身影,但是二战之后它又回来了,而且成为了速射炮的主流。我想请教大家为什么它会被单管机枪取代?为什么二战之后它又被启用了?6管枪相对于单管有什么优势和缺陷?加特林机枪主流机枪俄制马克辛机枪英制马克辛机枪期主流机枪德国MG34机枪美国12.7mmM2HB美国勃朗宁1917现代加特林已经成为了主流速射炮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为什么一二战都没有使用6管加特林机枪?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a onclick="GaqPush('大区热门-焦点图')" target='_blank' title='街道如战场!这就是美国的“人权”真相图<a onclick="GaqPush('大区热门-焦点图')" target='_blank' title='街道如战场!这就是美国的“人权”真相图街道如战场!这就是美国的“人权”真相图<多图慎入》
军号:4242703 工分:16614
左箭头-小图标
加特林机枪需要安装动力源来驱动转管,一、二战时哪里有条件给一挺重机枪或航炮、机关炮安装电机、电源?还是抽出宝贵的兵力资源给每个机枪机炮转动摇柄使枪管旋转?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75351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多管机枪和单管机枪装备要考虑到武器爆发火力、持续作战能力和制造工艺的平衡。二战中没有用主要是受到成本和后勤压力制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00490 工分:3828
左箭头-小图标
加特林太重了,远不如马克沁好用,冷战前的飞机基本都不太大,六挺机枪或两炮两枪基本也算是重火力了,二战后,空战加入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元素,比重赿来赿大,F-4一开始就没有机枪或机炮,但实战证明机枪或机炮是必要的,于是就开始加装机炮,但由于二战后的战斗机赿来赿大,火力太小也没用(总不至于拆了导弹装机炮吧),而射速过高又导致枪/炮管工作能力下降,于是加特林加电机的组合就成了首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84927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93957 工分:462
左箭头-小图标
加特林机枪发射需要有外部动力,半自动或者是连发机构发明前,加特林是比较好的火力压制武器,不过存在武器笨重,很难瞄准。以前有一个讲机枪诞生的纪录片。一个加特林机枪需要大约8-10个人操作。设计的时候需要一个人匀速的要动才能击发。这对于部队来说实际上也是种负担,消耗太大。后来美国创造性的利用子弹发射后的后坐力发明了自动击发机构,单管的机枪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个美国佬也是个移民。现在加特林机枪主要就是反导弹,还有A10用,其他地方用得确实不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1832 工分:5
左箭头-小图标
因為他曾是美國的秘密武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616173 工分:71
左箭头-小图标
世界最早的重机枪,中国名“赛电枪',手摇式,还要站着摇,与现在的火神不是一回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6564 工分:25590
左箭头-小图标
早产了,陆战学说不配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24603 头衔:远征军团战区长官 工分:111530
左箭头-小图标
我想可能子弹不配套也是一个原因 不能和其他的通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42420 工分:100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redlancer
在第5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
在第55楼的发言:......
外骨骼再能背也背不了加特林打半小时的子弹-。-+
如果走着走着短路了,或者来个子弹,结构故障,再或者早上一看我擦,没冲进电去。。。。。晕哦,电都没充进去,还怎么冲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67990 工分:835
左箭头-小图标
加特林是外源式自动方式枪械。原来的手摇版摇快了会卡膛,自从出现了(自源式后坐力自动方式)马克沁后,机动性提高了。新版的都采用可调限速器和可靠外源(电动机或者气动)等方式小型化也很成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63547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因为驱动枪管动力的问题,当时没有足够的动力驱动枪管高速运动,单靠手摇太慢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99784 工分:397
左箭头-小图标
外骨骼的动力问题解决不了一般只用20-30分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28515 工分:843
左箭头-小图标
为什么二战不用电子战对抗机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15835 工分:62
左箭头-小图标
A10上的复仇者开两秒估计飞机直接就掉下来了,至于路基密集阵——百人队长(百夫长),那玩意是低空反导之类的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6315 工分:1478248
/ 排名:10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
在第5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ntihunter001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oniongod
在第11楼的发言:转管加特林机枪需要外源动力使枪管旋转并完成整个射击动作,比较实用的是由电动机供能,因而在野战条件下系统重量大能源供应麻烦,直到现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发明才初步解决外源能源供给问题,比如美国的5.56mm单兵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的优点在于射速快,往往能达到一般机枪的3倍以上,而机枪作为一种步兵机动压制火力,有重量限制外,还对弹药携行量有很高要求,在携行量不变的条件下,射速的提高意味着战斗......
虽然耗弹量高,对后勤压力大,是缺点,但别忘了,美国人还在开发外骨骼行走机构,一但开发成功,拿着这个,就是小意思了。
外骨骼再能背也背不了加特林打半小时的子弹-。-+如果走着走着短路了,或者来个子弹,结构故障,再或者早上一看我擦,没冲进电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40644 工分:4979
左箭头-小图标
实战中不适合,拿来拍电影还差不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3482 工分:57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ntihunter001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oniongod
在第11楼的发言:转管加特林机枪需要外源动力使枪管旋转并完成整个射击动作,比较实用的是由电动机供能,因而在野战条件下系统重量大能源供应麻烦,直到现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发明才初步解决外源能源供给问题,比如美国的5.56mm单兵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的优点在于射速快,往往能达到一般机枪的3倍以上,而机枪作为一种步兵机动压制火力,有重量限制外,还对弹药携行量有很高要求,在携行量不变的条件下,射速的提高意味着战斗......
虽然耗弹量高,对后勤压力大,是缺点,但别忘了,美国人还在开发外骨骼行走机构,一但开发成功,拿着这个,就是小意思了。
外骨骼再能背也背不了加特林打半小时的子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3482 工分:570
左箭头-小图标
因为它要用电-。-+懂吗,他不是神器可以自己转他要用电才是六管机枪,不用电就是烧火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45733 工分:433
左箭头-小图标
加特林那么重人能不能掂起来都是个问题两个人能抬着它加上弹药箱就是奇迹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98546 工分:405
左箭头-小图标
散布面太大,精度低,火力持续时间受枪管过热制约严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4935 工分:19748
左箭头-小图标
加特林最主要的两个问题,一是体积太大很笨重,二是操作麻烦,特别战斗激烈的时候手摇的快容易出故障。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73767 工分:5194
左箭头-小图标
加特林火力是猛,但太重了,单兵没法使用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59751 工分:873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10664 工分:7641
左箭头-小图标
不会卡膛?散热还好吧?猜的!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69030 工分:5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千里之外夺人贞操
在第4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以后之后
在第42楼的发言:......
。。这种枪没意义。做单兵火力支援,几分钟就打光子弹了。射速太快,就算有外骨骼,他能背多少子弹?几万发?他每分钟射速6000发。实际意义不大
这个简单,就往它外骨骼使劲招呼,往电池使劲招呼。
精密的东西的东西最大的缺点就是碰不得。
没了外骨骼,你是扔枪逃跑还是拼命乱打完上万发子弹等着活捉呢?犯得着吗 一颗EMP手雷解决 虽然外骨骼肯定考虑EMP防护 但是绝对屏蔽EMP几乎是不可能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74287 工分:331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以后之后
在第4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ntihunter001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oniongod
在第11楼的发言:转管加特林机枪需要外源动力使枪管旋转并完成整个射击动作,比较实用的是由电动机供能,因而在野战条件下系统重量大能源供应麻烦,直到现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发明才初步解决外源能源供给问题,比如美国的5.56mm单兵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的优点在于射速快,往往能达到一般机枪的3倍以上,而机枪作为一种步兵机动压制火力,有重量限制外,还对弹药携行量有很高要求,在携行量不变的条件下,射速的提高意味着战斗......
虽然耗弹量高,对后勤压力大,是缺点,但别忘了,美国人还在开发外骨骼行走机构,一但开发成功,拿着这个,就是小意思了。
。。这种枪没意义。做单兵火力支援,几分钟就打光子弹了。射速太快,就算有外骨骼,他能背多少子弹?几万发?他每分钟射速6000发。实际意义不大这个简单,就往它外骨骼使劲招呼,往电池使劲招呼。精密的东西的东西最大的缺点就是碰不得。没了外骨骼,你是扔枪逃跑还是拼命乱打完上万发子弹等着活捉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0607 工分:11763
左箭头-小图标
这些枪很厉害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10792 工分:52
左箭头-小图标
太重了吧,阵地战还可以,运动战怎么动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18457 工分:5911
左箭头-小图标
卡特琳的重量和外置电源,放在车上还成,架在阵地上只能是固定位置。在对方有平射火炮的情况下,分分钟被搞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19546 工分:3203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ntihunter001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oniongod
在第11楼的发言:转管加特林机枪需要外源动力使枪管旋转并完成整个射击动作,比较实用的是由电动机供能,因而在野战条件下系统重量大能源供应麻烦,直到现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发明才初步解决外源能源供给问题,比如美国的5.56mm单兵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的优点在于射速快,往往能达到一般机枪的3倍以上,而机枪作为一种步兵机动压制火力,有重量限制外,还对弹药携行量有很高要求,在携行量不变的条件下,射速的提高意味着战斗......
虽然耗弹量高,对后勤压力大,是缺点,但别忘了,美国人还在开发外骨骼行走机构,一但开发成功,拿着这个,就是小意思了。
。。这种枪没意义。做单兵火力支援,几分钟就打光子弹了。射速太快,就算有外骨骼,他能背多少子弹?几万发?他每分钟射速6000发。实际意义不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88180 工分:315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24608 工分:349
左箭头-小图标
哥,那时候要手摇阿,还得不停的加弹,而且笨重不好移动,一般的机枪配弹是300发,三五点射就明显够用了。 就加特林这样,300发,就算点射,那也是几下就整完的事了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20506 工分:488
左箭头-小图标
终结者里使用的是哪款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32364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因为电机电池技术的不成熟,靠手动旋转的加特林机枪 很鸡赘 所以被性能更逾越的马克辛和其他机枪所取代。随着电机技术的进步使加特林机枪成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80747 工分:2012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38945 工分:1664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ntihunter001
在第6楼的发言:弹壳里的发射药不但要推着弹头往前飞,还得推动枪机往后走,完成拉壳,抛壳,撞针复位,把下一发子弹推上膛,一系列动作,要是还得让6个管转,发射药没那么多能量。加特林机枪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外能源的,就是用手摇和电机。还有用空包弹启动,靠子弹本身发射药的动力驱动的内能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57826 工分:96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uhainanren
在第32楼的发言:加特林出现在19世纪末,由于是最早的自动武器所以也曾风靡一时。但是加特林有几个致命弱点,一:体积庞大,就是体积最小的加特林也不是一个人能随便挪动的,二:操作繁琐,早期的加特林需要3个人来操作,一个加弹的,一个瞄准的,还的有一个摇把的。三:维护困难,加特林零件繁多,工艺复制,致使故障率很高。
当马克沁机枪出现后,其优越性很快就把加特林给取代了,首先马克沁机枪只需两个人就可以挪动和使用,再者马克沁机枪的射速与人工手摇的加特林机会差不多。而马克沁的工艺更加简单。致使加特林受到了冷落。
一直到上世纪......嘿;大白话,直升机是两架还是四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58189 工分:1938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ayvay
在第4楼的发言:哥,那时候要手摇阿,还得不停的加弹,而且笨重不好移动,一般的机枪配弹是300发,三五点射就明显够用了。 就加特林这样,300发,就算点射,那也是几下就整完的事了吧那时候的加特林 哪里有那么多弹药的弹夹或者供弹系统一个人摇,得要3个人 加弹药伺候着而且射速也不是很快还不如马克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0361 工分:2484
左箭头-小图标
外行,加特林的后坐力的力矩方向是斜上旋转的,其实并不大,详情请自己找视频教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95748 工分:344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加特林出现在19世纪末,由于是最早的自动武器所以也曾风靡一时。但是加特林有几个致命弱点,一:体积庞大,就是体积最小的加特林也不是一个人能随便挪动的,二:操作繁琐,早期的加特林需要3个人来操作,一个加弹的,一个瞄准的,还的有一个摇把的。三:维护困难,加特林零件繁多,工艺复制,致使故障率很高。当马克沁机枪出现后,其优越性很快就把加特林给取代了,首先马克沁机枪只需两个人就可以挪动和使用,再者马克沁机枪的射速与人工手摇的加特林机会差不多。而马克沁的工艺更加简单。致使加特林受到了冷落。一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电器公司研制出了直径小于三十公分的电动机,并把这种电动机安装在了加特林上以取代老旧的人工摇把。从此加特林的风光一发不可收拾,每分钟1200发子弹的射速,加特林已经超出了枪的范畴,如果没有澳大利亚的金属风暴的出现,加特林就是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武器了。加特林最辉煌的战绩是在越南战场,当一队美国大兵背将近一个团的越军包围的时候,美军派出了两架装有加特林机枪的黑鹰战机。结果越军的一个团的兵力背两架直升机歼灭。本文内容于
11:47:55 被wuhainanren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63834 工分:3233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二战期间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是立体化作战....加特林机枪在二战期间其技术已经落伍了,手摇设计在战场上非常容易出故障.因为要得太快会卡壳.而且二战时期的加特林技术不成熟,远没有导气式的机枪可靠性强。二战时期的机枪射速都在每分钟600发以上,弹链式供弹(小鬼子的机枪除外)。就像德军的MG34 MG42 轻巧 便于机动化作战,你就是给他加特林他也不会用的,盟军勃朗宁水冷式和气冷式机枪都比那玩意好,再说谁愿意去推一门大炮一样的机枪去打仗。至于战后的加特林是改进过的,用电机带动....但设计又极快,弹药供应困难。A-10上的30MM复仇者机炮是源于加特林,只不过是增大口径了。现在的加特林机枪一般情况下只安装在舰船 直升机 对地攻击机 装甲车辆这些大的射击平台上,单兵加特林那根本就是不靠谱的事情。除了在电影里YY一下,实战中我还没有加过士兵拿那玩意去作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39820 工分:153
左箭头-小图标
加特林机枪根本就没有单兵型,有也是电影道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39820 工分:153
左箭头-小图标
拿着的问题解决了,后坐力呢?你电影看多了不会真以为转管了就没有后坐力了吧,加特林机枪即使最轻的5.56mm口径的后坐力也要100多公斤,除非是钢铁侠,否则没打死人自己先被震死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13205 工分:1603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oniongod
在第11楼的发言:转管加特林机枪需要外源动力使枪管旋转并完成整个射击动作,比较实用的是由电动机供能,因而在野战条件下系统重量大能源供应麻烦,直到现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发明才初步解决外源能源供给问题,比如美国的5.56mm单兵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的优点在于射速快,往往能达到一般机枪的3倍以上,而机枪作为一种步兵机动压制火力,有重量限制外,还对弹药携行量有很高要求,在携行量不变的条件下,射速的提高意味着战斗......虽然耗弹量高,对后勤压力大,是缺点,但别忘了,美国人还在开发外骨骼行走机构,一但开发成功,拿着这个,就是小意思了。本文内容于
22:36:49 被antihunter001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80910 工分:20403
左箭头-小图标
坦克的出现使重机枪的作用降低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30942 工分:831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ntihunter001
在第6楼的发言:弹壳里的发射药不但要推着弹头往前飞,还得推动枪机往后走,完成拉壳,抛壳,撞针复位,把下一发子弹推上膛,一系列动作,要是还得让6个管转,发射药没那么多能量。哪个枪是手动机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73802 工分:153
左箭头-小图标
耗弹量大,供应链长,后勤补给是个军种的难题。设计复杂,保养困难,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4835 工分:25931
左箭头-小图标
买个放家里充门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85861 工分:130
左箭头-小图标
国家地理说了杀红了眼摇太快要卡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77031 工分:58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anbh21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流星的新
在第20楼的发言:......
俄罗斯的AK630的转管炮就是火药自动机炮
那是加特林吗?楼主标题写得是加特林。所有转管炮都叫加特林,OK?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00336 工分:1508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流星的新
在第2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anbh21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ntihunter001
在第6楼的发言:弹壳里的发射药不但要推着弹头往前飞,还得推动枪机往后走,完成拉壳,抛壳,撞针复位,把下一发子弹推上膛,一系列动作,要是还得让6个管转,发射药没那么多能量。
第一次听说加特林是由发射药推动枪管转动的。以前是人摇,现在是电动,枪药推动的你发明的?
俄罗斯的AK630的转管炮就是火药自动机炮那是加特林吗?楼主标题写得是加特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77031 工分:58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anbh21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ntihunter001
在第6楼的发言:弹壳里的发射药不但要推着弹头往前飞,还得推动枪机往后走,完成拉壳,抛壳,撞针复位,把下一发子弹推上膛,一系列动作,要是还得让6个管转,发射药没那么多能量。
第一次听说加特林是由发射药推动枪管转动的。以前是人摇,现在是电动,枪药推动的你发明的?俄罗斯的AK630的转管炮就是火药自动机炮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96211 工分:691
左箭头-小图标
六管火神炮和加特林实际上除了外形,实际上没啥太大关系,完全是两种武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3474 头衔:野蛮农村人 工分:233646
/ 排名:3623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00336 工分:1508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ntihunter001
在第6楼的发言:弹壳里的发射药不但要推着弹头往前飞,还得推动枪机往后走,完成拉壳,抛壳,撞针复位,把下一发子弹推上膛,一系列动作,要是还得让6个管转,发射药没那么多能量。第一次听说加特林是由发射药推动枪管转动的。以前是人摇,现在是电动,枪药推动的你发明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73589 工分:3254
左箭头-小图标
都用加特林了 后勤补给是问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69520 工分:35252
左箭头-小图标
早期的加特林,虽然射速快,但是要连续设计十分不便。,,,除了需要人供弹之外,还要人摇杆,,,,费时费力啊。还不如直接用马克沁之内的导气式原理的自动机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66153 工分:13238
左箭头-小图标
加特林在持续作战能力上肯定不行,呵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66153 工分:13238
左箭头-小图标
式啊家特里活力多猛啊,是不是不呢个持续使用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35175 工分:1740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啊,你去百度查查不久知道了。真是脑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30765 工分:124
左箭头-小图标
转管加特林机枪需要外源动力使枪管旋转并完成整个射击动作,比较实用的是由电动机供能,因而在野战条件下系统重量大能源供应麻烦,直到现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发明才初步解决外源能源供给问题,比如美国的5.56mm单兵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的优点在于射速快,往往能达到一般机枪的3倍以上,而机枪作为一种步兵机动压制火力,有重量限制外,还对弹药携行量有很高要求,在携行量不变的条件下,射速的提高意味着战斗时更快的耗尽弹药。火力压制并非需要太高的爆发射速,相反,火力持续性更重要。比如目前西欧广泛使用的由二战时德制MG42改进而来的MG3机枪已将射速由1200r/min降到950r/min,上图提到的马克沁机枪普遍射速400-600r/min。加特林机枪还有一个优点是枪管散热较好,由于每根枪管在一个旋转周期内只射击一次,在其余枪管依次射击时一直处于散热状态,但从风冷机枪出现至今,快速更换枪管是风冷机枪必备功能。(枪管上的提把是便于更换枪管的)再者,由于加特林机枪枪管旋转导致射出的子弹由于离心力而散布增大即准确度下降,这使得加特林机枪在某些时候不能实现普通机枪的精确点射杀伤能力。综合以上论述,加特林机枪不适合作为步兵机动压制火力。实际上,加特林机枪或者机炮多半应用于需要瞬间爆发射速而又能提供外源能源的火力平台上,比如攻击机会由于飞行速度快而稍瞬即逝的对地攻击机,完成近距拦截导弹的各种机动平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14741 工分:126
左箭头-小图标
同意1楼观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71477 工分:12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9世纪末期,它是欧洲各国控制并扩张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经过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射速最高曾达到每分钟1200发,这在1882年是个惊人的数字。但它也存在一个问题:它的最大弱点是射手在战场上由于激动和杀红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会发疯似得把手柄转动的越来越快,造成机枪卡壳或爆膛。
加特林转管机枪从诞生之日起,工作原理就决定了其具有能连发射击,火力猛等优点,但也存在重量大、机动性差等缺点。正如许多其它发明一样,在军用领域,加特林转管机枪是“早产儿”——军事思想还没有为其诞生做好准备。1862年并不存在对转管机枪的战术需求,因为当时军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一挺机枪作为大炮使用,转管机枪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而将机枪用在步兵进攻中作为近距离支援武器的思想,直到 1898 年才由美国陆军进行了论证。
更为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发明家们不断解决技术难题,努力完善各自发明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发明创造掘好了坟墓——为自动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884年开始,采用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枪机式和半自由枪机式等自动原理的自动武器陆续被发明。同这些单管自动武器相比,加特林转管机枪的优势不复存在,缺点却更加明显。当1903年理查德·乔丹·加特林的漫长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多管手摇式转管机枪已基本消失。世界上大部分军队转而使用自动武器,如管退式马克沁机枪,导气式勃朗宁机枪和哈其开斯机枪。许多加特林机枪被当作废铜烂铁,彻底销毁,另一些则湮没在积满灰尘的仓库中,或被发掘利用在博物馆、私人收藏馆中进行展览。这个原因很简单,一是加特林机枪操作需要4个人,而马克沁机枪只需要1个人便可以完成。二是射速,虽然每分钟1200发已经很快,但是其他机枪例如马克沁机枪,射速可达每分钟600发。三是万一在战斗中卡壳,处理起来十分困难,而其他机枪在这方面完善的很好。
到了现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应用在机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空军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机炮。 现在的加特林机枪和机炮,无非是把当时枪管旋转的动力来源,由手动改为电动或者依靠后座力来驱动枪管旋转。前者成为外能源,后者为内能源,美国使用的加特林机炮喜欢使用外能源,而苏联则喜欢用内能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20208 工分:5662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13205 工分:16033
左箭头-小图标
弹壳里的发射药不但要推着弹头往前飞,还得推动枪机往后走,完成拉壳,抛壳,撞针复位,把下一发子弹推上膛,一系列动作,要是还得让6个管转,发射药没那么多能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54576 工分:26746
左箭头-小图标
可能太重,不方便携带,而且造价高,浪费子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31252 工分:814
左箭头-小图标
哥,那时候要手摇阿,还得不停的加弹,而且笨重不好移动,一般的机枪配弹是300发,三五点射就明显够用了。 就加特林这样,300发,就算点射,那也是几下就整完的事了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262 工分:18585
左箭头-小图标
技术不成熟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8971 工分:12407
左箭头-小图标
技术不成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71条记录]&分页:
&对为什么一二战都没有使用6管加特林机枪?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特林式水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