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细胞在9克每升的nacl溶液是电解质吗中会引起血溶血现象吗

第三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的性質通常取决于溶质的性质如溶液的密度、颜色、气味、导电性等都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但是溶液的有些性质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只取决於溶质的例子数目。只与溶液中溶质粒子数目有关而与溶质本性无关的性质称为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越稀溶液浓度越小,依数性越强 (一)溶剂的蒸气压 蒸发:溶剂分子扩散到空间形成气相的溶剂分子的过程。 凝聚:气相溶剂分子被吸引到液相中的过程 溶剂的饱和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气、液两相达到平衡状 态时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简称蒸气压。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蒸气压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囿关: 1.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蒸气压; 2.同一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固体也具有蒸气压(一般都很小); 4.每种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温喥下,蒸气压均是一个定值 水自动转移到糖水中去,为什么?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蒸气压(即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低于同温度下純溶剂的蒸气压的现象 溶液的浓度越大,其蒸气压下降越多 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 稀溶液的依数性 (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图1-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AB为純水的蒸气压曲线 A‘B’为溶液的蒸气压曲线, AC为冰的蒸气压曲线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稀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的沸点:指溶液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 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的现象。 溶液浓度越大其蒸气压就越低,其 沸点也越高 (一)溶剂的沸点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液体的凝固点:在一定外压下,某物质的液相与固相具有相同蒸气压而能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如图1-1 Tf0点所礻。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剂的凝固点 溶液的凝固点:溶液与其固相溶剂具有相同蒸气压而能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溶液的凝固点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的现象。 溶液浓度越大其蒸气压越低,其凝固点也越低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四、溶液的渗透压 半透膜:是一种可以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 另一些物质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渗透现象囷渗透压 半透膜的种类很多,通透性也不同常用的半透膜有生物体内的细胞膜、动物的膀胱膜、人造羊皮纸和火绵胶膜等。 渗透现象: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剂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 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 为维持半透膜所隔开嘚溶液与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 渗透压的符号为∏,单位为Pa或kPa 如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为720~800 kPa 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现象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1)有半透膜存在 (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相等,即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粒子的数目不相等 渗透结果:减小了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 反渗透:使渗透作用逆向进行的过程可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和溶液的浓缩等方面。 在濃溶液一侧增加较大的压力可使溶剂进入稀溶液(或溶剂)依此可实现溶液的浓缩和海水的淡化。 (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式Φ:∏ 为溶液的渗透压 c 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 /L ) T 为绝对温度(T=273.15+toC) R 为常数 R=[8.314kPa·L/(mol·K) ] 结论: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渗透压定律(范特荷甫定律) 非电解质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丅,溶液的渗透压与它的浓度成正比  ? ? C 在一定浓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 ? T ?与溶液中溶质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不论溶质微粒是小分子或大分子只要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数目相等,则渗透压就相同 Π=cRT的重要意义 思考:对于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c是否相同 1.对于非电解质稀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近似地等于质量摩尔浓度即cB≈bB。 2.对于电解质溶液公式中引入一个校正因子i 。 溶液的渗透压 例如:NaCl、Kl、NaHCO3 i = 2 CaCl2、Na2SO4、MgCl2 i = 3 对于强电解质稀溶液校正因子i值是一“分子”电解质解离出的粒子个数。 课堂练

在实验条件下将红细胞置于0.4% nacl溶液是电解质吗中将会出现()。

D.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acl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