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心血管支架费用是一次性的吗?

心脏支架手术和不得不说的事
心脏支架手术和不得不说的事
心脏支架术和不得不说的事
■两个痛苦的选择
  【 大道至简】近日,两个网友不约而同地找到我,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母亲,均因冠心病住院,在医生的强烈建议下,都面临着是否选择做心脏支架心术的难题。
  网友X:60多岁的父亲,一直有高血压。原来血压控制的挺好
的,10月下旬,医生给他换了一种降压药,说过去吃的药有副作用,让换新药。结果,换药之后,老人的血压就再也没有控制住,总是忽高忽低,即使再换回原来
的药,也控制不住了。X找到我,问怎么办?我说,医生给你爸换药,估计是想挣钱,却没想到,新药没起到好作用。X希望我能指导她父亲用自然疗法进行调理。
可因父亲远在外地,自己因工作忙,不能回到身边照顾,无法进行监督和指导,自然疗法又很难快速起效,此事就这样被搁置下来......
  11月上旬,网友X的父亲终于住院了,经检查,发现一个冠脉堵的厉害,医生强烈建议做支架。X说,我是相信自然疗法的,但是在强大的西医面前,我显得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奈......
  11月下旬,网友X联系我,说父亲做完支架手术后,还是胸痛,担心是不是没有做好。我告诉她,一般而言,做完支架手术的病人,马上就会缓解胸痛。像你爸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手术没做好,或者是并发症......
  说完X网友的事,我们再来说说Z网友。
  Z网友:母亲60岁,特别的胖、血压、血脂都很高,中度脂肪
肝。10月初,也是因为心绞痛住院,医生也是竭力劝她做支架手术。当Z找到我时,我当时就把做支架的利弊告诉她了,建议她采用自然疗法调理。怎奈经不住医
生劝,还是给她母亲做了冠脉造影,由于Z坚持只做造影,而不做支架,医院也没有办法,说是一个血管堵了90%。但因她母亲手术时,血压控制不住,因此,第
一次冠脉造影时,没能做成支架。
  后来,我指导Z从生活方式上给母亲进行调理,Z母20天,体重减了5斤,腰围也减了,情况正在慢慢好转。同时,昆叔也给Z母做了一次按摩,Z告诉我说,按摩之后,母亲感觉很好,也不憋气了,身上也轻松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因身体轻松了,Z母一时兴奋,爬了一趟六楼,
给人家送东西,回家就感觉心绞痛。Z在家老小,上面一个哥,一个姐,关键时刻,Z的哥姐还是急送Z母去了医院。而且送的还是上次去的那家医院,就是一个心
绞痛,医院楞是把人送进了ICU。说上次堵了90%的那根血管,这次堵了99%。
  我一听这个就觉得奇怪,除非再次做冠脉造影,否则医生不可能如
此精准地告诉病人血管堵了90%,还是99%。其实,Z母入院没多长时间,输了一瓶液之后就缓解了,能吃能喝的,但医院就是不让出ICU病房。ICU一天
就要1500,看来不把那点钱折腾完了,就是不让出ICU。并且,医生轮番对病人家属轰炸,坚持让做支架。尽管Z坚持不做支架,继续采用自然疗法调理。但
架不住医生危言耸听的“吓唬”,Z的哥姐最后在支架手术单子上签了字。
  结果,冠脉做完了,医生这次来了精神,告诉说,四根血管都堵了,这次可不是放1个支架了,要放四个。你想想,一个支架5万,四个支架20万。怎么短短20天的时间,四根血管全堵了呢?这病的发展,也不可能这么快吧?真的要是四根血管堵了,20天前的检查,也能看得出来啊。而且,如果真的堵成这样了,病人怎么会能吃能喝呢?最后医院也没有给他们做支架,反而建议直接转院,做心脏搭桥术。得.....,这次看来Z母是要开胸了。
  Z感觉颇为无奈,在医院,斗不过医生,在家拗不过哥姐,可怜的Z母,做何种选择,都要面临着风险。
  为了便于网友们了解心脏支架手术,我们对此手术进行详细的介绍。毕竟,我本人就亲历过冠脉造影术,离支架,只一步之遥。
■什么是支架手术
  支架,是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手术中使用的器材。简
单来说,支架,就像一把小雨伞,通过从大腿的股动脉或者手腕的桡动脉处插入一根导管,在X光的指引下,移动到狭窄部位,把小伞撑开,以使狭窄部分得到张,
让血流顺利通过。一枚小小的支架,直径2—4毫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国产的就需1—2万元,进口的价格更要翻倍。
心脏的结构
  冠状动脉为心脏肌肉提供血液供应,右冠状动脉既为左心供血又为右心供血,而左冠状动脉仅为左心提供血液来源。
阻塞的右冠脉
  当脂肪和胆固醇进入并沉积于冠状动脉后,会让冠状动脉变得狭窄或阻塞。当冠状动脉的血供受到严重影响时,就有必要考虑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冠状动脉成形术是一项对冠状动脉损伤极小的血管再通术。实施此项手术的指征如下:
  1、持续性的心绞痛
  2、一或两条冠状动脉发生阻塞。
由大腿的股动脉插入导线在X光的引导下,移动到心脏相关部位
  当施行好全麻后,导管由患者大腿根部动脉(股动脉,一条由心主动脉直达腿部的血管)进入,直达心脏部位。
显影剂注入冠状动脉
  导管到达冠状动脉入口后,将会注入显影剂,使血管在X光拍照下清晰显示出来。
携带球囊的导管进入到了阻塞的部位
  当导管进入阻塞部位后,将用充气球囊把血管撑开数次,以使其复通。充气球囊每充一次气都会比上一次稍多一些,以防过快的充气使血管破裂。
支架放置示意图
  阻塞部位复通后,会在复通部位放置金属支架,以防血管塌陷导致再次的阻塞。
注入显影剂,便于观测
  当复通手术完毕后,医生还会再次进行显影拍照,以对比手术前后的变化,确保冠状动脉没有阻塞。
支架植入后冠脉对比示意图,狭窄处,被金属的支架网撑开了
  此项手术可以大大地改善90%心梗病人的冠状动脉的通畅及心脏组织的营养供给情况,使他们避免进行心脏拱桥手术的痛苦。
  超过2/3的病例经过此项手术后可判断为完全的消除了阻塞,但仍有1/5到1/3的病人有可能复发。
  病人在进行手术后,应当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和运动,还应避免心理压力。如果经过冠状动脉再造术后,阻塞情况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则应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了。
术后,要用沙袋压住止血
  术后要立即将一个10斤左右的沙包压于大腿导管入口处,以帮助伤口愈合,压迫时间大概需要6小时。
  以上就是心脏支架手术的全过程。那么,选择支架手术,真的如医生所言,就万事大吉了吗?为什么医生会卖力地推荐支架手术呢?先让我们看来一段著名中医师陈金柱对支架手术的点评。
■陈金柱点评支架
  这段7分钟的视频,使你清楚地了解到做完支架手术后的副作用
著名中医师陈金柱
视频网址:
&&&&&&&&&&&&
■支架手术的利弊
  其实,上面这段陈金柱的视频,我都给X和Z看过,他们也都给家人看过,但是,一到了医院,被医生一吓唬,谁也说不出话来了。而病人,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  下面,给大家看一段报道,让各位了解一下,为什么支架手术在中国如此地普及,医生为什么如此卖地地推,全是利益使然。下面这篇报道,来自于《生命时报》2010年3月
业内人士称心脏支架手术是最大的过度医疗
  3月10日,国际上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之一———美国《新英
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在接受冠脉造影(以下简称冠造)检查的美国人中,有1/5是“非必须”的;事实也证明,这些人中,确实有近2/3
“未发现明显异常”。这是全球关于过度医疗的一项最新数据。
胡大一教授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
师分会会长胡大一教授就此对《生命时报》记者指出:“在我国也是如此,半数以上的冠造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我不敢说这些检查都没必要,但如此高的阴性结果
提示,医生在考虑患者是否要做冠造时,应该更谨慎些,因为这项检查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花费,还有手术隐含的各种风险。”
&  冠造是心脏病患者安放心脏支架前的一项必要检查,比它被滥用后果更严重的是,滥放心脏支架成了国际医学界的普遍问题。在美国,有统计显示,近半数不该放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胡大一认为,中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放支架的患者被“过度医疗”了。
&  ★盲目放支架一度愈演愈烈
&  上世纪80年代,是心脏介入技术刚刚在西方诞生的时候,也是胡
大一在国内奔走呼吁,将它四处推广的时候。至今在国内网站上,还能看到很多患者说,国内做心脏支架手术的医生中,胡大一是最厉害的人之一。但是,如今的
他,已经放下手术刀很久了。“这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技术,可以替代一大部分心脏搭桥,能明显减少患者创伤。”胡大一说,但随着不少医生对这一技术的盲目迷
信、崇拜,过度放支架的现象一度愈演愈烈。
&  据统计,2008年,中国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有18万多
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其实,很多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嗜好来缓解病情,效果非常
显著,如无意外,根本不需要在心脏内安放支架。胡大一也给记者举例:他的老师是一位著名的心脏科医生,70岁时出现心绞痛,他没去做冠造、放支架,而是在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坚持口服他汀和冠心病药物,现在已经87岁高龄,仍可以轻松爬上二楼。
&  即使需要做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技术非
常成熟,但却因为创伤大、复杂、成功率低等原因而不被一些医生所选择。“有些医生告诉患者,冠心病可以搭桥,也可以介入,搭桥要开胸,介入不开胸,我认为
这种引导是非常荒谬的。”胡大一曾这样说过。他告诉记者,国际上,支架和搭桥手术的比例是7:1到8:1,但在中国,这个比例高达12:1。
&  胡大一认为,大量不需要介入治疗或不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正在被置入支架。而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介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也曾指出,在放心脏支架上,甚至出现医院之间
“单纯攀比手术数量”的现象,“一个医院能不能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做了多少例介入手术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像GDP一样。”北京天坛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
医生告诉记者,他听说有些医生到基层医院去做手术,如果不放支架,就不给报销回来的路费。
&  ★乱放是最大的过度医疗
&  “有些过度医疗是一次性的,但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却是终身性
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它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进行其他手术时的不便,不会随时间而消失。”胡大一说。比如一部分患者放入支架后,会觉
得心脏局部不舒服,1年后才能适应;我国目前用的心脏支架几乎全部是药物支架,与裸支架相比,不仅价格更高,安放后更要吃一年的氯吡格雷、终身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这两种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带来出血风险。他自己就遇到过一些“回炉”患者,他们有些并不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却被置入一个甚至多个支架,由于术后未按时服药,出现血栓,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
&  至于为什么出现心脏支架的滥用,有专家分析,不可否认的一点,
是一些医院把它当作了经济增长点、摇钱树,医生也非常重视支架带来的利益。胡大一认为,“这种情况是少数,但绝不是个别”。一枚小小的支架,直径2—4毫
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国产的就需1—2万元,进口的价格更要翻倍,其背后的利益可见一斑。另一个原因,是医生过度迷恋技术。胡大一说:“医学离人文和
服务对象渐行渐远,学科越分越细,医学生很快就进入一个具体的操作领域,忽视了对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
&  “我们不能让患者花了钱,买到的只是精神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损失。”胡大一指出,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过度医疗表面上伤害的是患者,实际上最大的受害者却是医生,因为他将失去患者、社会对他的信任。
&  ★放了也不是一劳永逸
&  在新加坡,医保部门规定,需要放支架的病人,每人最多只能报销3个,如果超过,一来医保部门不给报销,二来医生还要向专门的委员会陈述放入过多支架的理由。胡大一认为,我国也需要制订类似的标准,对支架进行规范。
&  “造成过度安放支架,不只是医生的原因,也有来自患者一方的原
因。”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顼志敏教授对记者说,很多患者认为吃药、打针太麻烦,放支架可以
一劳永逸,并且能去根,常常自己要求放支架,如果医生不同意,还会跟医生吵架。“其实,就算放了支架,也不是一劳永逸。”胡大一指出,很多人术后继续抽
烟、不按时吃药,导致病情很快复发,或者出现新的病变。
&  “与支架过度使用并存的一个现象是,该放支架的患者并没有得到
及时救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十二病区主任周玉杰教授告诉记者。比如急性心梗患者,
是最应该急诊做支架手术的,但很多患者及家属没有这个意识,医院也没有切实保证心梗抢救的绿色通道常年开放,导致病情被耽误,错过了手术时机。
&  目前,新医改正在积极推进与新加坡相似的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收费制度,有望更好地控制过度医疗。“我们要记住希波克拉底的忠告,永远‘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胡大一说。
&  看完了上述文章和视频,不知各位有什么想法。其实,对于冠心病
而言,绝大部分只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调理好。很多病人,及其家属,都希望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而采用快速缓解心绞痛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而很多
医生和医院,为了利益的需求,诱导病人做支架手术,即使出了问题,医院也不会负任何的责任,这才是一件可悲的事。
&  X和Z两位网友,在面对医生的狂轰滥炸下,在众多家属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自己学到的点滴养生知识,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只能眼看着亲人遭受病痛的折磨。还是那句话,“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延伸阅读:
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国产支架”每年为冠心病患者省12亿元
晚报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领衔课题组研制的“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
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今天举行的201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据悉,原病人使用的不可降解的进口支架,平均价格
4万余元,“国产可降解冠脉药物支架”价格才1万多元,迫使进口支架现降价至2万余元,单这一项,每年将为中国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2亿元。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冠脉介入治疗是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只需在皮肤作一小切口,将带有球囊扩张器的导管插入腿或手部的动脉送至狭窄
的冠状动脉进行扩张,使心肌的供血得到改善。为了预防治疗过的血管再次梗阻,医生会在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植入冠脉支架。冠脉支架是微小的不锈钢网状合金管,
被带有球囊的导管送入血管内起到保持血管通畅的作用。手术中病人是清醒的,一般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术后几天内即可出院回家。
以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历经10多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冠脉支架的技术改良和性能优化。
“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发明核心技术是找到一种可降解新型涂层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可经人
体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该材料在体内降解的同时,实现了药物的逐步稳定释放。另一独特技术是采用了非对称性涂层技术,仅在支架与血管壁接触侧
均匀涂布药物载体,确保支架血管壁侧药物的集中释放。同时,消除了传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这对矛盾体,达到了临床效果最大化。
据介绍,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药物支架为保证药物涂层与支架间有良好的附着力,多采用在金属支架外表面包裹一层高分子化合物。此化合物不可降解,尽管提高了
结合力,但无法避免金属支架以外材料的体内残留问题。
“国产可降解冠脉药物支架”发明采用先进的金属材料表面物理处理技术,确保金属支架与涂层材料的直接粘合。这种支架—药物载体间的“无媒介”粘结的涂层工
艺,克服了传统粘合工艺操作繁琐、耗时长、成本高等缺陷,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真正实现了支架以外辅助材料也完全生物降解。同时,实现了
价格平民化,让更多病人都能用上心脏支架。
“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的成功研制,提升了我国冠脉支架研发生产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自2005年上市以来,“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25%,在全国超过900家医疗机构获得临床应用,平均每年超8万例冠心病患者获益。该“支架”显著降低了支架价格,每年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2亿元人民币。目前,该发明支架已出口俄罗斯、印度、新加坡等多国,近三年为国家创汇525万美元。
来源:解放牛网 新闻晚报 □记者 贺天宝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这个要看情况的,需要看患者做完冠脉造影后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如果只装一个支架,普通的大概会要3、4万,国外进口的或者药物洗脱支架大概要5、6万。
您好,待病情稳定1-2周后,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决定是否须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手术,以彻底改善心肌供血情况。如果患者的病情允许支架治疗的话,治疗的费用不等,含...
病情分析:
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病人术后应注意
指导意见:
1,监测血压治疗基础疾病2,继续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如波力维75毫克,持续一年单这药进口的要万余元.阿...
主要看具体是什么症状,一般是可以用的,脚部是人体经络汇聚的地方之一,人体各器官均在脚部有特定的反射区,足部反射按摩疗法是中华医学的宝贵遗产,有着3000多年的传...
大家还关注冠心病患者很迷惑,搭桥还是支架?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冠心病患者很迷惑,搭桥还是支架?
冠心病患者很迷惑,搭桥还是支架?
作者:冠心病 支架介入 搭桥手术 糖尿病 心绞痛&&&&转贴自:未知&&&&点击数:621
“”“”&&&&
“”“”&&&&
200919()18073&&&&
―――&1090%()&&&&
―――&&&&&
“”“”“”“”“”
“”“”&&&&
7810“”&&&&
“”5cm“”&&&&
()80606080&&&&
“”1967196819742005&&&&
2001100“”0.5%200“”3482&&&&
“”“”672336&&&&
“”“”“”
“”“”&&&&心脏支架的寿命只有十年吗_新浪健康_新浪网
心脏支架的寿命只有十年吗
  专家小传:
  马长生,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
  乔岩,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
  贺立群,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武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选择支架还是搭桥
  湖南读者王先生问:我今年78岁,半个月前因胸痛到医院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且病变段较弥漫。医生说如果放支架至少得3个,费用较高,而且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鉴于我偏高龄,搭桥手术也有一定风险。请问我究竟应该选择哪种治疗方法?
  解答:支架手术优点是风险相对较低、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具有可重复性,缺点是并不适合所有的严重复杂病变。搭桥手术优点是可以处理复杂的、不适 合支架手术的病变,对于合并多支病变可能会改善预后。搭桥手术需要开胸,相对创伤较大,手术风险相对高,可重复性差,很难二次开胸搭桥。桥血管也有 闭塞的问题,动脉桥血管10年畅通率可达到90%左右,但是静脉桥血管畅通率约为31%~71%,部分中青年患者10年后不得不面对桥血管闭塞,症状复发 的问题。选择搭桥还是支架手术,主要根据冠脉造影病变的特点以及病人的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支架的寿命是十年吗
  天津读者高女士问:听说支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10年,10年后支架咋处理?要二次手术吗?
  解答:目前冠状动脉内植入的支架均为金属支架,在支架植入时通过球囊高压扩张,使其与血管内膜紧密结合,然后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对损伤的血管内膜进行修复, 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再内皮化”过程。“再内皮化”后的支架与患者自身的血管融为一体,因此,并没有所谓的“支架使用寿命”这一说法。
  支架植入后需服用常规的二级预防药物,若出现再狭窄并伴有,应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在原来的支架植入部位再次植入一个新的支架。某些特殊部位的支架再狭窄有可能需要心血管外科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
  ●术后如何控制运动强度
  北京读者崔先生问:我今年85岁,有冠心病和,服用氯沙坦钾片和依姆多(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2014年5月放了两个支架,术后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我以前每周打四五次太极拳,但术后每次打拳都感到特别疲劳,请问我该如何控制运动强度?
  解答:快走、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有治疗作用,可改善冠状动脉弹性和血管内皮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稳定斑块。建议每次运动 20~40分钟,每周3~5次。比较方便的运动强度评价方法有目标心率法和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目标心率法是指停止运动心率在静息心率的基础上增加 20~30次/分钟。也可通过自我感觉运动时用力的程度来判断运动强度,控制在“轻度用力”或“有点用力”或“用力”的程度均可。此患者已是85岁高龄, 术后运动需量力而行,每周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以不感觉过度疲劳为宜。
  ●不要手术吗
  安徽读者韩先生问:我今年72岁,患糖尿病、高血压已多年,一直坚持用药控制。今年以来多次出现胸痛,稍一活动就症状加重,歇一歇就缓解了。去看过医生,说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建议放支架。请问我这种情况能否不放支架?有什么药物可以代替手术?
  解答: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支架介入治疗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减少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手术可明显减少心绞 痛的发作次数和频率。因此,对于症状明显的心绞痛患者,如果规范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则应该考虑支架手术。建议您做冠脉造影, 根据血管狭窄情况来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支架手术。药物治疗可以部分缓解心绞痛患者的症状,但是绝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支架手术来改善。
  ●进口支架更好吗
  山东读者周女士问:我大哥今年69岁,有冠心病,医生建议放支架。据说三甲医院基本都用进口支架,费用比国产的贵一倍,为什么进口和国产价格差那么多?国产支架的质量有保障吗?手术可以医保报销吗?
  解答: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国产支架在我国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比例明显高于进口支架,国家未强制要求三甲医院必须使用进口支架。国产支架与进口支架的临床 疗效已不相上下,是否使用进口药物支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病变因素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进口支架与国产支架均属医保报销范围,但在报销比例上 各个地区可能略有差别。
  ●术后用药何时可以减量
  新疆读者雷先生问:我今年81岁,1997年和2009年分别放了两个支架,第二次放支架时发现1997年的支架,其中一个出现60%的狭窄,另一个是40%的狭窄。我一直在吃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请问药量是否可以减少?国产药的效果比进口药差很多吗?
  解答:1997年植入的支架应该是普通的金属裸支架,早期的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率比较高,如果合并糖尿病,再狭窄率会更高。新一代冠状动脉支架的再狭窄率 已大幅降低,如果没有糖尿病,再狭窄率仅为4%~5%。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形成。目前的指南 建议,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需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至少一年,一年后可停用氯吡格雷,但需终生服用阿司匹林。
  从2009年植入支架至今已6年,应该可以停用氯吡格雷。但除了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外,还需服用他汀类药物。高龄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综合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目前国产药物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术后服用他汀注意什么
  安徽读者王先生问:我今年78岁,2012年放了3个支架,2013年出现新的血管堵塞就又放了一个。我一直在吃阿司匹林和他汀,听说辅酶Q10能够减轻他汀的副作用,是真的吗?哪些药不能和这两种药同时使用?食物有忌口吗?
  解答:辅酶Q10是重要的抗氧化剂以及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主要用于病毒性、亚急性肝坏死以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辅助治疗,他汀类药物确实有肝酶异常 的副作用,但是肝功能异常并不是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禁忌症,因为他汀类药物导致的严重肝损害非常罕见。应用辅酶Q10来预防他汀的副作用不仅没有必要,而且 徒增经济负担。
  下列药物或饮食可能会加重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或影响其疗效:贝特类(尤其是吉非贝齐)、烟酸类(罕见)、环孢霉素、吡咯抗真菌药、红霉素和克拉霉素、HIV蛋白酶抑制剂、维拉帕米、胺碘酮、大量西柚汁及酗酒等。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出血,所有可能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的药物与阿司匹林联用均可增加出血的风险,如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等。另外,饮酒也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并可能导致。
  ●放支架后要终生服药吗
  吉林读者毛先生问:我今年70岁,糖尿病已10年,每天打一次胰岛素,口服二甲双胍。两年前突发心绞痛,放了3个支架,术后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他 汀,坚持一年多后逐渐没再吃药了。前段时间又出现胸闷胸痛的感觉,赶紧又恢复了用药。难道放了支架后就要终生服药吗?
  解答:糖尿病与冠心病是“姐妹病”,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冠状,因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无论是否植入支架都需要长 期、规范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植入支架后除了更为严格的血糖控制外,还需终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并控制好血压,以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 展。如果再次出现胸闷胸痛,应进一步明确是支架出现了再狭窄还是其他血管出现了新的病变。
  ●术后嗓子疼怎么回事
  湖北读者孙女士问:我今年70岁,半年前放了两个支架,医生给我开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一个月前出现嗓子疼,时有干咳的症状。请问嗓子疼是什么原因?该如何缓解?
  解答:嗓子疼的原因比较多,不一定与植入支架有关,主要应考虑以下两种原因:一是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嗓子疼,如、上呼吸道感染等;其次要考虑可能与某些药物的使用有关,如心血管内科常用的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也可能会导致干咳,此时可停药或换一种降压药。
  患者植入支架仅半年,如果干咳加重需及时就医,以避免因干咳加重可能导致的出血,影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应用。▲(本专题与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合作)
高血压常用药品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血管支架的使用寿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